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党课参赛教案

sunshuangrong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unshuangrong”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党课参赛教案(共6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党课教案优秀

时间:20__年1月12日

提纲内容:中国共产党党史

主讲人:书记张清雨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可划分三个大的阶段。从19__年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诞生,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人民90年的奋斗、求索,开拓出今天的大好局面,的确来之不易。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一)、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刺激这种发展,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这样,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9__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19__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更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

了社会进步的闸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并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特别是为后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是巨大的。它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孙中山因领导这场革命而成为二十世纪初期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__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它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不仅唤醒西方的无产阶级,而且也唤醒了东方的被压迫民族。这场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进行的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19__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爱国风暴。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下,这场风暴一度转入低潮。从6月3日起,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群众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政府卖国的全国规模的革命斗争。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随着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出现,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提上了日程。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19__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它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的作用。10月,北京共产党组织成立,李大钊为书记。19__年秋至19__年春,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先后建立起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在欧洲和日本,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的先进分子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所进行的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基本上具备了。

19__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共13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为了便于纪念党的生日,我们党把19__年7月1日定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够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正是这个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虽然这时它的力量还很弱小,但它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二、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一)、从南昌起义到人民军队的建立

19__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经过一系列新军阀混战,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19__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会断然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二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遵义会议

19__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开始,19__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三、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

19__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这就是著名的“七.七”事变。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经过八年抗战,19__年8月15日日本军队宣告战败投降。

四、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中共中央于19__年9月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为最后打败蒋介石、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思想、政治、组织上的重要准备。19__年3月,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全会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__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六、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但是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大跃进”运动从19__年底开始发动,19__年全面展开。它的推行,表明党力图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它能够发动起来,反映了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之后求强求富的强烈渴望。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短短几年内一连串接踵而至的胜利,使得人们相信中国富强的目标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

七、十年““””的内乱

(一)、““””的发动和全面内乱

19__年5月,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爆发了。

(二)、林彪集团的覆灭

党的九大以后,当时党的副主席林彪极力想强班夺权,秘密策划武装政变,被党中央及时发觉。19__年12日深夜,林彪决定投敌叛国,爬上256号三叉戟专机,仓狂出逃,13日凌晨,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附近坠落,机毁人亡。一场反革命政变被彻底粉碎。

(三)、同“_”的斗争

““””的长期持续和几经反复,使人们对接连不断的的厌倦情绪越来越强烈。希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生活有所改善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普遍的迫切要求。十大以后,党内围绕着**与反**、篡权与反篡权、整顿与反整顿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19__年1月8日,人民最爱带的好周恩来逝世。在““””进入第十个年头时,广大干部群众长期郁积的对““””的不满和对“_”的愤恨,终于在19__年清明节前后爆发出来。4月4日清明节这天,二百多万人民群众涌向天安门广场,象“_”发出声讨。19__年9月9日,全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毛主席逝世后,“_”更加猖獗向党进攻。19__年10月一举粉碎了“_”反革命集团,“”宣告结束。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八、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

结束““””这场灾难,使中国获得了有利的发展契机。但是,十年浩劫留下的后果十分严重,要在短期内消除这场内乱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是很不容易的。

19__年12月18日至22日,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最大历史关头召开了一次历史性会议,即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知道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被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册。

九、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和十二届三中全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不失时机地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由此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在全面推进城乡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逐步形成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滚动的格局。根据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党在外交政策方面也进行调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十、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一)、邓小平视察南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党和国家的发展处于又一个紧要关头。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国家的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长期以来的东西方两极冷战结束了。世界的这种大变动、大改组,对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一些人对改革开放提出了姓“社”还是姓“资”

的疑问,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了动摇。在此关键时刻,19__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途中,他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一国两制”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大政治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终于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19__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样本着“一国两制”原则,19__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__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不仅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这个主题,集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新的世纪新的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家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科学分析和把握形势,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足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想。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9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富有革命创造精神的党;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奋斗并作出最大牺牲的党;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是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党。历经磨难,斗志弥坚,千锤百炼,更加坚强。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篇2:党课教案优秀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这就要求做一名有育人能力与敬业精神的新时期教师,必须具备不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科学的预见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实践与交流能力、捕捉和使用现代信息的能力。未来教师应博学多识,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有长流水”。以教学为已任,努力钻研业务,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讲究授课方法,掌握教学规律,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赢得广大学生的赞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我们新时期的教师能用“三心”开启学生心灵。首先,用真心做一名人民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那就要用真心去对待它,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做到敬业与勤业,默默地付出换来的是桃李满天下,获得的是无数学生的敬重与爱戴;其次,用爱心做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爱心,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根独有的琴弦,倘若你自己能与他对准,他就会奏出最美妙的音乐。”是的,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我们教师要学会用自己的真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要用人性化的方式来指导、矫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爱是一个永恒主题,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生涯中永恒的主旋律;最后,用耐心做一名人民教师,老师与其它职业不同,并不是一天工作8小时之后就能放下的工作,老师会面对一些纷繁琐碎的事情要处理,而面对这些的时候就需要有一颗耐心。切实找到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到细而不琐,有条不紊。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新时期教师还需要有民主科学团结协作的观念。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在这么一个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形成民主科学的教育方法,我深深记住了魏书生老师所提倡的班级和教学管理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教育理念,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建立互助的人际关系,形成师生互动,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发现和发展学生人性中最美的部分,让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教师从事的既是个体性工作,又是整体性的工作,怎么和学生、家长、同行、领导相处呢?归根到底,还是要以诚为贵、以和为贵,讲求团结协作的境界,要想做到团结,就必须大气、大度、包容,有胸襟、有境界,“我快乐,并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就像遇到红灯,有的人觉得沮丧甚至想咒骂,但有的人却能乐观地告诉自己,绿灯迎接的第一个人总是我。

总之,未来社会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有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思想上更新观念,行动上勇于创新,学习上力争上游。作为教师,应该有着更高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相信我们都能做到以人为本,以教为乐,以教为荣,展示当代教师的崇高形象。

篇3:党课教案优秀

20__年,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成效、积累了新经验。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注重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更加注重完善制度、规范权力,更加注重维护民利、保障民生,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拓创新。

他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我们既要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又要看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是要着力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二是要着力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作决策、定政策必须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三是要着力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工作,大力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意识,大力推行依法行使权力,大力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大力实施各项公开制度,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是要着力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

各项权益,切实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中央惠民政策落实保障机制。五是要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维护群众利益。六是要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帮助基层干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要理解基层工作的困难、体谅基层干部的艰辛,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使他们不断为党和人民作出新的工作业绩。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党内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风气,强调“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中央还下发了《关于解决当前机关作风中几个严重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强党风建设的文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要求,明确提出要依靠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强调“要在严厉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篇4: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圆的有关资料

(2)圆规、直尺、圆纸片

(3)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二、教学课题

《圆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够合法有效地获取网上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惯,善于动手动脑,勇于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圆

四、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生活之中,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2、课堂上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3、创设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6页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插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学生汇报,(水池、车轮、灯笼、卫星接收天线。)教师: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谁还能举一些外形是圆的物体?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么多圆。老师也找了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

2、揭题: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圆的认识”。

3、我们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都是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它和我们以前学的平面图形有不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二)、操作交流,发现特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学生画出的可能有些不是圆)教师设疑问:为什么有些同学画出的是圆,而有些同学画出的不是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好不好?

2、圆规画圆。教师:请大家拿出手中的圆规,认真观察一下圆规的样子,并用它尝试画一个标准的圆。学生第一次画圆。教师:请你介绍一下你用的是什么工具,是怎么画圆的?教师演示怎样使用圆规正确的画圆。教师:请同学们用圆规再画一个标准的圆。

3、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小组讨论,(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我们把在圆中心的这一固定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4、认识圆的半径。教师:刚才同学们画的圆都比较好,现在大家拿出直尺画出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并量一下它们的距离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多少条出来?(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画不完,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提问:你是怎样观察得出在一个圆内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的?(因为围成圆的曲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有无数条)教师: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有无数条,这样的线段我们给它起个名叫DD半径(齐读: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由于圆周上有无数个点,所以半径就有无数条。说明半径的特征并板书:在同一圆内,半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都相等。

5、认识圆的直径。

(1)除了半径以外,在圆中还有没有像这样比较特殊的线段能决定圆的大小。学生讨论后回答(直径)教师:请学生同学们动手画一画直径。画得越多越好。画时要注意什么?(过圆心,两端在圆上)

(2)让学生观察自己画的直径,找出直径的特征。

(3)直径的特征。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数一数在同一圆内,直径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直径能不能画完?为什么?说明理由。(引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动手验证。或直尺量,或用圆纸片对折)教师: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圆的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6、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r=1/2d。这个关系的前提是什么?(同一圆内)为什么要加这个前提,不要行吗?

小结:在同圆或等圆里,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三)、综合练习,加深认识

1、练习四第1题: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长度。

2、课本第1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1题(1):画几个圆心在同一点而半径不相等的圆;画几个圆心不在同一点而半径相等的圆。画完后,教师问:圆心在同一点上,为什么有的圆大,有的圆小?(因为半径不一样,半径越大,圆就越大)这几个圆的大小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圆在这里,有的圆在那里呢?(因为圆心的位置不一样)

3、议一议: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4、能力拓展,除了用圆规画圆你还能用其他的工具画圆吗?试一试。

(四)、回顾知识,全课小结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只是学习了圆的认识,大家都收获很多。关于圆,老师希望同学们用心去发掘去寻找。

(五)、作业

1、练习四第2、3题。

2、课后上网进入搜索有关圆的图案。

3、课后上网进入搜索更多关于圆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看、画、折、量等活动中来认识圆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充分掌握学生心理特点,通过不断地设疑DD释疑,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探究的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让学生去猜想、发现、讨论、验证、……从而实现“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

著作权与使用申明: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并同意授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与百度公司中小学互联网应用项目相关推广活动中以非商业目的对该获奖作品进行复制、使用。

篇5: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历史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学生课前用上网百度搜索等方式查找传说时代的故事,重点查找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并分类整理。

二、教学课题:

中学历史北师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知道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对古史传说和史实进行区别,作出初步的比较,并作出概括、判断和解释。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这些神话和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的成分,哪些是虚构的,反映了神话和传说时代怎样的文明曙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尊奉炎帝和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从“尧舜禅让”的学习中要礼贤让能;通过“大禹治水”的学习,要坚强、奉献,在日常生活中做事注重方式方法。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学历史北师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本课以古史传说的形式对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过程作了形象的描述,它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上一课的“氏族部落”,启下一单元的“国家的产生”。它是从传说这一独特的视角对这段远古历史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去理解、认识这段历史。

教学重点:炎帝、黄帝对华夏族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认识到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教学难点:区别史实和传说。

教学准备:课前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及相关传说故事。研究教材确定重难点。根据重难点有针对性的查找资料。根据需要对找的素材进行处理,如进行视频的截取和合并,筛选图片,并制成ppt文件,供课堂使用。用视频故事,让学生对传说故事形成代入感,用图片让他们形成直观形象。用几个问题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历史真相。解决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

本课所介绍的时代距离现代时间十分久远,跟学生现在的生活差异很大,但有不乏息息相关的内容。又因其缺乏确切的文字记载,很多内容只靠口耳相传,又不完全真实可信。而七年级学生年级较小,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对相对枯燥的单纯平直陈述关注程度差。所以我选取卡通人物形象的传说故事视频进行教学。并进一步利用图片和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印象。解决重点问题。同时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查找材料、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的基础之上,分析思考,自行得出结论,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课题“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由“传说时代”提问那时的历史是主要以怎样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学生思考回答口耳相传或传说)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几个传说时代的重要人物。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提纲: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传说和历史的区别。教师我们在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查找这几个人的传说故事了。这些人同属传说时代的著名人物。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黄帝和炎帝

1.黄帝

(1)多媒体出示以下问题:故事主要介绍了谁?他的贡献是什么?这些贡献全是他一个人的成果吗?

(2)这一时代的传说有很多,教师播放视频一关于黄帝的动画,让学生带问题看视频。(视频:黄帝战蚩尤。查找方式:百度视频搜索黄帝战蚩尤,选取其中合适资源。下载后对视频进行截取1分27秒到2分36秒,和2分57秒到4分46秒,并将两段合并使用。)

(3)视频播放后提问视频主要介绍了谁?学生回答(黄帝)后,课件出示黄帝图片。

(4)问其贡献是什么?(学生带问题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找答案。)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答案。(学生带问题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找答案。)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答案。

(5)教师提问是否所有这些了不起的贡献均一定与黄帝有关?学生解答后,教师简单总结。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之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非一人短时之功劳。但是因为确切情况已不可考,后人在追述他们历史的时候,往往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身上。

(6)视频中的故事与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果有是哪些?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和个人分析进而对这个传说的的真实性,真实程度进行探讨。注意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意见,但教师要适当进行调整,以免跑题和占用过多。

2.炎帝

(1)视频中提到的另一个在学习提纲中出现的重要人物是谁?学生回答(炎帝)课件出示《神农教稼图》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搜索“神农教稼图”,在结果中选取适当图片。

(2)他有什么贡献?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用课件进行展示。

3.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1)课件出示远古传说地图。黄帝炎帝部落通过战争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中华民族的雏形形成)炎帝黄帝更因其功绩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华夏族是否仅仅由炎黄两个部落发展而来呢?课件一角出示龙的图片从龙的形象也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有多个部落发展而来的。过渡:炎帝黄帝后的很多年里,黄河流域又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

禅让制

1.尧禅让舜

(1)课件出示问题:这段视频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提到的重要制度是什么?

(2)课件出示动画尧舜禅让视频下载后进行截取第一段.从9秒到1分16秒,第二段从1分42秒到2分45秒,第三段从2分54秒到5分08秒,让后将三段视频合并使用。找学生回答问题。课件出示尧舜图片。

(3)尧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主要是因为舜具有哪些品格特征?

(4)视频中的故事与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果有是哪些?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对这段视频的真实性进行简单讨论。教师同样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调整和调整以免跑题和用时过多。过渡:尧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舜,舜后来又把它禅让给了禹。

2.舜禅让禹

(1)课件出示禹图片指出禹被禅让是与其功劳密不可分的。

(2)提问禹的重要功绩是什么?学生回答。

(3)课件出示大禹治水形象图治水时治理哪条大河?(强化黄河流域这一内容)

(4)请同学讲述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如三国家门而不入等,不宜太多。)用提问要点方式进行小结。课件展示内容。本课我们了解了很多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可信吗?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学生结合课前上网等搜索到的传说故事进行简单介绍。

课堂练习。

1.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xx部落联盟首领。

2.xx和xx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尧年老后,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xx给舜,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4.禹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他因为有功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他的主要事迹是xx(四字)。

5.有关炎黄的传说,哪些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哪些是人们的想象?

七、教学回顾

从本教案的实际应用来看,教学效果比较不错。学生普遍能对本课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在他们识记重点知识的同时,都能一定程度上比较顺利的区分出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尤其是一些容易偏离主题或者耗时过长的现象出现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及时调整。

篇6: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成7个小组围坐。

(2)预习新课。

二、教学课题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7页“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

三、教材分析

知识目标: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情感目标: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盒子、乒乓球。

五、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实验、游戏。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摸球的游戏。

生:喜欢。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几个盒子,如果我从第一个盒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猜猜我摸到红球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一定。

师:我能从第二个盒子里摸到红球吗?

生:不可能。

师:如果我在第三个盒子里任意摸一个球,这次我摸到红球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可能、也可能。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可能性的问题,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师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

2、探究新知。

(一)活动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摸一摸,玩一玩球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游戏规则。学生齐读游戏规则。

师:同学们,请看每一个小组的桌面都有一个盒子和一份记录单,请看这份记录单。

师:同学们,都摸完了吗?每一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摸到红球的情况。

生:我们这组第一组、第二组。

师:下面我宣布这次游戏的冠军是第六组。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呢?

生:(学生答)。

师:哦,原来是这样,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你们每个小组的盒子里的球的颜色呢?请同学们把它们倒在桌面上认真观察。

师:现在每个小组派个代表说一说你们组有多小个红球?(1、2、3、4、)请你们计算一下你们这组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开始计算。

师:都计好了吗?第一组是多少?

生:八分之三。

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生:红球有三个,总共有8个,那么红球就占了其中的三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八分之三。

师:第二组、第三组。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是什么?

生: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是0。

师:那0表示什么?

生:(没有)或者是说事情不可能发生,不可能的事如果用数字来表示就用0。

师:那么摸到红球最大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摸到红球最大的可能性是1。

师:1表示什么呢?

生:一定,如果事情一定发生用数字来表示就用数字1来表示。

师:那么象这些分数八分之三、八分之二、它们有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能也可能用数字来表示就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二)拓展练习

1、下面请同学们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请看屏幕。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同学们请看。这里有六个蛋,这六个蛋里有三个书签、两个橡皮、一支铅笔。我们先点击上面的气球,看它提出什么问题。然后猜答案,最后砸蛋。看谁猜对。

师:好,先看第一个问题,砸到钢笔的可能性是多少?

师:对,大家都猜对了。

师:到第二个气球:砸到不是橡皮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五分之三)

师:谁来砸第二个蛋,看看是什么?哦,也是一张书签,现在剩下一张书签、一支铅笔、两个橡皮没有砸出来。

师:第三个问题是:现在砸到书签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四分之一)

师:这回能砸到书签吗?哎,不是书签,是一支铅笔。不要灰心,第四个问题:这时砸到什么的可能性最大?是多少?

生:(橡皮三分之二)

师:看一看,橡皮出来了。(橡皮、橡皮、橡皮)哦,对了,我们猜对了,是一块橡皮。剩下两个蛋了,我们看问题:现在砸到橡皮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生:(二分一)

师:你们看看,这一回砸出来的是橡皮还是书签?谁来当这个大力锤手?原来是张书签。最后一个蛋:你能确定是什么吗?砸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3、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畅谈本课的收获,并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哪些进步,提出疑问。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活动是儿童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我将“可能性”这一深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好玩的活动,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明化,通过参与这种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听讲的位置变成主动的探索者。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体会。

开课伊始我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师生比智慧的游戏情境。猜测后,激发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进而引出摸球游戏。摸球时收集信息,得出摸到红球的次数多、摸到白球的次数少。从而发现:黄球的个数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白球的个数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验证自己的猜测,感受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在活动中,学生十分兴奋,对验证的结果记忆深刻,体会很深,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2、小组合作,使学生在玩中思考。

操作只是给学生增加一个感知理解的平台,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去理解、看待生活问题和生活现象。

3、课堂上,我不仅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更及时地引导他们进行数学分析与思考。例如在学生小组摸球游戏结束后,引导他们根据本小组的活动记录一起寻找其中的数学秘密。学生结合实践中的体验很快就发现了记录上的秘密。

相关专题 党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