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进行研究论文

南洋老爹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南洋老爹”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进行研究论文(共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进行研究论文

自从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型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新型农业机械不断进入农民家庭。与此同时,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少、农机维修人员短缺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表现得更加突出。如何加强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业机械维修难的问题就显得非常迫切。

1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重视不够

目前,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没有农机维修设备和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没有把农机维修工作上升到节能减排及农业机械化质量效益的高度去抓。县、乡两级农机维修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差,办公简陋,办公经费难以保障。农机维修行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农机维修服务网点服务能力还跟不上农机装备迅速增加的需要,尤其在农忙季节根本不能满足农田作业机具维修的需要。

1.2农机维修人员素质低

农业机械主要在农田作业,工作环境恶劣,往往都挂满油污灰尘。因此,年轻人不太喜欢从事农机修理,导致农机维修人员缺乏。再加上多数农机维修人员都是农机操作人员出身,文化水平不太高,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学习培训,所以技术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农机维修的需要。有的农机维修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差,对送修的农机夸大“病情”,“小病”说成“大病”,“一病”说成“多病”;对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却说报废不能用了,造成农民花“冤枉钱”。

1.3 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设备落后

目前,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尤其是村级维修点规模小,维修设备落后,不能从事大型农业机械的.大修保养,只能以换件维修为主,浪费巨大。他们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很少会购买先进的设备,从而面对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技术就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对, 维修工艺达不到要求, 精度差,使农机维修质量难以保障,工具缺乏而强行修理的导致机械损坏的事件频繁发生。“三包”期内的维修由农机生产企业负责,但由于农机生产企业的“三包”维修站,一般设在市一级农机销售单位,致使急需修理的农机得不到及时修理,尤其是在农忙季节,为抢农时,有时农民不得不付出很大的精力、财力,把农机拖到“三包”维修站去修理。

1.4 村级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短缺且分布不合理

目前,村级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相对落后,不仅是网点数量短缺,而且分布不合理,在交通相对便利的村会有多个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而在交通相对落后的村可能连一个农机维修服务网点也没有,从而造成了“买农机容易,修农机难”的局面。

1.5 农机维修技术标准不健全

随着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大功率拖拉机不断投入市场,然而有关方面却至今没有推出新的修理标准,致使修后无法对这类拖拉机进行质量验收。主管部门在处理因维修质量造成的事故纠纷时,因缺乏鉴别手段和依据而难于着手。

篇2: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进行研究论文

2.1 提高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机化事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关心和支持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从政策、资金以及维修场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与农业机械的发展、农机技术推广、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安全监理列为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制订农机化发展规划的时候,应把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列入规划,重视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布置、检查和总结,使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有专人抓、有专人管。将农机维修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结合起来,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培训经费,弥补农机事业经费不足的困难,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制定培训工作计划时应将农机维修培训位列其中。

2.2 加强农机维修行业市场管理

2.2.1 加强宣传 要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宣传栏、横幅以及举办讲座和会议等多种形式, 加强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2.2.2 完善制度 要不断完善农机维修管理制度,加强农机维修管理队伍建设。对于维修行业实行证件管理,开业维修要具备经营许可证;农机维修人员要经过技术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 才能从事维修工作。

2.3 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素质

农机维修人员不仅要具备系统的农机维修基础知识, 还要不断学习并掌握新型农机产品的维修知识。为此,农机主管部门要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机驾驶人员培训工作同等对待,设立专职的培训机构,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技术职业培训;根据所在区域的农机维修人员的整体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定期组织农机专家举办讲座, 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强化业务能力, 以适应现代化农机维修的要求,尽最大的能力服务于农机维修行业, 让农民全面放心使用农业机械,不再为维修烦恼,保障农业机械在作业时发挥最大效益,从而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机驾驶人员培训工作同等对待。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结合起来,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既方便农民,又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此外,农机管理部门可与农机生产厂家联合,加强对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

2.4 合理布置农机维修服务网点

要合理布置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做到农机大修不出乡镇、小修不出村的要求。在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的布局上,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使农机维修实现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考虑农机维修人员的经济效益原则,每建立一个农机维修服务网点,都应根据农业机械分布状况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应确保农机维修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鉴于很多地方组建了农机合作社,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设置在合作社内,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农机维修的业务,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大大方便了农机的维修管理,及时地更新技术,增强农机维修的现代化能力。

2.5 实行农机维修设备购置补贴扶持政策

对购置农机维修设备进行补贴,可以大力扶持一批重点维修企业,提高维修质量,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能够促进一批农机维修网点完成设备的升级改造,发展一批具有先进维修设备,拥有掌握先进维修技能的农机维修人员的维修服务体系。

2.6 制定规范、合理的农机维修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第十一条指出,国家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根据农村的实际,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柴油机、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标准以及提高维修质量和防止维修质量界定不清引起的纠纷,以便维护机拥有者和农机维修人员的合法权益。

篇3:农机安全建设的建议和对策论文

农机安全建设的建议和对策论文

一、农机安全建设的相关现状

(一)农村机械化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生产的机械化发展已经有了明显进步,仅仅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初级阶段迈入了发展的中级阶段这一任务。在这个时期里,农机生产方式得到了在农村群众当中的大范围的普及,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也日益提高,逐步从原本的次要地位发展成为农村生产方式中的主导地位。根据相关统计,农村当中以现代机械作为耕种和收割工具的比例在2005年为38.37%,而在2014年则变成了59.16%。这一数据有力地表明了我国农村生产已经在逐步摆脱对人力和畜力的依赖并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大步迈进。当前,国务院农业部已发布了“进一步稳固农村机械总数量的增长趋势,促进机械结构的完善和优化”这一战略目标,并列举了具体的数据目标:到今年年底,农业机械化的比重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到本世纪初的头20年里,农业机械的总动力的千瓦数应当超过九点五亿。这些都为我国农机发展进程提供了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农机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当然不能忽略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因为该时期同时也是农机安全方面事故容易发生的时期。然而当前的农机发展过程中仍然有着许多关于安全建设的问题,包括:

第一,社会还没有形成相关的共识,认为这方面的工作只是由政府来承担和负责。然而它不仅需要政府的领导,而且还需要调动起全社会的积极性来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农村、农民的积极性都不大。主要原因是村委会以及领导没有重视农机安全问题,不关心有关部门的宣传信息,将农机安全建设视为相关部门的职责,将自己置身事外,使得工作进程受到严重阻碍;

第二,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化,没有注重管理方面的配套机制。当前很多农村都在进行“农机安全村”的建设工作,在初期还能够保持持续地依照相关规范来进行建设,但是在建设成果得到验收和授牌之后,建设活动就开始变得形式化、表面化、敷衍化。相关部门对此也变得不闻不问,管理工作也有松懈的迹象和趋势;

第三,许多乡村在进行农机安全建设时缺少资金以及财政方面的帮助,难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因为每个区域的农机监理站对于资金的需要程度都各有差异,某些差额拨款的区站,或者是自收自支的区站,它们对于资金的需求通常非常迫切,没有办法维持农机安全建设的持续进行。另一方面,关于财政管理方面的人才也很缺乏,导致资金管理混乱无序,也阻碍了农机安全建设的进程。

二、农机安全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政府坚持“三抓”方针,加快建设乡村农机安全。政府应当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乡村农机安全工作和建设的进程,要注重利用系统的眼光和观点来进行工作,坚持“三抓”方针:抓源头、抓关键、抓典型。

第一,“抓源头”,即从市场开始入手。注重对于农机市场的规划和规范,杜绝和避免由于农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引起的一系列农机事故的发生。加强对于农机的管理范围,给这方面的安全建设工作打好铺垫和基础;

第二,“抓关键”,即抓住人员素质和人才培养这一关键。加强关于农机安全的信息宣传,落实安全教育,提高农村机械人才乃至村民操作机械的水平和技能,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第三,“抓典型”,即要树立一个典型的样板和模范。把安全建设工作做得出色的村单位的经验推广到区域内的其他村落,使得一种相互讨论学习的氛围得以形成,逐步促成各村落、各区域争创安全建设的良好趋势。

(二)农机部门把握机遇,服务基层。农机部门应当把握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政策带来的良好机遇,将农村安全建设工作进行深化和推进。重视对于家园建设村农机服务队的利用,以推动安全工作的宣传,并调动起人们对于安全工作的参与积极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要展现出对农机安全的'高度重视,比如亲临服务队的所在地支持工作,或者亲自到该现场进行挂牌和办证等等。要重视培训机械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协助支持村委会对于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机构组织的建立工作,比如设置农机维修保养的专用场所、设置进行教授农机操作知识的村级教育组织、建立关于机械推介的活动、设置关于农机的信息宣传栏等等。

(三)全社会配合,促进三方齐抓共管。农机安全建设活动除了需要由政府作为领导,并由相关部门和村领导组织作为运行主体,还需要农村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村委应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以将村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可以考虑适当奖励在安全工作方面落实到位的农户,对于存在严重农机安全隐患的农户实施一定程度的警告或惩罚。村委必须要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和监督,重视农机安全的新要求和趋势,建立健全安全人才培养机制和农机安全文化传播平台。稳固推进国家在农机安全领域的政策方针,以促进农机安全建设获得发展新机遇并使得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市区级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组织也要重视对于该方面工作的及时监督以及动态管理,及时发现某些村落怠于开展工作的现象并加以督促,使良好的农机安全服务营造起来。

三、结束语

农机安全建设除了要有政府所负责的公共机制以及必备设施建设等工作以外,还应当有农机部门的积极汇报和良好运作,更需要当有全社会的通力配合以及积极参与。只有在全社会的良好配合下,农机安全建设工作才能得到良好的落实和发展。

作者:梁仕华 单位:贵州省兴义市桔山街道办事处社区农业管理与技术服务中心

相关专题 维修服务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