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足球运动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美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美猪”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足球运动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论文(共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小学生足球运动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小学生足球运动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摘要:兴趣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文采用调查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特性分析,怎样培养激发学生对足球学习兴趣的方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热爱足球运动,使其能终身受益。通过对东莞塘厦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校园足球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塘厦第三小学(镇足球训练试点学校)两年推广足球运动,对小学生足球运动兴趣培养的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足球的兴趣的实践与探究,为东莞学校足球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实践操作的理论依据和发展研究。

关键字:东莞塘厦镇 小学生 足球兴趣 实践 探索

塘厦第三小学在3月被体委定为该塘厦镇少年足球训练试点学校,学校和体委在校园里有计划地推广足球运动;为把足球运动在学校中进一步开展,扩大足球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影响力,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每个学生都成为体育的主人,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的基础上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该校两年推广足球运动的实践,谈谈小学校园足球兴趣培养的实践和探索。

1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培养足球运动兴趣的作用

1.1当前学校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1.1.1塘厦第三小学在以205月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塘厦镇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的8—13岁男生的体育兴趣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侧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东莞市小学生校园足球兴趣程度及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程度较高,足球是他们在校园内最感兴趣和最想参与的体育项目。

1.1.2从塘厦第三小学教学中发现,小学生是喜欢足球运动的,具有一定的兴趣。那么如何使学生对足球兴趣转化为志趣,使之持之以恒,主动参与足球运动呢?如何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体验足球运动的乐趣呢?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里已初具足球运动的良好氛围。

1.1.3在实践中发现小学时期是兴趣足球,在玩足球的'自发活动中学会了足球的基本技能。他们最喜爱的踢球形式是对抗比赛,如5人制、7人制足球赛等;孩子的足球技能的学习,环境氛围的营造比“教足球”更重要,是学校足球活动组织的理论依据。

1.2培养小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的作用

1.2.1当前随着素质教育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必将打破旧有传统思想的束缚,学校体育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向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学校体育不仅仅是增强学生体质,还应开发学生的智力,完善人格,培养兴趣甚至创造力,培养小学生足球运动兴趣,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方法,使之终身受益。

1.2.2培养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符合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论体系,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小学校园推广足球运动符合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

1.2.3在校园里应广泛开展足球运动,培养学生足球兴趣,提高足球技术水平,对达成学校体育目标,发展学生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培养足球后备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1.2.4培养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发展足球运动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勇敢、坚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具有显著的作用。足球是一种精神,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5培养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让小学生热爱足球运动,体会本身的魅力也将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从而不断激发他们锻炼身体与发展才能的愿望,有利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利于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有利于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形成。

2.对培养小学生足球兴趣方法的探索

2.1在学校对小学生足球兴趣的培养方法

2.1.1从教学目的出发,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教师要掌握儿童的这些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踢足球,提高身体素质与将来终身受益的关系。激发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足球锻炼,打好身体基础。

2.1.2在足球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能不能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学会足球动作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教师善于选择合适的教法手段和教学步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敢于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重视因材施教,教法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使教者得心应手,学者心情愉快。

2.1.3发挥教师自身的魅力。

教师的示范与语言。小学生们很喜欢看老师做动作,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他们会很崇拜,认真专心地去听讲。所以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

2.1.4言传身教,严格要求。

小学生评价能力差,模仿性强。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学习、模仿的直接榜样,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要身先士卒,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应注意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振奋的精神,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以及对工作的责任心,对足球工作、对学生的情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教育作用。因而,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2.1.5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增强学生学习足球的自信心。我们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从而增强学生对足球训练的自信心。去深入地发掘他们自身存在的潜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自身的闪光点。教师要认真观察,一旦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就要给予适当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同时在课上多给学生表现和发挥的机会。一些简单的示范动作可以让学生来示范。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强自尊与自信。

2.1.6实施成功教学,让学生获取成功。

成功教学就是采用多种激励措施,在足球教学上和在学生足球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作用,在足球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并多鼓励和表扬,用欣赏、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成功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要尽量减少学生的失败感,使人人都获得成功。使他们感到了成功的快感。因为“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内驱力。”足球教学的艺术不存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体育教师应具备这种能力,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兴趣的更高认识,从而达到“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

2.1.7分层分组教学,让学生获取成功。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那么他们对获取成功的机会有较大的差别。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分层分组进行教学,其方法有:⑴按运动能力分组;⑵按年龄分组;⑶按性别分组;⑷按成绩分组;⑸自由组合。例如:在足球比赛教学中,层次很明显,为了减少部分学生失败感,使学生获取成功,可将学生按运动能力分组进行比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2.1.8注重启发,调动求知心理。

求知欲是小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内心渴望,他们渴望通过训练获得知识和技能充实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抓住这种良好心理,在足球活动中,不断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积极主动投身到活动中去。如“射门”练习时,先提出队员保持什么样的身体姿势才能射门,而且身体稳定平衡,使学生经过思考后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老师正确讲解与示范,启发大家分析控制身体重心内外因素,加深对动作的体会,引导学生探索出自己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

2.1.9足球游戏,调动兴趣。

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游戏能让学生一起参与,并在互动中获得愉悦、挑战和满足感。游戏使呆板的教学交际变成有目的、有内容的自然交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防止学生感到枯燥、兴奋性下降,影响了练习效果,将足球训练溶于游戏之中,来调整练习中产生的抑制心理。如抓乌龟、躲闪追逐、背人踢球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足球技术,大大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2.1.10组建足球球队,开展竞赛活动。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并且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好胜心强,不管自己水平如何,都想争第一。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积极因素,提高和保持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从三年级以上各班建立小足球球队,在课上进行教学小比赛,学校规定每个学期进行以班为单位的足球球比赛,并决出名次、颁发荣誉奖状及奖品,评选出最有价值的球员、神射手等个人称号。在此基础上我们组建校足球球队,由专职体育教师带领下训练,还进行学校间的足球球友谊赛。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足球比赛。通过比赛,使他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了,他们知道要为班级、学校争光,必须平时刻苦练习。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意志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2.1.11观赏比赛,提高情趣。

篇2: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徐冬山

(江苏省射阳县兴桥小学)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问题,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篇3: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应试教育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从这种被动的境地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确立主体地位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

1.教师要建立“学生主体观”

素质教育理论给予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新的内涵,即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已不再是把现成的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实践证明,知识内化能力的培养,情感意志的形成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实践,主动参与。离开了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所获得的东西是表面的、浅层次的,甚至是死的知识,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素质形成的基本规律,把立足点放在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上,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准备与动作过程始终建立在这一基点上,如果不是建立在这一基点上的课堂教学,其效率是低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讲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2.学生要树立自我主体意识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的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安于当听众,这种自主性差、依赖性强的不良习惯如得不到纠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和责任,增强其“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教师本身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实现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二、精心设疑激问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精心设疑,巧妙激问,学生的良好质疑、善思习惯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变换方向,培养思想的逆向性

在教学活动中,多数学生考虑问题,往往习惯于常规的顺向思维,()解决问题往往从正面想得多,教师若能从逆向设问,引导学生从反面思考问题,学生会产生新的途径和方法。如,我在教学“归一类实际问题”时,向学生提问平均每吨大豆可榨油多少吨?学生很快会说出数量关系“油量÷大豆量”,完成这个问题后,老师可以逆向提问:榨1吨油要多少吨大豆?长此以往,会逐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2.一题多问,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学生经过努力,取得成绩,让学生去享受成功的喜悦。

如,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后,让学生当小设计师,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有一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铁皮,用它做一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的铁盒(焊接处及铁皮厚度不计)容积越大越好,你如何设计?容积是多少?学生一般的解法是:(40-5×2)×(20-5×2)×5=1500(平方厘米),当客户提出充分利用边角料,可充分焊接,让学生的思维马上向深层发散,因为学生知道利用边角料,就是增大了原材料的可利用率,容积肯定变大,所以兴趣倍增、思考的劲头加大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开始碰撞,这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挖掘图形具有某种创新价值的数据、线索,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学生设计为:在长方形铁皮两面上分别剪去两个5×5的正方形后,焊接到长方形的另一条宽的中央,这时的容积为(20-5×2)×(40-5)×5=1750(立方厘米),比原设计的净增了250立方厘米,这是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画画拼拼、摆摆的成果,是客户设计情境的存在,激起学生的创新动机,也是一种不满足现状,在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条件下取得的收获。

3.引导质疑,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应试教育主要训练学生对现成问题被动的应答式能力,扼杀了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创造性思维的萌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从做“学答”到做“学问”.如,在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时,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规定4年为一闰?”“2月为什么只有28或29天?”再如,学习“角的知识”时,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等问题。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应该鼓励学生的自由创新精神。

三、营造宽松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与创新呈正相应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美国学者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是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的。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担心答错了或答不完整遭到嘲笑、讽刺而不敢大胆发言,影响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给学生留有充分活动和相互合作的机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智力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让学生的思维在安全的氛围中自由驰骋。

参考文献:

朱孟春,刘承j。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J].成功之路,(12)。

篇4: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

摘要:孩子的品德培养应从“摇篮”里开始。德国斯托尔茨教授在《如何培养道德行为》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儿童在学前阶段或低年级时,没有学会轻声说话,没有学会替别人考虑,没有学会抑制好动的欲望,那么等长大后,要让他们做到这些要求,则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可以看出从小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是很重要的。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卓有成效的品德教育呢?那就先从孝敬教育说起吧。

关键词:孝敬父母 教育 培养 言传身教

学做人从孝敬父母开始。.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之说。。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已经把孩子是否拥有善心、良心、爱心、孝心作为“大是大非”问题来对待。整体教育也在呼唤,赶快为孩子补上亲情教育,孝敬教育这一课,让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就应该学习以“孝”回报。

一、幼儿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姆林斯基的实验学校里,一进校门学生就读到一行大字:“要爱你的妈妈!”可见国外的学校已经把家庭伦理亲情教育摆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我们这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都更应重视亲情教育和孝敬教育。

有识之士早就明言:一个连父母也不爱的人,怎么会真正去爱祖国、爱人民?一个连父母都不关心、不体贴,不孝顺的人又怎么会在社会上为祖国和人民承担起责任和义务?可见,要培养未来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就要让幼儿从小就对父母、对家庭怀有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懂得孝敬父母。

二、形成幼儿没有“孝敬父母”的直接原因。

我们常常听不少家长抱怨,平时自己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病了,心急火燎地为其四处求医。而自己病了,孩子竞连倒上一杯水都想不到,实在令人伤心。是我们的父母不可敬、不可爱、不可孝吗?显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以下两点:

1、在整体上,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已涉及许多大是大非的问题,但孩子的“座基”部分——伦理教育和家庭德育却一直处于薄弱环节。

2、如今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三代人的“四二一”倒金字塔结构,孩子处于最底端,承受着几代长辈顺势倾泻,享之不尽的服侍和呵护。在这种“太无私”的爱中,封闭了幼儿的回报意识,束缚了幼儿的回报手脚,剥夺了幼儿的回报权利,从而使他们习惯地、理所当然地尽情享受爱,而不懂回报爱。

三、培养幼儿“孝敬父母”,我们怎么做?

雨果曾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我们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撒播爱和孝的种子,不仅要引导他们正确地接受爱,更要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回报爱。为此,我们努力创造一个又一个“接受爱,回报爱”的环境。

环境一:怎样让妈妈知道我的爱。

1、劳动中长大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首先是要让幼儿从事日常生活练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务劳动,如果孩子们没有亲身体验过如何扫地,如何擦桌子,如何使用工具,他就不会获得真正的能力。 很多家长总认为孩子太小,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有的家长还怕孩子越帮越忙,不如自己干省事,甚至还会责备孩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体力劳动于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都是不可能的。”我常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有一次,子开妈妈跟我说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收拾弄乱了的雪花片和其他积木,还会帮老师扫地、擦桌子。觉得很惊讶,孩子这么会做这么多的事,孩子在家从来都不让他干家务,哪怕是拿碗筷这么简单的事。那些让我们成人视为简单、平常的(扫地、擦桌、倒水、浇花等)日常小事,也会成为孩子们很乐于参与的活动,因为他们会从中实现自我、享受快乐。

馨馨是一个有爱心,情感丰富的孩子。每周五幼儿园给小朋友准备的午餐是面食,有一次是面条加包子,她把包子用纸巾纸小心地包起来,说是带回家给妈妈吃。这令我们感到为难,如果非叫她吃,会忽视孩子对他*的爱心和孝心。如果同意她不吃,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怎么处理呢?

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的良机:让孩子意识到爱,也让孩子用可行的方式表达爱。下午,就在班上开展了以“怎样让妈妈知道我的爱”为谈话活动。馨馨第一个说“妈妈上班辛苦,我要将点心留给她吃。”反应敏捷的诚诚立刻反驳“妈妈工作辛苦,可以给妈妈捶捶背,不一定非要给点心。”诚诚的回答得到了大多数小朋友的响应:“还可以给妈妈拿鞋。”“给妈妈唱歌。”“我不淘气了。”“我要给妈妈画画。”“帮妈妈一起洗菜。”“和妈妈一起整理房间”“我天天把饭吃完,天天把牛奶喝完,也是爱妈妈”……

通过这次谈话活动,孩子懂得了爱妈妈、孝妈妈,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物质上,还可以从精神上给以关心。最后,我布置给小朋友一个作业:每人做一件表达孝心的事,第二天把自己的“孝心故事”讲给老师和小朋友,以达到进一步强化孩子“孝的意识”。

环境二:我给爸妈洗袜子。

“帮爸爸妈妈洗袜子”是我班的一个主题活动,孩子们对此活动很感兴趣,有的问:“袜子怎么洗呀?”有的说:“洗袜子就是在袜子上抹点肥皂,再使劲搓呗。” 一个声音大声说:“我不洗,太臭了。”我愣了一下,然后问:“爸爸妈妈给你们洗袜子时臭吗?”颖颖说:“我的袜子挺臭的,可妈妈还是天天给我洗。”我笑着问:“那她们为什么不怕臭呢。”晟宇说:“我是他*的心肝宝贝,袜子臭她也不怕。”我问孩子们:“那你们爱你们的爸爸妈妈吗?”“爱”孩子们齐声回答。 “那你们该不该给爸爸妈妈洗袜子。”“我爱爸爸妈妈,不怕臭,我要洗袜子。”“我也要洗!”“我也要洗!”孩子们大声喊着。

洗袜子和给不给妈妈吃点心,这些都算是小事件,但理解了它内在的含义,你会觉得意义深远,它包含着孩子对父母的爱和孝。我们要的就是让幼儿在这样一些氛围中,慢慢溶化对“孝”字的理解,学着去爱,去孝。

同时,我们重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教育其自觉孝敬父母,珍惜父母之爱并付诸行动,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故事中明理(通过晨谈、午间活动、离园活动进行思想教育)。几乎没有小朋友是不喜欢听故事的。抓住孩子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经常向孩子讲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故事,我们经常会选择一些孝敬教育故事讲给幼儿听,《孔融让梨》、《亲尝汤药》、《子路背米救双亲》、《黄香扇枕温席》、《毛泽东缅怀母亲》等。我们还自编故事,讲完之后再让他们说说小动物的行为对不对,这样在故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反省了自己,明白了道理,比自己单纯对他说教好多了。

(二)、观看录像、课堂教学等,教育孩子全面、客观地评价父母和自己,懂得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来减轻父母的负担。教育孩子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期望,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教育孩子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信息、情况和愿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重视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比如:知道父母的生日并表示祝贺;知道母亲节、父亲节;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好吃的东西与父母共享等等。

(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引起家长对孝心培养的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家长联系本和家长座谈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孝心的有效方法和恰当方式:

1、言传身教,发挥“润物细无声”作用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与孩子的交往是一对一的关系,对家长的言行,孩子看得很清楚。因此,父母在言行方面应为孩子做出孝敬长辈的表率。有则公益广告做得好:一位年轻的妈妈亲自打水给老母亲洗脚,她的儿子也学着他*的样子端了半盆水请妈妈洗脚。这就是言传身教的魅力。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够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当家中有老人生病时,父母应主动为老人捶背、穿衣、做饭、喂药;当老人愁眉不展时,父母应热心地向老人问长问短……天长日久,父母的一言一行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在孩子幼儿的心灵深处埋下 “孝”的种子。上行下效。要是每个家庭均能致力于孝敬教育,那么我们的“幸福父母”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阳光,越来越好。

2、丰富孩子有关孝敬父母的知识。

孩子的情感是与认知相结合的,情感的产生受知识经验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积极丰富孩子有关孝敬父母的知识,应多给孩子讲述一些孝敬教育的实例或典故,同孩子一道进行分析,使他们懂得孝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表现。

3、随时利用身边的小事对孩子进行教育

日常生活中,身边的许多小事随时发生,而这时正是对幼儿进行孝敬教育的良好时机。如:上下楼梯时,看见爷爷、奶奶拿着许多东西吃力地走,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助拿东西;在公共汽车上,看见有抱小孩的阿姨或老人,家长应示意孩子让座;下班回家时,看见孩子自顾自己玩得开心,父母要主动请孩子帮忙拿包、递鞋等。身边的这些小事虽小,但对孩子的孝敬教育培养意义不小。

4、经常与孩子沟通,让其体验父母的艰辛。

做父母的要经常平等地与幼儿谈话,并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例如:当妈妈疲劳地回到家里时,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今天完成了很多工作,很累,你能给妈妈倒点水吗?”“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回家又要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如果你能帮助爸爸妈妈做点什么,那就太好了……。”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萌发爱父母、要回报父母的情感。更会使孩子体验到孝敬教育的实际意义,并强化他们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意识。

5、重视“亲情教育”,让孩子懂得讲文明,懂礼貌,没有贪图享受的恶习。

亲情看似平凡,实则孕育着伟大。有亲情的孩子既能爱父母,又能爱他人。家教中,父母应先重视包括亲情在内的德育教育,当父亲的要教育孩子爱母亲,做母亲的也要教育孩子爱父亲,孩子重视了亲情,自然也就会产生孝心。平时,也要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一个举止文雅、礼貌待人的孩子,也会尊重父母,对父母有孝心。在家中,父母要禁止孩子经常独食好吃的东西。要做到父母与孩子一道分享好吃的饭菜、食物。记得有人写过“半个荷包蛋”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烧了一个荷包蛋,为使孩子今后有好品行,她不让孩子独吃,而与孩子各吃半个,这位母亲培养孩子有独到之处,一个不爱独食的孩子,势必懂得爱父母。当今的孩子,他们不缺丰厚的物质生活,不缺优越的学习条件,他们缺的是良好的品德教育;现在的家长,他们更关心的是孩子吃得饱不饱,以自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多背了几首古诗,多认了几个汉字,多数了几个数字而骄傲,他们认为这些优点足可以掩盖孩子的自私、任性、无礼、霸道等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习,更有家长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吃半点亏,受半点罪。家长朋友们请记住:温室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关注孩子的品行,也就是关注孩子的未来。

6、对孩子的承诺要守信

家长对孩子必须言而有信,以诚相待,不轻易向孩子许诺言,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这样,孩子才会信任家长,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对家长说。我国古代有“曾子杀猪”的故事,古人曾子为我们家长作出了榜样,我们家长更应该成为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

现在的孩子都不缺少爱,但是他们往往体会不到别人的爱,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会孝敬的人,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成功,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的“碰钉子”。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让孩子受点挫折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流点泪,而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吃一堑,长一智,让孩子在挫折中更茁壮地成长起来。

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和幼儿父母,应该承担起对幼儿进行孝敬教育这一历史履于我们的任务。培养幼儿从小就对父母、对家庭怀有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懂得孝敬父母。这些不仅能使孩子受益,而且有助于家庭生活幸福,有助于形成 良好的社会风气。因为,孝敬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整体教育的呼唤!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10期

[2]《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概论》----〔第4期〕

[3]《如何培养道德行为》

篇5:建库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建库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是贵州航天管理局所属大型骨干军工企业。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队伍,风华公司于4月建立了经营管理人才库,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入库”人员进行培养、考察和任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对同类企业的人才培养、干部选拔等工作有着较为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

1990年以前,风华公司的干部任用工作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任命制,由党委会在公司范围内提名、讨论、考察、任命。当时,由于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经济收入相差无几,政治地位也不悬殊,当干部除了能显示自身才能之外并没有更多的实惠,所以普通职工当干部的愿望也不强烈。

1992年7月,风华公司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之后,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经济收入在岗位工资上突然出现了明显差别。从那时开始,越来越多的职工,特别是拥有大、中专文化程度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始把眼睛盯上了干部岗位。

为了有针对性地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风华公司于1993年8月仿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管理模式,建立起了部门级后备干部人才队伍,并有意识地对这支队伍里的职工进行强化培养与考察。由于当时后备干部人选被定位为“绝密级”工作,所以只有公司领导、组织部门和各部门的主要领导知晓哪些职工在这支队伍中,导致很多想当干部的职工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向组织部门和公司领导表达自己的诉求。

由于组织人事纪律的限制,培养者与被培养者之间没有公开的交流与沟通渠道。有的职工已被列为培养对象很长时间了,却还在不停地向上级表达自己的诉求;有的职工已被排除在培养对象之外,但仍在不停地展示着自己的“才能”。最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总体条件比较优秀的培养对象,由于个别小缺点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最后膨胀成为致命性的大问题,所以不得不被清理出后备干部队伍。

二、经营管理人才库的建立与调整

为了克服传统人才培养的缺陷,更好地将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结合起来,尽快地培养和造就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经营人才,204月,风华公司党委决定公开建立经营管理人才库,并印发《关于建立经营管理人才库的通知》,鼓励有意愿当干部的职工提出“入库”申请。

根据当时的规定,加入经营管理人才库的基本条件共有五项:一是政治素质好;二是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三是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强;

四是年龄在4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五是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加入经营管理人才库的程序分为四步:一是本人提出书面申请;二是党支部进行推荐;三是党委组织部进行资格与资料审查;

四是党委会研究决定是否吸纳。

个人在提出申请时,除了要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及主要经历之外,还需要提供成果及论文情况、奖惩情况、特长与优势、主要不足、任职意向等信息。

年6月,有36名职工被列为公司第一期经营管理人才库成员。由于人才库中的成员大部分都毕业于理工科和文史类专业,对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技能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党委组织部门高强度地举办了培训班,通过学习有关资料、组织论文发布等形式对人才库成员进行培训。

通过近1年的强化培训,不少人的管理知识和技能都得到了明显提升,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为了充分发挥经营管理人才库育人、选人的作用,3月,风华公司党委又调整组建了第二期经营管理人才库,有56名职工被确定为人才库成员。8月,公司调整组建第三期经营管理人才库时,有71名职工被列为培养与考察对象。

三、人才库的建设成效

10余年来,在风华公司提拔的`中层干部中,经营管理人才库成员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经营管理人才库已成为了公司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阵地,见表1。

通过表1不难看出,建库培养人才的做法是有效的。

经营管理人才成长情况统t}一,见表2表2中所不,人才库中有7人在第一期当期就得到了提拔。

第二期人才培养所提拔的13名人中有8人是由一期转入二期的人才,5人是第二期新“入库”的人才并在当期得到了提拔。第三期人才培养前期所提拔的18名库内人才,有3人是一期转二期再转入三期的人才,有1人是一期转入二期期满“出库”后在第三期前期才被提拔的;有7人是二期新入库后转入三期的人才;有7人是三期新“入库”人才。

第一期的人才在第二期或第三期才得到提拔任用,除了没有相应的岗位空缺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培养刘一象不够成熟。通过表2也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结合表1、表2,建库培养人才的模式不仅得到了培养者的认同,也得到了被培养者的认可。

前一人才培养期的人才,在后一人才培养期得到了提拔任用,充分说明了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持续有效性。大量未被提拔任用的人才库成员在相隔4年之后再次提出“入库”申请,也表明了被培养者认识到这样的培养模式对自己而言也是有益的。

通过分析其它背景资料还能 发现,期满“出库”人员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不再具备40周岁以下的年龄条件。这些人虽然不再被列为培养对象,但依然可以作为考察和任用的对象。即使有朝一日,他们突破了45周岁的干部任用年龄界限,但依然可在其它管理岗位上为公司作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想维系自身的有序发展,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来选拔任用干部。如果光选拔不培养,可选拔的对象势必会减少。而要想让培养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发挥被培养者的主观能动性。

以建立经营管理人才库进行群体性人才培养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人才培养、考察、任用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篇6:培养统计学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关于培养统计学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据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描述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其显著特点是可以与整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可以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相结合,处理各个领域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推断问题,是一门方法论学科。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理学类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特别地,在大数据时代,把统计学人才培养成数据科学家是在新时代统计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统计学的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类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数学类课程,这对刚步入大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这几门数学类课程比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了几个等级;另一方面,对数学基础不好或厌倦学数学的同学来讲,原以为经过高考后,不选择数学专业就可以不再学习深奥的数学,可事与愿违,选择统计学专业仍然离不开为数不少的数学类基础课程。因此,结合统计学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现状:有些统计专业的大一新生以为学统计就是学数学,觉得太难,枯燥无味,就给统计贴上了数学的标签,未经深思熟虑就想转专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由于大一时没有打好数学基础,有些大二以上的学生对待专业学习时态度消极,经常感觉很茫然,学无所获、虚度光阴,专业课的学习入门难;由于缺乏对统计学专业的认识,有些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就业时不想找与统计专业对口的工作,盲目择业,既弱化了专业竞争力,又耽误了未来的发展。这些现象可以认为是对统计专业认知不良的表现,反映了部分统计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识不深、动机不强、缺少认同。因此,在统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增强统计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重庆理工大学统计学系(理学类统计)多年来在培养统计学专业学生时,讨论了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统计软件教学、实践教学、专家讲座等方面专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对于新生的专业教育,可以以专业导学课的形式,第一时间给予学生专业引导,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清晰的、宏观的认识

导学课的课时以16课时或一个学分为宜,内容上除了介绍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还要系统地进行统计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发展趋势、前沿的专业技术、就业前景等内容的讲解。特别地,由于在大数据时代,把统计学人才培养成数据科学家是在新时代统计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结合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明确大学四年的学习任务的艰巨,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入学教育,尽早地让学生接触专业,了解专业,做到先入为主,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二、对于理论教学,要把握好一些关键的专业课程

统计学或描述性统计学课程,作为统计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应由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渊博、上课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爱的资深教师担任。把这门课程上好了,能使学生了解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从而消除学统计就是学数学的误解;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从而了解统计学专业学生具有极宽的`就业面;结合对实例的讲解,使学生感觉“统计是无所不能的”,从而对统计学产生较浓的兴趣,爱上统计学。在教师讲授核心课程,如《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质量管理》《抽样调查》《应用回归分析》等课程时,要多搜集实际案例,采用案例驱动法教学,消除理论课程的枯燥、乏味,便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动脑筋,运用课程知识解决与实际应用有关的一些统计问题。由于统计学的问题总是来自于学科外部,故要强调实践,要求学生会利用统计软件和相应的统计知识对实际数据做分析,并对结果给予合理的解释以及说明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对这些课程把握好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一环。

三、对于统计软件的教学,如在SPSS、R、SAS等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掌握算法的原理以及软件的操作,并深入思考算法的实现与相关理论的指导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对统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统计软件的教学。在进行统计软件课程的讲授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知识体系偏理论,由于缺乏应用和分析工具,导致知识理解不深刻,专业知识零散,整体感弱。统计软件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学习和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两门统计软件,具备数据分析的操作能力。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注意与其他课程理论讲解的不同:模拟直观,展示理论含义;逐步计算,展示理论过程。

学生初学时,可能觉得使用统计软件获得一些分析结果非常容易,殊不知,要获得正确的答案并不容易,教师应强调学生对相应的统计方法要有透彻的理解;统计软件的输出总有一系列的结果,要从中找到对问题分析有用的结果,并能结合实际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通过系统学习统计软件,使学生又一次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体系的整体感。由于统计软件的学习没有理论知识那么枯燥,学生更容易去上机实现,但又得避免学生一味地重视操作过程,而忽视正确的统计方法的选择。甚至有学生大学四年下来就记住了怎么用软件输出结果,至于哪些结果有用,哪些没用,分得并不清楚,只是将输出结果全列出,看不懂输出结果,更谈不上是否选择了正确的统计方法了,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在于学生将统计软件等同于统计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强调:统计软件只是帮助进行统计计算的工具,能否恰当用好这个工具,在于你对统计方法掌握的程度。

四、对于综合实践教学,强调统计数据、计算机编程以及统计分析软件的结合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首先突出典型案例教学,由易到难,通过典型案例教学逐步让学生掌握不同结构和数量的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进行实际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当进入大四时,几乎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都已经学习完毕,就可以逐步过渡到以数据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的能力。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统计分析人才(或称为数据科学家),而合格的能进行统计分析的人才的培养必须经过一定量的统计实践训练。诸如统计数据平台,金融数据库,大数据展示平台及大数据问卷调研系统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用到课堂教学中。

校外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专业实习能起到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桥梁作用。通过校外专业实习,可以让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同学们明白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或原来理解不深刻的知识,感觉到实际工作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的差距,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带动学生了解和掌握整个数据分析实践的流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塑造更好的自我。

另外,可以积极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统计建模竞赛。通过竞赛,激励广大学生学习统计、应用统计的积极性,提高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统计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统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对于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与就业面,可定期或不定期以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的形式体现

通过邀请国际国内统计学家来校讲学,让学生了解统计前沿及当今热点问题,可为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优秀学生指明方向。由于统计学的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可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来校讲座或聘请其为兼职导师,让学生真正了解统计学在各行业的应用,进一步激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上只是笔者结合重庆理工大学统计学系多年来在培养统计学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一些有益探索及实践来进行总结,还有未尽之处,需要在实际中进一步地总结及摸索。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统计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实际的要求,人才的培养和供应方面如何与时俱进是当前面临的典型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篇7:角色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施论文

角色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施论文

摘要: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探索出一种基于角色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并以“Web应用软件工程实践”为例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目的,通过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角色;实践能力;教学模式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强调以学生亲自动手的方式开展自然科学教育已形成一种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课程改革方案和我国当前正在逐步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践能力都被列为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最关键、最基本的要素。“学习必须是主动性的”已成为教育界同行基本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在于关注人的个性化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性,注重主体性教育和自我教育,推崇启发式教学。国家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对于学习的本质和学习的过程认识日益深入,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但是,目前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实践能力培养的机制尚不完善;课程设置与师资配置难以满足达到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可供选择的实习机会过少等原因所致。如何才能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将来要就业的职业或者说是企业直接接轨?如何才能培养出“即插即用”型的适合企业的人才?这些问题已经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并已经发展为实实在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角色的实践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中国教育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现成文本内容在师生间机械位移的填鸭式说教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改革这种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基于角色的学生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利用角色情景、合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组织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教师发挥帮助者角色,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项目导向教学改变了学生“倾听”式的被动接受学习、传统机械式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接触,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充分了解彼此。最重要的是该种教学模式逼真地模仿了企业工作的模式,使学生提前了解、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

基于角色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明确自身学习任务与目标,充分理解在课程学习中需掌握的知识和解决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实践性课程的主要内容、经历动手环节、达到要求的水平等等都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当然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对实现这一目标制订出详细具体又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这包括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项目制订实践课程计划、单元计划等,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活动与时间。这样就能保证自主学习活动有计划有步骤顺利地进行。

基于角色的教学模式通过角色的扮演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和学习的目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整体规划者的角色,变督促为引导,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机会,唤起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为了成功完成所担任角色的任务要求,必须认真自学教材内容,深入研究课程知识,耐心实践和调研,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遇到问题要自己查阅参考资料予以解决。为了弄清楚该节课程知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他们更需要大量查阅参考文献,这就促使他们必须学会文献检索知识,掌握信息搜索技术,使得他们能够熟练地利用互联网、图书馆、书店等信息资源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

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都必须靠学生自己独立解决。学生必须学会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问题和分解问题,要能迅速切中问题的要害,并找出问题的组成结构及关键点。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要思路清楚,解决问题要果断有力。

在整个实践环节中,基于角色的教学模式不但积极有效地促使学生消化吸收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牢固地掌握相应的具体实践技能。

二、实践环境的设计

基于角色的学习除了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以满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保证基于角色的学习的持续性。下面以“Web应用软件工程实践”为例进行讨论。  将整个实践分为10个阶段:

立项期:完成项目立项报告、团队开发规范、计划。

场景分析期: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收集原始需求、用例准备,完成需求场景分析。

用例设计期:UML用例设计,完成需求分析报告。

原型设计期:UI建模,完成功能说明书。

需求分析期:完成需求分析报告编写、评审。

数据库设计期:完成数据库设计报告。

详细设计期:完成详细设计报告。

编码期:分模块进行代码编写,并完成单元测试。

测试期:集成及测试,完成测试计划报告、测试用例分析、编程规范、测试规范测试分析报告。

验收期:用户手册、帮助文档、验收、总结。

在整个实践中,学生以7~8人为一个团队,每个团队被分配一个真实企业业务流程的'案例。在每个时期,学生被分配一个或多个角色,协同合作,以完成每个时期的任务为最终目的。比如在在编码期,将学生分配为项目组长、程序组长、测试组长、程序员和测试员等角色。根据工作量一个学生可以兼任多个角色,如一个学生可以既是程序组长又是程序员,既负责架构搭设、编程管理,又负责某个模块代码的编写。学生通过实际企业业务流程,结合相关软件使用,在学习业界先进的软件工程理论的同时接受规范的软件工程实践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实际业务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在整个阶段,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明确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务,在老师的导学下更多的是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学相应开发工具,并学以致用,落实于实践中,完成各个时期的任务,从而成功完成整个实践环节的任务。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充当导学者的角色。在项目的每一步及时地讲授当前所需的知识技能。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在各个环节通过听教师讲、自己做、教师反馈、完善这样迭代的方式不断学习和提高。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指导老师也提供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老师的这种指导性帮助又区别于家庭型的辅导。

三、实践能力的考核

基于角色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跟踪、检查、反馈亦很重要。在“Web应用软件工程实践”的各个时期,学生会被安排作一次小结报告,所提交的相应文档及结果的演示是老师对该组学生成绩评定的重要要素,从而将传统教学中主要以最终的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变成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这种模式使得老师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总结和考核,能很好地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度,达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而对一些理论学习较强的实践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我们可以使用在线评测(OnlineJudge,OJ)来对学生基于角色的教学进行检查。OJ是个基于WWW的服务器端软件系统。学生在OJ上做题,师生能够立即同时看到结果,对错分明,错了学生还可以修改后再次提交。学生所编程序执行的结果将被OJ捕捉并保存,然后再转交给一个裁判程序。该裁判程序比较学生所编程序的输出数据和标准输出样例是否存在差别,系统会返回给教师学生一个状态,如通过(Accepted)、答案错误(WrongAnswer)、超时(TimeLimitExceed)、超内存(MemoryLimitExceed)、运行时错误(RuntimeError)或是无法编译(CompileError),并返回程序使用的内存、运行时间等信息。用OJ进行现场集中上机考试,方便易行,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结合先进技术并辅之以不同的考核方法,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循序渐进。

四、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全面发展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基于角色的教育模式着眼于在实践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灌输性教育为主动的求知,更大程度上将所学用于所用。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已经显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相信通过基于角色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篇8:软件工程专业五位一体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五位一体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论文

摘要:为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培养体系改革。通过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生产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用人单位在协同培养中的作用,以多元化模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软件专业卓越人才。

关键词: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培养体系;软件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8-0180-02

Abstract: To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School of computers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poses a Five-in-one Culture system of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ustomer”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Use diversified mode to train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by fully functioning of local governments, production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mploying units.

Key words: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ustomer; five-in-one; culture system; software engineering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高等教育缺少个性化培养等问题。校企联合培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缺少相应的机制来保证合作的长期稳定进行。

软件工程教育国际化与工程化的发展,对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工程系统构建与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我院结合学科发展特色,建立学科与专业互促机制,注重培養素质全面、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构建软件工程专业卓越人才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多元化培养体系。

1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培养体系概述

拓展和更新原有的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政府、生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政产学研用”的五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1]。

在该模式中,既发挥了产学研中市场的隐形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多方合作中的'强有力的指挥和指导作用,稳定多方合作关系。搭建多层次的政校企协同办学平台、应用技术研发平台[1-3]。

①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办学。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办学和大力支持,在招生就业、科研项目申报、实验室建设方面采取政策倾斜;行业协会推荐专兼职教师队伍,采取柔性引进办法,充实专业人才和师资。

②科技企业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了产学研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企业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开展“项目式”工程教育,学生结合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全程参与安全评价和标准化评审,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发挥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③政府监管、技术服务和教学的有机融合。

④实验室建设与行业需求、科技服务紧密结合。一方面,根据行业内最新技术需求、发展动向以及科技服务实时增加功能。另一方面,根据行业需要建设科技服务反哺实验室,不断充实和完善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适应性。

2 融合并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构建软件工程专业“政产学研用”教学体系

1) 建立 “多层次多模块”软件卓越人才个性化培养方案;

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基础,引入了“任务引领型”教学方法,以项目带动专业核心课程科目。将本专业三门专业课程作为精品课程予以重点支持,并以此带动其他课程的更新和完善。构建了“多层次多模块”的软件卓越人才个性化培养方案。本校软件工程专业自2009年实施教学改革,将课程设置分 6个层次,设立了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实验实习实训必修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验实习实训选修课,并针对学生的兴趣方向,划分 6 个模块,进行个性化培养(见表1、表2)。

紧密围绕工程化实践教学的要求,专业系列课程评价体系中增加多学科实习点人才素质评价(5~10%以上),项目实践环节评价(要求30%以上),形成了与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并重的考核体系,并将综合实践、系统实现、文档和答辩作为学生的基本考核指标,在一些课程中还引入了团队评分制。

2) 构建多方位协同教育平台,打通“复合型”特色人才的政府-院系、校-院联合培养渠道。政府部门作为纽带,搭建行业企业和学校办学的桥梁,使教师和学生深入安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合作,便于理论联系实践,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本科教学;与多家单位进行多方位协同,实行企业-院系之间人才与知识双向迁移,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导师选派、科研课题、考核评价及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合作,以院所参与培养过程和学生参与院所科研项目的“双向参与”为途径,通过“导师引领、平台支撑、项目引导”的培养方式,打通多方位联合培养渠道。搭建了以精品课程依托, 由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省重点实验室、政府企业联合共同组成的“综合实验实习―科研创新―企业实践—社会需求”的多元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平台,建立了一支融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研究型教学团队,不断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endprint

①教学内容中及时更新学术界最新成果和最新技术,并根据业界最新的理论和新技术,改造现有课程或者开设选修课,开拓学生视野;

②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多种手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背景训练;

③加强专业引导、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方式,组件团队,启动导师负责制;

④突出专业特色,加强教师与企业紧密合作,为构建“3+1”模式奠定基础。

3) 建设产学共建特色的国际化教学与研究平台,构建了引进与输出并举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引进国际先进师资团队,以大师工作室为载体,围绕项目展开个性化培养。与英、美、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合作办学,采用“2+2”、课程学分互认模式,探索完善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机制和模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4) 推进和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创新。

3 软件卓越人才“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多元化培养体系的应用成效

軟件卓越人才“五位一体”多元化培养体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校软件专业本科生在“挑战杯”、“ACM程序竞赛”等比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90余项;参加科研训练项目100余项;本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立项7项,省级立项17项;软件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9%以上; “多层次多模块”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成立了11支由专业老师指导的科研团队,有重点的发展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进行学生个性化培养。

4 结束语

软件卓越人才“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多元化培养体系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成长平台;为政府、企业与学校搭建起创新和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激励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协同教学,为打造个性化本科教育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万良,范菁.“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8(10):57-59.

[2] 王文和,邹碧海,徐茂,刘春.“政产学研用”协同构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24-127.

相关专题 小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