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对钢材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论文

风雨轩窗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风雨轩窗静”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碳关税对钢材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论文(共13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碳关税对钢材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论文

1.1有利影响

面对碳关税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不利影响,我们必须要做到改变高能耗低效率的生产模式,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会促进钢铁企业快速实施低碳生产方式,是钢铁产业结构的不断更新升级。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研发低碳的新型的钢铁产品,改良生产设备,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改善工序发展环保技术等,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2不利影响

(1)钢材出口成本增加。我国是人口大国,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而且辽宁省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产品之所以价格较其他国家低廉,成本优势起重要作用。一旦辽宁省出口的高碳产品被课征关税,出口产品又增加新的环境成本,会抵消劳动成本低廉的优势。成本的增加的同时随之带来的就是利润的减少,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降低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出口竞争力,影响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发展。

(2)钢铁产品产量和出口规模大幅下降。辽宁省钢铁出口产品普遍存在着高投资,低产出,高耗能的现象。由于技术水平低,无法使碳排放量达到发达国家设定的标准。征收碳关税之后,辽宁省出口产品不得不支付新的环境成本,使其出口产品在外国市场价格上升,同比与外国市场相同产品而言,外国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其他同类低碳产品,减少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购买量,辽宁省的钢铁产品将面临着萎缩的困境,从而使产品产量和出口规模大幅下降。

(3)企业出口环境恶化。目前由于碳关税没有征收的先例,没有统一的征收标准,发达国家在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时就有很大的随意性,势必会根据自身利益来制定一系列相关标准,从而使贸易壁垒更加复杂化,贸易摩擦不断扩大,严重时国际经济的新秩序将会被破坏。出口环境的恶化将会对辽宁省钢材企业出口贸易雪上加霜。

2辽宁省钢材产品出口应对碳关税的建议

2.1政府层面

(1)发展多元贸易伙伴拓宽新兴市场。辽宁省钢材出口贸易伙伴相对集中,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为主要贸易市场,产品很少进行内销。而现今发达国家实行碳关税政策,这对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的中国来说极为不利,同时将对辽宁省钢铁出口贸易带来严重打击。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拓宽新型贸易市场,挖掘国内南方市场的潜力,改变国美需求不足导致产品外流的现象,实施多元贸易政策,扩大内需,同时加大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加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从根本上减少对外贸易依赖度。

(2)加大绿色投入,贯彻新常态理念。要想从根本上减少碳关税对钢铁业出口的影响,走低碳路线是关键,政府应该加大绿色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环保技术,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能源利用率,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新常态理念,把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不是把速度放在首位,必须遵循经济规律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破除体制机制,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最大限度的机房和激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结构问题。

(3)完善碳税机制法律体系。政府应积极响应国际的节能减排号召,努力参与国际的碳关税制定环节,从中起协调作用,争取制定出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措施,同时也应积极参与环境外交,与大发展中国家来达成共识,积极共同应对碳关税壁垒,参与碳关税标准的制定。其次,政府应该建立并完善本国的碳关税法律体系,合理利用WTO的最惠国待遇准则,制定不同时期的应对策略。完善国内的`碳税机制,根据WTO的不允许双重征税的原则,首先在国内实行碳关税征收制度,这样高碳产品出口后,如果西方国家在对其进行关税的征收就是进行了二次征税,违反了WTO的准则。因此,在国内实行谈关税的征收既有利于督促本国高碳行业生产商降低碳排放量,又有利于应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2.2企业层面

(1)开发新能源和新技术。要降低生产钢铁过程中碳的排放量,就应该减少在生产时煤炭的使用量,能源利用的好坏程度与碳排放量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寻找煤炭的替代品。以此同时企业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新技术,以技术为依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开创新的生产模式,淘汰落后工艺,做到推陈出新。以及改变投资战略,积极开发国内市场投资海外市场,减少对外贸易依存度,更好的规避贸易壁垒。

(2)实施低碳战略。企业实施低碳战略是规避碳关税贸易壁垒的关键,是企业遵循碳关税规则的需要,同时也是冲破西方国家关税壁垒的最有效措施。企业应制定有效的规章管理制度,加强生态管理,对生产的每一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做到真正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更新企业老化生产线路,企业由追求效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经济与生态平衡供应的方向转变,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灵活利用现有政策。碳关税对钢材产品出口的限制表现之一就是通过政策进行限制,钢材出口厂商应该明确了解并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的对于钢铁产品的优惠政策,做到充分利用现有优惠资源,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应该清楚的了解国际上对碳关税的相关出台政策,现今对于碳关税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国际法律并没有明确提出,WTO的有些法律条例制定的也不是十分明晰,于是发达国家就利用国际法的的空子,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制造各种贸易门槛,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国际法律法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篇2: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一、发达国家提出碳关税的主要目的分析

一是提高本国竞争力,维护经济霸权,削弱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受此轮金融危机重创,美国政府希望以绿色产业带动美国经济复苏,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提出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对拥有世界先进减排技术的美国和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其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在节能环保领域和新能源领域抢占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的制高点,遏制新兴国家的崛起。

二是通过征收碳关税,维护其国家经济利益。

征收碳关税可以不仅可以获得高额财政收入,减少贸易赤字,同时,美国通过对碳排放较高产品征收关税,将使该类产品进口量减少,导致该类产品国际市场价格降低,美国将能以更低价格进口,获得更大贸易利益。

三是转嫁环境治理责任和成本。

美国至今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美国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转嫁环境污染较高产业应承担的减排成本,同时通过提高减排标准迫使发展中国家向其购买先进减排技术,使发展中国家承担了减排成本和费用。

二、碳关税对中国外贸的有利影响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等粗放型产业是我国主要的产业支柱,而我国出口的产品多为低端产品,特别是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重污染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很大,成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变资源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型经济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以此次碳税征收为契机,顺应低碳经济发展,以绿色科技为核心,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产业的崛起。

对钢铁、有色、化工等重污染行业推行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对落后的生产设备进行淘汰,引进新型环保设备,对生产工艺加快更新,实现最低程度的碳排放。

三、碳关税对中国外贸的不利影响

影响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形象,对中国形成制衡。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针对碳排放征收的关税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如果中国接受此项关税的征收,欧美发达国家会借此机会从中国得到大笔的收入;如果反对征收碳关税,就被其他国家指责只顾国家利益不顾全球环境、不负责任等罪名的指责,损坏中国的国际形象,对外贸易也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

四、我国应对碳关税的策略调整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主要贸易大国和制成品出口国,还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碳关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考虑到未来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碳关税征收前做好准备,从国内和国际层面进行策略调整。

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贸易结构

企业应当在政府引导下,自主实现升级改造,逐渐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开发绿色新能源,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顺应国际趋势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降低产品碳排放密集度,实现国家产业整体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转化,以绕开国际贸易壁垒。

此外,我们还应当注意,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偏高,而经济增长应依靠国内经济的发展,只有把握住国内需求,才能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消费增长这架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积极参与碳关税相关的国际条款的讨论

争取制定规则的主动权,主动出击积极参与包括碳排放在内的各项国际环境公约或多边协定条款的讨论和谈判,坚决反对以保护环境之名,打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联合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提出有利于自己的观点,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利用现有的国际协调机制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主动开展环境外交活动,就碳关税的问题多与国际社会进行了解和沟通,要让国际社会对于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有一定的知晓,争取将具体问题也可以成为谈判内容。

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要在规则的制定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让我们国家能够具有有利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为我们的出口企业创设出良好的成长空间。

3.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

我国政府对新型能源产业的补贴主要限于太阳能、风电、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信贷优惠、价格优惠和研发优惠等。

今后,还应扩大补贴新型能源的领域和推出更系统完善的、不违反《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补贴政策,积极应对诸如美国针对我国新能源补贴政策,争取占据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为我国今后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创造条件。

五、小结

虽然中国在出口规模上跃居全球第一,但是从出口产品的结构、产品竞争力、自主创新程度等方面来看,中国仍然称不上贸易强国。

因此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对中国的贸易发展来看,不仅是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

我国只有抓住机遇,合理地运用国际经济贸易法则,争取对外贸易发展的最大利益。

参考文献:

[1]武华,蒋萍.碳关税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和应对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13).

[2]吴,薄文宾.“碳关税”与中国外贸政策之应对[J].特区经济,2011(06).

[3]吕海霞.碳关税: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新型绿色壁垒[J].中国物价,(10).

[4]卢晓晴.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发展[J].中国商贸,(14).

篇3: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外国的贸易保护也越来越多,碳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就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进行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希望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碳关税;贸易;经济;环境

碳关税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

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中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玻璃制品等产品而进行的关税税收。

篇4:绿色壁垒对出口贸易影响论文

1绿色壁垒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是绿色壁垒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战后,各国纷纷致力于经济建设,普遍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同时也使自然生态系统调节功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唤醒和高涨,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重视物质价值转向以强调非物质价值的绿色价值观,消费观念也由产品的特定需求转向对产品的安全、健康等隐性需求上来。于是,一些国家借以保护其国民的健康为由,凭借其经济、技术的垄断优势而建筑绿色壁垒。

(1)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绿色壁垒存在与发展的直接原因。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限制竞争的空间越来越小,贸易和环境这两个原本相互独立的概念被一条绿色纽带捆绑在一起。尽管国际协议及多边贸易环境公约制定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关贸总协定第20条就将与国内限制生产与消费的措施相配合,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作为“一般例外”条款对待,由于这些条款弹性较大,对例外权的使用至今尚未形成具有约束力的解决国际环境纠纷的和约或规则,这就为贸易保护主义实行绿色壁垒以谋取经济利益提供了方便。

(2)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的环境标准为绿色壁垒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内部支持。由于发达国家已通过原始积累的资本使本国经济得到了良性快速发展,为谋求持续的经济垄断地位,往往利用绿色壁垒具有隐蔽性等的特点,凭借自身的先进环保技术,制定十分严格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使处于落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成本和价格优势难以显现。

(3)绿色文化的兴起与流行是绿色壁垒存在与发展的外部保障。绿色文化是以绿色生态为指导思想,以发展绿色生产为基础,以开展绿色营销为保证,以满足社会绿色需求为动力,为使人类更好地发展而设计、创造并使之产生积极成果的一种文化。绿色文化不仅要求生产出的产品是绿色的,而且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统一思想。因此各国纷纷建立专门的'绿色营销渠道或健全自己的绿色产品分销系统,以开拓绿色产品市场、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绿色产品销售量,采取绿色壁垒等措施限制对外国产品的进口。

2绿色壁垒对我国的消极影响

当前我国的出口主要涉及到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产品、药品等行业。在传统农产品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蔬菜、花生、茶叶、蜂蜜等产品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发达国家不断提高农药残余含量的标准,新标准不仅扩大了检测项目,而且大幅度提高了标准要求。严格的环保标准,致使这些农产品的出口量明显下降,传统优势逐渐削弱。在食品出口方面,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昂贵的检测费用和认证费用都增加了产品的成本,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大降低。机电产品方面,欧美、日本是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但是由于我国有些出口产品在环保方面的缺陷,给了这些国家设置绿色壁垒的借口。特别是家电业,欧盟于8月13日和将于7月1日分别实施《关于报废电器电子设备指令》(简称WEEE)和《关于在电器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简称ROHS),前者要求生产商负责回收、处理进入欧盟市场的废弃的机电产品,对投放市场的产品加贴回收标志,征收回收费用。

当前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造成了市场准入障碍,限制了产品出口市场范围。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测算,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环保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它们有条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使绿色保护主义日趋强化,而我国由于多种出口产品达不到它们的“绿色标准”而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出口数额减少。在我国出口的前10位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

(2)增加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减少经济效益绿色壁垒的制定实施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它要求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都要符合绿色的耍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由于我国环保设施落后、环保产业不发达、环保技术不高,使国内生产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在产品的外观装潢、出口标签和商业广告上作大幅度调整,接受各种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等,导致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问费用和附加费用上升而增加出口产品的成本。

(3)对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增加了压力。以机电产品为例,我国现有39种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居全球首位。目前看来,对机电产品出口影响较大的环保法规主要有防止空气污染法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电磁污染防治法规等,其中有许多条款涉及机电产品的性能、排污量限制、可回收率等众多方面,这些条款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不少限制和困难,我国的大屏幕电视、大功率吸尘器等高档家电和信息技术产品对欧美的出口已受到影响。

3绿色壁垒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绿色壁垒有利于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和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环境标准、绿色认证、卫生安全检疫等绿色壁垒的实施,使我国企业意识到产品环保的重要性,促使企业环保意识的提高,同时促使企业为进入国际市场,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内在质量,最终有助于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绿色壁垒促进我国技术进步,有助于调整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环境管制和环境标准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能达到较高标准企业的发展,淘汰低环境标准产品和不合格产品,促使优胜劣汰。同时绿色壁垒促使我国贸易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促使传统产品不断减低污染密集度,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并诱发企业创新。开发环保产品,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2)绿色壁垒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由于绿色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这就意味着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该类产品的需求量将会有更明显的提高。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绿色产品将成为21世纪世界市场上主要的促销手段。

(3)绿色壁垒在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贸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绿色壁垒促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清洁能源等有利于环境的产品的贸易发展,促进产品向低环境污染、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

(4)对于绿色壁垒,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彻底改变过去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模式和低端低价、以量取胜的外贸增长方式,认真研究对策,走上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同步协调发展的道路。绿色壁垒的风险预警是指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与出口行业、企业和产品免受国外生态环境技术壁垒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或潜在危害面采取一种预防性安全保障措施。

篇5: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四大影响毕业论文

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四大影响毕业论文

一、“碳关税”问题的提出

碳关税,也称边境调节税(BTAs)。它是对在国内没有征收碳税或能源税、存在实质性能源补贴国家的出口商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主要是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的一种进口关税。目前,碳关税正在酝酿之中,美国拟于开始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商品征收碳关税,而法国宣布从初开始对环保立法不及欧盟严格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品征收碳关税。虽然目前各发达国家还没有征收碳关税,但WTO一般例外条款(GATT)的第20条“允许WTO成员国在某些情况下采取基于环境理由的贸易限制”的规定给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提供了可能。因此,碳关税的确是渐行渐近。

碳关税的提出,与不容乐观的国际气候变化形势及其背景下的低碳经济模式逐步确立密不可分。OECD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人类不采取任何行动,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GHG,globalgreenhousegas)排放增幅将达70%,导致21世界气温将升高4~6℃。,英国政府发表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白皮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低碳经济”概念。随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逐步进入理论研究的视野。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国家相继提出了“绿色新政”措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开始逐步升温。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

碳关税的提出,还与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息息相关。在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退、各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国际环境下,部分发达国家出于降低进口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增加本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以及对碳泄漏的担忧,拟开征碳关税。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征收碳关税,而且是将针对所有工业品征收碳关税,对发展中国家外贸出口的影响将要比特别保障措施、反补贴或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更为严重。

在未来的内,世界各国将通过协商最终确定碳关税征收的对象、范围和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将尽力争取对本国有利的规定,因为不同的规定产生的各国应征碳关税额度有很大不同。可见,~20这十年是非常关键的十年,它不仅仅将在世界范围内塑造碳关税征收新规则,也必将打破现有世界贸易和经济格局,并建立低碳经济模式下新的世界各国经济实力格局。因此,研究碳关税将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什么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碳关税”对我国未来外贸出口的影响

目前,我国没有开征碳税和能源税,且很多行业产品生产隐含碳含量和碳排放均不乐观。如果这些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必将成为其拟开征的碳关税的征收对象,对我国外贸出口将产生以下四个主要影响。

(一)将增加我国高碳企业产品出口的成本

对我国出口产品开征碳关税最直接的影响,是将增加我国高碳行业产品出口的成本和国际市场价格,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产品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以10美元/吨的碳关税测算我国的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轻工和纺织等八大高碳产业,其碳税将达108.5亿元,占到贸易额的1.28%。

另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如果对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四大能源密集型产品生产部门征收较高水平碳关税,即按丹麦和瑞典国内281.9~369.0欧元/千升轻质燃料油税和241.8~300.6欧元/千立方米的天然气税,我国非金属制品业的碳税总额最高可达出口总额的32.8%,行业总的碳税成本占到总的主营业务成本的13.4%,我国出口企业无利可图;如果征收中等水平碳关税,即按德国国内61.4欧元/千升轻质燃料油税和59.6欧元/千立方米的天然气税,碳税总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最高可达10%;在较低碳关税水平,即按美国或英国国内的碳税和能源税征收,碳关税可能达到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7%。以为例,我国上述4个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仅仅分别为3.61%、7.95%、6.17%和4.34%,这就意味着,我国现有高碳企业无法承受中等和较高水平碳关税之重。

(二)将引起我国制造业出口额不同程度的下降

碳关税一旦开征,由于其事关全人类的国际气候变化而具合理性,将成为一道强大的贸易壁垒,将导致我国制造业出口额的下降。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承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的高能耗、低效率、高排放的重化工业和低端制造业。而且,我国企业目前还没有掌握分析生产每一个具体过程碳足迹的技术。目前,美国、英国和新西兰等市场已经开始在服装上使用“碳标签”。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在其年初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再次强调,到,沃尔玛将实现95%的商品供应商必须获得社会与环境规章的二选一的最高评分。而碳关税一旦开征,进口商选择产品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供货商在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情况,尤其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其社会形象,也往往会被迫取消和中国公司的订单,特别是当这些产品是用于政府项目或有社会效应的大型项目时,碳关税将会是抵制我国高碳产品的有力武器。这就决定了我国工业生产和出口的高隐含碳排放的商品订单将减少,出口贸易规模将萎缩。

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同时减排,发达国家到年减排20基准的30%、发展中国家在正常交易水平基础上减排30%为前提,与正常交易水平相比较而言,2020年在排放权可交换且通过公共转移支付和排放交易抵消减排的成本(TERWMT)情形下,减排将致使我国工业出口下降幅度高达11.7%;远高于世界工业出口的平均降幅1.9%;而美国和欧盟的工业出口却分别有5.0%和6.5%的增幅。另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即使以中国工业品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为基础,如果征收30美元/吨和60美元/吨的碳关税,也将使我国工业品出口量分别减少3.53%和6.95%。

(三)将改变我国出口商品和贸易方式结构

碳关税对我国出口结构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将改变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两方面。

一方面,碳关税将引起高耗能产品出口比重下降。目前,我国钢、火电、水泥、玻璃、石化和碱等高耗能产品单产能耗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5、1.17、1.53、1.47、1.45和1.34倍,纺织印染行业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5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向世界出口的能源密集型产品增长迅速,仅至20间,中国钢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出口占世界总量的份额就分别从5.12%、2.68%和16.98%上升到12.09%、4.65%和26.08%。工业发达国家通过征收碳关税,将有可能促使我国对国内企业的能源消费征收碳税,将改变我国企业投入要素组合,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难以为继,将使我国高耗能行业产品出口比重下降。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如果以中国工业品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为基础,如果征收30美元/吨的碳关税,以能源密集型制造业为代表的石油加工工业的出口降幅将达12.39%。

另一方面,碳关税也将引起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下降。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达到50.71%,年为47.19%,而企业从加工贸易中获得的利润却远低于研发、销售等环节。比如“中国为苹果公司组装的ipod每出口一件到美国为150美元,而中国企业组装每一件仅获得增加值4美元,其余146美元则归美国设计和营销部门所得;如果美国再按每件150美元的出口额征收碳关税,中国组装企业只有关门。所以征收碳关税将会迫使中国从战略和企业实践层面促进出口产品升级,以赚取较高的利润,才会加速改变上述现状。据预计,到左右,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全部出口的比重将下降到40%以下。

(四)将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出口环境

无论是美国通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还是欧盟提出的从20开始所有在欧盟机场起降的飞机都要交纳温室气体排放费,碳关税的征收标准和额度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随意性很大。这很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贸易报复和贸易摩擦。金融危机后,碳关税实质是贸易保护的新形式。尽管以来,我国出口始终是被贸易救济调查的头号目标,但其只是针对个别行业、个别企业或个别商品征收,且有最多5年的时间限制。而碳关税将针对所有出口产品征收,受众面大且长期征收,对我国的影响可能要比特别保障措施、反补贴或反倾销更为严重无疑将恶化我国产品的出口环境。

三、应对碳关税问题的对策建议

在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退、各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国际环境下,我国作为出口大国的敏感身份极易激发他国抵制和报复情绪。因此,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碳关税:

(一)积极利用WTO现有法律机制

根据WTO的“国民待遇”原则,我国应要求进口国产品承担与进口产品相同的碳减排责任;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中国与其他国家出口产品适用同样的碳关税征收原则和标准;并尽力争取WTO体系内其它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及优惠待遇”,比如一定期限的过渡期,为我国实现产业升级、工业化和现代化争取时间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和碳关税征收规则的制订

鉴于不同碳关税征收标准和碳排放交易规则确定的我国应征碳关税的数额不同,引起我国外贸出口的降幅也不同,在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制订过程中,我国要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争取确立对我国有利的碳排放额度、减排额度、碳排放交易规则和碳关税征收标准。具体地,尽量争取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最小的按照本国生产碳含量为标准对所有进口商品扣除出口商品征收碳关税(BTADE);尽量争取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最小的“排放权不可交换(NTER)”规则。

(三)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

我国政府对新型能源产业的补贴主要限于太阳能、风电、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信贷优惠、价格优惠和研发优惠等。今后,还应扩大补贴新型能源的领域和推出更系统完善的、不违反《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补贴政策,积极应对诸如美国针对我国新能源补贴政策提出的301调查和302调查,争取占据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为我国今后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尽快帮助实现企业“低碳生产”

可在有条件的企业试点,装备有效的技术和设备,充分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掌握企业生产每一个具体过程的能源消耗管理,使企业对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能够清楚本公司生产过程中治理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措施和效果,实现“低碳生产”,以成功嵌入大型跨国公司供应链,并给国家及行业提供有力的数据。同时,企业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不断抢占产品设计、原料采购、批发经销等环节的控制权,优化产品研发设计及其生产决策,以不断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摆脱碳关税造成的成本上升约束。

篇6: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内容摘要:贸易保护措施历来就是附着在新概念和新措施之上不断更新和涌现的。当前,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低碳经济受到重视,但如果贸易保护主义者以气候变化为幌子,借低碳经济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则全球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本文从碳关税着手,思考碳关税对全球减排的有效性,分析碳关税在多边贸易规则下的地位,讨论碳关税名义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碳关税 多边贸易规则 贸易保护主义

历史经验表明,每次金融危机过后,贸易保护主义都会掀起新风潮。本次全球性金融海啸也不例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摆脱危机,恢复经济,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寄希望于绿色产业,以期能够在危机后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维护经济霸权。将贸易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结合在一起可谓一箭双雕,既可以掌握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又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弥补财政赤字,减少贸易逆差。

碳关税在全球减排中的特性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共识。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该公约基础上又产生了《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议定书》等具体的减排规定。但上述国际协定不具有强制效力,因此有些国家积极地承担了减排义务,也有些国家拒绝接受这项义务。承担义务多的国家,会在国内将减排权予以分配,由于减排权的限制,企业需要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工艺或设备,而这势必增加其成本。因此,一些国家认为,积极制定并履行减排承诺的国家,由于减排义务较重而使国内商品的竞争力减弱,应当进行适当修正,否则会减弱国家减排的积极性。基于这一观点,一些国家提倡采取边境税收调节,包括对进口高耗能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而对出口的低碳产品进行补贴以保持国际竞争力。碳关税(Carbon Tariffs)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征收碳关税的先例。20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依据该法案,美国将从2020年起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未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碳关税。

碳关税只具有政治经济意义,对减排的实质性影响并不大,想要利用碳关税来真正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问题较为困难。此外,这种碳壁垒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极不公平,发达国家在经济积累的阶段也有过高排放、高耗能的阶段,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因此应在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方面承担主要义务。若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阶段施加此种技术贸易保护措施,将严重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碳关税只是一项以环境保护为外衣的贸易保护措施,其无法真正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公平贸易”,也难以减缓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

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碳关税实施分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通过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以逐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而多边贸易体制WTO以贸易自由化为目的,以世界贸易自由化来提高经济福利。两者之间目标的不一致导致其在实践中冲突很大。

WTO规则要求对成员国实施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普惠制原则,这意味着对成员国一律平等,对发展中成员要给予适当的优惠待遇。然而,在碳税实践中由于各国的减排要求和环境标准不同,不同国家会遇到不同的碳税征收问题,导致发展中国家享受不到降低环境标准的优惠,这违反了WTO基本规则,也违反了《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在现行多边贸易体制下,实施碳关税的问题还在于对进口产品征税与国内相同产品或其投入品征收的间接税相匹配,而且对制造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所征税(碳足迹)是否为可边境调节的这一问题尚且处于WTO的争端解决考虑之中。另外,不同的生产流程导致不同的CO2排放量,对于同一产品,不同企业间甚至同一企业内部的排放量都会有所差别,如果再考虑附属产品,现行贸易安排则无法进行额外追踪。

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时,各国借助贸易措施以增加国内受影响商品的竞争力,本身无可厚非,但此举措的合法性受到质疑。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条第五款规定:“为应对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单方面措施,不应当成为国际贸易上的任意或无理的歧视手段或者隐蔽的限制” 。事实上,WTO一直努力为实施减排温室气体政策提供规则空间,从1947年GATT成立初第二十条允许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必要措施,到1993年WTO成立时将“世界资源的最适当地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列入其六大宗旨,直至WTO设立专门的.环境和贸易委员会(CTE)以及贸易争端解决机构来对贸易与环境案件进行裁决。WTO规则逐渐放宽对于GATT第20条一般例外下的环境规则的解释,加之《SPS协定》与《TBT协定》等环境规则的具体化和标准化要求,使得WTO表现出寻求环境保护和贸易便利相平衡的态势。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说过,“一项涵盖了所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者的多边环境协定,也是指导类似WTO的其它机构的最佳工具”。这意味着若想真正解决全球减排问题,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任何单边的措施,如边境调节税等都只会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而无法实现真正的目的。

篇7: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碳关税作为新型的绿色贸易壁垒,一旦付诸实施将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危害远超出其在减排上所做的贡献。我国现今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美国进口的高碳商品中,有11%来自中国,包括15%的进口钢铁、6%的进口铝制品、12%的进口纸品、19%的进口混凝土(吴玲琍,)。鉴于这样的比例,碳关税对我国出口和经济发展将带来很大的打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我国出口额将大幅缩减。美欧等发达国家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对象,碳关税一旦开征将使我国的企业受到整体上的打击。能达到国外环境技术标准的企业需要采用减排技术,投入更多的研发成本和设备,竞争力有所减弱;对无法达到国外环境技术标准的企业来说,碳关税将封闭其国外出口市场。

我国制造业整体将受到冲击。碳关税虽直指高耗能产业,如造纸、钢铁、水泥、化肥等,但这些产业的变化将影响其上下游产业的利益,因此我国若不能找到新产业来替代原先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则制造业产业链条将出现断裂,以及制造业整体将受到冲击。

我国就业率将呈下降趋势发展。我国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而碳关税的实施势必会改变未来国际贸易格局,我国企业将不得不被迫进行产业升级,这势必会减少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影响我国就业率。

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多米诺”效应。碳关税很可能引起发达国家的迅速效仿。同时,碳关税很有可能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报复性贸易壁垒,从而进一步助长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导致国际贸易规则的失灵以及贸易格局的混乱,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应对碳关税的策略调整思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主要贸易大国和制成品出口国,还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基于以上分析,碳关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考虑到未来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碳关税征收前做好准备,从国内和国际层面进行策略调整。

从国内层面上来说,政府应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贸易结构。企业应当在政府引导下,自主实现升级改造,逐渐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开发绿色新能源,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顺应国际趋势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降低产品碳排放密集度,实现国家产业整体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转化,以绕开国际贸易壁垒。此外,我们还应当注意,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偏高,而经济增长应依靠国内经济的发展,只有把握住国内需求,才能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消费增长这架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从国际层面来说,在未来谈判中我国必须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必须坚持以下基本立场:第一,坚持和进一步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黄志雄,)。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积累的阶段也有过高排放、高耗能的阶段,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发达国家理应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减排要求,因此我国不能接受与发达国家相当的强制减排义务。第二,反对少数发达国家企图在“后京都”国际协定谈判中为采取单边贸易措施提供便利,坚定维护自由贸易的立场。由于尚不存在温室气体减排的统一标准,与环境相关的贸易措施的实施会增加贸易壁垒,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在进行贸易时必须谨慎对待碳关税。

参考文献:

1.Yan Dong and John Whalley,Carbon, tradepolicy,andcarbonfreetradeareas

2.吴玲.WTO体制下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3.黄志雄.国际贸易新课题:边境碳调节措施与中国的对策.中国软科学,2010(1)

篇8:绿色包装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的论文

摘要:绿色包装是在传统的包装产业下发展起来,是一种新的理念,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以及国家的贸易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研究,了解我国和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有关绿色包装的概况,以及最近有关包装方面做出的规定,随后简要说明一下我国关于现有绿色包装的状况。接着分析我国包装产业存在的问题,并进而了解在我国出口贸易这方面绿色包装的影响。最后,在对国外以及国内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之后,从企业和政府方面,得出我国接下来应该要采取的关于绿色包装贸易壁垒的措施。

关键词:绿色包装;绿色壁垒;出口贸易

根据绿色包装的要求,不仅需要商品本身做到无毒无害,有关商品的包装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包装最好是做到能够回收或再生、能够自然的去分解、对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关于绿色包装问题,发达国家运用的比较完善,这些国家一般都已经发布了很多非常完善的绿色包装法律规定。根据这些法律条文规定,这些国家便可以轻而易举的、有足够理由的去限制那些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不达标的商品,即绿色包装贸易壁垒。

一、主要发达国家及我国绿色包装概况

美国食品包装协会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愈演愈烈的环保运动的推动下,世界对绿色包装的需求蒸蒸日上。

(一)主要发达国家绿色包装概况

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有这样的规定,只要与包装有联系的材料都不可以含有致癌的元素,相关企业要做好检测。并且,企业还必须将最终的检测结果,放到交易合同中,以此作为担保。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将他们自己的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在欧盟地区都可以运用的关于食品包装的法律规定。在德国的印刷行业中,很多企业为了响应环保的号召,保护地球的环境,都会去选择新型的印版系统。德国的企业都运用环保型的印版:对德国的中小企业分析可以得知,这些企业都会通过自主创新,去研发一些高科技的印刷技术,以此来避免以往的印刷技术中的污染环境这方面的缺点。这些企业的做法,是对绿色包装的肯定,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澳大利亚发布了关于木制品包装的规定。我国有关企业要积极了解这些法规,然后根据这些法规做好相关的处理,避免受到绿色包装壁垒的阻碍,影响到这部分产品的出口。

(二)我国绿色包装发展现状

政策和成本成为国内绿色包装推广阻碍,我们国家在时,曾经对包装再生市场有过整理。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有关塑料市场受到这场整顿的影响很大。在整顿比较严格的'地区,有不少市场开始停下生产,这种概率高达80%~100%。未来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包装发展理念是只增不减的。我国包装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在绿色包装的认识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措施制定方面虽然都开始在逐渐的好转,但总体的成效并不是很大。此外,很多企业的包装质量问题都很大,塑料包装产生的污染还很严重,阻碍我国的出口贸易。

二、我国出口贸易受绿色包装的影响

篇9:绿色包装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的论文

(一)积极影响

第一,刺激创新,由于绿色包装对产品包装的要求比平时要严格很多,企业为了达到国外客户的要求,一般会积极地采取一些创新的方法。这样便可以为我国的企业在包装生产上带来技术和种类上的创新。第二,促进相关产业升级,面对国外的各种标准、法规,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得想办法努力改进。出口企业对产品包装所做的任何改进,都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竞争力的增加,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根据世界包装中心的规划,我国将会受到国际上的帮助,促进包装产业的绿色化、合理化。这也将会推动我国的包装产业,向着更加合理、环保的方向去发展。相信在未来,我国的包装产业会有更好地发展,实现成为包装强国的理想。国家和企业的相互合作,会使得我国出口企业包装更为合理,促进出口贸易。

(二)消极影响

第一,国内外价值观上的冲突,影响贸易。由于我国和国外在文化以及国民的生活习惯上的不同而引起的的冲突,在包装行业也是有所体现,这也进而影响到我国的产品出口贸易。第二,技术和标准的差距,限制产品出口。近年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有关企业经常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和生产等方面的环保意识都不够,和发达国家比较,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第三,出口企业信誉度受到损害,贸易降低。1月2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对我国有关产品进行了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北京、广东、浙江的十几家企业产品包装质量严重不合格。国际相关协会的调查所得出的结果,必然会使得我国相关的包装产业在进口国家的印象大打折扣,并且进一步的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贸易。其他一些影响还包括:引发贸易摩擦增多,生产成本增加,容易引发连锁反应等。

三、我国出口贸易应对绿色包装的策略

面对近年来新兴起的绿色包装这一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出口企业受到很大的挑战。对此,我国应该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企业对策

首先是加强自律,作为企业来说,尤其是出口企业,首先一定要有自律的精神。要以对社会和对人类负责任的态度,去进行企业活动。其次,要引进专业人才和技术。第三,包装国际化,企业要多学习国外的相关法律规定,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才能根据要求,设计出符合规格的产品及包装。第四,重视环境管理认证,环境标志是由那些国际上的权威机构规定的,这种证明的权威性是非常高的,它可以成为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有力武器。最后,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出口企业自己要努力积极的去和国外进口企业联系,了解对方关于产品及包装方面的要求。并且还要尽力了解国外出口企业的标准,借鉴别人的方法、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科技,以达到相关国家的标准。

(二)政府对策

首先,政府要成为主导。我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制定和实施一些有效率的法律规定和相关指导。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做好相关工作,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积极稳妥的收集信息,沟通企业。其次,建立绿色包装警示体系。各个部门,各个组织,要协调整合,努力以建设绿色贸易壁垒预警系统为出发点,以提升出口产品的包装质量为重点。再次,开拓多元化战略,在面对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的时候,我国要学会不同的应对方法,努力提高在发展中国家的占有率。最后,合理利用双边及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我国应当顺应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利用区域与双边等多种合作和协调机制,做好多边工作。充分运用我国已经具备的国际地位,在多边与区域合作平台上更多的实现消除绿色包装贸易壁垒的诉求。

参考文献:

[1]温耀庆.中国对外经贸热点问题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王亚星.中国出口贸易壁垒监测与分析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

[3]林国华.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研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张燕生.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对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5]朱慧娟.绿色包装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影响[J].中国商贸,(20).

[6]赵盈盈.论绿色包装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1).

[7]王利云.绿色包装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1).

[8]张燕文.国际绿色包装法制化对我国包装业的影响[J].中国包装工业,2005(10).

[9]李丽.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科学与管理,(02).

[10]华欣,毛丽娟.我国出口包装面临的技术壁垒及应对措施[J].对外经贸实务,2005(04).

[11]刘运材.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2(01).

[12]周凌.我国绿色包装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4).

篇10: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毕业论文

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贸易保护措施历来就是附着在新概念和新措施之上不断更新和涌现的。当前,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低碳经济受到重视,但如果贸易保护主义者以气候变化为幌子,借低碳经济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则全球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本文从碳关税着手,思考碳关税对全球减排的有效性,分析碳关税在多边贸易规则下的地位,讨论碳关税名义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碳关税 多边贸易规则 贸易保护主义

历史经验表明,每次金融危机过后,贸易保护主义都会掀起新风潮。本次全球性金融海啸也不例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摆脱危机,恢复经济,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寄希望于绿色产业,以期能够在危机后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维护经济霸权。将贸易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结合在一起可谓一箭双雕,既可以掌握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又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弥补财政赤字,减少贸易逆差。

碳关税在全球减排中的特性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共识。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该公约基础上又产生了《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议定书》等具体的减排规定。但上述国际协定不具有强制效力,因此有些国家积极地承担了减排义务,也有些国家拒绝接受这项义务。承担义务多的国家,会在国内将减排权予以分配,由于减排权的限制,企业需要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工艺或设备,而这势必增加其成本。因此,一些国家认为,积极制定并履行减排承诺的国家,由于减排义务较重而使国内商品的竞争力减弱,应当进行适当修正,否则会减弱国家减排的积极性。基于这一观点,一些国家提倡采取边境税收调节,包括对进口高耗能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而对出口的低碳产品进行补贴以保持国际竞争力。碳关税(Carbon Tariffs)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征收碳关税的先例。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依据该法案,美国将从起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未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碳关税。

碳关税只具有政治经济意义,对减排的实质性影响并不大,想要利用碳关税来真正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问题较为困难。此外,这种碳壁垒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极不公平,发达国家在经济积累的阶段也有过高排放、高耗能的阶段,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因此应在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方面承担主要义务。若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阶段施加此种技术贸易保护措施,将严重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碳关税只是一项以环境保护为外衣的贸易保护措施,其无法真正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公平贸易”,也难以减缓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

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碳关税实施分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通过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以逐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而多边贸易体制WTO以贸易自由化为目的,以世界贸易自由化来提高经济福利。两者之间目标的不一致导致其在实践中冲突很大。

WTO规则要求对成员国实施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普惠制原则,这意味着对成员国一律平等,对发展中成员要给予适当的优惠待遇。然而,在碳税实践中由于各国的减排要求和环境标准不同,不同国家会遇到不同的碳税征收问题,导致发展中国家享受不到降低环境标准的优惠,这违反了WTO基本规则,也违反了《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在现行多边贸易体制下,实施碳关税的问题还在于对进口产品征税与国内相同产品或其投入品征收的间接税相匹配,而且对制造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所征税(碳足迹)是否为可边境调节的这一问题尚且处于WTO的争端解决考虑之中。另外,不同的生产流程导致不同的CO2排放量,对于同一产品,不同企业间甚至同一企业内部的排放量都会有所差别,如果再考虑附属产品,现行贸易安排则无法进行额外追踪。

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时,各国借助贸易措施以增加国内受影响商品的竞争力,本身无可厚非,但此举措的合法性受到质疑。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条第五款规定:“为应对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单方面措施,不应当成为国际贸易上的任意或无理的歧视手段或者隐蔽的限制” 。事实上,WTO一直努力为实施减排温室气体政策提供规则空间,从1947年GATT成立初第二十条允许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必要措施,到1993年WTO成立时将“世界资源的最适当地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列入其六大宗旨,直至WTO设立专门的环境和贸易委员会(CTE)以及贸易争端解决机构来对贸易与环境案件进行裁决。WTO规则逐渐放宽对于GATT第20条一般例外下的环境规则的解释,加之《SPS协定》与《TBT协定》等环境规则的具体化和标准化要求,使得WTO表现出寻求环境保护和贸易便利相平衡的态势。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说过,“一项涵盖了所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者的多边环境协定,也是指导类似WTO的其它机构的最佳工具”。这意味着若想真正解决全球减排问题,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任何单边的措施,如边境调节税等都只会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而无法实现真正的目的。

征收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碳关税作为新型的绿色贸易壁垒,一旦付诸实施将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危害远超出其在减排上所做的贡献。我国现今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美国进口的高碳商品中,有11%来自中国,包括15%的进口钢铁、6%的进口铝制品、12%的进口纸品、19%的进口混凝土(吴玲P,)。鉴于这样的比例,碳关税对我国出口和经济发展将带来很大的`打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我国出口额将大幅缩减。美欧等发达国家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对象,碳关税一旦开征将使我国的企业受到整体上的打击。能达到国外环境技术标准的企业需要采用减排技术,投入更多的研发成本和设备,竞争力有所减弱;对无法达到国外环境技术标准的企业来说,碳关税将封闭其国外出口市场。

我国制造业整体将受到冲击。碳关税虽直指高耗能产业,如造纸、钢铁、水泥、化肥等,但这些产业的变化将影响其上下游产业的利益,因此我国若不能找到新产业来替代原先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则制造业产业链条将出现断裂,以及制造业整体将受到冲击。

我国就业率将呈下降趋势发展。我国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而碳关税的实施势必会改变未来国际贸易格局,我国企业将不得不被迫进行产业升级,这势必会减少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影响我国就业率。

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多米诺”效应。碳关税很可能引起发达国家的迅速效仿。同时,碳关税很有可能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报复性贸易壁垒,从而进一步助长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导致国际贸易规则的失灵以及贸易格局的混乱,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应对碳关税的策略调整思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主要贸易大国和制成品出口国,还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基于以上分析,碳关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考虑到未来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碳关税征收前做好准备,从国内和国际层面进行策略调整。

从国内层面上来说,政府应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贸易结构。企业应当在政府引导下,自主实现升级改造,逐渐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开发绿色新能源,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顺应国际趋势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降低产品碳排放密集度,实现国家产业整体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转化,以绕开国际贸易壁垒。此外,我们还应当注意,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偏高,而经济增长应依靠国内经济的发展,只有把握住国内需求,才能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消费增长这架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从国际层面来说,在未来谈判中我国必须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必须坚持以下基本立场:第一,坚持和进一步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黄志雄,2010)。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积累的阶段也有过高排放、高耗能的阶段,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发达国家理应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减排要求,因此我国不能接受与发达国家相当的强制减排义务。第二,反对少数发达国家企图在“后京都”国际协定谈判中为采取单边贸易措施提供便利,坚定维护自由贸易的立场。由于尚不存在温室气体减排的统一标准,与环境相关的贸易措施的实施会增加贸易壁垒,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在进行贸易时必须谨慎对待碳关税。

参考文献:

1.Yan Dong and John Whalley,Carbon, tradepolicy,andcarbonfreetradeareas

2.吴玲.WTO体制下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3.黄志雄.国际贸易新课题:边境碳调节措施与中国的对策.中国软科学,2010(1)

篇11: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论文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贸易保护主义泛指一国运用各种手段保护本国出口、限制外国进口的政策和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经济衰退背景下又兴起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措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往日益密切,但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乏力,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对我国这样出口贸易规模巨大且仍在扩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影响更是巨大。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 策略探讨 影响分析

我国货物出口总额143912亿元,增长4.9%,上半年,我国出口总值为6.57万亿元,增长0.9%,总体而言,我国出口总量规模较大且不断增长,但增速放缓。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对于我国的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本文就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念入手,分析其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特点,从而分析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进而提出针对性措施。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概述

(一)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普及和成熟,各国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经济荣衰,各国政府为支持各自国家的发展,各种以环境、文化、民族利益等为名的非关税壁垒层出不穷,尤其在经济下行时期,各国政府面对的政治经济压力持续加大,于是越来越多国家转向新贸易保护主义。这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贸易逆差加重但面对后来居上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竞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发达国家常常更为普遍。

另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死灰复燃也得益于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企业的跨国经营使得公司节约了成本,优化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稳固了自身的扩张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成了贸易逆差和贸易摩擦肆虐的温床,为各国重拾新贸易保护主义奠定了基础。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常见形式与特点

不同于以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以非关税为主,在形式和名义上更具隐蔽性,但却更有影响力。常见的有以技术法规政策等形式出现,通过严格技术体系增加进口难度的技术贸易壁垒,以生态环境、资源枯竭等为借口提高市场准入条件保护本国工业和市场的绿色贸易壁垒,以及以保护劳动者相关权益为借口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蓝色贸易壁垒。

与旧贸易保护主义不同,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具独特个性,所谓的“新”,是因为它主要是依赖非关税壁垒为主的手段,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名义上的隐蔽性以及更加深远广泛的影响力。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不利于出口增长。新贸易保护主义常表现为发达国家利用技术、环保等借口凭空拔高贸易壁垒,意图保护本国企业与市场,这对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中国来说,出口必然将受到很大影响,这一点利用数据可以佐证,我国出口货物总额同比增长7.9%,而20为3.4%,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而我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多,技术含量较低,面对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标准的技术规范、检验检疫和环保要求,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出口收到了明显冲击。

(2)加剧贸易摩擦。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已经连续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中国所遭遇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数量多年来长居世界之首,继20美国对中国轮胎发起双反调查案以来,我国的无缝刚钢管业、纺织服装业、玻璃行业均遭遇贸易摩擦,损失惨重。金融危机爆发后五年以来,世界各国出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性质的法规政策保守估计逾三百条,几乎均被坚持执行至今,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不言而喻。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就遭遇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将近四十起贸易救济调查,设计钢铁、机电等多个产业,以美国发起的案件数量为最多,发达经济体总计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7起,而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数量为22起。

值得警惕的是,除了来自发达国家的贸易纠纷一如既往以外,我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拉美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程度甚至超过了欧美国家。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也进入了新阶段,面对新形势下家居的贸易摩擦,需要新政策来应对。

(二)积极影响

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增加量出口的困难,倒逼我国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创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在要素价格上涨、传统优势流失的压力下以创新与人才寻求新的出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环境保护标准。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策略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首先,我国应当多参与多边贸易机制进程与谈判,积极为本国争取权益,敦促世界各国平等协商谈判,建立、完善更加开放、公平、公正的贸易秩序和体制机制,从制度层面为我国企业减少、避免遭受贸易保护主义之害。

其次,政府要健全贸易保护预警、协调机制。对于国际政策、法规要组织人力、物理、精力花力气研究、吃透,并及时公开、宣传相关信息,加强对企业的舆论引导,并适时提供咨询、帮助与救济。

(2)做好行业建设。作为介于国家与企业之间中观层面的重要联系纽带,行业协会在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时科发挥的潜力巨大,值得挖掘。组织有力的行业协会,首先自身经营管理得当,决策、协调机制健全,针对贸易摩擦,着眼全局,组织企业对抗不合理的贸易保护措施,提高行业应对能力,同时也要完善、提高行业标准建设,为全行业生产水平、市场份额的提高做出努力。

(3)企业积极应对。首先,面对贸易摩擦企业应当积极应对,不怯于出席应诉,而应该利用相关国际法律条规应对,不放弃为自己伸张权利、争取利益的任何机会。其次,应当积极开拓市场,对于出口企业来讲,稳定原有国家市场和客户固然重要,然而在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动荡的今天,积极开拓新市场、分摊风险无疑是更为有利的选择。此外,本质上来讲,提高产品质量、创新生产技术与管理才是应对的根本之策,以更强硬的实力、更高质量的产品打造更响亮的品牌,无论贸易保护如何进行纷繁复杂的变身,都难以动摇其根本。

四、小结

本文针对后经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现状,就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念、形式和双重影响金星路简要分析,并基于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肖黎.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J].特区经济,,.

[2]孙宁宁.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篇12:对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论文

对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论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增长,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口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高速增长的经济规模和日益扩大的出口贸易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近年来中国碳排放量不断增长,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因此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节能减排尤为必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促进我国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我国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的急剧增加,给我国国内环境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引进了一些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使经济增长及出口模式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多年来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巨大且始终维持贸易顺差的局面,以及目前我国主要保持以煤、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这就使我国碳排放仍然处于急剧上升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我国所面临的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因此,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调整与改革,促使我国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实现合理有序的健康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降低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

1.避免盲目扩大出口贸易而忽视其带给环境的负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迅速发展,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这就促使我国多年来盲目扩大出口规模,争取贸易顺差,实施以量取胜的粗放型外贸发展战略,这的确推动了我国GDP的飞速增长,但是片面追求贸易顺差,忽视了贸易可能对环境带来的负效应,因此,控制出口规模对于降低巨额的碳排放意义极为重大。出口贸易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确实不容忽视,但应当在鼓励出口贸易的同时,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降低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过高的依存度,更多通过扩大内需及鼓励增加投资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

2.更新发展观念,增强低碳意识

面对目前我国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现状,要想大力推进能源碳减排,不能单纯靠政府,最终还要落实到企业生产及民众消费习惯上,节能减排需要社会企业及社会大众的全员参与,需要在生活消费中树立低碳意识。政府应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待经济发展问题,不能单纯考虑经济增长,忽视节能减排。同时,企业应坚定支持政府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国策,在生产中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并主动承担社会环保责任,尽快适应低碳生产的要求,加快中国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节能减排不只是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及义务,尤其需要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要解决能源危机,推进减排工作,就必须改变公众的消费观念。为此公共部门应加强低碳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宣传,不断提高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帮助公众建立有助于碳减排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

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调整产业结构

从贸易碳排放的行业结构分析结果来看,出口碳排放量最大的前六个行业中,有4个是高碳排放强度行业,分别为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其中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分别占中国行业出口规模的第一位、第三位、第五位。从中国碳排放的行业结构分析结果来看,碳排放量最大的6个行业中有4个是高碳排放强度行业,它们分别是建筑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时建筑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还是中国行业产值最大的两个行业。由此可见,出口贸易结构及产业结构已是中国当前出口贸易碳排放量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快出口贸易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当前中国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举措。

1.优化出口行业及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出口贸易绝大多数是工业品出口,而且相对集中于机械、电气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与纺织相关的行业。我国应改变出口贸易过度集中于一个或几个行业、一种或几种类型产品的现状,促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鼓励污染密集度较低、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从具体的政策制定来看,首先,要想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出口,可以通过提高该行业关税,加大征收排污费用和提高排污许可证的发放标准等方式来实现;其次要想鼓励技术密集型和清洁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出口,可以通过政府的优惠措施及免除关税等方法,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中国行业碳排放计算结果显示,工业碳排放在中国产业碳排放中占主导地位,中国目前的工业化过程是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这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工业部门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对未来中国碳排放的变化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因此,中国一方面要对工业部门内部作多层次调整,大力挖掘和实现其节能潜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旅游、金融、通信等低碳服务业的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投入,使中国在步入工业化后期以后能靠发展高端服务业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合理规划工业布局以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均衡发展

从出口贸易及碳排放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中可知,不管是我国的出口贸易还是碳排放,都呈现出地区差异明显的特点和趋势,东部地区既是核心的出口货源地,同时又是碳排放最多的地区。虽然近些年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内陆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这些政策的提出与实施的确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向内地转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相关数据显示,东部沿海地区的出口额在我国出口总额中仍保持在90%左右,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超过了50%,大量出口企业仍集中聚集于东部沿海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加大力度促进内陆经济发展,加快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真正促使部分产业向内陆转移,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中西部地区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及土地等优势,增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通过促使部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向内陆转移,缓解东部沿海地区巨大的环境压力,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四、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争取国际合作

1.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

目前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在国际社会中还属于一个崭新的领域,中国在这些方面不仅技术上落后,在相关政策研究领域也缺乏丰富的经验。虽然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取得了很大地进展,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沼气、生物质能与核能等众多低碳能源相继出现,但是中国高碳工业的体系庞大又稳固,受中国资源禀赋的约束,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不可能在短期改变,中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来实现从高碳工业向低碳工业的转型。我国应在提高现存化石能源的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有关新能源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尤其要重视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和具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目前核电是唯一可规模化利用的清洁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核电是中国解决能源供应问题的必然选择。水电方面,发达国家水电开发程度在60%以上,而中国却只有22%,由此可见,中国尚有很大的水电开发潜力与巨大的水电碳减排潜力。

2.积极争取在节能减排上的国际合作

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只是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那么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其真正的潜力。因此,必须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前提下,发挥合作精神,采取各种方式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例如:合理转让、共同研发等方式,以此使我国的低碳技术与世界同步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体来看,在国际方面,中国应继续坚持贸易自由化,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树立大国形象,为自己营造有利于碳减排的国际环境。目前,中国是全球清洁发展机制(CDM)最主要的项目合作国,中国可以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推动发达国家向中国转让碳减排的相关技术和资金,此机制下发达国家通过中国设立减排项目所产生的经核准的减排量算作为其履行《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义务。这一方面避免了发达国家在本国减排成本过高的劣势,另一方面也利于中国获得发达国家的额外资金和

先进的减排技术的支持,大力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在国内,要组织和鼓励国内各出口企业认真学习WTO规则,从而帮助中国出口企业顺利开展出口贸易,有效避开国际贸易上的各种能源壁垒。总之,我国要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发挥在世界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中的作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发展和谐贸易,探索经济共赢点。

参考文献:

[1]朱启荣.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2排放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55-64.

[2]王海鹏.对外贸易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7):3-8.

[3]汪素芹,徐成亚,王有鑫.中国出口贸易内涵CO2排放行业和区域分布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3):82-86.

篇13:FDI对重庆出口贸易总量和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学论文

FDI对重庆出口贸易总量和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学论文

摘要:本文选取重庆市1990年以来的部分时间序列数据,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在理论支持的基础上,利用EVIEWS软件就重庆FDI对出口贸易的作用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得出,FDI不仅对重庆市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并且促进了出口结构的优化。继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重庆引进外资的政策制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实证分析

2007年以前,重庆吸引外资速度缓慢,一直不超过10亿美元,2008年增长了170%多,跃升至27亿美元,2009年又再跨一大步,到位资金达到40亿美元,尽管与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相比并不高,但在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都是一大突破,成为西部吸引外资最多的省市。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吸引外资的增速已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一。2010年重庆吸引外资总额可望达到50亿至60亿美元,目前,重庆已成为西部的开放高地。在重庆的FDI快速增长的同时,出口贸易也处于持续稳步增长之中,虽然其中稍有波动,但并不影响整体的趋势,那么重庆出口贸易的发展是不是得益于FDI的增长呢?如果能通过实证分析阐述这些问题,这将为重庆市的引资工作和对外贸易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建立计量模型,从FDI对重庆外贸出口总额和重庆外贸出口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对有关于FDI对外贸出口影响的作用机理进行阐述,以创建实证分析的理论基础;其次,计量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出口总量的关系,考察FDI与重庆出口贸易总量增长的相关性;再次,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初级产品出口量之间的关系,探析FDI在重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一、FDI对出口贸易总量和结构影响的机理分析

1.FDI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使外贸出口增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接受投资地完全可以在理解跨国公司基于全球价值链管理理论的投资战略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嵌入跨国公司价值链中的某个价值环节或节点,融入国际生产分工和国际生产体系之中,在不断进行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1993年,经济学者邓宁提出过共同管理经济的概念,即跨国公司对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协调而带来的各种额外收益。在跨国公司实施共同管理经济的过程中,客观上能够为接受投资地提供参与国际分工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机会。这样的实例在其他地方屡见不鲜,如爱尔兰汽车业的崛起得益于跨国公司的进入;印度软件业的崛起固然有多种原因,但与欧美国家大量的软件产业外包密不可分。因此,跨国公司大量进入重庆,产业结构受影响的机会不断加大,直至最后整个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而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得益于产业升级,所以,跨国公司进入的其中一个重要影响便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外贸出口。当然,跨国公司的进入也会带来威胁。跨国公司价值链管理战略有可能肢解接受投资地原有的产业链条,还可能在接受投资地出现产业锁定现象,即锁定在价值链的非战略环节。这种情况下,本土企业想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及产业竞争力,需嵌入跨国公司价值链环节,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等资源,打破其非战略性价值链的垄断;或是利用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本土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与质量。

2.FDI的出口溢出效应

FDI出口溢出效应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在接受投资地的投资经营活动将通过各种途径带动或影响接受投资地本土企业从事出口,形成出口偏好。说到出口溢出效应,就不得不提到“出口催化剂”概念,即企业出口存在国内及国外催化剂,而国外催化剂主要就是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活动。瑞熙和拜勒曾分析过11个国家的典型行业外贸出口扩张的案例,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出口催化剂观点。再后来还有这一说法的升级版,即“跨国公司-东道国企业出口催化剂”假说,认为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在东道国的出口行为会大幅度降低东道国相关本土企业的出口进入成本,刺激这些企业涉足国际市场。同理,外商直接投资进入重庆,会降低重庆本土企业的出口进入成本,让本土企业更加有信心有决心进入国际市场,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二、实证分析

1.FDI对外贸出口总量影响的计量分析①统计数据选取与描述。一般经验认为FDI当年的流入并不会立即引起出口增长,因为外资企业建厂初期有筹备、引进设备然后再进行生产的过程,所以FDI对出口有一个滞后效应。又考虑到资本的累积效应,因此在对FDI对重庆外贸出口总量影响的分析中,通过考察上一年FDI流入总量(用X(-1)表示),历年累计FDI总值(用XI表示)两个变量与Y(重庆历年出口)的相关系数来进行分析。

②实证分析。利用重庆市1990~2008年的数据,对Y(重庆历年出口量)与X(-1)(上一年FDI流入总量)和XI(历年累计FDI总值)通过用EVIEWS软件回归得出的结果如下:Y=-26036.66+5.230843*X(-1)(1)(-0.767824)(6.560764)R2=0.729014 F=43.04363 DW=0.643172Y=-16731.57+0.609019*XI(2)(-0.893208)(11.59291)R2=0.887711 F=134.3956 DW=0.309687③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从回归结果来看,方程(1)、(2)中,R2=0.729014,R2=0.887711,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且F=43.04363,F=134.3956,方程整体能够通过检验,系数也能够通过t检验,显著性较强。回归结果表明,所选的两个自变量能很好地解释因变量的变异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对重庆外贸出口增长有较强的推动作用。重庆上年每增长1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将带动下一年出口增长约5.23亿美元。而FDI的累积效应对出口的影响较小,外资存量每增长1亿美元,重庆出口将增长0.61亿美元。由此可知,重庆外商直接投资对重庆出口贸易规模有促进作用。

2.FDI对出口贸易结构影响的计量分析①统计数据选取与描述。广义的出口贸易结构是指出口贸易活动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经济联系,主要表现为出口贸易所有制结构、行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商品结构;狭义的出口贸易结构仅指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按照出口贸易交易的商品形式,出口贸易可以分为货物出口贸易和服务出口贸易两大类。本文的研究对象则限定货物出口贸易结构,在本文以后的部分简称为出口贸易结构。为了衡量FDI对重庆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假设以Y1表示初级产品,以Y2表示工业制成品,考察FDI与二者的相关系数。为更具体地分析影响程度,以X1(-1)(上一年FDI流入总量)为解释变量,以Y1(表示初级产品)、Y2(表示工业制成品)为被解释变量。

②实证分析。利用1998~2008年重庆FDI与出口的各项数据,运用EVIEWS得出如下结果:Y1=4398.180+0.138214*X1(-1)(3)(4.088010)(6.596359)R2=0.844696 F=43.51195 DW=0.949709Y2=-40339.67+5.807362*X1(-1)(4)(-0.809729)(5.985495)R2=0.817461 F=35.82615 DW=0.632442③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程(3)、(4)中,F统计量的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两个方程的拟合系数都较大,拟合效果比较理想。但由于方程(3)中的X1(-1)(表示上年FDI)系数较小,上年FDI引入量增加一亿美元,初级制成品(Y1)出口仅增加仅约0.14亿美元,说明FDI增加对重庆初级产品出口的推动作用并不太明显;而方程(4)中的X1(-1)(表示上年FDI)系数较大,上年FDI引入量增加一亿美元,Y2便增加约5.81亿美元,说明FDI对重庆工业制成品出口推动的作用比较大,从而可知,FDI的引进促进了重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计量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重庆市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出口贸易的规模扩大,而且计量分析显示,这种促进作用较为明显;第二,重庆外商直接投资极大地优化了出口贸易产品结构,计量分析显示,FDI使得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

由此可见,重庆外商直接投资提升了重庆的外贸出口竞争力,充分地表明了两者的互补关系,论证了小岛清的FDI外贸互补论。

为了进一步发挥重庆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作用,不但要扩大重庆市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而且要提升重庆市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发挥重庆市独特的区位优势。重庆市地处中西部结合处,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对象。作为中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长江上游的工商业重镇,重庆不仅具有较好的科技、人才基础和产业基础,而且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具有许多加快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与西部其它地区相比,竞争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重庆可以以此为契机,争取获得更多外商的青睐,引进外资。

第二,充分利用国家给予西部和重庆的优惠政策。国家出台的支持西部开发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考虑了加入WTO的因素,从优惠程度上看,尽管我国加入WTO后,需要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政策,对西部吸收外资已不可能实行像过去给沿海特殊的倾斜政策。但是,对西部地区还是有所倾斜,另外重庆作为唯一的城乡统筹的直辖市,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在财政、税收、土地和资源开发、信贷和融资方面都享有相对特殊的政策。只要重庆在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时合乎国情、市情,不损害国家经济自主权和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外资企业的税负水平和内资企业相当,避免不公平竞争,给外商和内商一个公平的投资环境。

第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与质量。引资制度与方式的多样化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从国际资本市场分享更多份额的重要手段。跨国并购、股权转让现已逐步成为外商在华投资的重要方式。从创新入手,在稳步推进已具备条件的部门、领域开放的同时,拓展新的投资领域,为外资进入提供更多空间。以便适应世界范围的资本证券化潮流,逐步开放资本市场、完善金融体制和产权交易制度。利用金融创新手段,如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和外资财务公司等,提高资本市场的国外资本吸纳能力,为外资参与国内企业的跨国兼并、重组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第四,完善投资软环境。在继续保持劳动力等廉价生产要素的吸引力的同时,将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及增强投资环境总体竞争力作为利用外资战略的重点。软环境包括法律体系、市场机制、市场竞争、投资环境、政府服务质量和社会中介机构,同时还有自主开发能力、自身科研能力,以及与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外资管理机制。总体来讲,在制度建设上解决利用外资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环境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降低外资进入的交易与制度成本。

第五,进一步扩大吸收FDI的领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重庆市应注意加强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前后向的联系,争取在全球化的价值链中取得更为主动和有利的位置。要从自身的重工业优势出发,引导外资流向优势行业和新兴行业,以期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截至2008年,外商在渝投资以第三产业为主,约占投资额的1/2左右,与FDI重点流向第三产业的运行规律相符,但是其中,计算机、软件等新兴技术行业仅占8%左右,故重庆应进一步运用FDI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产业大转移,重庆市应抓住此良机承接住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重工业与制造业。同时,还应该允许外商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外资流向第三产业以及新兴的技术行业。一是开放服务行业;二是投资重点逐渐由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转移。

□参考文献:

[1]封福育,王少平.FDI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2006,(03).

[2]冼国明,严冰,张岸元.中国出口与外商在华投资―――1983―――2000年数据的计量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01).

[3]周靖祥.中国FDI流入的“内生性”出口贸易增长效应研究[J].南方经济,2009,(05).

[4]孟华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5]Thun Eric.Changing lanes in China: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local government,and auto sector de-velopment.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6]kundan pokhrel majagaiva.A Time Series Analysis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ACase Study of Nepal.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2010.

相关专题 出口贸易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