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教案设计

吴一凡吴七海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吴一凡吴七海”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行道树》教案设计(共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行道树》教案设计

《行道树》教案设计

汤原县第一中学 曲红梅

师:上课!

生:知识无边际,探索无穷尽,学法无限制,快乐无止境。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探讨一下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风的《行道树》,请看两幅图片。(屏幕显示两幅行道树图片)

师:行道树是指什么?

生(齐):道路两旁的树。

师:张晓风以散文成名,36岁就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著名作家余光中称她是第三代散文名家之一,那么普通的行道树怎么吸引住作者的视线了呢?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思索呢?

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生A(男):朗读一部分。

师:好,声音响亮,发音标准,饱含感情,下面再请一位女同学。

生B(女):朗读到结束。

师:真让老师欣慰,可以说不分高下。

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习读,再加上刚才的朗读,谈一谈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生C:文章写行道树被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虽承受诸多痛苦,但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它觉得自己做的是神圣的事业,是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师:仅仅是为了写树而写树吗?

生D:借行道树的自白来赞美无私奉献的人的崇高精神。

师:这种写法叫做?

生(齐):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师:谁能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

生E: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也唯有这种痛苦才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师:何谓神圣的事业?

生F:牺牲个人利益,满足社会需要,人民需要的事业。

师:回答得多好。奉献者是伟大的、神圣的,又为什么说总是痛苦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

生G:总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生H:夜晚孤独、寂寞。

师:谁能将文中原句读一下。

生I: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生J: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师:既有身体上的,又有精神上的。谁还能再设想一下,除此之外,还会承受哪些痛苦?

生K:商家往它上面贴广告,钉钉子。

生L:树上的灯烧灼着它,车失事撞着它。

生M:有时为了道路的畅通或大地采光,被修剪、压枝,不能让它长得太茂盛。

师(笑):很有创见,也就是要听凭人的摆布。

这种痛苦是谁造成的?

生(齐):人。

师:能否改变。

生(齐):无法改变。

师:由于命运的安排,它离开了同伴,站在马路两旁,立在飞尘之中,这个它无法自己决定。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当你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应该怎么办?

生(齐):应勇敢战胜它。

师:勇敢地向命运发出挑战,像石缝间的生命,还有?

生(马上说):砖缝里的香瓜子。

生:县崖峭壁上的奇松、怪柏。

师:谁都渴望生长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有人呵护、培养。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只能勇敢地面对它,进而去战胜它,你们知道哪些不在恶运面前低头,勇于自我挑战的人吗?

生N:海伦・凯勒。

生O:霍金。

生P:张海迪。

师:好,这些都是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也是拒绝平庸的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国家利益

生(齐):集体利益为重。

师:我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主人,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以国家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这才是神圣的、崇高的事业。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和大家探讨一下,神圣的事业就是痛苦的,毫无幸福可言吗?

生Q:不是的,应该是既是痛苦、又是幸福的,看你追求什么,追求的是个人的享受,那么这种付出就认为是痛苦的;追求的是崇高的神圣的事业,那就觉得是幸福的。

师:回答得多么精彩。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生R:雪域高原的战士为保护边疆的安定,缺氧、吃不上新鲜蔬菜,文化生活单调……

生S: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

生T:抗洪前线的解放军。

师:他们永远受到人们的关心和爱戴。

生U: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写一本《痛并快乐着》,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喜忧参半……为了国家的事业,神圣的事业,做出点个人牺牲也是快乐的,幸福的。

师:你的境界非常崇高,体会得也非常深刻。生活中有许多像行道树一样虽饱受痛苦的煎熬,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默默地在奉献着,既然选择了,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应了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V(举手站起):老师,既然行道树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我们创造清馨,又怎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师: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好!谁来谈谈?

生W:因为城市的人们已习惯于污浊,对环境污染已麻木不仁了,虽然行道树在努力制造着新鲜的空气,但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改变不了大局,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师:这句和文中的哪句相照应?

生X:“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师:行道树愁的.也是如此,它是在为人类而愁,替世界而愁,从这种意义来说,这更是一种可贵。

作者独具慧眼,将生活中如此普通的事物赋予了这么多美丽的内涵,给我们带来如此深刻的思索,下面来看我们手上的两篇短文,看一看它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屏幕显示:《乞丐和露珠》《铺路石》)

生Y:它们和行道树一样都代表着生活中的普通人。

生Z:它们同样采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师:无论我们个体生命多么渺小、普通,我们都应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让人生过得有意义。

运用以上所学的知识,我们来做几道习题。

(屏幕显示)

分组研讨,把你们组内最精彩的展示出来,看哪一组完成的数量最多,质量最高。

1、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构成一组排比: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抹嫩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3、假设你是自然中的某一处景物:古桥、山泉、小溪……,你与游人互诉心声,你将会说什么呢?试试看,相信你能说得很好。

例:古桥说:“当我把人和车渡过彼岸,我在沉重中感受到快乐!”

(山泉、小溪……)说:______________

师:暂时落后的小组不要恢气,还有机会争夺冠军,请看

精彩夺魁:

1、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能否总结出一句精神格

篇2:《行道树》教案设计

《行道树》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红灯酒绿、繁弦急管”等词语;体悟文章的深刻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读中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培养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词句积累

【教学难点】:

文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 予我们”的理解。

【教学方法】:采用对话形式,读读、讲讲、议议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配乐展示多幅行道树的.课件)

教师语:我们每天漫步在街头,会看到街道两旁种着许多树,我们叫它“行道树”,刚才大家看到的树,就是行道树。它是我们熟悉的朋友。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行道树。(简评学生的发言)从同学的介绍中,我们对行道树有所了解。但行道树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呢?大家想不想听听它的心理话呢?好,下面让我们跟着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一起走进行道树的内心世界,倾听它的诉说。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由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2、认读字词: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解释词语。

3.结合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说说行道树是什么样的一棵树。(以课文内容为依据)

参考示例: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

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学生可能还可从其他方面来说,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三、生成探究,品味语言

1.师: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整体的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还要深入理解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具体探究。

2.学生配乐朗读,然后同学们以四人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每组派代表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①“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怎样理解“堕落”?

②“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为什么说是一种“点缀”?

③为什么行道树之事是神圣的?

④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

⑤如何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⑥既然痛苦为什么还要选择这种命运?

⑦“走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到忧愁而快乐的树。”句中的“忧愁”“快乐”矛盾吗?

⑧行道树象征了什么?

3.学生交流,进行课堂发言,教师追问,适当点拨。

四、四、诉说心理话,反思言行

教师语:听了行道树的心声,我们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它说。完成下面练习:

(一)、以山中的树的身份,对行道树说点心理话。

(二)、以人类一员的身份,对行道树说点心理话。

句式:行道树,我要对你说……

(先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同桌位之间交流,准备在班上发言)

五、拓展延伸,展开联想

①现实生活中具有像行道树一样精神的人吗?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②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大胆联想,自由发言)

六、.总结

教师语:同学们,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该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最后,让我们在《爱的奉献》中歌颂他们吧!

篇3:行道树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红灯酒绿、繁弦急 管”等词语;体悟文章的深刻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读中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培养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教学重点】:见教学目标“2”。

【教学难点】:文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 予我们”的理解。

【教学方法】:采用对话形式,读读、讲讲、议议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天漫步在街头,会看到街道两旁种着许多树,我们叫它“行道树”,它是我们熟悉的朋友。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行道树。(简评学生的发言)从同学的介绍中,我们对行道树有所了解。但行道树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呢?大家想不想听听它的心理话呢?好,下面让我们跟着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一起走进行道树的内心世界,倾听它的诉说。

二、明确课题及简介作者。略

三、认读字词: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堕落 点缀 贪婪 冉冉 红灯酒绿 繁弦急管

四、倾听行道树的心理话,走进行道树的内心深处

(一)、学生朗读课文。(自荐读课文)然后其他学生点评。注意语音、语调、语速。

(二)、结合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说说行道树是什么样的一棵树。(以课文内容为依据)

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说的多,角度不同。

参考示例: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

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学生可能还可从其他方面来说,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三)、品味语句。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 予我们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总而言之,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个人幸福的人所从事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它们为神圣的事业,为人们的幸福,承受着牺牲。他们有所经历,有所磨难,有所付出,最终,有所获得。这些获得就是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体验。正是由于这些东西沉淀在了行道树的心中,深深地印在了它们的头脑中,所以它们在观察这个世界,思考各种问题的时候能够更有深度,更有远见。

五、诉说我们的心理话,反思我们的言行

听了行道树的心声,我们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它说。完成下面练习:

(一)、以山中的树的身份,对行道树说点心理话。

(二)、以人类一员的身份,对行道树说点心理话。

句式:行道树,我要对你说……

(先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同桌位之间交流,准备在班上发言)

六、拓展联想。本文其实借行道树赞扬一种人,赞颂一种精神。想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像行道树。说说你对他们的印象。

七、作业。结合课本P35的两则资料,写一篇读后随笔。

篇4:行道树教案设计示例

行道树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红灯酒绿、繁弦急 管”等词语;体悟文章的深刻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读中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培养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学会在集体中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领悟文章中心,培养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文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 予我们”的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对话形式,读读、讲讲、议议。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越来越发展了,只是人与人之间却变得越来越陌生了,这是为什么现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不但没有

“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在“增大”,这是为什么?

中央电视台曾报道,上海一个共产党员残疾人,在摆渡时不慎将轮椅驶进了黄浦江里,渡船上站满了渡江的人,但竟无

一人跳进水中将他救起。一某晚报载,一儿童溺入湖中,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他的同伴跪在地上求叔叔阿姨,求过

路的好心人救救那正在挣扎的不足十岁的儿童,人群中竟有人喊出救小孩必先拿出80元人民币来,但终因无现金兑现,

岸上的人就像看电影一般看着儿童沉入湖底。两个多么惨不忍睹的场面啊!

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真的随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的英灵而长眠在黑沉沉的地下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行道树》

(板书课题及作者),看作者给我们做出了怎样的回答。二、研读《行道树》:表情诵读,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疑难字词。

结合注释和词典,疏解字词。

堕落(duò):

⑴ (思想、行为)往坏里变;

⑵ 沦落、流落(多用于早期白话)。堕,落、掉。

点缀(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牙龈(yín)

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繁弦急管:多种多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贪婪(lán):

⑴贪得无厌(含贬义);

⑵不知满足。

冉冉(rǎn):慢慢地。

苦熬(áo):忍受着痛苦度(日子)。

2、学生集体诵读,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指名让学生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教师归结:

文章用拟人手法写了行道树的自述,表达无私奉献的信念。

3、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并简要陈说理由。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最喜欢的语段:

⑴第2自然段写行道树的生长环境及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

⑵第3段写行道树的痛苦;

⑶第4段中写行道树清晨迎接太阳及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

⑷第5段中写行道树最自豪的时刻是清晨。

4、学生再次齐声朗读课文,在作业本上发挥想像用画笔创造性地勾画行道树的形象。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自己

解说自己的构思。

三、研读《行道树》: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本文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那么文中

阐发这一哲理的议论性语句是什么?围绕对主旨的理解,你认为作为把握课文内容的文眼句,它的关键词是什么?

教师明确:

哲理性语句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神圣”“痛苦”“深沉”是把握课文内容的三个关键词。

2、请同学们按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把握课文精神实质。

⑴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

⑵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⑶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

⑷本文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⑴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

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⑵抓住对描写痛苦的关键语词如“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堕落”等的理解。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

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

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总之,它们是痛苦的。然而,它们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它们甘愿自我牺牲,为自己的

奉献而自豪快乐。这就是无私奉献者的美的襟怀,美的精神。

⑶一切神圣的事业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如行道树承受

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

沉的幸福。

⑷两段文字所表达的重点不同,第1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恶劣,最后一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虽处劣境但乐于奉

献的自我意识。

3、研读课文,揣摩、交流语句上的疑难。

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有:

⑴第2语段中“堕落”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⑵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⑶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教师点拨、明确:

⑴“堕落”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沦落、流落。在文中的含义是流落到恶劣的环境里。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⑵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

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它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

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⑶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

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4、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研究,对无私奉献者的精

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篇5:行道树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行道树”平凡物象的描写,阐释了勇敢执著、无私奉献的生命价值。

2.过程与方法:自主检测字词、了解作者;读议结合,体会精彩语言中奉献必将有牺牲、有快乐的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并关注默默奉献的人,争做人们需要、社会需要的人。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品味语言,走进“行道树”的内心世界。

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主旨,理解奉献精神,培养奉献意识。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篇6:行道树的教案设计

四、学情分析

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阅读量小、积累量小、生活阅历少是普遍现象。他们在眼前的小世界中漫无目的的被动式的学习,把自己与外面世界的差别当成负担,希望常有新鲜感,却又缺乏参与创新的勇气。所以,这些孩子需要有人激发热情、给予信心、增加勇气,让他们相信蓝天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为此,笔者在孩子们中间开展了“与名人握手”的活动。“名人”即每篇课文的作者,通过学习赏析文章,将文章的精彩之处学来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有效的把课内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消除了他们习作时对选材的担心,而且避免了“仰望”课文的感觉,形成“名人”即“凡人”,“凡人”也可“名人”的心态,消除了学习语文的一些障碍。

五、教学说明

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行道树”人格化,既袒露了“行道树”的心声,又引发了我们对平凡人默默奉献的敬畏。它离我们很近,却又被我们抛得很远。所以,本节课以“平凡”和“可贵”为主线,(即“每天都从行道树身边走过”是“平凡”;那些工作环境差,又不被人重视的人是“平凡”;身披尘土而抛洒清新和浓荫是“可贵”;不畏劳苦和危险,无私奉献的人们是“可贵”。)以“我眼中的行道树”“行道树眼中的事业”为启发点,通过反复诵读、比照朗读、讨论研究等方式推动学生联想“我身边的行道树”“行道树身边的我”,这样由物及人,读议结合、学写共进,紧紧地抓住学生的生活,用生活的灵玉去洞察文字的妙处,又用生动的语言推销真实的生活,进而达到净化自我的目的。

六、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对话互动法等。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愿生活在哪里?为什么?” 多媒体展示行道树画面。

(二)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堕落 坠落 点缀 给予 冉冉 贪婪

2.作者简介:

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湾,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她的散文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第二阶段以《你还没有爱过》为标志;第三阶段以《我在》为标志。代表作有小说《梅兰竹菊》,散文《地毯的那一端》、《行道树》,戏剧《画爱》等。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依次展示)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词的正音,初步感受阅读的语气、节奏及情感。

2.全班齐读,并思考:

(1)寻找文章的中心句。(找中心句的方法:认为关键的句子画出来,对比各句,看看哪个更能概括文中的行道树象征无私奉献的人)。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我”是一 列 ___ 的行道树。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给“行道树”加一个修饰语,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忧愁而快乐的树”。

(四)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出问题)

1.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1)为什么“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社会的需求,人们的需要就是神圣的事业。但它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利益来说,这就是“痛苦”。

(2)为什么是“深沉”的?

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就是“深沉”

(3)找出:行道树为什么“忧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行道树为什么“快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忧愁的是:

A.离开了原始森林,生活在充满车辆与烟尘的城市里。与它们的同伴相比,自身形象变差了。

B.城市充满了烟尘和废气等,环境污染严重,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和发展。但遗憾的是,“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没有想办法去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C.不被人理解。当人们沉浸在热闹的夜生活中时,它们处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快乐的是:

A.能吸附烟尘废气等,减轻污染。

B.为人们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

C.春天勤生绿叶,夏日能献出浓阴。

D.黎明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2.自由揣摩交流有疑难的语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有:

(1) “堕落”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堕”,落、掉。“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这个家,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悲凉的点缀”?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五)拓展延伸:(多媒体依次展示问题)

1.由行道树,你联想到了哪些人?

学生可能会说:清洁工、老师、警察、邓稼先等。(多媒体展示出邓稼先的相关资料)

邓稼先,“娃娃博士”,学业有成,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条件及极佳的科研环境,毅然回到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他在党的召唤下,隐姓埋名前往西北大漠,开展核武器开发的理论研究工作,默默地为我国国防事业奉献光和热。他鞠躬尽瘁,将一腔爱国热情投入到事业中,却因核辐射所致的癌症而英年早逝。他为我国摆脱帝国主义侵略、赢得自主发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他的名字却在他逝世多年后才被人们广泛知晓,绝对是默默无闻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人物!

2.谈谈你学了课文后的启示或收获

爱因斯坦名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六)课堂小结

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最后,让我们大家来共同听一首歌,感受一下人世间最美丽、最崇高的情感——爱的奉献(教师播发歌曲《爱的奉献》,学生齐唱)。

(七)布置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第一次真好》。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张晓风的《行道树》是一篇满含着哲理与情感的优秀散文。笔者认为这篇文章的教学有两大难点:一是对文中所写的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感悟的理解与认识;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这两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选一选,议一议、说一说,找一找,想一想,写一写等教学环节都较好地予以解决。做到既让学生能走进文本,认清了行道树这一奉献者的形象,理解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感悟;又引发学生去思考自己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特别是课上学生对行道树所说的话,是在学生充分认清了行道树的形象,情感被充分调动以后的真情流露。还有就是学生最后齐唱《爱的奉献》这首歌时,他们那专注的神情,眼中闪动的真情,让笔者真切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与奉献的幸福的同时,还认识到了学生心灵的纯洁!

篇7: 七年级语文行道树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行道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

2、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3、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重点和难点

行道树的形象与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鹰的骄傲是展翅翱翔、搏击长空;火的骄傲是什么灼灼燃烧、烈焰腾腾;水的骄傲是惊涛拍岸,川流不息。那么,你认为树的骄傲又应该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如果你是一棵树,你最想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学生继续发言)

作为树,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们愿生长在山上,阅尽千般风景;我们愿生长在原始森林中,吸风饮露;我们愿生长在湖畔,伴随凉风习习;我们愿生长在园林之中,受到悉心照料;我们更愿浓缩为盆景,享尽千般娇贵,万种宠爱……这些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偏偏有人选择了路边的行道树,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行道树的心声。

二、(在看课文之前,老师要检查大家的生字词掌握情况)检查生字词

三、朗读

1、教师示范(注意感情、节奏、速度)

2、学生朗读

四、(大家听了一遍,又读了一遍课文,对行道树了解了吗?)合作与探究:主题和写作手法

1、本文中行道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心系社会等。

2、行道树的形象是什么人的形象?能举例说明吗?

无私奉献者的形象。老师、警察、环卫工人、战士、医生、科学工作者等。

3、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对比(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

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生活环境。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生活态度)。

五、(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但是,文章里还有不懂的语句吗?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句子赏析和质疑:

找出你还不明白的句子、词语或文章的内容。

(1)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

象是大大跌落了。

(2)“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3)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为什么说“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一身烟尘,寂寞、孤独、苦熬,因为他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

(4)如何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但是人们获得了幸福,而且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5)“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

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忧愁的是,城市的污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六、(通过行道树的自白,我们了解了行道树的心声,如果有机会让你和行道树对话,你愿意吗?)扩展延伸:

与行道树的对话。(分组进行,每组至少由两位同学进行分角色对话)

举例:1、原始森林与行道树对话。

2、行道树的孩子和父亲的对话。

3、读者和行道树的对话。

4、烟尘和行道树的对话。

5、一个市民和行道树的对话。

七、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了什么,不在于他取得了什么。”正是有了这些奉献者,人类才得以进步,社会才得以发展。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像行道树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布置作业:

从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花鸟草虫、风雨雷电中挑一景物,仿照《行道树》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篇8:《行道树》的优秀教案设计

《行道树》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行道树的喻意:无私奉献者。

2、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

3、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

在理解和体验散文阅读方法的同时,训练并形成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我们每天早上乘坐公交车,或者骑在自行车上,或者舒适的坐在小轿车上,穿越在现代都市中的大街小巷的时候,能够吸引我们目光的,只能是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耸云端的大厦,只能是那来来往往的名牌车辆,或者也只能是那些装修的富丽堂皇的宾馆、酒店、超市、商场和公园等等。而真正距离我们最近的,常常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就是那行道树。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这篇散文《行道树》。看看究竟行道树为什么能吸引作者的目光。

二、正音

课件展示:

堕落 点缀 苦熬 贪婪 姊妹 冉冉 雏形

三、朗读

解决两个问题:

1、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什么?

2、寻找文章的中心句。

(让同学思考两分钟。对于中心句的找法,可以先将文中你认为关键的句子画出来,对比各句,看看哪个更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无私奉献的人。文章的中心句出现在第三段: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这个中心句写得非常含蓄,其中有几个点非常值得我们来深深的思考。

四、默读

思考三个问题:

1、神圣的事业指的是什么事业?

2、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3、如何理解深沉的含义?

五、讨论这三个问题

注意几个问题:

1、每个人都要记笔记。

2、联系上下文。

六、分析解决三个问题

1、神圣的`事业指的是什么事业?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总而言之,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个人幸福的人所从事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2、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关键是要找出文中行道树感到痛苦的地方在哪里?)

因为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除此之外,行道树们还感到忧愁,因为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早已不珍惜清新了。

3、如何理解深沉的含义?

它们为神圣的事业,为人们的幸福,承受着牺牲。

他们有所经历,有所磨难,有所付出,最终,有所获得。

这些获得就是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体验。

正是由于这些东西沉淀在了行道树的心中,深深地印在了它们的头脑中,所以它们在观察这个世界,思考各种问题的时候能够更有深度,更有远见。

七、过渡

就像作者张晓风,他的深沉体现在哪里呢,就体现在这篇课文里,一般人在行道树面前视而不见,而他却能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为人们的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人们,将他们的崇高精神与行道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这就是深沉,它能让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方面。同样的,张晓风不仅在《行道树》这篇文章中体现他的深沉,在《梧桐》中,也有他深沉的影子,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段深沉的影子。

(如果没有时间则让学生读一遍即可。)

八、《梧桐》欣赏

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散文的方法。即通过线索感受文章的思想。

九、作业

1、按照课堂上所学方法学习《梧桐》及《第一次真好》。

2、写第九课生字词。

3、完成《新学案》第七课。

篇9:《行道树》教学设计(七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培养语感的基础上每人提出1--2个问题。

2、联系生活实际把握课文主旨,深入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3、了解作者运用的象征、比较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4、在朗读与讨论中打开语言表达的闸门,培养学生交流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进而让学生多读、多说、自愿做、自愿学。

3、了解象征、比较手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书本问题时联系生活实际也是一种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多读、多观察、多交流是打好语文功底。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方法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老师今天挺高兴的,因为老师找到了许多美丽的或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图片,你们有兴趣和老师一起看看吗?请欣赏![关于行道树、灯红酒绿、城市的烟囱、警察抓小偷、运动场上等6张图片]

这些图片美丽吧!看图片时你应该想到了一些词来描述图片吧,老师很想听听你们的描述,接下来就让我们慧眼识宝,再看几眼这些图片,把你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好吗?

学生用到的词语:翠色欲流、郁郁葱葱、朦朦胧胧、舒适……

看来大家的语文功底挺不错的。其实老师让大家看图片是想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行道树》的课文内容。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行道树》这篇课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吗?让我们来听听课文录音感受作者的心语;

三、解答问题,品味文章大意。

1、为什么说“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他们的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因为跟原始森林里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相比,他们寂寞、孤独,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2、为什么说“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因为车辆、烟囱不断地制造烟尘,污染城市环境,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但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囱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

3、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从事神圣事业的人甘愿自我牺牲,像行道树放弃原始森林的优越条件一样放弃了他们可以享受的幸福,放弃了可以得到的欢乐。但当你为神圣的事业承受痛苦。为人们的幸福牺牲个人幸福时,别人的幸福会使你幸福,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4、“朝霞的彩旗”是什么样的?

(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

5、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文中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了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了。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毕竟力量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的是它们从事了能为人们带来幸福的神圣事业。]

四、完形填空,为“行道树”画像。

我们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     )的点缀。但我们会在春天(        ),在夏日(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        ),而我们在(         ),在(       ),在不被了解的(      )。但我们苦熬着,牙龈(       ),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当我们看到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的呼吸着(            ),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

是的,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要迎接(     )。

师问:作者笔下的行道树,具有怎样的品质?(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行道树为他人而放弃安逸生活,甘愿承受痛苦,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地为社会做贡献,他们是无私奉献者的化身。)

五、你说我说大家说:

话题:你身边有那些“行道树”一样的人?他们为人类带来了什么?(学生可能谈到的话题)讨论

1、清洁工清扫街道,为我们送来清爽;

2、解放军驻守边疆,使我们幸福安宁;

3、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让人们恢复健康;

4、人民教师勤勤恳恳,传递人类文明;

5、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为我们带来感动;

6、航天员飞上太空,为人类积累航天经验;……

[ 幻灯放映救死扶伤、逮捕罪犯、运动员拼搏等的图片]

六、了解写作手法,学习写作技巧。

作者写的是“行道树”,但我们还会想到身边的其他人和事,这是因为作者用了一定的写作手法,谁能说说文章中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用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一定的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塑造了无私奉献者的化身--行道树,使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象行道树一样的人和事)

(2、作者用了比较手法,作者把行道树和谁作了怎样的比较)

生活环境:  舒适   优雅            生活环境:在城市的飞尘里

[a、作者把行道树和山上的伙伴做了比较,说:“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行道树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但行道树认为是“自己选择的”,并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浓阴”。

b、作者把行道树与城市中的人们也做了比较,文中说:“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灯红酒绿,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说明行道树甘愿承受痛苦。]

师:作者恰当的运用了象征和比较的写作手法,使得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希望大家以后在写作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手法,写出美文佳句来。

七、升华主题,帮助学生确立人生观。

是的,是科学家、是白衣天使、是航天员、是清洁工、是人民警察、

是边防战士、是运动员……是无数的平凡而伟大的人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祥和、清新与感动……

但是,在感动的背后蕴藏着无数奔波的辛酸和被人们误解的痛苦,这个你们了解吗?

师:这个事实也正是作者想通过《行道树》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这个哲理就在课文中谁能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放声朗读

感受这句话的含义。

师: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那我们就不要当什么科学家、白衣天使、人民警察了,行不行?

师:对了,人是要有理想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会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没有理想的人生是苍白的,有自我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心系社会的人生是灿烂辉煌的`。在这里老师愿你们人人有梦,并祝愿你们把理想写在今天,把成功写在未来。

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行道树》,是以“我们”为中心,写了“我们”这些行道树的忧愁与快乐。

顾名思义,“行道树”就是马路两旁的高高耸立的绿树。它们在喧闹繁华的尘世之中,头顶没有凉凉的白云;身旁没有丛丛的花草;脚下,也没有清清的小溪。有的只是城市中的烟尘。它们被人忽视,没有人会去赞颂它们,欣赏它们。于是,它们懂得了“痛苦中的深沉”。再无怨恨,依旧吸进的二氧化碳,散发的是清新的空气;依旧默默地立在两旁,装点着这繁华的都市;依旧带着笑容,迎接明天的太阳。

这不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么?不在乎旁人是否注意自己,只是一味地微笑地挺着胸膛,静静地努力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点缀着世界,尽管也有寂寥,但同时也有“寂寥里的欢笑”。我们中国的雷锋!不就是个家喻户晓的典型例子吗?一个沉默的英雄,中华的骄傲!

我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我也没有无私奉献过,甚至很少考虑这个问题。别提奉献了,有时我连小小的事也做不了,因为我并不想做。我现在还无法像雷锋叔叔那样舍己为人。但是难道我连一棵树都不如吗?行道树,用它们所能拥有力量为人类奉献着,我也有一份力量!我也可以奉献我所能做的小小的事:为穷苦的人捐资;给可怜的人多一点慈善爱;对别人多一点宽容……,只要我,哦,不!是我们只要从小小的事做起,今后我们一定能做很多大大的事!就像,一排行道树一样。

路灯(仿写行道树)

我们是一列路灯,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我们没有华丽的衣着,我们唯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但我们并没有抱怨世界的不公,我们无怨无悔,因为这种命运使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黑暗中发出光亮,不必在风雪中傲立于路边,我们愿意在这里做一列路灯。有人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我们认为也惟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就工作了,发出光亮。而我们却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而我们仍然发出光亮,为行路的人们照亮夜行的方向,为无家可归的人们带去温暖,为整个城市照亮夜间。

晚上或许有人下晚班的人们在匆匆地迎着光亮回家,或许有些人在有说有笑的散步。是的,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立在城市的风尘里,我们是一列没有华丽衣着的路灯,但我们是一列快乐的路灯。

万红英

篇10:行道树

行道树,一个特殊而又普通的名字。它栽在人行道两旁,因此而得名。

行道树平凡却又伟大。人们总认为行道树不过是路边的装饰罢了,但其实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行道树不愿为我们分担一定的痛苦,路上的汽车那尖锐的喇叭声,对我们耳朵的影响将会非常大。如果行道树不甘于让它的孩子们替我们挡去浮尘,我们奔波在城市的飞尘中,皮肤上必定会有厚厚的灰。如果行道树不默默地为我们工作,清晨打开窗儿,我们将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尽管这样,人们却无情地砍掉行道树的枝干,无情地撇下行道树的树枝,无情的摘掉行道树的树叶。

但是行道树默默承受痛苦,依旧无怨无悔的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篇11:行道树

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它们,它们住在道路两旁的泥土中,每天迎接朝阳,也送走夕阳。它们就是行道树。

我是偶然发现它的。我正走在道上,忽然,一阵急促的汽笛声传来,紧接着到来的是令人窒息的烟尘。我厌烦地抬起头,看见一棵树在烟雾中抖动,那是一棵如一把巨伞的树,撑开的巨伞下有一根粗壮的柄。又像是一把火炬,上面燃烧着巨大的绿色火焰。

烟尘之后,四周静了下来,我走上前去,感到一阵清新扑面而来,仿佛这清新也是浅绿色的,闭上眼,感觉是在一座巨大的,美丽的绿色大殿门口,而我身边环绕着几丝淡绿色的雾。

走近一看,是一棵梧桐树,那盘虬卧龙的枝干,那茂密的树叶构成了这把天然的巨伞,我站在伞下,竟感到了一丝舒适,闭上眼,好像这世上只剩下了我和树。

抬头向上看,只见微风将一片片和巴掌形似的叶片吹动,一个个巴掌像是在慈母的摇篮里,十分惬意的摇晃,好似在和我打招呼,我伸出手,想和它握握手,可我刚接触到它时,我的手像触电一样收了回来——它的手上竟满是灰尘!

向下看,粗壮的枝干上满是裂痕,一道又一道,一根又一根。这是岁月的痕迹,是成长的代价,是奉献的证明!

是啊,它本应该在森林里与凉风作伴,和白云打闹,可是他为了理想来到了这里,每天与烟尘作伴,艰难地成长着——这就是追求!为了理想可以不顾一切。

人也一样可以做到,为了理想少玩一会儿,为了理想多学一些,为了理想多忍几次……这样,你的人生才可以充实!不要嘲笑那些为了理想放弃一切的人,其实他们的心中有一个词语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心上,那就是——“理想”!

篇12:行道树

我是一棵姿态优雅的行道树,我住在人来人往的大街旁,每天早上,车水马龙的车子就会像闪电似的,从我的身旁呼啸而过,它的叭叭声吵得我不得安宁。形形色色的人也常常经过我身旁,有人谈天,有人休息,我常常以羡慕的眼光看着那些人……。嗯—好香的味道啊!一定是中午到了。中午时,香味四溢的饭菜香扑鼻而来,我也真想吃吃看,但是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不过光用闻的就已经很“饱”了呢!我每天就这样过着平凡无奇生活,直到一天……。

这天早上,我照样看着一辆辆的车子经过,这时,一辆大卡车像猛虎似的往我身上一撞,使得我痛得哇哇大叫,可是当下我已经不省人事了。

当我醒来时,发现我被关在一间小屋里,我疑惑的望向其他“树”询问,才知道自己被车子撞断,现在正备被做成雕刻品。在恍然大悟之下,我的心中充满了悲伤与害怕,但已经来不及了。木匠手拿利刃向我迎面而来,我血流如注。过了许久,我变成了一件雕刻品,如此悲惨的遭遇,让我感到非常惋惜,我的“树”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回到绿意盎然的山林里,与人类一样和同伴一起快乐的玩要嬉戏,不再寂寞的站在路旁。

相关专题 行道树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