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kevinkek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kevinkeke”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积累.运用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12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积累.运用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引导学生模仿《怎样制作树叶书签》制作一个树叶书签,并展示。

2、训练学生心理素质,实践操作能力。

【教 具 准 备 】:供学生展示成果的展示台

【教 学 内 容 】:

一、揭示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将制作的小作品。

二、读题,明确范围与要求。

可以:1、展示,介绍自己的小作品用制作过程。

2、讲述自己了解的科普知识和趣闻。

3、讲述自己了解的最新科技成果。

三、小组内展示自己作品,进行介绍,了解其他科学知识介绍

四、每组派一名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或科学知识。

五、举办展览的筹划过程

七、作业

举办展览。

[积累.运用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积累.运用七(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背诵古诗词,丰富语言的积累。

2、弄清短文内容,了解制作树叶书签的几个步骤。并能动手制作一张叶脉书签。

3、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或想象,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 具 准 备 】:小黑板、叶脉书签一枚

【教 学 内 容 】: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引入。

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已经储存了许多古诗词,现在请大家背诵自己读过的故事,比一比谁背得多。教师对背得多的学生予以表扬。并提出希望;今后能背诵更多的古诗词。

1、自读古诗

(1) 轻声读几遍,注意把自己读准。

(2) 指名读,纠正字音。

(3) 气度。

(4)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练习背诵。

(5) 自由背诵。

(6) 指名背诵。

(7) 齐背。

二、阅读短文

1、自读短文。

想一想这个古诗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要点:

a准备过程

b制作过程,共五步。

c 制作过程中的启示。

4、讲述故事

自己练习--指名讲述

三、布置作业

1、背熟古诗。

2、制作一个树叶书签,准备展示评比。

[积累.运用七(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积累运用七 教案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蓖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弊杂煞⒀裕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蔽颐钦馄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备髯樗狄凰的忝翘致鄣男捶ㄓ屑钢(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三、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四、延伸课外

1蓖学们,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比冒职致杪瓒阅阈吹哪谌萏岢鲆饧,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

[积累运用七 教案教学设计]

篇4:积累运用 七 教案教学设计

lanlan

训练要求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并掌握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3。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词语。

2、借助工具书,大体弄清每个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关于人们对待学习、工作态度方面的成语。)

4、指导学生熟读,达到会背。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再次读文,回答课后第一题。

第一题:他先用绳子把水桶系在扁担的两头,再把两个水桶轻轻地放到小桥两边的河水里,然后两只手抓着扁担的中间,推着它,慢慢地走过了桥,鞋子一点儿也没有湿。

5、组织交流、讨论第二题。

提醒学生要认真观察图画,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精心组织语言。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深思熟虑,多动脑筋方能做好;盲目冲动只会事倍功半。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2。

训练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提示,明确交际的内容和方法

1、想一想自己遇到过哪些难题,在班级讨论会上提出来。

2、在同学们所说的难题中挑选一两个进行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

3、讨论时,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最好是一个难题能想出多种解决的方法。

4、评一评谁想出的办法好。

三、调动积累,表达难题

边说边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纳整理。

四、学生互动表达

1、从这些难题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把想出的办法说给同学听。(注意说清楚遇到的难题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也可说说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办法。)

2、把你的想法说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帮他提意见。

五、学生集体表达

请小组派代表上台说说,其他同学评论。

(1)评语言,要准确、规范。(2)评思路,说话的内容要清楚、通顺、完整。

(3)评仪态,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表情要自然,注意文明礼貌。

六、请你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并讲出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会时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在这些难题面前,我希望大家都能像今天这样,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想出办法,解决难题。

[积累运用 七 教案教学设计]

篇5: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背诵课外选的歇后语。

二、阅读练习。

三、作文。

教学重点:

学习缩写。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篇6: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一、介绍《小抄写员》的主要内容。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题意。

1、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析题。说出缩写的要求。

A.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B.语言要简练。

3、回忆文中哪些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是非写不可的?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篇7: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一、回忆背诵谚语和歇后语。

1、教师点拨,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歇后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歇后语背诵者。

二、理解背诵歇后语。

1、听教师讲解,学生开始自由造句。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歇后语。

篇8: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一、师生以善良为话题讨论神话故事。

1、你知道民间流传哪些神话故事?

2、为什么会流传民间故事?讲解。

3、民单故事的特点。

二、阅读短文《七颗钻石》。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水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 说说为什么水罐会发生这些变化?

3、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篇9:积累运用 2(第2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 2

一、教学目标:

1、积累12条成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故事《绿手指》,能复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扮演不同的角 色,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体、有条理地记下发生在熟悉的人的身上的一件事。

二、教学时数:(4课时)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记下的成语和熟悉的人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学习过的成语,背一背

2、出示练习的成语,明确要求:比一比,谁用最少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3、学生自由读成语,试着理解成语的意思,背诵。

4、比赛背诵成语

5、交流其他成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

〈二〉、阅读故事,理解内容。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2、分小组学习,先读短文再说说“绿手指”的含义,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派代表说说对“绿手指”的理解。

4、讨论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5、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谈话兴趣

1、教师谈自己购书的经历。

3、导入话题:如何购书?

〈二〉、回忆购书活动,拓展话题。

1、回忆以前的购书经历,说说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

2、同桌交流、增加购书经验。

〈三〉、小组内讨论:

1、如何扮演各种角色

2、在形成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小组进行演练。

〈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比赛。

〈五〉、全班同学评议,给予肯定与鼓励。

〈六〉、课堂小结

1、交流购书心得。

2、作业:自己去体验购书。

[积累运用 2(第2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积累运用8第三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

(创设情境)台湾的一位老人是我们的同乡,这些年也一直想回家乡看看,可因年迈

体衰,一直未能成行。他多么想知道家乡的变化呀,让我们把家乡的巨变写成作文,告

诉他,好吗?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能抓住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有顺序、有重点地写。

2.将搜集到的资料进一步修改、补充、整理后完成自己的习作。

三、习作指导

1.翻看自己进行调查的资料,归纳家乡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

2.回忆口语交际课中,哪一组说的内容最能体现家乡变化大。

3.说一说你想写哪方面的内容,如果想写自己调查过的,要认真分析资料,进行增

删;如果想写别人调查过的内容,要借阅别人的资料,认真分析,进行取舍。

四、准备好后,进行习作

[积累运用8第三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积累.运用七第二课时

积累.运用七(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引导学生模仿《怎样制作树叶书签》制作一个树叶书签,并展示。

2、训练学生心理素质,实践操作能力。

篇12: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文的综合素养。

2读书方法——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并把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3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感受阅读的快乐,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学生:搜集八字成语。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庇“——”勾画出下面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再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说,再理解成语意思,感悟其作用。

比较:

(1)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舒服。

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心旷神怡。

(2)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经摔死了。

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经粉身碎骨了。

小结:在句子中恰当运用成语,可以简洁、形象、生动地表达出相应的意思。

2读书上的四个句子,根据句意,说说带点成语的意思。

3比班交流成语意思。

4一般词汇相比,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更加典型、系统、丰富,它是历史的沉淀,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成语是现在仍然使用,但又反映了历史典故的“活化石”。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说话或写作时,正确运用成语,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更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过渡:成语都是四个字吗?成语不仅有四个字的,还有三个字、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八个字、十个字的,还有更多字数的。

1我们要见识一下八个字的'成语,自由读成语,读熟,尽量达到背诵。

2与同桌、全班、老师等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背成语。

3做个小游戏。

游戏:我说你对或你说我对。

(1)同桌合作做游戏。

(2)师生合作。

4你有什么发现吗?左边是讲争斗的害处,右边是讲如何对待别人,都是讲与人和谐相处的道理。

5交流搜集的这种结构的词语。

6可以收集其他字数的成语,我们再组织开展一次“成语擂台赛”。

三、互动平台

1你们有读书的好方法吗?能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2学生们的方法都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读书的好方法。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自己放声读、默读、与同桌分角色读,甚至请老师与你一起合作读)要求读通顺、读流畅。

3比班师生对读。

4还想到些什么。

(1)读书后,要做好笔记。

(2)读书笔记的好处:

a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b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c有用材料,开阔视野,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d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研究新问题。

(3)读书笔记的内容:一是读全文写体会,一是摘录重点句写感受。

(4)常用的形式有: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

5讨论后指名说。

6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由此可以看出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四、口语交际

1孩子们都认识蚂蚁,你了解蚂蚁吗?指名说。

2老师要介绍两只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蚂蚁。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边读边想。

3进行辩论。

提要求:

(1)要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在谈感受时,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要有真情实感。

(2)只要有道理,就允许有不同的意见。

(3)辩论时要注意礼貌,不能用言语伤害别人。

4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等都不同,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也就不一样。

五、习作百花园

过渡:读了两只蚂蚁的故事,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感受、观点、体会等,在口语交际中,不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还用了事例加以说明。如果把你刚才所想、所说的写下来,一定是一篇有意思的习作。

相关专题 来稿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