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论文

toshi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toshi”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论文(共1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论文

摘要: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理念为基础,运用多种引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课程完成后更要做好教学反思,使每一课都能尽善尽美。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有效的课堂成为教学的追求。教师必须拥有正确的理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以使教学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此,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与同行们交流的心得体会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掌握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而,新课程的实行、理念要转化为现实,真正操作者是教师,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教师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能否深入,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最终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走向。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二、做好课前引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堂课前的引导必不可少,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能否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去学习,不断地去标新立异。

1.设计实验或多媒体课件的引导法

(1)如,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设计一个小实验:一个小烧杯装有热水,另一个小烧杯装有自来水。分别向两个小烧杯加入一朵新鲜的红色的大红花。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

(2)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如,在讲“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和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并讨论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设计情境式问题的引导法

如,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有的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而他们的姐妹却是单眼呢?”通过探究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知识的展开。

3.利用社会资料的引导法

如,讲“从生物圈到细胞”时,举我国一些地方发现猪链球菌疫情、禽流感,问学生这些病原体是哪类生物。又如,在讲完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时,把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地球不但在变暖,地球还在变暗这一严峻事实告诉学生,让学生讨论这将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学生认识到这些东西是与自己生活紧密联系的也就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1.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例:高中生物教材“探究酶活性的条件”一节:

情境引入:日常生活中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使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对水温有要求吗?为什么?

最适宜的温度应是多少?

做出假设:加酶洗衣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发挥最佳洗衣效果。

设计方案:列举一组学生的方案。

实施试验: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开始进行试验。

结果讨论:在冷水(10益)、热水(80益)、温水(50益)中的脏布上的污渍残留。

推出结论:温度对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过高、过低都降低酶的活性,只有在适宜温度时酶才能发挥最大活性。

2.合作学习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例:“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一节的'教学:

教师: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问题。

教师: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程序)。

学生:围绕问题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后画实验装置图。

教师:变量控制与分析。

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独立设计表格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展示实验成果分析实施探究性实验。

四、做好课后反思

苏格拉底认为:“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探察它的沉病与积弊,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得以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艰难而又循环往复的过程。反思,是一种来自内心沉淀的力量,历久弥深,经久弥重在教育教学反思中,我们提倡将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结合。美好的教育需要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才能孕育而成,优秀的教师需要用整整一生的时间来铸炼、陶冶而成。

参考文献:

李朝辉,刘妍。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3)。

周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中学生物学,(6)。

篇2: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文/王全刚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提高,从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高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的效果或者是效率具有较高的目标实现的学习环境,使用较少的物力、精力、时间投入,获得较高的教学效果或者是教学效率。主要有以下两点:(1)效益最优,是指教育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程度。主要体现为品质、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习惯、兴趣等。(2)效率最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所接受的效益程度。主要体现为课堂的容量。所以,要做到课堂高效化,需要从教学的效果、教学的任务量、教学的时间三方面着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加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主体。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点,所以要将传统教学的优点进行发挥,同时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充分的提高。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点

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在教学中根深蒂固,使素质教育无法顺利开展,大多数教师为了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进行教学讲解时仍使用灌输讲解的方法对知识进行传授。灌输讲解方法会导致所涉及到知识面较多、较广,加上教师讲解的速度过快,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充分的理解和吸收,部分学生甚至连记忆知识点都无法获取。往往会形成教师认为已将所有的知识都讲给了学生,并将考试中的重点理论知识都进行了讲解,

但对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不够重视。学生则会因为没有独立的思考时间,从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也有部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较为重视,但在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中,采用不懂就问的方法,使用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知识,对于高中阶段中具有自锁性心理的学生而言,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无法到达教学的效果,学生大多时间是用在了自己做题或者是看书上,有的学生则无法专注学习,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无法得到提高。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1.开展创新性教学模式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创新性教学模式,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创新性教学由于没有针对性的研究验证,无法对在实际的实施中所收获的效果进行判断。(2)教学单位没有对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工作范围进行规定。由于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较为接近,如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对学习实验开展的较少,则无法和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只能对教材中所局限的内容进行学习,由于教材中的知识较为概括和系统化,使学生只能对一些基本的生物现象进行学习理解,而这些理解较为呆板、局限,无法使学生灵活运用。所以,为了防止出现此类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创新性教学模式,将教学理念进行转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2.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

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身所熟悉的事物对所学习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进行消化系统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食物进行入手,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喜欢的食物进行询问,对学生感兴趣却不了解的食物进行讲解,使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再进行食物是如何在人体内产生效果的,在消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和产物等,实现教学的目的。对学生的知识自我研究进行正确的引导,需要使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3.因材施教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知识掌握进度和学习能力差异,部分学生能够和教师的教学进度同步,但部分学生则无法对教师之前所讲解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所以随着新知识的不断讲解,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解。对学生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了解后,教师可以按照此信息为基础,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可以利用自学辅导课或者是课外对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辅导,在辅导中要做到一视同仁、仔细耐心,从而使落后的学生能够快速的跟上教学进度,使高效教学的目的得以实现。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充分发挥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缺点进行分析,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点,创新自身的工作,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对学习中存在差异性的学生,教师应因材施教。同时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应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实现高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祁晓冉,杨继红。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王慧。如何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

(作者单位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二中学)

篇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育论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育论文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作者通过实践得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应为:明确目标,实施全程调控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策略;基于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策略;小组合作,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追求课堂效益或效率往往就是让学生牢记各知识点,会做化学题,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虽然就掌握化学知识和掌握化学基本技能这样的课堂教学也许是有效的,但却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仔细审视当下的课堂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课堂失去了生机,课堂氛围是死气沉沉;有的课堂的确很“活跃”,但只是形式上追求“热闹”,实际上学习目标并不明确,时间观念不强,而且对教学内容的处理随意性也很大,导致学生根本学不到真正的东西。这些现象或做法不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或低效,而且漠视学生成长和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有效教学”概念自17世纪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始,就寄希望于通过“班级教学”和扩大教学规模来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实现以“一个教师可以教很多学生”。直至目前,人们仍然希望通过“有效教学”来追求教学的高效益、高效率和高质量。显然,不同的时期人们追求教学有效性的着眼点不同,但总体上看,有效教学研究的着重点仍然是由教师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向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转变。

根据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了数位优秀化学教师的教学经验,笔者将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概括为五个维度,15个指标,具体内容20条。

根据以上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和化学学科特点,我们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明确目标,实施全程调控策略

实施这一策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2)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3)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如笔者设计根据以上策略制定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的基本规律;

(2)电解池中电极反应的书写;

(3)掌握电解原理的重要应用,如电镀、金属的电解精炼、氯碱工业等。

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电解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出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由其重要,教师发挥积极调控的有效性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调控,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目标。二是细节调控。三是教师要灵活调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教师在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才能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策略

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教师要为精心创设学生学习情境。学习情境通常包括问题情境和心理情境两方面。

首先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如笔者在讲《沉淀溶解平衡》这节课时,在网上下载了溶洞的形成的录像,从声、图等,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了修改,课堂上录像的播出,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抛出了问题“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浓盐酸现象是什么?”从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又设计了问题:

(1)硬水中含有较多量的ca(hco3)2、mg(hco3)2,加热后,得到的锅垢的成分是caco3、mg(oh)2,可以用什么试剂将水垢除去?

(2)吃糖为何会出现龋齿?等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开展思维活动。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时需要注意:

(1)应具有真实性,最好是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或感受过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2)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3)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要通过情境刺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的活动。

其次是课堂心理情境的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情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影响。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情境通常需要教师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富的教学情感、恰当得体的语言、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等,并以此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有效的学习。

三、基于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主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问题的学习”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探究,而学生的探究又是基于问题的',这是一个教学策略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教师应:

(1)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究式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2)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探究的信心,使学生对探究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训练学生掌握探究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它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平台。

(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精神。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结果和目的并不是要解决什么科学难题和有什么重要的科学发现,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学习的机会,培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为其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基于以上策略,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时候应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问题探究。教师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如:“如何除去自来水中的余氯,以适合养金鱼”的问题,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自来水不能养鱼这个生活常识入手,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学习情境,显得自然、真实,使学生感到亲切并产生兴趣,他会思考如何能为小鱼创造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问题。

(2)方法探究。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设法找到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从实验来探究燃烧条件;从生活中的实例来探究;可以从网上下载些图片引导学生来探究等方法。

(3)实践探究。如课题“中国各地区水污染情况分析”,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收集、阅读、讨论、实验等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完成课题。

(4)实验探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出独特的解决办法来。

(5)合作探究。教师设计任务,鼓励学生在同伴的协助下完成任务。

四、小组合作,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的弊端,通过学生之间积极的人际交往,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沟通,并以集体促进个体进步,这样,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既有集体生活、又有个人自由表达,既有相互协作又有个人自主探索的“学习与生活的共同体”,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整体提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了广大教师在课堂上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小组的组建上,大家采用的策略基本上都是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实行分层搭配。教师这样划分学习小组的初衷,是希望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实现团结合作,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各小组之间的均衡发展。如我们可以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化学成绩较好或较喜欢化学的学生,为“化学代言人”,在遇到较难化学问题时为本小组发言。从而可以增加小组同学的自信,也可以促进不同小组间的竞争。

我们所提出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为了建立合适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方式和参与效果,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成绩,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知新.化学学习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认识都是从实验中得来的.,其发展和提高经历了不断的实践一理论-再实践一再理论的过程.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探索

文/郭小虎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标准要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实施。高中生物教师面对新课程的目标要求,要适当改变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很有意义。

篇6: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探索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倡导“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新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掌握基本生物知识的目的,还要根据新课程的教育标准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物科学观念。从而真正在教学中达到生物科学知识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同步提高。针对这一目的,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标准。分析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知识的教授,缺乏现代意识的培养

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老师们在教授生物学时往往只重视知识的教授,应试答题技巧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基本生物科学素养的教育,忽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素质高,德才兼有。故教师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2.现有生物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法在现代高中教育教学中依然常见,这种单线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反馈问题,真正吸收知识。教学中还经常有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学生没有吸收知识的时间,课堂氛围紧张而枯燥。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内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匮乏

许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制作的课件内容主要是与考试内容相关,没有给学生提供生物科技比较前沿的相关资料,也没有引导学生对相关生物科技研究进行了解。教师的教学资源往往来自各类考试纲要、考题,缺乏丰富的生物科学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得不到激发,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达不到。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探讨

1.兴趣教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兴趣教学的理念被提出,得到了学生的认同。我们总是能听到学生议论哪节课听得只想睡觉,这也是学生兴趣的反映及教师教学效果的反映。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大量的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设问,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课堂活跃程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带动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新课程标准下,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在老师讲解、小组实验的教学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多加谈论。教师在教学生时不用着急把结果一股脑全给学生,可以抛出一个现象,让学生自主探究,老师适当引导。

3.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一个教师现代化程度的标尺。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提供大量的生物信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例如,在讲解人体细胞构成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其构成,这样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更加容易,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个工程的艰巨性,做好相应的准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为目标,采取兴趣教学法、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法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水平,实现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威戎中学)

篇7: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深圳市福田区岗厦小学特级教师   陈金才     课堂教学改革在任何时候都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     对当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考试而教的课堂。特点是:题海战术,支离破碎。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组织教学工作的着眼点是为了考试。“考点”决定课堂教学中的“教点”和“学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是要把考试可能考到的内容教到位。因此,课堂设计没有了整体感,显得很零碎。有一位教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这真是万分危急的时刻!学生的朗读也正进入状态,教师却突然叫学生停下,提出一个问题:“着”有四种读音,你们知道吗?……一下子课堂教学就变得索然无味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课堂教学弊端很多,但仍有不少教师不愿抛弃这陈旧的套路,因为在考试改革没有太大作为的情况下,这样的课堂,“应考”的效果确实还不错。 第二个层次: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教的课堂。特点是:缺乏情趣,效率不高。当前,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处于这个层次上。本来,加强“双基”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致力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们的老师把目光仅仅只盯在知识和能力上。他们把学生当成“容器”,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太窄的空间,太少的自由。因此,在这样的课堂里常常是缺乏情趣,缺乏生机,学生学得很累,而教学的效果却并不高。 第三个层次:为发展而教的课堂。特点是: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重视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他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的课堂,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是一致的。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这个层次的典范。 仔细分析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范例,之所以能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除了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与一般的课堂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新课程标准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的,“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科素养又可分为四个方面的素养:基础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 1、 基础素养:指本学科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 人文素养;主要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这是新课程标准所特别强调的,也是过去的课堂教学中重视不够的。 3、 科学素养:主要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这是时代的新要求,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 信息素养;狭义的理解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广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听、读、思、辨等过程搜集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 其中“基础素养”是各学科所特有的,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是各学科所共有的,且在内涵上有一致性。学生各门学科的“学科素养”提高了,综合素养也必然提高。 三、综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1、 正确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含义。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这两句口号,我们喊了许多年,至今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质疑:教师和学生一个是“主导”一个是“主体”,究竟谁更重要?到底怎么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其实,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误解了这两句话。这里的“主导”和“主体”是不同范畴内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这组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班级风气的优劣……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主导”。教师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反思,要形成这样的常规思维模式:当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教师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 (2)、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自终成为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同样需要形成这样的常规思维模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学生身上打主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地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 2、 转变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很多,但总体上可分为两类:接受性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这两类学习方式无所谓谁更重要,各有优劣,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目的,适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由于受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还伴随有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这就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可以抓住以下两个重点。 (1)、鼓励学生质疑。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样一个问题,是教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价值大不一样。要把课堂教学的起点放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上。我们所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教师的“启”不是在于向学生提问题,而是重在启发学生自己提问题。 (2)、让学生去尝试。教师要常常这样想也应该常常这样做:我不讲,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 3、 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教学。         这里所讲的知识是一个扩大了的概念,它包括三种:一是概念;二是原理,即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策略,指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展示知识的全过程,除了要搞清楚知识本身(回答:我是谁?)外,还要揭示知识的形成(回答:我从哪里来?),知识的应用(回答:我到哪里去?) 知识教学要力求深入浅出。要做到深入浅出,必须贯彻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原则:联系旧知,联系生活。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功夫就在于能用很浅近的方式揭示较深奥的内容。他们往往都能很巧妙的在新旧知识之间,在知识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贯通的桥梁。 4、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是暂时的、变化的、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持久的,影响学生终身的`。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因为学生答错一个知识点而大发脾气,说过激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损害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从此不再喜欢学这门功课。这是典型的因小失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知识作为一个载体,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求知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将“教书”的过程变为“育人”的过程。 5、 加强课堂教学的综合性。 加强课堂教学的综合性的过程,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加强课堂教学综合性的渠道主要有两条: 一是加强学科内教学内容的融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做好归类、合并工作,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一是加强学科间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学生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多维的思维方式。 6、 有效地向课外扩展。        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课外学习的空间是无限的,时间是终身的。我们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将课堂学习作为一个示例,然后积极地向课外扩展,真正的做到让学生的“功”形成于课外。         课堂教学如何向课外扩展? (1) 维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起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去,并不断地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使这种兴趣得以巩固和升华。如果学生在课余时间仍很迷恋这门学科的学习,那么教师的教学一定是成功的。 (2) 训练坚定的毅力。学习的过程并不全是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有困难,也有挫折。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坚定的意志,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 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点是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课外学习的广阔空间,灵活的时间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题,自主展开学习过程,自主总结学习成果。这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具体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篇8:《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但是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会议精神,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

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二、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三、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五、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六、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七、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臵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篇9:《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这14天的跟岗学习,期间得以品味黎奇主编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本书根据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方面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入手,如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等,并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剖析;另一方面通过对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围绕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一教师关注的问题,从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力图形成既能反映课堂教学实质,又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新理论。从内容上看,《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对寻找平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核心元素、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有效课堂准备的三个纬度、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扩大课堂教学评价正向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地探索。

全书共有五篇,分别是:第一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第二篇: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第三篇: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三个维度;第四篇:超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第五篇:扩大课堂教学评价正向价值。每一篇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而这些问题也都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家都倍感困惑的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大都由四个层次组成,首先是“问题提出”,概括叙述了这些问题的来源;然后是“问题表象”,对所提出问题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都罗列出来;其次是“问题归因”,就是对所罗列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是“行动策略”,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本书给出了解决的方案,以及实施这些方案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本书也给出了大量的课堂实例,真正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读起来不至于感到空洞乏味。

对这本书我首先是通读整书,然后是精读,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仔细品味,查找自己教学中所困惑的情况,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说一下我自己的感想。

所谓高效课堂,简言之,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它包括三层意思:高效果,即教学活动的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致;高效率,即教学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要符合经济、节约、高效原则;高效益,即教学活动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化的发展,取得良好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回归简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追求生物课堂的“高效课堂”,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是基点。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精加工,将简单、静态、结果性的文本材料,设计成为丰富、生动、过程化的教学内容,成为有活力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这样的加工和开发过程中,如何努力实现“低头入,高产出”,如何让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技能、创建出有效、高质的生物课堂呢?“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课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通过人细胞的分裂视频,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细胞分裂,然后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离,产生问题,从而自然而然引出分裂前要复制,接着引导要如何平均分,把染色质的知识进行复习,讲解分裂过程的变化,从而归纳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这样在让学生在既学习了知识的同时,又复习了以前学习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现象理解到本质。课堂中让学生产生 “有效思维”,从而成为 “有效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有限的40分钟生物课堂上,紧扣教学主线,让课堂变得简约而高效,是我们解读教材和精心整合教材的一条可行之路。

二、过程走向丰富

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除了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发展、过程的参与、方法的掌握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尤其是对生物之美的发现、体验、热爱,对生物文化的感受、理解、敬畏,对生物精神的领悟、继承和弘扬。生物课堂在恰到好处的丰富拓展中,达到了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完美统一。

三、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课堂的实际效果其实不在于教师的讲,而在于学生有效地学。在课堂时间管理中通过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改变课堂教学节奏,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1、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提高学生专注于课堂的能力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教育学生:

(1)会用心;

(2)保持良好的自我情绪;

(3)能排除干扰,通过自身的优势、缺陷等的深刻认识,培养“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

2、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

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必须进行认真的设计,根据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的安排,力求做到自己所设计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新鲜、有趣。

(2)充分利用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3、教学要有一定的节奏变化

呆板的教学节奏将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停滞或精力的分散,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或课堂问题的发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学生进行及时、充分地交流来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教学节奏的调整,使课堂教学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一节课的前15分钟之后,教师必须通过问题情境的变化来调整教学节奏,这种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可以使学生比较长久地保持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达到提高学生有效学习时间的目的。

4、课堂上还学生十分钟

在一堂课中要让学生有10分钟的充分练习,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每节课堂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练习,在以前,教师常搞“题海战术”。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摆出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往往事倍功半。现在高效课堂,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自编自拟也必不可少,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高效学习更明显。我们实行了学案,一部分可作课堂练习之用,另一部分作课后作业。随堂练习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练习,有书上的例题,也有学生与例题相匹配的练习,让教师在讲授了新知或者示范了例题以后,让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练习,让学生把学生的知道能够及时得到巩固,加深理解,当然做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题目解题的规范,让其培养良好的做题规范。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它更是一种体验,一种激励与唤醒。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生物知识,在简约中寻求深刻,在丰富中追求厚实,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彰显生命力,走向生物课堂“高效教学”之路。

篇10: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董加田

(江苏省兴化市兴化第一中学)

摘 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一切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得到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从转变教学理念、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实验教学三方面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生本理念;多媒体;实验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其课程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实验教学上都要以此为宗旨,促进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转变教学理念――生本教育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促进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首先就是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有兴趣、快乐地学习而设计的教育。因此,针对化学学科性质,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开放式探究教学等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时,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首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学习,给学生20分钟让学生结合初中所学化学知识,合作学习本课时,总结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即小组总结出以下问题:(1)二氧化碳、氨气是否属于电解质?(2)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等等。教师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起辅助作用。自学过后,让小组代表提出自己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让其他小组成员来回答,这样的教学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真正坚持生本教育理念,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离不开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化学课堂教学,激活教材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资料,内容为甲烷的存在和用途,()学生看着视频资料,会对甲烷有初步了解,这样学生就不会盲目地学习,而是带有探索的意识去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此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带着思考去学习。又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甲烷的比例模型和甲烷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具体地看到甲烷的空间结构,根据图片展示,给学生讲解人们是如何确定甲烷是正四面体空间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因此,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师生都可以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实验教学――探究实验

化学的学科性质要求教师一定要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但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化学教师打破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要把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究实验。传统的化学实验,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实验、演示实验,学生根本参与不到实验过程中,从而不能真正体验到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更别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了。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学校现有条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做到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实验、体验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实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有效教学。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引路人,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杨文娟。高中化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J].学周刊,(23)。

篇1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数学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使其能够对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收获知识的成就感。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师在保证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学生的理想发展水平,要使学生在三维目标基础上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注重教学教益

教师不能单纯地只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多少,要以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作为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即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和掌握,这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具体表现,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以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对教学的反思和创新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通过反思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通过改进积极主动探索以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又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策略的反思以及教学实施过程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使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有效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1.从教学准备入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能够灵活地把握和运用教学内容,以更好地实现其育人功能,并能够将教学中的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并结合科学的教学手段以保证教学活动的可行性。在正确地对教学目标进行定位后,结合自身教学特点,设计出个性化的教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2.保证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

在新课改中提出了一个新名词———“三维目标”,是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这也使教学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围绕三维目标展开教学,真正落实三维目标,使三维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对亲身体验去探索,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要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拥有积极乐观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通过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灵活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更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老师要能够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并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更轻松地掌握知识。在情境创设时,教师要考虑要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心理发展特征等特点,有计划地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情感能够被激发,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趣味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教师实现巧设情境的作……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为学生创设出更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体验在情境发现问题,并提取其中有效的数学知识与自身的认知结构相结合,通过积极的思考、探索解决问题,最终掌握知识点。这是促进有效教学实现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1.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效教学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要想实现有效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要和学生以平等关系相处,才能处学生乐于和教师交流,敢于提出问题,能够大胆地假设,以达到教学目标认知过程。师生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师生关系的构建,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平等关系,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急于否认,而是以引导帮助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还要不断优化师生间的沟通策略,运用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2.灵活运用教学评价策略

有效的教学评价具有针对性,要求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注重评价激励和鼓舞作用,有效的教学评价具有激励作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更强调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变化,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和竞争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让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目前的教育工作倡导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所以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保证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优化教学策略、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篇12: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论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生物校本 课程

【论文摘要】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但由于各种各样的障碍致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积极主动、课程开发盲目、单一、课程管理杂乱、课程效果不理想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作者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浅略的探讨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不断优化课程和资源配置,使学校成为课程改革的中心,让一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为国家课程做好有效补充。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可以培养完善人格的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对课程进行“国家、地方、学校”分级管理的政策。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新课程运动的一项具体措施,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满人才、体现社会民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保障。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有利于人才多元化的培养、学校特色化的形成,以及课程创新的重要工作。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但由于各种各样的障碍致使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的进展十分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积极主动、课程开发盲目、单一、课程管理杂乱、课程效果不理想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作者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浅略的探讨。

1、协调课程,加大社会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不同地方,不同个体学生差异的需要,建成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教育,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但是,就目前来说,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面前很难有一席之地,难以突破。学校教师教学任务重,精力有限,加之很多人认为校本课程是多此一举,没有得到国家课程的协调帮助以及社会的认可。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动力。为打破这一被动的局面,国家应该注重多方位培养人才,学历不等于能力,道德、智慧、健康、为人处世等素质和学历一样重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都要打破以前的局限,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具有全方位价值的课程体系,它可以充分弥补国家课程的疏漏和不足。因此,我们要对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任务上和目标上的协调后,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得到足够的保障和重视。

2、建立教师的课程开发制度,培养专业的校本开发人才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参与者,是课程构建的主导者,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将影响课程开发的实施效果。课程开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对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原则、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开发程序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与分析。要开发高质量的校本教材,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课程开发能力。但是目前的师范院校并未对学生进行课程开发方面的`培训。所以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的缺失,以及能力的缺乏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得单薄无力。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高校和学校单位之间应该建立紧密的联系,专门针对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培训和指导。只有参加培训并评审合格后方可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资格评审可以采用笔试、论文、答辩等形式,让每一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老师都具备足够的知识和信息,避免校本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当然,当地教育系统也可以建立一支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团队,该团队人员专门负责该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减少高中在职教师的负担。

3、合理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有效的课程管理有利于课程开发效力的提高,以及课程开发的上升式循环。完善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明确管理目的、个人责任、管理办法、以及反馈意见等问题。管理的过程应该分层次分步骤进行,当地教育局要在国家宏观的教育目标之下对所在区域的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管理,制定详细的管理机制,统筹安排,并定期对各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校长应该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好把关管理,明确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路径,统筹安排课程的开发工作,分配好各部门的任务;学校教务处和各科研小组则应该各司其职,安排好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各项具体事宜,制定具体的管理条例,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生物学科的带头人则应该组织好本科教师,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的选择、计划、实施、评价反馈等具体工作。

4、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向

4.1合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体系中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在教材中添加了很多探究性和模拟性的实验,以及一些调查报告等内容。但由于常规的教学形式很难完成这些内容,因此很多的教材内容如同虚设。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生物学有关,例如:植物的生存、人类疾病的预防等等。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现有资源对学生开设人类疾病的预防,学生的饮食营养搭配、以及食品安全等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专题。这不仅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挖掘生物学知识的延展内容

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要面对群体,所以课程开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等特点。校本课程开发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和调查学生的兴趣,并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可行性的调查,并针对学生的年龄智力特点开发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团队中有很多都是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对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很擅长,所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各自专业领域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还合理利用了教师资源。

5、总结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时代的呼唤,是学科建设的需要,更是学生们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积极完善我们管理机制,使校本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成为国家课程的补充与延伸。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我们要积极学习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努力做好生物学科的开发与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饶玲.走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J].

[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背景进展及现状[J].

[3]朱士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J].

篇13:新课程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论文

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全新的实验教材,如何去把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与教学活动?怎样才能达到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怎样用好用活教材,真正实现教学功能的转变等,是当前新课改下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学习钻研新教材,提升教法理念理论

在新实验教材中,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资料多,信息量大,如何把每一节这么多的内容完成处理好呢?这些都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去分析每个知识点和目标要求,加以有层次有侧重点的教学;另外新教材是分模块进行编排的,有的内容概念可能要到后面的某章节中或选修模块中才能学到,这些都必修先吃透教材。理解钻研教材,必须要以新课标的四条基本理念加以落实,要深入领会每个模块的设计思路,准确把握每一节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的拓展程度与知识体系的理解程度,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去学习现代教学理念理论,尝试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提升和拓展原有的专业知识范围,掌握更多的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及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灵活自信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将科学探究深入到课堂

新课程极力倡导探究式学习,在体验中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阶段性发展目标,结合认知的具体状况及知识本身的属性设计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应体现知识的属性,适合于探究式进行的学习内容应尽可能设计探究活动,不能因耗时费力而采用讲授法;不适合用探究方式进行的学习知识,也要多设计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学习知识,不断强化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技能训练,获得技能和情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因材施教

新课程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教师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达到把群体的培养目标同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施这一策略,最根本的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采取不同的方法,探究和掌握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通过分层备课、分层要求、分层练习、分层矫正等手段,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

四、开展互动式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学校要求教学中增强互动式的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中的沟通,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把教学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并相互影响的教与学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想和所知,教师充分发挥了教学的主导作用,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也同样适用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例如,有些高中生物老师在讲解“人与生物圈”的知识时,并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的把所有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组成小组根据要教授的内容先到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先对总体内容作一个简单概述,然后让每组学生代表分别把查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老师对其提问,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知识汇总,把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讲,老师问”的模式,加强了师生的互动。

总之,在今天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性地进行富含个性化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把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科学满腔热情地、充满灵气地、活泼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让课堂活起来”的理想境界。

篇14: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论文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当前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欲和创造欲,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现阶段,在常规高中生物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结束后,一些生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生物教材中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难以理解,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结束后,应该积极发现问题,改变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高中生物教学局限于课堂

高中生物教师总是在课堂中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讲授总是局限在课堂,教师没有将生物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没有将生物与实验相结合,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学观念传统

有的高中生物教师入职时间久,教龄长,这类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模式和应式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总是以教材内容为主,板书为辅,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机械的讲授,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使学生失去学习高中生物的积极性。

3.学生生物基础

高中学生在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因为在初中阶段生物基础没有打好,导致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生物更加费力,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跟不上教师思维,从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课堂效率低下。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教师应该积极配合新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有效性,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和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

1.以学生为主体

在高中生物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欲和创造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比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展开之前,对学生进行课前导入时利用游戏法,抓住学生的思维,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在高一生物《细胞的分化》中,教师可以利用奥尔夫音乐和奥尔夫道具,进行细胞模拟游戏,让学生扮演细胞,教师扮演细胞的主导者,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在细胞增值开始时,慢慢敲打手鼓,教师依照细胞增值特点进行模拟,学生模仿细胞进行运动,教室作为人体中的某一部分,游戏结束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做的游戏就是细胞的增值。同样,《细胞的增值》也可以进行此活动。

2.小组合作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教学,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完后进行实验,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尊重他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的增值》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积极观察学生,在学生遇到问题和冲突时教师引导学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学校的硬件设施,在高中生物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音频等进行导入、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是课外拓展。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地设计教案,有针对性地对生物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每一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缺点进行积极改进,教师还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实现家园共育,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积极表扬,积极告诉家长,对学生投以肯定的目光,教师经常关注时事政治,将时事政治与生物教材相结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多元化思维,从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瑞梅.创设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02期.

作者:龙华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

篇15: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论文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论文

摘 要: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实施及其实施的效果和质量如何,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建构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模式

当前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全面深化阶段。课程改革的成功,需要教学改革的支持,而教师作为教改的中坚力量,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8月,教育部在大连召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把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来抓。目前,我国的师资培训虽然有多种形式,但模式比较单一,整个课程改革培训基本上是通识培训一个模式。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必须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培训观念,需要多种形式的培训相互配合补充。

一、树立教育新理念,是开展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决不仅限于熟悉新教材和执教新教材,更关键的在于教师理解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的转变,以及教育哲学、理念、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学行为的一系列变革。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改动较大,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做法的定势使一部分教师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而非教学过程,强调的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不是教学方法的伦理性、科学性。这样,教学便蜕化为一种纯粹的技术活动,这无疑是教学的工具价值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因此,实施课程改革,必须树立教育新理念,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二、培训者先行,是开展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

当前的课程改革培训工作,主要是由高等教育机构负责实施,由主管师训工作的部门组织一批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知识素养的师范院校教师和教研员参加省级培训班,采取专家报告、专题讲座、教学案例评析等形式对培训者进行先期培训。由于培训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参训者的某些个人因素,一部分培训者自身都尚未真正领会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再加上许多培训者对中小学教育实践了解甚少,就很难结合新课程特点,针对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给予相应指导。在培训中,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知识结构的优化,至于培养能力也较多地局限于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答相关问题和学习新知识这一层面上,这种“讲解”和“传授”往往既远离教师教育情境,又缺乏真实情境下的操作性。培训质量是课程改革培训工作的生命线,而培训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培训者的素质,因此,加强对培训者的先期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培训的关键环节。

三、探索培训新模式,是开展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工作的根本途径

课程改革培训不能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应构建合理的培训新模式。

1.“参与式”培训模式。“参与式”培训模式是使用“参与式的方法”进行的一种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培训者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员参与各项培训活动,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使学员在参与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参与式”培训模式中,培训者的角色发生转变,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化为“学员学习的协助者、促进者”。培训者为学员提供充足的必读材料,包括《纲要》和《纲要》解读,新教材研习,教学的设计与运作以及一些与新课程实施相关的资料,使新课程理念真正整合进教师自己的“图式”之中。同时,注意资源的生成与传递,把参训者也看作培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蕴藏于其中对培训有用的资源开发出来。对培训过程中特别是学员参与讨论、探究性评议、教学案例评析、经验介绍等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提供给培训主管部门和后续参训者,作为研究和学习借鉴的材料,以保证课程改革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培训者积极创设活跃、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情景,使学员无所顾忌地参与,培养其创造性。将学员现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得以展现,促进培训者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反思,并在反思中生成新知识。学员对培训活动的参与表现在意识和行动两方面,从总结、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出发,领会课程改革精神,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实现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的互动、转化和整合。使学员在培训学习中进行有效的思考、行为的反思及自我重建的有机结合。

2.“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主张“先问题,后学习”,即在培训者指导下,学员从教育实践中选择教育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展开主动探究式的综合学习。问题是教师培训的起点,也是确定培训内容的依据。学员参与问题的选择和培训内容的确定,根据自身在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来进行综合性的学习。问题确定以后,培训者通过一定的途径把问题呈现给学员,培训者和学员同时面对不确定的问题解决过程,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思维和尝试空间,共同进步,双方受益。与传统培训模式不同,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中,培训者没有固定讲课任务,做的是动态的协调、督促、协助工作,这看似很超脱,实际上在培训前必须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精心地设计,对培训者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菜单式”培训模式。“菜单式”培训模式的实质在于从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激发学员的内在动机,针对不同学员的需要实施培训,使学员的求知欲望转化为培训的有用资源。“菜单式”培训模式融理论的强化培训和需求的选题培训为一体。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宗旨来实现培训的`价值目标,以研究为中介和载体,通过“选题──研究──实践”运作来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理念,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而且使教师的终身学习形成良性机制。培训顺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施网上、网下培训相结合,实行全方位开放式培训。开放式的“菜单选题”:培训专题来自于学员,采用诸如“你需要什么专题的培训”的问卷调查,了解学员的培训要求,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确定为培训专题。开放式的研究过程:突出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性,摒弃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式培训的弊端,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开放式的实践:走出封闭式的小课堂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参观考察、现场观摩、实践作业、跟踪反馈等多种形式,把教育实践当作大课堂,组织开展系列培训活动,创建全方位、多角度培训模式。

4.“校本培训”模式。由专门的师训机构来完成教师培训工作,既存在突出的工学矛盾,又无法满足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并且这种集中式培训的效果要迁移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尚有一定难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还必须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形成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校本培训的“自修──交流──反思──实践──评价”模式。在集中式培训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各学校,由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员性的校本培训。既从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出发,解决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专业发展问题,又要考虑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需求,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未来发展目标加以整合。加强校内自修、培养骨干、以点带面;加强校际交流、分享成果、借鉴启迪;研究课程、研究学生、研究自己、课后小结、教学札记、教育个案集体探讨,组织现场培训、实践培训;在学校环境中开展教育科研,在培训学习基础上组织听课评课、教学观摩活动等等。真正做到培训与教学同步,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课程改革的需要统一起来。

篇16: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论文

一、对教材进行优化重组

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符的,编排内容也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但教材只是一种资源,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和学的内容,其存在目的是服务教学,而不是主导教学。因此,教师切不可将教材视为教学的唯一,也不可围绕教材而展开教学,这种做法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并将其余教材进行对照,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知识点逐一对应。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也可以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一些取舍,让教材能够得到很好的补充和延伸。这样,教材就能逐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当前的社会情况相对接,形成一种能够相互融合和促进的教学形式。以“命题”的学习为例,我认为学生看到一个命题后会有一个直接的反应———判断真假,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教学衔接得更紧密,我把后一节的内容放到前面来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材的每个章节的编排都是有一定的生活性和知识性的,每一道题都可以拿来作为一个课题供学生探索和研究。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放在教学的首位,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的探索。

二、教学设计中要有数学思想的渗透

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渗透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与良好的教学设计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将数学思想融于其中,利用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机的渗透,让学生的学习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如学习“绝对值”的概念时,对于教材给出的定义,学生很难理解,因为教材中的定义是描述性的,比较晦涩难懂,学生在利用的过程中也有很大的难度,只有生搬硬套。我经过思考和研究,认为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于是就为学生提了几道较为直观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1.请在数轴上将0、3、-3、5、-5表示出来。2.请说出2和-2,5和-5之间的关系。3.请说出2到原点的距离和-2到原点的距离,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5到原点的距离与-5到原点之间的距离呢?4.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绝对值。5.你能从数轴上说明绝对值等于4的数有几个吗?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绝对值的学习,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绝对值的概念。在此过程中,数学思想也通过数形结合的形式得到了有效的渗透,学生在进行后续学习时也因为获取了数学思想而获益良多。

三、设计教案要与自己的教学风格相符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很多教师都开始了集体备课,因为这种备课形式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让教师之间的优势得到互补。大家聚到一起,共同讨论应该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应该利用哪些方法和形式,教学中如何使重点更加突出,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突破难点,采用何种合作方式,学生的探究方式与目标是怎样的……待到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讨论结束后形成统一意见,集体备课的目标就达成了。大家都利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看似稳妥,其实有很大的弊端。在集体备课之初,我也经常图方便,利用集体备课所得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不仅没有对教材进行研究,也不明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完全没有个人备课的情形下就走上了课堂。教案是现成的,只要照本宣科就好。不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到不同班级之间的差异,还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做,对教案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对其中存在的优劣之处也不了解,自然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在之后的备课中注意对集体备课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思考,并结合集体备课所得实施个人备课。两次备课活动能够为我带来更多的体会和收获,我尝试着对课堂教学的某些细节进行修整,努力让教案形成与自己的`教学方式相符的风格。课后,我及时地对教学结果进行了反思,课堂中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对于以后的教学产生了什么灵感,都会及时记录到本子上。经过长期积累,我所设计的教案不仅汲取到了集体备课的精华,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每一个都堪称精品,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

四、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多媒体课件逐步走入了课堂,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知识的可信度。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根本不考虑课型的因素,也没有精心设置多媒体内容,只是用多媒体代替了板书,知识的呈现形式也产生了很多错误。这种做法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和教学实践的积累过程中,我发现多媒体要适度运用,它并不是百用百灵的。如在教学中课件内容都是自动生成的,起不到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起不到知识的重点点拨作用;多媒体使用的过于频繁,会使得学生失去对课件的新鲜感,丧失学习积极性……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演绎多彩的课堂互动,即使不用多媒体课件,也能上出一堂精彩的好课。

五、教学活动要服务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以来,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气氛活跃,富有情趣。以热闹的课堂活动代替了必要的理性思考和剖析;以多变的活动节奏扰乱了学生的学习专注和注意;以崭新的教学手段掩盖了知识的挖掘、拓展和延伸……这种活跃课堂气氛的形式主义,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有鲜活的情境导入、多变的教学方法、活跃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双边互动、精妙的设疑激趣……但这并不是说数学课只要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气氛热烈,教师少讲,学生多动,就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一堂好课。这些都需要一个度,也就是说,课堂活动要为课堂教学服务,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且课堂活动要的不是形式,不是过场,而是在过程中锻炼能力,在活动中拓展思维,在互动中增长才智。总之,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摸索、探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用新课程的理念武装自己,用新课程的标准要求自己,更新观念,变化教学、践行理念,就一定能使数学教学与时俱进。

相关专题 新课程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