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技巧论文

土豆爱汤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土豆爱汤圆”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分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技巧论文(共17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分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技巧论文

分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技巧论文

数学教学设计是在课标指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为依据,基于对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分析,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过程。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学活动是各种教学信息进行多向交流并发生作用的过程,教师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也应体现与各种教学相关因素的交往与对话,这样才会更加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特点。

一、与数学课标的对话

课标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与课标进行高质量的对话,全面深入地了解其中蕴含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这对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准确地把握教学起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确立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课标的有效对话主要是为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灵魂。由章建跃博士主持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对教学目标设计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思路:用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相应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当对它们的具体含义进行解析,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还应进行分层解析;课堂教学目标不宜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强调把能力、态度等“隐性目标”融合到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中,以避免空洞阐述“隐性目标”,使目标对教学具有有效的定向作用。

例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节的教学设计,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为:

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这一目标的含义是:

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来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知道三角函数是研究一个实数集(角的弧度数构成的集合)到另一个实数集(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或其比值构成的集合)的对应关系,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在借助单位圆认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利用这一思想解决有关定义应用的问题。

通过对课标深入理解和把握其内在精神,可以使教师以更高的观点来指导教学设计和实施。

二、与数学教材的对话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资源。教师要通过与新教材的对话,去发现并认识其内容的呈现方式、组织形式、结构框架等方面的特点,以此提高自己组织实施教学的水平。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整体的意识,从教材的整体角度去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及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去思考教材内容设计的作用、目的、意图、意义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这样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和使用。

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在对教学内容作内涵和外延简要说明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解读和分析,即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内容的核心之所在,并对它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其中隐含的思想方法要作出明确表述。在此基础上阐明教学重点。这里要在整体框架结构的指导下,围绕当前内容,从学科角度进行微观分析。比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内容说明如下:

这是一堂关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课。在初中,学生已学过锐角三角函数,知道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相应边长的比值。在此基础上,随着本章将角的概念推广,以及引入弧度制后,这里相应地也要将锐角三角函数推广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但它与解三角形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研究一个实数集(角的弧度数的集合)到另一个实数集(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或其比值的集合)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对教学内容进行解析:三角函数是又一种基本初等函数,它作为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最常见、最基本的数学模型,在高中数学和其他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又是整个三角函数内容的基础,所以它不仅是三角函数内容的核心概念,同时在高中数学中还占有重要的地位。认识它需要借助单位圆、角的终边以及二者的交点这些几何图形的直观帮助,其中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本节课将围绕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展开,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这节课的重点,能够利用单位圆认识该定义是解决教学重点的关键。

三、与同行的对话

新课程的教学中仅凭教师个人的力量必然是有限的,面对其中的问题或困惑,有时需要依靠教师集体的力量才能解决,这就要求教师之间经常进行合作、交流与对话,共同开发和利用好新课程中的教学资源。比如,开展同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同学科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相互研讨及交流,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学习和借鉴同行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的长处,参考和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景,以此开阔自己的教学思路,使自己从中不断获得有益的启示,为搞好教学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重要教学资源。

四、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和谐平等的对话,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了解学生,使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认知发展情况,作出可能存在问题的诊断情况分析和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中,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教学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同时分析的内容应当做到言之有物,以具体学科内容为载体进行说明。另外,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问题,这也是在分析过程中要加以注意的。在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思考,使他们更好地发现学科规律。当前,可以适当地侧重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

例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中,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可以表述为:学生在理解用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时可能会出现障碍,原因是学生在此之前都是研究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并习惯了直观地用有关边长的比值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要克服这一困难,关键是帮助学生建立终边上点的坐标的比值与直角三角形有关边长的比值的联系;学生在理解将终边上任意一点取在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这一特殊位置上时,又可能会出现障碍,原因是他们可能会认为这一特殊点不具有任意性。针对这一问题,应引导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认识,明白对于一个确定的角,其三角函数值也就唯一确定了,表示其三角函数的比值不会随终边上所取点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学生在将用单位圆定义锐角三角函数推广到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还可能会出现障碍,主要原因还是受初中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影响,仍然局限在直角三角形中思考问题。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困难,就要让学生知道,借助单位圆,用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来表示三角函数,就是为了很好地解决在直角三角形中不能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问题,用单位圆统一定义三角函数,不仅没有改变初中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本质,同时还能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可以表述为:为了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定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地研究任意角与其终边和单位圆交点坐标的关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数形结合地进行思考。

另外,在与学生的对话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为进一步巩固和应用知识而进行的课堂练习及作业。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在认真思考要为学生设置什么样的练习及作业的基础之上,给学生布置和安排有价值的练习和作业。也就是要注意设置问题的适切性,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领悟思想方法有真正的启发作用,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为此应在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案例,并对师生活动进行预设,并阐明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特别要对如何渗透、概括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作出明确表述,以“设计意图”的形式反映在教学设计之中。也就是在为学生所设置的每个问题或题目后面写出相应的设计意图是什么,每个问题或题目后面的“设计意图”可以只在教学设计中呈现出来,而在给学生的题目中可以写出也可以不写。

比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可以设计如下类似的问题、例题和练习:

问题:你能否给出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弧度制下的定义域?

设计意图:研究一个函数,就要研究其三要素,而三要素中最本质的则是对应法则和定义域。三角函数的对应法则已经由定义式给出,所以在给出定义之后就要研究其定义域。通过利用定义求定义域,既完善了三角函数概念的内容,同时又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师生活动:学生求出定义域,教师进行整理。

例题:先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然后再求出它们的值:

设计意图:将确定函数值的符号与求函数值这两个问题合在一起,通过应用公式一解决问题,让学生熟悉和记忆公式一,并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师生活动:先完成题(1),再通过改变函数名称和角,逐步完成其他各题。

练习:

1。设α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则sinα·cosα·tanα的值的符号是______。

2。选择“”,“”,“=”填空:

设计意图:根据本节课三角函数定义应用的几个方面,选择教学中已涉及题目的原形,对其作同等水平或降低水平的变式,让学生弥补课堂教学中对三角函数定义理解的不足。估计完成时间15分钟。

总之,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力求使教学设计尽可能符合新课程的特点,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使其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服务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才是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追求。

篇2:高中数学解答题答题技巧分析论文

在进行数学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些解答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对于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对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一定的积累,必须对所需解答的问题拥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主动地进行数学方面的学习,从而形成自身的解题技巧,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一、必须做好审题方面的工作

在做数学题的过程中,思想必须保持高度集中,只有看清楚题目,完全理解了题目中的意思,才能有效避免因为误导性的条件而对自身造成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失去得分,影响整体的发挥。这种失误必须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时刻避免,做到认真审题,将题目中有用的条件划出,形成习惯,从而才不会在重大考试中发生严重的.错误。比如,数学问题中最容易出错的问题就是关于等差等比数列方面的问题。已知数列{an}是等比数列,首项为3,S5=93,并且这个数列的公比为2,8a1、a4、a5这几项又构成等差数列。根据已知条件,试证明S2、S4、S6之间的关系。部分学生在解这道题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将等比看成等差,等差看成等比。因此在解答的时候,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导致做题出现了大错误,从而影响最后的得分。这道题目的解题形式应该是:S2=a1+a2=3+3×2=9,S4=a1+a2+a3+a4=3+6+12+24=45,S6=a1+a2+a3+a4+a5+a6=189。由于9+180=189,而180=4S4。因此,S6=S2+4S4。

二、对所需解答的数学问题的含义进行深入探究

在进行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必须在解答之前就理解好题目中的含义。对于其中的数学语言和表达,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理解题意,在练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数学素养的提高。比如,已知在椭圆上面存在三个点A、B、C,且三个点是三角形ABC的顶点,点A在椭圆长轴的一个端点上(点A在x轴正半轴上)。根据已知条件,分别回答以下问题:(1)若三角形ABC的重心在椭圆的左焦点上,求直线BC的方程;(2)若角A为90度,并且AD和BC相互垂直于D点,试求点D的轨迹方程。学生在进行这道题的解答的时候,必须对题目中的信息和要点进行深刻解读,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理解题意。由于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是三角形和椭圆,但是所需要解答的问题是关于定点的直线方程和轨迹方程。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好题目的意思,就会在解题的过程中张冠李戴,做出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南辕北辙。因此,学生必须对题目问题的含义进行深刻的思考与探究。

三、做好基础工作,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数学题的解答的时候,如果对于题目含义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就要开始着手解答其中的问题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在进行相对简单的题目解答的时候缺乏严谨的态度,而对于相对比较复杂的题目却有着很高的热情。这是一种错误的学习方式。学习数学是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而且基础知识是整个数学网络体系的主干,只有学习好基础知识,才能够在做复杂题目的时候学会举一反三,做出题目。数学的基础知识包含多种数学公式,只有灵活运用这些数学公式,才能解答出问题的答案。比如,求函数y=7-4sinxcosx+4cos2x-4cos4x的最大值。计算能力相对比较强的同学,就可以很轻松地得出问题的答案:y=7-4sinxcosx+4cos2x-4cos4x=7-2sin2x+4cos2x(1-cos2x)=7-2sin2x+4cos2xsin2x=7-2sin2x+sin22x=(1-sin2x)2+6。由于函数z=(u-1)2+6在[-1,1]中的最大值为zmax=(-1-1)2+6=10,故当sin2x=-1时,y的最大值为10。四、通过培养出相应的解题思想,促进解题速度的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中数学题目的难度会越来越大,部分题目如果还是通过以前的老办法进行解答的话,不仅浪费时间,还会造成在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混乱。因此,在日常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必须养成良好的数学思想,从而能够在进行数学题目解答的时候,能够又好又快地解答出来。比如在解答“已知f(x)=2x2-3x+5,求f(x)的最小值。”这道题的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解题思想,只通过以前的老办法解决的话,不仅浪费时间,还会造成思维混乱。这道题其实可以通过配方法进行解答,其方式为:f(x)=2x2-3x+5=2[x2-x]+5=2(x-)2+。因此,当x=时,f(x)的最小值等于。通过配方法,大大节省了解题的时间,同时也防止在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混乱。只有通过科学的解题手法,才能够帮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相应的答题技巧,进而促进自己数学成绩的提高,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生活和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而在答题过程中所需要的答题技巧,并不是通过一时的手段获取的,这是需要通过日积月累才能形成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工作,从而帮助学生们促进数学成绩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吕美峰.高三数学冲刺复习策略:注重基础,以退为进[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3(3):45-46.

[2]李明辉.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探析[J].西江月,,11(10):69-70.

[3]李春玲.高中数学解题技巧[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6(5):58-59.

篇3: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就当前高中数学状况来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着一系列局限性。因此,在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落实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应该在平日的教学中注重模式的创新,并运用于课堂知识内容教授中。通过对具有创新性教学模式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有关的创新探究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数学是高中课程任务中的关键内容。数学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总体成绩和学习信心。而就数学教学而言,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在新课改的实行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正逐步迈出改革的步伐。然而,仍然有不少学校以具有局限性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素质教育不断开展的当今社会,有更多的教育者认识到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笔者结合创新的教学模式特点,提出了与创新教学模式有关的策略和准则。

一、创新性教学方式具有的特点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进程中,我们教师都会强调创新教学的重要性。而创新教学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也是当前高中学科教育中的主要内容。笔者通过对高中数学创新模式应该具有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和传统教育模式的不同之处,给教育开拓创新教育方法带来指导性意见。

1.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就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而言,其凸显出来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改变了原有的只进行知识传授的方式,增添了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内在的学习动机,获得学习能力的真正提高。同时,学生能够通过自发地学习来认识和了解自己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纠错。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维便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教学模式的突破。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议和指导学生通过各种科学软件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高科技的技术支撑下,获得更加完善的学习过程展示和方法演练。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些原本无法传授的知识就能传递给学生。长期发展下去,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都会有明显的提升,这也正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主要作用之一。

3.凸显数学的文化探究性

数学是一种利用符号、图像、数据等对知识进行表现的一种学科,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就高中数学本身而言,其中的文化更是具有高层次的内涵。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只是对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中的一小部分进行了解和学习。因此,教学要鼓励学生用探究性的态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水平建议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在知识传授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各种手段来使课堂氛围不断活跃,并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良好氛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进行剖析,充分凸显数学文化的内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就会被较大程度地开发出来,并且为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奠定文化探究性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创新的原则探讨

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虽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综合来看,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性探究过程中,依然要具有基本的教学原则,把握教学方向,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达到应有的效果和目标。

1.整体发展原则

在高中数学中,很多知识是可以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的。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一点,选择能够适应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方式,让班级内的绝大多数成员获得良好正常的发展。在进行教学模式探究的过程中,教学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内心需求,从而对其进行有利的引导和建议,确保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被大部分人所接受。此外,教师不应根据学生的成绩好坏来确定教学方法,而应保证整体发展的原则,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值得长期使用的。

2.民主性原则

毫无疑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对象。因此,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感受,确保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理解。具体来看,教师应该确保民主性的原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知识灌输的机会,并形成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民主和平等的基础上,学生才有信心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并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想法,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知识吸收效果的提高。

3.感情鼓励原则

对于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不解,教师如果只进行单调的知识灌输是不会有很好起色的。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言传身教,用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热爱来感染学生,使其获得内心的鼓励和支撑,这样他们才可以获得继续学习的勇气。总的来说,高中数学教学要针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的漏洞和不足,在结合学生个人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学模式的科学与完善。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质量才有保障,学生的数学成绩才会有本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隆光.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考试周刊,.

[2]李刚.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3]金涛.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前沿,.

篇4: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高中阶段是高中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对高中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在对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究了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数学科目是高中学生所学科目中的重点,高中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自身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但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些许问题,如数学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下降、数学老师教学模式单一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效率.由此可见,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虽然新形势下课程改革不断推行,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但是高中数学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进而导致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具体的现状分析如下.

1.教师教学方法传统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依据数学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在实际教学中,数学老师的主体地位突出,老师经常以自己为教学中心,高中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传授,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越来越狭隘、学生的数学思辨能力越来越低,进而学生渐渐的失去了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对数学老师的依赖越来越大.由此可见,数学老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2.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事物的认知仍停留在中级阶段,进而不能充分的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此外,上述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传统,忽视了高中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所以,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会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遇到疑难问题临阵脱逃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降低,进而影响学生成绩.

3.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现如今,高中数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材内容不断丰富、更新,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真实反映.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学生的数学学习得不到充分认可,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进而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间歇性学习现象,影响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1.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高中数学老师在开始数学教学之前,要全面掌握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教材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数学老师制定教学方案时,之所以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因为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不相同,进而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制定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此外,数学老师还可以将教学目标细分,在确定终极教学目标的同时,设置各个阶段的小目标,进而老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系统把握教材,而且能够为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2.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从上述数学老师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可知,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独特性,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方式都不相同,所以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学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能够加强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存在感,可以自然地拉近与老师间的距离,并且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积极配合教学,进而浓厚、舒适的教学氛围也会自然形成.例如,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时成立班级小组,学生能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组内探讨,学生在组内探讨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促使学生间互相借鉴学习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与此同时,老师通过小组交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参与教学

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设备参与教学,进而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图象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对函数图象进行动态展示,进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图象的变化,从而减少对三角函数的陌生感.利用多媒体设备参与教学,能够优化教学质量,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4.教师巧妙设置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而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数学老师巧妙设置情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有关三角函数的数学知识时,数学老师基于学生对三角函数知识的掌握,巧妙提出问题,进而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积极性.如三角函数图象有什么特征?三角函数图象间是否存在共性?在学习三角函数图象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呢?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进而调动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热情.综上所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并且创新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值得在高中学校中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霞.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15(09):87-88.

[2]段鹏.当代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教学模式初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14(06):54-55.

[3]任银玲.高中数学课前预习的布置与处理[J].数理化学习,2014,11(04):17-19.

[4]姜世武.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16(15):39-40.

篇5: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有的高中数学教师不能经常应用数学实践活动的方法引导字生探索数学知识,为了节省教学资源,也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高中数学教师可应用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数学;虚拟;实践探究式

所谓的虚拟实践探究式的教学,是指教师给学生一个虚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个学习情境中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利用现用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学习,它是一种操作性较强,花费教学成本较少的教学模式.本次研究将说明高中数学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始实践探究

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特点为,教师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时,不必开展实践性质的数学教学活动,而是要在虚拟的空间内为学生展现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是对教学资源要求不高,能减少教学的成本,只要教师应用图片,教学PPT或一台计算机及投影就能开展教学活动.而这一教学实践模式对教师设计的虚拟学习情境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为学生布置出直观性强、典型性强的学习情境,学生才会愿意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比如以一名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向量的计算为例.这名数学教师给学生看了图1和图2,要求学生对着这两幅图形思考向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这两幅图形就具有直观性和典型性.图1是一幅标准的平面向量计算图形,学生看到这幅图形,很快就能理解这幅图的意思就是要结合向量与向量之间的关系与三角形的定理来总结向量计算公式.当学生觉得自己可以理解了向量计算公式以后,又看图形2,发现向量的计算不仅是可以在平面的空间中发生的,它还可以是在立体空间的,那么当向量问题发生在立体空间时,又要如何总结它的计算方法.因为这名教师设计的虚拟数学问题一方面足够直观,另一方面又具有层进性,所以能够成为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方向.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时,要为学生设计直观的、典型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以学习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为目标开始数学探索.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找到探究要点

在虚拟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呈线性的关系,学生的思维能力越强,就越能找到学习的要点高效的学习;反之,学生就会抓不住学习的要占,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特点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依然以那一名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向量的计算为例.部分学生在观看图形1时找不到学习的要点.这一名教师就引导学生探索,图形1中的向量计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计算法则?学生经过思考,认为向量计算呈现出一种加法法则,即仭鶤B=a,仭鶥C=b.那么可得到向量的计算公式:a+b=仭鶤B+仭鶥C=仭鶤C.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过去,在初中时代,学生学过哪些加法公式的法则呢?学生经过思考,认为以前学过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那加法的加换律和结合律能否在向量计算中适用呢?或者会产生变化呢?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开始了探索学习.这名数学教师就是引导学生应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找到学习的要点,然后让学生开展数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这名数学教师应用这一个实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当学生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尝试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结合旧的知识开始新的学习探究.高中数学教师实施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时,要培养学生的引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类比推理、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来探论数学问题.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以后,只要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问题,他们就能结合这个数学问题的特点找到一个探究的切入点迅速地开始数学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优化学生数学知识系统

部分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时候,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习惯一边探索数学问题,一边记录数学问题,在完成数学探索以后,他们就开始尝试整合数学问题,即时形成一套数学知识的系统.另一部分的学生则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不习惯在探索数学问题的时候做记录,待这类学生完成数学探索以后,往往不记得自己曾经探索过哪些数学问题,获得了哪些学习成果.这两类学生学习效率的差异性是非常显著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一边探索数学知识,一边能形成比较完善的数学知识系统.比如依然以那一名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向量的计算为例.那一名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记录:观察1、观察2……结论1、结论2……让学生一边探索,一边用笔画下问题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当学生完成探索以后,教师引导字生开始整合向量加法的性质、向量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性质、加法的三角型法则及平行四边型法则的描述等.待学生完成这一系列的知识整合过程以后,就形成了一张较为完善的向量加法知识系统.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即时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系统,这是开展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牛伟强.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课题与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欧阳熙琴.高中“数学探究”内容标准实施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篇6: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在人们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以及对教育教学如何实施的深刻认识,开始意识到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割裂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助关系,过于凸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这要求广大高中教育工作者及时地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素质教育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原则,挖掘、开发和构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的模式,从而使高中生在数学的探索学习中,获得一种自我肯定和满足的愉悦体验。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探索法;课堂教学;构建;实践

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自我剖析和自我总结思维模式,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和有效地把握,特别是他们的质疑和探索思维比以往任何学习阶段都异常活跃。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认识到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构建多途径的学生探索性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潜在自主学习能力转化为现实性,进而使高中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最大化地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最终使高中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自我学习生涯中创造出更多辉煌。

一、营造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与以往的数学课程相比,高中数学课程更突显了理论性、逻辑性和实践性。特别是一些数学原理更加深刻,充满了内涵,不是简单地诵读或者讲解就能够明白数学的真谛,这需要把大量的时间教与学生来掌握,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去认真对高中一系列的数学原理和公式进行探索,从而挖掘出其内在的内涵和客观性规律,进而抓住高中数学的脉搏把各种数学问题一一破解,最终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更多的数学素养。例如:在进行《集合》这一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从学科特点来说,教师这个时候就难以用数学的语言向学生讲明白集合到底是什么,又如何演化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把设置好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仔细品味集合的概念并仔细研习集合的实例,进而自主地探索出集合这个学科知识的命脉,那么《集合》这一个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势必将在学生的主动配合下得以有效地讲授和把握。

二、开展学生自主探索

综合性地对高中数学教材以及编写进行综合性地剖析,不难看出高中数学的内容比以往学习阶段的数学要广泛,知识点更加繁多,逻辑关联性更强,知识原理的铺设范围广。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个实例性演示的课堂教学案例,把一个数学实例题通过层层拆解、知识点贯穿和内容关联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最终把数学问题解析出来,通过这一教学实例解析过程,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自主探索性学习的思维和方法,意在引导学生敢于肯定自我和相信自我积极地调动自己的一切思维模式去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制力,最终使自主探索学习模式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平面解析几何与正弦、余弦知识点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视频的形式把名家精品课堂讲学播放给大家,让学生认真剖析名家如何针对一个数学问题找出解题的线索,应证知识点和逻辑推理的,特别是重难点问题上,怎样进行抓住主线抓住关键进行破解的,然后让学生认真对所进行的课堂知识点认真研读,找出核心关键内容,进行理解和消化,并利用好现有的课本教材以及学习资料,进行实例性找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从整体上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局性和系统的把握。当所有的学生都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后,教师给出一个相关联的类似题型,找一个学生进行课堂现场讲解,并要求学生要把解题思路和过程一一向其他同学进行展示,不仅让其他学生来验证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且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和效果有一个了解和把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放松去探索、让学生去解决、让学生去总结的自主探索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白了数学学习的方式,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内在潜能,从而有意识地就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最终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技能。

三、教师合理点拨和强化实践

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自主探索学习模式,就已经很明显地表明让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成为自我学习的规划者、推进者和评价者,而不再由数学教师来代替。这种教学环节就在于弱化教师的课堂主导性和讲授性,而是把课堂时间和空间由学生自己把握,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展开课堂知识的剖析,教师不干预学生的自我性学习探索活动,只是在学生开展的活动过程中经常性地进行学习进度巡视和监督,对于学习进度出现障碍的学生给予及时的点拨。通过学生的这种自我分析问题和探寻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以及内在的关联性,从而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最终提升学生的解题综合性技能。另外,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演绎技能,高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战练习教学环节,对于高中数学题型来说,总是基于一定的内在规律只是从形式上给予变化而已。教师以一定的典型题型为例,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者多题一解的示范,让学生认识到灵活性运用知识点和扩展解题思路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联想和类比思维能力,最终建构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

四、结语

高中数学学生自主探索法课堂教学模式应是革命性的、创新的教学模式,它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而且转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片面性认识,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最终建构了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篇7: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工作涌现出全新的探讨,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高中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如何使用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开展,是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其中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论是理论还是在实践的研究方面都对革新中学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学案导学”的内容与作用

“学案导学”即字面意思,是一种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新型教育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案为载体,通过导学的手段进行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所以,“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学案导学”的教案教学模式,通过对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编写教案,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将预习的成果反馈给教师,及时提出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充分在课上与同学进行讨论与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反馈J庸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对知识点的引导以及整理归纳,倍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J贯。通过新型教学膜式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由教师作课堂主导的局面,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更多地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顺应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全方位倍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改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抽象多于具象的学科,并不容易理解。在传统的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学生想听但听不懂,也很难跟得上教师的节奏,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学生难免会对数学知识感到无聊,甚至会产生抗拒和抵触学习数学的心理,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J庸,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而如果将“学案导学”引人到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中去,通过其特有的导向性功能,利用教师编写的教案,创设科学、合理且富含趣味性的教学场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J贯,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倍养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创设教学场景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资源,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场景充分融人到教学过程中去,对此,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函数具象地表现出其中蕴含的知识道理,有助于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导学教案的编写与实际案例

导学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其教案的编写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应当明确导学教案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性,并清楚地意识到导学教案与普通教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即导学学案需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也就需要教师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格、爱好、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学习基础等等,由此来灵活地调整教案的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还应当遵循多元化的原则,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完善导学学案的内容。需要注意,导学学案的编写应当充分结合教材实际,对于导学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应当与课本相结合,让学生可以通过问题查阅学案中的知识点,巩固预习的知识,进而达到“学案导学”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四、学案导学法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究

1高中教学导学学案的准备工作

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充分做好导学案的准备工作,只有经历过精心设计的学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再加上导学学案需要为学生提供预习的知识要点,所以,导学学案应当提前一个星期着手准备。在经历过上文所述的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后,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所需资源,让导学学案更具吸引力与教学价值。

2学案导学在课堂上的应用与实践

教师在完成对教学内容学案的编写后,应当提前发给学生以供学生开展预习,并且,根据知识点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倍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此一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由于事先预习过,便能清晰地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所以,学案导学从根本上是学生做主体,由学案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新型教学方式。比如,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中,axz+xb+`0,让学生充分明了不等式的解的推导过程,由此加深其印象,并服务于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3高中数学导学学案在课后的应用

在通过预习以及课堂讲解之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将产生一定的认识,但在数学的学习中,仅仅懂得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需要相应的解题技巧与之相配合,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布置导学学案中的检测题,通过习题来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不懂的问题及时翻阅导学学案,能有效解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其存在的知识盲点,教师也应当在对习题进行审阅时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便能积极投人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倍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倍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新课程改革对新时代人才倍养的主要目标。

篇8: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数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重视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究.合作能力也是学生重要的品质,良好的合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改进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发展有很大影响.合作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究和改进.本文结合当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对如何进行合作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教学;运用策略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合作能力是评定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完成一件事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需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相应问题的解决.

一、小组合作模式

小组学习的方式是合作教学的重要体现,小组合作能使得学生在小的群体中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使得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数学.小组成员的分配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究,小组的划分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较为细致深入的了解,明确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共同进步,达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这是学生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造成的,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这些差异,有些学生对数学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有些学生却是相反,教师可以将这两个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结合,提升解题的效率,并且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也能主动地弥补自身的不足.教师在小组成员分配之前可以对他们进行简单的测试,进而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让数学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导数》的教学前会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测验,了解学生对方程解法的掌握程度,发现一部分学生能够将方程解答出来,但是使用的方法比较繁琐,另外一部分学生能使用较简单的方法,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错误,我会将这两部分学生整合起来组成学习小组,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导数的教学,学生之间的缺点很好地得到弥补,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对导数的掌握程度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二、合作中学生主动性的体现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对师生关系有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这实质上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在合作模式中取得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在合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使用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不要进行过多的干涉,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碰撞,发现新的解题思路,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下阶段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解题思路的方向,防止学生将时间浪费在无用的学习上,保证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高效性.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三角函数的运算》这个章节的教学时,我会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先为学生讲述基础的三角函数运算公式,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的解答,并且只会适当地给他们一些引导,不会过多的帮助,学生在这样合作氛围中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课堂讨论非常热烈,对三角函数的运算有了自己的看法,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使用合作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主动性的体现,这是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保证.

三、课外合作教学使用

教师仅仅通过课堂中的合作教学是很难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将合作教学运用到课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进而达到培养合作意识的目的.课外合作学习的方式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合作的方向,使得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合作状态,保证学生课外合作的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外合作的课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当天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加深记忆和理解,课外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例如,我在《集合》这个章节的课堂教学结束后会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集合运算题目,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答,保证解答的准确性,这实质上是对他们的一种鞭策,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在第二天的批阅中我发现题目的准确率很高,并且对学生进行了表扬,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下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课外合作教学的使用,这是对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的保证.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教学模式的使用.合作教学模式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合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茜.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

[2]柴西芹.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篇9: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的日常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改革除了在教材内容上有所体现,其余的均体现在对教师的要求上.新课改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学方式,对现代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探索.随着对教学方式的深入研究,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本文将根据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状况,从“学、导、思、用”等方面分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环境的需求,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不断深入,当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使得我们不得不对传统的课堂进行改革.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性教学是在结合了多方实践后确定的教学方式.它不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促使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有效性教学主要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高中数学开展有效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高中数学的本质

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充分理解所讲内容,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所运用.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性教学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创设一个教学场景,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图形等内容了解所讲内容.这些方式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身为教师必须深刻意识到创造教学场景的目的不是只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与情境相结合,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二)重视过程,忽视结果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性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学过程,也要对教学结果加以关注.有效性教学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但是往往会使学生忽视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很明显,这样的课堂注定是失败的.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在可控范围内要使课堂充分活跃,从而进一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但要有相互交流的机会,也要让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的思考,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就能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这样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受到限制,传统教学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有效性数学教学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放在首要位置,认为使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比其他的更重要,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数学的实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有效性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措施与方法

(一)通过提前预习和相互交流的方式加强数学学习

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做到“学”.“学”在有效性教学中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的是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目的事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览,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二层含义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向小组成员进行汇报,通过不断讨论和交流的方式促使小组内部成员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学习的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搭配,让组内各个成员都能在交流中有所收获.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有效性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由以前的主导作用变成了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整体进度、氛围和展示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用.高中数学由于涉及的范围很广,难点和重点也很多,如何让学生在交流中受到启发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使学生在突破难点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总结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的方式达到预设的教学要求.具体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听课感受和教学质量都得到全面提高.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和总结,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带给学生大量的数学知识,这些数学知识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进行简单的计算,也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现数学的实用价值.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也使学生更能直观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不仅能促进高中数学课堂的发展,也能使教师充分重视有效性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转变,教育以及教学方式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正视这种变化,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对有效性教学方式不断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周爱琴.创新理念,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成效[J].中国校外教育,(09).

[2]叶锦霞.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3]廖燕萍,陈建.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2).

篇10: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在高中阶段,数学一学科是十分重要且基础的。数学对于学生的严谨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往往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教授,而忽略学生原本该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改的逐步发展使“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得到重视,将其发展到实际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并提出建议,以期为高中数学课程教授提供思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研究;实践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被逐渐带进高中课堂。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课本进行个人的自主学习,将教师的指导作用放到辅助地位,最终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首先应该对于自主学习的模式重视并着力研究。

一、概述“自主学习”模式的主要特点

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主体性明确、独立自主意识的确立、能动性强、效率高效性强等几个部分。其中“主体性”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而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大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填鸭式的教学使课堂变得枯燥,学生并不具备自主意识和能力。“独立性”则是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即使脱离了老师,也不应该丢失学习的动力及目标,还是应当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发挥学习过程中个人独立性。“能动性”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信任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习能动力得到发挥,让其自身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参与。“有效性”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成果。

二、“自主学习”观念的建设与培养

(一)授课教师积极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数学授课中,教师习惯于灌输式教育,这直接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能力不强的被动局面。因此,为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加强,老师首先要主动接受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创造能力。

(二)学生对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多年的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基本已经习惯只听不想的学习模式,自主意识较低。因此,自主学习的教授方法的推行,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例如在数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其发展背景展开,再根据实例教授,让学生在课程中发生兴趣,从而提高其自主意识。

(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提问能力

数学本身就是一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首先必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出问题留有余地,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最后通过自主思考将问题解决。教师可在这一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加具备启发性和针对性,使教学在循序渐进中取得进步。

(四)学生课前预习的自主能力的提高

在任何学习中,都应该让学生养成预习课本的习惯,这是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自主意识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养成深度思考、自主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适当指引学生通过上一堂课程的学习的总结,归纳预习内容,应对课堂教授进行明确有效的预习。另外老师在预习方法上的提点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三、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

(一)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学习当中,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的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利用多媒体的技术设备把课程内容和重要知识点进行全面呈现。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可以脱离数学原本枯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学习兴趣,这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立足点。就例如在高中数学的空间几何内容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先进设备将空间几何立体进行呈现,这就有利于本课程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模式中注重小组合作

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小组组合形式进行学习,这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同学间的组合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协同互助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进行科学性分组,小组内相互带动讨论,在交流中发展自主意识,同时开阔思维。

(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反思与总结

自主学习意识的最后一步是课堂总结及反思,这是十分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写错题集的习惯,让学生在纠错的同时进行良好的反思,总结出学习方法与答题思路,让单一的学习变得多向性。同时课堂总结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计划的完成过程中增加个人自主学习的动力,使数学自主学习更好地开展。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态度、目标作出客观的总结,积累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地调节本阶段的学习心态和方式,在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区别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运用新型的“自主学习”教学的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只有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把握自身的主导性地位,积极锻炼自身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更加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推广,广大师生需要一起努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江华贵.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16).

[2]韩长峰.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15).

[3]钱亚琴.高中数学前置性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篇11: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更加深入学习和理解各门学科的重要阶段,接触到更加抽象和广泛的学科理论,尤其是数学这门基础学科,不仅内容更加深入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学习难度比较大,而且面临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是填鸭式的听讲,而教师也是灌输式的讲解,师生缺少互动和交流,数学成为应试的学科,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对于这种现状,本文要从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优点和意义进行探讨,从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探讨

引言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学,还需要老师的教,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统一的。但是很多教学都是局限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被动且不积极的,教和学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兴趣,学的不够深入。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压力大,对课堂教学已经失去了兴趣,课下的书山题海和课外辅导才是他们重视的,而教师也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与学生缺乏互动交流。对于数学这门理论深刻且具有探究意义的学科而言,互动交流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学懂知识。

一、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特点

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新型教育背景下提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摒弃了过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是一种改进和进步。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非固有的主体地位,互动交流不仅仅要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之间也要互动交流,增加教学趣味性和积极性。互动交流教学模式下,师生互为主体,教与学辩证统一。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进行交互式的问答和探讨,师生双方是良性互动的。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主动的掌握理论知识,在轻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下获得智力和情感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基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意义

数学本身的教学目的一是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基础并作为解决各种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工具,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高考和成绩,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互动交流,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的理念,指导教师和学生互动、沟通、共同成长,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整体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三、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应用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关键就是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改变过去坐在座位上被动听讲的习惯。教师要学会设计教材内容,创设更多有意义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分析。具体来说,互动交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情景创设

情景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际情景中学习数学理论,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创设情景探索知识点。例如,在学习“概率”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涉及到的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先创设情景,将生活中各种概率事件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尽量让学主动发言介绍自己所知的概率事件。然后,给学生们设定一个情景,让学生们去马路上数过往车辆,记录规定时间内红色车辆出现的概率并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并进行思考,加深学习印象和理解。

(二)小组讨论

高中阶段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少,互动缺乏,互动交流教学模式不仅局限在师生时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进行探索。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数学知识,并最后进行总结分析。例如,在学习“数列”时,有很多公式,并且数列是考试重难点,各合作小组可以将此作为学习内容,互相督促和鼓励,小组间形成竞争,组织公式竞赛和难题竞赛,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熟练度。通过小组讨论以及合作学习,带动每个学生共同参与数学学习,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有利于建设良好班级氛围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改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成绩的进步。

(三)自主学习

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就是要将教师的主体地位进行转变,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学生的依赖心理逐渐进行改进,学会自己主动思考和探究,学会主动询问和交流,不一味的依赖老师的讲解和分析,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编排和学生对知识点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顺序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依据学生的现状和兴趣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

结语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是适应新时期新课改下学科教学的先进模式,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有更大的调动作用。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点比较生涩深刻,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并且面临各科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学生常常力不从心,在课堂上不能够专心,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不大。互动交流,就是要让师生互动、交流起来,让学生之间合作、沟通起来。教师要积极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模式,无论是情景教学还是小组合作教学,都是要让学自己动起手来、行动起来,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一改过去被动学习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汉卿.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模式的构建[J].教育战线,2015.

[2]周伟林.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

[3]石军.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合作-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刍议[J].教学改革,2015.

篇12: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教育需求,因此教师无论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方面都面临严峻挑战。而构建“先学后教”教学方式可满足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其中“先学”是指高中生在确定目标后引导自主学习,“后教”是指教师在高中生自主学习中给予帮助,使高中生可以解决学习问题。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教学方式是以高中生作为基点,以问题作为核心,保证高中生学习主体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对高中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先学后教;方法研究;

目前,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倍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价值观。应用“先学后教”教学方式,并非是表面的时间推移,而是有着更深人涵义,“先学”与“后教”能在长时期作用下实现共同提高。开展“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可使高中生在学习中掌握数学知识,并且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互动,使高中生倍养良好学习习贯,激发学习的潜能,即高中生在尝试“先学”后,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倍养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研究高中数学“先学后教”教学膜式具有积极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奠定基础

不管是哪种学科,学习兴趣与知识内涵理解间都存在着密切关系。“先学后教”教学膜式的正常开展,最重要的环节便是倍养学生“先学”的兴趣。学习兴趣是高中生主动参与“先学”活动的动力与支撑。尽管高中生已倍养了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可是比较容易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消极与畏J嗅。对此,开展“先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倍养主动学习习贯,可通过语言鼓励、沟通交流、构建J渝J院课堂教学环境等,倍养学生学习J胃感,从而使其主动投人到“先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制定目标,确立“学”要求

俗话说“目标不定,寸步难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先学”,可为“后教”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先学”是高中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功课,是有目标的自学。数学教师开展学生“先学”时,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制定“先学”目标以及要求等,从而使高中生的“先学”有明确的方向,防止高中生“先学”过程中出现学习层次不清、重难点不明等问题。另外,数学教师在制定“先学”目标时,必须深人分析分层教学原则,依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难度的“先学”目标与任务等。例如,在苏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时,数学教师“先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依据教学重难点,并且使高中生可以明晰“先学”具体要求后,制定点概念、线概念、面概念、点与线的关系、线与面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以及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等学习要求。不仅为高中生制定“先学”任务,还要使高中生的学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高中生依据预设的“先学”目标,感受到“先学”的兴趣,总结适宜自己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后教”中教师的引导与辅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比较紧张,任何课节都设定了固定学习任务。因此,“后教”中数学教师一定要科学设定教学框架,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因为学生在“先学”中会遇到许多知识结构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所以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同时也要主动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引导。比如,在苏教版必修一“函数的概念与图像”教学中,由于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在“先学”时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但要掌握函数的定义,还要学会应用函数解决问题。因而“先学”中拟定了适宜学生切人的任务链,让学生“先学”。首先,让学生研究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对于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比较了解;其次,通过绘制图像逐步掌握函数的概念。可是,由于“函数的概念与图像”教学内容较多,比较容易发生偏差与错误,因此在“后教”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进行合理引导,以避免学生出现探究偏差。

四、互教互学,教学相促

高中数学开展“先学后教”教学方式是教学与学习的有效互动,切不可使其孤立,而是应建立联系,实现深刻融合与合理渗透。在开展“后教”时,数学教师应把高中生带人其中,切不可将其视为个人的“表演”,应合理引导高中生一起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与问题案例。依据教学整理的教学资源,并针对不同的高中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与问题案例,对于高中生学习状况的评定要有的放矢,然后鼓励高中生参与讨论、质疑以及交流等有关活动。而数学教师应在活动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给予合理的评价与指导,对学生的不足要纠正其认知,从而确保高中生数学知识的全方面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与效果。例如,在选修1一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生在“先学”中容易混淆概念,因而在“后教”中教师特意这样拟定:“已知A是B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C是B的充分条件,D是B的必要条件,c是E的必要条件。现有下述几种命题:①D是c的充要条件;②A是c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③E是c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教师组织高中生讨论与分析,使学生暴露出自身的不足,然后进行针对性讲解与帮助,使高中生深刻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通过“先学后教”的有效融合,不仅倍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贯,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对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之,高中数学开展“先学后教”教学方式,可使高中生参与“先学后教”活动学习与掌握知识,通过认真分析、推导论证探索问题解决答案,在经历探索与求知以及发现的过程中,有效倍养创新思维与学习习贯。同时,教师合理引导,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立勇,范晓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田现代阅读(教育版),2023(03):200.

[2]徐宝荣浅析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田赤子(中旬),2023(22):127.

[3]唐昌炎创新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田中国校外教育,2023(22):42.

[4]王艳平,梁平,孟繁琦,张海彦“主动学习”教学模式在自学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田广东化工,(22):189

[5]曹清法新课改教学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分析田赤子(中旬),2024(24):208.

[6]郭鹏高中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田学周刊,2024(28):62.

篇13:高中数学设疑教学分析论文

高中数学设疑教学分析论文

1层层分解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层层分解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和所需讲授的数学知识,由浅及深地提出问题,将问题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距离缩短.经过学生的努力思考后,使学生能够得到新的数学知识,这样在实现新知识学习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克服数学问题难点,使学生有效地掌握问题的实质,并且通过问题的层层设置,学生还会逐步地展开对问题的深刻思考,进而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切身地获得成功体验.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点E、F、G、H、M、N分别是AB、BC、CD、DA、AC、BD的中点,求证:EG、FH、MN交于一点且被该点平分.分析本题由中点很容易得到四边形EFGH与四边形MFNH为平行四边形,EG、FH、MN为它们的对角线,且FH为公共的对角线,所以EG、FH、MN交于它们的中点,即被该点平分.于是可以把原问题分解为2个小证明题:证明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和四边形MFNH为平行四边形.

2围绕重点及难点设疑

在高中数学教师备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对课堂提问精心地进行设计,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突出,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新颖的问题,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思考及解决问题的兴趣.如果教师所涉及的问题是紧紧围绕重点问题所予以提出的,那么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能够将教学的重点突出,而且非常容易激发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能够大幅度地培养及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热情.

3在矛盾中设疑

从矛盾中开始教学也就是在问题中开始教学.可以说思维是始于好奇以及疑问的,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个有趣的故事亦或是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来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以此充分地发挥出诱导启发的作用.比如,在对“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首先讲这样一个故事:德国著名“数学王子”高斯,在其小学时期的学习中,教师将“1+2+3+4+…+99+100=?”的算术题提出,教师刚刚将这道数学题目读完,高斯便迅速地写出了“5050”这一正确答案,而其他的学生则还在循规蹈矩地相加,高斯是怎样如此快地计算出结果的呢?学生这时就会感到非常吃惊、困惑,进而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再将“倒序相加法”这一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提出,这样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成效.再如讲解“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这样一个事实:公元前3左右,中国有位杰出的学者庄子,在他的文章《天下篇》中写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掉一半,千年万载也截不完!

4在旧知识的回顾中设疑

高中数学有着相当繁多的知识点,因而学生遗忘知识可谓是屡见不鲜,也是难以避免的.人都有着自身的遗忘周期,所以回顾旧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想真正地达到最大化的效率,高中数学教师在提问设置中,不仅应当划分为若干个小问题,而且还应当将充足的回顾时间给予学生,同时尽可能让学生补充所回顾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将需要学习的知识与回顾的知识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通过问题予以体现.比如,在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椭圆的几何知识进行简单回顾,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椭圆的几何性质,那么我们对哪些性质作了主要研究呢?

(2)椭圆的性质是采用方程研究的还是采用图象研究的?具体是怎样研究的?(3)对椭圆性质的方法进行类比研究,如何得出双曲线所具备的性质?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对椭圆的几何性质进行了系统性地回顾,而且还将双曲线几何性质与椭圆几何性质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体现出来.

5加强提问的针对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使提问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有效性,那么仅仅注意提问的设置是不够的,还应当明确提问哪些问题,何时提出问题,向哪些学生提问,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回答的情况,处理的有效对策等,均必须详细地进行通判设计,加强提问的针对性.有些提问并非必须要学生作出个别的回答,甚至并非需要学生作出回答,而是要使提问发挥出过渡、引导以及提示的作用,而有些问题并非需要学生作出口头形式的回答,可以让学生采取书面的形式来回答.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必须要灵活地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予以设置,要与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相结合,要强化针对性,要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课堂提问的真正目的,才能够提高设疑教学的实际效果.总而言之,提问是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最简便且最直接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且还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有效课堂提问的设置,有效设疑教学的开展,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设疑教学的组织开展,积极地制定及创新设疑教学策略,以便于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篇14: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

(2)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

(3)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

(4)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概念及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

(5)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6)通过对四种命题的存在性和相对性的认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7)培养学生用反证法简单推理的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难点:反证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四种命题

一、导入新课

【练习】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l)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2.什么叫互逆命题?上述命题的逆命题是什么?

将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关键是找到命题的条件p与q结论.

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道命题.

上述命题的道命题是“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它是正方形”和“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

值得指出的是原命题和逆命题是相对的..我们也可以把逆命题当成原命题,去求它的逆命题.

3.原命题真,逆命题一定真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原命题真,逆命题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原命题真,逆命题就不真,所以原命题真,逆命题不一定真.

学生活动:

口答:(l)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2)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识,打下学习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基础.

二、新课

【设问】命题“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除了能构成它的逆命题外,是否还可以构成其它形式的命题?

【讲述】可以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否定,构成“同位角不相等,则两直线不平行”,这个命题叫原命题的否命题.

【提问】你能由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构成它的否命题吗?

学生活动:

口答: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教师活动:

【讲述】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

【板书】原命题:若p则q;

否命题:若┐p则q┐.

【提问】原命题真,否命题一定真吗?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

讲论后回答:

原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它的否命题“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不真.

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真,它的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不真.

由此可以得原命题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真.

设计意图:

通过设问和讨论,让学生在自己举例中研究如何由原命题构成否命题及判断它们的真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

【提问】命题“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除了能构成它的逆命题和否命题外,还可以不可以构成别的命题?

学生活动:

讨论后回答

【总结】可以将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后再分别将新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否定构成命题“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这个命题叫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教师活动:

【提问】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逆否命题是什么?

学生活动:

口答: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

教师活动:

【讲述】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原命题是“若p则q”,则逆否命题为“若┐q则┐p.

【提问】“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是否真?“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是否真?若原命题真,逆否命题是否也真?

学生活动:

讨论后回答

这两个逆否命题都真.

原命题真,逆否命题也真.

教师活动:

【提问】原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种命题的真

假有什么关系?举例加以说明?

【总结】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设计意图:

通过设问和讨论,让学生在自己举例中研究如何由原命题构成逆否命题及判断它们的真假,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

三、课堂练习

1.若原命题是“若p则q”,其它三种命题的形式怎样表示?请写在方框内?

学生活动:笔答

教师活动:

2.根据上图所给出的箭头,写出箭头两头命题之间的关系?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填图,使学生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

篇15: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初中学过原命题、逆命题知识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四种命题。

2、给一个比较简单的命题(原命题),可以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3、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反证法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分析

重点:四种命题;难点:四种命题的关系

1、本小节首先从初中数学的命题知识,给出四种命题的概念,接着,讲述四种命题的关系,最后,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

2、教学时,要注意控制教学要求。本小节的内容,只涉及比较简单的命题,不研究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3、“若p则q”形式的命题,也是一种复合命题,并且,其中的p与q,可以是命题也可以是开语句,例如,命题“若,则x,y全为0”,其中的p与q,就是开语句。对学生,只要求能分清命题“若p则q”中的条件与结论就可以了,不必考虑p与q是命题,还是开语句。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演示教学法和循序渐进导入法)

1、以故事形式入题

2、多媒体演示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个生活中有趣的与命题有关的笑话:某人要请甲乙丙丁吃饭,时间到了,只有甲乙丙三人按时赴约。丁却打电话说“有事不能参加”主人听了随口说了句“该来的没来”甲听了脸色一沉,一声不吭的走了,主人愣了一下又说了一句“哎,不该走的走了”乙听了大怒,拂袖即去。主人这时还没意识到又顺口说了一句:“俺说的又不是你”。这时丙怒火中烧不辞而别。四个客人没来的没来,来的又走了。主人请客不成还得罪了三家。大家肯定都觉得这个人不会说话,但是你想过这里面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揭开它的庐山真面,学生的兴奋点被紧紧抓住,跃跃欲试!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复习提问:

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

2.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的逆命题是什么?

3.原命题真,逆命题一定真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原命题真,逆命题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原命题真,逆命题就不真,所以原命题真,逆命题不一定真.

学生活动:

口答:(1)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2)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打下学习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基础.

(三)新课讲解:

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如果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的逆命题就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也就是说,把原命题的结论作为条件,条件作为结论,得到的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2.把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就得到新命题“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这个新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3.把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互相交换并同时否定,就得到新命题“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这个新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四)组织讨论:

让学生归纳什么是否命题,什么是逆否命题。

例1及例2

(五)课堂探究:“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是否真?“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是否真?若原命题真,逆否命题是否也真?

学生活动:

讨论后回答

这两个逆否命题都真.

原命题真,逆否命题也真

引导学生讨论原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种命题的真

假有什么关系?举例加以说明,同学们踊跃发言。

(六)课堂小结:

1、一般地,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Vp和Vq分别表示p和q否定时,四种命题的形式就是: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否命题,若Vp则Vq;(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逆否命题若Vq则Vp。(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

2、四种命题的关系

(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七)回扣引入

分析引入中的笑话,先讨论,后总结: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主人说的四句话:

第一句:“该来的没来”

其逆否命题是“不该来的来了”,甲认为自己是不该来的,所以甲走了。

第二句:“不该走的走了”,其逆否命题为“该走的没走”,乙认为自己该走,所以乙也走了。

第三句:“俺说的不是你(指乙)”其值为真其非命题:“俺说的是你”为假,则说的是他(指丙)为真。所以,丙认为说的是自己,所以丙也走了。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期待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

五、作业

1.设原命题是“若

断它们的真假.,则”,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

2.设原命题是“当时,若,则”,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定命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

篇16:高中数学如何教学设计

1、诊断学生,做到知彼。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师要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诊断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爱好、兴趣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差异,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才能时机适宜地切入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合理地衔接起来。

2、课堂小结要与三维目标相呼应

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课堂小结时要回应三维目标,要在教师引领下由学生合作完成小结。包括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收获,②教学中是怎样研究学习新知识的,融合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于其中,③提炼价值,升华感情。最后教师最好用知识网络的形式给以最后的总结。

3、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

要根据教材的具体情况恰当地设计教学手段,力争做到形象生动,促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例如在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这样的课中,用教具演示来揭示它们的定义,更具有形象性。如在指数和对数函数性质的研究中,教师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看到随着底数a值的变化得到的函数和图像的动态变化,从而对这些函数的性质有深刻的认识和牢固的记忆。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盛行的今天,教师不要忘记板书,关键的知识要通过板书来呈现,使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结构在脑海中留下影像。

篇17:高中数学如何教学设计

做好课堂导入设计

首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实际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在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抛物线的知识时,可以这样导入:让学生回想一下打篮球的情景,由于场地限制,在课堂上可以用乒乓球代替篮球,做投篮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篮球(乒乓球)落地时的轨迹,在学生积极参讨论时,引入抛物线的知识。在导入中联系实际生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史进行导入。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都与数学史相关,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导入时可以从这一点入手,先通过提问或者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等,引起学生的敬佩和仰慕之情,然后引入相关的数学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期待下展开数学教学,无疑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在具体的操作环节,教师要注意导入方式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使用。

做好课堂提问设计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因此,教师提问的问题不能是单调、重复的,而应该是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步步深入。最重要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教师不仅应该了解教材,并且要全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使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数学水平是不同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因此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的层次性,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促进每个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

其次,课堂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如同教学方式需要多样化一样,提问的方式也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否则,无论教师设计的问题多么巧妙,学生也会感到厌烦。根据问题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问可以是直接问答;可以是导思式;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对于学生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点拨,让学生思考,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