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削减机电产品进口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论文

奥特曼之王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奥特曼之王”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盟削减机电产品进口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论文(共16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东盟削减机电产品进口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论文

东盟削减机电产品进口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论文

一、引言

底,中国政府与东盟各国达成协议,在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根据双方协议,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原东盟6国的绝大多数产品将实行零关税,取消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东盟新成员(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也实行同样的做法。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一旦建立,将创造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这意味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同时也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区域贸易集团的建立。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在双方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在1975年为3.35%,1995年上升到7.25%,这一数据进一步增至9.19%;另据东盟数据,1993年东盟对中国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2.06%,上升至6.61%,进一步增至12.47%。至20底,双方已互为第四大贸易贸易伙伴。在贸易额逐年提高的同时,双方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交换的主要商品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机电产品在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增长。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的机电产品达237亿美元,同比增长42.44%,占对东盟出口的5450/oo与此同时,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也大幅增长,20,从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达365.7亿美元,同比增长36.56%,占自东盟进口总额的58.1%。机电产品贸易额在和年占双边贸易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4%和57%,年平均增长率为45.7%,超过了所有产品贸易的增长率。

伴随着机电产品在中国一东盟双边贸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研究机电产品进出口变化对双边经济以及相关产业的影响也日趋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尤其在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构建的背景下,这一命题就显得更为紧迫。泰国学者提塔帕从贸易与投资角度入手,研究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东盟欠发达国家如何应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带来的挑战。认为四国应该充分利用协定给予的优惠待遇,加强国内的供应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保持在机电产品零部件上作为第二道供应商对中国的出口优势;朱军生(2003)分析了中国一东盟双方在机电产品上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认为中国与东盟在机电产品的互补性更强,发展前景更为广大;Kar-yiu W0ng(2003)首先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产品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然后运用嵌套商品、地理等因素的出口竞争力公式,研究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加入自贸区后的利得和损失,认为加入自贸区后,中国商品在第三国市场上挤占东盟各国出口的效果并不显着,反而双方都会从自贸区的建成中受益;而张伯玮()则从宏观层面上,以多国多部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为基本分析工具,对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南亚各国以及美国、欧盟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研究表明,加入自由贸易区的国家将有明显收益,而贸易区外国家则因为贸易转移等原因有受损的可能。

上述研究或侧重于特定年份,或侧重于某几国或地区,或侧重于宏观层面上,都无法全面地量化地分析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成过程中对中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产业尤其是机电产业的冲击影响。本文则试图在Chinge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中国一东盟CGE模型,从宏观、产业、省市三个对东盟削减机电产品进口关税对中国宏观经济以及产业、省市的冲击影响进行全面的量化研究。

二、中国一东盟CGE模型的构建

(一)模型介绍

篇2: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分析

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起了哪些变化,对今后中国经济增长又将起到什么作用,本文结合要素供给、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以及城市化诸因素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未来10-内,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不低于7%的增长率.

作 者:张亦工 Zhang Yigong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I OF SHANDONG FINANCE INSTITUTE(BIMONTHLY) 年,卷(期): “”(5) 分类号:F201 关键词: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  

篇3:探究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论文

探究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论文

随着世界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的金融危机会造成经济的全方位崩溃,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密切,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股票市场、就业市场、外汇储备、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等产生深远影响。

1、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是进出口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扩大出口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世界经济发展减速的背景下,加大我国的出口贸易量对刺激我国经济影响重大。金融危机的爆发会造成国外消费市场萎靡,从而降低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量,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进而影响中国产品的市场优势。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例,次贷危机的爆发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美元贬值迅速,其出口产品的优势不断下跌,为美国政府为银行注入了流动性资金,导致人民币极速升值,中国出口产品原有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出口量大跌。

2、对金融证券机构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金融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是金融市场的工作机制并不完善,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规避能力较差,但是其资本项目远未实现完全开放化,因此,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我国的金融和证券市场不会出现反向的单边行情,这保证了我金融证券市场的相对稳定性。另外,影响我国金融和证券市场的主导因素是国内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整体环境出现经济衰退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最大,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相对有限。金融危机会对利率联动、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产生影响,同时也会承担一些国外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对证券行业来说,其直观的反映是股票价格波动,对投资者以及证券机构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对融资市场造成冲击,但是金融危机对证券市场造成的影响会进一步促进金融创新,从而提高市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力度。

3、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经济增速的降低,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恶劣,甚至出现了大批中小企业破产的现象,大型企业的增长势头减缓,经济效益降低,势必会造成就业市场需求的萎缩,出现大量失业人口。数据调查显示,金融危机造成东部沿海地区出现15%的企业倒闭,同时造成2000多万农民失业返乡。金融危机对民营金融和房地产业就业市场产生了影响,一些劳动人员会出现跨区域、跨行业转移;对我国而言,当国外出现金融危机时,我国面临着优秀海外人才的引入良机,从而增强了我国各个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4、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普遍处于萎靡状态,经济增速大跌,因此其市场需求也相应降低,而对我国而言,外汇储备则会呈现增长态势,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据了相当大部分,同时美元又是世界性支付货币,因此从短期来看,我国不能采用减持美元资产来规避金融风险。但是从长远来看,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大量美元储备投资低于风险的美国国债,结果却遭受汇率损失。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司证券和股票的收益的风险升高,同时其收益保持较高水平,因此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而言,其管理的风险也相应提高,尤其是我国的境外投资业务并不成熟,无法在中国和世界经济保持互动格局下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外汇储备的波动性以及投资风险性进一步体现。

5、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崛起,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也逐渐显现,研究显示,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政策有直接关系,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例,美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失误以及美联储利率的调整不当,加剧了房地产的危机,从而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直接的,金融危机造成经济衰退,房地产消费市场动力不足,房地产消费者和项目投资商面对萧条的市场都会小心翼翼、裹足不前,从而导致房地产业的萧条。从资金层面上来看,金融危机使银行陷入危机,银行都急于抛售其房地产业,同时一些私人基金开始抄底房地产业,其对整个行业的影响相当复杂。

6、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冲击显而易见,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当外界市场发生变动时,其影响较为直接,金融危机造成收入降低,经济环境的萧条会直接降低旅游热潮。数据分析显示,我国旅游总接待量和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随着经济下滑,旅游行业出现低潮不可避免。

7、结语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会造成很大冲击,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国家应当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对金融危机的抵抗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明杰,《浅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4).

[2]任鹏充,《浅析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与对策》[J].读书文摘,(8).

[3]钟玉梅,《浅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消费导刊,2012(24).

篇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论文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它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同时它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它给我国国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同时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和我国政治稳定提出了挑战。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这种趋势下,我国也必须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强对外开放力度、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经济法制改革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策略。

论文正文:

篇5: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论文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全球化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革命,这为全球化提供物质手段;二是生产关系和制度,资本为了获取更大、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扩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综合起来说,全面客观地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就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搞好了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搞不好则会遭到挫折和损害。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之后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我们不断扩大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并通过这种开放的联系成功地促进了自己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应该说首先是利于我们,是我们能够有更多机会吸取国外经济及发展的好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和利用技术、资金等国际资源,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素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的,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种种压力和风险;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实力差距很大的全球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同发达国家所主导的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包括各种不公平乃至苛刻的条件和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也丧失过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从80年代兴起的全球化浪潮为中国复兴带来了机遇,中国应抓住这次机遇,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求同存异,克服困难的原则,主动、健康有序地参与和融入全球经济大潮之中,自觉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迅速发展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状态,最终实现现代化。

(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我国底子薄,人口多,科技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经济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而关起门来搞建设只会越搞越穷。邓小平说:“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要使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事实上,在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质量显著提高,对外经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八五”期间,我国共吸收外商投资1845亿美元,预计“九五”期间会达到2300亿美元。“八五”期间,货物满意额由2808亿美元,增加到3606亿美元。突破了4000亿美元。

(二)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

改革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又要与国际接轨,遵守国际规则和惯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解决原有经济体制僵化封闭的弊端入手的,经过放权让利、全面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等几个阶段后,现在进入了解决棘手问题的攻坚阶段,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和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改革政府管理机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住房制度、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许多做法与国际规则和惯例有很大出入,达不到国际要求的水平,所以一些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对我国的贸易加以封锁和限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要按世界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遵守国际规则、惯例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各国发展正常的贸易关系,从国际规则的遵守中获得利益。因此,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一定要解决改革中积攒下来的棘手问题。

另外,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外在压力,也会变成改革的内在动力,因为这种压力有助于我们实现政企分开,机构精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深化改革,完成改革攻坚阶段的任务是个良好的机遇。

(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产品市场主要依托国内,也可称之为以国家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经济。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我国经济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也给我国获得了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更大经济空间。

我国应不失时机地实施对外开放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尽可能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扩大的投资和商品市场。同时只要发达国家不为维护其自身利益而采取保护主义的强硬政策,不对贸易自由设置阻碍,只要能够建立起资本流动的合理规定──保护生产性投资,预防如投机之类的负面影响,那么,经济全球化完全有可能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除了有赖于国内经济体制的转变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竞争的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此外,在贸易保护的条件下,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可以享受到许多来自政府政策上的优惠,实际上进行的是不平等竞争,使国内企业对提高自身素质缺乏紧迫感。加之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作用,企业的设立、经营和产出往往不根据市场的需要,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经营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相互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必然带来国外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从而对我国国内同类商品和服务行业带来冲击。为了把这种冲击减至最低程度,政府、行业和企业都要抓紧时间,做好充分准备,利用世贸组织允许的过渡期,实现结构优化和素质提高。

(四)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能够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搞市场经济,我们还缺乏经验,这就要通过对外开放,在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和接触中,考察和总结各国活生生的实践,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各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利弊得失,从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以借鉴和选择的经验。8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体制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从体制上讲,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现代市场经济与传统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不同,它在政府的作用、企业制度、市场规则、信用制度、贸易方式、国际协调等方面都实施了改造和创新,发展出了几种不同模式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今天,我们已经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等同于社会制度的思想束缚,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我们应当向搞了几百年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和借鉴有用的知识和经验,汲取别国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但是我们不允许也没有必要从传统的市场经济开始,沿着西方资本主义老路慢慢地发展到现代文明、有序的市场经济。

此外,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提高国际地位,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等都有很大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综合看来,中国并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名列世界前八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属于发展中国家之列;中国对国际社会、世界问题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国际影响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世界经济事务中,中国现在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所以对国际经济事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从而也不断地增加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推进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贸易和投资不断自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想在一国范围内保持我国经济的自给自足已经不可能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处于世界经济的普遍联系之中。我国的原材料、技术、劳动力和市场的供求状况都有国际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国民经济干预权的削弱正在成为普遍现象。同时,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据有关方面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国产品和企业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冲击我国汽车、制药、农业、电信、航空、计算机、金融等七个方面,同时将取消大部分非关税壁垒,形成严峻剧烈的竞争局面。

其中就汽车行业而言,汽车工业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主要表现在:

第一,面临缺乏规模经济的冲击。汽车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只有规模上去了,价格才能降下来。而我国全国汽车产量是163万辆,轿车是50.71万辆,只相当于外国一家汽车制造厂的产量,甚至只相当于外国汽车制造厂一条流水线的产量。

第二,面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的冲击。目前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万辆,通用、福特、大众、丰田等几大生产巨头纷纷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中国目前200人拥有一辆汽车,显然是一个潜在的汽车大市场,必然会受到外商的青睐并尽最大可能挤入中国市场,这无疑会对我国汽车工业产生严重的冲击和威胁。

第三,面临关税逐步下降的冲击。目前我国汽车平均关税为80%~100%,尽管正式文件尚未面世,但关税降低20%是起码的,这意味着关税降低后的进口汽车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此外,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等都使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巨大的压力。虽然中国的轿车工业可以作为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保护的时间也只有五年左右,充其量十年。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空前加强,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有紧密联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世界各国陷入失衡和危机的境地。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有个最好的例证。这就要求我国务必提高经济管理智能,防范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的发生。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货币政策、较为灵活的汇率安排是减轻失衡和外部冲击的有效手段。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际经济组织的挑战,一是跨国公司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对诸多的贸易、投资等问题,哪个国家也无力单独解决,不得不求助于国际组织。这就使国际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也意味着原来主权国家部分经济管理权利的消失或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显得至关重要。否则,国家的经济主权就会受到威胁。跨国公司对我国政策和措施有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它们经常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大搞投机活动。因此,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受到国际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使其作用的发挥要困难得多。我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要求,及时加以调整。否则,就会殃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

(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稳定带来的挑战。

政治稳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稳定的威胁和挑战加大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为西方的干预主义提供了很多的借口。美国一直奉行干预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美国更以各国利益的相互依存为借口,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子干涉别国内政。美国的一些政客和学者宣称,在冷战后的世界里,国家内政与国际问题之间的区别一直在减少,推广民主、对付动荡及非人道主义、建立集体安全是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的三项内容。美国必须帮助那些“没有能力保护本国少数民族、种族和宗教的政府”履行其职责。北约就是以民族问题为借口,对南斯拉夫动武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许多民族和宗教问题,还有诸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等需要处理,如果解决方法失当,就有可能成为西方干涉我国内政的借口。

2.为西方的经济政治化倾向提供了方便。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集团出于对抗的需要,为了笼络住盟友,将政治问题经济化,竞相对集团内部的成员实施经济援助。如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和日本进行大量的援助和贷款,帮助它们恢复和发展经济。苏联也用同样的办法使一些东欧国家与它靠近。冷战结束后,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加剧,经济成为最大的政治。

发展中国家把经济的发展作为政治成功的标准,发达国家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比如,西方国家为了制止波黑战乱,通过安理会对南斯拉夫实施经济禁运;为了消除伊拉克的军事和政治威胁,迟迟不解除对伊的经济制裁。在与中国的关系上,多年来西方更是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压迫中国就范。1989年中国发生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经济制裁。在中国“复关”和“入世”问题上,西方更是漫天要价,把单纯的贸易问题变成了一个深刻的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使这一谈判持续了十多年。

美国国会把中国正常贸易关系待遇与人权问题挂钩,每年审议一次,就是要把美国的人权观念强加到中国人民的头上。西方一些怀有“西化”和“分化”图谋的人用经济手段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中国在这方面必须高度警惕。

此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的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西方文化日益明显地呈现出一种霸权化的趋向。西方意识形态正有计划有步骤的侵入我国,一些有害的文化价值观念也随着经济交往的频繁愈来愈多地被输入我国。这些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极其严重地动摇着中国人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如,在理论的层次上,他们宣传“人权高于主权”、“经济自由化”、“政治多元化”等等,抵制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层次上,他们把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通过各种手段传播进来,消除人们的意志;在民族宗教问题上,他们给分裂主义分子以国际活动空间,授予其“和平”奖章,提供先进武器,支持其分裂活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反渗透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在各种领域和渠道上表现和展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将始终受到来自西方的威胁和挑战。

三、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策略。

应从总体上明确,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不能也不应有任何的动摇。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就必须继续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我们决不能采取消极退缩的做法,而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态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此,在这里,我们的策略关注点也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公务员之家

(一)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信息网络化是当今全球化四大潮头之一,也是全球化形成的重要动力。全球体系得以形成的现代科学基础是微电子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而推动的信息工业的蓬勃兴起,微电子计算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的运用,将使世界进入一个信息革命时代。

今天,以无线电话、电视、电脑、人造卫星等现代信息手段为主体的传播网络,已使全球结合成一个紧密的信息整体。这种信息传播、处理的共时性,不仅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通讯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的进程,而且也大大缩短了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使人类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动范围和创造能力。根据有关资料,全球互联网的用户每年以高达162%的年增长率递增,几乎可以说已在全球普及。如今,国际互联网络已扩大到155个国家和地区,它使几万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业务片刻之间就能在国际间完成,这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加速了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到来。正是因为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我国在“十五”计划中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事实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也是我们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对策。我们必须以积极、务实和奋进的态度,把握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和信息化给我国带来的难得机遇。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人类文明进程以及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态势,已不允许我们再次与机遇失之交臂。我们必须正视挑战,形成共识,整合力量,统一行动,努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我们别无选择,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与未来的重大抉择。

(二)加强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和快速融入国际市场。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对外开放的体制环境发生变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政策性开放变为体制性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是全球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规则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各国必须遵守的规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使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的配置和重新配置变得越来越快,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影响深刻而频繁。适时开放市场,只有市场开放了,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同时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还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

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竞争力还处在劣势,因此在准入领域和准入时间上一定要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相适应。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中国企业是做了很大贡献的。努力搞好国计民生的国有大型企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解决国有企业机制转化和结构调整中暴露出来的棘手问题,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我们要把中国企业的实践经验认真地进行案例研究,上升到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专家学者要深入到企业里,总结中国企业的经验,然后上升到理论。

这些应是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应具有的条件。

(三)努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必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强化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应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

同时,我国还应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包括贸易依存度和投资开放度,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为微观经济主体进入国际市场创造宏观环境。拥有标准占领技术高点,现在我们造成财富差距主要的原因是知识差距,就是由于我们现在没有自主创新和自己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少,技术依存度有50%是依靠我们自己国家,50%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知识包括标准、品牌,也包括技术、专利等等,这些东西的价值是很难用实物跟它比较的。比如说标准,谁拥有了标准,谁就可以说占领了技术的高点。

因此,在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方面,我们必须实行社会塑造与自我强化双管齐下,使我国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得到真正的开发;在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方面,我们必须着力于创造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知识的创新两个层面,真正激发蕴藏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创造潜能,使创新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成为我国兴旺发达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此同时,我国应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法制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和成功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几年来,我们在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建设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任务,根本的还必须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入手,建立实行民主和法治所必要的、行之有效的机制、规则和形式。我们应该努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它在二十一世纪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应注意将以下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固然要借助于全球化而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尽可能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成果,力求实现某种程度的“跨越式”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增强经济发展的坚韧性上下功夫,要认识到我们得要面对的压力和冲击力会是很大的,只有依靠坚韧的努力,才能站稳脚跟,才能以此为基础而寻求发展,寻求“跨越”。这两个方面应该是一致的和统一的。

21世纪,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将会更加激烈,与国际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还很脆弱;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的优势有限,信息化整体水平还很低;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我国也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正视差距,直面困难,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从差距和困难中找到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动力。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前言: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多元概念;这个词语——实际上主语是多 元的;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全球化存在着极限;在谈论经济全球化时,我们正面对一个全球化资本主义;在政治上,远没有实现全球化,相反,民族利己主义、民族霸权主义等等日益升级。全世界的物质、思想、机构以及人员的交流在成指数增长,这个现象只是一个长期历史趋势的一部分。如果“全球化”这个词语能够得到适当的定义和应用,人们会发现它很具有实用性。我们完全可以将全球化阐释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在最近的几十年当中,全球化趋势已不断增强,速度也进一步加快,但随之而来的优势与弊端也逐渐明朗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势头愈加猛烈。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过去,产业调整大多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在一国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比起通过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高。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投资和贸易比较开放的国家,比如美国和英国。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度。从而给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这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调整.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之家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这一过程主要开始于80年代,那时外国投资的95%都是从发达国家流出,然后又由他们吸收整个75%的投资。交叉投资和兼并的结果,形成了许多诸如电讯,汽车等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第二种形式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转移始于80年代,90年代愈演愈烈.促使了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引外资总量急剧攀升。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主要参与的市第二种形式的全球化。

一、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1.比较优势原则下中国的收益。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不仅拥有绝 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是有利的,而且在所有产品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也能获利。对于我国来说。主要优势在于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区位要素和其他基本的要素优势产业,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中国将永远成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但是从动态来看。随着时间的移动.中国的要素禀赋会发生变化,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由于不断得到充分利用而变得短缺起来。相应的。资本和技术由于不断积累而变得丰裕起来。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中国可以利用这个契机,遵循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的有机统一,主动协调好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关系。既要继续引进发达国家技术比较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国内就业,扩大出口,完成工业化进程;又要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加大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占据优势地位,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速国内现代化进程。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家来说,外资滞留过多都将会对国家的金融安全带来隐患,如果外资大量流出,或出现集中挤兑的现象,我国很可能出现外汇危机.甚至引发金融危机。跨国公司造成一国出现金融危机的教训。在世界上屡见不鲜。

4.贫富差距引起的国内社会安全问题。由于我国东部沿海较大程度上参 与全球化。接受较多的外资。发展比较快。而西部仍然处于较慢的发展阶段。两地的GDP差距很大。贫困阶层对社会分配不均。不公有强烈的反响,其中一部分人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产生逆反心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刑事案件的增多其中就有这方面的原因。国际上有一个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分配情况的指标。叫。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为0,反映社会分配。完全平等 。实际上没有一个国家能达到。基尼系数为1。反映社会分配。极端不平衡 。目前,国际的标准是。。基尼系数 在0.3以下为好,0.3-0.4之间为正常.超过0.4为警戒。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则表示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危险的状态。我国的专家估计我国为0.45。有人认为实际比这个比例要高。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三、中国的对策

1.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我们必须积极参 与,在规则下,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单个发展中国家力量单薄,声音徽弱,实力根本不足以推动不利于自身的全球化规则的制定。为了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发展中国家要敢于、善于对现存的不合理国际经济旧秩序进行有理、有利和有力的斗争,迫使发达国家在制定全球化规则时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利益,削减发展中国家债务,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和技术。

2.参与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途径。

对于中国而言,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之前,首先着眼于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是较为实际、较为稳妥的做法。由于地区经济一体化到目前为止还是以民族国家为核心,因而具备包括利益分配在内的明确的游戏规则,有较完善的监督和协调机制,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能得到相对较好的保证。同时,地区经济一体化也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有利条件,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巩固的大后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并造成了诸如贫富悬殊,南北差距等一些列问题,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在新的环境下应如何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3.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需做四件事。

第一,必须搞活市场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必须开放市场。只有开放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第三,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第四,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4.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组关系 第一是实行对外开放与参与全球化的关系。

我们必须按国际上共同的规则来办事,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国家的保护措施上,尽早参与全球化贸易,就是要逼着我们的企业改革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竞争力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是缩小国内地区间差距与缩小国际间差距的关系。

第三是扩大内需与增加外贸出口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大国,国内市场很大, 要将扩大内需作为根本,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外贸的重要性。

综述:总之,全球化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 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篇6: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经济学论文

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经济学论文

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金融危机,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参与者,中国也肯定会受到影响,简要介绍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探讨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并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证券市场;金融监管

收稿日期:-01-10作者简介:王梓仲(1973-),男,湖北公安人,中级经济师,教师,从事国际金融与证券研究。

一、次贷危机产生与发展过程

次贷的全称是美国住房按揭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Mortgage Loans),是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具有很高的信用风险。

所谓次贷危机就是由于次级抵押贷款人到期不能按时偿还贷款所引发的危机。美国人几乎都是贷款买房,而且通常都是长期贷款。美国房地产贷款可以细分为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3种。次级抵押贷款是向那些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的住房贷款。这些次级抵押贷款人由于利率上升和楼市降温的双重影响,导致贷款拖欠和违约数量不断提高,最终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在初,不断上调联邦基准利率,导致房屋抵押贷款人的还款压力越来越大,次贷风险开始萌芽。2月,汇丰控股为在美次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美国最大次级房贷公司全国金融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次贷危机初现端倪。3月,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触发次贷危机。到了7月,标准普尔和穆迪两家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下调了612种和399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随后次贷危机逐渐蔓延,并在全球范围扩散,一些规模较大的金融公司相继宣告其资产亏损状况,比如澳洲麦格理银行、德国IKB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全球数十家机构宣布,因投资次贷相关债券所导致的资产亏损需冻结资产、拒绝赎回资金或破产,其中美国花旗集团在20第四季度的损失就达到了100亿美元。

此外,1月,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把重要的债券保险商———安巴克公司的信贷评级从AAA降到了AA,这意味着次贷**对保险业也产生了冲击。以上种种事件导致全球证券价格下跌、市场流动性萎缩、贷款成本上升以及消费需求下降,至此,次贷事件已从单纯的信用风险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二、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金融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已不可能独善其身,次贷危机正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中国经济。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既有好的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

(一)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损害1.在进出口贸易方面金融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美国是中国第二大的出口贸易国,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因而美国经济状况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很大。研究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出口额就会减少6%左右。因此,从理论上看,美国次贷危机将对我国出口商品产生不利影响。以纺织品行业为例,欧美市场一直是中国纺织成衣出口的重要市场,支撑着国内众多纺织企业的出口贸易,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失业率创下了4年以来的新高,达到了5.7%,居民消费信心指数降到了51.9。而欧洲的德国、英国等也深受金融危机的危害,相继出现经济萎缩的状况,消费需求自然也随之明显下降。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所面临的不是单一市场的萎缩,而是全球市场的萎缩,对于中国纺织品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T h e o ry R e s e a rc h学理论沉重的打击。

2.对中国的证券市场和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次贷危机一方面,直接加剧国内证券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波动又会从心理上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从上证指数来看,中国股市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从6200多点下跌到1600点,这样的跌幅比金融危机中美国道琼斯指数的下跌幅度还要大。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缓和与中国应对金融危机4万亿对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放松,从11月中国股市开始回升。

20下半年,中国房地产价格出现了多年不见的下跌走势。在年下半年,在广东、深圳房地产价格出现了20%左右幅度的下跌,个别地区和楼盘的降幅还要大些,广东的最大的房地产经纪商开始破产。但是,从203月份开始,随着货币政策的放松和整体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实施,以及房地产产商的投机与炒作,中国房地产价格出现了回升的趋势。

3.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的倒闭,外资突然撤资,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同时600万大学生毕业等使得劳动力供给急剧增加,劳动力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二)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促进因素1.对中国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008年中国GDP增长9%,在9%的GDP增长当中投资占了4.2%,消费4.0%,进出口0.8%,和年的数据相比,投资和消费贡献率在上升,进出口贡献率在下降。这个结构充分反映了美国次贷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外需为主,以出口为主,而次贷危机的出现,使外需这驾马车的作用急剧下降。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大力发展内需来弥补外需的不足。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并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中国是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内需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减少对于外需的依赖,加快调整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

2.中国具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可以进行跨境并购次贷危机发生后,国际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国际原油价格由最高的每桶147.27美元下降到现在40美元,下降幅度达到73%,其他重要资源价格也有大幅度的下跌。中国拥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国家应该利用现在的资源价格总体下行的机会,鼓励国内企业跨境并购,占有更多的战略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和基础金属。国内企业更多的参与国际资产配置,收购具有科技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可以说,这次次贷危机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战略布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刺激内需,升级产业结构和扩大就业我们国内的消费需求还有很大的空间,要减少对外部市场的高依赖。我们外贸依存度高达60%,如果能把这60%中的一半甚至更多转化为内需,那中国的市场就相对国外风险的抵御能力就会加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靠进出口,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应以扩大内需为经济增长达主动力,通过各种措施,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可支配的工资收入;由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促使公众减少储蓄,增加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出口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出口企业要积极开拓新市场,落实市场多元化战略。

(二)以中性政策为主,应对证券市场波动境内外资本市场变动的相关性和因果性已经显著上升,2008年内国内外资本市场交相大幅震荡在所难免。应采取中性政策加以应对:一要坚持货币政策不针对资产价格,不迁就证券市场的要求,不因市场波动而变动;二要进一步放松证券市场自身的管制,适时加快基金审批等,给市场以一定利好;三要及时调整税收政策,在出现严重恐慌时,可考虑印花税回调至的水平。

(三)继续坚持审慎和循序渐进的金融开放政策,加强监管合作次贷危机给美国、日本和欧洲的金融业造成了重创,但是中国金融业几乎没有受到次贷危机的直接冲击,中国对金融业的严格管制以及审慎的对外开放的步骤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创新导致金融产品越来越复杂,传统金融子市场之间的界限已经淡化,跨市场金融产品日益普遍,因此跨部门的监管协调和监管合作显得格外重要。中国要加强同全球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不断完善对于金融创新产品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

参考文献:

[1]金季.美国次贷危机演进与启示[N].中国财经报.2007-1 1-27.

[2]李宝伟.全球不均衡货币、今日体系下的危机与对策[J].亚太经济.2008,(4).

[3]杨坤.金融监管创新:构建新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J].时代金融2008,(8).

[4]刘夏.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几点启示[J].网络财富2008,(9).

[5]谢鲁江.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金融改革[J].今日中国论坛.2008,(1 0).

[6]罗伯特·希特.次贷危机终结[M].中信出版社,2008.

篇7:tpp对中国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tpp对中国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TPP(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中文意思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它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四国在签订协议,美国宣布加入,并带动一些经济体跟随,让该协定获得发展动力。TPP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

TPP与APEC最大的不同点是除全面“零”关税外,还涉及各国的内政,这当然都以美国的标准为基调。目前,亚太地区已有多个多边贸易机制,如果TPP成功建立,将对这些贸易机制甚至APEC机制都具有极大的替代性。不排除TPP一旦开始运转,其他的经贸机制将面临被架空和掏空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TPP对国际贸易和中国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一 TPP的实施会遏制中国经济对东亚国家的经济的影响力,削弱中国在东亚国家中的地位。美国这个时刻力推TPP,强化了其与东亚国家的经济联系,进而影响到了这些国家的政治发展。使一些东亚亲美的国家会抓住这个机会增加与美国的贸易往来同时得到美国更多的支持和依靠,进而站在美国这一边就势必会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减弱中国经济在其本国经济中的地位。二中国无法继续经济、政治的和平崛起。中国 历年来施行经济和平发展和互助双赢的政策,美国将自己的中心从非洲转移到亚洲 旨在增强其在亚洲的影响力 遏制整个亚洲建立一个稳定完善的经济同盟集团,这就阻碍了并将长期阻碍中国经济的和平发展和与其它亚洲国家互助双赢。三 其他东亚国家很可能会视美国的TPP为一个遏制中国发展的明显信号,他们会依仗美国的经济支持,继续大胆的与中国在经济、政治进行一些对抗。目前参加TPP谈判的国家绝大多数是美国的政治或军事盟国,比如:越南、日本。这是必然!中国近几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一举成为经济第二大国,势必会让在其它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国家产生对中国的嫉妒,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地位的提升也间接性的降低了亚洲一些经济大国比如说日本、韩国在亚太经济中的地位,能又这样一个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他们何乐而不为?四TPP的实施将驱使中国政府更加坚定地振兴国内经济,因此相关行业和板块中势必会涌现出大量的投资机会,增加国内就业,同时也加带动中国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强中国经济的稳定。

上面已经提到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那么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会怎样呢?答案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很大的。首先给APEC带来新的挑战,削弱APEC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的引领地位。TPP被明确定位为一个横跨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区域贸易安排,在规模上有超越亚太地区现有的任何FTAs/RTAs的发展潜力,从而有可能在覆盖地区上和APEC形成高度的重叠,这无疑会进一步削弱APEC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的引领地位。其次,TPP作为一个新兴的贸易集团,必然会在APEC成员中引发很强大竞争性自由化效应,更多的成员会努力寻求加入该集团,以避免因边缘化而带来的损失。这一现象不仅会削弱APEC成员的凝聚力,而且还会造成各成员贸易地位与谈判能力的不平等,这对于以平等协商为基础推进的APEC合作进程是不利的。其次 从发展趋势来看,TPP将给FTAAP的未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国认为,TPP有助于塑造一个大规模、大范围、高标准的平台,可以成为整合亚太地区众多FTAs/RTAs的良机。新加坡、智利等TPP成员也明确指出,FTAAP应该以“两阶段途径”(two-tier approach)推进,TPP是其中的第一阶段,此后逐渐吸引更多的APEC成员加入。按照这一思路,TPP无疑可以成为FTAAP发展进程中的“垫脚石”。但是,如果TPP最终没能吸引大多数APEC成员的参与,而是和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现有的或正在酝酿的贸易集团形成了强势竞争,甚至是直接对抗,那么TPP就将是FTAAP进程中的“绊脚石”然后给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前景带来多方面的影响。TPP全面介入亚太区域经济的整合进程会阻止亚洲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同时介入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确保其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重塑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削弱中日等国的区域影响力。

最后TPP会促进环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来往,加快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美国经济在环太平洋经济中的地位。

那么对于TPP这样一种协议,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这里我想提出几点建议。一中国已经具备了成为世界大国的基本条件,但是仍然缺乏足够的国外利益和被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性特权,因此中国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将是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亚太大国。基于这一定位,中国应该积极以“深刻变革、和谐世界、共同发展、共担责任和积极参与”为主要内容的新世界观和时代观,以拓展和巩固国家战略利益、发挥地区大国责任为目标,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TPP这一亚太新兴多边合作机制的发展。二、在已加入或有意向加入TPP的成员中,多数都与中国缔结或正在谈判FTA。随着美国的插手,TPP将给中国既定的亚太战略的实施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中美两国参与同一个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中国加入TPP存在阻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东亚成员,尤其是日本和东盟的协调,采取有效措施,以求不断取得切实的合作成果,确保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进程的稳步推进。

TPP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据介绍,所谓TPP战略,就是通过美国对TPP的主导,全面介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进程。第一,阻止亚洲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 第二,全面介入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确保其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 第三,重塑并主导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稀释中、日等国的区域影响力。

美国主导的TPP,目的是遏制中国、制衡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美国实施所谓的亚洲再平衡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美国长期以来推行反华政策的表现和延续。

前不久,主席访问美国时,奥巴马再次表态,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崛起。可是没过几天,奥巴马在美日澳等12个国家10月5日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部长级谈判,达成TPP贸易协定后,恶狠狠地说,不能让中国制定规则。

联想到,最近联合国要大幅度追加中国的会费,(背后的操纵者,估计也是美国),以及美国的军舰最近要开到中国的南海,到中国的家门口耀武扬威,恐吓威胁中国等等。不难看出,奥巴马的“欢迎中国和平崛起”的表态是多么虚伪!美国的所作所为,充分暴露了它害怕中国崛起,遏制中国发展,与中国人民为敌的凶恶面貌。

其实,美国从来没有放弃它的反华政策,它不愿意看到中国的日益强大,不会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中华民族一定会实现伟大的复兴!

TPP对中国外贸影响

10月5日,12个国家在美国亚特兰大就TPP达成基本协议,同意进行自由贸易。

这12个国家是,美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文莱、秘鲁、智利。

如果最终TPP协议实行,这些国家之间开展自由贸易,对中国宏观上的外贸会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和冲击?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时,会遭遇到哪些变局? 一、真正的赢家是美国?错,是日本 TPP成员国中,经济体量最大的是美国和日本,TPP促成最直接的改变是,日本与美国的自由贸易。

从理论上看,这意味着,中国的出口企业,与日本企业争夺美国市场的难度增加了。TPP的12个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就在于此。未来急需中国与美国尽快达成BIT谈判来弥补。

因为,在TPP的12个国家中,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总额最大,而且是贸易顺差,12个TPP国家中给中国贡献贸易差额最大的也是美国。而中国对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这几个国家,都是贸易逆差。也就是说,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更加依赖中国的市场,他们即便加入TPP,也不至于不卖给中国矿石和牛奶吧,而中国对他们的出口,总额和占比也不大,影响可控;但美国的市场则较为关键,TPP之后,与日本企业的竞争会更加直接和激烈。

比如汽车用轴承领域,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与日本产品与欧美产品的价格比为1:4:5。中国产品的制造精度、质量以及产品种类与日本和欧美产品相比没有优势,主要靠价格、响应速度参与竞争。TPP实行之后,日本企业的产品在美国市场,少了关税,将具备更多的价格优势,挤压中国产品的生存空间,当然,同时也会抢占欧美产品的份额。二、中国企业家和中国市场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TPP对于中国出口的影响,也许被夸大了。

首先,TPP实行还需要经过各个国家的议会讨论,是个漫长的过程。

另外,中国的出口主力已经从纺织业升级到制造业,这需要强大的工业体系和配套,价格和关税不会成为兴衰的主要矛盾。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比最大的品类是机电、音像设备及零件,其次是纺织品。208月,中国累计对美国出口机电、音像设备产品为1828亿美元,同期中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维持在150亿美元的规模。理论和现实上看,中国纺织品的产能有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趋势。但是,机电产品,要求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产业链条,是重资产、技术密集型产业,背靠中国的巨大市场,中国这部分制造业的能力是不会轻易被TPP和出口形势所轻易影响的。

山东潍坊的电声企业歌尔声学,出口额从的7亿,迅速增长到的100亿元。它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耳机、电声器件、电子配件供应商之一,在日本、韩国、台湾、芬兰、丹麦设立了子公司。对于美国的苹果公司来说,无论是否有TPP,都不可能抛开中国,去其他地方寻找供应商,因为,没有人能有如此巨大的市场、成熟且训练有素的工人、大规模的制造能力,顶尖的设备、丰富的供应链体系。

浙江的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万丰奥威,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铝轮毂生产商,他们生产的摩托车用轮毂,供应给日本的本田、雅马哈,生产的汽车轮供应给美国的汽车制造企业。,万丰奥威的集团公司收购了加拿大镁合金部件生产商镁瑞丁,目前正计划注入到上市公司。万丰奥威在印度设立具备300万套轮毂生产能力的子公司,预计在今年投产。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TPP协议对他们不会有太大的直接影响。三、TPP对中国宏观影响可控 TPP实行之后,中国外贸的宏观数据,一定程度上会受影响,但不至于伤及筋骨。

因为,中国的外贸增速,在-年间,已经出现减弱的迹象,这是全球需求变弱以及中国经济自然发展规律的影响。TPP实行之后,理论上,中国制造业出口价格优势降低,纺织业被东南亚国家替代,但制造业投资、技术经验积累、客户认证,纺织业生产转移的规律决定,这将是长期缓慢的过程。

中国当前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度改革之中,目的之一就是经济转型,让更具竞争力的“歌尔声学”、“万丰奥威”这样的企业变多变强大。数据下滑是预期之中,但只要企业强大,中国的根基和筋骨就不至于受挫。

而对于市场能力强的中国企业,TPP反而将给他们提供机会。浙江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宁波华翔的管理层,很早之前就注意到TPP谈判,在投资者交流中,他们曾说:“外资在中国投资汽车企业,不可超过50%的份额,如果中国参加TPP,这个限制就没有了,也就是说,在中国会出现外资100%股权的独资汽车公司,如果这样,之前在中国汽车集团下面,被保护的重点零部件企业,肯定会被像公司这样的市场能力强的企业替代。”

未来,中国与美国投资协定BIT谈判的加速推进,也将对冲TPP实行对于中国宏观的影响。

篇8:中国人购买外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论文

中国人购买外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论文

早年掀起的购买外货浪潮,在一次又一次的抵制外货活动中重新审视自身的温度。一方面,所谓的“外国货就是比国货好”的盲目崇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卑的民族心理,同时也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品牌弱势营销带来的消极影响。国货在某些群体中代表着廉价与低质,这种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给国内产品形象重建的进程加大了难度。另一方面,一味地抵制外货的行为也缺乏对全球经济的整体认知。毕竟,海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方面,哪一方面的失衡都不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可持续性的发展。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大量中国人购买外货的现象出现,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同时,购买外货已经从早期的单纯依靠运输业转变成出境旅游时的购买行为。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一些政策来限制境外游的消费上限,但仍然抵挡不住消费额度的增加。最后,我们依然要认识到的一点是经济活动永远和政治环境与政治政策密不可分。如果要系统地研究一种经济行为背后的经济影响,势必要结合时代背景下政策环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购买外货行为是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中国人购买外货这一行为表面上看是中国公民自身的消费行为,就像近年来掀起的出境游一样,在本质上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投射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化学效应。在经济学中,定量分析在金融行业运用比较广泛,这就需要有大量的数据作为依托,提供更为高效的分析;而定性分析则更多是运用于宏观经济,将数据信息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用社会心理和人文因素来剖析某种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而本文针对中国人购买外货这一经济现象,结合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方法,将其对国内企业、居民消费水平、国内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研究,并且将这些影响辩证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对国内企业。抛却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必须认同的一点是消费者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国内企业产生促进与鞭策作用。先进的国际品牌在原材料的选取,对质量的保证,对生产链的深入和优化等方面,都对国内普遍起步较晚的企业提供学习的模板。同时可以促进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并加强中国对外的联系与贸易往来。社会历史的发展永远是不断向前,这就需要我们优化自身,完善机制。当追求品质成为一种国内企业的发展共识,那么树立国内企业良好形象的进程就可以得到加快。反映在行业内就是一股求新求稳的良好风气,反映在社会公众层面就是重新建立起的国货信任。

2、对生产力和生产水平。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水平。当经济基础到达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层建筑也随之进步。相应地,作为两种矛盾运动之一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飞跃提升。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许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办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得益于那一场打开自我的变革。同样的,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的是,为了改变某种利弊失衡的经济现象,比如本文探讨的中国人购买外货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要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水平。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生产力提升的启示意义。

3、对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理念是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和消费全球化。消费者们将面临更多的选择,消费地域也从本国拓展到了全球范围。这对生产者和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能够以差异化的特色和人性化的服务来抓住消费者的心,那么这家企业无疑是成功的。相反,如果一家企业总是用古老的思维模式来运营,那么无疑将会被新时代的消费者所淘汰。因此,长期以往,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将是品质优良的产品和服务,那么,这对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消极影响

事物永远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起来的,用单一的眼光去看问题会陷入不全面不准确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也需要看到中国人购买外货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1、对国内市场。一方面,大量的中国消费者将目光投放到国外,这就必然导致了国内市场的动力不足,资金大量流出也会造成国内经济的波动。提到购买外货,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人们待在家里,通过进口产品进驻中国来购买国外产品。第二种模式是和境外游挂钩的,中国居民的旅游习惯总是和购物联系在一起。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人们往往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处于一个繁荣阶段,那么更高级别的现象也就随之产生了。而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对中国经济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其中包括汇率的波动,为了协调国内外进出口的贸易差,政府会采取一些宏观调控的措施,当无形的手出现偏差,那么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就会出来调控,但是从长远的目光来看,这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

2、对民族心理。有些情况下,人们购买外货是出于对品质的考量和猎奇心理,但有些情况下,人们则是出于一种跟风和随大流的心理。根据经济学理论,消费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人的行为心理,而放大到整个国家来说,则反映的是民族心理。那么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就可以从社会的角度来深度剖析中国人购买外货这一经济现象背后的人文危机。可想而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多元的思想和文化涌入中国,琳琅满目的各国货物涌入中国市场,这对闭关锁国了很久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而在这个激荡与交融的.过程中,民族心理产生了急剧的分化。这种分化反映在经济层面上的反映,是中国人购买外货的一个缩影。当人们消费上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习惯,那么将会加剧民族心理的不平衡,反过来这种心理失衡的状态又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久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3、对经济风险。最后,这种现象也削弱了中国经济对抗经济危机的能力。经济全球性一方面增加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力,人们能够买到其他国家的产品,这本身就是以这种经济活力作为基础的。另一方面,这种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也将经济危机和经济风险扩散到全球范围内。在这场关乎国家利益的经济战略中,可以看到的是,发达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从属地位。发达国家利用其发展成熟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在外贸关系中保持优势,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样的局面则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则名利双收,若运用得不好,则很难再竞争激烈的世界格局中占据一席之位,甚至还要承担资本主义经济世界周期性危机。对于中国来说,加入这个行列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单单从中国人购买外货这个现象来说,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挑战。大量的资金外流,对中国内部的经济发展,以及对中国外部的贸易发展都是起到了消极作用。

二、再深化

和这个现象相对应的是,外国人购买中国产品,如果将这两个现象结合来看,才算的上是从整体全面的角度来分析。当我们意识到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那么这个论题就深化到探讨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经济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综合矛盾体,这其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对整体产生蝴蝶效应。因此,探讨中国人购买外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应当从正面和负面,对立和融合的角度来全面分析。

参考文献:

[1]詹宏毅《全球经济的非对称依存》[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1

[2]严北溟《辩证唯物主义和经济规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

[3]杨世松《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篇9:用CGE模型分析硫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用CGE模型分析硫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的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和硫税的引入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也是二氧化硫排放最多的国家。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导致了极为严重的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酸雨区域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使中国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199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370万吨,由于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100多亿元,已接近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解振华,)。

针对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中国政府前后采取了二氧化硫排污收费、设立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排污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控制住了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的恶化程度,使得近年来二氧化硫排放的总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但是目前政府的控制措施主要依靠命令―控制型的行政手段。根据环境经济学的理论(Tietenberg,1992)和发达国家的经验(经合组织,),行政手段的实施成本高,会对经济造成扭曲,影响经济效率。随着中国经济状况的变化、能源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私有企业(尤其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在污染排放中占有了显著份额(Hilary,Mohan,and  Zhang;1998),这将提高行政手段的实施成本,并对其实施效果带来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禀赋,使得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还将对中国造成长期的巨大压力。所以,如果中国政府想更为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硫污染,需要考虑引入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手段。

实际上中国政府也正逐步考虑并转向经济手段的使用,现有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造、正在实施排污权交易的试点都表明了这种趋势。但作为主要经济手段之一的环境税,在我国却尚处于初步的理论探讨阶段。事实上,中国政府控制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的思路和控制措施,始终侧重于重点污染源(点源)的控制和末端治理,特别是针对电力和大型工业企业,这也是由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结构和政府的实际控制能力所决定的。但二氧化硫的排放,除了重点排放源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小量排放源。除了工业企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硫外,生活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所占的比例近年一直在20%左右(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而这部分的二氧化硫排放,在目前的政策措施下,受到的监督和控制都较为薄弱。

根据各种能源的含硫量来征收硫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首先硫税可以通过改变能源的相对价格对经济主体(企业和居民)的决策环境产生影响,不仅对大宗二氧化硫排放者起作用,而且也对小量排放者有影响。其次,硫税的征收使得经济主体自觉地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减少能源使用或选用更为清洁的能源,它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由于中国二氧化硫90%的排放来自煤炭的燃烧,硫税的实施有助于煤炭质量的改善,驱动社会对优质煤、清洁能源的需求,从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最后,硫税还可以与现有的控制措施结合起来,对于大宗的排放者,在现有的控制监督的基础上,若其排放达标,可对所征收的硫税实施返还政策或是补贴政策,这样一方面可促进大宗排放者对二氧化硫末端排放的治理,另一方面又会减轻由于征收对大宗排放的'生产者造成的负面影响。硫税手段与现有的控制政策措施充分结合,就可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善的二氧化硫污染控制体系,将整个社会的二氧化硫排放处于有效监控之下。

尽管硫税具有上述的种种优点,但在具体应用前,需要回答一系列根本的问题:什么是合理的硫税税率水平?硫税会对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造成什么影响?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样的总体影响?对中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有何影响?等等。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基于中国二氧化硫问题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ComputableGeneralEqulibrium)模型来回答上面的问题。

二、一个有关硫税的中国静态CGE模型

(一)有关中国CGE模型的文献综述

CGE模型即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顾名思义,它的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理论。而CGE模型是把抽象的一般均衡理论的构造变为一个关于现实经济的实际模型,是一种实际应用模型。

CGE模型是一个对经济生活的整体模拟,是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分析。且CGE模型中的主体是拥有优化行为的主体。这点确立了CGE模型相对于其它模型的优势。投入产出模型,线性规划模型都可以模拟整个经济的运行。但CGE模型主体优化决策的设定使得模型具有反馈调整和自发

[1] [2] [3] [4]

篇10:用CGE模型分析硫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用CGE模型分析硫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的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和硫税的引入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也是二氧化硫排放最多的国家。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导致了极为严重的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酸雨区域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使中国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199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370万吨,由于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100多亿元,已接近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解振华,1998)。

针对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中国政府前后采取了二氧化硫排污收费、设立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排污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控制住了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的恶化程度,使得近年来二氧化硫排放的总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但是目前政府的控制措施主要依靠命令―控制型的行政手段。根据环境经济学的理论(Tietenberg,1992)和发达国家的经验(经合组织,1996),行政手段的实施成本高,会对经济造成扭曲,影响经济效率。随着中国经济状况的变化、能源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私有企业(尤其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在污染排放中占有了显著份额(Hilary,Mohan,and  Zhang;1998),这将提高行政手段的实施成本,并对其实施效果带来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禀赋,使得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还将对中国造成长期的巨大压力。所以,如果中国政府想更为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硫污染,需要考虑引入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手段。

实际上中国政府也正逐步考虑并转向经济手段的使用,现有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造、正在实施排污权交易的试点都表明了这种趋势。但作为主要经济手段之一的环境税,在我国却尚处于初步的理论探讨阶段。事实上,中国政府控制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的思路和控制措施,始终侧重于重点污染源(点源)的控制和末端治理,特别是针对电力和大型工业企业,这也是由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结构和政府的实际控制能力所决定的。但二氧化硫的排放,除了重点排放源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小量排放源。除了工业企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硫外,生活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所占的比例近年一直在20%左右(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而这部分的二氧化硫排放,在目前的政策措施下,受到的监督和控制都较为薄弱。

根据各种能源的含硫量来征收硫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首先硫税可以通过改变能源的相对价格对经济主体(企业和居民)的决策环境产生影响,不仅对大宗二氧化硫排放者起作用,而且也对小量排放者有影响。其次,硫税的征收使得经济主体自觉地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减少能源使用或选用更为清洁的能源,它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由于中国二氧化硫90%的排放来自煤炭的燃烧,硫税的实施有助于煤炭质量的改善,驱动社会对优质煤、清洁能源的需求,从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最后,硫税还可以与现有的控制措施结合起来,对于大宗的排放者,在现有的控制监督的基础上,若其排放达标,可对所征收的硫税实施返还政策或是补贴政策,这样一方面可促进大宗排放者对二氧化硫末端排放的治理,另一方面又会减轻由于征收对大宗排放的生产者造成的负面影响。硫税手段与现有的控制政策措施充分结合,就可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善的二氧化硫污染控制体系,将整个社会的二氧化硫排放处于有效监控之下。

尽管硫税具有上述的种种优点,但在具体应用前,需要回答一系列根本的问题:什么是合理的硫税税率水平?硫税会对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造成什么影响?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样的总体影响?对中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有何影响?等等。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基于中国二氧化硫问题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ComputableGeneralEqulibrium)模型来回答上面的问题。

二、一个有关硫税的中国静态CGE模型

(一)有关中国CGE模型的文献综述

CGE模型即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顾名思义,它的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理论。而CGE模型是把抽象的一般均衡理论的构造变为一个关于现实经济的实际模型,是一种实际应用模型。

CGE模型是一个对经济生活的整体模拟,是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分析。且CGE模型中的主体是拥有优化行为的主体。这点确立了CGE模型相对于其它模型的优势。投入产出模型,线性规划模型都可以模拟整个经济的运行。但CGE模型主体优化决策的设定使得模型具有反馈调整和自发性决策的特征。上述的优点使得CGE模型成为适合硫税分析的工具。

早期的有关中国的CGE模型重点在于对中国双轨制经济的分析。模型常常分析经济结构中市场份额的扩大对整个经济的影响。Byrd提供了此类分析的理论基础(Byrd,1989)。而代表性的应用工作由徐滇庆(Xu,1990)和Garbaccio作出(Garbaccio,1994)。随着中国开发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内工作集中于贸易自由化的分析(翟凡,;郑玉歆,樊明太等,)。他们分析了关税减让等贸易自由化措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趋严重,因此环境问题也成为了CGE模型应用的一个焦点。谢剑(Xie,1995)开发了一个静态的经济环境综合CGE模型,在他的模型中,给出了一个含有环境因素的扩展社会核算矩阵,包括了对污染税、补贴和清洁活动的分析。

而全球变暖问题是CGE模型开发者关注的另一个焦点。二氧化碳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问题的主要原因。国外有关于碳税的CGE模型可说数不胜数。而针对于中国的工作由张中祥(Zhang,Zhongxiang,1996)和郑玉歆(郑玉歆,樊明太等,1999)作出。他们分析了用碳税来控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会造成的各种宏观影响。

相对于全球变暖的问题,中国的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问题显得更为严重和迫切。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石油为主,二氧化硫污染较为轻微,所以国外的CGE模型开发者很少关注二氧化硫污染问题。狄文华(Di,Wenhua,)曾分析了空气污染税对中国经济增长、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他的工作重点在于两种污染物(悬浮颗粒(PM-10)和二氧化硫)所造成公众健康的损害。然而,狄文华的模型采用了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作为其生产函数的形式。这种简单的生产函数形式是不能反映资本、能源、劳动间以及各种能源间更为复杂的替代关系的。由前所述,中国二氧化硫的排放90%来自燃煤,高硫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硫占总排放的四分之一,而且中国在近期内能源结构还将以煤为主,所以要分析二氧化硫的控制,不仅要考虑不同类型能源之间的替代,还必须考虑煤炭之间的替代,所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煤炭是合理分析中国二氧化硫减排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故本文将根据中国二氧化硫排放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基于硫税的CGE模型。

(二)中国的硫税CGE模型的建立

中国硫税CGE模型包括生产模块,收入支出模块,对外贸易模块,投资模块,宏观

闭合、均衡与福利模块,环境模块六个子模块。

生产模块描述生产者的优化行为,给出要素的需求函数和各种商品的供给函数,模型采用嵌套的CES(常替代弹性)函数形式,其结构如图1。生产函数采用的投入品为:资本、劳动、能源和其他中间投入。我们采用里昂惕夫函数来合成资本――能源――劳动合成品和其他中间投入品(里昂惕夫函数亦是CES函数的一种特例,它意味着资本-能源-劳动合成品与其他中间投入品之间是无法替代的)。

图1 生产模块结构

另在能源合成投入品中,电力与其它化石能源的替代弹性与化石能源之间的替代弹性有很大不同(注意到电的产出常常需要化石能源的消耗,电与其它化石能源替代弹性要小于化石能源之间的弹性)。所以在能源合成投入品中本模型在区分化石能源合成投入品和电力投入品,化石能源合成投入品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合成。相似的区分见于Welsch和Hoster(WelschandHoster,1995)的模型中。

由于我国二氧化硫排放的90%来自煤炭的燃烧,所以煤炭中硫含量的不同对二氧化硫排放有重要影响。1995年高硫煤(硫含量大于3%)产量9500万吨(占煤炭总产量的7.42%),而排放二氧化硫592.5万吨(占总排放量的1/4)(解振华,1998),在模型中,税的征收是基于每种能源的平均硫含量。考虑到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不会变化,依靠能源替代所造成SO?2的减排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于煤炭本身之间的替代。所以煤炭之间的替代弹性应高于煤炭与其它化石能源之间的替代弹性。故将煤炭再分解为低硫煤、中硫煤、高硫煤。

在模型的收入支出模块,定义了居民、企业、政府三类主体,分别描述了其收入的来源和支出行为。我们用Stone-Geary效用函数来描述居民的效用。而居民的消费函数是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描述。它根据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限制下优化其效用函数所得。

在贸易模块中,模型采用了双向贸易的方式(即绝大多数部门的商品既有进口也有出口)。我们采用Armington假设区分了进口品和国内品,认为两者之间是不完全替代的。国内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国内产品和进口品的优化组合以获得最小的成本。同样,我们也区分了出口品和国内品,国内的生产商可以选择其产品在出口和国内销售间的合适比例以获取最大利润。在进口产品的价格上,我们采取了小国假设,即认为中国是价格接受者,国际市场价格不受其进口需求的影响。而在出口产品上,除了轻工业部门的产品,我们也假设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不受中国出口量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轻工业部门的产品,如玩具、服装、鞋类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由于在CGE模型中,所有的变量无法都是内生求得的。需要选择宏观闭合法则来确定哪些变量外生,哪些变量内生。本模型采用了“新古典”宏观闭合条件来定义储蓄和投资间的关系。它意味着所有的储蓄将转化为投资,采用此类闭合条件的模型也称为“储蓄驱动”模型。在这里总投资由各种储蓄(居民、企业、政府,世界其他地区)决定,经济的运行是由储蓄来推动的。

模型的均衡条件主要包括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模型假设资本和劳动的总供给量保持不变,通过各部门的工资率和资本回报率的调节来达到劳动和资本的供给平衡,即工资率和资本回报率内生决定。

三、模型应用与政策模拟

下面具体对征收硫税对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各种分析。模型中二氧化硫的不同减排目标外生给定,而硫税税率内生,分别模拟二氧化硫减排率从5%增加至30%的下的情景。

表1为不同减排率下相应的硫税税率和二氧化硫排放变化的结构效应、产出效应。其中产出效应度量经济活动规模(常用实际GDP表示)变化所导致的二氧化硫染排放变化;而结构效应是指由于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所导致二氧化硫排放的变化。

表1 二氧化硫排放变化

由税率水平和减排目标的关系中可得,为了实现等额增加的二氧化硫排放减排目标,所需征收的硫税税率水平是递增的,如图2所示。即若以二氧化硫减排率为自变量,相应硫税为因变量,则此函数的二阶导数大于零。这表明二氧化硫的减排成本是递增的,随着减排率的增加,硫税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也是递增的。

图2 硫税税率与二氧化硫减排关系图

由表1,二氧化硫减排基本是因为结构效应所致(虽然随着减排率的增加,产出效应是递增的,但产出效应与结构效应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减排5%时,产出效应仅为0.02%;在减排30%时,产出效应仅为0.2%)。这表明硫税的征收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导致二氧化硫排放的显著减少,但对实际GDP的影响却很小。证明了硫税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表2 各种能源对二氧化硫减排的贡献

注:各种能源的减排贡献等于各种能源所减排的二氧化硫占二氧化硫总减排的比例

由表2可见,二氧化硫减排主要依靠高硫煤使用的减少所导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其减排量始终占二氧化硫总减排的一半以上。在减排率为5%的情况下,高硫煤的贡献为65%,而随着硫税税率的增加,低硫煤和中硫煤的`对减排的贡献率略有增加,表明逐渐提高税率将导致低、中硫煤的更少使用。再来看各种能源消费的变化情况:

表3 各种能源消费的变化情况(%)

由上表,硫税的征收将导致整个经济能源消费的下降,且幅度是递增的。而对于不同的能源来说,硫税的影响各为不同。含硫量较高的煤炭消费下降,而高硫煤消费降幅最大,在30%的削减率下,其消费下降67.12%,低硫煤、中硫煤则分别减少7.4%和40.5%。而含硫量较低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分别增加了2.7%和4.3%,整个化石能源消费则下降了7.1%。从表中可以看到,虽然煤炭的消费有较大比例的下降,但化石能源消费和能源总消费并未下降同等的幅度,这表明了不含硫、或者含硫量较低的能源对含硫量较高的能源的替代,亦表明了能源消费结构在征收硫税后发生的变化,这也是前述的二氧化硫减排中的结构原因所在。

最后来看征收硫税会对宏观经济造成何种影响,如下表所示:

表4 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

注:各宏观变量的变化以相对于基年值的百分比变化表示(除进出口总额、储蓄额外)。

由上表,征收硫税后对整体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变量都有幅度不同的下降,且幅度随着二氧化硫减排的增加而递增。

硫税的征收一方面将导致替代效应(使用未被征税其他商品来替代被征税商品),从而使劳动和资本的需求曲线外移,另一方面会导致总产出的减少(投入品之间的替代调整将对总产出造成负面影响,见上表总产出项),从而使劳动和资本的需求曲线内移,如果两项因素综合,最终导致劳动和资本的需求曲线内移,那么在给定劳动和资本供给总量的情

况下,其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量不变。平均工资率和平均资本的下降意味着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的下降。

居民的收入由于要素报酬的下降而下降,在固定的所得税率和储蓄率下,将导致居民的消费和储蓄下降;企业的收入也下降,导致其储蓄下降;虽然政府的收入由于硫税而有所增加,从而在固定的消费比例下,政府消费有所上升,但社会总消费仍然下降了。从储蓄方看,由上表,虽然政府的储蓄因为政府总收入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居民和企业的储蓄下降幅度更大,从而导致总储蓄的下降,且由于模拟中采用了“新古典”假设投资额由储蓄决定,所以总投资下降。再看进出口的情况,进出口总额均下降,其中进口总额下降幅度大于出口下降幅度。由于各种商品的进口量取决于国内品的相对价格和国内市场需求量,而出口量取决于国内厂商产量和国内销售的相对价格。若只从价格因素考虑,整体经济价格水平的下降(GDP平减指数)将导致出口总额的增加,进口总额的减少,净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增加。但是由于国内市场需求量和国内厂商产量的萎缩,使得出口总额由增变减,进口总额进一步减少,而净出口总额变化的方向依旧保存不变。

综合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项因素,前两项对实际GDP造成了决定性的负面影响,而第三项只使实际GDP下降的幅度有所减少。

最后看居民收入幅度所受到的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导致居民的福利下降了,而其中农村居民福利受损的程度略大于城市居民。

四、结论

硫税征收会对实际GDP造成负面影响,但其影响较小(二氧化硫减排5%时实际GDP下降0.016%,而减排30%下降0.206%)。价格水平(GDP平减指数)有所下降,总消费和总投资也有不同程度的小幅下降,工资率和资本报酬率同时下降,进出口总额也同时下降(净出口额增加),居民的福利受到损失,农村居民的损失略大于城市居民。

二氧化硫减排基本是由于结构效应所致,硫税的征收对整体经济影响不大,但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效果明显,这表明硫税的征收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导致二氧化硫排放的显著减少,但对实际GDP的影响却很小,从而证明了硫税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篇11:家庭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分析论文

家庭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分析论文

“学困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习有困难,跟不上教学节奏,导致学习成绩差或思想品德欠好,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学困生”在每位教师的教育生涯中都会碰到。造成他们“学困”的原因主要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信心、自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学困生”不是天生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对“学困生”家庭环境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学困生”在家庭环境方面不外乎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p家庭教育的影响

1、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农村家庭。在农村,绝大部分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只顾忙农活,甚至有时还要挤占孩子的学习时间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把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负责任地交给学校。

2、家庭结构不完整。现在社会夫妻离异现象越来越多,对孩子的心灵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给孩子带来无形的思想负担和学习压力,特别是单亲家庭甚至让孩子成了无人管的孤儿。这样的家庭环境如何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学生背着这样的心理压力去学习,又怎么能学得好?

3、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很多家长都认为只要勤奋了,就会取得好成绩,没有取得好成绩就是学习不努力、不勤奋,而根本不去考虑怎么让孩子巧学,带着兴趣去学。现在不少家长给孩子列下成长计划,今天逼孩子参加钢琴培训班,明天又替孩子报名学书法……想当然地为孩子安排一切,对小孩缺少最起码的尊重。孩子对家长的安排不感兴趣,即使家长再用心良苦,孩子也是学不好的,反而让他们产生厌学和逆反心理。

4、家长不当的言行举止。我们说学生都有“向师性”,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家长作为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他们的言行更会影响到学生,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困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很多是从家长那里“传染”过来的,抽烟、喝酒、……有的家长则过分溺爱,从不让孩子参加劳动,使孩子形成了怕吃苦的习惯,毅志力不强,学习上一碰到困难就习惯性的退缩,久而久之,就成了“学困生”。

具体表现方面:

1、很多家长以学习成绩为主,影响学生健康发展

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次要的或可有可无的。追求考试分数的家庭教育只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坠入家长自设的分数圈套,从而丧失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性。现实社会中惟分数至上的家庭教育的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令人痛心不已。

2、在溺爱的家庭中,学生失去养成教育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求怎样做就怎样做,父母对待孩子百依百顺,不打折扣。

由于家长娇宠子女,要求不严,放松教育,甚至纵容放任,用溺爱代替教育,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的习惯、蛮横放肆的性格,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容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学习上也决定不会是刻苦努力、成绩优秀的学生。

3、在“放任”的家庭中,学生难以成才

对孩子行为的对与错一概不管不问,对其学习努力与否也不关心,任其所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知识层次较低家庭。孩子表现为对事物无是非观念,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成绩好坏也随其自然,这种家庭环境也很难使孩子成为德和兼备的有用人才。

4、在“控制”的家庭中,学生畸型发展

采取这种教育方法的父母认为,子女的一切有关问题应该由他们处理。其管理方式和态度过分严格,甚而专断独裁,过多地干预子女的行为,无视引导、劝解、说服的作用。尤其对子女成绩期望过高,以至揠苗助长,采取打骂恐吓等手段。其后果只会使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落空或者适得其反。

二、家庭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1、和睦友爱型家庭

处在这种家庭中的学生倍受家庭的爱护,可以从每个成员身上获取支持和力量,家庭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安静可靠的环境,他们本人也会有一种蓬勃进取的力量,其学习成绩自然也会优良踏实。

2、平衡协调型家庭

这类家庭表现为和平稳定,虽然也有矛盾和争执,但能很快缓和平静。之所以出现矛盾和争执,或是因为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或是因为夫妻间性格的差异,或是因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同而发生矛盾。但大家的向心力依然起主导作用。在这种家庭中的学生也是幸运的,他们能在不断调节的和谐有趣的家庭中读书学习,身心发展也是健康愉快的。

3、平衡家庭

这是经常处于矛盾状态但尚可维持的家庭类型。表现为夫妻间常有矛盾,父母子女间也常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和,或者还有其他原因。家庭气氛有时缓和平静,有时风雷大作,情感气氛呈不平衡状态。使得每个成员既有对家庭爱护向往的一面,也有厌烦和压抑的情绪存在。这类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有明显缺陷,不是偏激专制,就是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不是理想的环境。

4、修养型

这类父母能了解子女的心理,并依据其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对子女的态度非常民主,不墨守成规,善于因势利导,能尊重其意见和好奇心,学习上关心辅导,生活中言传身教,父母子女间建立起一种互相帮助,尊敬友爱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对子女的学习是一种强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各种才能,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教育方法。家长学习兴趣对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文化程度的差异除了表现在辅导能力上有明显的差别外,还表现在家长学习兴趣、家庭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差别。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

最后,任何一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都是不能选择的,家长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文化素质也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我们可以尽量寻找提高子女成绩的契机,以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

篇12:组织设计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影响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当前水利水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也越来越多,为了能够在该行业中获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就需要强化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在这当中,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采用组织设计能够实现对于整个工程有效规划以及统筹,从而确保相关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例如,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能够对人员合理配置以及对材料科学的采购和对成本严格控制等。在当前的水利水电行业发展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强华,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成本造价控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依据就是施工组织设计,因此就需要强化施工组织设计,以此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有效控制。

篇13:组织设计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影响分析论文

1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1.1施工组织设计为工程造价提供了依据

对于工程造价,施工组织设计是其基础性的工作,因此在实际的项目建设投入需要将升温,组织设计和工程的概预算进行协调处理,因为相关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这种情况。就是在同一个项目当中,因为施工部门不同,其之家信息沟通缺少有效性,造成其施工方法也不是很相同,因此导致成本预算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所以最终的工程造价也有很大的差异。

1.2工程造价反作用与施工组织设计

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需要对于施工方案进行编制,以此来确保再去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选择成本比较低,以及工期比较短的施工方案,在这个过程当中工程造价的相关数据,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为施工方案的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然后我才用工程造价的反作用,对施工组织计划进行指导,以此加强对与施工方案的优化,从而将施工成本降低,有效地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这对于施工企业的经济性有着很大的作用。

2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之间的相互确定关系

尽管施工组织设计和造价控制工作在相同的项目中分别属于不同的部分,然而这两者之间独立存在的,通过相关施工数据以及实际的施工经验可以勘查,这两者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例如,对于施工过程当中的材料价格进行预算中,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往往需要大量的材料,基本上材料的费用占到整体工程的60%左右,若是对建筑材料采购方案能够优化,尤其是对于水泥以及钢材和木料等进行组织设计,这对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和工程成本的降低有着很大的作用。

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意义

3.1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是合理确定

工程造价的关键在实际的施工当中,往往会产生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以及对于施工计划当中的相关细节性工作没有重视等情况,这样就会给实际的工程造价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实际的设计人员在对于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当中,对施工方案不能盲目的选择,一定要能够根据行业当中的相关规范,对相关的设计方案进行筛选,将施工项目的实际需求作为其发展基础,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方案,尤其是需要对于细节性进行掌握,确保经济性以及技术性都能够有效把握。

3.2采用新技术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于新型技术的不断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施工中,加强对新技术以及新设备和新理念的应用,不但能够将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进行提升,还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将工程造价进行降低。比如,在对水电水电坝体进行施工当中,可以采用新型的碾压混凝土作为坝体的施工材料,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坝体的快速填充,对施工工期有效缩短,还能够将坝体的抗溶性以及耐腐蚀性进行提升。因此,在实际的施工当中,就需要加强生产工具的有效应用,从而实现工作造价的降低。

篇14:组织设计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影响分析论文

4.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是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的关键

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依据该工程项目的实际进行认真、严格的论证,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思考,包括经济以及安全和技术等方面,以此起来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高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工程造价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现阶段,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存在着因为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不高以及组织设计工作的细节没有做到位等情况,这样就给工程造价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就需要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

4.2采用新技术是降低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实际的施工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来提升工程的效率以及质量。在施工组织设计工作中需要将科技因素进行重视,需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加强新型技术以及设备的有效合理的应用,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材料的结合,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将科学技术的作用有效体现处理,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水电水电建设当中将科学技术有效应用,不但能够将工作效率提升,还能够将工程造价有效降低。比如,在对于水电站的坝体建设施工当中加强对新型碾压混凝土有效应用,将其作为坝体的建设材料,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填充的效率,并且也能够将工期降低,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的降低,以此能够为建设工程带来比较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当中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的降低。

5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策略探讨

5.1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视

在大部分行业当中,对于造价管理工作来讲都非常的重要,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当中,也是如此,因此就需要强化人员成本意识的提升,不管是对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成本意识,对于水电水电工程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以此使得施工企业的成本支出和收入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够使得施工企业获得一定的利润。在这当中,对实际的造价控制工作来讲,一定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依据,按照实际的状况实施预算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得造价更加的具有针对性,以此实现对材料以及人力和时间成本准确了解。

5.2根据具体的施工项目制定合理的施工图

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需要做好相应的预算工作,通常对于预算工作按照施工图来进行确定,对于施工图不但能够将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体现处理,还能够将工程的细节进行体现处理。在实际的施工图当中需要将工程施工的实际成本进行体现,比如,在施工图当中需要对于施工的材料以及人员的实际数量进行体现,以此使得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将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进行有效的配置。

5.3加强对各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和管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需要做好核算以及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若是对于成本核算缺少合理性。那么对于水利水电是喔。当中的成本有控制,就很难确保,所以是施工企业当中的相关造价管理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就需要对于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加强重视。并且在成本核算部工作当中各个管理部门需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在进行核算工作当中,对于核算工作本身来说,也需要将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结合起来,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对于成本的数量以及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计算,并且确保差异不能太大。在工程施工进行中,对于相关工程项目的实施,在成本核算中,若是产生了和预算不同的情况,这就需要及时进行解决,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防止对工期产生延误。

5.4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的变化加强造价控制

对于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当中所出现的变更情况,这就需要对于一些突发状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对于施工现场的动态管理,按照施工状况,对于既定的组织设计有效修改以及补充,从而将水利水电工程的目标有效实现。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于用电量的不断需求增加,人们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确保用电安全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实现供电企业的发展,就需要在工程施工中做到合理的设计。加强对于施工成本的控制。对于工程造价能够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对其严格控制,对工程施工中的相关部分配置进行优化,以此将施工周期有效缩短,这样就能够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杜汉清.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J].中国建材科技,,S1:60-61.

[2]董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关系浅析[J].四川水泥,,12:80.

篇15: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论文

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出行、交流、起居以及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在信息全球化、信息浪潮高涨的今天,以下是“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新技术革命中,新的信息技术有效的将管理和信息集中于一体,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了企业管理方式,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和体现,同时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企业与技术、生产力水平相互促进作用的结果,因此,管理、技术、生产在新的环境中将融为一体,成为企业、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

企业如同社会,企业的运转和经营与社会类似,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将成为社会的主体,因此,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是稳定企业发展、创造持续效益的关键和重中之重。如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企业的发展中,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对企业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效果,在新技术革新之下,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对社会不断造成重大影响的同时,如何强化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管理将是各个企业在大时代、大潮流下必须面对的课题。

信息技术的发生、发展不断带动了大量信息的传播速度,因此,企业在管理中的内外环境信息将得到迅捷的传播速度,改变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自身管理状态的认知速度和效果,尤其是在生产的管理上,顺应便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企业可以实时掌握生产市场的饱和程度,从而在生产管理上作出正确的决定,避免产品与市场需求的脱节,由此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实现零库存创造了客观条件和手段,但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快捷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实质上,信息技术给企业的管理带来的是一种工具的革新,但從内在而言,其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信息市场条件下,对于实时的外部环境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将极大考验着企业的管理者,因此,机遇和挑战并存。

信息技术给企业不仅在生产管理上带来了创新,同时也给企业的资金、进度、技术开发、经营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深刻变革和影响,例如传统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淘宝进行网上交易,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微商交易,改变了实体店的作用,促进企业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综合分析当前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管理输入的快捷获取,以及各种管理方式的创新对管理内容的便捷组织和协调,从而最终实现对管理对象的创新管理。同时实际企业的调研发现,当前信息技术正在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并在管理的实践中与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运营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管理,在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企业的生产管理中也存在许多的信息技术运用的.影子,例如企业的自动化办公或无纸化管理都是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节省了企业开支,也较低了社会的污染。但是从管理的根本出发,信息技术的作用发展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组织、运作方法和手段上,从总体上看是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达到现代先进水平或者说是用最新理论、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把信息技术成果综合应用于管理,使之能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地达到预定目标。

篇16: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论文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出现之前,传统企业的管理主要依循信息的传递,信息的传递方式将直接决定了传统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因为组织结构对信息的流通将造成较大影响,这也是传统企业形成由下向上递减结构的形成原因。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信息的传播速度和途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使得原有低水平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充分的额发展,单个管理节点将能够更及时的获得各方面的消息,并对这些消息进行处理和传播,可以让企业机构和组织进行适当程度上的缩减,改变了以往冗杂的现象,能够近距离的与员工进行交流和沟通,也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和分配一些任务,从而才能够让企业的目标利润更好地实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企业的原有组织架构,使得信息要素得到更快的传递,让企业团队能够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更加了解,使得企业的管理趋于扁平化和高效协同化。

2)对生产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生产管理需要企业内部的高效组织,以及企业决策者对市场变化的洞察和思索,在网络化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生产管理中由于市场信息壁垒或障碍造成的生产市场脱节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信息在当前的社会中被广泛快速的传播,任何市场的变化都将在第一时间被企业管理和决策者获悉。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内在的实质变化,例如高效的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彻底改变企业管理者对生产的管理方式,这种产生管理设计水平的高度发展,在给企业节省管理成本的同时,也是管理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使得消费市场、生产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开发人员出于统一个平台之上探讨产品的观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生产管理方式的改变,由目标市场反馈给生产者,变为由产品开发创造者去决定对生产的管理。这样一系列的影响和改变让产品设计更为网络化,生产制造敏捷而弹性化,生产的组织也实现生产虚拟化。

3)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营销难以将企业的传销目的得到充分的释放,这主要取决于缺乏营销范围和效果的限制,同时,传统的企业营销方式成本较大,除了对于企业资源的占有还涉及到企业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方面的消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和营销效果。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营销变得更加多样和高效,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企业营销的方式更加丰富,能够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更加丰富的阐述企业的营销效果,并且营销的区域也变得广泛,降低了企业的人力开支、通信开支,满足了企业和市场的对接效果,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台和营销渠道,从这点上而言,信息技术的确是企业和社会频繁、广泛交流的重要技术支撑。

4)对企业经营理念、决策方式的影响

由于信息技术拉近了社会要素与企业的联系,拉近了市场与生产的联系,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和迅速,在这种扁平的世界中,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决策方式必将受到根本影响,在信息技术下发展的企业结构、企业组织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后,人在这个结构中充当了节点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企业将更加重视员工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员工的劳动创造力也将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中得到释放,同时,企业决策者们在信息爆炸的客观环境中,将极力获取和过滤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改变过往可能存在不确定和随意性的一些问题,使得决策更加合理和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三、小结

信息社会中企业的生存之道是新、快、变,这就要求企业对于外界环境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只有进行阶段性的变革和推行创意举措,才能够走出发展创新之路。导向创新型管理模式首先要确立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对于企业的文化制度、经营理念、经济行为、基础设施等进行调整和组合,把“创新”二字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主流,把以人为本和鼓励创新的企业理念贯穿始终,同时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和经营方面创新。

相关专题 东盟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