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式企业核心竞争力初探论文

可乐泡饭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可乐泡饭”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族式企业核心竞争力初探论文(共1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家族式企业核心竞争力初探论文

家族式企业核心竞争力初探论文

[摘 要] 传统观点认为,家族公司只是在一国经济工业化的初期十分流行,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随着企业组织的进化,家族公司会逐渐地消亡。但在现实社会中,家族公司比比皆是。中国的家族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如何解决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正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 家族企业;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家族企业是指同一家族至少有两代以上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这种两代衔接的结果使公司的政策和家族的利益与目标有相互一致的关系。家族企业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家族所有和家族控制,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家族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形态主要出现在东亚与东南亚国家的华人企业中并由此产生了独特的家族治理模式。有数据显示,东亚各国和地区最大的15家家族控股公司的市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中国香港84.26%、马来西亚76.2%、新加坡48.3%、菲律宾46.7%、泰国39.3%、印尼21.5%、中国台湾17%、韩国12.9%、日本2.1%。即使在欧洲,也有四成的企业是家族企业,而在68%的欧洲企业中,主要行政人员来自控股家族。家族企业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

核心竞争力一词,首次出现于1990年由C·K·普拉哈德和G·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处于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包含在企业产品中的人才、技术、管理、文化等因素的总和,它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和运行机制的支持。

我们注意到,家族企业在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往往发展会很快,但到了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家族企业没有形成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企业文化,而血缘文化严重地制约着家族企业的发展。我们的调研资料表明,很多的家族企业在成长初期由于面临着极大的发展风险,其家族成员会全力以赴地为了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努力,但是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前所掩盖的血缘矛盾就会突现,就会成为影响家族企业再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家族成员因利益分配上的纠纷而形成的对立。四川新希望集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民营企业,也是一个家族式企业。在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时,发生了家族内部的争斗,四兄弟各自独立。浙江十大发明企业家之一的祝强的企业在如日中天的时刻,后院起火,原任副总的妻舅,以资产分割为由诉至法院,把祝强推上被告席;还有家庭成员与企业员工因利益上的偏倚形成的对立。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仅依靠家族单方面的努力,而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许多领导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以为是自己独创天下,因此不仅不能善待企业的一般员工,而且不能给予高级管理人员合理的报酬。当高级管理人员在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的情况下,将可能携手下有能力的员工另觅高枝,造成企业人才的流失,将会给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危机。家族式管理,最怕的是“兄弟阋于墙”,怕的是利益向血缘偏倚,一旦企业内部出现了对立的利益群体,中坚力量反戈一击,再坚实的大厦也会瞬间土崩瓦解。

有数据表明,国内的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6.5年,就我们已有的调研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的.家族企业还普遍处于发展初期,起点低,底子薄,整体层次不高,竞争力比较薄弱。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有一个特征,起伏波动比较剧烈。同样在西方,家族公司也是很常见的一种企业形式,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同样的企业形成的前景却完全不同。西方的企业里以制度为准则,而亲情是松散的,甚至短暂的;而中国家族企业这种紧密的血缘亲情关系是不可能用制度来代替的,在家族企业中很难看到有完善的制度,因为中国人认为制度代表着不信任,而人情的价值恰恰就是信任。因为没有制度,没有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对资本、对分工、对贡献都没有明确的认定与衡量,所以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容易走向分裂。

家族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如何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杜邦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看出一点启示。杜邦可谓百年企业,长期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杰出的家族企业,由家族控制和管理的时间长达170年。杜邦公司于18创立,皮埃尔及其兄弟们通过控股公司的复杂网络保持着对公司的控制,到19,杜邦家族仍然管理着公司。直到20世纪30年代,公司董事会中高层经理的人数才开始超过杜邦家族成员,到了70年代公司正式由专业管理层接管,成为经理式企业。杜邦公司的2持续发展,是与杜邦家族不断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分不开的。为了公司的发展,他们识势变革,吸收了现代公众公司中相适配的制度,形成家族式治理结构与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机结合。杜邦公司通过家族权威者的训导,要求所有家族成员必须都能共同遵守某些规则。其中一条规则是,除非和其他非家族成员的雇员一样,甚至更为能干和勤奋,否则家族成员就会被劝退离开企业的管理层。杜邦公司对其家族中的男性成员给予进入公司管理层的起步工作“特权”,在其工作5年后由4~5位家族长者对其表现做出评价,对于在后难以成长为高级管理人员的,就会劝其退出公司管理层。坚持这一制度的结果是,目前杜邦家族仍然是公司的所有者,享有公司利润的较大份额,但基本上不参与重要的经营决策和管理。尽管由于皮埃尔坚持以上制度曾一度引发过激烈的家族斗争,但正是这种制度的忠实执行和不断完善,才保证了杜邦公司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奠定了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如今杜邦家族成员中大部分也都成为优秀的经理人员,但只有五六人列席公司的董事会,一人进入高层管理。笔者析此案例认为,杜邦公司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由此也可以认为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解决家族企业发展问题的关键。

有资料表明,在中国现阶段存在着一种情况,即企业竞争力指数最高的企业(比如最高值为100)中,家族企业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但是竞争力指数为40~50和10~20之间的企业中,也是家族企业所占的比重同样也较高。这说明在我国家族企业有其存在的空间和顽强的生命力,但是如何摆脱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各种制约和风险,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从企业发展初期就开始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家族式治理结构与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是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一个企业的发展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文化。技术是一个平台,没有可以继承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生命力可能会是有限的。何似龙的《管理学——理论与实务》中认为管理具有下述文化属性:第一,受社会根本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所产生的属性;第二,受具有历史延续作用的传统文化(主要指民族精神、思维方式、主体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制约所产生的属性。因此要想创立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得从中国固有的文化环境来考虑。

宏基的创立者施振荣认为目前我们国家在企业管理方式上美国观点占主流,施感言:“如果我们完全照搬美国企业的模式,我们只能成为三四流的企业”。笔者认为不同的管理应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作支撑。中国的文化特色决定着血缘宗法目前还依然存在并在一些管理领域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我国的家族企业应当像杜邦公司那样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去建设一个有利于企业传承和发展的企业文化。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改变已有的治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家族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在所有权与控制权配置家族化,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分离,企业与家族合一,企业的主要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中配置(家族治理模式模型如图1所示)。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家族集权制在正确的领导下,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治理结构的瓶颈就会显现出来。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成员内的权力分配和制衡为核心的。虽然很多大型家族企业都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等组织和相应制度,逐渐向规范的现代公司制靠拢,但家族集权特征仍很突出。这一方面表现在董事会成员、经营管理人员的来源具有封闭性和家族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企业决策方式的以家族内部的个人决策为主。虽然存在董事会、股东会,但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的重要决策仍是以企业家个人决策方式为主,董事会、股东会的决策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在以家族成员的身份来界定权利的制度安排下,个人的价值不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而在于个人的组织身份。这就使得公司员工的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有时由于这种绝对控制权的管制还会使得公司的员工,特别是家族外的员工更是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使得公司员工的内在潜能受到严重压抑。如果将杜邦公司的发展模式应用到中国家族企业的治理中,从而来实现中国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必须有一个有才能的家族领导来不懈地坚持和努力,排除家族内部的分歧和矛盾,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企业文化。

二、在掌握控制权的前提下,逐步分散股权,建立一个员工持股的企业

家族企业的家长制管理还存在很大的现实问题和隐患。一方面,企业领导在企业和家族中的绝对权威使领导者变得自负,排斥其他人员的正确意见;另一方面,出于对上层的妥协和迎合,公司内部也容易产生“意见一致”的决策惰性,由此容易导致企业决策缺乏科学论证,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因此,只有分散股权,吸收各方面的意见,才能使得决策更具有科学性。

三、 在吸引外来人才加盟的同时,重视家族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家族企业的继承者因为生活的安逸而丧失父辈的那种奋发向上、开拓创业的精神,不能推动企业继续发展壮大,甚至可能会阻碍了企业壮大发展。因此一个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还必须依靠第二代和第三代,甚至继往开来的继承人,所以家族企业要持续发展还要解决企业继承人的培养问题。从杜邦公司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的重要。

以上只是笔者认为可使家族企业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途径,但从这些途径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家族企业的发展由于其特殊的所有制结构,使得在这些途径实现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体现着家族企业领导者的意志,这也加大了企业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的人为风险,这也是家族式企业短命的原因。如果一个家族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往往表明这个企业的领导者是一个有才能的企业家。企业家的才能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书政.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N]. 东方烟草报,-05-19.

[2] 何似龙. 管理学理论与实务[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3] 周璐. 哈佛专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和知识管理能力[EB/OL].千龙新闻网,-09-24.

[4] 芮明杰. 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理论与策略[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2: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提纲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提纲

题目:整合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文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目的与方法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方法

1.3研究内容与框架安排

1.3.1研究内容

1.3.2论文框架安排

第2章相关理论综述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

2.1.2企业整合理论研究现状

2.1.3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整合研究现状

2.2相关理论分析

2.2.1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溯源

2.2.2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2.2.3核心竞争力与资源、能力、竞争力的关系

2.2.4企业整合的概念界定

第3章企业整合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研究

3.1整合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3.2整合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分析

3.2.1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两个管理工具

3.2.2企业整合提升核心竞争为的作用机理

3.2.3企业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

第4章企业整合模型与整合标准

4.1企业整合的模型

4.2企业整合的标准

4.2.1企业的使命和价值定位为整合的纲领

4.2.2坚持整合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统一

4.2.3坚持整合与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4.2.4坚持“顾客导向”与“导向顾客”理念相结合

4.2.5坚持整合与企业所处竞争产业的战略要素高度契合

第5章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支撑要素

5.1思想意识的变革

5.1.1建立危机意识

5.1.2重塑心智模式

5.1.3培养系统思维

5.2企业整合的团队建设

5.2.1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

5.2.2强有力的整合团队

5.3无边界的新型管理模式

5.3.1柔性化的无边界组织结构

5.3.2灵活、创新性的管理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篇3:刍议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论文

刍议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论文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件,是保持企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一种能力。它可以从企业外部和内部获得,企业要想获得持续不断的核心竞争力,应主要立足于企业内部,通过内部管理优化、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等途径获取。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建设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够持续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具有特有性、延续性、难以复制性等特点。它是一个整体,是企业资源、技术、机制等的有效融合,企业任何单位优势都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它又是相对的、动态的,是企业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综合优势,会随着企业的持续创新而不断更新、提升,是别的企业难以模仿、难以达到的能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外在竞争力和内在竞争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比如企业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仅仅代表了企业的外部形象,市场对其有很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比同类产品或服务会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利润水平,这是外在竞争力。而背后支撑和形成这种外在竞争力的是来自于企业长期以来在人才、技术、管理、资源、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是企业的内在竞争力,应该说,企业的这种内在竞争力要比其外在竞争力更为珍贵、更为难得。

而如何建设一套完善有效、充满活力、能力卓越的核心竞争力体系,是所有企业一直关注和不断探寻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企业外部和内部两条途径获得。

一、从企业外部途径获得核心竞争力

1.分析企业所处政治、法律、科技和行业环境,弄清楚企业所处宏观环境总体情况及行业发展趋势,从而发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认清环境中存在的'威胁,把握竞争态势,为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提供依据。

2.在行业内组成知识联盟,通过与先进企业进行专业交流、对标,发现差距,借鉴、吸纳先进企业在财务、工艺、成本、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为我所用,形成优势互补,交叉学习的行业环境,为适时调整经营战略提供参考。

二、从企业内部途径获得核心竞争力

1.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前提条件。通过建立一支相当规模、相对稳定、具有各专业知识、多方面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技术、管理有机融合的人才队伍,形成企业自身的知识积累体系,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所有人员的智力资源,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企业经营形势的把握和驾驭能力、中层领导执行能力、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普通员工的基本素质,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供人才支持。

2.培养团队的学习能力,促进知识共享。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个性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始终融合于企业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各方面的职能部门,蕴藏于企业整体长期学习和经验积累之中,体现企业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有机结合,是企业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知识的学习、传播、应用,使团队成员迅速掌握工作技巧和先进的工作方法,促进团队核心竞争矢量叠加。

3.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技术、经济~体化的过程,要注重技术的商业应用和创新产品的市场成功。企业要发展,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不断提高产品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就没有发展的源泉。技术创新是一个不间断的实践过程,企业无论在什么时候,不管外部环境发生怎样变化,遇到多大的困难,技术创新都必须持之以恒、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但一味为创新而创新,不紧贴市场需求,不整合企业资源,技术创新会得不偿失。在技术创新的实践中,既不能一哄而起,也不能随波逐流,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练”,还要宽容失败。

4.强化内部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组成部分,虽然是软性的,但却是企业发展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组织能力能使企业的整体大于其部分之和,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主要源泉,能给企业带来超常利益。企业一旦成立,就成为人、财、物、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但不能把企业仅视为个体要素的集合体。企业是由多种要素和行为组成的体现,而这些要素和行为必须由组织自身通过独特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技能得到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以使企业的产出最大化,同时使成本最小化,从而创造竞争优势。

5.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创业实践中萌生、成长、汇聚、凝练出来的主流思想和趋同意识,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内核,是企业共享的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就像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一样,这样的企业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发展的目标性、方向性和战略性。一个企业,它的领导层可以不断的变化、员工可以不断的变化、产品可以不断的变化、市场也可以不断的变化,而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文化却是永恒的,并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发展。

总之,企业要谋取长远发展,就要不断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但企业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首先应对核心竞争力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它是一个涵盖很多方面、复杂的动态系统,它将随着经营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必须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认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懈地实践,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优势。

篇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国有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日益凸陷,大部分国有企业与国外优秀企业特别是与那些著名的跨国公司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不仅表现在装备、技术、产品等“硬件”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经营理念、发展方向、品牌形象,员工的价值观等“软件”方面,即企业文化上的差距。国有企业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企业的“软件”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力量是企业文化

当今企业文化已成为以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为指导,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相对优势为目标,以培养企业全员创新精神为内核,以企业价值观为导向,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行业、地域、民族文化积淀,由企业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等高度统一有机结合的文化系统,它是企业作为存在形态的文化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实质上是竞争文化,它是以现代文化理论为指导,以企业在竞争国际化的环境中取得优势为鲜明目标,改造、扬弃企业现存的文化,建设与新的客观环境相适应、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目标服务,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竞争文化。

从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普兰哈拉德与赫海尔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发展,市场竞争已经发生了从产品竞争到核心能力竞争的战略观念的转变。核心竞争力又叫“核心能力”和“核心专长”。培育和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并以其核心专长参与竞争,对一个企业乃至行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问题。所谓核心专长,就是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资源,可以是人力、产品、技术、流程,也可以是企业文化及价值等。“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市场的整合力就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两种整合来实现,一种是企业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合,一种是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整合。”而这两种整合,都是靠企业文化。在未来,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很可能成为关键要素。不少经济学家认为,21世纪的竞技赛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入世后的形势表明,经济学家们的结论,已经成为企业的现实选择。这是因为,新的竞争环境告诉我们,市场竞争单靠物质力量较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包括智力在内的文化力在竞争中的作用能力的形成,必须靠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否则一个企业的核心专长及其竞争能力是无法确定和形成的。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掌握文化竞争的主动权,就是掌握企业的生命之根,制胜之魂。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为此,应确立以下几个观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能回避市场的企业,也不应当有不搞企业文化的企业。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竞争越是激烈,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就越是紧迫,那种把经济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对立起来的观念和做法,往往就是企业战略性的失误。

越困难的企业越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困难企业不抓企业文化建设,无异于放弃生存的权利,那种认为没有钱就不能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企业文化诸多要素中,观念、精神、道德、制度等文化的建设是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就可以干起来的,而且,困难企业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了目标、追求,会更加困难,反之抓好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上下同心,精神振奋,方略正确,就可以走出困境,效益自然也会好起来,这是企业生存发展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

二、重在塑魂才能形成企业文化的竞争力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支撑,一个企业同样需要一种精神和经营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进而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短期、长期发展目标,给企业以准确的市场“定位”,有效规避行业和市场风险。如果没有了经营理念的支撑,那么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就失去了方向,更谈不上发展。日本能在战后三十多年中迅速赶上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很重要的一条是依靠了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一种重文化、重群体、重纪律、重毅力的民族精神。世界级的知名企业,如“可口可乐”、“美国通用电气”以及我国的“海尔”,无不拥有优秀的、独特的经营理念。

创新是企业活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不能有丝毫的窒息和停滞。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企业英雄人物和创新的员工队伍,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诸多要素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创新作为一条成功的共同经验,又存在于各个企业的个性化实践之中,以本企业特有的表达方式、实践方式和实际效果表现出来。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其创新的个性就越是突出和具有不可复制性。创新来自于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要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创新的欲望和动力,并始终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要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其提供创新的外部环境,大力推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意发现、总结、提升独具特色的创新内核,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员工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企业每一项经营战略的实施、每一件高质量的产品都要靠全体员工的.有效工作来实现。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为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企业经营者还应该经常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使“下情”即使“上达”,同时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各项措施,明确工作目标。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丰富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凝聚力。

突出和依靠主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关健作用和员工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员工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和动摇。强调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蚋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企业文化诸多要件都按程序正确确立起来以后,必须通过反复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达到全员认同,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表现在领导者和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地实践企业文化的信条,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使企业文化不仅成为领导都对全体员工的要求,也同样成为全体员工对领导都群体的要求。

三、努力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化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化不是自然而然的事。两者的有机结合在于实践中的高度统一,即要善于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根据对企业文化功能的理解和实践中总结的主要经验,要特别重视和运用企业文化建设中四个方面的成果。

实现观念转轨,提升决策力。企业决策,是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步骤、途径、方法与策略的选择。当今国际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的“决策力”、“决断力”的概念,把提高企业领导层决策能力的问题提到了列加突出的位置。企业领导层决策是否正确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大事,在核心能力竞争的时代,决策正确的关键是要为本企业选择一个独一无二的战略定位,即在国际经济分工和行业经济发展中选择一个能够为自己所独有的位置,从而有效地形成本企业的核心专长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必须通过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包括心理素质尽快实现与国际经济和国际规则的接轨,尽快形成对国际市场的正确认识,为正确应对挑战和积极利用新的机遇,实现正确决策创造条件。

依托学习借鉴,提升创新力。创新能力源于创新素质,提升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学习借鉴。应对入世,企业尤其是其领导层,最的任务就是学习、充电。学习世贸规则,熟悉世贸组织,吃透我国入世承诺的主要条款,采取正确的对策,尤其是跨国公司成功经验的学习借鉴。学习吸收他人所长,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经验。

强化团队精神,提高联动力。团队精神是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良好的团队精神,有助于企业员工内部的互动和对外的联动,由此形成的良好的联动力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要在建立深厚的文化基淀的基础上,把培育团队精神的重点放到适应国际化竞争要求、建立新的流程和运行机制上来,以先进的流程和机制为载体,使团队精神更好地转变为企业以对内互动与对外联动为基础的、与国际市场变化节奏对接的快速反应机制。

完成标准定位,提升凝聚力。凝聚力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的重要途径,一盘散沙的企业谈不上核心竞争力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队伍的利益观念、个人价值以及自主意识等是益凸现和强化,新的动因在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引导的同时,应更加重视以利益和价值驱动的杠杆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准确地完成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定位和企业内部员工与企业关系的定位。要明确员工的个人价值是不可能离开企业单独去实现的,只有融入到企业之中,在实现企业整体价值中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在解决好两者关系定位的基础上,强调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的引导,企业员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凝聚力就会建立在较现实和可靠的基础上,从而得到提升和加强。

篇5: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论文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化,人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我国加入WTO以来,面对国外企业强劲涌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现状,我国企业寻求长期生存与发展之路尤为紧迫。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有挑战,也有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思想打造我国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去迎接挑战,成为我国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这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企业入住本国,这些企业所带来的全球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与体制的革新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才能确保企业在众强林立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关键点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和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拥有五个特点,即:价值性、难以模仿性、独特性、难以替代性、可延展性。一个企业要想培育自身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获取两方面入手。内部培养这一块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对企业内部职能各个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评价和整合,从而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在生产和产品设计研发决策中提供相关的参考。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快速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帮助企业迅速的整合相关资源,进而完成组织既定战略目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表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累积性资源和学识,特别是那些灵活运用、整合这些资源的独特能力。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之基就是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质。

首先,它具有异质性,它组织内独一无二,有别于其它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和认定,如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刷新理念,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优先,中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物美价廉等。而核心竞争力还表现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内的独有性,它是其他行业、企业所买不到、偷不来、带不走的有形或无形的企业财富。

其次,它具有不易识别性。它可能是有形的',可度量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度量的。通常核心竞争力比较容易从企业外部得到评价,常用的一种做法,称为“对标”,即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的企业进行对比,通过一堆堆的数据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差距,精确获得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选定的一系列对比分析指标可以是公司规模、持续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抗风险能力等方面。

另外,它具有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着的过程,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企业有一定的全方位积累之后,企业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其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涉及规模效益、产品差异化水平、产业多元化及企业兼并等方面,它是一系列要素的综合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具有高附加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根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但能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或增加产品价格,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扩大客户利润,实现“双赢”局面。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中,关键要点是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价值创新。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新工艺等的创造过程,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源泉之所在,特别是高科技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创新,将对企业的发展和扩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创新是通过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来争夺客户,通过价值上巨大的扩展来作为支配市场意图的起点,通过确立全新的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的一种策略手段,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方法。管理创新企业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协调和开发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强化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手段。组织创新是要使组织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利用各种技术,在内部结构调整,体制建设,对外的有关发展战略以及所采取的对外竞争策略上及时调整,确保企业的最终利益能得到保障。而这四种创新,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企业保持自身独特的竞争力,方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束语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拥有识别相关企业资源的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会获取到对自己发展有利的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梳理、整合,又可以最终形成企业的一种能力,当能力和资源相互整合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该企业一种独特,别人无法模拟,对方也无可替代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可以为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制定相关的战略目标的时候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另外一个方面根据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在对外战略对位分析以及采取行动上提供参考,还能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明确目前自身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21世纪,现代企业竞争的重点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打造比较优势,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总之,一个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是靠产品的价格、质量,也不是靠多么英明的个体领导,而是靠企业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上去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然可以占据一席有利之位。作为企业管理者,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分析形势、完善自身建设,才能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下突围而出。对于我们学经济管理的人来说,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为打造我国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我国企业的长久稳健发展多做贡献。

篇6:企业如何拥有核心竞争力

企业如何拥有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首先是知彼知己知时局的能力

中国企业报:我们已经知道,企业的竞争力包括技术、人才、管理、生产率、劳动力成本、公司业绩和管理的有效性、企业文化等诸多指标。拥有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拥有哪方面的能力?

陈炳才:如果企业在市场上比较对手、同行的多项竞争力指标,比如业绩、研究与开发投入、技术水平及领先、市场占有率、企业管理阶层的人员流动频率、内部和谐程度、国际化经营的阅历、应付内外危机能力、创新与消化力、对本土市场的.熟悉与适应力等等,就可以发现这个对手或同行在哪些方面衰落、哪些发展是稳定和巩固的、哪些是薄弱环节,也可以发现自身的问题。拥有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有这个能力。

竞争力有公开的可以学习到的,但也有秘密的或无法学到的。后者实际是企业竞争力的秘密武器或手段。作为专利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实际上是企业的一种垄断竞争力,企业需要利用,不能停留。而有些东西不容易学到,尤其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心理素质、敏感力、亲和力、团结力以及威信力、表率力、企业的历史基础和实力差别。但是,只要谦虚,企业家加强自身的修养,这些也是可以学到或发展起来的。

很多企业学习外部企业,觉得很难,或不得要领,问题就在于忽视了这些非语言和文字方面的东西,包括企业决策者的个性素质、心理素质。

中国企业报: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生存、发展最关键、最具有影响的竞争能力,您能否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概括总结?

陈炳才:核心竞争力第一个含义是企业知彼(内外之彼、人、技术以及各种信息)、知己、知(把握)时局(包括机遇、市场)的能力,也就是分析、比较、判断、选择、决策、对时机、机遇的敏感、把握的竞争力。这首先是企业领导人在这个方面的能力;其次是其组织机构和人员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里,非常强调了解对方更需要了解自己。对于了解自己,很多企业实际上做不到。这实际上就是要具有经常跳出自己看自己、把自己也作为“彼”来研究的思维方法。很多人不知道用这个方法。当然,这种情况是对两个企业的垄断和竞争市场来说的,很多企业没有到那个位置,因此还需要加一个,那就是知时局及其变化。如果这个不能把握,也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寿命很短,往往在于知道和了解外部,而对自己缺乏了解和把握,特别是对人缺乏把握。

第二个含义是对所知进行运用的能力,其实就是企业领导人的领导能力或素质,它通过企业之间业绩的比较体现。

第三个含义就是企业不同阶段最具有影响或最关键的竞争力。因此,要注意在不同阶段和时代对企业核

[1] [2] [3] [4]

篇7: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

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

识别核心竞争力是培植、运用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核心竞争力具有特定的内涵、特征、外延,且这些因素之间在逻辑上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价值链识别法、技能图识别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作 者:肖小勇 肖兵  作者单位:肖小勇(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肖兵(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刊 名: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年,卷(期): 28(5) 分类号:F27 C939 关键词:企业   核心竞争力   识别方法  

篇8: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新探讨论文

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新探讨论文

[摘 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能否长期保持核心竞争力优势,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知识创新的能力,是否能通过对知识资本进行积累、管理、更新和运用,来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本文探讨了基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目标的企业知识创新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知识创新;基本路径

核心竞争力理论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首先提出以来,得到经济学、管理学和实业界的广泛认同。本文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能力。由于企业所面对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企业如何保持并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分析企业保持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长效机制。

一、知识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在于企业是否拥有知识创新的能力,是否能通过对知识资本这一特殊的无形资本不断地进行积累、管理、更新和运用,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等,从而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积累新知识,达到创造知识附加价值、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它是促进新技术、新工艺发明和创造的源泉,是促进组织变革、管理理念更新的革命性力量和根本动力。

知识创新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在知识创新过程中,通过知识创造、积累和运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实现技术的突破或创新,形成企业与众不同的技术和知识积累,进而为市场不断提供新的、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从而形成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知识创新的内在要求是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不进行制度创新,不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权责关系、运行规则以及管理规章等制度要素,企业的知识创新就无从谈起。三是知识创新推动管理创新。知识创新可以带来管理创新,使管理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竞争市场,从而保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顺利实现。通过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把企业的各种关系理清,使各种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整合起来,创造一种更新、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形成一种系统化的、新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四是知识创新促使人力资源创新。通过员工培训,使他们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重组自己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将员工的新知识融入到企业自身的知识系统之中,保证企业拥有不断更新的人力资源。同时,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技能是难以模仿、难以复制的,作为知识和能力承载者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这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知识创新的基本路径

既然知识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要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长期优势,就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知识创新的基本路经。下面我们从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来具体分析。

1.技术引进与创新。所谓技术引进与创新是指企业从外部知识环境搜索和获取对企业有用的技术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将其纳入自己的技术轨道或重建技术轨道,从而增强组织整体技术能力的过程。一般来说,每个企业的技术引进与创新都要经历初步模仿、创造模仿到自主创新三个阶段,每一个进步都是技术学习的过程,每前进一个阶段都是技术能力的一次飞跃。当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时候,也就大大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初步模仿的学习过程开始于企业技术引进,但这只是显性知识(操作步骤和方法),其学习机制是知识吸收;技术引进的工作一般是由少数技术专家完成,因此需要经过培训,这些知识才得以在企业内传播,为广大员工所接受,这个阶段的知识仍是显性知识,其学习机制是知识共享;当企业内多数员工接受了这些技术后,就开始运用并在实践中学会怎样有效地使用,于是逐渐形成使工作效率提高的隐性知识(诀窍、对原理的理解)。

创造模仿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以最新产品为蓝本进行重新设计和根据目标市场特点进行的创造性改进。创造模仿要求企业对国际最先进产品技术和对本企业目标市场需要有很深入的理解,对新技术原理和设计方法有全面的掌握。企业可以通过派出研发人员参与国外企业的研发、引入国外研发专家、以及用户知识直接参与研发中等途径,掌握必要的技术设计知识或市场知识,使自己站在一个新的技术平台上。在此过程中,企业在参与研发中获得的显性知识开始其循环转化的过程,使知识被传播、交融和深化,最后常规化形成创造模仿能力。

自主创新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企业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站稳脚跟,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之后,开始在一个更广、更长远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框架中来考虑研究开发活动;学习建立更广泛、更密切的知识网络以获取和使用充分的信息、知识和资源;改变长期形成而现在不再适用的主导逻辑、核心能力和组织文化规范,实现企业战略逻辑的建设和战略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知识创造过程的知识循环源于企业内部知识的创造,能力提高开始于隐性知识的形成,能力提高过程的知识源于外部,能力提高开始于外部显性知识的获取。当外部知识进入企业后,沿着两条路径转化:一是知识在组织中共享,使知识被组织成员广泛掌握和使用;二是知识通过个体成员的实践得以深化,逐渐发掘出其中隐性的诀窍。然后由此获得的组织知识与个体的隐性知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最后通过常规化形成企业的内在能力。

2.市场创新。所谓市场创新,是指企业引入并实现各种新市场要素的商品化与市场化过程,是企业新市场研究、开发、推广及其组织管理的系统工程;创造性是市场创新的本质特征;市场化是市场创新的关键环节;开辟新市场以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是市场创新的主要目标和根本动力。市场创新按照创新活动的新度即市场创新度可以分为首创、改创、仿创三种基本类型。首创型市场创新是指首次引入某种新的市场要素并实现其市场化而开辟一种新市场的创新活动。就时序性面言,这是创新度最高的一种市场创新活动。例如,率先推出全新的新产品,率先开辟新的市场销售渠道,率先采用新的广告媒介,率先推出新的销售服务,率先采用新的交易方式,率先采用新的促销方式,率先改变市场销售价格等。改创型市场创新是对已有的首创市场进行改进和再创新,在现有首创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实力和创新条件,对自己或他人的首创市场进行再创新,从而提高首创市场的适应性,推动新市场的不断发展。仿创型市场创新是创新度最低的一种市场创新活动,其基本特征在于市场的模仿性。市场模仿者既不必率先创造全新的新市场,甚至也不必对于首创新市场进行改造。市场仿创者既可以模仿市场首创者,又可以模仿市场改创者,其市场创新之处表现为自己原有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市场模仿战略的目标是追随已经获得创新成功的新市场,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扩充能力,来实现本企业的市场创新。一般来说,市场仿创者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和市场开发成本都比较小。虽然市场仿创者不能取得市场领先地位,却可以通过自己某些独占的市场发展条件来获取较大的市场收益和市场竞争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创新度是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的,而不创新则是相对于自身而言的。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其创新实力大小,无论其创新水平高低,只要敢于创新,才有可能进步,有可能发展。在制定市场创新战略时,不同的企业应该选择一个适当的市场创新度,进行适度创新。所谓适度创新,就是既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状况,又要适应本企业的市场创新条件。只有这样,市场创新者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本企业的市场创新优势,尽量减少或避免市场创新的风险,提高市场创新的效果,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3.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企业处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在长期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展开的企业在创新及其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自我鲜明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与创新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形成的亚文化,具有社会性、继承性、创新性和融合性等特征,对全体企业员工具有激励功能、自控功能、内聚功能、导向功能和内外沟通功能。企业文化创新贯穿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通过影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对企业创新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推动作用。

我国企业文化创新模式的构建应立足于我国几千年以来文明的积累所形成的优秀文化,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条件下,我国企业文化创新的营造应涉及如下几方面: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观念。21世纪的管理核心是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时要十分关注人的志趣,注重人的文化背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二是培育勇于进取的企业精神。企业创新精神是一种人格化的.企业员工群体的心理状态的外化,是企业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而逐步形成和确立起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培育、创造创新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石。作为现阶段的我国企业的企业精神应该倡导这样几种共同的精神,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共事合作的团队精神、务求实效的开拓精神和强化约束的自觉精神。三是设置和构建完善的创新制度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的一种强制性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与企业创新精神、企业创新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企业制度、规章、条例、组织结构等。在现阶段,我国企业设置和构建的创新制度文化应包括:创新组织体系的设置,创新的行为规范,创新的管理制度,创新的激励制度,创新的考评制度,创新的约束制度等。

4.全面推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即对知识进行搜集和整理,以实现企业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全面推行知识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构造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特别强调通过将隐性知识沉积在制度及操作层面,创造有利于隐性知识传递的环境条件,实现知识共享。企业可以通过构造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知识的获取、分类、筛选、共享、回馈、创新的整个周期,为企业各部门的知识创新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同时必须将全员学习任务作为制度固定下来,用完善、严格的制度来保证与规范;建立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实现组织结构的平扁化,提高上下层之间交流的质与量;通过构建企业共同愿景,促进员工自觉进行创造性学习。二是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企业核心利润源泉和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些高价值无形资产:品牌、商誉、知识产权、经营权、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客户、战略联盟、员工、供应商等。因此企业管理模式也会逐渐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越来越依赖无形的知识和经验,企业管理体系也必然以无形的知识资产为管理目标。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注重知识产权的积累、开发和利用。三是建立知识管理激励机制。企业应当建立由知识运行、知识明晰、知识绩效和知识奖惩四大机制组成的知识管理激励系统。

三、知识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展望

知识创新是企业在竞争市场建立和保持独特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企业只有不断推进知识创新,才能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运用到各部门各环节的实践中,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等。知识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技术、市场、企业文化的创新所引起的企业创新与管理变革,是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动力。在具体实践中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因势利导,选择合适的知识创新模式和知识管理方法;二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调动一线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让员工最大限度分享企业的知识,激励员工创新。本文是基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目标的企业知识创新路径的初步探讨,关于创新知识的具体内容、应用机制以及形成科学有效的知识创新体系,还有待于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

篇9: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论文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论文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本文以海尔为例指出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说明了企业文化对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据统计,世界500强的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0%。大大高于中国企业的平均比重。当国内各彩电品牌在大打价格战时,沉寂多年的索尼在中国市场仅50万台高端彩电的销售量所获得的利润就相当于国内所有彩电品牌的利润总和。“技术的索尼”的威力显露无遗。

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忽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在R&D方面的投入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满足于以OEM方式赚取微利,动辄打“价格战”。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许多企业还未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工厂”的角色中完全脱胎出来,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上,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

值得欣慰的是,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已初见成效,海尔集团是很好的典范。海尔的技术创新实现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结合,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结合,原创创新和改进创新的结合。海尔将自主创新和市场全球化目标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面向世界的技术创新体系。其自主创新以增量创新为主,以发展创新为辅,既符台中国国情,又符合家电业的实际情况。海尔在无氟节能多元替代电冰箱技术上的突破,可以视为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发展创新的尝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以信息化为动力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全球最大的商业零售商沃尔玛就是一个主动型信息化的典型。1969年它租用了IBM360型计算机进行货物配送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花费2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企业自己的人造卫星,用于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据说,沃尔玛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电信业巨头AT&T公司。沃尔玛在信息化上的巨大投入为其带来的是更大的回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按营业额排序)排行榜上,沃尔玛于20、连续两年高居榜首。

在我国,也有许多主动型信息化的企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成功,如联想、海尔、邯钢等企业都通过信息化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联想集团实现利润8亿多元,一半以上是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实现信息化以后。存货周转天数从72天降为22天,年降低成本1.2亿元;产品积压损失从2%降到0.19%,年降低成本3.6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8天降到14天,年降低成本4700万元;坏账占总收入的比例从0.3%降到0.05%,年降低成本5000万元。这几项加起来,年节约费用6亿元,效益相当可观。

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呢?信息化涉及的环节很多,但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

许多成功企业的信息化都是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沃尔玛的核心业务是商品零售,主导流程是货物配送,因而它不惜花巨资来“化”它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又如,海尔是一个加工型企业,它们在国内率先上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海尔全面实行了“索酬、索赔、跳闸”的内部市场链(SST)管理制度。海尔的“市场链”就是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简称OEC)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运营零成本)目标的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倒那座以计算机技术为界的无形的城堡,使城堡内外的人们消除彼此在认识上、知识上和语言上的障碍很好地融台在一起。即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学习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化知识,最终成为行家里手;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要学习各方面的业务知识使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以争创名牌为手段

当今世界,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创立名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进行成功的CIS设计。通过企业规范化管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能有效地运作,通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关注,建立理想的企业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深入调研海尔成功导入CIS理念,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以英文“Haier”为主识别文字标志,实现了商标标志与企业简称的统一,在设计上实现了简洁、稳重、大气、信赖感和国际化,建立起了长期稳固的视觉形象,为海尔名牌战略的实施及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形象基础。

第二,恰当的品牌定位。品牌所表明的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品牌定位的.目标在于使品牌所体现的价值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吻合。品牌不应只反映产品的特性或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要赋予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从而引起共鸣,实现相互间的沟通,最终作为可信赖的印象沉淀在消费者的心目中。

第三,注重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长期以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形象是质次价低,这与中国企业落后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体制不无关系。注重产品质量对正处于品牌经营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有着尤为重大的意义。

第四,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在国际市场上,不少工程项目的招标、主要物资的采购和贸易洽谈,都日益以取得ISO9000和ISO14000认证为前提条件。因此,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是中国企业创世界名牌的必由之路。1992年,海尔在全国家电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认证。8月,海尔冰箱又通过了ISO14001环保认证。在过去的近中,海尔先后通过了美国UL、德国VDE和GS、加拿大CSA和EEV、澳大利亚SAA、中东SSA、欧盟TUV和CE、日本S-Mark等十几项认证,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国际市场上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名牌是一种富含品质、文化形象与承诺的品牌,它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个性魅力代表了一个品牌核心的且不具有时间性的要素,是品牌价值的灵魂。例如,摩托罗拉的“飞越无限”,带给消费者的是随时随地的通讯方便和自由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的核心价值以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

第六,进行成功的品牌宣传。享誉世界的名牌,无一例外都具有成功的品牌宣传。中国企业中也不乏成功的品牌宣传的案例,海尔通过“砸冰箱”等典型案例以及“海尔,真诚到永远”等广告的宣传使“海尔”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以企业文化为后盾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模式。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企业文化在下一个中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企业文化还能保证企业一般员工积极性和知识系统的充分发挥。

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如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发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它对全体员工有一种内在的号召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

2.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能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内耗,形成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把精力花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上。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就是企业文化凝聚功能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

3.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努力工作。

4.规范功能: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能约束企业职工的言谈举止,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企业文化对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我国的企业所重视,我国的一些大企业也都在努力塑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目前,人们对海尔“零缺陷”、“真诚到永远”、“赛马不相马”、“客户满意”等海尔文化已耳熟能详。海尔文化贯穿于企业的每一个环节,其质量宗旨为高标准、精细化、灵缺陷;售后服务永远坚持“用户是衣食父母”、“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真诚到永远”、“国际星级服务”等原则;科研开发以“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为宗旨。看过这些海尔的宗旨、原则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海尔为什么能为单身人士设计出“小小王子”,为什么能为不同的客户单独定做“整体厨房”,为什么能让用户只是为了海尔的售后服务也要购买海尔的产品,同时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海尔能在的时间中保持平均82.8%的增长速度。“海尔文化”是海尔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企业文化这把利剑指挥着海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

篇10:试论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论文

试论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论文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提升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重复过程,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优势,就要不断审视自己和竞争对手,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培育、维护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在核心竞争力相关基本理论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入世后培育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针对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中企业综合实力不强,产品质量相对较差,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提出通过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培育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文化

序言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而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就是要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和实力,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正推动着国家竞争力的飞升。在这个全球竞技场中,为了迎接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挑战,各个国家纷纷完善和加强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通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营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越来越白热化的竞争中,国内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发现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才能抢占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一、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基本理论解析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又译作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来的,是指企业(或企业集团)在竞争中获取、配置关键资源,能使企业形成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及稳定的超额利润的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表现形式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多元和复杂的系统,表现为一定的层次结构,包括核心业务(主营领域)、核心制造(主导产品)、核心技术能力(优势技术与专长)、核心管理能力(成长能力)、核心营销服务网络、以及战略管理与创新能力等。

核心竞争力按其具有相对垄断性,在企业中占有核心地位,且能独立运作的竞争优势分类,有六种表现形式:

1、技术型企业。其竞争优势是拥有生产核心产品的技术设备、核心专利技术、垄断性原材料和技术、知识、技能领先的人才。

2、文化型企业。其优势体现在富有不断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及其带领的团队形成的独特的企业文化。

3、渠道型企业。其优势是拥有遍布销售区域的网络渠道。

4、品牌型企业。其优势是基于信誉基础上的强势品牌。

5、资金型企业。其优势是拥有可供运作的雄厚资金。

6、规则型企业。优势体现在拥有门槛很高的技术标准、市场运作规则、独占的生产、经营许可。

(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同时也应给企业的目标顾客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

2、积累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过程中,以特定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迹由小到大,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合成逐步积累整合形成,往往要通过较长时间实现和培育。

3、独特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组织结构高度融合,是相关管理理念的复合体,是建立在企业内部长期学习、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的专长,稳定性较强,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性。

4、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难以与企业分离,它所包括独特的技术技能、生产技巧、操作诀窍等技术特性,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的特殊的组织组成、经历经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市场营销的烙印,是企业技术特性与组织特性的复合体,难以轻易被当前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了解、冒牌、仿制或获取。

5、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生,虽然可为人们所感知,但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来描述或表征,更无法象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进行买卖或交易。

6、延展性。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母体、是核心,有溢出效应,可使企业在原有竞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可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相关市场的拓展,通过创新获取该市场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

7、动态性。从客观上看,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资源、产业、组织管理模式及环境动态等因素高度关联,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和时间形势的变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会发生动态发展演变。

8、整体性。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单一的基本要素,不管它多么重要,都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构成核心竞争力所有基本要素协同动作,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现实生存和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核心竞争力决定其产业发展的深度。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职能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免于为求短期利益而导致陷入战略性误区。

2、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长远持久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3、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建立是在企业内部长期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专长,因此,它不象某项具体技术或产品那样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仿冒,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持久性,而且会对其它企业造成较高的进入壁垒或门槛。

4、核心竞争力对目前全球持续的企业再造、兼并、合并浪潮及动态联盟(包括虚拟企业)具有特殊、关键意义。企业只有在重组、联盟过程中积极优化组合各自的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并将其综成为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双方或多方盈利,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5、核心竞争力是21世纪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武器。企业一旦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建立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可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WTO背景下培育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

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名优产品的大量涌入,国内企业市场流失相当严重,造成了对整个企业群体巨大的冲击和压力。积极培育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处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

(一)国内企业要做大做强形成竞争优势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入世后,我国企业将改变以往国内单一的不同类别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在国内市场上同国外企业展开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会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直接与国外企业合作,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相比而言,众多企业特别是传统的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会遇到国外名优产品和国外资本进入的冲击,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将会在“内销不利、外销不能”的逆境中承受不住国外同类企业的重撞而出现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倒闭。

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不仅在技术水平上落后,在经营理念和管理创新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差距,特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尚未培育起来。为此,积极培育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目前我国企业界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国内企业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经济效益一直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问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造成的。加入WTO后企业要想继续保持在一定领域内生产、经营的特色和优势,拥有相当数量的市场占有率,就必须从现在做起,经过一个阶段的不懈努力,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企业将会在今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显示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在较量中迅速衰败下来。[论文LunWenNet.Com]

(三)国内企业要想有效地应对我国“入世”后新的环境,必须下大气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入世”后国外跨国公司及相关企业的大量涌入,国内企业不仅面临与国内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还要同国外企业进行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依托原有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显得十分微弱,自身在产品质量、功能、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缺陷表现得相当突出。为此,要想使国内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强化产品的质量、技术、服务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有些企业虽然是世界500强,但名次比较靠后而且有些是在政府的保护之下,还有的是我国历史形成的垄断行业。一旦我国向国际完全打开市场,关税减到零,这些企业恐怕就难以与世界真正的强手较量,小企业所表现出的弱点就更加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严重不足。

(一)企业小而弱、大而散

由于地方宏观调控缺位,我国一些企业对新的项目形成了一哄而上的局面,其恶果是企业规模小而多,政府又无力注资,这些小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拿不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在竞争中各方面暴露出薄弱环节,一些在我国可以称之为大的企业,有些是政府保护的企业,长期受旧体制的影响管理流程相对显得比较散;有些是近几年新崛起的企业,由于急于并购一些企业、在管理流程方面显得也比较散。

(二)企业产品质量相对较差

我国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比质量差、科技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上不去,出口数量大、创汇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竟争主要靠低价格策略。随着市场由价格竞争转向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竞争,我国产品面临着新一轮竞争的挑战。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国家投资为主的科研开发投资体制,科研经费大部分投向国家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企业投入很少,影响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而企业自身由于受传统的科研开发投资体制的影响,尚未成为真正的科研开发投资主体,对科研开发投入很少,有的企业几乎没有任何投入。

(四)企业管理水平低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尚处于转轨时期,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仍在起作用。至今许多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仅凭经验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方法陈旧,对市场环境适应性差。另外,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知识、能力贫乏,企业不能按照市场规则运作,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与国外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五)企业人员素质偏低

小企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文化氛围基本没有形成。大企业人员素质相对较高,虽然形成了企业文化氛围但创新力度不够。人们学习的`技术和知识固守几年甚至十几年,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实了一些知识,但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需要。

(六)企业战略定位不够准确

对企业未来几年、几十年发展方向把握不准;对市场竞争的变化准备不足;对潜在市场的预测不到位;围绕战略目标即满足顾客的需求设计有偏差等。

四、积极培育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提高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加快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增强企业竞争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需要不断地重塑微观动力机制。

(一)积极打造人才资本

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人才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1)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企业家直接参与企业的最高管理,制定企业战略,领导企业的未来发展,因而培养、塑造合格的企业家,健全企业家的独立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2)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特别是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由于技术和管理知识与企业其他资源相结合可转化为具有平均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因此知识成为企业的利润源泉,人才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二)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

核心技术是企业克敌制胜的杀手锏,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尤其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通过自主研究,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发和技术引进等方式形成一定的技术储备,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三)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培育适宜的核心能力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管理,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才能把企业体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发挥出来,保持企业不断发展和基业常青。由于各个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不同,因此管理方式也有些差别,关键是要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管理模式。

(四)打造品牌,实施名牌战略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品牌已超越纯经济的范畴,成为企业竞争力、增值力、后续力的体现。品牌一般有可靠的质量、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市场占有率,使企业保持繁荣。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形式主要是市场占有率,这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即建立品牌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完善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重视知识管理、知识决策以及实施与品牌理念相配套的系统教育培训等。

(五)建立学习型组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其持续性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学习中增加企业专用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等。积极进行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不仅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开发,更要重视团队学习和群体智力开发。

(六)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战略能产生核心能力。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的“人化”。所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培养、挖掘、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和服务企业所要面对的顾客群。在企业管理中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

五、结语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的企业在加入WTO后能否最终获益,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提高应对能力。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篇11: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的论文

由于技术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得愈来愈明显。科技革命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竞争的焦点也开始从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技术的重要载体,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各国对高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为主要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在规模上,同时也在数量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以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行业等最为突出,连带着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大大改善了产业技术的多层次性,同时也培育出了一大批有实力、有潜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也面临着各方面严峻的挑战,其突出表现就在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弱。如何培育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术界与实务界已经从多方面展开讨论,本文试图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篇12: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的论文

2.1 技术开发活动重要性提升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研究、开发以及生产销售高新技术产品或大规模使用高新技术的一类企业,它与一般传统企业的本质区别就是其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时所使用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由此也体现出知识与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按照价值链理论,技术开发活动属于支持活动,由此可见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将技术开发提升为基本活动,将其确认为支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强化这种优势更容易使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2.2 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整合

价值链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两大类,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支持活动包括: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价值链中基本活动之间、基本活动与支持活动之间以及支持活动之间存在各种联系,选择或构建最佳的联系方式对应提高价值创造和战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产生也是企业中各个不同部分有效合作的结果,是各种单个资源整合的结果。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技术开发仅仅是高新技术企业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其中一个关键性活动,价值链中的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等基本活动也可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关键性活动,另一方面价值链内各种活动的整合也可以使企业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2.3 关注外部价值链体系的推动

企业价值活动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还存在于企业与企业的价值链之间。价值链分析应该是系统化分析,应以企业为中心,分析与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在内的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尽可能优化外部企业价值活动与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衔接,延伸企业价值创造的链条,拓展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价值活动。

篇13: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的论文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具有重要竞争意义的经营活动中能够比其竞争对手做到更好的能力,它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且不会随着使用递减,这种核心能力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的各种技巧、知识和人的能力之中,对企业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价值链是指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把企业活动进行分解,通过考虑这些单个活动本身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也可以发现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价值链理论是企业判定、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基本依据。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身特点的价值链,而且企业也并不是在每个环节都会创造价值,只有特定的价值活动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这些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战略环节。企业只有抓住了这些特定环节,才能形成企业难以被模仿或复制的资源或能力,才能与竞争对手相比获得竞争优势,而这些优势是通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表现出来的。本文正是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利用价值链理论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战略环节,并围绕战略环节提升企业整体价值。

篇14: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的论文

3.1 加强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资金等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保障。首先,政府应加大地方财政支出中科技投入的比重,并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研发活动的资金投入,成立不同技术领域的研发与科研机构,推动科技水平的进步;其次,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应该鼓励广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发合作,加快解决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再次,在技术市场方面,政府应采取相应的税收优惠,促进技术市场的`繁荣发展;最后,政府还应该协助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并引导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支持和倾斜。

3.2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做好员工培训,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建立技术监控系统,随时跟踪行业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科学决策,快速行动,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同时做好技术反馈,提取创新基金,实现技术创新的持续循环。企业可以采取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的方式,全方位的利用各种可能的创新资源,提高创新速度,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其中应重点应培养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使技术开发这一价值环节的潜能充分发挥并放大,从而形成企业价值链增值的竞争优势。

3.3 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共赢发展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即是有着对等实力或者互补资源的企业,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合作研究与开发、共享资源和增强竞争能力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长、风险共担的松散型合作竞争组织。基于价值链理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清楚地分析出自身的竞争优势以及在哪些方面处于劣势,从而确定出企业在价值链的哪个环节上需要合作,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战略联盟。企业的战略联盟对象可以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的同行竞争者,从而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或降低竞争风险,还可以包括企业外部价值链体系上供应商、分销商和购买商等企业,实现相关企业的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2]姚文韵.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9.

[3]赵素洁.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企业经济,,9.

篇15: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核心竞争能力?我觉得在中国的管理学界,没有哪个概念能够比核心竞争能力更混乱的了,你可以在网上去搜一下关于核心竞争能力的定义,在经济学家的文章和企业家的谈话中,定义不下五十种。

我发现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判定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经济学家是想当然地把他们认为重要的因素当作核心竞争力,而企业家是把他已经有的东西说成是核心竞争能力,所以当我看到某个著名经济学家与企业家讨论:柳传志是不是联想的核心竞争力?真的是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在我看来这种讨论首先在出发点上混淆了两个基本的概念:比较竞争优势与持续竞争能力;其次是完全没有弄清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本身是一种组织性的学习能力,根本不可能是某个人或者某个人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在他们的讨论中论据也很清楚,因为没有柳传志联想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呀?类似的说法还有:我们之所以做到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强调质量意识,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好,所以质量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我们一直狠抓管理,我们的管理水平比同行业高,所以管理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把比别人强的地方就当作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目前国内企业家或学者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最大误解,这就像我们把高分等同于高能一样的荒唐,分考得高只能说明你比别人“强”,但并不能说明你有学习能力,特别是在“考试规则”和“考场环境”都极不规范的情况下,你愈强,可能你在正规化考试下的能力愈低,更不用说你的学习能力了,

所以我认为目前国内大多数“著名”企业,他们之所以著名,的确他们比别人做得要好一些,但这充其量也就是比较竞争优势,即比别人强的优势,与核心竞争能力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说,目前的大多数著名企业有的是外在的优势但并没有内在的“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能力的构成:国内大多数著名企业是在为产品竞争而不是为价值链竞争

核心竞争力有什么用?中国企业大多是基于利润而扩张而不是基于能力扩张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我的观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赢利模式的复制能力。

每家企业能够生存与发展,一定有其独特的赢利模式,比如都是西式快餐,麦当劳之所以成为全球第一,是因为它的赢利模式是严格标准化下的工业化快餐制造与服务模式。这个模式是由产地原料标准化,到设备与操作标准化,到服务流程与团队训练标准化,这个赢利模式为客户提供的是“品质、微笑、清洁和物有所值(QSC&V)”。

如果开一个店,你也可以做到麦当劳的水平,完全仿造它的模式,甚至做的比麦当劳还好,你把一切都做到了极致,但是,你很难再复制这个店,这是为什么?因为你只有制造或者仿造“原件”的能力,却没有复制原件的能力,你没有模式的复制能力,也就没有了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模仿麦当劳的企业最后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

如何做好复制?

要复制,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教员,二是教材。

篇16: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构建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构建

受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状况不容乐观,因而中国企业必须构建适合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应对未来市场的.竞争.创新机制、企业文化、善于学习,这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其中创新机制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作 者:贺鹏飞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现代企业文化 英文刊名:MORDEN ENTERPRISE CULTURE 年,卷(期):2008 “”(17) 分类号: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机制   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