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职业院校的微电子专业课程探索论文

抛掷健康空壳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抛掷健康空壳”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再谈职业院校的微电子专业课程探索论文(共10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再谈职业院校的微电子专业课程探索论文

再谈职业院校的微电子专业课程探索论文

一、引 言

随着CRT时代的衰弱,21世纪初液晶显示器逐渐占领市场,进而PDP显示器、OELD等产品正逐步脱离实验阶段,批量走向市场,其中风头正健的LED显露其不可取替的优势欲霸领域,微电子行业飞速略过一个又一个领域,为人类科技进步不断开辟新天地。随着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新生活倡导,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支撑着当今世界的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高度文明的信息化世界。

全球都在将微电子技术和生命科学、环境、能源视为同等重要,而投入巨大的力量去研究和开发。随着投资规模不断增加,从业技术工人需求量随之剧增,为职业学校打开了新的就业市场。

本文是基于对职业学校学生水准展开的了解企业的知识阐述。

二、微电子行业对职业院校的要求

微电子技术一般是指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代表,制造和使用微小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新型技术学科。简言之,就是将电子产品微小化的技术。

微电子技术主要涉及研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相关的技术与工艺;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IC)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

我们知道,职业学校不同于大学,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广的科学技术知识面、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同层次的人才对应着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

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适应社会用工需要,教育质量除了受到教师、教材、课程、授课方式等纯教学因素的影响外,同时还受产业规模和结构的制约,课程结构设置要和企业需求密切结合。

职业学校必须突出职教特色,校企结合开设课程。课程设置应主要以工艺操作为主,应从市场的需求入手——这是职业院校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三、职业学校的微电子课程

目前,全国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有一百多所,在校学生超过5万人。本专业设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专业的发展现状良好,主要表现在:规模在逐年扩大,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和招生人数都在增加;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高。这与微电子技术产业的稳步发展相适应。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不同层次的人才对应着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广的科学技术知识面、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随着集成电路、液晶、有机薄膜发光及太阳能电池等信息产业投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从事基本劳动的产业技术工人需求量也在大幅增加,目前很多企业正处于“用工荒”。

这给职业教育开设微电子技术专业带来了契机,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个契机,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适应企业的发展。

合格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既是专业知识的培训过程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过程。

它要求学校要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专业技能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有“教方”教改的灵活变化,更要有“学方”学习内容的切合实际。这些决定教育质量和产业发展的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规模、结构和市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教学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课程设置、专业规模和结构必然受到行业市场冷热的影响。

就学校而言,教育质量除了受到教师、教材、课程、授课方式等纯教学因素的影响之外,同时受到产业规模和结构的制约,课程结构设置要和企业需求密切联系。

1.课程设置中,明确设课目的。

明确基础课、实训课之间的学时比例,要了解社会需求对课程的模式、培养方向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起点不同的学生,技术专业也应定位在不同的培养层次上。

学校的办学目标不能一刀切,应根据需求分出层次;内容应根据市场需求,不能盲目制定教学计划而脱离实际,要大胆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培养称职的技术工人。

2.教学环节中,影响教学质量的校内要素是“教”与“学”。

“教方”要素有: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式;“学方”要素是学习目的和上课态度。在这些方面存在着:教方能否真正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教师有没有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能力;课程设置能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吻合,既要按需设课也要因人设课,实验和实习环节不能流于形式;教材选择和讲授内容既要按统一标准,又要因人施教、因需施教;教学方式达到在不偏离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以宽进严出的原则对待学生、教授知识。

3.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抓质量

首先,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基本素质,如思想品德、敬业和专业知识面等;其次,应注重教师的再学习,这包括教授课程的学习与拓宽,要掌握捕捉微电子学科发展的洞察力和知识的更新能力;再次,随着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该注重课程设置的不断更新和调整;最后,课程设置必须同样注重教学和实验两个环节,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带学生多参加实训,对于培养学生的接受、掌握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非常必要;即课堂与课下相结合、讲课与实验相结合、平时与考试相结合。

四、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微电子技术成为当今社会科技领域的重要支柱技术,微电子技术的主要相关行业集成电路行业和半导体制造行业,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投资密集型产业;既是电子工业中的重工业,又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石,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职业学校应抓住时机,从市场需要出发来选择授课课程。

篇2: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探索论文

近年来,由于政府政策的改变学校扩招学生,社会上对于教育方面的看重导致办学力量不断兴起,每年的招生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招生条件下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所以学校在规范学生行为举止和职业素养品德时面临了严峻的考验。第一,学生不能正确认知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所教授的内容,以及社会对于教育方面的认知也不全面。因此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实施上受到了一定的阻挠。第二,现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上一味的假大空,让学生不能正确学习有关德育教育,这些政治化的内容让学生无法接受是脱离社会生活的实际现象。第三,职业院校的生源一直质量不高,大多是无法顺利考上大学的高中阶段的中下等生,他们对自己破罐子破摔不负责任,一味得过且过,不认真学习上进,自由散漫打架闹事违纪违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校品德方面的教育。

篇3: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探索论文

1.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各个学校的德育教育成功的案例,吸取精华成功之处改编为学校特色,打造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全面性技能人才,以打造本土品牌为工作目标,创新创造出适合学校的德育教育方法,职业院校生本身就在成长发育阶段,即使还处在叛逆期,经过好的教育还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2加强师资和学生干部建设

对于职业院校生的教育问题,教师是最好的指路明灯,所以老师和学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多加入对学生的感情,注意学生的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校领导、辅导员、心理教师、团干部和学生干部的作用。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讲授一些关于优良品德的小故事,加强他们对于品德方面的重视。

1.3创建一种校园文化

为什么家长在挑选学校的时候都比较关注学校校风,因为校园风尚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各方面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要以建设优良校风为核心,对于这些职业院校生来说,我们并不能改变他们来时候的素质,但是可以改变学生毕业时候的素质。学校就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学院文化建设,以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重点发展校园文化。

1.4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则应该积极探索各种立竿见影的实践式教学模式,要把学生带动到实践中来,乍一看,实践和德育教育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学生踊跃地参与到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自行体会成为故事中的主角,就能够加强他们对于自身的认知,改掉一些不好的坏习惯。

2职业院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针对性

因为高校的权威性,所以人们容易对其教育方式普遍认可,这造成了各职业院校都沿袭之前的教育方式,这种千篇 一律的模式在职业院校中缺乏针对性。我们忽视了学生的不同导致德育问题的不同,过于强调结果而忽略了步骤,我们过多地强调终极目标,忽视了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老师应该投入更多的心血去单独的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不是设置一个打造好的套子,让每一个学生都往里面钻。

2.2评价方式单一

虽然这几年在国家经济的带动下,学校教育方面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但是我们的探索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我们在德育方面的探索缺乏明细可行的规范性,这种过于形式主义的教育无法教育出具有优良品格的优秀人才,限制了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

2.3缺乏实效性

我们在进行某方面的改革教育时,只过分注重结果,认为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因此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育方法缺乏实际科学性,这种类似高中填鸭式的德育教育,怎么能教育出具有时代性的技术人才。我们虽然在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但是大多数带有浓重的理想化的'色彩,不重视社会的看法,不重视家庭的配合和结合,所以这种教育缺乏实效性。

2.4落后的教育方式

虽然我们进行了德育教育方面的探索,但是大多数院校对学生采用的还是老一套的,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主要只在课堂上传授德育知识,没有重视学生和家庭社会方面的结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才能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德育教育理念。

篇4: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探索论文

3.1德育教育的对象

职业院校的学生与大学生和高中生是不同的,因为传统观念以及社会舆论大家选本科院校,所以这些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一些没有取得优良成绩或者家庭状况良好却不认知学习的学生。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茫然,茫茫黑暗的未来让他们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做才好,于是放纵自己不再积极向上,忘记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誓言付出的汗水,吃喝玩乐破罐子破摔,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光辉形象和美好的未来,越来越沉溺而无法自拔,成为了每个人眼中扶不起的阿斗。但其实他们反而更加空虚,烟酒网络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满足他们,空虚的心灵,无法诉说的情感,这让人十分痛心。

3.2德育教育的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蓬勃发展,我们国家以及社会越来越注重教育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以及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建设社会国家的未来主力,所以他们的德育教育问题是各方关注的重点。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需要具有高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举止的技术人才,所以需要他们有正确的世界观和社会观,能够很好地团结协作提升团队能力。

4结论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关键在于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和高素质的教师,这样我们才能教育出优秀的符合当代国情的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职业院校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职业教育可以促进优秀人才的就业,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篇5: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索论文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目前该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仍处于探索与改革阶段,通过调查分析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该院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从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中厂”等方面开展。

关键词:数控技术;调查研究;课程改革

随着数控技术应用的普及,企业需要更高技能、更加专业、更具职业化的数控技术人才。作为高职院校,为培养能够被行业企业接受的高质量技能人才,课程改革是该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关键课题之一。

1现状调查

通过对该院数控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企业以及该院近几年数控技术专业从事本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未来几年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企业对数控技术毕业生主要需求在设备安装调试、零件生产与加工、数控编程和设备维修4个方面,企业较缺设备安装调试及设备维修方面的人才。在能力方面,企业更看重的是学习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4个方面。企业需求和该院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存在差距,企业对该院毕业生的需求是更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大部分被调查企业有与该院进行校企合作的意向,愿意采用订单式培养。企业希望做到厂中校,校中厂,及时与企业做好密切互动,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上岗后能够快速地适应岗位、胜任工作。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应尽可能把理论学扎实,学好基本功,希望能尽早接触工厂实战。

2课程改革探索

为了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操作技能的数控技术人才,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该院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2.1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和安排上,注重课程之间的链接和联系,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时间安排,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师资安排,消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层,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岗位工作的过程。

2.2课程内容与实施改革

2.2.1整合课程内容

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内容,按照“必需、实用、够用”的原则进行整合。一方面,将学生必需的知识综合到专业基础课中去,压缩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内容,使整合后的基础理论知识目标性更强。另一方面,专业课的课程内容以形成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过程为依据,选取企业真实任务(产品、项目等)为教学素材,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形成新的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与未来的职业工作与职业情境密切相关[1]。

2.2.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除公共课外的所有课程全部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设计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若干项目,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任务为主。数控技术专业建有“数控实训室”“多轴加工实训室”“机加工实训室”和“特种加工实训室”,配置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普通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建有高配置的“CAD/CAM机房”,并安装正版“德国KELLER数控专业课程”教学系统、“CAXA制造工程师”“西门子NXUG”等数控加工类软件,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另外,课程考核方式按照“过程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理念。过程考核贯穿于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教学过程中,记录学生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3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过程考核,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客观、全面、公平的评价。

2.2.3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课程与企业紧密联系能达到更好的实训实习效果。该院探索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定具体的合作细则,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湖北三环汉阳特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昆山三一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瑞声声光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针对“订单班”有系列举措,如: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协议,合作修订数控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订单班”课程教学及实训计划等。

2.3课程资源建设

2.3.1开发校本教材

以整合的专业课程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对于校本教材的开发,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凝聚该专业所有任课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智慧与经验。以企业真实案例或产品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相关知识为支撑,将知识点和技能点贯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

2.3.2建设教学资源库

重视专业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引进企业生产案例,将生产案例进一步开发,形成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微课等教学库。二是引用企业生产图纸,形成图纸、工具、材料、行业标准等素材库。完善后的资源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设计等提供较好的平台。另外,建设“校中厂”,增加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机械制造生产环境供学生实习、实训,满足学生认识实习、参观实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专业拓展等需要。

3结语

该院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从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中厂”等方面开展。课程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人员、物质和制度方面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推进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胥秋,陈淑花,阳夏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设计、实施及其问题[J].职业技术,(3):20-22,25.

[2]张晓红,赵长明,周敏.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44-47.

[3]陈万利,林洪,贾俊良.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6):75-77.

篇6:中等职业院校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中等职业院校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摘要:本文对中等职业院校数学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引出观点,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研究,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讨论分析,得出出现结果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加以实施。笔者希望通过对中等职业院校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有效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学教育

一、引言

(一)本文观点的提出及其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目前,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来看,大多数学生知识基础差,思想素质不高,而且学生又是抱着不同想法来学校就读的:有的升学无望,想学一技之长以便能谋生;有的是想混张文凭后等家长安排工作;更有的家长认为子女还小,送到学校由老师来管理,免得在社会上学坏。这样的生源状况势必造成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轻视文化基础课,从而对数学课程产生厌倦情绪。有些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以后走上社会无用武之地.面对种种情况,如何使学生学好数学,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目的,就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就数学本身而言,倡导和发挥教师的个性教学,依然是当前众所认同的观点,然而,个性化教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www.133229.COM那么怎样一种模式、理念、技能才能既能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个性化教学,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使教学适应社会发展和数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呢?

二、主论

(一)研究对象

在我市大中专院校中抽出四所学校:衡水学院分院、衡水市职教中心、衡水市高级职业技术中学、衡水高级技工学校四所中专类院校,共计16个班,预计个体在400人左右,确定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内容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家庭环境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数学学习的重点和培养方向。一般地,企业需要头脑灵活、反应快、有良好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的技术工人。从某方面来讲,学习数学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对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及非师范类学生的基本情况,其他职业学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对目标学校进行个案分析,并汇总信息,确立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方向,并进行数学教学实践,对数学教学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一步探讨,在本专业权威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论文的撰写,尽可能使得职业数学教育有职业教育的特色,为就业而教,为就业而学。

(三)研究方法要点:

1、无记名问卷调查法:自编问卷《衡水市中等职业院校数学教育教学方法调查问卷》概括起来有五大部分组成:学生学习数学专业的动机、数学课程的学习状态、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课程开设及教材选择。

2、查阅文献法:包括网上查阅和书籍、报刊的查阅,如《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数学教育展望》等。

3、经验总结法:对本校及其它三所学校不同专业有:数学教育、学前教育、机械电子、数控四个专业,07、08、09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并汇总信息,确立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方向,并在本校不同专业的班级进行教学实验:教师个性化教学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潜力的开发的研究以及毕业生社会实践的反馈,从而对数学教学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一步探讨。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下面以机械电子专业学生为例详细说明我们的调查结果。在对机电专业86名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57%的学生对数学喜欢程度一般,12%的学生不喜欢,只有24%的学生喜欢;20%的学生对专业课相关的数学问题很喜欢,54%的学生一般;对专业课的知识36%的学生很喜欢,51.4%的学生一般。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学习专业课的学生只有19%。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与课改前相比,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认识上有所改善,特别是对与专业课相关的数学知识较感兴趣这一点,但大多数同学并没有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学习专业课。并且,尽管调查中学生对专业课比较喜欢,但事实上专业课成绩差异较大,成绩并不理想。

1、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效果一分为二,板书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调查问卷中,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如在回答“你认为数学教育专业课中哪些内容适合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这个问题中,71.5%的同学认为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而79.4%的同学则认为多媒体教学对数学学习有帮助,54.2%的同学感到,多媒体能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另外,在问卷调查中还有66.7%的学生认为老师写板书对学习和掌握知识很有帮助。57.9%的学生很希望老师上课尽量多板书。这说明用多媒体教学还不能完全代替数学教学。

(2)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数学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有不同的需求。数学教学方法需要与学生的再发展相衔接。

①在调查中发现,对数学知识的喜欢程度仅有23.0%的学生很喜欢,认为一般的占57.3%,他们所希望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能提供将来模拟工作状态授课,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务实心态,这也说明了数学教学改革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求。

②57.3%的学生认为,本校专业教学方法适应或基本适应毕业需求,但也有42.7%的人认为不太适应或不适应就业需求。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③在学习本专业课时或日常生活中自觉的应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占48.8%,而很少或不喜欢的占27.3%,这说明需要我们转变现行的数学教学方法,对教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一直以来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教学体系历来都以学科体系为规范标准,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几乎是完全仿造普通教育的模式。这种思想认为数学课程体系是一种完美的学科体系,一定要学习完整的基础知识,才会有发展的后续力量。尽管中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数学课程体系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影子,即使教材上已经改革了,部分教师还是进行补充教学,以体现数学的“完整性”,而看不到对中职学生的`“实用性”。

(3)传统的考试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发展

对于数学用什么形式进行数学测验,41.2%的人认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35.2%的同学选择对本专业有帮助的问题去探讨,23.0%的同学选划定范围,老师出试卷。这些数据显示了我们在评价数学学的好坏时,现在还仅仅局限于只看考卷分数,而忽视了同学们的个性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同学们之间在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合作的素养的提高。

(4)缺乏自主探究精神

调查结果显示:43%的学生希望老师课上尽量多讲,47.3%的学生希望老师将知识点讲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课堂内容需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并得出结论,所以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探究。二是学生已经习惯了“有困难找老师”,等着老师讲解,“吃现成的”不愿意动脑筋

2、改进的措施

(1)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推广,同时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调查问卷显示:79.4%的学生认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对学习数学很有帮助,54.2%的学生认为教师用多媒体上课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和应用相应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子教案、数学软件等,可以从数学对象的不同侧面,更完美、更有效地突出数学对象的本质,使得数学教学更为直观、生动、清晰.如讲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通过动画,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找到它的最小正周期为.课堂效率高、信息量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多媒体教学无疑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们认识到了它的优点。但在问卷调查中,有57.9%的同学很希望老师在黑板上多板书,板书的优点在于它的直观性、系统性和条理性。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可以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能够将老师的教学思路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因此,板书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为我们以后的教学也提供了方向,不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

①灵活运用,突围两点

灵活运用,是指教学中多媒体和板书共同使用;突围两点,是指重点和难点。以多媒体为主辅助数学教学,再借助板书画龙点睛。

②相辅相成,升华认知

根据数学课的内容,适当的选取多媒体教学,可以从数学对象的不同侧面,更完美、更有效地突出数学对象的本质,使得数学教学更为直观、生动、清晰。

而板书,以其概括性、持久性的特点,科学地展示知识点的发生、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网络式知识体系,是学生记忆知识上升为系统知识的中间手段。

(2)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设置适合专业需要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注重与生活中的数学相联系。

调查问卷显示:87.9%的学生喜欢学习专业课,73.6%的学生对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很感兴趣,84.5%的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喜欢,而有31.8%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数学老师很少提到与专业和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选择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专业课中运用的数学知识应该具体化。例如关于正弦型函数的图像教学,对于机电专业应联系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和机械振动波形图,重点学习五点法作图和正弦型函数的性质,特别要突出中职数学教学中本来不是重点的单调性。在不影响数学学习理论严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从专业课教材中选取一些具体实例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数学课与专业课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在补充讲解三维坐标系时,可以结合车床,铣床的结构图来讲解。另外,在教学手段上用专业课模型来辅助教学,例如:在讲几何知识时,我们可以借助机械制图中的模型进行较为直观地教学。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了基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例如组织课题研究或者进行教学交流,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选择,根据学校设置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材呈现的知识为基础,数学教师实施分组备课,编写适合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这些针对各专业需要的数学知识,就构建成以满足不同专业需要为主的新的数学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将数学知识形成网络结构,而不是一个个散落的点。例如:一般学校机电专业的专业课次序:机械制图-电工学-数控,那么在安排数学教学时可先教立体几何的相关部分,再教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接着教解析几何的相关知识,最后教其它常用的基本数学知识。

(3)适当改革考试形式

调查问卷显示:76.3%的学生喜欢数学测验中对专业有帮助的题或测验时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考试形式。课程教学可以灵活多样,考试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要求不同,那么就应该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他们。即使对于同一个专业的学生,考核的形式和内容也应该更加开放、灵活。题型单一、答案单、形式单一的考试很难实现检验学生真实的知识水平、实际能力的目的。对于某些知识可以采用更开放的形式来检测。无论采取怎样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怎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有效的进行思考呢?(1)我们可以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一些“障碍”,然后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探索,使“障碍”最终得到排除。(2)“授之以渔”,培养思考的独立性,在教学时,应当适时鼓励学生试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分析,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解题方法。(3)提问---让学生唱主角,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这样学生会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思考课本的内容,如何提出更恰当的问题,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

(五)结论

通过对我市几所中职学校不同专业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现状的调查,使我们清楚的了解到数学课教学模式和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本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实践,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们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对数学课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改进,进而在我市其他院校进行推广,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六)需要讨论的问题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现在生源情况复杂,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对于相同的专业不同学校之间在课程设置上有一定的差别,同一所所学校不同年级之间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方法措施在落实实施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适用范围:中小城市的中专院校。

参考文献:

[1]刘德恩.职业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

[2]孔祥富.中职数学教育改革过程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解析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11).

[3]秦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05,(12)

[4]徐斌艳著.数学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7: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论文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论文

一、中职学校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目前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通信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的发展也对通信业务种类和数量需求剧增。然而,通信技术课程的现状并不能适应 4G甚至5G时代的来临,表现在:关于通信技术课程的教材不能及时跟上这样的快节奏,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滞后,影响在工作中的能力发挥。而企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最迫切的需求是过硬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中职教育必须改革目前的课程教学模式,改变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

二、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结合中职学校通信技术专业的现状,通信技术课程的改革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力求课程教学内容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把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能力;积极和用人单位合作,使得学生毕业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一)从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出发,注重教学内容

经过实践证明,从学生对通信行业的渴望求知的心理出发:准备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质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是通信技术专业,通信技术到底是什么,做什么,学了基础理论有什么用,自己能做什么。就业方向,令学生明白学习通信技术专业的意义。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在于内容抽象,专业词汇多与缩写繁多,学习起来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内容了然于心,将复杂问题分析得简单,将复杂内容用易懂精炼的语言表述。教师在传授教材理论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介绍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及使用。

(二)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中国考试模式下的失败者,对学习没有积极性,甚至失去信心,对于中职教学,必须首先点燃他们学习的希望。所以分层教学的原则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燃起学习的希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分层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通信技术专业及相应的层。这种分层是动态的,根据学习效果情况及后续学习的成绩,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可向上一层,也可降一层。

(三)坚持“轻理论,重应用,强实时,合需求”的原则

“轻理论”是指对基本理论的讲授遵循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原则。“重应用”是指将授课内容与实际工程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理论、模型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实时”是指讲课的内容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必须密切关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随时更新教案内容。“合需求”是指以通信设备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的需要为导向,有侧重点地选择内容来重点讲。

(四)实验教学

通信技术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的讲授模式,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建立整体的通信系统模型,而且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讲课负担。其次,从长期的教学实践看,单纯的理论教学会导致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割裂开,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是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在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实验实习基地

通信技术是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十分重要。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而且能够补充课堂教学难于进行而通过实践容易学习的知识内容,深化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整体学习效率,这是一种与课堂教学并行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的教学方式。

三、结束语

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组织教学方式,增加创新的实验环节,这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8:对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对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一、教学内容改革

1、重视课程体系架构的教学

在绪论课上,我们向学生讲解两方面内容:一是以“自动控制技术与人类进步”为题介绍控制论的发展史、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现代控制理论产生的数学基础、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等,向学生强调控制理论处在以自动化、计算机和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控制理论的成果在美国Apollo登月计划实施中起过实质性的作用[12]。由此启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现代控制理论是应分析与设计高质量和大型复杂控制系统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以近代应用数学为理论工具。二是向学生说明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现在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就业主要在信息产业中,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之一[13],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为从事信息技术方面工作提供重要的思想方法。

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本质性概念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抓住最基本、最本质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及其相互联系,在结构上使课程的体系清晰完整,防止定义和结论的堆砌,帮助学生构建出自己的系统的知识结构。针对教材[14]的特点,在保证严谨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我们为学生补充拉普拉斯变换、能控子空间的概念及表示、能控性能观性的PBH判据、稳定性与特征值的关系等内容。在讲授定理、公式时,不刻意追求定理证明中数学上的严密性,重点强调其应用背景、应用条件的限制,要求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学生从本质上进行理解,避免生搬硬套地运用理论。

3、介绍新知识,跟踪新技术

我们在教学中把当年中国控制会议、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美国控制会议等国内外一流会议的征稿范围和部分大会报告介绍给学生,并介绍一些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H∞控制和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等的基本思想。这样可以拓展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深入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思想体系和发展前沿,把握该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学习、研究,以及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打下良好基础。

4、渗透数学文化思想

在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大师们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数学史,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思想的方法,积累数学文化。控制论科学的创立者之一维纳[15]是一位数学天才,在布朗运动理论和位势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他也是信息论的创始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钱学森[16]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是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他也致力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强化数学知识在控制论中的应用。数学作为系统控制科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内容涉及了数学的各个学科。如以W。M。旺纳姆代表的基于几何概念和方法的几何理论,以R。E。卡尔曼为代表的基于抽象代数方法的代数理论,以及以H。H。罗森布罗克基为代表的基于复变量方法的频域理论。在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中,涉及了频域理论、状态空间理论及变分理论等。矩阵分析和微分方程理论是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介绍相应的数学基础,是学生学好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基础和关键。例如,高等代数中的Cayley—Hamilton定理、极小多项式、矩阵Jordan分解等在控制论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判断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系统的能控标准型、能观标准型中都有体现。讲解数学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对学生思想文化进行熏陶,这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控制理论实践性强,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必须进行仿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仿真和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4]。我们开设了8学时的上机实验(4个实验,每个实验2学时),内容包括:(1)利用MATLAB进行系统模型的相互转换、对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分析;(2)系统能控性、能观性和稳定性的判定;(3)基于极点配置的系统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系统设计;(4)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系统设计。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对系统进行辅助分析的能力,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9:浅析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索的论文

浅析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索的论文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医药卫生管理专门人才为目标。对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在课程教育设置中很多都是不合理的,在教学内容中很多都是重复的,学时相对也较多,需要结合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还要对一些相关性管理学科的重复内容进行整合学习,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科学合理。

教学课程的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也直接关系到大学专业人才的质量和能力培养的效果。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各个学科的知识不断的增加,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课程越来越多,在对课程教学之间又缺少相互联系,导致学生的负担十分沉重,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让课程更加合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要让课程教学体系整体化和科学化,以适应社会对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推进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的顺利发展。

1、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对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等知识进行培训,能在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学生主要就是学习现代管理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接受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更好的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能够更好的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和决策的能力。对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能力;(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必须定量分析技能;(3)还要对质量管理和数据收集处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进行掌握;(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制度;(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1.1医学课程设置所占比重过大。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在医学院校开办的过程中,为了突出医学的优势,因此在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课程体系中,认为医学课程设置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区别于其他类院校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的特色,长期形成了“医+管”的课程设置模式,导致医学教育课程多,课时总量大的问题。加之过去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招收的是文科学生,学生学习医学课程的难度大,学习负担沉重。

1.2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由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很多课程设置上面十分不合理,对于医学院校采用的“医+管”的模式,在专业课程上有很多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忽视各学科的内在联系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学的知识体系混乱;课程分类不准确,课程教学功能不明朗;对于教学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在对社会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

2、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思路与实践

2.1医学课程的整合

在对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中,要针对学生能力进行设计,很多学生从事卫生管理、卫生监督、预防保健、计划生育、疾病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要求学生更好的掌握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对于以前学习的十多门课程,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在教学中很难把握深度,导致学生学习中不够重视,教学效果较差。为了让学生在不违背医学教育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对医学课程进行了整合,采取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分离,设置独立的适合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的医学课程,即把医学课程整合为基础医学概论和临床医学概论两门医学课程,学时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2.2管理专业课程的合理调整和整合

作为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就应该以学生能力、素质作为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基础,应具备卫生事业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经济分析和预测。因此必须要具有扎实、广泛的人文基础和管理学知识,必须掌握和了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实际的学习中,需要制定符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还要明确管理的理论知识,要以医学为基础的课程建设思想。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管理专业课程门数及学时数,增设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相关课程,如卫生政策研究、健康教育学、卫生管理统计等课程。对一些内容陈旧的课程则直接砍掉,如初级卫生保健。这样在总学时相对不变的基础上,精减了近268 学时的空间来发展管理专业课程及基础课程教育。

3、课程整合的实施保障

在对课程整合中并不是简单的将几门课程柔和起来,这是需要我们对整个课程进行科学调查和分析,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有相应的机构和师资作为教学保障。具体说需要以下保障:

3.1需要有组织保障。学校应设置基础医学概论教研室、临床医学概论教研室等相关机构。

3.2要有专职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在教学中有统一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对教学内容全盘把握,使相关学科的教学恰当的联系和衔接,避免重复、脱节,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3在课程整合中,要采取专家、教师、学生意见,及时了解课程整合教学反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之更好的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3.4还要对渠道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例如,教学的经验和外出的进修等。在课程整合中对师资的要求高,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对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整合的研究。

3.5优化教材。教学教材是教学的重点,对于学生学习中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对教材实践案例进行精心挑选,保证教材的优越性。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对教材不合理的地方做出调节,对卫生改革的新思路、新理论、新做法,提出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前沿讨论课题,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

4、结束语

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构想,其特征是突出科学、技术,新医改政策下,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肩负着卫生管理队伍建设的任务。

篇10:职业院校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在这一条件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创新型财经人才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个不断变化更新的社会能够适应,并且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一些职业院校为了能够完成自身的最终目标,对于本学校的教学体制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更加重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1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方案自己专业方面的建设

目前,优化专业学科的知识结构,完善人才的培养方案是极其重要的。一些职业院校建造了一种新型的多学科体系。结合了多个方面的知识,以财经知识为中心,涉及了经济、法律、文学等等多个方面。鼓励实现多个专业的相互结合,力求把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职业院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更加的重视综合性的教育。此外,这些职业院校依据自身主要专业的各个方面的优势,从而带动了学校里其它专业学科的全面的发展,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的提高,学校要求学生们必须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的发展。

2如何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的综合素质

2.1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与实践教学:

对于现如今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来说,注重实践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只有科学、合理的设定综合性的实验科目,才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只有合理的、高效率的设定开放性的一些实验科目,才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开放性实验室钻研有关专业方面的技术性难题。只有适当的创造网络教学平台,不断的完善模拟的实验室,才可以明显的提高学生独立钻研知识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是与生产实际密不可分的。正因为这一方面的原因,我们在进行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的道路中,不仅仅要将理论知识以最专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难题的能力最大化。

2.2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第二课堂:

事实上,我们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的去完善我们的实验教学的体系以及不断的增强我们的实践基地。必须要承认的是,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熟练地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此外,定期的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专业方面的有关的科技型竞赛,对于展开学生在培养目标下的第二课堂,使学生们能够完全的利用课后的时间去参加课外的活动,从而使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3如何进行创新型财经人才的教学管理改革

3.1如何进行创新型财经人才的教学管理: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下,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采用学分制的教学方法,然而,职业院校也不例外,与传统的学年制不同之处是,学分制一种学习的计量单位。更详细的说,就是根据学生们所选择的课程来取代学生的学年成绩。然而,这一种制度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充分的带动学生的自觉性以及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的提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创建完整的教学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创建完整的规章制度后,我们应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调整制度,力求在将来的某一天做到最完善。然而,创建明确的规章制度的作用则是能够清楚的掌握一个科目的教学质量,可以最大化的加强职业院校的教学的效果。有关方面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大体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实验室的管理、教师队伍的管理、实习基地的管理、学风管理等等方面。此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3.2创建有质量的教学监控系统:

为了达到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目标,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学质量的监控系统。从某一方面来说,职业院校必须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重视有关方面的专业性的管理工作。这些有待深化改革的主要方面包括:教学的内容、给学生们进行考试的方式、教学的方法等等一些方面。同时,职业院校必须设置良好的资源,对待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必须做到严格认真,对教学实践的这一方面更应做到重视。职业院校最好能够严格的监管教师的教学的效果,并且努力提高课堂上老师的教学的质量,严格的把握好教学实践环节这一关。

3.3提升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从当前的形式分析,想要做到职业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方便化,我们必须尽最大的能力提升全方位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努力增强教学管理资源方面的信息化,进而做到教学管理的透明化以及科学化。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充分的利用一切有利的科学手段,提高信息化的管理的水平,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职业院校应当全方位的考虑学校的自身的实际情况,重视财经教育理念的创新改革,谨慎的挑选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进行辅助。结论: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模式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总的来说,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会谨慎的观察社会市场的实际的需求,全面利用好各个方位的资源优势。不仅包括了经济学、市场学还包括营销学以及管理学等等多个方面。本文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实际的情况,提出了如何改革创新型财经人才的教学管理的模式。这实际生产中,我必须做到全方位的使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定期的频繁的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的训练,注重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运营的流程,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加强职员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石丽军,刘海霞.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华章,2014(19):125-126.

[2]张昭琼.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科技资讯,2011(21):145-146.

[3]张政文,田刚健.面向全体探索以创新意识培养为主旨的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58-159.

[4]宋树理,严焰.《西方经济学》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经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02):147-148.

相关专题 专业课程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