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经济学论文

龙利鱼和牛柳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龙利鱼和牛柳”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经济学论文(共12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经济学论文

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经济学论文

摘要:国际贸易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同时现代物流业也为国际贸易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虽然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正确认识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清楚了解现代物流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是发展现代物流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信息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越越来越普遍。相比之下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却变化不大,在很长时间内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方式没有显著变化,因而物流在当今形式下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

(一)物流市场开放,竞争激烈

外资企业借助其实力和管理优势,采取独资、合资和并购等多种形式加快业务整合和规模扩张,这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随着物流企业成长成熟,大企业做强做大,小企业做精做细,市场定位更加明确,出现了一批具有经营特色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我国物流供应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三)企业物流分离外包速度加快

随着物流业发展,企业物流观念逐渐由“小而全,大而全”向“主辅分离、服务外包”转变。企业物流外包由简单的运输、仓储业务环节向增值服务和一体化物流模式延伸,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渗透,二产与三产联动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在看到我国现代物流业新进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我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二、现代物流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重返世贸组织,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入世几年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虽然最近―年多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和速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这只是暂时的困难,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远大仍然是不容置疑的。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我国在世界上的确可以称为贸易大国,但并不是贸易强国。相对于许多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韩国等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落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低、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和市场分布过于集中等问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竞争能力和出口效益的提高,从而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要使我国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需要从多方面、长期付出很大努力,除不断提高产品研发能力、优化商品结构、转变贸易方式和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外,充分利用现代物流的作用和功能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代物流对对外贸易发展主要有以下重要的影响:

(一)降低经营成本

提高贸易效益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各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影响,而比较优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比较成本。目前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成本的降低在生产与销售方面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在物流方面的空间还非常大。据统计,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25%,我国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占集装箱交货价格的15%-25%。现代物流可以利用物流要素之间存在的效益背反关系,通过物流各个功能活动的相互配合和总体协调,从而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的目标,以此降低国际贸易的经营成本。

(二)扩大贸易规模

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伙伴过于集中。目前贸易伙伴仍相对集中在欧亚和美洲,特别是有限的几个世界主要国家,如排前3位的分别为日、美和欧盟,对这三者的贸易额占到总额的近一半,而导致外贸依存度高,也不利于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现代物流是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途径,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国际贸易的规模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物流中的口岸物流基地建设、交通运输网络、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国际贸易进出口交易、运输等更为方便、快捷,为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外部条件。

(三)加快市场反应速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由于商品的技术含量低、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等方面的原因,产品对外竞争力不强。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须靠产品研发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靠管理。产品研发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因此主要应通过改善管理来改变这种状况。现代物流有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如应用E CR、QR等,可以帮助进出口企业加快对市场反应的速度,更有效的抓住顾客的需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使生产经营的产品更适销对路,提供更好的产销服务,以此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和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都说明,要促进我国现阶段的对外贸易的发展,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选择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发展供应链管理,更好地为对外贸易服务

在国际物流中,企业要面对许多环节和业务,这些环节不可能都由企业自己来解决,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费用省、服务好、信用高、效益高的业务外包和合作伙伴。通过物流活动的外包和合作,可以把原来作为固定费用的经营资源转化为变动费用,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质的服务。

(二)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步伐,提高国际贸易的运作效率和发展速度

在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全面梳理现行标准。淘汰落后于发展需要的标准,修订完善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抓紧制订新标准,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

同时,也因此避免了在国际贸易中因实施标准的不一致而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提高国际贸易的运作效率和发展速度。

(三)提高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需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能为货主提供高效率的物流服务;其次,物流服务还要具有个性化,适应个性化消费和服务的需要。

(四)建立全球物流信息系统,加强国际联系与合作

世界贸易逐渐向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得到了空前发展。建设技术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成为发展现代国际物流的关键,特别是在强大的国际货运需求面前,加强“及时供应与分销技术,降低存货成本,增强对运输方式、路线、时间等优化选择,加快商流、物流与资金流,这样不但可提高国际贸易的运作效率,也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五)加强物流组织管理,促进对外贸易有序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规模大,但总体格局和贸易方式不合理。

实质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物流组织管理通过适当安排物流组织的数量、对物流节点合理布局和加强物流组织的的衔接与合作,实现物流网络化、一体化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有序发展。

(六)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物流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引入我国,许多大专院校设置了物流相关课程,但与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有待继续努力。同时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大力引进专业人才,而且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和激励制度,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

总之,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应充分利用物流为国际贸易带来的优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娟.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2]戴小芳.浅谈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J].科技与管理,,(01).

[3]过娴.论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4]曹娟.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U].学习月刊,,(03).

篇2:我国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的论文

摘 要:现代科技的越来越发达,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业近30年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在内涵和外延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更少不了国际贸易的支持与融合,二者是息息相关的。现代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刻影响,物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为了发挥物流在各行业的巨大作用,文章着力于介绍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提出合理建议,使现代物流能更好的为国际贸易服务。

关键词: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影响

1 发展现状

1.1 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国际贸易则是维护各国利益的首要因素。科学技术的普及使各国了解市场的能力变得“精”、“准”、“快”,国际贸易使现代物流发展更加迅速,致使现代物流呈现了以下特点。

1.1.1 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度上升

国际市场是一个获得直接财富的“聚宝盆”,各个国家都希望获得一份永久的利益,因此加大对现代物流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使其更好的服务国际贸易。很多外资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加大业务量的投入、实施资源整合等措施抢占国际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现代物流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1.2 物流企业正确定位,各有千秋

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对物流企业要求的数量不断增多,服务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型企业注重服务质量和规模的扩展,中小型企业则偏向精细和服务理念,都能更加明确的定位市场,找准自己的位置,各有特色和优势,是现代物流行业呈现了“百花盛开”的局面,大大的提高了现代物流的能力。

1.1.3 现代物流还处于成长阶段

我国现代物流如初生“婴儿”,物流理念从“小而精,大而全”向“主辅分离,服务外包”转变,从简单的仓储和配送到一条龙式的增值服务,使现代物流取得了新进展,但现代物流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仍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不断完善,向成熟阶段发展任重而道远。

1.2 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我国加入WTO,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了一席之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发展,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取得了长远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 我国国际贸易进入新发展趋势

我国进出口贸易较增长近3.5%,但20年初预计增长目标是7.5%,实际增长金额比预计目标低了4%,显然,年国际贸易发展速度降低,但这并不表明国际贸易发展不好。增速放缓的缘由是我国将对外贸易向多元化发展,采用更加合理的贸易方式,使对外贸易的内生动力增强,对外贸易新的发展确实渐渐确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加规范。对外贸易增长目标比2014年低,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最低目标增长点,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新常态下的首要目标。

1.2.2 我国国际贸易面临新的机遇

多年来,我国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支持外贸发展,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国内市场,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我国紧紧抓住了各种有利发展国民经济的机遇,使我国出口迅速增长,并与其他国家建立贸易合作关系奠定了有利基础。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巨大的市场潜力更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重视,是我国制造研发、仓储、物流等各服务行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为我国其他服务业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2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2.1 国际贸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动力

现代物流就是将实物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地区进行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实物交换的贸易活动。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的发展,现代物流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贸易的产生,相应的需要物流的运输和配送,因此,国际贸易是现代物流产生的前提条件,现代物流是为更好的服务国际贸易。2014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见表1。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货物交通运输总体处于平稳状态,货物运输总量439亿t,较上一年增长了7%以上,货物运输周转量184 619 tkm较上一年增长了近10%,处铁路运输外,公路、水运、民航、管道均处于增长状态。报道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近112亿t,比上年增长近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5亿t,增长近6%。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现代物流给予了十足的动力,推动了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

2.2 高效的现代物流是国际贸易的催化剂

现代物流的高效益已成为国际贸易可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物流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最大限度的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成为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科学合理高效的现代物流,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为国际贸易发展添加了催化力量。

就物流费用来说,大规模的商品运输可大大减少物流费用,如一批大规模的商品一次完成,包括仓储管理费、包装费、装卸费等费用比采用多次小规模运输要节约许多成本开支,有效地控制了因多次运输而产生的成本费用,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价格优势。就物流时间来说,商品运输效益提高,贸易交易成功率就能提高,资金回笼则越快,能加快现金流量速度,更好的实现资源的配置和整合。

篇3:我国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的论文

3.1 降低经营成本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许多企业的业务都愿意选择将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分散到世界各国完成,现代物流不是简单的搬运过程,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许多程序来完善和外界因素的配合,对此,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品的生产成本低是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贸易中的优势之一。产品的成本不仅仅表现在原材料、人工费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方面,运输途中产生的费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一件产品的生产成本是6元,而产品在出售时的最终成本则是8元,运费则占产品最终产品的25%。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下,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改进,缩短了产品的运输时间,降低了产品的运输,加大了产品的流通量,减少了存货和管理费用。

3.2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代物流最显著的特点是加快产品的销售速度,提高了产品的生产量。许多国家选择各国贸易合作,一种产品需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零部件组装完成,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实现了使资源得到了合理运用。各国贸易联系密切,贸易合作关系紧密,使各国产品的设计和理念相互借鉴和学习。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享。在国际市场上,各国和消费者都非常重视产品的速度和质量。现代物流的运输速度和运输质量,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存储时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3.3 促进国际贸易多元化发展

现代物流的运输模式主要有航空运输、水陆运输,陆地运输又分为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运输模式多元化发展。物流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的主要决定因素则是运输模式的效率和品质。全球联运和分段式运输是现代物流运输的主要模式。全球联运模式的开启为国际贸易的持续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段式运输使现代物流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输品质。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对现代物流业来说是高效可行的必须模式。对国际贸易来说,产品的运输一般都是采用容量大、安全可靠的集装箱为主,这样能更快更好的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大型物件采用专门的汽车配送,小型物件则可采用方便灵活的电动车配送。不同的运输方式满足不同的贸易需求,使国际贸易向多元化愈来愈明显,有利于满足国际贸易多元化需求。

3.4 加强了国际贸易联系

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世界各个国家间相互配合与融入,国际贸易要迈向新台阶,走向新征途,现代物流也需要不断升级和完善,跟上国际贸易的步伐。国际贸易不断加大的交易量离不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在国际市场传递着创新、时尚、潮流的理念,国际贸易信息给国际市场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给国际市场的时效性提供了动力。世界各国都在与时尚潮流接轨,因此,在此过程中少不了各国的联系,吸取他国文化精华,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各国的现代物流操作体系更趋完整,合理化,科学化,从根本上加大了国际贸易的交易量,也是各国关系和睦友好。加强了国际贸易联系,为融入经济全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是现代物流存在的必要条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结果。对此,为了让现代物流更好的为国际贸易服务,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完善现代物流。一是要将我国的现代物流融入到国际物流中去,与国际物流接轨,更要加大变革现代物流业,不断完善升级,适应新的国际贸易发展。二是单靠企业来完善现代物流也是不可能的,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做好现代物流业有力的“保护伞”。三是培育高端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业要不断升级变革,需要高端的物流管理人才,所以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环节。成立物流人才培训学校,培育物流高端人才。建立一套更加符合现代国际贸易发展需求的物流操作体系。

发展现代物流,是考验我国能否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考验,因此加大现代物流业发展,缩短与国际物流的差距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必须实现的重要目标。有利于我国能更好的融入到国际贸易这个良好的大环境中,促进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宁.浅析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市场周刊(伦理研究),,(1).

[2] 张帅.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0,(28).

[3] 尹征.现代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8).

篇4:现代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自20世纪末期以来,现代物流业走向了一条深度和宽度共同发展的道路。国际贸易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部分,与现代国际物流业可谓紧密相联。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现代国际物流以及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重点分析现代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在我国的背景下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现代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结合

1 现代国际物流的相关概念

1.1 国际物流的概念及发展

国际物流特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物流往来。国际物流是基于经济全球化而出现的一种针对时间和空间方面

的困难的物流服务。在该物流的进行中,需要调动不同国家的人力、物力等资源,通过多方面的协调而选择最佳方案进行资源配置。

国际物流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中期,在成长期的物流业的系统逐渐完善,配置渐多,虽然已经出现了跨国服务但是人们并没有将其放在重点发展的地位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国

际物流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这就是国际物流发展的第二阶段,

即20世纪末期的十年间,这个阶段中国际物流的发展出现了阶段性,发达国家的相关业务进展迅速,第三世界国家则相对来说慢一些。

现阶段最后一个发展阶段就是20世纪末期至今,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接受并且着重发展国际物流业,以期更多的经济利益,这也是现代国际物流的开端。也正是因为此,现代国际物流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1.2 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在WTO的作用下,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已经被世界各国所承认,国家之间通过这种贸易来调整供求关系,增加财政收入。

篇5:现代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3.1 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体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代国际物流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下,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建立健全的物流管理体制。现代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依靠相关管理人员来进行,还要对其员工进行规范和约束。建立有限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可以提高现代国际物流业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还要依托于人才的引进,对于专业型人才要加大培养和引进的力度。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对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储存部分的投入以及加强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软硬兼施”,一方面是硬件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技术方面软实力的增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现代国际物流的发展速度,增强其服务项目。

3.3 紧密国际合作,创建有效机制

现代国际物流业本身就是依靠多个国家和地区方面的配合来完成的一种物流活动,所以对于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来说,也要注意增加国际间的合作,创建有关于物流业的机制或者机构,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模式。

4 结语

现代国际物流业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一方面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现代国际物流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现代国际物流业的完善,给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今后的市场经济中,二者都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中,要时刻注意二者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宝珠,王颖.基于ANP的企业物流外包服务评价研究[J].中国农机化,(2).

[2]彭本红,罗明,周叶.物流外包中的最优契约分析[J].软科学,(1).

[3]刘福华,陶杰,黄秀娟.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与防范[J].物流科技,(7).

[4]黄玉华.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物流外包决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5]黄赪恒利公司物流外包服务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篇6:现代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1 对内降低产品成本

对于现代的`国际贸易来说,业务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将产品从一个国家运到另一个国家进行售卖,而是将整个的生产加工过程分散到各个国家来进行,这就需要国际物流的配合。现代国际物流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首先就表现在降低产品的生产成品上。

众所周知,产品的成本不仅仅以其原材料、加工等方面来作为依据,产品的运输费用也是其中一部分。在现代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下,因为交通的迅速发展,降低了产品的运输费用,缩短了产品的运输时间,减少了产品的保存及管理费用,这些都是现代国际物流业对内降低生产成本的表现。

2.2 对外促进贸易发展

由于国际贸易的运输需要多国家或者地区进行配合,无形之间就增加了双方的联系和贸易往来。现代物流业的运输方式多样,经常会出现一种产品需要调动多种运输工具来完成调配,或者会出现一种产品需要多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不同零件来组装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使用现代国际物流的力量来进行。换句话说,现代国际物流是贸易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推力。

2.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现代物流业最突出的一个优势就是提高产品的生产及销售的速度,一方面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国际贸易中,能产生巨大影响的两个因素一是时间,二是质量。现代国际物流业将产品的运输速度提高,减短了产品的保存时间,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篇7:西方经济学对现代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影响论文

西方经济学对现代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影响论文

西方经济学自从引进之后就融入到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并且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开始讨论,浅谈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

一、西方经济学的引进

西方经济学的引进没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是随着我国资产阶级革命逐渐引入的,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在我国半殖民半封建时期西方经济学就已经逐步走进中国。在百日维新时期,以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发起的变革带动了西方经济理论的传入。根据统计,在我国“五四运动”开展之前,大约有四十部西方经济著作的完成,系统介绍了西方经济的基础理论以及分析方法。但是这个时期都是以翻译为主,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我国才有自己著作的相关西方经济理论书籍。此时著作的理论水平较低,达不到学术水平的高度,所以出版和阅读量也十分有限。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建国都没有太大的改观。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于西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引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对西方经济的研究由表面开始逐渐深入,并且有很多人员开始专门从事西方经济理论的研究工作。这个阶段,推动了我国西方经济学更大程度的发展。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初期,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仅限于对凯恩斯经济学以及外国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像是美国的《宏观经济学》以及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也在研究范围内,但是经过目前的研究发现,我国当时对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最为深入。这个现象和我国的国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凯恩斯经济的主张是政府要干预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情相符合,此时,西方一些非主流的经济学理论也被翻译引进,在某些方面弥补了凯恩斯经济学的不足。综合引入的各种经济学理论可以看到,对经济进行适当干预的理论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理论,并且也得到了我国众多学者的一致认同。在九十年代初期,在我国又兴起了产权经济学,这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西方经济学理论,产权经济学主要是以制度为核心进行的一种经济理论,强调产权制度也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建设的一个方面。此种经济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二、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就表现在分析方法的影响上。

(一)实证分析法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是偏向于规范分析,而西方的经济学主要是运用实证分析法来进行分析的。实证分析法相比较而言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主要分析“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主要强调的是对目前状况现象的分析,而不着眼于对现存问题的解决。第二,通过数据统计和经验,对实证提出的假说进行正面或者反面的论述,具有很大的客观性。这种分析方法对我国很多中年学者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们认同经济学是一种实证类的学科,所有的假说和研究者的.道德伦理价值理念没有任何的关系,他们只在客观条件下研究经济学问题。所以,经济学这一学科就被赋予了“道德中性”的客观意义。目前,西方经济学家一般倾向于实证经济学方法,但并不完全排除规范经济学。

(二)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宏观经济学的引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主张在“整体”上对经济有一个宏观的判断。在分析的过程中要依据经济内部发展规律和模式,这种分析方法认为经济之所以有质的变化是因为结构不同的原因。结构分析法的学者认为我国经济的矛盾不是通过单纯的数据分析就可以解决的,真正的矛盾是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结构矛盾,所以这种分析方法主张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分析,从结构方面来把握经济的增长矛盾。这种分析方法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缺乏一定的弹性的,弹性缺乏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归根结底就是结构的不合理,结构对于经济方向的判断有着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对经济的分析是需要从结构方面开始的。

(三)制度分析法

制度分析法是在八十年代开始被中国的学者广泛接受,这个分析方法的热度一直持续到了九十年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视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为前提和保证的,因为西方经济学都是基于成熟的制度之上的分析,所以中国经济之所以有问题就是因为制度的不成熟。此种分析方法着重关注我国的制度问题,第一,我国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是最终完善的。第二,我国的经济制度还在不断的发展。第三,我国目前的经济制度在很多方面来讲都只有暂时意义可以参考。这种制度分析的方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更具有现实性意义,就如著名经济学家诺斯所言:“制度理论集中考察的是制度在决定交易费用中的作用……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研究制度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作出决定……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

三、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

(一)有关我国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西方经济学帮助我国经济学进行一个更好的定位,我国的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学是要对社会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而西方经济学学者更认同于将经济学看作为是一门“科学”的观点。虽然在西方,对于经济学的定位也存在分歧,但是这种分歧对于我国经济学的定位来说是微不足道的。随着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大多数的学者都认同中国经济学是建立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综合权威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经济学其实是一门社会学科,而不能称之为是科学。因为经济学中的很多变量是无法通过准确的计算而得出的,只能得出一个宏观的概念,综合西方经济学学家马歇尔的概念也可以看到,经济学通过分析只能得到一种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不是一个可以通过数字来证明的可以参考的规律。加入经济学可以通过数学数字准确的计算出来,那么也就是失去了其学科意义。经济学没有准确的数字计算,因为其中的因素复杂多样,所以只能出现相关的趋势和方向预判。经济学和哲学等其他学科有着很大不同,这个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特点,不是通过单纯的逻辑和推理就可以得出答案的。很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可以通过数学学科的介入来得到答案的,其实不然,经济学尤其是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的经济学,是需要一定的前提假设的,只有经过了历史检验的经济学才是真正所追求的学科。

(二)关于我国经济学的学科范畴

我国经济学的学科范畴也是在不断发展中最终成形的,最初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并没有绝提的范畴划分。我国对于经济学的界定由最初的研究生产与需求的关系到了现代经济学的范围拓展。目前学术界认为经济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经济理论,经济正常,经济规律的应用。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经济理论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只有将研究基于理论的基础上才具有更大的公信力。发展到现在,经济理论不止一种,有很多经济理论是需要结合现实进行创新研究的。经济政策主要值得是对我国现存的政策方针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已有的理论和结果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参考政策。这种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而定的,必须具有现实意义才可。而经济应用研究是将理论应用到各行各业的一种最终实现,必须要提供具有参考性和操作性的依据。

(三)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融合

自从西方经济学的传入,就不可避免的与中国国情相融合,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这种融合趋势是隐性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这表现在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被应用到中国经济发展中,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也被用来分析一些西方经济现象。虽然两者之间有融合的趋势,但是这种融合并不是融为一体,而是在某些理念和应用上的融合,必要的分支依旧十分明确。目前我国已经划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经济学主流,研究相关经济学问题。

四、结语

西方经济学有很多的可取之处,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能给我国经济学带来活的生机。西方经济学自传入中国以来就被不断的充实和应用,不仅确定了我国经济学的学科定位,还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思路,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8: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论文

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论文

摘要:金融与国际贸易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金融与国际贸易两者之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并体现在经济贸易中。

关键词:金融发展;国际贸易;金融机构

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对国民经济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介绍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从而深入分析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两者相互影响与渗透,而且两者缺一不可。金融的快速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推动国际贸易,而国际贸易对金融的发展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由此可见,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支撑。

1.金融发展为国际贸易提供了运转资本

资金为一个国家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资金的支持除了国民经济的生产总值之外,通过外部的融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渠道。通过金融的快速发展,能有效刺激资本市场经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由此可见,金融发展为国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运转资本。

2.金融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结构的合理调整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越来越完善,那对外的贸易也会越来越畅通,同时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结合的合理化调整。美国的金融发展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美国的国际贸易也处于主导地位。例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最初我国的国际贸易是经劳工、资源输出为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增加商品输出的同时,技术性的输出也在逐渐增加,这种转变有效证明了金融的发展有助于调整国际贸易过程中的结构。

3.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的力量对比变化

国际贸易的金融发展,主要是指国际贸易之间的融资、借贷和风险保障等,通过提高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更好为国际贸易服务,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有效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

1.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快速增长,据相关数据得出,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我国的国际贸易总量达到了25639.4亿美元。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规模已超过国际贸易的总量,从而使我国的国际贸易顺差也越来越大。

2.国际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展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除了在总量上有很大的发展之外,对调整国际贸易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对外出口的商品是一些初级产品,工业制品很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制品占出口商品的比重逐渐增加,而工业制品历来在整个的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体现了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作用。

三、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

1.金融发展规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金融体系的建设,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为国际贸易提供完善的清算、结算工具,保证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商品的流通、劳务的输出和金融资产贸易的实现,金融发展规模的建设,有效提高了国际贸易过程中的交易效率。与此同时,还能降低贸易过程中的经济成本。由此可见,金融发展规模对国际贸易有特殊影响。另外,金融的发展还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分配。

2.金融发展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方面,是金融体系特有资源配置功能,有助于提高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总量,同时对优化结构也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纵观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的金融结构体系,其对外贸易出口的知识型比密集产品总量较大,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出口的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由此可见,良好的金融发展结构能有效改善国际贸易的金融环境。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的良好发展,有助于在企业的融资活动中形成监督与控制机制,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通过金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监督与控制体制,能有效促进国际贸易的良好发展。

3.金融发展效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通过提升金融机构的效率,可以有效提高投资的转化效率,从而为国际贸易产业的结构调整与扩张提供坚实的资本基础。因此,金融发展效率对提高国际贸易的总量和优化结构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四、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尽管我国的国际贸易总量与结构都有了很好发展,但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要重视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和相互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我国国际贸易的良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蕾,王昊哲.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的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23).

[2]林玲,李江冰.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10).

[3]秦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之关系研究动态及分析框架构建[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12).

篇9: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活跃,交易水平和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同时随着国际分工的细化,加速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使国际物流从国际贸易中分离出来。对我国国际物流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分析国际物流的发展,对国际贸易带来的促进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

1 世界上其他国家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的经验

1.1 产业基础较好,布局合理,集约化、社会化程度高

发达国家自身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物流装备又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这些都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各国政府较早便开始对全国物流园区(城市物流与货运中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拟建设各种城市物流与货运中心。实践证明,港口城市物流与货运中心模式不仅能达到物流经济快捷高效的目的,而且能缓解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压力,为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物流配送专业化,配送方式现代化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它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物流已成为21世纪国外物流发展的大趋势,它可以在线跟踪发出的货物,联机实现投递路线的规划、物流调度以及货品检查等。一方面电子物流的兴起,刺激了传统邮政快递业的需求和发展;另一方面,新兴的快递业发展迅猛,触角伸向全球各地。

1.3 国际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国外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

国际物流市场专家们认为,世界上各行业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业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新组成的物流联合企业、跨国公司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本公司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战胜对手,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

2 我国国际物流产业创造增值国际贸易方法分析

作为我国的国际物流企业,在坚持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的同时,还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施一定的策略,加强合作,才能在国际物流中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的增值国际贸易。

2.1 提高核心竞争力,重视积累经验和运用先进技术

现代物流理论认为,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低的综合成本满足顾客需求。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务,可以不需要拥有多少设施和装备,就像多式联运经营人一样,更多的是进行策划、组织和管理。国际物流企业应着手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企业要不断审视自身发展的管理理念,不断地总结物流管理经验,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以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为最终目标。

2.2 着力推进物流标准国际化,整合国际物流资源

物流标准化已经好似全球物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物流业在物流标准化方面还相对十分落后,实现物流标准化的国际化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开展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和资格。

物流资源整合的结果往往是有限的资源向具有网络化、系统化方向的少数极具竞争力的经营者集中,相当多数的经营者将成为网络化、系统化物流经营的同盟者,或者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适应自身能力的物流市场补缺者。

2.3 投资发展专业物流,合资发展国际物流业务

有条件的大型制造企业可在为其产品营销提供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功能和拓展业务,发展专业化物流,并在达到规模效益后向社会化物流发展。大型制造企业也可利用现有储运企业的资源,以合资合作或兼并等方式发展专业物流公司。只有更加专业化,才能形成规模经济,形成更高的劳动率,这样不但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减少了社会拥挤,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还使企业能更专注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了更多的增值国际贸易。

2.4 优势互补,提升整体性供应链竞争力

传统的管理模式,习惯将组织分成一个一个的部门,这种管理方式容易引发部门间的冲突,而在新形势下,不仅仅在企业内部,在企业外部的供应链企业上,也同样需要共同看作时一个生命整体,要整体协调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形成最终的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2.5 推进集装箱化运输,发展国际贸易运输

伴随着国际货物流通过程,货物运输方式,货物贸易结构以及货物运输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物流成本,物流服务和物流时效的集装化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打破了行业界限,减少中间环节,可以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提高货运质量。

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程度关系着国际贸易运输的发展程度。航运业的实际承运人也在不断向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不断创新服务,不断推出“新产品”,不但要做传统的代理人业务,而且要敢于从事当事人业务,开展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以国际多式联运为中心进行延伸服务,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做到有个性,有特色,有优势,胜人一筹。

参考文献

[1]谢真珍.国际物流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作用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19).

[2]衣娜.浅析现代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J].商业经济,,(17).

篇10: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探究论文

国际贸易的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其对于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也逐渐的突显出来了。这就造成了国际贸易受金融发展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了。

一、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和金融行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存在着很多的实证的,就拿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来看,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逐步加深,国际贸易的总量也正在逐步增加,其增长速度也正在逐渐加快,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我国的金融发展总量也在正在逐渐的增加,其增长速度也是在逐渐加快的,这种相关的增长速度足以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但是具体到发展的现状来看的话,不论是我国的国际贸易情况还是金融发展情况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进行改善,进而达到更佳的发展和进步。

二、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

国际贸易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还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加深了,尤其是和其他国家进行交易的总量和交易的速度也正在逐步加快,具体来看,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上:

(一)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最为突出的表现就要数在总的贸易规模上的变化了,据调查显示,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国际贸易总量仅仅才206.4亿美元,而到了改革开放30年之后,我国的国际贸易总量便达到了25639.4亿美元,其增长速度之快可见一斑,这就足以说明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国际贸易在总量上的快速发展;其实不仅仅是在国际贸易的总量上,仅仅是拿我国出口贸易来说的话其发展速度更为迅速,甚至已经超过了国际贸易总量的发展规模,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已经从97.5亿美元增长到了13949.3亿美元,使得我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了。

(二)国际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总量上正在逐步增加,在国际贸易的结构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进步。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都是一些初级的产品,而一些工业制品则明显不足,而工业制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则是极为重要的。具体说来,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初级产品的出口占到了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而改革开放后30年后,我国初级产品的出口总量仅仅占到了出口总额的4.8%,相反,工业制品的比重则相应的增加了很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在国际贸易上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三、我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进步越来越大了,重要性也正在逐渐增强,而在一定程度上,金融行业的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改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聚集资金,配置资源,支持外贸发展

金融行业的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最为突出的表现就在于金融行业的发展能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聚集大量的资金,进而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配置好资源,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一方面,金融行业筹集大量的资金能够在我国的出口商重点加大对于机电产品的重视度,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处于弱势地位,这也是当前我国在国际贸易上想要做出改变的一个主要着眼点,众多数据表明,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总量在总的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已经由原来的6.8%提高到57.6%,其增长速度之快令人震惊,这也就更加需要我们注重国际贸易中机电产品的出口,做好国际贸易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贸易融资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极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1994年之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变得越来越频繁了,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各家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变得越来越普遍的,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金融市场结构多样化,支持贸易发展

金融发展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作用和影响还体现在金融市场的结构越来越多样化上,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口信贷机制的建立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对于一些资金量不足的国际贸易公司来说确实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强了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贸易的水平,加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境内远期外汇市场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规避掉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汇率风险,我们都知道汇率风险的存在使得我国的国际贸易总是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一旦出现汇率风险那么必然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而远期外汇市场的建立就能够为国际贸易保驾护航;我国还与世界各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打下了更好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更加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且使得我国的国际贸易能够发展的更加的安全有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贸易的总量和结构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和一些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国际贸易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需要改正,因此,在今后我们要加强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加强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力。

参考文献:

[1]孙兆斌.金融发展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国际贸易问题,,(9)

[2]齐俊妍.金融发展与贸易结构-基于HO模型的扩展分析.国际贸易问题,,(07)

[3]陈建国,杨涛.中国对外贸易的金融促进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5,(1)

篇11: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研究论文

确切的讲,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在战后产生和发展的,特别是在本世纪60年代有关国际贸易理论的学说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其有代表性的有:技术缺口理论、学习曲线理论、需求结构理论和区域内贸易理论等。本文试图对上述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看看它们是怎样为贸易全球化提供策略依据的。

一、技术缺口理论

比较成本的优势也能从国际间技术水平的高低中产生。基于此经济学家Posner发展了技术缺口理论。他认为,国际间技术的差别会在不同的国家间产生技术缺口,这个“缺口”导致了国家间贸易流的产生。

技术缺口理论还认为,出口往往是从技术领先的国家开始的,这些国家大多是高工资的国家。在企业拥有技术优势时,成本差别对贸易流的走向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当模仿缺口结束后,成本的差别便决定了贸易的流向。因此技术缺口贸易和低成本贸易似乎是对外贸易的两个阶段。从理论上讲,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或者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跳过对外贸易的第二个阶段。但是由于一流人力资源的稀缺和昂贵,要想越过第二个阶段往往困难很大。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技术缺口理论为我们提供这样的策略思维,那就是,为了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地获得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我们应尽可能地延长模仿缺口,从实践上讲我们应重视技术革新,同时也应考虑到成本的因素,以及进口国市场的大小。

二、学习曲线理论

经济学家Arrow认为,一个国家的技术(特别是工艺技术)依赖于这个国家过去生产的产品数量总和。并进一步指出,拥有最大的积聚产品数量的国家通过过去不断的“学习效应”达到最低的成本,因此与较少积聚产品数量的国家相比拥有更好的出口机会。通过比较成本优势这个国家能够成功地出口相应的产品,即使两个国家有相同的资源配置。这个效应越强烈,在模仿缺口存在期间这个国家将拥有越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

国际贸易的学习曲线理论的基本概念是1936年被经济学家Wright在飞机制造的实践中确定的学习曲线。Wright通过实践证明,积聚的产品每翻一番,每架飞机的成本便会有一定程度(例如20%)的下降。但是不同工业部门的“学习效应”是不一样的,具体的学习曲线也因此千差万别。

由于Arrow的学习曲线理论主要通过对制造业“学习过程”的调查得出的,波士顿咨询公司为此在1974年发展了这个理论,认为所有的成本种类,即销售总成本、研究和发展总成本以及其它各类总成本通过经验的积累都有“学习效应”,并将学习曲线改称为经验曲线。实践也证明,不同成本种类的经验曲线也是不同的,直线的和曲线的都有,当然产品越相似其经验曲线的形状也越相似。

对企业经营者来讲,国际贸易的学习曲线理论提供了这样的策略思维,为了能更快地达到经验曲线效应,从企业的内部来讲,成本、生产和技术是关键的因素;从企业外部来讲,经营者也必需考虑到产品市场的大小和潜力。

三、需求结构理论

1961年被经济学家Linder发展的需求结构理论主要是分析自然资源和工业品的出口。Linder对于自然资源对外贸易的解释是依据俄林和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因此,需求结构理论仅仅对工业品对外贸易的解释具有创新意义。

Linder在需求结构理论中将对外贸易领域分为潜在的和现存的。对于潜在的出口产品的调查,他认为,产品的国内需求量和这种产品在国内市场增长边界对产品的出口潜力有决定作用。他的理论的出发点是,这种产品首先在国内进行生产销售。对此他给出了三个理由:

1.一个企业想满足国外的需求(这个需求在国内还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企业没有关于国外的详细信息。

2.革新和发明通常都与企业所处的环境有关,因此革新首先是在国内进行的。

3.在生产初期,为了获得有效而便宜的信息交流,在产品的试销过程中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必要的。这在国内是最可能实现的。

如果国内的市场已无潜力可挖,Linder认为企业将把它的活动空间拓展到国外。这个时候企业开始考虑产品应该出口到哪些国家?按照他的观点,潜在的`进口国主要是那些同出口国有相似需求结构的国家。并且他将人均收入作为需求结构是否相似的衡量指标。他认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工业品潜在的对外贸易越有可能。

除了对潜在的对外贸易分析之外,他也论述了对外贸易的现实领域。他认为,工业品现实的出口将决定于以下因素,其中促进出口的因素有:

1.全球范围内垄断性的产品供应结构;

2.与国内和国外竞争对手相比拥有生产要素采购和加工的优势;

3.与国内外同行相比拥有先进的技术;

4.更好的管理水平;

5.通过大批量生产拥有成本的优势;

下列因素阻碍着出口:

1.缺少对国外市场的了解;

2.高昂的交通费用;

3.贸易的限制;

除此之外,Linder也给出来自现实进口国的决定因素:

1.文化因素,例如,语言和气质的不同;

2.政治因素,例如,政治联盟(欧共体、前法国的殖民地区等)。

需求结构理论指出了许多影响对外贸易的发生的因素,同时也给企业的领导提供许多出口战略思维,比如,要想增加出口,同业垄断地位应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另外从企业内部来讲,在采购方面、生产方面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管理方面的优势能导致成本的优势及规模经济效应;从企业的外部来讲,国内需求的结构及增长边际、进口国的政治文化、关税及贸易限制也影响着企业出口决策的实施。

四、区域内部贸易理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变得越来越密切,这也导致了技术转移和扩散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因此工业产品的生产条件在各国间也就变得越来越相似。这种模仿效应使得国家之间,特别是各工业国之间的供求结构变得很相似。如果这种发展与实际相符的话,那么传统对外贸易理论所提供的许多解释变量对当今出口战略的实施已失去了策略上的意义。

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经济学家Levitt在1983年提出了一个实现出口的新的解释模型,即区域内部贸易理论。这个理论特别对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发生具有解释意义。区域内部贸易理论试图解释,在国际间供给结构越来越趋向类同的状况下,各国之间的贸易是怎样发生的。

区域贸易理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差异化是贸易产生的原由。国际间产品差异化能通过下列方法达到:

1.产品物理性质和功能的差异,例如,材料的种类、技术设计、质量等;

2.产品美学方面的差异,例如,设计、形状、颜色或者包装等;

3.产品标记的差异,例如,商标及名称;

4.产品其它方面的差异,例如,咨询和售后服务等。

区域内部贸易理论将产品的差异化作为贸易产生的原由。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产品的差异化也是企业获得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有效而重要的手段,对企业国际化策略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当然与技术缺口理论、学习曲线理论以及需求结构理论相比,它对对外贸易发生只提供了一个解释变量,即工艺技术。

小结

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个现代化国际贸易理论之外,还有生产地点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也能解释许多关于国际贸易产生的行为和现象。

无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还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它们主要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发展起来的。因此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国际贸易理论能充分而全面的解释企业国际化的现象。由于迅速发展的世界经济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而多变,在国际化战略的决策时,单个理论能提供的策略指导变得越来越少。当然,尽管单个理论只能从一个侧面提供国际贸易产生的解释变量,但综合不同的国际贸易理论,我们能够从中导出很多有关国际贸易的解释变量。这些变量为企业国际化策略的形成和有效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这样一种思维,那就是,一个成功的国际化策略不仅适合于企业的内部而且同时也适合于企业的外部。

篇1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对策分析的论文

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电子商务为生产产品带来全新的交易方式和传播媒介,并且让企业理念和产品优势的宣传从广度和深度上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充分渗透到了社会各方面。同时电子商务也对国际贸易操作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并引起国际贸易领域的重大变革。

一、电子商务综述

电子商务是指因特开放网络环境下,以相应浏览器或服务器作为介质进行交易,交易双方不会面对面交流。电子商务充分实现让消费者在网络上进行购物,让商户之间及消费者之间由网上进行产品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因为电子商务是依靠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相关商务活动,根据不同行业和需求(从政府、企业、教育等层面)不同定义,可以分为ABC、B2B、B2C、B2M、C2C、M2C、O2O等商务模式等。虽然不同模式有不同形式的服务及交易方式,但是都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生产、营销、销售和流通等网上交易,运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对不同地区不同客户进行联络交易,这样不仅降低差旅和宣传成本,还提升产品的影响度,挖掘潜在用户。消费者能够在网络上查询产品原材料来源,进行采购甚至进行成品展示等,同时也能实现产品订购、存储、电子支付及货运等,能够缩短交易和支付、运输方式等时间。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改变国际贸易方式

在传统国际贸易中,每笔交易都需要通过固定的交易环境,每当有创新产品时需要开设大型订货交易会或是产品发布会,企业营销人员需要不断地面对面谈判和协商,在谈判协商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实物清单,各类纸质文件等资源。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改变产品营销方式,在产品贸易运作模式上进行革新,国际贸易双方以电子平台和交流软件形式通过直面进行产品交换,以此促成国贸活动。其次在国际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对交易模式进行细致划分,通过网络交易平台为客户提供货物和资金预付环节,能够充分挖掘出全球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力。

(二)改变国际贸易营销模式

传统国际贸易中,企业营销部门需要先了解产品后再寻找顾客,交易双方基本依靠电话沟通或邮寄产品目录及各式各样的展览活动。但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引发了市场营销的巨变,为降低差业务成本,国际贸易普遍采用电子商务营销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让贸易双方采用面对面或直接对话方式进行合作,既能节省时间,还能节约成本,提高交易成功率。

(三)转变国际贸易管理和监管方式

由于国贸电子商务主要是以交互式网络运营作为交易机制,将网络作为联系全球经济的纽带,各国企业从中获取不同资源和最优产品配置,使得行业提升机制带动全球范围内各行业并充分发挥其经济推动作用。这种贸易打破单向物流运作格局,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动为交易形式、信息流作为核心、商业流动为交易主体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时信息网络为国际贸易双方提供全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商贸服务。在此管理当中需要配备电子商标、网络化管理设备等,网络化管理推动海关税务征收制度及安全检验方面发展,使得政府逐步将电子商务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对策

(一)创造良好宏观环境

将电子商务工程建设完善后,需要增强商务平台与相关部门之间合作黏度和有效协调性,这种措施可以全面提高国内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的效率及服务水平,也能结合国外经贸发展建立健全的电子政务系统。对政府方面需要成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管理部门,让部门每个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由政府作为电子商务贸易的主要推动力,结合国内和国际贸易发展状态和目标制定统一、规范、合理、安全的智能化国际贸易管理体系,就电子商务与企业形成对称信息交流平台,从而简化投资预测、税收等程序,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推动电子商务在国内顺利开展。

(二)加强法律规章标准制定

在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网络交易管理体系,肃清交易过程中虚假产品信息。在加强法律执行力度时,需要与国际网络安全法及各国进出口商品贸易管理制度相结合,排除现有不适用于电子商务的制度,避免其对电子商务发展带来制约。需要围绕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和相应的交易平台管理制度制定章程,对交易信息进行全面保护,对网上交易数据和金额及时处理,同时还要避免出现大量的山寨产品,加快法律完善步伐,提升电子商务贸易安全性。

(三)提高企业电子商务能力

当下商品交易多采用电子商务作为新品发布和营销的重要渠道,在电子商务营销中,企业能够采用更多方式推销产品,还能挖掘出更多有效客户,为企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需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与时俱进地对市场营销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电子商务交易能力及必要的决策能力。在高校当中也需要积极开设电子商务类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提升市场营销人员综合能力。

(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论坛

除此之外,还要打破区域限制,加深与国际交流力度,针对电子商务带来的产品进出口关税征收,将同类产品的商代进行统一,避免因文化不同造成的漏洞。同时还要注重对创新产品的产权保护,避免因山寨产品打乱贸易市场。并且在交流活动中积极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发展壮大国内企业电子商务。

结束语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对国际贸易的交易模式、管理方式及产品宣传等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重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国际贸易进步。

参考文献:

[1]窦雯璐.新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24:198-199+210.

[2]来有为,王开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05: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