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乘用车销售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论文

ABCTYD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ABCTYD”参与投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对我国乘用车销售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论文(共1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对我国乘用车销售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论文

对我国乘用车销售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论文

引言

汽车工业在我国已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尤其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汽车工业在我国经济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了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年 1 月 11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 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突破 1 300 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年最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到 年,我国汽车销量已经达到2198.41万辆,其中,乘用车销售量达到了1792.89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 81. 55%,乘用车增长幅度达到15. 71% 。乘用车是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 9 个座位。乘用车细分为基本型乘用车 ( 轿车) 、多用途车 ( MPV) 、运动型多用途车 ( SUV) 、专用乘用车和交叉型乘用车。乘用车销售量的增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的影响大些,有的影响小些,本文通过灰色关联法,来分析影响乘用车销售量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一、影响乘用车销售量指标的确定乘用车销售量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乘用车的生产能力,二是国家的政策,三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四是人民生活水平,五是乘用车的价格,六是乘用车的使用成本,七是乘用车的使用条件。乘用车销量,会受以供给量的限制,而我国乘用车的供给量主要来源于我国自己生产的汽车,进口汽车的数量比重很小。本文中,乘用车的生产能力用乘用车产量指标来反映。影响乘用车销量的国家政策因素,主要包括乘用车的购置税、进口关税、节能减排政策、购车限号等。

因为这些政策有的变化不大; 有的在执行范围上,全国不统一; 有的政策在不同类型乘用车上也不统一; 还有的政策属于国家临时制定的。这些政策有的是偶然性的,有些影响不是连续的,有些政策对汽车销量变化的影响不大,所以本文没有选取这方面的指标。影响乘用车销量的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因素,本文选取了人均 GDP 这个指标。人均 GDP 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也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影响乘用车销量的人民生活水平因素,本文选取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个指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两个指标,直接反映了居民的购买力。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如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过高,客观上也降低了人们的消费水平。乘用车的价格是影响其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因为乘用车种类繁多,无法计算一个统一的价格。原材料成本是构成乘用车价格的重要因素,乘用车的成本主要有钢材、橡胶等,因此,本文选取影响乘用车价格的主要成本因素之一,钢材的原材料的价格指数来反映,具体我们选取了黑色金属材料类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二、结论

从计算结果上来看,乘用车的销售量与其产量关系最为密切,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数据上看,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影响乘用车销量指标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占第二、三位,这两个指标都是体现人们生活水平的,说明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对乘用车销量有着明显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促使乘用车的销量有了快速的增长。在乘用车销量影响因素中,公路里程占第四位,说明人们在购买乘用车时,非常看重出行的条件。人均 GDP 对乘用车销量的影响居第五位,表明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乘用车销量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对乘用车销量影响因素中,燃油价格居第六位,说明人们在购买乘用车时,也非常关注乘用车的使用成本。

以上六个对乘用车的影响因素,其关联度系数都在 0. 8 以上,表明对乘用车影响的程度非常高。对乘用车销售量影响占第七位的是黑色金属材料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但其影响也不大。影响乘用车销售量的因素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占第八位,但其变化对乘用车的销售量影响也不是很大,说明人们在购买乘用车时,很少考虑物价变化情况。从关联系数上看,后两个因素,对乘用车的销售影响比前六个因素的影响小了许多。总之,影响人们购买乘用车的主要因素是乘用车的供应量及人们生活水平、出行的便利条件以及乘用车的使用成本,而对于乘用车的价格以及物价的变化情况,目前来看,考虑的不是很多,乘用车目前还是处于一个刚性需要阶段。

篇2:论文:影响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因素分析

一、引言

外贸依存度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是衡量一国贸易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若用出口额或进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计算,外贸依存度又可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按照这种算法,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9.8%上升到的69.8%,其中出口依存度从4.6%上升到35.9%,进口依存度从5.2%上升到33.9%。我国外贸依存度的逐年攀升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包群等选取5种指标具体测算了贸易开放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只有外贸依存度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魏浩、宋耀()认为随着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我国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也日益增加。沈利生()运用外贸依存度的新公式对中国及其他国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并不高。张素芳、房剑()也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进行了重新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适中。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从而为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提供理论支持与依据。

二、外贸依存度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1.GDP的大小及其增长率 一般来说,小国地域狭小,较高的外贸依存度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大国由于具有比较广阔的国内市场,外贸依存度就较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低于小国经济,但与美国、日本等大国经济相比,GDP规模尚小,外贸依存度偏高。

2.GDP构成的差异性 第三产业在一国GDP中占主要地位时,其对外贸易获取利益的主要途径就不是通过商品进出口,因此,以贸易在GDP中所占比重计算的外贸依存度就不会太高。我国的GDP构成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3.加工贸易比重 我国的加工贸易比重从1985年的10.91%上升到20的47.61%,实现了高速度、跨越式的发展。然而“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会从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两个方向提高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4.CPI 通货膨胀率从相反的方向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1986年~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85年为基期)从106.5上升至347.7,上升幅度为226.48%。很明显地,包含了通货膨胀率在内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依存度有较大的拉低作用。

5.汇率的变动 人民币对美元比价从1981年的1美元兑1.70元人民币贬为1994年的1美元兑8.62元人民币,为1美元兑8.28元人民币。相应于此,我国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9.8%提高到19的36.43%,1994年曾一度高达43.59%。

6.外商直接投资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外商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经过加工组合后出口国外,与国内产业关联有限。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有竞争力并不代表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其他外贸主体有竞争力。

7.对外贸易额 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时,对外贸易的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则越高;反之,则越低。

8.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从1985年的50.56%下降到2011年的6.83%;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从1985年的49.44%上升到2011年的`93.17%,占了绝对主导地位。

三、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研究。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设定以下变量:GDP(国内生产总值)、R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PTI(第三产业比重)、PMT(加工贸易比重)、CPI(消费价格指数)、EI(汇率)、FDI(外商直接投资)、EXPORT(出口额)、IMPORT(进口额)、PPPE(初级产品出口比重)、FEX(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

1.数据的采集 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1985年开始编制,受其限制,本文选取1985年~2011年各相关数据。所需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2.提取因子 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后建立各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特征根。由于F1、F2、F3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116%,因此,原来的11个指标体系可以综合成公共因子F1、F2、F3。

3.因子分析 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以使各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由表1可知,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是F1、F2、F3与IMPORT……CPI的相关系数,它表明每个因子包含原始指标信息量的比重。因子1在进口及出口额、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上有超过70%的载荷,可以称为经济总量因子,其贡献率为68.006%,占了原有信息量的一半以上;公共因子2在加工贸易比重、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汇率、第三产业比重上都有超过70%的载荷,它反映的是结构上的问题,可以称之为结构因子,其贡献率为13.130%。公共因子3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消费价格指数上有超过90%的载荷,反映的是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走势和居民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因此可归结为整体趋势因子,其贡献率为10.980%。

4.因子得分 SPSS软件自动计算出各个年份的各项因子得分,它分别反映了各个年份在经济总量、结构、整体趋势方面的表现。如表2所示。

四、结论

本文试图针对上述影响因素为我国构建适度的外贸依存度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1.扩大内需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形成内需与外需的对立统一局面,在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逐步把外贸依存度降下来。

2.重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路子来促进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

3.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 加快发展外汇市场的步伐,推进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研讨人民币的合理币值,建立更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继续为外贸的发展提供货币政策的支持。

4.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加强政策指导,加快服务贸易国际化程度,鼓励中国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参考文献:

包群许和连赖明勇: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世界经济,2003(2)

魏浩宋耀:对我国外贸依存度偏高的分析.开放导报,2004(5)

沈利生:论外贸依存度—兼论计算外贸依存度的新公式.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7)

张素芳房剑:外贸依存度测算方法的改进及对中国外贸依存度的重新估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6)

崔大沪: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思考.世界经济研究,2004(4)

篇3:我国CO2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CO2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活构成严重的威胁,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对我国碳排放进行分析后得出,经济的高速增长会引起CO2排放量的增长,而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改善以及源效率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碳排放.作 者:王凌黎    邬恋    马前涛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期 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Journal: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 年,卷(期):, “”(5) 分类号:X511 关键词:经济增长    能源强度    CO2排放    能源消费结构    产业结构   

篇4: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

一、前言

我国创业板于10月在深圳开板,依据深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量从28家增长到484家,其中,总股本为1,728.4亿股,总市值为45,688.56亿元。创业板主要针对高风险、高回报性、高技术含量的中小企业,相对主板而言,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他们的高成长性。创业板市场是一个风险性很高的投资市场,主要投资于具有发展前途和增长潜力的公司,设立创业板的目的在于降低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的上市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为中小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很多公司在成长过程中却经常出现频繁更换高级管理者、企业经营绩效滑坡、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判断创业板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的利害关系,哪些因素影响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针对影响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的成长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给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指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企业成长性是指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具有的一种充分激发内在潜能并合理把握外在投资机会,从而实现快速成长的能力,企业的成长性对于判断公司的发展潜力十分重要。由于大家对企业成长性的理解不同,因此很难给出一个针对成长性统一的概念。

海外学者主要从宏观层面对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Giulio和Bottazzi对世界前500名的制药企业进行研究发现:这500家制药企业之所以能够维持长期稳定的发展,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其关注企业技术创新,把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融入企业文化,并在创新的同时努力开拓市场;Gartner和Davidsson认为社会道德观念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外部因素以及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等内部因素对企业成长性具有较大的影响;Ghosh对1995~间的新加坡50家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管理团队、企业文化、顾客关系是成长的关键因素;Solvay通过分析认为:技术进步的长期趋势与短期需求变化是影响公司成长性的两个十分重要方面;Chung-JenChen与Chin-Chen Huang发现政府政策、行业相关性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成长。

海内学者主要从微观层面对公司成长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吴秋璩、沈海平对~20间上市的100家公司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与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呈正相关,与财务风险呈负相关,其中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岑成德对广东省117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进行分析得出了企业盈利能力与成长性密不可分的结论;刘灿辉与干胜道用净利润增长率代表企业成长性,对39家中小型上市企业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企业成长性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章俊和唐敏对在深圳、香港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发现,若从成长质量和成长速度两方面进行研究,这两大板块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是不同的,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大,成长性越弱;相反,具有较弱盈利能力的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小,成长性相对较好。张力与穆林娟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企业的规模越大,收益越高,企业成长性越好,相反,规模越小,收益越低的企业,偿债能力越弱。徐维爽的观点是:企业的高成长性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李鸿渐和夏婷婷通过构建公司财务指标体系,对公司成长性进行了分析。

三、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宏观因素

1、宏观环境。企业的正常运作需要时刻与外界资源、信息进行交换,其发展状况受宏观环境的直接影响。政局稳定、法律法规健全使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行为有法可依,为其成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社会文化环境对公众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地影响,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工作安排、管理者行为、薪金标准等方方面面。

2、行业环境。企业处于行业之中,行业环境对一个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政府对一个行业的优惠政策,影响到企业战略的选择,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处在快速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家政策影响下,净利润率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企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3、区域环境。在我国浙江、上海、青岛、大连等沿海地带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这些地区像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地理位置具有的优越性,使得他们的成长能力显着高于西部和北部地区的企业。

(二)微观因素

1、盈利能力。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大都具有高成长性,保持其高成长性,财务资源是很关键的要素,如果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强,能够在一定时期内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其成长,那么企业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财务管理中,很多指标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成长性的代表指标。企业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等于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股东资本的盈利能力,其值越高,股东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本文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研究成长性的指标。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用来反映企业资金偿还债务的能力,从是否能够及时偿还企业的债务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因此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相关指标是衡量企业资本结构的关键性指标。处于成长初期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大多选择在创业板上市,因其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再融资能力较弱,具有一定水平的偿债能力能够有效防止公司因无法偿还所欠债务而带来的破产风险。因此,中小上市企业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对其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其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的负债水平,而且能够衡量企业利用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所以,本文用资产负债率作为研究企业成长性的指标。

3、营运能力。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速度比较快,资金流动性和周转速度较高,而营运能力正是体现企业资本流动速度的能力,因此营运能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的周转速度越快,流动性越高,获利周期越短,盈利能力越强,因此营运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本文用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研究企业成长性的.指标。

4、技术创新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企业要想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应对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定注重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拥有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健康成长。

四、实证分析及结论

(一)样本数据来源及指标的选取。本文选取在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28家上市企业选取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回归方差分析法对国内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分析。

(二)实证分析。构建成长性评价模型如下:其中,Y代表净利润增长率;β0是常量;β1~β3代表相关系数;Xl代表净资产收益率;X2代表资产负债率;X3代表应收账款周转率。

在做回归分析之前先作相关系数分析,来判断反应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本文采用SPSS19.0对样本进行处理,得出变量之间的显着性水平为α=0.05,Xl和X2与净利润增长率显着相关,X3与净利润增长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在相关系数分析后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表1)从表1可以看出,F=12.859,P=0.01<0.05,因此该回归方程是显着的,模型具有统计意义,建立线性模型是适合的。通过对公司成长性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0.376+5.279×X1+0.594×X2+0.01×X3,可以看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与其净资产收益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其资产负债率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应收账款周转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影响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的主要因素是净资产收益率。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主要因素是盈利能力。持续稳定的经营对于一个企业的持久发展至关重要,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相对于盈利能力弱的企业而言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所以,企业只有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2、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相比,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相对较弱,但从分析结果来看,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成长性与其偿债能力仍然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投资者对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视程度要小于盈利能力;3、应收账款周转率对其成长性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五、建议

(一)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资金是一个企业成长的基础。制约一个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在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做支撑。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其财务状况越稳定,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其财务状况越差,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将势必走向灭亡。因此,所有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若想保持较好的成长性就必须时刻关注自身的盈利能力。

(二)稳定企业现金量,提高偿债能力。针对高成长性企业来讲,资金是它的生命,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资不抵债,将迅速走向灭亡。雄厚的财务资源是企业能否继续发展的表现,更是其存活的先决条件。在提高企业偿债能力方面:首先,应该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防止大量存货积压,无法变现,影响企业偿债能力;其次,企业还应该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严格审批,及时关注和监督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定期制作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最后,企业应该科学举债,优化资本结构,分析不同的筹资方式的资金使用成本、期间等,选择相对风险最小的、最适合企业自身的筹资方式。

(三)注重技术创新能力。面对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创新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是指将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分析发现:在我国创业板第一批上市的企业绝大多数是高新技术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维持其高成长性,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作支撑,企业迟早被市场淘汰。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

(四)提升管理者和公司员工素质。员工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不断提升经营者和员工的素质,企业才能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只有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素质达到一定程度,企业才可能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有能力的管理者具备快速学习知识并有效组织资源的能力,再将这种能力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知识经济这个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和压力,如果不具备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将很难取得竞争优势。因此,一个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中必将拥有高能力的管理者,他们发挥着自己独特的捕捉机会的能力和有着战略性的眼光来为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篇5:我国海洋统计数据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海洋统计数据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海洋统计数据状况进行了说明,并对影响其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海洋统计工作已步入全新阶段,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反映的情况也涉及到海洋工作各领域.但影响海洋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因素还存在,数据适用性不强、资料搜集渠道不畅通、数据衔接性等有待改进.

作 者:郭越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市,300171 刊 名:海洋信息 英文刊名:MARINE INFORM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P7 关键词:海洋统计   数据质量   影响因素  

篇6: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摘要:运用DEA模型与Pearson相关系数对~间上海市文化产业投入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上海市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文化产业投入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时期的规模收益存在差异,规模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强于纯技术效率;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文化事业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表现出正向的强相关性。根据分析的结论,提出了提高上海市文化产业效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DEA;投入效率;影响因素

一、引言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和竞争力量成为经济软着陆,转变经济发展,形成更加持久,优质的经济体不可或缺的承载体和催化剂。《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中,将上海打造成“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规划。这也对上海市文化产业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准确把握上海市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变得尤为重要。国内学者在文化产业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成果丰硕。李兴江、孙亮分析了~省际文化产业发展效率,结果表明全国的文化发展效率呈现从东向西逐步降低的趋势;蒋萍等对我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且大部分省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袁海等测算了~20中国各省份文化产业的效率,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稳步提高,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黄永兴等实证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文化消费、文化企业集聚、交通通信的提高有利于文化产业效率的提升。高云虹等对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整体文化产业效率偏低,外部环境和随机变量对西部各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影响较大。基于以上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从国家层面以各省为决策单元对其文化创意产业效率进行研究的较多,而聚焦单一地级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较少。为此,文章以上海市文化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将时间样本作为决策单元,依据面板数据,引用DEA模型与相关性分析对其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二、上海市区域文化产业效率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是交叉学科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根据多项投入、多项产出指标,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运用DEA测算上海市2005~20文化产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根据指标构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比性等原则,构建上海市文化产业效率指标体系。选取文化机构从业人员(万人)、文化事业费(万元)、文化机构数(个),作为投入指标。将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作为产出指标。通过从《中国统计年鉴》、《2016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得的指标数据,运用Deap2.1软件获取的2005~年上海市文化产业综合效率分解值的均值情况。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中的数据得到上海市11年的TE、PTE和SE分别为0.984,0.991和0.993,表明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要达到最优和持续最优的状态,需要不断努力。从综合效率来看,2005~2015年之间,综合效率达到有效的年数是6,占比54.55%,未达到有效的年数为5,占比45.45%,而且在综合效率最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无效,也造成综合效率无效;从纯技术效率来看,2005~20和~2015年之间,纯技术效率都达到了有效。然而在~之间,纯技术效率的都小于1,且小于平均值,未达到有效;从规模效益分析来看,,上海市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益是递增的,2006~年的规模效益不变,说明这6年文化产业的产出已经达到最大化。而2011~规模效益是递减的,说明这几年文化产业产出效率较前几年有所下降。

三、上海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得到上海市文化产业效率水平情况,选取文化机构从业人员/万人(Peo)、文化事业费/万元(Fee)、文化机构数/个(Org)、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亿元(No1)、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亿元(No2)、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No3)等6个经济指标与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Inc)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探究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因素。运用SPSS22.软件对以上七个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表2、表3所示。由表2可知,文化产业的增加值逐年递增,最大值为1632.68,最小值为509.23,经过近十一年的发展,上海市文化产业稳步向前,不断发展的更好。增加值增长3倍以上,而且维持较高水平,年平均值为1013.875。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也直接推动了第三产业生产值的增加,间接拉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持续地增长,也来源与政府对文化事业持续的投入。文化事业费最大值为36.5523,最小值为7.9201。从20的7.9201到2015年的36.5523,十一年间投入增长近5倍多。文化事业费的不断投入,助力文化产业值的增加,这种正效应也验证了上海市文化产业效率的有效性。由图1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文化事业费的正向相关性。文化机构从业人数最大值29.5302,最小值22.8176.浮动较小,维持较为稳定的水平。同样文化机构数的变化幅度也较小,最大值19904,最小值15016,平均年变化值444。表3给出了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值,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文化事业费具有正向的强相关性,验证了图1所示的增长趋势情况。不仅如此。文化产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也存在正向的相关性,与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也表现出正向的强相关性。不同的是,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文化机构从业人数并无很强的相关性。相反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文化机构数有负向的相关性。可以分析,上海市文化产业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的增加并不能显著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提升。区域范围内,文化机构数的增加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提升有负的促进作用。这也说明,上海是文化产业的固定承载体已趋近完善,需要寻求新的增长模式。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可以知道,文化事业费的投入有助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提升。文化事业费的投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先进技术涌入文化产业中去,带动文化产业的升级。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提升。良好的经济基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从而使得文化产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产业的融合也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较快稳定的增长,促进文化产业值的增加。

四、提高上海市区域

文化产业效率的对策建议本文运用DEA模型分析了上海市区域文化产业效率,运用相关性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为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产业跨界融合,互联互通,激发新活力

文化产业根植于其他产业,需要与其他产业共生共荣。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不断壮大,为文化繁荣积淀了肥沃的土壤,文化的繁荣正向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科技力量,吸引世界目光,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对于上海来说,文化产业与金融、科技、商业、制造等行业融合,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动力,以新的生产模式,让文化产业更智能,逐步实现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目标。

(二)发挥资源潜藏优势,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文化项目带动文化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设,即提高产业收益的稳定性,又提高了风险抵抗力。产业集群的规模增长,不仅仅是文化产业在规模上简单地增长,根本在于质量上的和效率上的提升。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有助于文化产业稳定且又快速的发展。其次要把握地理位置优势,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与安徽、江苏、浙江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产业横向的广度和纵向的深度合作,促进文化产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以推动上海市文化产业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兴江,孙亮.中国省际文化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

[2]蒋萍,王勇.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2).

[3]袁海,吴振荣.中国省域文化产业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软科学,(03).

[4]黄永兴,徐鹏.中国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决定因素:基于Bootstrap-DEA的空间计量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03).

[5]高云虹,李学慧.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效率研究[J].财经科学,(02).

[6]程敏,裴新杰.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效率的时空差异研究———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J].管理评论,2017(06).

篇7: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摘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规避工程风险、提升效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以往实践中可以看到,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管理意识、管理技术、管理体制和管理法规。因此,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企业应当树立全新的管理意识、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健全工程管理体制;政府部门也应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对工程的监督。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广泛开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对于确保工期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工程实践来看,技术水平、工程环境以及一些不可控的因素等都有可能对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因此,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必须强化管理意识,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管理结构也十分复杂。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履行管理义务。特别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范围内的建筑工程项目与日俱增,并且社会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到工程项目当中,导致工程建设中影响工期、质量的因素增加。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筑工程管理是质量确保的基础。质量不仅是企业创造利润的前提,也是工程发挥使用价值的保证。建筑工程不同于一般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只有强化管理,才能有效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其次,建筑工程管理是降低风险的需求所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会遇到多方面风险因素的.考验,如施工技术难题、工程款项拖欠、施工进度受阻等。所以企业必须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增强前瞻性的管理意识,进而规避风险。最后,建筑工程管理是实现目标效益的必然选择。工程项目的开展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损耗,防止工期拖延,才能实现既定的经济效益,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2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

从工程项目的实践中可以知道,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管理意识、管理技术、管理体制和管理法规。第一,管理意识因素。建筑工程管理离不开专业的人才支持,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精神、责任心、管理水平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管理的进行,缺乏管理意识就会使工作出现混乱,影响工程造价以及工程质量。施工技术人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仅是主体,也是受体,属于被管理者。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同样和工程质量有着紧密的关联。另外如若监理人员监督不到位,也有可能发生偷工减料的情况。第二,管理技术因素。建筑工程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所以对于工程的管理也会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从工程设计开始,就需要全面考虑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工程现场施工可能会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如若缺乏对技术难题的预估并且没有设计好相应的解决方案,施工现场势必会陷入困境。另外工程的安全性也与技术因素密切相关,盲目施工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也会影响后期的投入使用。第三,管理体制因素。严格的管理体制是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健全的管理体制可以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但是当前建筑施工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将主要精力用于市场开拓和工程施工,缺少对管理体制的建设,导致管理体制不严也成为工程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例如企业为节省成本、缩短工期,没有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施工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各种隐患,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第四,管理监督因素。建筑工程的开展需要有政府部门的监管,对于工程质量和进度等形成有效的监督。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赋予机构明确的职责和使命,使工作人员履行责任。但实践当中仍然存在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清、对一些建筑工程尚未达标的问题制止不及时的情况。

3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为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应当树立全新的管理意识,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健全工程管理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从而推动建筑工程的稳定发展。第一,树立全新的管理意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理念也需要及时创新,将富有时代元素的内容注入到传统的管理当中,用新的观点和方式提升管理水平。作为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前瞻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管理责任心,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知识。施工技术人员更要重视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将工程质量作为工作的重心,全面审视和思考工程施工工作。另外监理人员应当立足全局,明确监督工作的深远影响,细化工程监理工作。第二,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建筑工程管理也应当积极借助先进技术的支持,提升管理质量。例如,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工程各个环节的定位、监督,有助于落实管理举措。工程管理人员要善于开展协同合作,通过广泛参与和信息共享,促进对工程相关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对工程技术难题进行预测,并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以及应急方案,防止盲目施工,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第三,健全工程管理体制。完善的管理体制是确保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与国外相比,国内的体制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同时结合国内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重塑管理体制,优化企业部门设置。既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又能够全面考虑风险因素,合理分配人员设置,确保各个管理岗位的人员齐备,并制定明确的管理职责归属,从而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第四,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筑工程项目关系社会整体的建设发展,政府作为监督执法部门,需要严格履行自身的义务,结合建筑行业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监督管理方法,促使企业改进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为此,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执法监督提供依据,通过对申请施工的单位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图纸合理后再开始施工,并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全面了解工程进展及管理情况。对于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督促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4总结

建筑施工行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新时期各项建设的蓬勃开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努力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方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企业应当深入研究影响工程管理的各项因素,制定系统的应对策略,从而提升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戴履财.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J].江西建材,2017(8):257.

[2]李君.浅析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J].建材与装饰,(3):33-34.

[3]唐建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方法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7(8):50-51.

篇8:对转型时期影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因素的分析

对转型时期影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因素的分析

1、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

作 者:樊西娜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峨嵋校区体育部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  PKU英文刊名:GROUP ECONOMICS RESEARCH 年,卷(期): “”(21) 分类号:G80 关键词: 

篇9:我国能源消耗对经济周期影响分析

我国能源消耗对经济周期影响分析

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影响经济周期形成的`因素众多,能源消耗是其中之一.本文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周期波动与能源消耗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的经济阶段,二者之间的因果数量关系也有所不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周期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增强,需要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缓解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

作 者:王丹 吕宾  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刊 名:资源・产业  PKU英文刊名:RESOURCES & INDUSTRIES 年,卷(期): 6(3) 分类号:F407.22 关键词:经济周期   能源消耗   相关分析  

篇10: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论文

【摘 要】竞技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个复杂的过程,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我国竞技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竞技体育 科技成果转化 影响因素

1 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提高,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同样受到科技的强大冲击,特别是在国际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各个运动项目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的情况下,要想在激烈的国际体育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竞技体育中,加强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

篇11: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论文

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科技人员、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管理部门等多方的关系,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2.1体育科技体制

诺贝尔经济获奖者库兹涅茨认为:“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允许来源,但它只是潜在的必要条件;技术要得到高效和广泛的利用,必须做出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因此,要想实现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以科技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就必须有合理的体育科技体制作为保障。科技体制是有关科技事务的组织原则,组织方式和制度,组织机构系统及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总和。我国目前的体育科技体制依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体育科技介入体育实践的过程,要经过若干职能部门和中间环节,行政命令成为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手段,科技成果转化运行的主导力量是职能部门的官员,这种体制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

2.2科研人员

体育科研人员包括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队伍和体育院校的体育教师队伍。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队伍是我国体育科研队伍的重要方面军,与高校体育院系教师所组成的科研队伍不同的是,他们是一支专门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队伍,是我国体育科研队伍中的专职队伍。他们是体育科技研究、开发、创新的主体,是体育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在转化过程的首要环节就是体育科技的创造发明,只有体育科技的创造和发明,才能为以后体育科技成果向竞技体育运动实践转化提供一个前提条件,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同时他们创造的体育科技成果的学术价值直接决定了体育科技成果在向竞技体育运动实践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要想加强体育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培养一批知识面广、基础知识扎实、精通与运动训练密切相关的多种运动专项技术的基本训练规律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体育科研人员素质偏低,缺乏高水平复合型的一流人才,这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

2.3教练员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实践者,是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各种科技成果大都只有通过教练员才能直接作用于训练过程,产生效益;否则,即使科技成果再多再先进,如果教练员不认可也无济于事。在现代运动训练体系中,任何一个教练员只有经过科学技术的武装,才能成为运动训练系统中的健康要素。因此,教练员的创新力、教练员的科技观念、教练员的文化水平、教练员采用竞技体育科技成果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动队吸收、消化和应用体育科技成果的状况。我国的教练员由于大多来自运动员,他们具有丰富的运动经验,但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他们吸收现代的科学技术。

2.4运动员

运动员文化素养的高低对领悟教练员意图及训练思维的创造力和正确的应用科研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运动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这种状况不利于现代的科学技术向运动训练活动的渗透。运动员文化素质差主观上是由于他们缺乏对文化学习的主动性,缺乏正确的文化学习动机,缺乏掌握与现代教育相匹配的文化学习的意识;客观上是由于对运动员的学习管理制制度尚不健全,特别是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选择即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没建起一套符合运动员实际的教学体系。同时,主管训练工作的领导以及教练员重体育轻文化,过分强调运动训练,使本该学习的时间被占用,造成学训矛盾突出,也是造成运动员文化素质差的重要原因。

2.5体育管理部门

目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竞技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运动队与体育科研所之间的活动,还必须有起到宏观调控作用的体育管理部门的参与。体育管理部门是体育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领导者和引导者。首先,体育管理部门是体育科技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者和调控者,其中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体育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各种政策法规来调控参与此项工作有关的各方,而只有管理部门才有制定体育科技相关政策法规的权威。其次,体育管理部门是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者和执行者。体育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运动队的科技需求和体育科研所的科研动向,促进运动队和体科所的结合,从而加强体育科技成果向运动实践的转化。另外,体育管理部门还应根据体育科技和竞技体育发展在不同阶段的要求,提出各种研究计划和课题指南,资助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项目。所以体育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领导水平的高低是体育事业发展快慢、甚至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在应用科技成果的发展渠道中发挥着桥梁作用。因此,任何时候、任何历史阶段,提高体育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提高他们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的能力是一个首要任务。

2.6经费投入因素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文化、体育等一切活动的基础。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科技资源投入的发展规模。竞技体育科技成果转化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将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样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可以说科技财力是体育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兴体战略的基本保障。正是鉴于这种情况,国家体育总局在7月4日曾经发表了《关于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体育科技进步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各业务主管部门及有关事业单位,要保证拨出不少于其事业费的2%以及各种社会赞助费的5%-10%用于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目前,科技财力投入的不足,仍是我国竞技体育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造成了我国科技基础设备比较落后,一些有价值的科研课题难以开展,一些有价值的体育科技成果难以得到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

总之,为了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就必须紧紧依靠科技的力量,加强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为此,必须完善体育科技成果系统的各个要素,为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连生.关于我国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4).

[2]陈上越,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对体育科技发展的影响.福建体育科技,,(2).

[3]司虎克,等.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与科技进步关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4).

篇12: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影响分析论文

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影响分析论文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ERP系统地使用更是引发了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深刻变革。会计财务管理是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ERP系统的应用对我国大中小型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都带来了诸多便利。诸如财务数据整合,差错漏洞审核等过去繁琐的工作都变得简便,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但ERP系统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帮助提升潜力依旧巨大,其自身也处于不断丰富的过程之中。本文就将在对ERP系统做简要说明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为企业对ERP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经验指导。

关键词:ERP;会计财务管理;影响

一、问题引入

ERP系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地快速发展,被国内大中小型企业广泛应用于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之中,极大方便了诸如企业财务数据整合,差错漏洞审核等工作,且精确性高,不仅提高了企业会计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也为企业管理,市场分析,政策制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技术。然而ERP系统的应用潜力尚未被完全发掘,近年来也在不断丰富之中,将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工作发挥极大建设性作用。本文就将在对ERP系统做简要说明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为企业对ERP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经验指导。

二、ERP系统介绍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上世纪90年代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具体来讲ERP是企业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集成一体的企业管理软件。它由客户构架、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组成,此外它还具有品质、过程运作管理等其他特性。

三、ERP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ERP有助于企业各种资源数据的有效整合。现代化的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是具有完整组织结构的.系统化单位。企业良好的发展运作离不开各个子系统间间协作与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诸如企业人才的引进需要企业财务资源提供成本支持更需要与企业岗位空缺相匹配,而子系统合作的第一步便是对企业各种资源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企业资源数据不仅总量巨大,而且类别复杂,诸如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流资源、土地资源等等。在传统人工环境下,仅仅对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统计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成本,更不必说不同类型资源之间衡量指标不同,涉及不同部门合作,整合难度巨大。特别是在现代企业内部资源数据更新速度更快的背景下,传统效率低下且易出错的人工数据统计更是难以满足要求。

(二)ERP有助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及动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能否及时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动态是企业能否把握机遇,规避风险的关键,直接关系企业成败。EPR可以及时统计市场各项基本数据,帮助企业分析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金融市场涨落变化,从而更加及时合理的制定对策,减少因企业与市场信息不畅所造成的机会成本与风险。例如在我国大蒜价格猛涨之后,不少农民纷纷选择种植大蒜,而忽视了大蒜市场基本稳定的需求,从而导致自起大量大蒜积压,不少种蒜大户纷纷破产……近年来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农产品领域也很常见。这都是由于农业规模扩大与农民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对称所造成的。

(三)ERP对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科学性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机会稍纵即逝,企业能否根据自身能力以及市场变化,快速进行科学化决策,及时把握市场机遇已经对企业成败发挥决定性作用。然而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资源流动速度加快,金融资本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等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而对于企业特别是大型上市企业,内部资源流动速度也明显加快。这对于如何根据外部市场信息变化进行快速科学决策,合理配置资源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也对企业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传统紧靠人工的模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而EPR强大的数据搜集、整合、分析、共享能力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例如当年太子龙股份有限公司和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英国坦峡公司合作就是企业运用EPR把握市场机遇的成功案例。综上所述,EPR对我国企业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动态,从而做出快速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国内企业要积极做好相关技术引进以及相关人员培训,为EPR在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条件。同时对EPR的运用也要根据企业自身状况进行灵活调整,如此企业方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影.试分析ERP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J].价值工程,,15(10):168一169

篇13:新课改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新课改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动力,搭建了平台。经过课改实践,小学教师对课改的理念比较认同,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教育知识和班级管理能力方面的提高较小,且没有多大发展需求;对影响自身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归因于外,喜欢脱产进修。针对以上调查结果,以下措施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支持性条件;加强小学教师的教育基本理论学习;着重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兼顾校本培训与脱产进修。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小学教师

一、问题提出

研究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此方面的研究,国外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针对个案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特点。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是从教师素质方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静态研究,缺乏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与重点所在。

二、调查内容、方法与对象

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现状,包括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等方面。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调查及访谈结果编制调查问卷。问卷由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和问卷主体两部分组成。问卷基本采用五点量表计分法,由小学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及平时表现自评。

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层包括办学条件分层。本次调查共选取北京朝阳区30所小学880名教师参与调查。其中,男教师135人,女教师727人;24岁以下94人,25~29岁255人,30~39岁413人,40~49岁72人。50~59岁36人,60岁以上2人。办学条件较好的小学5所,一般小学15所,相对薄弱小学10所。

调查采用现场作答方式。发放、回收、有效问卷各为880份,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及SPSS13.0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小学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同与实际态度

被试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观念认同均分为4.0159,实际态度均分为3.7890。与满分5分相比,被试教师对理念认同度较高,实际态度相对较低。理念认同包括整体认同、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被试教师的各项平均得分都高于3.5分;其中,学生观的平均得分最高(4.4423),课程观的平均得分最低(3.5769),实际态度的平均得分居中(3.7890)(见表1)。

(二)面对新课改,小学教师的知识、能力适应状况与发展意识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被试教师知识、能力的适应状况与发展意识为中等(见表2)。其中,最低项是能力项,平均分3.4253,与满分5分相比,处于中等偏下;最高项是发展意识,平均分3.7068,与满分5分相比,处于中等偏上。发展意识、知识和能力三方面的标准差都较小,说明被试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自我评价都较为接近。

1.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状况

被试教师在知识方面自评结果是,72.3%的小学教师不同程度感到“在使用新教材备课时,已有学科知识落伍了”,但在“我已有知识能使我对新课改应对自如”问题的回答中,却有90.7%教师不同程度地选择符合。64.9%(37.3%+27.60%)的教师能够“经常阅读一些辅助教学书”,78.0%(39.2%+38.8%)的教师“经常借助图书馆、网络等获取信息”。可见,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能够主动学习,但完全能做到的教师比例不高,约为三分之一,基本做不到的也有三分之一(见表3)。

2.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状况

被试教师对自己的两种专业能力自评比较弱(见表4)。一是课堂管理能力,有四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强调给学生自主使自己的课堂管理很困难”。二是教育研究能力,如对课程开发与整合能力,不足半数的教师持肯定答案(38.6%+10.6%=49.20/0),36.3%的教师处在能与不能之间;有半数以上教师对“既教学又搞科研感到力不从心”,仅有五分之一的教师能够适应。

3.小学教师的专业情意状况

调查显示,七成被试教师感到课程改革对他们教学工作的挑战与价值,过半数的被试教师认为课改使他们体验到教师工作的魅力和意义。同时,也有五分之一的被试教师认为课改使教师的工作压力骤然增大,自己不再想做教师了,还有五分之一的.被试教师不喜欢这个职业。

(三)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1.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最大的方面

在参与课程改革过程中,被试教师觉得自己提高很大的方面,在六个选项中按照提高的程度由大到小排序,对排在第一序列的统计结果是“教学技能”(32.2%)“学科知识”(21.4%)“科研能力”(14.0%)“计算机应用能力”(13.9%)“教育知识”(9.3%)“班级管理能力”(7.4%);样本遗失1.9%。

2.小学教师最需要发展的专业素质

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被试教师觉得自己需要充电的方面,在六个选项中按照需要的强烈程度由强到弱排序,对排在第一序列的统计结果是“科研能力”(23.3%)“学科知识”(22.4%)“教学技能”(21.7%)“教育理论知识”(16.7%)“计算机应用能力”(9.5%)“班级管理能力”(5.5%);样本遗失0.8%。

3.小学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遇到的主要困难

对“小学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遇到的主要困难”的调查结果,九个选项中排在第一序列前四位是“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61.6%)”“自己知识、经验不足”(13.8%)“没有相应的设备和资料”(6.7%)与“不知道从何下手”(6.3%)。

4.小学教师认为学校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措施

学校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所采取的七项主要措施排序,排在第一序列前三位的是“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52.7%)“申请课题,为教师参与搭建平台”(25.0%)“向教师介绍科研方法和教研信息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7.3%)。

(四)影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被试教师对影响他们专业发展的六个选项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序,对排在第一序列的统计结果是“学校氛围”(34.5%)“课改推动”(25.9%)“教师间合作”(19.8%)“校长影响”(11.9%)“学生的鼓励与帮助”(5%)“其他”(0.9%);样本遗失1.9%。

2.阻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被试教师对阻碍他们专业发展的十二个影响因素进行由强到弱排序,对排在第一序列的统计结果依次是“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低”’(13.4%)

“年龄”(12.8%)“生源”(12.7%)“学历”(8.6%)“学校氛围”(8.0%)“学校是否重点”(4.3%)“学校领导素质”(4.0%)“家庭”(3.5%)“与同事关系”(1%),“教育政策变化快”“课程改革频繁”“其他”三个选项为“零”;样本遗失31.6%。

3.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措施

被试教师对促进他们专业发展措施的六个选项排序,对排在第一序列的统计结果依次是“脱产进修”(31.7%)“教育专家现场指导”(22.7%)“名师指导”(23.2%)“校本培训”(13%)“结对子互助”(7.3%)“其他”(0.6%);样本遗失1.6%。

四、结论与讨论

(一)小学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同、知识能力的适应与发展状况为“中等偏上”

首先,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当代教育新理念,对小学教师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无疑是一种挑战。而人的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转变并非朝夕之事,可以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经验、体验、实践。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基本接受与认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其次,课程改革不是零散的、局部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行学校课程的全方位改革,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新概念、新命题等,小学教师要真正理解与掌握它,更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被调查小学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再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对终身学习的自觉追求。因而小学教师在知识、能力、专业发展意识方面呈现“中等”现象实属正常,这也是被调查小学教师目前真实状况的反映。

(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首选科研能力,其次是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而对教育知识与班级管理知识的需要比较弱

在课程改革中,尽管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学科知识、科研能力获得提高最大,但这三项同样也是他们最需要发展的方面,只不过是顺序不同而已。

科研能力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此项能力以往并不为小学教师所必备,因而小学教师将其作为首选需要符合实际。新课程改革提出课程理念,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什么”和“怎么教”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尽管小学教师经过在职培训,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都有提高,但仍感不足。这表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还处在补充学科知识与提高教学技能阶段。

小学教师对教育知识与班级管理知识的需要比较弱,一方面是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所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只注重学科教学专业性,还没有意识到或需要教育专业性。

(三)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自身专业发展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其一,各有五分之一的被试教师不想做教师和不喜欢教师职业,这一现象不容忽视。从事教师职业者自身的幸福与快乐、生活质量会直接影响小学生身心发展与小学教育状态。其二,小学教师主动学习与自觉探究的意识与能力状况并不乐观,与其他方面相比更显弱一些,这是制约他们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三,小学教师将自身专业发展动力与阻力主要归因于外,一方面反映了客观现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小学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不强。这样的归因不利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持久动力来自于自身的生命发展需要。

(四)小学教师最喜欢“脱产进修”,不喜欢“校本培训”

绝大多数被调查小学教师喜欢“脱产进修”“教育专家现场指导”“名师指导”等,并不喜欢“校本培训”,在七个选项中仅排在第四位,且比例比前三项低十多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一是大多数小学教师觉得教学工作负担很重,难以有时间集中精力来学习、提升;二是小学教师本身已有较为丰富的实际教学体验和教学经验,需要一定的时间专门接受强化学习与训练;三是教师缺乏对校本培训本身的理解与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五、对策建议

(一)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支持性条件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客观环境的支持。富兰曾指出,改革就是改变大环境。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要变革大环境——将新的元素引入局面之中,以便更好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改变局面,也就有机会改变人们短期或长期的行为。调查结果也显示影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学校气氛”“课改推动”等。因此学校要积极创设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性条件。

首先,校长要具有、理解教育新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领跑者”,积极领导学校围绕教育新理念开展文化建设;其次,学校要开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将新的元素带入学校,让教师开阔视野,体验不同;第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组织、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其中,引导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践行教育新理念,在活动中体验改变。

(二)加强小学教师的教育基本理论学习

教育基本理论的缺乏是制约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实中许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轻视或厌烦理论学习的现象,考察优秀小学教师与一般小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前者渴望教育理论的学习与获得,后者看重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通过诸如此类的比较、对话、案例分析、与理论工作者合作研究等方式,帮助小学教师意识到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不是系统学科知识体系的学习,而是与实践相结合的体验式学习我们要回到教育职场中,透过解析教师的教育经验,引导他们体验教育理论的价值与魅力,帮助他们提升理论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着重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能力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研究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旨在改善教育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讲,提升了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也就全面提升了小学教师的教育水平。调查显示小学教师这项能力很弱且迫切需要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提升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首先,制订政策,引导鼓励小学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其次,创设条件,营造氛围,如给教师一定的时间,提供一定的辅导、资料、设备等;再次,搭建平台,在做中提升,如组织课题研究、学术论坛、教育叙事等活动,使教师在活动中学习、获得教育研究能力。

(四)兼顾校本培训与脱产进修

尽管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从脱产培训变为形式多样的工作渗透培训是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但基于我国具体情况,小学教师在职培训需要兼顾校本培训与脱产进修,且要有政策保证。脱产进修的时间、方式可以灵活多样,目前已探索的一些做法值得完善与推广,如师范大学生“顶岗实习”等。

篇14:我国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前言

生活质量是指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社会成员对自身及其所处各种环境的感受和评价,是环境提供给人们生活条件的充分程度以及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1].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明确提出医院要关心护士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然而在复杂多变及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较少社会支持和长期高付出低回报的心理社会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护士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并间接影响患者的就诊安全[2].已有研究表明,职业压力和情感疲惫呈正相关,社会心理环境对护士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尤其对传统国家的护士,她们正在经历付出和回报严重失衡,她们也是最有可能离职的护士[3-5].护士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占据着较大比例[6],同时也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工作者,对护士整体生活质量的关注和提高,不仅有利于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更有利于稳定护理队伍,保障患者就诊安全。本文探讨了影响护士生活质量的因素,以期为护理管理和组织运行效率优化提供参考。

1相关概念和测量工具

1.1生活质量概念

国内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其定义尚无统一标准,现有的对生活质量的定义有多种,它是集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为一体的多维概念,涉及人们在生存中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所反映出与其生存的目的、期望及标准的关系[7].风笑天[8]认为生活质量是由反映人们生活状况的客观条件和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主观感受两部分组成的,既包含客观条件,又包含主观评价,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生存状况的体验[9].总体来说,生活质量是指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

1.2生活质量测量工具

目前,用于生活质量测量的最广泛的量表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简表(WHOQOL-BREF),它是在WHOQOL-100量表基础上研制的简表,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均按正向计分,即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0].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是1991年由浙江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翻译的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qualityoflifeinventory-74,GQOLI-74)为我国学者编制[11],包括74个问题,共20个因子,4个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上述问卷为普适量表,国内尚未研制出适用于护士生活质量的问卷,国外学者Brook[12]编制的护士工作生活质量量表(Brooks'qualityofnursingworklifesurvey)是专门适用于护士的问卷,由工作生活/家庭生活(指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关系)、工作设计、工作环境及工作领域4部分组成。

2护理工作的特点

由于护士面对的是有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精神及文化层面问题的患者,要向其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于一体的照护,面对人群有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残疾人等,病人需求层次不一,因此护理工作特点可以归纳为:①岗位多,工作复杂多样,专科性强;②病情轻重变化无常,常有突发情况,如急诊科室、急危重症患者需要24小时监护;③知识更新较快,常有新仪器、新技术投入使用,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④我国的医疗系统实行的是三级医疗覆盖,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乡镇医院、县级医院和市级综合医院,护士层次不一。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护士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同,影响护士生活质量的因素也具有多样性。

3影响护士生活质量的因素

3.1科室和工作类型

科室是护士工作的微环境,不同科室和工作类型的护士生活质量有所差异,其中急诊科和ICU护士生活质量较差,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最差[13],这可能与科室工作强度大、应激度高、环境紧张有关;ICU护士生活质量各项目中睡眠与精力得分最低[14],这可能与科室排班多为12小时连班制有关。

护理管理者的生活质量高于一般护士,这可能与其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其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因子以及心理功能中的正性情感、认知功能、自尊等方面均优于一般护理人员,个人的社会价值得到实现有关。余华等[15]调查发现,责任小组组长的生活质量高于护士长和普通护士。

3.2组织支持感和心理授权

组织支持感是描述员工对组织重视他们的贡献,并关心其福利待遇的总体感觉[16].心理授权是指增强内在动机,表现为反映个人对其工作角色定位的4个方面的认知,主要是能力(或自我效能)、影响力、工作意义和工作自主性[17].组织支持感和心理授权直接影响护士的生活质量,与其成正比[18],两者与离职意愿成负相关[19].护士感觉到较强的组织支持感和心理授权,会增强其组织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3.3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

护士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同时还承担着子女、妻子、母亲等多重身份,护士的工作特征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会有较强冲突。有研究显示,工作-家庭冲突与护士生活质量呈中度负相关,而家庭-工作生活质量与护士的生活质量呈低度负相关[20].李森等[21]研究发现,护士工作领域得分是护士生活质量得分最低的维度,而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护理工作仅为打针发药、翻身拍背等一般技术性工作,护理工作中的高、精、尖技术难以体现”,且仍有人认为护士从属于医生,没有自主权等,这些观点体现了护士的社会支持较低,这会降低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个人成就感,易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护理人员生活质量的提高。

3.4工作压力与付出-获得不平衡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及对健康的新型定义,护理人员以服务对象的整体状态为目标,必然要求其付出更多的体力与脑力劳动;我国的现状是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由于护理教育开展较晚,护理人员大部分是中专学历,她们不仅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工作、参加继续教育,还要兼顾家庭和子女,经常处于较大的工作压力中,工作压力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22];同时,护理人员付出与获得不平衡状态及超负荷状态使护士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23].

3.5医院级别与聘用类型

黄永兰等[24]研究显示,医院级别越高护士生活质量越好,但大型医院护士心理状态较差,这也间接影响护士生活质量。医院不同聘用类型的护士生活质量也有差异,迟春霞、周良燕等[25-26]发现,合同护士和在编护士相比,同工不同酬,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部分处于亚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但也有学者调查研究后指出合同护士的生活质量高于编制的护理人员[27],结论尚不一致。

3.6轮班制度

有研究显示,科室实施APN排班模式(三班制)后,护士的生活质量优于传统排班的护士[28];另有研究显示,AN排班(早夜班制)优于APN排班模式[29],这可能与不同科室、护士的主观认识有关。国外研究显示,不合理的夜班也会影响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且不利于稳定护理队伍。国内对夜班、轮班频率对护士生活质量影响的探索较少,但据笔者了解,周围护士大多认为夜班打乱了生物作息时间,对身体损害较大,尤其是年龄大的护士,过于频繁、时间较长的夜班更是难“熬”.

3.7人口学特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前,对于年龄、婚姻等对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结论尚不统一。部分学者认为年龄不同,生活质量无差异,但也有学者认为年轻护士生活质量低于年龄大者[13,30],这可能与她们对预期生活目标与实际差距较大有关,具体还需进一步探讨。对护士调查显示,已婚者工作满意度低于未婚者[31],并间接地降低了护士生活质量。

4建议

医院管理者在思考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和稳定护理队伍时,要关注护士生活质量及来自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将工作压力控制在能使她们产生积极组织行为的范围内。

首先,管理者要为护士营造一个良好组织氛围,提升组织支持感、心理授权和社会支持,关注护士心理社会因素,提高行动力。根据工作类型,配置人员,弹性排班,促进护士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其次,护理管理者要引导护士形成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鼓励护士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善于调节压力,主动疏理心理障碍,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最后,护理管理者要注重平行管理合同护士与在编护士,加强对合同护士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提升合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并为她们提供更多职业发展机会。明确职责与分工,实施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地降低付出-获得不均衡;设立激励机制,在制订对策时考虑公平公正原则,对夜班护士有所倾斜,给予适当补助,合理安排班次和休息时间,保障其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完好状态,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长城。全面小康:生活质量与测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87.

[2]BerlandA,NatvigGK,GunersenD.Patientsafetyandjob-relatedstress:afocusgroupstudy[J].Inten-siveCritCareNurs,,24(2):90.

[3]StordeurSD,HooreW,GroupNS.Organizationalconfigurationofhospitalssucceedinginattractingandretainingnurses[J].JAdvNurs,,57(1):45-58.

[4]StansfeldS,CandyB.Psychosocialworkenviron-mentandmentalhealth--ameta-analyticreview[J].ScandJWorkEnvironHealth,,32(6):443-462.

[5]HasselhornHM,TacknbergP,PeterR.etal.Ef-fort-rewardimbalanceamongnursesinstablecoun-triesandincountriesintransition[J].IntJOccupEnvironHealth,,10(4):401-408.

[6]MurrayMK.Thenursingshortage[J].NursAdm,(32):79.

篇15:我国近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近20年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产物,中国改革开放经过了二十几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逐渐完善.脱离计划经济体制,用更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市场经济,通货膨胀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已经并且会继续影响着我国的发展和普通人民的生活.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很多,找出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使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地避免恶性的通货膨胀.

作 者:鲜宇星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06级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611130 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   固定资产投资  

篇16: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解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个体的文化水平、体育意识、余暇时间和个人收入水平,影响了农民体育发展的`广度、深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体育发展规划、体育社会化程度、社会环境和地方传统习惯,影响了农民体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

作 者:任远金 BEN Yuan-jin  作者单位: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刊 名:体育科学研究 英文刊名:SPORTS SCIENCES RESEARCHES 年,卷(期):2009 13(1) 分类号:G812.42 关键词:中国   农民体育   影响因素  

相关专题 销售量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