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最美的花束》教案

爱晒太阳的小羊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爱晒太阳的小羊”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最美的花束》教案(共15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最美的花束》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双基目标中,要能认读本课2个认读生字,会写5个会写生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并背诵;

2.能力目标中让学生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在道德情感目标上,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认读本课2个认读生字,会写5个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

根据儿歌内容理解词的意思,背诵儿歌。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把你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的资料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学生和老师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共同展示出来,并说说你所了解的内容。

你们谁能说说自己最熟悉的国家风俗。

人们常把儿童比作祖国的花朵,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少年儿童就像开放在世界这个大花坛中不同颜色的花朵,你们就是最美丽的那一束。

板书课题:最美的花束

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感知生字、词。

自由朗读这首儿歌,画出不认识的字。

这些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办?

自由学习不认识的字,可通过问别人、查字典、猜字等一系列方法。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和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学困生。

出示带生字的词,开火车读。

例如:漆黑、花冠

分小节朗读儿歌,读准字音。

学生分小节朗读儿歌,其余学生边听边看书,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读音是否准确,读后学生互评。

三、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投影出示:课文中的图

1、你看到了什么?课文里是怎样说的?同位互相读一读。

在每一小节里有没有不理解的词?提出来。

2、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

3、分组读,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四、再现情境,读中感悟,体味语言美。

拓展延伸。

读了诗歌,你还想到了什么?

五、实践作业设计

回家读儿歌、并且要背过,把课文中好词好句多读几遍明白在怎样用。

六、总结。

《最美的花束》教学反思

《最美的花束》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都像花儿一样美丽,表达了向往世界各民族人民平等相处的美好愿望。这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一、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因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又很喜欢这样的儿童诗歌,所以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基本能理解诗歌内容。

二、突出本课的重点。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结合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最美的花束”及文中的“你、我、他”指的是全世界的孩子,而“花园”指的是地球。

三、在学完课文后进行了相关的句式练习,强化平等的意识。

我给出例句:“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让学生填空。有的学生说“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漂亮 。”“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能看到美丽的世界。”等。我又让学生补充句子:“ 和 一样 。”有学生说:“ 男孩 和 女孩 一样 可爱 。”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有:

一、虽然课文读得比较多,学生也能熟练背诵,但是在感情朗读方面还体现得不够。

二、在理解诗歌后,学生谈今后怎么做时,因思维局限谈得不够好。我发现学生对平等与尊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篇2: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略读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4个生字,会写10个字,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略读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略读方法。

课前准备:字卡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播放《小燕子》歌曲),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燕子住在哪里吗?你们喜欢小燕子吗?有一个城市里的小女孩也特别的喜欢小燕子,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是谁?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的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状态等。采用歌曲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是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

二、初读课文

1. 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圈出认读的生字“梯、碌、踮、陆、嘴、喳、饿、衔、抢、将”多音字“担”。

3. 小组内认读生字,相互交流识记的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巡视。

4. 认读字卡,检查自学情况,全班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设计意图:采取复现的方式来巩固记忆生字,并排除疑惑,为后面的学习扫清障碍。】

5. 指明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读文识字情况,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

6.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7. 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能不能在半分钟内告诉我?

【设计意图:引出略读课文的方法,及其作用。】

三、指导略读课文

1. 如何才能更快更准确的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呢?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好方法-------略读课文

2. 看书89页,讲解略读课文的方法: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入手;从课文里有哪几个主要人物入手;可以跳跃地看,抓住关键词语;也可以从文章的结构顺序入手。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要想找到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我们应该选哪个方法,(抓关键词)下面就用这个方法读一读,看谁找得快。(时间顺序 过了几天……又过了些天……到了下午……天黑下来了)

【设计意图:学习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结合现有的课文进行一个尝试性的运用,感受略读的好处。】

总结: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搜集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下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共同学习《燕子回家的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略读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感受人们对小燕子的关心,受到关爱生命的教育。

2. 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略读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一共有几个角色?主要人物是谁?(田田和韩奶奶)你觉得她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关心燕子的人)从哪些句子或词语能体会出来呢?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的找到呢?(略读,抓重点句、关键词)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体会思想】

二、精读感悟 运用略读

1. 学生自由读文,围绕“田田”,感悟内心

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的?

预设如下:

(1).“小燕子饿了,燕子妈妈出去找食,什么时候回来呀?”

追问:田田是什么心情?她为什么这么着急?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才能把田田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表达充分?

(2).“如果谁把它关上,燕子妈妈衔食回来就进不来了,小燕子会饿死的。爷爷,我们想想办法吧。”

追问:田田为了什么事担心得不得了?她的担心有必要吗?她对爷爷说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3).“二楼韩奶奶家离燕子窝近,我们跟韩奶奶说一声,大家共同看着这扇窗户。”

指导朗读:想出办法的田田一定激动不已,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激动的语气。

(4).田田“抢先说”说明她很着急。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刚刚学会的略读的方法来抓人物的语言,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指导朗读】

2. 自由读文,围绕“韩奶奶”解读文本

学生汇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韩奶奶也很关心小燕子一家的?

(1).“韩奶奶正站在门口”可以看出她也十分担心和关心,担心的是窗户被关上,关心的是小燕子被饿坏了。

(2).“有一天窗户关上了,燕子妈妈的叫声跟哭声一样”,

追问:韩奶奶听到后什么感受?为什么会这样想?这叫什么?(将心比心)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将心比心”的含义。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和语句,挖掘背后隐藏的深厚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教育,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关爱,对待动物也应该有爱心,因为那也是一条生命。】

4如果你是小燕子,听了他们的谈话和想法,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加深理解和教育】

三、回读课文 积累背诵

1.是啊,人关心动物,动物也同样会回报人类,我们应该和睦相处,那样,我们的家园才会更美好,就让我们重新回到课文,再次感受一下田田他们对小燕子的关爱吧!自由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背下来。

2.推荐阅读: 西顿动物记-- 《红脖子松鸡》 、《猎狗霹雳虎》

板书设计:

燕子回家的路

小燕子饿坏 窗户关上

田田 : 焦急 担心

关心

站在门口

韩奶奶 : 担心 等待

篇3: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寒冷的冬天已经悄然离去,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在这个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迷人季节,你们最想进行哪些户外运动?说起“风筝”,就想起了我们刚刚学过的一首诗《村居》,一起背背吧!放风筝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历史了,放风筝不但能强身健体,还能预防近视眼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一起去体验一番放风筝的乐趣,这些孩子非常了不起,他们的风筝可都是自己亲手扎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学生质疑:请同学们跟老师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读读课文吧!看你从文中能否找到答案。

2、读完了课文,你们知道“理想的翅膀”指的是什么吗?从文中哪句话找到的?

3、指读第二段,边听边“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捧起书,一起读读1、2段,去感受那欢快、热闹的场面。

三、品读语言,体会情感

1、刚才,同学们的朗读真精彩!那么文章中的“我”和小伙伴们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放的风筝都不一样呢?默读3到6段,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词句。

2、交流:边说边在黑板上贴相应的风筝图,在风筝线上写出原因。

3、在这么多的风筝中,一定也有你喜欢的风筝和描写它们的相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可以读一读,也可以背一背。

4、交流喜欢的风筝,在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你看,我的风筝像一顶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因为我长大想当海军。此刻,我似乎看见了无边的大海和涌起的浪花。”在优美的朗读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此时此刻,我们都是一名威武的海军战士,驾驶着军舰在浩瀚的大海上航行,保卫着祖国的海疆。小海军们,你们的心情怎样?想当小海军的孩子们,一起来骄傲、自豪地读读吧!

(二):“瞧啊,一只美丽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正在空中翩(piān)翩(piān)起舞,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像她爸爸一样,当个昆虫学家。“重点理解“翩翩起舞”的含义,作文中还能用“翩翩起舞”形容什么?(蝴蝶、落叶、跳舞跳得非常好的人、鸟、雪花……)

(三):“所有的风筝中,要数小音乐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架竖琴。说实话,见了他的风筝我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啷啷,得啷啷!”把带着鸽哨的鸽子都引来了。”了解“竖琴”“鸽哨”。想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美妙的风铃声与鸽哨声融合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悦耳的交响曲,孩子们,听到了吗?

(四):“最有意思的风筝要数芳芳的了。她直到现在还没决定长大干什么,所以只好照自己的样子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着一条马尾巴似的长辫子!”芳芳有理想吗?喜欢芳芳风筝的孩子一起来读读吧?

5、他们放飞的风筝为什么不一样呢?课文中有一句话一下子就把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意思概括了,这叫概括句。你们能够找出来吗?在作文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先总后分”的写法。

6、芳芳还没有想好长大干什么,你们想好了吗?说说自己的理想。孩子们,我们也在这绿茵茵的草地上自由奔跑,那么,你们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呢?完成语文天地第四题,写一写。

7、“理想的翅膀”就是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风筝,它寄托着大家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去放飞自己的梦想。

8、每个人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该怎样做才能让理想变成现实呢?

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增长才干,让手中的风筝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让梦想成真!

自问自答:如何指导“感情朗读3到6段”?

我一直是引着孩子逐段读,“扶得多”而“放得少”,导致课堂低效。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源于我对教材的把握还不够,还达不到“精讲精练”、“轻负高效”。上好语文课,不简单。今后我会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高质量的有效课”。

篇4: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这个规矩不能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人物品质。

2.学习语文天地D4中的第二题。

3.学会写文中10个生字。

导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直接导入。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规矩不能有”一课,你们还想读吗?

二、引导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回忆内容。

2.指导再读彭总的话:“……这个规矩不能有!”你们知道这个规矩指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可讨论指名回答。

3.引导学生再读彭总的话,结合语文天地,注意问号和叹号的用法,体会说话人的心情。

4.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可分组分角色演演。

2.指名演的好的上台演。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字形,引导会区别:搞—稿辩—辨—辫奉—春,会用形声的方法记字。特别注意鬼9画。

2.学生练习写字。

篇5: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全文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述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这是全文的中心。第二段(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进行具体介绍。作者从色彩、景物、物产几个方面来写的。第三段(第6自然段)在分述的基础上,用“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作总结。紧扣题目,洋溢着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准备:

1.一幅《中国地图》。

2.课文插图。

3.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人: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我国的山脉之一。(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教师说: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融 化 献 出 人 参 酸 甜 可 口

(2)字形难点

融、溪、大、献、散、鼠

(3)理解词语。

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

欣赏:观赏美好的事物,感到愉快。

苍翠:草木等深绿的颜色。

宝库:储藏珍贵物品的地方。课文中指的是物产丰富的地方。

葱葱茏茏: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严严实实:很严密很结实。

三、再读课文,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自然段。

2.理解“景色诱人”、“巨大的宝库”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本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教师说: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读后讨论。

(1)“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树多)

(2)省略号表示什么?(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3)“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树占据的面积很大)

3.读后,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树海)

三、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读本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中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出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同时也避免了和下——分句语言的重复。学生可体会“汇成”、“淙淙’,等同语,)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小结本段学习方法:通过读、画、找、析的方法来理解、体会。

3.运用上段学法分组选学自己认为最美的季节。

4.集体汇报,重点体会。

(1)“夏天美”: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得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2)“秋天美”: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冬天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5.选读你认为最美的季节,要求读出它的美。(生练渎、评读)

总结:

1.从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中,看出什么?(虽四季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2.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景美、物美、有价值、有贡献几方面来回答。)

3.总结语: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欣欣向荣

夏 枝繁叶茂

秋 物产丰富

冬 雪花飞舞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6: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时间单位,探索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协同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运用网络的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进行数学研究的持久兴趣。

4、通过网络的在线交流和协作研究,使学生初步适应网络中的情感交流,积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个时间单位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平、闰年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收集资料

二、导入,汇报交流

1、说说你对时间有哪些认识。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世纪、年、月、日、季度、周等。

3、说说你对哪些知识还有疑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三、自主探究

1、你想知道的更多吗?你想学的更开心吗?就让我们驾驶太空飞船到时间的宇宙中去探索和遨游吧!(进入网上学习)

2、教师预测需要集体层面讨论的知识

(1)每月的天数。

问:通过你的观察,你知道一年中的12个月,每月各是多少天吗?

(2)认识大、小月。

每月的天数一样多吗?有几种情况?哪几个月是31天?(板书: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哪几个月是30天?(板书)其中还少了哪一个月份?那二月是多少天?(28天)有和他不一样的吗?(板书:二月28天29天)(苏亚星全屏广播一起观看二月份的天数)

说明:二月,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板书:平年闰年)

板书小结: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个月都有31天,我们把这些月份叫做大月;四、六、九、十一月,每个月都有30天,我们把这些月份叫做小月。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3)记忆大月、小月。

问:你是怎样集注这些月份的天数的,能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方法吗?

学生介绍方法。

问: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

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大家都要做学习的“有心人”,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教师介绍拳头法、歌诀法等。

游戏:老师说月份,学生举手判断:左手大月,右手小月。

过渡:刚才我们提到二月是28天的是什么年?二月是29天的是什么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张表格。

(2)平年、闰年判断的方法。

大屏幕观察1989―的二月份的天数

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是怎么判断的?

质疑:奥运会在我国举行,你知道这一年是什么年吗?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的平年、闰年出现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猜想:平年、闰年的年份数可能与几有关系呢?

学生假设――验证假设。

练习: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78年

引导学生质疑:1900年的年份数除以4,也没有余数,为什么不是闰年?

打开资料库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时,要除以400。

四、归纳小结,交流心得

问: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

问: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弄明白吗?

五、开阔视野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综合实践或再线测试等版块。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平均数)

教学要求:

1.在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这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渗透对应思想,并结合有关题目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媒体课件,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欲,导入新课

1.煤体出示口算题目20道 ,学生口算,统计两组的口算成绩。

2.小黑板出示两组口算成绩。

第一组

姓名 白雨晴 孙源 耿润田 徐凯文

做对题数 20 12 14 20

第二组

姓名 张文洁 公维金 王玉平许文卓 王乙健

做对题数 20 10 18 20 20

小组讨论比较:哪一组的口算成绩好一些?

设疑:“老师觉得白雨晴的成绩比公维金的好,所以一组比二组的成绩好。”你们觉得的呢?你有什么办法比较两组的成绩呢?

3、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小结引入:

因为两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总题数,用每组平均每人做对的题数比,比较合理。那么,怎样求每组平均每人做对的题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求平均数“。

[点评: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教学平均数的重要基础。引入新课之前首先检查复习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情况,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设计两个小组的口算成绩表,不仅是为了引出新课题,更重要的是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来自我们周围的生活,而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

二、实际操作,学习新知

(一)分组操作感知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分小棒的游戏:

1.小组长把准备的12根小棒按要求摆在桌面上:第一排摆2根,第二排摆3根,第三排摆7根。

2.小组观察:每排摆的小棒根数一样多吗?

3.讨论操作:请你们商量一下,怎样移动小棒,使每排的根数一样多?

(二)汇报交流求平钧数的几种方法

1.说明:现在每排都有4根小棒,这个4就是原来2、3、7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2.设疑:老师很想知道,这个平均数4,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选几个小组汇报演示分小棒的方法,师板书相应的式子。

(1)移多补少。

从第三排小棒中拿出2根放在第一排,再拿出1根放在第二排,也就是”移多补少“,使每排小棒的根数一样多。

(2)汇总均分。

先把3排小棒合?起来,求出总根数,然后再平均分成三份,平均每排摆4根。

(2+3+7)÷3=4

分析各部分名称:2+3+7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4呢?

(3)假设调整。

假设每排都有2根,也就是以最少的第一排的2根为准,先从多的第二排中取出1根,从第三排中取出5根。然后把取出的6根小棒再平均分成3份,每排又可以分2根,再与原来的2根合在一起是4根。

3-2=1 7-2=5

(1+5)÷3+2=4

分析各部分的意义

3.小结:大家找到了求平均数的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能不能用这些方法解决其他的问题呢?

三、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看课本主题图、统计图。

2.分析讨论:怎样回答老师的问题,求出平均没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14+12+11+15)÷4=52÷4=13(个)

启发引导:还有别的方法吗?

(1+4+3)÷4+11=13(个)

师生共同分析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写出答案。

[点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将游戏引进课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分小棒的游戏,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积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在汇报交流中相互启发,最后共同探讨出求2、3、7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的几种方法。体现了”小组合作发现--大组交流汇总“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呈现了知识的产生--发展--初步完善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创新教育要求。]

三、练习巩固,灵活运用

(一)基本练习,尝试运用。

1.说明:请同学们用学习的几种方法求几组数的平均数。

2.逐一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解答,师生共同订正。

(1)6、10、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

(2)林大勇看一本故事书,星期五看28页,星期六看52页,星期日看46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老师发现同学们求几个数的平均数时,都是先求出几种数量的和,再看看把总数量平均分成多少份,最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每份的数量,也就是平均数。当然,我们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也要学会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点评:学生在理解了求平均数的几种方法后,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哪一种方法最常用。而是通过练习尝试,使学生在应用过程中体会出求平均数最基本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领悟到知识的一般规律。另外,教师还指出要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体现了由特殊--一般--特殊的思想方法]

(二)应用练习,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解决课前问题:哪一组的口算成绩好一些?

媒体出示答案验证小组讨论结果。

[点评:该设计不仅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对比练习,加深理解。

.选择正确的算式。

我们班白雨晴、房琰、桑萧、李小倩练习跳绳,第一次一共跳了180个,第二次一共跳了200个,第三次一共跳了220个,平均每人一共跳了多少个?

(1)(180t200+220)÷3

(2)(180+200+220)÷4

如果要选第一个算式,问题应该怎么提?,

[点评:设计这道对比练习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求平均数方法的理解应用。另外,结合题目特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在理解了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习了怎样”求平均数\"。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理解和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而且还能够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另外,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平均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不能用学到的新方法算一算你们组这次单元考试的平均分?比一比哪一组成绩最好!

[总评:本节课有以下特点:(1)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2)教学方法灵活,以小组合作为主,引导学生在讨论操作中去发现,在多向交流中去完善,在媒体演示中去理解,在具体运用中去感悟。(3)教学手段新颖,恰当地利用电脑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总之,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实现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符合课改要求,较好地达到了新课程理念要求

篇7: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王志平

第二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教材分析: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对称轴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首先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 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其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再次,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内容: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以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 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2)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价值。

2.难点:(1)初步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培养。(2)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3)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图形。

3.关键:(1)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2)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所创造的动手操作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加强“做中学”。

课时安排:11课时。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14页。

【学习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渗透图形类的教育,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图形。

3.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现象。

【学习准备】:白纸、剪刀等。

【知识链接】:本节的知识是我们认识了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利用这些图形。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即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并知道这一条折线就是对称轴。

【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2--14页,标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学和合作探究任务。

2.针对预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

动手操作:取出一张纸,对折,画出图案,用剪刀剪下图形,

再打开,观察剪下来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阅读课本第12,13页,独立思考

或2人组完成任务。)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3.对称点和对称线段的特征,对称轴有什么功能呢?

验证:试一试不沿着对称轴对折,图形的左右两边会不会完全重合?

4.猜、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5.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6.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 理解题意。

(2) 作图方法:步骤一、二、三.

以上结合课本第12、13页的数学活动及14页“试一试”的第1--3题。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后集体反馈)

1.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吗?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有怎样的特征?

四、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生生互评。)

1.课本第14页“试一试”第4题。

五、作业布置

“练一练”第1--3题 及“配套练习”相关章节。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轴对称图形练习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5

---16页。

【学习目标】:

1.通过画图练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课文提供素材,以及自己所认识的图形,感知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对称现象。

3.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通过练习,学生能进一步认识与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习准备】:一些剪纸作品。

【知识链接】:本节的知识是我们认识了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课。意在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学法指导】:

1.结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自己练习课本第15--16页,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2.针对练习中出现的疑难点,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反馈。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布置学生课前预习练习内容)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

说一说0---9十个数字中,哪些数字是对称的,有几条对称轴?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阅读课本第12,13页,独立思考

或2人组完成任务。)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感知对称点和对称线段的特征,对称轴有什么功能呢?

举例:你见过的哪些物品和图形是轴对称的,每生举3例,在小组内共享,并讨论其是否正确。

4.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5.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6.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 理解题意。

(2) 作图方法:步骤一、二、三.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生生互评。)

1.基础练习:课本第15页“练一练”第1题。

(1)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找的,并互相检查找的对不对,完整不完整。

(2)疑惑反馈,集体交流。

2.专项练习:课本第15页“练一练”第2、3题。

(1)按题目要求,说说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2)按要求画出对称图形。

(3)自己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拓展练习:课本第16页“练一练”第4、5题。

根据对称轴画对称图形,小组合作完成。

四、自我小结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                                。

五、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第10页3-5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镜子中的数学

【学习内容】:镜子中的数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7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掌握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利用镜面对称现象,判断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学习准备】:一面小镜子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形纸片各一张

【知识链接】: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经初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体会镜面对称现象具有的一些特点。

【学法指导】:

1.结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自己研究镜面对称现象具有的一些特点。

2.针对学习中出现的疑难点,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反馈。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布置学生课前预习练习内容)

观察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的不同?

复习: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阅读课本第12,13页,独立思考

或2人组完成任务。)

1.照镜子时,所看到的镜子中的人的大小、上下与前后的位置与实际情况有什么异同点?

实际物体与镜面图形是对称的,它们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对折后,完全重合,但左右方向相反。

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发现什么?

2.利用镜面的对称现象,判断一些图形的位置与方法

镜面对称与轴对称没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把镜子看做对称轴,那么镜子内外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后集体反馈)

1.镜面对称的基本特点

2.判断一些物体的位置与方向时,要利用镜面对称现象的特点进行判断。

四、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生生互评。)

1.基础练习:课本第17页“练一练”。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2.实践活动。

(1)学生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3.专项练习:

(1)站在镜子前,右手拿着数学书,左手拿着铅笔,镜子中的你是怎样的?

答:镜子中的人也是右手拿着数学书,左手拿着铅笔。错的,应相反。

(2)从镜子中观察一个钟面的时刻时,实际是5点整,在镜子中的时刻应是几点整?

(3)星期天中午,小明在家睡午觉,醒来看到对面墙上的镜子里的表是9时45分,小明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虚惊一场,你知道小明看到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2时15分)

答:是11时。错的 (是7点)

根据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完成,集体反馈。

五、自我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我会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             。

六、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第11、12页1---4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平移和旋转

【学习内容】:平移和旋转--平移现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19页。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让学生经历运用图形来描述平移现象的活动过程,发展抽象思维。

【学习重难点】:

能够熟练掌握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学习准备】:细绳  扣子   方格纸

【知识链接】: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经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如: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等基础上理解。这些运动是平时生活中常见的,能根据感知的经验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现象,并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的实例。理解用数点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确定图形左右或上下的平移。

【学法指导】:

1.通过已有生活经验,利用实验,观察等方式认识理解平移现象。

2.针对学习中出现的疑难点,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反馈。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什么事平移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运动?

复习:观察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的不同?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阅读课本第18,19页,独立思考

或2人组完成任务。)

1.平移的概念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物体的运动,如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旋转等基础上理解。这些运动是不同的,可分为平移和旋转。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习近平移。

什么样的运动是平移呢?

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平移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

2.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平移的特点:做直线运动。

3.学生试着用学具做平移动作

4.判断平移的方向

最主要的是确定原图的位置,虚线图形为原图,实线图形是平移后的图形,通过原图与平移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就是按照箭头所指的方向来判断。

5.判断平移的距离

首先要确定应用前和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或对应边,然后在看对应的点或对应边平移了多少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多少格。

6.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确定原图形的关键点,将这些关键点按照要求平移相应的距离,将这几个平移后的突出点或线段的位置确定下来,最后按原图的顺序连接起来,即可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将图形平移,将一个点或一条线平移后,按照原图的样子画出图形即可。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后集体反馈)

学生结合上面六个问题,小组内探索交流,由于涉及一些专业术语,教师可作适当引导,以备在集体反馈时学生能表达清楚。

四、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生生互评。)

1.基础练习:课本第19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练习,组内交流。

(2)集体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你知道吗?课本第19页“阅读材料”。

五、自我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我会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             。

六、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第14页2、3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平移和旋转

【学习内容】:平移和旋转--旋转现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19页。

【学习目标】:

1.学生能按照课本实例联系生活经验,感知旋转现象,并会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想象等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

能够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旋转运动的视频,自制小风车。

【知识链接】:上一节已学习习近平移现象,本节的知识是结合一些生活经验,如: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旋转等基础上理解。

【学法指导】:

通过已有生活经验,利用学具认识理解旋转现象。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什么事旋转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运动?

怎样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呢?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作是旋转现象。

2.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平移的特点:做直线运动。

旋转的特点:做圆周运动

3.学生试着用学具做旋转动作。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后集体反馈)

学生结合上面三个问题,小组内探索交流,探索平移和旋转两种现象的区别与联系,集体反馈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指导。

四、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整体性的疑惑应集中解决。)

1.基础练习:课本第20页“练一练”。

(1)学生独立练习,组内交流。

(2)集体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巩固加深:“配套练习”第13、14页第1、4、5题。

3.数学大观:“配套练习”第15页“美妙的对称”。

五、 作业布置

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平移和旋转练习

【学习内容】: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的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1页“数学游戏”。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增强学生有关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等知识。

2.进一步掌握图形、方向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学习重难点】:

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学习准备】:硬币   方格纸

【知识链接】:本节课是我们在学习了平移与旋转现象之后,依据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实例,进行的练习课。理解用数点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确定图形左右或上下的平移。

【学法指导】:

通过已有生活经验,利用实验、观察专项练习等方式进一步巩固理解平移现象。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什么事平移、旋转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结合课本第20、21页,独立思考或2人组完成任务。)

1.平移的概念

什么样的运动是平移呢?

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平移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

2.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平移的特点:做直线运动。

旋转的特点:做圆周运动。

3.判断平移的方向

最主要的是确定原图的位置,虚线图形为原图,实线图形是平移后的图形,通过原图与平移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就是按照箭头所指的方向来判断。

4.判断平移的距离

首先要确定应用前和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或对应边,然后在看对应的点或对应边平移了多少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多少格。

5.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确定原图形的关键点,将这些关键点按照要求平移相应的距离,将这几个平移后的突出点或线段的位置确定下来,最后按原图的顺序连接起来,即可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将图形平移,将一个点或一条线平移后,按照原图的样子画出图形即可。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后集体反馈)

学生结合上面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小黑板显示题目。

Θ

四、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生生互评。)

1.课本第21页“数学游戏”。

(1)学生独立练习,组内交流。

(2)教师设置相关平移问题,学生按要求完成。例如:将棋子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

2.“猫捉老鼠”。

学生按课本要求轮流做游戏。

五、自我小结。

1.怎样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画平移后的图形该注意什么。

六、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第14页4、5题。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欣赏与设计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2-23页。

【学习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能应用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绘制简单的图案。

3.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

4.认识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图形对社会生产、发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平移、旋转、对称知识的实际应用。

【学习准备】:直尺  彩笔

【知识链接】:本节知识是在我们已经掌握简单的图形变换即:对称、平移、旋转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把已经掌握的图形变换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体会到复杂、美丽的图案 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

【学法指导】:

收集、制作精美图形;经历观察、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评价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收集一些美丽的图案,观察是否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图形组成的图案。

自己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知识设计一幅图案,课堂上展示。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课文第22页内容,及23页的“画一画”“练一练”)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一些美丽图案,许多图案是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设计出来的。

1.图案的欣赏。

观察画面,分析图形特点

要判断图案是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首先要认真观察,找到每个图形的特征,从中找到每个图形的基本图形,再根据平移、旋转的特点来解答。复杂、美丽图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

2.图案的设计

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设计图案,都要选准基本图形。平移要确定好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轴对称要确定好对称轴,选好对称点;旋转要选好旋转点,依次沿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

1. 课本第27页“画一画”的第(1)、(2)题。

2. 课本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3.课本第27页“练一练”第2题。

4.实践活动

○1 收集图案。

○2画出一个基本图形,一般要求简洁图形。

○3确定图形的变化的方案,即平移或旋转进行变化。

○4完成一副图案。

四、自我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第15-17页1、2、3题。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专项练习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

【学习目标】:

1.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现象。

3. 掌握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利用镜面对称现象,判断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掌握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利用镜面对称现象,判断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知识链接】:本节的知识是我们认识了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课。

【学法指导】:

练习巩固,疑难汇总。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画轴对称图形该注意什么?镜面对称现象的特点进行判断。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虚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两侧对称的点完成重合、对称的线段完全重合。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判断轴对称突出的依据。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来判断。

4.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先找出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然后根据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最后按已知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对称点,就绘制出与已知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

5.镜面对称现象的特点。

镜子中的物体与实际中的物体是对称的,镜子中物体的大小、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与实际情况一样,即对折后完全重合,但是左右方向完全相反。

6.利用镜面对称现象的特点,根据镜子中物体的影像,可以判断一些物体的位置与方向。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

《学案和作业设计》第39页1-4题,第44页1-3题,第47页1-3题。

四、自我小结。

你还有什么疑难未解决,在小组内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第17-18页1-4题。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平移和旋转专项练习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欣赏与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增强学生有关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等知识。

2.进一步掌握图形、方向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学习重难点】:

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知识链接】:本节课是我们在学习了平移与旋转现象之后,依据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实例,进行的练习课。理解用数点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确定图形左右或上下的平移。

【学法指导】:

通过已有生活经验,利用实验、观察专项练习等方式进一步巩固理解平移现象。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什么事平移、旋转现象,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副精美图案。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平移和旋转的意义。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的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者一个轴移动的运动现象叫做旋转。

2.平移和旋转的异同点。

相同点: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

不同点:平移是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改变。

3.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的方法。

可以根据该图上某个顶点或线段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

4.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方法。

按顺序找出所画图形的几个关键点(或线段),按要求移动相应的格数,然后再把这些点(或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5.复杂、美丽的图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

6.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的方法。

(1)画出或选择一个基本图形。

(2)确定图形变化的方案:平移定好方向和平移的格数;旋转定好旋转点(或轴),依次按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对称定好对称轴,选好对称点(或线段)。

(3)精心装饰、修改完成的图案。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

《学案和作业设计》第52页1-3题,第57页1-2题,第62页1-4题。

四、自我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第15-17页4-8题。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对称、平移和旋转单元检测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

【学习目标】:

1.通过检测,充分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通过检测、练习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 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学习重难点】:

1.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 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图形。

【知识链接】:本节课是我们在学习了对称、平移和旋转之后,进行检测内化的一节课。

【学法指导】:

勤思考,善动脑,会归纳,要仔细。

【检测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配套练习”17-19页“成长展示”。

一、自我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检测,我已掌握了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还有疑惑,今后的学习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对称、平移和旋转单元讲评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讲评。

【学习目标】:

1.归纳本单元知识要点。

2.疑难汇总,集体讲评。

3.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1.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 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图形。

【学习过程】:

一、小组互评,发现不足。

二、疑难汇总,合作解决。

三、全班性的问题,集体解决。

四、自我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检测,我已掌握了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还有疑惑,今后的学习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利用所学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设计一幅图案,在全班展示交流。

【课后反思】:

篇8: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虾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段话,在全班交流。

画虾——说虾——论虾——爱虾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虾的资料,学生熟读课文,处学业本课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你们想了解小虾吗?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4、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虾很——(有趣)(脾气不好)?

指导朗读:有的稍带点灰黑色,……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来学习:

小虾真有趣:从哪感受到小虾真有趣的?(吃东西时的动作、吃饱了时候的神态、动作……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小虾脾气不好:从哪感受到小虾脾不好的?(生气时、搏斗时的动作、神态……)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1、小虾仁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气不好,打架凶猛

3、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话力求写具体。

三、作业:

要求学生画虾。

篇9: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在什么时候收到过亲人送的什么礼物?(学生交流)

2、师小结:当你过生日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家人都会满怀关爱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困难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然后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验。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分小组合作解决,筛选出难解之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四)、品读课文,体会发现。

1、读一读:

(1)自由读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说一说: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你能替小作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送上几句祝福的话吗?

(2)为什么把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的礼物比喻成“春雨绵绵”,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3)、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亲人的关爱之情。

(4)你觉得家人对你还会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五)、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师:人们常说:“礼轻情意重。”小小的礼物寄托着厚重的.情意。请你回忆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回忆收到过的礼物,想想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

3、让我们仿照课文1—4自然段作诗。

4、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作诗。

6、评选班级“小诗人”。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篇10: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2、理清段落结构,能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学会本课9个生字。

[学习重点]

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课前准备]

录像带生字卡片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2、播放《渴望》片断。

3、学生谈观后感想。

4、师:文中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呢?(出示课题:山沟里的孩子)

二、检查预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畅。不容易读好的语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读正字音。(生字词、不容易读好的地方)

3、指名读文。(个人读,小组读)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订正生字的读音,激发起学生思维积极参与。)

三、自主感悟,小组讨论

1、师:那么,山沟里的孩子每天是怎样上学的?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

2、学生自读自悟,圈点批注。

(习惯好,终身受益。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标记,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小组合作学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3、小组代表发言。

4、师: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只要再课文多读几遍,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体会和存在的问题,,解决了相对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对课文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这样在全班的交流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是相对深刻的,对课文的认识也是相对全面的。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层次,有了深度。)

四、识记生字

1、师:下面,我来考考大家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互相提醒)

3、师示范:罩、匙、貌、勤的写法。

4、生在本子上书写。(一个写一个,师巡视)

(把识字过程放在合作、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生互教互学,合作交流。全班只解决难记的几个字,提醒学生生字的学习不忘方法,允许学生识字的方法五花八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

五、课后延伸。

篇11: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以“我希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节小诗。

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选读课文《神笔马良》,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的美好心灵。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背诵。

4.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美好的、丰富的想像、纯真的童心。

5.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美好心灵,丰富的想像、纯真的童心。

教学难点:

以“我希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节小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培养学生运用以掌握的本领学细心的生字和词语。

3.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4.作战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

5.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熟练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问:通过课前的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地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看看我为什么希望有一支神笔?看看我都要画什么,给谁画?

二、初读课文

(一)自学生字

1.自读生字,读准字音。

找学生读生字,重点读准“蜷”“脊”字音

2.说说你们记住了哪些生字,怎样记忆的?

3.检测。

斯高()比()委()

撕()稿()批()矮()

4.理解这些词的意思(查字典)(互相帮助,或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5.记忆生字

6.听写字词,然后自己自查自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者看课后认读字。

2.两个人一起互相查读书,读正确。

3.指名读,大家评议

4.再自己练习把书读正确流利

5.指名说说这篇课文说了什么内容?

三、小结

四、快乐阅读

《神笔马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我希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节小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选读课文《神笔马良》,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的美好心灵。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背诵。

3.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美好的、丰富的想像、纯真的童心。

4.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5.使学生初步了解段落结构,把握文本的结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美好心灵,丰富的想像、纯真的童心。

教学难点:

以“我希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节小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请大家齐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我”希望有了神笔给谁画?各画什么?愿望是什么?

2.学生回答

生:给西西画一双好腿。他再也不会只能坐在屋子,望着……

生:给飞飞画一架真正的的飞机,他再也不会因为要做纸飞机,……泪滴

生:给小鸟画家。鸟妈妈再也不用……

生:给小树画小太阳、雨。使小树……

三、细读课文,体会“我”的爱心

1.默读课文,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小组交流

3.汇报

生:我从中体会到“我”非常有爱心。因为“我”希望给西西画一双好腿。他再也不会只能坐在屋子看风景,有了好腿,他就可以自由出入,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生:我从中体会到“我”非常有爱心。因为“我”希望给飞飞画一架真正的的飞机,他再也不会因为要做纸飞机,挨爸爸的批评。

生:我从中体会到“我”非常有爱心。因为“我”希望给小鸟画家。鸟妈妈再也不用奔波劳累了,可以有时间休息了。

生:我从中体会到“我”非常有爱心。因为“我”希望给小鸟画家。鸟妈妈再也不用奔波劳累了,可以有时间休息了。

生:我从中体会到“我”非常有爱心。因为“我”希望给小树画小太阳、雨。使小树健康成长。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着填一填。

思考

《我希望有一支神笔》中的“我”想给( )画( )、给( )画( )、给( )画( )、给( )画( )、( )。

5.感悟段落结构

这首儿歌是以(我希望有一支神笔的美好愿望)为线索,通过(想象)来展开描写的,表现了小作者(纯真的爱心)。每个小节都是先写(要给谁画什么),再写(后的美好愿望)。

6.指名读评读

7.齐读

四、再读课文,体会结构特点

1.再读课文,想一想本课书中四节诗在写法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谁来说一说

先写“我希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再写用神笔要给谁画,要画什么,再最后在写美好的愿望。

3.再齐读1段诗2段诗3段诗4段诗,今一步体会结构特点

五、仿照课文结构特点写诗或一段话

1.你准备给谁画?画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个?

生回答:给爸爸、妈妈画

生回答:给老师画

生回答:给残疾人画

……

2.写诗或一段话

3.朗诵

4.老师评议表彰

5.修改

篇12: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选读课文《神笔马良》,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美好的心灵,丰富的想象,纯真的爱心。

3、选择喜欢的一小节背诵。

4、练习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小节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选读课文《神笔马良》,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美好的心灵,丰富的想象,纯真的爱心。

教学难点:

练习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小节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纸。

教学方法:

想像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马良吗,记得他手里的神笔吗?(观看动画片)

读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想法和大家谈谈吗?

我想会有很多人想:要是我有这么一支神笔该多好啊!如果拥了神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想画的东西,是吧?(让学生说说自己想画什么)

今天我们来一起读一首诗歌《我希望有一支神笔》。

二、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认读

山脊(配图理解) 撕破 诗稿

哭泣 蜷缩(做动作理解) 奔波忙碌

3、请你准备一下,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分节指名读,思考:“我”有了神笔要给谁画,画什么,我的愿望是什么?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4、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西西是个怎样不幸的孩子?(双腿瘫痪,不能到处去)

有了好腿,西西会干些什么?

(课件)师述:是呀,如果西西有了好腿,他就可以像小燕子一样自由自在,去看蓝天白云,去看高山大河,去看树林田野,他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如果这一切是真的该多好啊!请你自己读第一小节。

师:现在,我真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生接读这小节

再指名读。

如果我的心愿能成真就好了啊。

(2)听,邻居飞飞好像又哭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他折纸飞机仅仅是为了好玩吗?(他有自己的理想,想有朝一日飞上天空)对呀,所以,他流下了委屈的泪水。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读第二小节。

(3)自己读第三小节,看看我想为鸟儿们做些什么?

指读这一小节。

(课件)看,鸟妈妈和小鸟飞来了,它们想对我说什么呢?

(4)当你看着小树在冬天的寒风里打着哆嗦,在干旱的土地上渐渐枯萎,你想为它做什么?

(课件激发想像)朗读本小节。

5、自己完整读读课文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吗?(课件)

再读课文,用你的慧眼去发现这4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先写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再写用神笔要给谁画什么,最后写美好的愿望)

引领学生进行接力朗读。

6、你从这首诗歌中体会出了什么?(作者的爱心)

现在你就是诗歌中的“我”,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可以动笔画一画,试着背一背这小节。

谁来展示一下?

7、有位同学很想学习作者的爱心,也试着写了一小节诗,可是没写完,你能帮他把这小节诗补充完整吗?

我希望有一支

马良的神笔,

要给辛勤工作的老师,

画一台智能计算机。

帮他( ),

快速( ),( ),( )。

三、读了这首诗歌,同学们一定都有很多话想说,那我们不妨把它写下来。

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也可以跟同学合作写一小节诗。

在音乐声中展示交流(这就是我们的诗稿啊)

四、总结

正像一首歌中唱到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果我们真的有了马良的神笔,那我们身边将到处是欢笑;虽然我们不能真的拥有神笔,但同样可以用我们的一份关爱之心,去使身边的一切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18.我希望有一支神笔

西西——好腿

飞飞——飞机

小鸟——家

小树——太阳

篇13: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童话内容,在了解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

1、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具准备:

字卡、句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神话故事?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讲关于它的动人传说。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

3、交流预习情况,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旱灾:由于长期干旱缺水造成作物枯死或大量减产的灾害。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焦渴:非常干渴。

喜出望外:非常高兴。

唾沫:口水。

4、默读课文,说说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的水。

第二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第三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四次:水罐里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

三、再读课文,体会水的重要性。

1、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找水的?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缺水?读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3、感情朗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能救命……)

四、三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变化的过程。

1、在这么缺水的情况下,小姑娘出来找水,她的水罐第一次是怎么变化的?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2、第二次又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作者怎样写出了变化的过程?读一读,自己体会感悟。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三次变化的过程呢?

4、请你找一找第四次变化的过程,自己读一读。

五、通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词语

旱灾 水井 金银 竟然 舔水 哀哀地 忍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2、交流:“球、枯、狗、银、讨、沫”左窄右宽,“旱、灾”上紧下松。“沫”字右半部分上横比下横长,“旱”字下半部分的上横比下横短。

3、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我们继续来学习感人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1、回忆一下,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空 满 银金 七颗钻石

2、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品读探究,体会思想

(一)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好好读读第一次变化的过程,看看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

3、出示第一、二两句话

(1)这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吗?指导练读。

4、当她醒来时,水罐里却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猜猜看,水罐里为什么会有水呢?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5、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又如何?(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句子)

(1)“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喜出望外?

(2)这一句中用了一对关联词,能找出来吗?(一……就……)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3)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6、小结。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为了母亲忍住了干渴,多么爱妈妈,多么孝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二)体会小姑娘的善心

1、读第二次变化的过程。

2、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讨论

(1)小姑娘只倒一点水在手掌里,对小狗太小气了吧?

(2)小狗为什么变得欢喜起来?

3、是什么使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4、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呀!

(三)体会妈妈的慈爱

1、第三次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读完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交流体会。

3、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

4、小结: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这金光闪闪的水罐多么像母亲对孩子金子般的爱呀!

(四)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1、水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请你读读第四次变化的过程。

2、小姑娘接过妈妈手里的水罐,她再也忍不住了,就在她想凑上水罐喝水时,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又是怎么做的呢?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出示: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3、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小姑娘是多么无私,她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她有着钻石般闪亮的爱心。这时突然从水罐里面跳出了——接着从里面——(引读)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

5、出示北斗七星,播放音乐

同学们,看着这闪亮的北斗七星,老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七颗钻石送给小姑娘,而让它们挂在高高的天空呢?

6、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再写下来。

7、交流所写内容。

三、总结升华

1、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上天,更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心怀这颗爱心一起来重温这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吧!学生感情朗读。

2、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多么像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她像钻石一样闪亮,像钻石一样珍贵,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扉。让我们像文中的这位小姑娘一样,从小拥有一颗孝心,一颗善心,一颗爱心,愿这颗颗爱心永远像钻石那样闪亮,像星星那样璀璨!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空 满 银金

孝 善 慈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4: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本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方法,抒发了一条小河常年累月,无论昼夜,寒来暑往默默忍受着寂寞、干涸却不停地、快乐地流淌,为人们播种希望与幸福的胸怀。值得注意的是奔跑是小河最重要的品质与特征。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点拨。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同学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同学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同学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学生分析:

这篇诗歌篇幅不是很长,学生读起来较容易。但生字较多,因此,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让学生通过读文,知道奔跑使小河能歌唱、能奉献、能为人们带来播种的希望和丰收的快乐。可以结合课后问题来牵引,指导学生了解总起句的作用,感受小河那种忘我的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浑河对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它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生汇报)

(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

(一)、导入

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在唱自己的歌,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通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同学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 干涩 乳汁 哺育 崇高 浇灌 寂寞 嘴唇 播种 分享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写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如“哺 灌”。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

1、指名同学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是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它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指名同学读,读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你们从哪知道的?用书上的话来回答。(生补充黑板画)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好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3)它除了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着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它做伴?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略)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等的感受)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吗?你有过寂寞的时候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答案不唯一。)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欢乐的了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 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的要命的小动物们见到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第三、四小节。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划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自己还知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度: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它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它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它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它不知疲惫,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节。说说你们是怎么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生自由加动作朗读全文。

(四)、课件播放:辽河介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勇敢、执着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河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五)、总结: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篇15: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材介绍:

我所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主体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小虾》,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因而在课堂上对字词的处理已不作为重点,只是对于本课中个别难读难写的字老师给予提醒和帮助。

课前我了解到,学生虽然没有亲手饲养过小虾,但小虾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孩子在市场上见过小虾,很多孩子也吃过虾。一些学生自己在课前去观察了小虾,对小虾有了很直观的了解,但是他们未必能仔细观察到小虾活动的动作形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小虾的样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小虾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样子及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悟,以悟促情。

3、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小虾吃东西的有序和有趣

教学准备:

小虾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生:小虾

2、看小虾图片,齐读课题

3、生:我观察到的小虾很……

生:……

4、进入文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自由读课文

2、自我评价

3、先小声练读,然后小老师教读。

4、练读句子,个别读,齐读

5、同桌两人共读一本书,互相纠正读音

三、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自由发言,理清文章脉络

四、精读

学习第2自然段

1、小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小虾样子的句子

2、汇报

3、抓住词语谈感受

4、感知画面,美美地读句子。

学习第3自然段

1、认真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表示小虾吃东西动作的词语,勾一勾,读一读。

2、全班汇报:读勾画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3、多种形式读

4、标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5、汇报

6、体会有顺序地把小虾吃食时的动作描写得很具体、生动,说明小虾吃食很小心

7、练习有顺序的表达

8、表演

9、有感情的齐读,可以带动作表演读

10、齐读“吃饱了的小虾……”

五、总结全文

有感情读课题

1、孩子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小动物?(多媒体:小虾图片)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虾的课文:(板书课题:小虾)

3、课前,孩子们去观察了小虾,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小虾是什么样的呢?

4、过渡:从你们的发言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很喜爱小虾。小作者也非常喜爱小虾。他是怎么描写小虾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吧!

板书设计:

小虾

样子

有趣

脾气不好

先—然后—接着—又—直到—才

碰—后退—再碰—后退—捧着吃

相关专题 花束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