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教学在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总结

monster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monster”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模块教学在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总结(共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模块教学在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总结

模块教学在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总结

模块教学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技术岗位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和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专业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激发学生能动性及自主性的原则,对培养与世界接轨的医学专业人才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作 者:韩喜华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外语部,河北,石家庄,050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50) 分类号:H3 关键词:模块教学   医学院校研究生   专业英语教学   实践与总结  

篇2:自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自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自主学习已成为外语教学中的术语,其对应概念--自主教学也正在受到重视.自主教学具有主动性、灵活性、相对性、有效性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教师角色的转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改变教学评价方式.

作 者:史文杰 赵柄军  作者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08 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6(10) 分类号:H319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自主教学   自主学习 

篇3:环境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环境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近年来,提出“以环境为学习的整合背景模式(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n Integrating Context,EIC ),该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策略,促进学生理解周围世界,锻炼系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实现所有学生最大潜力的发展.因而EIC模式已超越了环境教育领域,它不仅是发展学习者环境素质的良好途径,更是全面提高教育素质的重要策略.

作 者:董洁  作者单位:松江九峰实验学校,上海,松江,00 刊 名:商情・科学教育家 英文刊名:SHANGQING 年,卷(期): ”\"(1)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4:刍议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刍议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就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情境教学提出了个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情境教学;运用

英语情境教学法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利用真实的场景或在人为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能学以致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呢?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创设良好心理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高中生在学习英语时,还存在着畏难情绪,害怕说错,因此都不敢说,这时,教师应当在恰当的时机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用些鼓励的、表扬的、积极的话语,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从进教室那一刻起,就要以良好的情绪来营造和谐、愉悦、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出宽松的心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学中当学生听不懂时,教师可心领神会地想办法,如拿实物,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当提问时学生说错或说不出来时,教师应宽容地多加鼓励,师生之间的愉悦的、互动的交流,使学生愿说、乐说、会说,并且能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为学生今后有效地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二、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表演中领会英语

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使学生有互动的机会。这种方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入角色,进入状态,体验情境,从而开发和挖掘学生们运用语言的潜力,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突出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品质。例如:在教《威尼斯商人》这一单元的时候,首先允许学生在合情理的范围内进行改编故事,然后分角色将改编的故事表演出来,但是要言之成理,通过创设对话表演情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内化所学知识,同时又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课堂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助人为乐,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达到乐中演,乐中学的真正目的。另外,通过情境表演对话,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为了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课堂上的成功又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更好的进行了教学。

三、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让学生们理解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和简笔画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加直接清楚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避免母语的干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比如:在讲到besides和except这两个介词的区别时,仅用语言来描述似乎不够,利用图片展示的方式能更直观的帮助学习,也可以通过画图来区分两个同义词表达的不同范畴,利用这种展示学生即刻就能明白。然后让学生在体验情景的基础上展开语言操练,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清晰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的意义,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的语一言描绘,鲜明地展现在课堂。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生活,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使学生们在课堂教学情境反映的生活细节中去认识、学习、激发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老师教学中应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社会,带进大自然,从生活中摄取某一特定的情境,作为学生观察、感受的客体,从而使学生自然在特有的氛围中使用英语。如在课堂上设计的课前几分钟的Freetalk,让学生讲解有趣的经历,同学之间用英语展开对话、交流,提高语言的中的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模拟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

当前,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已经广泛运用,这也实现了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的优越性。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MissDominikaTlapakovaHalkova117,53803HermanuvMestec,CzechRepublic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真实而又全方位地展现了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背景,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的综合运用,使教学过程有序化、形象化、趣味化、令人赏心悦目,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感受到纯正地道的英语,极大地弥补了直观教具的不足之处。比如高一年级Unit7Culturalrelics中的WarmingUp中,教师可以把金字塔,万里长城以及本地的文化遗迹以课件的形式在电脑上显示出来,借用一些电影片段展示其文化历史,使同学们可以有感而发,发表自己关于这些文化遗迹的感受,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很好得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现。

篇5:浅谈任务型教学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文/黄荔丽

摘 要: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善于巧妙地给学生提出任务,就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创造动力,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也有很大的益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创新;小组合作

我们倡导任务型教学,因为它是一种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以应用为核心、以应用为目,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英语课教学中确定任务的原则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突出语言知识能力的增长点,并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合作到成功体验,以此来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

1.开展任务型教学的前提是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

这个气氛的获得就是创设情境。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对刚刚步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主观上引导他们改变观念,树立想学什么,要学什么的思想,而不是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告诉学生师生间是平等的,彼此之间应该亲密合作,相互友爱,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师是爱我们的。

2.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放手让他们积极探索

只有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脉搏,触摸他们的思想情感。有了这种关系,学生心理上才会有一种安全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也才能积极主动,并且生动活泼、不死板,在课堂上也才会畅所欲言;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才会出现群情激奋、争先恐后的情形。

在七年级有这样一节课Unit 2 Topic 1 Section A,这是一个有关介绍自己的内容,正常教学是要以教参为基础的,但是我跳过了教参,弃之不用,而是另辟蹊径,于是我设计了以下任务:(1)我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童年时的'照片拿来;(2)把照片封存起来;(3)小组长负责把自己组的照片收起来;(4)教师抽出其中任意一张照片,通过投影机投影出来,之后要求学生举手来猜;(5)被猜中的学生就自己走上讲台自我介绍。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非常喜欢,不知不觉中就把任务布置下去了。七年级是承前启后的阶段,正处于小学向中学的过渡时期,学生之间还彼此陌生,这样学生就能够融洽相处,也创造了很好地学习环境。

二、进行小组合作,激起学生的创新动力

开展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组织的,它的组成是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具体学习中,教师提供具体材料和问题,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就会出现相对齐头并进的局面,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不会出现停滞不前的个体,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必要的挖掘。在七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至关重要,学生之间合作完成情境活动的任务,把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这样就能够收到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效果。

三、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

开展任务型教学的关键是设计任务,设计任务的原则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是前提,也是依据。依据学生的心理来设计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在近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完成任务目标,这样就能在学生中间引起共鸣,也能充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例如,仁爱英语Unit 3 Topic 2 Section C Family Tree,这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拥有的话题,交流起来也比较顺畅,学生会觉得:这么容易吗?于是就会有这样的冲动,你欣赏我的口语吧!但是现实是学习英语并不容易,你就会发现学生常常把My parents are…说成My parents is…当教师轻轻地追问:How many parents do you have?全班学生就会哄堂大笑,看看,在笑声中学生获得了知识,加深了记忆。

四、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年级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目的“Learning by doing”。要使学生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必须在做事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这些能力的获得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还要照顾他们将来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为将来打下基础,因此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学以致用。

五、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体验成功

七年级的学生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单纯、可爱又渐渐走向成熟,这个阶段的学生躁动不安,对所接触的人和事会表现出强烈的热情与兴趣,往往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如,在仁爱英语Unit 2 Topic 2 Section A 中,是要求学生学会颜色的单词,然而这样的单词很多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了,假如还要学生跟着老师每个单词读三、五遍,学生肯定会比较烦躁,教师也会厌倦。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如何才能把这节课上得更出色,让学生觉得更有趣呢?所有这些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教师马虎不得,只要教师把任务调到贴近学生心灵,贴近他们的生活,自然而然他们就会畅所欲言,而且言无不尽。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My color friends”,要求每人用纸写上自己最喜爱的颜色,然后去找和自己相同颜色的朋友,至少找五个,不过要按以下的model进行:A:Excuse me,Can I have your name?B:Of course,my name is…A: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B:My favourite color is pink/purple/green…如果两人的颜色相同,A就说:That’s great,we like the same color.You are my color friend…这样就可以继续更多的交流;假如两人的颜色不相同的话,A就可以继续去找。经过实践,这个活动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气氛火爆。

由此可见,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贴近心灵、真实、自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英语更容易产生兴趣。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使教学过程任务化,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的原则,把书本知识用于实践当中,展望未来,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把知识性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发展性的课堂教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七年级学生处于承前启后的阶段,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做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李丽。谈会话含义理论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04)。

[2]王妍。行动研究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探析:基于江苏科技大学的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

[3]华慧敏,李彦。议七年级英语教学的误区及其矫正[J]。知识经济,2011(15)。

(作者单位 福建省莆田青璜中学)

篇6: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

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

作者/ 谭伟美黄华

摘 要:一体化教学是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能够使实习教学和理论知识的教学统一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体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论述了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具体实践以及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7: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

培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一定操作技能的人才是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在当前形势下,中职教育学生的技能素质普遍较低,为了达到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促进中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研究和改革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大搞专业建设,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校数控专业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对一体化教学模式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通过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进一步证实,这种教学模式跟中职教育的特性是相符合的,是非常适合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也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模式可以划分为三段式的课程,也就是专业理论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与实际操作课程。这种三段式的课程教学模式的主要缺点是职业操作和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够统一起来,从而不能够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整合课程资源,结合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应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教学目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全面地思考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的,它的目的是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统一。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全面地考虑到了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学习职业技能的规律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它能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一体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

1.转变教学思想是一体化教学的前提

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由行政和教育部门制定的,对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够了解,导致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够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倘若所应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作为核心,注重学科的系统性,那么就会使教学内容越编越难、越编越多。在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的时间占据了大部分,对实践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需要转变教学思想,革新教学模式,使教学的目标以就业作为向导,特别是对于专业教学来讲,务必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最近几年,我校的教学逐步以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向导,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再以学科为核心,确立了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的需要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在我校数控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应用了分层次教学、小班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和项目教学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为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比如,我校依据数控专业的特点,设置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维修、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相同知识重复讲解的问题。应用模块化的教学方法,使得一体化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得以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具备竞争的优势。

2.加强数控实训室的建设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保障

实行一体化教学,首先需要提供一体化教学的环境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各种硬件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学设备和教学场所。

(1)建立专业化的数控实训室

为了确保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具备一定的场所。一体化教学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不一样的,一体化教学是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使学生的大脑和手能够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又可以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学校需要为学生建立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我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模具设计和加工实训室、数控加工中心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和数控铣床实训室等专业化的实训场所。

(2)购置数控专业所需要的设备器材和零部件

建立实训室,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控零部件和设备,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实践。数控技术的发展是比较快的,经常更新换代,与此同时,有不少的数控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经常会应用一些新技术。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地添加和更新实践器材,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近几年来,我校每年都购置不少的零部件和设备器材,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3.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庞大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也就是说,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有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才可以为一体化教学的正常进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1)引导教师进行培训,走“双师型”的发展道路

我校规定数控专业课教师的学历为本科以上,技能水平为高级工以上,引导教师进行一些技能培训,对专业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我校要求数控专业的教师拥有“双证”,也就是专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经过近几年的培养,我校的高级技师和专业教师的人数越来越多,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一体化教学的师资力量。

(2)引导教师走向企业,应用“外力”推动教学

由于很多教师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而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安排数控专业的教师应用空闲时间到数控企业进行实习,以使数控专业的教师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氛围,学习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进而使学校和企业的差距尽快地缩短。与此同时,我校从企业聘请了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来学校做兼职教师,并定期邀请一些数控专业方面的专家开展讲座,更加有效地解决教学方法和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

(3)校本培训

第一,鼓励数控专业的教师制作跟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一体化教学要求制作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一是由数控专业的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二是教师通过上网查询,找到关于数控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然后进行下载。经过数控专业教师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制作与下载了不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动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要求数控专业的教师编写一些校本教材。由于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跟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是不一样的,因此,缺少相对应的校本教材以供使用。最近几年,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数控专业方面的一些教材,使用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也得到其他学校的好评。通过编写校本教材,一方面满足了我校实践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数控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体化教学应当避免“预期的落差”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学校的投入明显加大,增加了教学的成本,然而,教学效果未必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投入和产出可能是不成比例的,理想和现实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有的教师可能会有一些迷惑,甚至存在一些消极心理。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克服,不能够使教学改革半途而废。

2.一体化教学不可以“只换汤不换药”

应用一体化教学,可以对教学的课时和内容进行一些调整,或者可以改变教学的方法,使教学内容模块化。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够完全转变教学思想,就会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这就好比是“只换汤不换药”,不是真正地革新教学模式。

3.避免在一体化教学时只注重练习,不注重学习理论知识

由于在实际中进行操作是非常有趣的,学生受到一体化教学的影响,对实践操作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因此,学生就不喜欢学习比较乏味的理论知识。这样,就很容易从“只学不练”的极端走向“只练不学”的极端。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实践上升为理论,否则,学生会变得比较懒散,并且容易走向“师带徒式”的这种弊端,最终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

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依旧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教学课程的改革不够合理和完善;学生比较多,设备的数量不能够满足数控专业的教学需要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教师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何晓凌。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其在机修钳工专业中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08)。

[2]蒋敬。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多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04)。

[3]王东涛。技工学校数控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2(03)。

[4]林培勇。基于深层次校企合作基础上的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业,2012(05)。

(作者单位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篇8:研究生统计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研究生统计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本文以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实践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适应统计学专业研究生需求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教学的视角,为提升《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提出建议。

研究生统计学专业英语属于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统计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读、听、说、写、译等能力。统计学专业英语对于支持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做好科学研究、了解最新国内外统计学研究动态、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合作,发挥着重要的语言桥梁作用。但是,国内诸多院校对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认识和重视不足、专业英语师资匮乏、教学方法不合理、考核测评体系不健全,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仅掌握了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翻译能力和口语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未能实现适应国际交流需求的统计学高级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和创新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对于提高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满足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统计学专门高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设置

1。课程设置基本情况。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三年制统计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开课时间为第三学期,课时数为36学时,学生人数为8~10人。

2。教学目标。在研究生已具有一定统计学和英语基础之上,开设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该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术论文写作为核心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第二,基于国际学术交流需要,设置针对研究生需求的真实交流环境,培养学生学术会议英语能力;第三,为学生在阅读和翻译经济、特别是统计著作、文献时扫除障碍,为利用英语写作。

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环节: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展示。具体包括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范式、

英文论文

相关信息

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做好文献综述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开题报告格式怎么写?论文开题报告的重要意义开题报告问题的选择方式开题报告的写作四步骤开题报告写作流程

中的研究设计、最新统计学数据分析方法、用英语报告学术论文等。要求学生掌握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了解前沿统计分析方法,撰写并展示英文学术论文。

在学术论文写作范式部分,首先介绍

英语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学术能力培养目标下医学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创新改革探索浅谈英语的全球化过程以及与汉语言文化的融合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学术写作教学实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和探索浅谈中学生英语阅读不良习惯的成因优秀学术英语论文题目最新推荐学术用途英语相关问题的探讨给英语课堂加点催化剂英语广场(学术研究)英语学术论文致谢

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摘要、关键、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等内容。以授课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为例,详细阐述每一部分的写作规则和要点。其次,介绍统计学在学术论文中的重要作用,比较国内外论文写作体例,总结优秀英语学术论文具备的特点。

在学术论文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部分,以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经典的或最新的文献为例,介绍几类适应统计专业硕士生学习阶段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比如调查与实验设计、混合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多水平模型构建等。

在学术论文报告演练部分,首先教授学术会问汇报的基本要点,选取一些本学科国外学者在学术会议上的PPT展示给学生并进行点评,同时授课教师将自己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Presentation的过程和体会与学生交流。其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的一篇中文论文,根据拟选期刊或国际会议的格式要求,运用前面所学的英语学术论文的结构,逐段、逐句翻译论文,力求准确、简练。然后,要求学生准备PPT,熟悉报告内容,反复演练,要求基本能脱稿,并控制好时间。最后,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专门的时间给学生展示,可以邀请同专业学生或任课老师参与观摩和点评。

4。教学方法。基于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专业英语学习必须突出学以致用的特点,针对研究生已经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在《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实践研究性学习模式和体验式教学。(1)研究性学习模式。针对研究生已具备一定研究性学习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策略。比如在教学内容的第二部分,要求研究生将每种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当作一次研究性任务,将研究方法中涉及的单词、短语、句型等内容串联起来,在英语文本学习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体验式教学。在课程中引入模拟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将“学以致用”的观点灌输到课堂中,让研究生将英语学习与统计学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为真实环境的学术交流积累经验。

5。考核方式。《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成绩占4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英文口头报告、课堂讨论表现给予评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采取全英试卷和笔试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对统计学专业词汇、统计分析方法、论文写作等进行测试。

二、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

1。调查设计。在课程结束后,对全部9名研究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几个开放式问题:

(1)你认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英语能力?

(2)对于本学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你觉得收获最大的是哪个部分?

(3)你在阅读英文文献时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4)你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说明原因。

2。调查结果与分析。对于问题1,学生普遍认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该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87。62%),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54。46%),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55。94%)。这说明研究生对专业英语学习效果的期待集中在提升阅读、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反映出研究生对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产出的全面需求,即全面提升研究生专业领域的读、写、听、说能力。对于问题2,80%的学生觉得收获最大的部分来自学术论文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部分。这说明统计专业的研究生更专注统计学前沿方法的学习,对研究设计的关心度不高。这与他们在其他课程中的表现相符。另外,由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并不包含英文论文写作,大部分学生并不打算撰写英文学术论文或在国际会议上用英文作报告,显然这些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比统计方法部分要差一些。对于问题3,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在阅读专业英文文献时经常因为专业词汇缺乏而遭遇阅读停滞现象,超过六成的学生存在阅读速度慢,喜欢逐字逐句翻译的坏习惯,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理解专业英文文献时遇到困难。这说明学生们的专业英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亟待加强。对于问题4,70%的学生觉得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认为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统计学专业英语的基本内容,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再熟练运用。另外三成自评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英语基础差、阅读速度慢、跟不上课程进度、对专业英语学习不重视等。

三、《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学习专业英语对于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统计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读、听、说、写、译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达到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用心配合。首先,对于学生而言,给予课程足够的重视,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非常重要。《专业英语(统计学)》的课时为36个学时,完成设定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后精心准备,同时保证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专业的基本词汇,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在每个授课单元均配有1~3篇阅读材料,提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做好笔记。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会以这些文献为例,将授课要点穿插其中。如果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阅读任务,在课堂上势必难以跟上教师的进度,或者教师为了照顾学生,不得不减少教学内容。不管哪种取舍,都会影响课程教学过程和结果。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来看,如果学生不准备继续从事科研活动,则学习专业英语的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的目标是就业能找个好工作,并不打算继续从事科研活动。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现阶段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并未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在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以阅读中文文献为主,较少被要求阅读英文专业文献,更不被要求撰写英文学术论文。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能完成课前阅读任务的原因除了对课程的重视不够外,还由于学生觉得完成任务很困难进而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有限,专业词汇量少,缺乏阅读技巧,在遇到生词时喜欢逐字翻译,结果是不仅读得慢,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是囫囵吞枣,最后渐渐丧失信心从而放弃阅读。

其次,对于教师而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融合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课外延伸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师生互动和口语练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

最后,学校要重视专业英语教学,激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协同合作。专业英语课程本身由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密切结合形成,授课教师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语言能力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保证的核心因素。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各有所长,通过开展合作教学,既可以促进有专业特长的英语语言教师转型,又可以实现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快速提升,对于培养专业英语师资大有益处。

篇9:模块教学在涉外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模块教学在涉外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广泛的调研,结合岗位要求,把涉外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组合成了知识模块和应用技能模块,改交常规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模块武教学培养模式,并用该模式组织教学.

作 者:徐艳丽 李文良 XU Yan-li LI Wen-liang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河北,唐山,063020 刊 名:唐山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NGSHAN COLLEGE 年,卷(期): 21(5) 分类号:H319.1 关键词:涉外旅游   专业英语   模块教学  

篇10:儿歌与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儿歌与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自由的天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儿歌和游戏都是小学生喜爱的娱乐项目,将其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参与度。本文将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儿歌与游戏的可行性做出分析,并设置科学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希望能够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

关键词:儿歌和游戏;小学英语;课程实践

1小学英语儿歌与游戏教学实践背景

儿歌,顾名思义,是指孩子在幼儿时期学习的诗歌。儿歌因为歌词简短,曲调优美,富有趣味性,而受到孩子的喜爱。小学英语教育是教会孩子简单的英语单词,并通过介绍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使孩子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歌词的发音标准,孩子跟随节奏演唱儿歌,就能慢慢理解单词的含义,将中文和英文对号入座,从而快速提高英语水平。游戏是孩子喜欢的娱乐方式,能够极大的开发孩子的智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游戏情境,让孩子用英语进行交流,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开发孩子的语言天赋。所以应该将儿歌和游戏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快乐中实现英语的学习和交流,为其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既不能设计过于复杂的内容,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不能对其抱有过高的期许。以儿歌和游戏为主的英语课程实践应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为目的,只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发现英语的独特魅力,从而乐于学习英语,钻研英语,并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所以教师应保持细心、耐心、平常心,在教学时以赞扬鼓励为主,让小学生在儿歌和游戏的课程实践中找到自信,内心充满自豪感,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发掘其优点和长处,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发挥,以提高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参与度。

3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

儿歌与游戏课程实践的顺利开展依赖于新的课程改革,新课改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充分解放学生天性,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寻找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最佳途径。学校的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教学方式的改革创造了契机。英语教学以灵活多变的特点深深吸引了广大学生,使英语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将儿歌和游戏融入英语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够加大的缩短学生与英语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英语的乐趣。

4针对国内发展现状采取的措施

目前,我国的多个省市地区普遍实施学龄前教育,孩子在入学之前需要先在幼儿园学习,这个阶段的儿童想象和思维十分活跃,对儿歌和游戏也最感兴趣,因为儿歌、游戏可以帮他们认识客观事物,表达他们的想象和思考,所以他们在娱乐游戏中经常编唱儿歌。而小学生已经开始阅读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受到年龄差异的影响,他们对儿歌和游戏内容的深度和形式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设置英语儿歌和游戏课程要选择有一定声乐基础和表演能力的教师,编唱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童谣、儿歌,让学生们轻轻松松地体验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等特点,并在一系列的看、听、说、玩、唱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获得英语的感性知识并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

5课程内容设置

5.1制定不同的英语主题: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英语主题,例如颜色、时间、人物、动物等,为这些主题编唱儿歌。因为这些事物都是学生常常接触的,而且十分了解每种事物的特性,将其编成儿歌后学生会快速理解儿歌的含义。教师也可以用关联性的事物加快学生记忆,例如苹果是红色的,香蕉是黄色的,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苹果、香蕉的英语单词,还知道了红色、黄色的读法,学生的思维会始终保持活跃状态,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5.2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儿歌包括歌词和曲调,如果通过口述的方式教学不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还会造成学生只知其音,不知其意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师可以将编好的儿歌用多媒体播放出来,附以歌词和图片,借助多媒体清晰的界面和声音,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还可以将儿歌内容制作成动画,或者在课堂上扩展介绍与之相关的英语知识,通过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对儿歌的掌握能力。在学生了解儿歌含义并能熟练演唱后,再进入游戏环节的教学。

5.3开展多种英语游戏: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英语游戏,所选的游戏不仅要具有趣味性,还要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学会关于动物的儿歌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学生演唱儿歌,其余学生负责模仿动物,其他小组则要对该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将对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小学生的模仿力强,而且喜欢小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常常模仿各种动物,这类游戏恰好投其所好,以小学生擅长的游戏获得其好感和支持,以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再比如在学习数字时,教师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为0-9每个数字编一段儿歌,挑选10个学生扮演这十个数字,当其他学生说到哪个数字,扮演该数字的学生就要演唱儿歌。然后重新挑选10个学生,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学生都参与为止。这种角色扮演游戏是英语教学中最为简单、也最常见的游戏,学生进入角色快,对游戏有较高的热情,能够很好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巩固了英语知识,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小结:英语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学习英语对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加强中西交流合作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应从小学生开始培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小学生喜爱的儿歌和游戏使其了解英语,热爱英语,为日后对英语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应该为小学生设计不同的益智游戏,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并将英语与生活联系到一起,以增加英语的知识性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尤南.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4(30)

[2]张静平.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实践模式探究[J].才智.2015(31)

篇11:互联网+在光电专业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互联网+在光电专业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应用提出全方位解决方案,实践证明各项措施效果良好,并对后续可能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光电专业毕业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及互联网应用早已普及,互联网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它们聚焦学习者本身,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意识,充分利用学习者的业余时间。国务院于7月1日发出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1]因此,高等学校教师如何将“互联网+”战略和相关技术及产品融入到大学本科的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便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从光电专业的教学实际出发,总结归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遇到的一些典型困难,以此作为出发点,基于“互联网+”尤其是云计算的各类应用和社交类应用提出全方位解决方案,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最后对下一步工作作探讨和展望。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困难

传统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等为代表的电子产品早已深入社会各个行业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自媒体广泛普及,阻碍信息流通的藩篱被冲破,学生的个人想法愈加丰富,灌输式教学的效果不断减弱。

(一)课程设计、实验、实践类课程电子形式作业管理不便。在本专业的教学方案中,课程设计、实验、实践类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类课程作业(包括各类论文、报告等形式)的主要作用是既可作为考核的依据,又能训练学生规范记录数据、过程和撰写格式文档的能力。但是,管理电子形式的作业非常不便。一是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无论使用何种方式,教师都需不断整理并归档接收到的所有文件,极其繁琐;二是学生后续还可能提交更新若干次后的文件;三是这种方式难以有效记录学生对作业的更改过程。

(二)课后答疑、讨论效果受到限制,无法积累成知识库。课后答疑通常是非公开情景,发生于教师与一个或若干个学生之间,学生数量受到较大限制,答疑的效果也有限。一是教师可能要反复解释来自不同学生的同样或相近的问题;二是答疑的形式为对话,在记录和传播过程中易出现偏差,甚至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三是部分学生对答疑并不积极。而课后讨论亦无过程记录,教师难以依据课后讨论单独评价某位学生的表现。答疑、讨论的成果也难以积累而成知识库,更无法用于后续教学。

(三)课程学习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足。例如,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公开发言较为紧张,难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不再积极参与发言、讨论等环节;有些学生平时过于依赖互联网查找资料,在讨论中一旦离开网络则难以参与等等。总结以上现象,当前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或缓解的问题。为此,笔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工具,提出解决方案,试图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以期给课堂教学以有益补充。

二、基于“互联网+”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全球及我国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从的约4.57亿人增长到的约6.5亿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20的每百人64.36部增长到20的每百人94.03部。[2]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年5月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中提到,云计算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基础平台,其中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仍占有最大比例。[3]王竹立等人则认为,“互联网+”将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4]因此,如何充分顺应时代潮流,重视学生中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业已普及的事实并加以引导和利用,就成为高等学校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以“互联网+”战略为指导,利用互联网特别是云计算的创新成果,例如云计算产品中的云存储、云主机等资源出租型应用,围绕教学活动提出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基于云存储的私有教学资源管理、基于云主机的公开教学资源管理、基于社交类应用的教学管理等三大模块。它们均支持横跨桌面、手机、平板等各种平台的在线使用,具备良好可靠性,功能各有侧重而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基于云存储的私有教学资源管理。云存储在具体实现上有一种重要形式是私有资源管理,而团队协作工具是一种包含云存储功能的解决方案,它通常整合了邮箱、日历、存储、文档、幻灯片等功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笔者充分利用团队协作工具中云存储功能的优势进行私有教学资源管理,实现以下功能。1.文件管理。云存储有极为强大的文件管理功能,例如标签管理、文件查找、内容检索、权限控制等等。标签管理可对各类文件有效分类,例如教学大纲、教案、练习题、作业等等;教师和学生查找和检索内容不再依赖于桌面操作系统甚至人的记忆;教师作为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每位学生作为用户拥有一般权限,通过权限可控制文件的使用范围;跨平台特性大大简化了通过云存储上传和备份文件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可随时通过各类终端设备上的客户端或者网页浏览器进行操作,文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得到有效保障。2.过程记录和知识库建设。云存储还有强大的文档编辑和过程记录功能,不仅可以在线浏览文档,还能记录每次修改后的版本。教师和学生可随时回溯查看历史版本,时间脉络清晰。同时,每次答疑和小组讨论参与者的记录一目了然,这不仅是教师评价其表现的可靠依据,也是给所有同学以有益参考的课程知识库,学生能在提问前检索历史记录,减少重复提问的频率,教师可随时更新,从而避免了错误记录的影响。基于团队协作工具的云存储功能,能有效解决课程设计、实验、实践类课程电子形式作业管理不便的问题和课后答疑、讨论的过程记录问题,权限控制则最大限度保障了每位学生的个人权益,有利于其发挥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

(二)基于云主机的公开教学资源管理。云主机提供了一定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在云主机上部署各类服务,并提供给公众随时访问。笔者建设了只允许教师操作的内容管理系统,用于发布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公开的教学资源,例如课程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等,部署于云主机,主要功能有内容发布、更新订阅、注册和发表评论、内容检索等,其优势有:建设简便,页面模板丰富,功能模块可自行配置;云主机服务稳定,无需自行架设专用服务器;将其他网站的文档、视频播放器直接嵌入页面,可方便实现相关内容的在线播放;适配智能手机,支持多平台浏览;页面仅限于教师即管理员发布,保证内容权威性;内容和评论为所有人可见,促进性格外向的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非本班学生亦可参与学习讨论;后台管理功能强大,支持发表页面的标签分类、版本管理和回溯。总之,笔者充分利用了云主机服务商稳定性极高的特点,基于开源平台部署也极大丰富了定制性和扩展性,与基于云存储的私有教学资源管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内容完全由教师对外发布,任何人都可参与公开的互动讨论,两种方式互为有益补充。

(三)基于社交类应用的教学管理。社交类应用泛指具有社交功能的互联网应用,CNNIC的数据显示,10~19岁、20~29岁用户各占社交类应用用户的1/3左右,90%以上用户会使用手机访问社交类应用。[5]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是社交类应用的主要用户,智能手机则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为此,笔者积极将社交类应用融入到教学管理中,有效解决课程学习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足的问题:线上发言与课堂发言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可以进行足够的准备,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因此而减轻了心理压力变得更加积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依赖互联网的学生也能进行充分准备;充分利用自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调动积极性,增强参与学习的信心。另外,教师也能尽可能及时地响应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能及时发布重要通知,缓解传统的电话、短信、邮件等效率较低的问题。当然,社交类应用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隐私问题。每个人都需要尊重他人隐私,在未取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可随意截取公布与他人对话的记录,这里需要教师作为管理员严加控制,保证社交类应用的合理使用。以上三大功能模块中,教学资源管理提供物质基础,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加以适当引导,解决方案的落脚点是学生本身,故而该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应用具有跨平台、全天候、高可靠性的特点,极大方便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权限控制、定制和个性化服务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互为补充。实践证明,教师合理利用上述解决方案可解决或缓解日常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教学效果。下一步工作主要是采取各种措施深化教学平台建设,结合专业方向和课程特点,可行的方向有:引入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扩展私有云应用;部署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移植百科全书平台等。“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在生产领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还对教育界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高等学校教师可以此为基础不断实践创新,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篇12: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春华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镇江21)

摘要:为更好地发挥专业选修课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和提升其专业技能的作用,建议大学专业选修课推行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分析了当前大学专业选修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课题设定、实验体验和考核评价三个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式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3: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7074);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0466);中国博士后基金(2014M562615);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3080605)的资助。

作者简介:李春华(1978-),女,山东淄博人,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新能源发电与微电网。

专业选修课是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拟确定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参加学习的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相应技能,强化学生的个性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大学的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选而不修,教学质量低下、师生重视不够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专业选修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急需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研究型教学模式[3,4]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协作式研究学习中,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过程能够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透彻理解学科知识体系,提升自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的精深程度远超过一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要求,非常有助于学生形成其所需的专业性特长。为更好地发挥专业选修课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和提升其专业技能的作用,建议大学专业选修课推行研究型教学模式。

一、大学专业选修课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1.对于前沿知识丰富的选修课程,仅偏重于知识内容的传授,学生将对所学知识的必要性、有用性和重要性认识不清,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持久性。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不知如何在实践中运用书本知识。

3.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习惯于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不会主动思考问题,从而不能形成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习惯,这不利于其接下来的研究工作的开展。

4.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不成熟,大多采用考勤、大论文或开卷考试的方式,这种松散无力的考核方式将使学生的学习缺乏目标,从而丧失学习的动力。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和教学目标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实施适用于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应把握住几个主要原则:(1)课题引导教学进程:通过设计适用于本课程的具体研究课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应用所学知识的具体背景,通过完成具体课题来实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行设计研究方案并归纳和总结,提倡发散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专业能力训练:专业能力对心理特点、行为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效率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增强专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技术性和专业性,形成专业竞争优势。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包括:(1)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通过设置多样的考核模式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使学生感到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及其价值,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和看到成就和成功,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使学生的“个体学习”转变为“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助,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使学生的“接受学习”转变为“研究学习”。研究学习即探究与发现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所学问题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形成一些创新性的思想和成果,这些非常有助于研究生形成其所需的专业性特长。

三、适用于大学专业选修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方法与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之间有很多契合之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越是多元化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研究生选修课程的教学中越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研究型模式的实施主要有课题设定阶段、实验体验阶段和考核评价阶段。

1.课题设定阶段。在教学过程的开始之初,教师就要根据专业选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课题研究的`准备,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1) 帮助学生选择经典和最新文献。由于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科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一定基础,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初就让学生根据本专业选修课程的经典和最新文献的研读,通过研读掌握该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研究方法,并要求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研究生的培养注重科研问题的独立解决的能力方面的提升,选择该专业选修课程的学生基本上是其研究方向与该课程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结合选修课程的讲授内容,学生在教学过程之初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并跟随授课过程开展相应研究,并通过成果展示、课堂讨论等不断吸取研究经验。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研究生接下来的研究工作的开展,从而可以极大地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3)建立学习小组。把学生按照选题分组,并以组为单位开展相关研究和教学,该模式有利于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学习过程,这个分工合作过程本身并不会降低每个组员的学习效果,相反,大家在互动讨论和协调实施过程中互补长短,学会与他人在协作交流中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为了避免“搭便车”的问题,建议合理控制小组人数,分组以3人为单元最佳。

2.实践体验阶段。在研究型教学法的实践阶段,主要采取课题报告、课堂研讨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检验,把课堂讨论成果通过实践来进行测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最后形成研究报告,并用多媒体手段上台报告研究成果,并在报告后,由教师和同学共同对其报告内容进行讨论。在课堂研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教师首先应起到引导问题的讨论的作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应该参与讨论,参与提问和发表意见,把自己作为一名学生来对报告内容提出问题和建议,把讲台上阐述方案的学生看作教师,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乐于发表意见。(2)学生在讲台上讲授自己的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的同时,也要对其他同学的课题研究提问和发表意见。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替进行,把学生提出的研究课题当前所面临的难点一一解剖,得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就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建设性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发,能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思路,同时对其他同学的研究也起到了借鉴和示范的作用。这个研讨过程,将学生的实际问题和老师的研究经验相结合,可以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迅速成长,避免弯路,让学生在“干中学”,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最终在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的同时,锻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核评价阶段。采用研究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基本的研究能力。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除了听讲外,更主要的是参与学习活动:课前收集资料,进行课外实践,形成报告,讨论问题方案,在课堂上讲授小组的方案,回答其他学生提问,并对其他小组的问题发表意见。因此应打破传统的只以课程考试分数定优劣,融入知识、素质、能力等综合性水平考核因素,着重考虑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表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数学生为课程考试而学,学以致用的能力没有得到训练。多种考核模式相结合是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资料搜集和剖析能力、小组讨论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写作能力、报告能力等,使学生不再只为考试而学,同时也为训练能力而学。

四、结语

研究型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只注重教而忽视学的不足,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采用研究型教学法对大学专业选修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的“被动、个体和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协作、研究型学习”,可有效弥补现有大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因此,开展适用于大学专业选修课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志峰,林金星,朱松豪。对《人工智能》专业选修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高校论坛,2013,(9 ):8-9.

[2]祝恩,殷建平。以实际问题驱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型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2):24-26.

[3]丁宏,李贵林,郑林华。高校自主、合作、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2):85-87.

[4]关国。高校三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教育类课程玲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11-15.

相关专题 模块专业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