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水工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

快乐野人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快乐野人”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高职院校水工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共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对高职院校水工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

对高职院校水工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

1.概述

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就一直把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认真贯彻,但是由于受到工程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建设的都是基础性水利工程,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一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健全,让许多新技术在水利工程设施上得到了应用,我国也兴建了一批诸如三峡工程之类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水利工程,同时也加快了水工专业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但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步施工数量和工程作业面都在增加等原因,水工专业的人才缺口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还是很大的,为了缓解这种社会需求的压力,各高校都在加快这方面的教育投入力度。

2.高职院校水工专业学生现状

高职水工专业的学生,相对于本科专业而言,具备较高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虽然在理论基础上有所欠缺,但是针对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而言,这种能动性较强的学生在职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还是很高的。但是由于用人企业在建或者拟建的水利工程项目目的性较强,而且新型的相关技术应用也较多,一般常规性的水工专业学生缺乏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所以就造成了一边是水工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没有专业对口岗位入职,一边是水利工程建筑单位急需水工专业相关技术人才的这种较为矛盾的人力资源浪费情况出现。

3.高职院校水工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3.1 企业代培模式

为了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企业的水工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校方可以牵头组织用人单位和学生在入学阶段实施企业代培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企业根据自身用工岗位缺口的数量来制定学生培养的数量,企业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学习费用,在毕业之后由企业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核,通过考核的,直接入职企业的相关部门,没有通过考核的学生,要对企业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这样定人、定岗、定向的培养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一次性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学生在校期间产生的大部分费用,对于学生而言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不过,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种代培模式的周期较长,如果人力资源需要短时间内急速补充的话,这种方式不可取。

3.2 以工代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目前高职学校较为常见的模式,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它解决了用人单位短时间内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在校理论知识的一个实践环境,与此同时还能在实习阶段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这种一举多得的措施让用人企业、学生和校方很是受用。水工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技术性较强,如果让学校依照理论知识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的话,教育资源成本投入很大,随着以工代学模式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一步到位的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得到锻炼,这样不仅解决了学校资金短缺的问题,还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验证理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总结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对企业的专业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正式毕业之后的入职相对于通过校招等渠道来的学生而言更具有竞争力,对于自身的职场生涯规划抢占了先机。另外,对于企业而言,这些学生的在岗实践时间虽然短暂,但是由于专业技能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且社会背景较为简单,所以在岗位调整和专业知识利用上也能得心应手,对于解决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后,短时间内出现的大量专业岗位短缺问题是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而且对于一些工期较短的工程而言,这种临时岗位的设置,也可以解决盲目的进行人力资源扩招给企业带来的庞大的用工成本支出,这种变相的`开源节流的措施也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相关净收益。

不过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可以暂时性解决专业岗位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学习较为片面,实践操作经验几乎没有,所以在进入实际工作阶段的时候,还是要在有具备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完成相关工作,切忌盲目的让学生在不熟悉环境和工作性质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相关工作,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外,校方既然和企业建立了相关的实践渠道,就要尽量保持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既能在学生毕业后的招聘中尽量争取更多的工作岗位,还能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创造更多的轮岗实习机会,不要以盲目的追求“上大企业”、“上大项目”为目的的实践,而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出现。

3.3 国际交流模式

许多水工专业的新技术在海外的利用率是较高的,校方应从大局出发,加快海外合作交流教育项目的沟通,让学生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之后,尽可能多的到掌握先进技术经验的海外学校交流学习,虽然这种模式实施起来产生的费用较大,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不小的开支,但是相对于高新技术的研发成本投入而言,这些支出就显得少的多了。

不过,在这个模式的实施阶段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回流工作,跟学生签订相关的协议,避免出现专业人才流失情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水工专业学生的各种全新培养模式,势必会为我国培养更加专业、更为优秀的高端水工技术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不仅是需要教育资源的支持,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也要充分地融合其中。

篇2: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摘要]专业英语教学是专业技能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手段。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一套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随着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技术交流的不断深化,作为技术交流和应用技能培养的专业英语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专业英语教学普遍流于形式,学校不重视、课时数少、教材不适用、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等。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英语教学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现状

1、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局限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旧模式,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由教师讲解语言点,后逐句翻译课文内容。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缺乏互动与交流。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书本知识,学生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知识面窄,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提高,限制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

2、师资参差不齐

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的专业英语教师要担任双重任务,既要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又要进行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也有部分专业,由公共课教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

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懂英语又要了解专业,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都属于单科型,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俱佳的复合型的人才甚少。目前的现实是专业教师缺乏语言基本功,发音不准,语法知识也讲不透彻,将英语课上成了专业课,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很少有既精通专业,又擅长英语的教师,使专业英语教学无法达到大纲的要求。

3、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主动性不高

高职院校很多同学的英语水平较差,学生英语程度也参差不齐。有的成绩较好的同学在经过一年半的大学英语的学习,通过了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试之后,对于英语学习存在疲惫感和厌恶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在课堂上,表现为缺乏主动性,只是习惯性地被动听课,缺乏学习目标;另外,大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畏惧于冗长复杂的专业词汇和语句,缺乏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表现为过分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既不积极回答问题,也不主动提出问题,下了课便万事大吉。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变成了独角戏,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

1、探索专业英语教学新模式,确保专业英语教学有效性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教师集中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堂强化训练和监督评估相结合这三个方面,通过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一方面,帮助学生扫清障碍;一方面,留下知识,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利用专业英语学习获得外文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重点开展技术交流的现场模拟、现场的翻译训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给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提供平台,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探索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教学的指挥棒,评价理念也是制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评价主要是采用以英语水平测试的做法,片面的反映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其他各个方面的表现,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了限制,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碍了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步伐。

2、加强专业英语教师再培养,保证专业英语教学实效性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所以,对于专业英语教师的要求就是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而目前的现状是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专业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不同于普通英语,是承担英语专业知识的信息载体。在语言特征和教学侧重点这两个方面均表现出独有的特点:

(1)专业英语专业词汇多、术语多、语句长、句型繁、逻辑性强。

(2)教学侧重点不同,重点掌握专业词汇、理论知识的英语表达和阅读专业英语文章。

根据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一方面,可适当引进人才,让英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或出国专业教师担任此课;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创新专业英语教学新方法,增强专业英语教学针对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如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转变成主动思考性学习,运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更轻松走进课堂,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必不可少的。

(1)建立知识对接,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学习一般安排在大三学期,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正在学习的阶段,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没有畏惧感,可通过将专业英语学习内容与专业课程对接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信心。

(2)建立知识模块,构建学习情境。某一专业包括多项课程,其专业词汇、理论表达特点也有所不同。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模块优势,建立某一模块的专业词汇的结构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词汇,又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学习某一知识模块的理论知识的表达特点和常用的表达方式。例如,可以把机械英语分为这样几部分:机械制图、机械零件、金属材料、热处理、机械制造等。另外,结合课堂知识,从学生目前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提出探索性要求,激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英语英语能力的提升。

(3)丰富教学形式,调动课堂气氛。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问题式”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课堂的强化训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称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性学习转换为主动探索性学习。

(4)完善考评机制,促进课程改革。摒弃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机制,采取课堂柔性考核和课程测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在平时课堂中体现的应用能力纳入到考核内容中,更全面的呈现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减轻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畏惧感和压力,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主动性,推动了课程的改革深化。

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程的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前进的动力。对于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善于思考和总结,大胆尝试,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瑞苓.机电工程专业英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324.

[2]何建菊.CBI教学理念下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当代教育论坛,,(1):54-56.

[3]曹佩升,向前进.多媒体机助大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理论和实践.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6):119-121.

[4]程国红.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10):184-185.

篇3: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美术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整个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所以美术专业必须将实践教学作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等,进而培养出可以满足社会具体需求的美术专业实践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近年来,随着“艺考热”的兴起,美术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只懂得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能力的美术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大多陷入困境。所以,高校强化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社会实践切实融入美术专业教育,具有重要的、长远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对于学生自身的作用

能够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实践能力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说,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其才能知道在校学习所收获的专业知识具体的掌握情况,可以说实践就是使美术专业知识得到延伸的最佳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帮助美术专业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不但能够促使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技能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以一种正确的方式融入社会,用主观意识进行观察,并将观察所得合理地转化成个人的素质修养。

二、提升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改进与完善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教学体系

如果想快速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就一定要合理地转变相关的教学理念。固有的教学理念尽管具有一定优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改变,其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具体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强化将实践作为主导的相关教学体系建设,从而使实践教学成为整个美术教学的核心,并以此对相关的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等进行重新设置。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合理地协调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提高实践课程在总体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与此同时,还要主动地将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中,进而形成一个更加系统的、更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2.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质量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假如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学生自然也不会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切实强化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建立一支更加高效、更重视实践教学的优秀教师队伍。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教师的个人进修与集中培训两个方面展开。教师通过个人进修,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凭借集中培训又能稳步提高实践能力和实践意识。高职院校进而可以妥善地构建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3.加强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学生实践能力得到稳步提升的重要保障。利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和汇报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这样能够使实际操作和课堂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问题上,高职院校必须切实考虑到当地具体的民俗、风景、人文、历史等有关因素,可以建立一个具有经营性和生产性的小规模的艺术公司,或者实习实训室、美术培训学校等,如手工制作教室、工具和材料教室等,进而为学生创建优良的实践场所。

4.强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

实习是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长足进步的关键因素。通常来讲,学生的.实习期一般是在相关企业中度过的,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和相关企业保持沟通与合作,互利互惠、共同进步,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一定要切实认识到当地企业所具有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形势,并且了解到其具体的生产流程和用人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妥善地做到这几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改革和专业课程设置。对于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来说,进行校企合作不但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并完善人才方面的储备,从而实现双赢。

结语

如今,我国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所具有的实践能力还不够高,高职院校具体的教学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大对于美术专业教学的研究力度,并努力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进而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能力更强的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吉玮,王文涛.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探究.教育教学论坛,(25).

[2]刘震.高职院校美术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2(1).

[3]张辉,杨浩峰,刘忠军.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就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1)

篇4: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思考论文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集教育、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去适应“知识、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可回避的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以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成为一社会需求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方面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育

篇5: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思考论文

尽管人们对“知识经济”有不同的理解,但广泛认同的是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形态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而是依赖于对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占有、积累、创新和利用。

可见知识经济更强调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由于其主导因素是知识,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已经直接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表现为人才之间创新精神的竞争。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集教育、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去适应“知识、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可回避的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仍然绝大多数是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凭借“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走进高职课堂,屡屡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部分学生却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听MP3等现象,结果教师讲完了一堂课,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部分课堂上精力不能集中的学生却不清楚老师这节课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学生本身也是有思想、有愿望、有意识、有兴趣的人,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充分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能动性。显然,上述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传授知识而不是以智能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的,而是以牺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代价的,它根本无法适应当前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那么,制约教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因素有那些呢?

2制约教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

首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制约了课堂教学对学生智能教育的培养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事实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高职教育在2l世纪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师资队伍本身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务结构以及专职与兼职的比例结构上还不甚合理,专业课与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仍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许多青年教师依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尚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等等,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现如今课堂教学仍然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则应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应有职责。可以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

其次,高职院校刚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僵化。高职院校一般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比如教案检查制度,中层领导定期听课制度,教学成绩达标制度等,这些制度存在刚性化,过于量化的缺点,这些刚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模式不但没有起到优化课堂的目标,反而进一步僵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

3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面对新世纪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管理方式都必须有一个彻底转变,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成为一种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创新教育。

3.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教育,重要的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开发学生智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避免那种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教学,真正地让他们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人,以主动的精神、创造的态度去求取智慧,培养创新能力。此外,知识经济靠的是智慧创新,教师也要实现由体力消耗型到智慧创新型的转变。在课堂上要运用探索、研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等,在教学中,及时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3.2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落实《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推进国家“十一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计划的.实施,贯彻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管理和研究总体水平,必须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本身应具有很强的专业应用能力,或称之为专业实施能力。因此,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师资队伍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出这支队伍应有的素质要求——具有敬业精神;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懂得教育基本规律;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适应专业教学任务转移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专业智能的要求。

3.3实施柔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制度,引导教师转变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管理监督方面光靠刚性的教师管理监督制度是无能为力的,还需采取一些柔性的管理方式更能奏效。

进入21世纪以来,柔性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理论成为解决高校教师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把满足教职工的高层次需要、呼唤和激发教职工的工作内驱力作为出发点。如果管理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淡化量化,侧重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是否有学生的智能参与,能够把数量与质量、数量与热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作系统的考虑,教学效果将是另一番景致。

参考文献:

[1]吴振坤.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J].北京.施工企业管理..9.

[2]李铁林.职教师资队伍应具备怎样的要求和特色?职教三人行[J].南昌:职教论坛..11.

[3]赵林轩.现代课堂教学探究[J].成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0.

[4]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6.

篇6:高职院校学生境外就业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院校在围绕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还需进一步突破学生就业的定势思维,积极进军国际劳务市场,探究高职学生境外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对境外就业问题研究还处在理论的层次,并且研究的对象多为一般劳动工人在境外的就业问题。而对高职学生的境外就业,尤其是境外就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却很少有人问津。本文将以新加坡国家为切入点,以商丘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从“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探究高职院校学生境外就业的培养模式。

7月,商丘工学院与新加坡用人单位签订劳务输出协议,我院积极探索,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打通毕业生在新加坡就业之路。如何促进高职学生境外就业,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境外就业培养模式的思路

高职院校学生境外就业培养模式将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高校“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实现途径等。在“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运用课程设置与教学理论,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新的培养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

1.1“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校企合作”是将“订单培养”与“校企合作”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和合作型的“订单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走产学研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

1.2转变学生就业的定势思维和就业观念

如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国际范围的就业空间却依然广阔,现阶段高职学生应开阔视野放眼世界。

1.3 推动制度创新, 逐步实行评估标准国际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普遍缺乏能够得到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 教育水平得不到认可。我们要主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努力为有关部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质量标准,逐步实行评估标准国际化,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

1.4调整课程设置,满足境外客户的实际需要

国际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且其知识体系必须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实现学生境外就业的目标,高职院校就必须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构建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全面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英语水平的提升。

2.高职学生境外就业具有一定的优势

2.1具有较强的职业定位

从当前的国际人才需求结构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现象。处在金字塔底层的同时又是需求量最大的为基层人员,即直接从事实践操作的技术人员;处在中间位置的则是企业的普通管理人员,包括高级技术人员;处在金字塔最顶端的则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董事长或总经理。

2.2具有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

高职学生由于接受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沟通能力有了大幅度地提升。与一般的劳务输出人员相比,高职学生在语言上进行沟通的能力较强。这就增强了其适应劳务输入国的社会环境和从事正常社会交往的能力。

2.3具有务实的职业素养

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自知在知识、学历等方面比不上本科生,因此他们的职业定位更务实。他们能够清楚的面对自己的劣势, 他们具有危机感。因此他们对工作始终保持谦虚的姿态;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务实上进的作风,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结论

高职院校学生境外就业,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国际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强调学科交叉,发展行之有效的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可以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努力开展以人为本、以提升能力为主的教育,从而树立国际观念,变本土化教育为国际化教育,实行开放式办学,广泛开展国际间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陈峰.国际劳务市场高技能人才需求对高职教育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12):55.

[2]徐盈群.实施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0 .

[3]施祝斌.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交通职业教育,2006(4):9-11.

篇7: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思考的论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思考的论文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是高校党建的关注和培养对象,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增强高职院校学生骨干培养成效,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要把握特点,准确定位;高度重视,全面部署;机制配套,有序推进。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他们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是学生中优秀分子的代表,是学生行为效仿的表率,对他们进行系统全面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笔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对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的培养模式和机制做了一些探索,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要把握特点,准确定位 1、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与普通本科院校有着显著的不同,即具有鲜明的职教性。主要体现在:(1)在理念上,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2)在设计上,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强调与高等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内容往往多于政治素质的培养内容;(3)在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更加注意利用企业与社会等资源,让学生结合职业情境等大环境,在实践中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相比起普通本科学生而言,高职学生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行为控制、与人交往、情感调节等方面能力较弱。就高考成绩的结果而言,高职学生是“学习的失败者”,自身综合素质较普通本科生比起来相对较低;他们学习功利性较强,大多以学好一门技能满足就业为目标,较少关注个人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的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经常容易受到外界现象和言论的影响,不能持久专注的从事某项事情;他们缺乏必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在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明显比较片面,往往不能从全局和本质上客观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3、把握高职院校工作基础特点。从整体上看,由于对“就业导向”办学理念的过分强调,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一些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人力物力支持,导致大学生骨干的培养相对滞后;同时各方面力量没有系统整合,“二课”教学、学生党建工作、团学活动等没有形成整体联动,实际培养效果不理想。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比起普通本科高校任务更重、难度更大,需要认真谋划,狠抓落实。要从提高认识、队伍配备与培训等基础抓起,逐步推进,分阶段性确定目标,分步落实。

二、要统一认识,科学规划 1、要提高认识,知行合一 在高职院校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和国家赋予高职院校的神圣责任,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大学生骨干是青年中最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群体,也是能最善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高职院校要从党和国家的事业出发,在培养高素质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努力造就政治素质高、立场坚定、忠于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又“红”又“专”的人才,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包括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在内的学生综合素质。 2、要整合资源,合作育人 高职院校要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对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鼓励教职工通过言传身教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做贡献,同时要引导广大大学生骨干争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学习政治理论光荣的氛围。要充分发挥各各种力量的作用,形成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共青团要发挥党的外围群众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将优秀的大学生骨干吸引到党的周围,积极推荐给为党组织考察;校内各级党组织要主动关心大学生骨干的成长,组织专门力量对大学生骨干进行考察培养,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教学部门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科学地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体系;学工部门要利用企业的德育资源对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进行教育,促进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要形成校内外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开展。 3、要人员充足,经费到位 调查发现,人手不足和经费短板是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无法开展的重要原因,制约着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整体推进。俗话说,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人手和经费,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因此,高职院校要为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设置足

篇8: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软件技术专业为核心的IT人才缺口扩大。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以项目为实践载体,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点和实践动手能力。传统的软件以单机处理为特点,与当前的网络化、云计算等特点不相符合,这就给高职院校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随着社会的需求而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主要岗位群有:软件开发岗、软件测试岗、软件技术支持与服务岗。其中软件开发岗位主要有:NET方向、JAVA方向、嵌入式编程、Android方向、IOS方向、HTML5方向等,不同的就业方向对人才培养过程有不同的要求。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IT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熟悉主流编程语言、方法和工具,掌握软件工程理论,能够从事软件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技术性工作,通过课程学习和项目实践,使学生具备项目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成为一名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人员。

二、软件人才能力结构

(一)知识结构

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有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分析与设计、网站分析与设计、项目管理等内容。针对不同的方向进而得到具体的课程设置,使培养的学生能在毕业时符合社会对软件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校内通过项目实战丰富学生的项目开发实践经验,掌握项目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二)能力结构

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应能熟练使用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过程中的工具和方法,能熟练使用某个编程语言、熟练使用建模工具对软件及数据库进行建模、熟练使用软件测试工具对软件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等。

(三)素质结构

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信息道德和法律意识素质,具备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课程设置

课程安排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需要与社会对软件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进行设置,课程安排的原则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由浅入深、由模块到整体”,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学生能在毕业后运用所学知识胜任工作岗位的各项要求。

本文以软件技术.NET开发方向为例,对该方向的.课程设置进行描述。课程设置分为:基础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项目实践课程五大部分。通过对各类型课程的分析,结合用人企业对.NET开发人员的基本要求,对.NET开发方向的课程设计如表1所示。

四、以证书为导向,促进学习

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在不同阶段可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证书可认同获得相应的学分,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一般考取程序员、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师及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等证书为目标,具体如表2所示。

其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可换2学分、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可换4学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可换6学分。

五、总结

本文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培养目标及原则、软件人才能力结构、课程设置及证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NET方向对五类课程进行了具体的细化,为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导建议。后续还要对校企合作、校中厂、校中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有力的理论和依据。

参考文献:

[1]殷佳庭.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12):114115.

[2]丁德成,张倩,颜云生.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7,(02):5053.

[3]罗莎.基于校企合作平台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7,(01):217218.

[4]范新灿.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三育人”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10):9495.

[5]宋磊,刘立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02):201.

篇9: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从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的角度出发,根据浙江省高职院校的'专业分布状况,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从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专业评估等几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 者:黄承 HUANG Cheng  作者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1 刊 名:航海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MARITIME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27(2) 分类号:U676.2 关键词:浙江省   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篇10: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策略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策略论文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单单是要拥有良好的学识和技能,更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和道德修养。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不容乐观。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不仅是社会对高职人才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必备素质。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如何将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成了当前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

(一)高职扩招使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大大下降国内高等教育目前正在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伴随着独生子女的成长以及全国性大范围的高职扩招,能够吃苦耐劳的学生已不多见。再加上部分院校只强调数量,而忽视质量,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二)社会结构调整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在促进社会结构的调整,这些调整迫切需要一大批技能型、懂管理、会经营、能服务的实用人才。要求他们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较高的职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善于与他人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其他走进高校的学生相比,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知识薄弱,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心理。加之社会上的一些偏见,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比较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和思想倾向,觉得在高职读书没什么前途,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比较悲观等等。所以,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科教学中去。各任课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需要,培养其相关的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良心、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使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

(二)规范日常教育管理,加强养成教育,寓教于管。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教育阶段基本上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因此要严格日常管理,注重养成教育。首先,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规范教学与管理,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其次,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推进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寓教于管。从新生入学抓起,引导学生养成努力学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的优势和发展方向,让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动力,初步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自发成立的文学社、舞蹈社、摄影协会等,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运动会、文化节、专业技能竞赛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使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专业的乐趣,体会职业的高尚,发现自我价值,挖掘职业发展潜力。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学生发展、成才的基础,是职业素质培育的根本途径。在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中有意识地了解职业、熟悉职业、体验职业。培养对职业的正义感、热爱感和责任感。

(五)将职业道德评价作为实习实训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实习实训评定办法中加入职业道德评价内容,并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在考评指标的设定上,要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体会到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根据考评指标在就业前实现道德的实践。

(六)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法制法规教育中去。职业道德与法律制度的联系密不可分,都是规范人们职业行为的准则,维护职业活动的健康开展。在对学生进行日常法制教育时,加强与其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心有敬畏、行有原则,养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

(七)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职业的意义,使学生懂得职业并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它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聪明智慧的场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清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使自我教育成为强烈的内在需求,在不断修正自己的奋斗目标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修炼职业品格。

(八)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引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立足于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高尚、善良、真诚、大度、担当、细心等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融入到与学生相处之中,使教师的引领作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总之,要让学生明白“想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如虎添翼,让社会出现大批的高素质人才。

篇1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

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前者重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应予以重视。

(一)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四年制本科教育,它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宗旨,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秉持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动手能力,而且包括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能力时还应注重实用性、针对性、适用性,真正实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二)具备职业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企业及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高。首先,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快,更加信息化,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学科边缘化、领域交叉化、知识综合化是目前社会发展的特色,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综合性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最后,针对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只有具备综合性的职业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全面的职业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以就业为导向,高等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其培养目标,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当今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果不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就很难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在科技、工业、生产高速发展的现在,高技能人才紧缺,但是某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仍十分困难,其根本原因是毕业生并没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熟练职业技能,无法满足企业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反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均具备全面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他们能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发挥优势,为企业服务。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加强学习锻炼,夯实专业基础,熟练技能操作,全面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

(一)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为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清晰,因为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更正认识偏差,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到以能力中心的转变,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业务素质。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的理念在慢慢渗透,一些高职院校对于课程体系做出了一些改革探索。比如增加实训课时,开设顶岗实习,秉持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但是总体来说,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还没有根本变革,无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的教材内容陈腐落后,难度大,知识点琐碎,专业实践性的特色不突出,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理实一体化和重视技能培养的理念。除此之外,现用教材的科技性和前沿性有所欠缺。目前,科技发展极为迅速,各种科技知识信息更新交替,新技术新技能在现有的教材中无法学到,造成毕业到岗后无法得心应手地工作。其次,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实训课程的重要性,但是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的比例还不够合理,实训课程的内容不具有专业或者职业针对性。最后,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没有达到学校和企业预期的效果。高职院校会在第五学期或者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定岗实习,但是由于企业有时提供的岗位和学生的.专业不对口,或者由于学生懒惰不参加顶岗实习,使顶岗实习形同虚设,没有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三)师资队伍业务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也就是说,从事高职院校教师工作除了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良好的实践能力。虽然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掌握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但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岗位的综合性能力还有所欠缺,师资综合能力弱制约了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中国存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重视学历教育,轻视技能,以获得文凭和学位证书为最终目标。加上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晚,职业教育定位不清晰,职业教育理念没有深入渗透,导致学生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应顺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企业岗位调研,开发建立对应的课程体系,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另一方面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式,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而且熟练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设置课程,课程内容应该与岗位职业标准相对接。原有的课程结构的特点之一是学习的课程科目种类繁多,基础知识零散,知识体系不完整。我们要精简必修课,重视基础课,尤其是计算机应用和英语课程,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利用多媒体和信息化手段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课程设置之前必须经过企业岗位调研,所开设课程必须满足企业岗位对于该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紧密合作,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除此之外,专业开设和课程设置还应考虑企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虽然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都具备“双师”素质,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真正“走出去”,所以学校应该建立机制,鼓励教师深入实训基地、企业车间进行学习交流,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鼓励学校教师与企业深入合作,共同研发产品,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打造一支真正的以企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充满活力的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实现理实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把学生培养成可以在企业胜任生产、研发、管理、销售等岗位的一线高技能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之外,高职教师还要具备奉献精神和良好的师德,除了教会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服务于社会生产外,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是否顺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育理念,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篇1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思考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思考研究论文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思想陈旧。

高职院校的管理宗旨是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让高职学生在社会上有一技之长,因此,多数高职院校将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而不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其根本原因是教育人员的管理思想陈旧造成的。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缺乏管理水平,导致教师只注重专业技能的教导而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如此的教育必然不会提高高职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德育教育方式刻板。

德育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高职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但是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德育教育方式刻板,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因为专业课程紧张,导致德育教育以书本教育为主,但是书本教育并不是十分理想,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方式应该进行改善,以便能够更好的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

(三)管理方式不正确。

高职学生管理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教师缺乏正确的管理方式,家长对学生放手管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缺乏效果,学生的素质难以提高。

(四)管理模式单调。

高职学校的管理模式单调也是难以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高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以高职学生管理规范为主,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规范来处理,导致不能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学生难以接受,致使学生的素质难以提高。另外,学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也是导致学生管理模式单调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改变教师管理思想观念。

教师的管理思想陈旧是学生难以提升素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改善思想陈旧的主要措施。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保证教师对学生的技能进行教导,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培养。学校应该组织培训,加强教师的学习,使教师通过进修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只有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其管理思想觉悟才会提高,将消极的管理思想转变为积极的管理思想,能够有效的增加管理效率,使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学生的素质得以有效提高。学校的管理模式将会更加完善。

(二)灵活的德育教育方式。

高职院校通常采用书本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但是书本的内容枯燥,教育方式单一,学生难以接受,致使学生的德育素质难以提升。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该运用灵活的德育教育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角色,通过演出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刻的感受到所饰演角色的内心,加深对道德素质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德育素质。灵活的教育方式是教师需要钻研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方式。

高职学校的管理方式欠缺致使学生的素质难以提高,高职学校实行的是教师管理模方式,但是教师的管理又和家长脱轨,致使管理不能有效的进行,学生的素质难以提高。针对此类问题,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让学生能够学会管理自己,管理别人。学校在学生干部的任用上,实行民主选举,教师只负责监督和考核。该种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是集体的一部分,可以积极管理他人和进行自我管理。同时,教师的监督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该种管理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教师处在客观的角度去观察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素质提高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使教学管理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四)创新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单调是学生素质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教师负责,缺乏各方面的辅助。针对此类问题,改进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的。在学校方面,学校应该重视人性化管理,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对学生各方面的活动加以支持,让学生以学校为家,重视学校的管理。在社会方面,学校教师应该和家长建立长久的联系,始终了解学生的动态,能够更好的针对学生的问题去进行管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管理模式。让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可以让学生的素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不仅是高职教师的工作重点和学校的发展方向,也是高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管理中出现的管理思想陈旧、德育教育刻板、管理方式不当和管理模式单调等问题,需要学校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变教学观念、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建立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创新管理模式来完善管理体系。用科学的管理体系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学校的教育质量能够稳步提升。

相关专题 水工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