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速写课程改革之我谈论文

Lcyyy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Lcyyy”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艺术设计速写课程改革之我谈论文(共10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艺术设计速写课程改革之我谈论文

艺术设计速写课程改革之我谈论文

摘要:以姜大源教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为切入点,就艺术设计速写课程改革,作为一线教师出于一种改革的自觉性,从速写训练的工具和材料上,重点在《速写》课程的全程教学上,已开始从教学示范中做出探索和尝试:比如高丽纸、牛皮纸、色卡纸、马克笔等。同时,已开始与专业课联系更紧密,逐步走向速写课程改革的轨道。在创新上做文章、在特色上想办法,做到和突出“两个创新”、强调和突出“二特点”、处理好“三种关系”,才能促进高职教育课程“教改”顺利推行。

关键词:关键词:艺术设计;手绘表现能力;训练;创新;快速表现能力;课程改革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当中,我分院正在认真学习了姜大源教授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通过这次会议,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任重道远、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困难重重。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意义之大。姜教授的演讲信息量丰富,生动而又富有哲理。使在场的教职工深刻感受到了观念的冲击、信息量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视野,对职业教育内涵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解决了许多我院在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观念上、理论上、实践操作上的问题,分析并深入讲述了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建设重点与要点,使教师们启发颇深。

速写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是不言而喻的。速写课程教学的任务有四个:一是观察方法与造型能力的培养;二是空间结构理解,三是画面黑白处理,四是技法表现。即通过对速写基本规律的掌握,举一反三地应用于专业设计。一般来说速写的入门是从学习写生开始,写生画这种传递方式不是用语言来传递的,它是一种形象构成,传递一种情感和认识。学习速写的初级阶段可分为临摹与写生。写生是自文艺复兴以来美术教学经典的学习方法。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大多都会涉及到造型、黑白等问题。研究造型与色彩是一切绘画与艺术设计都面临的两大课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速写课的老师逐渐认识到:继续沿用传统绘画艺术的套路教学,必然与现代设计的要求产生较大脱节,尽管按照设计院校系科的教学模式进行速写教学,同样存在欠缺,不是很适合高职教育方向。课程组各位教师出于一种改革的自觉性,从速写训练的工具和材料上,已开始从教学示范中做出探索和尝试:比如高丽纸、牛皮纸、色卡纸、马克笔等。同时,已开始与专业课发生联系,逐步走向速写课程改革的轨道。

加大了基础课程的改革力度,特别是速写的教学改革,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大刀阔斧地展开。要在创新上做文章、要在特色上想办法,做到和突出“两个创新”、“两个特点”,并处理好“三种关系”,才能促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行。

一、《速写》课程的全程教学,做到和突出“两个创新”:

1.做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安排。

在所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当中,无论是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动画艺术设计专业还是动漫设计专业,毕业后的岗位方向绝大部分在中小型设计企业和相应的岗位上,相当普遍地被安排在基层的技能操作岗位。因此设计艺术高职培养的主要目标应定向在这一目标上,学习阶段主要解决表现技能,即手绘表现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以及设计创意能力。而速写教学在解决这些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手绘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设置时,将速写贯穿于整个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2.突出了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多样化的交叉学科,手绘表现与纯艺术的绘画无论从形式或思维方法都大不相同。所以按照高职设计类专业实际出发,没必要过分追求绘画性质的质感、量感、空间感。因此,我们是从写生训练中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从应用的实际出发,融入设计创意主观形态、混合材质与多种工具表现方法,这样就大大地释放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设计表现性能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强调和突出“两个特点”:

1.强调设计意识,突出 “应用性”。

在改革中纠正了两个偏向:一是绘画性较强的速写与设计衔接不密切;二是为改革而改革,摒弃写生方式,不注重基础,以电脑代替实际动手能力。从速写教学内容的改革实施中,坚持了一定量的训练原则(比如在学生学习的每次课后的作业中要反映到这一点,每次作业形式要新颖,不仅要有独创性,且数量多达20张速写),着重面向设计表现本质层面教学研究。给同学们留下相应的设计理论余地。同时重视写生训练,尽管写生的目标在这阶段仍然以写实为基础,同时也强调了设计的思维训练。

我国的设计教育在课程体系方面有相当大的差异和任意性,无论是对技术层面的片面强调,还是认为画好画就能搞好设计这都是片面的。如今,正如滕守尧先生所说“设计成为了结合艺术是结合技术世界的边缘领域”,那么我们对艺术审美观念的培养和设计意识的强化并举就是切实可行的。学生的基础教育才不至与专业教育脱节。

2. 突出三段教学法,训练学生手绘能力。

通过理论知识及临摹训练,写生训练,技法表现训练等三个阶段基础性、综合性、表现性速写训练,突出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和针对性训练,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快速表现能力、综合性应用设计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推进速写课程改革的实践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观念更新和制度保障的关系,其次是处理好学生的专业基础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关系等等。

1.观念更新和制度保障。要推进速写课程改革的实践,思想必须先行,学校的教职工尤其是院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必须到位。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层次性和职业教育类别性,应该注重从职业性上体现其特色,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行教改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要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转变教学思想、课程改革和教改机制。同时,要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光有理念,“课程改革”就会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2.学生的专业基础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就综合素质而言,高职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意识;就职业能力而言,高职学生应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沟通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全员参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实践,基础、专业课课堂教学和生产性实训、实习各环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地方优秀特色文化,使学生素质教育更加贴进社会、贴进生活。

3.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速写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因此,职业技能教育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实训体系加以保证。传统的办学模式把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习看作是绝然分开的二张皮,校内的资源是由高职院校自己所能控制的,并且把学生在学校的专业技能实践性教学工作由学校教师为主承担,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既懂理论又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是少之又少,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一些模拟实训与市场企业的实际脱节,而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实训基地多数很难到位。课程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开放办学,必须充分利用好学校、企业各自的办学资源,高职院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联系,要总结并深化自己原有的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现在企业需要美工人员越来越多,如我们可在公司“美工”人员的操作流程和具体工作方法,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学校、企业互动,共同合作参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础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的试点力度,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甚至可以走出去,观察市场动态,进行作品素材的积累和创作思维的锻炼,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逐步做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让学生尽快从“准职业人”成为职业人。

在示范校建设的精神鞭策下,在姜大源教授报告的感召下,必将有力推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程。同时,教师们也表示,在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创造一流业绩,以适应课程改革和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篇2: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初探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初探论文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一直以来是由基本设计理论、基础绘画技能、绘图软件和空间设计等几大部分组成。对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方面少有涉及,但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工作中都会遇到造价问题,同时经过若干年设计师岗位的磨炼,会有一些设计人员转型到管理岗位,负责工程管理,尤其在大型公共建筑的装饰设计公司和园林景观工程公司,这种人才的转岗比较明显。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应当掌握一定的工程管理和造价的知识。本文就如何在现有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课程调整,适时穿插《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的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体系;装饰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及特色

1.现有专业课程体系

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现有课程体系由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实践教学三部分组成。其中专业必修课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中国工艺美术史、西方设计史、设计概论与创意、装饰设计、Photoshop、中外建筑史、设计手绘表达、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建筑速写、室内设计制图、照明及灯具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限选课包括3DMAX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与构造、住宅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酒店空间设计、别墅设计、园林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习、艺术考察、毕业论文、毕业创作(设计)。

2.专业特色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泛的实用性学科,是体现人类不同时期人文精神与物质文明的综合学科,是人文科学、美学、心理学、符号学、社会学及现代高科技技术—计算机辅助手段等诸多学科的融合。本专业是在对学生加强基础设计理论教学与设计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通过对其基础理论、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学生通过在社会市场及设计单位等部门对实际能力的锻炼,掌握与艺术设计相关的设计程序、设计与制作的关系,认识设计与市场、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并在实践过程中分析、认识所涉及的材料的基本属性。通过系统地学习,学生能够胜任环境设计中的创意、设计与制作的全部制作过程,并通过对其他艺术设计方向的拓展,掌握相关领域中的设计知识与技能,为其以后学生在相关领域中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3.存在的问题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地处豫南明珠—信阳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本院艺术系的重点专业,成立于。多本专业招生规模逐年稳定增长,教师队伍也在稳中求进。连续两年评选为全院明星专业。但是,自设立本专业以来,培养方案中始终没有设计《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这两门课程,作为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大多走进装饰设计工程公司,这两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们在工作实践中经常应用的,从08-10级毕业生的反馈来看,都希望能在本科阶段的学业中能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在公司的实际设计施工工作中,就能避免知识短板,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所以,如何结合本专业教学实际,在现有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课程调整,适时增设《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的课程教学,是本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课程的实用价值

1.在建筑装饰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中的实际应用

一个成熟的室内设计师必须要有艺术家的素养、工程师的严谨思想、财务专家的成本意识。他不仅要完成从构思、绘图到三维制模等完整的设计方案,还要阐述规划自己的创意想法,与装修人员达成观念上的协调一致,同时协调解决装饰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协助进行室内装饰的成本核算和资源分析。在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师是灵魂、是主导,他所接触的对象包括业主、施工项目经理、各工种的`工长、工人、监理,以及各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员如:建设主管部门、规划主管部门、绿化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消防管理部门等。在整个项目流程中,设计只是起点,项目竣工交付业主才是设计师工作的终点。所以,设计师要从整体项目宏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仅仅做方案、画施工图。这样理解设计师的工作,就会发现《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这两门课程对提高设计师管理项目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装饰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宏观的、全面管理的角度讲解整个装饰工程从立项、招投标到施工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内容及注意事项。其中质量控制部分涉及各种规范、标准,这些内容反过来会指导设计。《工程造价》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工程的费用组成及计价方法。任何工程首先要考虑业主投资问题。没有资金的支持,所有的规划只能停留在图纸的层面。所以设计师做方案必须和业主沟通投资问题。对于装饰工程公司而言,控制造价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所以,设计师懂得一些工程造价的知识,会对自身的设计工作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2.在国家一级、二级建造师考试中的实际应用

建造师考试分为一级建造师和二级建造师。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考试通过并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且符合注册条件的人员,经过注册登记后,即获得一级或二级建造师注册证书。一级建造师可在全国范围内以一级注册建造师名义执业。二级建造师可在本省范围内以二级注册建造师名义执业。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设《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4个科目。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设《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和《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3个科目。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可以说是近年来非常火热的资格考试之一,每年全国约有有300万人报考,这也是国家在工程建设领域与国际接轨的一个证书,含金量比较高,算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敲门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都有资格参加建造师考试。在这个考试中,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都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这个科目,一级考试中还有《建设工程经济》科目,这和我们所开设的《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课程有很多内容是重复的。学生毕业工作以后,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两门课程知识结构比较专业,内容也比较繁杂,不经过系统讲解和培训,很难靠自学通过考试。所以,如果我们在本科阶段就讲授了这两门课的内容,对将来同学们在工作2年后参加建造师考试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

3.在项目经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在近几届的毕业生中,有一部男生在工作几年后,渐渐从设计岗位转型到工程管理或监理岗位,做全职项目经理或监理工程师。这部分学生就更需要了解施工过程的管理和工程造价的控制。全部工程的施工所设计的三控三管都是由他们牵头完成的,这就要求项目经理不仅能够顺利通过建造师考试,更要把所学的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知识熟练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所有在本科阶段提前把这些理论知识教给他们,会对将来的工程实践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三、如何在现有培养方案中增设《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课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这两门课程与设计、施工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这两门课程应该放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开设,完成课程之后,学生接下来就要进行实践学习了,正好能够与工作实现对接。结合我系的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可以把大三下学期的酒店空间设计和展示空间设计的课时压缩32个学时,再增设32个学时,共计64学时用来完成《装饰工程造价》的教学工作。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增设64学时完成《装饰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工作。这样,学生在本科阶段基本就能够掌握装饰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造价的全部知识内容了,为其走向工作岗位,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通过增设《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的课程教学,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学生更快地融入工程管理实践工作中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如何在本科阶段让学生能够对这两门课感兴趣、能够熟练掌握这两门课程的内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才是我们专业课教师接下来要做的具体工作。希望此次课程改革建议能够对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实际工作到达预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起立.工程造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郑少华,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Z].建设部153号令,

篇3:浅谈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课程必须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与效果,让学生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之中。唯有如此,才能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和社会要求实现接轨,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论述了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课程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自从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持续增多。但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质量还不够高,尤其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严重欠缺,无法满足市场之需求,这和当前高校艺术教育普遍忽视实践教学有关。[1]

近年来,大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但是,许多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上闭门造车、回避市场,因而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市场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提高艺术设计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将此作为实施新一轮教学改革工作的关键。

目前,会计学教学采取综合模拟实习方式,边讲授、边实习;旅游专业教学大多采用现场情景教学法;法律专业则采取了模拟法庭与法律案例教学法,这就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用来借鉴的模式。

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艺术设计这门学科的历史并不长,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并且这些年来又是我们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最好时期,商品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发展起来,在我国的各领域中占据着上风。

也正是如此,与市场经济有着不解之缘的艺术设计从来未曾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教育体系。由此,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设计教学过于重视专业表现,却缺乏专业操作,并且在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却反而科学性,缺少相应的人才队伍,特别是专家型人才。艺术创作的核心就是发掘性的思维,就是追求创新,然而,在我们的设计教学中,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目前的设计基础课程主要是构成、装饰设计基础等,其教学方法无非是“临摹-写生-变化-适合”,这种陈旧的训练方法极大地抹杀了大学生的创造力,束缚了大学生的个性,从而导致设计作品的大量雷同。同时,学生们又过多地注重追求所谓普遍意义之上的“美感”,极度缺乏个性,更不用说实现专业训练的目的了。其实,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是让前人成果转化为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学习的新起点,设计教学需要与时代同步。素描、色彩等各基础课程过于强调表现训练,却忽视了应当引起重视的思维训练,未能达到专业训练之目的,学生们的素描、色彩等,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具有较好的基础,技法已十分娴熟,而上大学之后仍继续开设相同的课程,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妨碍了学生获得其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一味地在技能上争高下,却忽视了思维训练与个性的发展。[2]

二、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课程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十分强的学科,集实践性、创造性等多种特点共存的,尽管如此,现在高校设计类课程所设置的一些课程和内容都根本实现不了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要想按照最初的愿望培养出具有现时期复多方面综合素质人才,十分有必要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政府应当强化对于高校实践教学支持之思路。[3]

(一)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是一门学科行专业很强的学科,不得不引起重视,这门学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时间上都是有很多关联的。由于专业的独特特点,所以在要求基本的教学得到实现的情况下,还必须要求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进行相关的'实践。艺术设计,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才能使学生了解其中的问题。实践性是指经过科学方法的培训,然后通过这一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表达一种意境、展现一种态度等等。如果说一名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一个作品的构思到这个作品的制作的整个过程,那么这个作品就可以去展现这个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代表的观点了。但是如果是生产线下的作品的话,那么最多只能体现他的业务能力,体现他的设计水平了,而缺乏思想上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一种内在的,但是可以通过外在去展现出来。因此,艺术设计教学应该要将设计与生产的相统一起来,所以应该要强化专业教学实践的操作性。

(二)这一课程教学要彰显创造性艺术设计就要有所突破要有所自己的思想,这就是要有创新的意识。对于学生刻意地模仿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强调学生应该用自己的思想去进行创作,敢大胆地创作,敢大胆地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在尝试中犯错误,要不怕犯错误。要善于动手,艺术设计的最本质目标就是在于解决问题,而并非是整天纸上谈兵地单纯创新,因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应当与设计实践时刻保持一致,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实现尝试,而不是毫无目的的创作,不得不说创作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是有规律性可言的,应该要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上大胆创新,它就需要艺术设计教育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在实际操作中积极探索,以求做到熟能生巧。

(三)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要突出作用性总的来谈,艺术设计是以认了的审美作为标准的,所有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的。这一说来,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所要面对的雇主,最终希望都是为了达到人们的一种实际的生活需要而已,它所体现出来的实际上是一种现实的功能,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所以说,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设计产品要结合大家的需要了。如果人们不需要,再美丽的图纸,它也只是图纸,不会应用与生产。设计之中的功能性就应该体现了实用功能与使用作用,要求设计出来的产品作用、构造精确并且使用,在使用中方便并且美观,并且做到舒适安全环保等特点。这就需要艺术设计人员不仅注意美的层面,还应该充分考虑人们的需要,考虑到产品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人们手否适用等等。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主动如何去勾勒产品更美的一面出来。现在的高校教育所缺乏的就是强调训练,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忽视需求者的内心感受,仅仅站在创造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会有一种怪圈,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但是一走进社会,面对需要面向市场的产品设计的时候,还是传统的思维模式,所设计的产品根本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而加强实践教学十分必要。 (四)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要突出社会性艺术设计涉及到了社会的各方面,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是艺术设计的来源。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有十分清醒的了解。要在这个社会设计行业立足,就必须将自己置于现实的社会群体中去体验设计的理念,根据社会大众的切实需求,让设计符合社会需求,从而有效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从更高层次上来说,艺术设计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真实写照,所以说在教学过程更加应当将社会生活实际操作与高校教育两者相统一处理,在高校与社会之间进行有效地必要地协调,让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一致,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当然了,社会也应该有包容的心理,给刚毕业学生多一些的机会,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相信随着他们的不断融合,一定会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作品的。

(五)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要突出服务性艺术设计是一种处理生活中各种方面矛盾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设计的理念也会随着变化的,但她一定离不开社会基础。它一定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存在的,任何时代,都以此为标准的。教学中往往会忽视了最基本的问题,即为谁而设计。[4]笔者认为,应当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设计,设计应当服务于人民。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为民服务始终是设计的宗旨。所以,设计师可以在设计的意念上保持自己的个性,但是在设计的历程中一定要学会怎么去和其他人合作的艺术,要有一份包容的心,能够接受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们,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正或者妥协。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校教育时强调的是个性化,就会造成服务意识淡薄,以至于难以融入社会,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挫折。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设计的宗旨。

三、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特点非常突出,这不仅体现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当穿插大量的实践性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这类实践是和社会生活及生产加工相对应的实践性体验,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属性。艺术设计所具有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实践性的要求。所以,对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将理论和实践加以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笔者设想的主要思路如下:

1笨展设计案例课堂讨论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讲授完之后,教师要立即布置社会调查任务或设计选题,并提出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内独立完成任务,并提交调查报告或者设计稿,并课堂上由学生自行介绍,再由同班同学发表意见、提出看法,并开展集体讨论,最后再由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等两个方面作出点评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且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能够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不要脱离于市场而单独存在,而是要依据市场需求,在教学中加大实践力度,让大学生在实践当中丰富自身设计经验,让设计内容更为贴近市场。[5]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应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就能在最大限度上实现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上的积极性,并通过具体的科研选题、合作项目及竞赛选题等,由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依照企业运作的模式,通过建立项目小组等形式以完成相关任务,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企业设计项目的实际运作状况,并通过企业化运作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培养出大学生包括团结协作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

2苯ㄉ璞阌谘生接触社会的教学实践基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应做到教学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校内实践基地,另一种是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一般以公共课与专业课为主,侧重于课堂实践训练,注重于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技法等的掌握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校外实践基地一般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通常以一个基地为一组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安排课题进行设计和制作。在大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应当实现“四定”,即定学时、定岗位、定教师、定期辅导,让学生与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

3毙纬梢允导为中心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一是要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并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按照教学规律及同类院校的教学计划,结合本校近年来教学实践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对以前的教学计划作出重新修订,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改革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的过程。高校可实行集中分段上课的方式,尽量将授课时间集中起来这样,这样也能保证课堂训练的时间,从而为教师开展示范辅导提供方便。三是试行趣味课题法,也就是在整个教学计划进行到相当程度时,可安排一些和实际密切联系的课题。四是严格落实培养目标,在最后一个学期安排校外实习,并配有专职辅导教师,让大学生到社会中、到企业中去锻炼,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对于艺术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还不够重视,为此,要深入探索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新的活力,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且有相应地财力支持,要重视科研的力量,通过教学、通过研究,为这个专业提供发展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将艺术设计应用于生产,创造出大量的财富,使这个专业受到人们的额欢迎。并且应该使这门学科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有鉴于此,笔者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实践性的增强,将会给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界带来更为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钢.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2]袁贵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J].求是,,(1).

[3]汤爱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30).

[4]牛翰鼎、薛国庆.关于高等美术教育艺术实践课的一些感想[J].美术观察,,(8).

[5]赵建.针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探讨[J].大家,,(10).

[6]刘显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

篇4:谈美术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谈美术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上世纪末开始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基础教育之中,表明了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课改条件下,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且成为改革的重点之一。

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美术教育课程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科目之一,但是美术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与特有的教育规律,这决定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有其自身的重点内容,教育改革实施者必须按照美术教育的艺术特性与情感教育规律推动改革。

(一)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

与传统的美术教育将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目的不同,新的美术教育更加注重的是美术素养的形成,培养其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知道哪些美术知识,而是需要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汲取与欣赏、动手探索等活动中具备鉴赏与创造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努力探索美术作品中的艺术之美,启迪他们发挥想象力进行思考与创造。

(二)区别对待美术教育课与其它课程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课程,更多的事与想象力等人的非智力因素相关,所以与数学、语文等更加注重科学严谨的课程不同。所以,美术教师与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尤其是教师需要把握美术欣赏的情感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感情地进行讲授,用自己的感情与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审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目的。具体来说,美术教育课不在于对于教学语言的挑剔,而必须在审美的渠道上,如果课堂上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美术作品的背景故事等内容,那这一堂课也不会是有价值的美术课,所以说美术教育课程的主旋律在于美术欣赏,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必须把握这一点,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目的。

(三)美术教育方式多样灵活

在课堂讲授、情景设置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美术教师需要保证给学生一个轻松与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让他们能够灵活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其美术潜能。所以这就要求美术教师采取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如“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所谓“交互式”就是在教师需要在艺术鉴赏时注重与学生的相互交流,改变以往教师的灌输式讲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

(四)教师需要把握课堂深度

美术素养的提高需要领会作品的内在品质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时候要保证欣赏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一步一步让学生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为其创作提供可能性。真正的艺术欣赏需要做到形神共通,更加注重作品意义、社会意义、精神内涵等,也就是领会作品的“神”。

二、促进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

改革就是不断地在原来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为推动美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发挥其素质教育的本质精神,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培训

新的美术教育课程对美术教师的美术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的培训水平也跟上这个要求,培养出适应当前美术教育需求的专业教师。因此,为帮助教师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适应这种新的教学环境,就需要加强对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培养,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此外还需要组织教师不断进行教学能力与评价能力的训练,从而在培养与实践中不断促进教师的.转型,成为新时代的新型教师。

(二)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加强教学设计

由于教材内容的改革,加上当前新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这都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实施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如与其它教师进行交流等,这样才能理解教材,必须深入研究教材,这样才能保证美术课程的欣赏深度。

(三)明确基本的教学内容

虽然新课程要求丰富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更加灵活生动,但是这必须保证是在基本教材的基础之上的优化整合,而非毫无头绪的随意教学,所以教学内容必须把握教材重点,不可断章取义,偏离教材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奠定学生关于美术的基本常识,例如美术语言、美术基本知识、美术创作方法和美术发展规律等基础性的内容。

(四)倡导教育资源共享

针对配套的教参辅助材料缺乏的问题,建议实现共同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种当地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或者本人特色的美术课程。

(五)提高美术教育课堂的开放性

当前时期,政府对于公益文化事业投入也越来越多,比如一些博物馆、艺术馆等的修建。这些地方具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可以成为美术教育的外部课堂。教师应该不断开放自己的课堂,而不能把课堂仅仅局限在教室里,书本上。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还要引进来,例如,当前有许多家庭的孩子都会自己进行艺术培训,且这些学生的艺术技术水平也都颇高,教师可以让她们也成为小老师,讲授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

(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对于美术教学的评价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反馈了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下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总结与启发作用。所以做好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当前新课程提出的开放、启发等要求,学校需要建立一定的评价准则,教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并且形成体系,运用到实际教学评价中。

新课程要求美术教育发挥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作用,强调从美术欣赏的角度去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训练学生,从而具备审美情趣和各种艺术能力,提高生活品质。但是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无法把握课堂深度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建立相关体制等来进行不断的改善,从而推动美术教育的前进,进而促进艺术的发展,人的发展。

篇5:也谈地理课程改革的重心论文

也谈地理课程改革的重心论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正在深化,形成共识的是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地理课程改革,而地理课程改革的重心何在,则众说纷纭。

自从有了学校教育,就有了地理课程。数百年来,地理课程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近代学校教育的创始人,以及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大师,都关心地理课程的设置和改革。因为,地理课程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对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非常敏感,古今中外社会对学校地理的期望大、诉求多,而且地理课程还是学校课程体系中唯一跨文、理两大学科领域的课程。所以,地理课程的改革吸引着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注意,地理课程改革的重心则是我国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

确有不少人认为,地理课程改革的重心是地理课程目标的变革,从“以地理知识为本”转向“以能力为本”,于是“满堂灌”变“满堂练”、“满堂问”、“满堂做”。令人担心的是,既然认为能力目标比知识目标高、情商层次比智商层次高,今后地理课程改革的重心是否还要从“以能力为本”转向“以情感为本”呢?

地理课程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地理知识与能力、情感是不可分割的。地理课程不应当停留在知识或能力等某一个层面上,但提升地理课程目标并不意味着不要基层目标,地理知识基础不牢固,则能力与情感目标就成了空中楼阁。与其他学科课程不同的是,地理课程的具象性更强,有不少具体的地理知识也都是有价值的,该理解的要理解,该记忆的要记忆,该积累的要积累。

也有不少人认为,地理课程改革的重心是地理课程实现形式的变革,凡课堂讲授都是“传统的、落后的”,凡研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实践实验都是“现代的、先进的”。发达国家的学校地理教材记载,当父兄用树枝在地上为子弟画出觅食示意图时,史前的地理教育就开始了。前学校、前班级授课制的地理教育早就采用事事躬亲的研究性学习了。前人积累的、书本上的、课堂上的地理教学内容真的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革命对象么?

地理课程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是表与里的关系,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形式的变革也会促成内容的`更新。从根本上说,社会对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重在地理课程内容的更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地理课程内容更新幅度很大,更新的方向合乎时代要求,已为各方面所公认。广大地理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地理课程内容的更新,据此创新地理教学形式,而不是盲目改变教学形式,走进形式主义的误区。

地理课程改革的重心应当是课程内容,地理课程内容的更新主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当是地理教师。只有注重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改进,才能因时因地制宜地设计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才能保证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学方法是手段,地理教学的有效程度要以学生掌握多少地理课程内容来衡量。

当前,地理课程的改革,尤其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改革正在总结经验,地理课程标准正要进行修订,广大地理教师应当关注地理课程内容的改革,从地理课程改革试验实践中提出供课程改革决策参考的反馈意见。

篇6:谈艺术设计课程中的丰富性和回归性论文

谈艺术设计课程中的丰富性和回归性论文

内容摘要:后现代课程观中的丰富性和回归性为当今艺术设计的课程教育提供了多元而开放的空间,它超越了目前依然占主导地位的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积极汲取这些优秀的理论成果,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造性、高水准的艺术设计师。

关 键 词:艺术设计教育 后现代课程观 丰富性 回归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艺术设计专业似乎“一夜春风花满枝”,成了多年来的大热门,各类高校争先恐后地上马设置和扩招,大有成为制造艺术设计师的“世界工厂”之势。然而我们只要稍加审视便会发现:作为其成败的关键核心――课程的教育方式却依然没有走出由工具理性所支配的课程体系,显得较为滞后。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摆脱该体系的束缚呢?从现阶段来看,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启迪。他的核心观点就是“四R”,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其中丰富性和回归性对于艺术设计课程来说尤显重要。下面笔者就围绕这两点针对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略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一、丰富性

在后现代课程观中,“丰富性”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它强调课程应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无效性、模糊性、不平衡性、耗散性与生动的经验”,以达到既可激发课程的创造性又不会使之失去形式或形态的“适量”。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是属于应用型学科,其目的性极强,所以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在课程之前往往就设定了严谨的目标和要求,甚至规定了标准模式。一旦这种教育方式得以确立也就使课程失去了创造性。虽然从表面上看课程的形式完好无损,但内部则显得机械和单一。因此,加强课程的丰富性是改善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该专业教学的特性,课程的丰富性可以从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这两方面来具体分析。

(1)开放的教学内容是构成课程丰富性的基础条件。由于国内教育长期处在工具理性思维的支配之下,课程已沦为一种封闭性的科学教条,被彻底工具化了。首先,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教材上看,各专业方向彼此有着严格的区分。这种区分固然能使其符合各个专业方向的特性,却难免会把学生挤到狭窄的纵向道路之中去,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挥。根据后现代课程的观点,对于课程的理论内容,我们都应在满足自身专业的要求下,尽可能地拓宽本专业的横向广度,产生适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让学生在纵向和横向的多角度中思考与探索,使横向内容辅助纵向核心的发展,以全面理解课程的要点,从而能在广阔的空间中不断进步。例如对于基础素描课,平面设计专业目前最新的观点就是追求画面的形式美和装饰感,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兼顾到对明暗、结构和线性素描的理解,让生动的线条、变换的空间和虚实的明暗产生于学生的作品之中, 以更好地表现出装饰之魅力。其次,从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上看,布置统一的作业要求依然占其主导地位。这种一刀切的手法固然有利于作业的最后评估,却无法弥补和提高学生的不足之处。同一种作业,在不同的要求下,学生得到的锻炼效果差别十分巨大。例如在做五个方块间的构成组合练习中,可有以下几种要求:①表现“大小长短”等形式,②体现“危险、安静”等内容,③表达“甜酸苦辣”等词汇。第一种要求有利于培养造型的能力,但无法起到给抽象元素表达感情的作用;第二种要求则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却由于其内容在生活中可视而容易陷入到对具象的简单模仿中去;第三种要求能增强对感性的认识,可画面往往会因过于主观而迷失方向。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列出多种不同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在这其中多角度地尝试与探索,充分展现才能或显露其缺陷,教师才能深入、全面地了解每个人的特点,引导他们在发挥最佳优势的同时弥补不足之处。理论和作业是艺术设计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要素,我们须同时入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作用才能得以真正体现,从而构成课程丰富性的基础条件。

(2)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是构成课程丰富性的.必要手段。教师不仅要运用渊源的讲述、图片的分析、变化的解释和文化观念的讲解等各种手段来诠释课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与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甚或争论来传授内容和完成练习。其结果有可能与原先的想法相左,但经过多次的讨论之后便可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程的内容,并且在这过程中还有可能迸发出全新的思想火花,从而又可推动课程的发展进程,使教学内容不断丰满起来。例如环艺专业中的人体工程学原理课程,仅靠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必定会显得十分枯燥,只有让学生加入到热烈的讨论当中去体验和感受,方能最终记住那些原本单调的数据。并且正是有了这些年轻人的新感受和观点,使某些数据得以修改与补充,课程之内容也就更加符合了时代的要求。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放弃“以教师为中心”式的权威教育思路,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式的服务型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其次,教师要树立教学过程大于结果的观念,鼓励学生多角度、破坏性地尝试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不仅仅只看重作业的最后效果。

总的来说,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与师生间的互动性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重要元素。教学内容的专、窄易使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产生片面性,而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则会使课程变成“耳边风”,学生很容易淡忘。只有两者都得以加强,课程才可真正称得上具有丰富性,才能符合当代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要求。

二、回归性

根据多尔的诠释,所谓回归性,它与数学的循环运算相关。在重复中,等式一次的运算结果是另一次运算的输入,于是一个公式便一次又一次地运行下去。这种观念不等于原先封闭性的框架重复方式,它强调一种变量关系,即每一个终点就是另一个新的起点,每一个起点又来自于前一个终点。它不把课程的片段、组成部分看作孤立的单元,而视其为反思的机会。由此可见,回归性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想把这种优点融入到艺术设计教育中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从课程设置的方面看,我们应该注重各个课程之间的衔接。艺术设计由于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而其课程数目繁多,一般都要在40门左右。这些课程可分为基础与基础、基础与专业、专业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实用与概念等关系。我们应仔细研究与寻找各门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性,通过这些关系,把前面课程与后一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好,使前面的课程内容能为后面所用,而后面的课程能够建立在前面所有的课程之上,并且起到反思前者的作用。例如平面设计专业中的包装设计课程,就应安排到三大构成、图形、文字、广告设计和印刷工艺等课程之后,在教学中它能够归纳、总结到先前的课程,使所学的知识更加扎实。此外,艺术设计是一门紧跟时代发展的专业,其课程变化极快。在几年前还是主干的课程如今却有可能面临改良或淘汰,新产生的内容又需要教师进行自我吸收和拓宽。这种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使其关系的设置难度增加,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既定的方案,而应与时俱进,随时调整以求达到最佳状态。

(2)从单个课程的教学方面看,我们首先应该把握好课程内每个知识点间的内容。一般说来,一门艺术设计课程需要花费20至80个课时来完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教师不宜采用逐次独立式的单线教学方法,即把内容分割成若干块单独讲解。这种方法如同一根链条,看似效率高,但易使知识点间脱节,造成“肠梗阻”而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最终效果。若采用后现代课程的“回归性”教学观点,所讲的内容和布置的作业能主动反思、利用先前所学的知识点,并以此为根基,再去积极探寻、推进新的知识点,使前次的结束又成为后个的开端――对于学生所学过的知识来说,可以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这就如同一张渔网,因相互连接而非常结实。其次,我们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还应该对先前所学的课程进行有效利用。作为一个整体,每个艺术设计课程的理论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讲解中积极寻找并利用这些联系,有利于学生迅速投入到新的课程学习之中,从而轻松地掌握知识要点。例如在色彩构成课程中,有些人喜欢将明度、纯度、色相间的关系稍作解释便进行分开独立讲解和练习,可最终学生依然一头雾水。若在讲解这三个知识点时始终围绕色彩层层推进,并且适当地与先前所学的色彩写生课联系起来,使学生牢记三者间的关系,该知识就显得清晰容易多了。

课程之间的设置关系应遵循每个课程中的内容,让前面所有的课程都能起到推动下个课程的作用。而课程内知识点不仅要不断反思和累加,还应对先前所学课程进行回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多尔所推崇的回归性,从而使学生全面、完整地吸收艺术设计的精髓。

后现代课程观中的丰富性和回归性为当今艺术设计的课程教育提供了多元而开放的空间,它创造性地运用了混沌学、过程哲学等思潮,真正超越了目前依然占主导地位的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我们只有积极汲取这些优秀的理论成果,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才能以稳健的步伐跨入世界先进之林,从而培养出具有创造性、高水准的艺术设计师。

参考文献:

[1]后现代课程观(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篇7: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我浅见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我浅见论文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临沧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47。35公里,国土总面积3837平方公里,总人口29。63万人,县内居住着傣族、佤族、拉祜族、汉族等1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01万人,占总人口的50。67%。耿马职教中心位于耿马县城以北,学校 90%为少数民族学生,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学而无用”的观念强,而学校专业设置不合实际,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基本找不到适龄学生,发展举步维艰。如何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职业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面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种种问题,最为重要的抓手就是课程改革。但当前大多数的课程改革针对普教,对职教的课程改革谈得相对较少,职业教育有职业教育的特点,课改是一篇大文章,不能照搬普教的模式,应摒弃“应试教育”的倾向,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本人结合多年的职教一线工作实践,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如何对农村职业学校课程结构改革,现就我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提出以下几点:

一、课改目标的定位

大多数中职学校面临学生就业不稳定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自身:

(一)专业技能方面学生技能水平低,达不到企业要求,企业不愿意留用;

(二)身体素质方面吃不了苦,上不了夜班。身体素质差不能长时间工作;

(三)心理素质方面心理承受能力差,接受不了批评。自身定位不准,上班就想当领导,坐办公室;

(四)处事能力方面适应能力差,与上司、同事处不好关系,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

二、课程改革要因教材而异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源的变化,职业学校的专业在不断调整,导致学校专业结构及专业课程不完善。

1、基础文化课的课程与教学。职教的基础文化课与普教的文化课不完全相同,普教注重文化课的内涵学习,能利用现有的教材内容解决一些理论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参加高等学校的考试,为跨进高校而服务;而职教的教材内容应该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要浅显易懂,更重要的是实践。针对此特点,我觉得基础文化课要符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职教特色的课程改革。

(1)英语:繁难的语法教学、与普教相类似的英语课并不是职教学生所喜欢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职教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喜欢英语,甚至有的学生英语26个字母都读不标准,如果中职英语教学普教色彩浓,学生不感兴趣,因此我建议根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与专业自行编制英语教材,增加英语常用口语和专业英语教学,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简单的英语口语交流,同时掌握本专业的英语名词,调动学生积极性。

(2)数学、物理、化学:学生的这些科目基础差、教材内容不仅难又脱离实际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中,有些专业可以不开设这些科目,对必须开设这些科目的专业,应降低教学要求,删减繁难内容,甚至可以编制校本教材,以使数学、物理、化学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经验,与生产、生活更紧密的联系。

(3)语文:这门课是我国的国粹,必须学,但也必须改革,不能主要讲解与普教相同的内容,而要多讲解一些实用型的内容,例如,请假条、通知、协议的写法等等,主要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

(4)政治方面的课程:对于高深的理论可以少学一点,对一般的法律常识应多学一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日常的`法律知识,使学生懂法知法,主要学习日常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2、专业基础课的课程与教学。专业基础课是整个专业的理论基础,不学肯定不行,但学多了或所学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也不行,如果这样,与学习基础文化课没有两样,只不过多了一点概念上的了解或认识而已,因此,专业基础课也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3、真正意义校企业合作。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语言和文化环境,农村职业教育要生存要共享社会资源――校企业合作。职业学校只有与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才能提高学生与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将理论传授给学生,学生再到相关企业进行实际生产,理论+实践既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知识,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过分地依靠书本,把书本作为唯一的学习渠道,重理论知识的传播,轻技能训练和实践。课程改革尤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注重师生互动,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逐步培养学生所需的专业能力。

内容的改革使知识的宽度增加了,难度降低了。教学看似简单,实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落实学校的教改思想,如何让学生学会、学好,教学方法是关键的问题。学校必须有统一严格的要求,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的:

教学原则:

(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

教学方法:

(1)学导式教法、案例法等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例如实训课先带学生去实训室,告诉他们我们要做什么,大家研究怎样做,然后让他们带着疑问与好奇听老师讲。

(2)演讲法、实践法、角色模拟法等,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如参加社团活动,创业实践等。

总之,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没有现成模式,必须根据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而定,既要清楚看到自身的劣势,又要积极探寻自身的优势,找到自身的立足点,增强专业吸引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篇8:《课程改革下我的课堂》论文

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

1、展现“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时,我自己制作专题学习网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九寨沟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神奇的异兽珍禽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九寨沟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告诉老师什么呢?你还想对九寨沟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丁丁和牵牛花》这篇课文通过丁丁实现了让奶奶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牵牛花美丽身影的故事,表现了丁丁热爱、体贴奶奶的一片淳朴而可贵的孝心。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奶奶上了年纪,不能下楼了,她多么想看到美丽的鲜花啊!丁丁真想帮奶奶实现这个美丽的愿望,于是……”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此时对老奶奶的爱、对丁丁的敬佩,对牵牛花的喜爱难于言表,感情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曾听一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她请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的欣喜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在教学《开天辟地》后,我引领学生阅读《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哪咤闹海》等十余篇神话故事,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神话故事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我还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教学《小镇的早晨》一课时,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忙碌的场景”。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录像展示美丽的水乡,而后,我便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 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篇9:教学模式改革市场调查课程理论与实践之探索论文

教学模式改革市场调查课程理论与实践之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调查教育中传统的“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要求,亟待改革。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把实践内容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在高校中进行更多的实践性教学,尤其是社会实践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社会实践;课程改革

在市场竞争日益趋烈的当今社会,市场调查的地位不断提高,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产品的开发、升级以及结构的调整等许多方面都离不开市场调查。

在高校中,市场调查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还未能从传统的“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实践始终是被忽略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减少“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要更加注重实践部分的训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实践来更好地把握这门课程的精髓。

一、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市场调查作为市场调查课程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教学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市场调查的主要技能,它的内容包括市场调查的有关概念、原理、方法和技巧等等。市场调查内容虽十分广泛,但应该始终围绕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坚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理论学习的内容不求广,不求深,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学生要能通过对市场调查课程的学习,来更好地掌握市场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及原则。

市场调查课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教师的教授,借助他人(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重要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打好基础。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而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所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所以市场调查基础课程对于市场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李开复先生说,在大学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受用终身的,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学生们将很难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也很难真正理解一些高深的应用技术,而且,现在在中国许多的大学里,许多教授对基础课程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们的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关于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在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是通用的。

而有一个事实我们是不得不承认的,那就是当今的中国社会依然是一个重视高学历的社会,这在近期是不会改变的。学历作为检测一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是就业时学生的通行证,这在近期内同样是不会改变的,所以,认真学好市场调查课程的理论学习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从事市场调查工作的基本技能,也有助于学生考取相关的市场调查员、市场分析师职业资格证书等,是打开学生进入社会的一扇大门。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理解了:我做过了,我记住了。”可见光学习理论知识虽然也能学到,但是学到并不是理解了,要想理解还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许多教育学家也说过,市场调查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更要进行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锻炼,把学到的理论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反过来更好地理解理论上的知识,同时也为进入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实践内容的必要性

通过对历年的社会情况分析,不难了解到,社会在需要高学历的同时,也注重能力型人才的吸纳。调查显示,许多刚踏入社会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高谈阔论,只知道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的实践技能,与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相违背,所以,一定的实践课程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同时,我们对在校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其结果表明,他们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通过实践经验来加深对理论基础知识的了解。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需求的了解,然后再根据现实情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参加实践活动也能提高他们对自身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改变重书本、轻实践、眼高手低的坏毛病,树立不唯书、不唯上、能力为本的求实精神,克服那种不拘小节,不注意基础文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不良习惯,树立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的良好风尚,真正实现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当今中国,许多学校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在校学生首先在心理上对市场调查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训练,能力上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绝大部分经过训练的同学表示,实践锻炼不仅能促进他们更好的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一定的方面对他们都有影响:他们或是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也即能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或是明白意志与耐心在做每一件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使学生明白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培养相关内容……很多同学在经过实践训练后认识到“知道”与“做到”其实相差很远,所以,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需要去学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表现出,实践性确实体现了高等教育的特色。

为了更好的验证实践在市场调查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验,让同学们亲自去社会中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实践,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实践对学生们有无提高能力的作用,我们让学生在实践调查完成后写出自己的心得。在此列举一个例子,即一部分同学去调查市区公交的现状,他们在心得中写到:第一次有这样的实践机会,能与社会亲密接触,稚嫩的我们有着很多的感触。第一、通过这次实践,我们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确定题目、收集资料到设计问卷再到与公交公司联系,乃至最后的调查,每一步的进行中我们都面对不同的难题,这要求我们必须要一起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通过这次实践,我们还增加了与人交流的经验。第一次踏出校门,在大千世界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人,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过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最终顺利完成了这次调查。第二,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事先没有预料的困难。由于我们调查的题目是“市区公交的现状”,所以,必须要深入到广大市民中进行调查。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合肥市区实施街头现场调查的方法对市民进行调查。而街头现场调查这种方法本身存在着许多的问题:1、调查对象可能没有时间填写或不能填完问卷。我们刚开始将调查对象锁定为公交站牌下等车的人。这一决策看似合理却给我们的调查带来了很多困难。等车的人大多心急,常担心错过公交车,很多人都不愿意填写,或即使愿意填写也不能很专心的回答题目。2、由于现代社会存在许多搞推销骗人的现象,而且这种被骗的事件在我们身边也屡见不鲜,所以很多调查对象不相信我们,拒绝接受调查。特别是繁华市区的人很警惕我们,觉得我们身份可疑,动机不纯,即使我们给他们出示学生证他们也不相信。很多人还对我们言语上的讽刺挖苦。对于遇到这样的难题,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在发放问卷的时候,首先很有礼貌得问他们有没有时间,然后帮他们注意他们的要做的公交车号,好让他们安心填写问卷。同时,我们还选择直接搭乘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发放问卷这种方法,这样以来问卷的质量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第三,总体上来说我们这次调查是成功的,不过还留下了一些遗憾:1、问卷的设置有不合理的地方。有的题目很少有人回答,有的题目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因此很多题目没有得出我们想要的信息。2、和公交公司交谈不是很顺利。几次和公交公司联系,但并未得到满意的答复和我们所需要的相关资料。最后我们总结出如果我们在做调查前,先打印部分问卷出来做个试点,看看哪些地方不合理,修改之后然后再做大面积的调查,可能效果会好很多:我们与公交公司交谈不是很顺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社会经验欠缺,沟通能力不够。最后,对于这次实践调查,我们全体小组人员还是引以为豪的。我们坚信:“有付出终会有收获!”从他们的例子中,我们能看出实践对一个人的能力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

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学校一些实践外,还必须到社会中进行一定的模拟实践,譬如上面所举的例子,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学生们才能更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能力,所以应该把社会实践也作为市场调查课程的一部分纳入学生们的学习范围。

三、结语

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尤为明显的就是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与社会脱节,阻碍了市场调查课程以及其它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众多高校也渐渐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也在做一些尝试进行改革,但还没有普遍推广,各高校应该增加硬件投资,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篇10:我的希望之花--自主、合作、探究,谈高效课堂改革

我的希望之花--自主、合作、探究,谈高效课堂改革

我在农村语文教学工作十几年了,一直用传统教学,一直在周而复始的课文和语文材料的阅读和分析中,我和我的孩子们身心疲惫。我教的累,孩子们学的也累。我在机械的教,他们在机械的学。在如此劳累和如此机械的工作和学习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都趴下了。我一直在想,什么方法能把还较年轻的我解放出来。

一偶然的机会,学校派我去学习一个星期,未去之前我就在想,什么学习要一个星期。来此之后我认真的听完了专家的授课后明白,高效课堂一定可以解放我。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动的我回家立马实施了改变,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学生分组学习、变教案为学生指导案,学生学习也是按照独学、对学、群学的模式。学生也实行分层教学,分层评价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合作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实施改革一段时间后,有老师问我。高效课堂改革到底改变了什么?我进过认真思考后认为:首先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合作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再次我的课堂充满了活力。从以前的死气沉沉,一个人的舞台变成大家的舞台了,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让教材也变得活起来,让整个教学活动、教学程序开放起来。也使课堂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每节课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最后还要有更高的境界,就是高效教学。

1、一个人的“放”

高效自主学习的课堂,需要老师的“放”。 要让课堂充满了活力。从以前的死气沉沉,一个人的舞台变成大家的舞台,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让教材也变得活起来,让整个教学活动、教学程序开放起来。就需要老师的“放”。当然这种“放”不是教师的放任,不是教师的退避三舍,一言不发。还是需要教师充满睿智的引导。引导是一种真诚的帮助,引导是一种启迪,引导还是一种热情的激励。让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合而为一,高度统一,相互促进,已达到高效的教学。

2、所有人的投入。

因为每个人都有学习任务,小组内要检测,有帮有对。所以所有的学生都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都很高涨,学习情绪都很饱满,学生都具有很好的精神状态,非常认真的投入学习过程中,尽情的展现自己。整个学习过程是非常愉快,非常开心,甚至感到非常甜蜜和幸福,所以是高效的课堂教学。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孩子的胆量大了,任何人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上《黔之驴》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熟悉课文,我让每个小组准备5分钟后进行课本剧的简单表演。一个成绩不怎么样,所以缺乏自信,一直不怎么喜欢说话的孩子用塑料口袋弄成爪子样,把老虎的样子表现的活灵活现。那一刻我感动了。为了他的表现也为了这种教学模式。我知道是什么成就了他的出色。

3、所有人的参与。

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全程参与,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参与。还有的学生不仅参与了学,而且参与教。学生互帮互助,学生在教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更全面的考虑问题,可以站在老师的高度思考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传授知识。而学生帮学生也完全没有对老师的那种畏惧心理,不懂得的知识可以直接提出解决。这种参与状态,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的互教互学,学生不仅在学,而且在教,同学之间包括师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欣赏。这就是最全面的参与。

4、所有人的交流展示。

整个教学是互动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看法。你听完以后有自己的想法、意见要发表出来。一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学习上没有自信心,教学中让他们来展示,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多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如:平时上课时一些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展示,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也能表现自己。老师要及时肯定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克服自卑的心理。

当然让学生来展示,可以检验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检验这两个环节中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掌握程度,由于我们课堂中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堂上讲到,对于一些学生可以学明白的知识,教师没必要重复,通过展示,特别是学困生的展示,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哪部分知识学得好,哪部分知识没有学透,没有学透的知识再通过小组探究和老师的精讲来完成。

5、所有人的思考。

高效课堂上所有同学的认真思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可以慢慢的使学生的思维有深度和广度。使学生问题提得越来越中要害,针对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见解;当然最重要的是,是有创造性思考和个性化的见解。我认为这是高效课堂上最难的,也是需要长期训练的结果。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将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高效课堂,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我只想举几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以前学校举行什么活动要指派人去,还要做思想工作。而现在不管什么活动你还要现在班上进行初赛,复赛。难以抉择,也要做工作。以前班上晚会就是吃东西会,前几天的“五四”晚会还是提前三天才说的,晚会上人人参与,各种形式都不缺,有小品、舞蹈、做互动游戏、说相声、双簧、唱歌、朗诵等是张口即来。重要的是人人都有,人人参与。我只能说这样的课堂解放了大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能力。

沈英华

相关专题 速写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