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研究论文

george621001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george621001”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妇产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研究论文(共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妇产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研究论文

妇产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研究论文

医院妇产科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一直是各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部门所困扰的问题。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可增加产妇的经济负担,还可产生耐药菌,对产妇的身体造成二次药源性伤害[1]。为了降低整个妇产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抗菌药物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达到相关文件规定,对该院在1月―9月行剖宫产和自然分娩者的病历资料进行调取,认真全面统计每位产妇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今后妇产科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者找到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降低整个产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在201月―209月收治的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产妇共2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情况。其中自然分娩产妇143例,包括会阴侧切缝合术(妊娠糖尿病、侧切前有短时胎膜早破、疤痕子宫情况;侧切后表现出会阴硬结、红肿、潮红等异常情况)、宫颈裂伤缝合术、会阴Ⅰ度、Ⅱ度裂伤缝合术,排除术前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剖宫产者105例,

1.2 方法

1.2.1 自然分娩病例

产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①根据产妇病例基本情况(包括术前有妊娠糖尿病、短暂胎膜早破、疤痕子宫等情况)、手术方式、抗菌药物在不同类型手术中的使用原因及使用情况、产妇手术后出现的指征(包括会阴硬结、潮红、红肿等情况)、未使用抗菌药物后产妇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全面详细记录,并深入分析;②根据《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版)《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临床路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为评价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标[2]对该研究143例行自然分娩的病例进行合理性评价。

1.2.2 剖宫产病例

产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根据《外科手术预防用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指南》的相关规定[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为评价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标[4],对该研究105例行自然分娩的病例进行合理性评价。

2 结果

2.1 自然分娩产妇

2.1.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一般情况 143例病例中有术前胎膜早破12 h以上24例,在手术结束后继续使用抗菌药物14例,未使用抗菌药物(在手术后未出现异常情况)105例。在术后14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合理性评价:①会阴侧切缝合术后1例术后血常规异常(合理)、1例发热(合理),3例无异常情况,无用药指征(不合理);②阴Ⅰ度裂伤缝合术2例无异常情况,无用药指征(不合理),1例术后发热(合理);③宫颈裂伤缝合术+阴道壁裂伤缝合术1例无异常情况,无用药指征(不合理);④阴道壁血肿切开缝合术+会阴裂伤缝合术1例无异常情况,无用药指征(不合理);⑤会阴Ⅱ度裂伤缝合术+宫颈裂伤缝合术1例术后发热(合理);⑥阴道壁裂伤缝合术2例术后发热(合理);⑦会阴侧切术+阴道壁血肿切开缝合术1例无异常情况,无用药指征(不合理)。

2.1.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情况 在手术进行前,24例术前胎膜早破12 h以上均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这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是符合规定和标准的。其余119份病例中有105例在胎儿断脐后未出现异常情况,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05例中包含了术前有妊娠糖尿病、疤痕子宫、短时胎膜早破等情况;术后出现会阴硬结、潮红、红肿等异常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在无异常情况下使用有8例,根据评价标准,该种情况属于无指征用药,医嘱不合理,而仅有6例属于合理使用。

2.2 剖宫产病例产妇

2.2.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使用指征 一般情况下,剖宫产首剂量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为断脐后,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根据《外科手术预防用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指南》的相关规定,除眼科手术和心肺手术等大多数手术外,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持续时间不超过24 h。一般情况下,剖宫产预防用药时间应短程预防用药,并且在手术结束后不必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如果产妇有高危感染的因素,则可在手术结束24 h内继续使用抗菌药物1~3次,特殊情况下可将药物使用时间持续到48 h。该次调查显示,《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在近些年有所加强,剖宫产围手术期的不良用药习惯也在逐渐改善,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2.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剖宫产手术为Ⅱ类手术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病原菌进行选择。在该次调查的105例剖宫产病例中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药原则的较少,主要表现为抗菌药预防性使用的选取较高,第三代头孢药物使用广泛;克林霉素对金葡菌和厌氧菌造成的感染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其不良反应较多,还可通过乳汁分泌给新生儿,引起新生儿的不良反应,不应作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常规用药,但该次调查的105例患者中有10例应用克林霉素,属于不合理用药,不合理医嘱。105例剖宫产病例中共涉及7类16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主要类别包括:80.7%头孢菌素类、54.8%硝基咪唑类、9.6%喹诺酮类;主要抗菌药物应用品种及频率:甲硝唑占52.7%、头孢唑啉占39.0%、头孢噻肟占24.1%、头孢他啶占14.8%、替硝唑占5.9%、左氧氟沙星占8.1%、头孢曲松占3.6%、克林霉素占1.8%、青霉素占2.1%、制霉菌素占1.6%。每例患者平均应用抗菌药物1.8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最短为1 d,最长7 d,平均使用时间为6.1 d。

3 讨论

妇产科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一直是医院抗菌药物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但就目前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产妇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来看,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用药问题。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偏高,为了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整体偏高,寻找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根据相关规定[5],子宫下段剖宫产是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的,而自然分娩在无异常情况和用药指征的情况下则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由于剖宫产产妇均使用抗菌药物,因此降低抗菌药物在妇产科的使用率主要取决于自然分娩者。自然分娩中有胎膜早破12 h以上者为了预防感染均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有报道称[6],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能提高切口愈合率和减少切口感染,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措施来预防切口感染。大多数医师把术前的`妊娠糖尿病、疤痕子宫等情况,手术后会阴硬结、潮红、红肿等情况作为抗菌药物使用的理由,以此作为使用抗菌药物的标准,从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增加产妇的经济负担,还造成耐药菌的产生。从该次调查结果显示,自然分娩手术包括会阴侧切缝合术(短时胎膜早破、侧切前有妊娠糖尿病、疤痕子宫等情况;侧切后会阴表现出硬结、潮红、红肿等异常情况)、宫颈裂伤缝合术、会阴Ⅰ度、Ⅱ度裂伤缝合术等正常情况下(无C蛋白反应异常、血常规异常、无发热等情况)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通常这些手术包括术前有妊娠糖尿病、疤痕子宫、短时间的胎膜早破等情况;术后会阴表现出硬结、潮红、红肿等情况。而剖宫产术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从相关原则,注意一些抗菌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避免不合理的使用。

综上所述,妇产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还有待提高,尤其是自然分娩的手术抗菌药物存在较多的滥用情况,因此在今后的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要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晓英.妇产科抗菌药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13(16):116-117.

[2] 刘伟,郑继海,宋辉.九家医院对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实施前后的{查[J].医药论坛杂志,,35(10):142-143.

[3] 朱君荣,陶宜富,刘军,等.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32(4):57-59.

[4] 周玲玲,刘小秋,刘扬媚.抗菌药在妇产科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5):77-79.

[5] 夏蕊蕊,国宪虎,张玉臻,等.喹诺酮类药物及细菌对其耐药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35(4):255-261.

[6] 蔡惠惠,王萍,刘华静,等.抗菌药专项整治前后我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比较[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11):559-561.

篇2:住院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成效

住院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成效

目的` 考查检查与培训相结合对规范住院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成效.方法 分别抽取3个科室的临床主任、临床术科和非术科质控员与2名药师共同检查,讨论病历.结果 临床医师、药师在检查中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有明显的提高,派医师参检科室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有下降趋势.结论 检查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从根源上规范临床抗菌药物使用.

作 者:杨辉 马海燕 YANG Hui MA Hai-yan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1400 刊 名:今日药学 英文刊名:PHARMACY TODAY 年,卷(期): 19(7) 分类号:P078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检查   培训   干预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check   training   intervention  

篇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分析论文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分析论文

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临床药物种类不断增多。如果医疗人员对于药物的了解程度不够且临床经验相对缺乏,那么在实际使用中,其过于依靠处方或者盲目相信药物效果,就可能会产生药物滥用现象。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越加增多,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整个医疗行业都产生了较大的威胁。现结合我院的基本状况,对抗菌药物使用加以研究,并将临床药物干预应用其中,希望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800例病例资料,按入组时间将所选病例分成甲、乙两组,甲组400例(2014年1月-12月)未经药学干预,乙组400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经药学干预。甲组男性213例,女性187例;年龄4~74岁,平均(41.2±6.9)岁。乙组男性210例,女性190例;年龄3~75岁,平均(41.3±6.7)岁。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根据选取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的病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具体状况进行记录。同时,从资料中了解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的实际状况。并且,针对药物使用量与使用后的效果进行记录。将这些资料作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分析基础。

(2)根据临床资料,能够有效发现抗菌药物使用后存在不良反应的病例。从其反应的具体状况来分析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因素。

(3)在分析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后,积极采取针对性较高的药学干预措施对乙组400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有效干预,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效益,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1.3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抗菌药的应用情况,比较治疗总费用与抗菌药物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根据笔者对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可以看出:在实行药学干预前,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发生相对较多,如:抗菌药物使用混乱;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抗菌药物用药普遍。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很多患者的医疗成本严重增加,不必要的药物使用现象相对较多,造成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浪费。

2.2 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由表1可见,甲组联合用药率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费用分析由表2可见,甲组抗菌药物费用与治疗总费用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药学干预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与治疗总费用显著减少。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

(1)抗菌药物管理力度缺乏。随着抗菌药物使用效果得到医疗行业的认可,人们认为该种药物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因此,一旦在临床出现适用的症状,都会将其作为主要药物,这也就使得当前很多医院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力度相对缺乏。

(2)医务人员专业性与经验的缺乏。近年来,人们对于医疗行业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医疗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偏重速度与理论,这就导致很多医疗工作人员对于抗菌药物缺乏了解,自然也就无法达到准确的使用。

(3)抗菌药物的种类增多。随着抗菌药物的种类增多,人们对其了解的难度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何种药物适用于何种病症还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再加上我国医疗行业还没有对抗菌药物做出特定的管理安排,自然也就使得临床使用的合理性缺乏。

3.2 药物干预措施的具体运用

(1)定期组织抗菌药物应用讲解。就当前医护人员药物应用知识加以培训,尤其是针对一些最新的药物,需要对其各方面的信息以及试用的实际状况进行仔细的讲解,从而使得医务人员充分了解运用。

(2)组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督查小组。督查小组需要包涵临床、医务、检验与药剂等类别的人员,专门负责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了达到药物干预效果,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督查小组成员,尤其是对于药学干预所涉及的一些规范性文件。

(3)使用运行病历的督查、出院病历检查与门诊处方点评等方式,就当前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具体管理措施加以讲解,检查其中涉及的一些管理措施是否得到实践。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临床资料来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是否得到提高。

(4)适时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针对不同管理措施下抗菌药物使用效果加以了解。以患者为根本,就其体验来做出对应的调整,一方面有效提高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一方面有效降低医疗资源浪费。

当前临床医疗中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而临床医学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药物干预措施。在药学干预的理念下,做出一定的干预措施,从而使得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現象得以控制,医疗资源浪费的现象得以控制,患者的生命健康也得到进一步保障。因此,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关专题 妇产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