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鵲踏枝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鵲踏枝”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共13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1、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

【主干知识】

一、钠的性质

物性: 色,质地 ,密度____(其中, 的密度小于 g/mL),熔沸点_____,导电导热性____。

[思]:检验煤油中是否有微量水,通常用什么试剂?

金属钠很软,用刀切开可以看到它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的密度为0.97g/cm3,比水的密度还小;而且熔点(97.8℃)、沸点(882.9℃)都较低。

化性: (1)跟氧气反应:

Na+O2 ── (切面很快变___,Na2O加热时不稳定易转化成____)

Na+O2 ── (_____火焰,大量烟,生成__________固体)

以上反应说明Na2O2比Na2O (稳定或不稳定)。

(2)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 (现象: )

(3)钠与硫混合研磨即生成Na2S: Na+S---

(4)钠与水反应,可见到下列现象:

① 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②同时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熔点低。③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响声,产生气体。④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与水反应生成NaOH。

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钠与酸反应: 钠与酸的反应比水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要特别小心。

(6)钠与醇的反应 试描述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_

(7)与盐溶液的'反应

与FeCl3溶液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与碳酸氢钙溶液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钠的存放和取用

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里,大量的金属钠则存人在铁筒中用石蜡密封。取用时一般先用镊子把钠从煤油中夹出来,并用滤纸把表面的煤油吸干,然后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一块再做有关实验。

【精彩例题】

[例1]将4.6g钠与1.6g硫粉迅速混合起来,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 )

A.黄色固体混合物 B.硫粉与硫化钠 C.过氧化钠与硫化钠 D.氧化钠与硫化钠

[例2]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A.干冰 B.黄沙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

[例3]用金属钠制取Na2O通常采用下法;2NaNO2 + 6Na = 4Na20 + N2↑。试说明为什么不采用钠在氧气中燃烧而采用此法制取Na2O的原因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课堂反馈

1.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

A. BaCl2 溶液 B . K2SO4溶液 C. FeCl3溶液 D . NH4NO3溶液

2.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后剩余少量钠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B.用一般的化学还原法不能制取金属钠

C.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 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3. 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 ( )

A . 水 B. 湿抹布 C . 泡沫灭火器 D.干沙

4. 某淡黄色粉末常用作潜水员的供氧剂,在该供氧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的质量比为

A . 1 :1 B . 2 :1 C . 3 :1 D. 3 :2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氧化钠 过氧化钠

色、态

化学式

电子式

氧元素的化合价

稳定性

与H2O反应的方程式

与CO2反应的方程式

氧化性、漂白性

用途

三.碳酸钠的性质

碳酸钠俗名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状;碳酸钠晶体含结晶水,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空气里碳酸钠晶体很容易_____________,并逐渐碎裂成粉末.

【实验探究1】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按图组装仪器,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3】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4】在一只烧杯中加入50ml0.5molL-1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将碳酸钠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将一块油污的铜片浸入碳酸钠溶液中,静置约2min.用镊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比较浸入碳酸钠溶液前后铜片表面的情况.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碳酸钠被称为“纯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碳酸氢钠相互转化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 下列物质热稳定性最好的是

A.石灰石 B.小苏打 C.纯碱 D.碳铵

2. 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的是

A.Na2O2(Na2O) B.NaHCO3(Na2CO3)

C.Na2O(NaOH) D.NaOH(Na2CO3)

3. 下列物质的俗名所对应的化学式(括号内)错误的是:

A.火碱(NaOH) B.纯碱(Na2CO3)

C.苏打(NaHCO3) D.食盐(NaCl

4. 等质量的Na2CO3 和NaHCO3 固体分别与足量的0.100 mol/L的盐酸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HCO3 产生的气体多 B.Na2CO3 产生的气体速率快

C.Na2CO3 产生的气体多 D.NaHCO3 消耗的盐酸的质量多

5. 一般情况下,将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Na2CO310H2O B.NaOH C.Na2CO3 D.Na2O

6. 关于NaHCO3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酸反应放出等量的CO2所消耗的酸比Na2CO3少

B.相同温度下溶解度比NaCO3要大

C.热稳定性比Na2CO3小

D.NaHCO3只能和酸作用不能和碱作用

7. 质量相等的NaHCO3和Na2CO3混合物共有a克,加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b克,当NaHCO3完全分解时,b值为

A.53a/168 B.137a/168 C.53a/84 D.159a/190

8. 在甲,乙两坩埚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NaHCO3固体,将甲坩埚充分加热后冷却,再加入足量盐酸,乙不经加热也加入足量盐酸,反应完全后,甲,乙两坩埚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比为

A.1∶1.5 B.1∶1 C.1∶2 D.2∶1

9. 可用于判断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的实验方法是

A.加热时有无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无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氯化钡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10. 欲除去小苏打溶液中少量的Na2CO3杂质,最易选用加入的物质是( )

A.干冰 B.盐酸 C.碳酸氢钙 D.氢氧化钙

11. 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灼烧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12. 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o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为

A.等于1.06g B.等于2.86g C.大于1.06g而小于2.86g D.大于2.86g

13. 通常用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来除去混杂在CO2中的HCl气体,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不允许采用NaOH溶液的原因是 ,也不允许采用饱和Na2CO3溶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14. 把A g 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变为B g。求:

(1)未分解的NaHCO3的质量和生成的Na2CO3的质量。

(2)当B为多少时,表明NaHCO3完全分解。

15. 有一种白色粉末是无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称取0.442g灼烧至恒重,把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2g沉淀,灼烧后的残渣能与30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1)原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2)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16. 在含有29.6 g Na2CO3 和NaHCO3 的溶液中,加入1.00 mol/L盐酸600 mL,反应完全后可以生成6.72 L CO2(标准状况下)。问:

(1)其中 ____________ 过剩; (2)溶液中Na2CO3有_________ g;

(3)若在上述原溶液中加入1.00 mol/L盐酸400 mL,反应完全后,在标准状况下可生成CO2 ___________ L。

篇2: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一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章碱金属编排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之后,可以把前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也为下一章元素周期律提供了丰富的典型金属元素的感性认识,本章实质上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钠》是碱金属这章的第一节,作为学习高中化学最重要的金属章节,通过学习钠能对碱金属这章有个大致了解。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创造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对元素的学习主要通过学习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通过《钠》这节的学习,可以了解活泼金属的一些通性,以及保存方法

。 二 重点,难点

这一节的重点就是钠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还有钠的物理性质——颜色。难点就是钠与氧气在充足及过量时候的反应,还有就是实验,由于反应速度快,难以观察,最后就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 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能使学生看到没有条件做的实验。在学习中加入乐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对反应速度快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慢放实验的动化,使学生能看清楚过程。

2 涉及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结合过程,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可以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使反应变得直观,更 容易理解。

3 对于钠与水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以通过动画来展示实验不当造成的后果。

四 教学过程

1 首先通过实物钠归纳出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

2 再以水灭火图片给学生观看,然后以钠放入水中为参比,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接着老师通过真实实验,果然如动画所放,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时教师再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先记住一些知识

3 再通过一些趣味性实验演示,能更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用一装有半瓶水的塑料瓶,瓶塞上扎一黄豆大的钠的大头针,瓶倒置使钠和水充分反应,取下塞子、点燃火柴靠近瓶口有尖锐的爆鸣声,效果得到大大改进。

五 学法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给学生对金属钠的认识,掌握金属钠的性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归纳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总结性质,得出结论,布置作业

最后总结出钠的一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例如钠是银白色的,其表面颜色是灰暗的,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用线型关系罗

列出来,这样条理就清晰了,然后再总述一下这节所学的内容,讲述的重点及难点。最后布置2个思考题:

(1)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2)把钠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钠在水和苯间跳上“水上芭蕾”,为什么?

再讲一下钠的用途。

六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钠

一、钠的物理性质

二、钠的化学性质

1 钠的原子结构

2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3钠与水反应(重点)

篇3: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1.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x09钠是一种银白色、质软、可用小刀切割的金属,比水轻,熔点97.81℃,沸点882.9℃

钠的化

学性质\\x09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常温下缓慢氧化)

2Na+O2 Na2O2

②与其他非金属反应:2Na+S=Na2S(发生爆炸)

2Na+Cl2 2NaCl(产生大量白烟)

③与水反应:2Na+H2O=2NaOH+H2↑(浮于水面上,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不停地游动)

④与盐反应: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

(钠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其他金属)

2.钠的保存

由于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O2和H2O等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之中.金属钠在空气中变质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银白色的金属钠 表面变暗(生成Na2O)

出现白色固体(NaOH) 表面变成粘稠状(NaOH潮解) 白色块状固体(Na2CO3•10H2O) 风化为白色粉未状物质(Na2CO3)

3.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x09氧化钠\\x09过氧化钠

颜色状态\\x09白色固体\\x09淡黄色固体

化学式\\x09Na2O\\x09Na2O2

氧化合价\\x09-2\\x09-1

稳定性\\x09不稳定,在空气中可以继续氧化:

2Na2O+O2=2Na2O2\\x09稳定,加热不分解

与H2O反应\\x09Na2O+H2O=2NaOH\\x09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x09Na2O+CO2=Na2CO3\\x092Na2O2+2CO2=2Na2CO3+O2

氧化性、漂白性\\x09一般不表现出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无漂白性\\x09有强氧化性和一定的还原性,有漂白性,可以杀菌消毒

4.碳酸钠的碳酸氢钠

\\x09碳酸钠\\x09碳酸氢钠

俗名\\x09苏打、纯碱\\x09小苏打

色、态\\x09通常以Na2CO3•10H2O存在,为无色晶体,易风化失水为白色粉未Na2CO3\\x09白色粉未

水溶性\\x09易溶于水\\x09溶解度较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x09稳定,受热为分解\\x092NaHCO3 Na2CO3+CO2↑+H2O

与盐酸反应\\x09Na2CO3+HCl=NaCl+NaHCO3

Na2CO3+2HCl=2NaCl+CO2↑+H2O\\x09NaHCO3+HCl= NaCl+CO2↑+H2O

与碱反应\\x09Na2CO3+Ca(OH)2=CaCO3+2NaOH

NaHCO3+NaOH= Na2CO3+H2O

相互

转化\\x09

用途\\x09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的生产\\x09食品工业,泡沫灭火剂等

篇4:金属钠性质和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叙述钠的活泼性后,再根据性质介绍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制法,最后介绍钠的用途。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本节重点讨论钠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去分析钠的活泼性,为此,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然后解释现象,作出结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保存、存在和用途。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对比等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初步学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有关方法;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3)德育目标

重视实验的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环保意识;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让学生建立实事求是的良好科学观念。

3、重点、难点

(1)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尤其是钠与水反应。

(2)难点是探究性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同时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运用讲授、引导、探索、实物展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2、强化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

3、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演示“滴水生火”的实验,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把“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然后提问:俗语说:“水火不相容”,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却用水点着了火呢?并告诉学生那是钠的功劳。使学生迅速进入浓厚的化学氛围,激发起学习金属钠性质的欲望。

(二)、自主实验,观察现象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有三个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1、观察钠表面的颜色以及表面颜色的变化。

2、将金属钠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3、将钠投入水中观察现象。

同时,为体现环保意识,将钠和氯气的反应用录像的形式展现。通过这些实验,由几位学生叙述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其他学生补充。

(三)、由表及里,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钠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分析钠在反应中的化学价变化,得出钠在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并让学生用刚学的知识解释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着火的钠能不能用水来扑灭。同时解释“滴水生火”的原因。最后介绍钠的存在形式、工业制法和钠的用途。

(四)、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①首先是学生亲自操作钠与水在烧杯中的反应,这样体现实验真实性,可靠性。使学生在亲身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享和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②其次,改进实验装置,验证产物

钠与水反应是本节重点和难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进行分析。

五、板书展示

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

一、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 质软 熔点低 ρ水>ρNa>ρ煤油

二、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点燃

常温:4Na+O2 = 2Na2O

加热:2Na+O2 == Na2O2

2、与氯气反应

2Na+Cl2 = 2NaCl

3、与水反应

2Na+2H2O = 2NaOH+H2

三、应用

700℃~800℃

TiCl4 + 4Na ===== Ti + 4NaCl

篇5:《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叙述钠的活泼性后,再根据性质介绍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制法,最后介绍钠的用途。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本节重点讨论钠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去分析钠的活泼性,为此,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然后解释现象,作出结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保存、存在和用途。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对比等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初步学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有关方法;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3)德育目标

重视实验的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环保意识;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让学生建立实事求是的良好科学观念。

3、重点、难点

(1)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尤其是钠与水反应。

(2)难点是探究性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同时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运用讲授、引导、探索、实物展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2、强化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

3、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演示“滴水生火”的实验,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把“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然后提问:俗语说:“水火不相容”,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却用水点着了火呢?并告诉学生那是钠的功劳。使学生迅速进入浓厚的化学氛围,激发起学习金属钠性质的欲望。

(二)、自主实验,观察现象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有三个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1、观察钠表面的颜色以及表面颜色的变化。

2、将金属钠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3、将钠投入水中观察现象。

同时,为体现环保意识,将钠和氯气的反应用录像的形式展现。通过这些实验,由几位学生叙述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其他学生补充。

(三)、由表及里,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钠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分析钠在反应中的化学价变化,得出钠在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并让学生用刚学的知识解释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着火的钠能不能用水来扑灭。同时解释“滴水生火”的原因。最后介绍钠的存在形式、工业制法和钠的用途。

(四)、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①首先是学生亲自操作钠与水在烧杯中的反应,这样体现实验真实性,可靠性。使学生在亲身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享和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②其次,改进实验装置,验证产物。

钠与水反应是本节重点和难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进行分析。

五、板书展示

篇6:《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说课稿

一、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 质软 熔点低 ρ水>ρNa>ρ煤油

二、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点燃

常温:4Na+O2 = 2Na2O

加热:2Na+O2 == Na2O2

2、与氯气反应

2Na+Cl2 = 2NaCl

3、与水反应

2Na+2H2O = 2NaOH+H2

三、应用

700℃~800℃

TiCl4 + 4Na = Ti + 4NaCl

篇7:金属钠的性质实验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的同时打开课件这个按钮〕

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钠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通过过氧化钠强氧化性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钠等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说这句话的同时打开相应按钮〕

根据素质教育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有:

①知识技能目标:知道Na2O,Na2O2的性质和用途。

②能力方法目标:通过Na2O2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以及相关补充实验,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说这名话时打开课件对应的按钮〕

重点:钠的化合物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过氧化钠的性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说这句话时按课件对应的按钮(教法按一次,学法接着再按一次)〕

教法:关于本节过氧化钠的教学,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结论。然后通过结论总结过氧化钠应具有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和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五、授课程序〔按授课程序的按钮〕

第一部分:情景创设〔点情景创设的按钮〕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以极高的兴趣进入课堂,采用图片引入法。

问:图中消防员正在救火,想想常什么来灭火?(水,二氧化碳)

其实水,二氧化碳不仅可以灭火,其实还能“点火”,接着指导学生做第一个探究实验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活动

1、探究实验一:〔点探究一按钮〕Na2O2与H2O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

让学生取一个石棉网,在上面放一个蘸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几滴水

现象:脱脂棉着火了

设疑:为什么脱脂棉着了?探究一下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填写“探究实验报告”相关内容。

(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所以能燃烧。)

2、探究实验二:〔点探究二按钮〕Na2O2与H2O反应生成物的探究

指导学生动手做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着了(有氧气生成)

反应后溶液稀释能使酚酞变红,使石蕊变蓝。(有碱生成)

及时填写“探究实验报告”相关内容。(生成的气体为O2,溶液呈碱性,显然是NaOH溶液。即:2Na2O2+2H2O=4NaOH+ O2↑)

3、探究实验三:〔点探究三按钮〕Na2O2与H2O反应后所得混合液具有漂白性的探究

指导学生动手做:将水注入到盛有1g Na2O2的试管里,制成溶液,并将溶液分装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向其中两支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观察较长时间也不裉色,而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半分钟内裉色。

填写“探究实验报告”相关内容。(1、石蕊分子比酚酞分子稳定。 2、其溶液有漂白性。)

4、探究实验四:〔点探究四按钮〕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指导学生: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用坩埚钳夹取

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上部

现象: 脱脂棉燃烧

填写“探究实验报告”。(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且反应放热,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第三部分:创新应用

1、创新应用一:〔点创新一按钮〕

探讨如何设计用过氧化钠与水制氧气

指导思考:“固+液 气体”

探讨交流:展示各自的设计。

2、创新应用二:〔点创新二按钮〕

金属钠着火怎么办?Na2O2应怎样保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指导恩考:结构-性质-保存、应用

回答交流:金属钠着为主要生成过氧化钠,所以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来灭火,得用砂子盖灭;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得密封保存;过氧化钠主要可以应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及航天飞行时的供氧剂

第四部分:归纳小结〔点归纳小结按钮〕

列表对比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相关性质

第五部分:布置作业

篇8:金属钠的性质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

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

【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3Fe+2O

2Fe3O42Mg+O2

2MgO4Al+3O2

2Al2O3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

【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

【解说】这就解答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铁的活动性比较强,因此铁制品被腐蚀地比较严重。

铜活动性较弱,被腐蚀的程度比较轻。而金的活动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蚀。【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

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如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这也是铝的产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的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活动与探究】

将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A组: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B组: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

【交流】(1)镁、锌、铁可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盐酸或者稀硫酸反应。

(2)镁、锌、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

锌,然后是铁。

(3)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4)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投影】“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过渡】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如铜和银,如何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呢?

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1、设计探究方案2、预测实验现象3、作出合理判断

观看图片,对照自己的探究反思

【展示】铜与硝酸银反应图片——银树,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图片——铜树。(若有条件,演示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导入】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但规律还是零碎的,请同学们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来。【介绍】“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扬光大。

【过渡】下面,是我们本节课探究时所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

【讨论】

回忆第五单元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猜想:可用这种方法解决铜、银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确定的困难。【设计探究方案】

既可以按教材的方案设计,也可以自己创新设计,但记录必须真实。

(当学生提出用Ag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可否认方案的合理性,若有条件,教师应事先作好准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Al+3CuSO4==Al2(SO4)3+3CuCu+2AgNO3==Cu(NO3)2+2Ag

【讨论】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习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学生各抒己见,思考,回答】

这些反应的特点是: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板书】置换反应

特点:A+BC=B+AC【课堂练习】

有X、Y、Z三种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Z无变化;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Z放入Y的化合物溶液中有Y析出:则X、Y、Z的活动性顺序如何?【布置作业】

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Zn>Fe>Cu2、课后习题3、6、8

【板书设计】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的反应

2、与酸的反应

3、与盐溶液的反应

二、金属的活动性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三、置换反应

篇9:金属钠的性质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2Mg+O2=====2MgO4Al+3O2=====2Al2O3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3Fe+2O2====Fe3O4

高温

2Cu+O2====2CuO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反应

高温

金属镁锌铁铜

现象(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2HCl====FeCl2+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结论:金属活动性Mg>Zn>Fe>Cu〔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应出来

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A+BC==B+AC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回答:不是,例如:

S+2KNO3+3C==K2S+3CO2+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习: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和稀盐酸(2)锌和硫酸铜(3)铜和硫酸锌(4)铝和硝酸银

2、黄铜(含锌和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采用两种方法来鉴别它们吗?

回答:用火烧变黑的为铜,2Cu+O2===2CuO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

Zn+2HCl==ZnCl2+H2↑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Zn(NO3)2+2Ag

作业:新学案

教后:

高温

金属钠的性质实验教案

篇10:高中化学铁的性质的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铁的性质的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目标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点难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彩色图片;钢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车、船、机械、桥梁、房屋等,人体中也含铁。动画、录像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钢铁发展简史引入课题

阅读课本117~118页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的细铁丝、薄铁片的样品

铁的密度、熔点、沸点

一、铁的物理性质

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学习铁的物理性质。

通过对铁的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一

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上述瓜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

二、铁的化学性质

铁跟氧气的反应

(1)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思考并回答问题

书写化学方程式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试管实验

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铁燃烧和铁生锈的条件

观察: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铁在纯水中;铁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的三种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事实,分析讨论铁生锈的原因。

领悟:铁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的产物不同。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

进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思想教育。

根据铁生锈的原因,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呢?

列举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措施。

培养理论联系实验学风

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二

巩固铁与氧气的反应及铁的氧化物的知识

投影实验6-2

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入铁钉,再分别倒入稀盐酸、稀硫酸。

投影实验

另取三个表面皿,分别放入锌粒、镁条、铜片,再分别倒入稀盐酸。

实验室制氢气选用哪种金属与酸反应最适宜?为什么?

观察铁钉表面有什么变化?反应后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

观察:锌粒、镁条、铜片的变化。

通过不同金属与酸反应速率不同,做出判断。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打下基础

2.铁跟酸的反应

铁元素在置换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

书写两个化学议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标出铁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提高原有知识的水平

课堂练习三 (见附3)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三

巩固铁与酸的反应和置换反应的知识

>

实验6-3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两个试管里分别放入洁净的铁钉和铁粉。

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

观察:铁钉和铁粉表面有何变化?

观察:反应前、后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认识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和书写方程式的能力

介绍湿法治金

阅读课本120页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练习四(见附4)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四

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小结

小结: 铁的物理性质和三点化学性质,理解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提高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随堂检测

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下列关于铁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铁是热和电的导体(B)纯铁是银白色的固体(C)纯铁的硬度很大(D)铁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

2.盛放在油罐车内的石油产品,震荡时可产生静电,易引起火灾,所以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地的铁链,这是利用铁的

延展性(B)导电性(C)硬度小(D)熔点高

3.纯铁不适合制造机器,因为纯铁

铁的密度为7.86克/厘米3(B)纯铁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C)纯铁的硬度很小(D)铁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附2:课堂练习二

4.铁在 的条件下易生锈,为防止铁器生锈,应保持铁制品表面的 ;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铁制品的表面 .

5.铁在氧化物有 、、,其中 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多。

6.某+3价的金属R在其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70%,则R的原子量为 。

附3:课堂练习三

7.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指出不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反应是

(A)铁与稀硫酸

(B)铁与稀盐酸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大理石与稀盐酸

(E)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木炭层

(F)加热高锰酸钾

8.将 m克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铁粉,瓜后得到溶液质量 (大于、小于、等于)m克。

9.等质量的锌、铁、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附4:课堂练习四

10.除去硫酸严铁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铜杂质,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充分反应后,再用 方法除去。

11.11.2克的铁粉与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可得到铜 克。

12.将4根质量相同的铁钉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稀硫酸(B)稀盐酸(C)硫酸铜溶液(D)纯水并隔绝空气

13.7克含杂质的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0.2克,则铁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下列金属中的

&n

bsp; (A)镁(B)铝(C)锌(D)铜

14.含相同质量的铁元素的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

(A)1:1(B)2:3(C)160:232(D)30:29

附5:课堂练习答案

1.(C) 2(B) 3(C)

4.潮湿的空气 清洁干燥 涂上一层保护膜 5.FeO、Fe2O3、Fe3O4 FeO

6.56

7.化学方程式略 (C)(D)(F)8.大于 9.镁、铁、锌

10.铁粉 边滤 11.12.8 .12(A)(B) 13、(D)14(D)

附6:随堂检测

1.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 的金属,铁元素在地壳在地壳中都以 形式存在

篇11:高中化学《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的教案

高中化学《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的教案

【学海导航】

1.知道工业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和硫酸的应用以及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2.认识几种常见的硫酸盐及其用途。

3. 了解硫酸的物理性质、硫酸的通性;

掌握浓硫酸的特殊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了解硫酸的用途;

掌握浓硫酸的特殊性:强氧化性。

【主干知识】

一、硫酸的工业制法

古代:

目前工业:接触法制硫酸

(1)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阶段、典型设备、反应原理、归纳完成下表:

三阶段 1.造气 2.接触氧化 3.SO3的吸收

三设备

三反应

注意事项

(2)尾气的吸收。通常工业上是用氨水来吸收SO2,其反应式为:SO2+2NH3H2O=(NH4)2SO3+H2O,(NH4)2SO3+SO2+H2O=2NH4HSO3,

二、硫酸的性质

(1)硫酸的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无色油状的液体,沸点高,密度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2)硫酸的化学性质

1、吸水性:H2SO4+nH2O==H2SO4nH2O

〖注意“水”可以是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也可以是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

2、脱水性:浓硫酸可以使有机化合物中的H、O元素按H2O的组成从有机物中“脱离”出来,结合成水分子。如:C12H22O11(蔗糖)==12C+11H2O,所以浓硫酸对有机物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如果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对比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

3、强氧化性:

a冷的浓硫酸使Fe、Al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b活泼性在H以后的金属也能反应(Pt、Au除外) Cu+H2SO4(浓)====CuSO4+SO2↑+2H2O

c与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

d 能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2.硫酸盐

名称 俗称和成分 颜色 名称 俗称和成分 颜色

硫酸钙 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白色 硫酸钡 重晶石BaSO4 白色

硫酸亚铁 绿矾FeSO47H2O 绿色 硫酸钠 芒硝Na2SO410H2O 白色

硫酸铜 胆(蓝)矾CuSO47H2O 蓝色 硫酸锌 皓矾ZnSO47H2O 白色

三、硫酸的用途

(1)制磷肥、氮肥等肥料,也可用于除锈,还可制实验价值较大的硫酸盐等;

(2)利用其吸水性,在实验室浓硫酸常用作 剂;

(3)利用浓硫酸的高沸点、难挥发性,常用作制取各种挥发性酸,如: 气体;

(4)利用其脱水性,常用作脱水剂。

【精彩例题】1、用实验验证炭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

(2)实验中哪些现象能分别证明产物中有水、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3)盛品红试液的试剂瓶为什么要用两次?

(4)在浓H2SO4跟木炭、浓H2SO4跟铜的两个反应中,是否利用浓H2SO4的同一性质?

【巩固练习】

1.工业上常用稀硫酸清洗铁表面的锈层,这是利用硫酸的 (   )

A、强氧化性 B、不挥发性 C、酸性 D、吸水性

2.50mL 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A、小于0.45mo1 B、等于0.45mol

C、在0.45mol和0.9mol之间 D、大于0.9mo1

3.下列关于硫酸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浓H2SO4有氧化性,稀H2SO4无氧化性

B、由于浓H2SO4具有脱水性,所以可用做干燥剂

C、稀H2SO4与铜不反应,但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反应

D、在受热的情况下浓硫酸也不与铁、铝发生反应

4.在下述反应中,浓H2SO4既表出现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A、C+H2SO4 B、H2S+H2SO4

C、NaCl+H2SO4 D、Cu+H2SO4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Cu(OH)2+2H+==Cu2++2H2O

B、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C、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D、氧化铜与硫酸反应:CuO+2H+==Cu2++H2O

6、下列关于亚硫酸、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酸,彼此不发生化学反应

B、两种酸中,硫元素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两种酸在空气中都很稳定

D、按上述顺序,硫元素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

7.向盐酸中加入浓H2SO4时,会有白雾生成,不是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的是( )

A、浓H2SO4脱水性能 B、浓H2SO4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 D、气态溶质的溶解度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8.通常情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组是 ( )

A SO2、Cl2、H2S B O2、H2、SO2 C CH4、H2、Cl2 D CO、SO3、O2

9.区别浓H2SO4和稀H2SO4,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 ( )

A、各取少许溶液分别放入铜片` B、分别与石蕊试液作用

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液涂在纸上 D、各取少许溶液分别放入铝片

10.放在敞口容器中的下列溶液,久置后溶液中该溶质的浓度会变大的是( )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 C氯水 D氯化钠

11.将绿矾晶体加强热,除生成水蒸气以外,还发生如下反应:

2FeSO4======Fe2O3+SO2↑+SO3↑,如将生成的混合气体通过BaCl2溶液,应发生的现象有

A、一定产生BaSO4沉淀 B、一定产生BaSO3沉淀

C、一定有SO2逸出 D、一定有SO3逸出

12、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A、H2SO41/9H2O B、H2SO4H2O

C、H2SO4SO3 D、SO310/9H2O

13.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加入水中的体积为

A、小于100mL B、等于100mL

C、大于100mL D、等于100/ρmL

14、将三氧化硫溶解在浓硫酸中所得到的混合物被称为“发烟硫酸”,通常以三氧化硫的质量分数表示其组成。今有1LSO3的质量分数为30%的发烟硫酸(密度为1.95g/cm3),要把它稀释成H2SO4的质量分数为95%的浓硫酸,需加水的体积约为(提示:S元素守恒)

A、120mL B、180mL C、240mL D、300mL

13.工业制CuSO4时,不是直接用铜跟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而是将铜丝浸入稀H2SO4中,再不断由容器下部吹入细小的空气泡。请从原料的用量以及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2分)下列实验事实或实验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性质。

(1)在工业上可用铁制槽车或铝制槽车运输浓硫酸

(2)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可制备一氧化碳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H2SO4反应制备氢气

浓硫酸使硫酸铜晶体由蓝变白_________________.

22. (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我国采用黄铁矿为原料 生产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在 中进行。

(2)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为SO3,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 用 了多层催化剂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右图)。按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C处流出的气体为 ,A、B、C三处气体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3)在吸收塔中用 吸收SO3,从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气体再次通入 ,进行第二次氧化,再进行一次吸收后将尾气中很少的SO2净化回收,以防污染大气。

16.向铜片中加入115mL某浓度的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待铜片全部溶解后,将其溶液稀释到500mL,再加入足量锌粉,使之充分反应,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气体。过滤残留固体,干燥后称量,质量减轻了7.5g。求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篇12:《减法性质及其应用》教案及反思

《减法性质及其应用》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减法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简便方法的灵活选择。

预设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我们学校举行了读书节活动,我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如果这本书一共有234页,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完整的习题

二、主动探究

(一)减法性质

1、学生尝试列式

2、根据回答板书:234-66-34234-34-66234-(34+66)

=168-34=200-66=234-100

=134(页)=134(页)=134(页)

3、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

4、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下面各题(做一做第1题)

(1)指名板演

(2)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减法性质、最后一题有两种方法的理由)

5、举例:像上面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多少?

6、总结概括: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a-b-c=a-(b+c)

7、购物: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汇报:

(1)1035-235-497

1035-497-235

(2)1035-(497+235)

(3)1035-497-203

1035-203-497

(4)1035-(497+203)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436-236-150=436-(□+□)

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

□-(217+443)=895-□-□

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901-(109+91)

113-36-64=133-(36+64)

3456-(481+519)=3456-481-519

3、简便计算

(1)1245-(245+673)

(2)1275-(164+36)

(3)480-82-18

(4)673-84-71-45

四、总结质疑: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1、口算

2、作业本

3、寻找生活中关于减法性质的例子并解决。

篇13:晶体结构与性质教案(二)

晶体结构与性质教案(二)

(四)原子晶体 1、定义: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1)构成原子晶体的粒子是原子; (2)原子晶体的粒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 (3)原子晶体熔化破坏的是共价键。 2、常见的原子晶体 (1)某些非金属单质:金刚石(C)、晶体硅(Si)、晶体硼(B)、晶体锗(Ge)等。 (2)某些非金属化合物:碳化硅(SiC)晶体、氮化硼(BN)晶体等。 (3)某些氧化物:二氧化硅(SiO2)晶体。 3、原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在原子晶体中,由于原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而且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所以原子晶体具有: (1)熔点和沸点高; (2)硬度大; (3)一般不导电; (4)且难溶于一些常见的溶剂。 【思考4】为何CO2熔沸点低?而破坏CO2分子却比SiO2更难?   因为CO2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所以熔化时CO2是破坏范德华力而SiO2是破坏化学键。所以SiO2熔沸点高。破坏CO2分子与SiO2时,都是破坏共价键,而C―O键能>Si-O键能,所以CO2分子更稳定。 【思考5】怎样从原子结构角度理解金刚石、碳化硅和锗的熔点和硬度依次下降? 因为结构相似的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晶体熔点越高,所以熔点和硬度有如下关系:金刚石>碳化硅>锗。 4、原子晶体的结构 (1)金刚石晶体 ①金刚石中每个C原子以sp3杂化,分别与4个相邻的C 原子形成4个σ键,故键角为109°28′,每个C原子的配位数为4; ②每个C原子均可与相邻的4个C构成实心的正四面体,向空间无限延伸得到立体网状的金刚石晶体,在一个小正四面体中平均含有1+4×1/4 =2个碳原子; ③在金刚石中最小的环是六元环,1个环中平均含有6×1/12=1/2个C原子,含C-C键数为6×1/6=1; ④金刚石的晶胞中含有C原子为8个,内含4个小正四面体,含有C-C键数为16。 (2)二氧化硅晶体 ①二氧化硅中Si原子均以sp3杂化,分别与4个O原子成键,每个O原子与2个Si原子成键; ②晶体中的最小环为十二元环,其中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含有12个Si-O键;每个Si原子被12个十二元环共有,每个O原子被6个十二元环共有,每个Si-O键被6个十二元环共有;每个十二元环所拥有的Si原子数为6×1/6=1,拥有的O原子数为6×1/6=1,拥有的Si-O键数为12×1/6=2,则Si原子数与O原子数之比为1:2。 【思考6】原子晶体的化学式是否可以代表其分子式? 不能。因为原子晶体是一个三维的.网状结构,无小分子存在。 【思考7】以金刚石为例,说明原子晶体的微观结构与分子晶体有哪些不同? (1)组成微粒不同,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原子,没有分子。 (2)相互作用不同,原子晶体中存在的是共价键。 5、原子晶体熔、沸点比较规律 对于原子晶体,一般来说,原子间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比较归纳】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的比较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构成微粒   分子   原子   晶体内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含极性、氢键)   共价键   硬度、熔沸点   低   高   熔、沸点变化规律   (1)对于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2)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3)氢键作用   键长、键能   化学式能否表示分子结构   能   不能   【总结】非金属单质是原子晶体还是分子晶体的判断方法 (1)依据组成晶体的粒子和粒子间的作用判断:原子晶体的粒子是原子,质点间的作用是共价键;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质点间的作用是范德华力。 (2)记忆常见的、典型的原子晶体。 (3)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原子晶体熔、沸点高,常在1000℃以上;分子晶体熔、沸点低,常在数百度以下至很低的温度。 (4)依据导电性判断:分子晶体为非导体,但部分分子晶体溶于水后能导电;原子晶体多数为非导体,但晶体硅、晶体锗是半导体。 (5)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原子晶体硬度大,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

相关专题 金属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