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论文

咖啡配甜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咖啡配甜饼”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分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论文(共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分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论文

分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论文

(一)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建设,保证资金链正常运作

房地产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对在资金的调度使用和现金的支出审批应当拥有高度的批准权,统一管理资金的使用。对于下属财务单位则根据业务的规模需求设置两级的资金使用权限,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对于下属各单位已经实现的收入必须全额及时收缴,所需的费用申请需经由总部审核批准再拨付使用。资金的批准使用经由三级权限管理可以及时回收资金,全面及时的掌握整个企业资金的使用状况,实现统一调度,可以避免出现资金沉淀,出现呆账坏账的情况,并可以帮助实现工作流程制度化、规范化,明确各个分工环节,清除资金流转的内部障碍。

(二)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风险意识

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的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其具有较高的风险系数。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以提高面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对房地产产业造成影响的应对能力。目前有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意识还是比较单薄的,管理机制的建设不够健全,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为了提高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首先我们应该树立风险意识,向每位工作人员渗透风险意识,杜绝在房产开发时不订立合同、或订立合同时不仔细推敲的现象出现,并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房地产开发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稍有操作不当,不但会在竞争处于劣势地位,更有可能致使整个项目流产,所以在房地产开发的各个层次和方面都要考虑到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这样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

(三)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房地产开发企业有据且科学编制。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预算编制工作和预算各项指标的细化分解工作仅是管理的初始阶段,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同样在预算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执行中,应当要求预算资金使用人员具备勤俭节约意识和严格按照预算资金使用制度来使用,坚决杜绝高消费,挪用资金占为己有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强化预算的刚性的权威性,通过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控制和监督来约束财务行为。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每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预算控制时,积极采用各种方法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达到预算与实际支出大致相符的目标要求。

(四)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现代财务管理

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从简单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和经济型转变,这就直接要求财务人员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业务能力要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自身的具体情况,对财会人员的人员配置和岗位要求进行严格规定来做到财务人力资本最小化和工作效率最大化之间的权衡。单位要根据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得同时鼓励他们学会应用计算机财务软件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工作质量。组织财务人员参加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大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复合型财务人才。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后续教育培训工作,把会计年检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坚决杜绝会计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现象。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外招聘,通过引入年轻的财务专业的人才来促进先进的财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财务软件在单位内的普及,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篇2:企业财务管理分析与探讨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分析与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以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广泛运用到我国国有企业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与企业的运营现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虽然在财务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但是企业财务管理实行力度较弱,效果不理想,因此企业相关财务部门需要及时改进管理措施,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并阐述了我国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提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措施建议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

从宏观层面上讲,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财务分析、预算和财务协调等工作内容,具体是指企业在分析内部财务关系,组织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对企业总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控制。从微观层面上讲,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在组织具体财务活动的管理以及在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中的管理,具体是指企业在资金分配与运营管理,政府、企业各部门与债务人之间财务关系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对保证企业财务正常运营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也促进企业经济的科学发展。

二、我国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财务资源较为缺乏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政府通常经济扶持政策较为匮乏,而对于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政府注入过多政策性保护举措,使中小企业在自身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扶持体系,使其财务资源相对困乏,不利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与经济体系的构建。而且中小企业相关的政策性法律法规比较少,不能对中小企业进行财务扶持。

2.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综合素质不高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长期受国家经济政策的扶持,缺乏财务管理创新意识与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点,但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不能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财务管理的改革。部分国有企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困乏,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综合素质水平低,而且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知识更新没有普及,远远满足不了国有企业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

3.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重视自身经济效益,忽视整个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导致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时不能进行准确把握,造成财务管理失控,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健全就致使企业不能正常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阻碍企业发展效率,影响企业发展质量。因此,健全我国财务管理法律体系刻不容缓。

4.我国企业财务配置失衡,资金利用率低

我国企业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导致资源配置失衡,资源利用率低,不可避免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而且企业财务管理不及时,不能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资金利用低。企业在进行财务工作时,没有按照相关程序执行,企业在兼并重组中盲目的进行担保、投保,随意进行出售转让,财务管理内部协调控制不健全,导致企业资源的过度流失。

三、提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措施建议

1.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抵御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应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目标,科学准确的进行财务预测。企业应加强各部门财务管控,定期核对企业财务账目,若出现财务风险,应及时制定相对应的财务风险防范政策,培养定期抵御财务风险的习惯。并加强企业管理人员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落实财务风险的反馈、控制,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2.企业应健全自身财务管理体制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意识,完善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体制,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轮流上岗分工制度,促进各个岗位之间相互平衡,相互制约,共同监督,确保企业各部门资金的安全。还应严格规范财务核算,提高会计业务工作水平,将企业总账目与各个明细账目进行核算校对,编制相应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目前经营管理现状,并及时改进财务管理问题,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积极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组建优秀财务管理团队

加强财务管理人才定期培训工作,增进企业财务管理人才业务知识,通过不定期考核,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自我约束意识与财务管理能力,从中挑选高水平管理人才组建优秀财务管理团队,并给予奖金或员工福利等激励措施,促进财务管理人才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思想道德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思想觉悟,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财务管理力量。

4.完善企业财务报表体系,加强财务分析力度

财务管理人员要明确财务分析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财务分析工作,提高财务分析质量。完善企业财务报表体系,落实企业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真实透明的反映企业各项目各阶段盈亏信息,使企业管理层能正确掌握企业综合竞争水平。并定期对财务分析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将财务分析与电子信息相结合,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将财务信息分析的更透彻,更明确。同时也要增强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严谨性,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准确无误。

四、结语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科学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仍存在一些挑战,政府部门应与企业齐心协力,完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财务政策支持,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解决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使企业健康优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虎军.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03):4-5.

[2]杨永宁.浅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完善策略[J].财经界(学术),,(22):26-27.

[3]李昂.谈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黒龙江电力,2011,(06).

[4]陈芳.中小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体系的设计[J].财会研究,(5).

篇3: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因此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类房地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希望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各类房地产企业都不约而同的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因此,本文从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存在以下三点问题:“前期工作重视不足”、“控制机制尚不完善”、“成本控制系统不够健全”。由此,文章最后针对上述三点问题也提出了以下三点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加强对前期工作的重视”、“完善控制机制”以及“做好协同管理规划”。

篇4: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论文

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逐渐减缓了步伐,更加注重于长久平稳的发展。然而,过于平静的发展速度也使得企业在前期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得以暴露。传统的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不仅不能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更是阻碍了我国房地产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为满足时代发展要求,中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均需得到进一步的革新发展。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房地产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具有关键性意义。然而由于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过于迅速,大量房地产企业急于涌入市场,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管理方面的缺口。为此,房地产企业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快自身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管理的完善,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例如,企业在完善自身成本管理体系时,可以充分利用工程性选择系统,通过科学的精确计算出企业运行将会产生的成本消耗,以保障企业实际运行的顺利。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协同管理建设,更加有利于综合企业资源,调动企业发展因素,推动企业的综合性发展。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工作重视不足

大部分房地产企业之所以会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上出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做好企业前期工作的重要性。目前,更多的房地产企业将重心都放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上,反而忽视了前期成本预算以及财务计划的制定。因此,这种不成熟的财务管理模式很有可能导致房地产公司财务管理的崩溃。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主要表现在成本预算控制上没有从实际出发,过分压低费用预算,从而降低了企业管理者的危机感。而在实际的工程运行过程中,这种模式很可能会导致成本出现过度膨胀现象。因此,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应该引起对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视,从实际出发,降低工程实施风险。

(二)控制机制尚待完善

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因此很多控制系统建设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年轻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缺乏长久发展的经验与经历,并且市场规章制度的完善速度跟不上与发展迅速的房地产企业相反,更多的市场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及时的健全。例如,在前期企业招标环节,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缺乏相应的管理部门及制度,因此对市场的有序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于整个中国房地产事业而言,也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因此,中国房地产事业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然要完善市场控制机制,加强相关部门的职能建设,保障房地产市场的有序性。

(三)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健全

在房地产工程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在成本控制管理方面仍然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保障。房地产开发包含了征地、开发、施工、交付等一系列漫长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以及足够的时间保障,因此,为保障整个房地产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保障成本得到科学的计算与控制。而成本控制不仅仅是初期工程预算与最终交付时得出的一个数字,而是贯穿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线索。传统的房地产企业管理者仅仅将成本控制定义为人工控制,并没有对房地产市场产品进行深刻的探究,导致了成本控制工作出现盲目性。而这种不科学的成本控制管理形式很有可能造成企业与市场的脱节,无法保障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工程成本控制做出科学系统性的管理。从而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无序的状态,阻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革新与进步。

三、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策略

(一)加强对前期财务工作的重视

第一:做好企业日常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为财务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当前,大部分中国房地产企业对财务管理方面重视度不够,因此,相关管理功能也不够健全。因此,为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需要企业从观念与制度两方面进行努力。首先企业应提高自身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关注度,认识到前期财务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其次,相关财务管理层需要对企业日常基础财务具有全面的了解,并且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企业财务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此类具备了实际情况考量与科学专业性于一体的财务规划,不仅能够使企业财务管理与发展前景更加明朗化,更能够协助企业决策层根据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做出合理、科学的工程实施决策。第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房地产企业的员工构成不仅仅应该以房地产专业人员为主,更重要的还应具备专业性的财务管理团队,为房地产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援。首先在员工的招聘时期就应该对应聘人员提出硬性的专业要求,保障招聘人员具备高度的专业性。其次,相关房地产企业也应该推出相应的专业培训计划,聘请专业财务管理规划老师对新老员工进行统一培训,推动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具有一致的专业水平。第三: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管理,提升企业资本使用率。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合理的资产负债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率。企业财务管理者可以在对工程做出实际财务考察之后,结合企业现实财务状况对财务规划做出适当的调整。这就需要财务管理者自身增加对企业总体财务状况的全面了解,及时把握市场融资发展方向,根据市场环境调整企业财务规划,加强资金利用灵活度,从而推动企业资金利用率的提升。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建设机制

健全的企业建设机制是保障企业顺利发展的脊梁。全面的企业建设机制包括科学合理的招标制度、工程设计机制以及工程监管部门。首先,相关应该主动完善招标制度,严禁不公平不合理招标形式破坏我国房地产市场秩序。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工程设计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工程设计质量,打造良好的企业口碑。最后,更重要的是要使工程监管部门规范化,有效保证工程后期监管工作的到位。三位合一的企业建设机制有利于规范化中国房地产市场,为更多房地产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三)做好协同管理规划

积极做好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的同一管理规划,有利于房地产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达到双赢效果。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应该主动推进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的统一,积极促进部门间的合作,合理分配资源,使企业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具体而言,管理层应该根据公司实际财务情况,统一出台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方案,综合财务管理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多方面意见,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方案具有高度可行性。

四、结语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房地产市场的活跃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现飞跃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传统的房地产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已经开始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我们需要积极转变目前中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形式,积极推动传统房地产企业的转型,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建设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美萍.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05):269-352.

[2]张华.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6(01):19-20.

[3]储芸.解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J].时代金融,(33):169-172.

[4]李小程.房地产开发企业全面成本费用控制的原则、程序与实现途径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

[5]陈美华.浅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篇5:浅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论文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良好运营离不开良好的财务管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涉及领域广泛,产品丰富,经营机制灵活,投资少、见效快,其对环境的应变能力较强,展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对于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这个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并未足够重视,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篇6:浅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论文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良好运营离不开良好的财务管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涉及领域广泛,产品丰富,经营机制灵活,投资少、见效快,其对环境的应变能力较强,展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对于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这个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并未足够重视,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成因;对策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融资贷款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绝大多数是是合伙投资,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其中的资金很多是业主家庭自己积累的财富,这导致企业的资金规模太小。而现实中的很多中小企业长期处于成长发展期,对于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资金的短缺必然会严重影响其发展。而处在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落后,经营业绩不太稳定,在财务制度上存在不健全的因素,比如说信息披露制度达不到公开透明,因此融资困难。另外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可抵押资产不多,因此使得资金担保方面的难度加大。同时,在我国,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而普遍的金融机构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并没有优惠政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2.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但许多将利润最大化看作唯一的目标,其经营活动绝大多数属于短期行为,追求短期利润,希望尽快的回收投资,而对于长远利润的追求缺乏规划,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缺乏完善的战略目标。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相对缺乏,过度负债的经营是这些企业的通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成本就会更大,财务压力也随之加剧,在这种支付能力日渐脆弱的情况下,企业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加大投资,而这种投资必然很盲目,投资方向出现较大失误,造成很多企业最后走向了破产。

3.财务分析不科学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财务分析,企业的经营结果必须进行有效分析,才能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使得企业能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因为其初衷一般都是为了应付税检,其财务分析的方法也并不科学,常常流于形式,因此无法财务分析的科学作用。

4.财务控制力差,抗风险能力差

许多中小企业对于成本费用控制不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浪费非常严重。另外在原材料料采购等方面缺少预算控制,增加消耗。而人员利用率低所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也导致了人力成本的大大增加。生产成本的提高不利于企业产品的定价,长此以往,导致市场份额的减小,市场占有率下降,在经济不景气的市场条件下难以赢得促销的主动权,而成本过高的诸多连锁反应必然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渐渐将企业推向了破产的边缘。

5.企业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

中小企业中绝大多数是私营性质,因此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和管理素质较低,管理思想落后。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良好运营离不开良好的财务管理。但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由于缺乏科学的财务观念,并没有使财务管理发挥其相应的作用的地位。可以说,许多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就是其经营者,集权现象严重,采用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这种不科学的管理模式势必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另外,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的资本增值意识薄弱,经营活动中偏重于用现金交易,提早支取,延后结算,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损失利息收入和投资收入;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同时大多企业为了争取客户,采用赊账方式,但在催收措施上不力,导致怀坏账。三是资金监管不力使得资金闲置风吹雨淋,无人问津,资金周转率大大低,企业的获利能力逐渐减弱。

二、解决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内外因皆有的,外部来讲,宏观经济环境不利于企业发展,自身的财务措施不到位更加剧了这些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内部和外部同时着手,采取多方面的改进措施。而其中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内部管理体制及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其对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命脉,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尤其对于资金比较缺少的中小企业来说,更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可以对中小企业放宽贷款条件以及一定方面的金融支持。加快发展风险投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开辟二板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2)国家应支持在地方建立担保机构,建立多层次担保体系。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由城市、省、国家三级机构组成。其业务由担保与再担保两部分构成;担保主要以地市为基础,再担保主要以省为基础完善信用方面的系统支持。(3)中小企业自身也必须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效益,同时建立健全财务体制,从而能够尽可能完成融资。

2.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而目标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只有有了正确的目标,才可以向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对于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中小企业需协调好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关系,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只有实施好长期战略,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2)中小企业需减少盲目投资和无效投资,在投资之前要实事求是的做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配合调查分析市场情况,再确定投资产品的可能产销情况。(3)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以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使管理者看得远一点,以增强其风险意识。

3.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分析机制

企业管理中必须有规范的财务分析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应尤为重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建立。(1)对报表中的各项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进行前期和后期的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的差距并进行原因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效益,(2)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采用比率分析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通过多方位的比较,发现自身企业与行业中的先进企业和水平的差距,不断修正自身的经营模式,最终提升经营效益。(3)补充分析企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可以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只有把握好了企业和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才可以把握最正确的方向。

4.控制成本费用

企业要想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成本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控制成本也就成为了提高经营利益的一个必要方式,成本包括多个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法中尝试:(1)降低购买成本。市场价格是不断波动的,因此业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进货渠道,货比三家,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采购才能做出最优选择,降低购买成本。(2)改进技术是降低成本的核心。必须重视技术改进的机会,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3)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的关系,尽可能使企业资金投放少、回收快、保持良性循环。

5.改变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1)在上岗资格方面,在招聘财务人员的方法上,要严格遵守《会计法》规定的人员上岗资格。(2)在培训方面,应对财务管理人员经常进行在职培训,从而使他们能够接受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更新观念,提升自身管理素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3)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人员管理体制,采用激励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定期进行业务考核,竞争上岗。(4)法律方面,要强化中小企业法人法律意识,加强企业负责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财务人员违法行为的发生,还有利于财务人员依法提供完整的财务信息。

篇7: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思考论文

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的相关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促进我国工商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并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对策

一、引言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企业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工商管理在国内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彰显。工商管理发挥着行政执法和政府主管市场监督的双重职能,为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往来提供了一定的助力。然而,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长足、稳定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重要职能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摆在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面前。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的整体水平,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已经从更多的层面对工商管理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加强了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另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管理部门也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新的经济体制对管理体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体制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难以适应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需求,影响了工商管理机关在市场经济监督与管理方面的权威性。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需要不断的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进而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

在新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依然存在着相对薄弱的环节,我们把工商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工商管理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底,我国人才市场上已经具备一定数量的初级工商管理人才,但是,中级以及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则显得十分紧缺。众所周知,当代市场经济是基于知识生产、分配以及销售的一种新兴经济。与过去的工业经济以及农业经济相比,更需要有高水平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参与,要求工商管理人员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具备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以及良好的竞争意识。但是,从目前中高级工商管理人员紧缺的现状来看,我国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第一,对人才的考核方式单一。采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是有失偏颇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单一的考核办法,并不利于反映出学生的真实综合素质水平。

第二,人才培养途径的单一。我国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时,缺乏培养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课程设计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其次,管理体制不健全。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工商管理的重要作用与功能也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不断的拓宽功能范围,以确保市场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除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外,还要管理好个体经济以及公有制经济,尤其是目前工商管理体制采用分区管理的办法。所谓的分区管理即人为的把区域市场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并且每一个区域部分各自为政,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局面,而工商管理便成为了形同虚设。例如,地方政府实施行业封锁、地区割据等等。因此,建立健全工商管理体制有助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为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工商管理执法力度弱化。众所周知,管理机关是行政执法以及市场监管的职能部门,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持社会经济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工商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把依法行政以及严格行政执法作为工作的重点,但是,从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执法现状来看,当作出处罚决定以后,却往往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权利,工商管理行政执法权威性削弱。与此同时,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个别地方政府把工商管理看作是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并强制要求管理不得私自对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只有在政府允许的情况下,工商行政管理才具有检查以及处罚企业的权利。总之,缺乏工商管理人才,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工商管理执法力度弱化是我国工商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足够的重视。

三、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的对策

首先,注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急需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我高等教育需要不断的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的人才培养策略如下:

第一,创新教育理念。在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要不断的融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加快推进教育创新,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实践基地建设创新为手段,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事业心、较强市场竞争意识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进而为企事业单位以及私营企业等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具备国际竞争意识。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必须树立国际竞争意识,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等不同的方面具备国际竞争的思想,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更好的与国际经济相接轨。

第三,注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其涉及决策、咨询、人力资源、生产技术以及营销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把管理实践有效的`融入到管理理论中,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其次,进一步完善工商管理体制,拓宽工商管理的职能范围。

由于工商管理具有宏观调控作用能够监督和管理社会各项经济活动,因此,在具体的工商管理体制建设中,还需要针对本地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一个国家的产业政策,来最大限度的保障各行业产品结构平衡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再次,加强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

第一,完善工商管理法制体系。我国应该以《合同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为重点,完善法规实施细则,进一步推进新旧法规的统一。另外,加强法制宣传普及法律基本常识,强化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监管执法的观念。

第二,调整内部职能机构,增强执法力度。如今。工商管理不同业务部门的分头执法、分散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突出,大大降低了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因此,还需要对工商管理的业务职能进一步界定,并有效的整合不同部门的业务职能,加强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最后,加强工商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商管要伴随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基于收支两条线来对行政管理系统的财务经费进行统一管理。与此同时,省级财政还需要对基础设施经费、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办案经费等进行统一核拨,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实现账物相府账账相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要定期对制度设计效果作出合理的评价,并汇报给相关的责任人,还应该加强和完善监督服务职责。

四、结语

总之,本文针对我国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注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工商管理体制,拓宽工商管理的职能范围以及加强工商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的具体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宋丽萍.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8):153-154.

[2]蒋谊.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市场,2017(25):37-38.

[3]陆士峰.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7(6).

[4]李勇.基于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研究[J].江苏商论,(5):79-80

篇8: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论文

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198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年均增长13.9%。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5.3亿美元,同比增长93%。中国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的7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122.6亿美元,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截至20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572亿美元。

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11.6亿美元,位于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第13位。

,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61亿美元,占我国同期投资总额的32.6%。

2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

尽管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对外直接投资仍处发展初期,同样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对外投资企业缺乏对外总体发展战略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这些企业对外投资是因为遇到了某个投资机会,或是为了获得海外投资所带来的税收的减免。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增加出口创汇,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投资的结果往往是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走一步说一步。这样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2.2企业体制因素导致境外投资失败

在我国,数大型企业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使得国有企业在国外市场竞争中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另外,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技术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也使自己在国外竞争中处于劣势。

2.3虽然拥有不少的适用技术但缺乏核心技术

我国企业,在很多领域拥有不少“适用技术”,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缺乏吸收消化,创新不够。即使是当前非常看好的家电行业,许多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2.4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国管理人才缺乏

从整体上看,我国派往境外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少从事跨国经营所必备的,既有专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又通晓国际商务惯例,国际营销知识和外语水平的跨国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我国企业缺乏一整套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许多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本观念,对人才资源管理的认识仍旧停留在人事制度管理的层次上,导致外派人员专业能力和积极性都不高,远远不能适应跨国经营对人才需求的竞争需要。

2.5投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在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偏低

不仅投资总量上我国与国外存在显著差距,从平均水平上来看,发达国家单一目的跨国投资的平均金额是以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50万美元,而我国境外企业中方投资100万美元以下的占90%,500万美元以上的只占23%。这种投资规模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经营规模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的境外企业除了海尔、华为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跨国经营企业投资规模过小,缺乏国际经营经验,因而在经营中常常因资金、技术的缺乏而失去竞争力和投资机会,势单力薄难以抵御风险。

2.6市场信息掌握不充足,缺乏对投资项目的深入了解

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很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其他国家的投资环境,市场供需情况,行业竞争程度以及政府政策等等方面。如果我们没有深入了解,考虑全面,那必将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许多麻烦。例如,TCL收购法国的汤姆逊彩电业务后,在对公司的整顿时需要辞退1000多名员工,但因此举违反了雇员方面的法律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得不将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电视机利润补贴到汤姆逊的业务中。

2.7企业品牌意识薄弱

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很多只做“贴牌”生意,企业缺乏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的品牌与大型跨国公司的品牌相比,其品牌价值的差异十分悬殊。如年我国品牌价值最高的海尔的品牌价值612.37亿人民币,而排名世界品牌价值第一位的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是673.9亿美元,是海尔品牌价值的9倍多。同时,我国企业品牌保护意识薄弱,很多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被国外的公司抢先注册,失去了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

另外,还存在监管体制不畅、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3应对策略

3.1引导企业科学地制定自己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

对外投资企业要科学地制定自己长期的发展战略,首先,必须充分掌握同行业的国际生产经营信息。在对本行业世界市场行情、各国生产经营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领域,对企业的对外投资进行准确定位。其次,要分析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投资能在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上产生怎样的优化组合效果。分析时要具有全球化的观念,应注重总体的对外投资效益,而不能只看投资于某一个国家的经济效益。可能投资于某一个国家的经济效益并非理想,但却能为其他投资项目带来更新的技术和更科学的管理。因此,在规划中,要合理确定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投资战略,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战略,大处着眼,总体布局,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对外投资工作有条不紊地长期发展下去。

3.2建立支持体系

重要的是体制支持。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内部治理机构。同时,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审批要做到规范、透明,妥善解决目前在审批过程中国务院部门间的协调问题,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应对审批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将审批制改为审批和备案制相结合,对以自有资金或商业银行贷款进行境外投资的企业,原则上实行备案制。

3.3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实现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各国企业获得高额利润、争夺市场、提高竞争力的手段,而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则是企业追求技术创新和持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费用、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另一方面,产品标准化趋势则不断加强,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即使是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也难以单独承担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由此而来的巨大风险。因此,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推动了技术创新的过程。

3.4大力开发和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国管理人才

发展国际化经营管理,不仅需要金融、法律、财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有战略思想和熟悉现代管理的经理人才。人才不足是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我国要大力开发和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在目前国内比较缺乏熟悉国际规则和东道国的市场法律的人才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招聘优秀的国际人才来弥补靠自身培养的不足。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可以通过公开招募人才、建立培训中心或者委托专业机构从事相关活动等方式,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3.5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坚实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说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而市场占有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形式,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名牌、品牌已成为企业竞争力、增值力、后续力大小的体现。名牌一般要具有可靠的质量,极高的知名度,从而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市场占有率。假如说企业品牌决定企业当前的利润和战略,那么名牌战略则决定企业长远生存发展战略和未来持续增长的能力。比如,海尔重视品牌的打造并真诚为客户创造价值;可口可乐、雀巢等许多跨国企业为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培育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不惜重金,这也正是这些企业能够经久不衰的“秘密”;索尼公司曾宁愿放弃在美国十年的利润,也不愿将“SONY”品牌转让。因此,建立保证品牌发展战略的管理体制,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同时提高品牌价值,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培育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3.6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产品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该借鉴国际经验,要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投资产业。我国企业经营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如中式菜、中药、丝绸等,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并具有不可模仿、难于替代等特性。例如,青岛啤酒,不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非常喜欢,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这样的产品进行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国际厂家的青睐及信任,并能成功吸引更多资金的注入,能够增加企业在国际的竞争力。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完善监管体系、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等等相关工作。

中国企业在整体上目前仍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初级阶段,因此,深入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J].时代经贸,,(9).

[2]李静萍,高敏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差距与潜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7).

[3]吴先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

篇9: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论文

摘要:本文在对企业工商管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我国企业目前的工商管理现状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总体来说,眼下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普遍存在着各种问题,这就导致企业适应市场大环境波动的能力并不算强,企业工商管理的目标设立的并不明确,企业工商管理与国际接轨的意识薄弱,企业转型困难。

这些问题会对企业本身的未来发展以及成就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找到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因素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决定着我国企业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发展趋势。

因此,笔者认为工商管理早晚会成为我国企业经营的核心部分,模糊经营管理的管理方式发展十分迅速,企业价值逐渐多元化,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与国际接轨的好处早已不言而喻。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现状;趋势

篇10: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论文

摘 要:工商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企业能够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本文对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

其中管理现状包括经营模式管理现状、国际化管理发展现状以及价值定位现状;发展方向包括构建人性化以及科学化工商管理制度,以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促进工商管理模式的发展,通过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工商管理工作。

总之,确立正确的工商管理发展方向能够改善企业经营现状。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现状;发展方向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开放性的特点,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根据大众需求不断开拓市场[1]。

在企业开拓消费市场的过程中,做好工商管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后盾与保障。

由于我国引进工商管理的时间较短,管理模式还有待完善,所以研究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以及发展的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一)经营模式管理现状

由于受到经济利益以及现行政策的影响,目前多数企业以即时生产与零库存作为经营管理原则,此类经营模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但其本身不具有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且无法有机结合生产模式与市场需求两种关键因素。

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时,多数企业的生产部门无法及时获取市场部所提供的信息,致使生产与需求不相适应,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也较低,这就容易出现经营亏损的情况,并同时增加企业负担[2]。

此外,部分企业管理者没有准确认识到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就有可能使即时生产与零库存经营方式面临一定的风险。

(二)国际化管理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的国际化管理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地域市场不再具有明显优势,各国以及各个地区之间的市场也已经不再有明确的界限,快速流动的资金与产品成为了经济全球化以及生产、管理国际化的主要动力。

因此,在进行工商管理时,不仅要考虑经营模式能否有效适应环境变化,还要科学规划产品生产计划,以便能够加快国际化进程。

从当前的管理现状来看,我国部分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仍无法与全球化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传统管理模式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对于资本运作、市场定位以及技术更新问题等,没有制定相应的计划进行改善,国际化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三)价值定位现状

长期以来,获得经济利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目的,在引入工商管理理念之后,大部分企业都对自身的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位。

在进行工商管理时,经济效益的提高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同时也更关注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公益事业以及改善公众形象等,以便能够谋求长期发展。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企业无法明确定位自身价值,也不能有效经营企业形象,忽视员工职业素质的提升,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经济利益的实现以及内部结构的完善,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长期发展。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分析

(一)构建人性化以及科学化工商管理制度

在企业当中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即激励员工、保障员工合法权利以及约束员工。

在一般情况下,执行管理制度时难免会遇到不合理奖惩、管理无效等问题。

如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部分员工虽然违反了管理制度,但却保护了企业利益的特殊情况,如按照制度进行奖惩,则这部分员工仍会受到惩罚。

如此一来,就会使管理制度变得刻板,缺少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当员工得不到人性化关怀时,就会不断累积不满情绪,日常工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企业无法实现良性发展。

因此,为了提高工商管理水平,则管理者应对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朝人性化的方向发展[3]。

例如,可以将人性化管理理念融入到管理制度当中,使富有人文关怀气息的柔性制度与刚性制度互为补充。

此外,应使现行的工商管理制度朝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科学的制度应当能够明确划分利益、权利以及责任,以便可以为工商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同时要确立恩威并施以及依章管理的理念,从而提升企业制度的公信力。

(二)以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促进工商管理模式的发展

人才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在未来要致力于采用科学的方案培养大量素质较高以及专业素养较好的管理人才,以促进工商管理实现进一步发展。

企业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注意考察好质量,确保机构内部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以及完善的培训理论,从而保证人才质量。

另一方面,应确保培训师拥有较好的教学技能,能够根据学员个性化特征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保证经过培训后的人才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

此外,在选择高质量培训机构的基础上,要敦促好学员要认真学习,利用好培训资源,从而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可以得到提升。

多数企业会选择“翘楚”参加培训,而部分被选配的人员认为凭借自身的能力能够做好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因此无法从思想上重视培训。

对此,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在培训之前应对部分人员的心态进行调整。

(三)通过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工商管理工作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创新意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只有富于创新意识,勇于创新,才能够促进企业发展[4]。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应当通过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工商管理工作,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人员对于市场、对于竞争的观察力以及敏锐程度,避免因工作时间过长,而出现思想僵化不愿改革创新的问题,致使企业效益停滞不前。

此外,应建立起相应的创新管理制度,注意鼓励员工进行创新,积极提供良好的创意。

对于创新能力较强的员工,可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使企业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机与活力,并因此提升竞争实力以及实现良性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市场竞争激烈化程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保证企业能够立足与发展,就必须以完善工商管理方式作为前提与基础。

为了能够使工商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适应当前的企业发展需要,则应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并把握好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使工商管理模式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唐时俊,马茹菲.武汉18城市圈中小企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研究[J].企业导报,(23):168.

[2]谢冰玲.谈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J].经济视野,(16):50.

[3]李诗今.浅谈当下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2):123.

[4]贺贝嘉.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研究[J].商情,2013(38):278.

篇11:我国房地产税制的现状分析论文

我国房地产税制的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而房地产税收对房地产经济运行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房地产税收体系还存在税收政策不统一、税制结构不合理、税收级次分配不够合理、税收征管的配套措施不完善和征税范围过于狭窄等问题,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税收 房地产 问题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房地产税收体系。

房地产税收在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完善税制、保护和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房地产税收体系还存在税收政策不统一、税制结构不合理、税收级次分配不够合理、税收征管的配套措施不完善和征税范围过于狭窄等问题,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税收体系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方面税收主要分为房地产财产税、房地产收益税、房地产资源税、房地产流通环节税、房地产行为目的税等几大类别。

二、我国现阶段房地产税收现状

房地产业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重,是国家与城市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国家不仅通过房地产税收取得收入,维持国家机器运转,而且还通过税收调节国民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的运行。我国房地产税收收入主要来自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契税等几个主要税种,其收入在地方税收入中的比重已达到10%以上,如果再加上间接以房地产为课税对象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房地产税收收入占地税收入的比例已达到20%左右,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房产税实现收入575.05亿元,同比增长1l.62%,土地使用税实现收入385.45亿元,同比增长117.90%,土地增值税实现收入403.15亿元,同比增长74.28%。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到我国的城市化程度计划达到70% 左右,大约有超过9亿的人口将要住在城市。为此在未来的中,至少要新增住宅1亿多套,也即新建100亿平方米以上的住宅。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发展空间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是非常巨大的,房地产企业税收将在国家税收收入占有重要地位。

三、现阶段我国房地产税制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政策不统一

这种税制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内外资企业和个人适用两套房产税法、两套企业所得税法,且内外资企业和个人适用的税种数量不同,使得内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费用列支、税率、税收优惠等方面享受不同待遇。这主要表现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实行两套税制。按现行税制体系,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免缴耕地占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仪适用于内资企业,不适用于“三资企业”。

另外,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所得税,这造成了内外资企业在所得税税负上的严重不均。

二是内资企业也因地区差异而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比如,经济特区的企业所得税仍按15%执行,而内地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税收政策的不统一,税率不一,优惠各异,不符合税负公平、平等竞争的市场规则。

(二)税收级次分配不够合理

根据国务院关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我国税收税款入库预算级次分为中央收入、地方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而房地产企业缴纳的各项税收均为地方财政收入,政府性的收费就更不用说了。目前,我国的房地产税收绝大部分属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过多的依靠房地产业,必然造成地方政府为了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或明或暗鼓励和刺激房地产业的急速发展,为房地产企业大开绿灯。从这个角度上说,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税制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房地产税制政策基本上是不卖不税,不租不税,一旦租售,则数税并课,造成房地产保有环节税负畸轻而流转环节税负畸重。

(四)税收征管的配套措施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制,立法层次偏低,税收法规多变,严重影响着国家税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税权过多地集中于中央,地方只有征管权而无立法权,难以适应房地产的区域性特点,无法促进房地产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我国目前的财产登记制度不健全,尤其是缺乏私有财产登记制度,致使不少税源流失,更出现化公有财产为私有财产的非法行为,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的力度。同时,与房地产税收密切相关的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和房地产税收评税政策不健全。应当看到,以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是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需要定期对房地产进行评估,这就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税务部门内部现有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税收征管的需要。

(五)征税范围过于狭窄

我国现行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只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而把广大农村的一些应纳税对象排除在征税范围之外。同时,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均把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的自用房地产以及个人所有非经营用的房地产等列为免税对象,使征税范围非常狭窄。

因此,应积极建立统一、规范的房地产税收体系,拓宽房产税征税范围,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税课税的相关配套制度,完善收入筹措机制和强化宏观调控功能相结合等政策,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潼:浅谈我国目前房地产税收政策,新西部,(20)。

[2]聂银学:我国当前房地产税收制度问题探讨,理论学刊,2009(5)。

[3]吴Z:试论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财会月刊,2009(4)。

[4]付俊花:改革与完善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的探讨,会计之友,(1)下。

篇12:分析我国房地产经济学的现状论文

分析我国房地产经济学的现状论文

一、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现状

以来,随着市场的迅速升温,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比8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这是自年初以来,房屋销售价格连续第3个月同比上涨;环比上涨0.7%,环比连续7个月正增长。尽管近期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涨幅有所放缓,但西宁、银川、天津、南昌等二、三线城市房价却在加速上涨,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涨价潮正在由一线城市向省会城市、中小城市等二、三线城市蔓延。

进入以来,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楼市调整政策频出。二手房营业税优惠终止、国四条、土地出让金比例调高至50%、国十一条以及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为当前火热的楼市注入了一剂良方。特别是209月30日由深圳率先推出的限制购房令,继而蔓延至全国各大城市,对房地产投资更是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统计显示,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1~12月增速比1~11月回落3.3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43亿平方米,增长10.1%,增幅回落超过30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5.25万亿元,增长18.3%,增幅回落超过5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72494亿元,增长25.4%,增幅回落20个百分点左右。从同比数据看,4月份以后房价同比增幅逐步回落,到12月,回落6.4个百分点。从环比数据看,数据变动趋势与同比数据变动趋势具有大致相同特征,涨幅也呈逐步回落态势。

二、行为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一)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就是要从人的现实决策过程中出发,建立符合心理学事实的个体决策模型,以此来分析具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它强调的是,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必须和实际情况一致,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现场实验研究,对主流经济学家所坚守的公理化假设进行可复制的实验,并在这些重复的实验中寻找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接着用数学把规律表达出来,以便给经济学的演绎推理更为科学,也更具预测性的模型奠定基础。

(二)行为经济学的发展

传统的行为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HerbertSi?mon通过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有限理性”假说,该假说指出了经济活动当事人在决策时不仅面临复杂环境的约束,而且还面临自身认知能力的?约束,即使一个当事人能够精确地计算每一次选择的成本收益,也很难精确地作出选择,因为当事人可能无法准确了解自己的偏好集合。

现代行为经济学抓住了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一对选择的分析。20世纪70年代,Kahncman和Tver-sky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据表明,理性人的假设是不符合实际的生活事实的,与此同时,他们还提出了自己的效用函数一基于期望理论的价值函数和概率权重函数,这为行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模型构建的土壤。他们的理论概括主要有四点:

1.人们并不具备完全理性,人们生活的真正决策遵从启发性原则,并受到框架效应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最终都影响到人们的选择。

2.价值函数被定义在相对某一个参照点的损失和收益水平上。这表明人们关心的更多是财富水平的变化,却不是单纯的绝对财富水平。

3.收益和损失函数都将呈现出递减的敏感性。该特征与新古典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似。

4.损失厌恶的存在性。

(三)选择行为经济学角度的意义

由于行为经济学的前提是承认人的有限理性,因此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限理性现象给予了较好的解释。其中之一则为羊群行为。从理论角度来说,羊群行为很难有相对精确的概念。一般来说,羊群行为是指人们的行为趋同,即人们在观察到其他人的决策后,行为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传统经济学角度来看,单个微观主体的行为决策本身对整体的宏观政策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在当今社会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使得羊群行为的具有规模化的效应,而单个微观主体的行为决策正是经过羊群行为效应的扩大化进而对宏观政策的整体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抵消作用。

三、行为经济学角度看房地产的投资需求

(一)心理账户对房地产投资需求的影响

1.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的不同对资金进行归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账户”。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假定资金是具有替代性的,也就是说所有资金都是等价的,事实上,在人们眼中资金通常不是那样可以替代,1000元彩票带来奖金和1000元的工资收入是有区别的。人们会倾向于把他们的投资武断地分配到单独的心理账户中,并根据投资所在的账户分别作出决策。这也导致了心理账户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即狭隘的框定效应,即人们会在面对个人投资时会与之前的投资行为和结果分离,而不会综合之前的投资结果来评估是否值得再次投入。

2.由于有限理性的前提及心理账户的存在,这类投资者通常会将自己的收入分在三个不同的账户,在图形上表现为三个不同的曲线。由于曲线状态的不同导致有不同的投资收益,再根据这一点来决定自己的收入应该如何分配。

(二)短期损失厌恶对房地产投资需求的影响

1.期望理论的重要发现之一是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不对称性。Kahncman和Tver-sky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并非厌恶风险,当他们认为合适时,他们会选择赌上一把,但如果不是厌恶风险又是什么?他们认为,人们的动机主要是躲避损失,而不是那么厌恶不确定性,人们厌恶的是损失,损失总显得比收获更突出、感受更强烈。损失厌恶(lossaversion)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期望理论认为,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2.我们发现在房屋价格上涨中,房屋交易的成交量也是同比上升,因此我们预期控制房价上涨或房价下跌将出现房地产投资者抛售房产的局面,从而使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区间。但从短视损失厌恶理论的阐述中,我们知道人们普遍厌恶遭受损失。相对于收益,人们对损失更加敏感。人们常常感到放弃某一物品所遭受的效用上的损失量,大于获得同一物品所得到的效用上的增加量。这就可以解释在房产价格预期下跌或已经下跌后房地产投资者将如何选择要价以及是否接受某个出价。

在繁荣期过后,当房产价格下降时,或预期未来房产价格下降时,特别当房产的市场价值将低于当前房产投资者为其所支付的价格,损失厌恶将导致房地产投资者决定通过一个高于无损失情况下的保留价格来减少损失,这样设定的要价就会较高,在市场上待售的时间也将延长,而最终达到的成交价格也就相对较高。

同时,面临较小损失或是已有一定收益的房地产投资者在对要价的边际上所提高的幅度要比在面临较大损失时高出很多。从而即便在房地产市场出现下行的风险,许多房地产投资者倾向于在市场上观望,并使要价保持在期望的售房价格之上,最终将无法做成任何交易,使房产的成交量大幅下降,房产价格也不会有较大的波动。这说明了在损失厌恶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者的售房保留价格比购房者的保留价格更缺乏向下的弹性。

(三)时间偏好对房地产投资需求的`影响

1.传统经济学认为效用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以指数的方式来贴现的。这就意味着人们的偏好在时间变量上应该是一致的,无论何时,人们对效用的权衡都应该是相同的。事实上,关于时间跨度的研究至今都未能表明时间偏好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而且在对待不同的事物上,时间的贴现率也明显不同。甚至是同一事物,人们也会倾向于推迟执行马上需要投入而报酬滞后的任务,热衷于能够立即带来报酬而投入滞后的任务。Loewenstein曾提出,对于时间偏好,应分为三部分动机:一是冲动性,即个人不经过思考,无计划地行动的倾向;二是强制性,即制订计划并遵守计划的倾向性;三是抑制性,即欲望和情绪会触发冲动的行为,抑制这些自动的或“条件反射”的反应的能力。

2.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间,通货膨胀较快,贫富差距较大,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增加,随之之后的结果就是自己在权衡不同时间内的成本和收益的情况下,更注重近期效益,注重短期投机而不是长期投资。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体现出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形势下,人们更多倾向于投资不动产,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市场投资回报率过高,带来丰厚的短期收益,不断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该市场,另一方面心理账户的存在人们开始确认了房地产投资曲线,从而在整体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推延,人们降低了对房地产投资收益的时间贴现率,更加注重房地产短期回报。

四、结语

从目前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手段来看,正是通过行政与经济手段相结合,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打击投资者不理性的投资行为,降低他们的非理性预期,从而改变对房地产投资的曲线,同时弥补了经济手段的时滞性的缺陷;另一方面通过经济手段积极改变房地产市场供给与需要严重不平衡的情况,通过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同时积极提高居民收入,缩减贫富差距,从而使房地产市场可以真正健康稳定地发展。

篇13: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当前,由于理论界对财务管理目标观点争论的影响,企业对如何树立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存在许多误区,影响了企业的长久发展,笔者认为,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长短期目标结合的方式确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之争

当前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利润最大化”、“每股效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我国理论界大都接受“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因为该观点比其它两种观点具有更多的优点。

(一)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这种观点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兴起而风靡一时。由于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越接近企业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确实能够促使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也存在诸多不符合实际的问题。主要有:未考虑利润的时间价值;未考虑所获取利润和资本投入量的关系;未考虑所获利润承担风险的大小。并且,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导致企业各种短期行为,同时还会引起企业因不能科学计量风险因素而导致决策失误的可能。

(二)每股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此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利润最大化观点的缺陷,曾经有过广泛的影响,但这种观点也有其致命的缺陷。由于它把企业的利润同股东投入资本联系起来,用各股收益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目标,因而比利润最大化观点进了一大步。但它仍未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获得收益的风险,同时没有考虑到目前收益和长期收益的关系。因此,仍不适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也称股东财富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每股收益最大化弥补利润最大化缺陷的基础上,进一步弥补了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缺陷,在理论上得到了普遍认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权衡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报酬的前提下,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进而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这一观点不仅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也考虑到收益同风险的关系,而且还避免了企业由于盲目追求利润而造成的行为短期化,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可以保证企业更全面地进行经营决策。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局限与客观环境的不足

任何一种财务管理目标的出现。都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产物,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财务管理目标也可能发生变化。在中国现有条件下,考虑到企业所独有的特征,企业价值最大化虽然在理论上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实际操作上仍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这种缺陷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企业在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上的模糊性、混乱性。

(一)相关调查结果证明企业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上存在混乱

中国人民大学王化成教授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4%的人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实际上只有31%的企业将其确定为财务管理目标;有13%的人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但实际上有55%的企业以此作为现实财务目标。可见,理论界对财务目标选择的众说纷纭,与企业实际确定的财务目标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企业也显现出选择上的混乱性。

(二)我国实际国情尚难以满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客观环境需要

客观环境显示我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仍存在如下的问题:

1、股东的概念仍不普及。股份制企业在我国众多企业中还不占主体地位,在整个国家经济中占的比例尚不足以代表我国企业的整体特征。

2、资本市场不完善。西方财务管理的分析大多建立在资本市场完善的基础之上。西方实证理论显示即使在发达的美国也很难达到这一苛刻的假设要求。我国缺乏能合理衡量企业股价的机制和市场。当前市场非理性占主流,股价波动剧烈,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合理判断出一个企业的真实价值。

篇14:金融业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关于金融业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本论文主要通过分析金融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技巧和方法,并根据当前我国金融业企业在企业业务及财务管理中所涉及的不同领域及出现的各种挑战,从财务管理的核心角度出发,密切结合金融业企业的财务核算方式与业务特征,对金融业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侧重方面及具体的管理技巧予以分析,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来了解金融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综合技巧,从而学习财务管理的分析及处理能力,提升自己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业务素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金融全球化的环境变得更加成熟,尤其是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金融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金融行业的风险,尤其是金融业上市公司的风险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财务风险作为企业风险之一,对其进行评价研究也就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业 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

1.金融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定义

金融业企业所从事的主要活动有:存款的提取与吸收;货币的回笼与发行;债券、股票的交易与发行;贷款的回收与发放;国际信托、汇兑及保险等业务。金融业的财务管理的定义如下:将货币作为管理过程中的核心计量方式,按照特定的管理方法,对金融业企业的经营行为予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进行控制与管理,并向金融企业的利害关系人提供所需的相关经济信息及财务信息的管理系统。

当前我国财务管理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包括:1.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例如税收、财政、统计等国家政府财务管理部门及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等金融企业监管部门,这些部门均需要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对国家金融产业予以严格的调控和监管,并对其所从事的各项金融业务予以监督;2.不直接干涉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且置身于企业外部的债权人、投资人等,他们需要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对金融业履行受托管理资产责任的状况进行评估和考核;3.金融产业的有关管理部门,他们需要利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予以了解,从而更好地对相关企业的发展进行计划、监控、预测、考核、控制、决策,最终实现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企业业务经营范围,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目标;4.其他与金融企业业务发展相关的利益机构,例如企业的用品及设备供应商、金融企业的社会民众团体及职工公会等,他们需要通过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对该企业的信用状况、发展前景及是否履行对社会公众的承诺予以了解和评估。

2.金融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

由于金融企业本身业务发展及其资金流动的特征,金融企业财务管理除具有按照货币计量单位统计,基于其发展状况的成本计算、按照其资本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所确定的费用及收入、其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必须的大量判断及评估等通常金融企业所具备的财务管理特征职位,还具备以下独特的特征:

2.1 金融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涉及面十分广泛,政策性十分明显,对社会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金融产业是指将资产融通作为其核心业务的企业,在其所进行的业务活动中,必须同相关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其他多个企业进行来往,同时还会涉及到大量社会公众的实际利益,此外,金融产业的资产流通数额非常巨大。所以,金融产业财务管理的好与坏,将会对企业经济发展的持久性、稳定性,甚至当地社会公众的生活的稳定性起到直接的影响。因此,金融产业财务管理工作表现出了显著的政策性特征,各个金融业工作人员在进行其财务管理的工作时,务必要对当前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格贯彻落实,并对相关人事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予以良好协调。

2.2金融业企业财务管理的财务核算业务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业务密切相关,这两者经常是同时发生,具备一定的统一性。

以金融业企业中的存储款业务为案例,客户提交其存款单据,金融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单据进行审核,并对审核过的单据予以登帐、传递、处理等过程,该过程不但是金融产业机构进行其业务经营活动的过程,还是完成财务管理核算的过程,在上述业务活动结束之后,其财务管理工作也基本予以完成。而上述特征在企业行业的财务管理中并不多见。

2.3 金融业企业财务管理在核算过程中具有独特的管理方法。

在大量非金融类产业开展其业务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存在资金的流通及周转之外,还会产生大量的物资周转。而金融产业则不同,金融产业的核心业务便是资金的周转与流通,所以,在大量资金进行周转的过程中,企业本身并不会出现大量的物资流动。与金融产业的业务特征相结合,金融业财务管理人员会在其财务的处理程序、凭证编制、科目设置等层面均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

以银行为例,其财务管理科目的设置,必须可以对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予以清晰地反映,因此,其设置的科目表单中有大量与外汇买卖、贷款、存款等业务相关的科目,而在其进行科目明细的核算工作时,要针对科目的类型及特征,分布设置几种不同的分类账户,此外,在核算流程过程中,银行所采用的明细核算与综合核算的账务流程体系也与其他行业有着显著的差异。

2.4 金融业企业财务管理业务内部拥有严格的监控体系。

金融业企业的健康发展与业务稳定对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经济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金融业财务管理的业务工作及其业务信息的质量,对金融企业本身及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此外,金融产业拥有巨大的资金货币流动,极其容易出现舞弊现象。针对当前金融业的特征,其财务管理体系的制定需要对内部监控予以特别注重。例如,在银行的财务记录工作中,需要对资金、账务、帐表、凭证、记账、结账、现金的收入与支出登记等多种事务予以严格监控,同时要对内外对账业务、账务的核对及核算业务予以严格管理。采取这些管理及监控措施,均是为了确保金融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无误。

3.金融业企业财务管理中所要注意的因素

若要实现金融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应目标,首先必须对影响金融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各种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和具体分析,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但受到其企业本身的决策及管理因素所影响,还会受到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想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要将其余企业的战略决策、管理措施、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财务管理相关业务活动等多个方面予以有机结合。

篇15:浅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及优化

浅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及优化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房地产行业也经历数次调控,且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这让房地产行业的从业者备受压力以及挑战,凸显出财务管理工作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重要价值。本文从房地产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0     引 言

时代变革使国内经济发生了巨大改变,经济形势变化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挑战以及机遇,但房地产这个行业相对特殊,资金密集、规模大、周期长。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行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运营来讲是不可或缺的,是房地产行业长远稳定发展的后盾。财务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资深的行业管理工作者需要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战略发展目标适时、适度地调整财务管理工作,保障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保障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稳定,并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

1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1.1   财务管理较为被动

目前,我国一部分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日常会计核算、审批报账、做账、出报表、报税,很少涉及财务预测、财务分析、管理建议等方面的工作,采用这种被动式财务管理模式的房地产企业不在少数。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应包括日常核算、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财务控制等内容。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一个系统的体系,不单要进行会计核算以及会计分析,还需要对财务活动进行控制以及预估。现阶段,行业在大环境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得不适时进行调整,当前的房地产行业缺乏财务工作意识,无法发挥出财务管理的预测功能。

1.2   资金管控缺少预算或者预算执行不严格

房地产企业所需资金量巨大,拿地、拿项目、开发建设、支付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缴纳税金等都需要数量巨大的资金。目前,房地产企业资金使用存在很多难题:第一,国家限制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审批严格、使用限制较多;第二,在房地产行业销售过程中,按揭客户占比较大,银行按揭放款审核严格,受按揭总额度的影响,按揭放款进度放缓,会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的回款速度;第三,房地产行业实行预售资金监管政策,监管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做出了很多限制;第四,部分房地产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制度,资金使用随意,或者没有严格考核资金计划的执行结果;第五,一些房地产企业盲目扩张、盲目拿地、盲目拿项目,造成资金链紧张,可能导致开发项目烂尾,抵押项目被银行收回,无法按时交房,给业主造成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开发商名誉丧尽、血本无归。

1.3   开发成本管理方面及营销费用管控方面有待加强

房地产企业开展开发管理成本工作,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效益。一个开发项目包括方案设计、工程招标、施工、工程变更、工程验收和工程维修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涉及成本,需要支付大量资金。成本管理需要房地产企业对开发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规划。然而,目前一部分房地产企业在设计方案时,没有考虑可行性及成本,造成后期出面大规模工程变更,反而会增加成本;拿地拿项目过程大费周折,楼面价居高不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格,极易造成工程进度滞后,增加成本。

房地产企业投入的营销费用会直接影响销售业绩。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在营销费用管控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第一,未根据销售阶段调整营销费用比例,造成总额超标,房地产企业一般将营销费用控制在销售总额的3%以内,对房地产销售的3个阶段——开盘前、正常销售期、尾盘阶段未进行营销费用的针对性管理,开盘前为了提高项目知名度大力宣传正常销售期,为了完成销售计划,广告投入、分销投入居高不下,尾盘销售阶段为了清盘,经常举办赠送活动,造成营销费用超标。第二,营销费用报账时,在地铁公交广告、分销、大众经纪人、老带新等方面,未根据营销手段调整签约过程,没有及时调整营销政策。

1.4   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发展迅速,然而一些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管理理念,管理企业像管理“小作坊”,财务人员中有很多关系户,缺少制度约束,即使有制度,也无法有效执行。此外,管理层对会计定位不正确,认为会计只不过是报销、记账、报税,财务制度不明确,执行不严格,造成财务人员流失。

2     房地产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2.1   構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强化财务管理统一性

财务管理工作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构建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对于工作运行来讲,不单单是依托,更是一个规范,完善房地产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关系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投资重点。房地产企业必须构建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明确预算分析流程,每一个环节都要环环相扣,从而需要理顺财务管理工作的'结构,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性,实现财务管理效用最大化。此外,房地产企业应立足当前经济形势,优化与更新财务管理模式,彻底破除过去被动的财务管理模式,积极主动地发挥财务管理控制以及预算功能,将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应用在具体工作中,真正提升财务工作的效能水平。

2.2   增强财务管理工作意识,开展全方位的预算管理  房地产行业具备自己的特征,特别是对房地产企业来讲,都有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房地产企业要立足于财务管理角度,首先要增强财务管理工作意识,明晰财务管理开展与实施的重要性,将财务管理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其次,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企业发展战略与财务管理工作融合起来,制定每一个年度、每一个季度以及每个月度的财务管理目标。在财务管理工作者与房地产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情况下,要做好财务管理不同环节中的预算工作,进而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相互联动,从而有效实现发展目标。此外,房地产企业要加大预算管理宣传力度,调动各部门、各岗位的积极性,编制可执行的预算,分析预算的执行差异,并对预算执行率进行考核。

2.3   优化成本管理工作

房地产企业应不断优化成本管理工作,在预定质量标准、预定工期的前提下,不断分析、调节、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及时纠正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偏差。工程成本是动态的、非静态的,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有很多,如工程设计、设备价格、材料价格、工资标准以及费率、利率和汇率变化等,这些因素变动必然会导致工程成本相应变动。因此,工程成本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始终处于不确定状态,直至竣工结算后才能最终落地。在分析建筑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其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各工程的现状,针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生成,更不能生搬硬套。

房地产企业应根据营销计划制定营销费用预算,并考评执行结果,将营销费用与职工个人考评及晋升挂钩,表彰营销费用管控较好的项目及人员,复制及推广营销经验;对营销费用执行偏差率大且没有充分理由的项目及个人,限制其奖金及晋升,情节严重的可以直接进行通报批评。同时,财务人员应真正发挥出财务监管的作用,真实准确记录每笔报销业务,并运用分析、甄别、纵向分析、横向比较等方法,及时发现营销问题,避免出现虚报、伪造业务,为加强销售费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4   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管理

房地产企业应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財务制度,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让他们定期接受培训,不断吸取新知识。同时,房地产企业应建立财务人员业绩考核机制和财务人员述职制度,反映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及对明年工作的思路、打算和想法,年终组织所有财务人员进行年度个人述职,并由公司对每一财务人员做出正确评价。

3     结 语

房地产行业小到关乎社会大众的生活起居,大到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财务管理工作对房地产行业来讲是核心要素,从而需要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注重并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真正将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融入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用,促进房地产行业长久稳定发展。 

篇16:全面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论文

全面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又称企业理财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目前,我国企业理财的目标有多种,其中以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笔者认为,利润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结合是最为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三个观点的涵义

1、利润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根据经济学原理,利润表示新创造的财富。企业利润越大,表明企业所创造的财富越多,整个社会财富亦会因此而增大。所以,应该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把利润作为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经营管理业绩的依据。

2、每股盈余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用每股盈余(或权益资本净利率)概括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把企业利润与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克服了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而没有考虑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的不足。

3、股东财富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股东投资企业的目标是以获得高额回报来扩大财富,作为企业的投资者,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企业应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以利润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结合为目标

企业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都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毫无疑问,追求利润是市场经济中每个企业的首要任务,利润最大化应是所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每项投资决策都应以保证盈利为前提。但是当企业利润随销售收入增长而增长,销售收入的大部分不是以货币资金形式收回,而是占用在应收账款上。这时的利润是随着销售收入增加了,但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不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唯一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不行的。

为此企业财务管理不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的目标,还必须有其他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财务状况最优化。对企业所有者而言,他需要的是利润尽可能最大、最多。但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不仅有所有者,还有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企业员工等。对债权人来说,最要紧的是企业能按时还本付息,清偿到期债务,也就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企业管理当局,除了满足所有者的需要外,还必须顾及到债权人的利益,否则,就会堵塞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如丧失市场信誉,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了。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利润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的合理组合。

三、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的实质

1、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质。在具体的实务中,利润最大化的内涵应该包括:(1)经营期间利润最大。在现行会计报表体系中,指年度损益表中的利润总额最大。(2)单项投资项目利润最大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要追求某一年度利润最大化,而且还应要求每项投资利润最大化。

2、企业财务状况最优化的实质。财务状况最优化的意义在于:(1)企业财务结构合理化。即指企业内部资产与负债之间,以及资产、负债内部各项目的分布情况结构是否合理。(2)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的价值通常可以用企业资产的数量、质量以及未来的获利能力和领导层创新能力来综合衡量。

四、以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兼顾了债权人、职工、社会等方面的利益,有助于协调各相关主体的'关系

1、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顾及了债权人的利益。企业利润最大化和企业财务状况最优化的含义之一就是所有者权益最大,由于债权人在收益分配上有优于企业所有者的权利,即只有在债权人按时收本获息的利益得到保障后,才能向所有者分配收益。所以,所有者权益达到最大必须以债权人的利益实现为前提。

2、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把实现劳动者权益最大列为其内容之一。经营管理者和职工都是企业的劳动者,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也有助于企业劳动者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只有劳动者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和最大程度的实现,他们才能以积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长久地辛勤劳动。

利润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的内容。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在追求自身效益的同时,还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接受商业道德的约束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其内容包括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支持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为企业自身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只有将这两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随情况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保证获取最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