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管理在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

对对对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对对对”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准管理在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共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精准管理在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

摘要:设备精准化管理的含义,精准管理的前提条件,探讨精准管理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降低成本消耗。

关键词:精准管理;设备管理;信息化

生产设备对于产品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好的设备可以生产出质量上等、工艺优良的产品,而质量合格的产品主要依赖于性能好的生产设备。在公司的设备管理中,有必要发挥精准管理的作用,不断研究设备精准管理的工作方式,包括具备设备精选思路、设置设备管理精细指标、针对设备进行准确监控、构建精美的设备场地,不断加强设备管理的精益化程度,保证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1设备精准化管理含义

设备精准化管理属于动态管理方法,具有全程性,包括设备运行情况管理、预防维护、定点检查。合理运用此,可以避免不能及时发现设备运行故障或过度维修的情况,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避免浪费资金,使设备始终处于稳定工作状态[1]。

(1)设备精准化管理的前提工作是定点检修。设备精准化管理的前提工作是定点检修,初步预设设备的维修方案。定点检查工作人员肩负设备定点检查和设备管理的工作。定点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点检工作人员是设备管理的主要负责人,点检有一定的检查程序、指标,设计设备检修计划方案、制定工程材料的方案等。设备精准化管理方式主要实现以最大成本完成设备的高效检修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设备精准化管理涉及管理内容广泛。设备精准化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检修监管、定点检修管理、设备日常维护管理、设备零部件管理、设备所用原料管理等等。不同方面的设备管理都有对应的主要管理人员,主要完成制定和执行不同方面的设备管理工作,包括长期和近期计划管理,使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

(3)设备精准化管理具备较强的逻辑关系。设备精准化管理核心是设备的动态管理方式,生产人员、检修人员和管理人员三者共同依据设备的PDCA(PlanDoCheckAction,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管理理念,不断改进设备的操作技术标准,设备使用率增加,将设备故障减至最少,时刻使设备处于监控状态[2]。

2精准管理的前提条件

2.1信息化的广泛应用

主要利用信息化管理来协助设备精准管理,推广应用工程设备管理APP(Application,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通常涉及到签订工程合同、预计工程进度、估计工程预算、工程资源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主要体现在工程资源统一分类、排序,建立工程资源数据库;依据工程进度来推算计划工程量;然后构建出所用资源计划;接下来进行物质采购工作,利用软件将这些因素联系起来,工程进度计划不是经验所得,是有依据的,主要依据工程量、工作量加上承包商的人、材、机等条件设计出便于实施的工程进度方案[3]。要大力运用企业信息化,对资源做到精准监管,资源采购途径达到公开、多种多样,资源库存管理、场地管理要做到动态、准确,实现资源供需平衡、成本低、资源节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工程完成顺利。依据精准管理的企业流程,突破原始的职能部门限制,促进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信息共享,节省时间同时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提高精准监管的企业工作条件。

2.2加强设备精准管理思想的应用

公司要预计工程的进度,建立有价值的成本数据库,确定产品定义,划分工程阶段、策划、设计精准产品,通过资源的及时提供、全程监管产品、实时的'信息反馈来顺利完成产品的交易行为,实现利用资源最小获益最大化的高效设备监管方法,实现产品高价值、优化整个工程的工作程序、减少物资浪费,最终实现工程获得最优结果的目标。精准管理主要是保证工程所用时间最短,所需成本最少,获得收益最大,最终客户认可度、满意度最高[4]。所以,精准监管对公司的发展必不可少,帮助公司高效生产产品,达到生产中资源的零浪费目标,涵盖资源零库存,也就是工程建造所用物资供应动态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堆积,避免搬运多余物资浪费时间,实现高效工作,实现精准管理。

篇2:精准管理在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

3.1精准管理的最终效果

工程项目属于过度产品,单独存在,和物料关联性很大,严格管理物料可以确保资源不被浪费。精准管理最终要实现监管供应商,转变不合理竞争思维,达到长期合作关系;使物资采购程序合理化,采购操作主要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实现大批量定购,减少资源采购消耗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采购成本,减少采购流程;及时监管物资出、入库、调配、损坏情况,实现库存最小化;实时掌握资源的入场、退场、损耗的动态情况,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多次搬运资源;确保物流信息动态、精确,最终实现精准管理的目的即零库存、零浪费,减少成本、提高质量、实现价值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

3.2精准管理主要内容

精准物料管理前提条件是要具备有价值的工程项目数据库,及时监管物资库存、物资场地,精准预测所用资源,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和物流公司,使物资及时供应。精准管理具有整体性、涉及多方面。精准管理有4项工作:①构思采购计划,负责人员是各项目技术员主要以物料用量为依据,来编制资源采购计划,及时跟踪物流情况;②采购原料进行归类,主要包括主要材料和协助材料、消耗性材料,小批量的物料主要采用分散性采购方式,核心思想是货比三家,主材及大宗性材料主要利用公开集中采购,避免浪费采购成本;③物料进、出库管理主要步骤是验收物料、储备、调配;④库存管理,主要内容是总量统计、资金核算和周期性盘点。

3.3管理的核心点

(1)工程资源现场保持相对平衡。工程资源现场保持相对平衡是资源合理调配和利用的方式,使企业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物料动态平衡是有计划地进行调配、监控投入,确保工程全程的平衡度、确保资源供应的动态情况、平衡情况和投入情况。所以,应该将物资投入数量、时间、范围的计划和工程进度计划联系在一起,平均的分配物资、人员,工程物资进行综合性监管,不断完成进度日标,逐步实施精准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减少使用成本。

(2)精准控制和估计现场物资及需求。精准控制和估计现场物资及需求的前提条件是工程项日数据库的获取,及时掌握工程资源实际情况、了解工程项日进度时间和具体计划,了解其对资源的需求。在工程管理软件中,准确的把总体进度计划列入工程项日数据库,公司仓库管理软件及时反馈资源库存情况,最终上传到工程项日数据库。资源管理软件记录资源进、出库、资源损耗、生产、不合格资源退回仓库等方面,高效分析出现场物资实际情况,同时上传到数据库;工程监管软件及时监管工程项日实施情况,及时反映未实施的工程、相关改变事项,同时根据相应条件,针对性制定短期进度计划;预算监管软件主要以不断更新的资源数据,准确预测工程资源需要,严格管理实施场地,以材料消耗为指标进行业绩考核,具有节约精神的小组进行奖励,无节制浪费材料的小组进行处罚,动员工程里面的每个人都主动、积极参与节约资源,倡导节约精神,避免场地资源的堆积、浪费。现场资源精准控制和资源供应、需求的精准预测在精准管理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最终可以实现建造日标。

(3)选择最佳供应途径。选择最佳供应途径属于精准管理的主要部分,在整个供应链管理处于核心地位。选择供应途径的最终日标是资源从采购到资源入库所需的总成本实现最小化,产品质量、交货时间、售后服务水平满足客户需要,特别是资源供应商、租赁企业。所以挑选供应商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原料的价格成本、原料的质量、交货时间、售后服务能力、物流成本等,与此同时还包括要考虑的内容是:①对最佳供应商的评价指标要将供应商对工程所需资源的了解程度,这样可以确保所提供的资源符合工程的要求;②有些资源可以就近取材,尽管本地区的供应商规模小,但可以高效、高质提供原料,另外能够避免成本消耗,如果所需材料需要大批量购进,应该采取集中采购,因为其具有成本优势,广州市属于广东省非常核心的市区,应当建立数个规模大、有品牌效应的供货商,就可以降低成本消耗,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和确保材料高质量。

4结束语

施工企业最佳选择是物资精准管理,精准管理必备公司互联网联系系统、优化工作流程以及利用精准管理思维作为前提,在工作践中,不要盲目工作,应该做好工程施工的前期工作,配备好硬件设备,不断完成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明提.论现代工程设备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4):116-117.

[2]张振华,孟振伟.关于建立设备五精管理模式的探索[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4(1):20+22.

[3]纪伟.谈健全和细化建设工程设备管理信息化体系[J].工程与建设,(6):887-889.

[4]刘法奎.推行设备参数标定提升设备精准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9(8):4-5.

篇3: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

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

摘要: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在唐钢信息自动化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开发完善了一套集系统管理、设备档案管理、点检管理、检修管理、缺陷管理、事故管理、预案管理为一体的专业设备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企业线上设备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专业管理平台;设备管理

1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逐步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信息化专业管理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企业管理中。随着企业的管理模式发展,传统设备管理方式中针对现场设备的记录易丢失,查找起来不方便等弊端逐渐呈现出来,为了顺应当今企业的发展,信息化的专业设备管理平台正应用到企业的现场管理中。针对以上传统现场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依托信息化技术,完善了一套专门针对现场设备管理的系统,该系统集系统管理、设备档案、点检管理、检修管理、缺陷管理、事故管理、预案管理为一体,极大地方便了管理人员对现场设备的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可随时查阅现场设备、及时掌握现场设备运行情况及针对现场关键设备故障的处理方法等,极大地提高了现场管理效率,实现了企业线上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2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2.1设备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管理是现场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设备档案出现问题直接影响着现场设备、备品备件、计划上报等方方面面,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需要设备档案中相应设备的型号参数,根据说明书进行。为了防止备品备件缺失对生产造成影响,需要根据设备档案的型号参数进行备品备件的上报,做到有计划的管理。对于备品备件的存放,为了防止存放地点的杂烂无章,我们可以根据设备档案中相应设备的应用位置,将备品备件进行规律的分类存放,做到有规律可循,在现场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找到相应的备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传统管理模式中,无论是纸版的`手写还是后来电子版的存储,都易造成设备档案的丢失,档案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使用专业设备管理平台之后,将准确的设备档案导入系统,之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更换,并对设备档案及时更新,以后的现场维修、计划上报、备品备件的管理都可以根据平台中的设备档案管理进行,避免了因找不到设备型号造成处理以上情况的延误。

2.2点检管理

在使用信息化专业管理平台之前,对于现场设备没有一个规范的点检标准,对于各个区域的现场设备点检没有规律,重点设备点检的频率相对多一点,对于那些相对不重要或者是使用频率本来就很低的区域的现场设备就去的次数频率低一点,有些问题发现的可能就没那么及时。使用该管理平台后,针对每个职工制定了点检路线,既不会对职工造成单日工作量的过于繁重,也不会出现漏检的现象,并及时上传点检结果,便于管理人员了解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在问题的上报以及查询过程中方便了职工,也便于管理,规范了职工的点巡检过程,同时提高了职工的劳动效率。现场设备情况的传递也直接决定着现场管理的水平,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后,每个职工将自身负责区域的现场设备传至信息化管理平台上,便于其他职工随时随地查阅设备信息,区域点检人员不上班的情况下,同样能掌握该区域的设备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理。

2.3检修管理

在设备管理中,设备保养维修信息至关重要,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直接反映出设备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况,劣化趋势。以前这些工作均需要记录大量的纸质版资料,每台设备建立一套设备卡片,发生维护保养、检修时找出对应卡片逐项填写,而且总结经验时翻阅资料太多,浪费时间。而使用专业管理平台之后,依托该平台,通过制定维检修作业标准,对现场关键设备制定相应的作业标准,方便职工查询并按其操作,这样就缩短了设备故障的处理时间,提高了职工的工作效率。对于日常检修和周期性维修保养的设备,没有一个规范的记录,这就可能造成以前记录的丢失,周期性维修保养时间记录的不准确,依托该专业管理平台,做到的周期性维修保养设备的有计划进行,并在维修之后对维修后设备的技术参数、维修时间做到准确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2.4缺陷管理和事故管理

对于现场设备的缺陷,也是现场设备管理的一个难点,职工在负责区域点检的过程中发现缺陷,由于职工素质的参差不齐,对于缺陷的识别不能做到准确,现在依托该设备管理平台,职工通过点检发现现场问题,现场拍照及时上报至该平台,通过管理人员作出识别,对缺陷的轻重可作出准确的定位,并及时处理,方便以后出现类似问题查阅。针对事故管理,现场一旦出现事故,无论事故大小必须及时上报,方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现场状况,并作出相应的指示,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事故的扩大化。

2.5预案管理

根据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对现场设备出现故障时作出相应的安全预案,这就使职工在维检修设备时可能出现疏忽安全操作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现依托该专业管理平台制定现场关键设备的安全预案,并定期进行安全预案演练,在一次次的演练中加深岗位职工的对安全操作步骤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红霞,梁工谦.设备管理信息化应用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04).

[2]吴刚.炼化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建议[J].当代化工,2017(01).

[3]吕现传,古锋,张惠民.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煤矿安全,(10).

[4]胡邦喜.标准体系数据库建设是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J].中国设备工程,2016(12).

篇4:工业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

工业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

摘要:工业工程技术在各领域应用范围广,效果好,设备管理与维修中也不例外。工业工程技术涵盖的种类和内容比较多,需要结合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实际要求,优选合适的技术,予以针对性应用,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质量。文章重点介绍工作研究技术、网络计划技术及价值工程技术等在该领域的实际应用,凸显各项技术价值。

关键词:ABC分析法;工业工程技术;设备管理与维修

工业工程由现代化工业生产逐渐发展而来,其价值在于综合管理设备、资源、环境、信息、人力等。将这一集成性技术应用到设备管理与维修中,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无论对设备管理与维修,还是企业发展都非常有利。

一、工作研究技术

工作研究从属工业工程技术范畴,作为基础技术存在。该技术应用原理是在研究、测定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结构和工作效率,通过定向分析方式,明确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背景,对企业进行内部改革,以最小的资源和成本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该技术还能够使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更加简便、有序。首先,依托工作研究技术,对维修工作标准流程予以制定。熟知各维修环节之后,分别将维修流程图和人员活动线路绘制出来,使用5W1H方法,分析各个工作环节及动作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等,并了解它是怎样发生的。与此同时,优选E-CRS方法,分析工作线路图、流程和动作情况等,得出最佳工作过程和最优动作,提高维修质量及效率[1]。其次,依托工作研究技术,对故障处理标准流程予以制定。当前,我国各类设备呈现大型化、自动化、集成化特点,设备故障类型及内容都比较复杂,处理难度大。在长久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故障处理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规范、分类,生成一套故障处理标准,为设备管理与维修提供参考。

二、网络计划技术

以网络图为载体,对计划进度和各作业之间的关联性予以呈现,经过网络分析,计算网络时间值,得出重点工序、流程、要点等,以此为背景,优化各类技术组织措施。网络计划技术之所以被应用到设备管理及维修中,除了具备工期、成本方面的优势之外,能够使各项资源得到最佳配置。这一技术的应用切忌盲目,首先要绘出维修工作网络图,继而明确重点线路、工序等,通过控制重点工序完成时间对重点线路维修时间进行压缩。在大型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中常使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方案及检修保养计划制定等。具体实践中,往往会存在设备交叉维修情况,导致时间不够用,必须对设备进行抢修,无法达到预期维修效果,而网络计划技术使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更具规划性,不仅能够避免多设备同时维修情况,还增强了各工作之间的关联度[2]。

三、价值工程技术

价值工程技术的优势在于最大程度优化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成本,将其降到最低。成本的合理分配和组织需要在确保运行条件和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加以实施,从而减少资金投入,达到良好的成本控制效果。价值工程技术与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其优势在于能够对相关管理方案予以制定,使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兼备,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问题,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其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竞争空间。首先,以价值工程为前提,确定设备最佳维修方式。通常情况下,设备维修方式比较多,其中尤以周期性预防维修、状态检测维修和事后维修最为关键,使用最普遍。开展具体工作时,要借助价值工程对各设备进行判定和分析,优选最佳设备管理及维修方法。其次,重大设备采购决策中可使用价值工程。设备管理工作复杂,而设备采购又是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设备采购过程中需要考量的相关内容和因素比较多。采购初期,使用专业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经济分析。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作为一个特定概念,通常包含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更新改造等各个流程的费用。价值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和维修过程中适用性强,能够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问题[3]。

四、ABC分析法

在设备管理与维修过程中采用ABC分析法,基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特点,对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进行分类,依据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要求及实际故障情况对其进行类别划分,继而采用不同管理方式进行设备分析。某类事物数量占比在20%左右,起着关键性作用,可将该部分内容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在全部设备中,有一部分关键设备数量占比只有20%,但在生产、成本、质量等方方面面的价值比较大,甚至起决定性作用,这类设备也属于重点管理对象。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分类工作不可或缺,着重管理关键设备的同时,还要基于生产、经济、安全、备用等因素,对各个设备情况进行评价,依托ABC分析法,提高设备整体管理及维修质量,实现效益最大化。例如,把设备划分为动、静、电、仪四大类别,再用评分法将这些设备分为ABC三类,从生产、检修、安全、经济、备用、备品备件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A类设备得分7.5以上,B类设备得分在3.0-7.5之间,C类设备综合得分在3.0以下。建立设备维护台账,对设备参数、维修记录、备品备件数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五、可靠性技术

在设备管理与维修过程中,可靠性技术的衡量指标是系统功能的稳定程度和性质。该背景下,可靠度指的是特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系统维持现有功能的概率。倘若系统不够可靠,设备生产过程及装置的可靠性也难以保障。对系统可靠性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能够使系统中各性能指标估算更加准确,提升系统可靠性。近年,设备类型越来越多,技术含量高,内部构造复杂,很容易因故障情况,滋生各类问题。因而,专业技术人员也更加关注设备的可靠性研究。设备可靠性研究的实施方法是依托数量统计或概率论,深入分析设备故障模式、类型、影响等,继而分别度量和预测系统、设备是否可靠,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在流水线生产中,系统可靠度取决于该界面内各个工序设备情况[4]。

六、结语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和维修实施过程复杂,需要考量的专业要素和技术要点非常多。设备管理维修人员要结合设备类型、特点及维修要求等,对各类工业工程技术进行灵活选择和应用,使设备管理及维修质量不断提高,凸显该工作价值,实现各个技术在设备维修及管理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降低设备维修管理难度,使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丽娜.浅析工业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6,(17):264.

[2]张强.工业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6,(3):27-27.

篇5:岗位操作在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

岗位操作在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

1、岗位操作运行点检一表化。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分公司峨口铁矿为体现现场操作工人如何完成“清洁、点检、润滑、保养”的过程,检查其完成情况,以及操作和维修工人的互相制约机制、保持机制和激励机制,摸索出岗位操作运行点检一表化管理方法,具体有13项内容。

(1)选人。选出具体人员,包括操作工、点检员、维修工或辅助工,进行点检维护责任分工。

(2)选点。在设备上确定需要关注的点,即需要进行清洁、点检、润滑、保养的点。

(3)选项。根据所选的“点”,选择出必须进行清洁、点检、润滑、保养的项目。

(4)选法。每一项操作应有确定的工具、方法及辅助材料,如点检诊断仪器等。

(5)选标。对每一点和每一项操作内容制定相应的量化目标状态或达到标准,例如,破碎机回油温度点检标准<50℃,球磨机中空轴厚度磨损标准<65mm,破碎机润滑油压力>0.12MPa等。

(6)选时。按照一定的周期、时间操作,可以根据设备劣化倾向生成不同周期点检表格,如普通项目单日进行,关键重要项目每班进行。

(7)选班。3班运行的生产现场,把操作、点检、加油、维护按3个班次实施不均匀分配,即白班分配得多,中班次之,夜班最少。

(8)选路。根据设备及生产线的结构,以操作人员的位置为参照,对所选的点检、加油、维护按照由低到高、由外到内、由近到远的`策略,画出点到点的连线,优化一条较短、较易、较省力的安全操作路径——点检线路图。做到不乱、不漏、不重复、最省力。

(9)记录。检查时要详细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填写清楚。包括检查数据,与规定标准的差值、判定印象、处理意见,检查者要签名,并注明检查时间。

(10)处理。检查中间能处理和调整的异常隐患,要及时处理和调整,并将处理结果记入异常隐患处理记录。没有能力或无条件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有关人员,安排有计划处理。任何人、任何时间处理都要填写处理记录,对异常隐患要进行销号闭环管理。

(11)分析。检查记录和处理记录都要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系统薄弱“维护点”,即故障率高的点或损失大的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交技术人员进行改进性设计。

(12)改进。对检查及记录分析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加以改进,以彻底消除薄弱环节。

(13)评价。任何一项改进都要评价其经济效果如何,然后再不断完善,如此循环往复地进行设备管理的基础就会牢固。

2、需做好的事情。

(1)制定与上述现场设备工作开展相适应的保持机制、制约机制、激励机制的3套体系,可以用来自检、互检,也可以由上一级来检查。应保证对于不同设备、不同生产线区段的可比性。

(2)设计一套适应现场标准化操作的闭环管理体系和检查评估体系。当现场操作人员在点检遇到不能自主处理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有效途径把情况传递上来,将设备隐患按照5W1H的方法去处理。要落实到“什么人?”、“何时到现场?”、“做什么事?”、“如何做?”、“何时完成?”、“处理不了又怎么办?”形成PDCA闭环,直到把异常状况处理完毕为止。各作业区拿出部分岗薪(20%),建立一套零缺陷、自主整改、完善的结算机制,应用经济杠杆作用,激励员工进行自主整改的积极性。

篇6:LCC在设备管理的应用

寿命周期费用方法的应用寿命周期费用的理论和方法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也是一种实用的决策技术,在设备一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运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来提高管理水平、进行科学的决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设备的规划阶段,可以用来对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进行初步估算,并把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作为规划设备项目,评价不同方案的主要依据。

在设备的设计阶段,可以用来对设备的技术性能.可靠性.维修性与寿命周期费用进行权衡分析、综合优化,以及对该项目的寿命周期费用进行严格控制,

比如进行 “费用限额设计”,把费用作为与设备技术要求、保障能力及设计进度等同等重要的参数和设计目标。通过技术设计保证寿命周期费用规划指标的落实,为使用阶段降低维持费用创造良好的前提。

在设备的购置阶段,可以用来对设置设备的不同方案或不同的供货厂商进行评估和选优,保证以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设备的必要功能,

在设备的使用阶段,可以通过对构成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因素——使用费、维修费、后勤支援费等进行严格的管理、统计,监督、控制各项费用的形成,验证设计(购置)阶段所规划的费共参数,寻求降低维持费用的有效途径;也可用来确定使用设备的经济寿命;还可以用来对设备的修理、技术改造或更新方案进行评价和选优。

篇7:RCM技术在污水处理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技术的运用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高,污水处理场纷纷改进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购置了系列污水处理设备,这些设备具有造价高、种类多、技术先进等特点,相应的维护成本高,无形中也加大了管理难度。传统设备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着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的问题,维修过剩造成资源的浪费,维修不足则导致设备失效,引发事故,甚至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1-2]。对污水处理场各类设备实施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管理,可确保污水处理设备维护既经济又可靠。

1RCM概述

传统的检维修方式是基于厂家说明书和实践经验,对设备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可能的风险等方面考虑不足,传统的设备维护频次和效益与所维护的设备风险大小不匹配,设备维护资源使用也不合理,存在“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的问题。RCM是一种科学的系统工程方法,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关键的设备。RCM的核心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设备的经济性和可靠性。RCM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对关键设备进行功能与故障评价分析,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制定针对性的维护管理策略,通过生产现场各种故障分析手段,确保设备稳定运行。RCM理论于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波音公司,最初应用于飞机及航空设施,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趋于成熟。至今,RCM已在许多国家的钢铁、电力、化工、铁路、汽车、地铁、海洋石油、核工业、建筑、供水、食品、造纸、卷烟及药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利用RCM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并降低维修成本。

2RCM理论体系

2.1RCM基本思想

在实施RCM分析之前,首先应该明确以下概念:(1)潜在故障与功能故障潜在故障是指设备还未发生功能故障,具体表现为磨损、振动、裂纹、噪声等。正确处理潜在故障可以有效避免功能故障的发生,设备从潜在故障逐渐发展为功能性故障的时间间隔称为P-F间隔,如图1所示。P点表明设备已经进入潜在故障期,设备F点表明设备即将进入功能故障,各设备的P-F间隔各有不同,有的`几微秒,有的长达几十年。状态维修的实施往往要根据P-F时间间隔来确定。图1设备P-F维修间隔图(2)隐蔽性功能故障和多重故障隐蔽性故障是指在设备正常运转情况下工作人员不容易发现的故障或者是不工作的设备工作时是否能正常运转不容易发现。多重故障是指两个或多个独立故障依次发生所组成的故障事件,多发生在仪表保护装置或系统故障时。检查并排除隐蔽性故障可以降低多重故障的发生概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3)预防性定期维修与故障后果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可以降低设备故障发生频率。发生故障的后果按其重要度可以分为安全性和环境性后果、生产性后果和维修成本后果。(4)预防性定期维修工序预防性定期维修工序的制定是RCM维修的主要RCM目的之一。维修内容不局限于定期维修的内容,更注重设备的操作环境、性能要求、故障模式、原因及影响、潜在故障检测频率、视情维修任务类型等内容,可以根据设备风险等级重要度以及不同维修方式的特点来确定维修项目、维修决策、维修周期等,优于传统的定期维修工序[3-4]。

2.2RCM实施过程

RCM过程包括以下七个问题[5]:(1)当前运行条件下,设备性能特点是什么?(性能特点)(2)什么情况引起功能故障?(功能故障)(3)什么因素导致功能故障?(故障模式和原因分析)(4)发生故障会导致什么后果?(故障后果)(5)各种故障发生会有什么影响?(故障影响)(6)应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故障发生?(预防性维护)(7)没有合理的维护方式,怎么办?(暂定措施)

篇8:RCM技术在污水处理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

3.1污水处理设备及管理现状

污水处理设备可以分为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通用设备主要有水泵类、阀门类、风机类等。专用设备包括拦污机械设备、刮吸泥设备、砂水分离设备、投药和消毒设备、曝气和搅拌设备、深度氧化设备、除臭设备、脱水设备、污泥浓缩和沼气利用设备等。目前,污水处理设备主要还是以预防性维护的定期检维修模式为主,针对不同设备特点按照厂家说明书制定出设备检维修工序。这种检维修模式可以提高设备可靠性,但是由于计划固定,易造成设备维护不足、维修过剩、盲目维修和设备管理脱节等问题。

3.2RCM技术应用

污水处理设备种类较多,结合不同设备的特点有不同的检维修方法。污水处理设备管理应借鉴RCM思想,从安全环保影响、生产影响程度、设备维修难度、设备原值、有无备用设备等方面对设备进行分析,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程度对设备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按照“二八”或“一九”原则,对相关污水处理设备采取不同的检维修方式,风险高影响程度大的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基于风险的状态维修,影响程度相对不太大的采取预防性定期维护,风险不大影响小的污水处理设备采取故障维修方式(事后维修),形成科学合理的检维修模式。

3.2.1基于风险的状态维修

对于离心泵、鼓风机等转动设备可采用基于风险的状态维修,使用状态监测设备在线或离线采集状态数据,通过故障特征信号的提取、监测来预测部件故障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部件维修内容、维修级别、维修时间或间隔期等内容。通过对离心泵、鼓风机等转动设备进行基于风险的振动检测和故障分析,对异常状态及时做出报警,及时发现早期故障征兆,为现场设备运营维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技术支持,避免、减缓和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通过对设备异常情况运行早期评估分析,可以预测设备故障发生的程度、位置、趋势等内容。通过对污水处理设备离线和在线状态的监测,为设备状态调整、停机检维修提供科学的依据,可延长设备运行周期,显著降低维护成本。例如,离心泵常见故障不平衡、不对中、松动等都可以通过振动检测频谱分析进行判断。比如,转子质量分布不均会造成不平衡状态,在转动中会产生离心力,不平衡质量的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会引起振动,振动会传递到轴承,轴承上的各点每旋转一周会承受一次作用力。因此,在频谱图中可以通过观察一倍频来判断离心泵不平衡故障。

3.2.2预防性定期维修

污水处理设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各部件和零件受到摩擦、磨损、腐蚀、碰撞和冲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技术性能会逐渐下降。为降低或延缓设备失效、功能退化的概率,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减少设备故障,需要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或规定的标准进行预防维护,比如按时间要求对设备进行清洁、紧固、调整、防腐和润滑,并作好相应记录。例如,砂水分离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无法分离的现象,这就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对曝气沉砂池进行有效控制。对砂水分离设备的日常维护是对其表面杂物进行清理,对其传感器进行定期预防维护也非常重要。

3.2.3故障维修

对于风险小、影响程度底的一般设备的维修应充分考虑经济性,选择故障维修(事后维修)。例如,对于各类加药泵、计量泵、阀门、管道等可采用故障维修,坏了以后再修理,从而把最大的精力和资源放到关键设备的维修维护上,使检维修活动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RCM技术应用,从设备的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生产运营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不同维修方式的特点,根据不同设备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基于风险的状态维修、预防性定期维修、故障维修方式,对保证污水处理装置的安全经济运行、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RCM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它必将在提升工业安全性能、降低用户成本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庆锋,高金吉.过程工业动态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研究及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48(8):135-143.

[2]WeiLiang,LianfangPang,LaibinZhang,JinqiuHu.Reliability-centeredMaintenanceStudyonKeyPartsofReciprocatingCompressor.2012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Quality,Reliability,Risk,MaintenanceandSafetyEngineering,Chengdu,2012.

[3]DeshpandeVS,ModakJP.Modelingofuncertaintiesinreliabilitycenteredmaintenance:probabilisticap-proach.ReliabilityEngineeringandSystemSafety,,2(71):159-64.

[4]JaarsveldWV,DekkerR.Sparepartsstockcontrolforredundantsystemsusingreliabilitycenteredmainte-nancedata.ReliabilityEngineeringandSystemSafety,,95(11):1576-1586.

[5]庞连芳.基于RRCM的往复式压缩机组维修决策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篇9:故障诊断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1故障诊断技术的概述

故障诊断技术也就是设备状态诊断技术,它是通过对设备基本参数进行监测,发现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并根据发现的异常情况对设备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设备以后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故障诊断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了解和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时不用拆卸设备,还能实现对设备的所承受的应力、性能、可靠性的预测等状态进行定量的监测和评价。在设备发生故障时,找出发生故障的部位,分析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及危险程度,并设计出正确的维修方法。故障诊断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设备维修方式,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更及时更有效地对设备进行维修,能有效地避免突发性故障的发生,实现动态维修的全新的设备维修模式。

2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

2.1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机电设备管理,是把企业经营作为目标,以机电设备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提高机电设备的综合效率,结合理论与方法,通过特殊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对机电设备的运动进行全程的管理。机电设备的管理阶段本身就是企业的重要管理部分,现在的生产基本是依靠机电设备来完成的,也可以说,现代企业在生产和运营中已经离不开机电设备,机电设备在很多企业已经代替了人工操作。机电设备能够节省劳动力、节约企业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所以机电设备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是十分重要的。机电设备占有企业不少的固定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所以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应该加以重视。机电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高效安全的管理机电设备就成了机电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机电设备管理是综合性的,所以在机电设备管理时要实行工作人员参与机电设备工作全程的全面的管理,更有效地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机电设备遇到故障时,要根据维修计划和规程,有计划地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还要保证机电设备部件的质量和检修质量;在处理机电设备事故时,要查清事故原因,采取一定防范措施。

2.2机电设备管理的创新机制

机电设备的改革是设备管理长期存在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就是更大程度地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性能。所以,在设备改革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设备的改革方向,从最关键的部分着手,注意设备维修时的具体要求。管理设备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设备本身的改造和更新上,还体现于对设备的全程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上。所以在更新和改造设备时还要注意设备管理方法的改革,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设计合适的设备管理方法,健全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还要认真管理设备的账目,因为设备占有的固定资产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都是极大的,所以设备账目管理人员要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基本的专业知识。

篇10:故障诊断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设备操作间是体现设备管理是否合理的最直接的方式,设备管理制度能否有效落实在设备的操作间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所以设备操作时设备管理是相对重要的环节。设备出现的故障是多种多样的,造成故障的原因也是不同的,在以往的'设备维修时都是把设备拆卸之后对设备进行维修,这样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对设备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同时还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损失严重。故障诊断技术是一种迎合设备管理的新技术,对现代企业的设备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其在设备的故障处理方面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南分局主要采用的是牵引式电焊机林肯SAE-400和全自动电焊机M300,这些自动化的设备主要都是由集成电路板来控制的,在设备管理中对设备的故障处理时,可利用电焊机来判断故障发生的原因。一般引起电流过小的原因是次级电源线太长太细、次级电源线盘成圈状或次级电源线接触不良等,所以当发现焊接电流过小时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处理故障;在焊接电流过大时,其原因是起感抗作用的绝缘发现了损坏现象或者是磁回路产生涡流等,这时就可以找到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而更及时地维修设备;当焊接电流大小不定时,也就是电流出现忽大忽小的现象时,可以从动铁心焊接时的位置不稳定这方面着手;根据电流的不同情况来判断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而使排查故障的时间减少,能够更及时地排除故障,减少因设备停机造成的生产效率降低,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观察焊接时的异常现象来判断设备故障点,在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之后,就可以有目的的去查找故障点,使维修工作更及时的进行。另外,也可以从观察排气道、听设备运转声音、有无滴漏油状况、机油颜色、防冻液定期冰点测定等等来进行事前保养、从而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4结束语

在机电设备管理中应用故障诊断技术能够减少设备维修时的时间,而且在维修过程中不用拆卸设备,这为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省去了拆卸工序,节省了维修时间,减少了设备发生故障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故障诊断技术和状态监测的结合能够使机电设备的管理更方便,管理效果更明显,进而促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篇11:在“6S”管理中如何开展设备管理

一、设备管理在“6S”管理中非常重要性

企业最本质、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在工作现场,是对把蓝图变成产品的设备和员工的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通过推行“6S”管理――整理、整顿、清洁、素养、规范和安全,逐步深化现场管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正基于此。 从现场管理讲,设备可同时列为“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和危险源”(以下简称“6源”,因此,做好“6S”管理,设备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

在“6S”管理中,设备管理不只是通过清洁打扫设备,保持设备外观清洁从更深的层次上讲还要预防、降低和消除设备“6源”,通过全员参与,在对设备进行清洁打扫的同时开展日常维护保养,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周期、一定的部位进行检查维护,及早发现设备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隐患,从而延长设备正常运转时间,最终实现设备效率最大化目标。

二、在“6S”管理中,如何开展设备管理

在“6S”管理中,开展设备管理要从规范设备工作环境,预防和消除“6源”,规范设备现场的日常维护,建立健全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职工素质,以及建立考核体制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规范设备工作环境。

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要求,建立和配制设备特殊工艺条件要求的环境设施,满足对温度、洁净度等的要求,整理和整顿好设备的工作环境和设备附件,认真区分工作场所要与不要的物品。通过果断的处理将不需要的物品处理掉,让生产现场和工作场所透明化,增大作业空间,减少碰撞事故,提高工作效率。并把留下有用的东西加以定置、定位,按照使用频率和可视化准则,合理布置摆放,做到规范化、色彩标记化、和定置化。

第二,查找和设备有关的“6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查污染源

指由设备引起的灰尘、油污、废料、加工材屑等。更深的包括有害气体、有毒液体、电磁辐射、光辐射以及噪声方面的污染。寻找、搜集这些污染源的信息后,通过源头控制,采取防扩措施等办法加以解决。

(2)查清扫困难源

指设备难以清扫的部位,包括空间狭窄、没人工作部位、设备内部深层无法使用清扫工具的部位;污染频繁,无法随时清扫的部位;人员难以接近的区域,如高空、高温、设备高速运转部分等。解决清扫困难源通过控制源头(采取措施,使其不被污染,),另外是设计开发专门的清扫工具。

(3)查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和设备有关的安全事故发生源。由于设备向大型、连续化方向发展,一旦出了事故,可能给企业乃至社会带来危害。安全工作必须做到“预防为主、防微渐、防患于未然”,必须消除可能由设备引发的事故和事故苗头,设备使用的元器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规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对特种设备,如输变电设备、压力窗口等设备,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和修理。

(4)查浪费源

指和设备相关的各种能源浪费。第一类浪费是“跑、冒、滴、漏”,包括漏水、漏油、漏电、漏气、漏汽以及各种生产用介质等的泄漏(这些泄潜心也可污染环境);第二类是“开关”方面的浪费,如人走灯还亮,机器空运转,冷气、热风、风扇等方面的能源浪费等。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做好防漏、堵漏工作,要通过开关处提示,以及员工养成良好习惯。

(5)查故障源

指设备自身故障。要通过日常的统计分析,逐步了解掌握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延长设备正常运转时间。如因润滑不良造成故障,采取加强改造润滑系统;因温度高、散热差引起的故障,通过加强冷风机或冷却水来实现等。

(6)查缺陷源

指现有设备不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方面。围绕保障和提高产品质量,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或加工环节,并通过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来实现。

通过对查出的“6源”分门别类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消除、降低和预防“6源”。

第三、编制完善的现场工作规范,规范设备各项管理制度

(1)规范设备现场工作规范 在日常使用中做到正确操作、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及时发现设备存在问题,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必须有一套和设备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工作规范,

在编制日常工作规范时,要组织技术骨干,包括设备部门、车间、维护组、一线生产技术骨干选典型机台、生产线、典型管理过程进行攻关,调查研究、摸清规律、进行试验,通过“选人、选点、选项、选时、选标、选班、选路”,制定适合设备现状的设备操作、清扫、点检、保养和润滑规范,确定工作流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范。如果在保养检查中发现异常,操作人员自己不能处理时,要通过一定的反馈途径,将保养中发现的故障隐患及时报告到下一环节,直到把异常状况处理完毕为止。并逐步推广到企业所有机台和管理过程,最终达到台台设备有规范,各个环节有规范。设备工作规范做到文件化和可操作化,最好用视板、图解方式加以宣传和提示。

其中:

1)选人:落实责任,明确生产现场每台设备(包括动力管线)的责任人,包括操作工、点检员、维修组(机械、电器、仪表工等)的责任,做到现场台台设备有人管;

2)选点:在设备上确定需要关注的项目(点),即需要进行清洁、点检、润滑、保养的点;

3)选项:根据所选“点”的特点,选择清洁、点检、润滑、保养这四项中必须进行的若干项内容实施;

4)选时:根据设备的特点及使用操作说明,确定一定的清洁、点检间隔期,按照一定的周期、时间操作检查。

5)选标:对每一点的每一项操作内容,制定相应的目标状态或达到标准;

6)选法:每一项操作应有确定的工具、方法及辅助材料;

7)选班:确定负责的班次。如多班运行的生产现场(如锅炉、空压站等),白班工人精力充沛,中班尚可,夜班工人无论精力一现场光线均差。因此,应把现场设备上的操作点按照各个班次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均匀分配,一般白班分配的操作最多,中班次之,夜班最少。

8)选路:根据设备的结构,尤其是生产线、配电室、冷冻站等,以操作人员的位置为参照物,对所选的操作点按照由低到高、由内到外、由近及远等策略,优化一条较短、较易、较省力的操作路径,做到不乱、不漏。

规范设备管理各项工作设备的现场管理体现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而设备现场工作水平的高低和设备各项制度是否健全规范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设备管理工作中,除做到设备现场管理规范化外,还要做到设备维修规范化,设备前期管理规范化,设备备件管理规范化,设备技术改造规范化和设备专业管理规范化。努力做到象ISO标准化控制文件一样,使设备一生管理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化、流程闭环化、控制严密化和管理精细化。做到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工艺”可执行。消除“做事随意,没有规矩;有了规矩,弄虚作假,不守规矩;以及遵守规矩,却总是做不到位”的现象。避免因“一人一个工作方式,一个领导一个思想”的情况,导致在人员调整后设备管理水平出现波动的情况。

第四,提高职工素质

这里讲提高职工素质,指思想和技能两个方面。除规范设备日常工作外,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还要从思想和技术培训上提高人员的素质。在职工的思想意识首先要破除“操作工只管操作,不管维修;维修工只管维修,不管操作”的习惯;操作工要主动打扫设备卫生和参加设备排故,把设备的点检、保养、润滑结合起来,实现清扫的同时,积极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以改善设备状况。设备维护修理人员认真监督、检查、指导使用人员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好设备。

进行人员培训,特种设备由国家由资质的劳动部门进行培训。使每个设备操作者真正达到“三好四会”(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第五、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和持续改进

要保证在“6S”管理中,实现提高员工技术素质、改进员工精神面貌、改善企业工作环境,设备管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要靠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持续有效的检查、评估考核来保证,并要将开展“6S”前后产生的效益对比统计出来,并制定各个阶段更高的目标,做到持续改进。要让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看到变化和效益,真正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变“要我开展6S管理,为我要开展6S管理”,有效避免出现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现象。统计对比应围绕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境、劳动情绪等进行。 设备进行考核统计指标主要有――规范化作业情况,以及能源消耗、备件消耗、事故率、故障率、维修费用、和设备有关的废品率等。根据统计数据,并以一年为周期,不断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要建立设备主管部门、车间、工段班组、维护组、操作工等多个环节互相协助,交叉的检查考核体系。考核结果要同员工的奖酬、激励和晋升相结合。

相关专题 设备管理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