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观史的论文

名字好难起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名字好难起”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以石观史的论文(共16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以石观史的论文

关于以石观史的论文

以石观史

摘 要:碑刻是千百年来人们群众用来记载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载体,它带有浓厚的风土民情,最具有地方个性,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最可靠资料之一。《永福石刻》这本书收录了永福地区的主要有代表性的石刻碑文,是研究广西地方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关键词:碑刻;以石观史;永福石刻 中图分类号:K877.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01-25

一、以石观史的历史意义

日本学者太田辰夫在专著《中国语历史文法》所写的“跋”中,将中国古代文献区分为同时资料和后时资料两大类。所谓“同时资料”,是指某种资料的内容和它的外形(即文字)是同一时期产生的,如甲骨、金石、木简、作者手稿等。而“后时资料”则基本上是指外形比内容产生得晚的那些资料,它们均已被转写和转刊。太田辰夫指出,中国的资料基本是后时资料。而从历史研究角度上来说,当然最好是以同时资料为基本资料,而以后时资料为旁证。广布城乡各处、历经沧桑的碑刻资料就是中国历史研究中难得的原始证据和同时资料。钱大昕说:“盖以竹帛之文,久而易坏;手抄板刻,展转失真。独金石铭勒,出于千百载以前,犹见古人真面目,其文其事,信而有征,故可宝也。”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资料中,碑刻文献作为一种以石头为载体的特殊文献,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史价值:一是史志价值,记述当时人们活动的踪迹,可以弥补史志的不足;二是辑佚价值,可以辑补文献图书的不 足;三是校勘价值,可以校勘文本某些字句之讹。而且有些石刻有作者署款,提供了创作的准确时间,为研究名人生平或某一个历史事件提供了可信的资料。

二、《永福石刻》主要内容

黄南津、黄流琪主编的《永福石刻》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出版,本书共计244页,内容非常丰富,是研究广西地方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本书收录了永福地区的主要有代表性的石刻碑文,大体上分成两大类:摩崖和碑刻。石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记事托思的方式,自古以来,先民将生产生活、社会发展、人生经历的重大事件、重要规章、重要结果及个人观点与情感镌刻记录于摩崖上、碑记中,以求彰显后世,流芳万古。正如韩愈赞颂“石刻之祖”――石鼓文所云:“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韩愈《石鼓歌》)因此,我们通过解读石刻,能够更好地了解地方历史,领略地方文化。该书收录了四十多处石刻,近二百余通。

按时间来划分,涵盖了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其中,宋代有2处,元代有1处,明代有13处,清代有23处,民国有3处,另外有2处时间待定。这说明收录的石刻以明清时期的为主。

按体裁来划分,有游记、墓志、族谱、纪事、诗赋、地契、禁约告示等。其中宋代的2处和元代的1处都是文人题写的字;明代的13处体裁以纪事和文人骚客题写的诗赋为主;清代的23处,体裁比较丰富,有纪事、族谱、地契、诗赋、禁约告示等;民国的3处体裁以纪事为主。

按内容来划分,包括福寿文化、环境保护、民间互动、民族融合、回族定居发展、佛教信仰、李氏家族、抒情诗赋、移民的迁入等。宋代的2处和元代的1处内容表达了福寿文化的丰富内涵,突出了“和谐”“安宁”的氛围;明代的13处内容包括俞大猷平定古田农民起义、望北亭的修建的记载以及诗人托物言志的诗赋等;清代23处内容包括林村八甲祠堂的记载、李吉寿一门家族情况的详细介绍、村人重修石墙事件、斋岩庙的筹建及管理事宜、木村莫家历史、保护私人财产的.禁约、清真寺的告示、彩调的发展等;民国的3处内容包括诗人登临月山的感受、百寿新县定名的始末等。

本书的写作特点是:作者先实地考察和现场拓片,在对永福地方文化、典籍、风土人情调查研究了解之后,对石刻作者及内容进行解读,从民族学、民俗学、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交叉分析研究,对碑刻进行鉴赏。《永福石刻》作为物质载体,展示丰厚的精神财富,不仅是永福福寿文化的重要支柱,更是永福福寿文化的扎实根基,是永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迁的历史依据,是研究永福地方史的重要史料。

因此,“以石观史”,是一种研究历史的很好的方法,透过碑刻分析历史,能更好地提出新的历史观点。

参考文献:

[1](日)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毕沅.关中金石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黄南津,黄流琪.永福石刻[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篇2:观石诗歌

观石诗歌

你静静地躺在江边,任由风吹和雨打,

时光越过千年万年,都没人停下看你一眼。

你普通得像一株草,多少人从你身旁走过,

都感知不到你的存在,你也看不见春暖花开。

你静静地观大江东流,闲暇时看云卷云舒,

享受着生命的恬淡,岁月漫长而又平凡。

但在某个雨后的'清晨,有一群拣石头的人,

兴奋地跑到你身边:“快看,多漂亮的石头!”

他们都围着你议论:“这是块美丽的画面石”“它是宝物,能卖大价钱”“我从没见过这样的珍奇”

你被人打磨、抛光,逐渐显露美丽的橙色,

纹理图案也不同寻常,像做了一次整形手术,

你被送进了美石馆,供人们参观和欣赏,

橙黄色的底色上面,映着树影,绿水,青山,

鸥鸟尽情在蓝天翱翔,夕阳黄昏分外妖娆,

人们把你视作珍宝,发出一阵阵的惊叹。

而你显然已经厌倦,尘世的浮华与喧嚣,

你只想回到江畔,过自己平静的生活,

后来有人出高价,打算重金将你买下,

你由一块普通的石头,变成了身价百倍的奇石。

但是你讨厌喧嚣,你想做回从前的自己,

你觉得世人多可笑,世人看你是奇葩。

篇3:中国舞蹈史论文

中国舞蹈史论文

舞蹈史作为高校舞蹈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的发展概况,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校舞蹈专业的舞蹈史论教学或多或少地存在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教师教学效果不好,不能有效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

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思想,才能够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备课和授课。好的教学思想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指导性作用。在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目的来制定教学思想,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是:通过该门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舞蹈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特点,把握舞蹈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修养,从本源上理解舞蹈动作的意义,为舞蹈实践课的学习添砖加瓦。

二、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讲述式教学方法,把相关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其最终结果是学生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课堂氛围不活跃,课后学生不知道自己学到些什么,感到茫然。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必须把握该课程的教学思想,将教学内容通过恰当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扩散知识面,并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多样的使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且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一)与舞蹈艺术概论基础知识结合

在舞蹈史论的教学中会涉及很多舞蹈专用词语,比如“舞蹈特性”“舞蹈结构”“舞蹈语言”等等,如果学生没学过舞蹈艺术概论,或对这些词语不理解,则会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清楚。

(二)与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相结合

舞蹈专业的专业实践课有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和剧目排练等等,不管什么实践课,其基本构成要素都是舞蹈动作和舞蹈风格。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之一便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舞蹈的风格及特点。

(三)与代表性经典作品赏析相结合

舞蹈是一门以视觉为主,视、听综合的艺术,舞蹈史论的教学离不开相关舞蹈作品的赏析,通过赏析代表性舞蹈作品或片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所学某时期舞蹈的特点,同时还能调整课堂气氛。、与赏析相结合,并不是单纯的给学生放视频就可以了,应该在放视频前给学生讲为什么选择这个作品给大家赏析,这个作品是根据那一时期那种舞蹈创作的,并给学生提出问题如这个作品有哪些特点及特色,其代表性动作是什么,舞蹈作品的队形有什么特点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作品。在赏析结束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找出问题答案,并让学生模仿视频中的典型舞蹈动作姿态,即兴创作几个八拍的小组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某时期舞蹈特点的印象,还可以开发学生的舞蹈编创意识,这就使舞蹈史论课的知识传授有意无意地与舞蹈编导课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结合。

三、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门课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学思想为指导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构建的。围绕着舞蹈史论课的教学目的,我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复习D进新课―提出问题D讨论D总结”。由于舞蹈是论课中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量较大,在进新课的过程中,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知识点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或知识点展开讨论,最终通过总结使学生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某一时期舞蹈的特点。

四、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内容

高校舞蹈本科专业的舞蹈史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舞蹈史和西方舞蹈史两部分。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所有内容不可能一概而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应局限于某本教材,而应考虑到其他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量内最多的交给学生所需要的舞蹈史论知识,并使他们可以学以致用。

除此之外,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备课有着重要的关系,舞蹈是论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材要求教师必须将教材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提取出其中的重难点,用自己的理解去讲授给学生,且不能够仅仅将备课内容局限于教材,应根据教学需要多种途径收集所需资料,为授课内容服务,使授课内容丰富多彩又突出重点;备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准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应过深也不应过浅;备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寻找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

总之,舞蹈史论课作为高校舞蹈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只有任课教师在教学上不断进行思考改进,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该门课作为必修课的教学目的。

篇4:中国财税史论文

浅析我国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论文关键词:纳税服务 税收管理

论文摘要:纳税服务是税收管理发展到一定水平,服务主体为满足服务对象履行纳税义务和行使税收权利的需要而形成的税收行政行为,是现代税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深化征管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因此探究我国目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健全我国纳税服务体系对于提高我国税收征管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进程,以德治国,以德治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各项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在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税收工作实践中,各级税务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加强为纳税人服务工作,不但是依法治税的必然要求,

而且是税务部门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责任和义务,是税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税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良好的税收环境,融洽税收征纳关系,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良好途径,也是构建“诚信税务”、“服务型机关”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目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缺位与越位,服务与管理脱节。

服务缺位是指因税务机关执法不到位或者程序不规范,手续繁杂,致使纳税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或承受不应有的人力、物力和精神上的负担。

主要表现在:因税务人员素质不高,办事效率低下导致纳税人为办理同一纳税事项而多次往返,久拖不决;因税收工作流程不规范,存在程序繁杂、手续繁琐、票表过多的问题,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增加税收成本;因税收政策不完善影响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因税收法制不完备,使纳税人不能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

服务越位是指超越法律规定的义务范畴,越权提供不合法的“服务”,以及将不属于纳税服务范畴的内容作为纳税服务提供给纳税人。

如有的税务部门仍然存在擅自减免税或扩大税收优惠范围的现象。

服务加管理是现代税收的管理方式,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相加,服务与管理不是分裂的,而是作为统一的整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管理(执法)与服务对立起来,一提到管理就忽视为纳税人的服务,容易发生侵犯纳税人权利的情况。

一提到服务就弱化管理,导致“疏于管理、淡化责任”情况的发生。

(二)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

税收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务管理与服务中,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并由此推动税务部门业务重组、流程再造,进而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过程。

目前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一是重技术轻管理。

许多部门热衷于购买高档的硬件设备,盲目开发软件,而对整个业务系统性研究不够,没有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结果只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没有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

二是重系统本身的应用,轻数据资源的管理利用。

有的地方更多地是以信息系统来替代手工操作,却对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重视不足。

三是轻视信息资源整合及一体化建设。

现阶段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涵盖了从征管到行政管理、辅助决策等各个方面,但这些部分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各自为政,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共享,没有形成合力。

(三)纳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

我国当前的纳税服务主要是由税务部门来提供,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务主要直接面对的还是税务部门。

如上所述税务部门的信息化程度较低,集中处理信息,为纳税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纳税服务的能力有限,对于诸多日常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仍然需要通过办税服务大厅的形式,对纳税人实施传统的面对面的管理与服务。

另外,经济社会尚未发展到相当水平,对社会化纳税服务的需求不足,缺乏推动纳税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外部动力。

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程度不足,其发展和竞争不充分,所提供的有偿纳税服务对纳税人缺乏吸引力。

二、优化我国纳税服务的对策

(一) 服务要求制度化。

要把国家赋予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税务机关应为纳税人提供的法定服务等内容以法规形式公诸于众,将纳税服务工作纳入税务机关行政行为的范畴,充分尊重纳税人,使其享有的知情权、隐私权、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权、陈诉权、申辩权、行政复议权、行政诉讼权、

控告和检举权、要求回避权、请求国家赔偿权、委托税务代理权、索取完税凭证权等能够落到实处,保障其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纳税服务制度,形成实际的、刚性的工作标准。

实行考核评价机制,量化纳税服务工作,在内部考核的基础上,征询纳税人的满意程度,加强监督考核,切实规范服务行为。

(二)服务手段信息化。

通过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构建纳税服务信息化平台,降低税收成本,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是完善纳税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以12366服务热线、电子税务网络为载体,运用网上电子申报系统、网上税务局信息管理等系统,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功能强大的多元化、个性化、开放式的纳税服务。

二是完善税收管理平台,推广运用纳税申报电子信息采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系统、增值税纳税评估管理、计算机稽核、协查等管理系统,实现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纳税人纳税成本。

三是完善信息交换平台,推进税库银企的一体化建设,拓宽申报缴税渠道,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三)服务过程社会化。

一是充分发挥税务代理的作用,把税务代理作为纳税服务的延伸加以鼓励和引导。

二是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建立起一个全社会的纳税服务网络,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和实效,从而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自觉遵从度,保证国家的税收权益。

此外,优化纳税服务还要求服务内容的系统化。

主要包括税收环境服务、税收信息咨询服务、程序性服务、救济服务等四个环节的'内容。

纳税服务是整个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的一部分。

优化纳税服务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长期工程。

税务部门作为优化工作的主体,应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并遵循预定的目标和相关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纳税服务的内容和措施,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税收工作效率。

篇5:中国财税史论文

我国地方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与影响

[论文关键词]税收管理体制 地方政府 地方税收体系

[论文摘要]我国将要进行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各地方政府违规减免税的现象很普遍,以及地方主体税种缺乏,进而导致地方政府过于依赖非税收入。

进行税收管理体制改革将对我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地方政府收入来源,以及对地方税收体系的建立、地方政府调节经济的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一、我国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分析

目前我国进行税收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背景因素。

(一)各地方政府违规减免税的现象愈演愈烈

当前,各地为了吸引外资,不惜一切代价,纷纷给予外商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

按照我国现行的税收管理体制,除中央政府有明确授权的以外,各级地方政府均无权制定税收减免政策。

然而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越权制定了各种减免税“土政策”,包括纳税前的减免优惠和纳税之后的税收返还,即先征后返,在税歉入库之后,财政进行“退库”,将税款返还给企业。

因为某些税种是中央、地方共享税种,地方如果擅自减免就等于变相剥夺了中央收人。

国税总局曾于对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检查,发现在全国2527个开发区共查出1000多家企业存在区内注册、区外经营问题,接近全部被查企业的一半。

检查中还发现了扩大税收优惠适用范围、提高优惠比例、延长优惠期限、违规减免税收等问题。

篇6: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工艺美术史大家了解多少,我们需要写这样方面的论文是怎么样写的?欢迎各位阅读下面吧!

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摘要:距离我们现在五千年的文明,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80中国陶瓷史,讲述世界艺术史上一段土与火的神话。陶瓷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出现的。制陶的发明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以及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陶瓷器从纯粹的生活用品演变成陶瓷艺术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陶瓷;陶瓷史;工艺美术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的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 “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

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从而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尊、壶、爵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大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东汉时期创造出了烧制青瓷的成熟技术。当时,浙江上虞一带的工匠已经可以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此釉色纯正、透明而富有光泽。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尤其是,东汉晚期浙江越窑出产的青瓷,被称为是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的真正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浙江越窑烧造出的青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于此同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具特色。两晋时期金华刂菀ぴ诖种蚀商ド鲜紫仁褂昧嘶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光亮如漆。当时,在南方青瓷器中甚至还出现了褐色点彩以及釉下彩绘的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首次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的改进,北方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馒头窑烧制的瓷器,诞生了很多新型的窑具,例如高大粗壮的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的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的泥点托珠、盂形垫具等等。总之,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以越窑出产的为优,白瓷以邢窑出产的最佳。这一时期,“匣钵”作为重要窑具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瓷器制作工艺与外观造型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变薄,底足也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由于不受窑内的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也趋向轻巧精美。

两宋时期,由于城市化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宋代的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天青色”青釉瓷器为主,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的朴素、高雅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籍之美。汝窑由于烧造时间极短,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因此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珍贵。

2.官窑,宋五大名窑之一,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

3.哥窑,宋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釉色主要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成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的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窑变色釉,使得烧出的瓷器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瑰丽多姿可谓极富装饰意味。

5.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址今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产量也较大。定窑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安静、柔润,恬美的美感。定窑和其他四大名窑相比,其独特之处还在与它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定窑瓷器器身纹样的'装饰手法主要可分为划花、刻花以及印花,常用的题材有莲瓣、牡丹、缠枝花卉、禽鸟、云龙、麒麟、狮子等等。装饰图案生动自然,清新典雅纹饰简介而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两宋时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

元代是整个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时,源自宋代的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弟窑)、德化窑等名窑相继发展。其中,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铝的含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得以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物。元代还烧制成功了卵白色的“枢府”釉。景德镇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二次烧成的高温釉下彩技术,使得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到了明朝,中国制瓷业已形成景德镇瓷器一方独大、独领风骚的局面。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单色釉。器物种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到达了空前的繁盛。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晚清时期的紫砂工艺,尤其是浙江宜兴地区的紫砂壶。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加入,这种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品制作的盛况,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因此紫砂壶的制作与书画的关系也就显得更为密切了,这也是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的历史根源。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剪影,也可领略到每个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感受的差异。

篇7: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

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具体美术作品及与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概括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建立起了一座座宏伟的美术史丰碑,如商周的青铜艺术、汉代的汉画和石雕、晋唐的佛教艺术和人物画、宋元以后的文人画以及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较科学的绘画史著作《历代名画记》就出自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人张彦之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幅员辽阔的国家,各民族、各区域的人文风俗、文化元素都有其民族和区域的特点,导致了文学、艺术、美术作品有着不同的特征和风貌,使中国美术史册丰富多彩而具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美术史作为高校美术专业的必修课和高校公共选修课,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学,使美术史在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和艺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值得我们今天来认真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合理组织美术史教学内容,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教学合一的师生互动环境,是使学生有效学习美术史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美术史教学中应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史教学长期不被重视的现状要改变,关键在于院校的办学思想、教师的认识和学生的配合三方面的不足。我们要清楚认识美术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知道画家和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美术史,使学生了解艺术史,感受艺术大师的经历、人格及其作品内涵,掌握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不同艺术风格的变化及发展,在传承和弘扬优秀艺术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创作、美术生活和美术发展提供丰富的艺术元素,提高学生探索美、运用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史教师是美术史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水平、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学习美术史的重要意义。要率先进入角色,要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习观去感染学生,其次要用新办法、高学术、高水平去教导学生,美术史教师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史研学水平,同时要不断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再次,美术史教师要带头进行艺术实践,把美术史论与现实的艺术创作和人文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使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新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组织中国美术史的教学内容

现在用的中国美术史教材都是以年代的顺序来编写的,教学时都以年代的顺序来进行,这样不利于画风之间的有效比较和学习,所以必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原始时代的美术、商代的美术、西周春秋时期的美术、战国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隋唐美术、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元代美术、明清美术和近代中国美术中按绘画、雕塑、陶器、建筑、民间工艺六大类来集中安排教学。建议绘画类28学时、雕塑类18学时、陶器类8学时、建筑类12学时、民间工艺6学时,以上按种类来讲解美术史有系统性、比较性和适用性,有利于每个时期的同一类美术的特性、风格、变化、影响和发展有效比较讲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接受和消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有效的中国美术史教学方法

随着艺术院校的发展和艺术人才的需求,对中国美术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达到理想而完美的美术史教学效果,提高中国美术史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探索有效的美术史教学方法。首先需要构建教学合一的师生交流、互动的和谐学习环境。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中心意思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相互关系。教学过程是学生不断获取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和本领的过程,也是学生身心不断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所当然地是主体,也就是说,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和教育者的地位。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前提,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教学要解决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不能教师只是教,学生只是学,把学生看成客体或“容器”,教师只管自己的意思而不顾学生的才能兴味,而是要善于同学生交流、勾通、调动学生自觉自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综合学习能力,教师一面讲,一面同学生交流,构建起师生交流、互动的和谐学习环境,为教好美术史奠定基础。第二,改变传统的一师教学为多师授课方式。在传统的美术史教学中,很多都是一位老师负责完成全部教学。这样的弊端很多,存在很多方面的单一性,一是教师风格个性的单一,二是知识上的单一,三是教学形式上的单一,四是能力展示上的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缺乏教学的广泛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所以美术史教学须由多位教师来完成。根据教师专业的长处安排内容,如国画专业教师安排上绘画类,雕塑专业的教师安排上雕塑、陶器类。把美术内容分类后,根据教师的专长来授课,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长处,又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学生更能学到每个教师的长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第三、美术史教学必须实行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能只教理论,教师在认真指导学生学习史论的同时,必须让学生真正掌握、运用与发展,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全面提高。一方面教师在教美术史绘画类时,可一边讲解理论,一边展示古今优秀作品,并演示传统而精华的绘画技巧。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讲解史论后,要安排部分课外实践,带学生参观和观摩,实地感受中国美术史的博大,如著名的建筑、四川乐山石雕、河南龙门石雕、展览馆藏品陶器等。通过教师讲授、演示,学生实地感受学习,使美术史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多元化对学生学习中国美术史的评价方式

多元化的对学生学习中国美术史进行有效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推进教师不断改进美术史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动力。具体评价方式有:一是建立美术史理论考核方式,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进行试卷测试。二是建立实践考核方式,以学习实践美术史中美术作品、实物为题,进行观摩考核。三是建立讨论交流的考核方式,采用课堂上组织学生之间主动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现场评价。四是建立学生个性发展与今后发展的考核方式,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史,对自己的个性影响和今后发展的思考,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和目标,而这个目标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教师掌握鼓励考评学生这个环节很关键,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较深的影响。通过以上多元化考核,学生的学习、思考、参与的效果和个性以及今后发展思路得到了有效展示和表现,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国的美术史在不断发掘和发展,中国美术史教学要不断改进,教育工作者在美术史教学中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合理组织安排美术史的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有效的美术史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有效的学习美术史的评价方式;让美术史教学在艺术院校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篇8:大学生中国美术史论文

大学生中国美术史论文

大学生中国美术史论文

摘 要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美术史的研究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美术研究要不断创新,美术研究要中西融合,创造课题、新方向,从而促进美术的繁荣发展。本文就中国美术史研究方面中西研究的异同进行比较。

关键词 美术史 英雄情结 感性 科学 实证主义

中图分类号:J120.9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上,西方人讲究公正、科学、理性;中国人讲究情理、道德、感性。于是,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

一、研究者的身份转换

中国文化(中)向来(就)有不分科的学术传统,这样在美术研究上存在模糊现象,在美术创作上也有模糊现象,许多美术作品惊人的相似。比如说:中国的佛教徒认为“抄写”是一种美德,于是,在佛像作品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东西,或者说存在很多临摹名家作品的仿制品存在,于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人们要鉴别一幅美术作品是否为真品显得尤为困难。

而在美术史的研究上,我国的研究者经常会变换自己的身份,在美术家和美术史论家之间变换角色。有的美术史论家以前是美术家,后来成为美术史论家,或是一人兼任美术史论家和画家。有的以前是美术史论家,在经过长期的美术史的研究后成为专业的美术家。比如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董其昌,他既是画家,同时也是美术史论家,他提出的“南北宗”论对中国画坛影响深远。到了21世纪,我们美术史的研究上,研究者的身份依然是不断转换的,这就使得我国美术史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这样不利于美术史研究的创新。

二、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英雄情结”

“英雄情结”一词在中国人的眼中并不陌生,在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看见“英雄情结”的影子,而中国人也普遍有“英雄情结”。由于中国人的“英雄情结”,思维模式中的感性色彩,在研究美术史时很容易陷入“英雄情结”的漩涡。而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容易将历史人物英雄化,在研究某个著名的美术家时,很容易夸大其功勋,忽略其缺点。而西方学者的研究则非常讲究公正、客观,喜欢在一个中立客观的角度上去评价某个历史人物(和)或事件,其中的感性因素较少。

而“英雄情结”带来的美术史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者往往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了神话传说之后就有了皇家代表,然后再由此确立某某思想的正统地位,于是就引出了各个时代的美术家和作品。而西方在研究中国美术史时则是遵循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客观公正的讲述美术史,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也相对较公正,美术史研究受到的政府因素的影响较小,于是在研究中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就出现了,这种研究方法也带来了美术史的现代繁荣,促进了美术史的创新发展。而中国学者的`美术史研究陷入“英雄情结”的漩涡之后,很容易带来“英雄崇拜”,于是就带来了美术作品的模仿,却很少有模仿的精品出现。

三、美术史研究的学科影响

在美术史的研究上,不可能将美术史独立于孤岛上进行研究,它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出来的美术历史,与经济、文化、政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美术史的研究上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要素,要学会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美术史的研究。比如说,进行美术史研究时适当运用心理学、哲学、社会学、考古学的思想。

西方在美术史的研究上要比中国进步很多,他们美术史的研究非常重视理性、学科的界限和跨学科,他们喜欢将美术史的研究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考古学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更为公正客观的结论。而实证主义的运用在西方学者的研究上也很常见。西方人喜欢从细致入微的事件出发,考察美术各个方面的情况,从细节着手,从历史文化背景出发,探寻美术史的发展。关注美术家的生活,关注他们各个方面的情况,实地考察美术家在其所生活年代里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客观公正的评价美术家。西方的这种研究方法比中国的“英雄情结”更为科学,他们能在研究美术史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思潮,从而又由思潮带来美术史的繁荣,促进现代美术的繁荣发展。

比如说,美国著名美术史论家高居翰是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元老级人物,他的《中国绘画》、《中国古画索引》、《隔江山色:元代绘画》等皆是从风格分析的角度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书籍,在美术界享有盛誉。

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上,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学者容易孤立地去看待问题,而西方学者则喜欢综合各个学科的知识,从历史文化背景上去看问题,于是,两者得出的结论也就有所不同。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美术要发展,必须要有情感,美术家只有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感动人、吸引人。而在美术史的研究上亦是如此,研究者要学会将西方思想融入到研究上,探寻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新方法,既做到美术史研究的实证精神,又体现出中国艺术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研.基于美术史谈中西方色彩应用之异同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5).

[2]高翔.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中西方比较[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5).

[3]陈国林.论西方艺术“赞助人”概念在中国宫廷绘画研究中的无效性[D].南京艺术学院,.

篇9: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摘要:中国是最早发明陶瓷的国度之一,其陶瓷工艺在世界范围享有盛名。中国瓷器的“出色”突出表现在陶瓷装饰工艺的高超,中国的工艺美术史可谓是陶瓷工艺美术史。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陶瓷烧制工艺和装饰,更多美术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美术论文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的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 “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制陶技术有着辉煌而独特的成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众多的新时期时代遗址中,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从而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尊、壶、爵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大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东汉时期创造出了烧制青瓷的成熟技术。当时,浙江上虞一带的工匠已经可以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此釉色纯正、透明而富有光泽。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尤其是,东汉晚期浙江越窑出产的青瓷,被称为是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的真正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浙江越窑烧造出的青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于此同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具特色。两晋时期金华刂菀ぴ诖种蚀商ド鲜紫仁褂昧嘶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光亮如漆。当时,在南方青瓷器中甚至还出现了褐色点彩以及釉下彩绘的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首次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的改进,北方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馒头窑烧制的瓷器,诞生了很多新型的窑具,例如高大粗壮的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的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的泥点托珠、盂形垫具等等。总之,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以越窑出产的为优,白瓷以邢窑出产的最佳。这一时期,“匣钵”作为重要窑具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瓷器制作工艺与外观造型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变薄,底足也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由于不受窑内的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也趋向轻巧精美。

两宋时期,由于城市化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宋代的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天青色”青釉瓷器为主,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的朴素、高雅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籍之美。汝窑由于烧造时间极短,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因此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珍贵。

2、官窑,宋五大名窑之一,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

3、哥窑,宋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釉色主要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成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的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窑变色釉,使得烧出的瓷器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瑰丽多姿可谓极富装饰意味。

5、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址今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产量也较大。定窑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安静、柔润,恬美的美感。定窑和其他四大名窑相比,其独特之处还在与它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定窑瓷器器身纹样的装饰手法主要可分为划花、刻花以及印花,常用的题材有莲瓣、牡丹、缠枝花卉、禽鸟、云龙、麒麟、狮子等等。装饰图案生动自然,清新典雅纹饰简介而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两宋时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

元代是整个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时,源自宋代的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弟窑)、德化窑等名窑相继发展。其中,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铝的含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得以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物。元代还烧制成功了卵白色的“枢府”釉。景德镇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二次烧成的高温釉下彩技术,使得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到了明朝,中国制瓷业已形成景德镇瓷器一方独大、独领风骚的局面。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单色釉。器物种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到达了空前的繁盛。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晚清时期的紫砂工艺,尤其是浙江宜兴地区的紫砂壶。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加入,这种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品制作的盛况,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因此紫砂壶的制作与书画的关系也就显得更为密切了,这也是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的历史根源。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剪影,也可领略到每个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感受的差异。

篇10: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摘要:为什么如此久远早已沉寂的古典文艺在今天这个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仍能感染着我们?我想这是因为中国工艺美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制造出的工艺品上都渗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于其中,迎合了中华民族子孙的审美情趣,让我们感觉这种美是一种亲切的和谐的文化。

通过数周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不得不惊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所缔造的辉煌灿烂的文明和艺术,同时我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此久远早已沉寂的古典文艺在今天这个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仍能感染着我们?我想这是因为中国工艺美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制造出的工艺品上都渗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于其中,迎合了中华民族子孙的审美情趣,让我们感觉这种美是一种亲切的和谐的文化。工艺美术这个词,就具有悠久技艺传统的,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等。

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已在华夏大地上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她缔造了我国的文明,我国的工艺史实,中华民族概莫能外。谁也无法否认: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传世的,亦或是考古出土的文物,均证明我国古代在工艺美术方面不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创造出了许多精湛的艺术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呈现着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以实用为主体的民间工艺美术和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它们作为在不同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生长发展起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种工艺文化形态,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功用目的和美学特征。

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自然经济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使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完满地体现了实用,审美一体的基本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产生于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之中,迎合贵族和文人阶层的需要和趣味,因而侧重于显示观念意蕴和追求观赏把玩价值,推崇精雕细刻,矫饰奇巧。生产的官营化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现象。

早在西周就出现了隶属于王家官府的百工汉王朝则在周秦官制的基础上设立了属于少将府的各种工艺美术作坊和工厂,唐宋时期的少府监显示了官营手工业制度的完备和周详,明代的御用监,清代的造办处和织造局使官营手工业制度更为系统和严格。官营手工业机构大都设在中心城市或皇宫,材料无偿占有,工匠无偿劳役,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参加商品流通。在这种封闭的经济结构中产生了追巧夺末,争奇斗艳的宫廷工艺美术,它作为反映统治阶级精神需要的理想样式,影响和规范着封建时期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我国的工艺美术其成就主要体现在:陶瓷工艺美术、青铜器工艺美术、玉器

工艺美术、家具工艺美术、建筑工艺美术、金银器的工艺美术、中国古代染织品的工艺美术、雕塑工艺美术等方面。其中在建筑工艺美术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 建筑的发展,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艺术的发展。历史学家曾经把文化归纳为理论、宗教和科学三种类型,从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三种类型均存在,而且在这三种类型中,往往与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甚至可以说艺术是体现其特征的最重要方面。在我国建筑史上虽然 决定起艺术性的因素甚多,但是,与其他艺术形态一样,造型和装饰设计仍然是首要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人类的早年,我们的祖先是不会建造房屋的,那时人类居住在洞穴内,或在树上构木为巢。房屋的出现至少是在农业出现以后。目前考古发现的房屋遗迹是在新石器时代,迄今发现最早的房屋建筑遗址有河南新郑的裴李岗遗址等。也是从那个时期以后中国的古代的建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站历程,逐步接近顶峰。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崇尚形而上之道而贬抑形而下之器因此,以功用为目的的工艺美术一直被视为雕虫小技而属抑末之列。这种偏见显然抑制了理论方面的建设,致使中国工艺美术缺乏完备系统的理论著述。但是,中国工艺美术一直是按照自身的思想和原则发展的。其个性化的面貌无疑取决于中国工艺思想和造物原则的倾向性和独创性。很少见诸文字的中国工艺思想和造物原则强调工艺造物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用,追求心灵与物质的交融统一,主张自然性与人工性的中庸和谐,注重工艺造物活动的整体有机性,力求协调天时,地理,材质,技术诸因素间的关系。

篇11:观云奇石散文

观云奇石散文

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这是从旁观的眼光看的,与无趣之人对坐,如坐牢狱。人可以无爱,但不可以无好,这是从自身的眼光看的,无好之人活着,活着

如同死了。人有好,人必有趣,有趣之人则肯定有神至而灵,是性情中人。

广东李观云好石。我去过他家,一座有三层楼的家院里,上上下下摆满了石头万件,有大若柜的,有小如珠的',五光十色,千奇百怪。他曾经开办过工厂,盈润颇丰,数年间却驱车全国各地,千金散去,广纳美石,人多不能理解,以为是疯子,他当然知道,苦苦奋斗了十多年,所赚的钱财原来全为了这些石头!这犹如招寻民间的鸡鸣狗盗之徒,组织演练了一支精兵,又犹如遣散于各地的孤儿终被收养。自己省吃俭用,独于山石不能廉,李观云有了孟尝君之风,天下奇石就为之而趋——这其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神秘的故事——如果石能语,石类必有言传:今没梁山泊,却有观云庄。

今年夏初,观云突然从广东来西安,携一册他写的关于石头的书稿嘱我为序,哈,观云好石也知石,石能归他也始他,原是不捉笔之人现在竟一身斯文,笔意通脱沉着!我欣然应允,遂为记之。

篇12:观《鉴史问廉》有感

观《鉴史问廉》有感

在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建章立制要着重抓好4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要着力健全党内监督制度,着手修订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突出重点、针对时弊。二是要着力健全选人用人管人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监督和管理,敦促领导干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三是要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审批流程,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四是要着力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对国企领导班子的监督,搞好对国企的巡视,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认真研读习总书记讲话,我们会发现习总书记归纳的当前有关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四个方面重要内容:监督、用人管人、“三转”、巡视。而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突出成效,正是对这四个方面制度严抓落实的结果。这也是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为之努力的`一个明确的治国方向,在许多朝代的历史中均有记载。

自汉武帝时期,人才的选拔实行查取制度,董仲舒设立孝廉科,要求地方官员按照才干、见识、孝顺等几个方面择优推荐,因而出现了像平民陈汤一样被举荐的武将,最终在郅支城一役中,打得匈奴全军覆没,为西汉和匈奴的战争划下一个漂亮的句号。科举制度在宋朝得以正式确立,设立之初即以其公平、公正而得到广大百姓特别是基层有志之士的拥趸。这种从用人制度上保持了政治上的廉洁性和公平性的科举制度一直在各个封建王朝推行,因而导致了“文人政治”的局面,出现了中国的文学家同时都是政治家的现象,从而为寒门学子的晋升提供了一个比较公正的渠道。甚至连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也实施了科举制度,并且打破常规,设立“女科”,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状元,也是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

汉武帝推出了异地为官的回避制度,并且这种制度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一种惯例。河南内乡县衙有据可查的自元大德八年到清朝末年,历任的180多位官员,无一人是河南本地人。宋代更是实施了以“避籍、避亲、避近”为主要内容的回避制度。

西汉同时推出了一项全新的、针对地方官吏进行监督的巡视制度,在全国十三个州每州委派一名刺史,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廉政等方面的监察管理,有力遏制了吏治腐败现象严重、地方不执行中央命令、鱼肉百姓等不良现象。明朝在前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选拔清廉而又权重的大臣,委派为巡按御史,随时视察或定点视察民意,缓和了当时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一些问题:如罢免 污吏、帮助平反冤假错案等。至今在民间戏曲里还有的“八府巡按”的角色,反映了百姓对惩治贪腐的期待。

自隋炀帝重建国家行政制度,设立“御史台”、形成完整的监察制度以来,监察制度在历朝历代几番变迁,但始终都是治理国家的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制度。唐朝设立的“谏官”职位,曾出现了魏征、宋景等一代可彪炳史册的一代名臣,流传下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千古谏言。宋朝皇帝则是亲自选任中央监察室,保证中央监察机构相对独立地行使监察权,大宋名臣包拯、司马光、范仲淹等人都曾经做过朝廷的“言官”,为完善大宋的自我修正、自我修复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封建社会能够延续两千三百多年,应该说,监察和行政制度分离的政治制度是重要保证之一。

纵观史册,要想从根本上遏制腐败,逐步形成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政治清明局面,只有从最根本的用人选拔制度上把好入口关,在干部使用上把好监察关,在监察制度落实上把好巡视关,在监察职能上把好“三转”观,才有可能把监察制度真正变为治国法宝、惩治腐败的利器。

篇13:以人为鉴 以史为镜

以人为鉴 以史为镜_600字

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横贯五千年的岁月,铸成了华夏民族华沉厚的文化历史。

而秦朝就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一时的王朝,也是最短命的王朝,从兴迄灭,前后不过。秦始皇统一六国,真是称帝在位也只有,暴政加腐败,偌大一个王朝,竟

被陈胜、吴广一拳击垮。不过,帝国的短命并不能减损,他们在中国历史流程中的作用,自秦朝末期,数不清的的

英雄轮流登场――农民起义军陈胜、吴广;泗水亭长刘邦;天生神力,才气过人的项羽等......

而在这万物中,不是任何事物,都是一成不变的。正是因为秦律的暴虐,愈演愈烈,并一发而不了收拾,最终,秦始皇把一个烂摊子留给了才干和威势,远不如他的秦二世,结果导致了王朝的覆灭。

而今,让我们见昔日历史之兴衰时,才明白:一时的成功,并不代表今生的胜利,不论何时,不论何地,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人,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伟大的君王!

现在,生活在一个现代这一科技发达的社会,不愁吃穿的我们,天天盼望着长大,渴望着美好的未来,却忘记现在要牢扎的.基础,使其不让我们,成为一个想入非非的孩子。现在,我“以人为鉴,以史为镜”,终于将我心灵照亮――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儿童,拥有一颗美好的童心和愿望,是不可少的。但从前已经是过去,未来的还未发生,抓住现在的一分一秒、一点一滴,都化为知识的晶源,丰富头脑,让我们成为未来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人为鉴,以史为镜。那过去的历史又何尝不是这样?那五千年的风云变幻,数不清的英雄轮流登场。王朝的建立,并非全靠武力,霸业的成功,更多依赖的是权谋。真正的王者江山得贤,龙椅上的过客,只能留下昏帝淫军的骂名。

以人为鉴,以史为镜。翻看历史,使我真正明白:现在,我要努力了!

篇14:以石订亲散文

以石订亲散文

桃源北边一带,风行以石订亲,这是桃源北路一种古老而朴实的订亲方式。

订亲发喜这一天,男方从头到脚装束一新,然后挑着的担装着稻草纸的笆篓到女方去送礼。女方全家经过对草纸一张一张地检验和评定,认定合格,才许订亲。作为定亲礼品的这担稻草纸必须是男方从头到尾亲自制作,中间绝不许外人帮助和代替。倘有违犯,日后查出,定是鸡飞蛋打,人财两空。因此,谁也不敢做出欺骗女方的事来,只有一招一式苦练造纸的过硬功夫。

送纸订亲的一般都是当天去回,对方是不留宿的。回到家里,急忙打开笆篓一看,里面放了一双布鞋;探手一摸,鞋里藏着两个红纸包,包里各有一颗石子,那就算是女方答应了,这门亲事有门了!如果布鞋里摸不出石子,这就说明男方还有不能使女方满意的地方,必须查找原因,迅速改正,过一段日子,再挑一担草纸去订亲。当然,也有连布鞋都不放的,这就是说,女方压根没有同意,那就休想再提这门亲事了。

这两颗用红纸包着的石子,就叫“订亲石”。“石”与“实”同音,表示婚事落“实”了,心里实在了。

为什么男方送的礼物要是一担亲自制作的稻草纸,而女方的回礼则应是两颗用红纸包着的石子呢?

原来,很久以前,这地方的山沟沟里住着一对夫妻和他们的独生女儿兰花,他们靠做稻草纸为生,兰花起小就跟双亲操习,揭纸、晒纸、齐纸、捆纸,学得一手做稻草的好手艺,她做出的稻草纸又黄又细、又薄又匀,销路又远又广。仅说揭纸,更有一手绝技。她用块圆圆的石头,把纸角磨得又平整又光滑,这样揭起来又快又顺手。这块石头就叫“磨纸岩”。——日久天长,她跟“磨纸岩”相依为命,结下不解之缘,谁也离不开谁了。

兰花长到十八岁,出落得格外漂亮。虽然家里穷,但来提亲的人踏融了门坎。都是边近四邻的人,答应得哪一个是好呢?兰花心里自有主张。她把自己的想法对父母讲了,父母非常高兴地表示同意。接着传出话来:哪个后生的纸摊得又薄又匀,揭得又快又好,兰花就嫁给哪一个。

第二天,兰花的家门口摆了纸槽,让求亲的后生轮流到纸槽里摊纸。每人摊一百张,揭一百张,兰花亲自在一旁监试。消息一经传,不会摊纸的不敢来了。会摊纸的'后生子——凭本事应试。可是,能摊的不能揭,没一个过得了关。最后轮到了对门山上的春哥,只见他拿出一块红纸包着的小石子,把纸坯磨了又揭,揭了又磨,一张一张揭得飞快,摊出来的纸又薄又匀,揭出来的纸又齐又整。兰花露出了笑容。当天夜里,兰花就到了对门山上,和春哥成了亲。

原来,春哥用磨纸岩磨纸、揭纸的决窍是兰花告诉他的;那块用红纸包着的磨纸岩,也是兰花送与他的。兰花早就爱上了春哥。此后,稻草纸和磨纸岩就这一带男女订亲的信物。

篇15:石小四和史肖石的绕口令培训

四和十 (s,sh)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石小四和史肖石 (s,sh)石小四,史肖石,一同来到阅览室。石小四年十四,史肖石年四十。年十四的石小四爱看诗词,年四十的史肖石爱看报纸。年四十的史肖石发现了好诗词,忙递给年十四的石小四,年十四的石小四见了好报纸,忙递给年四十的史肖石。

数狮子 (s,sh)公园有四排石狮子,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背上是一只小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脚边是四只小石狮子,史老师领四十四个学生去数石狮子,你说共数出多少只大石狮子和多少只小石狮子?

王七上街去买席

清早起来雨稀稀,王七上街去买席。骑着毛驴跑得急,捎带卖蛋又贩梨。一跑跑到小桥西,毛驴一下跌了蹄。打了蛋,撒了梨,跑了驴,急得王七眼泪滴,又哭鸡蛋又骂驴。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石小四和史肖石的绕口令培训]

篇16:人力资源观论文

人力资源观论文

如何系统的看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指导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对此我们提出大人力资源观:

一、人力资源战略是根据企业远景制定的,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并主要通过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对经营战略的贡献。

远景是要回答:企业将成为、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经营战略则是实现远景的策略,人力资源战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为实现其远景需要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理念来开展人力资源工作?如何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例如,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远景是成为向中国企业提供咨询方案的最佳服务机构。由于远景目标的知识性特点,其人力资源规划可以是初期选拔经验丰富并具有咨询业素质的专业人士,随着公司的成长和专业技术的完善,再加入毕业生由公司自己培养,以便尽快壮大队伍。其核心价值观可以是“信任、团队、智慧、创新”,以激发员工的价值认同感。一流企业之所以能吸引并凝聚优秀的员工,认同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二、大人力资源管理涵括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与系统建设,通过企业文化整合战略、组织和系统,落实到各个相互配套的操作系统。

组织建设包括“硬”的组织结构规划设计和“软”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决定组织建构并透过组织得以实现。文化建设首先确立核心价值观,再将其有系统的向组织渗透,并有意识的融入管理系统、制度和程序。系统建设既要求操作系统的科学与规范,更强调各系统间的配套衔接,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力资源操作系统是对战略由宏观到微观操作层面的细化,其间必须经过一个更为基础的普适性的`技术分析过程,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源平台”。人力资源平台即通过对工作、人、职位的分析、评估,整理、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各操作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招聘、绩效管理、培训发展、薪资福利及人员管理等子系统就是建立在此平台上。

2.操作系统是连贯一体的,如人才保留不仅是薪资待遇和发展机会的问题,在员工招聘时就应该加以考虑。面试评估标准应关注应聘人的价值观念是否符合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应聘人的发展期望是否是公司可以提供的;如果不相匹配,即使招聘进来也很难长期保留。只有综合、系统地制定各操作方法,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三、人力资源不只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所有管理者,上至总经理下到每个主管以至员工都应承担人力资源管理责任。

大人力资源观强调职业管理者应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其各项职责如招聘、绩效管理、员工保留、培训规划等都需要各主管的贯彻配合和直接参与。同时,各层管理者直接承担着下属辅导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等职责。员工也越来越多地负起自我管理的责任。

所以,认为人力资源工作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员工的高流失率等是人力资源部失职的看法是片面、错误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企业高层领导者的重视、支持甚至亲自推动。

简单来说,大人力资源观即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地看待人力资源管理。只有充分理解大人力资源观,才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系统。某些企业寄希望于参加一两次培训,或请咨询公司在某个操作点上提出一两个改进方案是很难奏效的。这种零散、不完整的观点正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相关专题 论文石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