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我故意的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我故意的”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共2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P10例6、做一做,P13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三、运用

1、一千克白菜的价钱是6。78元,妈妈买了0。8千克,应付多少题?

虽然此题没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分更小的钱币,所以应保留两位小数。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体验: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2: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淄川实验小学     张艳丽

联系电话           5282664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会数、会写、会读11-20以内的数,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以及11-20各数的组成,能比较数的大小;第二,学习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11-20各数的认识是以后学习100以内数以及万以内数的基础,同时,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也是本册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之一。

单元总体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11-20之间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创设情景,通过摆一摆、捆一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并结合具体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摆一摆、数一数,并借助计数器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一个十和1个一的不同表象,深刻体会计数单位 “十”的意义和产生的必要性,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2、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并通过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本单元采用的主要教法学法:

操作法、发现法、引导探究法、归纳整理、观察、自主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展台。

课时安排:

11-20各数的认识                                      1课时

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    1课时

综合练习                                              1课时

第一课时

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会数、会写、会读11-20各数。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摆一摆、捆一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掌握11-20以内各数的组成。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并结合具体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掌握11-20以内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掌握11-20以内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海鸥吗?想不想现在看一看?请看大屏幕。美丽的大海边是海鸥嬉戏玩耍的地方,可曾经因为人们把大海弄脏了,海鸥飞走了。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海鸥回来呢?学生发表意见,老师适时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出示主题图:如今海边变美丽了,可爱的海鸥也回来了。你瞧,小朋友们和海鸥玩得多开心啊!谁能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11-20各数

(1)你能分别估一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和多少个小朋友吗?

(2)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重点让学生掌握1个1个、2个2个、5个5个地数。

2、动手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数位和计数单位。

(1)你能用手中的小正方体代替海鸥在桌上摆一摆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在黑板上摆。

(2)教师将10个圈起来:10个一是1个十。一个我们就叫它“一个一”。10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1里面呢?

(3)借助计数器介绍数位。数宝宝和我们人一样也要排座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这个数?为什么这么表示?十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总结得出: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十。你能看着计数器上的珠子写出这个数吗?为什么那样写?该怎么读?

(4)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摆一摆、圈一圈,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这个数怎样写?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5)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先数一数,再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如果10根捆成一捆,可以捆成几捆?一捆表示1个十,2捆表示几个十?2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2个十是多少?怎样写?

(6)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完成自主练习的题目。

四、畅所欲言,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11-20各数吗?”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一个十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十   个

2     0

第二课时

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 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较快、准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学习数学的快乐。

3、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4、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填一填。

(1)1个十和5个一是(     )。

(2)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17 = 10 + (   )           13 = (   ) +  10       12 = 10 + (   )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海鸥图,同学们根据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去看看海边的美景,怎么样?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你们看图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让学生充分提问,教师筛选有价值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进行板.如: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3)还剩多少桶食物?

三、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出示算式:12+3

(1)你想怎么算?

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先拿出一捆再2根,接着再拿出3根。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

(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

(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哪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3+12=

(1)这道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小组里说思路.

(3)口算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3、独立解决第三个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4、学习加、减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尝试让学生自己说,说不出的老师可以讲解。

学生随便说一个加减法算式,其他同学指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这些知识,例如:小明的姐姐今年12岁,三年之后,姐姐是几岁?

学生独立思考,最后集体交流。

你能试着举出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五、巩固练习

1、同桌出题,相互解答。

2、做一做自主练习的6题中的加法题,并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说算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板书设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12+3=15

3   +   12   =  15        17    -   4  =  13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第三课时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第7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11---20各数的组成以及数位和计数单位。

2、进一步掌握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整理和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能准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整理和反思能力。

教法:归纳整理、观察。

学法:讨论、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展台

教学过程::

一、全面回顾,归纳整理

1、同学们,学习数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一转眼我们已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回忆一下这我们主要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我整理,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几大项:数数、估计、加减法……

二、创设情景、具体考察

(出示情景图)

1、整理复习,考察估算能力

(1)仔细观察图上是什么场景?你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

(2)不看图,请学生估出所提问的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检查自己的能力。

(3)你还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请学生估计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

(4)小组同学组内考察。

2、整理复习其他内容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1)天上有几只海鸥?有几艘船?几个小朋友……

(2)左边与右边一共有几只海鸥?红帆船、黄帆船和紫帆船一共有多少艘……

(3)左边的小朋友比右边的多几个……

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决定加法、减法、数数的复习顺序,进行归类复习。

三、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丰收园

1、师: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做的怎样?学生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你这样就做到积极了……)

2、照样子,组长组织小组内评价。

3、自己根据各种表现,涂红不同个数的苹果。

板书:

我学会了吗?

14-2=12     2+13=15     17-7=10

篇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和反思

组合图形的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多种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

能正确地分析图形,并能正确地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3、德育目标: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分析图形,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简单图形面积的和或差的计算。

三教材分析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学生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提醒的面积计算,本课时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最近老师买了新房子,愿意参观老师的新房子吗?顺便帮老师装修装修,在这里你能找到哪些学过的基本图形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师:我们把由这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板书),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对基本图形的面积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组合图形的面积。

同学们愿意帮老师装修房子吗?那我们就从铺地板开始吧。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一)探索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多媒体出示课本客厅平面图)

师:这是老师家客厅的平面图,现在如果要在上面铺上地板,你们知道应该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吗?

这也一个组合图形,那么你知道怎样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请看活动要求。

1、你能把它转化成你学过的基本图形吗?请用虚线表示。

2、四人小组合作求面积,并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师:看清楚要求了吗?好,开始!(学生自主探索)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很多的好方法了,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法?

(展示学生方法,并让学生自己说明介绍)

(二)小结,方法优化。

师:黑板上已经展示了很多好方法了,你可以把他们分一分类吗?

生:分为两类,分割法和添补法。

师:无论是分割法还是添补法都是为了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几个基本图形。在转化的过程中,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我任意的无限制的分成很多很多小的基本图形吗?

生:不是,应该分的越少越好,这样比较方便计算。

师:讲的真好,无论分割还是添补,都是为了求面积,所以要尽量分成简单的少的基本图形,才方便计算。

生:还要根据条件分割。

师:地板铺好了,下面我们来刷刷墙吧。

(三)巩固练习,自主学习

三、小结、反思

师:房子装修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篇4: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写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数。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数感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巩固亿以内读数和写数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正确读写数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你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

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练习卡。

2、内容: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读出下面数

4872 5301000 31680000

86000090 1605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七十万 一百万七千

七万零九十 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十

二、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

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

② 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④ 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

(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

(5)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

三、巩固练习:

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光给别人挑出问题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概念清晰。下面请你们自己测试一下自己。

1、出示书中的图片练习P9 4题,P10 8题,P11 11题。

2、通过这组练习请你为自己打分。来读

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

我们学校有500多人;

我们学校有十万人。

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读两个0;读一个0;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

4.第12页 第12题;第14题;

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习读、写数。

四总结: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

五、作业:第12页的13题

转盘练习读、写数。 个人修改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篇5: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例2、例3)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教具准备 卡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

3564、407、1000、570、603、 7216、10000、3003、5400、4009、5800、6040、5708、40009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 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 八千九百 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 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2 4 9 6

2 4 9 6 0 0 0 0

6 4 0 7 0 0 0

8 5 0 0 0 3 0 0

读作:_______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师总结归纳:先度完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5)完成做一做

2、例3

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四万零九十

学生试着写数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

完成做一做写数

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一的2、3读出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 个人修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篇6:青岛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复习内容:

综合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目标:

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这类题目的结构(即条件和问题)。

比较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让学生学会合作,大胆交流,能完整的分析应用题。

使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复习过程:

一、 回顾呈现。

1、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第六单元学完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之后,还学会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

2、回顾呈现

① 出示教材70页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图中有三个小朋友,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生可能回答:穿绿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明;穿蓝衣服的小女孩叫小青;穿黄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新等。

(教师在图中板书三个名字)

② 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现在三个小朋友都有名字了,你能从图中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一会儿)把你搜集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③ 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小明有16张卡片,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小新有多少张卡片?

●小明有16张卡片,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小青有多少张卡片?

教师板书这两个应用题。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不能按照新授课的思路教学,既然是复习课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课堂的真正主人。通过信息图使学生回顾再现所学知识,逐渐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梳理归纳

1、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⑴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可能有如下想法)

●都是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求另一个人有几张卡片。

●这两个题都是和小明的卡片数做比较。

●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小结:相同点都是已经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要求另外一个同学有多少张卡片。不同点是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⑵分析这两道题,小组内交流思考方法。

2、全班交流,展示思维过程

(1)交流第一题,学生有可能出现如下想法:

●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分析第一题。(展示线段图)

所以要求小新的就是把16和25合起来

●用在脑子中画图的方式分析第一题。

●没有画图,这样想,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说明小新的多,小明的少,要求小新有多少张卡片,就要把16和25合起来。

(2)交流第二题的解题方法。

(3)学生口述算式。

3、分析比较,揭示解题思路

有的学生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的方法解答;有的学生根据题意直接写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1)知道谁和谁比。(2)知道谁多谁少。(3)知道要求谁。(4)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新授课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通过学具(纸条)的操作,以及操作过程的思考与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因此,在复习课中这已经不是难点,而让学生通过把实际问题“画”出来,一步一步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思考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会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扎实]。

三、拓展应用

1、师生共同游戏,提出要求:老师在黑板上用磁卡片组成数403,学生在桌子上组成另一个数,你告诉大家,你的数比老师的数大几还是小几,其他同学猜一猜你组成一个什么数。

2、72页第六题信息图

①教师谈话:快到六一儿童节了,你想怎样庆祝一下自己的节日?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开展了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活动,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爱心呢?

②出示信息图,学生观察。

③要求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在本子上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④ 全班交流。(可能有如下想法)

●一组做剪纸123张,二组比一组多做58张,二组做多少张?123+58=181(张)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一组比二组多卖多少元?(二组比一组少卖多少元?)320D200=120(元)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两组共卖多少元?

320+200=520(元)

●154+160=314(元) 115+80=195(元) 154+115=269(元)160+115=275(元) 154+80=234(元) 160+80=240(元)一组可以买一种礼物,也可以买任意两种礼物。

●115+80=195(元)二组可以买一种礼物,最多能买两种笔。

●把18支钢笔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支?

18÷9=2(支)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方法。在这里安排两组练习加深理解,巩固方法,形成技能,再次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知识和实践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是现实的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请提出来。

2、作业:完成72页6题。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不仅使学生有知识上的收获,而且能有复习方法上的收获,从而增加学习的经验,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反思:

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回顾整理课,关键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解决问题”目标中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思考。低年级的学生遇到这类实际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或不能准确的列式计算,原因是他们不能有条理的分析思考这类问题,没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我在这节整理复习课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引导帮助学生理清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篇7:青岛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回顾整理

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复习课,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安排的,是对本阶段学习的回顾和整理,使这部分知识能通过梳理归纳形成网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展示一幅生活中熟悉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材在71页第四题还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习了求 “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72页第六题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学生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情境,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复习。四幅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练习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本回顾整理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万以内数加减法

复习目标:

能熟练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复习重点:

有条理再现旧知,正确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习过程: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谈话:同学们我们再一次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那么到现在为止,你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你都记着那些知识,老师出个题考考大家好吗?

小黑板出示:计算下面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

(1)32+47

(2)546+217

(3)497+139

580-200 912-804 603-205

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估算、笔算或用拨计数器等方法算。

(让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算法的思路过程)

谈话:通过刚才计算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说:

●发现这三组题有加法也有减法。

●发现第一组是不进(退)位加减法,第二组是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加减法,第三组是两次进位和两次退位的加减法。

(此处,学生用“一次、两次”表示,老师可适时点拨用“不连续、连续”表示更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习,检查学生对万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对学过的知识查漏补缺与再现,并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比较深化 加深理解

谈话: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了计算,也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下面大家用笔算计算下列各题并演算:

837-205 329+182 306-97

(指3名同学板演)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再讨论一下用笔算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让板演的三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可能:

①只说加法计算法则。

②只说减法计算法则。

谈话:同学们再动动脑筋连起来想一想,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可能说:

相同点:都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

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此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加深对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以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进行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时间大约8分钟)

2、开放题:

方框里可以填那些数?并计算出结果。

342-12 =21

只改变1473+378中第一个加数的最后数字3,使它仍是连续进位加法。

开放性题目不做统一性要求,根据学生差异,有的可能全部做出来,也可能只做出几个来。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互相出题,人人当“小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进行了整理与复习,你学得开心吗?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的发展,根据教材与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两个层次的目标――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与练习中开放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中这两个层次的目标体现得很好。

2、创造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民主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这节课明显感到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学生为活动所吸引,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很少干预,课堂中进行的是真正的师生、生生间平等的交流。同时,展示交流活动给予了学生自由表现自己成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

3、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提高了全员参与度

根据本课内容与复习目标,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水平,教师设计、组织了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尤其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算一算、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没有受教材的束缚,而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交流辩论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篇8: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例1及练习七1、2、3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引入

[教师:这是小明的家(比较凌乱),你看,小明正在找自己的帽子,可怎么也找不到,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我们帮他整理一下房间吧。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利用课间帮助小明逐一归类、整理成整洁的房间。

教师:小明再找帽子能很快找到吗?怎么找?

教师:为什么这次很快找到了?]

小结: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类与整理。师板题分类与整理。

2、感知分类

出示例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看多漂亮!

[师问: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3、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学生分组活动,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讨论汇报

[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讨论:你喜欢哪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

板演分法。

小结: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当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记录的形式多样,为什么整理的结果相同?

[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动学生分析数据哪种气球最多?那种气球最少?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成像方式的特点。]

①边数边画;②先分,再数一数;③图和数相结合。

(2)还可以怎么分?

[按颜色分类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结果。

学生分组活动后展示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讨论

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二、小结

[教师: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下面我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在汇报第2题时,可让学生回答: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继续推在同一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与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篇9: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五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1-4课时   1、  一共做了几朵花? 教学内容:教材42-4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体会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算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   境   创   设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三个小朋友做纸花的情境:3个小朋友看见老师奖励同学们用的纸花不多了。就主动给老师帮忙做纸花。(出时情境图)   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学过程:               探 究 与 体 验 1、  教师提问:你从这幅图看见了什么?一共做了几朵花?   2、  指导学生动手摆一摆。   3、  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根据同学们说得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3+  2  =  5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学生仔细观察图。   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小花片亲自动手摆一下。   +   一共5朵     小组内订的试着说一说加号和加法算式。 让学生从发现的数字信息中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获取知识。                 实 践 与 应 用 算一算,要求学生看图说出其中的数字信息。   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先摆在动笔再方框里填数。再读出算式。 第2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自己画,最后在方框里填数。 数学活动,身边的数学。 各组把老师奖励的小纸花拿出来,算一算共几多? 哪一组得的最多? 学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列算式。                         各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本组任务。   锻炼学生独立解答的能力。                           即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竞争意识。   第二课时:五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⒈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⒉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⒊ 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境 创 设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分别有多少?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大小相同吗? 学生观察图画,小组之内交流后分别汇报。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是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来的。     探  究  与  体  验 学生交流完后,教师提问:看完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 ⒈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2+3=5 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板书:3+2=5 ⒉师:与兔子有关的问题你还能提出来吗? 引导学生说出4只灰兔和一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 板书:4+1=5或1+4=5 ⒊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列式解答,小组之内交流后汇报。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后说出算式。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通过说出不同的算式,发展学生的多项思维。     实 践 与 应 用   ⒈出示练一练的第1题,指导学生认识集合圈。 师:你知道这种图形是什么意思吗? 师: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就算一算,把空填上。 ⒉完成练一练中的2、3、4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第3题,教师可做一些口算卡片让学生练习。 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长颈鹿的只数和大树的棵数提出不同的加法问题,并算一算。(可以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看哪组说得多,本组同学完成算式)     学生看图填空。同桌或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集合圈表示的意思,通过看图填空,体会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课时:五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 教学目标:⒈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⒉ 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⒊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卡片、小花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  境  创 设   指名学生表演,一生拿5张卡片上场,让两名学生表演送卡片。 师:根据刚才的表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表演,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是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来的。   探  究  与  体  验 出示兔博士的话,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一摆刚才的表演情境。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花片的? 师: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师介绍画图的方法。 师: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剩3个,可以用算式表示。你知道怎么表示吗?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 5-2=3 师:认识“-”吗? 这个算式怎样读? 教师强调认识“-”,并指导学生读减法算式。   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   学生交流摆花片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画图,用斜线画去拿走的部分。     学生尝试交流如何列式。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之内读减法算式。   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验减法的意义。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兴趣。   实 践 与 应 用 出示算一算的题。 让学生逐题说图意,指导学生边演示边说。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订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 教师指导学生摆花片。 师:摆出4个花片,去掉2个,还剩几个? 剩下2道题学生在小组内叙述。 数学游戏;教师发给每组卡片并强调游戏规则。一位学生翻卡片,大家轮流说出与这个数有关的许多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   学生了解图意后,第1题小组合作计算填空,第2题同桌合作填空,第3、4题自己完成。       学生写算式。 学生叙述并写出算式,交流订正。     先由一组同学演示。 然后其他组活动。   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组内的叙述,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实现了生生互动。 用游戏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加减口算。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  境  创 设   指名学生表演,一生拿5张卡片上场,让两名学生表演送卡片。 师:根据刚才的表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表演,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是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来的。   探  究  与  体  验 出示兔博士的话,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一摆刚才的表演情境。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花片的? 师: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师介绍画图的方法。 师: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剩3个,可以用算式表示。你知道怎么表示吗?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 5-2=3 师:认识“-”吗? 这个算式怎样读? 教师强调认识“-”,并指导学生读减法算式。   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   学生交流摆花片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画图,用斜线画去拿走的部分。     学生尝试交流如何列式。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之内读减法算式。   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验减法的意义。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兴趣。   实 践 与 应 用 出示算一算的题。 让学生逐题说图意,指导学生边演示边说。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订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 教师指导学生摆花片。 师:摆出4个花片,去掉2个,还剩几个? 剩下2道题学生在小组内叙述。 数学游戏;教师发给每组卡片并强调游戏规则。一位学生翻卡片,大家轮流说出与这个数有关的许多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   学生了解图意后,第1题小组合作计算填空,第2题同桌合作填空,第3、4题自己完成。       学生写算式。 学生叙述并写出算式,交流订正。     先由一组同学演示。 然后其他组活动。   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组内的叙述,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实现了生生互动。 用游戏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加减口算。      

篇10: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一张纸。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

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

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

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三、认识长方体

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把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称为相对的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2)长方体有12条棱,同方向的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8个顶点。

3.接着教师出示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告诉学生这也是长方体,在它的6个面中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在长方体中,也可能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指导学生进行想象。

(1)师:①以上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方体的知识,回忆一下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联系生活实际中你们见到的一些实物,说说它们的面、棱、顶点(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各抒己见,进行讨论)。②谁能说说教室这个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出示长方体模型。①师:你能看到长方体的哪几个面?②一般我们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③出示透视图。告诉学生:这幅图称为长方体的透视图。

(3)尝试练习: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长方体,说明哪些不是长方体,为什么。

5.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指导学生观察模型,指着模型的一个顶点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有几条棱?是哪三条棱?告诉学生: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我们把横的棱长称为长,纵的棱长称为宽,竖的棱长称为高。

(2)教师取出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学生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把同一模型换三个位置,分别由学生指出它的长、宽、高。

(3)要求学生拿出各自带着的录音磁带盒,要求:①在教师规定的统一摆放位置,分别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②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摆放位置,量出长、宽、高并报出数据,让其他学生猜出报数据学生测量时的摆放位置。

(4)尝试练习(略)。

四、认识正方体

1.以练习一第1题,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5厘米的立体图形为例,告诉学生:“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2.学生取出正方体学具,教师要求学生动手量一量12条棱的长度,观察6个面的形状和大小。教师提出问题:发现了什么?

经过讨论,让学生阅读课本,根据课本的叙述,要求学生讲出:(1)正方体的特征。(2)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五、总结比较

师:我们分别学习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请取出按照练习二十二第5题要求制作的纸样,再请大家比较比较: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两者的关系怎样?

篇11: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青岛版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 ②进一法 ③去尾法

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 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学数学测量知识点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小学数学几何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篇12: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教案及

展调查活动及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第二、三课时) (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的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然后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指导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可以分三个部分: (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发现招牌广告上的错别字,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 (2)对调查到的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如调查了多少商店,发现了招牌广告上有错别字的有多少家,这些错别字大致有哪些类型?产生这些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 (3)提出整改建议。提出防止和减少错别字的建议。   全班交流(第四课时) (一)小主人在行动──我为用字规范出点力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的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2.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 3.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   (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   ▲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A、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B、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C、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D、其他。   ▲ 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A、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B、简单的调查报告   C、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   D、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E、不规范用字单位的整改意见及整改反馈书 (二)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重要载体。历来,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崇尚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中,我们安排了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得宛如书法艺术的殿堂。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2.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1)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 (2)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3)参观时,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   3.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三)总结回顾: 同学们,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综合性学习,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受到了情感熏陶。希望大家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本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综合网络 - 小学作文作文】:   我们读书、看报、写作文,都离不开汉字。这一个个汉字,是我们中国人交流思想与情感的工具。   汉字,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别看它只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方块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不同含义的词组,一篇篇语句优美的文章,一首首抒发情感的诗歌,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看着这些字,就像一颗颗星星在纸上闪烁,就像一朵朵美丽、娇艳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当你使用汉字的时候,就像徜徉在美丽的星空下,就像浮在茂密的花海上。在我眼里,它们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方块字,而是一个个有着不同性格的人。每当我学习、认识了一个汉字,就像结识了一位新的朋友,在我写作文的时候,它便可以为我提供帮助,给我的文章增添一分不同的感情色彩。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等等。这一个个汉字,在他们的笔下,更能生发出无穷的魅力,呈现出不同的风韵。各种各样的书法字体,有着不同的特点:篆书和隶书,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行书流畅,而楷书端庄,草书虽然潦草,却带给人一种奔放的感觉……欣赏这一个个书法作品,就好像在欣赏一幅幅不同风格的图画,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这些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   这些有着独特性格的汉字,这些各具特点的书法作品,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我爱你,汉字!我为你而骄傲!

篇1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析

作者在阔别母校十多年后回到母校,触景生情,勾起了作者对自己童年学习生活的甜蜜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母校无比热爱之情。课文以作者行进的地点:进校门--到操场--出校门为线索分为三大段。第二段为重点内容,第一段与第三段前后呼应为点题之笔。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即作者回到母校时的所见所闻及由此引起的回忆与感想,随着所见所闻的变化,作者产生多种感情,先是兴奋,后是喜悦,最后是留恋。感情逐步加深又互相交织在一起。

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即将告别的五年级学生的共鸣。

二、语句简析

1.“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涌向宽阔的操场。”

把学生们欢笑着走向操场的场面生动地比喻成开闸时的潮水,且把喻体置前,强调学生们走向操场时的热闹场面。

2.“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在操场上,作者由所见所闻把自然联想到的五年小学生活感受生动地比喻成天鹅扇动着双翼翩翩飞来。使上下文连接自然。

教学目标:

1、按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

2、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动词并体会准确用动词的重要性,积累有关的语句。

3、能根据语言环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写比喻句。

4、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读准下列黑体字的音,读通课文。

弧度( )石砌( )甬道( )迤俪( )( )松柏( )

2、词语积累

① 写出带有“情”字的成语,并理解词语

、 、 、

② 表示心理十分依恋不舍的词语

、 、 、

3、读课文,口头填上恰当的动词,把句子熟读通顺

① 大门, 石砌的甬道, 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花园, 宽宽的石阶, 了宽阔的操场。

②我 在操场上, 着花木, 着幼苗, 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4、熟读全文,写出课文按地点的转换进行描写的不同地点是 、 、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时间过得真快,再过一个月,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升入中学,用几句话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理感受。

2、是呀,母校是你成长的摇篮。当你第一次迈进校门时,你还是个充满稚气的顽童,当你迈出校门时,你已经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母校》,看看作者阔别母校十年后,再次返回时,感受又如何呢?

3、出示课题, 母校 一齐读题。

设计意图:这一课的学习正是学生面临小学毕业的时刻,内心有一定真切的感想:怕与好朋友从此分别,与熟悉的母校说再见;高兴自己将成为一名中学生。学习之前寥寥数语激发内心情感,有利学生较快投入学习状态。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初步填空

地点看到听到的心里想到的

进校门

到操场

出校门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主要讲清课文的顺序,其余的学生能说多少就多少)

地点看到听到的心里想到的

进校门我看到翠绿色的拱门。我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到操场

1、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

2、下课铃声一响,操场上一篇沸腾。

3、我看到操场中间举行长绳比赛。我想到了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为了集体的荣誉,我们也努力过,奋斗过。

出校门我看着迤俪的阳光拖成的身影。千种情思涌上心头

根据上述表格的内容,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小结,看这篇文章重点写了哪一部分?

(操场上看到、听到、想到的2——8节)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回顾全文交流。

出示:地点的转换句子

“走进大门,沿着石砌的甬道,穿过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花园,踏着宽宽的石阶,来到了宽阔的操场。”

“我慢慢来到拱形校门下……”

找到句子中的一系列动词。读一读,体会几个动词的作用

设计意图:在阅读、交流、填表活动中整体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8节

默读课文2—8节,哪句话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是由所看所见而产生的联想。

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我 在操场上, 着花木, 着幼苗, 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1.填上合适的动词。

2.“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扶摸着幼苗,倾听着琅琅读书声。”句中将“欣赏”与“扶摸”调换,可不可以?为什么?

3.读读句子。

4.想象: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除了像“天鹅”还可以像什么?(像夏天阵阵的风 ;像百花的清香 ;像南归的大雁,排着长队 。)

5.把句子说完整具体。

设计意图:重点部分按“触景”与“生情”两部分写的,比喻句把所见所闻与联想到自然地连接。阅读、体悟、想象说话使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深入透彻,不仅学习了知识,更懂得了写作技能。

四、初步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知道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回到母校,看着熟悉的校容和学生,按照地点的转换勾起了学生对对童年生活的一连串回忆。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词语。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引入

1.课文是按哪两部分进行描述的?(从“触景”与“生情”两个方面叙述。)

2.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二、继续学习课文2——8节

过渡: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那作者看到了什么?

出示

看,操场中间在举行长绳比赛,十几个精神抖擞的小男孩正准备呢,身上的运动服特别显眼。长绳刚一摆动,中间的一个男孩的腿就绊住了绳,周围的小学生善意地哄笑起来。被绊住的男孩低着头,红着脸,使劲搔着后脑勺。又重新开始跳起来。

我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笑了。当年,为了集体的荣誉,我们也努力过,奋斗过。

想象填空

1.被绊住的男孩低着头,红着脸,使劲搔着后脑勺,心想: ,于是又重新跳起来。

2.我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笑了,那是因为 。

3.小组学习,大组交流。

4.指名一学生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

5.从小男孩与我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什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5、6节,感兴趣的同学练习背诵。

7.我由此想到了什么?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大家的表现如何?(同样积极努力地为班级争光)

找到有关的句子与词,交流读。

自己自由读,将大伙的表现传达出来。

指名读,学生点评。

8.全班齐读2——8节。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9.下面两句比喻句意思一样吗?为什么文中用第一句?

①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涌向宽阔的操场。

②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涌向宽阔的操场。

10.小结:作者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

随后写下了下课铃声一响,操场上沸腾的长绳比赛情景,由此联想到四年级时的拔河比赛。这些描写特色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触景生情)

设计意图:比喻修辞手法在单元中多次出现,但在表达时句式和以前学习的有所不同,学习过程中要弄懂比喻句为了表达的需要,本体和喻体的顺序可以有变化。

三、学习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作者除了写操场上看到的、听到的,以及由此联想到的情景外还写了什么?

1.轻声读课文的开头。

2.交流:看到“翠绿色的拱门”

联想到“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3.教师引读,从中体会作者当时的兴奋心情。

4.根据课文内容,再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句。

望着 ,我似乎 ,似乎 ,似乎 。

再读9——11节。

教师学生交流,朗读,体会作者的留恋之情。

四、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结构特点是什么?(按地点的转换以进校门、在操场、出学校门为线索,从“触景”与“生情”两个方面叙述。)

2、提示概括:我回到母校触景生情。进校门,看到 ,想到 在操场,看到 ,想到 ;出校门,看到 ,想到 。

3、自由说说,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阅读课文,因文而异地选择适当的方法、正确、熟练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单元训练的重点。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特点(按地点的转换以进校门、在操场、出学校门为线索,从“触景”与“生情”两个方面叙述)进行概括,循序渐进提高这一方面的能力。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作业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发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14: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重点:Unit1-3单元中要求听、说、读、写的单词。

教学难点:Play a game的内容综合了前三单元的主要句型,学生需要一个练习过程,然后过渡到综合运用。

教具准备:

1.Unit1-3单词卡及短语卡片。

2.小旗帜。

3.供学生表演用的实物道剧:书、书包等。

4.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看单词卡读出单词并说出中文,复习1-3单元要求四会的单词。

2.做“拼读单词列队比赛”

将全班分成两组,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字母卡片。游戏开始,教师说一个单词,如door,或出示一张门的图片,两个组持d,o,o,r字母的学生应立即站到讲台前按顺序站好队,先按正确次序排好队的为优胜。

3.复习表示颜色的单词,做“猜颜色”游戏。

教师先准备一些单词的图片。如白色的兔子,红色的小汽车,黑色的书包,绿色的上衣等。游戏开始,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猜,猜的学生面对全班站立,再请另一名学生上前站在他身后,抽出一张图片高举在手中并说:“This is a plane(car).What color is it? Please guess.”猜的学生可以问全班:“Is it red (black)?”等,全班学生答:“Yes.”或“No.”猜对后可以换另一位学生继续猜。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第35页的图片投到到黑板上。让学生读出上面的问题。

2.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回答楼梯上的问题的回答来进行竞赛。可男生与女生比,小组之间,小队之间比等等。答对的小组小旗帜就向上移,看哪个最先登山顶峰。

3.让学生根据图中所给的单词和词组,对班中的同学进行描述。

4.教师问学生在前三个单元都学了哪些方面的知识?给学生分成三大组,教师将my classroom, my schoolbag, my friends 三个话题分给各组,让每组学生就本组所分到的话题拟定几个问题。

5.教师在黑板上归纳各组拟定的问题,并进行修改。

6.给时间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问题进行对话练习。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1.看图写单词

这是让学生们复习学过单词的游戏,教师事先把需复习的11个单词用简笔画画在小黑板上或大白纸上,先不要让学生们看见,然后将全班按前后左右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竞赛开始,教师将小黑板或白纸挂起来,让学生们看一分钟,然后收起来,再给学生们两分钟时间将看到的单词写出来,写得最多最正确的组获胜。

2.找对子

教师将20个单词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另外将20张对应的单词卡扣着放在讲台上,然后让参赛的两组学生逐一上来抽卡片,抽出卡片后先要举给学生们看,然后把黑板上相应的图摘下来并将单词读出来,找对读对的得2分,找对读错给1分,找错了的不得分,卡片全部抽完后,得分多的为优胜。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猜袋中物品数量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抽一人到前面,背对着班级。教师拿一个袋子,并向学生们借一些书本,铅笔,钢笔,橡皮等,放入袋中,然后让各组学生轮流猜袋子里东西的数目,猜对的给该组记10分。

板书设计: Recycle 1

What’s in your classroom?

Who’s your math teacher?

How many story-books do you have?

What’s in your pencil-case?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Do you like maths?

Who’s your best friend?

What colour is your schoolbag?

What colour is your English book?

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篇15: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8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现实背景,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 (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谈话:你看到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与正、负数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 师谈话: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分组交流)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师小结: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样表示:(教师板书) +13℃ -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得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 师谈话: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 (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师谈话: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师归纳总结:像+13℃、+38℃、+49℃ ??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师谈话: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 (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 全班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再次讨论。 交流总结: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总结,帮助学生建立了正、负数的概念. 对生活中的一些鲜活的数学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自主练习第一题: 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对应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

3.自主练习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五、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谈收获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6: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

本节课围绕的4、5、6的组成设计了三个操作活动。活动一,4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2个蓝色花片和2个红色花片,合起来有几个花片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目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合起来的含义,体验合的方法,并通过摆出的花片学习2和2组成4。活动二,5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是5个的活动要求。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会有不同的做法。在学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5的组成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出1和4,2和3这两个组成式。活动三:6的组成。在学生学会了5的组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出6的组成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归纳4—6各数的组成式的过程。

2、理解和体会合的方法,学会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掌握2—6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分与合的方法,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具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圆片为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1、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2、猜数:一个数比3大比10小,它可能是几?

3、用我们学过的数字说一句话。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好吗?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学生热烈鼓掌)

同学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谁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把分开的两个手合在一起

说得真好!看来只有把分开的两手合在一起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合成。

[说明:通过鼓掌,使学生理解合与分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一)学生动手操作合的过程,学习4的合成。

拿出2个蓝色圆片和2个红色圆片,合起来有几个圆片?

(1)放手让学生活动,教师适当引导。

(2)全班反馈,交流摆的结果。

使学生知道两种颜色的圆片摆的先后不一样,结果相同。

教师讲解:2合2合起来是4,并写出表达式。

结合学生的表达,板书22

(3)把两种颜色的圆片分出来。

(4)下面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4个。

(5)交流拿的方法,总结让学生知道,无论哪的是哪种颜色的圆片他们的顺序如何,都是1和3合起来是4个。谁还可以说出几和几合成4?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同学们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合成。

3、比较两种分法

提问:观察这两种分法,同学们们有什么发现?(分成的2个数交换了位置)教师小结:当我们找到一种分法后,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即可得到另一种分法。

(二)探索5、6的合成。

1、师:同学们们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合成学会了。下面拿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5。

(1)学生自主操作。(通过摆两种颜色的圆片,探究5的合成)

(2)让4人合作交流得出的结论。

(3)小组长归纳汇报探索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4)去掉圆片的颜色,使学生归纳几和几合成5。

(5)选择好的方法记5的组成。

2、拿出两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6个。(方法如5的合成)

[说明:在探究新知阶段,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让学生的思考力逐步生长。通过摆圆片、“手势法”的练习,学生能有序的记忆。]

四、游戏活动,运用巩固

1、“轻松入门”:看图填空。

(1)学生自己完成填空。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并说出2、3的合成。

(3)先摆一摆,再看一看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2)完成书上练习。

(4)请学生说出2和3的分与合。

2、“快乐学习”:填一填

3、“小试牛刀”:看图画一画

4、数学游戏:教师说游戏规则,同桌之间经行。

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因此在这一环节,以游戏巩固,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深化认识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完整揭示课题:6以内数的合成)

2、回家把6以内各数的合成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师: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把今天学的和做的游戏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好不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简单的课堂小结,让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再次得到满足;教师对课后的要求,巧妙地将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延伸到生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课

1、出示小黑板(做习题)

2、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感知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明确分类

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3、讨论、汇报。

三、展示汇报,质疑点拨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3、汇报交流。

4、游戏:整理我的小书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整理的)

四、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片,板演)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先自己观察,在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

(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4、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挂图,集体做,说出那个不同,为什么不同)

五、展示提高

1、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2、实践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还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

篇17: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青岛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    小小运动会

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总体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结合现实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3、能利用所用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学难点:

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尊重学生有个性的选择计算方法。

3、加强高效率的联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准备:情境图、小学具、口算卡等。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摆一摆、数一数,并借助计数器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表象,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熟练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索、归纳和计算能力。特别是关于10以内加减法,要熟练运用“凑十法”计算。

2、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并通过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本单元采用的主要教法学法:

操作法、发现法、引导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 、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展台。

课时安排建议:14节

第一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的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向学生明确运动员的选拔要求,让学生课前分组选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运动会就要来临了。开展运动会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进行运动会的报名。(出示课题:运动会报名)

师:下面请每组选出的运动员上台。(每组的运动员上台。)

小组的同学能够选你们当我们班参赛的运动员,说明大家是非常信任你们的,老师也相信你们。

二、提出问题

师:凡是参赛的运动员每人都要佩带一个菜牛上号码,大家想一想,我们班需要多少个号码?

生:只要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就知道了。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运动员的人数呢?

生甲:可以计算赛跑的和投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9+6=

生乙:刚才这个问题也可以列式:6+9=

生丙:其实,要算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算一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问题

1、探索9+6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演示来进行。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

生甲:我用数一数的方法......

生乙:我先把6分成1和5,9+1得10,10+5得15。

生丙:我把9看成10,10+6=16,16-1=15。 ......

师:刚才这些同学说的都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动脑筋了,这值得表扬.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

2、探索6+9的算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技术2一下6+9得多少。

(1)让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教师对于由9+6=15想出6+9=15的同学要大加表扬和鼓励,向学生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数学思想,并提高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积极性。

3、探索8+7、7+8的算法。

师:刚才有个同学提出了要求“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还可以算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个。用这种方法又该怎样列式呢?(指生回答,并且说说算法。)

4、小结与回顾:过刚才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了“需要多少个号码,并研究9+6、6+9、8+7、7+8的算法。这也是课本第72页、第73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边看书,一边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将书上的方框、括号填完整。

四、练习与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用完整的一、两句话说明图意,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一共摘了多少根”把正确的列式填在书上,同位说一说算法。

2、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得数。师计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订正时,引导学生看板书寻找规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下课铃声就要响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5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法。

2、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为了解决运动会报名的问题,我们学会了计算进位加法,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巩固应用

1、说出下面几道题的得数。

8+5  5+8  7+4  4+7  3+9  6+8  7+9  8+9

5+7  6+6  3+8  7+7  4+8  5+9  6+5  7+6

2、自主练习第2题。

小组合作,教师首先要说明要求。可以以举例的方式讲清规则,如一人说得数是11的算式,就要把得数是13的算式有条理地按次序说出来,9+4=13、8+5=13、7+6=13、6+7=13、5+8=13、4+9=13。

小组内的同学要互相倾听,互相帮助,尽可能地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说一说。

3、自主练习第3题。

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动物?为什么把小猫和袋鼠连在一起?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

4、自主练习第5题

一共有多少萝卜?学生自己看图,列算式。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

5、自主练习第6题。

让学生看图编个小故事,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让学生尽情地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交流时,先组内交流,再组间交流。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运动会分饮料”这种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并提出问题

出示76页信息窗2,组织学生“看图讲故事”,让学生理清情境图中所包含的种种信息,通过研究书中提出“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为引线,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顺势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时,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然后互相交流想法。

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与交流。对于当前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写在问题口袋里,留待以后解决。

三、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是引导学生写算式的练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次序写算式。为了扩大练习量,可灵活增加8加几、9加几、5加几……的算式。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2、自主练习第2题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每个学生手里拿一张算式卡片。出示贴有得数是10、11、12、13、14、15、16、17、18、19、20的小椅子。每个同学手里卡片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找几号小椅子。得数10是多余信息,没有对应的卡片。你能帮它找到朋友吗?指名说。

四、走进生活

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吗?老师领同学们到商店去看看好吗?出示准备好的标有价钱的物品,引导学生说出每样物品的价钱。你需要哪两样东西选好后,算一算需要多少钱?需要帮助的同学请举手或找同学帮助。教师参与到活动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小结

这节数学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教学随笔:

第四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78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现在,我们先来比赛,好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看谁算得快。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投影学生课间活动的游戏图。给学生几秒钟的时间,看一看画面。然后,拿走投影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大约有几个小朋友?再数一数,看看谁估计的最准确。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可完全放手,训练学生从情境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练习第5题

两队少先队员进行交流活动的情境图。练习时,组织学生看图讲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解答。然后进行交流补充,互相学习。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五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的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中学习知识。

2、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索交流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

3、初步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运动会上,有一个大家非常喜欢的节目,那就是投沙包比赛,我们一起到投沙包比赛的现场去看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或实物投影出示信息窗3

1、师:这是投沙包比赛的现场,你看到了什么?

2、师:如果由你当裁判,你怎样判断他们的名次?

三、解决问题

1、到底谁赢了?小组的同学讨论。

2、交流方法。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生:算一算每人投中了几个就行了。

3、完成表格

拿出事先发给学生的统计表,让学生完成表中内容:

要投沙包数量

没投中的个数

投中的个数

4、师:谁愿意将自己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看?

利用实物投影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是自己样算出来的。

5、以16-9为例,讨论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16-9

6、算出其他小朋友投沙包的个数,并排出名次。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随笔:

第六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充分利用情景图,从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3、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看图,并说说图意并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观察第二幅图,看一看,珠子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订正答案。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有什么错误,对于全班共同的错误要给予纠正。

3、自主练习第3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个童话故事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对多余信息的处理时,让同学们想办法,搬不回家的怎么办?每个同学都有朋友,你能不能给它也找个朋友?从而对学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走进生活

结合实际自己编一道题目,并请同为帮助计算。

五、教学随笔

第七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的信息窗4。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

2、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前将教室内画上8条跑道。

2、 作13个跑号。

3、 13个学生扮演运动员,1个学生扮演裁判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咱们已经到投沙包比赛的场地去参观过,而且我发现,同学们还是非常优秀的裁判员。今天,我们的赛跑比赛的场地去看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信息窗4,同学们观察画面,从画面上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有什么问题?

三、解决问题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13人分成两组,只有8条跑道,怎么分?

(1)分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提出各种假设。

学生可能会提出:“第一组分8人,第二组分5人。

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第一组分7人,第二组分6人。

对于以上两种分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还可能提出:第一组分9人,第二组分4人。对于这种分法,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要组织学生讨论,这种分法的不合理性。学生再来观察画面,找出其中的问题。也培养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提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放在问题口袋中。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八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84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要求:

使学生巩固和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把83页第3题制成口算卡片。

2、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准备两组数字卡片,一组是2-9的,一组是11-18。

教学过程:

一、卡片游戏

同学们,现在我们同桌合作来做游戏,看看哪个同桌做得好。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同桌每人一组卡片,各自抽取一张,根据两个数列出算式,一人说一道,直至老师说停,谁说对的多就算赢,赢的一方保管卡片。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看图,自己编一个数学小故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自主练习第2题

根据计算器上的数据,写出一道算式。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用计算器计算几道题,初步接触计算器。

3、自主练习第5题

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应该去套什么?其中一个小朋友没有合适的物体去套,可以启发学生想,再添上一个生命数,第一位小朋友就可以找到朋友?或小朋友拿一个什么样的圈可以去套小马、小帽子?

4、自主练习第6题

自己看图,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九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页的信息窗5。

教学目标:

1、借助成绩统计和分发奖品,引导学生提出多个问题,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领奖品和公布成绩”现实的情景画面中大量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实的情景画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结束了,下面该到发奖的时间了,让我们到领奖台看看吧。

二、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成绩公告”栏里以统计表的形式给出了一年级三个班男、女同学的得分情况。

三、解决问题

1、整理提出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加以梳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起来。

学生有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发了几本练习本?

发了几支铅笔?

发了几个笔袋?

一年级一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年级二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年级三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班比二班多得多少分?

二班比三班相差多少分?

一班再得几分就和三班一样多?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全班交流回顾

解答完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并说出应用图中的哪些信息,解

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四、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出示86页第一题先让生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决过程。

2、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编成童话故事,说给大家听。然后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五、教学随笔:

第十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87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现实的情景画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教师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题目写在卡片上,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生看图列出算式再交流。练习本题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独立地列出算式,通过小组交流,加强对多方面知识的巩固。

2、自主练习第4题

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自主练习第5题

出示87页停车场的情景图,先让生看图,理清图中所所包含的种种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并说出运用了图中的哪些信息,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4、自主练习第6题

通过涂得数是11的部分,练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十一课时

小小运动会    回顾整理(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回顾整理中蓝、黄、红营区内容。 教学目的:

1、复习2 0 以内数的加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0 -9 的数字卡片,教师准备红营区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数学大本营去看看,高兴吗?在大本营的各个营区,都为同学们准备了数学题,只有你完成这些任务,才可以到大本营去参观,有没有信心?

二、回顾整理

1、蓝旗区

师:在蓝旗区,为同学们准备了1-10的卡片,请两个同学一组,同时出一张卡片,把两张卡片上的数加起来,谁先说出得数,谁算胜利。

学生练习。

2、黄旗区

学生拿出写有20以内进位加法的36个算式卡片,4人为一组,教师先让每组中一个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回答,

你们小组有一人说得数,其他学生抽取相应的算式卡片。

3、红旗区

投影红旗区图。

师说:看看图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师问: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先竖着看,第一列都是9加几,我还看出横着看第一行得数都是11。进位加法以第一小组为例放给小组以讨论合作的形式进行,分工协作,按规律找卡片并且填完整。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回顾整理,你又有什么收获?

四、教学随笔

第十二课时

小小运动会    回顾整理(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回顾整理中绿、深蓝、紫旗营区内容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整理出减法表,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写有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36个算式卡片,写有口算的小黑板,紫旗区内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练习绿旗区有关内容

1、出示口算卡片:13 – 8     13 – 5     13 – 7

师问:结果各是几?你发现这三个算式有什么规律?

师问: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举例并口算结果

2、计算   14 – 5    18 –9      12 – 3

师问:通过计算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生答:这些结果都是9

师问: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举例并口算结果

二、练习深蓝旗区的有关内容

出示贴有口算题的小黑板,口算下面题。

11 – 9   11 – 8   13 – 9  13 – 8

12 – 6   15 – 8   17 – 9   14 – 5

生口算上面算式结果,师在上面板书结果。

师问:上面算式有什么规律?能否把减法算式按得数分组?

教师把全班分成八个大组,每个大组中合作小组只负责卡片得数为2、3、4、5、6、7、8、9的一个数,具体练习方式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工协作、组长负责,组员找卡片,一生汇报,组与组交流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得数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得出规律后让学生说出结果是7的算式

三、完成紫旗区的内容

出示紫旗区的内容,让学生观察片刻。

师问:通过观察,你得出什么规律?学生根据规律填写算式,集体纠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回顾整理,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内容?

五、巩固练习

1、17 – 8 =       15 – 9 =       16 – 7 =    11 – 8 =

2、写出得数是7的退位减法算式

六、教学随笔:

第十三课时

小小运动会    回顾整理(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对第七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提高学生计算进位加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综合练习1

1、学生独立完成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汇报结果。

2、让学生自己出20以内进位加减法计算题,其他学生抢答,学生自我评价。

二、综合练习2

小组合作。教师出示下面几个数,11、13、6、17,你能写出一些算式,和下面的数交上朋友吗?

三、综合练习3

给学生一些数字,从里面挑选出3张数字卡片,并组成四个算式。

这些算式有联系吗?都有什么联系?还能找出其余有联系的数吗?

学生上黑板找出来,其他同学评判对错

四、综合练习4

出示4题彩图,让学生看几秒钟,迅速盖住。

请你猜猜图上一共有多少小狗?并数一数。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想怎样解决?

五、综合练习5

引导学生观察男女生对话图,根据女生说:我比你大,你想到什么?根据男生说:我们俩的年龄都超过6岁,和是17岁,你想到什么?

男孩可能是几岁?女孩呢?

六、课堂总结

七、教学随笔

第十四课时

小小运动会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在对规律题的观察讨论解决的过程中发现事物中隐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一些思想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排列有规律的彩灯。

请同学们观察图上的彩灯,你发现了什么?

对,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规律。

二、探索规律

1、投影出示93页第1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叶子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你知道第10个是什么形状的吗?为什么?

2、投影出示93页第2题

仔细观察,魔术箱的数有规律吗?是怎样的规律?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并写出后面魔术箱的数。

3、投影出示93页第3题

引导看图,教师说明横看有什么特点、竖看有什么特点。

问:横看第一行数有什么特点?第二行数有什么特点?空白处怎样填?

………..

第五行数有什么特点?空白处怎么填?

填完图后,你还觉得有哪些规律?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探索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看看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什么规律。

四、教学随笔

篇18: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质疑: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谁大谁小?

小结: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理解并记住这句话: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提示: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小结

1、安排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的问题讨论,加强学生于对图形面积的理解。

2、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五、作业:教材第44页第1,2,3,4题。

2020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19:第五单元教案 (S版六年级上册)

课题 21、奇异的琥珀 课 型 新授课

标 知识

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能力

目标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情感

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难点 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

用具 小黑板 教学

方法 自学议论、朗读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探准备:

引探过程

引探实践

引探总结 一、激趣导入

1、你们见过真的琥珀吗?知道它有多少种颜色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主读书要求:

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再读课文,解释疑难

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朗读课文,理清结构

本文先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先写过程,再写起因,最后写结果)

四、简略学习第一节

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五、布置作业:学习并抄写课文生字词语;朗读课文,预习作者想象的部分

2、把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汇报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包含生字新词的学习理解。

3、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请同学们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

方式可以有: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板书设计

琥    珀

形成松脂球:茂密的树林(松脂)

炎热的夏天

包住虫子

不断下滴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21、奇异的琥珀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

目标 了解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价值及依据。懂得想象要科学、合理。

能力

目标 了解作者是怎样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

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了解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价值及依据。

教学

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用具 小黑板、挂图 教学方法 引探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二、再听鹏博士“录音朗读”,

三、阅读课文2-5自然段。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2、过渡谈话:科学家们是怎样运用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的呢?

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1、①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②课文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③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小结:炎热的夏天、松树林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过渡: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

2、课文怎样描写苍蝇的出场。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理,写得活灵活现。

思考讨论:是怎样形成松脂球的?。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继续提问: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科学家怎样合理想象?阅读一篇课外科普读物。

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

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学生分读课文;

组织学生边回答上述问题,

1、指名读3-4自然段。

(学生充分回答)

1、指名让同学表演蜘蛛的动作,比较看谁表演得更形象。

2、学生小结:

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分组讨论,各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提示:四个条件。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2)陆沉水漫。

(3)松树腐烂。      (4)泥沙掩埋。

齐读最后一段,以读代讲。

指名说说琥珀的价值。

六、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了解作者是怎样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板书设计                 琥    珀

形成松脂球:茂密的树林(松脂)   炎热的夏天

包住虫子             不断下滴

变成化石:(1)时间长。         (2)陆沉水漫。

(3)松树腐烂。       (4)泥沙掩埋。

发现、识别:冲上岸滩   发现  识别  推测   知道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学生的信息反馈:

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22、表里的生物 课型 阅读课

标 知识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能力目标 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

重点 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教学

难点 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教学

用具 小黑板。 教学

方法 自学法、引导发现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三、检查自学效果。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哪些物体是微生物?

猜猜表里会有什么样的生物?(板书课题)让我们赶紧去读一读课文。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父亲,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生回答:自然界中由物质构成并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体。

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

学生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四、总结课文。

五、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提问:你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这篇文章是上个世纪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还有哪些描写让你很欣赏?找到之后好好读一读。 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情感,逐渐读到位。

指名分角色朗读。

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板书设计:

22、表里的生物

好奇

我-----------------父亲的表

(好奇心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学生的信息反馈:

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23 自然之道 课型 精读课

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情感目标 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

难点 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

教学

用具 小黑板 教学

方法 阅读指导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一、导入新课,猜测“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感知“自然之道”

三、切己体察,揣摩“自然之道”

四、谈话总结,感慨“自然之道”: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

2.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

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

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先自读3-4自然段。

出示画面及文字研读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推演自然情境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嘲鸫和幼龟之间的故事将如何发展?  1、齐读课题。

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释义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响彻云霄:这个“彻”字可不要读成“切”音学生发言预测:

也许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也许是海龟有自己的办法,我们不用多加干涉

也许是每一种生命都要经历的,这是海龟无法躲得过的劫难

5.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请你根据课文的有关语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描述你想像的情景。 明任务

培养自学能力

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感情朗读人物的不同反应

巩固所学

板书设计:

23    自然之道

遵循                    违背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23 自然之道 课型 精读课

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情感目标 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

难点 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

教学

用具 小黑板 教学

方法 阅读指导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直面惨状,感同“自然之道”

二、换位体验,深悟“自然之道”

三、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四、谈话总结,感慨“自然之道”

师: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看到这番情景,我们的心情怎样?又是怎么做的呢?

⑶ 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赶紧、迅速、气喘吁吁)

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若不是因为我们的错误决策,幼龟们就不会白白送死了。)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你读出了什么不同?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叹?(

1.假如你就是在现场的作者和他的伙伴,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做法,哪些想法是“愚不可及的”?

2.假如你就是那位生物学家向导,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想法,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1、请同学们结合插图,读读7至8自然段,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划出来。

⑴ 生划词语。

⑵ 交流: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比较句子:

⑴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⑵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感情朗读

学生自由发言,中心意思是我们不应是认识自然之道,更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 明任务

培养自学能力

巩固所学

找出描写“我”和同伴的语句揣摩,体会“无知之愚”

板书设计:

23    自然之道

遵循                    违背

保护      海龟         伤害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学生的信息反馈:

3     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24、一个这样的老师 课型 精讲课

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怀特森老师是个与众不同的老师。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在学习上给自己的启发。

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教学

难点 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

用具 挂图  小黑板 教学

方法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二、学习课文第第一自然段问题。

三、学习学习课文第二段。

三、作业布置。 一、揭示课题。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个老师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同?

二、检查预习

1、按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

2、提出并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书上做个标记。

2、汇报: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修改完善,达到人人会说(2)提出不懂的问题:

我们测验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文中两次提到“正视”有什么含义?便打了“我们”“我“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呢?

四、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对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学生自主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会自主探究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会质疑。

学生讨论,联系实际体会。

学会前瞻性学习,主动学习。

学生完成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体验学习主人的自豪感。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带着问题读书

在读中领悟作者的情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培养学生学会前瞻性学习,主动学习。

板书设计:

24、 一个这样的老师

与众不同: 学会质疑

学会探索

影响深远: 学习方式

生活方式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24、一个这样的老师 课型 精讲课

标 知识目标 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能力目标 能说出课文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教学

难点 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

用具 小黑板 教学

方法 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畅谈感受,品味朗读。

三、拓展延伸,想象画面。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这样的老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你们是从哪儿得到这么多地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把一个“这样”的老师展现给我们的呢?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三、共议交流。

l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怀疑的老师。

3、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博学的老师。

4、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戏弄学生的老师。

四、了解写作方法。这种通过对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叫侧面描写。

五、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内讨论,相互回答,达到共识。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了解写作方法

学生学完这课后,得到启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自学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概括,体会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有启发。

板书设计:

24、 一个这样的老师

与众不同:学会质疑

学会探索

影响深远:学习方式

生活方式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学生的信息反馈:

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25 最佳路径 课型 阅读课

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发表见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

难点 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

用具 课件、投影 教学

方法 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1、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2、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 (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三、阅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 一件什么事吗? 1、指导

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 阅读第二段(3--4) 1、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这是怎么回事呢?  2、、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阅读第三段(5--6) 1、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的?   2、你对格罗培斯的设计是如何认识的?说说你的见解。 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如何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

自读课文3、4自然段。(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

小组学习5、6自然段。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布置以“走近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等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发表见解。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板书设计:

最佳路径

时间紧迫--获得启示--完成设计--取得最佳撒下草种,提前开放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语文百花园五(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辨析和正确使用反义词。2、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析词语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浓厚兴趣。

教学

重点 1、能够辨析和正确使用反义词。2、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

用具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

方法 讲解法  合作探究法   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词语辨析。

二、认识分号。

三、拓展与交流。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出示词语:颓丧-快活     答应-拒绝  争先恐后-踌躇不前

2、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它们从课文中找出来。

3、读句子,想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

4、小黑板出示题目。

5、你还能举出几个反义词的例子吗?

1、小黑板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句子。

2、师总结分号的用法。

3、出示习题。

4、师小结。

1、指名读宁宁、丫丫的阅读笔记,思考:他们是从那些角度写出自己的收获的。

2、你们还能从哪些方面谈自己的收获呢?

3、师点评。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1、指名学生读词。

2、从课文中找出词语。

3、读句子后回答。

4、填写带点词的反义词。

5、学生自由说。

读读两个句子,说说分号的作用。

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学生读课文后回答。(内容和中心,即了解到的自然科学知识和领悟到的科学精神。

学生小组里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

把自己的收获写下来。

学生畅所欲言。(能够辨析和正确使用反义词;了解了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谈论本单元的收获。

进一步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熟悉。

,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分号。

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五

颓丧-快活        答应-拒绝

争先恐后-踌躇不前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学生的信息反馈:

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语文百花园五(第二课时) 课型 讲读课

标 知识目标 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实例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做到有条理、有重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礼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

重点 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实例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

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引导发现法、谈话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活动。

三、总结

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科学知识,而且领悟到了科学精神。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次口语交际将要谈论的话题就是“生活与科学”。

小黑板出示“活动建议”。

2、指导学生说具体的事例。

3、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2)、在经历这件事情时,自己有什么发现、思考、尝试。

师总结。

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

指读“活动建议”想:你可以选择那些内容和大家进行交流。

学生自由说。

学生在小组里说。

小组派代表说。

选出代表在班上说。

学生进行评价。

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爱动脑筋的思想。

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让学生懂得怎样才能把话说好。

板书设计:

具体的事例

(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2)、在经历这件事情时,自己有什么发现、思考、尝试。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某物品的自述 课型习作指导

标 知识目标 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能力目标 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情感目标 采用自述形式介绍身边熟悉、喜爱的事物。

教学

重点 让学生领悟运用拟人手法,采用自述形式介绍身边熟悉、喜爱的事物。

教学

难点 自述事物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描写具体;要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把文章写生动。

教学

用具 课件、投影 教学

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学习例文,领悟表达方法

1、师:伴随着童话我们一天天长大,当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王国里翱翔时,是童话给了我们知识、聪慧和爱心。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童话世界里两位可爱的人物,他们是谁呢?第一个出场的是小闹钟,听一听他会说些什么?

2、课件播放小闹钟的声音,投影《小闹钟》一文。

老师相机引导学生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把事物的特点写生动、写具体。

3、播放小溪流的声音,投影《小溪流的自述》一文。 小闹钟介绍了自己的什么?②在小闹钟的介绍中,哪些句子你最喜欢?

引导学生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把事物的特点写生动、写具体。

小溪流向我们诉说了什么心里话?

引导学生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把事物的特点写生动、写具体。

二、调动积累,学习表达方法

三、明确要求、构思作文 4、师引导学生明白倾诉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

1、师:其实小闹钟、小溪流还有很多很多的伙伴,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2、老师相机肯定学生能够选择事物来自述,表扬有爱心、会感恩的同学。

3、师:假如你现在就是你喜欢的事物,你能用今天学习的习作方法和其它的好方法来介绍自己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吧。

师:你可以用《××的自述》为题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打造出一篇篇具体、生动的优秀习作,现在大家快快开始吧! 学生明白自述事物时,也可以象小溪流这样倾诉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

在你的生活中,你最熟悉谁?你最喜欢谁?你想为谁倾诉心声?

学生自由选择并介绍

指名说。引导学生评价并指导。

刚才还有很多同学想自述自己喜爱的事物,不要紧,就留到作文里向老师和同学介绍吧。 学生明白自述事物时,也可以象小溪流这样倾诉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

引导学生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把事物的特点写生动、写具体。

板书设计:

××的自述

外形、构造、作用

具体

心里话

生动  运用拟人、比喻……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某物品的自述(作文评讲) 课型 评讲课

标 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能力目标 指导评析作文,拓宽自己视野。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某物品的喜爱之情。

教学

重点 指导学生整理小学生活的写作素材。

教学

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佳作,修改病文。

教学

用具 1、投影机。

2、生好、差作文两篇。  教学

方法 谈话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师谈此次作文的大体情况。

二、投影佳作,共同欣赏。

三、投影病文,共同修改。

四、作业。 一、 师小结此次作文情况。

1、内容切合题目要求;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叙事有一定的顺序―――

1、投影佳作。

2、说说其突出之处,学会欣赏。

……

1、 出示病文。

2、 速读后说说病文的毛病所在以及修改的办法。

3、 读读改后的习作。

4、 动手修改自己或同桌的习作。

修改、抄正作文。

齐读。

1、自由读。

2、修改自己或同桌的习作。 了解本次写作情况。

学习他人优点

培养鉴赏能力

指导评析作文,拓宽自己视野。

板书设计:

××的自述

外形、构造、作用

具体

心里话

生动  运用拟人、比喻……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学生的信息反馈:

今后的教学建议:

[第五单元教案 (S版六年级上册)]

篇20: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

一、我会填。

1. a×8×b可以简写成( )。

2. 当m=4时,3m + O=( )。

3.三个连续自然数,中间的数是m,它前面的数是( ),后面的数是( )。

4.小明买x本日记本,每本2.8元,付出10元,找回( )元。

二、火眼金睛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

1. O大于或等于2m ( )

2. a+a=a2? 。 ? ( )

3.6 x +y表示x与y的和的6倍 ( )

4. 4 x +10= 70和5 x +3 x=120的`解相同。 ( )

三、精挑细拣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

A.5.6 x-3.1 B.5.6+0.1=5.7 C.6 x-5y=0

2.如果0.4×a=0.45×b(a,b都不为0),则( )。

A.a=b B.a>b ?? C.a

3.x与1.7的和的4倍是20.4,可列方程为( )。

A.x+1.7×4=20.4 B.4(x+1.7)=20.4

C.4 x+1.7=20.4

4.6 x=0 ,则方程(? )。

A.没有解 ?? B.有无数个解 C.只有一个解

四、求未知数x。

4x+4.5×4=36 ? 7x-4x=1.8 ? (x-4.5)×3=24

五、列方程解应用题。

1.2004年亚洲人口约39亿,比欧洲人口总数的5倍还多4亿人,欧洲人口大约有多少亿人?

2.买10袋大米和6袋面粉一共用了472元。每袋大米28元,每袋面粉多少钱?

3. 学校买了50张电影票,标价有1.5元和2元两种,已知买票共用去

88元,两种票各买几张?

六、我是数学小博士。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20千米。到乙地后又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甲地,往返一次共用7.5小时。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2.某小学举行数学竞赛,共15道题,评分标准是做对1题得8分,做错或不做1题倒扣4分,小明最后得72分,他做对了几道题?

相关专题 青岛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