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法在行政管理中的价值及体现论文

一味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味鱼”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软法在行政管理中的价值及体现论文(共14篇),希望您能喜欢!

篇1:软法在行政管理中的价值及体现论文

【摘要】软法对于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信息化社会和全球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软法机制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重视,体现在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调解、行政裁量等多个领域当中。

软法机制的特性使得社会公众能够参与到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对于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

篇2:软法在行政管理中的价值及体现论文

软法的涵义

在传统意义上,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法律不仅包括建立在国家统治之下、具有强制力约束的硬法(Hard Law),还应当包含不单纯依靠国家强制力直接实施的软法(Soft Law)。

硬法的实施,具有命令的色彩,公民应当遵守法律的规定,违反法律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软法的实施不具有刚性约束,它提倡人们凭借自身的法治意识、社会共识、集体协商以及社会舆论等因素来实现法律的作用。

罗豪才教授认为软法是一个概括性的词语,被用于指称多种法律现象,这些现象的共同特征是作为事实上存在的有效约束人们行动的行为规则,它们的实施未必依赖于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①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软法是一种软规则,它结合了自律和他律的要求,不依靠国家强制力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一种现代公共治理中调整社会关系的新机制。

软法能够在公共领域发挥作用,是因为它有着与硬法不同的显著特征,这决定了其独特的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

首先,从创制上来说,软法的形成方式具有弹性。

软法的制定不需要同硬法一样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通常是经过反复协商达成共识之后人们对其认可的结果。

其次,软法的实施不依靠国家强制力。

硬法通常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软法更多体现公共意志,在实施中软法不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支持,而是靠公共约束力来实施,主要体现为软法规定的行为方式通常不是强制性的,即使违反也不会承担违法责任。

再次,软法不具有严格的法律位阶。

根据制定主体的不同,硬法具有较为严格的具有层级性的法律位阶规定,原则上下位法不得违反上位法的规定。

而软法体现的一般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因此软法之间的位阶关系并不明显,由此可以认为硬法的排列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管理型的,而软法主要是横向协商型的。

最后,软法体现较强的民主性。

虽然硬法的生成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民意,但其容易在国家权力行使中忽视公民的意见表达,甚至损害、剥夺公民的权利。

而软法本身具有的协商性和开放性,使得民主协商机制成为软法实施中的核心。

软法的价值

20世纪中期以后,软法在世界各国的社会公共治理中逐渐受到重视,主要因为软法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独立价值。

第一,软法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为公民参与政治、协商提供了行为框架和法律保障。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参与政治不仅仅体现为投出选票,更多的是公民希望自己能够直接参与国家的治理,能够通过表达意见从而实现自身的利益。

然而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国家治理当中必然会出现矛盾与摩擦,为了使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更加公平,不但需要硬法提供相应的规范,保证国家治理有序、和谐,为不同利益主体出现纠纷时设置最后一道防线;更重要的是,各主体之间进行博弈的软法规则,能够有效减少各主体在表达意见时的冲突,为国家治理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

第二,软法更加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为政府管理转型提供了法律规则。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不同于以往的计划经济,也不是纯粹的自由经济模式。

在计划经济中,国家通过硬法的形式来规定具有命令色彩的经济计划;而在自由经济当中,国家仍然是通过硬法来对市场秩序、社会秩序进行规范。

现代市场经济更为强调的`是国家政府的服务职能,这种转型不但需要硬法,更需要软法中的柔和手段来实现。

第三,软法是现代信息社会建立和发展运作的保障。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不同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农业社会中自给自足的模式对于法律的需求不大,工业社会中随着经济社会的交往频繁,需要硬法来协调人际之间的关系,然而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等虚拟社会的出现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复杂,虚拟世界同现实世界也存在着根本的区别,硬法在虚拟世界中具有实施操作上的困难,因此在虚拟世界中软法会有更多的施展空间,是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安全性、有序性的重要保障。

第四,软法是全球化治理的可靠工具,为实现和谐世界提供法律支持。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交往密切、互相依存,形成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国际之间的交往所遵循的规则不应当是硬法模式下的强制性命令,而应该是注重协商和自我约束的软法机制。

国际之间由于利益出现冲突和争斗在所难免,解决世界性环境问题、粮食问题、战争问题更多地只能依靠国际的协调、谈判、妥协,这一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软法,可以说软法是规范国际共同体成员行为和调整国际共同体成员相互关系的基本机制。

②软法与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③传统国家治理是家长式的行政管理模式,进入工业时代后,在自由经济的主导下国家的行政管理逐渐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

事实证明,这两种方式都具有缺陷,因为对于社会来说,如果政府的行政管理包揽一切,会因为其能力、信息、财力的缺乏而导致力不从心,甚至这只是国家统治集团进行集权统治的工具;而完全放任社会经济发展的政府,则会因为对社会的失控,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导致经济社会负面现象扩大化。

应该说,现代行政管理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进行管理,既包含政府在尊重经济规律基础上的宏观调控,又包括社会主体的自治,这也是现代民主社会中公共参与的体现。

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模式总体而言还是主要依靠硬法的实施,但是这些法律在行政执法中通常难以实现。

这种行政管理的困境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制定规则时并没有考虑现实公众的意愿,导致规则不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在行政管理中软法的作用应当得到重视,与硬法的制约机制不同,软法主要依靠激励机制,政府通过非强制的手段引导相关主体的行为,通过政策、物质支持、精神鼓励促进公众参与,共同推动实现管理的目标。

行政管理中软法的体现

在公共行政管理领域,软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般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法律责任的条款;基层自治组织规定的章程、规则;社会团体规定的章程、规则;行业协会、学校制定的内部规范;党制定的党章、政策;行业标准;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无强制力的行政行为。

上述行政管理中的软法具有独特的适用特征,体现为以下两点:第一,具有行业性和地方性。

软法的地方性和行业性,使得法院在适用时不需要同法律一样严格适用,法院可以进行自由裁量,如地方规章或行业规范,法院可以参照适用,体现出适用中的灵活性。

第二,实施成本小。

软法从制定到实施,没有严格的程序要求,产生纠纷通常不需要进行诉讼,而是采取行为主体的自律机制或外部舆论等方式加以解决,这样便减少了不必要的代价,降低了司法的成本。④

具体而言,在行政管理中实施软法,主要依靠非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实现,主要包括行政指导行为、行政合同行为、行政调解行为、行政奖励行为、行政事实行为、行政裁量行为等。

第一,行政指导行为。

所谓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基于法律、政策的规定,引导行政相对人的行为,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

行政指导不是一种职权行为,是一种软法规制下的非强制性行政行为。

行政指导包括多种形式,主要有帮助、说服、建议、协商。

帮助是行政机关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条件,促进其向着行政主体规划的方向实施活动。

行政相对人的知识素质、经济能力有限,当行政机关为其提供相应条件时,必然能够对其有所激励。

说服是行政机关向行政相对人说明事理,劝导其遵循行政机关的要求。

行政机关说服的关键是摆事实、讲道理,而不是采取强制性手段。

建议是行政机关主动向行政相对人传达意见,把认为符合行政管理目标的实施方案和结果告知行政相对人,为其提供参考,也号召其能够响应提出的建议,如果行政相对人按照建议实施活动,就会有助于行政机关实施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活动。

协商是行政机关为实现某管理目标,召集行政相对人对某事项进行商谈,互相沟通增进了解,从而达成一致意见。

强化行政指导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逐渐减少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的适用,尽量采取柔和性措施达到行政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引入对行政主体的教育,在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中增强教育,能够使行政相对人容易接受行政处理的结果。

第二,行政合同行为。

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共同协作,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

行政合同体现了现代契约精神,也是行政管理中民主精神的体现。

我国现行法律中对于行政合同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现实中行政机关同行政相对人签订行政合同的现象大量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也在逐渐转变,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行政管理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标志着我国行政管理从以往命令的方式转向了合同的方式,20世纪后期,我国出现的企业承包责任经营和城镇土地转让,都是通过行政合同的方式实现的。

现在,行政合同更是在我国行政管理领域成为普遍现象,通过合同性质的责任书、承诺书等文件,实现了行政机关的各项管理职能。

除此之外,在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中,行政命令的方式也逐渐转变为行政合同的方式,上下级政府之间也可以通过对话、协商、签约的方式进行战略合作。

可以说,行政合同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第三,行政调解行为。

行政调解是行政主体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于发生的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纠纷,作为调解人进行调处,解决纠纷的行为。

根据调解人的不同,行政调解可以分为公安机关的调解、基层人民政府的调解、婚姻登记机关的调解和合同管理机关的调解等。

一般认为,行政调解是公力救济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和公力救济中的司法救济存在较大区别。

司法救济中,法院的裁判就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具有终局性;在行政调解中,尽管调解人是公权力的代表,但是调解是否能够达成,主要还是遵照纠纷双方的意愿,并且,即使行政调解达成,如果当事人不遵守,也可以再向法院提起诉讼。

由此可以看出,行政调解的适用较为缓和,但是对于某些纠纷,行政调解也能够产生较为良好的效果。

第四,行政奖励行为。

行政奖励行为是行政主体为了激励行政相对人,激发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对表现优异的行政相对人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奖励。

行政奖励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精神奖励,比如表扬、嘉奖、记功等荣誉奖励;物质奖励,比如奖金、奖品;职务奖励,比如晋升、提级等。

行政奖励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而且是经常采用的管理方式。

行政管理不仅意味着约束和惩罚,同样需要激励和褒奖,在一定程度上,奖励对行政相对人的活动影响更为深远。

鼓励先进的同时,也能够激发没有获得鼓励的主体的积极性,从而整体调动社会主体的参与意识。

因此,行政奖励手段运用得当,能够使更多社会主体做出对国家、社会有意义的行为。

第五,行政事实行为。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某种行政措施产生了事实上的结果而不是法律后果,较为典型的有建议性行政事实和服务性行政事实。

前者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政相对人的利益不受损失,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告知,这种行为的强制力极弱,仅为行政相对人的行为提供有限的参考。

后者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其服务的职能,向社会或特定行政相对人提供某项服务,如广播资讯、设立路标、提供档案查询等,这些行为的目的只是为了提供便利,不具有法律效力。

第六,行政裁量行为。

行政裁量广泛适用于各种行政管理行为中,如何正确合理地进行裁量活动,是行政管理主体能否发挥管理作用的关键问题。

软法对于行政裁量具有重大的意义,体现为:首先,软法能够控制行政裁量的运作。

在行政领域,存在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各种行政裁量指导标准,这是通过软法的机制来对行政裁量进行限制。

行政权的行使要面对社会当中多种复杂问题,在实践中需要留给行政机关足够的裁量空间,但是权力的行使如果是没有边界的,则权力容易被滥用,为了保证行政管理中的一致性、限制滥用行政裁量权,则需要通过行政裁量标准的手段来实现这一平衡。

其次,软法能够使行政裁量更加合理。

软法能够在一定框架之下,更加细致地去规范裁量行为,能够根据不同行政相对人进行具体化分析。

由于行政执法难以产生一致的规则,这就需要软法的机制来补充具体行政行为的个体性因素,根据不同的政策、文化、个人的需求来做出具体的裁量,这样能够使行政管理行为更加合理。

最后,软法能够使行政裁量更加稳定。

行政行为的不确定性会增加一定的成本,硬法的规定通常是普遍适用的抽象且不确定的法律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政执法的不确定性,同时行政相对人不能预见行为的结果,而通过软法规范,可以在与行政相对人沟通中明确具体的裁量结论及理由,能够使行政相对人更加认可,从而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

除此之外,软法在行政管理中的实施,能够增强社会的自律效应,例如在行政许可中,以往的硬性规定逐渐转变为柔性的自治,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相应事项,行政管理机关尽可能不实施行政许可,交由软法机制进行管理。

结语

中国的行政管理遇到的困境在于,一方面在行政立法程序中政府和社会之间缺乏充分有效的沟通,导致政府与社会之间发生紧张关系,另一方面在执法过程中政府过分依赖强制性力量而忽视了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加剧了这一矛盾。

走出这一困境,需通过软法机制增进政府与社会之间互相理解与认同。

【注释】

①罗豪才:“公域之治中的软法”,《软法与公共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页。

②[德]沃尔夫刚·格拉夫·魏智通:《国际法》,北京:法律出版社,,第42页。

③张永桃主编:《行政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第1页。

篇3:价值,在创先争优中体现论文

价值,在创先争优中体现论文

宝泉岭电业局中心试验所现有员工10人,大中专学历9人,担负着宝泉岭电业局6115平方公里供电区域内的计量检定、继电保护和高压试验任务。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始终把“创建先进班组、争当工人先锋号”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了班组价值最大化。

技能培训提素质

这个试验所始终坚持培训是提升人员素质的主要手段。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建立培训网络,在完成工作任务之余“见缝插针”有效落实年度培训计划。提出“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特长,以“一帮一、一带一”方式传帮带 ,“结对子”提高青工技能水平。拓展培训领域,实施“横向”培训,消除了因专业不同而存在的技能“短板”,使每个人都能身兼数职,成为复合型人才。今年1月份,鹤岗局高压、继保、计量三个专业的专工被“请进来”进行“授业解惑”,效果明显。几年来,这个所职工不论在电业局组织的考试还是在上级调考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创造了千次检定试验零误差的记录。在今年35kv肇兴、江滨、普阳三个变电所的设备预试中,高压试验人员及时发现三台主变潜藏的安全隐患,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被大家喻为“电力设备的保护神”。

精益管理促发展

“所长,走字台又能重新‘上岗’了,这回又省了3万多块钱”,检定员栾晶高兴的对所长秦桂欣说。近日,因调压器损坏电能表走字台“罢工”,心思缜密的.所长秦桂欣想着:重新购买既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资金,而且也耽误为客户检表,不如尝试着所里人员修理,还能给大家一次动手学习的机会。当即组织人员展开技术攻关,功夫不负有心人,出现了上述一幕。

为落实宝泉岭电业局精益化管理要求,着力打好“细节牌”,发动全所员工积极为生产工作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年初至今征集到合理化建议25条均被采用。结合实际开展了小建议、小制作、小改造、小革新、小窍门的“五小”活动,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潜能,在生产中收效明显。近几年电能表校验台的继电器常常损坏,所内人员就自己动手维修,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5万余元。油质是设备健康运行最重要指标之一,油质色谱分析试验因受技术水平和设备所限一直假手于鹤岗局,为使缺陷能被早发现早处理,派专人“走出去”学习,购买试验仪器,填补了这项专业的空白,同时为电业局节约了大笔试验费用。

服务社会树形象

随着宝泉岭垦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不断增加,试验任务逐年加大,试验所不断挖掘优质服务工作潜力,提高服务水平,赢得百姓好口碑。

在每年春秋两季农忙时节,试验所组织用电服务小分队,发放宣传单,设立“巡回电力诊所”,为农民安全用电、经济用电、可靠用电做好电力设备“预防、诊断”工作,被群众称作是“电力医生”。多年来一直延续军民共建活动,免费为武装部库电力设施做试验。今年5月,为支持垦区城镇建设使居民早日入住新居,2名计量检定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夜以继日为某居民小区检表540块。入夏以来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高温天气,高压试验专责共产党员郭志江连续半个月顶着烈日为客户试验设备,发现多处电能表误接线后帮客户校正,为客户和电业局挽回计量损失。在春季试验紧张阶段,专工张广志顾不上妻子生病住院将试验工作放在第一位,梁海峰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别人照顾,在典型榜样的带动下,全所人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试验任务,为电网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用行动诠释了创先争优的活动宗旨。

篇4:合作探究法在体育课中的应用的价值体现论文

合作探究法在体育课中的应用的价值体现论文

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那么如何在体育课中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又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呢?在新课改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下,我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现在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并积极营造教学环境,创设竞争情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大胆发现,探究创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性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1 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展示自我

首先,我在每次上课之前,都要引导学生先明确在本节课中“我想学到什么”、“我应学到什么”、达到“何种程度”,这样便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让学生在“我要学习”意识的强烈驱动下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中去。

其次,再给学生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促使学生主动展示自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每节课的准备活动,教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轮流来组织准备活动,并提出相关要求。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就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及途径主动获得知识,如利用电脑、图书资料等,这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学手段。如应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技术动作、快速显示问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等。

2 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安排分组,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低年级性别差异不明显,分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容易产生合作的效果。而高年级的'学生则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应用友伴分组、同级竞争的组合方式。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技能储备状况,合理的安排合作学习形式与方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以前教师讲、学生练得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来使学生成为合作伙伴、相互促进。在教学中,我引进竞争情境,对学生充分信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敢于发表意见、看法,敢于提出问题。我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质疑、解疑,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游戏,并进行展示,然后请学生提出对这个游戏的看法,包括优点和不足之处,再让学生进行互评,这有利于学生共同提高。引进竞争情境,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活动对学生都具有吸引力。好奇是一种动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近景性、直接性的学习动机,他们具有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可以转化为学生探究的动机,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挖掘教材的新奇因素,创造情境,变换形式。例如,上耐久跑课时,利用学校校园开展定向运动,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共同协作,互相帮助,看哪个小组最先获胜;又如,技巧练习时,从准备活动――入场――练习――学生互评――自我展示,整个练习过程都由学生主持,学生相互做裁判、打分、评价,通过实践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另外,我对学生的每一次探究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探究的信心。

3 引导学生大胆发现,积极探究创新

要想让学生进行探究创新,就离不开给学生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因此每节课我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或作为家庭作业。例如,正面原地双手抛实心球教学中,教师提出“怎样才能把实心球投得远”这一问题。学生通过练习、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取决实心球远近的因素是什么?”再通过学生的练习、讨论得出答案。整堂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通过亲身体验体现自我,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每节课都提出问题或设疑,会给学生后来的自主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重要一点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去实践,寻求问题的答案。体育项目不仅需要技术和体力,还需要智力与之结合,需要通过学生动脑、动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通过实践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

通过几年的实践努力,我认为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所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仅适应于语文、数学等文化科,在体育课中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为它确定了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乃是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及教师与学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真诚合作的思想,完整地体现了素质教育观下体育教学各个要素的基本要求。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而且不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自主探究,合作练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从我校现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足以证明这点,现在的体育课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了生动活泼的体育课,过去那种在体育课上有同学偷偷溜回教室看书的现象再也看不到了,相反,他们每周都在盼望着体育课早点到来,体育课已真正让学生从过去的“要我上”变成了“我要上”。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做法和看法,我知道要体育课中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经久不衰,还需要我们广大的体育爱好者的共同努力,我愿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懈的探索,让我们深爱的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5: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体现论文

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体现论文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符号;现代平面设计

一 中国传统艺术概述

(1)民俗文化涵括的范畴及源头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民间美术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的地位,常见的民间美术种类有:民间面塑、民间刺绣、剪纸、年画。中国五千年积聚下来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文明、精深的文化内涵。它无处不在的广博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性,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可以说传统文化已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传统艺术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元素,其创作和发展也离不开孕育她的民族特性和民族习惯。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如绘画、书法、音乐、舞戏曲、建筑、雕塑、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为现代设计艺术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形语言。中国传统艺术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形式多样,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

(2)民俗艺术的定义以及特征

民俗艺术主要指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是人民大众在民间习俗中,为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生活所进行的创作活动,并且以世代传承为主要的流传方式,在视觉上包括剪纸、绘画、刺绣、雕刻等。民俗艺术符号是在民俗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民俗事物和现象的表现体,是对民俗事物和现象的高度概括,将民俗艺术寓意在某种特殊的符号之中,通过符号这一客观的载体来表达人的主观意念,这些符号所蕴含的意义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意识。

(3)民间美术“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在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或的标本,它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造物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的造物观主张与外在世界的沟通融合。主张与客观、心理与物理、情感与理性、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民间艺人借助自然万物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把自然万物同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在创作过程中注入了人的情感因素。

民间美术之所以让人们喜爱是因为它家入了人性的味道,给予了人的愿望和情感,如果能把这种温暖人心的人情味(即“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那么,人们会体会到的一定是久违的亲切。

二 现代平面设计

(1)现代平面设计定义与范畴

现代平面设计是面向大众的视觉艺术,因而视觉语言的识别能力直接影响大众的信息接收程度,识别语言的清晰准确是现代平面设计的视觉功能得以最终实现的有力保证。现代平面设计虽然紧随时代,但与民间美术却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和内在联系——同宗同源的生活背景、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稳固成熟的审美心理将它们统一于今天的民族语境之下,实用与审美永远是它们的共同命题。中国民间美术善于运用艺术语言来抒发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作品有着强烈的装饰美感和象征性,与现代平面设计通过视觉语言的象征性传达信息、表现内涵的功能性是相互统一的。由于中国民间美术本身的多样性所产生的视觉语言、造型元素和艺术形式的丰富性,为现代平面设计民族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资源,从而为现代平面设计的持续健康与多元化发展有积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2)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

西方设计发展了百余年,而在中国,真正意义的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商业融合,强化了中国设计师的竞争意识,参与国际平面设计竞争和交流已经是家常便饭,中国设计师在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奖也是十分频繁的事情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多元化的国际并存已经融人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中,这是中国平面设计事业成熟的表现。然而,正是这种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国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文化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对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现代设计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三 民俗艺术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及影响

平面设计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的传播方式,更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其所表现的内容和隐藏的意义,可以引导受众对民俗艺术的重视,平面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创作形式,其承担更多的是唤起人对真、善、美的追求的责任。典型案例有中国联通标志,它从中国结这种吉祥图形中获得灵感,采用中国结的造型,取其“渊源流畅,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体现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日久天长、无穷无尽。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设计少了些商业意味,更对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民俗艺术符号与平面设计相互交融,利用民俗艺术符号的认读性和可读性,在平面设计中充分的利用民俗艺术符号,可以加强平面设计的冲击力、承载更多的信息内容和加快广告的传播速度。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民俗艺术符号,将现代文化与传统的民间文化结合起来,可以增强平面设计的竞争力和感染力。平面设计大多应用于广告设计中,在广告设计中利用民俗艺术符号,将传统的民间艺术赋予平面设计的现代感,必然能够在国际范围内展示出东方文化的神秘韵味,增强平面设计的竞争力。在平面设计中加入民俗艺术符号,可以引起人们的“乡土情结”,唤醒国人对传统的民间艺术的热爱,从而关注传统的民间艺术,将这一文化传承的文化精神永远的传承下去,大大的增强平面设计在人们心中的感染力。

在当今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我们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将民俗艺术符号巧妙地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去,发展真正的“中国设计”。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的民间艺术能够传承下去,使这种文化精神永恒存在。

参考文献

[1] 《广告创意与表现》饶德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 《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 王献忠. 中国书店,1991.

[3] 《构成艺术》赵殿泽.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

[4] 《视觉传达设计》曾宪楷.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篇6: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

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

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所以我说,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概括得说: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是师德最基本的要求。这一表述使教师道德体制与其他职业道德体制明显的区别开来。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在一本书刊上,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节自习课上,一名教师因辅导学生练习,故托堂几分钟。这时,外面起了雨,某学生讲台放了一张条:“你耽误了我们放学时间”。教师见后,并无不满,而是公开向学生道歉,并把自己的伞、雨衣送给同学们。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如上述教师无爱生之心,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上述几点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为品质。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                                     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才能真正认识善和恶,才能体验到加强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在良好的师德中体现自我的存在,实现自我价值。

篇7:市场信息在企业竞争中的价值体现论文

市场信息在企业竞争中的价值体现论文

产品销售的决策依据

社会平均利润率、产品销量、同比情况等均可影响产品的销售决策。纺机企业决策层必须在宏观层面掌握纺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微观方面则应清楚自身及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到“知己知彼”。据统计,全国棉纺细纱长车同比增长61.88%,而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的销售数据显示长车同比增长72.82%,这表明公司打赢了20的“纺机销售战”。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根据对市场情况的正确判断,制定了适应市场的新策略:坚持“每单必争,取舍得当”的经营理念,利用经纬的品牌优势、产品优势和服务优势积极争取客户,对每个项目均进行详细策划,确保项目的成功率;迅速捕抓市场信息,成立市场信息室;调整区域销售,争取重点市场等等。

及时修正和补充企业的决策

企业在特定环境之下做出决策后,需密切注视市场信息的变化,重视信息反馈,以便及时修正补充原有决策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沿着正确的经营轨道前进。比如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采取的“调整区域销售,争取重点市场”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经营进行决策调整的范例。根据信息反馈,随着《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以及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年江西、安徽、福建等地方政府将对纺织行业的发展将给予极大的支持。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为适应这一新的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对区域划分进行了调整,重新成立了“九江销售技术服务部”、“广州销售技术服务部”和“福建销售技术服务部”,结果年终的销售报表显示,九江、福建销售技术服务部均超额完成各项指标,排在公司其它销售服务部前列。这充分说明企业应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策略,以便更好地服务市场。

市场信息的分类

按来源划分,市场信息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1内部信息

内部信息指企业自身的信息,一般指产品,公司荣誉、认证或奖项等。这不需要企业花大力气收集,只要能将其及时传达给一线销售人员,让其及时准确地了解公司动态,并向消费者进行准确无误的信息输出就可以了。比如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每年会用半个月的时间对所有的销售人员进行产品知识的集中培训,并按时将公司内刊邮寄给各驻外销售公司等,较好地帮助公司的销售人员做到了“知己”,为其进行信息输出打好了基础。

2外部信息

外部信息主要指来自于供应商、消费者、竞争对手以及其它外部环境等的信息,获取它有一定的难度和隐蔽性,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诸多外部信息中,同行的信息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投入精力的。有些来自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调整的外部信息,虽较易获得,但其重要性不可低估,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这些外部信息中有很多是企业自身无法掌控的,因此需要企业始终保持“高敏感度”,从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比如《纺织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纺机行业的发展确定了纲领性发展路线,那么各纺机企业就应在此“意见”下制定发展计划,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市场需求。

市场信息的收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市场信息的来源包括市场人员的市场调查、客户反馈、相关公共媒体、权威部门及业内交流等。收集市场信息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这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企业应灵活应用。企业在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时,应处理好市场信息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确保市场信息的时效性、适用性和价值,同时注意如下事项。

(1)弄清目的,明确方向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市场信息,所收集的市场信息要与企业近期工作重点相关,与企业当前的方针、政策相联系。

(2)制定收集计划制定计划时要贴近实际,根据客户所处地理位置、销售情况及分类,制定不同的收集计划。

(3)坚持“深入性、广泛性”的原则收集市场信息要深入,不能光看市场表面现象,要挖掘出隐藏在表面现象之后的深层次信息,发现规律,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注重深入性的同时还要具有广泛性,不能局限于某个方面。

(4)要有捕捉市场信息的敏锐性市场信息千变万化,商机稍纵即逝。因此市场信息收集人员必须提高捕捉市场信息的敏锐性,平时多关注市场销售动态和发展趋势,多留意市场热点和难点,多了解市场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多思考,从而逐步提高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市场上各种问题和矛盾敏锐的反应能力,及时捕捉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力争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相关部门。

(5)要注意信息的多元化,做到数量与质量相结合收集市场信息时不能过于单一,既要收集企业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及客户的销售情况,也要收集客户的意见、建议以及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在收集市场信息时也并非多多益善,要正确处理好所收集信息质与量的关系。在收集市场信息时,要着重考量信息的实用性和质量,对信息加以过滤,从而得到有参考价值的市场信息。

(6)对市场信息进行认真甄别、筛选面对海量的市场信息,企业必须认真甄别,在对公司阶段性的工作目标进行客观评估之后,对市场信息进行分层次、分角度和全方位的甄选,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帮助企业实现整体提升。

“兵无常式,水无常形”,企业必须根据市场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及时准确的决策,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8: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价值增值体现论文

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价值增值体现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给我国社会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形势,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地位,就必须要建立以价值最大化增值为主要目标的财务管理方式,才能与企业的发展方向所契合,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经济价值。下面将具体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析在现代化企业中如何提高财务管理的价值增值。

关键词:财务管理;价值增值;体现策略

一、引言

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增加企业收入和利润来展开的,而对企业的资本没有进行合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大大降低了企业资产的实际利用率,忽略了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对企业的长久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各个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快速体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增值,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永续生存和持久发展,所以,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价值增值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企业的重点关注内容。

二、分析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社会企业总体发展呈现良好趋势,但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财务管理,才能不断增强自身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综合实力水平。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严重影响,我国大部分企业仍然延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方式落后虽然现在我国已经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但是还有一些企业仍然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使企业的管理效果达不到预期发展水平。例如:在企业的财产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监督和审核方面,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增值造成影响。

2.成本费用支出不合理大多数企业在实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设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只重视短暂的经济效益,只要企业的财务账本上积累了部分资金,就开始无计划的生产开支,导致企业资金流动出现缺口,甚至出现企业高层管理者滥用公款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对成本费用的不节制支出,也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价值增值体现的重要因素。

三、解析在现代企业中如何更进一步体现财务管理的价值增值

1.以价值增值作为核心目标,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模式

(1)价值增值规划: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以财产价值增值作为核心理念,对各项财务经济活动进行合理计划和分析,并对现有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评估,从而得出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未来可能创造和实现的经济价值。同时,在规划财产价值增值的过程中,要适当设定价值标准,由此形成良好的内部增值环境。

(2)价值增值限度:在设计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实现价值增值作为发展中心,根据衡量价值的特定标准来编制财务预算体系,并且根据相关的财务价值标准进行控制活动。在现代化财务管理中,增强企业价值增值限度,是完成企业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3)价值增值评析: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增值设计方案进行评析之后,企业领导应该协同财务部门人员对管理方式、管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就能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创造更大的价值。

2.实行全方面预算管理,强化企业资产分配

(1)企业财务部门在编制财务预算管理方案的过程中,必须要适当应用现代化战略思维,将财务预算计划于企业发展方向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拓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广度与深度,使预算管理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2)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要凸显出集成化的现代管理特征,也就是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向全员、全额方向发展。企业内部的所有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和发展目标都要完全明确、清楚,从而有效强化企业预算管理中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等。

3.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

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包括了:集资、投资、经营等,在这些活动中,投资和经营是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主要环节。企业在集资的过程中,要全方面分析自身资产情况,选取成本较低的集资形式;另外,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净现值”理论,也就是当企业在未来一段期间内的现金流量净现值超过零的时候,才可以适当进行计划投资,从而有效保障企业经济价值的快速增长。

4.合理分配利润,调动人员积极性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合理分配经营利润,有利于调节企业与各个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在社会主义市场环境的新形势下,如何合理分配企业利润已经成为财务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因此,企业领导要对此保持高度重视,加强企业内部各方面协调组织,充分调动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共同努力促进企业发展。

四、结语

在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只有增强资产价值增值,才能促进企业更加健康、长久的发展。但是,由于财务管理方式落后,成本费用支出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企业的价值增值体现遭到影响,因此,企业只有以价值增值作为核心目标,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实行全方面预算管理,强化企业资产分配;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合理分配利润,调动人员积极性等方法策略,才能切实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何学锋.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作用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11):205.

[2]孙平平.怎样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降本增效中的作用[J].中国经贸,,(15):210-211.

[3]沈宏益,毛阳海.推进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探讨[J].商业会计,,(18):72-73.

[4]孙凌舒.探讨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J].科技经济市场,2015,(2):76.

篇9:大众传媒在现代文学中的价值体现

随着博客平台的推出,博客写作、微博写作等等属于个人写作的发表园地也得到满足,人人在娱乐化和兴趣的驱使下,使的人们在写作与互动上更加紧密,人群也不断扩大,无论是专业作家还是普通文学作者以及普通的民中,人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写作和发表的园地,同时也是安放心灵的港湾。

尽管网络文学产生了大量的方便作品,但是,其中也有心灵空虚,心态浮躁的人会借网络以打发时间,网络写作也就呈现出繁杂的局面。

很多网络文学作品,要么是题材低俗,要么猎奇严重,色情和暴力往往成为主要故事。

这些现象的存在往往被那些从事严肃题材的作家所批判。

但是,我们应该承认网络确实为许多有文学写作才华的作者提供了让人承认的机会,通过展示他们的写作功力赢得了读者的认可。

网络文学在当今时代正经历着从生长到成熟的过程,至于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切实需要不断规范与完善,使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以此来推动我国当代文学。

一、新兴大众传媒影响下的现代文学

我国的互联网产业目前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由此也催生了大众媒体的产生和发展,

从过去的单纯的新闻网站到现在的文化、军事、财经、视频、艺术、文学等多种形式的网站,大众传媒业异军突起,BBS论坛、个人空间、文学博客、微博、说说等已经进入到大众传媒的行列,这些媒体以其自由、方便、快捷的优势深的人们的青睐。

尤其是文学网站的建立,使的传统的文学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和冲击,作为大众传媒的文学网站“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网”、“榕树下”、“原创小说网”等已经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态势,其阅读人群越来越广泛。

很多官方的网站也介入了原创文学的高地争夺。

各种形式题材的文学原创作品可以说异彩纷呈、令人感到眼花缭乱,可以新媒体的产生也是的中国文学舞台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学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比之下的中国传统文学,无论是作品的题材选择,还是内容的构建以及作品主题思想的确立,往往关注的是社会发展中的人和事,创作者也能够有理性地把创作的思想内含与文学作品中,

虽然也会触及到社会的阴暗面,但是从作品的主题意义来讲,其目的就是通过对社会存在缺陷的揭示,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就是文学承担了社会责任。

另一个方面就是,严肃文学以积极向上的主题来唤醒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改变,发挥教育人,影响人的作用。

但是,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当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因为网络文学进入了没有门槛需要跨越的新媒介时期,只要想写就可以成为自媒体的作者。

如博客、空间、微博等,这些媒介基本不需要任何审核,只要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就可以随意发表自己写出的东西,有的文学网站,也接受不同风格的原创文学作品,只要作者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投放到网站就可以了,新媒介的低门槛导致了大量网络文学的兴起。

像网络武侠小说《梦幻奇缘》、《血色豪门》《塞外奇侠传》,网络言情小说《月亮下的祭奠》、《情归何处》、《落霞》等。

此外还有玄幻小说、战争小说、反腐小说等,新近又有一批所谓的穿越类文学作品屡见不显,从网络小说的的特点看,很多的小说不是重视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语言的功力很浅,故事情节安排的也很是混乱,不仅如此,

许多的玄幻小说、武侠小说有的几乎是粗制乱造,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不断渲染暴力、色情,有的文学作品,完全背离社会发展的现实,依靠奇异的想象来进行无限放大的创作,以此来获得点击量和读者的关注。

从当今文学领域的变化来看,网络文学毫无疑问已经占据了一个发展的制高点,不仅影响着人们的阅读兴趣,无疑也是对当代严肃文学的是一种挑战和排挤。

二、新媒介的影视传播促成影视文学的产生

新媒介影视随着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也在争夺着市场和观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的网站将拓展视频业务列入了文化市场的竞争中,率先由“优酷”视频网大胆推出了与个人相关的视频播客内容,接着“六间房”、“酷六网”相继也开展了这些视频点播和播放服务。

到现在为止,许多国际性的大型网站也开发出了视频服务项目。

由于影视具有较强的可视性,赢得了大量的观众。

在影视发展中,作为文学艺术形态的影视文学也无疑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在看新兴媒介的影视发展同时,我们必要对我国早期的影视文学有一个了解:在20世纪70年代,就产生了大量的电影文学作品,如,《地道战》、《地雷战》、《烽火少年》、《一江春水向东流》、《永不消失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等。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影的独特地位受到了电视文学剧的冲击,电视连续剧剧《西游记》、《霍元甲》、《铁道游击队》、《渴望》等影视文学作品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

电影和电视文学,为我国的.影视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以说电影和电视对文学的另一贡献是对名著的改编,很多的文学作家是通过电影和电视剧被大众所熟悉和了解,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可以通过看电影或者电视剧了解了作家和作品,进入到当代,影视业作为中国文化的生力军,更是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加快这步伐。

严肃题材的文学作品拍摄成影视剧的也来越多,特别是网络文学作品中很多好的小说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如《铁流一号》、《仙剑奇侠传》、《金陵十三钗》、《雪豹》、《暗算》、《叶落长安》《神医喜来乐》等,这些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播出后获得了相当的收视率,这无疑是网络文学对社会的贡献。

这是网路文学体现出来的好的一面。

从新媒体影视文学的整体质量来看,我们也不难看出网络影视文学与网络小说一样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同时也遭致很多的异议。

像新版《画皮》、《春光灿烂猪八戒》、《红色娘子军》《杨家将》等电视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完全虚构或者是对文学作品的篡改现象极为严重,故事完全是创作者主观意识,没有考虑文化历史的事实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实际上是对中国文学的亵渎。

如今,各家网络媒介面向个人开辟的播客空间,更使以宽松的审核制度听凭创作者个人意志和喜好去创作,比如《九分钟数字电影》完全可以说对文学的体现就是没有章法,脱离不开低俗的创作,许多的影视文学基本忘记了文学的社会效果,只是一味地适应观众的视觉需要了心里刺激需要,

这显然背离了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原则,失去了文学的道德教化意义。

新媒介的影视传播促成影视文学的产生同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文学的发展在现实社会中也要寻找更加适合的途径,不仅要重视实现大众娱乐的功能,同时要把文学的思想道德责任功能进行强有力的建设。

步入央视三套和许多地方卫视频道,有的已经推出了电视文学的栏目,许多作家的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影视艺术手段,给予更多艺术内容的丰富,格调高雅电视散文、优美抒情电视诗歌也成为文学与其它技术结合的新的形式,让我们优秀的文学家、评论家和诗人的优秀作品走进普通观众的视野,

观众可以从电视画面上观其人、听其言,了解作家的思想、观点、倾听他们内心对生活的追求的声音。

所以,新媒介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对文学的普及以及文学娱乐功能的发挥,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篇10:浅析现代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体现论文

浅析现代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体现论文

单纯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贸易活动会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有一个宏观的调节方式对其进行维护, 以保障贸易顺利进行, 保护民商主体的利益。现代民商法正是为现代商业贸易保驾护航的重要工具, 只有严格遵守民商法,不断完善民商法,才能保障公平与效率并存,市场与政府的调节并行。本文针对现代民商法的作用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作出阐释, 以期对民商法有所了解。

一、民商法及其作用

民商法诞生于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并在一定经济环境中存在于发展, 成为保护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内容。民商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维护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保障资源合理配置。单纯由市场进行资源的配置与调节,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与偏颇,总是不尽如人意。单纯市场调解下的商人, 当运行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 将会成为“跌的最惨的人”。而民商法的出现,意味着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展开宏观调控,对商业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保障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二, 是对民事与商事等进行调节, 保护民商主体。在从事商业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法律法规,以及错综的关系网络。通过民商法进行统一的调整, 能够对民商活动作出全面的保障, 一定程度上保障民事与商事主体的权利,使市场经济平稳运行。

二、现代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体现

( 一) 民商法有助于交易顺利实现

作为商事法律主体, 通常会希望自己能以最小的经济成本投入,收获最大的利益,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要求,则是一边缩短交易周期,一边降低交易成本。民商法不仅促成了短交易周期,多交易成本的实现, 还能够保护商事主体的行为。作为民商法, 通常会做出对商事法律主体有益的规定。例如,在民商法中,通常会对商事活动进行定型化的规定。所谓“定型化”, 就是指如对交易类型进行定型, 这样交易双方就可以在一种相对稳定、安全的模式下展开交易,而不是根据双方的一些约定与规划进行安排,减少了因交易类型、交易时间等的变化而造成的交易中一方利益受损的情况。民商法对交易的模式进行定性,也对交易的客体进行证券化与商品化的定型等, 这些变化都能巧妙地进行转变。

长期以来,现代民商法都旨在以短期的时效制度,对民商纠纷做出处理。民商法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保障交易的顺利实现, 这是民商法的社会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也是民商法存在的基本意义价值。

( 二) 民商法保护民商主体

民商法的本质就在于保证民商主体的盈利性方面———也就是说,民商法保护在经济活动中获得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权利,以法律形式承认民商主体的利益以及追求利益的权利。民商法为我国经济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民商法的作用机制, 就是民商法对于盈利主体的调节机制。概括而言,民商法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民商主体的盈利等都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以期为民商的发展做出贡献。这里对于民商主体进行解释。民商主体即民事主体与商事主体: 商主体一般是指在一定法律法规下, 从事一定经济活动的商户个体,被称为商主体; 而从事民事活动,而按照民法的规定进行活动的主体被称为民事主体。民商法尊重民事和商事的盈利化需求, 以法律形式达到调节的目的法律。

民商主体盈利化需求得到法律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民商主体的积极性,保护民商主体权益不收侵犯, 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充分发挥积极性, 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保障民商主体的盈利化需求, 也是全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商主体在社会中根据所进行的商事活动的不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应的也要承担着不同的法律义务,民商法需要事无巨细的对这些内容进行管理。

( 三) 民商法具有提高交易安全性的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呈现日趋多元化的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 民商法则以法律形式,保护着交易安全,提高交易的安全度。综观我国当前商品经济的发展,可以发现, 交易范围日趋多元、交易内容日趋丰富,交易的对象也逐渐丰富。以交易对象为例, 可以看出, 以往阶梯式的“工厂———批发商———零售商”等组成的'交易渠道网正逐渐被打破,电子商务的加入,使个人可以直接从工厂购买到商品,这些都增加了贸易的复杂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遇增加的同时,交易的风险也在增加, 交易的安全也愈发缺乏保障, 矛盾被逐渐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民商法的作用被进一步的强化了。运用民商法,能够对交易的模式做出规定、规定着交易的主体与客体的权利与义务所在, 将交易维系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 避免因一方失约而造成的交易失败与另一方的损失。对于交易的各个环节, 民商法也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确保交易的每一个步骤都能顺利展开,这样的详细规定,能对交易的发展发挥着全方位的保障作用。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商业贸易活动的风险也是在成倍递增的, 只有全面维护民商的发展,才能切实的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建立安全稳定的经济发展体系 。

( 四) 民商法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价值

民商法在对商业交易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始终以“公平”与“公正”作为原则进行调节,以达到调节的目的。民商法的公正,正是法律的公正,以法律的形式为交易作出保障,彰显了交易的公平公正。而民商法的公平,则体现在其规定的方方面面中。首先,在经济发展中,保障商事主体的自由。在商业贸易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商事主体往往受到不同的限制,而民商法全面保障了商事主体在追求利益方面的自由。除此之外,民商法还肯定了商事主体追求利益的权利,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为商事主体获得利益与发展做出了肯定与保障。其次,民商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 。

民商法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结合。长期以来,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似乎是相对立的, 然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践成果展示了计划与市场是可以并行的,效率与公平是可以兼顾的。在当前的发展情况下,我们追求共同富裕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立等, 都需要稳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尽管民商法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下形成的, 并且在一定经济环境中存在与发展,但同时它也是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环境的, 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才能切实的实现发展 。

三、结论

现代民商法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中,发挥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形成稳定的民商法规,才能切实的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现代民商法作为法律体系的一个环节, 对于我国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意义所在, 将其完善成为我国法律体系的坚固环节。

篇11:浅谈Hofstede文化价值理论在教学中的体现论文

浅谈Hofstede文化价值理论在教学中的体现论文

[关键词]价值四维度 师生互动 教学

[摘要]hofstede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差异可以分为四个维度: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倾向与女性化倾向。本文主要通过hofstede的文化四维度对中美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互动进行分析,进而为我国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引言

近几年,中国各教育机构外籍教师的数量明显增加。人们普遍以为外籍英语教师发音标准,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也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因此任由他们来组织教学。然而,实践证明,在中国由外籍英语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并不一定都是生动有趣,且富有成效的。众多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中外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外籍教师与中国学生期望的理想课堂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导致课堂上出现了种种沟通障碍。(文虹,:94)本文以中美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互动为例,使用hofstede文化价值四维度来分析中美课堂师生不同交际模式背后的深刻文化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hofstede的国家文化模型与其在教学互动中的体现

hofstede确定了民族文化的四个价值维度,其分别为:

(1)权力距离;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3)不确定性规避;

(4)男性化倾向与女性化倾向。而在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中,这四个价值维度亦有着明显的体现。

(一)权利距离

权力距离是指不同国家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程度,(张晓玲,:28)以及其社会成员对权力分配不均等的接受程度。(魏书敏、刘君雯,:33)高权距意味着其社会成员对于由权利与财富引起的阶层差异有很高的认同度。这些社会一般趋向于遵从等级制度体系。低权距文化则认为组织内部成员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

譬如,在崇尚高权距的中国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智慧。除非被教师邀请回答问题,学生并不应主动发起对话。在这样的教学文化中,教师受到了尊重,学生不能公开抵触或批评教师。然而,在低权距的美国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讨论,甚至是争辩,都被视为有着积极作用。学生也可自由打断教师的讲课,并要求教师解释他们的`问题。再者,对权距的不同接受程度也使中美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期望。中国学生期望教师去纠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主张接受教师的权威;而美国教师认为,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教师只应在其学习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与意见。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成就不同的认同程度(张晓玲,2009:28)以及社会成员之间不同的人际关系。个人主义文化突出自我意识,强调个人目标与独立,推崇相互竞争;而集体主义文化被称为“我们”的文化。其认为个人的身份应以与群体成员的身份关系为基础,强调成员对群体的忠诚以及与其他成员的和谐相处。

例如,在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课堂上,教师很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展开竞争,争夺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及批判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而对于“丢面子”的考虑相当少。而在强调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中国课堂上,学生们更愿意与组员合作,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其个人成就并未得到充分肯定。甚至为了所谓的“面子”,学生更不敢表现自我,取得认可。

再者,作者认为,美国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倾向于内在动机,而中国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倾向于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强调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具有内在学习动机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也勇于接受挑战,克服困难。而具有外在学习动机的学生却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比如,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或博得别人的赞赏等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机的学生更容易因为困难而退缩。

(三)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体现了不同社会对于不确定因素及含糊概念的容忍程度。在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里,人们对于不确定或模糊因素会感到焦虑、不安。为增加事物发展的可预见性,人们会指定各种规章制度。而在低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中,人们能欣然接受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对模糊概念与异端思想表现出较大的容忍程度。

古德曼认为,高不确定规避文化下的教学有着高度的组织性。(余卫华,:627)譬如,在中国,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喜欢有条理教学。教师通过制定精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以及详细的课程安排,力图避免教学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极其重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准确性。相反,在低不确定性规避的美国,学生更喜欢自由自在的学习。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也使其学习更为有效。此外,中美学生在课堂上的焦虑程度也反映出其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容忍程度。总的说来,在课堂上,中国学生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老师总是只期待正确答案。而美国学生喜欢各抒己见,喜欢通过探讨的方式发现真理。

(四)男性化倾向与女性化倾向

在男性化倾向的社会里,主导价值观强调竞争、成就与成功。(魏书敏、刘君雯,2010:33)而在女性化倾向的社会中,主导价值观更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和谐与相互关爱。

例如,在美国,教师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与同伴相互竞争,并公开表扬优胜者。因此,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学生也会拼尽全力。然而在中国,学生并不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得太出色。因为他们认为,在课堂上表现出色是种炫耀。他们更喜欢小组合作,喜欢与他人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

二、教育实践差异之深刻根源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教育实践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在崇尚低权距、个人主义、低不确定规避性、男性化价值倾向的美国,学生崇尚自我表达、平等、独立和竞争。而在高权距、集体主义、高不确定规避性和女性化价值取向的中国,学生尊重师长,推崇合作,维护和谐。那么,追根究底,迥异的教学实践又有着什么样的深刻根源呢?

作者认为,中国儒家思想与其集体主义、高权距与女性化倾向文化息息相关。而西方基督教文化与西方人崇尚的个人主义、低权距与男性化倾向文化紧密相连。众所周知,仁和礼是儒家道德思想和社会教育的基石。“仁”强调人与人之间和谐、顺畅的关系,强调团体的凝聚力,而“礼”的思想又承认社会的阶级结构。(姚宝荣,2007:184)可见,儒家文化孕育着中国特色的集体主义、高权距和女性倾向文化。相反,基督教思想却认为,集体利益应屈从于个人利益。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也强调人人平等与个人成就,并推崇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贾玉新,:160 )。这便解释了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低权距与男性化倾向的文化因素。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互动与民族文化特征息息相关。在中国,作为教师应积极了解教学实践背后的深刻文化根源。作者结合hofstede的四个价值维度来为中国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为了有效缩短中国师生之间的权力距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我国民族文化中的女性主义文化特色。教师应真诚善待学生,关爱学生,并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同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与自己积极交流,避免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并适时培养良好、竞争的学习气氛。

第二,教师应合理地利用体现在中国学生身上的集体主义文化取向,应善于鼓励学生在进行团队合作的过程中,积极表现自我;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表扬的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的焦虑和自卑。

【参考文献】

[1]文虹.efl课堂中的跨文化沟通障碍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5).

[2]张晓玲.霍尔斯戴德的文化价值理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

[3]魏书敏,刘君雯.从hofstede的文化视角看中国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4]余卫华.跨文化研究读本.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629.

[5]姚宝荣.中国社会与文化.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184.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3:160.

篇12:司法能动性在婚姻家庭法中的体现

摘 要:近年来各级法院都围绕能动司法的主题,以构建和谐社会、案结事了人和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解决婚姻家庭纠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是,面对爱情和家庭,法律应当采取适度的回避,以克服司法扩权的内在利益冲动,避免法律全能主义的僭妄。

关键词:司法能动 婚姻家庭

一、司法能动性的内涵

司法能动是西方法制语境下的概念,最初是被用来表达法院对政治行为合宪性审查的立场和态度。

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弗・沃尔夫在《司法能动主义》一书中对司法能动主义的宗旨作了这样的解释:“法官应该审判案件,而不是回避案件,并且要广泛地利用他们的权力,尤其是通过扩大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手段去促进公平--即保护人的尊严。

能动主义的法官有义务为各种社会不公提供司法救济,运用手中的权力。

尤其是将抽象的宪法保障加以具体化的权力去做。

”具体到我国而言,司法能动性是我国民事法官依法所享有的对个案进行合理解释、平衡、选择法律适用和填补法律缺漏的能力和权力。

它既不同于公法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又与司法能动主义有着本质区别,并在主体、对象、方法、依据和目标具有显性特质。

从法律意义来看,民事司法对个案的能动处理,不是对现有诉讼法和程序正义的突破与违反,而是法官依法运用各种资源,能动甚至创造性地在个案中适用法律,以达到“两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从社会意义上来看,民事司法承载着诸多的社会功能,该功能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其能动性密切相关。

从特定意义上来看,民事司法关乎具有宪政意义的制度问题所作出的改革与创新,或需要法官在具体案件裁判中所作出的积极努力,或需要法院整体功能层面的'推进,有时甚至两者兼而有之。

二、婚姻家庭法司法能动性的法律特征

就婚姻家庭法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婚姻法的司法能动性:

第一,能动的主体包括法官和法院,但归根结底是由法官执掌的。

对内,由法官或法官与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的审判组织依法独立地行使民事审判权,对外,由法院代表国家对个案依法独立地作出裁判。

在婚姻关系这个特殊的关系条件下,我国法律也要求法官在审判前必须进行调解,这就给了法官一个极大的施展空间,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虽然《婚姻法》上明确了平均分割的原则,但由于婚姻诉讼属于民事调解的核心,法官在司法调解过程中必然卷入到家庭问题中,所面对的不仅是离婚财产分割问题,而且涉及到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离婚后的家庭生活问题。

可以说,法官无法按照单纯的感情破裂或共同财产平均分配的法律规定来判案,而必须全方位地思考家庭问题。

第二,能行动性的对象是婚姻家庭纠纷案件。

尽管在案件事实认定方面有着详尽的事实发现和认定规则,但任何规则在运用过程中必然掺杂司法主体的主观认识因素。

法官对案件事实认定过程就是依法自由心证的过程,它是法律知识、良心和阅历等化合的产物,即在遵循法律原则和精神,兼顾案件的社会影响、道德、政策等因素基础上,对于法律规定模糊情形,需要法官合理解释;对于法律规定冲突、法律适用导致显失公平情形,需要法官选择适用;对于法律规定缺漏情形,需要法官有益地填补。

比如要考虑普通家庭妇女对家庭的贡献主要集中在照料小孩、赡养老人、操持家务这样的事务中,而这些活动的经济贡献很难用货币化方式来体现。

第三,能动的方法主要包括依法裁量和司法解释。

民事司法能动性不同于司法自由裁量权,就内容和性质而言,基于规范国家公权力运用,分配各种重要资源和利益,保障公共安全与秩序需要,对公法规范的要求尽可能细致、周详,严格实体和程序,以抑制法官权力的扩展和滥用,从而为法官裁量案件提供了一个既定的尺度和空间。

以《婚姻法解释三》为例,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杜万华特别指出:“这个解释不仅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事,也是全民的事,司法解释要民主化。

”主动征求民意,并不是听取各方声音这么简单,而是要面对不同群体的不同主张和利益,寻找一个平衡点。

第四,能动性的根据则是法官的内心良知和法律思维的理性。

笔者认同徐静村教授的观点,即“对良心作合理解释,明确它特指法官的法律良心,即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并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的良心。

那么良心二字就不再是不可捉摸或可以任意解释的东西。

至于理性,则可以特指法官公正司法的理性,即法官恪守客观立场,保持公平心态,以发现案件真实为目标,以遵守诉讼规则为条件,对证据的证明力作出合理判断。

”例如离婚后一般妇女抚养小孩,需要房屋居住,且家庭妇女的经济收入有限,没有能力购买房屋。

由此,虽然法律上规定财产平均分配,但法官在分割家产时考虑的不是财产法问题,而是考虑家庭生活、社会公正、保护弱者等等这样一些更为基本的原则。

这些原则实际上影响到了房产的分割,以至于法官在司法过程中往往把房产分割给抚养小孩、且离婚后经济能力较弱的女方,以利于家庭的稳定。

第五,能动性的目的是为了公平正义的解决婚姻家庭纠纷。

公平正义既是法律得以存在的前提与基础,又是法律的理想目标。

我国立法所强调的法官严格依法裁判很可能会出现判非所愿的结果,而赋予民事司法能动性,并通过其依据法律原则、理念、法的整体秩序等运作进行某种变通,在综合权衡满足直接目的需要的同时,避免因适用法律一般性而不公平地分配利益,从而作出有利于社会公平与正义最大化的裁判,它所追求的是司法效果,强调法律效果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强调个案公正与普遍公正的有机统一,强调依法裁判与案结事了的结合。

三、婚姻家庭法司法能动性“度”的把握

在能动司法中,与调解一起同时“高调回归”的还有马锡五审判方式。

这个革命根据地时期产生兴起的司法经验,以“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巡回审理,就地办案”为方式。

而此时此刻中国司法存在的对于调解率的追求也成为大家所诟病的一个顽疾。

问题其实不在于方式本身,而在于在中国高度复杂的司法国情里。

我们要追求的是一种司法能动性的可接受程度,若想这样司法就应“自律”。

当法律面对爱情和家庭时,必须小心翼翼、异常谨慎,因为爱的世界是由激情、良知、伦理和道德统治的世界。

真正的法治理想绝不是要消灭良知之治,也不是要摧毁道德权威,更不准备取代伦理秩序。

相反,面对爱情和家庭,法律应当采取适度的回避,以克服司法扩权的内在利益冲动,避免法律全能主义的僭妄。

对于今天处于司法能动主义状态中的最高人民法院而言,要“有所为”,但更要“有所不为”。

在婚姻家庭以及其他涉及到社会道德生活的领域,“节制”反倒成为一项值得赞许的法治美德。

参考文献:

[1]H.P.里克曼.理性的探险[M].姚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1.

[2]徐静村.我的证明标准观[M]//陈光中,等.诉讼法论丛.北京:法律出版社,:15.

[3]公丕祥.当代中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M]//审判研究: 第3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32-36.

[4][美]克里斯托弗.沃尔夫.司法能动主义--自由的保障还是安全的威胁[M].黄金荣,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3.

篇13: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体现论文

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体现论文

摘要: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既是一种指导思想,又是一种教育的发展策略,是创新的时代要求。当前,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改革的最高要求,是营造和谐文化氛围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对“以人为本”的教育行政含义进行阐释,对教育行政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实现途径进行研究,目的是更好地增强教育事业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使其管理有据,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现代教育;行政管理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是现代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核心理念,“以人为中心”是一门管理艺术,是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其在教育事业中的具体体现,更符合我国党政基本方针、策略的总结和精炼。在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政策,充分重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出色的个性发展空间,能调动教师和教学管理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一、“以人为本”教育行政管理含义

教育行政管理中“以人为本”指以“人”为本位进行教育行政管理,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最终达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重视人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肯定“人”的价值,彼此互相尊重。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人”乃是泛指,包括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在内的参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所有人。教师与学生是学校管理中特殊的群体,教师主导整个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高校管理工作者应该符合这一教育规律,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同时置于首要地位,尊重并且实现师生的需求与权益,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因此,“以人为本”理应成为教育行政管理的指导思想。

二、教育行政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特征

“以人为本”的教育行政管理只有贯穿学校管理所有流程之中,才能有效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体现出对人的理解与尊重,有利于人的价值的实现。科学性是行政管理工作中实行“以人为本”原则最基本的特征。不仅指其管理理念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更符合人的发展规律。还应使整个学校工作运行工作都符合科学性,包括教学活动、教学规章制定、教学任务的实施、学生工作的开展,每个部门乃至每个教师、行政人员之间都需要发挥作用,促使教育管理工作高质量地展开。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服务性。行政管理工作中,需要每一位行政人员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管理即服务。高校中的行政机构管理事务性工作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师生,摒弃旧有的官僚的僵化的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态度。尊重师生的尊严与人格,在管理中以服务为第一原则,方便教学工作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行政管理更具民主性。人本管理方式更重视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因此,人本理念转变了固有的.管理观念,秉持服务的意识,充分发扬民主。建立民主的管理制度,进行校务公开,使学校内务信息更透明,加强教师与学生与学校的联系,使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强化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实际作用,察纳雅言,倾听广大教育人员的真正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加强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管理人员尤其是干部领导接受校内每一个成员的监督,保障民主权利能够得以实现。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实现

如何能在教育行政管理中实现“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其一,“以人为本”的管理应更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维系,尊重个体尊严,关心行政人员生活需要及心理反应。致力于建立教育管理工作者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友谊及感情关系。对行政人员的管理变成“激励”,支持并且引导他们的工作,正视他们的困难,把责难甚至惩罚变得更加人性化,维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其二,行政管理者能够用人有度,有准则、有依据,有制度、能实施。高校尤其要规范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大学章程的制定不能成为摆设,教代会履行应尽的权利及义务,行政主体也是被监督的对象。同时,人才选用要更严格,符合聘用制度和程序。不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训练及培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挖掘其特长,务求做到人尽其用。其三,加强宽松、自由的校园文化精神建设,文化精神是增强凝聚力的主要方式。自由的人格、民主的精神、追求真理的学术气息、仁者爱人的人文情怀将是高校师生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校风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增强校园中每一个成员的归属感、认同感,肯定行政人员的自我价值、集体荣誉感的养成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爱岗敬业,道德情操更高尚。教育行政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复杂工作,理论与实践互为表里。要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将管理与服务相统一。教育行政人员的工作素质,构建新的行政管理服务机制,直接影响行政管理效能的实现与执行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玉华,尕峰盘山,胡昌恩.“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探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129-132.

[2]严发萍,赵琦兰.高校去行政化与以人为本理念关系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1:150-151.

[3]吴筱萌.以人为本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校际公平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03:75-80+96.

[4]林建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的科学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01:73-78.

[5]李志鹏,王桂英.在中学实现人本管理的方法与策略[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04:36-37.

篇14:论软法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作用论文

论软法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作用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国际货币金融体制的深层缺陷,也使得全球金融治理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尽管对于“全球金融治理”的确切内涵尚无普遍接受的严格定义,但总体而言都将之理解为全球治理理论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体现和运用。“全球治理”这一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广泛使用,成为理解当代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根据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定义,全球治理大体是指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为维持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国际规制来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协调和合作机制,主要包含五个要素,即全球治理的价值、全球治理的国际规制、全球治理的主体或基本单元、全球治理的客体或对象,以及全球治理的效果。循着这一逻辑,国内有学者将全球金融治理定义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通过多元行为体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变革和世界经济问题挑战的一种规则机制、方法和活动”,其“核心要素包括主体、客体、价值和效果”。这一定义大体能够传达全球金融治理的基本内涵。

二、全球金融治理对软法的客观需求

迄今为止,《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1款是关于国际法渊源的公认最权威的阐述:“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1)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2)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3)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4)在第59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据此,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习惯国际法)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构成国际“硬法”的基本来源。

由于缺乏超国家的中央立法和执法机构,主要依赖国家之间的合意来制定和实施,因此国际法在“硬度”———强制性、制裁性和约束力上总体而言逊色于国内法。换言之,硬法与软法的实质区别,在国际法领域可能不像在国内法领域那么判然分明。这或许也正是“软法”概念首先诞生于国际公法领域的原因所在。尽管如此,关于条约和习惯的认定标准,国际法上已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例如条约的缔结和生效必须具备严格的程序性要件、习惯的成立必须满足“国家实践+法律确信”的主客观统一要求等。以此观之,目前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大量国际规则,均不属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法或者说国际硬法。

三、软法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双重价值

大体可以从两种意义上来理解国际金融软法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价值:一是作为制定或形成硬法的前奏,或者说通往硬法途中的中转站,亦即扮演一种依附于硬法的临时性、过渡性、补充性的角色;二是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可预期的时间内长期稳定存在和发展,独立发挥作用,与国际金融硬法相辅相成乃至分庭抗礼。

(一)软法的“中转”价值

国际法学者韦斯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软法大致会向以下四个方向发展:一是被吸收进条约规定之中,二是作为国内法被通过,三是成为后续合作的框架和制定更具体规则的过程,四是成为习惯法。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过渡视角。基于此,软法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演进为条约或习惯,二是转化为国内法的一部分。软法演进为国际条约的典型例子是《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本身是不具法律约束力的软法性文件,但却为人权领域硬法条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这两个国际人权法领域最重要的基础性条约,均是由《世界人权宣言》演进而来。

(二)软法的独立价值

软法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意义和作用并非仅限于作为硬法的前奏或中转,而是有其自身独立的存在价值。正如斯奈德所指出的,决定采用软法而非硬法,可能是因为实际上无法采用硬法(例如条约禁止在某个领域制定硬法),在此情况下软法就不会转变为硬法;也可能是基于软法自身的优点,在此情况下软法也许最终会被硬法取代,但却并非必然结果。[20]德国前驻爱尔兰大使哈特穆特·希尔根贝格总结了回避条约而选择软法的十点原因。尽管其使用的是自创的“非条约协议”(non-treatyagreement)一词,但所要传达的含义与软法无异。这些原因包括:(1)需要相互建立信任;(2)需要推动情形有所进展;(3)创造一个初步的弹性体制;(4)为协调各国立法提供动力;(5)担心“硬法”条约给国际关系造成过重负担,一旦缔约失败导致关系恶化;(6)软法所需程序更为简易,从而制定更为快捷(例如经由协商一致而不是条约会议);(7)避免修订条约所需的.复杂低效的国内批准程序;(8)更为机密;(9)在国际法上无权缔结条约的主体可以借此达成协议,例如关于北爱尔兰前途的1998年多方协议;(10)当事方可以借此与其不愿正式承认的其他当事方达成协议。[21]另有论者概括了软法文件在国际治理中的六大优势:(1)更易于谈判,谈判成本更低;(2)在敏感领域给各国施加的“主权成本”(即对一国主权造成的限制和影响)更低;(3)给各国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来应对不确定性和逐渐学习;(4)使各国因不必担心强制实施问题而能更具雄心,进行更深入的合作;(5)更能适应多样性;(6)能够直接为非国家主体所用,包括国际秘书处、国家行政部门、次国家公职人员(sub-statepublicofficials)、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等。

四、全球金融治理:软法之治

如果说二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国际金融体系进入全球治理时代,那么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国际社会始终缺乏一套有效的硬法规则来塑造一个足以取而代之的体系。前文已述及,《基金协定》和《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作用有限,实践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以巴塞尔委员会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所制定和发布的各类软法规则。这些软法规则适应了全球金融治理的现实需求,也有其毋庸置疑的存在价值和独特优势。尽管如此,相较于硬法规则如条约,国际金融软法存在两个亟待克服的固有问题,即有效性和正当性问题。

所谓有效性问题,是指国际金融软法缺乏有效的监督执行机制。国际硬法,如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和复边协定,使成员国能够监督贸易伙伴及其他成员国遵守条约义务,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成员国的能力和动力来执行其决定,使其决定及其背后的条约义务直接适用于成员国。而国际金融领域则缺乏这样的设计,对遵守国际金融标准的监督往往并不得力。尽管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被委以监督成员国遵守国际监管标准的主要职责,但实践中只有从这两个机构处接受贷款的国家才真正面临监督。即便如此,向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也是由国内当局自行报告,并且可能往往要靠作为监管对象的金融机构来提供信息。此外,监督所获信息往往需要征得被检查国同意后才能公布。这些都使得国际金融软法的有效性发生问题。

相关专题 行政管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