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小聰明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聰明”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蝶恋花》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共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蝶恋花》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蝶恋花》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能力目标:提高诗词文本自主分析鉴赏能力和诵读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词中所表现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鉴赏曲折婉致的词情

2、品味词句,学会自主鉴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总:一知作者,二诵诗歌,三品诗句,四迁移品鉴

导入:

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一、知作者

1、回忆词的产生和流派:(投影)

词的别称。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每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阙”或“片”。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2、柳永的生平简介:(投影)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词调传播广泛,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影响之广之盛。甚至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

二、诵诗歌

1、生全体齐读(不配乐)

2、师范读(配乐)

三、品诗句

1. 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在哪干什么?神态如何?他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哪些字特别传神?

明确:词人在“危楼上”,一副“伫倚”“凭阑”的、“极目远望”的神态;为何“远望”?借远望来抒解“春愁”,意欲传达刻骨的相思相恋之情,这里的“极”字也给人愈力愈悲痛之感。

2. 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想思之情溶于眼前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描写中作者看到了或感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风”以及“草色烟光残照里”里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构成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

3. 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

明确:危楼远望、细风抚面、草色烟光残照:伤情之景,烟光、残阳本已凄美伤感,连青青碧草也在这一边凄凉之景中显得萧条而感伤,仿如“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的'伤神之感,以悲景衬悲情。

4. 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

明确:“凭阑”“图一醉”,“对酒当歌”——结果:“强乐还无味”,愁未解。

透析:无人会意凭栏之感,凄凉自知,便转入自我安慰。感伤之余如曹孟德一般,“对酒当歌”,深深感恨“人生几何”。“强乐还无味”一语,已伤心至极。越是追求快乐,越是悲伤得厉害。“借酒消愁愁更愁”既有着无尽愁思,又有着挥之不去的无奈。言语决绝而情意深远,浑然流露出对爱情执着无悔之情。

5、为何“强乐还无味”?

一语道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明确:深刻的相思之情。

此句亦是诗歌的“词眼”,写出了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而且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形象鲜明的艺术境界。所谓形象大于思维,这两句所构成的境界,不仅可以用来表现本词所要表现的真挚爱情,也可用以表达对理想、对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此两句被王国维引用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中的第二种境界。

(王国维言诗词的三种境界: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②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总括:

这是一首以作者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思,抒写刻骨相思相恋之情的词作。

全词:情深婉约

四、迁移品鉴:

晏殊《蝶恋花》(通过此种迁移赏析让学生把握情景诗词的赏析规律和特点)

1、找景物描写对象:

明确:菊、兰、轻寒、燕子、明月

2、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

明确:菊愁兰泣 和词人一样痛苦 以悲景写悲情 烘托

燕子双飞 月明到晓 不能体会我的愁绪 以乐景写悲愁 反衬 一夜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3、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

明确:“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看不见

“寄彩笺” “知何处” 寄无所踪 “满目山河空念远”

3、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

明确:凋 使……凋零 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

独 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 写孤独无依

望尽 与碧树凋尽呼应 境界一跃为广阔

4、概括:

上阕“情致深婉”

下阕“寥廓高远”

教学反思:

上下来才发现,因为内容较难,所以没办法深入,只能停留在表面,比如“一切景语皆情语”,比如意象,学生就只能初步形成个印象,难以全部理解。词中,“危楼”、“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阑”等几个体现愁思的意象,组成的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也许学生还能想象出来,但是,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之情,就只能由教师讲述出来了。后来的环节,对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品味,包括对此句的拓展探究虽然艰难了些,但是,学生们还是能体会到:这两句除了表达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联系现实,还可以表达一个人对理想、学问、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这就够了。

当然,不足之处还体现在词的配乐朗诵上,因为对于学生以鼓励为主,教师对朗读指导不够,所以,配乐朗诵没有达到我想象当中的效果,让我颇感遗憾。最后,王国维的拓展对学生而言深了些,现在反思下来,如果把它调整为对整首词的总结可能会更好些,总结如下:本词上阙写登楼伫望的情景,以“春愁”为核心描摹春愁之景,笔意婉约含蓄。下阙先写词人欲借醉酒狂歌来解相思之苦,但借酒消愁愁更愁,无论怎么勉强作乐,还是乐不起来。通过这样一再铺垫,最后才揭明“春愁”原来就是“相思”,但词人 “终不悔”。全词曲折达意,千回百转,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篇2:《蝶恋花》教学反思

从实践来看,我校校本课程教材的编排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遵循科学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透过本节课,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技巧,会剪蝶恋花,甚至个别同学能在此基础上再加难度。所选素材的难度能适当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特点。剪纸的过程中要求眼准手稳,因此在这过程中就要求孩子“看”和手“动”的频率保持一致,灵活自如的剪裁。这样学生便在不知觉中,练就了手眼协调的本领。剪纸是一种安静的艺术,它需要学生专心致志的,按着画好的线条,小心的裁剪,不急不躁。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也就练就了“心静如水”的境界,自然而然培养了学生处世沉稳、耐心细致的好性情。可以说有部分学生做到这一点。同时恰当的评价标准也激励了学生的剪纸热情。在本堂课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在剪纸时要让纸转动起来,部分同学动作明显看着别扭,这与我平时指导不到位有关,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剪纸习惯的培养;

另外,由于剪纸难以修改,也有部分同学在处理蝴蝶和花瓣连接时,处理不当,一下子就剪断了。所以剪纸前一定要提醒学生须事先想好布局,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方位感,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统筹安排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即要大胆果断,又要耐心细致。

再次,从作品来,学生过多的受老师作品的拘束,缺乏创新。因而在今后的评价中我将更加重视学生作品新颖的构图,流畅的线条,明快的色彩,夸张的造型等技法,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所以在今后的示范引领中我将做到点到为之,以促进各具特色的作品产生。

篇3:蝶恋花教学反思

一、朗读教学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抓手,从停顿、语气、语调、音响等方面提出确切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琢磨朗读的方法,如何着力提高朗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以期通过逐渐的悟入而提高对某一首诗歌作品的朗读能力,是很不保险的。对于语感较弱的学生,有时一句一句的教朗读方法,都是有必要的。

二、诗歌作品的教学要紧扣诗歌中所写的景物,因为景物,也就是意象,往往是打开诗人心灵大门的钥匙,从感受景物特点的角度能够很好的切入诗人的情感。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诗人情感复杂幽晦的诗歌作品,就更需要带领学生一点一点的品味意象,品读语言。

总之,这次第一课时之所以不成功,是吃了备课时操作方法考虑不细致充分的亏,第二课时之所以能令自己满意,也得之于对症下药,抓住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搭建了明确可靠的脚手架。

篇4:蝶恋花教学反思

“清代人张惠言《词 选》认为这首词是一首政治诗,有道理吗?”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得很激烈,意见有分歧,接着投影出前人的一些看法。清代人张惠言认为,“庭院深深”就是说王宫 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王国维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在《人间词 话》里说:“固哉,皋文(张惠言字)之为词也!”认为本词只是兴到之作,没有寓意,就是写豪门大户的弃妇之怨。我以这个问题让学生加深对这首词主题的理 解,效果很好。

最后我对全词作了一个总结:这是一首闺怨词。作者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不写佳人 先写佳人居处。三迭“深”字,则佳人禁锢高门,内外隔绝、闺房寂落之况,可以想见。树多雾浓、帘幕严密,愈见其深。“章台路”当指伊人“游冶处”,望而不 见正由宅深楼高而来。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终难弥补感情世界之凄清。望所欢而不见,感青春之难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感花摇落而有泪,含泪 而问花,花乱落而不语。伤花实则自伤,佳人与落花同一命运。是花是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含蕴最为深沉。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浑融,语言清 丽,尤其是最后两句,一直为词评家所赞誉。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 痛。

这节课环节紧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只是讨论时担心教学进度,所以没有让学生全面展开。总体来说,学生学有所得,教学效果也达到了预想的目标。

篇5:蝶恋花教学反思

上课开始,我先让一学生诵读全词,其余学生听辨音,看有无读错的字,并及时纠正。然后让学生结合注释再读,最后再齐读,尽量读出节奏、韵律、语调和情感。

第二步是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全词写作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学生多能说出作者写的是一个妇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说的不准确。在此我没有立即给学生答案,而是就此留下一个悬念,激起学生探讨的积极性。

接 着进入全词的分析环节。词的上片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李清照为何酷爱 这句?引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进行引导,因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2、首句中的三个“深”字该如何理 解?学生多能答出两重意思,一是无重数的帘幕,二是站于高楼也不能望见外面(章台路),第三点是堆雾的层层杨柳。这一点学生答不出,可能是没有切身体会 吧。然后我作了一个总结: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 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词的下片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意思?“春”字如 何理解?学生回答的仅是作者在写“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深层含义则不懂,其实这个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青春芳年。“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 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2、结句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这个问题难度较大,于是我补充了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含义的理解。王国维 《人间词话》里将情景交融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触景生情就是无我之境,把自己激动的心情加到客观的景物里去,缘情造景,这就是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 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泪眼”表明词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经非常激动,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到“乱红”之上,这应该是借景抒情。

篇6:《蝶恋花》教学反思

这已经是又一次上这一课了,记得去年上《碟恋花.答李淑一》这一课的时候,所有学生就表现出了很不感兴趣的样子,今年再一次给六年级的同学上这一课,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和上一届的也差不多。学生似乎还是对曲艺没有一点兴趣,上课一点感觉也没有,基于这种现状,我也只能是课前搜集大量的资料,课上采取轻松愉快的方式,通过各种方式的引导来完成欣赏,欣赏完后,我会安排一些他们喜欢的乐曲去欣赏,这样也能适当的调动一下他们积极性。

这首乐曲共分为四段,在欣赏时,我先采用分段欣赏的方法,让们对乐曲大概先有一个了解,然后在整体欣赏,这个样有助于他们对乐曲情绪的理解。但是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他们总是不愿意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或者是不经过思考就乱说。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引导他们去多接触各种音乐,让他们对各种音乐都能有一个了解。

篇7:《蝶恋花》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是我比较得心应手的部分,但昨天上柳永的《蝶恋花》并不能使自己满意,因此耿耿于怀,仿佛吃了一个苍蝇。于是今天继续上这首词,带着同学把这首词往深处挖掘。在今天的课上,引导一个词一个词的想象、联想、品味,一个词一个词的夯实对这首词的理解,带着学生去想象作者留白的地方,留白的地方往往可能是情感最深处。在课上讲到了悲剧命运,讲到了个体和传统之间的矛盾,讲到了孤独和苦难注定是时代先行者的宿命,等等。从课后学生朗读的效果来看,学生的认识的确经历了较大的飞跃。这节课能够说是上出了深度来的。

教训主要是两点:

一、朗读教学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抓手,从停顿、语气、语调、音响等方面提出确切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琢磨朗读的.方法,如何着力提高朗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以期通过逐渐的悟入而提高对某一首诗歌作品的朗读能力,是很不保险的。对于语感较弱的学生,有时一句一句的教朗读方法,都是有必要的。

二、诗歌作品的教学要紧扣诗歌中所写的景物,因为景物,也就是意象,往往是打开诗人心灵大门的钥匙,从感受景物特点的角度能够很好的切入诗人的情感。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诗人情感复杂幽晦的诗歌作品,就更需要带领学生一点一点的品味意象,品读语言。

总之,这次第一课时之所以不成功,是吃了备课时操作方法考虑不细致充分的亏,第二课时之所以能令自己满意,也得之于对症下药,抓住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搭建了明确可靠的脚手架。

篇8:《蝶恋花》教学反思

1、对比赏析对于引导学生自主体会炼字方面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譬如“斜光到晓穿朱户”此句能表达出诗人彻夜未眠的离苦等感情都能体会出来。

2、对本诗所表达的或者说所凝聚的思想上提炼不够,譬如,古人的伤春悲秋质感的来源等等皆可以作为本诗最后思想的提升归宿。但可惜的是本诗仅仅做到了就诗论诗,在诗歌语言技巧上纠缠,没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篇9:《蝶恋花》教学反思

4月21日星期三,我上《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一首宋词——欧阳修的《蝶恋花》。

上课开始,我先让一学生诵读全词,其余学生听辨音,看有无读错的字,并及时纠正。然后让学生结合注释再读,最后再齐读,尽量读出节奏、韵律、语调和情感。

第二步是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全词写作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学生多能说出作者写的是一个妇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说的不准确。在此我没有立即给学生答案,而是就此留下一个悬念,激起学生探讨的积极性。

接 着进入全词的分析环节。词的上片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李清照为何酷爱 这句?引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进行引导,因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2、首句中的三个“深”字该如何理 解?学生多能答出两重意思,一是无重数的帘幕,二是站于高楼也不能望见外面(章台路),第三点是堆雾的层层杨柳。这一点学生答不出,可能是没有切身体会 吧。然后我作了一个总结: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 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词的下片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意思?“春”字如 何理解?学生回答的仅是作者在写“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深层含义则不懂,其实这个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青春芳年。“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 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2、结句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这个问题难度较大,于是我补充了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含义的理解。王国维 《人间词话》里将情景交融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触景生情就是无我之境,把自己激动的心情加到客观的景物里去,缘情造景,这就是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 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泪眼”表明词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经非常激动,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到“乱红”之上,这应该是借景抒情。

3、“清代人张惠言《词 选》认为这首词是一首政治诗,有道理吗?”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得很激烈,意见有分歧,接着投影出前人的一些看法。清代人张惠言认为,“庭院深深”就是说王宫 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王国维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在《人间词 话》里说:“固哉,皋文(张惠言字)之为词也!”认为本词只是兴到之作,没有寓意,就是写豪门大户的弃妇之怨。我以这个问题让学生加深对这首词主题的理 解,效果很好。

最后我对全词作了一个总结:这是一首闺怨词。作者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不写佳人 先写佳人居处。三迭“深”字,则佳人禁锢高门,内外隔绝、闺房寂落之况,可以想见。树多雾浓、帘幕严密,愈见其深。“章台路”当指伊人“游冶处”,望而不 见正由宅深楼高而来。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终难弥补感情世界之凄清。望所欢而不见,感青春之难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感花摇落而有泪,含泪 而问花,花乱落而不语。伤花实则自伤,佳人与落花同一命运。是花是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含蕴最为深沉。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浑融,语言清 丽,尤其是最后两句,一直为词评家所赞誉。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 痛。

这节课环节紧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只是讨论时担心教学进度,所以没有让学生全面展开。总体来说,学生学有所得,教学效果也达到了预想的目标。

篇10:《蝶恋花》教学反思

从实践来看,我校校本课程教材的编排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遵循科学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透过 本节课,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技巧,会剪蝶恋花,甚至个别同学能在此基础上再加难度。所选素材的难度能适当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便于学生更 好地掌握其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特点。剪纸的过程中要求眼准手稳,因此在这过程中就要求孩子“看”和手“动”的频率保持一致,灵活自如的剪裁。这样学生便 在不知觉中,练就了手眼协调的本领。剪纸是一种安静的艺术,它需要学生专心致志的,按着画好的线条,小心的裁剪,不急不躁。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也就练就了 “心静如水”的境界,自然而然培养了学生处世沉稳、耐心细致的好性情。可以说有部分学生做到这一点。同时恰当的评价标准也激励了学生的剪纸热情。在本堂课 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在剪纸时要让纸转动起来,部分同学动作明显看着别扭,这与我平时指导不到位有关,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剪纸习惯的培养;

另外,由于剪纸难以修改,也有部分同学在处理蝴蝶和花瓣连接时,处理不当,一下子就剪断了。所以剪纸前一定要提醒学生须事先想好布局,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方位感,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统筹安排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即要大胆果断,又要耐心细致。

再次,从作品来,学生过多的受老师作品的拘束,缺乏创新。因而在今后的评价中我将更加重视学生作品新颖的构图,流畅的线条,明快的色彩,夸张的造型等技法,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所以在今后的示范引领中我将做到点到为之,以促进各具特色的作品产生。

篇11:《蝶恋花》教学反思

《蝶恋花》教学反思

上这一课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从几个角度去赏析一首词,

一是通过抓关键词、从意象入手把握词作的情感基调,

二是赏析词句创作的艺术特色,

三是赏析关键句或是经典名句。对于刚刚系统地学习诗词赏析的学生来说,首要的就是教给他们诗词的一般阅读方法。

所以我并没有把这首词讲得多深,只是点到为止,也没有纠缠于某些细节,例如在赏析“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这一句的艺术特色时,我重在描述诗句的内容,强调这样写的表达效果,也就是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我并没有提示学生这句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一方面隐喻这一手法并非广东高考考纲里所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之一,另一方面,这个句子也可以说是用了通感的手法,把春愁这种看不见的情绪当作从天际开始生长蔓延至眼前的可以看到的东西来写。像这种有多种理解或有争议的知识点完全可以避开。平时在完成诗歌鉴赏题的时候,我也是教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点到为止,不宜做过多的延伸或毫无根据的猜想,否则就会因为想太多而“节外生枝”。

学生们在学完柳永的《蝶恋花》后意犹未尽,此时再让他们学习晏殊的《蝶恋花》就正好是提供了一个比较阅读和鉴赏的`好机会,学生们已经知道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入手来解读这首词,大多能够正确理解晏词的意思,老师所要做的,就只是略作点拨和引导了。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讲授此课是我还有一个处理得比较好的环节就是朗读,从开头回忆柳永的《雨霖铃》开始通过师生齐读,配合缠绵悱恻的背景音乐——葫芦丝演奏曲《梅花三弄》,为课堂渲染浓浓的“柔情蜜意”。学生很快沉浸在”谈情说爱“的意境中。不过,我发现整节课都播放背景音乐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是带来听觉的审美疲劳,所以对于配乐的运用还要慎重。

篇12:柳永《蝶恋花》教案设计

柳永《蝶恋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宋词婉约派作品细腻委婉、百转千回风格特点。

初步了解优秀文学作品阐释的开放性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宋词婉约派作品细腻委婉、百转千回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优秀文学作品阐释的开放性

课文: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不减唐人高处”

2、看似无限风光,背后的苦楚谁知?

二、初读感知

1、自读此词,读准字音。

伫 黯 阑 憔悴

2、反复朗读,融入自己对这首词营造的意境和表现的主题的理解,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朗读指导:婉约风格的宋词,在朗读时需要想象画面,揣摩情义,节奏上一般要放缓,要注意停顿。

三、理解感知

1、圈划朗读过程中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提问并讨论解决。

注释未涉及及需要更正之处:

生:渐渐生发 残照:夕阳余晖

会:领会 凭:靠

阑:栏杆 图:贪图

一醉:痛痛快快大醉一场 伊:第三人称代词

消得:值得

2、教师串讲此词大意(鉴于这是学习的第一首词,学生对宋词语言表现的特点比较陌生,教师带一次路)

3、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再进行反复朗读,说一说你觉得哪些句子值得细细咀嚼,你从中感受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描写的景色是怎样的?反映怎样的内心情感?

面对此时此景,诗人本人的所做、所思以及心绪是怎样的?

有哪些字词是尤其值得揣摩体会的?

4、结合对句子的.感悟进行朗读

5、在阐发诗人内心幽微的情绪的基础上,理出诗人内心活动的变化的过程。了解宋词婉约派情感表达方式含蓄、过程百转千回的特点。

四、深入理解

1、介绍柳永的生平经历

“儒家的家庭传统、仕宦观念,与他个人的浪漫性格与音乐天才其间所形成的一种不幸的矛盾”——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

写《鹤冲天》得罪仁宗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仁宗回复: “且去填词”

柳永回复:“奉旨填词柳三变”

2、自甘身处社会底层,混迹教坊歌楼,为歌儿舞女填词。

3、在了解柳永生平经历之后,说一说你对此词最后一句又有了怎样的认识?“伊人”指什么?

结合屈原的“所为伊人”——中国文学传统中,多为理想的化身

4、再次朗读

作业:

用描写性语言扩写这首词,在保持原有情感、意境、语言风格基本不变的前题下,融入对意境画面的想象和抒情性语言。

教学总结:

诗歌教学是我比较得心应手的部分,但昨天上柳永的《蝶恋花》并不能使自己满意,因此耿耿于怀,仿佛吃了一个苍蝇。于是今天继续上这首词,带着同学把这首词往深处挖掘。在今天的课上,引导一个词一个词的想象、联想、品味,一个词一个词的夯实对这首词的理解,带着学生去想象作者留白的地方,留白的地方往往可能是情感最深处。在课上讲到了悲剧命运,讲到了个体和传统之间的矛盾,讲到了孤独和苦难注定是时代先行者的宿命,等等。从课后学生朗读的效果来看,学生的认识的确经历了较大的飞跃。这节课能够说是上出了深度来的。

教训主要是两点:

一、朗读教学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抓手,从停顿、语气、语调、音响等方面提出确切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琢磨朗读的方法,如何着力提高朗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以期通过逐渐的悟入而提高对某一首诗歌作品的朗读能力,是很不保险的。对于语感较弱的学生,有时一句一句的教朗读方法,都是有必要的。

二、诗歌作品的教学要紧扣诗歌中所写的景物,因为景物,也就是意象,往往是打开诗人心灵大门的钥匙,从感受景物特点的角度能够很好的切入诗人的情感。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诗人情感复杂幽晦的诗歌作品,就更需要带领学生一点一点的品味意象,品读语言。

总之,这次第一课时之所以不成功,是吃了备课时操作方法考虑不细致充分的亏,第二课时之所以能令自己满意,也得之于对症下药,抓住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搭建了明确可靠的脚手架。

篇13:柳永《蝶恋花》教学反思

柳永《蝶恋花》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是我比较得心应手的部分,但昨天上柳永的《蝶恋花》并不能使自己满意,因此耿耿于怀,仿佛吃了一个苍蝇。于是今天继续上这首词,带着同学把这首词往深处挖掘。在今天的课上,引导一个词一个词的想象、联想、品味,一个词一个词的夯实对这首词的理解,带着学生去想象作者留白的地方,留白的地方往往可能是情感最深处。在课上讲到了悲剧命运,讲到了个体和传统之间的矛盾,讲到了孤独和苦难注定是时代先行者的宿命,等等。从课后学生朗读的效果来看,学生的认识的确经历了较大的飞跃。这节课能够说是上出了深度来的。

教训主要是两点:

一、朗读教学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抓手,从停顿、语气、语调、音响等方面提出确切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琢磨朗读的方法,如何着力提高朗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以期通过逐渐的悟入而提高对某一首诗歌作品的朗读能力,是很不保险的。对于语感较弱的学生,有时一句一句的教朗读方法,都是有必要的。

二、诗歌作品的教学要紧扣诗歌中所写的景物,因为景物,也就是意象,往往是打开诗人心灵大门的钥匙,从感受景物特点的角度能够很好的切入诗人的情感。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诗人情感复杂幽晦的诗歌作品,就更需要带领学生一点一点的品味意象,品读语言。

总之,这次第一课时之所以不成功,是吃了备课时操作方法考虑不细致充分的亏,第二课时之所以能令自己满意,也得之于对症下药,抓住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搭建了明确可靠的脚手架。

篇14:教学反思怎么写附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一个好的教学反思是对教育教学事件的深入剖析,传递给人们一种价值选择,以期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所以,教学反思的写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本期我们就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做一些探讨。

一文体结构

建议把“教学反思”看成“一事一议”的实用性议论文。其写作结构可以概括为“教学实例――得失(成败)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第三部分是重点,应详写,尽量写出深刻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

一般来说,首先叙述具体的教学活动(应简略些),接着分析在这一活动中自己的成败得失之处,最后针对成败得失,结合新课程、新理念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二、写作内容

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选择来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

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把他们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的参照物。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何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术;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四、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己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己“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1、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2、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3、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范文】

《两只鸟蛋》教学反思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语言比较零碎,语言缺少感染力。听了周老师老师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觉得周老师言简意赅却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非常值得自己学习,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己本身语言功底不深,常常是“纵有千般深情”,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却是苍白无力。所以,自己的教学语言,还有待锤炼。我反省了这节课自己不足的原因。

之一:读的形式比较单一,读的力度不够。

在一教中,我多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分组读这些朗读形式,对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相对单一了一些。而对于“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这一教学难点,没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来领会,所以造成学生对于“小男孩送还鸟蛋就是爱鸟的体现”这一点未能完全理解。在二教中,我尽管增加了教师范读、配乐朗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示范朗读,而且尽量给每次的朗读都确立了目标,效果还是不够理想,主对学生朗读水平估计过高,在教学第一课时时,在识字教学上花费时间多了,在初读和再读课文的环节花费时间少了,导致学生朗读还没有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就直接进入了“精读悟情”的环节。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深入把握学生学情,抓关键词语“焦急不安”、“小心地”、“连忙”、“轻轻地”等词语反复体会来突破难点。针对学生的情况循序渐进地指导朗读,让学生从最初的“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到读得“正确、流利”到“读出味道、读出情感”乃至达到最后的“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之二:情境创设不到位。

我说的情境创设不到位,除了我前面说的自己语言创设情境不到位,还有方法和时机不到位。在二教中,我原本设计了在课前导入时播放小鸟破壳的视频让学生来理解“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这个问题,从而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可贵与神奇。

在课前导入时,在课件出示的小鸟快乐飞翔画面和小鸟欢唱的音乐中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交流“喜欢小鸟吗?为什么?你知道小鸟是怎样出生的吗?”如此费心创设教学情境的设想在具体实施时却遗漏了一个重要环节:问学生“喜欢小鸟吗?”学生兴致盎然地纷纷回答“喜欢!” 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我却没有了下文,因为我把“为什么喜欢?”这个问题漏掉了,而让学生交流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唤醒学生对鸟儿的声音、形态、颜色等印象,唤醒孩子们对大自然界的精灵―小鸟的喜爱之情。由此自然过渡到“小鸟是怎样出生的?”把对小鸟的喜爱进而转化为对鸟蛋的喜爱,为下面的朗读作铺垫。

还有在教学“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这段(第二小节)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为什么事情焦急不安过?从而理解“焦急不安”这个词语的含义,然后说说鸟妈妈是为了什么事情焦急不安?是因为丢失了自己最心爱的宝贝)这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鸟妈妈焦急不安的样子,说一说,然后课件出示鸟妈妈丢失了宝宝凄厉惨叫的情形,再让学生读妈妈对小男孩说的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倘若我在这时能抓住时机有效创设情境:“妈妈担心鸟妈妈丢失了宝宝着急所以就对小男孩说……”(一读妈妈说的话)“妈妈担心鸟妈妈丢了宝宝难过所以对小男孩说……”(再读妈妈说的话)“妈妈担心鸟妈妈丢了宝宝伤心所以对小男孩说……”(三读妈妈的话)这样在反复的朗读中不但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也理解了鸟妈妈的焦急不安,更为学生理解下文中小男孩送还鸟蛋的爱鸟行为打下了伏笔,使教学环环相扣。我错过了这两个创设情境的重要时机,所以把本该入情入境的朗读感悟变成了机械重复的朗读。

但是在难点的突破上我课前预设不足,没有有效达成目标。在看图展开想象时,很多孩子都说出了图中的景色:“看到了蓝天、白云”、“看到了大树”、“看到了鸟妈妈”……于是我提问“仿佛”可以换成什么词,我觉得这对学生没有难度,就把它作为一个阶梯,引导学生想象。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它的意思,还是回答了刚才的答案。我有些着急了,说了一个句子帮助理解“仿佛”,但是很遗憾,孩子还是没有明白意思,反复请了几个孩子都让我失望了,终于有一个孩子说出了“仿佛就是似乎的意思”我松了口气,又补充了“仿佛也可以换成好像。”但是对文本内容学生还是没有深入理解,我却在这里停止了。直接出示画面,代替学生说“我仿佛看见了鸟儿在花丛中歌唱,在树上快乐地捕食,在树枝上无忧无虑地嬉戏,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

我觉得正是自己对学生的预设不足,课前没有备足学生,才导致课堂生硬缺乏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学习第四节时,我可以先承接上一节引导学生想象,现在两只鸟蛋正舒舒服服地躺在鸟窝里,你猜,在鸟妈妈的孵化下,过几天这两只鸟蛋会怎样?虽然它们现在还是蛋,但我们可以想到,(放鸟叫声)听!――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吗?(击出示鸟儿在蓝天中飞翔图)看!――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吗?然后边读边想象,把自己当作小男孩读诗歌第四节,再播放幻灯展示鸟儿自由生活的画面、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照片进一步激发孩子热爱鸟类、热爱自然的情感,从而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篇15: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反思

1、对比赏析对于引导学生自主体会炼字方面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譬如“斜光到晓穿朱户”此句能表达出诗人彻夜未眠的离苦等感情都能体会出来。

2、对本诗所表达的或者说所凝聚的思想上提炼不够,譬如,古人的伤春悲秋质感的来源等等皆可以作为本诗最后思想的提升归宿。但可惜的是本诗仅仅做到了就诗论诗,在诗歌语言技巧上纠缠,没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浑融,语言清 丽,尤其是最后两句,一直为词评家所赞誉。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 痛。

这节课环节紧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只是讨论时担心教学进度,所以没有让学生全面展开。总体来说,学生学有所得,教学效果也达到了预想的目标。

篇16:语文诗词蝶恋花教学反思

语文诗词蝶恋花教学反思

今天在两个班级都上了柳永的《蝶恋花》,留下了许多的遗憾,值得好好反思。

这两个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异较大。首先在基础较好的班级上,因为学生的基础好,所以在讲解诗词具体内容之前,给出许多时间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自己通过想象感受这首词的意境,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自己对于这首词的理解。这个过程相对比较漫长,课堂上花了不少的时间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朗读,一个接一个的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朗读指导。随着朗读教学的不断进行,学生读得也越来越好。但是,终究觉得“隔”了这么一层。在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朗读感受后,再进行讲解,虽然学生在比较清晰的理解了大意之后,能够做到更好的朗读表现这首词。但是,学生没有完全沉浸其中,加之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也就只能草草收藏。

下午在基础相对薄弱的班级上课,针对学生语文基本功不够扎实,语感较差,情感体会能力也不够的情况,吸取上午的课的经验教训,在课堂上进行初读之后,就对诗歌的内容大意进行了疏通,然后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读出宋词的音韵美。但是新的问题产生了,虽然把对内容的理解提前进行,把大量的课堂时间放在对诗词的朗读感受上。但是,由于班级学生的主体是“开窍”比较晚的男生,反复朗读始终不见改进,语音语调依然是干巴巴的,可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但学生的变化不大。于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果断改变教学策略,从学生自己的朗读感受到老师的带读,带着他们朗读了一边效果依然不好,于是老师读一句,让同学们模仿着跟一句,手把手教,一句一句学。在这样的教法下,终于学生的朗读“入耳”多了。但我心里也知道,这样内容的词,对于这些“不知愁滋味”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他们的朗读只是读了一个语调停顿的样子像,恐怕只是一个空的躯壳,里面有多少情感的体会,实在是令人堪忧的。

总结一下经验教训:要想学生读好,朗读是一定要老师教的,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找感觉演绎,对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并不可行的。尤其是对于语感差的学生,恐怕必要的时候还必须像小学老师那样手把手教,一句一句教,他们才能学出一点样子来。而对于诗词内容的感悟,涉及的是学生整个心智、情感的成熟程度,教师做的,有时只能是静观其变。

篇17:《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反思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反思

本是毛泽东同志1957年写的一首词。这首词既是怀念杨开慧,又是兼怀贺子珍,是写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的,所以成了一首绝唱。课文的文字虽不多,但是其中隐含的道理比较深刻,语言朴实。

为了让学生读懂这首词,这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一、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先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将不懂的问题集体解决。

二、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品味重点词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环节我引入了李淑一写给毛泽东的《菩萨蛮·惊梦》,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为什么写这首词给李淑一的'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引导学生想象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好好想象,通过画面的展示来理解文字背后的寓意。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慢慢地回忆词的内容,学生都很投入。之后的谈感受环节,学生表现的非常积极。

对于词的教学,我将继续探索。

相关专题 蝶恋花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