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论文

咸鸡蛋有没有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咸鸡蛋有没有”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论文(共15篇),欢迎阅读分享。

篇1: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现今好多孩子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想一点写一点,写一点想一点,这种挤牙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明确提出:“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他进而阐发这种思想:“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的。”的确,厚积而薄发,感悟而情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灵感绝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懒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入手,教给学生采集积累的方法,鼓励他们多积累,夯实写作基础,让孩子们的作文妙笔生花。

一、 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拾稻子、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李爽同学在《柿子园遭遇》中写道:……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的,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年级拔河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汪宇航同学在习作中写到:我们班虽然输了但却是第一,因为我班的胖子没有四(1)班多所以输了。随着口号,我们的劲儿往一处使,所有的同学的手都磨红了,杜谦和曹建由于站在前边,摩擦力大,手都磨出泡了,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同学们都尽力了,所以我觉得我班这种团结的精神是四(1)无法比拟的。这种朴实的话语不正是我们想要得吗?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因此,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结合班会会课进行教育。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 “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自己都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话”,看起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王菲菲同学在《第一次给母亲洗脚》中这样写道:“妈妈的脚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光滑,脚后跟布满了裂痕,摸着粗糙的脚,我哭了。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照料我。我曾经想过要报答母亲,以为拿出母亲最满意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可是,我现在才发觉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还吵着和您要一件不该买的衣服。我感谢您的理解和包容。我爱我的您。我愿她永远健康快乐!”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的文章。如:1、词汇积累。描写心情的:兴奋、激动、高兴、自豪……。、2、好句子积累。3、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4、诗歌摘抄。并要把抄来的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背会,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得多,背诵得多。还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

由此可见,实践出真知,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是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加乐趣,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厚积薄发、乐妙笔生花!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篇2: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碰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有许多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甚至对之表示极度的厌恶、反感与恐惧,一篇作文要绞尽脑汁才能写得出来,糟糕一点即使搜肠刮肚也未必能写一段话。于是一到作文课,就如临大敌,一考语文,最头疼的就是后面的作文。如此说来,作文还哪里有快乐可言?

那么怎样才能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首先,要调整心态,从心理上消除这种厌恶和恐惧感。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为什么要写好作文?是为了考试?不是!考试只是一种检测知识能力的手段,并非最终目的。我们学写作文,其实从小学时的造句就开始了,作文实际就是寻求一种语言的表达,说白了,就是“说话”,即怎样把自己要说的话以最简明最有吸引力的句子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甚至产生共鸣。一个人进入社会就会深切体会到语言的表达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多么地重要!同学们现在虽然不能亲身体会到这一点,但是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也能感觉到,生硬而平淡无奇的文字读起来索然无味,而语句不通、表意不明的句子简直就是一堆垃圾了。作文实际上就是一个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过程,堂堂一个中国人,总不能连自己的语言都用不通顺吧?写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它就是在表达你个人的意思、意见、情感,是将思维转化成文字的过程。难道这也让你觉得厌恶与恐惧吗?

当然,有一点不可回避,那就是现在写作文基本上是为了考试,基本上是在一定的要求下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同学们的思维与创造力。这是教育上的一个不合理之处,需要时间去做调整。面对这种情况,同学们在心理上还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倾向:写作文是在表达自我,不是一项任务。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没什么好写的,无话可说。”事实是这样的吗?是真的没什么要告诉别人,还是根本就是自己懒的动笔?所以说,很多时候不是没东西写,不是没话说,而是自己不够主动。有一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做,并不断寻求最好的方式去做。那些喜欢写作的人,他们的文章写得好,兴趣起了很大的导引作用。主动一点,勤快一点,写作绝对不会再像你想像中的饿那么难,不信你试试看!

心理的负担消除了,写作中其它的困难都很容易克服。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还设计到写什么的问题。无话可说,成了现在同学们写作文的最大难题。为什么无话可说?一是没有经历,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其实在这方面,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是在平时生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积累不仅仅在观察生活,还包括思考生活及用笔去记录生活。光去看、去发现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对所闻所见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能用文字记录下来。也 许老师会经常建议同学们写日记,这的确是个好建议。因为写日记一方面提高了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又锻炼了你的思维,真正写作文时就不会再感到为难了。日记是在积累一种经验、一种习惯,你平常所记的东西,可以经常拿出来翻看,作文素材自然就增加了,哪里还需要故意去生活里找?日记其实就是小作文,是自己的作文,思想、言论、事件,甚至想像的东西都可以写进去。课堂上或考试中的写作尽管有限制、有要求,但毕竟是不会脱离生活,只要平时做了有心人,写起来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文之前,总是紧皱眉头,一副绞尽脑汁的样子,似乎写作文已成了某些学生的负担,并且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没有新意,甚至有雷同之处,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再结合自己当学生时的经验,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不善于挖掘素材。即使是命题作文,很多学生也不知该写什么,无从下手。 并且学生的思路也局限在一个小框子里,经常一次作文下来,大家写的是大同小异。例如有一次我留了一篇作文《我的妈妈》,结果,大部分同学思路几乎都一样,一次作文改下来,我已是筋疲力尽。由于这次作文没有写出新意,我认为并不是一次成功的作文。通过这次练习,我发现主要问题在于同学们的知识面不够宽,不善于发现事物、观察事物。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每个学生在写作前,都仔细审题,认真构思了,并且还尽力按老师的要求巧妙运用语言,可以说学生写一篇文章是花了很大精力的,只是在选材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以后的写作练习中,我会注意引导大家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去发现素材,尽量做到“有东西可写”。

2、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每个学生在认真完成一篇作文后, 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即使不能得高分,也不至于会最差。但事实是每次作文下来,真正得高分的同学并不多。这样,大多数同学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或肯定,就会产生失望的心理,继而对写作失去兴趣。

针对以上情况,为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动力,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善于积累

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 鉴于学生的作文基础比较薄弱,我要求学生每个星期摘抄几篇文章,文章的体裁、内容不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写,但每个星期每个学生必须自己写一篇文章。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由于这种练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改作文

过去的教育方式都是老师满堂灌,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作文也需要改革。过去是老师全改,如今我采取学生自己改作文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后写作时就会注意到这些问题,而且另一方面在改作文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每次又都抽签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

3、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每篇作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认真构思后才下手的,因此首先应肯定学生的这种劳动,多鼓励他们。但事实上很多学生的作文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不能一味的表扬,也应指出他们的不足。只是在批评的时候,要讲究方式,如果把自己放到与学生相等的水平上指出缺点,并共同探讨最好的修改方法,就不会使学生产生反感而对写作失去兴趣。如在文章中我经常用这样一些话语:“这个词好像不太合式,换一个词可能会更好。”“这句话不太通,试着改一改。”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学生感到你尊重他的意见,那么自己也就会想着如何去修改。有时,学生改的反而比老师改的好,这种情况下,就多鼓励学生,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赏识不单单是鼓励加表扬,更是以真诚的态度关注孩子的成长。学生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作文出现不足,在所难免。

教师应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让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心情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意见,改进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在委婉鼓励中指引

老师不能光说好话,而应该采用鼓励性评语,用婉转的语言,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修改的方法。做到既有鼓励性,又有建设性。如“你能准确生动地写出表弟的外貌,说明你观察认真,细致;你若能写出表弟说话时的神、动作,那么你的表弟会更惹人喜爱。”

2、在纵向比较中指引

孩子是逐步成长的,但多数孩子感受不到。我想学生看了这样的评语肯定乐于接受。我们老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把现在的作文与过去的作文比较。这样学生就会清楚的看到自己,会更加明晰写作思路,提高作文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这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发表文章就意味着他的写作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他的写作兴趣自然会大增。此时不用老师督促,他自然会盟发写作的欲望。而且此举也会激励其他同学的写作兴趣,这时候学生的写作已不是被动进行,而变成了主动行为,写作兴趣已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浓厚起来。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至深的影响,我们应该让学生发现写作乐趣,让他们将写作当作一种愉快的劳动,这样做也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这样对双方都是有益的,何乐而不为呢?希望每位老师都能主动去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篇3: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用这样的动机去推动学习,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作为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地融合在教学之中,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做到“动之以情”,鼓励学生“爱学”,通过“授之以法”引导学生“会学”,经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学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兴趣,体验到认识、发现、创造的乐趣。那么怎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竞赛情境等,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让他们成为故事中的一份子,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此时,教师将问题蕴藏在情境中,学生会在快乐中思索问题,在快乐中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分数乘法》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口渴了,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弄来了一个大西瓜。这个西瓜如何分呢?唐僧说:八戒吃四分之一,悟空吃剩下的三分之一,其余的……还没等唐僧说完,八戒就大喊道:“三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猴哥分到的比我多,不公平。”而聪明的悟空却说:“我们分到的一样多。”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故事情境一下子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又如在教学《可能性大小》时,创设了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我首先问学生: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游戏,大家愿意吗?“愿意”。同学们此时热情高涨。我手上拿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然后装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要求闭着眼睛摸球。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快乐的探索。对学生而言,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游戏中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对老师而言,为学生的探究创设了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学中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和“善思”,让他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头脑去思考,而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动手”的方法,提高了操作能力,同时在操作中获得了亲身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尽可能地让他们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等,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并用,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要求每个学生剪下一个圆,并亲自动手把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学生在动手操作、仔细观察、亲身体会以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或用其它方法测一测,每条折痕档的长度是否一样?交点把折痕分成的两段是否一样长?整个课堂,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通过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提问: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我们熟悉的图形,再求其面积?学生进行讨论、商量,结果学生专注地投入到平行四边形的变形当中,经过反复的变形、推敲,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或正方形,再求其面积。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课堂中,我提问:如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呢?学生通过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等多种操作活动去证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喜欢比赛是学生的天性。一节课如果一味的让学生的大脑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教师适时的运用个人之间的竞争、小组之间的竞争活动去激发学生的争胜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小数乘法的计算时,我把枯燥无味的计算融入到“看谁是个小兔子”“哪个小组最优秀”“看谁最聪明”的比赛中,把无味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课堂教学只有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能显得有滋有味,才能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如游戏、模式示范、抢答、唱歌、画画等活动使学生紧张又活泼,在快乐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如在教学《路程、时间和速度》时,让两个同学现场表演“相向而行”“背向而行”,教学《方向与位置》时,让一个同学用书当照相机去从不同的方向看老师,大家都愿意去尝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五、用适当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课堂中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不仅使他有一种成就感,越来越自信,而且让其他同学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欲望,教师一句“你的声音真洪亮”“看谁比他表现的更好”“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连这么小的问题都看出来了”“你真是个善于动脑的孩子,别人没想出来的办法都让你想出来了”,一系列的激励语言,定会对他们的学习兴趣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兴趣可以创造奇迹,我们教师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欲望,让兴趣引领学生不断出彩,是我们教师的天职!

篇4: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好指导教师是兴趣,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便是关于一个人兴趣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并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发掘他们的学习兴趣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十分厌倦,他们仅仅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才会去学习数学,归其原因,主要没有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所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学生学习的兴趣,已经成为当代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要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以学生为本,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可以适当的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要主动制造机会找学生聊天,在聊天中了解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看法。另外,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男同学思维跳跃性非常强,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加强逻辑性的联系,而女生大多思维细腻,可能喜欢偏文科一点的东西,教师就可以跟她们讲述数学的发展史,并依此作为切入口,刺激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交流,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学好那个教师所教的课程,也有学生会因为讨厌一个教师而讨厌那门课程,这一现象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教师的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就成为了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对教师有好感,那就要求教师自身的素质一定要高,有良好的任何和独特的魅力,并且要善于展现自己广博的知识,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一种崇拜感,继而对数学产生崇拜感。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内更要注重自身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在课堂上做到厚积薄发。比如说,当遇到一道牵涉了距离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在讲述完了之后问学生知不知道我们距离月球有多远这样的问题,小孩子对于宇宙正是充满了好奇,教师这样一问,便能立刻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也会因此觉得教师知识渊博由此产生好感。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哪些问题越来越多的显露出来,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制定的教学活动来学习,由于贪玩的天性使然,小学生都希望快速的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然后去玩耍,这样就导致了小学生在面对教师的指导时,总是会想出一些便捷却不正确的方法去完成任务,并且这种偏离和违背现象十分严重。长此以往,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的心血,自己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少学生不愿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一开始便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培养起他们学生的兴趣。步步高论文发表网,教育教学励志打造论文范文格式最完整、管理职称论文范文最详尽的论文资源网站。为广大需要职称评定,教育教学论文快速写作的客户提供有效参考。

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力的学习情境,将书本上的问题换成一种简单明了的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说,教师可以问他们陪父母去买菜要走多远,走多上时间,菜市场的蔬菜有哪些种类等等。而且教师可以迎合他们好动、好奇、好玩的天性,适当的设置游戏,寓教于乐,是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由此提高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知识获取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学习、愉快接受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参与者。然而人都有惰性,尤其是对于贪玩的小学生而言,要让他们主动的去探索更是不容易,所以这就依赖于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了。

教师可以利用学具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小学生天性好玩,把学具引入教学,很快就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将教材内容直观、具体地呈现给他们,这样就不断地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图形的时候可以发给他们一套七巧板,让他们自己拼出不同的形状,他们会在自己动手拼凑的同时记住七巧板上原有的各种图形的特征。

五、改变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

小学生正是自尊心极强的时候,他们想要学习,更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肯定,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让他们感觉无法克服,很多学生刚开始的时候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但是在遭遇几次挫折之后便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变得灰心丧气。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适当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询问他们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并采取正确的方式为他们解决困难,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向前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付出,要表扬学生的努力,然后再去找问题的所在,并用积极的方式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允许学生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能简单的用对错来评价学生。教师更多的是鼓励而非批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鼓励的是他们的努力,而不是说他们聪明,让他们明白知识是要通过努力才能够获得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六、应用现代多媒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等优点,效率极高。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同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制作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一一展示给学生,以提高他们的兴趣。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找到不同的适合的方法。新课改将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作为重点,面临这种改革趋势,我们必须去寻找更适合这个时代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重点探索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相信更多的好的教学方式会逐渐出现,为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做出贡献。

篇5: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布置大量机械重复性的抄写作业,甚至是惩罚性的作业,使英语成为死记硬背的学科,就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强烈的立逆反心理,仇恨英语学习,将使英语学习呈恶性循环状态。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育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英语学习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创新设计,增加趣味性;大胆相象,拓展教学思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求知欲,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使小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

关键词:英语 兴趣的激发 小学生 课外活动

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学试验也充分的表明: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情趣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强大内因。而英语具有高度的记忆性和灵活性,常被人误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学科,使学生们误认为学英语就是背单词,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教学艺术,努力点燃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的发展。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时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的、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较大的喜悦和求知欲望。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因此在教学时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程序,严密组织教学,提高讲课艺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运用生动的语言和风趣幽默的表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儿童好动,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通过说唱,游戏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养成敢说并乐于表演的良好习惯,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出英语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偏低,上课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在学习中也容易产生疲劳的情绪。在教学

中要保持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稳定兴趣,每节课中有意识地设置4-5个兴奋点,让孩子在一节课中始终处在新的兴奋点的刺激中,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根据儿童好动、善模仿等特点,把对话表演、角色扮演、做游戏、绕口令、小竞赛等活动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充满了新奇、有趣、嬉笑、玩耍,比赛等情景中学习英语单词和英语知识,让学生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情景激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课堂的情景设计,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情景中,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教颜色时,我们可以将颜料和调色板带到教室,在学生充满好奇的眼光中,向他们展示三原色:red,yellow,blue.,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将红色和黄色调和,这时学生会发现两种颜色调和变成了橙色。在不断地混合、不断地调和的过程中,他们又认识了:orange,green,grey,brown,black等,在看看、玩玩、说说中非常有情趣地完成了教学。结合不同的内容,用实物、挂图、幻灯、录像等各种教具,用提问、讲故事、问答、游戏等各种活动方式,构筑一幅幅生动活泼的交际情景,使学生感到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中,在进行“真实”交际活动。这不仅使学生容易在脑海中形成英语知识的带有色彩的记忆印象,而且能产生交际的成功感,形成积极学习英语的动力。

(二)、游戏激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游戏有着强烈的兴趣,期盼游戏活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在游戏活动中,小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就能持久,学得就很认真。课堂上安排的教学游戏要新颖,富有竞争性,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使学习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三)、竞赛激趣

小学生好胜心理比较强,喜欢通过比赛来获得老师的表扬,学生的羡慕。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学会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所有的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如把学生分为几个竞赛小组,小组以red blue yellow green或apple pear peach orange等名字命名,小组竞赛可以贯穿全课,也可运用于某个游戏中,也可通过角色扮演,让几组学生上台做示范表演,同学们和老师当评委,看一看哪一组演得比较好。让学生展开竞争尝试成功,使其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这样能强化所学的语言知识,强化听说训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

(四)歌唱激趣

音乐是通向思维的高速公路“。同时欣赏音乐又可使人的性情得到陶冶,使人得到美的

享受,让疲劳的神经得到休息。因此,在教学英语的过程中,当发现学生感到疲倦时,可以采用唱英语歌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在听唱歌曲时,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既能提高授课效率,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当然,歌曲的选择必须是有意识的,要做到与教学内容相关。以上几种学习方式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用,必须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之后,并且对所学单词、句子等掌握得较好时才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能使课堂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氛围,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3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加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许多事实表明,学生学了英语会用,才会感到学习英语有意思。课外活动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办英语墙报、英文歌曲演唱、故事会、知识竞赛、小话剧、英语角等多种形式的比赛,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活动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英语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对激发兴趣,稳定兴趣大有益处。

同时,要对课外活动进行指导管理,不要把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继续,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切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发展,着眼全体学生,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种愉快有趣的教学环境,重视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想学”的方向发展。只要学生有了成功感,就会对学习英语有兴趣,成功促进兴趣,兴趣保证成功。

篇6: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论文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论文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学习成绩呢?本文按时间顺序,从上课初的巧设导言,到课中的保持兴趣,再到最后的课下巩固,系统而条理地为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巧设导入 联旧引新 分组讨论

自教学以来,我一直热爱着我的教育事业,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在这几年里,尤其是自去年实行新课改以来,我更加觉得,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导言,引发学习兴趣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堂课的成败,好的导言起着关键的作用。

1.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或贴近学生思想的“热点”设计问题情境,激起学生了解其中原由的兴趣。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我的导言是:“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那么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那植物细胞又是如何喝水的呢?”这样就很自然地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愿望,而且导言中设计了广告词,还有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对这些都是比较关注的。

2.可以由成语典故、谚语、歇后语、谜语、诗歌等导入新课。如在学习“食物链”时,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入;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引出“条件反射的形成”这节内容等。

3.联旧引新。如刚学完了“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章,再学“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就跟大家说过,取树叶上的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就能长出一棵大树。现在咱们又学完了第二章,知道了组成细胞的分子有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水和无机盐等,那么是不是只要这些物质齐全了,堆在细胞里,这样的细胞也能长成一棵大树呢?”说到这里,同学们不敢确切回答,我又打了一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说把细胞能长出大树比喻成自行车能载人行驶,把组成细胞的分子比喻成组成自行车的零部件,那么组成自行车的零部件一个不少地堆在这里,它能载人行驶吗?”说到这里同学们都明白了刚才的问题。然后我总结:“细胞要想具备功能,光有物质组成还不行,必须要有完整而严谨的结构,今天我们就来学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虽然这段导言有点长,但我觉得这足以引起同学们想知道:“细胞究竟有什么样的结构,使得细胞能长成大树呢?”

二、课中保持学生的兴趣不减

导言固然重要,但仅有好的导言,而课中平铺直叙,学生很难保证一整节课都保持高涨的情绪,怎么办呢?

1.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无论是原来的课本,还是新课改后的教材,里面都有很多实验,如果这些实验都让学生一一去实验室做,受课时限制是实现不了的,所以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可以由教师课下备好材料、用具,课上演示,并让学生参与,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时,“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个实验,我就是在课堂上演示的。课下我把材料用具都备齐了,上课前把它们都拿到教室,讲到这个实验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预习一遍,并告诉他们一会儿我让他们来说怎么做,这样,他们就会边看边思考,真正用心去预习。之后我就叫学生站起来说这个实验的目的和步骤,我来操作,到观察现象的时候,可能后面同学看不太清楚,我就叫了后面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并让他俩大声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比较得出结论。这样做,同学们都很兴奋,很积极,很感兴趣,比单纯的由老师来叙述这个实验,效果要好得多。

2.分组讨论。新课改后的教科书上,有很多的探究实验,就需要分组讨论。我把一个班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十人左右。每次探究课上,我都先引一段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生活常识,比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我是这样引的:“腌萝卜时,我们会看到萝卜变蔫;包饺子剁白菜时,我们常要放一些盐,放盐后稍等一会儿就可见到有水分渗出;想多打点儿粮食,于是给农作物多上了点肥料,谁成想出现了烧苗现象。”然后我让同学们根据这段话,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学生们自发地找自己小组成员去讨论,每个小组内讨论各自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探究价值,确立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接着做出假设、设计实验等。这样会锻炼每个同学的思维及表达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能力。

3.重温生物学史。课改后的教科书上编写了很多生物学史,有的以插图和课本正文的方式呈现,有的以资料分析的方式呈现,有的以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前沿等方式呈现。如能利用好这些生物学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能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能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教材中生物学史以生动有趣、充满智慧的科学故事呈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浩瀚无际的生物学史中自由徜徉,在汹涌激荡的生物学波涛中寻找与生物学家对话的乐趣。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教科书用小号楷体字介绍了色盲的发现史,教师如能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段有趣的故事,便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下巩固,和学生拉近关系

让学生真正喜欢你的课,对你的课感兴趣,除了你的课漂亮之外,还应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那就要课下和学生谈心,拉家常,从中了解到学生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生活和学习上有哪些困难等,从而在这些方面真诚帮助他们,自然会和学生的关系拉近,会让学生认可你这个人,自然会认可你的课。

篇7: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结合点,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此,就如何钻研教材,处理方法,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谈谈我的看法。

一、精心创设求知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因,而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一节课的情景的设计,巧妙引入,精心设疑是激发兴趣的动力。创设情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巩固学习兴趣的保证。

1、新课引入,要力求新颖、精炼,富有创造力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对于数学课,学生往往认为内容抽象枯燥,刚上课情绪难以稳定。新课要想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设计好新课的导入。导入的形式虽然灵活多样,但不管是激情导入,问题导入,还是以小故事导入,都应力求新颖、精炼,富有诱惑力,目的要创设出最佳学习新课的情境,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很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比如“教相似三角形应用”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你能不爬高,测出操场上的旗杆的高度吗?你能不砍树,测出大树的树高吗?你能不过河,测出河的宽度吗?”学生会被这三句精妙的反问句的势“镇”住,一双双目光凝视着老师。于是老师便可带着微笑婉转的导入新课。

又如:讲“一元一次方程”时,可组织学生这样导入:

师: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想一个数(不要说出来),把这个数除以2,再减去3,然后把这个运算结果告诉我,我可以猜出你所想的那个数是几?”

学生甲:得数是6 师:你想的数是18 验算:18/2-3=6

学生乙:得数是0 师:你想的数是6 验算:6/2-3=0

学生丙;得数是-7.5 师:这个数是 -9 验算:-9/2-3=7.5

师;同学们一定希望知道老师是怎样把你脑子里想的数算出来的。

从这个游戏引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于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采取游戏的形式,一方面,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消除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的感觉,当他们对一节课局部兴趣转化为对整个数学持久兴趣时,学生的学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所谓的“差生”也会由“厌学”变为“想学”到“乐学”了,学生一旦有兴趣于数学,他们就会想办法去接近它,认识它,获得它,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有了这样的心态做前提,教师付出的和以前一样的劳动,获得的却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像以上的引课,给学生新奇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欲求知识的真谛,教师就可以来个顺水推舟,开始新课的学习。

2、教授新课要风趣

在教学中,除了注重从复杂问题中归纳出内在的规律,从而使知识简化,通俗化,同时,还应注意教学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二次函数y=ax2+bx+c中a、b、c的符号判别,c的`判别要看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是在x轴的上方还是下方,a的符号要看开口向上还是向下,而b呢?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a、b同号(简写左同),在y轴的右侧,a、b异号(简写右异),于是得出a、b的符号规律“同桌(左)友(右)谊(异)”这样合用谐音,大大的增强了课堂气氛,于是老师又说了一句:“如果谁要是把a、b的符号弄错了,谁就没有‘同桌友谊’。”于是学生大笑起来,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新授知识,并且得以巩固。

3、课后讲授要设疑

每节新课后,一般情况下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及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但是,除此之外,我觉得老师应该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善于捕捉新奇事物,做到问题引路,巧设疑局,引起悬念,设法在学生心里留下悬念、余味,为下一节课涂上“神秘色彩”,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知识奥妙的向往感。使学生欲罢不能,欲知不得,就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加强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创造出活动空间,这种活动,必须是学生主动的活动。而兴趣则是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最佳学习动机,正如数学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中指出的那样:“你卷进问题深浅程度将取决于你解决它的欲望的殷切程度,除非你有十分强烈的愿望,否则要解决一个真正的难题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学生活动的动感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

为了增加学生亲身操作实践的机会,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动手画,动手算,动口说:

1、让学生动手做。动手做是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获得知识的感性材料的途径。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学中应尽量的为学生创设动手做的机会,使学生在操作中,对抽象的概念、定理获得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加工整理成理性认识。如立体几何中的许多课就可以让学生做出来。

2、让学生动手画。画即画图形,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数学是一门文学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融为一体的抽象科学,熟练的进行三种语言的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准确的画图是实现三种转化的纽带,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画图能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画图学生看的做法,让学生动手画,在画图中学好数学。

3、让学生动手算。算即运算及推理,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训练活动,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通过学生自己训练而获得提高的,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自己演算,自己推证,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理出解题思路,让学生完成演算,最后老师给出最优解法、证法。

4、让学生动口说。说即讲,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述思维的活动,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由学生自己从概念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归纳出数学概念,教师给出评价。在解题中,可先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路,发表各自的解题方案,较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口述解题过程,老师对学生的思路、解题过程做出评价,即使学生的思路受阻或解题过程有误,老师应激励学生大胆的讲,并与学生共同分析受阻的原因,对解题过程中的典型错误,可提供给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方法可以使兴趣深化,二者相辅相成,没有兴趣方法失于持久,只有兴趣而没有方法,兴趣就失于意义。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从培养兴趣入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可以将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学》第五期“数学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2、《数学教学》20第四期“初中数学导入教学点评”

3、数学教材及教参

篇8:如何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碰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有许多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甚至对之表示极度的厌恶、反感与恐惧,一篇作文要绞尽脑汁才能写得出来,糟糕一点即使搜肠刮肚也未必能写一段话。于是一到作文课,就如临大敌,一考语文,最头疼的就是后面的作文。如此说来,作文还哪里有快乐可言?

那么怎样才能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首先,要调整心态,从心理上消除这种厌恶和恐惧感。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为什么要写好作文?是为了考试?不是!考试只是一种检测知识能力的手段,并非最终目的。我们学写作文,其实从小学时的造句就开始了,作文实际就是寻求一种语言的表达,说白了,就是”说话“,即怎样把自己要说的话以最简明最有吸引力的句子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甚至产生共鸣。一个人进入社会就会深切体会到语言的表达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多么地重要!同学们现在虽然不能亲身体会到这一点,但是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也能感觉到,生硬而平淡无奇的文字读起来索然无味,而语句不通、表意不明的句子简直就是一堆垃圾了。作文实际上就是一个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过程,堂堂一个中国人,总不能连自己的语言都用不通顺吧?写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它就是在表达你个人的意思、意见、情感,是将思维转化成文字的过程。难道这也让你觉得厌恶与恐惧吗?

当然,有一点不可回避,那就是现在写作文基本上是为了考试,基本上是在一定的要求下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同学们的思维与创造力。这是教育上的一个不合理之处,需要时间去做调整。面对这种情况,同学们在心理上还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倾向:写作文是在表达自我,不是一项任务。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没什么好写的,无话可说。“事实是这样的吗?是真的没什么要告诉别人,还是根本就是自己懒的动笔?所以说,很多时候不是没东西写,不是没话说,而是自己不够主动。有一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做,并不断寻求最好的方式去做。那些喜欢写作的人,他们的文章写得好,兴趣起了很大的导引作用。主动一点,勤快一点,写作绝对不会再像你想像中的饿那么难,不信你试试看!

心理的负担消除了,写作中其它的困难都很容易克服。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还设计到写什么的问题。无话可说,成了现在同学们写作文的最大难题。为什么无话可说?一是没有经历,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其实在这方面,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是在平时生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积累不仅仅在观察生活,还包括思考生活及用笔去记录生活。光去看、去发现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对所闻所见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能用文字记录下来。也 许老师会经常建议同学们写日记,这的确是个好建议。因为写日记一方面提高了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又锻炼了你的思维,真正写作文时就不会再感到为难了。日记是在积累一种经验、一种习惯,你平常所记的东西,可以经常拿出来翻看,作文素材自然就增加了,哪里还需要故意去生活里找?日记其实就是小作文,是自己的作文,思想、言论、事件,甚至想像的东西都可以写进去。课堂上或考试中的写作尽管有限制、有要求,但毕竟是不会脱离生活,只要平时做了有心人,写起来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文之前,总是紧皱眉头,一副绞尽脑汁的样子,似乎写作文已成了某些学生的负担,并且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没有新意,甚至有雷同之处,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再结合自己当学生时的经验,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不善于挖掘素材。即使是命题作文,很多学生也不知该写什么,无从下手。 并且学生的思路也局限在一个小框子里,经常一次作文下来,大家写的是大同小异。例如有一次我留了一篇作文《我的妈妈》,结果,大部分同学思路几乎都一样,一次作文改下来,我已是筋疲力尽。由于这次作文没有写出新意,我认为并不是一次成功的作文。通过这次练习,我发现主要问题在于同学们的知识面不够宽,不善于发现事物、观察事物。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每个学生在写作前,都仔细审题,认真构思了,并且还尽力按老师的要求巧妙运用语言,可以说学生写一篇文章是花了很大精力的,只是在选材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以后的写作练习中,我会注意引导大家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去发现素材,尽量做到“有东西可写”。

2、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每个学生在认真完成一篇作文后, 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即使不能得高分,也不至于会最差。但事实是每次作文下来,真正得高分的同学并不多。这样,大多数同学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或肯定,就会产生失望的心理,继而对写作失去兴趣。

针对以上情况,为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动力,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善于积累。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 鉴于学生的作文基础比较薄弱,我要求学生每个星期摘抄几篇文章,文章的体裁、内容不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写,但每个星期每个学生必须自己写一篇文章。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由于这种练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改作文。过去的教育方式都是老师满堂灌,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作文也需要改革。过去是老师全改,如今我采取学生自己改作文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后写作时就会注意到这些问题,而且另一方面在改作文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篇9:如何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语文教师很怕教作文,也害怕改作文。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感到头疼,每次作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所写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感情。后进生更是不会动笔。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才能慢慢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作文的评改注重激励机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首先得让他们对作文产生兴趣。而要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得让他们尝到写作文的甜头,因此,作文评改中的激励机制是最关键的。 学生写完作文后,老师要及时进行评改,而且在评改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励机制。即使是学生的作文写得一无是处,你也要能以火眼金睛,找到他的优点之处,并写上几句鼓励、赞扬的话,以提高他们对作文的兴趣。特别是评语要注意使用激励机制,这样学生才会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才会想写作文,而不是怕写作文。我班有几名后进生,起初写的作文字迹潦草,狗屁不通,根本就不知道他在写些什么,而且篇幅也极短,完全是应付了事。我并不气恼,认真在文中找到几个字写得端正之处,写上“此处写得好!”“这个字写得真端正!”“这个词用得好!”而且评语我会这样写:“呵呵,真不错哟,能写这么长的作文啦,有进步,如果字再端正一点,少写点错别字,就更好啦!”“不错呀,你的作文有进步啦,继续努力哟,下次你一定会写得更好!”如此一来,下次他们的作文就有很大的进步啦。现在我班的后进生再也不怕写作文啦,如今的作文能够语句通顺、连贯,能将一件事讲清楚啦,这不就是激励机制发挥的作用吗? 对于其他的学生同样得讲究激励机制。我鼓励学生互相评改作文,首先找出人家作文是的优秀之处,然后写上激励的话;然后再去文中的错别字、语句不通顺之处,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学生才会乐意将自己的作文交给别人修改,同学之间也懂得了鼓励的重要性了。 对于那些优秀作文,我让学生抄好或由我打印出来,贴于班级展览角中,让全班同学欣赏,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时写得好的片段、好的句子也可以上展览角。如此一来,后进生的作文也有可能去展示,他们对作文就更有兴趣啦。 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懂得如何写作。 在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后,就得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啦。每期开学之初,我们每班都要进行大扫除,在大扫除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注意留心观察其他同学是如何搞卫生的,特别是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在完成大扫除后,我再让学生与小伙伴交流自己的观察;最后再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同时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好观察的事物,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有时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懂得如何观察。 三、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为他们提供写作素材。 现在很多学生写不出作文,就是因为无话可写,他们每天都过得平平常常,因此觉得无事可写。因此,每个学期,我都会组织学生搞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比如说朗读比赛、绘画比赛、写字比赛等。在搞活动前布置学生用心感受自己在活动中的心理,认真去观察活动中各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活动完后及时就其写下来。老师再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完善。 四、所给的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 老师给学生的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他们才会有话可写。我每周都会布置学生写一篇小作文,题目可由学生自己来定,也可由家长来命题。如果是我出题的话,我就会让他们去写生活中的事。如写:吃饭。我让他们留心观察家人吃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当时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话可写了,许多学生写得挺不错的。还比如让他们写片段:写出爸爸妈妈看电视时的姿势。学生便会认真去看父母亲是如何看电视的,他们看电视时都是怎样坐的,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此一来,学生们都会来上一大段文字的。 五,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 学生作文过于简单,不够生动具体,就是因为平时的语言太贫乏。因此,我总鼓励他们多看课外书籍,并懂得如何积累好词佳句。我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准备一本摘抄本,专门用来积累好词佳句,并且在班上开展“比一比谁的好词多”的活动,激励他们主动去积累词句,并让他们在写作时尽量用上这些好词句。 现在强调的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用心去体会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篇10:浅谈如何提高阅读兴趣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兴趣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兴趣论文

尹文慧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吉林松原(138000)

经过许多老师的经验证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广泛阅读是重要的一环。只读一本语文书,无论如何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和组织学生拓展阅读的范围,逐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环节,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巧设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一些具有启迪性,激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意识。

如教古诗《过故人庄》时,教师首先出示美丽的农村风光图画,让学生进行欣赏,从中了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这样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农村风光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自己的观察中充分了解和体会教师对阅读的喜爱和重视,以及良好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保持浓厚阅读兴趣使老师收益非浅的事实。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看法,使学生感受到在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添生活乐趣。这样,在学生的心里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阅读的欲望和需要。

2老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自己的学生喜欢读书,享受读书,作为教师的自己首先也必定是一个爱书之人。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和干预的同时,教师自己同样要注重阅读和知识更新。同时,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肯定是不称职的。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

而且,教师本身的阅读面一定要拓宽,既要读好经典作品,还要关注当代作品,及时为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不仅要阅读原著,还要阅读一些相关的评论文章和背景材料,以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教师自己的阅读从某种意义上看本身就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种最好的指导和示范。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课外阅读课。从孩子的阅读兴趣出发,以课外书上丰富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作为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入手。起先,教师从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中,寻找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课外阅读课上,教师先介绍这些文章的部分内容,把孩子们的胃口吊起来,然后指点他们自己去阅读,去了解“后事如何”。这是引导孩子去独立阅读的好方法。

之后,定期让学生互相交流读书的感受和经验。设立公告栏,反映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读书讨论,讨论他们最喜爱的书,最喜欢的人物以及最感兴趣的事件等。组织学生开展成语大比拼、赛诗会、争取阅读之星、办阅读小报等活动,给学生展示了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激发学生再去广泛地阅读。

3营造氛围一起阅读

营造一个全体阅读的有利氛围,可以让班中的每一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喜欢上读书,成为快乐阅读的忠实拥护者。平时,我要求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带到课堂,在班级的一角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在午休等课余时间进行自由阅读,也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换自己的课外书。学生之间有了共同阅读的书籍,也就变成了有了共同话语的书友,他们会不时相互交换自己的阅读心得,有时他们会为了谈到同一个有趣之处相视而笑,有时却又会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而真的面红耳赤。其余的同伴听到后,自然也会借阅,从而整个集体渐渐养成了大家读书的氛围。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精妙词句,心灵便也生出了“翅膀”,渴望“飞翔”。他们的写作水平也同时得到了很大提高。

4方法指导帮助学生阅读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

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内阅读课上,教师除了教学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在课内学到的学习方法用到自己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去,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故事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课外阅读还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总之,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尽量为学生创造各种有利地阅读机会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相关连的各种活动引向深入,对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地鼓励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自觉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随之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篇11:激发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

梦幻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留心生活,学会观察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 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 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1] [2] [3] [4]

篇12:如何提高写作兴趣的方法

如何提高写作兴趣的方法

如何提高写作兴趣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中午,同学们在食堂就餐时,有的同学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有的同学则东挑西捡,土豆丝一根一根夹,豆芽菜一根一根夹,吃得索然无味,一个餐桌的同学看上去都觉得吃饭没胃口,换一句话说,对这桌饭菜没兴趣。没兴趣吃得自然不香,这跟写作文一个道理,对写作不感兴趣,自然写不出好文章。

培养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写作的第一阶基石,那么,如何提高写作兴趣,现就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自己的浅显看法:

一、品味生活,诱发兴趣

一切艺术形式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最生动的课堂。即使你每天生活得平平淡淡,每天过着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日子,但总有一些事情能够激起你内心的波澜,就好像水平如镜的湖面,当有微风吹过时也会泛起层层涟漪;总有一些事情能够拨动你的心弦,这时快快拿出纸和笔,把瞬间的感受记录下来。例如:学校组织了演讲比赛;文艺汇演;老师为留守同学过生日;这期板报受到了学校的表扬;运动会上同学们摇旗呐喊……生活真的是这样,你得细心品味,品味——细品之,生活才有滋有味,你会发现生活丰富多彩,这对写作兴趣的培养益处多多,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二、体验生活,增加兴趣

上面说到的多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品味,现在就要你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同学们进入多彩的生活,增加生活阅历,积累生活经验,激发写作的兴趣,如:我校坚持开展的校本活动课,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搭建了一个体验生活的平台,在众多的校本资源中,有的同学做出了比较艰难的选择:插花艺术、厨艺大比拼、小小主持人、现代网络、棋艺天下、十字绣、学礼仪……亲身参加过、经历过,体验才更深刻,此时,有的学生不想写点什么都有点难了。

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如此,下一次厨房,为爸爸妈妈过一次生日,炒两个小菜,体会一下做家长的不易与艰辛,恐怕此时你也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如王必成同学的'习作《我长大了》:在姥爷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因为要照顾姥爷,早出晚归,所以我常常自己在家。记得一天早上,姥爷病情突然加重,爸爸、妈妈很早就起来去了医院。

中午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没回来,一想爸爸、妈妈累了一上午,肯定很辛苦,如果回来再做饭,那不是更累啊,我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会照顾他们。我记得妈妈说过鸡蛋能够消除疲劳,就学着妈妈的样子煮了面条,放了几个鸡蛋。爸爸、妈妈从医院回来后,看上去特别疲倦,但看到我煮的鸡蛋,还是开心的笑了,拍着我的头说:“乖儿子,你长大了!”现在独生子女多数生存能力不强,虽然第一次尝试做什么事情不一定成功,但总归会越来越进步。

也许,你写出的作文不那么优秀,但读者总能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你的悲伤、你的欣喜、你的哀愁……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怎样才能把你的喜怒哀乐融于习作呢?让读者与你有同样的感受呢?这就是要亲身体验生活,而且要贵在坚持。

三、广泛阅读,延伸兴趣

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会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在广泛阅读的同时,也能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爱的教育》、读《童年》、读《安徒生童话》、读《海底两万里》、读《春水》、读《繁星》……读了并体会到它之所以被称为优秀作品的原因所在,自然而然,你会思绪万千,从中受到心灵的启迪,你可以悄悄地写下你的感触。

一部电视剧,我们看到一半,总想要知道故事的结局怎样?剧中的主人公到底怎么了?这就是探究下去的欲望,也就是说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如果开始的时候没有耐心读长篇文学作品,你也可以读一些美文佳作,读一些小小说,请你试着续写,这样,故事的结局由你设计,人物的命运由你主宰,犹如一部电视剧的拍摄过程中,你就是编剧、你就是导演,无论是悲是喜,都是你创意的“杰作”。

四、重视练笔,巩固兴趣

多多练笔,久之,会养成写作的习惯。日记就是很好的方式,哪怕一周你只写了一篇。

刚接了一个初一班,布置日记时要求每周写三篇日记,效果特别不好,多数学生都是应付了事,要不抄袭、要不三言两语、要不记“流水账”,甚感头疼,后来改变了策略,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你一周可以写一篇、两篇,本周实在没得写,好,放在下周一起写,记事、记人、记物、记心情……还真别说,大多数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想说的。

请你把日记当做自己的好朋友,可以倾诉任何心事的好朋友,而且它对你绝对“忠诚”。

你可以扩写故事;可以描写片断;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改写课文……记住: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的力量大无穷。在兴趣的驱使下,久而久之,你就会主动作文,拥有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相信:不久,你就会写出精彩的文章。

篇13:激发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

激发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

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梦幻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留心生活,学会观察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 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 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练写随笔,积累素材

茅盾说:“

[1] [2] [3] 下一页

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 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 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 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三、课外阅读,学会迁移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四、模仿范文,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成长》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宣传,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自己的辛勤耕耘,我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不断提高,一株株幼苗在茁壮成长……

上一页  [1] [2] [3]

篇14:小学写作指导:如何提高写作兴趣

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的三大妙

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的教学中,老师最应该要做的就是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具体的应该要怎么做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兴趣呢?现在的文章就介绍一下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兴趣提高的常见方法。

第一,实验。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运用自然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这是提高小学生的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兴趣的常见方法。

第二,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让小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如学了《琥珀》,才让小学生制作一个琥珀,并让小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这是提高小学生的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兴趣的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第三,绘画。提高小学生的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兴趣可以使用绘画。例如: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小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小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文章中所介绍的三个内容就是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兴趣提高的常见方法,总之,是希望上述文章中所讲述的所有的内容都能帮助各位小学语文老师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兴趣。

作文来自兴趣激励

要积极发展学生作文的兴趣,首先就必须探究当前学生作文兴趣缺乏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来改革自己的作文教学。

(一)、走出教学目标的盲目性,充分考虑学生年龄水平。

任何知识都应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即把知识传授与受教学者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结合起来。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急功近利,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极普遍。如二、三年级就要求命题作文,作文字数必须突破多少个字。高年级则要求在字数、修辞、段落、思想、深度、语言、结构、等等方面“面面俱到”。在作文教学指导中,产生了盲目、偏高、偏难及对学生习作评估要求过高等现象,使学生觉得写作“高不可攀”,严重地反冲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就会受到挫伤,使之消极、厌烦,对作文失去兴趣。

(二)、重视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知觉过程的偏差,积极改进作文教学。

比如:三年级上册三单元想象作文,要求学生观察一些小动物,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编童话故事。学生观察后如果用话言来表达时,就出现了深浅、完缺、条理等方面的诸多偏差。有的同学首先获得的是毛色、身材。脑袋、耳朵、眼睛、四肢等等小动物的外部特征。有的同学注意的是它们或飞、或跑、或叫、或跳等动作姿态。有的同学则特别幻想了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获得了后两种信息的同学在筛选材料时会主动去联想故事,作文比较容易,而只获得前一种信息的同学,因为知觉只停留在原始的视觉感知方面,于是在作文时自然会感到无话可说,陷入了“苦于无话”的困境,由此产生对此类作文的害怕心理。长期下来,自然会不愿写作了。有经验的教师则应根据学生观察的这种偏差,激励他们多角度,换位思考,综合讨论,来激发写作兴趣。

(三)、告别闭门造车,作文教学紧密联系实际。

此类教师是教学界的“老古董”,教学上不求进取,不研究新课程标准及大纲,指导作文时,重形式,轻内容,教师圈地为牢,学生思维定向,作文起来千篇 一律。“小明、小刚”(指作文中的人物)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专家说得好,学生在长期受这种作文思想和作文使命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不自觉地受到牵制,个性遭受制约,无论是选材主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样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开放作文形式,采取规定范围的自己命题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四)、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获得作文的乐趣。

万事开头难。学生在初步接触作文时,肯定是进退维谷,无从下笔。此时的教师,就好像是他们暗夜行路的灯火一样,应努力去引导、去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会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找到作文的窍门,这样他们肯定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发挥出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者不加考虑地一概禁止或不屑一顾地全盘否定,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

(五)、作文评价,为学生创造交流环境。

作文的评价关系到对一位学生每一次劳动成果的肯定,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而不能流于形式。但是在现实作文教学中,学生每次作文,只要正式将誊写的本子交到老师手里,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管它是好是坏,无所谓得分高低了。而大部分教师也草率地打个等级或得分算是一次作文的终结。这样的做法,学生当然激发不出作文的的兴趣,每次的作文教学也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作文反馈的重要性,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比如面批、讨论优秀与差等作文、小组批改等,以消除学生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总之,作文要上一个台阶,如何激发出学生的浓厚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应该首先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激趣五法

一、听、读结合,激趣贵在简单

听、读是学习的两种最简单的方式,也最易让学生接受。听、读什么?可以是名家名篇;可以是同龄人的他山之石;可以是朗读磁带;可以是教师范读;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朗诵录音。怎么听、读?可以是专题的欣赏课;可以是语文早自习;可以是班团活动的文艺表演;可以是聊天室里的朗诵屋。总之,听、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原来文章还有那么美,让学生产生“向文性”。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初始阶段,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基础性的训练。

二、说、写结合,成就自在“懒人”

说,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可贵的手段。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谁不乐而为之?说什么?说学习,说生活,说父母,说天下事……怎么说?口语交际课,语文课前的口头作文时间,班团活动,演讲辩论会……不过,从“说”开始,教师一定要及时对“说”的质量加上“说”评。原则是多表扬少批评,缺点不指多了,一次就一个就行。还要注意这是作文活动中的“说”,可以要求学生列提纲打草稿,字写的自己认识就行,不是正规的作业。呵呵!这其实也是小作文,可爱的学生又被我们忽悠了。

三、评、写结合,发表重于写作

评改是学生作文水平最重要的提高手段。语文老师每学期可只书面精评每个学生一两篇文章,其他的咋办?学生互相评,老师评作文的方法可供参考。每周一节语文自习课就是作文评改课,评改时先是小组内互评,要求有评语,日期,签名。然后是友好小组交流。选出好文章推荐到校广播站乃至公开刊物发表。作文的发表是整个激趣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学生发表自己的习作,公开发行的报刊最好,但那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学校的社刊和广播站发得也不多。其实大多数学生发表自己习作的最主要形式还是“读”。青少年学生的“三自”意识都很强烈,写了“好东西”没人知道,没人欣赏,哪还有什么兴趣哦。所以可以把每周两节作文课化整为零,一般不要集中上。每天第一节语文课前的十分钟,定为奇文共赏时间,让每个学生轮流上来发表(读)自己认同的自己的美文。语文老师或特约评论员(写作尖子)当场点评。这样学生的习作及时得到了传播与评价,情绪自是不错。大家都这样,一部分怕写之人被逼得不得不写,而且要尽量写好才有面子。逼着逼着,作文就成了习惯。还可以把纸质作文转变为电子作文,在网上发表,详见第五法。

四、整、散结合,短章易于长篇

学生作文最怕的就是要求他写多少字什么的,更担心的是书写要求很正式。于是自由自在的率性状态不在了,灵感思维的前提没有了,作文成了应付。其实,写,是扎实提高作文水平的最可靠的手段。不写不行!可要求学生两周一文,每课一练。每文有规定的靓点,比如必须用到象征对比的手法,必须有古诗词的引用等。每练有规定的要点。比如要用多种感官写景,做到情景交融等,要用言、行、思、貌、事等来刻画人物等。而且,除考前训练外,一般不留课内写作时间,因为主要写的是“小把戏”,不用很长的时间,咬咬牙少玩会就成了,所以学生都还乐意完成。真有了兴趣,时间是可以找的。事实上,作文训练的重心不在作文课上。功夫在诗外嘛。

五、虚、实结合,E文初承新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在家中上网阅读、学习成为可能。为此,笔者还特别为学生们建了一个群,让他们中有条件的开展电子作文与电子评改。实践证明,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形式。具体如下:

(一)利用笔者QQ的“太阳”为学生们建了一个普通群作为交流的平台

(二)任命语文科代表为这个群的管理员,负责所有成员的管理

(三)共同制定群活动规则

1。本群的宗旨是:作文交流。

2。全班同学自动成为群的成员,在群的留言薄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学号,邮箱,电话,生日等。

3。所有成员每人每月必须提交一篇以上作品到群空间发表,每发表一篇作品奖群积分5分。要求必须原创,从自己每周的习作中选取。如当月未发表一篇,扣群积分5分,群内公告批评,并在作文课上作检讨。寒暑假不例外。

4。所有成员每周至少在群空间发表对他人作品评论三则,每发表一则评论奖群积分1分。如未达到三则,群内公告批评,少一则扣群积分1分。

5。群内每月评出最佳作品3-10篇首,每篇奖该群友群积分10分,并由群创建者推荐发表。

6。群内每月评出最佳评论10-20则,每则奖该评论人群积分5分。

7。群创建者——语文老师,每月必须为群友们每人点评文章一次以上,否则,群内公告批评。

8。群内每半年取群积分前三甲成员为“群之星”,不再奖群积分,奖纪念品一件。

9。群内每月举办一次文学讲座,由创建者与群友们共同确定内容与组织形式,主讲者由语文老师或优秀群友担任。

(四)开展群活动

总之,以上方法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条件,变枯燥的理论交代为实在的互动过程。使作文训练生活化、活动化、经常化,能较好的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

怎样让作文变得情趣盎然人教社新教材第一册第七单元作文训练是自由写作实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校园内或家庭中的某一事物,写一篇作文。要写好本次作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抓住事物生动的形象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固有的生动的形象特征,观察时就要抓住这些特点,并形象的描述出来,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写植物,可以写其形态、高矮、颜色、气味等;写动物,可以写其皮毛色泽、五官四肢以及鸣叫声音等;写静态的物体,可以写它的大小、长短、颜色、质地、轻重等。同时还要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侧面感知事物,抓住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事物的不同情态,并选用准确的词句来表达。例如,同是红色,但枫叶火红、桃花粉红、红豆鲜红、红麻紫红、海松黄红,五种红色,各不相同。写作时就必须一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二、介绍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

每一种事物都蕴含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写作时作一些相应的介绍,可以让读者获取一定的常识,更深的了解所写的事物。例如写植物,就可写其萌芽、开花、结果等生长规律及种子的传播、食用或药用价值等;写动物,就应介绍其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或者仿生学上的作用等;写静态的物体,就可以介绍其功用、内部构造、艺术价值等。而这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可以源于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可以向字典或专业书籍取“经”,也可以求助于师长或者互联网。

三、通过联想想象赋予其思想感情

一篇介绍事物的作文如果只写出其生动的形象和相关的知识,那事物还是“死”的。要想把事物写“活”,还要通过丰富的联系和想象,赋予其“人”一般的思想感情。写植物,可以写出其特有的精神品质:如小草的坚韧不挠、青松的凌霜傲雪、翠竹的虚心劲拔、梨花的纯洁无瑕;写动物,可以写它的特别可爱之处:如狗的勇敢忠诚、猪的笨态可掬、免的机敏聪明、牛的忠厚老实;写静态的物体,则可以写出它特殊的来历(如课文《羚羊木雕》)等。同时要借助各种修辞手法,运用饱含情感的语句,把这些特殊的感情表达出来。

只要做好了以上几点,就必定能让你的作文写得情趣盎然。

篇15: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陕西省城固县柳林中学 余志强

我们的传统作文教学偏重于审题立志,谋篇布局和写作方法方面的指导,却忽视了兴趣培养对作文教学的影响。忽视了作文的兴趣培养,作文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学生作文往往是:写人,则千人一面;状物,则万物一色;叙事说理,往往拾人牙慧。这就是学生作文被动写,无话写,无法写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这样说:“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为了改善这情形,我在近一年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把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融入课堂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在来我就具体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

一、改善阅读指导,激发阅读兴趣,鼓励求异创新,为作文打下基础

梁衡在《书与人得随想》中说:“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能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这就是说,任何人都是先通过阅读鉴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然后才开始写作的。学生也是这样。只有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和技巧,再加上学生的个人阅历和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在写作文时,有话可写,有话可说。正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而薄发”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爱的文章,致力于教会学生比较阅读,联想阅读的方法:①把观点,情感,立意完全相反的文章放在一起读。例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等,使学生从中获益。②把题材相同而内容不同的文章引入阅读范围。例如:高尔基的《海燕》和郑振铎的《海燕》;巍巍写的《我的老师》和钱梦龙的《心中的“标尺”》等。另外,我还向学生采用推荐书目的办法,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入异彩纷呈的文学世界。由于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切实可行,学生阅读课外作品不会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或文字的表面。他们会运用平时的阅读经验,认真地品读每篇课外读物,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成就感,就会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对读书有了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在自觉地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素材。这样就为其写作文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营造情景氛围,是学生对写作感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想写,有话会说

为了让学生有话想说,我首先利用生活这股活水,抓住机会,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适宜写作的心理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次作文课时,我看见窗外成熟的水稻随着秋风前翻后涌,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说出还有“秋”字意境的诗、词句或成语。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我乘机引导:“叶文玲在小时候,就能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感受秋天。你们是如此的热爱秋天,那么你们能不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描写秋天?请大家先拟题目”。学生们有了写作上的心理情感氛围再加上学生的那种被老师调动起的好胜心都有了。于是,一会儿工夫,学生就拟出了《漫步在秋天的田野里》、《走过金秋》、《最爱秋天》等题目。结果,这次作文很成功。

其次,从教材中寻找创设情景的灵感。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我设计了一次“重新认识父亲”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地感悟父亲、理解父亲。这次活动对大家触动很大。一个学生写道,“若不是这次作文,我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反省自己,理解父亲”。还有学生写道:“自打我记事起,父亲就蹬着他的破三轮车,走街串巷,闲暇时,他也只是不停地摆弄他满车的水果,他不爱说笑,也丝毫没有生意人的精明和能说会道”。这些语言均来自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亲人的理解。写作时,不会“愁断枯肠”,无话可说。

由于给学生营造了适宜写作的情景氛围,挖掘出学生作文的写作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觉得作文不再是件难事。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也变成了现实。

三、重视受师生青睐的新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

话题作文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也是近年来,中,高考中频率最高的一种题。话题作文一经问世,便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它有此地位,在于它有以下的优势。①降低了审题难度,拓宽了可供写作的空间。②题材宽泛,增加了可供写作的角度。③没有体裁限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④没有倾向性,有利于学生自由写作。那我利用这种新的作文形式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我设计的话题注意到调动起学生的写作激情。话题作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真实、真切、真诚的感受生活、体察生活、表现生活。如果我们的话题设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在设计话题时,就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学生的写作激情一旦被调动起来,写作状态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个性化的,感情化的语音才有可能见诸笔端。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话题作文的写法;写作话题作文不可面面俱到;话题作文虽不限文体,但学生做一定要有文体的选择;鼓励学生拟妙题、立新意、选新材。表达意思,题目,材料均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感觉才好。

四、采取激励措施,引起写作兴趣

作为老师,我不但注意到拔尖的个体,我也顾及到非拔尖的群体。我肯定一些学生的文章的整体美,也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局部美,并适时给以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学生的荣誉感强,上进心强。由此,每一次课堂作文都要选出“优秀作文”和“进步作文”,不但在课堂上讲评,还要在墙报上展出。每学期有计划的组织一到两次征文比赛,把一些好的作文推荐到报刊上发表。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作文水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通过改善阅读指导,营造情景氛围,重视话题作文,采取激励措施,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我采取了这些方式,让学生积累了素材,锻炼了文字功夫,使学生作文有话可写,有法可写,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故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关键。

相关专题 提高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