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类船员社会保障探讨论文

洁啊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洁啊”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高职类船员社会保障探讨论文(共13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高职类船员社会保障探讨论文

高职类船员社会保障探讨论文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各类行业立法逐步建立及完善。但目前仍没有为船员专门立法,尤其缺乏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导致船员的社会保障在实践中产生诸多问题。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迫使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研究船员的社会保障,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措施,以建设船员社会保障的体系,提高我国船员的社会保障水准。我国船员的主要来源是各类高校的本科和高职类毕业生,由于本科生相对来说就业面更广,因此,高职毕业生是船员的主要来源。

一、我国船员社会保障的立法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船员劳保及社障方面的规定主要有:国务院颁布并于同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简称《船员条例》)和适用于全体社会劳动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简称《社会保险法》)。我国在《船员条例》制定的时候,借鉴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对劳动社会保障的规定,还参考了国际劳工组织(ILO)和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的我国批准加入的公约中的相关内容。由于《船员条例》的法律位阶较低且是行政法规,因此,对我国船员的社会保障还是需要更明确、法律位阶高、操作性强的立法予以充分保障。

二、我国船员的社会保险立法现状

(一)船员养老保险立法

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建立养老保险以年龄为法定的衡量标准,以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来源为目的。目前,我国还没有船员养老保险的立法,在实践中通常参考岸上劳动者的条例来执行,没有考虑到船员长时间海上工作的职业特殊性。另外,随着外派船员人数越来越多,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当前的船员养老保险无法满足其需求。比如:当船员出海工作后,如何缴纳养老保险中个人缴纳的部分?船员外派期间,由谁来负担船员的养老保险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无法可依,各船务公司做法均有不同,就有从外派船员的佣金中抽取养老保险的个人缴纳费用的,也有公司先垫付费用,等船员下船后再归还的。

(二)船员医疗保险

我国普通劳动者的医疗保险缴费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由政府的财政支出、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三方组成。当医疗保险事故发生后,由医保机构支付医疗费用,以此降低劳动者因生病和工伤带来的风险。船员在生病或工伤后可能在国外就医,患病时工资、津贴、伙食补助等的支付,医疗费用以及受聘期间医保的缴纳等都是现实中常发生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三)船员失业保险由于船员职业的特殊性,部分船员成为自由球员,这部分船员不属于任何船公司,也不属于任何失业保险体系。如果自由船员长期不能就业,也不能享受失业保险赔偿的待遇,就会造成该船员及其家人生活上的困难。高职类船员由于学历较低,改行较为困难,在失业保险这方面更需要充分保障。

(四)船员工伤保险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关于船员工伤保险的专门立法,因此,实践中解决船员工伤保险事故时主要参照岸上劳动者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但如果船员与船东之间只存在劳务合同关系时,就无法获得《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所规定的保险赔偿。实践中,此类案件的审理主要根据《民法通则》、劳务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具体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三、我国船员的社会福利现状

由于船员工作的特殊性及封闭性,船员雇佣上船工作后,其生活、工作、休息、娱乐等就全都在船上,船东对船舶相关方面投入的待遇及福利程度,对船员来说非常重要。我国的《船员条例》针对船员在船上的待遇和福利,包括起居室、卫生标准、膳食标准、劳动和休息时间等都进行了规定。

四、我国船员社会保障的实践现状

(一)船员社会保险的实践现状

目前我国实践中船员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比较混乱,这对于船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是极为不利的。我国的船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类是属于某船公司的船员,相关社会保险主要依照公司内部相关规定解决。但存在着不少中小型私有船公司少缴漏缴现象。第二类是自由船员,由于不再依附于公司,他们完全依靠自己寻找中介公司安排自己上船,造成无法缴纳或不方便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的问题。船公司在需要船员的时候就临时雇佣,除了付工资和劳务费之外,完全省去了缴纳社会保障的费用,出于自身的考虑,现在大部分的船公司都形成养船员不如雇船员的惯例。这种惯例,使得我国自由船员的社会保险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窘境中。第三类是外派船员。他们的社会保险通常由船员工会或中介公司代缴。

(二)我国船员社会福利的实践现状

我国没有针对船员的专门福利性设施和服务,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船员条例》中关于船员的工作环境、休息及娱乐时间、带薪休假等权利的规定,各船公司及中介公司并没有严格遵照执行。船公司及中介公司通常要么“偷工减料”,要么根本就不执行这些规定,特别是自由船员。

(三)我国船员社会救济的实践现状

目前,我国对船员社会救济方面没有具体规定,因此,实践中当船员工伤或生活陷入困境中时,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及部门,使得船员权益得不到社会救济的`保障。

五、海员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的选择和比较

纵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立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目前一般将其归纳为四种模式:(1)西欧、北欧等一些国家实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立法模式,强调全民性;(2)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实行的“传统型”社会保障立法模式,强调个人责任,支付的标准与个人收入和消费相关;(3)前苏联实行的“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由国家和企业负责劳动者的全部社会保障费用;(4)新加坡、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实行的“个人储蓄型”社会保障立法模式,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劳动者和单位进行预防风险储蓄。上述四种模式,各有利弊,且都在摸索改进中。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模式应结合本国国情及经济发展水平,吸取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六、我国船员社会保障立法的设想

(1)为我国海员社会保障立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前的内外部环境都决定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船员这一职业本身就具有国际性,船员的培训、发证及职业技能均全球通用。船员随着船舶航行于世界各个国家,同时,外派船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应该学习并吸收国际航运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自己的熟悉国际航运业务的海员人才,实现我国从航运大国到航运强国转变。为我国船员社会保障立法,可以船员的利益和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出了事情和发生争议时有法可依,提高船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我国航运业的国际竞争力。(2)海员各项社会保障缴费基准当其在船上受雇期间,应以船上工资为标准。(3)应通过立法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建立褒扬与惩罚机制。我国在社会保障立法中,建议借鉴国外的有效经验,设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惩恶扬善,提高犯罪代价,以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4)对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应当进行必要的限制。不给任何人“懒人也可以过好”的机会。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既不能照搬国外的,也不能过分强调“国家负责养老”的观念,在提倡“国家帮你养老”的同时,应该引导和鼓励失业船员“再就业”。建立以适应国际航运市场标准的再就业培训体系,提高船员的职业技能素质,鼓励船员外派,同时,解决ITF的问题。让船员有即使我暂时失业,仍然可以通过培训和推荐等方式再就业。(5)在船员雇佣合同中明确缴纳各项社会保障费用。企业应在雇用合同中写明为船员缴纳各项社会保障的费用。由于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滞后,且大多数劳动者也没有认识到用人单位为自己缴纳各项社会保障费用的必要性,国家应采取强制措施,以保证基金的筹集。

参考文献:

[1]王萍萍.我国船员社会保障法律问题探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张丽.我国海员社会保障法之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篇2:社会保障类个人简历

以下文章来源于应届毕业生求职网(www.yjbys.com),在写简历的同时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你推荐一篇求职简历格式模板做为参考。现在的求职者都不知道怎样写一份求职简历,那么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您提供个人简历模板方便您写简历。注意一切请以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求职简历,请继续详细阅读以下文章。

基本信息

姓 名:吴xx        性 别:女

出生日期:1987-02-22     民 族:汉

身 份 证:****     身 高:160CM

户口所在:上海     目前所在:上海

毕业院校:上海工会管理技术学院     政治面貌:

最高学历:大专     所修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毕业日期:-08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381652xxxx(手机),58448xxx

联系地址:(邮编:)

电子信箱:lovelypeach@yahoo.cn

个人网站: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 全职

应聘职位: 人事,秘书,助理,前台等

希望地点: 都可以

希望工资: 月薪[1001—]RMB

教育培训经历

9月至7月 上海工会干部管理技术学院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大专

6月 办公自动化证书

2012月 大学生计算机一级优秀

2010月 多媒体中级证书

实践经验

/10--2007/10 上海诺基亚NOKIA有限公司手机促销员

负责手机的功能介绍,销售,10.1一天NOKIA的手机卖了近300多台,以至缺货。

2007/07--2007/08 上海建工集团负责文字处理员

文字输入,文件管理,资料收集、分类,进行职工资料管理。

2007/01--至今 团支书

组织团员进行活动;每月进行团员的思想汇报;对于道路偏差的团员进行思想沟通与交流;每月做一份工作汇报;每学期一份团支部团队活动总结等。

/07--2006/08 上海金海马家具世界文秘

负责文档管理工作和文书写作工作,做好沟通工作和收发来往信件,定购办公用品及其他办公事务。

2006/07--2006/12 班长

管理学生的考勤;帮助班主任处理班中的大小事物,例如:奖学金的核算,考勤表的电脑制作,学生名册的制作,作为表的制作等;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代表班级开会等。

2006/06--2006/06 在上海市总工会社会调查工作 关于调查“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和工会工作”的课题,我在3天内就完成了40份,每份将近30分钟的调查问卷。

/12--2006/06 学习委员

积极主动的去关心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开展“一对一”的帮助和辅导;帮助老师收发作业;每周一次征集同学对老师的意见与建议。

2005/06--2005/09 康师傅饮料促销员

负责康师傅各款饮料的推荐、试吃和抽奖工作。3个月的销售额是华联超市饮料销售量的第一名。

所获奖励

2005-第一学期获学院三等奖学金

2005-20第二学期获学院三等奖学金

2006-第一学期获学院三等奖学金

2006-20第二学期获学院一等奖学金

2006-2007学年获学院“优秀团员”称号

语言水平

英语 一般

普通话 精通

上海话 精通

计算机能力

熟练进行Windows 98/NT操作

能熟练进行WORD、EXCEL等软件操作,打字速度每分钟60-80左右

能熟练进行PHOTOSHOP、FLASH、GOLDWAVE、FRONTPAGE等操作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活泼,对人热情,诚恳。在班中担任过团支书,班长和学习委员。工作认真负责,踏实,沉稳。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能积极主动的给予帮助,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自己在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也能虚心请教,要求上进,学习能力强。在业余时,帮助班主任老师处理班中大小事物,组织活动,出谋划策,等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年年获得学院奖学金,同时也获得较多的证书。

阅读了本文欢迎阅读更多

篇3:高职类热门专业

一:新闻类

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学、传播学、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法律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采访与写作等。

二:旅游

为旅游业培养企业初级管理人员、旅行社导游员和市场营销人员。

主要课程: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英语、市场营销、旅游美学、导游业务、旅游法规等。

三:工商管理

培养从事经济管理,既懂经济又懂技术具有从事企业生产组织、计划经营及掌握现代管理和方法的高级管理人才。

四:建筑学

主要课程: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建筑力学与结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建筑工程定额等。

五:通信工程

主要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电路知识和计算机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通信系统的原理,然后对各种通信系统如有线电视等研究。

六:护理学

主要课程: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药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学、营养学、妇产科护理学等。

七:生态学

除了生物学其他课程之外,生态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化学、地理学、信息科学、数学等课程。

八:电子信息工程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信息论与密码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及DSP技术、现代通信原理、现代信息工程系统等。

九:新材料类

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相关专业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等。

十: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

[高职类热门专业]

篇4:高职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论文

高职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论文

高职院校实践类课程是工科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最主要的课程类型,承载着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重任,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途径。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恰当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刻不容缓。建立易比较、可检查、便评价的标准体系,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导向性和控管性。本文对高职含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内容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1高职含实践类课程

目前,高职含实践类课程一般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此类课程将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相结合,将原有课程知识体系转化为可执行的技能训练项目,而项目内容则由该职业领域中的生产、技术、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成,相关工作内容与国家或行业内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含实践类课程以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为重点,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够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该类课程的实施过程大致如下:任务布置→资讯(知识准备)→计划→实施→评价与反馈。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项目任务的内容和要求,然后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提供学生足够的知识准备,学生根据项目特点和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分配小组成员任务及合作方式,并组织实施,通过小组间的成果对比找出差异,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深化学习内容。含实践类课程将传统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充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注重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2课程标准评价

课程标准是规范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纲领。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必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相关知识、技术技能和素质培养的目标要求。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规范、科学。其重点考核指标可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2.1编制规范性

编制规范性重点考查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时、编制内容及版式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课程标准文字内容是否言简意赅、用词是否严谨规范;是否建立在对本行业领域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之上。

2.2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和作用是否确定;课程授课对象是否明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是否明确;在专业领域中承前启后的关系是否明确。

2.3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当前职业岗位的工作需求;是否符合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该课程的定义;是否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教学目标的深度和广度是否符合所授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

2.4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否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是否符合最新行业发展需求;是否考虑了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项目任务是否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项目任务设置是否典型;项目任务间是否有递进关系,教学内容是否符合高职学生普遍认知规律;内容选取和设置是否考虑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

2.5教学方法与手段

是否采用了多种多媒体手段以增强课程感染力;是否制定了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或课堂组织形式。

2.6教材选用

是否有建议选用的高职高专教材或自主编写的专用教材;是否提供典型的参考书籍和资料;是否提供课程专用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建议选用的教材是否符合高职学生需求。

2.7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是否形成考核体系;考核内容是否囊括了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考核内容是否囊括了过程性考核以及终结性考核,分值比例是否得当;具体考核指标及评分体系的制定是否有详细细则且便于实行;考核评价的主体是否多元。

3课程教学资源评价

课程的教学资源对于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自主学习来说都至关重要,课程使用的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工作任务书等,以及状态良好的实验实训设备、仪器等,是实践类课程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另一方面,在新的网络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热爱随时随地的学习模式,课程资源网络化,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更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课程教学资源的评价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教材与指导书

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否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项目化教材;是否有专用的实验实训指导书或工作任务书。

3.2课程资源库

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课程网站或课程微信平台等形式的课程网络电子资源库;电子资源库的资料检索与查阅是否方便快捷;电子资源库是否包括了教材电子版、教案、PPT、学习笔记、练习题、试卷等学习环节;课程电子资源库是否支持上传、下载和师生互动。

3.3课程实验实训设备

授课所需的实验实训设备是否完好充足;实验实训设备管理是否科学规范;是否搭建了仿真或真正的职业成长环境。

4课堂教学评价

相比传统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发生了根本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咨询和指导者,从学习单元的按部就班到学习方案或项目的策划导演。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点,更是教学成果的形成点。课堂教学的评价可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4.1教学规范

教师的仪表仪态是否端庄;课堂纪律是否严明;课堂教学环节的控制是否衔接得当。

4.2教学准备

授课计划、教案、备课笔记及授课PPT等教学资料是否备齐;教学资料是否与课程标准相配套,授课计划手续是否齐全;教案、备课笔记、授课PPT等是否具有学校要求的提前准备量;开课前教师是否将上课需要的教具、仪器、设备或教学软件准备并调试好;教师是否将上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4.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多变;是否积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否积极引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教。

4.4教学内容

授课内容是否按照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以及项目目标要求,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应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否有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的突破。

4.5巡查与指导

实践教学以项目化教学为主,教师是否有效控制课堂秩序;是否对不同的学生或小组采用了针对性的指导;是否有耐心陪伴学生工作,并分析解决问题;是否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案。

4.6成果点评与总结

项目或工作任务结束后是否形成了可以展示的工作成果;是否邀请学生、课程组老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成果点评;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等评价主体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客观的评价和建议;学习总结是否对所学单元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和升华;是否布置了练习和预习作业。

4.7课后整理

课堂结束后,授课地点的卫生是否及时清扫;授课地点的设备状态是否归位,水电是否关闭;教师的课后体会是否及时记录;课后作业的批改问题是否记录。

5小结

高职教育发展改革至今,关于含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形成了多种有价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对于实训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类含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尚未形成共识,笔者考虑了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对高职含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然而,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线执教者,我们更应该从关注学生成长的角度去考虑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

篇5: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刍议论文

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刍议论文

课程考核是评估教学成效、反馈教学信息、检测教学品质的主要途径。其作用在于引导与促进学生系统化地加强和巩固学到的技能,验证他们在相关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具备集艺术、设计、科技于一体的专业特征,对其开展课程考核,不但是反映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方法,同时还是培养集设计、工艺与管理等于一身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路径。

一、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的新要求,传统的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已显现出越来越多的欠缺,具体体现为四点。

第一,在考核内容方面,未能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有机融合。就目前来说,社会上缺少的不只是懂理论的设计家或只会使用工具进行制作的设计者,而更缺少懂得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融为一体,可以创作出体现当前社会观念和文化作品的复合型设计师。从现实看,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过于关注实践技能训练的考核内容,却忽略了理论与实践技能两者的结合。

第二,在考核方式方面,重点关注了对考核对象的技能考核,而针对其在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考核较少,遏制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考核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为任课老师,未能将考核对象学生作为考核主体之一,也忽视了企业、社会等第三方的评价。由于考核主体的单一性,造成了任课教师成为考核评价的唯一评价者和实际操控者,这也使得学生习惯以任课教师的思维模式、创作手法和喜好作为学习模仿的对象与考核评价的唯一标准。

第四,在成绩评定方面,没有把成果和过程这两种评价予以有机结合。现行的考核评定方式往往是“一考定乾坤”,这种方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比如老师的知识背景、喜好、工作责任心、情绪等,会造成不同的老师对某一考核对象的评定结果不同。另外,在考核结果的评定上过于注重成果评定,对过程的评定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评定方式对学生的考核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趋势与举措

基于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改革,诸如考核的内容、主体、评价方式等。包括在课程考核评价中,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将评价具有的激励、反馈等功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考核机制;针对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涉及技能、知识、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确保评价内容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而在考核评价方法上,推广分层次考核,同时构建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老师的评价、公司的评价、社会的评价等有机融合起来,进而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此外,还需重点对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构建效果和过程并重的考核评价机制。具体为以下内容。

1.改革考核内容,引入企业行业标准,增强评价的职业性

按照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基本特征、内容以及面向对象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革新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制定的考核内容应可以准确体现学生在理论、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掌握和理解情况,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非简单地重复书本内容。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创新和实践方面的能力,让课程考核能对考核对象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予以准确全面的评价,可根据经济社会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多元化人才的要求,把公司真实生产运营的综合性项目设置成考核内容。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及专业技能有效地集中在某一个项目中,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反映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真实掌握情况,还能够反映出他们所学的各种知识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贯通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2.改革考核形式,实现考核形式的多元化

在充分研究与分析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及课程属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将各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核型、技能考核型、作品展示型等多种形式,各课程具体采用何种考核形式由专业负责人及课程负责人共同商定。

(1)理论考核型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传统考试方法,不过并不能因为其具有传统性就把其放在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之外。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在基础艺术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其教学目标是以“必须、够用”为度,其目的也是提升他们在艺术理论方面的综合素养,促使其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之后的专业实践打下基础。艺术设计需要创新,创新又来源于设计者的灵感与顿悟,而灵感和顿悟又源于设计者的文化积淀和长时间的修持。强调技能,并不是说不开展理论方面的学习。所以,这种类型的考核,主要应用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课程教学上,如艺术史论课。通过理论考核,能够加强考核对象对艺术设计基本理论与原理的掌握,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实践考核型实践考核型,主要适用于注重技能操作类的课程,其考核的重点是强调操作技术和技巧的熟练运用程度。如电脑设计软件(AUTOCAD、3DMAX等)、设计表现技法等课程。这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进行作品的创作或者完成相关操作,然后按照他们完成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价。

(3)理论实践结合型理论实践结合型,是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类型,这种考核方式不但重视学生对理论方面掌握情况的考核,还重视他们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考核。就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来说,其开设的很多课程都可以采用这种考核方式进行考核。

(4)作品任务型其含义是课程完成后,学生将完成的作品交给老师进行考评,老师根据他们对作品的完成情况实施评价,诸如招贴设计等。一般来说,学生都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相关作品,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自定主题或根据需要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最后,由老师根据他们作品的完成情况实施评价。

(5)作品展示型作品展示型,也属于任务作品的一类,其不同之处在于对作品的评价主体除了有专任教师还有企业行业的专家,甚至学生代表也可作为评委之一。另外,完成的作品不仅要提交还要布置展示,展出的方式除了传统的成品展示、喷绘展示,在如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也可采取网上展示及微信公众平台展示,这样的展示方式传播速度快、时代感强、学生乐于接受。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不仅可利用专家组的评分,也可利用观众的评分,或是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作品展出效果的比较,能够将各个专业、各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纵向对比,进而反映出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性。

(6)团队考核型团队考核型通常是因为一项大型任务(作品)完成的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或小组,团队成员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之后由任课教师、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组成考评组对团队作品进行评价的一种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适用于一些专业综合性较强且需多人参与的课程,如建筑结构模型制作、企业CIS设计与制作等。团队考核型的评分,是由任课教师、企业行业专家、学生多方主体参与评分。教师和企业专家首先对作品的总体成效给予考核等级(不同的考核等级对应不同的分数区间),学生团队成员再根据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表现在评定的等级分数区间内进行自评和互评,最终得出个人成绩。和其他考核方式相比,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对学生在综合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方面的考查。

(7)企业参与考核型企业参与考核型是指将企业项目、企业规范、行业标准引入课程,将企业项目任务与课程教学内容对接。企业派设计师作为兼职导师担任课程的实训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担负学生实训指导的任务。此种考核,因为企业的参与,其考核评价往往以企业岗位的标准为考核标准,将设计成果被企业采纳的情况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适用于一些专业综合课程。如工作室研学,通过企业参与课程教学与考核,拉近了学校教学和企业岗位要求间的距离,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企业工作的艰苦与乐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

(8)课证融通考核型课证融通即指将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鉴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体系,把该专业的教学要求和企业对职位的要求对接起来;把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起来;把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起来,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高度融合。课证融通型考核即将课程考核与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的职业资格考证有机融合,认可和接受将学生的考证成绩视为考核成绩。

3.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关注成绩评定的合理性

为全面考查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应改革“一考定乾坤”的终结性考核评定方式,将过程考核贯穿考核评价过程的始终,以学习工作过程的实际表现和成效为重要参考,最终实现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的有机结合。尤其在一些专业综合课程教学中,学习的过程是工作,在工作中完成学习,所以考核应该涉及各个过程和环节。同时采取适当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等方式来帮助其形成竞争思维和意识。在学生学习时,有部分任务是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的,目的就是锻炼和提升其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部分的任务则需要学生通过相互间的合作才能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因而过程考核包含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两种形式,考核过程中可将两种形式交替进行,最终实现课程考核的多样性与考核评定的科学性、公正性。考核评价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主要途径。对于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集设计、工艺、管理等于一身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实施科学合理的考核,不但能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能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推动他们在创新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因此,改革传统的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主体与考评机制刻不容缓,只有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在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与作用,最终实现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路铠铭.高职高专教育艺术设计类课程设置探索.焦作大学学报,.2

2.刘永福.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广西轻工业,.11

3.廖素清.高职院校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4.10

篇6: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刍议论文

课程考核是评估教学成效、反馈教学信息、检测教学品质的主要途径。其作用在于引导与促进学生系统化地加强和巩固学到的技能,验证他们在相关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具备集艺术、设计、科技于一体的专业特征,对其开展课程考核,不但是反映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方法,同时还是培养集设计、工艺与管理等于一身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路径。

一、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的新要求,传统的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已显现出越来越多的欠缺,具体体现为四点。

第一,在考核内容方面,未能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有机融合。就目前来说,社会上缺少的不只是懂理论的设计家或只会使用工具进行制作的设计者,而更缺少懂得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融为一体,可以创作出体现当前社会观念和文化作品的复合型设计师。从现实看,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过于关注实践技能训练的考核内容,却忽略了理论与实践技能两者的结合。

第二,在考核方式方面,重点关注了对考核对象的技能考核,而针对其在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考核较少,遏制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考核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为任课老师,未能将考核对象学生作为考核主体之一,也忽视了企业、社会等第三方的评价。由于考核主体的单一性,造成了任课教师成为考核评价的唯一评价者和实际操控者,这也使得学生习惯以任课教师的思维模式、创作手法和喜好作为学习模仿的对象与考核评价的唯一标准。

第四,在成绩评定方面,没有把成果和过程这两种评价予以有机结合。现行的考核评定方式往往是“一考定乾坤”,这种方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比如老师的知识背景、喜好、工作责任心、情绪等,会造成不同的老师对某一考核对象的评定结果不同。另外,在考核结果的评定上过于注重成果评定,对过程的评定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评定方式对学生的考核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趋势与举措

基于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改革,诸如考核的内容、主体、评价方式等。包括在课程考核评价中,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将评价具有的激励、反馈等功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考核机制;针对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涉及技能、知识、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确保评价内容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而在考核评价方法上,推广分层次考核,同时构建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老师的评价、公司的评价、社会的评价等有机融合起来,进而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此外,还需重点对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构建效果和过程并重的考核评价机制。具体为以下内容。

1.改革考核内容,引入企业行业标准,增强评价的职业性

按照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基本特征、内容以及面向对象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革新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制定的考核内容应可以准确体现学生在理论、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掌握和理解情况,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非简单地重复书本内容。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创新和实践方面的能力,让课程考核能对考核对象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予以准确全面的评价,可根据经济社会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多元化人才的要求,把公司真实生产运营的综合性项目设置成考核内容。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及专业技能有效地集中在某一个项目中,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反映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真实掌握情况,还能够反映出他们所学的各种知识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贯通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2.改革考核形式,实现考核形式的多元化

在充分研究与分析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及课程属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将各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核型、技能考核型、作品展示型等多种形式,各课程具体采用何种考核形式由专业负责人及课程负责人共同商定。

(1)理论考核型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传统考试方法,不过并不能因为其具有传统性就把其放在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之外。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在基础艺术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其教学目标是以“必须、够用”为度,其目的也是提升他们在艺术理论方面的综合素养,促使其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之后的专业实践打下基础。艺术设计需要创新,创新又来源于设计者的灵感与顿悟,而灵感和顿悟又源于设计者的文化积淀和长时间的修持。强调技能,并不是说不开展理论方面的学习。所以,这种类型的考核,主要应用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课程教学上,如艺术史论课。通过理论考核,能够加强考核对象对艺术设计基本理论与原理的掌握,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实践考核型实践考核型,主要适用于注重技能操作类的课程,其考核的重点是强调操作技术和技巧的熟练运用程度。如电脑设计软件(AUTOCAD、3DMAX等)、设计表现技法等课程。这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进行作品的创作或者完成相关操作,然后按照他们完成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价。

(3)理论实践结合型理论实践结合型,是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类型,这种考核方式不但重视学生对理论方面掌握情况的考核,还重视他们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考核。就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来说,其开设的很多课程都可以采用这种考核方式进行考核。

(4)作品任务型其含义是课程完成后,学生将完成的作品交给老师进行考评,老师根据他们对作品的完成情况实施评价,诸如招贴设计等。一般来说,学生都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相关作品,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自定主题或根据需要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最后,由老师根据他们作品的完成情况实施评价。

(5)作品展示型作品展示型,也属于任务作品的一类,其不同之处在于对作品的评价主体除了有专任教师还有企业行业的专家,甚至学生代表也可作为评委之一。另外,完成的作品不仅要提交还要布置展示,展出的方式除了传统的成品展示、喷绘展示,在如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也可采取网上展示及微信公众平台展示,这样的展示方式传播速度快、时代感强、学生乐于接受。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不仅可利用专家组的评分,也可利用观众的评分,或是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作品展出效果的比较,能够将各个专业、各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纵向对比,进而反映出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性。

(6)团队考核型团队考核型通常是因为一项大型任务(作品)完成的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或小组,团队成员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之后由任课教师、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组成考评组对团队作品进行评价的一种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适用于一些专业综合性较强且需多人参与的课程,如建筑结构模型制作、企业CIS设计与制作等。团队考核型的评分,是由任课教师、企业行业专家、学生多方主体参与评分。教师和企业专家首先对作品的总体成效给予考核等级(不同的考核等级对应不同的分数区间),学生团队成员再根据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表现在评定的等级分数区间内进行自评和互评,最终得出个人成绩。和其他考核方式相比,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对学生在综合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方面的考查。

(7)企业参与考核型企业参与考核型是指将企业项目、企业规范、行业标准引入课程,将企业项目任务与课程教学内容对接。企业派设计师作为兼职导师担任课程的实训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担负学生实训指导的任务。此种考核,因为企业的参与,其考核评价往往以企业岗位的标准为考核标准,将设计成果被企业采纳的情况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适用于一些专业综合课程。如工作室研学,通过企业参与课程教学与考核,拉近了学校教学和企业岗位要求间的距离,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企业工作的艰苦与乐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

(8)课证融通考核型课证融通即指将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鉴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体系,把该专业的教学要求和企业对职位的要求对接起来;把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起来;把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起来,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高度融合。课证融通型考核即将课程考核与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的职业资格考证有机融合,认可和接受将学生的考证成绩视为考核成绩。

3.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关注成绩评定的合理性

为全面考查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应改革“一考定乾坤”的终结性考核评定方式,将过程考核贯穿考核评价过程的始终,以学习工作过程的实际表现和成效为重要参考,最终实现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的有机结合。尤其在一些专业综合课程教学中,学习的过程是工作,在工作中完成学习,所以考核应该涉及各个过程和环节。同时采取适当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等方式来帮助其形成竞争思维和意识。在学生学习时,有部分任务是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的,目的就是锻炼和提升其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部分的任务则需要学生通过相互间的合作才能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因而过程考核包含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两种形式,考核过程中可将两种形式交替进行,最终实现课程考核的多样性与考核评定的科学性、公正性。考核评价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主要途径。对于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集设计、工艺、管理等于一身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实施科学合理的考核,不但能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能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推动他们在创新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因此,改革传统的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主体与考评机制刻不容缓,只有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在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与作用,最终实现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路铠铭.高职高专教育艺术设计类课程设置探索.焦作大学学报,20xx.2

2.刘永福.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广西轻工业,20xx.11

3.廖素清.高职院校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xx.10

篇7:高职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1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主要构成

目前,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类课程主要由基础类课程、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综合实训类课程构成。基础类课程包括造型、色彩基础、透视学基础、手绘方案表现、设计史论装饰工程制图与识图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和美感,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将此类课程作为职业技能基础课,放置在一年级开设;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包括家具与陈设设计、居室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及计算机软件等,主要让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室内设计风格流派,掌握空间划分和界面设计方法,室内声光色的设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应岗位要求;综合实训类课程由居室空间设计实训、公共空间设计实训、室内设计综合实训等实训课程构成,主要培养学生室内设计综合运用能力,为步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1.2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2.1课程教学过于强调目的性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的课程教学中,一直以“目的性”教学为主,将学生将设计方案做得满足课程作业要求作为教学目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遵循固定的程序来进行,看似教师和学生都在认真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实往往忽略了学生把想象变为现实的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部分学生虽然能在课堂上完成一个出色的设计方案作业,但是到了实际工作时却无从下手,与平时课程教学过于强调目的性有较大的关系。

1.2.2课程教学缺乏联系与整合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交叉与重复;由于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任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课程和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不够好,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时,往往忽视了课程前导与后续的关系。

1.2.3考核方式实用性不强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为课程综合作品考核,通过设定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权重,综合确定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体现了学生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过程性考核,但任课教师主观性太强,评分标准得不到保证,课程成绩往往不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仅仅体现了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该课程的依据,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习僵化,使学生学习成为应试学习。多年来,许多成绩优秀的毕业生找工作四处碰壁,和高职院校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篇8:高职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2.1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室内设计是一项紧跟时代潮流,凸现艺术美学和技术工艺,强调实践应用,兼容多项边缘学科,以满足现代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目的的实用主义设计门类,有其特有的学科特性。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上述弊端,教学效果不理想。近些年来,笔者通过走访行业企业,与毕业生座谈等方式,进行市场需求调研,结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实践和研究,进过专业教研室组织多次论证,明确了“培养室内设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2“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真实项目,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进行主动探索和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设计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信息获取、技能掌握、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通过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与企业评分等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工作态度、项目进度、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判,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室内设计专业由最初的两门课程实施项目化课改到面向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和综合实训类课程全面展开,促进了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逐步建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增设实践性教学、参观实习等方面的内容,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装饰设计公司、考察规划博物馆、观摩设计展览和美术创作活动,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通过定期举办讲座,使学生获得许多学校课堂学不到的实践知识,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当前现代化的人居环境设计给室内设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也促使设计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是培养行业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场所,室内设计专业的管理者和任课教师,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研究,逐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室内设计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昊.环境艺术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孔小丹.探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家具与室内装饰,(6).

[3]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9:高职类院校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那么校园体育文化也要发挥其教育的影响力,其主要有导向、凝聚、激励、育人和智力促进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导向功能就是一种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就是把人们的体育文化活动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凝聚功能就是通过体育文化活动,增强校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激励功能的目的性就是调动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要求上进、增强责任感;育人功能就是通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智力促进功能也就是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大脑的神经系统功能,消除大脑疲劳,促进智力的发展。

2太极拳选项的开设对高职类院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2.1太极拳运动扩大校园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太极拳是一项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体育运动项目,它集哲学、医学、兵法、养生、艺术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极中的道家理论在注重人的生命的基础之上,通过太极技术动作体系的建立,融入技击思想,表现人们的道家思想和人文精神。太极拳选项课教给学生的不只是太极技术动作,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民族认同感可以归纳为体育校园文化的精神层面,高职类院校学生处于青年阶段,思想价值观不稳定,集体观念较弱,纪律性差,责任感薄弱,这些不足都体现了高职学生对于民族的认同感不强。从国家安全教育的角度来看,太极拳文化在高职院校开展可以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民族精神的蕴涵。通过开展太极拳选项课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感受,通过内心的体验形成认识、转化行为,形成对中华民族的热爱,由此产生民族认同感。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家、儒家的哲学思想,这样会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和古代养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2.2太极拳运动丰富校园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

体育社团活动使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太极拳选项课的开展,使学生形成对太极文化及技术动作的认知、感受,组织太极拳俱乐部的活动开展,让太极拳运动走出课堂,走进校园。通过多样化的社团成员培训、太极拳宣传活动、太极拳比赛等加强太极拳社团在校园的影响力,从而带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已经将体育社团纳入到其中,使得体育教育课“内外一体化”,加强课堂体育教学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多方位的使学生了解体育文化知识,加强锻炼,促进健康。将太极拳运动以俱乐部的形式发展,融入到学生的大学生活中,使社团文化能够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真正发展成为学校和谐发展的积极因子。

2.3太极拳运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除了能够增强体质,同时能够愉悦身心、缓解压力。通过太极拳选项课的开展使得中国太极文化重视和谐的思想在教学中有所体现,建立和谐体育教学课堂,通过太极拳社团文化影响其他社团文化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太极拳文化是一种表现中华民族精神、重视和谐的自我完善的文化,“天人合一、和谐之道、中正之道”是太极的文化内涵。太极拳深厚的文化渊源“以动养生”的思想,注重修炼太极拳静心养气;“以内引外”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内在思想的变化促进外部事物的变化,注重内在和外在的和谐,这种和谐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2.4太极拳运动促进高职类院校体育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文化的发展

体育物质文化是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通过太极拳这样的民族体育运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更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创新。同时加强校园文化的制度化建设,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连接起来,而太极拳体育文化细化了体育制度文化,太极拳教学在保持体育传统味道的基础上,通过太极拳比赛、社团等形式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保持住中国传统体育的韵味。体育教学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方式,将太极拳运动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选项教学,更能直接的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参与到感受传统体育带来的对中国文化的新认识,在太极运动中培养体育锻炼的终身意识,培养合作精神,促进交流。太极拳运动对于丰富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结语

太极拳选项课的开设对高职类院校校园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高职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校园体育社团的积极开展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影响,使得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层面更加丰富;同时我们也通过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完善,使体育教学更加系统化、完整化,最终达到促进高职院校师生强身健体、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

篇10: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一、高职航海类学生软技能现状分析

(一)高职航海类学生软技能的分层说明

高职航海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海员工作,因此,海员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海员的能力与素养构成,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并能独立操作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服从意识,海洋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等。其中除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属硬技能范畴外,其余各项均属软技能层面。为客观阐述高职航海类学生的职业软技能分层,笔者参考了我国某知名航运企业人力资源部的《远洋船员面试测试要素表》加以分析,得出高职航海类学生软技能要素及其对应层级。

(二)高职航海类毕业生软技能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堪称世界海员大国,海员的专业技术目前尚居一流水平,但海员职业素养即软技能水平却不容乐观,且呈逐年下滑走势。尤其是现在“80后”、“90后”逐渐成为海员的主力军,在船上工作环境中暴露出软技能方面的不足也日益突出。表现在应用层软技能方面:理解与沟通能力、涉外交流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缺失,劳动与卫生习惯较差。这些直接导致毕业生在工作中后劲不足,职场上升空间小而受阻等问题。表现在修炼层软技能方面: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承受压力与挫折能力较弱,吃苦耐劳精神不足,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过强等。这些引发了毕业生在职业适应期(即毕业后一年)的种种不适应,从而离职跳槽率较高。表现在天赋层软技能方面,身体素质下降,人文修养较低,活泼有余稳重不足等,导致毕业生不适应海员生活方式,不敬业更不乐业。导致以上现状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受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影响;二是受目前我国高等航海教育、尤其是高职航海教育以学生通过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为目标的办学导向的影响;三是受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影响,在高考“指挥棒”指引下,应试教育长期存在且根深蒂固,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实践始终处在边缘化的地位。

二、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软技能的提升策略

(一)调整和重塑高职航海类学生的个性特质,提升其天赋层软技能水平

对高职学生而言,天赋层软技能的进步空间最小,且天赋层软技能的培养成果也较难显性体现。但对于人生阶段而言,大学时期毕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因此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的'性格、兴趣等个性特质进行调整和重塑也是完全可能的。针对航海类专业对应的岗位需求的气质特征,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各尽其才,找到自信;可以通过加强军事素质教育、户外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增强体魄和心智;可以案例教育为主要形式,邀请优秀毕业生讲人生讲职业,贯穿于始业教育到就业推荐指导这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过程。通过上述教育和活动安排,能不断刺激学生的理性判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正自身的个性特征,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

(二)加强高职航海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其修炼层软技能水平

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国际海事界普遍认为,约有80%的海上事故出于人的因素,特别是海员心理素质,更直接关系到船舶航行和生产安全。因此,加强海员心理健康教育理应从在校生抓起。建议学校在新生入校体检中增设心理健康评估环节,对某些个性和心理特征方面确实不适合做海员的学生,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建议其转到其他陆上专业进行学习。

在实施具体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时,应把教学阵地由课堂更多地转向户外,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比赛中、在体验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释放激情与压力,如何面对成败得失等。其次,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努力打造航海专业的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把思政类必修课、公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活动课等内容进行解构与重组,以培养学生软技能为核心目标,分成若干指标,对应到课程教学中的基本素养及能力培养目标。

在思政类必修课部分,要强化学生的守法意识,尤其是遵守国际法规的意识,将海员职业道德与青年个人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在人文素质、人文社科及人文艺术等公共选修课部分,要强化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艺术与审美品质培养,以课程教学为载体,挖掘学生的特长爱好,如欣赏音乐、喜爱阅读、擅长体育运动等,为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海上枯燥单调的生活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实践活动类课程的主要任务则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的个人基本素质得以造就和提高。对航海类学生而言,服从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品质、组织与领导能力等这些重要的个人职业素养主要在活动中养成。

(三)强化高职航海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提升其应用层软技能水平

1.要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一是深入实施航海类学生准(半)军事化管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军容风纪,练就强健的体魄,以服从意识、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等要素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观测和评定,并将评定成绩视为德育学分的重要部分。二是深入开展劳动课教育。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施,在校生的劳动实践内容越来越少,劳动意识也越来越淡薄,而这种在校学习的劳动状态与就业工作的劳动状态反差强烈,尤其对海员而言,在船上,工作、生活与劳动是不能完全割裂的。因此,要加强对高职航海类学生的劳动课教育。不仅仅分配具体的劳动任务,更要培养并考量学生的劳动品质:比如正确地使用劳动工具,比如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体现,比如团队协作、乐于助人的行动,比如吃苦在先、不计较的担当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去积极地引导。

2.要加强专业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规范。航海类专业课程中许多核心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学做一体是现行航海类高职教学的主要形式。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强化学生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的行为规范。如航海技术专业的《航海学》课程,在学生海图作业实训项目中,教师一定要严格作图工具的使用、平行线的正确推移、经纬度、航向及方位等数据的正确量取动作,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规范完成。再如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船舶主动力推进装置”实训任务,可以分为高压油泵的拆卸等单人完成的项目、主机活塞连杆的装置等双人项目及主机备车操作的多人项目[4],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训过程中应明确工作要求,包括工具的正确使用与规范存放,成员间的默契配合,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的到位等。

3.要加强专业技能竞赛中的行为规范。专业技能竞赛是培养学生软技能的有效载体,特别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职业技能竞赛,航海类的比如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能够融汇许多软技能培养元素。就过程而言,比赛以及训练过程中完全凭借着团队合作、有效交流与沟通、自我学习与训练、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等。就结果而言,如若胜出,则是对专业技能的自我检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满足,能树立更大的自信;如结果不理想,对学生而言也是一次生动的受挫体验,至少可以强大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专业技能竞赛中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比赛规则、设备的正确操作、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安全环保措施的落实与到位,以及比赛过程中体现的道德风范等,这些都需要比赛组织者的用心设计。

三、小结

如果说,硬技能是高职学生具备岗位适任能力的“敲门砖”,那么,软技能则是学生成才发展的“奠基石”。比起专业知识和技能本身,软技能的拥有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并且是持续发挥的作用。高职航海类院校,要朝向硬技能过硬、软技能不软的人才培养目标前行,为国家培养出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航运人才服务,为实现我国海运强国的目标而努力。

篇11: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论文

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论文

职业教育不仅要促进人才的发展,还要以此来推动社会的发展。程序设计类课程是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并重的课程,但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还存有缺陷。因此,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需要重构,要建设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科学合理、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和企业要求的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

1、高职院校内传统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缺陷

自从教育改革以来,各种高校都在快速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高校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上各种企业的发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但是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的高速发展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招不到想要的人才,但是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学生的能力差、找工作难等一系列问题就出现了。因此,传统的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明确、没有突出程序课程的特征、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形式单一、对专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课程考査形式单一等突出问题。

2、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

2.1确立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教学体系规划设计观念,统一规划和安排程序设计课程中各个课程的学习目标,这些课程的目标有密切的关系,一个目标紧扣一个目标,目标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联系。通过多重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2明确课程定位

程序类设计课程作为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要突出课程的专业性,与其他的课程要有一定的区别,把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区别开来,强调专业程序设计;这些课程是信息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还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这些课程是最基本的课程,没有这些课程基础知识不扎实,那么要谈专业化的课程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突出课程的基础性能;还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能够应用现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的变成考察教学效果,这是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从以上三个方面明确课程的定位,应该把课程定在专业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位置上。

2.3突出程序课程的特征

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传统的程序设计课程没有突出程序课程的特征,那么下载的课程教学体系就要改变这种局面,加强课程教学体系中各课程之间的知识连贯性,突出程序设计课程创造性和应用性的特征,加强课程知识之间的连贯性。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和上面提到的课程教学体系,由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共同协作设计出逐步提高、相互连贯、层层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从开发课程内容出发,在课程内容方面引入大量有代表性的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案例,用这些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明白学习编程知识能够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增加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些内容的传授过程中,要注重前后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和连贯性,让学生认识到培养系统化意识的重要性,注重对系统化知识的学习,通过平常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建立完整而系统的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

2.4建立教学课程实践体系

教学课程实践体系根据程序类课程教学体系来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实践方法和新型教学手段。

(1)教学实践方法

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的单一,他的课程内容安排比较的死板,不能灵活的变通,这样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改变了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来设计教学方法,要表现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比如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采用多种方法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联系。

(2)新型实践教学手段

面对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局面,我们需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要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促进企业发展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2.5加强各门课程的连贯性,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要构建符合现在科技的课程教学体系,需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首先要学习的是基础理论课程。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去。真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现在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人都是“书呆子”,没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开设的课程就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要加强对两种课程的学习。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是丰富理论知识的关键。

2.6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应该要包括平时作业、平时的测验、实践检测结果及期末考试。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课程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可以应用“1+N”的考核模式,在总成绩中体现出实践成果。改变原有的课程考核方式,用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代替注重结果的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也提高了学生的平均成绩,增加对真正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学生们都反映这种考核方式也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3、结束语

综上,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促进整个信息行业的发展。

篇12:高职类应届毕业生自我鉴定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职生,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憧憬!难忘而多姿的职高生活即将逝去,但我不会沉浸于过去的'光辉岁月,我将用全新的心态去拥抱未来的挑战!

通过三年的高职生活,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际我对自己这三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出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在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回顾三年的学习,生活做自我鉴定如下:

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主动和党组织靠拢和学习,始终以共青团思想为中心,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社会,能清楚认识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着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课程学习上,主动参与各项操作科研活动,实践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和参考书籍,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吸取知识,才不会落伍。

三年的高职生活中给了我很多的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班干竞选、时、节日板(墙)报评比,各次校园漫画赛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结交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机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应好好把握住。

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让我们从中考失败中再次成长,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

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法就有不一样的人生。期待着用对高职生活的热枕,去迎接在社会、工作、职场上的每一份学习和对工作的热爱。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能为社会服务的一名优秀公民。

篇13:高职类应届毕业生自我鉴定

三年的高职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中职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在箐箐校园中,老师的教诲,同学们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许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收获很多,本人勤奋好学。勤学苦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遵守《中职生行为规范》。

在学习方面,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全部课程,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专业之后的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开扩了视野,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优良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校期间,本人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并通过语数英计算机会考。成绩优秀,我主动参加各类文体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我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职生。我深知三年的中职生活,所奠定的只是技能和知识的基础。在未来我将面对许多的挑战。但我会以实力和热诚的心理去克服挑战。从中获得经验,丰富自我,从而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有用之才!

美丽的花虽然会凋谢,可是盛开的时刻值得欣赏。要在美好的时候创造出美好的东西,人生才会充满意义。

相关专题 船员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