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教案十

周黑鸭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周黑鸭”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工笔画教案十(共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工笔画教案十

工笔画教案(十)

第十单元 工笔人物画写生――作画步骤示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工笔人物画写生步骤 2、让学生体会工笔人物画与工笔花鸟画绘制过程中的相同与不同 3、引导学生正确、规范操作 二、教学重点及以点 1、分染、罩染、统染、接染的概念及设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勾线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工笔人物画写生步骤: 起稿――勾线――设色――深入刻画――调整完成 1、起稿 起稿阶段,对表现的主题、形象、构图的确定,需经反复推敲,起稿时用铅笔、炭笔或木炭条均可,只要方便修改。在这一阶段中, 勾些小构图,对画面中线、色、空间、构图进行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既注意形象的性格特征能否体现主题思想,也同时考虑形象的造型处理及服装、道具、背景的配合。起稿时形象塑造要从形体结构出发,用线条来表达对象的轮廓、结构穿插,通常在正面平光下写生时,利于用线塑造对象,不为光源和阴影所干扰,在底稿上可有适当的调子帮助起伏结构,前后层次的显现,画面气氛基调的确定,可以参照光影关系,更重要的是根据对象本身的结构关系。这些调子往往是将来渲染的一种模拟和提示。 2、过稿 当底稿上的线条都已组织合理且线条起止有数,就可以用铅笔把它拷贝到熟宣纸或熟绢上,若纸(熟绢)较薄较透明,可直接覆盖在底稿上拷贝;若其较厚,则最好在拷贝台(玻璃台面,下面有灯光透上)上进行拷贝,拷贝时应沿底稿所示线条轻轻画出,之后再对照底稿(如写生最好能对照摸特)修正和加工补充,尤其是五官的细微处,如眼角、嘴角等部位。 3、勾线 勾线是工笔人物画中的关键步骤,因墨线在熟宣纸(绢)上无法修改,故勾线时要很谨慎,墨线要求准确肯定,而执笔时讲究“五指齐力”“指实掌虚”笔在手中进退自如,操作灵活。用笔的方法可归纳为:中锋(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笔杆往往垂直,画出的线条深厚、沉稳、是工笔人物画中主要的勾线方法),侧锋(即笔锋在点画的一侧运行,笔杆往往倾斜向一边线条活泼多变),逆锋(笔锋向前逆行)。 勾短线只需运指运腕,够长线就要运肘运臂。勾线前应对画面中的用线用墨有整体设计,从不同的对象中寻找一种和谐又有变化的线条间的粗细刚柔干湿浓淡的关系,如人物面部的线条与服装上或背景上用线可从质感或固有色等角度加以区别,可以是粗细之别,也可以有浓淡之分,但不宜对比太悬殊而难以统一。 勾线可从人物的主要部位开始,也可在画面其他的次要的部位开始,按各人习惯不分先后。 勾眼、嘴、鼻等颜面五官部位的线须特别慎重,力求严谨到位。这些部位的形稍有偏差就会改变对象的神情,直接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 4、渲染上色 勾完线后,就可以进行渲染上色。渲染多用水色,包括半透明的赭石、朱,而不用石色,以防止罩色时颜色泛出。渲染时要从结构出发,根据对象的凹凸、浓淡、转折、遮叠等变化,用不同程度的淡墨或水色调墨,染在鼻翼、眼角、嘴角、头发等处。渲染一般用两支笔,分别蘸色和蘸清水。蘸色笔先上色,接着用水笔沿色的边缘染开,使色自然晕开。“色以清用而无痕”,要求不露笔痕,过渡自然为好。上了色后马上就用水笔染一般不易留下笔痕。进行大面积的渲染,可先将画面稍稍喷湿,在水分将干未干时上色,以避免笔痕水迹留下。 渲染就其所染位置不同,可分为低染法和高染法。低染法主要沿物象的边缘,凹入处和前后重叠处向一侧染开,来衬托前后层次,增加体积感。高染法则对物象凸出部位进行渲染,有浮雕的效果,易厚重。一般一幅画中只采用一种染法或以一种染法为主。 人物皮肤颜色的处理,要因人而异。少女皮肤细腻,肤色调合时可以稍加粉质颜料,以期达到娇嫩滋润的效果。画老汉的肤色以水色为佳,色彩易沉重厚实。 渲染较深色的部位时,可分数次染成,逐步加深,便于把握整体关系。如须发层层渲染,发际处过渡就易自然。 渲染时用色的深度与墨线的深度要相宜,既要发挥线在画中的形式美和主导作用,又要让色与墨线协调统一。在墨线上,尤其是在轮廓线上稍加渲染,可以使线浑圆而有厚度。 渲染完成了底色的铺陈,在此基础上就可用色彩覆盖其上,通常以平涂的手法,称为罩色。罩色不可过厚,以略能透见底色为宜。罩水色和半透明石色时较容易,而罩覆盖力强的石色,也应层层薄涂罩色。石色太厚,不易涂匀,且色彩易灰暗无光。 罩色用的颜料应一次调足,宁多勿少,尤其罩大面积的色块时,涂色时一笔接一笔地展开,以免先涂过色的局部先干而出现笔痕,使色块不平整。以水色罩色,底色的渲染要恰如其分,不宜过火;罩以石色,底色渲染可以稍过一点,罩色后就恰到好处。如石色罩得较厚,使渲染的底色的作用不明显时,还可以等石色干透后涂上胶矾水,用以固定颜色,防止泛色,再进行渲染。 上不透明的'石色也可采用填色法,用色较厚,突出墨线,使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色与墨线之间最好不要留下空隙,免得影响画面的工整。填色时可以用色挤压墨线来校正墨线的缺陷。填色法多用于描绘服装道具。 在整个设色过程中,往往渲染与罩色交替进行。罩色时,可以用同一种颜色多次罩色,也可以不同的色彩交替罩色来达到所追求的色调。在薄纸或绢的背面可衬一块颜色或墨色使画面正面的形象色彩更加沉稳饱满而有厚度,且保持色彩的鲜明、透气。一般背面衬托用的颜色相对比正面用色厚些。 5、深入刻画 渲染罩色这一整个设色过程也是画面不断深入的过程。人物的脸部,尤其是眼、嘴、鼻、眉、耳等传神部位,还有富于动作表情的手足,都要仔细深入刻画。细微的刻画服从于整体,不必处处面面俱到。在罩石色后,墨线因被覆盖不如原先清晰明确,就需要重新勾线,叫做“勒”。勒线常用比该着色区域稍深的同类色的线,依原有墨线重勾。在皮肤外露部分可用与肤色协调的颜色如赭石类颜色重勾,增加厚实感。在重勾时不必刻意一丝不差地描在原有墨线上,避免线显得过于刻板无生气。 画中的白色常最后上色。 6、调整完成 深入刻画后,对画面整体进行审视是不可少的。人物形象神情表现是否到位,色调是否协调,渲染着色有无遗漏等等均需细心检查并加以调整。整个画面、人物、背景关系统一和谐,人物神采能恰当体现,这幅画才算完成。 36.7精品艺术画廊

篇2:工笔画教案八

工笔画教案(八)

第八单元 工笔人物画写生――构图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构图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写生、创作中加强构图意识,深入了解到构图是一帐画成败的关键之一。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画中的常用构图形式 2、认识均衡、对比、节奏这些形式法则在构图中的作用以及产生的不同美感。 3、深入了解中国画的构图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构图的骨架 2、构图的形式法则 3、平面性构图 四、教学内容 1、构图的作用 传统画讲究“经营位置”,亦称“章法”或“布局”,现代称“构图”、“构成”。 构图是画面的内在构架,决定着画面的整体效果,决定着画面内在结构的张力,使画面既有形式美,又符合内容需要,是创意形成的第一个步骤。所以必须深入研究构图的规律及特点,创造“有意味”的构图形式,使作品产生独具的创意和高雅的格调来。 2、构图的骨架 骨架是整个画面结构的基本形状,决定着构图的基本形式,突出的骨架感是经过了刻意的组织安排、提炼和选择的,表现出构图中的势态和趋向。 在中国画中构图常以川、由、工、之等汉字作为骨架的基本样式,另外还有一些被概括为几何形体的基本结构形式,三角形、正方形、圆型、垂直线、斜线等以及如同英文字母S、V、X、T的基本形状。它们以多样的差异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气势和意境。我们可以把骨架的形态分为静态形态构成和动态形态构成来介绍。 (1)静态形态构成,包括垂直线和水平线以及T形构图。 垂直线:向上,挺拔,庄重,静寂。 水平线:平静,安祥,开阔,有安宁感。 正置的三角形及方形:平正严肃,坚实稳固。 正置的长三角形:向上,飞驰,崇高。 (2)动态形态构成:包括曲线、斜线、螺旋线、S形、V形等骨架。 曲线:柔美而流畅,轻盈且自由。 抛物线:具有速度感。 双曲线:给人秩序和韵律感。 斜线:倾斜角度愈大,运动感愈强。 螺旋线:回旋升腾,给人以节奏和重复感。 S形:宛然盘旋,迂回上升,有向心力和张力。 V形:向上、向外扩张,爆发之感,又有冲刺、集中的意味。 圆形:旋转、滚动、饱满、柔和的亲切感。 总之,利用动态形态骨架构图可调节、活泼画面,使形式节奏明确、韵律流畅,而利用静态形态骨架构图却让人觉得安定、稳固,无论利用怎样的骨架规律,都应蕴藏于所描绘的自然物象之中,不露痕迹,同时要合理利用不同骨架的构图在画面中所产生的不同的视觉心理反应,免得任意滥加套用,使画面产生的感觉适得其反。 3、构图中的形式法则 构图中的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都必须从整个局面出发,最终达到协调统一,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变化产生生动美,统一产生和谐美,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研究构图中的形式。 4、均衡 均衡是指物象、黑白、色块等造型因素虽形态相异而量感等同,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它比简单的对称效果更能体现出对立统一形式的法则。  形成画面均衡的因素多种多样,处理均衡的方法千变万化,如利用色块大小、深浅、聚散进行的均衡分布;利用肌理及材质产生的对照与平衡;利用运动与倾向或呼应关系的结果。 对画面中均衡和秩序因素的探究,会有助于处理和把握各表现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2)对比 对比是增强表现力的有效手段,在构图中如只强调均衡感,会过于平静、和谐,使画面单调呆板,适当地运用对比手法可增加画的情趣。 所谓对比是有差别的对比,相对的在一定程度上的比较,如大与小,长与短,疏与密,方与圆,冷与暖,深与浅等。一般在构图形式中多采用点、线、面的对比,色彩明度、纯度、色相的对比,以及动与静、刚与柔、实与主,不同肌理及材质的对比。 通过对比,可使画面醒目,使观念印象鲜明,但在同一件艺术品中,忌使用太多的对比手法,将各种对比多集中于主体部分或将某些具有破坏性的对比因素减弱,保持画面的主体性。 (3)节奏 节奏是指画面中各个对比矛盾之间的变化序列。 节奏意味着产生力的动感,有规律的形或线的重复以及色彩明度、纯度的变化,会产生一种节奏的'韵律感,形成一种势。绘画中的节奏感,便是度和量有规律地变化所形成的规则或不规则的运动,有的画面中的高潮,即视觉中心,就是节奏变化最强的部位,画面中的其它部分是为引导观者的视线,逐渐趋向这一中心,使视线移动的过程中有延宕,从而增强视觉审美趣味。 (4)均衡、对比和节奏这些形式法则,在绘画中互为补充,彼此渗透,在构图中如有选择、有侧重地加以运用,会形成千变万化的格局,并且达到变化统一的目的,呈现出完美和谐,动人神魄的整体艺术力量。 4、平面性构图平面性构图是中国画构图的特点。 在构图时采用一点透视,强调在构图上的自然序列,不求物象的光影变化,并弱化透视空间,把复杂的立体起伏作平面化处理,将层次丰富的色彩提炼成色块,将多维的立体空间转化为二维的平面空间,仅靠各物象所处的前后空间位置来确定画面的空间感和虚实感,因此,在构图中需充分地考虑物象的主次关系。注意形体与形体之间在走向、位置、态势上的关系。平面性构图多采用散点透视和多点透视的方法,这种构图观念不求再现自然和视觉的真实,而是经过观察领悟自然物象之后,强调绘画者的主观感受和意念的表达。绘画者的视点是多角度的,可上下左右,可远可近的游动,然后有取舍、有选择。画面中可出现多空间、多情节、多时间的状态。平面性构图不求表现客观物象存在的完整性,而在于画面自身整体构成和形式语言的完整性。因而可以运用构图中的形式法则,将物象有规律、有条理、有主次地组织在画面中,通过疏密、方向等关系的安排,使画面成为一个形式完整、结构严谨、手法统一的有机整体。 5、中国传统绘画样式及理论 中国传统绘画样式很多,如条幅、中堂、横披、手卷、册页、通景屏、扇面等等,为工笔人物画构图提供了多种框架,还有众多构图完美的作品可借鉴。传统绘画构图理论有“大小相同,高下相倾,聚散相宜,前后相通”,“稀处可以跑马,密处不能插针”等。 人物造型在绘画构图中可视为各种不同形态的几何平面形和立体形或可视为各种点、线、面、块。在一定的框架范围内,将各种复杂形体归纳为简单的几何形并组成协和、美丽的画面。 6、小结 构图与绘画的形式美感紧密相连,这已引起现代工笔人物画家的高度重视,同学们应将这些构图中的形式法则巧妙地运用到画面中去,创作出审美,趣味较高的作品来。

篇3:工笔画教案七

工笔画教案(七)

第七单元 工笔人物画写生――造型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人物画造型能力的两个方面:即写生对象的能力,主观造型的能力。 2、如何组织线条,使线条更准确,更具美感。 教学内容 1、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能力要求。 工笔人物画造型能力的要求,与其他画种人物造型能力要求基本相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生对象的能力;二是主观造型的能力。 (1)、写生对象能力:指面对具体的人物和其他形象能准确描绘的能力。 (2)主观造型能力:指根据具体形象和主观意想重新塑造形象的能力。 以上两方面的能力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它们都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而达到一定水平的。 此外,在生活中对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生活中的各类形象做经常的深入细微的观察,默写,心记,研究各类形象的特点(包括内在、外在特点)和形体的运动规律,并成速写习惯,对提高自身的造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如何用线造型 工笔人物画用线条造型称为“白描”,白描就是线描,即用尖细而挺的毛笔单线用线勾勒形体。线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也是工笔画的特点之一。 工笔画的线与意笔画的线 工笔画的线,细而均匀 意笔画的线,粗细不同,变化多端。 (2)素描与白描 素描:以块面认识和表现形体,(表现手法不同) 白描:以线条认识和表现形体。 二者都要求充分理解形体的解剖结构,形体的`空间、虚实、体积、质感等,但白描在表现上更微妙,更概括、更理性。 (3)要求 先用铅笔起稿,便于修改,白描与速写差不多,只是要求更准确,更细致,在用线的基础上也可以辅助一些光影表现形式的结构。 欲将形体概括或抽象为线的组合需要认真地研究人物的形体、运动规律、姿态等,更需要理解人物的结构与解剖,深入地研究形体与衣着的关系以及服装的结构等等。 3、线条的组织 白描除要求造型准确外,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处理好线条之间的组织关系,其中含着一些绘画艺术上的和审美方面的要求。 在表现形体时并不是看见对象有几条线(尤其是衣纹)就画几条线,而要有选择的画,首先是准确,同时要有美感,在形体的重要部位,即所有的关节处,如肩、肘、腰、膝盖等都有线条,各组线条之间还有联系,因面形成线条之间的组合疏密关系。 在写生过程中,忌画肘不看腰,画肩不看肘,应注意整个形体各部位的线条都是有联系的,在画一个部位的线条时要眼观整体,在审美上,对线的组合还要求有韵律和节奏感。 4、小结 白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就整个中国画来说,线条的运用考究极多,但作为工笔画的线条,大多变化不太大。因为工笔画绝大部分是以色彩为主,为了突出色彩,古今工笔画的线条或为铁线描,或为高古游丝描,是粗细比较均匀的线条,为敷色留有更大的余地。    

篇4:CDR临摹工笔画教程

这篇教程教三联教程的朋友们用CDR临摹工笔画,教程难度中等偏上,最有难度的其实是耐性,现在很多的软件学习者都显得浮躁,要学到真功夫还得静下心,沉下去才行,好了,话不多说。一起来学习吧。先上效果图:

1、先来看看这堆草,这类东西如果先做一棵然后复制,会费很多时间;当然你可以自定义艺术笔工具的对象喷罐笔触来做。这里我用的是另外的一个方法,我们先来做个练习:

交互式调和工具大家都知道怎么用,但是默认拖出来都是直线过渡,如图:

重新来过,这次事先按住了键盘上的Alt键,然后再开始拖动鼠标从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可以画出曲线连接路径进行调和(这和先画好路径然后鼠标右键拖动调和图形到路径线弹出快捷菜单执行“使调和适合路径”以及属性栏上的路径属性中的新路径命令是一样的)

下面来正式制作,画两组叶子(或画好一个复制出来,大小、颜色等变动 一下),用上述方法使用交互式调和工具(按住Alt键拖出曲线路径),从而产生了一堆乱草(使用调和工具制作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节步长改变数量和疏密,出来的对象也有大小的随机变化,如果你对整堆草形态不满意的话还可以到视图/简单线框下选择路径线进行调整)

最后一步就是要加上一层虚化的阴影来柔和整堆植物的边缘:使用交互式阴影工具在预设下拉列表中选择小型辉光,再把阴影颜色改成墨绿色。

注:要对一组应用了调和工具的图形添加整体的阴影,必须先框选这组图形(它包括原始的调和图形、中间的过渡图形和路径线)进行Ctrl+G成组,否则只对局部有效)

交互式阴影工具在其它几处地方也有用到,这里就不截图了,各位应该能看明白!

阴影工具产生的阴影已经不是纯粹的矢量图形,下面做个实验来了解一下:画个圆形,给它应用交互式阴影效果,然后Ctrl+K打散;选中这个打散的阴影,切换到交互式透明工具,可以在属性栏上看到它的属性(它就是一个被黑白位图像蒙板一样遮罩了的矩形)

交互式透明工具里面的透明度类型下拉列表里选择一个合适的底纹样本可以模拟出风化的效果,下面的图章就是这样应用的

再来看这堆小草,你可以用上面那堆草的做法去完成,这里再介绍一种方法:就是先画一棵小草,然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它的同时按住键盘上的空格键,这样就出现了像illustrator里面的符号喷射工具以及CorelDRAW里面艺术笔工具的喷罐功能一样的喷射效果(原理是不断地快速复制)

注:我是用X4做的,在X4里你可以长按空格键不放配合鼠标左键拖动对象去快速批量复制!X5要不断地按空格键,每按一次才能复制一个

树叶的轮廓线是使用贝塞尔工具画出路径然后加载艺术笔工具的预设笔触;如果你有数位板的话就直接使用艺术笔工具的压力功能来绘制(艺术笔线条的颜色是填充色,不是轮廓色,鼠标右键点击色板只会在艺术笔图形的外边缘加上轮廓)

顺便介绍一下贝塞尔工具的使用技巧:单击鼠标左键拖出一段曲线后不要松开然后按下键盘上的C键拖动鼠标可以只操纵一个控制手柄实现“尖突”的转折曲线,想要回到“平滑”的转折就按下S键,而按住Alt键拖动鼠标是移动节点,

想下一个线段是直线你就双击刚创建的节点,在目标处再单击一个点就可以生成(原理是双击后下一个即将创建的线段的控制手柄就没有了,就可以生成直线)

奇怪的是在CorelDRAW中,应用了艺术笔工具中的效果的对象想要移除效果,在属性栏上是没有清除的按钮的,原有的路径线已经被它绑架了(在线框模式下可以看到在艺术笔形成的线框中间有原始的路径线框),要想清除它只有Ctrl+K打散它和路径之间的捆绑,然后手工删除已经失去编辑意义的艺术笔产生的效果图形

作品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艺术笔工具,还有交互式网状填充工具,就不一一介绍了,使用网状填充工具时候加入新的细分时会生成很多多余的节点,必须在属性栏中拖动曲线平滑度滑块来精简这些废点(CorelDRAWX5的网状填充工具就没有这种问题)

额头边缘的头发,如果使用手工一根一根地画,会很费事,而且还要保证每根的间距和方向变化,做到这点很难,调整更难!下面介绍我用的方法(主要使用交互式调和工具):

先画两根头发,把长短,方向调整好

使用调和工具形成之间的过渡图形

画一根路径用于调和的轨迹

鼠标右键拖动调和图形到路径线弹出快捷菜单执行“使调和适合路径”或执行调和工具属性栏上的路径属性中的新路径命令

使用选择工具把调和的起始对象移动到路径线的两端

选择路径线(如果不方便选择就进入视图/简单线框去选择),鼠标右键单击调色板上的X方格取消线的着色

把调和步长调多一些

最后分别选择调和的两个主图形使用交互式透明工具进行由中心向两端的射线透明,这样头发就柔和多了

人物服饰的褶皱的明暗变化是使用交互式透明工具刻画的,这些色块是使用智能填充工具得到的,所以和轮廓线吻合得很好(最烦的就是要临时建个封闭的范围用来智能填充工具正确生成一个个的色块,要打开Alt+Z贴齐对象不断地加线,色块形成后再删除多余的线),这部分截图说明比较麻烦,有机会录视频的话再说!需要讲的制作方法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篇5:浅谈中国工笔画装饰性语言特点

摘 要:中国传统工笔画本身具有装饰性,现代的工笔画装饰性受多元化的影响,在用线、结构、色彩等方面有更强的装饰性。没必要讨论工笔画装饰过度问题,怎样更好的运用装饰性语言表达内心情感才是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工笔画  装饰性语言  特点

中国工笔画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有着严谨、细腻、工整的视觉效果和冷静、理性的心理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工笔画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视觉需求。 现代的工笔画顺应时代潮流,引入大量的新题材、新形式、新造型、新材料、新技法,来描绘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家的内心感受。现代工笔画受到各方面文化的冲击,其视觉元素的装饰性特点越来越明显。

传统工笔画本身就具有装饰性,线的提炼和精道、极致的运用,色彩的单纯、平涂、浑厚而强烈,都使画面具有装饰效果。如永乐宫壁画,众多的神像均具有鲜明的个性,重彩勾填的传统方法,立粉贴金的运用,长袖的突出,长达数米的流畅线条,设色的绚丽纯朴而浑厚,都富有装饰性。传统的工笔画大都用的俯视法和散点透视法,来表现层山叠岭、千里江河、深宅广院,这样才能把画面表现的更庞大,气魄而宏伟,内容更充分。然而用焦点透视则无法表现,如果在俯视构图的山水庭院之中,那么人物只看见头顶,不但有碍画面的美观,更无法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现代的工笔画,受到平面构成的影响,受到色彩构成的影响,受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影响,受到西方绘画的的影响,越来越表现出极其强烈的独特装饰性特点。

在用线方面,传统的工笔画有很高的要求,要求造型准确,体现出“气、骨、韵、力”的品位,但又显得单一、拘谨、太理性了。而装饰性的工笔画的用线不全在于造型,而是突出表意性。运用装饰性语言使形象更加突出,造型更加生动,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对形状有目的的调整。对客观事物进行规整、归纳、夸张、强化、主观化处理,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表现画家的不同审美观,文化积淀和艺术素养,从而形成不同的装饰性风格流派。

在现代工笔画创作中,平面构成得到广泛的运用。平面构成是将基本形象在二维平面上按照一定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重组,从而构成理想形态。它在形式构成中,强调变化与统一,讲究形态的对称、均衡、对比、比例、调和,讲究点、线、面的运用,讲究节奏感和韵律感,探求视觉规律,形象的建立,骨架的组织,各形象位置的确定和完整性。各种透视法则都能在画面中灵活运用,如焦点透视,平等透视,平摊透视,散点透视,混合透视,任意透视,从而使画面产生某种特定的艺术空间效果。各种构图形式的灵活运用,如平视体构图,立视体构图,综合体构图,自由体构图。构图中形象组合成各种骨架形式的运用,如重复式构图使画面有更强的秩序美,渐次式构图能在静止的画面中产生动的幻觉,重叠式构图使物象层次关系产生丰富感,还有对称式、均衡式、适形式、单纯式、散构式构图,这都能使现代的工笔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在色彩方面,装饰性的工笔画有的采用较为单纯的色彩关系,有的采用繁缛的色彩关系。色彩的平面化表现,层层渲染,使物体产生凸凹感,不要求三度空间和受光、背光、高光、反光的区别,着意于二度空间式的绘画语言的表达,着重于物象间色彩组合形式与构成关系。色块的大小和色相的对比、协调、区别、呼应都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工笔画家灵活的运用各种技法,通过重彩、淡彩、勾填、描金、沥粉堆金、打底烘托等形式,使画面更具生动效果,更具完美装饰性。传统的工笔画用色强调“随类赋彩”,多采用分染,实起虚收,色块的边缘也不太明确,这就大大消弱了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和结构整体感。而现代工笔画的色彩运用多是“随心赋彩,随情赋彩”,大胆的运用色彩构成,使画面更具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同时各种肌理技法广泛运用,如积、撞、染、堆、冲、洗等来加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工笔画颜料运用也从国画颜料、矿物质颜料扩展到水彩、水粉,丙烯、日本颜料等,纸也从单纯的熟宣扩展到生宣、皮纸、高丽纸、水彩纸、布等。这都使中国工笔画的装饰性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自我的性情得到更广阔的展现,激发更多的情感,创作出更多新生命力的作品。

有人会不停的说,不要把工笔画画得装饰性过度,这样就变成了装饰画,而不是工笔画了。然而谁来划分怎样划分装饰性的工笔画和装饰画呢?怎样才算是装饰过度,怎样才是不过渡呢?好像美术史中从来没有划分过,谁也说不清楚这个界限在哪里。我觉得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分的那么清楚,绘画本来就是画家内心感受的表达,而不应被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所限制。中国工笔画就是应该勇于突破、创新,运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画出独特的情感,而不是去计较装饰是否过度,重要的是画家内心思想的表达,对社会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把装饰性与思想性融和,创造出独特意味、感人至深的优秀工笔画作品。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2]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邬烈炎.装饰语意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版.

篇6:教你用PS打造工笔画效果

原图

最终效果图

1、打开原图,解锁,复制一层,用滤镜Topaz磨皮,锐化,使图像更清晰,点击进入下载Topaz滤镜

2、再复制图层一层,得图层副本2,点击图像-调整-去色,把去色的图层,复制一层。得图层副本3。

3、选择在副本图层3,图像-调整-反相,然后把混合模式改“颜色减淡”,这时一片空白,再选择滤镜-其它-最小值,参数自定,再双击副本图层3,选择混合选项,如下图,按住ALT同时用鼠标,选下一图层中的右边的小三角往右拉,直到自己满意,

4、再新建图层,按住Ctrl shift ALt E盖印图层,删掉下面副本2和3,选择图像-调整-曲线,拉到这个自己满意的效果为止,图层混合模式选柔光。

5、新建一层,填充颜色为:#E1B18B,不透明度60%,图层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

6、最后加以修饰,新建一个图层,用画笔描嘴唇,混合模式为柔光,画了二个红腮,用滤镜-模糊-高斯模糊,数值自定。

最终效果图

篇7:中国工笔画的艺术格调论文

中国工笔画的艺术格调论文

格调对于中国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衡量一幅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体现着作者的艺术造诣、学识修养和审美追求的品位。

作品的格调高,即为高雅,反之则为低俗。绘画作品高格调的追求,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升华。只有不为物欲所驱,方能在胸中生成清静情怀,在画面上进入“表里俱澄澈”之妙境。

历代都视高逸之品为高格调。然而历代的发展也使“逸品”带有清冷之意。唐,宋时期,“逸”字并非是“冷”的,而是一种“自然”,甚至是一种“热”。“自然”和“热”姑且称之为“热逸”。“热逸”和“冷逸”结合而为一,这才是中国画尤其是工笔人物画高格调的全部面貌。 唐代是工笔人物画高格调的典型。唐代是中国绘画的高峰期,工笔人物画是主体,而工笔仕女画又是人物画中的佼佼者,以大气松快的线描和暖色系为主要基调,大度而热烈。在这种线色系统中没有火气、燥气,是一种新鲜而清丽的线色组合,尤其在色彩运用中,无论是饱和色还是调合的灰色都给人以“劲健”的力度,色彩在热度中依然有着雅致。

这种健而雅的线色组合既温馨可人又超凡脱俗,是当然的高格调。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此时的绘画风格是“焕烂而求备”,“热雅”是唐代绘画的重要特征,“热雅”是一种“高逸”。

南朝梁元帝萧绎在《山水松石格》中提出“格高而思逸”,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提出“上、中、下”三品之外,又有“不拘常法”的“逸品”;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自然、神、妙、精、谨细”,其中的“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相当于“逸品”。宋代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提出“逸、神、妙、能”四格,其逸格之义是:“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

考“逸”字之义,《说文》:“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辵”音啜),《说文》:“辵,乍行乍止也”,《六书故>人九》“辵,循道疾行也”。《左传>桓公八年》中有逃逸之意:“随师败绩,随候逸”。《国语>晋语五》有奔跑之意:“马逸不能止”。《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有超绝之意:“亮少有逸群之才”。《尚书>无逸》有闲适之意:“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尚书>大禹谟》有:“罔迈于逸,罔淫于乐”。孔颖达疏:“逸为纵体”。 以上可以看出,“逸”的意思主要是动,不一般,从心所欲,进而就是自然而然,超凡脱俗,这样就和绘画标准中的“逸”有了联系。

从张彦远和黄休复的标准来看,逸格是神格的.最高层面的精华,神格是逸格的顶端支撑。逸格与神格有时交混在一起,不是截然分开的。宋代苏轼在《书蒲永升画后》中记载唐代画家孙位画水“尽水之变,号称神逸”,“神”和“逸”二字是并用的。明代董其昌在《画旨》中说:“画家以神品为宗极,又有以逸品加于神品之上者,日出于自然而后神也。此诚笃论,恐护短者窜入其中。士大夫当穷工极妍,师友造化,能为摩诘而后为王洽之泼墨,能为营丘而后为二米之云山。

乃足关画师之口,而供赏音之耳目。”足见最为推崇士大夫画、并有“精工之极”一派画“殊不可习”,因“其术亦近苦矣”言论的董其昌,也认为“神品为宗极”,丝毫没有小瞧之意。明代高濂在《燕闲清赏笺.论画》中说:“唐人主画,庄重律严,不求工巧而自多妙处,思所不及。后人之画,刻意工巧,而物趣悉到,殊乏唐人天趣混成。>>余自唐人画中赏其神具画前,故画成神足。”这也就是说,“逸”和“神”是不可分开的一对范畴。 虽然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提出了“清逸,有雅逸,有俊逸,有隐逸,有沉逸”五种偏冷的“逸”,但是我们从唐代朱景玄,张彦远和宋代黄休复三家的“逸”中感受到的多是超脱和自然之意:朱景玄的“逸品三人王墨、李灵省、张志和”,王墨用“泼墨画山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

辛灵省则“画山水竹树,皆一点一抹,便得其象,物势皆出自然。”张彦远相当于“逸”的自然品是,“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黄休复的“逸格”是:“拙规矩干方圆,鄙精研于彩绘。

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

在论到“逸格”的唯一画家孙位时,说他“性情疏野,襟抱超然”,“天王部众,人鬼相杂,>>鹰犬之类,皆三五笔而成”。我们从这三家中不难看出是儒道两家思想交织在一起的,此时没有强调道家的“静气”而是强调“自然”和“动”,我们更能感受到汉代儒家思想笼罩下的绘画面貌热力感强的意味。

从唐以前的工笔人物画实迹看,可以说线色基调上是热系统,如汉代帛画大红大绿透着热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传》等色彩虽然不多。但暖绢的背景使得这些画也呈热貌。只是唐代之后才逐渐偏“冷”,如五代以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为代表的绘画虽在色彩上更加丰富,但冷色运用的面积很多,和唐代的绘画相比总体倾向偏于“清丽”,之后的绘画色彩倾向基本如此。清代的大画家兼理论家恽南田在《南田画跋》中对“逸”从热变冷的过程作了描述:“不落畦径,谓之士气;不入时趋,谓之逸格。其创制风流,昉(始起之意)于二米,盛于元季。泛滥明初,称其笔墨,则以逸宕为上,咀其风味,则以幽淡为工,虽离方遁圆,而极妍尽态,故荡以孤弦,和以太羹,憩于闽风之上,泳于泬寥之野,斯可想其神趣也。”

随着唐代以后山水画的整体崛起,“逸”品也由评人物画转到了评山水画。宋代米芾在《画史》中说:“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苏东坡则提倡“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元代的大画家赵孟頫提倡复古,但元代的钱选、黄公望,王蒙,倪璜、吴历等还是继承了这种“士气”的审美观和绘画风格。被认为“逸品”代表画家的倪瓒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把笔简形具的文人画推向了顶点。及至清代,障南田在《南田画跋》中所形容“逸品其意难言之矣,殆如卢敖之游太清,列子之御冷风也。”此时文人超凡脱俗观念中带有“清冷”之意的“逸品”为首,神、妙、能居次的排列法已经被确立起来,对整个绘画的格调尤其是工笔画格调偏于“冷逸”的影响至今,而使工笔画表现当今火热而异彩纷呈的生活有不便之处。

我们当今应深层次地探索工笔画的历史原生态,更本质地理解这一民族传统文化载体中的丰富内涵,更准确地把握绘画本体的发展,进而,面对当今火热而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够大胆追求、放手表现。

篇8:工笔画集训心得作文700字

工笔画集训心得作文700字

用一支画笔,你可以画花草,画飞鸟,画一切你想得到的与你想不到的;用一支画笔,你可以放飞自己的想象,在想象王国中自由飞翔;用一支画笔,你可以获得无限快乐、无限遐想。我爱画画!

有时候,我会有点不专注,可我会马上回过神来,继续画。每当我看到自己完工的作品时,总会感到一些不满意。“咦?怎么会把线条画得那么粗?”“哎!我怎么没有画出阴暗面呢?”“嗯?我怎么画这线画得那么斜呢?”我内心深处会不断提问自己,然后会用心去改正。只有这样我才拥有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当然我更是在每一个老师的用心指导下画画技能提高很快,收获了很多很多!

这次暑期是工笔画集训,是我最喜欢的课程。我还停留在初期画花鸟,这一次挑战白芍药和红牡丹,花我几乎可以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甚至能让人闻到那股清香……

谁都知道红花需要绿叶衬托,可我怎么也画不好那做陪衬的叶子。我很焦虑,好几次还哭鼻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安慰了小心脏,我必须去学会挑战更高更完美的画风。老师给我耐心讲解方法时候,我的思路能完全跟上节奏也非常清晰,可是一提画笔,我的手仿佛被钉住了……我心里很清楚树叶脉络需要画得精神些,每片叶子要有正反色调,叶子位置要有层次,要有遮挡……可是我下笔时候这些常识就在脑子里短路了,根本无法输送到手指上。老师敲打我脑袋说:“要多练习,还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画呢!”

是啊!老师敲醒了我古板的想法,任何学习知识都是要“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的道理!画画不仅仅简单的喜欢就能收获,更多的是需要坚持,不断去练手,去观察身边美的事物,用身心去感受美的世界,才能画出越来越美的作品!给自己加油吧!我更加喜欢那美的画一样的花鸟了!下学期我还要挑战古代四大美人的画风呢!

篇9:小学计算机教案(十)

小学计算机教案(十)

小学计算机教案(十)作者:随缘

第五课电子邮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案序号:18

(一)目的与要求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二)教材分析

重点:电子邮件的使用

难点:电子邮件的使用

(三)教学过程

电子邮件是使用最广泛的英特网服务项目。它方便快捷,深受用户的喜爱。

一、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电子邮箱的格式一般为:用户名@存放信件的.主机名

邮件服务器有两类:专门负责发信的发信服务器SMTP,专门负责存放信件的服务器叫收信服务器POP3

电子邮件系统有如下的特点:

方便性:通过电子邮件我们可以传送文本信息,还可以传送图象、报表和语音文件。

广域性:由于电子邮件系统具有开放性,使得许多英特网拥护通过网关的电脑与英特网上其他地域甚至是国外的用户交换电子邮件。

廉价性和快捷性:通过网络发邮件通常的费用仅仅是1分钱,不普通信件便宜许多,而在传递的速度上则不知道快上多少倍,不管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快则几秒,慢则几小时。

二、认识Outlook Express Internent Explorer6.0中集成了Outlook Express通讯组件,该组件小巧而且功能完备,提供了方便的,有效的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功能。

三、创建、修改邮件帐号(教师演示)

A、在Outlook Express的工具菜单上,单击帐号选项

B、单击添加,然后单击邮件选项,这时Internent连接向导

C、然后按照Internent连接向导的提示,输入用户名字,拥护电子邮件的地址、接收和发送邮件服务器地址、帐号名和密码等信息

四、收发邮件(教师演示)

1、接受、阅读邮件

2、撰写邮件

3、发送邮件

五、Outlook Express的设置

1、阅读国际邮件

2、添加、删除文件夹

3、分拣接收的邮件

4、通讯簿简介

学生练习

1、上网申请一个免费邮箱

2、用自己的邮箱给t 000311@sxszjzx.com发送一封电子邮件

MSN(中国大学网)

篇10:论语十二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重点、难点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而”、“之”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四、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五、 《论语》概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1、体式归纳起来有:

(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m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六、创作背景

《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的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

七、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自渎:学生自读课文。

感知、讨论:本文的内容包括学习的哪些方面?

本文主要包括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

2.课文讲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篇11:论语十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课的类型:文言文精读课新授课

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晚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导入法)

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并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如果学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如果能回答到《论语》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如果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

明确:《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翻到课文44页。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

结合多媒体图片简单地介绍孔子及《论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学生提一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个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有个了解就可以了。)

三、朗读课文

1、范读:老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全班配乐齐读一遍。(由于这篇课文的朗读在早读和晚读课时已经指导过学生怎么读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花时间在朗读环节上了。)

老师仔细听学生的朗读,看有没有读错字,或者是加字漏字的,并及时给与改正。(由于在早晚读课的朗读指导中对字词的读音有明确的,一般学生是不会读错字的,但在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上仍需注意的:不亦说(yue)乎、人不知而不愠(yn)、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wei)人谋而不忠乎、传(chuan)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在学生读的时候重点关注一下,有没有读错。)

四、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百练百胜》和课文中的注解大致理解课文意思,并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住第一点关于学习的,对于修养做人这一点学生不一定能把握住,对此老师不做具体的明确,可以在课文学习中把这个问题落实下去。如果学生能答出两点那就最好不过了。就此引导学生先来看关于着重于讲学习的这六则。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论语十二则教案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十二则教案]

篇12:幼儿园教案九和十

幼儿园教案九和十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字的分解在生活中的运用。

2、能用语言来讲述操作的过程。

3、学习用互换的方式感知9、10的分解与组成。

二、活动准备:鸭梨10个,小盘子2个;双色圆纸片(一面红一面黄色)每个幼儿一份,每份10个;幼儿记录用纸、笔,田字格纸。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9的'分解。

(1)引导幼儿讨论:9个苹果按顺序分放在2个盘子里,有几种分法呀?

(2)请若干幼儿上台演示分解过程,其中一名幼儿帮助他们用数字记录。

(3)启发幼儿讨论:为什么4次也可以知道8个答案?(学习用互换的方式感知9的分解与组合)

(4)启发幼儿思考: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将10个苹果分成两份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10的分解与组合。

(1)请幼儿将圆纸片按同一种颜色排好,数数有几个,在纸上记录下总数,然后翻动一部分变化颜色,说说两种颜色的圆纸片各有几个,并记录下来。翻一次记一次,每次翻的数目不能重复。

(2)幼儿同伴间互相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和同伴的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展示几种不同的分解与组合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说说哪种方法又快又好,为什么?

四、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欣赏散文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

五、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了用互换的方式进行9,10的分解与组合,但还有个别幼儿需进一步辅导。在以后的教学活动和区角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在这些方面渗透9,10的分解与组合的操作活动,以便幼儿可以及时的对这一内容进行复习。

篇13:语言教案《四和十》

语言教案《四和十》

语言教案《四和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四和十》内容。

2、要求幼儿观察 “四”和“十”发音的口型和舌头、牙齿的位置。

3、初步认读重点字词“牙”、“别”、“直”、“才能”。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大范例、大字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老师念一首绕口令,引起幼儿兴趣。好听吗?

2、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学一首绕口令,你们想学吗?

二、阅读图画

1、出示第15课大范例。引导幼儿阅读画面。

2、提问:

(1)、图画中有谁?

(2)、猜一猜他们在干什么?

三、欣赏诗歌。

1、放录音,请幼儿欣赏诗歌。

2、提问:(1)、绕口令中提到要说对哪两个字?(出示字卡“四”、和“十”、)请小朋友认认这两个字,并认真观察老师的舌头和牙齿的位置。

(2)、要想说对四,应该注意什么?(出示字卡“牙“)

(3)、要想说对十,要注意什么?(出示字卡“别”、“直“)

(4)、怎样才能说对四和十?(出示字卡“才能“)

3、老师带幼儿边欣赏边指读大范例中的字词。

四、阅读诗歌。

1、发书,请幼儿翻开第15课。

2、放录音,幼儿集体跟读诗歌《四和十》。

五、复习诗歌《左手和右手》。要求幼儿手口一致指读诗歌。

六、收书结束本次活动。

篇14:企业财务会计教案十

企业财务会计教案十

课 题;货币资产的核算教学目标: 1.记住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账户结构 2.掌握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核算 3.会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教学重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核算教学难点: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现金是( 资产 )类的科目,银行存款是(资产)类科目。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三:达标教学阅读教材P27―30,回答下列问题: 1.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账户结构如何? 2.怎样进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核算? (一)现金的核算 1.现金的总分类核算:设置“现金”总账。该账户的借方登记现金的收入数,贷方登记现金的支出数,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库存现金的实有数。注意:企业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不在“现金”账户中核算,通过其他应收款账户核算。例1: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元。借:库存现金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例2:出售材料,收入现金234元,其中增值税34元。借:库存现金  234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例3:王强预借差旅费600元,以现金支付。借:其他应收款―王强  600   贷:库存现金  600例4:用现金支付厂部办公用品费105元。借:管理费用  105   贷:库存现金 105例5:将销售材料收入的现金234元送存银行。借:银行存款 234   贷:库存现金 234例6:职工王美交回欠款180元。借:库存现金  180   贷:其他应收款―王美 180 2.现金的明细分类核算: 企业应当按照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的币种分别设置现金日记账,采用三栏式,订本式账页。现金日记账的收入栏和付出栏,根据审核无误的现金收付凭证和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填制的银行付款凭证,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由出纳人员逐笔登记,要日清日结。提问:“现金日记账”可以采用活页式账薄。( × )图表2―20现金日记账的登记。(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1.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设置“银行存款”总账。借方登记存款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存款的减少数,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存入银行的存款余额。例1:预交本月所得税款2800元。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800   贷:银行存款 2800例2:将现金1200元存入银行。借:银行存款  1200   贷:库存现金 1200例3:销售产品通过银行收到货款11700元,其中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借:银行存款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例4:支付管理部门电话费1800元。借:管理费用  1800 贷:银行存款 1800例5:以存款支付采购材料的货款7020元,其中价款6000元,增值税1020元。借:在途物资 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   贷:银行存款 7020例6:购入不需安装的设备一台,价款15000元。借:固定资产  1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2.银行存款的明细分类核算: 企业应当按照开户银行和存款的种类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由出纳人员根据有关银行存款的收付款凭证和现金存入银行时的现金付款凭证,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笔登记,要日清日结。图表2―21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 四:达标练习1 .现金日记账一般采用(订本)式账页。 2. 从银行提取现金2000元。 3.以存款支付采购材料的货款4680元,其中价款4000元,增值税680元。 4.销售产品通过银行收到货款9360元,其中价款8000元,增值税1360元。  

相关专题 工笔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