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鱼鱼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鱼鱼鱼”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论文(共13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浅谈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东部等沿海省份,县域经济中的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浙江省的县域经济提供了全省90%的就业和70%的财政收入。当前,县域经济迎来了扩权强县改革的契机,“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逐步启动。在财政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同时,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步伐相对滞后,其对于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不足已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县域经济;农村金融体系;中小企业

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联结城乡的枢纽;县域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因此,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县域经济以农业经济和农村工业经济为主,农村服务业发展也逐渐显现出发展潜力。

一、金融支持之于县域经济的必要性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强大的“乘数效应”,会引致更大的投资、增加收入并带来消费需求。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见效慢,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仅靠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各类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二)农业产业化离不开金融支持

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走上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走向繁荣,农民富裕增收的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有企业+农户、合作社、市场+加工企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无论何种模式都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它将农民、企业与市场联结在一起,并贯穿了三次产业。在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发展、农户的生产、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所需的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金融支持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三)农村城镇化进程离不开金融支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战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集约使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也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我国人口普查的结论,我国的城镇人口已达49.86%,较人口普查上升了12.46%,这说明了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然而,这一数据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平均80%的城镇化率,还是与我国期望达到的70%的城镇化率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没有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的前进步伐必然受到影响。

(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离不开金融支持

在推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农业的稳步发展,农村的工业化就无法顺利进行。但是随着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中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改变,农业的作用逐渐下降,而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作用则逐步加强,此时县域经济的发展应更多地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来推动。

金融支持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关系体现在金融部门能够实现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实现农业产业更新换代和升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地方财力普遍紧张,无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外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无疑是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和环节。

二、现有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金融支持主体薄弱导致金融供给严重不足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按照“经济、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加大了机构调整力度,对县级城市支行按照10%-30%的'不同比例进行撤并和调整,县域分支机构和基层营业网点大量减少。特别是发挥主导作用的农业银行,改制上市后面临着“面向三农与商业化运作”的矛盾,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必然将战略重心向城市倾斜,支持县域经济明显不足。作为政策性金融的农发行专营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但随着粮食和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发行的作用大大减弱,在农村的业务范围也仅限于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无法起到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作用。从职能定位和发挥的作用来看,离一个发展银行的功能相差太远。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发放小额农户贷款、农村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来支持县域经济,尽管数量较多,但规模小,实力较弱,抵抗风险能力有限,从期限、额度和方式上很难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市场定位模糊,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农业商业银行后,开始进城发展,从经营业务上来看逐步远离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悖于其改建的初衷。在正规金融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下,民间金融因其贷款手续简单、期限灵活等优势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尚未取得合法身份以及监管缺位而受到国家法律和金融法规方面的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县域经济中的中小企业经济基础薄弱影响其融资能力

县域经济中的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诸多生产要素的约束,资金短缺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滞后,尚无面向县域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使得中小企业对银行形成较大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县域中小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用于抵押的有效资产少,担保难,评估、咨询、登记等费用过高,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导致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且需要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与风险。

(三)农村金融与县域经济尚未形成良性循环

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比重高。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率高一直是令农村金融机构头疼的问题,过高的不良贷款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机构拓展农村业务的积极性,使得农村金融服务缺失问题愈加严重;而得不到金融支持的县域经济更难以负担市场化的金融资源成本,从而导致了农村金融与县域经济在低水平上的恶性循环。

三、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之思路

我国的农村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因此,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发展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建立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

(一)坚持商业性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包括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内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在网点数量、市场渗透和份额、业务范围、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扩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掌控力,根据其市场定位,重点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效益好的中型企业服务,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支持市场体系和城镇建设。改进金融服务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深入基层,根据实际适当增加县级行的授信额度和审批权限,简化贷款审批和发放程序,允许县级行在上级行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发放贷款,合理配置资源,切实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二)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主导功能,扩大业务范围

政策性金融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而出现的,涉足的领域应严格限定为微利或无利的业务范围。因此,政策性金融应突出专项功能,强化政策性,针对

农村经济的弱质性,把职能定位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性项目。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已在粮食流通领域贷款的基础上,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其业务包括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业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业务等。除此之外,应鼓励金融创新,允许其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和农民共同基金等形式,面向农业、农民筹资,以扩大资金规模,增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

(三)改革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对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地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了改革,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或村镇商业银行,其产权关系、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应在贷款管理方式、贷款条件、信贷品种、拓展业务新领域上下功夫,推出更多的、更为便捷的金融产品,真正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四)合理引导民间金融发展

对于民间金融,应改变过去以打击、遏制为主的方式,采取引导、监督并纳入法制管理的前提下,适当给予发展空间,如加强监管情况下适度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以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拾遗补缺作用。同时,要加快民间金融立法,使民间金融有法可依,规范发展。

(五)发展农业保险、信用担保等多种金融形式

1、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农业受自然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加之我国的农业险种偏少,风险都集中在农村金融机构身上,这导致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不高。应尽早制定和颁布《农业保险法》,建立起一个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商业性保险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保险补偿体制。

2、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在农村,由于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健全,银行出于对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考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直接制约着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保证,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找保难、贷款难的问题,又能有效地分担银行的贷款风险。

3、发展融资租赁、农业信托,拓宽县域经济发展的间接融资渠道。

(六)试点开展农村资本市场运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融资平台

积极推进农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鼓励龙头企业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为涉农公司融通资金的作用,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持久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杨仕省.统筹城乡发展,县域经济需金融先行[N].华夏时报,20xx-12-21.

2、林民书,张树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xx(4).

3、陈柳钦.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J].经济研究参考,20xx(54).

4、王邦志,祁卫士,刘澄.中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现实思考[J].金融研究,20xx(8).

5、唐志道.构建基于金融功能观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J].金融与经济,20xx(12)

篇2: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基于此,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入手,对于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三农;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1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1.1对城乡的经济体制结构进行改进

造成“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所引发的“二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

这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和经济结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它将农民与城镇居民割裂开来,难以体现公平的理念[1]。

针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予以重视,并应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1.2加强财政投入,为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投入的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当前农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地方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补贴,帮助农业生产的更好开展。

同时,要严格监管财政资金流转和支付,确保相关款项及时到位,以免出现滥用乱用问题。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地引导市场化的发展落实,通过引入多种外界投资,让地方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走上一条高效的道路,不断优化地方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方式。

1.3重视市场需求的实现

市场化发展既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也是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针对于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状态要进行积极改进,结合市场需求,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现代化调整,让农民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

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农业优势,要对其优势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将农业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市场优势,以市场来带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收益。

此外,地方的经济管理部门要积极对广大农户进行指导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类购销合作行为,并为农业社会化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和保障;同时,不断地健全发展形势,让以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得到更好的改进,实现对农业资源更好的优化与整合,推进地方农业经济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地方经济主管部门要积极地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乡镇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

整体来看,产生“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地方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通过积极地扶持和发展中小乡镇企业,可以更好地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激活各类民营和个体经济的发展,让经济结构更加丰富,促进地方农村劳动力更加有序、科学的流动,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4提高科研教育力度

科学技术既是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我国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农业科研方面的支持和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有效地对当前农业科研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行缓解。

针对于当前农业科研基质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要进行全面的改进和调整,完善配套设施,让农业科研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科研人员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热情。

地方政府要积极组织建设科技示范园、农业示范园等活动,对于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创新和调整,有效地完善农业产业链条,让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推动农民群体收入的增长。

1.5提高广大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应对农民劳动力转移问题,要落实农村的基础教育工作,通过配合相关职业教育部门,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身技能水平,让农民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足够的就业技术能力。

同时,要积极鼓励广大有志青年进入农村进行创业和发展。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农村地区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体系,让农村人口素质和水平逐步稳定地提高。

2结语

该文对于现阶段我国发展中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了分析。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地方经济管理部门要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创新管理思路和理念,从多个角度入手,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春鹤,臧建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外企业家,(4).

篇3: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环节,中央已经连续12a将一号文件定为“三农”问题解决研究。

由此可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既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抓对象,也是中央关注点所在。

分析我国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从实际出发,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进入了“十三五”规划新时期,经济发展进入了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新常态。

在这情况下,持续快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对此,从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3个方面来阐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1发展新型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1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革新对农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要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首先要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

加快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速度,用更先进的农业科技去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例如,首先,利用现代化科技革新农业生产工具,将更多更先进的农具农机向农民推广,提高其农业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其次,加快农作物改良,利用生物科技和农业科技结合的优势,发展更多高产、优产的农作物品种,让农业增收增效。

1.2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兴的农村经济组织,既是连接农村家庭分散产销和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政府多年来聚焦“三农”问题所得到的产物。

通过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首先,存在由当地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合作社,这种方式可以一切都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如合作社人才的招聘以及将农业研究成果转换成市场产品等,有龙头企业牵头,其产供销模式更加贴近市场要求。

其次,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其产业链也会进一步加长。

原本只存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但此时会向两端继续延伸,向上会将良种培育、品牌建设等,向下则是可以延伸到特色农产品市场调查等,不断了解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和满意度[1],从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链更加丰富,更具发展潜力。

1.3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惠农政策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离不开政府的惠农政策支持和补贴,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

首先,充分发挥农具、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作用,通过惠农政策来支持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

其次,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防止受到不合理渠道的强制购买,导致农业发展受到阻碍。

最后,建立完善农业金融制度,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可行的信用担保,为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2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潜力

2.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技能

当前,必须加强农村教育,实施人才兴国战略。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现代化具有全局性的作用。

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科学文化水平就相应得不到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就会减缓。

因此,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必要保证。

当前,义务教育实施已经逐步迈入高水平,当务之急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在农村兴办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以此培养具有相当水准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新型农民[2],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在农业生产之余也能通过劳务输出获得额外收益,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生活富裕的要求,需要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完备依赖度比较高,畅通的交通运输能力、完备的水利灌溉系统、快捷的电力通讯系统以及互联网交易系统都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正在来临,互联网交易平台逐步成为人们交易的主要媒介,农村也不例外。

通过网络平台推广农村特色农产品,效果不可忽视,而这要求农村有着畅通的互联网信息网络[3]。

因此,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村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农民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手段。

“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等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对农民增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当今,在我国农村中,实现“一村一品”等战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农户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借助农村专业合作社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很好的效果。

农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帮助农户解决购买生产资料与销售农产品难的问题,而且对于农产品后续的加工、运输等产业链也有着促进作用,使农户能够分享其余环节的利益,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

其次,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会逐渐产生相关联的产业链,如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食品贮藏和保鲜运输等相关产业,还会促进物流产业进驻农村,提高农产品具备的附加值,这也是发达国家倡导并实施的提高农民收入最有效的手段。

在西方国家中,农业生产的初级产品直接销售的份额所占比例非常小,大部分的初级产品都会经过一系列深加工之后再进入市场销售环节,从而使其附加值成倍增加,如美国有80%的农产品会经过加工,附加值平均增长5倍。

4结语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针对农村、农业、农民三者制定彼此联系又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措施,三位一体的同时相辅相成。

增强科技推动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这些具体的措施是共同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伍国强,诸秋南.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江西农业学报,(7):196-198.

[2]胡文.现代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3]付涛.陕西省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篇4: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本文旨在根据目前的经济环境,结合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指出当前的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问题;措施;发展

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农村集体所有的财产管理不严格。

第一,农村因其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各村庄往往会有其各自的固定资产,以供本村农民生产经营使用,而有许多村干部往往不严格执行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在账中记载其拥有的固定资产,

并将其对外出租,以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第二,有些地区会将一些农村居民集体所有财产对外出租或发包,但是在办理这些业务时,

却往往会由于手续不健全、程序不合规定、相关的条款不明确等等原因而产生分歧;第三,在农村的管理体制下村干部常常会有广泛的权利,

以致一些村干部为了个人的私利而私自变卖集体的财产,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第四,一些地区在没有对项目做必要的调查研究以及市场评估时,就盲目地跟风投资,且其本身也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来预防特殊情形的发生,其结果往往就是企业出现严重的亏损,给村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

(2)没有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健全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根据实际工作中经验,我们将存在的问题大致归纳如下:第一,没有规范执行会计基础工作,没有设置健全的会计账簿,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汇总的过程中,

对不统一、不规范的票据也予以登记和记录,导致错记和漏记账的情况发生;第二,没有规范的现金管理制度,例如,在收到现金时不开具发票或者开具白条收据,对收到的现金不予以登记入账,

对于需要现金支出的地方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审核和批准等等;第三,对相关收支所涉及票据的管理不规范,没有按照规定填写票据,极易造成事后的纠纷;第四,往往存在大量的账外资金,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有大量的林木资产和其他一些公益性财产,

但却因财务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其没有被登记入账,最终导致账面和实物不相符的现象产生;第五,对于一些费用性支出没有规范的审核流程。

(3)农民个人的理财制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农民都有或多或少的积蓄,而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这些积蓄就成了现今农村亟须解决的问题。

许多理财制度、理财产品也应运而生,村里内部也有许多可供选择的理财方法。

但由于许多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村里的财务人员及理财小组的人员大都是分配而来,没有相关的业务经验来胜任理财工作等,导致许多理财方法都没有发挥出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1)提高农民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农村中党员与群众,以及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对于账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完善和良好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仅仅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能够使农村更加稳定,使农村其他相关工作的进行更加顺利。

(2)按照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相应的工作。

每个地区的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当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控,不仅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检查,还应专门抽出时间对农村的财务管理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加大检查和监督的力度,及时发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各村在执行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善相关的制度,使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详细、具体,更好地发挥作用。

(3)加强对集体所有财产的管理。

农村集体所有的财产归属于广大的农民群众,我们要科学的评估这些财产的价值,并将评估出来的价值予以入账。

在对农村集体所有的财产进行管理时,我们要明确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并在村干部决定将其对外出租或投资时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以防止一些村干部用集体所有的财产来牟取私利。

对集体所有的财产应进行科学统一的管理,以防止出现账实不符、资产减值、流失等现象。

(4)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

农村财务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这样就使财务人员有了必备的专业知识,防止工作中因专业水平欠缺而出现失误或错误等。

而在平时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各地区的财务部门也应定期的对当地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了解政策的变化及相关业务的处理方法,使得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时得到更新。

同时,在招聘农村财务人员时,应进行公平、公开的招聘,选择出具有胜任能力的财务人员,确保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进行。

三、增加账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1)公开农村财务的账目,增加财务的透明度。

在实际的农村生活工作中,经常会因为账目不透明而引发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一系列矛盾。

群众认为干部们多花了村里的钱,而干部们称自己是按照实际工作进行必要的支出的。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矛盾,我们可以将相关的账目进行公开,让广大的群众更加清楚,也为村干部们解决了“被贪汚”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将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内容予以公开,例如:现金的收支情况、账目的往来、预提的代垫费用等内容。

这些公开的内容可以写在较醒目的位置,以方便农民群众浏览和知晓。

(2)改变传统审计的时间,增加审计内容的覆盖面。

传统的审计往往在业务发生之后进行,但这时具体业务及相应的财务处理工作均已完成,要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往往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

而若我们将审计的时间予以提前,在事前或者事中对相关业务执行相应的审计工作,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还能大大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

例如,一项业务预计要花费3万元,并按照3万元进行申报,但在款项划拨之前由专业的'审计人员对该项目进行审计后发现完成此项目仅需1―1.5万元,此时就能节约一大部分的经费支出。

(3)进行必要的职责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农村所需要的支出,在以往的管理下只需要村支部书记一人审批即可,这就给其提供了以权谋*的机会。

在新的管理制度下,我们可以将仅由书记一人进行审批改变为村主任进行审批。

村里的支部书记往往是村里的“一把手”,由他进行审批时没有人能再对他进行监督,而由村主任进行审批时村书记则能对其审批后的内容进行再次审核,增加了以权谋*的难度。

参考文献

1.郭光耀.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完善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11).

2.杨秀球.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分析.北京农业,2015(33).

3.李春辉.临朐:聚焦问题立规矩挺纪律.中国纪检监察,2015(18).

4.李成学.浅析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现代经济信息,2015(03).

篇5: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农业机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文章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简要阐述了农机推广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助推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推广;农村经济;发展

1农机推广对农村经济的助推作用

农机推广工作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数据表明,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保有量3.2万台,配套农具达到6.1万台(套),其中5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1285台(套),玉米、水稻收获机830台,公主岭市农机总动力85万kW,乡村人均收入5200元。

而到了,据不完全统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4.4万台,配套农具达到8.6万台套,其中5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4000台,玉米、水稻收获机3890台,该市农机总动力112万kW,转移劳动力30万人,乡村年人均收入1.1174万元。

随着农机具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显著增加。

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营造良好农村生产环境

在生产过程中,能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是生产工具的发展。

因此,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无疑对农业生产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使农村的生产环境得到改善,从以往的各种锹、镐、锄等零散工具到现在的大型耕、播、收等不同机械,使农村生产环境更加整齐、现代、立体,增加了农民的幸福感。

1.2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后,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剩余的劳动力即可转移到城市打工赚钱,在增加农民自身收入的情况下,也解决了城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城市的发展也能够贡献一份力量。

1.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浪费了大量资源,很多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而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后,大力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使土地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农业机械生产效率高可对传统人力所不能及的土地资源充足利用;另一方面在单位面积土地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往传统耕作的方式由于人们的生产方式及自身体力等因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较低,而应用农业机械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方式更先进,因此,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1.4带动农机技术周边产业发展

农机技术的推广最直接的作用是带动农机技术周边产业的发展,例如农机配件销售、农机维修等。

这些周边产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农民可以瞅准商机,适时适地地投资,同时农村也可以因地制宜招商引资建立农业机械生产厂,均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加强农机推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1健全农机技术推广机制

建立健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符合的农机技术推广机制,从而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作出贡献。

一是各农机部门要同心协力为发展农机推广工作共同努力,使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各级政府也要大力支持,组织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到农机推广工作中来,使推广达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营造一个从领导到企业到农民都重视农机推广工作的氛围,从而使这项工作更加顺畅的开展。

2.2加大扶持力度

随着国家对农业重视程度的逐年增加,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其中也包括与农机相关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对农民购买农机的做法是个极大的鼓励,也使得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农机的保有量不断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继续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既是提高农机购买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2.3打造综合素质较高的推广队伍

决定农机推广工作质量的关键是人才,因此,各级推广部门首先要建立一支爱岗敬业、业务水平高的推广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机推广工作有效开展。

主要做法:一是对已有人员进行培训,既包括业务知识的培训,也包括思想政治的培训,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才讲授、到先进示范区参观及自我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培训之后进行相应考核,以保证培训效果。

二是竞聘上岗,全社会范围内招聘相应的专业人才,通过层层选拔,聘用到适合本岗位的人才。

三是到大专院校选聘专业学生,为推广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既是更新知识、更新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储备人才的有效之举。

2.4大力宣传,加强示范

加强宣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发放传单等方式对新农机、新农机技术进行宣传,让农民更多地了解新农机、新技术及农机的发展动态,吸引农民多多关注农机发展。

同时,也要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各级农机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农机示范基地,让农民真切观看到应用农机的农业生产,同时利用该基地也能够培训农民如何使用农机。

从而,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功勋.农机推广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

[2]尹梅俊.农机推广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助推作用.现代农业科技,,(10):309,316

篇6: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提倡’惠农(政策,因此,政府与农民一起承担的农村公共品的数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农村公共品供给能够促进农村农业技术的发展、增加农村物质和让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前进。

本文阐述了农村公共品的基本理论,剖析了农村公共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供给;关系

一、前言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对于促进农村和城镇经济一体化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比较少,供给预算较少和供给体系不完善,但是农村公共品的需求在逐渐增大。

因此,分析农村公共品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必要的。

二、农村公共品的含义

农村公共品是在我国农村地区由国家公共部门由于社会发展或者农村技术原因提供给农村居民的与其他消费品没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也可以定义为只要国家政府提供给农民的产品与服务就可以成为农村公共品[。

]。

三、农村公共品的特征

(一)具有公共品的一般特征

普通公共品没有竞争性、排他性,并且是不可以分割的。

农村公共品没有竞争性,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农民对其消费时,如果多一部分消费品并不影响其成本。

农村公共品没有排他性是农村居民消费过程中使用的农村公共产品数量就在本地公共品数量范围内。

农村公共产品是向整个农村区域供给的,被供给区域的农民可以共同享受,不能被分割成多份。

(二)有限范围性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对特定的农村区域,一般是本区域中的农村居民可以共同使用,比如是辖区内的绿化建设,只有此辖区内的农村居民可以获益,其他区域的农民不能获益。

农村区域由于交通等原因往往是偏远的,其人口、物质不能有效流通,因此,农村公共品不能让所有人受益,其具有有限范围性。

比如,对于靠近海域的农村区域提供的防台风措施和靠近江河区域的农村居民提供的防洪措施并不适用于内地的大陆农村居民,此类农产品供给是有一定的范围局限性的。

(三)特殊区域性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的农村范围其气候、人口与和风俗都是相差甚远。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本地的政府单位根据本地的经济水平为了满足当地农民的经济需要发放的,因此这样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具有独特性和区域性。

比如在我国靠近海域的农民有防台风措施,靠近江河的农民有防洪措施[(]。

同时,对于人口较多的农村区域,国家给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要把握数量,满足当地大量人口;对于人口较少的农村区域,国家给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要合理、实际,不能造成农村公共品的浪费现象。

(四)政府保障性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通常是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生存和生活的需求。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首先要满足农民的生存,保障农民的经济能力和相关的权益。

我国的城乡经济一直在一体化的道路上,事实上农村的经济水平与城镇经济还是有差距,其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公共品需要增加。

比如,对于农村公共品的医疗、教育供给过程是受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保护的,获益的当地政府必须严格依照国家规定实施、执行。

四、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农村物质资本的积累

我国现在农村区域的物质依然比较匮乏,因此从多个方面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于物质资本是固定的、基本的,是别的任何东西不能代替的,所以通过政府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尤其重要。

农村物质资本的积累可以推动农村消费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缩小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之间的鸿沟。

农村公共品供给实质就是物质资本积累的一个方面,是物质积累的基础,按照农村经济的需求,对农村提供水、电、交通等方面产品的供给,增加对农村的公共品供给。

农村公共品供给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收入,返过来又为农村物质资本的积累创造经济条件。

在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注重对农村物质资本的’量的积累(和’质的变化、。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本的积累

新型信息时代的到来导致农村的物质资本可以被复制。

促进农村经济高效地进步,要注重劳动力的知识储备带来的利益。

劳动力资本是知识力量的主要传播者,因此,整合劳动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本的内在和外积累。

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还是满足其教育的发展,同时,教育也是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增加其知识储备的途径。

农村教育公共品的供给发展、积累农村劳动力,培养农村知识性人才,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储备。

同时,农村公共品供给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上升,吸引城镇人才向农村区域发展,增加农村区域的劳动力资本积累。

目前这种现象仍然较少,但是随着国家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和政策的完善,加大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这种现象时有可能实现的[)]。

(三)促进农村技术资本的积累

农村经济技术的发展是农村经济进步和现代化的关键。

从国外农村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农村技术资本是其他任何资本形式都代替不了的并且不可比拟的。

增加农村劳动技术资本的积累,是保障、促进农村农业经济进步的最有效方式。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进行农村经济技术积累的基础,也是其主要途径。

农村公共品的对农村经济技术的供给包括对农村的水、电、交通、教育、农业技术、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供给。

比如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对农业生产知识的'宣传、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农业生产资料的发放。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可以帮助农村的基本技术变为新型的高效的符合现代科技化的技术,农村基本技术的变革需要一定的硬件和软件的保障,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可以满足其条件促进其变革和发展。

五、结论

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促进农村人力、物质和资本积累,夯实了农村经济基础。

在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当中,首先保证足够数量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其次要建立合理科学的供给机制,在丰富农村公共品的基础上保证其供需平衡,以此来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农村经济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凤,赵建欣,朱璐华,等$农户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H]$安徽农业科学,(%。

[2]李毅$农产品供给激励、货币调控与通胀的管理目标[H]$经济科学,(%。

[3]郭燕枝,郭静利$我国农产品供给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H]$农业经济,(%。

篇7: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载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体现了非常大的功能。

为此,本文阐述了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以及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经济的策略。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家庭承包经营作为前提条件,由相同种类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者或者是生产经营农产品者通过一起发展、自愿联合的互帮经济组织,从而推动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收人的增加。

1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1.1密切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政府部门联系农民社员的纽带,可以向政府部门实时地传递农民的需要,以及为农民传达政府部门的有关农业政策,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密切地联系群众和政府。

并且,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将相应的技术提供给农民,且在基层贯彻实施发展农业的良好政策,有从而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

1.2对市场主体当中农民的利益进行维护

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就是农民,然而缺少较高的组织性,进而难以有效地维护农民的利益与表达农民的意愿。

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组织能够对农民自身的权益进行有效地维护,以及可以将农民的建议与要求反映给政府和相关的部门,进而争取惠农政策的支持。

并且,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约束与规范各方的行为,从而对行业的矛盾进行解决,确保农民的经济利益与农业市场秩序的和谐。

1.3推动农业发展的产业化

一是能够组织起薄弱的家庭农户,实现规模化的农业发展,以使农民的市场主体性得有体现,增强农业的标准化能力,让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使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提升,解决大市场和小生产间的矛盾,以使农民敢于团结起来应对市场,从而使规模效益实现。

二是能够将技术服务提供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这有助于推广发达的农业技术,增强农民防御自然灾害、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的技能。

三是注重社员的自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外部和内部关系进行协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借助组织的形势对农民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农村的和谐发展,实现农业产量的增加以及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提升。

2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经济的策略

2.1政府需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引起高度的关注以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行有效地规范

立足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密切联系主导产业,遵循“农民受益、农民管理、农民办理”的方针,实施“农户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基地”的经营模式,根据资源的优势和农民的特色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

积极地倡导农民加人或者是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当中体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

传统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供销社,其具备服务三农的传统、健全的经营服务网络,以及完善的组织服务机制。

有效地体现供销社的引导和组织功能,强化服务功能,能够借助其本来具备的设施、技术、网络等特点,面向市场,选好领导者,引导农民积极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且将全面、系统地服务提供给农民。

政府部门需要发展科技服一104一8月务型、销售合作型、生产合作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且以农民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基础上有效地执行此工作。

2.2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水平的提升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能够结合自身的特性,创建科学的决策和工作体系、一定的组织机构,以及制定规制等。

依据法律进行注册,依据法律开展经济与社会活动。

应当体现产业信息导向的服务作用,有效地体现农业信息网络资源的优势,调整农业产业信息,以及体现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的作用,对农业的新技术进行推广,引导和扶持农民对养殖以及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对优质高效高产的品种进行引进,注重施肥科学性的提升,实现农民效益与农业科技含量的提升,从而使农民的收人增加。

应当拓展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和注重农产品的加工资增值,具备加工能力的农民在专业合作社能够根据合同对社员的农产品进行收购,开展进一步地加工事项,跟社员共享增值的部分。

2.3搞好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事项

依靠区域的高校,有效地体现高校的教育资源与人才资源优势,创建培训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人员培训基地,将社员的培训事务搞好。

针对培训方法来讲,能够实施“多样性、走下去、多层次、请上来”等一系列的培训方式,其中,“走下去”指的是在县级组织培训班,“多层次”指的是划分培训班为高级、中级、初级的技能培训,对层次不同的人进行培训,确保按部就班和有规划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请上来”指的是在高校组织县级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人员,注重按批组织培训工作。

总之,政府部门应当对培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事项引起关注,保障培训资金的落实。

2.4增强法制观念,注重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依旧处在初级阶段,其发展要求宽松的环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任何的个人或者是单位不可以对其利益构成损害,不可以乱罚款、乱集资、乱收费。

在贩运鲜活农产品的时候,有关的部门应当对绿色通道手续进行优先办理。

在进城的时候,城管与交警都需要进行支持。

应当建设农产品经营的“商标化”与“标准化”,增强商标注册的观念。

注册商标的业务部门应当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加速注册生产的农产品的商标,实现农产品知名度的提升,增加附加值,让农民增收。

农业银行等金融单位需要在每一年组织相应的贷款,且使房贷的条件放宽;国家应当在每一年拿出一些资金,进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

3结语

总而言之,家庭承包制的一种必然的要求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属于农民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是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竟争的发展方向,其对农村与农业领域当中的'市场主体进行了确定,实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与丰富,从而有利于农民收人的增加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参考文献:

[1]潘凤广,孟英超.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作用的对策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

[2]贺东升,冯建国,薛正旗.农村生活污水景观化处理的原理和可行性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01)

[3]张峻华,王书敏,李兴扬,于慧,郝有志.城市区域绿色屋顶普及对水量水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07)

篇8: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国内农机业发生了变化,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加,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但在其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对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以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问题;发展趋势

一、当前我国农机发展的现状

(1)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均衡。

受到地理条件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经济及社会发展不够均衡,而且东西发展差异较大,导致机械化的发展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缓慢地区机械化水平很低,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相对体系也并未建立,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缓慢。

(2)原始创新匮乏。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大多采用技术引进、跟踪模仿的发展模式,缺少对各类产品技术的应用机理、设计理论的研究,难以掌握核心技术。

(3)门类品种问题颇为严重。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环节上的差距很明显,尤其是水田机械的水平过低,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我国水田数量较大,但从其生产情况来看,仍然主要依赖手工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玉米的机械化水平刚刚起步,棉花机械却处于空白,门类品种的缺陷导致农机产品过剩与短缺同时存在,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组织化程度过低,效益较差。

一直以来,农机使用几乎都是一次性的,维修管理水平太差,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农业专业服务队、机械等合作服务组织刚刚起步,规范性不足,导致经营总体效益过差,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

二、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一)小型低端机械向大型高端机械转化。

目前农机装备存在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低端机械多、高端机械少,老旧机械多、新式机械少问题。

开发中高端水平的农业机械,扭转这一传统落后局面。

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性能好,粮食收得净,秸秆打得碎,作业效率高。

(二)农业机械多功能化。

多功能整地机械是今后发展的重点项目,能同时实现多种作业,一次作业就可以完成灭茬、旋耕、秸秆破碎、深松、起垄、深施肥等联合作业,是一种密集、高效的耕作方式,具有作业宽幅和效率高等优点,还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涝能力,为植物生长创造优良的环境,达到保护性耕作的目的。

(三)农业机械技术性更强。

跟随科技快速发展的方向,其对于科技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从而在以后农业机械的发展过程当中,会着重要求提高其科技含量,从而增强农业机械各方面的能力,进而综合提高农业机械的质量。

另外,加强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提高生产力,更加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四)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农业建设已经不仅仅是原有的小部分面积,有很多相关的学者和专家通过相应的研究,预计在2~3a,温室内需要4300套连栋温室。

从这个简单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机械工业已经与农业技术装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与要求相符合的农业技术装备,当下,设施内全过程机械化作业已经基本上实现,在这种前提下,劳动力会大量减少,并且开始逐步实现环保节能、安全可靠的发展路径。

(五)农业机械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的“持续满足目前和世世代代的需要,能较好保护现有资源和环境,技术上适应,经济上有活力,而且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这一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开发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机械。

(六)农业机械向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化方向发展。

精准农业是以“3S”技术为信息基础,这就要求未来农业机械管理实现信息化,先进的信息控制技术将应用于农业生产。

同时,完成精准农业的全过程需要从高新技术到计算机信息网,需要加强农机科研、生产、供销、推广、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即实现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化。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

我国己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大。

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适用,促进农机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二)实施农业机械用油优惠政策。

我国应尽早实施农用燃油补贴政策,以降低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业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国家将要实施的燃油税改革中,应依法对农业用油实行免税政策。

(三)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

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械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农机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刑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

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开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总之,先进的农业机械科技发展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希望本文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共同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以及在我国农业生产当中的广泛应用,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驰.王健农业机械的绿色设计[J].农机化研究,(06)

[2]王利民.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J].现代经济探讨,(7)

[3]张桃林.以农业机械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J].南方农机,(5)

篇9:农村经济发展策略论文

摘要:详细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用、集安市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的做法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产业化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利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通俗地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是将发展方向一致,或在一个发展链条的农户或经营个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比较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用

1.1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使特色农业得以发展,围绕人参、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1.2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搭建了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得小打小闹的分散经营得到整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取得了一定的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农民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1.3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挥本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优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1.4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改变了观念,使农民意识到组织起来加强合作的巨大力量,增强了他们致富的信心。

2集安市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

集安市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本土特色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使辖区专业合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三个方面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2.1培育本土特色经济,壮大产业链条

针对辖区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帮扶成立一批特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惠丰人参专业合作社、小江南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冰葡萄专业合作社等。

合作社的成立既解决了产品卖难的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像这样针对本村特点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在很多村实行,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

在加强合作社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财务人员培训工作,并多次组织人员发放宣传单、相关法律文件等形式进行入社服务,集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朝着特色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前行。

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帮扶措施

集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争取资金,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每年都争取到省政府扶持资金,如为开发区隆盛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开发区福田养猪专业合作社争取了省级项目资金30万元。

同时以建行为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业务开通,多措并举进一步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争取资金的同时还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在集安市农村经济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各乡镇农经站为第一服务点,近距离、无保留地帮助和指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并为其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咨询等服务。

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协调相关部门适当降低登记准入“门槛”,使农民尽快的组织起来,走合作之路,让农民真正触摸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2.3加大“典型社”宣传,提高辐射带动作用

选取部分组织完善、独具特色、经营规范、效益突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宣传,使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典型户”的发展及其收益,激发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热情。

同时加强对各合作社的账务指导工作,帮助收集相关致富信息及相关惠民政策,为他们提建议、想点子,及时化解经营中遇到的难题,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

据统计集安市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15个,加入农户15750名,带动农户1万余户。

3今后发展方向

3.1提高认识、加强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市委、市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2典型带动、全面推进

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做好典型的培养、宣传和推广工作,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此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目的。

3.3规范管理、创新机制

要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合作社的规范工作,在发展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运行机制,指导合作社向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济共同体,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艳芳.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兴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5):82-83.

[2]毕洪波.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17):108.

篇10:农村经济发展策略论文

摘要:近几年,政府对农村建设越来越重视,农业产量也成为政府关注的内容。

但从农村发展情况来看,仍有一些地区缺少足够的水利设施,导致该地区农业产量常年处在偏低水平。

因此,主要对水利建设及农村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并结合农村发展情况及水利建设现状,将水利政策、水利管理以及生态保护作为立脚点,进而从出台政策、加强管理以及加强环境保护3方面给出水利建设的可行方案,以便为农户提供优良的作业条件。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业发展;水利设施

经济发展既是国内农村建设的要点,也是反映农村建设情况的重要指标。

就农业作业来讲,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利设施。

通常来讲,水利设施越完善,农业产量越高。

基于这一点,促进水利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对水利建设提出一些看法,旨在为水利工作者以及农户提供参考。

1水利建设以及农村发展之间的联系

从水利建设目的来看,主要目的是促进农村发展,以起到农业增产的效果。

通过完善水利设施,可优化农村的水利条件,增强农田对各种灾害抵抗力,包括水土流失等,以此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1]。

由此可见,水利设施越完善,农业产量也高。

因此,推动水利建设是提升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2水利建设现状

从目前水利发展现状来看,国内水利建设较为缓慢,一些生产力较低的山区都没有基本的水利设施。

由于缺乏充足的水利设施,这些偏远山区的生产力难以提升,导致农业产量达不到预计标准。

如此一来,这些山区的经济建设也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经济得不到发展的情况下,更无法完善这些山区的水利设施。

同时,一些偏远地区仍沿用落后的经济模式进行发展,许多农户对水利设施不够重视,在农业生产中依旧采取人工作业的形式进行工作,影响农业产量。

此外,一些山区对水利设施的操作及特点缺乏了解,且在没有对修建现场进行专业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导致在修建一些水利设施中出现问题,包括水利设施的修建位置、水利设施的选择类型及水利设施的使用规律等,造成这些水利设施没有起到促进生产的效果[2]。

由此可见,国内水利设施以及管理模式均较为滞后。

对此,需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满足农村建设的内在需求。

3应对策略

3.1出台水利建设的相关政策

从目前来看,国内关于水利建设的保护政策相对较少,这也是水利建设较为缓慢的根本原因。

一些山区的水利建设项目是依靠农户筹集的资金得以开展,这也给农户增加负担。

不仅如此,由于缺乏专业的水利修建技术,导致水利设施难以达到运作高效及质量可靠的运行要求。

要想全面改善农村现有的发展现状,首要条件就是政策扶持。

对此,政府可结合农村经济特点及发展模式,并参照相关水利建设条例,出台一些与水利建设相关的政策,加快水利建设的进度。

同时,政府可为水利建设项目提供支持,包括经费支持及技术支持,使水利建设项目可尽早开展,并确保水利设施的质量及运行效率可达到农业作业标准。

此外,为了规范农户对水利设施的使用,可针对水利设施的使用性质以及使用功能制定一些保护条例,督促农户规范使用水利设施,增加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

3.2引导员工对水利设施进行科学管理

通常来讲,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不仅在于水利设施是否充足,还在于员工是否能够对水利设施进行科学管理。

从以往水利设施的管理情况来看,许多员工仍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不能及时对水利设施进行管理,导致大量水利设施出现损坏,给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对此,应督促员工应时刻掌握水利设施的运行状况,一旦发现水利设施存在问题,就应及时修理这些设施,以便保证水利设施的顺利运行。

同时,明确水利工作者的管理职责,并向员工合理分配水利设施的管理任务,增强水利管理的效率。

此外,水利工作者可相互进行督促,确保各级员工可本着负责的态度对水利设施进行监管。

3.3增强农户的生态保护意识,防止水利设施受到灾害的破坏

通常来讲,生态环境与水利设施有着密切关联。

如果生态环境较差,包括水土流失以及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会导致水利设施无法稳定运行,影响农业生产。

对此,应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保证农村生态结构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同时,禁止将化工、重工业以及林业等企业修建在农田附近,以此避免大量废气、木屑及废水排入至农田附近的水域内。

总之,将生态保护及设施保护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在保证生态环境以及水利设施稳定的前提下开展农业活动,增加农业产出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结语

本文对水利建设提出一些看法,旨在促进农村水利建设的作业水平。

政府应依照农村经济特点以及发展模式,制定水利建设的优惠政策;引导员工对水利设施进行科学管理,并明确水利工作者的管理职责;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在保证生态环境以及水利设施稳定的前提下开展农业活动。

总之,国内农村现有的水利设施相对较少,应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使水利设施可应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增加农业的生产量,以加快农村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张金丽,林海,刘芹.农业灌溉管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制与推广[A]//中国水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2]宋红杰,王慧荣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18).

篇11:农村经济发展策略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城乡间在经济上差距的拉大引起了愈来愈多的关注。

在此情况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被普遍认为是推动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的重要举措。

本文阐述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论述了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利用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经济;发展;对策选择

鉴于上个世纪末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日趋普及。

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用户数飞速上升,此后,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的概念也就由此而出线了。

电子商务是一种与以往商务活动方式迥然的新型商务模式,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国家、行业以及企业的重点关注,并且进入到新的高速发展期。

只要我们能将够把时空、速度、成本、个性化、信息以及便捷优势等运用到实际的农村经济发展之中,将获得与运用信息之能力更多地给予广大农民,这对于缩小城乡之间原本业已存在的数字鸿沟,推动我国“三农”问题的切实有效解决,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可谓是含义深远。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

所谓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是指运用各种形式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来开展农业商务活动的经济运行形式之一,主要包含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网络营销以及物流配送、资金全程电子支付等整个过程。

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应用机械化与电子化等生产方式来提升农产品所具有的生产率,可应用网络化手段以降低农业经贸方式之中所具有的诸多中间性环节,可运用电子银行以提升各类资金的支付、流转速度,进而推动资金实现更加快速的流转,在最大限度上控制各种不同类型的农业经济活动所具有的经营、交易以及流通成本,进而提升农业经济的运行效率以及效益。

二、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性

一是切实加快农村生产方式之转变进程。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已受到来自世界各国的农产品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因此,我国农产品的销售已经不能固步自封地局限在国内市场之中,而是要用长远的发展目光进行观察,不仅要牢牢掌握现有的国内农产品市场,而且还应当步伐坚定地走向全球,力争挤占更多的国外市场,这也是中国农产品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性农产品市场中生存下去的必然选择。

如今,我国农产品流通无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变化多端的国内外环境,农业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已经不再只是单一的产品与服务之争,而是不同的商务模式以及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农村电子商务之所以兴起并且取得较快的发展,主要是为切实解决小规模生产和社会化大市场运行中所存在的矛盾,进而引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走进市场以提升农产品所具有的竞争力。

二是能够推动农业信息的加快流通。

农业信息主要有和农业信息的'生产、采集、加工、处理以及传播等息息相关的各类资源。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实施的小规模化生产,各位农业生产者间缺乏足够的信息上的交流,由此而造成了农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显得极其严重。

鉴于农产品需求供给上的不够平衡,也就会导致部分农产品产量与价格出现比较大的波动。

所以说,农产品流通上的问题已成为妨碍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积极开发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市场,能够让农产品供、需双方均能及时而准确地交流相关信息,让农业生产者们能更好地了解当前准确的市场信息,依据市场需求状况来实施更加合理的生产,进而避免由于产量以及价格的大变动而造成的效益不佳,有效避免农业生产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

三是能够更好开发农产品销售的途径。

中国农产品销售中一直有销售途径过窄、销售环节过多以及交易成本过高等诸多问题。

农民群众因为自身的生产规模较小而无法直接进入到农产品市场之中。

通过开发农业电子商务,创建农业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网上交易平台,即可实现我国农产品流通所具有的规模化以及组织化特征,不仅能够让交易的双方处在信息对等之地位上,切实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利益上的损失。

同时,还可提供全新的农产品销售途径以及方式,让供、求双方能够在最大的限度上开展直接交易,从而降低交易的复杂环节,控制交易之成本。

所以说,农产品电子商务不但是对传统农产品交易方式的一种很好的补充,而且还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供、求双方创建起更加易于进行交易的良好平台。

运用网络所具有之优势,各类信息能够更加快速而直接地进行传递,有效省略了各种中间环节,提升了农产品所具有的流通效率,确保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

三、利用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一)高度重视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合理引导以及培育

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均应当在农业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进行积极而全面的引导。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极大的公共属性,农产品需求者自身无法提供或者提供得不够经济,这就需要专业化机构以及人员加以提供。

因为当前我国农村的公共物品具有投资不够、扶持力度有限等问题,造成城乡之间在起点上就具有非常大的落差,所以说,积极提供政府主导之下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对于农村电子商务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面对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巨大发展机遇,政府部门一定要制定完善更加有利于推动信息产业实现更大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更好地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方面的投入,这也是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无法缺少的重要发展因素。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之中的金农工程和商务部所实施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等就为我国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化平台,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二)切实有效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要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形成更加完善的农业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是保障农业电子商务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与平台。

在现代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过程中,要更有可行性与针对性。

在经济发展进程比较快、农民群众的信息素质比较高的地方,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运用多种有效举措,积极鼓励与帮助农民群众上网,并且接受相应的网络信息化服务。

在那些经济比较不发达的地区,因为农民群众的信息素质相对较差,所以要依托当前十分普及的电话网络、电视网络以及广播网络等,积极实施广电通讯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

为此,首先要落实好三网合一工程,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发以上述网络为重要依托的适合于农民群众的信息化技术平台,构建起更多形式的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要直接面对农民群众提供相应的信息化咨询服务,提升农民群众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当然,农民运用信息的另一问题是使用信息的所需费用也要得到解决。

为此,在公共信息化网络建设中,可由政府部门实施全面投资,但农民群众获得相关信息的终端设备则需自行购置,这也是农民得到信息的一项重要成本构成。

对该部分成本来说,可通过政府和有关电脑生产商开展合作,生产出一大批专门面向农村群众的,性价比较高,具有较高品质保障的电脑信息化设备,并且落实到农村市场之中。

篇12:农村经济发展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一直存在且有加重趋势,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农民减负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重大课题,亟需解决。

通过对农民减负问题的研究探讨,积极寻求应对措施,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关键词:农民减负;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使得农村的发展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然而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出现,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信心与动力,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农民减负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通过分析农民减负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对策,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现行减负政策,改进农民减负政策的实施,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减小农民负担过重对农村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农村经济的向前发展。

1、针对农民减负问题的分析

1.1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

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是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

农业经营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质量水平不过关,造成产品过剩,使得农民的利润减少,经济收入得不到提高,无形中形成了负担过重的问题。

而农村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税收政策的不合理,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例如相关政府部门在工作上的滥用x权,将财政压力转移到农民身上,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

1.2农民负担过重的消极影响

农民负担过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成为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农民负担过重直接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农民对农业经济失去信心,减少对农业的投入,大幅度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同时,农民负担过重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3减负政策实施的现状

现行的减负政策在实施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目前农民减负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的效率较为低下,效果不明显,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果,并未改变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

基层政府没有充分重视农民减负问题,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懈怠,使其在落实减负政策的时候出现各种状况,无法及时解决,久而久之达到量的积累,减负问题不断加重。

而管理监督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政策实施人员的权利得不到制约,不能有效保证政策的有序落实。

2、落实农民减负对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1积极推进税费改革

积极推进税费改革,对落实农民减负政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村税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税收负担,减小农民在经济上的压力。

在税费改革中,需要积极落实政策,明确改革目的,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确定税费改革的内容,加强改革的纪律约束。

政府进行税费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秉承为民服务的理念,规范农村税费改革体制,杜绝乱收费用现象的出现,切实减轻农民的税收负担,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税收标准,使农村税收走上法制化轨道。

同时,农业税收的监督管理体制需要得到完善,监督税收行为使农村税收得到一定的约束,减少不透明行为,更好地落实税费改革政策。

2.2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是农民减负政策的重要举措,为农民减负工作发挥关键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乡镇政府及村委会存在不合理的行为,违法乱纪、贪x受x等作为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基层民主建设,加大了农民的力量,使其能够有效监督领导干部的工作,制约干部的违法行为,使得财务在农民群众面前公开展示,大大减少不合理的收费,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2.3创新农村发展体制

现行的农村发展体制受传统模式的束缚,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对其进创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计划经济时代的户籍制度,我们可以积极融入时代因素,将其改为居民登记制度,有效解决人口流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农民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进步。

而在农业经营组织制度方面,我们可以实施农业企业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业化,扩大生产规模,形成相关产业链,实现农民的增收。

2.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减负有着特殊的意义,为农民的生活提高一定的保障,缓解农民的经济压力。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提供政策的支持。

因此国家需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障问题,从思想上认识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减轻农民负担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加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重要保证。

3、农民减负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减轻农民负担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的向前发展。

农民减负客观上缓解了农民的经济压力,使得农民掌握更多的资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大大增加,促进了资金的流通,为农业生产奠定基础,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使其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充足的人力物力,从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结语

农民负担过重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向前发展,农民减负政策的有效落实迫在眉睫。

目前实施的农民减负政策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在本质上解决农民负担加重问题,只是流于形式。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寻求解决对策,不断落实农民减负政策,推进税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创新农村发展体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重拾信心,积极投身于农村经济建设中去,为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石安.农村税费改革中的政府失效与制度创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6):59-66.

[2]王英.关于农民负担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篇13: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新经济的提出,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为了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新经济相适应,急需加大对其研究力度,结合新经济的特点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

本文主要概述新经济与我国农村经济,并基于新经济提出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发展;农村经济;新经济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也不断发展改变,新经济的提出对社会各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只有应对新经济形式制定出符合我国现状的经济发展策略,才能够使我国保持稳定的发展。

而在我国经济中农村经济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新经济提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策略,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发展,推动我国的经济进步。

1、新经济与我国农村经济概述

1.1新经济的含义。

新经济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目前主要将其概念分为三个层次,即美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变革、技术变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的经济增长绩效;与信息通讯技术相关的经济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上信息技术革命,产生的龙头为高新科技产业的经济就是新经济。

1.2新经济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

在新经济浪潮下,各行各业、各个地区都受到了新经济的影响,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所以新经济对其产生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新经济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新经济自身的特点,如竞争全球化,直接造成我国农村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农业之间进行竞争,在这样的竞争中,

西方国家农场主经济具有信息化武装水平、组织化程度、技术集约化等方面的优势,使我国农村经济的竞争处于不利地位,而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就是有效的应对新经济的影响。

2、基于新经济提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2.1建立新的多种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边际成本递减是新经济的特性之一,传统经济中的'规模经济是唯一促进经济效益提升的方法,但是在新经济中时效经济、差异经济等代替了这种规模经济。

在我国农村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相同的资源优势等。

若是在农村不同的地区采用同样的经济发展模式,那么将很难与新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

在新经济下,我国农村经济可以财务微型特区经济模式、梯度经济模式。

微型特区经济模式与我国经济特区相类似,但是却与其不同,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新思路,具体指对农村当地的一、二个优势项目进行主抓,将其视为自身的主要卖点,并对这些产业进行集中发展,以此来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借鉴“硅谷”、好莱坞、我国的周庄等发展,可以看出有一、二个具有较强的带动力的企业就可以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人员优势、景观优势等,若是采用高新科技、网络技术等对其进行大力挖掘,使农村地区形成独具一格的经济,建立微型经济特区,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梯度经济模式就是在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等不同的农村使用与其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经济模式,从经济发展程度、地理位置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我国农村地区分为三大梯田,即西部、内地、沿海。

而且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现象。

所以在发达地区可以集中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充分发挥其科研教育、经营环境、人文素质等方面的优势,转移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内地,不仅能够推动内地的经济发展,还能够实现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目的。

2.2建立新的农村基层组织。

在新经济下,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为“小政府、大社会”,需要精干高效,充分发挥引导农村经济活动的作用,服务于农民的经济行为,提高农村经济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

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轻松的环境,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使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2.3建立新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面对新经济发展,适应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农村经济获得新的发展平台,合理的应对信息技术、新经济,将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效率的提升。

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只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的功能,采取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服务手段,使所有的农户之间能够有效的流通信息,才能够有效的将这一矛盾进行缓解。

应对新经济所建立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内容主要有: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将其主导产业设置为具有优势的品种,建立地方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经济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新经济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急需针对新经济制定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策略,提高我国农村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张玲祥.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2]温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解读与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13(11)

[3]丁冬.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J].农业考古,2010(03)

[4]党文.我国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02)

[5]曾思阳.新经济发展方式下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