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教案

清纯佳人白玫瑰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清纯佳人白玫瑰”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质》教案(共13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品质》教案

《品质》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这位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格的光辉。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目标重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

2、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目标难点】

1、分析格斯拉的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相关材料】

1.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Galsworty,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三十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一直到19《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注意。19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他的作品描述细致深入,语言简洁确切,笔调含蓄讥讽,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相比,他的艺术成就和批判现实的深度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他并不想触及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把社会分成阶级是永远不变的生活规律,要改变社会制度是不可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创作明显地反映出他越来越坚定地站到维护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去了。

2。语言知识

【音形辨识】

沁(qìn)人心脾靴(xuē)子一爿(pán)鬈(quán)曲

赊(shē)账趿(tā)拖鞋蹙(cù)眉时髦(máo)

褶(zhě)皱脚趾(zhǐ)诧(chà)异断炊(chuī)

【词语积累】

簇新:极新、全新。

羞怯:羞涩胆怯。

鬈曲:弯曲的。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赊账:把买卖的货款在账上延期收付。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垄断:指把持和独占。

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褶皱:皱纹。

抚爱:照料、爱护。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迟缓:不迅速、缓慢。

慈悲:慈善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

【成语积累】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涤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像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皆有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席,它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使人不得安宁的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丧失,等等。(周国平《灵魂的在场》)

灵魂即品质。看一个社会如何,最准确的衡量标准就是看这个社会能否提高人的品质;看一个群体的进步,品质的提高才是证明;从品质着眼,比较容易发现人的原形。

二、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高尔斯华绥写过不少短篇小说,题材多样,内容广泛,风格也各不相同,描写的人物形形色色。《品质》(19)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篇。作者摆脱了向来充斥英国社会那种崇尚贵族绅士的阶级偏见,热情地歌颂了地位卑微的制鞋匠的高贵品质;对在工商业日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英国社会里小手工业者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小说故事平淡,语言朴素,通篇无惊人之笔,然而就在平淡和朴素之中,蕴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作者着重刻画格斯拉兄弟如何把所有的感情倾注在工作上,因而结局只简单几笔,就足以激动人心。格斯拉饿死前精工细作了最优质的靴子一节,表现了劳动者对自己技艺的深厚感情,尤为感人。

小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通过“我”和鞋匠格斯拉的交往,介绍格斯拉的基本情况。小说开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作者细致地描绘橱窗陈列的样品,称赞格斯拉高超的制鞋手艺。“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话语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

先赞美靴子的制作手艺,后介绍制靴人。在看过靴子的样品之后,人们一定想知道格斯拉其人。作者在介绍格斯拉兄弟的相貌时有一些评点:“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瘦弱、更苍白”。人物性格已经部分地表现在这样的描述中,读者可以看出,这是个严肃认真、不擅交际的人。在这一部分中已经点出了矛盾:因为质量好(“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所以靴子经穿,人们也就不常到他的店堂里去。

在作了一般性的介绍之后。介绍“我”和格斯拉的具体交往。格斯拉的信誉好,靴子的质量高。从他接待顾客的方式来看,显然他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作靴子上。他对自己的手艺有一种自信,对自己制作的靴子也有把握(“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第二部分从“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到文末,写格斯拉在困境中仍然坚持做质量最好的靴子。

面对大公司粗制滥造的时髦靴子,“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其实,格斯拉有自己的愤怒,对那种不顾靴子质量利用广告销售的粗劣制品表示了鄙视。“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这是格斯拉发出的最有力度的批判。在大工业公司的垄断下,小手工业作坊的经营越来越困难。格斯拉的愤怒,不完全是因为大公司的垄断使他的生计出现困难,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大公司不顾信誉,生产不合格的靴子坑害消费者。

以下一段话是作品中重要的内容,也是人物命运发生转折的原因。――“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过后你会明白的”。对格斯拉来说,他如果“顺应潮流”,就得利用广告,就得粗制滥造,就得赶时髦,让人们不断地换靴子,不断地跑到他的店铺里来购买,以增加业务。但是格斯拉作为一个底层劳动者的良好品质在这里展现出来,他坚持一贯的做人准则,一直到生命的最后。

在大公司的挤压下,两年的时间,格斯拉的生意继续下滑,不得不盘出一间店面,而哥哥因此想不开,死了。又过了一年,“我”回到伦敦,仅仅不过一年的时间,生活艰难的格斯拉一下子老了许多(“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我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对最后一次定货,写得很详细。在一番对话后,格斯拉一如既往地为“我”量尺码;“我”在收到货后,又对靴子作了一番评价(“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这些铺垫之下,人物的命运就显得不可思议;格斯拉竟然饿死了。

隔壁店面的“年轻人”以知情人的身份说出的一段话道出了人物不幸命运的根源: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最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从不预收工钱,“经常断炊”……

他虽然穷困,但是恪守职业尊严,一个穷苦的鞋匠格斯拉,一生中只做一件事――制作靴子,他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死而无憾。社会风气的变化也是导致格斯拉生意下滑的原因(“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气?除了小说结束部分借“年轻人”的口说出了一部分原因,其他原因也不难揣测:在对待靴子问题上,他比顾客还要认真;他只注意靴子的品质,不追求时尚;他认为他是最懂得靴子的,可是顾客要的是时髦;他认为靴子的品质第一是经久耐穿,但是顾客也许喜新厌旧……矛盾的焦点,也许就在于他太重视靴子的品质。

小说主题深刻。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三、重点语段品读

1、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品味]靴子还能有“灵魂”?谁见到过这“靴子灵魂”?恐怕都只有双肩一耸、两手一摊,无从回答。但假如格斯拉能从作品中走出来的话,他一定会大声地争辩:“不,先生们,靴子是有灵魂的,它就在靴匠的心中!”高尔斯华绥笔下的靴匠是一个最渺小不过的小人物,但一旦赋予他“靴子灵魂”的见证者,那么可以说他比任何英雄伟人都还要来得伟大,至少在这一点上他可以压倒世上一切人。平淡中的神奇更是了不起的神奇,这也许就是像桂林独秀峰那样平地拔起直耸蓝天给人们留下不可忘怀的印象的原因吧,自然界如此,文学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体会]从这个词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独具匠心,是的,高尔斯华绥确实把格斯拉这个形象和他的职业、他的精神糅在一起了,使人们无法把他从中分离出来,甚至连他的外貌也与靴子紧紧地连在一起。

2、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品味]这幅肖像描写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把外表的形似与内含的神似结合在一起,二是把描写的落脚点归结在人物精神境界的揭示上。这是一段令人神往的文字。试想,读了这段描写之后,我们的眼前是否会出现这样一个皮肤“黄皱皱的”、有着“整齐的皱纹”的老头,手中拿着一双他刚做完的靴子,在得意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心灵的满足和理想的喜悦?

我想是会的。

[体会]刻画格斯拉先生的外貌特征:僵硬和迟钝,缺少活力。“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这句话,是理解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句。

3、……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上身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霎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或者说,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

[品味]“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这些对眼神的描写,突出是刚从聚精会神的工作中醒转来,写了格斯拉先生对制靴工作的投入。

[体会]本句描写了格斯拉先生刚从工作间出来的衣着和神态,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出格斯拉兄弟在工作时的那种忘我投入的精神状态。

4、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

[品味]“潜在因素”是指对自己做靴工艺和真诚待人品质的自信以及对做劣等靴子的人的蔑视。

[体会]“没有……也没有,……连……也没有……”极尽铺陈,从此句可以看出格斯拉兄弟是手艺精湛、品质高尚的人。

5、“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

[品味]“体面”原指外表和面子,在这里指为人真诚的处世原则。

[体会]格斯拉先生对大公司这种只顾赚钱,而以次充好,为追求时髦而做出坑害顾客利益的行为予以抨击,同时,其实在无形中也反衬出了格斯拉兄弟从不损人利已的高尚品质。

6、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

[品味]在本句中,作者连用两个“惨痛”,体现出格斯拉先生支撑店铺的劳累与艰难。

[体会]精湛的手艺,诚实的品质,也挽救不了他店铺的生意。这句从侧面反映出资产阶级社会中竞争的残酷。

7、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在什么指望,但有一天晚上靴子送到了。我打开包裹,把四双靴子排成一排;然后,一双一双地试穿这几双靴子。一点问题也没有。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在那双城里散步穿的靴口里,我发现了她的账单。单上所开的价钱与过去的完全一样,但我吓了一跳。他从来没有在四季结账日以前把账单开来的。我飞快地跑下楼去,填好一张支票,而且马上亲自把支票寄了出去。

[品味]账单的变化,预示着不祥。

[体会]不到四季结账日不会开出账单,而这次却是例外,说明格斯拉先生生活已困窘到了支撑不下去的地步了。为下文格斯拉先生之死作了铺垫。

8、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品味]“他做了顶好的靴子”可以看作是对鞋匠一生的总结:手艺是鞋匠的生命,对手艺的执著实际上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坚守。靴子的品质就是鞋匠的品质,靴子的灵魂就是鞋匠的灵魂!不讲究速度只讲究质量的经营理念最终带来了毁灭,作为悲剧性人物的鞋匠体现了康德所说的物质进步和文明(道德)倒退的二律悖反,小说留给我们的遗憾和嗟叹就像主人公的闪光品质一样,令人回味深远。

[体会]从此句可以看出,在店铺濒临破产的时候,格斯拉先生仍旧以坚强的毅力在支撑着。他日夜不停地工作,却难以维持生活。虽如此,却仍不肯出卖自己的诚实和信誉,换用劣质皮革。从“他经常断炊”、“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中我们可以想到:格斯拉先生已经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了靴子里。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四、疑难问题探析

1、作者是怎样来写出格斯拉兄弟手艺的高超的和人品的高尚的?

(1)小说开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

作者细致地描绘橱窗陈列的样品,称赞格斯拉高超的制鞋手艺。“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橡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话语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

(2)先赞美靴子的制作手艺,后介绍制靴人。在看过靴子的样品之后,人们一定想知道格斯拉其人。作者在介绍格斯拉兄弟的相貌时有一些评点:“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纯”、“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瘦弱、更苍白”。人物性格已经部分地表现在这样的描术中,读者可以看出,这是个严肃认真、不擅交际的人。在这一部分中已经点出了矛盾:因为质量好(“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所以靴子经穿,人们也就不常到他的店堂里去。

(3)从介绍“我”和格斯拉的具体交往中,写出格斯拉的信誉好,靴子的质量高。从他接待顾客的方式来看,显然他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靴子上。他对自己手艺有一种自信,对自己制作的靴子也有把握(“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双靴子的工钱”)

(4)面对大公司精制滥造的时髦靴子,“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其实,格斯拉有自己的愤怒,对那种不顾靴子质量利用广告销售的粗劣制品表示了鄙视。“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这是格斯拉发出的最有力度的批判。在大工业公司的垄断下,小手工业作坊的经营越来越困难。格斯拉的愤怒,不完全是因为大公司的垄断使他的生计出现困难,更重要的他认为大公司不顾信誉,生活不合格的靴子坑害消费者。

对格斯拉来说,他如果“顺应潮流”,就得利用广告,就得粗制滥造,就得赶时髦,让人们不断地换靴子,不断地跑到他的店铺里来购买,以增加业务。但是格斯拉作为一个底层劳动者的良好品质在这里展现出来,他坚持一贯的做人准则,一直到生命的最后。

在大公司的挤压下,两年的时间,格斯拉的生意继续下滑,不得不盘出一间店面,而哥哥因此想不开,死了。又过了一年,“我”回到伦敦,仅仅不过一年的时间,生活艰难的格斯拉一下子老了许多(“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我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

2、作者为什么对最后一次定货,写得很详细?

这是为人物的死作铺垫。

在一番对话后,格斯拉一如既往地为“我”量尺码;“我”在收到货后,又对靴子作了一番评价(“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这些铺垫之下,人物的命运就显得不可思议:格斯拉竟然饿死了。

隔壁店面的“年轻人”以知情人的身份说出一段话道出了人物不幸命运的根源: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最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从不预收工钱,“经常断炊”……

3、有人认为,制鞋匠格斯拉没有必要守着最好的手艺而饿死,应当“因时而化”,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当大工业生产冲击了传统手工业生产,鞋匠格斯拉面临生存危机之际,他仍坚守着做人的准则,制作最好的皮靴(“把靴子的本质都缝到靴子里去了”),他制作靴子,也爱他的劳动(“我们热爱靴子”),宁可饿死也不肯粗制滥造,表现了高尚的劳动道德。大工业生产提高了效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格斯拉诚实,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如果要求他为了生存“因时而化”,放弃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人物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五、写作特点:

(1)人物形象塑造的鲜明、生动。

高尔斯华绥的散文往往以抒情的笔调,再现人物的性格面貌,速写出一幅幅神形毕肖的肖像画,渲染一种意境而至散文诗般的优美深邃的境界。本文对格斯拉的描写就是这样。作者这样描写他的外貌精神:“上身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他本人有点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这中国式白描的手法,多么像肖像画中的速写,背有点儿弯,脸庞黄皱皱的,僵硬和迟钝,这些特征是长年制靴劳作的结果。小说对人物肖像描写的两个特点:(1)把外表的形似与内含的神似结合在一起;(2)把描写的落脚点归结于人物精神境界的提示上。单从相貌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敬业精神。

对格斯拉言行的描写,又是极其细腻动人,如:“假如我要定做的是他还没有替我做过的新式样靴子,那他一定要照手续办事了――叫我脱下靴子,把靴子老拿在手里,以立刻变得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靴子,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以后,他就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对他的工作状态、他的行为及神情的描写,如此细腻,把一个痴迷自己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物形象,生动地显现在读者面前。

面对大公司用次等皮革做的不合脚的靴子,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他认为利用广告把质量不好的靴子卖给顾客是“不顾体面”,是“可耻”。

这样,一个热爱自己工作,迷恋制靴事业,视质量如生命,对不顾质量的行为认为可耻,终生遵守自己做人原则的老靴匠的形象,就鲜活地立在了我们面前。

(2)明净、简洁、抒情的风格。

高尔斯华绥在文中表现出的语言风格,首先是明净、简洁,毫不给人拖泥带水之感,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极有用处,不可简省。例如开头第一段,只用两个句子,时间、地点、人物、“我”与人物的关系,介绍全了。人物肖像描写上边已经谈过了,请看一看对话描写是如何简洁:“我清楚记得:有一天,我把幼小的脚伸到他跟前时,羞怯地问道:‘格斯拉先生,做靴子是不是很难的事呢?’他回答说:‘这是一种手艺。’从他的含讽带刺的红胡根上,突然露出了一丝微笑。”再如:“那双靴子不该咯吱咯吱地响呀。”对不起,它响了。’‘你是不是在靴子还经穿的时候把它弄湿了呢?,‘我想没有吧。’他听了这句话以后,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我提起了这件严重的事情,真觉得难过。”对话的简洁,自然一看便知,特别是后一句:“我提起了这件严重的事情,真觉得难过。”这就是叙述中的抒情语言,这样的抒情语言在文中有很多。再如:“他变得衰老极了,看了他实在叫人难过;我真高兴离开他。”“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等等。

(3)叙事线索清晰,材料多而不显零乱。

这篇文章我们之所以愿意把它当散文读,主要因为它没有一个像小说一样的中心故事,所叙述的制靴匠的半生时间很长,内容又较多。但我们读来却感到很完整、很动人,这首先得益于叙事线索清晰,那就是;自始至终以“我”让老靴匠做靴子为线索,通过做靴子的所见所闻,去刻画人物;加之又极有抒情性,所以文章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读者。

(4)采用双线索的叙事方式。

本篇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我”几次去店铺做靴子;暗线是店铺的兴衰历程。

篇2:品质教学教案

品质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2、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我们明白: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如文天祥;总有行为的先导挺身而出无怨无悔,如“五人”;也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底层的光芒”,《品质》和《老王》都是体现这些平凡人的光辉的,他们的精神和伟人一样,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发光。

二、 整体感知

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

1.请问: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提示:这是一个鞋匠,大家认为他的手艺怎么样? 这么好的手艺,他的生意应该很好吧?)

明确: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一条的明线:我与格斯拉的故事;一条是暗线:格斯拉的故事。

2.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么好的做鞋手艺,他应该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实上他却饿死了,说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下面青同学们找出能反映格斯拉生活环境的句子或内容,简要评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明确:(1)26段: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资本垄断的社会

(2)28段:他的店铺外面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在里面,现在已经缩成一个小间

——同行的激烈竞争

(3)64段: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啊,这就是他的下场 ——商业诚信的危机,小手工业者的悲哀

教师归纳: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

三.这篇小说写得最好的是刻画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画的方法。

1.请找出能体现格斯拉性格特点的句子或内容,并谈谈你的认识。

重点点评以下五点:

(1)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写。(5段)

这段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著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了起来;“死板板”“僵硬”这些词语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2)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描写。(13—21段)

很好地表现了格斯拉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对顾客诚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不该”“是不是”“蹙蹙眉头”“严重 的事”等等 。

(3)格斯拉对大公司不顾质量滥做广告的斥责。(25、26段)

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时代背景,他的愤怒和斥骂也体现出他不愿粗制滥造、坑害消费者的职业道德。

(4)我去做鞋子时它的表情和动作描写。(8-11段)

表现了格斯拉 对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认真细致和珍惜。如 “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对他卖出的靴子,他总是以“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他对皮革的关注,对靴子的热情远远超过他对顾客的关心。“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5)年轻人与“我”关于格斯拉饿死的一段侧面描写。(60—67段)

侧面写出格斯拉热爱靴子,把做靴子看的高与自己生命的敬业精神。

这段文字与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的结尾有点相似:《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样的侧面描写能加深我们对人物的理解。

2.试用一句话归纳格斯拉的形象。

明确:这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四、研究探索。

1.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请同学们从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1)格斯拉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不预收工资……

假如他换一种方式生活,他可能活得很好。

(2)资本垄断,机器作坊,社会风化变坏的社会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机器生产,工业垄断,挤压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人民追求时尚,把质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必然。

教师归纳:格斯拉的悲剧真是由自身和社会两个原因造成的。

2.其实这样的结局,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前文的铺垫中看出来。请找找看:

明确:(1)第10段:我订做一双靴子要半个月

(2)第28段,他的店铺外边两个橱窗的一个漆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了

(3)第40段,他变得更加苍老、消瘦

(4)第43段,仅一年时间,60岁的格斯拉仿佛已经75岁了

(5)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

(6)第53段,最后一次收到学习时候,意外收到了账单

所以第54段,当他的店铺没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时,我们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五、课堂小结: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有像格斯拉一样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在,他们以正直、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和公正。小说以“品格”为题,目的正是以此来呼唤良知,呼唤公正。

篇3:品质

品质

品质pǐn zhì[释义]

①(名)基本义: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等的本质。~恶劣。(作主语)

②(名)物品的质量。江西瓷器~优良。(作主语)

[构成]  偏正式:品(质[同义]  品德①、品行①、品格①

篇4:品质

有关品质

作者:朱伟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1-1

定价:22元

内容提要:

本书的这些文字,谈作家艺术家,谈书,谈音乐,谈文学,谈建筑绘画,也谈朋友,谈自己,谈情趣,谈时尚,谈吃喝……而在这些文章中贯穿始终着一种对内在品质的追求。“有

关品质”,就是有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关注生活品质外,还应注重提升我们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品质,它是一个人享受丰富生活的基础。

本书的封底,朱伟写道,“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在积累自己的品质。只有品质才是永远无法泯灭的。品质无论何时何地,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他认为,品质在书上、在音乐里、在每一个身边人的本质里;品质的积累是一种潜移默化,是每一个人美好记忆中的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朱伟,曾为知青,1978年起在《中国青年》当记者,1983年起在《人民文学》当编辑,1993年起任《爱乐》主编,1995年至今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目录:

自序

蜗居杂忆十章

家徒四壁

性情第一

陈凯歌的表情

斜阳系缆

张承志与凡高

入口与出口

竹烟波月

马勒崇拜

黄永玉记

枫丹白露的科罗

1984年的阿城

小王子、夜航与圣埃克絮佩里

刘安、刘陵,还有豆腐

有关顾城

《清嘉录》、大闸蟹与李渔

洛丽塔60岁

张岱与梦忆

普契尼的图兰多

了不尽春花秋月

昆德拉老了

亲爱的'肖

在狮子的密林中

行板如歌

值得崇拜的家伙

又一年新年音乐会

完美又虚情假意的饮食

私人照相簿

粉香丛冤孽债多

《晨祷》《通宵守夜》及其他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老版本

……

编辑推荐:

这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的一部散文随笔集,收入他在“生活周刊”上专栏文章六十余篇,这些文章融时尚与文化于一炉,在白领知识层和文化界具有颇强的反响和固定的读者群。“有关品质”,就是有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应关注的生活品质外,还应提升文化品质和精神品质,这也是朱伟在此书中一以贯之主旨。

浙江在线・教育频道  edu.zjol.com.cn

篇5:必修三语文《品质》教案

必修三语文《品质》教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情节结构,学习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2.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1.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思考。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五人墓碑记》中,张溥对五位义士的死作了高度评价,让我们重新理解了“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的含义。这五位义士,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在世俗的社会中,他们根本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目光。然而往往正是这些普通人的良知与选择,奠定了社会的公正,使人类文明传统得以传承。

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篇表现社会底层人物品质的文章。(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y, 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三十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一直到 19《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注意。19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他的作品描述细致深入,语言简洁确切,笔调含蓄讥讽,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相比,他的艺术成就和批判现实的深度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他并不想触及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把社会分成阶级是永远不变的生活规律,要改变社会制度是不可能的。第—次世界大战后的创作明显地反映出他越来越坚定地站到维护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去了。

高尔斯华绥还写过不少短篇小说,题材多样,内容广泛,风格也各不相同,描写的人物形形色色。《品质》(19)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篇。作者摆脱了向来充斥英国社会那种崇尚贵族绅士的阶级偏见,热情地歌颂了地位卑微的制鞋匠的高贵品质;对在工商业日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英国社会里小手工业者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小说故事平淡,语言朴素,通篇无惊人乏笔,然而就在平淡和朴素之中,蕴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作者着重刻划格斯拉兄弟如何把所有的感情倾注在工作上,因而结局只简单几笔,就足以激动人心。格斯拉饿死前精工细作了最优质的靴子一节,表现了劳动者对自己技艺的深厚感情,尤为感人。

三、学生初读作品,理清情节结构

讨论明确:小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通过“我”和鞋匠格斯拉的交往,介绍格斯拉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从“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到文末,写格斯拉在困境中仍然坚持做质量最好的靴子。

四、人物讨论:

1.作者是怎样来写出格斯拉兄弟手艺的高超的和人品的高尚的?

讨论明确:

⑴小说开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

作者细致地描绘橱窗陈列的样品,称赞格斯拉高超的制鞋手艺。“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话语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

⑵先赞美靴子的制作手艺,后介绍制靴人。在看过靴子的样品之后,人们一定想知道格斯拉其人。作者在介绍格斯拉兄弟的相貌时有一些评点:“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瘦弱、更苍白”。人物性格已经部分地表现在这样的描述中,读者可以看出,这是个严肃认真、不擅交际的人。在这一部分中已经点出了矛盾:因为质量好(“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所以靴子经穿,人们也就不常到他的店堂里去。

⑶从介绍“我”和格斯拉的具体交往中,写出格斯拉的信誉好,靴子的质量高。从他接待顾客的方式来看,显然他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作靴子上。他对自己的手艺有一种自信,对自己制作的靴子也有把握(“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⑷面对大公司粗制滥造的时髦靴子,“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其实,格斯拉有自己的愤怒,对那种不顾靴子质量利用广告销售的粗劣制品表示了鄙视。“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这是格斯拉发出的最有力度的批判。在大工业公司的垄断下,小手工业作坊的经营越来越困难。格斯拉的愤怒,不完全是因为大公司的垄断使他的生计出现困难,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大公司不顾信誉,生产不合格的靴子坑害消费者。

对格斯拉来说,他如果“顺应潮流”,就得利用广告,就得粗制滥造,就得赶时髦,让人们不断地换靴子,不断地跑到他的店铺里来购买,以增加业务。但是格斯拉作为一个底层劳动者的良好品质在这里展现出来,他坚持一贯的做人准则,一直到生命的最后。

在大公司的挤压下,两年的时间,格斯拉的生意继续下滑,不得不盘出一间店面,而哥哥因此想不开,死了。又过了一年,“我”回到伦敦,仅仅不过一年的时间,生活艰难的格斯拉一下子老了许多(“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我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

2.作者为什么对最后一次定货,写得很详细?

讨论明确:为人物的死作铺垫。

在一番对话后,格斯拉一如既往地为“我”量尺码;“我”在收到货后,又对靴子作了一番评价(“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这些铺垫之下,人物的命运就显得不可思议:格斯拉竟然饿死了。

隔壁店面的“年轻人”以知情人的身份说出的一段话道出了人物不幸命运的根源: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最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从不预收工钱,“经常断炊”……

3.人物形象小结:

格拉斯虽然穷困,但是恪守职业尊严。作为一个穷苦的鞋匠,格斯拉一生中只做一件事——制作靴子,他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死而无憾。社会风气的变化也是导致格斯拉生意下滑的原因(“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气?除了小说结束部分借“年轻人”的口说出了一部分原因,其他原因也不难揣测:在对待靴子问题上,他比顾客还要认真;他只注意靴子的品质,不追求时尚;他认为他是最懂得靴子的,可是顾客要的是时髦;他认为靴子的品质第一是经久耐穿,但是顾客也许喜新厌旧……矛盾的焦点,也许就在于他太重视靴子的品质。

五、深刻的小说主题。

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六、小说的人物描写特点

1.小说塑造鞋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白描的方法,朴实无华。

小说对人物肖像描写的两个特点:(1)把外表的形似与内含的神似结合在一起;(2)把描写的落脚点归结于人物精神境界的提示上。

对店铺的描写和格斯拉的对话,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在一次次的交往中,“我”对格斯拉充满了理解和同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断地称赞他的手艺的同时,引导读者注意他的命运;而最好的手艺,最悲惨的命运形成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

七、问题讨论:

有人认为,制鞋匠格斯拉没有必要守着最好的手艺而饿死,应当“因时而化”,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点拨:当大工业生产冲击了传统手工业生产,鞋匠格斯拉面临生存危机之际,他仍坚守着做人的准则,制作最好的皮靴(“把靴子的本质都缝到靴子里去了”),他制作靴子,也爱他的劳动(“我们热爱靴子”),宁可饿死也不肯粗制滥造,表现了高尚的劳动道德。大工业生产提高了效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格斯拉诚实,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如果要求他为了生存“因时而化”,放弃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人物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品质》杂谈

格斯拉是一位优秀的鞋匠。他具有高超的技艺,做的鞋子经久耐穿。“有一双轻佻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做鞋子不像是他谋生的手段更像是在追求艺术,但最好的手艺却和最悲惨的命运矛盾地捆在了一起。

他的顾客越来越少。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他的店面越来越小直至破产。因为他接了一份订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啊,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除了文中的“我”)。

“他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啊!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这似乎道出了格斯拉饿死的一个原因。当时的英国已经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大公司批量生产已经形成垄断之势,格拉斯却仍然固守自己的小作坊,怎能不被社会进步的洪流淹没?格斯拉的小作坊,管理者和工作者合二为一,基本上没有宣传,而且还只接受定做。大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固执。这怎么能适应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新社会呢。格拉斯是一个优秀的制作者,是一个能工巧匠,是一个做鞋的艺术者,但他绝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而他把这二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合并在了一起,必然会铸就一个悲惨的结局。

格斯拉悲惨的结局也反应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理想主义面对现实有时就是这样脆弱无力,甚至付出血淋淋的代价。19世纪法国的圣西门、英国的欧文为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倾家荡产。傅立叶还被称作“大脑患病的产物”。拉斯拉也沉溺于自己对“品质”的追求,宁肯关门倒闭也不退让,直至饿死。

对格拉斯同情还是惋惜?同情他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同情他生活在自己为自己设定的理想之中,同情他“至死不渝”?惋惜他生不逢时,他应该生活在更早一些时代,至少不是工业化社会,惋惜他空有一身好技艺却少有人赏识,惋惜他不能适应社会改变自己?

处于现代社会的我,对格斯拉既有几分尊敬又有几分惋惜。我敬佩他对自己技艺的执着追求,我敬佩他固守自己理想的可贵品质,我敬佩他不为社会风气左右的从容淡定,但我也为他不能与时俱进而惋惜。

是谁饿死了格斯拉?让我想起了鲁迅的《祥林嫂》,“是谁杀死了祥林嫂?”

《品质》教学反思

我只是把这篇课文作为一般的小说在讲,主要分析了人物形象,也只是请同学们找出格斯拉“怪”但能体现他品质的细节,并请同学们说出这些细节分别体现了格斯拉怎么样的品质。总觉得先是这样找句子并不能深层地挖掘出这个人物的品质,更不能很好地体现“底层的光芒”这一主题。

另外,在第一课时中,暗示格斯拉兄弟命运的细节学生基本能找出来,但仅仅只是找出来,看出生意越来越清淡,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这一点还是需要学生自己概括出来的。至于“细节推动情节发展”这一点,我没有好好介绍、强调,学生也就压根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篇6:《品质》教案 (高一必修三)

《品质》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课时NO:     主备人:王爱刚

教学课题

品质

教学目标 1. 学习欣赏小说的方法。

2. 认识小人物身上的人性的光辉

教学重点 1. 分析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人物鞋匠格斯拉的形象。

2. 联系现实,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 小说主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欣赏和练习相结合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检查预习:

1 积累词语: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一爿( pán )

鬈( quán )曲    赊(shē)账     趿( tā )拖鞋

蹙(cù )眉       时髦( máo)   褶(zhě)皱

脚趾(zhǐ)     诧(chà)异     断炊(chuī)

2 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优秀制靴匠格斯拉,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由于他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二欣赏小说的方法:

1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2 认识小说的人物形象

3 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三  指导学生认识小说的人物形象:

1要求学生标出文中人物的.外貌描写、神情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品质的语言。

2 找出文中作者称赞格斯拉手艺的句子,朗读体会。

3 要求学生概括人物形象。

格斯拉是一个品质高尚,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偷工减料,遵从诚信,极为敬业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四 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讨论文题“品质”的含义:

“品质”的两重含义:

做鞋的品质--鞋品

做人的品质--人品

鞋品源自人品  人品决定鞋品

鞋匠的品质:

诚信  敬业  执着  朴实   负责   认真

五 指导学生思考问题:

1一个恪守品质的人是值得尊敬和赞美的,格斯拉追求、守护品质却终因为品质而致饿死,最好的手艺落得的是最悲惨的命运。

是他本人出了问题呢,还是社会出了问题?

格斯拉的饿死是由于他不会经营,没有了顾客,他把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整天在做靴子,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

(个人原因)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

(社会原因)大公司的垄断。“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

2 结合小说写作的社会环境,理解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原因,同时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品质》写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主题解读:

小说以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光辉人格的尊重,对他们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借此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作者介绍: (略)

六 交流探讨:有人认为,制鞋匠格斯拉没有必要守着最好的手艺而饿死,应当“因时而化”,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七 联系现实,延伸思考:

有人把我国前一阶段的食品问题,如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彩馒头。对我国的食品问题,你怎么看?

八 对比认识小说《品质》的现实意义:

就像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所指出的物质的进步和文明的倒退呈二律悖反,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美好的精神品质却在消失,高尔斯华绥用反思和批判的精神,带着无限的伤感塑造了坚守传统美德的鞋匠格斯拉这个人物形象,用这个执着而本分的手艺人在无奈的现实社会被淘汰、被毁灭的悲剧惊醒世人,在文明的倒退中呼唤品质。这部短篇小说留给我们的遗憾和嗟叹就像主人公的闪光品质一样,令人回味深远。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札记

王爱刚

篇7:高中品质必修三教案

高中品质必修三教案

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小说中如何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 、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更深层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目标重点、难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1、课前预习:

(1)作家及时代背景

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发表处女作,19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品质》写于19。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2)自读课文完成作业本1—7题

(3)正音识字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赊(shē)账

趿(tā)拖鞋 蹙(cù)眉 时髦(máo) 褶(zhě)皱 脚趾(zhǐ)

诧(chà)异 断炊(chuī)

词语积累

簇新:极新、全新。 羞怯:羞涩胆怯。

鬈曲:弯曲的。 赊账:把买卖的货款在账上延期收付。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垄断:指把持和独占。

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褶皱:皱纹。 抚爱:照料、爱护。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迟缓:不迅速、缓慢。

慈悲:慈善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成语积累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涤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像讲。

2、课堂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我们明白: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如文天祥;总有行为的先导挺身而出无怨无悔,如“五人”;也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底层的光芒”,《品质》和《老王》都是体现这些平凡人的光辉的,他们的精神和伟人一样,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发光。

二. 整体感知

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

1.请问: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提示:这是一个鞋匠,大家认为他的手艺怎么样?这么好的手艺,他的生意应该很好吧?)

明确: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一条的明线:我与格斯拉的故事;一条是暗线:格斯拉的故事。

2.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么好的做鞋手艺,他应该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实上他却饿死了,说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下面青同学们找出能反映格斯拉生活环境的句子或内容,简要评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1)26段: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 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资本垄断的社会

(2)28段:他的店铺外面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 在里面,现在已经缩成一个小间

——同行的激烈竞争

(3)64段: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啊,这就是他的下场

——商业诚信的危机,小手工业者的悲哀

教师归纳: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

三.这篇小说写得最好的是刻画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画的方法。

1.请找出能体现格斯拉性格特点的句子或内容,并谈谈你的认识。

重点点评以下五点:

(1)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写。(5段)

这段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著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了起来;“死板板”“僵硬”这些词语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2)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描写。(13—21段)

很好地表现了格斯拉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对顾客诚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不该”“是不是”“蹙蹙眉头”“严重的事”等等

(3)格斯拉对大公司不顾质量滥做广告的斥责。(25、26段)

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时代背景,他的愤怒和斥骂也体现出他不愿粗制滥造、坑害消费者的职业道德。

(4)我去做鞋子时它的.表情和动作描写。(8-11段)

表现了格斯拉 对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认真细致和珍惜。如 “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对他卖出的靴子,他总是以“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他对皮革的关注,对靴子的热情远远超过他对顾客的关心。“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5)年轻人与“我”关于格斯拉饿死的一段侧面描写。(60—67段)

侧面写出格斯拉热爱靴子,把做靴子看的高与自己生命的敬业精神。

这段文字与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的结尾有点相似:《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样的侧面描写能加深我们对人物的理解。

2.试用一句话归纳格斯拉的形象。

这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四.研究探索。

1.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请同学们从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1)格斯拉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不预收工资……

假如他换一种方式生活,他可能活得很好。

(2)资本垄断,机器作坊,社会风化变坏的社会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机器生产,工业垄断,挤压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人民追求时尚,把质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必然。

教师归纳:格斯拉的悲剧真是由自身和社会两个原因造成的。

2.其实这样的结局,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前文的铺垫中看出来。请找找看:

(1)第10段:我订做一双靴子要半个月

(2)第28段,他的店铺外边两个橱窗的一个漆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了

(3)第40段,他变得更加苍老、消瘦

(4)第43段,仅一年时间,60岁的格斯拉仿佛已经75岁了

(5)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

(6)第53段,最后一次收到学习时候,意外收到了账单

所以第54段,当他的店铺没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时,我们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五.小结: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有像格斯拉一样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在,他们以正直、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和公正。小说以“品格”为题,目的正是以此来呼唤良知,呼唤公正。

篇8:品质(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品质(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    题 品  质 课时数 1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深层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教学设想 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

教学方法 1、学习小说中如何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复习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我们明白: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如文天祥;总有行为的先导挺身而出无怨无悔,如“五人”;也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底层的光芒”,《品质》和《老王》都是体现这些平凡人的光辉的,他们的精神和伟人一样,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发光。

探讨导入

板书:“鞋匠”、“车夫”。

要求:请记录下你联想到的第一个词汇。(可板书纪录下学生的回答。)

提示:学生可能会联想到的词汇有--职业、普通、平凡、卑微、辛苦、蓝领、弱势、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底层等。这些词汇有对“鞋匠”、“车夫”内涵的理解,也有对其外在境遇的评判,但都集中在一般性的、共性的社会评价上。学生将其与“光芒”、“人格”这类词汇相连系的较少见,所以从这样的认识“盲区”导入。

明确:“鞋匠”和“车夫”往往被归入底层社会的人。所谓“底层”是指从社会地位、生存环境来划分人。它是划分人的常见尺度之一,但“社会等级”却不是而且从来不是认识人和评价人的唯一标准。

二、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发表处女作,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有产者》(1906)是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所描写的福尔赛世家正处于由兴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福尔赛一家是金融家、交易所经纪人、拥有房地产或者股票的资产阶级,他们对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对衣食住行、家庭关系,对殖民地、不列颠帝国等都形成了本质上相同的看法,这就是书中所讲的“福尔赛精神”,它的主要特征是“紧抓住财产不放,不管是老婆,还是房子,还是金钱,还是名誉”。

2、时代背景

《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3、基础积累

(1)字音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赊(shē)账  趿(tā)拖鞋  蹙(cù)眉  时髦(máo)  褶(zhě)皱  脚趾(zhǐ)  诧(chà)异  断炊(chuī)

(2)字形

(3)词义

簇新:极新、全新。 羞怯:羞涩胆怯。 鬈曲:弯曲的。

赊账:把买卖的货款在账上延期收付。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垄断:指把持和独占。 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褶皱:皱纹。 抚爱:照料、爱护。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迟缓:不迅速、缓慢。

慈悲:慈善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涤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像讲。

三、整体感知

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一个同学将这个简单的故事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明确:《品质》鞋匠格斯拉有高超的制鞋手艺,因不肯降低品质,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失败,最终饿死。

四、合作探究

1、情节线索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一条的明线:我与格斯拉的故事;一条是暗线:格斯拉的故事。

2、环境描写

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么好的做鞋手艺,他应该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实上他却饿死了,说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请同学们找出能反映格斯拉生活环境的句子或内容,简要评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明确:(1)26段: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资本垄断的社会

(2)28段:他的店铺外面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在里面,现在已经缩成一个小间 --同行的激烈竞争

(3)64段: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啊,这就是他的下场 --商业诚信的危机,小手工业者的悲哀

师归纳: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

五、人物鉴赏

这篇小说写得最好的是刻画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画的方法。

1、请找出能体现格斯拉性格特点的句子或内容,并谈谈你的认识。

(1)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写。(5段)

明确:(品读的关键是这样不“美”的外形是否会影响人物形象?这样的描写既是老鞋匠外在形貌的突出特征)这段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著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了起来;“死板板”“僵硬”这些词语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2)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描写。(13-21段)

明确:很好地表现了格斯拉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对顾客诚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不该”“是不是”“蹙蹙眉头”“严重的事”等。

(3)格斯拉对大公司不顾质量滥做广告的斥责:“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过后你会明白的。”(25、26段)

明确: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时代背景,他的愤怒和斥骂也体现出他不愿粗制滥造、坑害消费者的职业道德。

(4)我去做鞋子时它的表情和动作描写。(8-11段)

明确:表现了格斯拉 对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认真细致和珍惜。如 “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对他卖出的靴子,他总是以“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他对皮革的关注,对靴子的热情远远超过他对顾客的关心。“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5)年轻人与“我”关于格斯拉饿死的一段侧面描写。(60-67段)

明确:侧面写出格斯拉热爱靴子,把做靴子看的高与自己生命的敬业精神。这段文字与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的结尾有点相似:《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样的侧面描写能加深我们对人物的理解。

2、试用一句话归纳格斯拉的形象。

明确:这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3、这几双代表着格斯拉先生的精湛手艺的美丽靴子在小说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还有两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到的?前后对比来读,你有怎样的体会?

明确:28小节,格斯拉的店堂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对比第一次,感觉有些凄凉,也让人对格斯拉先生的命运隐隐地担心。 54小节,格斯拉先生已经死了,店铺过户给了别人,“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这个能做出顶好靴子的鞋匠凄凉地死去了,只留下了自己用心用生命去制作的靴子,格斯拉先生的杰作成了别人的样品,大概是已经没有人可以做出比这些靴子更好的靴子了-- 令人有无限哀叹的感觉。

六、能力提升

1、学生之间讨论 :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请同学们从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个人原因:格斯拉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是他不幸的根源。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不预收工资……假如他换一种方式生活,他可能活得很好。

(2)社会原因:资本垄断,机器作坊,社会风化变坏的社会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机器生产,工业垄断,挤压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人民追求时尚,把质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必然。

师归纳:格斯拉的悲剧真是由自身和社会两个原因造成的。

2、其实这样的结局,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前文的铺垫中看出来。请找找看。

明确:(1)第10段:我订做一双靴子要半个月

(2)第28段,他的店铺外边两个橱窗的一个漆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了

(3)第40段,他变得更加苍老、消瘦

(4)第43段,仅一年时间,60岁的格斯拉仿佛已经75岁了

(5)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

(6)第53段,最后一次收到学习时候,意外收到了账单

所以第54段,当他的店铺没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时,我们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七、课堂小结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有像格斯拉一样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在,他们以正直、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和公正。小说以“品质”为题,目的正是以此来呼唤良知,呼唤公正。

八、拓展研究

从我们今天的阅读来看,高尔斯华绥创作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就像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所指出的物质的进步和文明的倒退呈二律悖反,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美好的精神品质却在消失,高尔斯华绥用批判反思的精神,带着无限的伤感塑造了坚守传统美德的鞋匠格斯拉这个人物形象,用这个执着而本分的手艺人在无奈的现实社会被淘汰、被毁灭的悲剧惊醒世人,在文明的倒退中呼唤品质。这部短篇小说留给我们的遗憾和嗟叹就像主人公的闪光品质一样,令人回味深远。

九、布置作业

十、板书设计

篇9:小学语文课文《品质》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品质》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情节结构,学习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2.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1.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思考。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五人墓碑记》中,张溥对五位义士的死作了高度评价,让我们重新理解了“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的含义。这五位义士,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在世俗的社会中,他们根本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目光。然而往往正是这些普通人的良知与选择,奠定了社会的公正,使人类文明传统得以传承。

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篇表现社会底层人物品质的文章。(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y,

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三十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一直到

19《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注意。19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他的作品描述细致深入,语言简洁确切,笔调含蓄讥讽,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相比,他的艺术成就和批判现实的深度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他并不想触及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把社会分成阶级是永远不变的生活规律,要改变社会制度是不可能的。第—次世界大战后的创作明显地反映出他越来越坚定地站到维护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去了。

高尔斯华绥还写过不少短篇小说,题材多样,内容广泛,风格也各不相同,描写的人物形形色色。《品质》(19)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篇。作者摆脱了向来充斥英国社会那种崇尚贵族绅士的阶级偏见,热情地歌颂了地位卑微的制鞋匠的高贵品质;对在工商业日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英国社会里小手工业者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小说故事平淡,语言朴素,通篇无惊人乏笔,然而就在平淡和朴素之中,蕴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作者着重刻划格斯拉兄弟如何把所有的感情倾注在工作上,因而结局只简单几笔,就足以激动人心。格斯拉饿死前精工细作了最优质的靴子一节,表现了劳动者对自己技艺的深厚感情,尤为感人。

三、学生初读作品,理清情节结构

讨论明确:小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通过“我”和鞋匠格斯拉的交往,介绍格斯拉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从“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到文末,写格斯拉在困境中仍然坚持做质量最好的靴子。

四、人物讨论:

1.作者是怎样来写出格斯拉兄弟手艺的高超的和人品的高尚的?

讨论明确:

⑴小说开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

作者细致地描绘橱窗陈列的'样品,称赞格斯拉高超的制鞋手艺。“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话语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

⑵先赞美靴子的制作手艺,后介绍制靴人。在看过靴子的样品之后,人们一定想知道格斯拉其人。作者在介绍格斯拉兄弟的相貌时有一些评点:“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瘦弱、更苍白”。人物性格已经部分地表现在这样的描述中,读者可以看出,这是个严肃认真、不擅交际的人。在这一部分中已经点出了矛盾:因为质量好(“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所以靴子经穿,人们也就不常到他的店堂里去。

⑶从介绍“我”和格斯拉的具体交往中,写出格斯拉的信誉好,靴子的质量高。从他接待顾客的方式来看,显然他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作靴子上。他对自己的手艺有一种自信,对自己制作的靴子也有把握(“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⑷面对大公司粗制滥造的时髦靴子,“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其实,格斯拉有自己的愤怒,对那种不顾靴子质量利用广告销售的粗劣制品表示了鄙视。“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这是格斯拉发出的最有力度的批判。在大工业公司的垄断下,小手工业作坊的经营越来越困难。格斯拉的愤怒,不完全是因为大公司的垄断使他的生计出现困难,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大公司不顾信誉,生产不合格的靴子坑害消费者。

对格斯拉来说,他如果“顺应潮流”,就得利用广告,就得粗制滥造,就得赶时髦,让人们不断地换靴子,不断地跑到他的店铺里来购买,以增加业务。但是格斯拉作为一个底层劳动者的良好品质在这里展现出来,他坚持一贯的做人准则,一直到生命的最后。

在大公司的挤压下,两年的时间,格斯拉的生意继续下滑,不得不盘出一间店面,而哥哥因此想不开,死了。又过了一年,“我”回到伦敦,仅仅不过一年的时间,生活艰难的格斯拉一下子老了许多(“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我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

2.作者为什么对最后一次定货,写得很详细?

讨论明确:为人物的死作铺垫。

在一番对话后,格斯拉一如既往地为“我”量尺码;“我”在收到货后,又对靴子作了一番评价(“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这些铺垫之下,人物的命运就显得不可思议:格斯拉竟然饿死了。

隔壁店面的“年轻人”以知情人的身份说出的一段话道出了人物不幸命运的根源: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最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从不预收工钱,“经常断炊”……

3.人物形象小结:

格拉斯虽然穷困,但是恪守职业尊严。作为一个穷苦的鞋匠,格斯拉一生中只做一件事——制作靴子,他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死而无憾。社会风气的变化也是导致格斯拉生意下滑的原因(“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气?除了小说结束部分借“年轻人”的口说出了一部分原因,其他原因也不难揣测:在对待靴子问题上,他比顾客还要认真;他只注意靴子的品质,不追求时尚;他认为他是最懂得靴子的,可是顾客要的是时髦;他认为靴子的品质第一是经久耐穿,但是顾客也许喜新厌旧……矛盾的焦点,也许就在于他太重视靴子的品质。

五、深刻的小说主题。

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六、小说的人物描写特点

1.小说塑造鞋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白描的方法,朴实无华。

小说对人物肖像描写的两个特点:(1)把外表的形似与内含的神似结合在一起;(2)把描写的落脚点归结于人物精神境界的提示上。

对店铺的描写和格斯拉的对话,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在一次次的交往中,“我”对格斯拉充满了理解和同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断地称赞他的手艺的同时,引导读者注意他的命运;而最好的手艺,最悲惨的命运形成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

七、问题讨论:

有人认为,制鞋匠格斯拉没有必要守着最好的手艺而饿死,应当“因时而化”,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点拨:当大工业生产冲击了传统手工业生产,鞋匠格斯拉面临生存危机之际,他仍坚守着做人的准则,制作最好的皮靴(“把靴子的本质都缝到靴子里去了”),他制作靴子,也爱他的劳动(“我们热爱靴子”),宁可饿死也不肯粗制滥造,表现了高尚的劳动道德。大工业生产提高了效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格斯拉诚实,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如果要求他为了生存“因时而化”,放弃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人物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篇10:必修三《品质》课文优秀教案

必修三《品质》课文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小说中如何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 、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更深层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目标重点、难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1、课前预习:

(1)作家及时代背景

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发表处女作,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2)自读课文完成作业本1—7题

(3)正音识字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赊(shē)账

趿(tā)拖鞋 蹙(cù)眉 时髦(máo) 褶(zhě)皱 脚趾(zhǐ)

诧(chà)异 断炊(chuī)

词语积累

簇新:极新、全新。 羞怯:羞涩胆怯。

鬈曲:弯曲的。 赊账:把买卖的货款在账上延期收付。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垄断:指把持和独占。

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褶皱:皱纹。 抚爱:照料、爱护。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迟缓:不迅速、缓慢。

慈悲:慈善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成语积累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涤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像讲。

2、课堂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我们明白: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如文天祥;总有行为的先导挺身而出无怨无悔,如“五人”;也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底层的光芒”,《品质》和《老王》都是体现这些平凡人的光辉的,他们的精神和伟人一样,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发光。

二. 整体感知

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

1.请问: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提示:这是一个鞋匠,大家认为他的手艺怎么样?这么好的手艺,他的生意应该很好吧?)

明确: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一条的明线:我与格斯拉的故事;一条是暗线:格斯拉的故事。

2.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么好的做鞋手艺,他应该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实上他却饿死了,说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下面青同学们找出能反映格斯拉生活环境的句子或内容,简要评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1)26段: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 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资本垄断的社会

(2)28段:他的店铺外面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 在里面,现在已经缩成一个小间

——同行的激烈竞争

(3)64段: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啊,这就是他的下场

——商业诚信的危机,小手工业者的悲哀

教师归纳: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

三.这篇小说写得最好的是刻画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画的方法。

1.请找出能体现格斯拉性格特点的句子或内容,并谈谈你的认识。

重点点评以下五点:

(1)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写。(5段)

这段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著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了起来;“死板板”“僵硬”这些词语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2)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描写。(13—21段)

很好地表现了格斯拉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对顾客诚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不该”“是不是”“蹙蹙眉头”“严重的事”等等

(3)格斯拉对大公司不顾质量滥做广告的斥责。(25、26段)

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时代背景,他的愤怒和斥骂也体现出他不愿粗制滥造、坑害消费者的职业道德。

(4)我去做鞋子时它的表情和动作描写。(8-11段)

表现了格斯拉 对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认真细致和珍惜。如 “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对他卖出的靴子,他总是以“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他对皮革的关注,对靴子的热情远远超过他对顾客的关心。“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5)年轻人与“我”关于格斯拉饿死的一段侧面描写。(60—67段)

侧面写出格斯拉热爱靴子,把做靴子看的高与自己生命的敬业精神。

这段文字与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的结尾有点相似:《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样的侧面描写能加深我们对人物的理解。

2.试用一句话归纳格斯拉的形象。

这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四.研究探索。

1.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请同学们从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1)格斯拉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不预收工资

假如他换一种方式生活,他可能活得很好。

(2)资本垄断,机器作坊,社会风化变坏的社会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机器生产,工业垄断,挤压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人民追求时尚,把质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必然。

教师归纳:格斯拉的悲剧真是由自身和社会两个原因造成的。

2.其实这样的结局,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前文的铺垫中看出来。请找找看:

(1)第10段:我订做一双靴子要半个月

(2)第28段,他的店铺外边两个橱窗的一个漆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了

(3)第40段,他变得更加苍老、消瘦

(4)第43段,仅一年时间,60岁的格斯拉仿佛已经75岁了

(5)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

(6)第53段,最后一次收到学习时候,意外收到了账单

所以第54段,当他的店铺没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时,我们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五.小结: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有像格斯拉一样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在,他们以正直、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和公正。小说以“品格”为题,目的正是以此来呼唤良知,呼唤公正。

篇11:品质保证书

致: 富士康科技集團

品質保証書

本公司就已經或將來出售或供應予富士康科技集團貨物(定義“原物料”)玆保證如下:

1. 本公司對於所有原物料應維持一客觀性品質規範,該品質規範應符合雙方同意的最新版本

品質規範書及嗣後增加或更換的品質規範書之規定.

2. 所有原物料均符前述品質規範書之要求,並無任何設計、材料及製程上之瑕疵. 3.

4. 所有原物料於交運富士康科技集團前均經本公司依前述品質規範書檢驗,其檢驗書面報告應隨原物料交付富士康科技集團. 所有供應商(含外包商)未經富士康科技集團事前書面同意,本公司不得變更原物料之成

份或配方(含修模或改模),不得變更製造廠及產地。經富士康科技集團同意變更的,本公司須於變更後重新認證.

5. 若任何原物料具有瑕疵或不符合本保證書之規定(下稱“不符規格原物料”),本公司同意

富士康科技集團選擇採取下列措施:

(1) 退回不符規格原物料交由本公司更換,並由本公司賠付因此所生之成本.

(2) 使用不符合規格原物料,並由本公司依通知適當調低貨款.

(3) 拒絕受領不符合規格原物料,並由本公司按0.75%月利率加計利息退還不符規格原物

料貨款.

(4) 解除或終止與不符合規格原物料有關的採購合約或訂單.

(5) 請求損害賠償,由本公司按富士康科技集團所受直接及間接損失額賠付之.

6. 對於上述成本、貨款、費用及賠償金,富士康科技集團有權自應付本公司之帳款中扣除。

注1:富士康科技集團包括但不限於台灣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鴻準精密

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前述公司的子公司和關聯公司。

公司名稱:天津洪波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津南區長青科工貿園區天津街59號

代 表 人(簽名)劉曉俊

職 稱:部長

公司公章:

篇12:品质口号

品质口号大全

1、一个人的灵魂是思想,一件产品的灵魂是质量。

2、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3、眼到、手到、心到,一个不良也逃不掉!

4、塑企业形象,创优质名牌。

5、创新是根本,质量是生命,务实是宗旨,效益是目标。

6、广泛开展安全活动,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

7、老问题,小地方,常是品质致命伤。

8、质量不公由生产者决定,更应由顾客决定。

9、安全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10、开展安全月活动,深入贯彻安全法。

11、一品抵三口,一质来把关。品质齐来到,企业万年青。

12、产品质量是通向市场的基石,是赢得用户信赖的关键。

13、精益是一种态度,从过程细节提升品质。

14、以精立业,满足用户需要;以质取胜,制作可靠产品;以诚相待,提供优质服务。

15、跨过ISO的门廊,进入世纪的殿堂。

16、用完美的质量打造长青的产品。

17、原始记录要可靠,统计分析才有效。

18、正视危机,增强信心,艰苦奋斗,再创辉煌。

19、质量是成功的伙伴,贯标是质量的保障。

20、品质第一,客户至上;相辅相成,共创繁荣。

21、眼到、手到、心到,一个不良也逃不掉。

22、依法监管,公正执法,确保安全。

23、和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未来迈进。

24、现场施工讲文明,周围居民得安宁。

25、质量出效益,点滴成江河。

26、产业竞争靠产品,产品竞争靠品质。

27、做好产品包装工作,保障产品最终质量。

28、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

29、品质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是员工生活的保障。

30、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31、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32、立身强手之林,唯有质量前提。

33、质量——质量领先者的世纪。

34、用户满意是企业永恒的追求。

35、品管提高信誉,信誉扩大销售。

36、提升精品意识,完善体系管理,落实品质改进,共创品质佳绩。

37、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让企业文化生生不息。

38、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

39、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

40、掌握安全生产知识,争做遵章守纪职工。

41、广泛动员,狠抓落实,群防群控。

42、铸造辉煌,唯有质量。

43、细心精心用心,品质永保称心。

44、产品质量是拓展的翅膀,航程无限,辉煌有期。

45、品质你我做得好,顾客留住不会跑。

46、好压机,东贝造;好品牌,东贝创。

47、品管不是空想出来的,乃是起而行的工作。

48、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49、工厂好似常青藤,产品就如藤上瓜;瓜好才能卖好价,工厂效益全靠它。

50、细心多一点,质量问题少一点。

51、质量—恒古不变的致胜之道。

52、源头控制,精品推进,设计做的好,品质放心搞。

53、隐患不除根,事故根连根。

54、市场是海,质量是船,品牌是帆。

篇13:品质工作计划

尊敬的各位业主:***小区前期物业服务品质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影响到了业主的生活,在此,真诚的对大家表示歉意!物业中心已认识到了问题急需解决的紧迫性,同时也一直在努力中。现就业主重点关心的一些问题,以及物业以提升服务品质为目的,特制订出了以下说明及品质提升措施和整改计划。希望以此实际行动来真诚服务于业主,使我们小区变的更加美好!同时也希望广大业主能够对物业服务工作给予最大的理解和支持!您的主动缴费,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您的5分满意,是我们持续改进的动力!

1.七期绿化移交

目前七期绿化属于开发商养护管理,物业中心计划于10月20日前完成由开发商向物业的移交工作,移交后由物业直接进行养护管理,以提高七期绿化养护水平。

2.原装修垃圾场改建绿地

50号楼北侧原装修垃圾中转站,应多数业主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服务的需要,原计划改建电动车棚。由于部分业主不同意且物业也收到了由于投诉政府部门下发的《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恢复为绿化。物业中心计划于11月15日前完成原垃圾场恢复绿地的工作。

3.园区设立宠物便便箱

由于小区养犬业主较多,宠物随地大小便问题一直困扰着物业和业主,为解决此项问题,物业中心计划于10月20日前,在园区选合适位置设立6到10个“宠物便便箱”同时也呼吁广大业主文明养犬,共同维护小区环境。

4.绿化补种补栽

为提高园区绿化水平,物业中心计划于11月底前完成草坪补种、补栽及移植100平米:绿篱补种、补栽及移植100平米。

5.提高地下车库清洁效率

地下车库面积大,人工清洁效率低,物业中心计划协调保洁单位在9月25日前购买洗地机一台,以提高车库清洁效率和保洁质量。

6.拆除54排、55#、56#三栋楼宇一层大厅地面防护地板

三栋楼宇单元一层防护地板在前期铺设,起地面防护作用,现装修高峰期已过,物业中心计划于9月23日前完成全部拆除。

7.设置“不文明行为曝光台”

结合业主建议及物业服务需要,为提高服务水平,物业中心计划于9月底前在各单元一层大厅及园区宣传栏,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台”,针对高空抛物、乱扔垃圾、损坏公物、侵占公共利益、不文明养犬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以起到业主自律及相互监督的作用。

8.客服管家信息公示

计划于10月15日前完成各单元客服管家信息的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管家姓名、照片、电话、微信二维码等,以方便服务业主。

9.漏水问题处理说明

①排污泵漏水:小区洋房负一层大部分业主户内都装有作为配套设施的排污泵,目前多户业主的排污泵存在漏水问题,排污泵在购房时属配套设施由开发商提供,保修期为一年,目前保修期已过。经多次与开发商沟通,水泵作为配套设施应由业主个人作为使用人自行承担修复维护的责任。相关业主因各种原因(不愿承担维修费用、不常住)未能及时维修,导致车库时有漏水情况出现,物业中心正在好力协调相关业主处理中,同时也希望得到相关业主的配合,以免给其他业主正常出行造成不便、影响车库环境。

②几处疑难漏水问题的处理:38号楼2单元负一层和53号楼3单元负一层两处漏水问题,经物业积极处理,智时已经不漏、但图底解决间题还需本单元相关户型业主的配合,漏水原因初步判断为本单元相关户型的某户业主在装修时私自改接了管道,物业中心正在积极联系接查处理,也希望得到相关业主的配合,以免给其他业主造成不使:33号楼1单元负一层和48号楼负一层两处漏水,因存在责任认定问题,需与开发商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物业中心正在全力协调处理此事。

10. 32号楼南侧垃圾说明

此处垃圾的处理正在与相关业主沟通协商中。

11.电梯轿厢顶损坏的维修

小区个别电梯轿厢顶的破损由于个别业主在装修时不注意造成,目前已无法查找责任人。物业中心计划向公司申请维修资金,资金批准后尽快安排修复。

12.外墙落水管维修

七期外墙落水管个别损坏间题正在与开发商及施工单位的协调处理中:六期外墙落水管已过保修期,损坏部分的维修物业中心正在报维修方案,并在与公司申请谁修资金中,资金批准后尽快安排修复。

13.电动车进入车库专用停放处停放

为规范电动车有序停放,避免电动车进单元或上楼造成公共设施损坏及影响环境和安全,物业中心将引导业主将电动车放入车库内电动车专用停放处。此项工作也希望得到业主的理解和支持。

14.保安、保洁相关说明

①保安:小区原保安方面存在的问题业主意见很大,反响很强烈,物业方面也意识到了问题的紧追性,经过不懈努力,保安方面已实现了委外(中控室除外)、从9月23日起,小区会有一批全新的保安人员以新的面貌进驻,为业主提供服务。

②保洁: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物业中心今后将加强监管,对存在的问题已给保洁部门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并就环境卫生和绿化问题约谈了保洁公司领导,且物业中心也抽调了专职人员今后负责小区保洁和绿化工作的监管,以提高小区环境卫生和绿化养护服务水平。

15.便民眼务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业主,满足业主需求,物业中心购买物资,设置了便民服务项目9月23日起,在小区东门岗亭放置打气筒一个、板车和手推车各一个,在南门放置手推车一个,供业主免费使用。

16.增加园区休闲座椅

为方便业主,物业中心计划向公司申请资金,于10月20日前购买并增加安装20把园区休闲座椅。

相关专题 教案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