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的图形》教案设计

bingbing111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bingbing111”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大大小小的图形》教案设计(共19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大大小小的图形》教案设计

《大大小小的图形》精选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大大小小的图形》是百科画册上“圆圆的世界”中一个教学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利用自然物来进行测量。(如:回形针、筷子、脚步、小棍、绳子等)作为测量工具,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刚要》中明确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根据这一要求,利用测量活动将幼儿生活中的内容数量化,不仅能够使幼儿轻松积累测量的经验,而且能从中体验到测量的乐趣。那么,为了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让幼儿了解测量的知识,积累测量经验,学会做简单的测量记录。因此,本次活动我设计为一个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从测量孩子的图形(正方形)开始,利用孩子常见的“回形针”为自然物,在活动中放手让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将幼儿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探索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会用圆圈、短线简单的图形记录测量结果。

3、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活动,体验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各种图示、照相机。

学具:每人一个正方形、彩色回形针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大小不等的正方形)今天,赵老师带来了两个正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呀?而且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正方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四条边,这两个正方形不一样,是用眼睛看的方法。

师:用眼睛看是一种办法,那还有什么办法也可以知道他们的边不一样长呢?

幼:用尺子量。

二、探索怎样来进行测量:

师:对的,用尺子也可以来测量。可是,老师这里只有一把尺子,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回形针,这个可以测量吗?

幼:可以、不可以…….

师:好,现在桌子上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回形针,你们自己去想一想、试一试吧。(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利用回形针怎样来测量的?(请小朋友演示)

三、幼儿尝试测量正方形的边长:

师:今天我们就用一个接一个的方法来测量这个正方形的边幼多长?量好后你数一数用了几个回形针就画几个圆圈记录在回形针的上面。(拍照并提醒幼儿:测量时一定要把一条边全部测量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交流:刚才小朋友在测量的时候,王老师帮你们拍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生一起观察讨论是否把正方形的一条边全部测量完?用了几个回形针?怎样测量才正确呢?)根据孩子出现的情况出示图示。

师生共同小结测量方法:原来正确的测量,应该把回形针对齐一条边的顶头,然后沿着这条边一个接一个排起来,一直排到边的另一头。(幼儿跟老师念两边测量的正确方法)

四、幼儿再次尝试测量正方形的边长: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正确的方法再来量量其他的一条边。看看,到底用了几个回形针?但是,这次要用画短线来进行记录测量结果。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拍照)

交流:刚才小朋友在测量的时候,王老师帮你们拍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生一起观察讨论是否把正方形的一条边全部测量完?用了几个回形针?怎样测量才正确呢?)教师与幼儿一起测量求证。

小结:原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有七个回形针那么长。

五、延伸活动:

那赵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棉签、吸管,用它们来测量会用几个呢?会发现什么秘密呢?我们回到教室去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试试看吧!

篇2:《大大小小的图形》数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大大小小的图形》是百科画册上“圆圆的世界”中一个教学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利用自然物来进行测量。(如:回形针、筷子、脚步、小棍、绳子等)作为测量工具,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刚要》中明确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根据这一要求,利用测量活动将幼儿生活中的内容数量化,不仅能够使幼儿轻松积累测量的经验,而且能从中体验到测量的乐趣。那么,为了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让幼儿了解测量的知识,积累测量经验,学会做简单的测量记录。因此,本次活动我设计为一个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从测量孩子的图形(正方形)开始,利用孩子常见的“回形针”为自然物,在活动中放手让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将幼儿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探索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会用圆圈、短线简单的图形记录测量结果。

3、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活动,体验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各种图示、照相机。

学具:每人一个正方形、彩色回形针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大小不等的正方形)今天, 赵 老师带来了两个正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呀?而且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正方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四条边,这两个正方形不一样,是用眼睛看的方法。

师:用眼睛看是一种办法,那还有什么办法也可以知道他们的边不一样长呢?

幼:用尺子量。

二、探索怎样来进行测量:

师:对的,用尺子也可以来测量。可是,老师这里只有一把尺子,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回形针,这个可以测量吗?

幼:可以、不可以…….

师:好,现在桌子上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回形针,你们自己去想一想、试一试吧。(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利用回形针怎样来测量的?(请小朋友演示)

三、幼儿尝试测量正方形的边长:

师:今天我们就用一个接一个的方法来测量这个正方形的边幼多长?量好后你数一数用了几个回形针就画几个圆圈记录在回形针的上面。(拍照并提醒幼儿:测量时一定要把一条边全部测量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交流:刚才小朋友在测量的时候, 王 老师帮你们拍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生一起观察讨论是否把正方形的一条边全部测量完?用了几个回形针?怎样测量才正确呢?)根据孩子出现的情况出示图示。

师生共同小结测量方法:原来正确的测量,应该把回形针对齐一条边的顶头,然后沿着这条边一个接一个排起来,一直排到边的另一头。(幼儿跟老师念两边测量的正确方法)

四、幼儿再次尝试测量正方形的边长: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正确的方法再来量量其他的一条边。看看,到底用了几个回形针?但是,这次要用画短线来进行记录测量结果。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拍照)

交流:刚才小朋友在测量的时候, 王 老师帮你们拍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生一起观察讨论是否把正方形的一条边全部测量完?用了几个回形针?怎样测量才正确呢?)教师与幼儿一起测量求证。

小结:原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有七个回形针那么长。

五、延伸活动:

那赵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棉签、吸管,用它们来测量会用几个呢?会发现什么秘密呢?我们回到教室去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试试看吧!

[《大大小小的图形》数学教案设计]

篇3:《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 (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篇4: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 使学生能在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合理的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得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用合理的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 彩纸、剪刀、图片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拿出一张彩纸,对折后描出“爱心”图的一半 谈话:老师把这张彩纸对折一下,沿着这条边剪一个图形,你能猜出老师剪的是什么图形吗?我希望三年级的同学们每人都有一颗爱心。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形左右两边是怎样的?小结:像这样的图形,两边是对称的。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图形。 1. 感知对称 谈话:请大家继续看下面几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吗? 谈话:像这样对折后,图形的'两边完全一样,也可以说图形两边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 指出:对折后两边能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 提问:你能说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吗?追问:对折后,图形的两边怎样对折才叫完全重合? 2. 教学“试一试” 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圆、并按顺序给这些图形编号。 反馈:通过对折,你知道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指正方形,它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能演示一下吗? 追问:还有别的折法吗? 小结:正方形不仅上下对折完全重合,左右也一样。不论怎样对折,只要两边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指平行四边形,提问:这个图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及时巩固,深化认识。 1.找一找. (1)出示想想做 做第1题。 (2)出示拼音WO AI NAN ZHUANG 2.做一做.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个信封中的材料,自己想办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让学生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 ” 做 ” 出了这么多轴对称图形,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 3.猜一猜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老师把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盖住,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 电脑出示:五角星,大众汽车标志.工商银行标志,汉字 ” 中 ” 等标志的一半,学生回答后,展示整个图形. 三、全课总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 着重引导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的整个特征,以及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四、欣赏图片,情感体验 谈话: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和谐的美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对称现象.请欣赏!(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对称) 谈话: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篇5:《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的找出“对称轴”。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3、让学生能动手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学会欣赏数学美。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教学难点: 识别轴对称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等。 学具准备: 蜻蜓、蝴蝶、树叶、长方形、正方形、圆、剪刀、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 1、故事引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电脑演示):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这时,飞来了一只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说:“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花园里发现了小蜜蜂。小蜻蜓更奇怪了:“蜜蜂也和咱们一家吗?”小蝴蝶说:“对!在图形王国里,蜜蜂也和咱们是一家人。” 2、提出问题,观察、讨论 师: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是一家的?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蜻蜓,蝴蝶和树叶图片,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把图形对折后,图形的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 4、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图案也一样。如果把左边和右边对折,图形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衣服、剪刀、眼镜等,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电脑演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蝴蝶、蜻蜓、树叶,创设故事情境,以“蜻蜓、蝴蝶和蜜蜂为什么是一家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课件的配合展示,为认识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打下基础。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这样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动手创作,亲身体验对称 1、师:老师还用彩纸剪出了一些图形,猜一猜,这是什么?(板贴:爱心图、小人图、小船等等),它们是不是对称的? 2、动手操作 师:这些对称图形漂亮吗?你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用纸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呢? 师:那么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小组讨论后汇报) ①折:为什么先要对折? ②画:想一想,我们用不用把整个图案全画在纸上? 把纸对折以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沿着哪条边来画? ③剪: 边交流边板书:折、画、剪。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彩纸自己创作一个对称图形,比比看,谁的作品最奇特、最漂亮!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将一个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这一本质特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首先由小组讨论怎样剪对称图形,然后由学生动手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学生在剪对称图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折、画、剪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 3、认识对称轴 师:虽然他们剪出的对称图形样子不一样,可是在这些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 对,画出来就是一条直直的虚线。这条虚线叫对称轴。 师: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同学们很有创造性,想法都不错。数学家取的名字跟你们差不多,叫对称轴。 师:沿着这条对称轴对折,对称图形的两边就能完全重合,可见这条对称轴很重要。谁能指出这几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学生画对称轴 请同学们用笔和直尺在自己的作品上画出对称轴。 三、联系生活,欣赏对称图形 1、思考生活中的对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知道了对称轴,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图形? 2、欣赏与创造对称图形 师:是啊!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对称的,他是咱们劳动人民创造的作品,漂亮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电脑演示) 师:看了这些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补充课题:美丽的对称图形) 四、观察、拓展对称。 1、(出示课本第68页“做一做”)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样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请你帮老师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师:你能画出他们的对称轴吗?(学生交流) 2、(第70页第2题) 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对称轴在哪儿,分别有几条?请你折一折、画一画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不同的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对称现象,并能找出它们的多条对称轴。) 3、(出示课本第70页第3题) 师:老师这边还有几个对称图形,可是它们很害羞,把自己的半边脸给藏起来了,小朋友,你们能想办法把它的另一半找出来吗?请同学们沿着对称轴画出他们的另一半。 五、评价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去观察发现到处都有数学中的问题,只要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3、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去寻找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对称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好不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说说对称图形的特点,举例说明。最后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回顾。

篇6: 图形面积教案设计

图形面积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组合图形面积

教材分析: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学生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时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教材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即计算客厅的面积;二是针对这一组合图形的特点,安排了三组提示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学生今后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根据条件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正确分解图形并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纸片。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在拼图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下面请你用课前准备的图形拼一个复杂的图形,并说一说像什么。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形,进行拼图操作活动。

2、请学生将拼出的各式各样的图形,介绍给大家:你拼的图形像什么?

学生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选出贴在黑板上。

指名回答:我拼的图形像我家楼梯的台阶,像一座房子、书桌、油烟机……

二、在探索活动中寻找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图形

请大家看一看,老师也准备了一个图形。对,像一张客厅的平面图,现在要在上面铺地板。

2、提出问题:

你们知道应该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吗?

学生讨论怎样算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只要求出地面面积,就知道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了。那么能直接算出来吗?那么,怎么办?

3、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将图形进行分割。(图形分割后,可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

4、学生动手画图,自主探索算法。

5、学生介绍自己探索中采用的分割方法以及计算方法。(师根据汇报出示课件并板书算法)

6、归纳算法:你认为应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引导学生认识: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主要采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试一试”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存在哪些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

板书设计:

五、图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面积

学生拼图   分割 →计算

添补 →计算

方法一:7×3+4×(6-3)=33(平方米)

方法二:(7﹣4+7)×3÷2+(6-3+6)×4÷2=33(平方米)

方法三:6×7-(7-4)×(6-3)=33(平方米)

篇7:《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68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五第2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画出对称轴。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直尺、折纸

教师:各种对称的图案、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图片吗?(喜欢)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非常漂亮的图案让你们欣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觉得漂亮吗?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认识对称图形的特征

这些图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都讲得很好,形状、颜色……都一样。

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演示图形完全重合——开启——完全重合)

引出课题:你看到了什么?(多了一条直线在中间)(直线两边是一样的)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特征:两边一样

老师这里有些图形,不知道是不是对称图形,你可以帮帮我的忙吗?

出示所剪教具让学生判断,问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

2、书68页做一做——找出对称图形。

请同学们打开书68页判断一下哪些是对称图形吗?是对称图形的在下面打个勾。

对答案时小组内互相评价交流,多人错的拿出来讲。

3、动手剪一剪

二(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刚学会的知识马上就能运用了。

这么美的图案你们想自己剪出来吗?(边说边板贴自己剪的对称图形)

指着心形问“你知道心形是怎样剪出来的?”(把会剪的同学请上来边说边示范剪)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折——画——剪——展(如有学生说不出画,老师可以提醒:先画出图可以使剪出来的图案更美丽)

请你用刚才 说的方法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看行不行。

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并评出最美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三、认识对称轴

1、我们在剪对称图形的时候,开始都要将这张纸对折,你们发现了吗?对折后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

你们取的名字都很好,书上也给这条线取了一个名字,请翻开书68页,看看书上取的名字叫什么?

板书:对称轴(对折的折痕其实就是对称轴,因此剪出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2、画对称轴

(1) 请你观察书上的对称轴画在图形的'什么位置,是用什么线表示的?

(2) 画对称轴其实就是画在图形的折痕上。折痕就是对称轴。(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示范画对称轴)

(3) 你们能在自己剪的图案上画出对称轴吗?画完后请四人小组互相检查。

学生在自己所剪的图形或学具上画对称轴,互相检查,评价。

小朋友太棒了,对称轴在图案的中间(也可以说是画在折痕上),用虚线表示,(边说边指黑板上的对称轴)老师一教就会。

拿出长方形问:这是对称图形吗?试一试,你能找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

让学生上来说,边说边折。(重点是看两边是否一样)还有其他对称轴吗?

也就是说,图形里的对称轴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两条。

(4) 正方形也是对称图形,它有几条对称轴?试一试,找出一条画一条

一会儿老师让画对的小朋友上来当老师说。

让学生边说边折。

跟他一样的同学请举手,不一样的同学你现在明白没有?

(5)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圆形,你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象刚才一样,也是

找出一条画一条。看看哪位小朋友找得最多。

(课件演示)

也就是说,对称图形不一定只有一条对称轴,还可以有两条、三条……

甚至是很多条对称轴。

四、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知识的应用——今天我们学了对称图形的一些知识。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2、欣赏对称的美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想看看对称图形到底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吗?点击课件

3、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开心,老师就开心。哪个地方你学得最开心?

开心之余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如果学生说最喜欢剪纸,就问她:你是怎样剪的?剪纸可以装饰房间、教室等,把周围的环境布置得更漂亮,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4、画出另一半

不过老师觉得你们学会这些知识后还要会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得问题

才是最厉害的。

看,这里有一幅图,是小糊涂只画了一半的画,你能帮他画完整吗?请你说说你打算怎样做?

说完再画画。

展示几幅画得好的。

老师小结

板书:

对称图形

特征:两边一样

怎样剪:折——画——剪——展

对称轴:

篇8:趣味图形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激发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巩固对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

2、进一步培养观察图形的能力,动手操作图形的能力,用图形拼画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分类、排序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创新思维的锻炼,多感官参与创新思维活动。

活动准备:

1、环境:

(1)在活动室内张贴各种用图形拼成的图画

(2)在活动角张贴大幅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图形

(3)材料:录音机、磁带、有暗示性的图形门票,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若干,各种几何图形的标志图,托盘若干)

2、活动材料

(1)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

(2)、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情景活动:图形王国

听音乐进教室,师:“欢迎小朋友来到图形王国游玩,我是这里的导游,请小朋友带好门票跟我一齐参观图形王国吧!”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图形王国有些什么图形宝宝?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呢?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呢?”

(二)音乐游戏:找朋友

师:“你们看看自己的动物门票是什么图形”(幼儿回答)

“现在请你们互相找一找,哪个小朋友的动物门票图形是跟自己一样的,找出来,做个好朋友。”

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按图形找朋友,并根据门票图形找到相应图形墙壁的家。

(三)、游戏:“奇妙箱”里找图形娃娃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

1、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啊?为什么说她是长方形的啊?”

问:“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引导幼儿讨论)

2、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幼儿摸出图形后,要求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并讲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

……游戏反复进行。

(四)、幼儿操作活动——拼画

老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娃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物品。也可以用几个图形拼成其他各种物品。让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让幼儿大胆想象,在几何图形上添画成另一物品)

(五)、数数、分类活动:

根据自己拼画的图形的数量、种类进行数数、分类活动。 1、请个别A幼儿上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

2、用图形的变了几样东西?谁变的最多?(把最多的展示)

3、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依次记录。

(四)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都很棒,让我们一起又去我们的图形王国的另一个地方进行参观。一起踩着图形脚印出教室,并说出脚印上图形的名字。

篇9:趣味图形教案设计

“奇妙的图形”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6—87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一次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操作、思考和简单设计的活动。教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地面、墙面或动物的背壳等,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第二部分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知道有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则不能;有的还可以用两种平面图形密铺,从而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更多地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第三部分,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数学美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图形的密铺,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2、进一步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知识与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操作、欣赏和设计初步理解图形密铺的意义。

2、能运用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具准备

五种平面图形,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理解

1、欣赏生活中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美丽的图片,你们想看看吗?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同学们可以交流一下。

师:是的,它们有一种规律的美,特别是蜂房,它不仅美丽而且奇妙。它到底奇妙在哪里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奇妙的图形。(板书:奇妙的图形)

师:下面请同学观察这几幅图片,思考一下,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问题:这些图片分别是由哪些图形铺成的?(板书:平面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板书:无空隙 不重叠)

师:无论什么形状的图形,如果能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就叫做密铺。(板书:密铺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

2、说说生活中的密铺图形

师:既然密铺的图形奇妙而美丽,生活中肯定还有很多,平时你们在哪里也见过类似的图形?

[评析:先通过实物图使学生初步感受图形的密铺,再引导学生观察三幅图,通过比较和交流,认识了图形密铺的含义——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一个平面上,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认知规律。]

二、操作与探索

活动一:一种平面图形密铺

师:学校要在教室的地面铺地砖,现在有如下形状的地砖(出示平行四边形、梯形、正三角形、圆、正五边形等图形),如果让你选择,你想选择哪种?

学生自由选择。

师:猜猜看,你选择的图形能密铺吗?

(1)学生猜测

师: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猜测得对不对呢?咱们来试一试吧!

(2)学生拿出课前剪下装入小袋中的课本第121页的图形分组操作。

要求:四人一组合作拼一拼,由组长带头分工进行,如甲同学拼平行四边形,乙同学就拼梯形……,最后四人一起观察拼出的图案,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3)将铺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操作,在小组里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并选择一些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为什么平行四边形能密铺?为什么圆不能密铺?(巩固密铺概念)

小结:梯形、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能密铺;圆、正五边形不能密铺。为什么圆和正五边形不能密铺呢?这个内容以后将会学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查资料,自主探究。

[评析:学生选择一种图形进行密铺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密铺的特点。同时提出为什么圆与正五边形不能密铺的问题,启发学生课后去查资料进一步研究,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活动二:两种平面图形密铺

师:正五边形不能密铺,但它们之间的空隙能不能用另一种图形把它铺满呢?它是什么图形呢?(平行四边形)我们又知道了用两种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一起,也称为密铺。(板书:两种)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七巧板。

看一下,七巧板表面这个图形属于密铺吗?这个图形是由哪几种图形密铺而成的?你能从七巧板中选出两种不同的图形密铺一个平面吗?

(1)演示几幅作品,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

要求:拼一拼 四人一组,将七巧板放在一起;用其中的两种图形密铺一个奇妙而有趣的平面。将所铺图形放在一张纸上。

(2)分组操作,展示汇报交流。

师: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

师:原来,不仅用一种平面图形能密铺一个平面,用两种甚至更多的图形也能密铺成一个平面,为什么呢?(学生口答)

[评析:教师在学生掌握了一种图形密铺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和自主设计,进一步学习用两种图形密铺的知识。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表现了自己对图形美的感悟力和想象力,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创作与欣赏

1、设计密铺图案

师:其实在生活中,除了地面、墙面我们能看到密铺,还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用密铺形式设计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

篇10:趣味图形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 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 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 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 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 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

3. 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 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 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 请幼儿示范拼图

1. 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 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 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篇11:认识图形(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设计理念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来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课件)它们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最会听别人发言?敢和它们比一比吗?那让我们一起开始这节课吧!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搭积木吗?现在想试试吗?那我们就把自己带来的盒子当成积木,合作搭一件作品。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准备搭什么,可能用到哪些形状的盒子?(师可控制一下时间。)开始完成你们的作品吧!(小组合作。)

生交流汇报:你们的作品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找两个小组介绍,引导学生发言,你们商量了吗?(生说,师将其用到的形状贴在黑板上。)

二、组织活动,进行教学。

1.“画”面。

(1)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看老师做了什么?(师取盒子。)

这是老师最喜欢的盒子,你也拿一个你喜欢的盒子给老师看看(师边摸其中的一个面边说),请你也摸摸你拿的物体的一个面,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那怎样才能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呢?你来想个好办法。

(学生回答:画的方法,在沙滩上盖的方法,印章的方法……如果学生只说出画的方法,师可引导:想想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请你选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吧!

生操作,师收集作品。

(2)智力游戏。

师:老师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一个智力竞猜的游戏。

(师出示一张作品,问:猜猜看,这个图形是从什么形状上画下来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3)出示三棱柱。

师简介三棱柱,并按照刚才的方法从三棱柱上画下一个图形(在展示台上画)展示。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4)小结。

师:这

(师拿图形,生说,师贴。)请你观察一下,今天认识的图形与以前认识的物体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只有一个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此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设出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的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初步认识由体出面。】

2.“找”面。

师:其实现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些图形。不信,咱们找找看。从你的桌子上拿一个长方体,看看能不能从长方体上找到一个长方形。

(指名演示,边摸边说从什么形状上找到的什么图形。)

拓展:聪明的小朋友,看你还能不能从桌子上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上试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又提出拓展性的问题,“那你们能不能从桌子上的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意在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先扶后放,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

师: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引导学生说),揭下长方体并同时板书长方形(边说边揭)……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有……(生回答,师板书。)

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也可以试试边想边用手指画一画。(给学生留出想的时间。)

三、练习。

1.“说”面

(1)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把它们搜集一下。你能从这些标志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你知道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吗?他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

(制成课件,在道路上滚动出标志,引导学生发现,教师进行搜集,师在课前将标志中的数学问题分别做成可闪动状,当学生说到时,可方便大家辨认。)

(2)讨论、交流。

你在生活中认真观察,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

【此处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找名字(第36页:连一连)。

师:有几个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名字弄丢了,请你用今天学习的本领帮忙找一找吧!

独立练习,同桌互查。

3.猜谜语。

师:我们今天请来的三个朋友看到了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了。他们出了几道谜语,你有信心猜出来吗?

(演示课件:出示三个朋友,可出声,出示谜语,点击谜语会变大。淘气:先看我的谜语。)

指名扮演“淘气”、“笑笑”、“机灵狗”,给大家读谜语。

指名说答案,老师画连线。

4.涂颜色。

指导学生发现图形,并按要求涂色。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略)

五、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的本领,找找看,你们家里有哪些今天认识的图形。

课后反思

1.这节课设计的“摸”面、“画”面、“找”面和“说”面几个环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面”由“体”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教师通过设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到过这些平面图形”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本节课缺少让学生表述的机会。如: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上试找今天认识的四个图形,并且到讲台上展示摸给大家看,学生虽兴趣很高,但反思后发现此处只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摸,如果能够让学生边说从什么形状的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边摸着展示给大家看,效果会好一些,孩子既有了表述的机会,同时也会对这些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篇12:《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促进自主建构、优化认知结构是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是对第一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其中观察物体,图形的旋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结构。学生整理知识可能是无条理的、有遗漏的,但通过对比、交流,进而修正完善,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归纳整理的活动经验。然后让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并自主探索解题的过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最后设置有梯度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整理

(一)请学生回忆本册教材中学习了哪些关于“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先想一想,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要求学生尽量详细地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

1.学生独立回忆、整理所学的知识。

2.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汇报交流。

(二)先请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再让每个小组推荐一位整理得最好的同学介绍整理方法。

1.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方法。

(1)尽量记录详细,避免漏掉内容。(包括文字、举例等)

(2)有意识地按照类别板书。(如下)

①观察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

②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

正方体

体积单位:m3、dm3、cm3。

容积单位:L、mL。

③图形的变换:

a.旋转的意义、性质和特征。

b.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2.展示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1)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的。

(2)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3)教师有意识地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会区分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并能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深化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教材116页2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汇报结果。

2.教材119页11题。

引导学生完成表格,教师订正。

3.课件出示教材117页3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明确答案。

篇13:《图形的旋转》教案设计

一、游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幸运大转盘:转一转转盘上的指针,你想玩哪一种,看看你幸运吗?

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学会智慧地思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转盘上指针的运动方式,在三年级我们已经有一定了解,叫旋转。请看大屏幕(转杆的关和合),在小区门口看过这个转杆吗?转杆的运动方式是(学生一起说)师:对了,转杆的打开和关闭也是旋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旋转。(揭示课题:旋转)

二、探索线段旋转,体会旋转三要素

1、对比研究转杆的运动

(1)用手势来比划转杆的运动

转杆的打开、关闭是旋转运动,今天我们就以这个为例来研究。举起右手,用手臂来表示转杆,一起来做做打开、关闭的运动。

(2)讨论:转杆的打开与关闭这两次旋转运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你们觉的打开、关闭的运动完全一样吗?想想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同桌交流。

不同点:这两次旋转的方向不同。你们知道转杆关闭的方向叫 (顺时针方向)为什么叫顺时针方向呢?(显示钟面是时针的运动)那和钟面上相反呢?叫逆时针方向,这里转杆的打开是什么方向啊?伸出手一起来表示这两个方向。

相同点:都绕着一个点在旋转,这个点就是旋转的中心点。都旋转了90度。

(3)小结

刚才我们学了旋转重要的三个特点:中心、方向、角度。其实所有的物体的旋转都是这样围绕中心不是顺时针就是逆时针旋转的,都转有一定的角度,角度有大有小(显示旋转的图片时钟、折扇、风车)

2.巩固练习

刚才我们认识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你们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a、:多重的物品可以使台称上的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演示将一袋盐放入盘中)取出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呢?

b、请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转盘呢!谁愿意和老师合作玩“我说你转”的游戏:(老师提要求,学生转动转盘)

请把指针从A点顺时针旋转90,转到( ), 再把指针从B点逆时针旋转90,转到( ) 。

要想清楚地知道一个物体是怎样旋转的,就得把这三方面说清楚。

结合三方面说说线段AB是怎样旋转的

线段AB绕( )点( )时针旋转( )度。

[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本环节从直观感知,动手演示,深化理解三个层次展开教学,并用动作的形象性来弥补语言描述的不足。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转一转中,深刻理解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

三、探索图形旋转90度,培养空间观念

刚才我们是把指针、转杆旋转90。你们知道吗?图形也可以旋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把一个图形旋转90度。(把板书补充完整:图形的)课件出示例2:

(1)问:谁知道“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怎么转呢?(两种方向)

(2)先来顺时针的方向转,转到90度一块喊停。你们怎么看出是饶着A点旋转了90度的。(旋转前的AC到旋转后的AC是90度,有谁是从不同的边看出的吗?AB到AB。还能从别的边看出吗?其实BC边也是旋转了90度,只不过用BC来判断不直观,有点困难。所以聪明的你们都喜欢找AB、AC,AB、AC都是与中心相连的两条边。既好找又直观。

(3)在来看逆时针旋转90度,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请你们先在头脑里想象出旋转后的形状。用手势来表示。请学生来比一比。如果让你画出来你会画吗?试一试,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交流有什么方法可以画的又对有快吗?确定一条边旋转90度,连到哪里有点困难,看来要找两条边然后连起来。这两条边是随便的两条边吗?都联着A点。画一画,验证转一下。

(5)巩固练习(“想想做做”2)

刚才大家通过动手、动脑,把三角形旋转了90,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现在你们想试试其他图形吗?

a、(课件出示题目)读题明确要求,请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片和三角形小旗,按要求在方格纸上旋转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b、谁愿意上来给大家介绍你的做法?(展示、交流、评价)

c、(课件演示,图形旋转后画线,并标上弧线。)师:为了表示旋转的方向,还要在图形相对应的某一组对边之间画出弧线,标上箭头。(请学生在自己的图中标上旋转方向)

[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从借助实物旋转到引导学生学会徒手旋转,设计了很多小环节,层层递进,使教学落到实处。既有独立操作又有合作探索,使学生在交流、展示、倾听和评价中逐渐探索出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方法。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思维拓展(“想想做做” 3)

图形的旋转非常有趣,其中也有许多奥秘,请看下面三组图形。

1、读题,明确题意

2、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3、小组交流。(重点说几号图形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4、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篇14:图形拼接美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教师拿出拼图玩具

提问:

a同学们,你们在幼儿园的时候玩过拼图吗?

b谁来给大家拼一拼?

c教师评价。

2.师小结。

三、学习活动一

1.教师出示收集的拼图图片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2.小练笔:试一试你的眼力(书38页图)

a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图片以及被分割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

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谁能快速的把已分割的图片拼完整?

b学生思考填写,教师巡视以便掌握学生情况。

C学生汇报,教师评议。

3.展示台展示书中两幅图片

思考:上面两幅图,哪一张制作拼图更容易拼接?为什么?a学生交流

b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

4.学生实践:请在卡纸上分别绘制一个简单的形象和一幅较复杂的画面,然后剪成几块拼图,和同学一起玩玩。比一比谁拼得更快。

教师要求:

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反复拼摆后再进行粘贴。

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a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b小组游戏。

C欣赏评议:谁做得最好?谁拼得最快?

d教师小结: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活动二

1.课件出示一些用废旧物品摆拼的作品,指导学生欣赏。

2.欣赏书中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实践:请你利用废弃的画报、挂历或旧照片等,摆拼一个你心中最喜欢的形象。

a分组,收集材料。

b学生进行创作,教师相机指导。

C欣赏评析:在组与组之间评价,比比那组拼摆的造型最有趣。d教师小结。

三、课外实践:

请同学没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想一想:还能用那些废旧材料进行创作?并试着做一做。

四、教师总结。

[图形拼接美术教案设计]

篇15:《认识图形》的教案设计

《认识图形》的教案设计

《认识图形》的教案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此次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

2、通过彼此的讨论和交流,确定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目标、流程与各环节。

3、使集体备课的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内容

主持人:今天我们研讨的内容为《认识图形》,这是一节数学活动。首先请林园老师来介绍一下这节活动的原始教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它的目标与各环节、流程是否适合我们现在小班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它的基础上做哪些更改和修缮?

二、确定活动的重难点目标

问题1: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大家讨论一下《认识图形》这节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应该定位在哪里?(教师讨论)

目标更改为:

1、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重点目标)

2、学习用圆点进行点数,感知数与量的对应。(难点目标)

三、讨论教学过程

问题1: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导入比较合适?(教师讨论:出示实物)

问题2: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话对四种图形的特征进行概括?

小结: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他们感兴趣的物品,包括吃的、玩的,在《纲要》中指出可以挖掘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孩子们对所热衷得事物感兴趣的程度更大些,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从生活学习中学习物品的形状,这种游戏化的形式能更促进幼儿参与活动。

问题3:根据我们开始定的重难点目标,我觉得原始教案的后半部分与我们的目标脱离,因此我们应该增加哪些环节来巩固重点目标,突破难点目标呢?

大家畅所欲言

小结:刚才大家的讨论都很激烈,通过讨论大家基本达成共识,就是将后面的环节进行替换,换成幼儿用书的操作,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来加深幼儿对于4种图形的认知。

三、确定更改后的教案

问题1:活动的重难点目标?

1、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重点目标)

2、学习用圆点进行点数,感知数与量的对应。(难点目标)

问题2:活动的导入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各环节?

1、通过复习圆形和三角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3、幼儿用书的操作。

问题3:活动的延伸部分?

到区角李,用四种图形来变一变,看看可以变出什么东西?

四、模拟上课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集体备课,大家明确了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目标与教学环节,我们指导并不是所有的教案都适用于我们的孩子,我们要根据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更改和修缮后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篇16:图形变变变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在同伴原有绘画形象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尝试为同伴的作品增添画面。

2、体验交换作画的乐趣。

重点难点

尝试为同伴的作品增添画面。

活动准备

1、由圆形变出的各种图案。

2、幼儿绘画工具、画有各种图形的画纸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圆形宝宝变魔术。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快速在圆形上进行想象添画。

师:瞧,圆形宝宝变出了什么?

二、幼儿自己尝试为图形进行想象添画,引导幼儿大胆添画。

1、师:圆形宝宝可以变出XX,还能变出什么?(幼儿自由讲述)那么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呢?你们想不想当魔术师,也来帮图形宝宝变魔术?

2、师:在帮图形宝宝变魔术时听到教师说“图形宝宝不变了”就停止画画,把笔收好。

3、幼儿进行添画,教师指导。

三、幼儿进行“我们一起变变变”的绘画游戏。

1、师:在帮图形宝宝变魔术时听到教师说“图形宝宝不变了”就停止画画,把笔收好。

2、请幼儿和同伴交换位置,但不能拿走画纸。

3、师:看看,换座位后你面前的画纸上其他小朋友画的画,请你先观察和想象,然后为小朋友的画按自己的设想改画或者增添画。添画的时候请用彩色笔。

4、幼儿添画,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和大家不一样的画。

四、幼儿坐回原位,欣赏同伴的添画。

五、展示所有孩子作品,共同欣赏。

篇17:《认图形》的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的支撑点。本课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先把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按边的数量统一命名为四边形,并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图形边的数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形成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作准备。

在想想做做教材安排了折、剪、拼、搭等多种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充分感知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特点,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图形的折、剪、拼、搭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往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在折、拼、剪、搭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每人若干根小棒、一个信封,内装一套四、五、六边形纸片(地砖纹样)、一张正方形纸,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情景图:小朋友,新年里小狗史努比盖了一座新房子,看多漂亮!可惜还没铺地砖,史努比正为该铺什么地砖发愁呢!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它去挑选一下吗?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一)认识四边形

1、引导观察:

⑴让我们先来看看地砖样品吧(多媒体出示)请小朋友把自己信封中的地砖样品拿出来放在桌上。

看,这些地砖的形状可真多。你认识其中的哪几种图形呢?把它们找出来放在一边。

⑵学生独立操作。

⑶指名汇报:你找的`是哪些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

⑷引导发现:观察一下,这几种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四个角,四条边)

(评:巧妙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使抽象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建立在已有的经验上,使新知的展开显得十分自然。)

2、建立概念

⑴认识边:真不错,你们已经认识边了!谁来把正方形的边指给大家看看?(指名板演)

⑵揭示边:象这样直直的一条,我们就叫它边(板书:边)

⑶数边:

①先拿起自己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再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教师根据学生数的方法强调:数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注意首尾相连)

②小结:正方形有四条边,我们就说正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演示:围成)

③那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由几条边围成的呢?先自己数一数,再告诉同桌。

⑷小结:通过数一数这些形状的边,我们发现它们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板书:4)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给他们取个共同的名字,叫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找一找,数一数,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边的数量,并体会到可以根据图形的边的数量来命名,为后面学习五、六边形巧设伏笔。)

3、巩固认识:

⑴再找一找,你们桌上还有四边形地砖吗?(指名展示)

其他同学判断:你们认为他找得对吗?为什么?

⑵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是的在( )里画。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并说说剩下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评:抓联系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这里让学生继续找出其他的四边形,使学生能用联系的眼光来认识四边形有四条边的共性,并通过使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更进了一步。)

(二)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分类、探究

⑴提出要求:观察桌上剩下的地砖,你能把它们按照形状分一分吗?

⑵学生操作:先分一分,再告诉你的同桌,你是根据什么分的?指名板演。

⑶汇报分法:你是怎样分的?(五条边的分在一起,六条边的分在一起)为什么要这样分?你能分别给他们取个名字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五边形、六边形)

⑷验证:他说得对吗?让我们一起拿起自己的地砖数数看。

⑸小结: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什么名字?由六条边围成的呢?

2、巩固认识:(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①提问:你会用小棒搭一个五边形吗?

②尝试操作:每人独立搭一个五边形

③交流汇报:搭一个 五边形,你用了几根小棒?(指名板演)

思考:搭一个五边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为什么?

搭一个六边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呢?请你搭搭看。

(评:通过组织分类、取名活动,使学生利用认识四边形的经验自主迁移,从而建立五、六边形的概念,并形成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课堂小结,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把这些地砖按形状分成了几类?在分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真了不起,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图形,你们都已经认识啦!(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①提出要求:先数一数这些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

②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①先电脑演示折法,让学生说说折出的是几边形。

②让学生照样子折,边折边自己填空。

③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①尝试练习:先自己试着动手分一分。

②汇报交流:(指名展示)你是怎样分的?

③小结:分的时候可以从一个顶点开始,每次分出一个三角形,就能使分到的三角形个数最少。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拓展思维(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⑴提出问题: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⑵小组交流、合作:先动手剪一剪,看看和你猜的一样吗?再互相交流。

⑶全班交流,互相展示

(评:在巩固环节,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折、剪、拼、搭等实践操作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认识更深刻、更清晰,而且也使学生对图形间的联系和变换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在动态中认识事物。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富有个性的探索和尝试,激活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学能力。)

篇18:《认识平面图形》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连贯性,深刻体会“面在体上”,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了解了立体图形各面的特征。在教学中让学生借助认识的立体图形拓出相应的平面图形,使学生对立体图形各面的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观察、发现与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把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同时对平面图形特征的了解更为深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长方体 正方体 直三棱柱 圆柱

白纸 剪刀等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带来了很多有趣的图案,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都是些什么图案呢?

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同学们来认一认、指一指。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之前,创设具体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操作实践,学习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课件出示一组立体图形)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立体图形吗?

(学生说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些图形的家就在这些立体图形上,你们能找到吗?现在请同学们4人一组,在学具上摸一摸、找一找,并小组交流你们从哪个立体图形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小组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小结: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直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和长方形。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的家都在立体图形上,老师想把这些图形从立体图形中搬出来放到纸上,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课件出示课堂活动卡)

生:沿着立体图形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4人一组,每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把它们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们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有好多面,剪下的图形只有一个面,平平的。

师:对,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些图形就是平面图形。

2.观察发现,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一组)

师: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有什么特征?

预设

生1:长方形的特征是长长方方的,有4条边,每条边都是直直的。

生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4条边都是直直的,其中一组对边是倾斜的。

生3:三角形有3条直直的边。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生:虽然这些图形的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但是它们的特征是相同的,所以应该属于同一种图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课件出示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圆各一组)

师:正方形和圆的特征各是什么?

预设

生1:这些正方形都有一个相同点:四四方方的,有4条边,每条边都是直直的,并且一样长。

生2: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圆圆的。

3.联系实际,深化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师:找出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4.小结: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都是平面图形,都是物体(立体图形)的一个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利用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再剪下来摸一摸,不仅使学生感受到“面在体上”,同时也体会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显著区别,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总结,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巩固练习

1.抢答。

师:我这里有很多图形,请你们在看见一个图形时,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从准备好的教具袋中拿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名称)

2.完成教材5页1题。

先让学生说说需要涂色的是什么图形,再涂上相应的颜色。

3.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课堂总结

今天你又认识了哪些图形?

⊙布置作业

教材5页2、3题。

板书设计

篇19:《认识平面图形》教案设计

长方形:长长方方的,有4条边,每条边都是直直的。

正方形:四四方方的,有4条边,每条边都是直直的,并且一样长。

平行四边形:4条边都是直直的,其中一组对边是倾斜的。

三角形:有3条直直的边。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圆圆的。

相关专题 大大小小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