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论文范文

化为千风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化为千风”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文系论文范文(共1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中文系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研究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梦幻小说经历了先秦的萌芽、六朝的发轫、唐宋的定型、蒙元的平寂,至明清时期达到辉煌。

对明清梦幻小说进行研究可以更为清晰地探索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情节范型和叙事神理,从而在历史纵线上观照文言梦幻小说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传统古典小说的继承和超越。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自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以剪灯系列为代表,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走出蒙元低谷,进入承前启后的复苏期; 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和黑暗的政治使得梦幻题材成为文士抒发情怀、消释块垒的重要载体,文言梦幻小说相继涌现。而《聊斋志异》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言梦幻小说走出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光环步入一个新的高峰;雍正至乾嘉年间,《聊斋志异》的风行,促使模拟效颦之作继踵激增,风起云涌,繁荣一时,出现了许多颇有新意、颇有创制的作品;道光以后,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落潮,直至完全终结,退出历史舞台。文言梦幻小说是文人的释怀与写心,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情节范型方面又有所创新与突破。

其常见情节范型主要有六类:以梦幻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在人生如梦的感触中表现自己落魄境遇、用世志向、刺世之心、政治理想和人生社会哲理思考的梦幻人生范型;因相思爱恋心驰到彼、灵肉分离的因爱离魂范型;因渴望自由平等、精神交通的婚恋,故而在精神上幻想一种理想婚恋的婚姻艳遇范型;以梦幻的形式承载某种政治目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负的政治话语范型;受佛教思想、佛经故事影响,用小说的体裁于梦中劝诫世人弃恶从善,以淳化社会风俗的果报轮回范型;以梦游地狱和梦游仙境的形式批判现实的黑暗与表达理想社会图景的游冥游仙范型。

梦幻小说自有一套叙事策略,尽管其并非文言梦幻小说所专有。但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可以从中体察出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与其它文言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文言梦幻小说是文士的主体性创造活动的结晶,真实地反映了文士的审美心态和审美追求。受梦幻本身所具有的朦胧性、虚幻性等特有属性的决定,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体现出鲜明的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特点、姿彩各异的语言特色以及浓郁的诗情画意韵味。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渐趋势微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它却将梦幻载体的精髓注入其后文学体裁。民国之后,五四时期,梦幻题材的一度繁荣,当与此有一定关系。因此,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集中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题材、范型之发展渊源及其艺术特色,从而更全面地把握文言梦幻小说的整体面貌。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8

引言8-23

一、文言梦幻小说的界定8-11

二、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流变11-14

三、文言梦幻小说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4-21

四、文言梦幻小说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1-23

第一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23-45

第一节 剪灯系列:承前启后的复苏期(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23-26

第二节 《聊斋志异》:走向高峰的转型期(明嘉靖初年-清康熙年间)26-38

第三节 聊斋拟作:推波助澜的沿承期(雍正年间起至乾嘉盛世)38-41

第四节 《聊斋》余絮:新旧交替的终结期(道光年间至光绪末年)41-45

第二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上)45-61

第一节 梦幻人生范型45-52

第二节 因爱离魂范型52-57

第三节 婚姻艳遇范型57-61

第三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下)61-85

第一节 政治话语范型61-70

第二节 果报轮回范型70-78

第三节 游冥游仙范型78-85

第四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亚常见情节范型研究(存目)85-86

第五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叙事模式研究86-102

第一节 叙事视角86-91

第二节 叙事时间91-97

第三节 叙事结构97-102

第六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审美追求102-110

第一节 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102-104

第二节 姿彩各异的语言艺术104-107

第三节 诗情画意的韵味107-110

第七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梦幻与白话梦幻小说比较研究(存目)110-111

第八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文化研究(存目)111-112

第九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影响及地位112-114

附录114-121

结语121-123

参考文献123-127

后记127-128

篇2:中文系论文提纲

目录……………………………………………………………………………………………01

摘要……………………………………………………………………………………………02

abstract…………………………………………………………………………03

前言……………………………………………………………………………………… 04

一、源远流长的散文魅力 ――意境………………………………………………… 05

(一)意境的来源………………………………………………………………………05

(二)散文取胜于意境……………………………………………………………………05

二、张爱玲散文的意境美………………………………………………………………… 06

(一)启示现实人生的苍凉美……………………………………………………………06

1. 苍凉感的产生…………………………………………………………………………06

2.苍凉美的表现…………………………………………………………………………07

(二)传达寻常人生图景的世俗美……………………………………………………07

1. 世俗的原因 ………………………………………………………………………07

2. 世俗的张爱玲 ………………………………………………………………………08

3. 世俗美的体现 ………………………………………………………………………08

(三)展现旧上海十里洋场、巷里弄堂的风情美………………………………………09

1. 张爱玲――上海升起的明珠 ………………………………………………………09

2. 风情美的展现 ………………………………………………………………………09

(四) 追求典雅精致、丰富韵致的语言美………………………………………………10

1. 脱俗的语言表达方式………………………………………………………………10

2. 拟声词的独特运用 ……………………………………………………………10

3.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11

4. 善于引经据典 ……………………………………………………………………11

三、张爱玲散文的审美意义……………………………………………………………12

(一)独特的审美追求………………………………………………………………12

(二)深刻的审美意义…………………………………………………………………12

结语………………………………………………………………………………………14

注释……………………………………………………………………………………15

参考文献…………………………………………………………………………………16

后记………………………………………………………………………………………17

篇3:中文系论文提纲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论别具一格的“萧红体”

————从《生死场》解读萧红小说艺术特色

学 院 名 称 文法学院

专业班级 文秘教育

学生姓名 梁欢

学 号 1001070813

指 导 教 师 颜峰

填表时间: 年 5 月 6 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设计(论文)

题目 论别具一格的“萧红体”——从《生死场》解读萧红小说艺术特色

设计(论文)

类型(划“√”) 工程设计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 其它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萧红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且充满爆发力的女作家,有着“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之称。

其作品所具有的文学意义是不置可否的。

《生死场》可谓萧红早期作品的巅峰之作,由鲁迅为之作序,胡适为其写后记,使其不折不扣的延续了民族精神的血液,成为文学经典。

同时对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成熟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同时萧红作为广大底层妇女的代言人,在《生死场》中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对女性生存这一问题作了透彻、深邃的解读。

近年来,对于萧红的研究有大热之趋势,萧红小说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是不可抗拒的。

作为一位具有新思想的女性,萧红的各种悲痛经历以及社会大背景,造就了萧红独特的艺术风格。

她的小说明显的带有女性悲剧意识,但同时又充满了民族情绪,奇特变幻的语言风格组成了“萧红体”。

她带有散文性质的小说语言值得各位文学爱好者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解读。

在21世纪,新的价值标准的评判下,萧红的文学成就已经足以与巴金、矛盾等文学大家相提并论。

由此可见,萧红具有非常鲜明的文学个性和突出的文学史地位,或许这才是萧红研究热的主要原因。

本文主要是从《生死场》中语言的运用来剖析萧红的写作特色,从中启发现代文学该如何深度挖掘中国文学家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这就是本文研究萧红小说的意义所在。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具体、深入、透彻的剖析萧红小说中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萧红的`成长过程,小说的创作背景。

然后是《生死场》中散文化特征的解读。

第三是 从女性视角,民族批判性来进一步阐释萧红体。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萧红一直坚持用自我的表达手法去书写她对社会的认知。

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散文、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天地。

萧红研究开启于其成名作《生死场》1935 年12月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时鲁迅先生为之作序。

1949 年之前的萧红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作品的评论,代表性成果是鲁迅的《萧红作〈生死场〉序》和茅盾的《呼兰河传·序》。

鲁迅称《生死场》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

已成为萧红研究的经典性评语。

1950――1970 年代,萧红研究相对沉寂。

1980年代――1990 年代,萧红研究呈繁盛态势,一时形成“萧红热”,萧红研究无论是研究领域还是研究角度、研究方法,都呈现拓展、多元格局,萧红研究的学术深度前所未有,至今,萧红研究仍是热度不减。

对于生死场这部小说的解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三十年代以来以鲁迅、胡风等人为代表的以启蒙和救亡为主题的解读。

这种解读角度长期占据着统治性地位。

相对于三十年代以来相对单一化、政治化的主题阐释,八十年代以来,生死场的解读出现了多元化、纯文学化的倾向。

从思想内容来看,大体有改造民族灵魂、关怀生存意义,女性主义等主题。

1980 年代以来,萧红研究的重心是对其文本的研究。

大量论文高度评价了萧红小说社会思想价值,如钱理群《“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与萧红诞辰七十周年》,高度评价了其启蒙性主题。

艺术风格与审美特征研究是萧红文本研究的重点,研究者从小说文体(散文化与诗化)、叙事方式、语言艺术以及审美风格等角度,对其小说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是赵园的《论萧红小说兼及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特征》,赵园认为萧红对“情调”、“情味”的追求,规定着其作品“无结构的结构”,使小说“戏剧性淡化”,“化解为散文”。

赵园高度评价萧红的艺术个性,认为其艺术个性的完成,是萧红从弱者到强者的证明。

周筱华《呼兰河传》与萧红的小说学》认为,该作品有郁达夫的自叙传形式、废名的抒情诗笔调、沈从文的散文式结构,又有萧红自己的艺术敏感和细腻清新等特征。

秦林芳的《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也是萧红文体研究极有见地的论文。

姜志军《论萧红小说的美学特征》、王秀表《萧红作品审美风格刍议》等则侧重研究萧红创作的美学风格。

从文化角度研究萧红,实际上自1980 年代已经开始,萧红创作的文化审视与批判价值引起越来越多地关注。

1990 年代以来,随着文学文化研究热的兴起,学术界对萧红的文化研究更为自觉、更加深入,出现了一批从文化视角观照萧红创作的论文、论著,拓宽并深化了萧红研究。

皇甫晓涛的《萧红现象》一书,通过对萧红主要作品主题的剖析与归纳,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许多问题。

逄增玉的《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种,论及萧红时,从黑土地文化精神审视萧红的心理与精神气质。

剖视了萧红强烈的反抗意识与生命激情与地域文化的深层联系。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萧红《生死场》的阅读,可以感受到萧红独特的写作视角,本文通过对她内心灵魂的深入解析,了解她的创作个性,挖掘作品中反应出的她的成长经历,通过这些背景,来关注萧红小说对于女性悲剧意识的阐释,对男权社会对女性各种不公平的积极反抗,对传统道德观念发起的文字反击。

《生死场》中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各类女性由生到死的痛楚,是萧红人生经历的折射,在生死场的状态中去寻找萧红创作的独特之处,从而进一步认识萧红体,探究萧红文学对于现代文学写作手法、方向的一些阐释。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生死场》深入解读,反复思考,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穿插进行,了解文中社会最底层女性的心路历程,生存环境,与作者萧红的成长经历相结合,从而确定论文的立意点,然后大量的阅读外界资料,加深对论题的了解,慢慢确定自己的论文主线,根据指导老师的指导,不断完善丰富论文内容。

立论法、辩证思维法、跨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作品分析法 ,同时大量阅读网上资料, 指导老师的写作指导

六、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年11——12月 前期资料收集、系统研究

201 3年12月底 提交开题报告 请指导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2014 年1月中旬 根据老师意见进行报告修改,完成开题报告定稿2014 年2月底 提交论文初稿 ,请老师给予指导

2014 年3——5月初 根据老师的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定稿

2014 年5月底 完成论文打印、准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 萧红. 《生死场》[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鲁迅评《生死场》.鲁迅(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鲁迅.《生死场》序,《萧红文集》(第一卷)[C]安徽文艺出版社,

4.聂绀弩.《萧红文集》(第三卷)[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5.聂绀弩.《萧萧落红》[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6.钱理群《“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与萧红诞辰七十周年》,《十月》,1982 年第1期。

7.宋剑华.灵魂的“失乐园”——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4)

8.陈琳. 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文化观照——评萧红的《生死场》[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5卷(1997)第4期

9.秦林芳《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江海学刊》,1992 年第2期。

10.王秀表《萧红作品审美风格刍议》,《学习与探索》,1994 年第4期。

11.皇甫晓涛《萧红现象》,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1]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

12.钟汝霖.反帝爱国的女作家萧红[J].哈尔滨师院学报,1978(3)

13.黄晓娟.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

14.聂绀弩.高山仰止[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84 .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所在系(所)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篇4:中文系论文提纲写法及

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目录……………………………………………………………………………………………01

摘要……………………………………………………………………………………………02

ABSTRACT…………………………………………………………………………03

前言……………………………………………………………………………………… 04

一、源远流长的散文魅力 ――意境………………………………………………… 05

(一)意境的来源………………………………………………………………………05

(二)散文取胜于意境……………………………………………………………………05

二、张爱玲散文的意境美………………………………………………………………… 06

(一)启示现实人生的苍凉美……………………………………………………………06

1. 苍凉感的产生…………………………………………………………………………06

2.苍凉美的表现…………………………………………………………………………07

(二)传达寻常人生图景的世俗美……………………………………………………07

1. 世俗的原因 ………………………………………………………………………07

2. 世俗的张爱玲 ………………………………………………………………………08

3. 世俗美的体现 ………………………………………………………………………08

(三)展现旧上海十里洋场、巷里弄堂的风情美………………………………………09

1. 张爱玲――上海升起的明珠 ………………………………………………………09

2. 风情美的展现 ………………………………………………………………………09

(四) 追求典雅精致、丰富韵致的语言美………………………………………………10

1. 脱俗的语言表达方式………………………………………………………………10

2. 拟声词的独特运用 ……………………………………………………………10

3.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11

4. 善于引经据典 ……………………………………………………………………11

三、张爱玲散文的审美意义……………………………………………………………12

(一)独特的审美追求………………………………………………………………12

(二)深刻的审美意义…………………………………………………………………12

结语………………………………………………………………………………………14

注释……………………………………………………………………………………15

参考文献…………………………………………………………………………………16

后记………………………………………………………………………………………17

篇5:中文系论文提纲写法及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8

引言8-23

一、文言梦幻小说的界定8-11

二、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流变11-14

三、文言梦幻小说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4-21

四、文言梦幻小说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1-23

第一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23-45

第一节 剪灯系列:承前启后的复苏期(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23-26

第二节 《聊斋志异》:走向高峰的转型期(明嘉靖初年-清康熙年间)26-38

第三节 聊斋拟作:推波助澜的沿承期(雍正年间起至乾嘉盛世)38-41

第四节 《聊斋》余絮:新旧交替的终结期(道光年间至光绪末年)41-45

第二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上)45-61

第一节 梦幻人生范型45-52

第二节 因爱离魂范型52-57

第三节 婚姻艳遇范型57-61

第三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下)61-85

第一节 政治话语范型61-70

第二节 果报轮回范型70-78

第三节 游冥游仙范型78-85

第四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亚常见情节范型研究(存目)85-86

第五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叙事模式研究86-102

第一节 叙事视角86-91

第二节 叙事时间91-97

第三节 叙事结构97-102

第六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审美追求102-110

第一节 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102-104

第二节 姿彩各异的语言艺术104-107

第三节 诗情画意的韵味107-110

第七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梦幻与白话梦幻小说比较研究(存目)110-111

第八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文化研究(存目)111-112

第九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影响及地位112-114

附录114-121

结语121-123

参考文献123-127

后记127-128

1.中文系论文提纲

2.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格式

3.毕业论文提纲写法

4.毕业论文提纲写法以及技巧

5.管理专业论文提纲范例

6.法学论文提纲范例

7.英语专业论文提纲范例

8.会计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9.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10.电子商务论文提纲范例

篇6:中文系毕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堂吉诃德》的人文主义分析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堂吉诃德》作为一部出色的小说不仅对那是的欧洲小说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出版近4以来仍葆有不衰的艺术魅力。堂吉诃德用大战风车、与羊群军队战斗、把铜盆当成头盔等看似疯傻的行为去追求美好而神圣的理想的做法,逐渐被看作是为人类崇高理想而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勇敢精神。他追求自由、平等、蔑视权威、毫不看重富贵的的高尚行为时时显示着伟大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以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社会,堂吉诃德高尚的人文主义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同时也有着积极的影响。综上诉述,研究《堂吉诃德》的人文主义,探求滑稽可笑背后的深刻内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字):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堂吉诃德精神有鼓舞人的斗志,激励人们为理想而奋斗,人们对堂吉诃德敢于为主持正义、清除罪恶而忘我战斗,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胆怯,永不退缩,甚至用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自我牺牲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句子太长,表述不清,有语病)因此对《堂吉诃德》的相关研究较多,总起来主要是对《堂吉诃德》人物分析、堂吉诃德精神的研究以及对塞万提斯的相关研究。

1、《堂吉诃德》人物分析

塞万提斯巧妙塑造出性格迥异的两个主人公来反映人的普遍性,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一个追求自由公正这些人类美好理想,而另一个则把追求实际利益作为自己的目标,然而两个人在游侠过程中,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堂吉诃德逐渐桑丘化,桑丘逐渐堂吉诃德化。

德国诗人海涅曾经认为:堂吉诃德和桑丘结合起来才是书中真正的主人。

雨果:“塞万提斯的创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谓天衣无缝;主角与桑丘,骑着各自的牲口,浑然一体,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极……”

寇尔列支说,堂吉诃德象征没有判断、没有辨别力的理性和道德观念;桑丘恰相反,他象征没有理性、没有想象的常识;两人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智慧。他又说,堂吉诃德的感觉并没有错乱,不过他的想象力和纯粹的理性都太强了,感觉所证明的结论如果不符合他的想象和理性,他就把自己的感觉撇开不顾。寇尔列支强调了堂吉诃德的道德观念、他的理性和想象力。我们又看到了堂吉诃德的另一个面貌:他是严肃的道德家,他有很强的理性和想象,他是一个深可敬佩的人。

2、堂吉诃德的精神研究

他有为了自己信仰而牺牲一切的精神。屠格涅夫论堂吉诃德:堂吉诃德认为堂吉诃德本身表现的首先是信仰,对某种永恒的不可动摇的事物的信仰,对真理的信仰,简言之,对超出个别人物之外的.真理的信仰,这真理不能轻易获得,它要求虔诚的皈依和牺牲,但经由永恒的皈依和牺牲的力量是能够获得的。堂?吉诃德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了理想他准备承受种种艰难困苦,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之所以珍视自己的生命,就是因为生命能作为他在世界上实现理想、确立理想与正义的手段。

堂吉诃德拥有一种令人佩服的正直。拜伦:“《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

国诗人蒲柏也注意到堂吉诃德有理性、讲道德的方面。他首先看到堂吉诃德那副严肃的神情,并且说他是“最讲道德、最有理性的疯子,我们虽然笑他,也敬他爱他,因为我们可以笑自己敬爱的人。不带一点恶意或轻鄙之心”。英国小说家斐文丁强调了堂吉诃德的正面品质。堂吉诃德是疯子么?斐尔丁在《咖啡店里的政治家》那个剧本里说,世人多半是疯子,他们和堂吉诃德不同之处只在疯的种类而已。斐尔丁在《堂吉诃德在英国》那个剧本里,表示世人比堂吉诃德还疯得厉害。戏里的堂吉诃德对桑丘说:“桑丘,让他们管我叫疯子吧,我还疯得不够,所以不得他们的赞许。”这里,堂吉诃德不是讽刺的对象,却成了一个讽刺者。斐尔丁接着在他的小说《约瑟?安德鲁斯》里创造了一个亚当斯牧师。亚当斯牧师是个心热肠软的书呆子。他书本知识很丰富,但都是没经过实践考验的学识。他睁着眼睛瞧不见目前的现实世界,处处只凭自己一片好心去衡量别人,于是干了不少傻事,受到种种欺负。他呆得可笑,但是他心地诚朴,待人正直慷慨,又可敬可爱。

3、《堂吉诃德》的评价:

海涅论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形成了三头统治。 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个领域里分别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是戏仿、多重叙事视角、故事里套故事、人物的双重人格、暴露叙事者身份、对话体、超现实场景、控制阅读距离、将读者引入叙事……所有这些当代先锋小说家们仍然津津乐道的方法都在《堂吉诃德》中得到运用。

歌德:“我感到塞万提斯的小说,真是一个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宝库。”

别林斯基:“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孙家孟教授:一部经典著作,永远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给人以新的启迪。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不同人生理想目标的人,都会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这样的作品,不仅当时会被译成多种文字,而且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会有新的译文出现,这就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而《堂吉诃德》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4、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别林斯基:“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从专家的研究可以看出《堂吉诃德》是一部旷世之作,对人们的思想精神有极大的鼓舞作用,成为几个世纪以来的研究重点,但是对人文主义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这方面的很少有人提及,我将试图着力对此加以探究,为之前研究不足做必要的补充。

研究现状太过陈旧,经典作家的评价应该有,但当今评论界对《堂吉诃德》的研究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这是关键点。

(二)选题研究的内容

1、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

(1)、塞万提斯所处的时代特征及不同凡响的人生经历

(2)《堂吉诃德》的概述

(3)堂吉诃德和桑丘的性格特征

2、《堂吉诃德》中美好而崇高的人文精神

(1)勇往直前的斗士

(2)锄强扶弱、济世救人的精神

(3)坚持正义、嫉恶如仇的品质

(4)为自由而孤独

3、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1)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差异与互补

(2)社会现实与崇高理想的结合

4、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体现

(1)铁的时代铸造黄金精神

(2)用行动实现理想

(具体文章思路在写作过程中会不断调整,目前还不够完善,没有很好地体现文章主题)

(三)参考文献:

[1]《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三期107-109

[2]《文学研究集刊》第二册166,163-165

[3]《论文与演说选》.《每人丛书》版251页

[4]舍本.《蒲柏书信集》第四册208页

[5]《精印<堂吉诃德>引言》(1873)----见《文学研究集刊》第二册165页

[6]陈玲芬.癫疯中的生命真意[D],安徽大学.

[7]叶继宗.略论骑士传奇与武侠小说[J].孝感学院报,02期

[8]尹承东.《堂吉诃德》何以成为世界佳作[N].中华读书报.

[9]陈凯先.塞万提斯.华夏出版社.20

[10]雷体沛.西方文学的人文印象.广东人名出版社.

[11]傅安云、段留锁.中外文学阅读与鉴赏.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年5月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研究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现状,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形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堂吉诃德》的人文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预期目标:更深入的了解《堂吉诃德》所蕴含的人文主义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四、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情况:

电脑 图书馆书籍、报刊 图书馆网络期刊

五、课题分阶段的进度计划

1、20xx.8.28--9.11 确定选题、搜集资料 填写手册记录(一)选择有合适性、创新性的题目

2、20xx.2.19--3.3 撰写开题报告 填写手册记录(二)认真咨询老师,完成开题报告

3、20xx.3.4--3.31 拟定提纲,确定结构,撰写初稿 填写手册记录(三)完成初稿

4、20xx.4.1--6.10 修改论文,完成定稿 填写手册记录(四、五、六、七)完成定稿

5、20xx.6.18--6.24 论文打印、答辩 完成答辩

6、20xx.7.2--7.7 总结论文情况、经验,整理论文资料,存档 论文完成

篇7:中文系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对占用您的宝贵时间深表歉意。我是一名于即将毕业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所学专业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经过长期努力拼搏,今天我怀着满腔热血站在了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强手如林,然而我坚信我自己不是弱者。竞争时代,实力为先,学历不等于能力,努力才会有成绩。

在大学期间,我以做一名新世纪的建设者为目标,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习上我刻苦认真,成绩优异,所学主要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在优良以上。除了专业课学习外,我还注意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人才要求,考取了计算机国家X级证书以及普通话等级证书。在英语学习方面,我在学习大学英语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翻译、阅读、口语及写作能力,现在正向更高目标努力。同时我自学并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此外,我还积极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XXXX年X月份教育实习中,我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管理经验,这将使我受益终生!

或许我们会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站在一起,那就是将贵公司的辉煌历史谱写得更加缤纷!愿为贵公司工作,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期盼和感谢您的选择!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篇8:中文系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大学中文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步入教育事业一直是我的梦想,几年大学的砺炼为我实现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专业特长更使我明确了择业目标:做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久闻贵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成长的舞台,重视能力,重视教育,上下团结一心,有坚实的教育基础,对此,我十分仰幕。现把一个真实的我以自荐书的'形式展现给您,望贵校给我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为贵校出力争光,同时也圆我的育人梦想。

选择了教育事业,选择了山东大学,春风化雨育桃李的信念便铭刻于心。进入大学以后,我抓紧每一天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教学基本功的培养,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才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师范生,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乐观向上,对大是大非保持清醒认识,不畏难繁,有信心、有责任感。在能力培养上,校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校外广泛尝试,多次进行教学实践,既实践了所学,又锻炼了能力。

大鹏展翅,骏马飞驰都需要有自己的天地。贵校科学管理体制和明达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我坚信到贵校工作是我的明智选择。

最后,祝贵校广纳贤才,再创佳绩!

此致

敬礼

求职者:陈明

XX月X日

篇9:中文系简历

中文系简历模板

个人资料

姓名:方敏 性别:女 年龄:26岁

E-mail:联系电话:29XXXxx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XXX路XXXX号 邮编:XXXXXX

工作经验

8月——现在 《XXXXX》报 责任编辑

职责:

与本地各新闻媒体、电视台保持良好的关系,做好节目的编辑和推介工作;

先后开设了“休闲天地”、“流行前沿”、“热线播报”等栏目;

所编生活版面曾获得XX新闻奖版面类二等奖;

采写的《XXXXXX》获度通讯类三等奖;

协助报社每年策划并组织宣传报社形象、提高报社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活动;

栏目稿件的撰写,知名人士的采访;

9月——年8月 XXX日报社 编辑兼记者

职责:

创作完成《XXXXX》专题,《XXXXXXX》的`追踪采写,多次受到领导嘉奖;

与各文化单位保持良好的通联关系;

每年文化活动的策划,加强各媒体的交流学习;

工作期间,共编辑稿件百万字,撰写稿件200余篇,四次获省以上好新闻奖,发表论文2篇;

教育背景

1994年9月——197月 山东省烟台大学中文系 本科科

现正参加山东大学新闻专业在职硕士学习

职业特长和技能

文字功底扎实,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文体写作,能胜任各类文字工作;

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起与工作有关的信息网;

优秀的策划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熟悉各类媒体的运作和经营;

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

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

篇10:中文系个人简历

中文系个人简历模板

为中文系的毕业生提供个人简历模板。

自我评价

本人具备出色的文字撰写及编辑能力,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优秀的策划能力。熟悉各类媒体,有丰富的采写经验。

个人资料

姓名: 性别: 年龄:

E-mail:联系电话:

地址:                       邮编:

工作经验

1999年8月——现在 《XXXXX》报 责任编辑

职责:

与本地各新闻媒体、电视台保持良好的关系,做好节目的`编辑和推介工作;

先后开设了“休闲天地”、“流行前沿”、“热线播报”等栏目;

所编生活版面曾获得99年度XX新闻奖版面类二等奖;

采写的《XXXXXX》获99年度通讯类三等奖;

协助报社每年策划并组织宣传报社形象、提高报社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活动;

栏目稿件的撰写,知名人士的采访;

年9月——1999年8月 XXX日报社 编辑兼记者

职责:

创作完成《XXXXX》专题,《XXXXXXX》的追踪采写,多次受到领导嘉奖;

与各文化单位保持良好的通联关系;

每年文化活动的策划,加强各媒体的交流学习;

工作期间,共编辑稿件百万字,撰写稿件200余篇,四次获省以上好新闻奖,发表论文2篇;

教育背景

1994年9月——1997年7月 山东省烟台大学中文系 本科科

现正参加山东大学新闻专业在职硕士学习

职业特长和技能

文字功底扎实,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文体写作,能胜任各类文字工作;

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起与工作有关的信息网;

优秀的策划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熟悉各类媒体的运作和经营;

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

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

篇11:中文系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选择了教育事业,选择了XX大学,春风化雨育桃李的信念便铭刻于心。进入大学以后,我抓紧每一天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教学基本功的培养,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才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师范生,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乐观向上,对大是大非保持清醒认识,不畏难繁,有信心、有责任感。在能力培养上,校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校外广泛尝试,多次进行教学实践,既实践了所学,又锻炼了能力。

大鹏展翅,骏马飞驰都需要有自己的天地。贵校科学管理体制和明达的*人理念;使我坚信到贵校工作是我的明智选择。

此致

敬礼

谨呈

篇12:中文系自荐书

尊敬的校团委领导:

您好!

六月,激情似火;六月,万物繁盛。我很高兴能在这样一个季节里递交这份自荐书。同时也很感激您在百忙之中垂阅,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了一扇希望之门。相信我,这份自荐书不会浪费您的时间。

我叫张x,来自文学院2xxx级8班,是时通社老区采编部的一名干事。回想当初,经过初试、笔试、三试才得以进入时通社采编部,成为一名“时通人”。“时通人”,一个令人自豪的名字,一个催人奋进的称呼。为了不愧对它,我一直努力的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在时通社的一年里,由最初的激情到纠结到淡定到现在的不舍,我发觉,人生是一场静悄悄的储蓄。生活,就像一杯没加糖的咖啡,在与舌尖接触的刹那整个神经末梢都是苦的,但当你把它喝下去,留下的是满口余香,这是任何一种加糖咖啡都无法比拟的。有些记忆因为特别而注定被深刻烙印,就正如青春因为璀璨而注定绚丽一样。时通社,这个生命中一次别样的体验,泛于青春的涟漪中而被特别定格。繁忙,练出我不屈的毅力;疲惫,诠释坚持的定义;生活粗糙了心灵成长了一颗坚定的心。时通社,这个平凡的大学,因你而变得特别;这个夏天,因你而变得惬意!也许此去经年,偶尔回忆起那些文字与图片,不会忘记时通社记载着我繁忙的足迹与疲惫的血液,因为我青春的大门曾在此展开,从此,坚毅与忍耐,便会顺着血液流遍全身,通向四经八脉。

今年是时通社在老区设站的第一年,很多工作都处于摸索阶段。过去这一年,老区走得真的很艰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很深的感受。由最初的四十多个人到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期间有很多人都没有坚持下来。正如谭社所说,走到最后的人都是战斗力最强的人。特别是最初的那一个月,稿件都用手写的,每天中午都到办公室去看师兄师姐给我们改稿。由于大家的稿件质量不高,采编部每个小组中午轮流到办公室看稿,的确有帮助很大,所以坚持了差不多一年。我想一直不断推动巨石的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因为一旦停止了努力,便默认了悲哀的现实。我很喜欢老区一位成员说的一段话,他说,时通社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而老区时通社是伟大中的嫩芽。在过去的一年里,时通社走得很困难,但是合乎自然规律的新事物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相信这株嫩芽终会长成参天大树、这只幼鹰早晚搏击长空!道路是沉重蹒跚的,前途是伟大光明的,现在处在黑暗、冰冷、幽深的隧道,明天却是光明温暖的康庄大道。挣扎中的我们不怕,因为时通人坚韧不拔;荆棘中的我们不怕,因为时通人能顶起天下!时通人,加油吧!新的太阳由你们托起。

追求完美向来是我做事的原则,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是我做好工作的关键。进入时通社以来,虽然周末的空余时间几乎都用来跑新闻、写稿件,但是我深知一名记者的职责。从一个个小活动写稿到采访大活动,从让师兄师姐逐字逐句改稿到独立写稿,直至独立去审稿,这一路走来,我已不再青涩。每当看到署有自己名字的文章出现在新闻中心、青年网、《青春师大》和《团情快讯》时,心中有说不出的成就感。我的努力和认真得到了肯定,上学期获得“优秀学生记者”称号、《庆祝第一个“敬老月”举行老年文体活动展演》以及《读书社第四届<演讲与口才>杯“征途”演讲大赛决赛》获得时通社优秀稿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是一个天生感性、后天理性的女孩子,两者珠联璧合,共同铸造了现在的我,既充分享受做事过程中的快乐,又从不轻视每件事情带给自己的收获。文字、诗歌是我的最爱,虽然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到处莺歌燕舞”的时代,她们高处不胜寒。也就因为这个,我选择了时通社。在工作上,我始终牢记“团结、敬业、高效、创新”的社训,投入最大的热情,即使要写稿到半夜,室友们的酣睡声传入耳中,我也要完成稿件。生活上,我积极乐观,真诚待人,善交朋友。此外,我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多方面锻炼自己,并获得一些小成绩。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在工作的同时,我抓紧时间学习,夯实专业知识,扩展视野,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奖学金。但是,这一切并不能让我满足,我要继续前进。

这一年,让我成长不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更重要的是我交到了一大群好朋友。在时通社里,没有师兄师姐与师弟师妹的界限,有的只是朋友的关心、家人的温暖。是时通社让我的大一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它为我搭建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我非常希望老师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将这份温情传递,让我继续为时通社奉献。

假如我当了时通社采编部负责人,我将对今后的工作做以下规划:

一、工作不放松。万丈高楼平地起,抓好基础的才能谈创新与发展。对每一个有价值的活动进行及时的报道是记者的天职。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基本工作。

二、为我社刊物――《青春师大》、《团情快讯》贡献一份力量。鼓励干事们,踊跃投稿,为我社刊物的成长注入养分,从而扩大时通社在全校的影响。

三、在我任期内努力做到与同事团结奋斗,并肩作战,培养干事的团结意识。采编部是时通社的核心,永远是打头阵的队伍,所以搞好内部团结,时通社才能有发展。

四、努力培养锻炼干事,让他们掌握扎实的新闻稿件写作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在适当的时机,让干事独立采访、写稿、审核。

五、有交流,才有进步。定期轮派一定名额的干事去网宣部、办公室进行交流学习,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各部室的工作流程,进一步了解时通社。

古往今来,看英雄辈出;少年得志,知时运自创,朝读诗书,幕修人论。我辈生逢其时,岂甘蓬蒿?少当益壮,当方吞云吐雾于九天;志存高远,应击浪遏舟于中流。兴万里之江山,旺千年之社稷,展翅而上九万里,焉用好风频借力。茜,桃李年华,慕织棉之慧,叹咏絮之才,锥锋不利,敬毛遂之脱颖;班门弄斧,鄙义府之忧叹。有才必绝,有策必献,不待杨意,不等三顾,怀鸿鹄之志,借六月之息,上九万里何难?我辈豪情,各领风骚!大鹏出海翎为湿,骏马腾天气正豪。往事已矣,回首风雨泥泞路;来路且长,再启辉煌灿烂篇!

我真诚的期待老师对我的考察,我会用实际行动来通过老师的检验!

此致

敬礼

自荐人:张x

篇13:中文系求职信

您好!

首先让这封求职信带去我诚挚的祝福并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我叫××××,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三的一名学生。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向您推荐自己。 以下是我的基本情况:专业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等。

在校的四年里,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大三期间我申请了学校的大学生创新项目,题目为“育-大约克猪sla-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研究“一年的实验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独立做实验的能力,提高了我的专业修养和实验操作技能,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素质。最重要的是让我爱上了做实验,我喜欢泡在实验室里的感觉,并乐在其中。大学期间,曾在班上担任过体育委员,得到了老师与同学的一致好评。这锻炼了我的工作及组织管理能力,培养了我高度的责任心。注重综合素质的我,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的活动,大二时参加了义工站的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关爱智障儿童等系列活动。在认真完成学习并积极参加学生社会工作的同时,我也注重加强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例如在万达希尔顿酒店当服务员,在日本电产当质检员,这些工作都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 我现在还未毕业,因此我想求得一份分子生物学相关的实习的岗位,实习的时间为20xx年暑假以及大四一年。

莱布尼茨说,现在是伟大的,因为他有未来,对于初入职场的我渴望得到贵公司的肯定和支持,因此我希望能加入你们的单位。我相信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并且喜欢上这份工作。如果我是一块璞玉,那我需要你们的雕琢,期待你的回复。祝贵企业事业蒸蒸日上,硕果累累!

此致敬礼

篇14:中文系论文格式及

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按照丹纳的理论,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的终极原因,便是由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掺和而成的社会民俗氛围。

鲁迅的《祝福》是一篇极具民俗色彩的作品。小说中涉及到婚姻民俗、祭祀民俗、信仰禁忌民俗、社会制度民俗、服饰民俗、交通民俗等等。我们通过开篇祭灶的场面和结尾隆重的祝福礼仪,就可以看出,在鲁迅笔下,鲁镇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俗文化体系。

在这个强大的体系中,一个又一个的封建陋习,犹如巨大的毒蜘蛛网,将祥林嫂紧紧地围困在其中,使其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每一种较为成熟的民俗文化,都有较强的教化功能和规范功能,对其俗民个体有着较强的控制能力。在民俗学看来,“民俗控制是由某些民俗事象在习俗化过程中对俗民个体施加影响,促使俗民在实践中想当然地恪守其约束,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控制力,一旦违背了这些民俗的约束,立即在俗民的心理和精神上产生巨大的压力,并把这种压力作为一种自我惩罚或超自然力的惩罚。”①

的确如此,在各种民俗相互交织中,紧紧威慑着祥林嫂命运的,不是罪恶的个别人,而是由“'多数人 '构成的社会力量———鲁镇上'咀嚼赏鉴'着她的痛苦的人们,那'又冷又尖'的'笑影',那似笑非笑的'嘲笑'”②。对于祥林嫂之死,围绕在她周围的每一个人———信奉理学的鲁四老爷、善女人柳妈等等都脱不了干系。这些曾经充满同情心的人们为什么最终使祥林嫂陷入绝境?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所致。

一、氏族社会遗留的婚俗,注定祥林嫂一生坎坷

初到鲁镇的祥林嫂,年龄大约二十六七岁,从作品中获知:丈夫比她小十岁,所以,可以推测,她的丈夫约十六七岁。去鲁镇时的祥林嫂,丈夫已因病去世,那么他丈夫结婚时可能是十五六岁,或许更小。而祥林嫂的小叔结婚年龄是多大呢?祥林嫂初来鲁家,“小叔十多岁”。

卫老婆子第二年新正将尽时来鲁家拜年,她说:“ 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可见,祥林嫂的小叔结婚年龄也不过十二三岁。婆婆显然是一个寡妇,丈夫什么时候死的不清楚。祥林嫂第二次结婚,结果又成了寡妇。鲁迅在作品中接连安排婆婆、祥林嫂、小叔三个不同年龄的人婚姻状况,是有特定用意的。婆婆守寡,祥林嫂两次守寡。小叔子十二三岁结婚,命运状况不言而喻。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当地的婚俗:女子比男子岁数大得多,且男子很小,一般十三四岁至十六岁就结婚。这种婚俗正是早婚习俗。

其实,这种落后的早婚风俗,《中国民俗辞典》就有记载:“建国前,汉族男女十四五岁成婚者颇多。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实行早婚,羌族男子七到十岁,女子十二至十八岁。普米族女子十五岁左右即可成婚。”根据性生理,这种早婚有害健康,夭折的也颇多。祥林嫂的悲剧从寡妇开始,而这守寡的原因与当地落后的婚俗密切相关。

这种落后的'婚俗不仅表现在早婚上,而且还表现在女子可以作为婚姻的买卖上,这种婚姻被称为“买卖婚姻”。祥林嫂被婆婆卖到山里去,婆婆得了八十千,为第二个儿子娶媳妇,财礼只花五十千,除办喜事费用外,还剩十多千。这种赤裸裸的婚姻贩卖,在世俗人们看来,“婆婆倒是精明强干”,“很有打算”,不但不憎恶,反而佩服赞扬。祥林嫂的婆婆不仅买卖婚姻,而且凭借宗法所赋予她的婆权从鲁家把祥林嫂抢来送到深山野林,这又是一种抢婚形式。

小说这样写道:祥林嫂跪在河边淘米,一只白篷船上跳下两个大汉,把她捆在船上,劫去卖到贺家坳,与贺老六成了亲。这种抢婚习俗产生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是氏族社会婚姻形式。那时,绍兴抢亲不犯法,官府也听之任之,作者深层描写抢婚习俗,目的是揭露这一陋俗使祥林嫂受到巨大的心灵创伤。

早婚、买卖婚、抢婚,这就构成了当时鲁镇一带的婚俗,这些氏族社会遗留的婚俗,注定祥林嫂一生坎坷,为她的悲剧人生埋下伏笔。

二、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信仰习俗,成为祥林嫂巨大的精神枷锁

对已婚女性要求“从一而终”起源已久。《周易·卦三十二·恒》中就有“恒其德贞,妇人吉;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③语。在《序卦》中又说“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④。《礼记·郊特牲》中也说“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至汉,刘向的《列女传》和班昭的《女诫》使这种观念进一步强化。

但从历史资料看,尽管此后历朝统治者均有此类规限,此后又有唐朝宋若莘著《女论语》,更有宋朝程颐在《近思录》中提出著名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但从总体讲,女性再嫁并未受到严格限制,“从一而终”的伦理观念在当时还未能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也即还未能进入为广大俗民所认可、恪守和传承的民俗系统。

南宋以后,女性贞节观念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至明清之际,这种观念的强化达到极致,走向宗教化、民俗化。烈女节妇日渐成为民间崇尚之风。这种“从一而终”的信仰习俗,早已牢固地植根于祥林嫂的意识之中,控制着她的言行和心理。

小说《祝福》详细描写祥林嫂被迫改嫁时拼死的反抗,以致留下“额角上的伤疤”。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说,祥林嫂是“被封建和迷信逼入死路。鲁迅与其他作家不同,他不明写这两种传统罪恶之可怕,而凭祥林嫂自己的真实信仰来刻画她的一生,而这种信仰和任何比它更高明的哲学和宗教一样,明显地制定它的行为规律和人生观”⑤。很显然,如果没有封建妇女“从一而终”的习俗观念,祥林嫂就不会在内心

深处因自己名节丧失而产生深深的耻辱感。

当祥林嫂再次丧夫,第二次来到鲁镇时,人们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时的祥林嫂背负着不贞不节不洁不祥伤风败俗的诸多罪名,她是个再寡的寡妇,不仅身上带有两个死鬼丈夫的不祥之气,更可恶的是,她“畏死贪生,至于失节,则名虽为人,实与禽兽无异矣!”⑥用柳妈话说,“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尽管她的失节是因屈于族权,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但“中国从来不许忏悔,女子做事一错,补过无及,只好任其羞杀”⑦。因此与初到鲁镇相比,“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我们不妨看看鲁镇俗民们是怎样对待这样一个越轨破俗的妇女: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她的悲惨故事“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即使有意提起,也是“又冷又尖”“似笑非笑”,带着极大的嘲弄与讥讽。当柳妈这个“善女人”把祥林嫂“额角上的伤疤”故事传扬开去时,这成了鲁镇俗民群体再次大肆传播的对祥林嫂嘲讽的笑话。

读到这里,我们感到由衷的寒心。封建社会“从一而终”的贞节习俗使祥林嫂已无存活的条件,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祥林嫂最终在人们的唾弃与漠视中死去。

三、封建社会最隆重的祭祀习俗,最终将祥林嫂逼入绝境

《祝福》开头这样描写祭祀场面:“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

竖八的插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这一风俗本身就带有宗法等级和迷信色彩,妇女们只能劳作,而不能拜请福神;即使富贵人家的妇女,如带绞丝银镯的妇女,也不能参加祭祀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自然禁忌很多。祥林嫂第一次来鲁四爷家做工,鲁四老爷尽管皱了皱眉,但对她并无太多禁忌,祭祀时福礼的准备,桌子上供品、用具的摆放等,祥林嫂可以样样参与。小说是这样写的:“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⑧

再寡的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四爷,鲁四老爷“照例皱过眉......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⑨。“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⑩。作为伤风败俗的失节妇女。

祥林嫂已经失去了参与这种重大活动的资格。即便她不惜花去“历来积存的工钱”,去土地庙“捐门槛”回来,她自认为已赎尽身上的“罪孽”,于是“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因而,在祭祖时节,她“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然而,祥林嫂的虔诚并不能洗掉她“伤风败俗”的罪名,四婶慌忙大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这句话,对祥林嫂来说,无异于致命打击。“

她像是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自此以后,祥林嫂丧失了记忆力,被鲁四老爷解雇。直至在祝福这天惨死,偏偏又与祭祀习俗犯禁,所以,鲁四老爷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如果按照鲁迅的说法,《祝福》是一部“几乎无事的悲剧”,作者把祥林嫂放在一般、普通的情况下,人物在一般情况下所遭受的精神痛苦更能反映“必然”的东西,这种必然不是天命的安排,而是一步步操纵人物生存状况的民间陋习,还有执守陋习的柳妈、鲁四老爷等一批人物。正如现代作家丁玲指出的:“我读这篇作品觉得这是真正的悲剧。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的把她往死里赶。”

鲁迅以其深邃的眼光,把笔触伸向民间文化的积淀层,把祥林嫂纳入婚俗、信仰民俗和祭祀习俗的网络之中,并让她在这些民间陋习的网络中无挣扎的力量,从而展示小说结局的必然性,道出作品的批判意蕴。

篇15:中文系论文格式及

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又多选择句段优美的文字。所以,实施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亲近文本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被教材所迷,在引导学习过程中也让学生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

长期的实践中,我发现语言的宽度和深度潜伏在字里行间中,引导学生去,'推敲',去挖掘作者的情感,这个'推敲'与'挖掘'的过程,不仅能成学生语言积累的过程,更能积定学生深厚文化素养。

本问认为;在中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抓住课堂契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扩充和运用引导,不仅能引领学生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可以扎实学生的语言功底,为他们日后的流畅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深厚的文化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但是无论是语言的积累,语言技能的培养,还是深厚文化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从学习课文内容起步的。“语文教学应立足于教材”其意在让教师用好教材,用足教材,并在教材基础上倡导大语文教育观。

唐代诗人贾岛在作《题李凝幽居》一诗时,就一“推”字和“敲”字数易其稿,一时传为文学佳话。文人墨客对语言文字的锤炼从中也可见一斑,笔者认为,在中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也要加强语言文字的“推敲”。抓住课堂契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扩充和运用引导,不仅能引领学生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扎实学生的语言功底,为他们日后的流畅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推敲”:

一、在语言的宽度扩展上进行推敲。

学生的想法有多宽,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就会有多宽。挖掘语言的宽度,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以课本中的语言为终点,在阅读感悟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积累语言,理解和运用语言。

(一)在研读归纳中扩充积累。

新的实验教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典范生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往往会产生与课文小主人翁相似的心理感受。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就可以采取研读方式。引导学生归纳积累。如在《小鹿的玫瑰花》这一课中,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内容较长,但句句都写出了小鹿生病期间复杂的心理变化。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小鹿的心情,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描绘心情的词语。研读“他只能静静地躺字床上养病”一句,从“只能”一词,可以体会到小鹿虽心系玫瑰,却“无可奈何”的心情:研读“就在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一句,在美好快乐时光就要到来之时,小鹿却遭受了自身的不便。

此时的他是多么“的”难过“:研读”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长期等待后的小鹿,此时是多么的:”兴奋“”快乐“;”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大病初愈还未完全健好,就”迫不及待“,可见病床上的小鹿无时无刻不在”挂念“他心爱的玫瑰;:呀!门前的玫瑰已经长得很高了,可是浓密的

绿叶中,一朵花也看不到了。”一个“呀”把小鹿当时“惊奇”的神色表露无疑,而当“一朵花也看不到了”时,他又是多么“失望”“伤心”!短短的百字文,在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中,却积累了“无可奈何”,“难过”,“兴奋”,“快乐”,“迫不及待”,“挂念”,“失望”,“伤心”等十多个词。归纳立足在文本的内容上,课文的语言为这些描绘心情的词,提供了适宜的运用语境,在日后的生活中出现相类似的场景,他们自然就会想到此时此刻所积累的词了。

(二)在分析想象中加深理解

汉字是方块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很多词语用分析字形的方法来加以理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葡萄沟》一课中的“碉堡”一词的理解,两字的字形都暗示着词的意义。

“碉”字,左边是石字旁,表明了建筑所用的材料,右边是“周”字,看“周”字就自然想到“ 围”字。左右合起来,正好是“用石头围起来的”。“堡”字,下边的土字旁同样暗示了建筑的材料,上面的“保”字,可作“保护”理解,上下合起来就是“用泥土筑成,起保护作用的。”在将“碉”与“堡”二字字义综合,“碉堡”一词就不难理解了。在如“金碧辉煌”一词,“金”,“碧”两字的字义学生不难理解,“ 辉煌”二字就可以借助字型了。

“辉”字,左光右军,引导学生理解时,我问;“耀眼灯光下的军人会给你怎样的感觉?”边问边做出挺拔,精神饱满的样子。理解“煌”时,为学生描绘了他们平时在电视中所了解的“皇帝”:早朝上的皇帝高高在上,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皇灌,一幅盛气凌人的样子。

下面文武百官跪拜。尔后我问:“那龙椅上的皇帝给你的感觉又怎样?”学生在说出感受的同时,便透彻地领悟了词义。这种分析字型理解词义的方法,特别适用于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缺乏的课堂。意义较抽象的词没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粗略的解说,不仅不能满足

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会给学生留下较模糊的印象,学生的积累自然不会牢固。观字形象词义这种方法简单明了,加强了学生的记忆,是学生可以直接效仿的一种好办法。

(三)在观察描绘中灵活运用

新的实验教材很多课文都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插图,课堂中将图文的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观图想象,用恰当的词来描绘,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积累方法。

如在学习《葡萄沟》一文时,让学生观察“维吾尔族老乡在葡萄架下接待来自外地的游客的场景”想象词语,学生们想到的有“一大串”,“茂盛”,“各种各样”,“五颜六色”,“凉棚”,“热情好客”,“笑容满面”,“丰收”,“丰富”,“款待”等切合场景的词。

在《北京亮起来了》一文中,学生描绘北京街道的夜景用上了“高楼大厦”,“光彩读目”“千军万马”,“川流不息”,“绚丽多彩”,“明亮”,“热情”等词,还有个别学生想到了比喻句。

在想象描绘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思维概括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选词描绘的过程锤炼了他们的语言鉴别能力。在他们脱口而出报出恰当词语之前,他们已将大脑深处储备的词辨析,内化过。再经过一过程,学生更加巩固了积累,并学会了灵活运用。

二、在语言的深度挖掘上进行推敲。

“阅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自渎,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基于《课标》对阅读行为的剖析,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因而变异,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感悟,让学生置身语言中,吐露最真实的心声。

(一)在赏析,品读中感悟文字意境

语言文字的优美组合,为学生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场景。细细地嚼这些方块文字的韵味,我们会发现,一切美的事物,都会引发学生对生活进行品味。《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对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进行了介绍。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逐段进行了品段,赏析。在结束第二自然段教学时,我试图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春天树木,溪水,小鹿的特点。几番比较后,学生们用上了“嫩,满。雅”三字。“嫩”“满”二字精确。恰当,而“雅”字的吐露,为我们打开了美好的遐想。

透过“雅”字,我们看到了三五结伴的小鹿悠闲的身姿,淡雅的情趣。一个“雅”字也正折射出学生对生活品味的追求。在文本接下来的其他段落中赏欣,品读方式都给学生的想象和再现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二)在变换语言形式中强化口语训练

借助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着眼于整个篇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三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作为了训练内容。学习了《孔子拜师》后,我设计的话题内容为:介绍伟人孔子,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课后的“资料袋”的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变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

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学后,我让学生讲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允许学生将课外看到的相关内容填充进去,在悄无声息中,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赵州桥》一文图文并茂,文字的介绍与课文的插图相互印证。

在初步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后,让学生上台边画桥图边介绍。绘声绘色的语言,随着优美的线条自由地流淌着,讲述者是那般得自豪。这种形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赵州桥结构特点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灵活变换语言的形式。以上种种口语训练与课堂结合紧密,操作简短,收效却很明显。

(三)在自渎自悟中畅所欲言

放手让学生自渎自悟课文内容的前提是课文内容结构简单,语言较浅显,寓含上午道理却很深刻。三年级上册第八组四篇课文(《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和《好汉查理》)都具备这些特点。本组课文的中心主题是“献出自己的爱心”,通过这四篇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爱”会让他人生活变得更美好。

设计这些课文时就应抓住每篇课文的中心主题,对学生进行抛砖引玉式教学。《掌声》一课我让学生读,悟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变化:《一次成功的实验》我则让学生着力探究: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给渔树》一课体会母亲的心情变化原因就能从侧面了解八岁的金吉娅善良的品质,放手让学生寻找这些语句,细细地揣摩:《好汉查理》我让学生寻找查理前后的变化的语句进行品味。这种围绕文章主题,自渎自悟课文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极好方法。

深厚的文化素养是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锤炼出来的。语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扎实奠基他们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课堂是学生感情流露的最显现的课堂。从课堂入手,巩固学生语言的积累关,理解关,运用关,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露自己心底最真挚的情感,应当是语文教师追求的方向。

(四)咬文嚼字,体味语言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并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使他们感情契合,培养敏锐的语感,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作品,编者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

1、比较中揣摩,感悟用词的准确性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课文中有些词语用得精妙传神,耐任寻味,可通过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加一加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

2、想象中创新,感悟语句的意境

在阅读教学中,要敏锐的扑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独立感悟能力,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的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见解,体会和看法。

三、联系生活,训练语感。

构成语感的心理因素——想象,联想,情感,思维,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经验 ,文字只能是枯萎的概念。叶圣陶指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圣陶的话有两个要点:一是平时要有生活经验,这种生活经验是阅读的准备。陆游教他儿子写诗,有“功夫在诗外”之说。

事实上,丰富的生活积累,岂止是写作的前提,也是阅读的必要条件,二是在阅读时多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月光曲〉中的“幽静”一词,单是从字典中查出它是“幽雅安静”的意思,是不能产生感悟的。

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过去去过的一些“幽静”的地方,如人烟稀少的山林,无人的小路,月下的小河边等等,就会感受到“幽静”的情味。为了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跟生活联系起来,可以采用图片,投影等直观手段作为中介,帮助学生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

总之,阅读训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在平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地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篇16:中文系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某某大学中文系的应届毕业生。中学时代,蒙受浩浩师恩,为报师恩而步入某某大学的我,四年来在这所“为人师表”的高等学府中不断坚定了成为人民教师的信念,为步入我的老师所走过的路不断地充实自己,努力塑造自我。四年来所学到的,所获得的,所思考的一切须通过实践才能使其转换为实际的价值。我真心希望贵校能给我提供实现这一价值的机会,把我纳入贵校的教师队伍中,为学生的理想成长竭尽所能。

我深信当一名合格教师并不简单,但我相信,凭着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与挑战自我的勇气,加之贵校提供给的机会,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许我并不完美,但我很自信: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你满意。我将以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无悔地奉献给贵单位。

最后,祝贵校在新世纪的战线上独树一帜,屡创佳绩!

此致

敬礼

XXX谨呈

相关专题 中文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