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bargon11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bargon110”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坐井观天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共19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坐井观天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材简说

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习目标

1比鲜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蹦芊纸巧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狈⒒酉胂螅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 “井沿  大话  弄错 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 际”。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

初步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教学准备:板画水井 贴图   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背诵《识字四》。

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

1一读 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

2二读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三读 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

(一)反馈:《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  )和(   )争论(        )

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3.反馈出示课文4.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的观点是(       ),

小鸟的观点是(           )。

(二)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理解“井沿”,识字“沿”

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 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

(教师手指桌沿)那么这是?----桌沿

学生给“沿”组词。

3.理解“落”字在句子中的运用。

给“落”换词。

想想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停”等词呢?

(三)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了解故事的起因。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读好“一百多里”。

(四)研读第二次对话,争论的要点

1.理解小鸟的观点

1)   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但是它都没有看到天的尽头,这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无边无际)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无边无际?

2)天如此无边无际,怪不得…….

教师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集体读,再次回顾。

教师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名读,想想小鸟会(    )地说。

评价读中感受小鸟的自信、诚恳……

2.理解青蛙的观点。

1)   理解“大话”:“大话”是什么话?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2)   青蛙问小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它其实想说的的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   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感受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感受“!”和“?”的变化。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4)   听了青蛙的话,你心里一定有了问题了。(预设:青蛙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5)   探究青蛙的观点的形成原因

问得好。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可启发学生想办法获得青蛙的“体验”。或者自己引导

A抬头看看教室的天花板,你看到了方方正正的一大片,但是再把纸卷成筒状看看天花板?你又看到了什么?)

B再观察一下课本插图中青蛙所处的位置,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

6)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青蛙的话,读好“!”和“?”

3.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次对话。

四.写字:沿  抬  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续遍故事。

3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第三次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笑”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词卡

教学过程:

一、识字,复习导入

1、读生字卡片 :井沿  大话  弄错 无边无际

识字:信  给信组词,了解“信”的意思。再用字理识字法观察信字的部件构造,记住“信”字,比如说:要“言”而有信;比如说“信”就是把要说的话,把语言写到纸上,传递给别人……

2.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2.3.4.5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次对话。

1)    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2)   同桌分角色朗读,讨论一下小鸟和青蛙各自在笑什么。

3)    反馈:

预设: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4)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关注生生评价。

三、提炼“坐井观天”的寓意

引:课文学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到底是谁弄错了?

(1) 青蛙错在哪里?

预设:错在自己呆在井底,不跳出来看看,就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天就井口那么小……错在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2)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观察天……坐在井里看天……

坐井观天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同时它也在批评一类人,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什么样的人呢?(…….批评见识少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回顾: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3)拓展

出示课堂小练笔: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终于跳出了井口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4)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

预设:我明白了不能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我懂得了要多学知识才能见识广……

小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四、写字

[坐井观天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2:坐井观天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13 坐井观天

类型:公开课     时间:1021     教师:陈园园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理解寓意。

学习重点

认识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分角色。

学习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词语卡片、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小动物的故事走进课文。板书:坐井观天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初步认识生字,新词;

2、采用各种方式认读生字、新词:沿-井沿、边沿   际-无际无边

信-相信、不信、信件;

3、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的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完成练习: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上。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3.青蛙说小鸟“别说大话了”,这里的“大话”指什么?

(指小鸟所说的“飞了一百多里,青蛙不相信”)

4.青蛙认为天有大呢?它为什么这样认为?

(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它住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

5.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的?理解“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大海、沙漠、天空)

6.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的对?小组讨论并汇报,带学生体验用纸卷成纸筒看看,这时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7.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意义?

8.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会看到:田野、山川、河流。)

9.总结下面,我们再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你现在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

(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同学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

10.学了这篇寓言故事后,你想对青蛙说什么,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们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作业布置: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然后续编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小鸟                                   无边无际

(飞了一百多里)

天有多大

井口大

青蛙                              (天天坐在井里)

[坐井观天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3:坐井观天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沿”、“际”、“信”三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口”、“井沿”、“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会写“沿、抬”等8个字。

2、分角色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学本领都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悟出文章的寓意,懂得“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小鸟和青蛙的图片

2.本课相关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释字:观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 二) 播放朗读课文课件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设计意图: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吸引学生。]

(三)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课件。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多种方式练读。(齐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多种方式让生字教学不枯燥。]

(四)学生初读课文

小组合作读书

提出要求:第一,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

第二,要会想,想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开,先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动笔勾画出有几个自然段,咱们来比一比,看哪一组完成得最好。现在大家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吧。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读书,在初读课文基础上动笔勾画出自然段。为激励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五)深入理解课文

1、齐读第一段

提问:你读懂什么了?他们在对话,对什么话了?

2、默读课文

要求:快速找找,青蛙、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用横线划下来。

3、指导朗读对话

第二次对话:哪个词告诉我们天有多大?指读“无边无际”,什么意思,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质疑,这样教师就把学生摆到了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利于克服教师教学时牵着学生走的毛病,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谁能把天读得大一点?怎样读才能读出大的感觉?你是怎样读的?

“说大话”换个词,理解词义,学着青蛙的样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句子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

4、理解寓意

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就那么大? 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如果青蛙跳出来,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六)学习生字

1.先观察

2.描红

3.展示并提醒要注意的部分

4.再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识字,变被动为主动。]

(七) 小结

寓言故事城里有好多这样的故事,课下大家借助课外书多读一些,去了解更多的故事。

[设计意图:做好语文学习的课外延伸。]

[坐井观天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4:坐井观天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沿”、“际”、“信”三个字。

2.理解“井沿”“井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

1、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读议关键词句,提出问题,在图文帮助和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懂得青蛙之所以错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要写的字和要认得字。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认读生字卡片,归纳识字方法。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都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用横线画出他们的对话,教师巡视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表演。

五、完成练习。

读句子,按照句子中括号的内容写词语。

1、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            )

2、小鸟对青蛙说:“天没有边,也看不到边际。”    (          )

六、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信    沿    抬     际     蛙     错    答    还

左右结构:信   沿    抬   及    蛙   错

上下结构:答

半包围结构:还

教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讨论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我在教学中强求统一,没有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坐井观天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5:《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一片文章,这是一则具有鲜明地讽刺性和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寓言通过坐在井里的青蛙和落在井沿上的小鸟的对话,讽刺了青蛙的见识短浅和自以为是,通过学习这则寓言故事,要向同学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世界无限广阔,知识永无穷尽,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做整个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知识看做人类文化的总和,那就会跟井底的青蛙一样,成为孤陋寡闻、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反面角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1、认识并会写三个生字(沿 际 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大话”的意思

4、在阅读中体会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过程方法:1、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探讨: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带领学生做实验,将书卷起来往天上看,让学生形象感知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或成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善于向周围的同学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勇于广泛追求知识。

2、认识到知识向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我们要把眼界放宽,不断向课外吸取有用知识,不要做成为一只井底之蛙。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一、附有图画的生字词卡片(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二、多媒体课件

三、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头饰(在整个小学时期内,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

一定的作用,而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高不高兴啊?那么是关于谁的故事呢?老师今天特

地把它们请来了,它们还要求跟同学们打招呼呢,同学们先来听一听,猜猜它们都是谁?(通

过多媒体,依次播放青蛙和小鸟的叫声。)

2、同学们回答完毕,老师及时给予反馈(同学们真厉害,都猜中了!)

3、老师出示坐在井底的青蛙图,提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些什么?”(培养学

生的观察力,若是只有极少数学生做出回应,老师则做提示:比如这只青蛙处在什么环境里?

它正在做什么?),进而引出课题“坐井观天”(老师板书课题,并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出示井底青蛙和井沿小鸟对话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青蛙和小鸟在进行交流,接着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它们在说些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进而让学

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大声朗读课文。)(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只能是朗读。因为这时儿童的言

语运动分析器的活动在阅读过程中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好像一个感性的支柱,通过它来

保持言语视觉分析器和其他分析器之间的联系。这也就是说,通过读出词和句子的发生动作

来再现看到的文字和内容的联系。而这又是和儿童的内部言语不够发达这一事实密切联系

的。)

2、现在谁能说说青蛙和小鸟主要说了些什么?想说的同学请举起你的小手。(培养学生的口

语表达能力)

三、品读课文,理解寓意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故事,老师指读,“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

来找点水喝。”(生读之前,老师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读的是否准确。生读,老师将生

字卡片贴于黑板上)

2、老师让学生体会“?”表达的语气,并鼓励学生尝试着读出感情。

3、通过图片,向学生讲解“井沿”的意思,并将“沿”板书在黑板上,领读字音、分析字形。

4、举例解释“一百多里”有多远

5、那么青蛙听了小鸟的话,是怎么回答的呢?谁来读一读?(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6、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号和问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解释“大话”的意思

8、小组探讨: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带领学生做实验,将书卷起来往天上看,

让学生形象感知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9、小鸟又是怎么反驳的呢?指读,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注意感

语气)

10、老师领读词语“无边无际”并解释词义(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海,草原,天空,使

学生形象感知“无边无际”的涵义。板书“际”并分析字形)

11、听到小鸟与自己的说法不一样,青蛙作何反应呢?(指读,青蛙笑了,说:“朋友,我

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12、老师提问:青蛙为什么笑呢?(反映出青蛙的盲目自大)

13、“天天”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如果你是这只青蛙,会像它这样天天待在井里吗?(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初步解释寓意:老师想啊,同学们那么聪明,才不会像青蛙那么傻,

只知道天天待在井里看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天空,还以为自己说的是真正的天空,不知道真正

的天空原来这么大,这么美!)

14、我们接着看课文,老师读,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

来看一看吧。”(板书“信”,领读发音,分析字形和字义;问学生对这句话有没有什么不

白的地方;解释“是”的意思;小鸟笑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感悟寓意

1、下面大家再大声读一遍文章,读完自动停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找三位同学上讲

台分别扮演旁白,青蛙,小鸟,分角色朗读)

2、想一想,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给学生播放坐井观天动画片)

3、通过这个小故事,同学们知道了天空是无边无际的,那么,你还知道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进而引出知识也是无边无际的,是永远也学不完的,我们要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就要多读书

,不能只看课本,同时还要向老师、同学或者父母多多交流,这样才能知道的更多,同学们

都很聪明,肯定都不愿做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五、作业

1、把课本上“我会写”部分的生字每个字写两遍,写在作业本上,明天上午老师检查。(对

作业完成的情况要有严格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向儿童提出一定的要求,最后对于不完成

作业或完成的不好的同学,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帮助,提出严格要求。)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写在积累本上。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6: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教育学生开拓视野,多读书籍,增长见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及图片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激趣导入

为了奖励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从前啊,有一口古老的井,井底生活着一只青蛙。它每天坐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就这样平静地生活了很久。终于有一天,飞来了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俩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

请同学迅速把书翻到60面,大声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出示生字幻灯片。学生通过提示认识生字。

2、想一想: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发生争论的故事? 争论什么?(天的大小)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底)

板画,井,把青蛙移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呢?(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将小鸟移到井沿。

指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过渡:它们俩碰到一起是怎么争论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再次小声读读课文,找出它们的对话,用“--------”画记出来。

一共有几次对话?谁来读出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对,就是课文的第二段和第三段。

3、对话导读,理解

【出示第一次对话】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2、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   谁来试试?

3、青蛙说的话是个什么句子?要读出奇怪的问的语气。   谁来读读?

4、1、2组读青蛙的话,3、4组读小鸟的话,老师来叙述。

过渡: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觉得更奇怪了,而且一点儿也不相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

①谁找出他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 师贴出句条。

②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

青蛙认为天多大?(井口那么大)

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可是有趣的是青蛙还认为小鸟是在说大话,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吹牛,说假话。可见青蛙一点儿也不相信小鸟的话。

③改换句式:请看青蛙说的这句话,师读, “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

④指导朗读: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

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指名读

师带读-----------分男女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过渡:一个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另一个认为天无边无际,而且谁也不肯让输,你们瞧!

【出示第三次对话】

①1、2组齐读青蛙的话,3、4组齐读小鸟的话。

②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你认为谁错了?(青蛙)你们的意见相同吗?

③你们都认为青蛙错了,为什么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实验: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指名说。我们的视线被纸筒挡住了,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小结:青蛙不就是这样吗?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想象

小鸟为什么会认为天无边无际呢?  因为它一定飞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天的边际。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鸟,你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边想象边说句练习。(小鸟展开翅膀飞呀飞,飞过高高的山,飞过广阔的田野,飞过茂密的树林,飞过蔚蓝的大海------------)

你们飞过那么多地方,有没有看到天的边际?可是青蛙不相信啊,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相信呢?(让它跳出井口来看看)

四、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说话练习

①假如这只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将会看到一些什么?  (很大一片天空,美丽的风景)

②那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小鸟又会说什么呢?------ 指名说

③互动学习:同桌一个演青蛙,一个演小鸟,想象一下青蛙看到井外的世界之后会说什么,小鸟又会说什么。

2、揭示寓意

学习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谁呢?为什么?

{板书}:   见识广,见识少

所以我们认识事物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我们曾学过识字4,当中的哪两个成语与坐井观天一样都表示看问题不全面,目光短浅?管中窥豹,一叶障目。这样可是不对的。

我们班还有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学好知识,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做一个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人,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哦。

六、课后游戏:分角色朗读表演

下面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请人到台上扮演青蛙和小鸟,带上头饰进行朗读表演,演得好的话老师将把美丽的头饰送给他。

1、分角色朗读

2、评价、奖励

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他们的鼓励。

七、课堂作业及课后练习:

1、填空:(小黑板出示)看你能填出几个合适的词语

2、抄写课文后面的读读记记(积累词语)

3、课后同学们可以像老师这样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情景写一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全镇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所上的是二年级语文教材13课的《坐井观天》这一成语故事。这节课,我感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课堂中,我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一点,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又加强朗读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然后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1 .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五十个孩子就有五十只青蛙,五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老师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2 .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我在课上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并且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文中的词语“无边无际”,先让学生理解本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这样学生的理解很透彻了,还能运用了。学过这些好词,我们不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吗?还有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我还联系前面所学过的成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让学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其含义,并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但是,在这堂课上,我虽然努力的想教会学生怎样读好青蛙和小鸟的话语,可是还是缺乏具体的明确的指导,所以朗读效果还不尽人意。再者,当我说道:“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啊?”,学生都说道了小鸟,而本文意在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个成语故事,并懂得“坐井观天”的含义,而我的这一问题将学生带进了胡同,有点偏离轨道的倾向,值得深刻反思。

一、让学生快乐学习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从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重视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通过适当的练习,启发学生思维。小菊老师大胆创新,给学生的不是原文,孩子们需要动动脑子才能将原文重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

[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7:假如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设想

《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

教学时,首先,通过看动画故事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再由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入手,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积极倡导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课始,我就安排学生自主、个性化识记生字,读通读顺课文。接着“以读为主线”的思想,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进行读读说说,发挥孩子的想象。最后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本节课所学到四个我会写的生字。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通过强烈对比,感受情感。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看这个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出示课件)

师:多么神奇的笔啊!你想拥有这枝神奇的笔妈?

师: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这枝神笔,因为他想用这枝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他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叫《假如》。

(板书课题:假如并读读课题。)现在,我们共同来倾听这位小朋友的心愿。(出示:课文范读课件)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听得多么专注啊!而这首小诗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108面,请打开课本108面。

1、看读书要求,(出示读书要求,指名读)请同们按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1)、自己读课文,圈生字,标出节号。

(2)、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划出不懂的词。

2、检查生字新词,并学习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我都不忍心打断,(出示生字)看这是什么?老师很想了解一下你对本课的生字认识了几个。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师:我把拼音帽子摘下来你还认吗?

(2)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新词,学生以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读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几朵漂亮的云朵想送给你们,但是你要读准它的名字才能得到。

(3)出示九个生字,开火读。

(4)同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师:同学们对本课的生字掌握的这么好,那读课文一定会更棒!课文共有几节?

生:课文共有四节。

师:你真会读书,你们都答对了。那哪四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人读一节。

师:(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读得好不好?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先用铅笔做个记号,等下我们一起来评一评。)

三、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对,我们初读课文时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准字音。或(这几位同学评得真好,那你就用这种方法再读读课文,)

1、思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开始读。

(1)指名说,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2、小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自己再一次读课文并从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1)指名说,师板书

(2)三个句子用课件出示,分组读。

(3)再出示读读说说这两句话,齐读,后说说我要

小结:小女孩用神笔给小树画太阳,给小鸟画谷粒,给不幸的朋友画一双好腿,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等下节课我们再学习。接着看这节课要求我们会写的字。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出示生字,(会写的字)

1、谁愿意起来读?(1)指名读。 (2)齐读。

2、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四个字,并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得位置。

(2)看老师范写、生书空。

(3)生在书上仿写。

4、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把这篇课文仍真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2、试着背诵课文。

板书:

23.假如

小树------太阳

小鸟------谷粒

不幸的朋友----一双好腿

教后反思

1、重视学生个性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2、疑惑和不足:

教学设计时想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课文,但语文教学总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总有所欠缺。教学时,我“不放心”地“抱”着学生走,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的心理素质问题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造成自己说的多,学生说的少,似乎就是我一个人的课堂,这实在是一个败笔。。

怎样从文本出发,最后又回归文本本身,并有阶梯性的,层层渐进,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不断地推敲,不断地钻研。

[假如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8:假如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以读代讲、读中领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课利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体现合作意识,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动画,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马良到神笔后他用神笔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是有关马良神笔的。你们想知道课文中的小女孩用他的神笔干什么吗?

3、板书课题:《23、假如》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2、同桌相互学习生字的读音、字形、结构。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利用不同形式认读)

4、巩固学生识字。(课件出示水果树,每种水果里藏有生字。)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式读)

4、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

四、复习要写的字,指导书写

1、复习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型,扩词,用词说话

2、小组交流。

A、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B、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注意重点的提示

4、评议学生的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二、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1、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读)

2、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

3、分组学习

A、课文用三节写了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组内读一读。B、在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C、你认为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5、交流自学情况

6 、感悟句子

A、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B、扩展说话:我要给--(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课件出示句子)

7、感情朗读课文。

想一想:“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朗读时应该怎样读?(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A、读懂了你喜欢的小节,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把他读好?B、多种形式朗读。C、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2、同桌相互读读背背。

四、扩展活动

小组讨论:课文中最后一段没有说为谁画什么,你能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写出你的愿望,像课文里的小诗歌一样。回家在把你写的愿望画出来。

板书设计:

太阳

23、假如 画 谷粒

一双好腿

……

[假如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9:称赞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3.助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读(读3遍课文)

圈(圈生字)

写(生字头上写拼音,为生字组2.个词语)

勾(勾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标(标出段落序号,用“?”标出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重点:

1.初读课文,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字。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再现熟字,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以前学过的字宝宝。(出示生字“称”。生认读生字。)这个字我们在学习《称象》一课时见过,那么,这个字呢?(出示生字“赞”。生认读生字。)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句话吗?“诚实赢得──”(生: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师:你们瞧,这两个字宝宝见面了,组成一个新词,叫做:(生:称赞)(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称赞”是什么意思?谁能把这个词换个说法?(生:赞美、表扬、赞许)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课题就是(生:称赞)全班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声音真洪亮!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好。打开书,翻到85页,在读课文前老师提两个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书下面树叶上的拼音来帮忙,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理清文章线索:

(1) 师:读了课文,你认识了几个动物朋友?今天老师把它们请到了课堂上,(出示刺猬和獾的图片)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它们的名字你认识吗?(出示“刺猬”和“獾”的词语卡片)谁来读?(生认读词语。)

师:“猬”这个字本来读四声,当它和“刺”组成词时读轻声。(出示“獾”的生字卡片),齐读。

(2) 课文中讲谁称赞了谁?刚才大家读了课文,是否已经知道课文中讲了谁称赞了谁?

(3)师:看来它们是在相互称赞呢!(在“刺猬”和“獾”中间画上了箭头“鳗觥保,嘘!哦,小刺猬也在称赞你们呢!它夸你们上课认真听讲。它还邀请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一看,好吗?(出示课件,认读生词)

师:不过,小刺猬有个要求,只要读准森林里的这些生字词,小星星就会点亮哦(生接读词语:板凳、粗糙、椅子、傍晚、但是、留下、瞧。)

重点指导“瞧”“傍晚”的意思和“粗糙”的读音。

师:老师有两个小问题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瞧”为什么是“目”字旁?

生:因为是用眼睛看。

师:傍晚是什么时候?(生:晚上。)

师:老师告诉你,傍晚是天快黑、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车厢里只剩下生字宝宝了,谁会读?(指名读。)

师:老师相信全班同学都能把字读准确,同桌之间互相拍手读一读吧。(生读。)会读的举手示意一下。(生举手。)

三、朗读课文,理解词句

1.学习1-4自然段

刺猬邀请大家到森林中玩耍呢!看!出示图1

(1)出示图1,指名学生读第1-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一)清晨的森林美丽而宁静,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遇见了小獾,它们在做些什么呢?下面请同学接读课文的1-4自然段。其他同学拿起书,坐端正,不出声,在心里读一读。(生接读课文第1-4自然段。)

(2)小獾做了三个什么样的板凳?引导学生理解“粗糙”的意思。

生:小獾做了三个粗糙的板凳。

师:粗糙的板凳看上去怎么样?

生:凳子腿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长,有的短。

师:这样的板凳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生:摇摇晃晃。)

师:这样的板凳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老师这里有一块木板,(出示一块粗糙的木板)谁来摸摸看,什么感觉?

生:有裂缝。有小毛刺,摸上去有点扎手。师:像这样不精巧、不光滑的样子就是──(生:粗糙。)(出示词语卡片)

师:可见粗糙是指小板凳做得不好。

师:可是小刺猬却称赞小獾──看大屏幕,一起读。

(3)读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

(4)板凳做得很粗糙,为什么小刺猬还称赞他“能干”、做得“好”呢?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生(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师:明明做得不好,小刺猬却说小獾能干,做得好,我认为小刺猬不该称赞小獾,你们说呢?(生急于回答。)

师:到底该不该称赞小獾,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读书,请同学们再读1-4自然段,找出理由来说服老师。(生自由读。)

师:应该称赞小獾吗?假如你就是小刺猬,说说你为什么要称赞小獾?

生:因为小獾很认真。

师:既然做得认真,板凳为什么还那么粗糙?

生:他正在学做板凳呢。

师:哦,因为他刚开始学,所以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小獾的态度却很认真。

师:拿起书,请你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告诉老师小獾是值得称赞的。(生齐读。)

师:除了认真,那还有什么原因你要称赞小獾?

生:他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

师:看屏幕,“一个比一个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第一个做得最不好,第二个比第一个好……

师:如果说其他东西,还可以说一个比一个怎么样?

生:一个比一个大。

师:大树呢?可以说一棵比一棵怎么样?(生:粗、长、高。)

师:还能说什么?(一______比一_______。)铅笔、鲜花

生:花一朵比一朵美。

师:现在我明白了,“一个比一个好”不是说小獾做得好,而是说他做得有进步。小刺猬们,你们的热情、你们的细心已经打动了我,我被你们说服了。咱们一起来夸夸小獾!(出示句子。)

师:我也有一个小发现,这句话末尾这一竖一点是什么符号?(生:感叹号。)

师:加上了感叹号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自己练习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现在老师就是小獾,哪只小刺猬来夸夸我?(生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师:你们一起来夸夸我吧,加上动作就更好了!(生边做动作边齐读该句。)

2.学习5-7自然段

(1)师:听了同学们的称赞,老师高兴极了。听了称赞,小獾仅仅是高兴极了吗?到了傍晚,他还做出了一把椅子(出示插图二),一句称赞的话,竟然让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看看小獾自己是怎么说的吧。请大家默读课文的5-7自然段。读完之后,把小獾说的话用笔画下来。(生默读并画句。)

(2) 为什么一句称赞的话会让小獾有这么大的变化?默读5-7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3) 理解“泄气”和“自信”,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请大家看屏幕,大家一起把小獾说的话读一读。(生齐读。)师:什么叫“泄气”,你知道吗?(生:就是灰心了。)

师: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干劲就是泄气。(板书:泄气。)

师:假如你就是小獾,“泄气”是什么样子?让我看看。(生做动作。)

师:瞧你们唉声叹气,没精打采的样子。小獾,你还想做板凳吗?这时候,小刺猬称赞了你,让你又有了──(生:自信。板书:自信。)“自”是自己,“信”是相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小獾,你们相信自己能怎么样?

生:相信自己板凳能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师:做好了板凳,小獾还想做什么?(生:做一把椅子。)

师:对,因为有了自信,小獾终于做出了一把椅子。(出示句子: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句话该怎么读呢?(生读。)

师:小獾,你会做椅子了,心情怎么样?别把喜悦藏在心里,读出来呀。再来读一读。(生再读。)

师:有进步!小獾们,挺起胸膛。带着你们的自信,带着成功的快乐,一起来读。(生齐读: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

(4) 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引导学生像小刺猬那样称赞别人。 师:多有趣的故事呀,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傍晚发生的事情吧。我请同学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其他同学是小评委,请认真听他们的朗读,看看谁能像小刺猬那样学着发现别人的长处。(学生戴头饰,朗读。)

师:评委们,听了他们的朗读,你想夸夸谁?

生:我要夸夸×××,你读书的声音真洪亮。

师(对被夸奖的学生):他在夸你呢,你想说些什么?

生:听到你的称赞我高兴极了。

师:小评委也很值得称赞,因为你们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

3.学习8-10自然段

(1)借助图3和图4,引读8-10自然段。

(2)重点指导学生读出“高兴极了”的语气。

4.回归整体,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1) 课文还有哪一段写到“高兴极了”?

(2) 抓住“两次‘高兴极了’是因为什么”这一问题,体会称赞的作用。

四、学写上下结构的字

1.看图猜字,教师范写“采”字,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说说“背”在文中的两种读音和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称 赞

疲劳                         泄气

刺猬         獾

消除                         自信

[称赞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0:我是什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

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

太阳出来他不怕,大风一吹他就走。

真聪明,答案就是云 。               板:(云)

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

落到田里秧苗绿,落到河里看不见。

这也没难道你们。                     板(雨)

说它是花无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寒风送他下地来,漫山遍野一片白。

对吧?                               板(雪)

最后一个,听好了:

大小珍珠光又亮,噼里啪啦从天降,

娃娃捡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

你们真棒!都成了猜谜大王了!          板(冰雹)

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云、雨、雪、雹子”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都和“水”有关……)

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水有关的课文,请看课题,板题:30、我是什么

谁愿意来读(1、2生)

“什”他怎么读?(1生)

谁在读这个字?(1生--齐读)

声音真洪亮,带着疑问,让我们听听他的自述吧!(课件:视频)

你们知道我是什么吗?(生答:水)

真棒!我就是“水”,今天,我准备带大家走进水的世界,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愿意)

那就请大家赶快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熟悉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

二、识字

同学们我想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请看,这是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快读读,看你认不认识。

课件:生字--去拼音--词

三、入文

1、第一自然段

字词大家都熟悉了,下面就和我一起出发去细细地感受水吧!

谁愿意读第一段给大家听?(1学生)

不错,读得流利,大家听得认真!

课件:水、溪蒸发

同学们快看,我会变,仔细观察,我都变成了什么?(生答:汽、云)

你知道我是怎么变成汽的吗?(太阳一晒)读出相应的句子。

我又是怎样从汽变成云的呢?(生答)

课件:句子“升……浮”

谁来读读这句话?

(1生--师范读--谁还喜欢这朵云?1生答)

课件:云(三图)

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到你们很喜欢我

我带来我的衣服,你们愿意看吗?

这是白衣服……黑衣服……红衣服,你喜欢哪个颜色的衣服?(个别生)

你们知道我什么时候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吗?

你们太了解我了,我想和你们合作读这句话。(师生合作)

4、第二自然段

其实我还会变那,快看看课文的第二段吧!(开始,生自读)

我还会变成什么?(雨、雪、雹子)大家真聪明,那这到题谁会做呢?

课件:填空   (1生)

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吗?(是)

如果把他们调换一下位置,你看恰当吗?为什么?

你们的理由可真充分,那能不能用你们出色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让我们感受它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吗?快自己试试吧!(1、2--齐)

5、第三自然段

课件:音乐+图

雨、雪、雹子落下来又变成了水,水就是这样在自然界中循环变化的。

水说:“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

这是一幅幅多么美的图画呀?你们想读吗?(想)

谁来读?(1生--大家评评他读的怎么样?--你们觉得应该怎么读?--生答--自己读--个别读--齐读--男、女、师分角色读)

6、第四自然段

其实在我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不仅会变成云、雨、雪、雹子,我的脾气也会变。快读读第4段看看我的脾气是怎样变化的。(生自由读)(生:温和  暴躁)

你们知道我温和的时候会干什么?暴躁的时候又会干什么呢?赶快用笔划出相应的句子吧!

课件:温和  暴躁

汇报:温和--看图--你相对温和的我说些什么?

暴躁--视频--此时你又想对我说些什么?(生自由说)

那你们怎样才能让我温和,不暴躁呢?(生答)

科学家也在想各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比如:退耕还林、种树、拦河大坝……)三峡上正在进行一个大工程呢!(课件:出图)它集防洪、发电、运输三大特点为一身,这么伟大的工程在世界上都居于前列!

7、小结:学生谈收获

四、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今天这篇课文<我是什么>,作者采取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我”,让我们不仅身临其境的了解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也让我们知道了人们正在努力的管住水,造福人类,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保护水资源,合理地、节约的用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在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课文,能背过的同学一起来背,表达对水的喜爱吧!

课件:配乐--生齐读

我就是水,希望我们永远都是朋友!

[我是什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1:《北京》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多感参与,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注重教师的指导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主动,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材简说

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还记得一首歌里唱道“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读到了红墙黄瓦,读到了京剧茶馆,读到了胡同四合院。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人海车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

古老的北京,在不停的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的画着新的画面。从北京传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越来越多地聚焦北京。世界选择了北京,北京将换给世界一个惊喜。

本文适合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北京名胜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资料,自主的了解北京,展示交流激活课堂。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国”、“图”等10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能力目标:自主识字,对阅读有兴趣。能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第一课时)

2、阅读交流(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生字卡片,搜集北京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美丽富饶,她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儿就是美丽的首都--北京(课件突现北京)她就像祖国的心脏,紧密相连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山山水水。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走进祖国的首都。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教师配以激情旁白,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件播放课文范读。说说听后感受。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

3、思考交流:北京美吗?作者抓住那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并茂的flash范读播放,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北京,直观而深刻地感受到了北京的美,带着美的感受初读课文,提出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规律的要求,注重了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三、再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我来考考你: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3 变字小魔术:课件出示动画,用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巩固识字。

4.我会学词学字:小老师领读词语卡片,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识字能力,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识字,用多媒体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再现生字,复习巩固。自做卡片,组词说话,拓展了课外识字的方法和途径,从字到词再到句,循序渐进地形成识字能力。]

四,观察练习,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教师范写,引导正确笔顺和书写规律

3、学生练习,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特点,本课要写的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课件的演示可以直观的区分异同,强调笔顺,在书写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朗读全文,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生字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的准确,流利。体现出朗读的层次和技能的提高,从整体上感悟全文。]

第二课时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质疑导入:北京美在哪里呢?我们就一起到北京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北京的新面貌。

[设计意图:用小朋友们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导入,用“旅游”的方式组织本次学习活动,创设愉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二、品读课文,走进北京

1、欣赏图文,走进庄严美丽的天安门

①小导游:课件出示天安门画面,和小导游得介绍相配合,创设了逼真的“旅游”情景。

②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天安门美景的句子,相机积累“红墙黄瓦”、“庄严美丽”两个词语

③课件出示图片,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指导朗读。(热爱崇敬的心情朗读)

⑤一起读儿歌。课件出示儿歌“天安门,高又大……..”,师生拍手合作诵读。

2、阅读交流,参观现代化的立交桥

①导入:读着欢快的儿歌,我们来到到现代化的立交桥。

②课件出示立交桥图片,学生欣赏,交流感受。

③自由读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描写立交桥的?

(相机积累词语: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来来往往 川流不息)

④指导朗读,鼓励试背。

重点指导长句子“立交桥的四周……川流不息。”课件演示长句子的断开,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

⑤我当小导游。请学生看着屏幕上变换的画面,用自己的话介绍立交桥。

3,资料展示,欣赏风景优美的古迹和公园。

① 齐读第四自然段

② 展示交流: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从中更丰富更全面的了解北京。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将图文结合,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北京,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爱国情感。小导游的设计,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现,又是对课外知识的延伸,在交流中培养口语能力,在朗读中品味课文语感。实物展台学生资料的介绍,让学生更自主,更全面的了解北京。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交流,注重动手操作,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激情朗读,总结全文。

1、谈话激情:游览了北京,看到这座古老美丽又充满着现代气息的城市,你们最想说什么?

2、交流阅读感受:北京美在哪?

3、指导朗读,带着自豪热爱的心情读出我们对伟大首都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以“美”开课,以“美”总结,通过朗读把画面视觉的美,课文语言的美,上升为学生情感的美,激发爱国热情,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四、升华感情,引导实践。

1、教师展示资料,介绍新北京的新变化。(课件出示申奥成功,亚运村,首都国际机场等反映北京新变化的图片)

2、讨论安排实践活动

①读读背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查查找找:搜集北京的资料,感受北京秀丽风光,展示首都巨大变化。

③画画说说:展开想象,画画你心中的北京,并给大家说说你的画。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图片和适当的解说,让学生在欣赏中产生向往之情,在倾听中感受北京之美,实践活动的设计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自主选择,为单元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搜集资料,信息处理的能力]

[《北京》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2: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统计教学设计方案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茅坪中心小学  张艳

课题名称 统计

科  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学生虽然只学习了一年,但在一年级下册教学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l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以一当二”的表示方法,会画条形统计图。

2.掌握条形统计图(以1格表示2个单位)。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统计表。

3.姓氏图片。

4.装有若干平面图形的大袋子。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兴趣导入。

1、谁能说出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有多少男同学和女同学呢?

2、你们发现了没有,我们班有哪些姓呢?例如:姓马的、姓王的等。

3、我们怎样才能很快的知道那种姓氏的人数呢?

教学活动2 二、制作统计图

1.搜集、整理数据。

老师在黑板上贴上学生姓氏图片,并提问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统计时,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录,你记录的方法的好处在哪?(学生汇报)。

(1)、合作完成整理数据

从一组或者四组开始,轮到谁谁到黑板上记录(学生自己决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老师并说出没有姓氏的就在其他的下面记录。按顺序依次完成记录。

(2)、多媒体出示统计表,检验是否和本班学生人数一致。我们二年级姓氏已经统计出来了,看看结果,你们想说什么呢?(同学自己发表意见)

2、探索完成统计图

(1)探索完成统计图

尝试: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

(出示统计方格纸)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学生尝试活动,发现疑难:格子不够)

(2)探讨:格子不够怎么办?请每组小朋友共同研究研究。用你们想的办法试一试,看哪种方法好。

学生活动

反馈: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图

预计:A、学生把格子涂到外边去。(即往上涂)

B、把不够的格子涂在左边或右边。

C、把不够的格子分开,即原来一格表示2个。(不能只是把不够的一格表示2,应全部都表示2)。

小朋友在组内交流不同的方法,讨论尝试发现:一格表示2个人比较合适。

(3)演示:一格表示2个人,2格表示几个人?3格表示几个人?(依次出现数字)大家觉得这个方法行吗?

(4)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画一画。( 学生活动)。

(5)交流,展示。注意单数的画法----画半格。

师: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我们终于画出了统计图。当统计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个人?

3、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

(1)现在这张统计图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吗?你看明白了什么?谁来说?(学生汇报)。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小结:小朋友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这么清楚、这么漂亮的统计图,并且通过统计图还发现了许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

教学活动3 三、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制作的统计图、表。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小组同学?

3、提出要求:观察教材上的统计图、表完成教材上的问题。

教学活动4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得愉快吗?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你表现得怎样?

教学活动5 五、课后作业

统计你们班同学最喜欢吃什么蔬菜,完成下表,自己制作一张统计图。

种类 萝卜 白菜 南瓜 茄子 番茄 其它

人数

教学活动6 六、课后反思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熟悉本班学生人数的统计,到学生姓氏的统计,直接入题,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想知道哪个姓氏的人数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的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篇13:孔融让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孔融让梨的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手”部(手字底)读懂课外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2、能通过观察图画、讲述故事,使学生懂得谦让的道理,培养学生具有对人谦让的美德。

教学重点:

1、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字形,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让学生懂得孔融为什么拿小梨,教育学生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口头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时: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会生字的读音,理解字词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谦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向你们提出的家庭礼仪要求吗?

生:在家要孝敬父母,有好吃的东西要让给长辈

师:对,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古时候,有一个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的故事的课文。

2、板书课题:孔融让梨

问: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写谁?(孔融)写他的什么事?

生:(写他让梨的事)

师:① 指导看图,了解课文大意。图中哪个是孔融?他家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小孔融是怎样做的?你怎么知道孔融拿的是小梨?

② 学习生字新词。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正音:让(rang):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韵母。岁(sui):读准平舌音。拿(na):读准鼻音“n”出示词语卡片认读新词。

③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课文共有五句话,四个带“。”(句号)的句子,1个带“?”(问号)的句子。

全文分为两个自然段来写,第1、2句为第1自然段,第3-5句为第2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低两个格写。

(认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讲读第1自然段:第1小组读第1句,

生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小主人叫什么名字?从图中哪里看出故事发生在“从前”?

师述:图中人物的衣着是古时候的衣服,他们的头发梳妆也不同于现在,说明时间距离现在很远很远。

课文不用“从前”,可以换个什么词?(“古时候”、“很久很久以前”)。谁能用“从前”说一句话?第2组朗读第2句,思考回答:孔融那时有多大?一天他和谁干什么?(“四岁”说明孔融那时很小,相当于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比我们现在还小两三岁。)把两句话连起来读读。(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讲读第2自然段孔融和哥哥一块吃梨时,他是怎样做的,课文哪一句告诉我们?

生读第2自然段第1句,看图,问:“拿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做“拿”的动作。孔融拿小梨是别人要他这样做的吗?(不是,是他自愿拿的)。这时谁看见了?他的神态怎样?(感到奇怪)。孔融在家里是最小的,他先拿梨,可又不拿大的,却拿小的,这时候,爸爸看见了,感到很奇怪,他说了些什么?

(指名读第2句)指导朗读爸爸说的话(幻灯显示)(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老师提示:“问”:有不懂的地方向对方提出来。所以句子要用“?”(问号)。

你从图中哪里看出爸爸是在问孔融?(因为爸爸对着孔融)。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样回答?(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

孔融怎样回答的?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孔融和哥哥一块儿吃梨,他为什么吃小梨?从他的法和说话中,可以看出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现在知道课题中的“让”字是什么意思了吗?

(让学生说说)。老师归纳:“让”的意思是把好处给别人。课文是指孔融把大梨留给其他人,自己吃小的。这是一种对人谦让的美德。

把第2自然段的三句话连起来读读。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第2自然段。朗读全文。问:你们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应怎样做?讨论后指名说说。

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要点:

1、复述课文、指导写生字。

过程:复习:背诵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一个念旁白,一个当爸爸,一个演哥哥,一个淹孔融)复述课文。

2、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要讲得生动、完整,重点要抓住孔融和哥哥吃梨时,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3、自由讲:指导书写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让:左右结构,左边“讠”(言字旁),右边“上”,合起来是“让”。

前:上下结构,上面“丷”(八字部),中间“一”,左下“月”,右下“刂”,合起来就是“前”。

岁:上下结构,上面“山”(山字部),下面“夕”(“多”的一半)合起来就是“岁”。

拿:上下结构,上面“人、一、口”,下面“手”(手字底),拿起来 就是“拿”。

问:半包围结构,外面是“门”,里面是“口”,合起来就是“问”。

4、老师示范板书,学生在练习本上开字头。用以上生字口头组词。

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2)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孔融让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4:简单推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儿童在生活里,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而已。有许多内容,与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基本上能推断出正确答案,但对推断的理由,在清晰、有条理的表达上需加强练习。

例题的教学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着重强调用数学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难点: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球游戏。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白色和一个黄色的乒乓球,现在把它们放到盒子里,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师:我摸出其中一个,你猜猜是什么颜色的球呢?(学生有的猜是白色的,有的猜是黄色的。)

师:猜得准吗?老师给你们一些提示吧:我摸出的不是黄球,那我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你是怎么猜的?(盒子里只有白球和黄球,老师摸到的不是黄球,那一定是白球。)

师:那盒子里面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呢?你是怎么猜的?(盒子里只有白球和黄球,老师摸出了白球,那剩下的一定是黄球。)(盒子里只有白球和黄球,老师摸出的不是黄球,那黄球一定在盒子里。)(出示)

2、小朋友们很聪明,根据老师的提示能准确地判断出球的颜色,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的推理。(板书:简单的推理)

二、合作探究,经历体验推理过程

(一)师生互动猜珠子游戏

1、出示红、白两颗珠子,指名一生上台,师生一人拿一颗珠子,给出提示(师:我拿的不是白珠子。),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说说想法。

2、汇报交流推理过程。

(二)、师生互动猜铅笔、橡皮的游戏

一生出题、说提示,师生一起猜,汇报时让学生说说理由。

(三)、同桌合作猜字母游戏

1、出示3个不同编号的袋子(⒈⒉⒊)和3个不同的字母(A、B、C),2条提示(①1号袋装的不是字母C;②3号袋装的不是字母A)。

2、独立思考后,同桌合作完成,交流推理过程。

3、汇报交流,说说推理过程。

4、验证(分别拿出袋子里的字母卡片)。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破密码。(黑猫警长在帮助一件物品找失主,谁是失主呢?答案就在密码箱里,密码是由数字6和8组成的两位数,个位上不是8,你能告诉黑猫警长密码是什么吗?)

2、猜下数。(打开密码箱,可箱子里并没有直接告诉谁是失主,箱子里只有一封信,信上说,你要找的人是拍球下数最多的那个。你能帮助黑猫警长找到拍球下数最多的那个人吗?出示信息:人物:小红、小青、小明三人拍球的下数有30下、31下、35下。提示:小红说:我不是拍球最多的那个人。小青说:我拍了30下。)

3、算走法。(找到了失主,黑猫警长准备把物品送到失主小明家,可小明家怎么走呢?有几种走法呢?想想。信息:小明家住在B小区,从学校到小明家要经过A小区再到B小区,从学校到A小区有2条路,从A小区到B小区又有3条路,你能在图中画一画,算出从学校到小明家有几种不同的走法吗?并说说你准备怎样走,为什么?)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篇15:欢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学校:坡洪中心小学

教师:叶明勇

班级:二2班

学科:语文

内容:二年级.上.第9课《欢庆》(第一课时)

【教学要素】-------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欢、庆、洁、曲)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1.写字。2.读出课文喜庆、欢乐的气氛。

课型方式:要素组合

课时形态:标准课35+5

反思、评价:

〔一、猜字谜,引入新课〕-→

5分钟

1.激趣引入〈示词语朋友4个〉 (听、读)2分

2.闯关1-看身体姿势猜字谜,揭示课题〈庆〉(看、想、说)2分

3.读题,理解“欢庆”(读、听、说)1分 反思、评价:

〔二、认识生字〕-→

6分钟

闯关2-看谁能读准生字。

1.自读→

2.同桌读→

3.找整体认读音节圈出来读→

4.领读→

5.抢读〈去拼音〉(读)

夸一夸 反思、评价:

〔三、动动笔,初读课文,学词、写字〕-----→

11分钟

1.闯关3-看谁能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宝宝和它的词语朋友(做)2分

2.个别汇报〈示生词〉(听、看)2分

3.齐读(读)1分

4.闯关4-看谁写字最像最漂亮(洁、欢、庆、曲)

圈出这4个字宝宝→

描红→

说怎么写好→

4人板书、其他的模仿写(每组写1个字)(看、说、写)

夸一夸 反思、评价:

〔四、画一画,欢欢喜喜再读课文〕---→

12分钟

1.范读

2.学读

3.男女生接读

4.感受喜庆:

都有谁来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它们都怎样欢庆?(说、画)4分

5.欢欢喜喜读课文 反思、评价:

〔总结-夸夸我自己〕-→

1分钟

这节课你开心吗?

夸自己(语文课我开心、我爱语文课)

[欢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6:《欢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汉字:音形结合,联系已知汉字认识新汉字,联系生活学习汉字。

2.书写汉字:联系会写的汉字来书写,在书写中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并结合学生易写错的字作好讲解。

三、知识与技能

1.认识“庆、献、帜”等7个生字。

2.会写“亿、洁、欢”等8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录像;

2、教师自制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3、学生收集国庆照片、图片。

《欢庆》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1 (一) 观看图片、录像,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收集的图片、照片,小组内欣赏交流。

2、播放课件:《开国大典》节录、五十年国庆大典的录像节选。

3、教师讲述:五十多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摆脱了原来的受欺辱、受压迫的局面,逐步走向繁荣和富强。今天,经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国家建设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

4、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欢庆》,(课件出示课题)。

教学活动2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教学活动3

(三) 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结合课文下的注音认一认。

2、教读生字词,读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庆”是后鼻音,“帜”是翘舌音,“奏”是平舌音,“曲”在课文中读第三声。

3、让学生自由朗读生字词,在充分认读之后,做课后的“我会读”练习巩固认读。

4、示范读生字,让学生跟读,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读音。

教学活动4

(四)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亿”的右边是“乙”,“洁”的右边是“吉”,“欢”的右边是“欠”,“旗”的右下角是“其”,“帜”的右边是“只”,这与其读音有关,也与以前学过的较为简易的字有关。

2、示范书写生字:亿、洁、欢、祖、旗、帜、庆、曲,让学生跟着模仿书写,提示学生注意:要写的字有六个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结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

3、让学生自由练习写生字,书写注意上面讲到的内容。

4、让学生做课后练习“我会写”,在学生写完后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1 (一)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要求认的生字,让学生拼读。

2、出示上节课学习的要求写的生字卡,让学生口头组词。

3、教师谈话:好,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课文《欢庆》。

教学活动2 (二) 朗读、感受课文

1、放范读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感受祖国的伟大、国庆的欢乐。

2、范读课文,让学生小声跟读。朗读时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3、让学生反复自渎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并想一想,渎每句时想到些什么样的情境、场面?

4、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下面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教师总结。

6、让学生熟读之后,给课文配插图和图片,并结合插图背诵课文。

教学活动3 (三) 组词训练

1、一字组多词:

亿(    )(    )   洁(    )(    )  旗(    )(    )

欢(    )(    )   祖(    )(    )  帜(     )(    )

庆(    )(    )   曲(    )(    )

2、现在同学们读一读上面的词语,选两个来作说话训练,说话中要用到这个词语。

教学活动4 (四) 拓展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欢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7:识字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识字1

教学目标:

1被崛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闭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庇惺占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毖生自由试读词语。

2狈肿榛ブ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背鍪旧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笨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毖〈视铮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狈中∽槎痢拔一岫痢敝械拇视铮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备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笨ㄆ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     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识字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8:纸船和风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明理念

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教学中教师紧抓松鼠和小熊感情变化这条线,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明理,在充满童话意境的课堂氛围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析教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

知学情

纸船和风筝是孩子最要好的朋友,童话故事也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而乐于结交好朋友更是小学生所共有特征。所以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课文所提供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陌生感,这样在读中理解本文是非常容易的。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复习字词,会写“祝、福”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写话卡”写话,送出自己的祝福。

过程方法目标: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补白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对课文内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复习巩固,回顾课文

1、学生巩固复习字词。

小溪  愿意  屋顶  门口 (开火车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风筝  纸船  松果  草莓 (个别读,指导学生用1~2个词语说一句话)

祝你快乐    祝你幸福   (有感情朗读,师生互动送祝福)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这小小的纸船和美丽的风筝再次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吧!

2、创设情境,教师借助板画帮助学生回顾课文。

看,这儿有一座大山,小松鼠和小熊的家就在这儿,松鼠住在高高的(生答“山顶”,师贴图)小熊啊,却住在(生答“山脚”,师贴图)。

[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板画和贴图与课文相一致的画面,加上教师的语言渲染,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了学生的心,轻轻松松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

3、你们看,他们离得很远很远,要想见上一面啊,可真不容易,那他们又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吧。

[带着问题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快速感知文本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作好铺垫。]

第二板块:读悟交融  感悟友情

建立友谊

1、(出示纸船实物)这就是小松鼠折的纸船,里面还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看看,上面写了什么?指导朗读(大声地读、轻轻地读、甜甜地读)

2、这只小熊收到了小松鼠的祝福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3、谁来说说看,小熊为什么这么高兴?

4、出示“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指导学生朗读。(个别读、齐读)

5、小熊现在又会想些什么呢?

6、说做就做,看,小熊的风筝也飞上了天空,小松鼠收到礼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你从哪儿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7、多好的一对朋友啊,他们都把祝福送给了对方。(创设情境,师生互动送祝福。)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乐坏了”通过创设情境,互送祝福,来体会友谊给松鼠和小熊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8、纸船和风筝给它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吧,一起去分享这份快乐。

9、同学们,刚才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到这两个词了吗?读一读,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词卡“漂啊漂”,“飘啊飘”分别贴在纸船和风筝的旁边。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形声字的特点,并用红粉笔标出“飘”和“漂”的偏旁。

[此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辨生字,“纸船漂啊漂,顺水而漂,所以是三点水旁的漂;风筝飘啊飘,随风飘荡,所以飘的左边是一个风字。”并用红笔标出偏旁,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有所感悟,使之产生继续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愿望。]

维护友谊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啊!(课件播放音乐)可是,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的时候,却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摘掉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摘掉纸船)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及板书的变化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1、小朋友,你们和好朋友吵过架吗?那么吵过架后谁也不理谁的时候,心理是怎么想的呢?

[把生活活水引进课堂,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和好友吵架之后自己内心的感受,使得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与学生生活中的自我真情的流露融为一体。]

3、小松鼠和小熊吵架的事儿被小鸟知道了,现在我就是这只小鸟了(师佩带头饰,扮演小鸟),我想去看看小熊,跟我来吧!

A小熊你好,你今天怎么看起来垂头丧气的啊?

我怎么发现你还在扎风筝呢?

为什么不把风筝放出去,而把它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呢?

B小松鼠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小松鼠你好,刚才我去了小熊家,它现在心里可难过了,你现在心里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交际“场”,在这样的“场”中,学生的情绪被调动,思维状态被激活,通过精心创设的能够激发学生个性表达的交际“点”来体验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学生与文本融入一体,产生共鸣。]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8、9自然段。

[角色的体验、朗读的感悟,让学生的内心感受更细致,情感表达更真切,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小熊和小松鼠的内心去体会它们吵架后的伤感和孤独。]

5、原来小熊和小松鼠心里都很难过啊,那它们最终和好了吗?老师引导你们读读课文的10~11自然段。

A一天,两天,一连好几天过去了,他们俩还是谁也不理谁,小松鼠看看空荡荡的天空,感到孤独极了,过了几天…(引读第10自然段)

多么感人的一句话啊!(动画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重点指导朗读。

B小熊看到了这只纸船,仿佛也听到了小松鼠的心里话,它多么激动啊,它马上放了一只风筝,风筝飘呀飘…(引读第11自然段)

5、风筝又飘起来了,纸船也飘起来了,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幸福美好的时光,(再次粘贴纸船和风筝的图片)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以读代讲、读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再次和好的兴奋心情,让学生真正读进课文里去,把课文读进自己的心里去]

第三板块:创新拓展,放飞情感

1、多么感人的场面,多么动人的祝福啊,让我们一起来写写祝福这两个字吧!(书写后按小组相互赏析交流)

2、说到“福”这个字,小朋友一定不陌生吧,你在哪儿见过的?(多媒体出示)这个“福”怎么是倒的呢?

[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并注意挖掘汉字“福”本身所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从而体会学习汉字的快乐。]

3、学到这儿,你想对文中的小熊和小松鼠说些什么呢?

4、小朋友,你们一定都有好朋友吧!你想把祝福送给谁,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祝福卡上吧!

5、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小伙伴们听。

[挖掘文本的人文资源,提供一定的拓展空间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实际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友谊所带来的快乐,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

[纸船和风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9:长度单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观察两条细线,初步感知线段。在摸一摸,看一看的过程中,体验线段的特性:直和两个端点,并能正确的找出线段。

2、在动手画一画的实践活动中,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能用刻度尺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3、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动手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教学准备

弯和直的吸管、铁丝、铅笔、木棒、带刻度的直尺等。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解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2分钟)

1、师:小朋友,我们就要举行一次运动会了,看,这两个小女孩在干什么?

生:在帮小男孩量一量,看看他跳了多远。

师:说一说,她们是怎么帮他量的?

生:一个女孩把卷尺的一端对准起点,另一个女孩把卷尺的另一端对准在终点。

生:中间的线要拉直。

师:(板书:直,两个端点)把其中的一端看成一个点。我们把这样的一段叫做线段。(板书:线段)

二、自主探究,认知新知

1、看一看,认识线段(2分钟)

师:老师在数学王国里发现了很多线段,下面我要考考小朋友的眼力,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名1-2个学生回答。

生1:这条线的两端有两个点。

师:还有吗?

生2:两端点之间还是直的。

……

师:两个端点之间直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它叫做这两点的距离,也就叫做线段

2、找一找线段(4分钟)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线段,看,这里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为什么,说一说理由。

3、师:找一找这里有几条线段

三、延伸拓展,探究新知

1、量一量(6分钟)

(1)师:线段和直线不一样,直线是没有长度的,而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在我们量线段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生:从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看物品的右端对着几

(若不知道,翻开书本第3页,读一读书本老师说的话)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书本第5页的做一做,先示范量第一条线段,然后自己量一量,同桌互相监督,看做得是否对。

(2)翻到书本第7页,第10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

师:指名1-2名学生说一说量出的长度和量法。

师:是的,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在我们生活当中,有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画一画,感知线段(不指定长度)(7分钟)

师:小朋友真能干,不但认识了线段,还会量线段的长度,那么你能画一条线段吗?

师:下面根据自己对线段的理解,画一条线段。

巡视

师:老师发现有好多小朋友都会画线段,下面抬头看黑板,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指导学生画线段

(1)指导画法:

1)先在纸上点一个小圆点,然后用直尺定好所画线段的两个端点;

2)用直尺把两个定点连起来。

师: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和直线组成的,你们都会画了吗?下面自己再画一遍,同桌互相检查,是否画正确。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画出来的线段有什么特点?

3、画一画,探究线段(指定长度)(7分钟)

(1)师:假如我要画3厘米长的线段,又应该怎么画?

师:齐读第5页书本老师说的话。

师:请1-2个学生说一说要注意什么?

生: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再画到3厘米的地方。有两个端点,两端点之间有一条直线。

展示画法

师:看老师,先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这样就是一条3厘米的线段了。

(2)画一条5厘米,10厘米的线段

巡视

个别学生指导

(3)①若直尺断了,它是从3厘米的刻度开始的,要画5厘米的线段,又应该怎么画?

师:从尺的“3”刻度开始画,要画到几厘米的地方为止?

生:8厘米

师:为什么?

生:3和8相差5个间隔,每个间隔1厘米,所以画到8厘米为止

②若要画10厘米,又应该画到几厘米的地方为止?

生:13厘米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0分钟)

师:看来今天小朋友都掌握的非常不错,值得表扬,下面翻开课堂练习,做第  页的第   题。

板书设计

线段

线段:⒈两个端点

⒉直

相关专题 坐井观天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