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dozhujiig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dozhujiig”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共15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二、人才招聘

1、招聘前进行规划:现在许多企业尚无能力做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但起码在招聘前应有一个针对本次招聘的规划,这个规划应包括如下内容:。 招聘的目的:为什么要招这个人?。 应聘者的工作任务:招进来的人将完成哪些工作。 对应聘者要求:为完成上述工作,应聘人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2、追求“门当户对”

农夫娶到公主当然是美事一桩,但如果日后因农夫养不起公主而遭公主抛弃,那还不如开始就娶个村姑,白头偕老,和和美美过一生。招聘人才也是这样,不要一味追求水平高,而要追求经济适用…… 根据企业的需要确定招聘条件。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过高的要求将造成人力成本增加或人员流动频繁…… 增加透明度,充分确认合作意向。人力资源部应该尽力为企业吸引人才,但吸引人才应*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政策,而不要仅*招聘技巧。“骗”进门,留不住,不如当初就不让进门,因此,在招聘时应与招聘者充分沟通,首先,应让应聘者了解他到公司后将要完成什么工作任务,需要具备哪些技能,以使应聘者能判断自己是否喜欢并胜任这份工作,其次,应该向应聘者客观地介绍公司能提供的待遇和发展机会,这样,虽然损失一些人才,但愿意进入公司的人会相对稳定地为公司工作,从而减少因人才流动造成的招聘和培养等费用的损失。

三、人才使用

1、人才开发:

(1)人才开发的目的: 使社会人才成为企业人才。虽然我们在招聘时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做了基本的规定和审核,但要想使应聘者的能力能充分为我所用,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例如:当我们招聘一名销售代表时可能会要求他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如果我们不对他进行有关公司和产品知识的培训,他还是不能很好地向客户介绍我们的公司和产品,只有提供相应的支持,员工的才能才会被开发利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使人才适应企业的变化和发展。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也会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和提高,而企业不可能*频繁地换人来适应这种变化,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为员工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使员工的能力不断增长,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从而降低人才成本,为公司节约资金,变相的为公司企业增加利润。

(2)人才开发的主要方法: 人才开发的主要方法是培训,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即可以是参加培训课程,也可以是在工作岗位上的辅导和训练,还可以用鼓励员工自学的方式使员工自己通过读书、上学、进修等方法来进行自我培训,因为是以为企业开发人才为目的,因此,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从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出发,鼓励员工按企业的要求去不断提高自己。

2、人才使用:恰当地使用人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并能引导员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人力资本与其他资本相比有其独特性,即其创造利润的能力有很大的弹性,一个工人可以每天生产20件产品,也可以每天生产50件产品,一个销售员可以每年带来10万元利润,也可以每年带来40万元利润,这关键看企业如何去使用员工。从人力资本开发的角度来讲,员工的合理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要想使人才创造最大价值,就要为员工提供工作所需的各种支持,包括相关的培训、相应的办公设备、其他部门的配合等等,这样,员工的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

(2)激励:

激励的作用:激励一方面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为企业做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对员工进行引导,鼓励员工去做正确的事,使员工素质有所提高,从而使人才增值。 激励的方法:激励可以通过满足员工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种方法去实现,满足物质需求可以通过工资、奖金、福利等多种方式实现,满足精神需求可以通过提供晋升或发展机会、感情关怀、工作成绩认可等方式来实现。 谈了这么多,目的还是想把公司的人力资源观提升为人力资本观,但还有待于试行。我认为这一观点在实行中会有迅速改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

篇2: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摘要: 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成为时髦并被广泛接受的名词,原来的人事部已纷纷改称人力资源部。然而,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力变为资本,使其成为企业的财富,让其为企业所用,并不断增值,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关键字: 分析 招聘 使用

内容:

一、资源和资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资源是自然形成、未经开发的,而资本却经过精心的开发和筹划,成为企业产生利润的基础。

其次,资源和资本在使用上考虑的角度完全不同,如果要资源,人人都想要最好的,钱越多越好,技术越先进越好,人越能干越好,但作为资本,人们就会更多地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会在乎成本,会考虑利润。

第三,提到资源人们多考虑寻求与拥有,而提到资本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其增值生利,资源是未经开发的资本,资本是开发利用了的资源。

1、在人才招募上:如果我们正在找工作,我们读十份招聘广告,会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内容十分雷同: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能流利地使用英语等等,难道有这么多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是一样的吗?

我曾听一个年长朋友抱怨过,他工作的公司在招聘时要求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那时,这个要求很普遍,为了找工作,他在应聘前还真在口语上下了不少功夫,应聘面试时与考官侃侃而谈,顺利过关,结果工作快半年了,除了“Hello”之类的就没说过什么英文。还有的公司,招聘话务员,要什么:“本科以上学历,英语四级以上,能用关于交流。”本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从来没有做过对外贸易,资源浪费啊!也许他们是为了长久之计吧!

上述的招聘就是将人作为资源,只片面地追求好,不论是否需要,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流利的英语等,只要别人要求,我就要求。这种招聘方式,或者会为企业增加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或者成为员工队伍不稳定的根源。终将回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一个人的能力不同,其对薪金和发展前景的要求就会不同,一个不太会讲英语的人和一个能流利地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人对薪酬的期望会有很大差别,同样,一个营销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和一个MBA或EMBA对薪酬的要求更会大不相同,一个人具备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就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使其容易不稳定,同时,由于他们投入了大量成本才成为了较为稀缺的人才,社会提供给他的报酬水平也会较高,一个企业如果想招募并留住这样的人才,只能按社会标准付给他较高的薪酬,这就意味着我们增加了成本。如果,我们将人力看作资本,这是我们会很自然地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多付的成本能否给我们带来收益? 假设一个企业只做国内贸易,估计在一年之内都不会与国外公司打交道,如果招聘时非要求良好的英语水平,这对企业来说只会带来两种结果:

(1)增加工资成本。本来销售部的工资成本可能是15000元/月,由于要满足高素质员工的薪金要求,使工资成本增加至30000元/月,而增加的15000元成本并不给企业带来任何价值。这样做不是白白浪费吗?

(2)造成流动,增加招聘培训成本。如果公司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招来的员工在了解到他们的收入状况后会产生不满,然后另谋高就,这样,不仅使公司已支出的招聘培训费打了水漂,还得不断再去“浪费”招聘培训费用,以维持公司在人才上的高要求,而这些增加的成本也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

2、在人才的使用上:一个公司招募了一个新员工,在招聘时其条件完全符合公司要求,但试用期结束时,该员工却未能完成公司的工作,因而被解聘,这是谁的过错?公司?员工?

我们很难说这完全是一方面的过错,但我们知道,对同一个员工来说,将其视为资本或视为资源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孙先生的故事。 孙先生大学毕业后应聘到甲公司做销售员,三个月过后,被炒了鱿鱼,于是,孙先生又来到乙公司,销售业绩却很不错,不到一年,就被提升为销售主管,同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招聘过后,甲、乙公司都做了些什么。 孙先生来到甲公司后,人力资源部让他填写了各种表格,然后,就让他到销售部上班。销售经理将一摞产品和公司的介绍资料给了他,安排他去行政部领了笔、本等用具,向他介绍了部门的其他同事,最后,给他下达了销售指标,并让他坐到办公桌旁开始工作。孙先生没有销售经验,由于拿到的资料是公司发给客户的宣传资料,对产品的介绍很简单,孙先生对产品是什么也不甚了解,只能自己瞎闯,结果三个月过去了,仍是一头雾水,不要说完成销售任务,根本就没开张,结果被炒了鱿鱼。 在乙公司孙先生有着不同的经历,到人力资源部报到后,人力资源部对他们进行了关于公司文化、公司发展史、公司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使孙先生对公司有了全面的了解,到了销售部,又受到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随后销售经理亲自带他到销售现场观摩其销售过程,在这之后,才让他独立进行工作。在每周的销售例会上,销售经理还会不断组织大家对销售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大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孙先生不笨不傻,在这种周到的训练和辅导下,很快就入了门,加上孙先生勤奋敬业,销售业绩迅速上升,渐渐成为销售员中的佼佼者,很快就被提升了。 甲、乙公司对人才不同的处理方式反应了不同的`人才观,甲公司将人才仅视为资源,只要招进来,就算完成任务,而乙公司将人才视为资本,根据企业的需要不断对其进行经营开发,使其升值,成为企业的利润来源。两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甲公司在感叹“人才难求”,一直忙于苦苦寻找好的“人力资源”,乙公司却人才济济,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而实际上他们拥有同样的资源,就像他们都招聘过孙先生一样。 现在,我们了解了将人力作为“资源”和“资本”的不同做法和不同结果,我们知道只有将人力视为资本,才能最经济地拥有人才,并拥有充足的人才,并使人才不断成长,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那么,我们应如何将“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

篇3:专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专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各大医院亟需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笔者凭借多年从事医院行政工作的经验,对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提升工作效能的对策,对于进一步完善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地完成配包工作,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现介绍如下。

1 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现状

医院行政管理是医院整体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围绕医疗主线开展工作,并具有为其保驾护航、引领方向的关键作用。医院行政管理内容宽泛,涉及医疗、教育、科研、办公室、护理、人事以及财务等多部门多专业管理,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因此具有了事务多、矛盾多、责任大等特点。医院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行政管理的水平,影响医院全局的发展,正因如此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就要求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更强的职能服务能力,更高的服务意识,更积极的进取精神以及更勇敢的开拓精神。

2 存在的问题与根源探析

2.1 激压力大

当今社会的发展,给医院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也给医院行政人员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每一名行政人员都能够体会到来自于行业,来自于领导,来自于临床业务人员以及来自于患者等各方面的强大压力,背负着“百密不容一疏,百功不抵一过”的强烈思想包袱。除此之外,医院行政工作政策性强、工作规范和工作程序严、工作时间不自由、突发事件多等特性,也都带给医院行政人员以压力感。

2.2 工作效率不高

受传统管理概念的影响,医院行政人员的组成比较复杂,部分行政人员知识面窄、知识结构单一、年龄老化,进而缺乏自我管理和追求工作效率的意识,不善于发掘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缺少按照主次安排工作或任务的观念,造成工作效率不高。从以上可以看出医院行政管理者由于来源复杂、素质不齐,工作多凭资历、经验或行政命令,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理念的指导,无疑影响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管理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2.3 工作积极性不高

首先,医院往往对于承担着医疗服务核心流程的临床人员给予诸多的政策支持,更加专注于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认为医院的发展是临床一线业务人员所创造的, 却忽略了医院管理人才的潜在效益,导致医院管理人才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样的,在聘任、晋升或者员工评比过程中,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也通常被置于第二位的从属位置。因此,大多数行政人员共性的感觉到不被重视,不被理解,不被认可,倦怠消积的思想大大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其次,医院行政管理的工作性质特殊,日常事务较多且细,责任重大,容易造成行政人员的工作激情被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所浇灭,丧失工作积极性。第三,当前的医院虽然大多都已实施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针对行政管理人员施行的绩效考核,却没有和其实际的工作业绩、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真正挂钩,致使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没有起到根本性的激励作用,这也是当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主动性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对策分析

3.1通过继续教育加强管理技巧和知识培训

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由卫生技术人员转岗至行政管理岗位的“业务转型人员”情况,虽然卫生技术人员有了解医院临床科室及业务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缺乏管理专业知识的问题。目前既了解临床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短缺,在现有的情况下比较和谐快速的做法是通过相应的培训来灌输管理知识和技巧,以明确行政管理者的.核心职能、素质要求,掌握目标管理和工作的计划性,学会时间管理和工作统筹技巧,懂得沟通管理与人际关系协调以及建设高绩效团队的精神激励等方面的知识,避免在管理工作中走弯路、选错方式方法,积极地胜任管理工作岗位。对于“高等院校毕业生”来说,进入医院时踌躇满志,虽然他们有管理理论知识的武装,但是对医药知识和医疗市场的不了解,加之后天学习培训环境的匮乏,在从事医院管理实际工作中,很难适应专业性很强的现代医学管理的需要,沟通协调困难重重。他们除了通过时间积累熟悉行业背景知识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同时具有先进的医院管理知识和技巧、具备市场经济头脑,熟悉医疗市场运作。

3.2帮助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现代公立医院与传统医院不同,人才竞争的时代中为了留住人才,对职工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在与医院战略发展不违背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并帮助个人设计、完善和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首先,应发放调查征询表,了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兴趣、资质,帮助他们自我规划,设计职业发展轨迹。其次,提供职业发展通道。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成后,明确了具体的培养方向和职业发展目标。按照走技术路线、管理路线、技术+管理路线分别提供“纵向发展通道”和“横向发展通道”。对每个阶梯需要具备什么基本条件明确向他们展示,对个人规划与组织规划有差异者通过双向沟通达成一致。再次,实施过程培训。在确定了职业生涯路线、短中期目标后,个人的努力和组织实施过程培训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为了给每一名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人事部门为每一名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职工制定分阶段性培养计划,每个阶段要求落实培训目标并定期进行考核。最后,应允许出现变更和修正的路径。

在每名行政管理者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例如对处于职业中期阶段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安排富有挑战性的新的工作任务,或者安排探索性的职业工作。实行工作丰富化和工作轮换,继续进行培训和教育,同时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相互配套的制度,如聘任制、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和通道进行选拔任用。

3.3 推行行政岗位人员聘任工作

随着管理岗位工作年限的增长,行政聘任的停滞不前必然会引起“个人发展前景的困惑”,并成为工作不满的根源。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简称“职称晋升”) 和聘用制度是医院管理的激励机制,对于医院培养人才、激励进步、提高科技创新和加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中的双肩挑人员选择通过职称晋升来获得提升时, 却遇到晋升难度高于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困境。因为行政人员在晋升时不享受任何政策照顾,专家委员会的评审专家基本上由临床一线老专家担任,他们更愿意投票给临床一线工作人员,而对于管理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投票较为保守,故行政管理人员职称晋升的难度远远高于临床工作人员,这大大打击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对于医院的长远发展造成极大地消极影响。

3.5 对工作量进行量化考核

众所周知,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难以量化,目前公立医院对于临床部门实行全成本核算和绩效分配已经比较成熟,在这种背景下,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却一直难以客观地量化考核,迟迟没有开展,笔者认为行政管理人员工作量量化的前提是建立轮岗制度,可以是部门间的轮岗,也可以是部门内部人员的轮岗,只要建立了轮岗制度,建立了比对参数,就可以进行量化考核,尤其是对于日常工作来说。随着轮岗周期和轮岗记录的不断积累,对于一项日常工作的平均完成时间周期和平均出错率等方面有了较为详尽的数据积累,将这些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比对参数,就可以计算出每名工作人员完成某项工作的完成系数,据此进行打分、加权、汇总,实现量化考核。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医院离不开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要不断增强医院的行政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管理人才梯队建设,才能有效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发展,医疗质量的稳步提高,医院品牌形象的提升,从而实现现代化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篇4: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摘要: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才能够有效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的质量的效率,如何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已经成为当前企业高管研究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问题、思路、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思路;对策

一、办公室行政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较低

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精细化管理意识,这是确保精细化管理实现的基本条件。只有管理者具备了这种意识,才能够更加细致、客观地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便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一来,制定的制度才会更加科学。但是,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很多办公室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精细化管理意识,致使管理工作产生很多问题,管理水平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管理项目的问题

(1)传统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办法中,有些管理内容已经不能包含全部的工作,存在很多的管理盲点,所以就算是付出了努力去开展管理工作,但是其效果却不是很理想。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增添新管理项目,进而促进量化管理的实现;

(2)一旦在办公室行政工作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就会很难考虑的各个方面,因此,应当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促进业务、行政管理两者间的有机结合,重新划分监督、考勤、作风以及纪律等工作,并明确这些工作的管理标准。3.管理制度的问题管理制度既是公司对办公室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办公室工作的基本职责。提高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才能够促进办公室工作的顺利开展。

然而,我国当前的公司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1)管理制度不够精细:没有根据办公室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就使得不同办公部门的管理、工作内容极其相似,进而影响了工作的效果;(2)很多公司企业并没有将办公室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所以很难落实责任,很难激发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奖惩制度得不到落实:管理上的模式使得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无序混乱,尽管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并没有贯彻落实奖罚制度。为了促进工作更加条理有序、责任分工更加清晰,实行精细化行政管理是必须的[1]。

二、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

1.提高经济化、协同化意识在很多企业中,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需要很多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合、协调才能完成。比如签收文件,从接手、办理到最后的存档,每一环节均需要经过相关部门、人员的配合协调才能完成。因此,在企业中应当树立良好的协同化意识。此外,各个部门、工作人员还应当具备经济化意识,以便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在我国当前的办公室行政管理中,流程化管理模式已经被普遍应用,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相关实践表明,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实行流程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办公管理的效益。实行流程化管理,首先应当分解办公室工作的任务,然后参照实际完成状况将相关工作内容衔接起来。在基础上,还应当将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科学、合理地安排办公室工作的内容。此外,还应当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根据工作人员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考核,为提高办公效率提供有力的保障。

3.对管理科目进行量化、细化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比较模糊,通常是根据以往经验与管理人员自己的发挥开展管理工作,保障不了管理的实效性与延续性。要想提高办公室管理的有效性,应当对这种模糊管理进行改进,对管理科目进行量化、细化,促进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细化指的是根据某种逻辑将某项任务或工作细分为若干部分,便于领导从整体上考虑工作,还能够更全面地把握各个细节与局部。量化指的是通过测量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量,将分配工作的方式从任务安排改为量化安排,进而提高工作效率[2]。

三、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对策

1.深化精细化管理

创新的关键在于细节,细节的价值体现在精细管理的实施中,同时也要具备将创新性、规范性意识。规范是不能缺少的要求与条件,而创新是在规范性基础上的要求。规范是精细化管理的外在表现,进行创新的动力来自于精细。精细化管理能够将规范性、创新性结合在一起,促进企业的成功发展。很多公司企业领导在寻求管理、技术等的创新时,总是贪大求全,缺乏耐心与细心。成功企业家张瑞敏曾说过“创新存在于企业发展中的每个细节中”。

2.以制度化推进精细化

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在建立精细化文化时,怎样将精细化这一理念融入到员工的思想上,以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行为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办公室管理来说,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应当具备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以便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所以,企业要想建立精细化管理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行管理制度上着手,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促进办公室工作人员办公精细化能力的提高。

3.提升员工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水平

在企业内部建设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员工专业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融入实际工作中。所以,要想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应到高度重视高专业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进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精细化,促进行政工作质量、效率的提高。就企业而言,应当做好细节管理工作,并将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合理评估员工业绩,并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员工身上。所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综合能力十分重要[3]。

四、结语

办公室工作不仅种类繁多,工作量也非常大,如果日常工作没有做好,就会导致工作量增大,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产生一定的影响。实现管理的精细化能够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因此,企业要想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应当对办公室行政管理实施精细化。

参考文献:

[1]王红艳.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J].价值工程,,(34):128-129.

[2]韦新.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分析[J].大学教育,,(6):185-186.

[3]袁昌莉.试论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9):228-229.

篇5: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

以下选题供参考:

1、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研究

2、公共行政中的生态因素研究

3、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研究

4、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

5、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研究

6、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

7、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研究

8、转变职能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地位研究

9、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研究

10、政府职能发展趋势研究

11、系统政治理论的原则与运用研究

12、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

13、行政机关的组织气候研究

14、不同层级政府组织的比较研究

15、中外行政组织体制 较研究

16、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17、我国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18、生态组织与我国当今行政组织体制的关系研究

19、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比较研究

20、西方文官制度研究

21、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

22、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23、公务员考绩研究

24、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研究

25、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6、建立社和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研究

27、中国公务员管理体制研究

28、社会主义行政领导的角色研究

29、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30、公务员辞职、辞退理论与实践研究

31、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

32、民治型领导与专制型领导的比较研究

33、论社会主义国家政民关系的本质研究

34、试论政府公关与企业公关之异同研究

35、社会主义国家开展政府公关的必要性研究

36、政府公关对搞好政民关系的意义研究

37、论县(市)宏观决策中党政关系研究

38、浅析乡(镇)行政决策的特点研究

39、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研究

40、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

41、中西行政决策观念之异同研究

42、我国传统决策文化对当代行政决策的影响研究

43、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44、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45、“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与对策研究

46、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47、行政监察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研究

48、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

49、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研究

50、标本兼治反腐倡廉的对策研究

51、舆论监督研究

52、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

53、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54、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55、行政诉讼法对加强行政管理的作用研究

56、行政道德与行政法制的关系研究

57、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

58、“会议”与行政决策研究

59、我国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研究

60、行政文化研究

61、事业单位分类与管理研究

62、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63、企业人事管理研究

6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65、国民政府五院制与孙中山五院制思想之比较研究

66、香港廉政公署研究

67、新加坡行政监察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研究

68、英国地方政府组织体制的发展与演变

69、美国各州独立管理机构的地位、组织和职能研究

70、法国省长地位的演变研究

71、论印度联邦制的特点研究

72、德国、加拿大联邦制比较研究

73、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研究

74、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研究

75、论地方人大的职权范围及其实施办法研究

76、电子政务问题研究

77、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途径研究

78、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职能是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研究

79、中国传统行政管理中可资借鉴的本土化资源研究

80、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与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关系研究

81、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研究

82、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

83、我国国有企业监管制度研究

84、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85、我国公民参政议政制度研究

86、行政管理法制化研究

87、我国法院与政府关系的研究

88、公务员考试评价机制研究

89、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90、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91、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92、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93、县级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4、政府行政执法研究

95、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法制监督研究

96、政府“法制”研究

97、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研究

98、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研究

99、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100、政府社会保障体制研究

101、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02、我国中等学校的人事改革与激励机制

103、我国高等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104、我国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05、我国地方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06、WTO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模式变革

107、WTO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08、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09、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变革

110、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程序研究

111、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112、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113、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14、村民自治制度与村务公开制度

115、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的决策参与方式

116、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17、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18、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19、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

120、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行政管理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_官僚制在当前行政改革中的价值

学 院 法政学院

专 业 行政管理 (年级) 03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教 授乙

教务处制表

二00 年 三 月二十六 日

一、选题依据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

选题依据: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改变不仅改变了经济运行环境,而且引起了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的深刻变革。这种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的进程,对政府的管理、决策以及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行政改革,西方国家兴起了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代表的政府创新活动,他们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韦伯的官僚制进行了猛烈抨击,一段时间以来,“摒弃官僚制”“突破官僚制”和“政府再造”等成了广泛关注的话题。那么,官僚究竟是走到了尽头,还是依然具有生命力?对于和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同历史背景和改革路径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怎样正确合理的对待官僚制?这个问题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关键时期的中国行政改革而言,无疑是具有指导和现实意义的。

理论意义:在公共行政学领域中,对官僚制的研究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至于可以这样说,公共行政学是无法回避对官僚制发表意见的。研究者们要么接受官僚制的理论体系并为其建构、改造和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建言;要么对官僚制理论体系提出批评,并试图寻找替代性的方案。尤其是以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对官僚制所展开的学理研究使之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韦伯是无可厚非的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思想博大精深,逻辑严密且内涵丰富,十分具有理论研究价值。

现实意义:研究官僚制在当前行政改革中的价值亦有其必要的现实意义。官僚制在社会实践层面的应用与理论研究交相呼应,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处处都与官僚制形态及其人员联系起来,密不可分。现代官僚制是近代西方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理性精神,在现代社会具有普适性价值。而现实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型,中国在行政模式的选择上应如何对待官僚制,是沿袭?是摒弃?是完善?还是超越?成为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怀着检视历史和理论以服务当前问题的想法,本文将选取对韦伯官僚制的分析作为论文选题,从管理学和行政学的视角入手,希望从韦伯思想中提取一些认识,在实践分析上作一点尝试。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查阅的主要文献(可另加页)

研究现状:

韦伯虽是20世纪初的人物,但越是影响深远的理论,越易受到广泛的批评和锤炼。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的兴起,“重塑政府”、“政府再造”、“企业化政府”成为行政改革的主要方向,而长期以来指导政府构建的权威理论———官僚制理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对韦伯的批判几乎不绝于耳。在这方面,国内学者对于中国行政改革中应该如何对待官僚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应顺应西方新公共管理改革的要求,摒弃官僚制,超越官僚制才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尤其在电子政府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官僚制的理念与现实已格格不入;另一派学者则认为,官僚制在中国不是过多,而是不足,在这样的现实下,谈“超越官僚制”只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应着力于官僚制的完善,官僚制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 马克斯·韦伯.韦伯文集(下)[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2019

4. 赵景来.新公共管理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5).

5.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6. 唐皇凤.超越官僚制_现实抑或乌托邦[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9(6)

7.张璋。新公共管理:典范还是交响曲[J]人大复印资料,2019(2)

8.唐均。西方公共行政新视野[J]人大复印资料,2019(3)

9.唐均.官僚制的挑战.云南行政学院学报[J]、2019(6)

10. 黄小勇.韦伯官僚制范畴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学报.2019(4)

11. 刘中兰、师智峰. 对韦伯理性官僚制的再审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9(4)

12 .肖扬伟. 反思新公共管理.[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9(9)

13. 张定淮,黄国平:西方理性官僚制与我国公共行政的发展取向[J]、深圳大学学报、2019(3)

14.龚咏梅:韦伯的理想与现实[J],社会科学战线、2019(2)

15.王强:全球行政改革浪潮与中国行政现代化[J],江苏社会科学,2019(2)

16.吴镇聪: “中国官僚制”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9(2)

17. 郭咸刚.西方管理思想史.经济管理出版社、[M]2019

18. 王义.西方新公共管理概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M]2019

以上文献不准确

三、研究内容

1.学术构想与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全文分为四个大的部分来完成:

一、官僚制的理论介绍(简要)

二、官僚制相关概念分析及可取之处

三、如何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官僚制

四、当前中国行政改革应吸取官僚制的哪些合理内核

核心观点:一味强调官僚制的过时还言之过早,在官僚制的理性精神尚未得到张扬、其合理性的一面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妄谈摒弃官僚制,不仅不合时宜,误导行政改革的方向,更背离实事求是的精神。官僚制理论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对行政领域的制度建构也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文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国内外学者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逐一进行分析,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力求逻辑严密。同时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考究官僚制这一理论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与当前中国行政改革的现实在哪些方面有交*融合,最后得出结论。

四、论文进度安排

起止时间

主要研究内容

预期目标

3.5——3.31

4.1——4.15

4.16——5.15

5.16——6.5

6.6—— 6.15

利用网络、图书馆资源搜索尽可能多的资料

官僚制理论本身的相关基础知识

结合当前行政改革研究,完善论文格式、摘要、参考文献等后续工作

在导师指导下修改

再次修改,定稿

约5本书籍,50篇网络文献

完成论文第一、二部分

完成论文第三、四部分,第一稿完稿

完成论文第二稿

论文第三稿,最终完成

五、审核意见

导师意见:

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审核小组意见:

审核小组成员签字:

年 月 日

注:审核小组应至少由三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必要时可召集开题报告会。

篇6:天津电大蓟县分校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要求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吸收高等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试验,落实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专业培养目标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须的行政管理知识,熟悉行政管理规范,了解相关的管理知识,重点面向基层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管理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实践环节的目标

遵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巩固所学行政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用于实际,为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服务,将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素质。

三、实践环节的具体实施意见

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撰写社会调查报告,3学分。此外,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在本专业范畴内完成课程综述,5学分。

(一)社会调查(按新的要求做,定向题目的社会调查)

(三)专业课程知识综述及个人应用问题研究报告

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和理论运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次实践环节的改革偏重于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并将理论运用于实际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本次实践环节改革的立足点。

选择课程综述作为实践作业的备选方案,是要求学生比较全面掌握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的知识、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用于指导实际工作,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专业课程综述部分任选以下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约3000字左右。

2.专业课程综述应指导学生梳理总结所学的核心专业课程知识,并搞清自己核心专业课程知识的长短处所在,专业课限定如下:

(1)政治学原理课程综述

(2)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3)监督学课程综述

(4)公共行政学课程综述

(5)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3.课程综述写作要求:

第一,学生应介绍所选课程的主要内容或基本原理,大约1000字。第二,学生应结合本职工作,将所学知识和基本原理应用于实际,大约1500字。第三部分为学习的体会或收获,大约500字。第四,课程综述应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正文第一部分为课程主要内容或基本原理综述;第二部分为原理应用;第三部分为学习体会或收获。

4.行政管理专业的指导教师,应针对学生完成课程综述全过程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以百分制给出初评成绩。教师结合课程综述的完整性(10分),结合课程阐述主要内容或基本原理(30分),结合个人本职工作的实际,将理论应用于实际(30分),学习体会和收获(10分),逻辑严谨结构合理(10分),语言表述清楚(10分)等五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具体分数。90分(含90分)以上者为优秀,80-90分(含80分)为良好,70-80分(含70分)为中等,60-70分(含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6.课程综述学员自选一项完成,5周,5学分。

附件一: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学生自治要求(学员每人一份)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自治要求

一、学生本人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选题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慎重地选好所作的课程综述。切记专业对口、综合运用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所学课程内容、联系实际、鼓励学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严谨,语言通顺。

二、学生本人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实践,杜绝一切抄袭、代笔、剽窃等弄虚作假行为。

三、课程综述主要内容包括:封皮、目录、摘要、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相关材料。所引用的中外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材料(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四、课程综述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社会调查不少于字。

五、课程综述要统一格式、统一封面、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左侧装订。具体样本如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3号宋体)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3号宋体)

* * * * * * * * *

(课程综述题目2 号宋体)

作者:-------------

学校:---------------

专业:--------------- 3号宋体

学号:---------------

指导教师:----------

------- 年 ------月

目 录

(4 号宋体)

内容摘要---------------页

正文

一、* * * * * ------ 页

二、* * * * * --------页 宋体

4号

………. 字

………

………

参考文献-----------------页

内容摘要

-------------------------------------------------

-------------------------------------------------------

------------------------------------------------------

-----------------------------------------------------------

---------------------------------------------。

(宋体4号 300字左右)

页码

内容摘要是通过简短的叙述使读者了解课程综述的内容。摘要可分段,但不可以分节,并尽量不引用参考文献。此外,摘要中不可使用图表。

页码:在论文正文中的下部中间插入页码

clear=all>

* * * * * * * * *

(课程综述题目3号宋体居中)

---------------------------------------------------------------------------------------------------------------------

-----------------------------------------------------------

-----------------------------------------------------------

-----------------------------------------------------------

-----------------------------------------------------------

-----------------------------------------------------------

-----------------------------------------------------------

-----------------------------------------------------------

-----------------------------------------------------------

论文正文宋体4号字默认格式

页码

课程综述中如果引用他人文献,一定要在正文中注明原文作者和文章名称、发表的杂志名称和时间。

参考文献:

1.

2.

3.

4.

5.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的书籍或者文章。参考文献专、本均为5个。

若是文章,参照作者、文章名称、杂志名称、哪一年第几期的顺序。

若是书,参照作者、书名、出版社、版次。

[天津电大蓟县分校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要求]

篇7: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其中包括以领导者为核心的人的环境和以园内设施为核心的物的环境。前者需要领导者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敢于奖优罚劣,注重自身形象的影响作用,积极创设平等文明的工作氛围。后者则需精心设计园内环境色彩与装饰,设施与布局,玩具与教具等,使人感到优美、井然、和谐,实现以境寓情,以情育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管理实践中,情感投入与人际关系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更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工作艺术,需要认真总结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四)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处理好内部、外部的关系

实施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必须创新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一是要完善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要真正落实园长负责的层级管理体制,园长集责、权、利于一身,让园长自主办园、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发展,使园长面向社会大胆改革,领导全园教职工面对市场竞争,积极应对,走“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健康轨道。

二是要理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要形成在党支部统一领导下,以职能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为主,其他部门和全园教师共同参与的管理工作新机制。

三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必须要有专项经费,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且要定期对幼儿园管理人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理论专项培训,合格者上岗。

四是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依据国家法律和教育行政机关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借鉴先进园所经验,发动全园职工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幼儿园各个管理层面的规章制度,如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及奖惩办法,以及幼儿园学习、教研、教学、保育、卫生、安全及资产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姑息迁就,为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健康运行提供保障。五是处理好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的关系,促进幼儿园内部管理的有序化。幼儿园管理可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幼儿园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各个物资供应部门和维修部门;

第二,广大家长;

第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它幼儿园的信息传导;

第四,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及教育基地。这四个方面属于幼儿园外部管理的范围。

现行幼儿园管理一般偏重于内部管理而忽略了外部管理,影响了与外部的协调关系。一个幼儿园要形成它的有效管理,必须注意利用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力量,对外关系的协调将有利于促进内部管理的有序化。具体表现在:

一是与各个物资供应和维修部门关系处理得好,可使幼儿园后勤管理处于良好的物质基础上,以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不仅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而且依靠广大家长对幼儿园教养质量的提高产生“正强化”效应。

三是可利用社会各种机构和部门,通过参观访问、表演等,扩大幼儿眼界,增长幼儿知识,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王国”,他们必须通过多种社会接触来增长知识,如公园、影剧院、自然风景区等,都是幼儿接触社会、增长知识的好场所。甚至某些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工厂,如食品工厂、糖果厂等,让他们参观一些简单的生产过程,了解一些生产现象,也有利于幼儿知识的增长。

幼儿园管理协调好与外部的关系,是幼儿园管理科学化、有效化的必要途径。在对外关系方面,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变临时性为经常性,变随意性为有意性。要经常注意与协作单位保持联系;不要被动地等待人家的支持和帮助,不是偶然与人家发生联系。这样,在对外关系方而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

任何社会的活动都是由人来进行的,在幼儿园的工作中,离开了教师及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搞不好工作。只有按照教师的具体情况,给以不同的工作目标要求,发挥她们的长处,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实现管理的目标。同时,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给教师以轻松的民主环境,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由简单的“凝力”转向“凝心”,从而提高幼教教师队伍的水平,开创幼教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把我们的幼教事业推向前进!

篇8: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浅析关注民生与行政司法救济

论文关键词:民生 行政 司法救济

论文摘要:我国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善民生、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些国家政策的调整为我国行政法学发展提供了宝贵契机。

尤其是,改善民生的国家政策将推动行政诉讼研究,有序参与的民主政策促进行政司法救济的研究,而利益统筹政策将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对这一领域的热切关注将直接影响我国行政法学的未来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行政法学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中已成为一门充满无限生机的学科。

每一种行政法理论背后,皆蕴藏着一种国家理论。

党的会议报告不但确立党的纲领而且确立了国家的未来发展纲领,随着我国的国家政策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对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崭新课题。

一 关注民生促进行政法学研究

党的“会议”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前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表明了执政党及其政府力图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勇气和决心,彰显了对现代国家社会功能的崭新认识。

在转型时期的当下中国,民生问题已非简单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就业、环境、社会保障、公共福利、收入分配等都与民生改善息息相关。

在民生问题成为政府基本的施政目标之后,行政法学无疑应当更加关注社会性规制研究。

从“会议”报告的论述上看,发展民主政治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行政过程中的公民有序参与将打破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然而,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进行密切合作的背景下,行政法学的使命就远非拘泥于对公共权力的驯服,它不仅要防范公权力作恶更要激发公权力行善。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因公权力的`行使侵犯私权利而引发的行政争议也日趋复杂,如何确定及依法保护行政诉讼中诉之利益已成为行政司法领域急需探讨的问题。

二 关注民生定位行政诉讼中诉之利益

“诉之利益”的定位是行政诉讼中的基础性概念,它与当事人行政诉权的行使、法院审理范围的界定密不可分。

虽然行政诉讼能够为公民利益提供有利的保障,但审判权不是万能的,法院只对能够审查的行为,由合格的当事人在适当的时候提起的诉讼才能受理。

行政诉讼中对诉的利益的审查,旨在明确何种私权利可以对公权力的行使提出质疑,进而避免无意义的诉讼阻碍行政效率的实现。

由于诉讼途径是保障公民利益免遭公权力侵害的最后屏障,而诉权是公民利益得到司法救济所必需的程序权。

随着国家政策对民生的高度关注,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需依法维护的“诉的利益”也产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从“自然权利”到“社会权利”的扩大。

公共事业的提供和社会福利的保障成为了政府必须承担的义务,与之相对应的是公民享受这些服务的权利,就业权、环境权等新型权利被纳入了法律保护的范围,法律对于权利的保障已经不限于人的自然属性,转而强调为个人充分发展物质、智力和精神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二,从“法定权利”到“法律保护的利益”扩大。

随着政府角色的转变,对传统行政诉讼模式构成了极大的冲击。

一方面,在行政行为已经“无孔不入”的情形下,公权力与私权利的接触范围扩大,对公民利益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在给付行政的理念下,越来越多的政府行为不再是针对具体相对人做出,而是提供给社会大众;第三,依法维护的诉讼主体资格扩大化。

篇9: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采购探讨

摘要:政府采购在一般意义上是指公共采购,政府采购制度虽然在国际普遍实行,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一件新生事物,很多人对什么是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缺乏必要的认识。

当前存在着必须着手规范和完善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公共资金

1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的好处

1.1 可以合理有效使用公共资金

府采购制度,是以一整套法规为基础,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以招标为主要方式,财政部门直接向供货商付款购买商品和服务,政府既得到了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又可大幅度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西方一些国家的实践证明,实行政府采购后,公共资金的节约都在15%左右。

这表明,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保证公共资金有效利用的最佳手段。

1.2 有利于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财政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分为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而政府采购政策是支出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采购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调节国民经济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是社会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社会经济的流通、生产、分配和消费诸环节均有重要的影响。

1.3 有利于提高采购活动的透明度

政府采购中引入的招标、竞标机制,将采购行为置于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之中,一切活动都按市场规律进行,从而有效杜绝了权钱交易等腐朽行为。

2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采购的措施与方法

2.1 构建完善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通过制定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可以对采购程序和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保障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我国财政部于发布了《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此后又颁布一系列规范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合同、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等内容的部门规章。

我国制定了《政府采购法》。

但我国目前的关于政府采购的法律基础还面临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修改原有与《政府采购法》不适应或冲突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二是制定政府采购法的实施细则以及配套的规章制度,尽快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三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基本法,以适应新的情况;四是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宣传,严格执行,完善质疑和投诉制度。

2.2 明确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机构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采购中的集中采购项目应该由一个专职机构如单位采购中心统一组织采购。

采购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一些招标事务委托社会中介组织承办。

采购中心应当组织开展的主要工作是:工程采购。

主要负责组织专家对由财政拨款的公共工程进行评估论证,核定建设成本,参与公共工程招投标。

服务采购和货物采购,主要负责项目预算,确定标的底价,开展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监督合同执行,参与验收等事务;行政保障,主要负责各采购项目的资金结算,中心的财务管理。

中心行政事务。

采购中心的人员应以专业人员为主,要特别重视吸纳工程设计、工程预决算、工程管理、国际贸易,经济法、质量监管等方面的人才。

科学选拔和安排政府采购中心人员,是为了确保采购队伍的专业化,提高采购效率,保证采购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风险。

2.3 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工作

《政府采购法》第6条规定,政府采购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规范,采购项目是否完善、细致,直接关系到整个政府采购活动的质量。

因此,政府采购预算在编制和执行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细化采购项目,建立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备案管理制度。

进一步深化预算编制改革,要从预算科目设计、部门预算编制内容、预算编制时间及部门预算的批复等方面,反映政府采购需求。

使预算单位编全编实预算。

切实规范预算执行中的调整和追加行为,强化预算约束。

对确需追加预算的,采用追加预算听政会的形式,确保“阳光操作”。

(2)采购单位应增强预算意识,按照规定编制并执行预算,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和超标准采购。

摸清家底,建立完善的物品动态信息库,避免无预算采购、重复采购、盲目采购等浪费行为。

(3)是优化内部岗位设置。

建立协调高效运转的内部工作机制。

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质量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内部工作规程、人员工作守则、档案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并对每个采购项目实行量化管理,明确时间要求。

从机制上提高采购工作效率。

(4)创新采购方式,积极推行协议供货制度。

对于配置标准、价格透明的通用设备实行协议供货制度,可以有效减少重复采购、小批量采购的次数,提高采购工作效率。

2.4 积极采用各种信息化技术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发布政府采购信息并进行网上交易的一种现代化的采购方式是政府采购电子贸易系统。

实现这种采购方式,只要将本国的网络与国际网络连接,就可以进行国际性招标,供应商的投标文件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达。

建立政府采购电子贸易系统,可以打破空间限制,节省时间,减少人力和费用,同时,还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节约大量的纸张费用。

2.5 实行绿色采购措施

当前我国绿色危机具体表现在: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水污染日益加重,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自然灾害日趋频繁等。

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依然没有得到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

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政府绿色采购清单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以环境标志产品为依据所编制的政府采购产品清单。

该清单在具体制定和执行时。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导性清单。

不具强制性。

另一种是强制性清单,即政府采购相关产品时,必须按照绿色清单指定的产品采购。

绿色采购清单制度是国际上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通行制度。

绿色采购标准制度是与绿色采购清单制度相辅互补的一种制度,是指政府并不直接列出节能环保产品清单,而是由国家相关标准管理部门从节能、环保等多个方面对机械、电子等材料制定明确的采购标准。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绿色采购标准可分成三类;强制性标准、硬性标准和弹性标准。

2.6 提高政府采购专业人员的素质

政府采购的具体工作应由专业化的人员负责执行,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采购工作是否公平、公正,这实际上是代表政府的形象问题。

因此,应借鉴国外的做法。

重视对政府采购的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政府采购人员应采取考试的办法进行筛选,考试合格者要在财政部门或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成为正式的专业政府采购人员。

第二,要加强和扩大政府采购培训范围,实行分类培训,在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采购单位领导、财务人员、财政内部相关人员、代理机构、供应商、政府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人员进行政府采购基本知识的培训,不断拓宽政府采购的培训范围,从而确保政府采购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第三,不仅要加强岗前培训,还要加强岗后的后续教育,实行重点培训。

在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岗前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的基础上。

使他们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拓宽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出全面的、新型政府采购人才,以适应政府采购工作的需要。

篇10: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摘 要]技术管理是对水利水电企业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 而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有些地方水电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探讨了水利水电企业如何实行现代化管理。

[关键词]水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技术管理

一、我国水电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电能而言,水力发电和其他发电手段相比,其优势在于有很好的调峰能力。调峰能力强,不仅给电网的电力调度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可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电力工业已具备了相当的发展规模,但因当地缺乏水力发电容量,电网调峰容量短缺,因此建设一批抽水蓄能水电厂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水利水电统一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管理。总装机500KW及以上的水电厂在地区水电局造册登记,接受地、县两级的行政管理和行业指导,每年由地区水电局主持召集他们参加年度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强调安全生产,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再小一些的水电站,由县水电局管理。纵观我国水利水电发展情况,水利水电有其特别的优点,

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小水电,对水电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和优惠政策,如“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但电力体制改革后,水电发展也面临很多困难。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电无法行使有效的行业管理;安全责任不明,水电站在建设或运行过程中,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有关部门就会推委,最后受罪的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电统计工作进展不畅,统计结果反映不了客观真实,不利于领导科学决策等。

二、建立现代化水利水电管理模式

(一)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对水电厂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效益的保障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结果是效益。运行管理单位,实行企业管理,一是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缺乏激励机制,二是传统就业制度过于包容,致使企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差,大部分职工末受正规培训,缺乏应有的知识。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建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水电厂应建立厂站、车间、班组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实行分级负责管理,责任到人。建立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技术档案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确保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应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图表,机组的原始数据资料(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记录、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运行、检修、试验、检验记录等)。特别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车间、班组的数据,并将其分类汇编归档,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2.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结合本厂的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生产管理办法》、《电厂及变电站通讯中断事故处理办法》、《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等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运行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

3.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结合本厂实际进行挖潜,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加强仪表监督、绝缘监督、金属监督和技术监督。技术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强化水利水电厂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水电厂经济考核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业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和公认合理的标准。国家电力公司时期曾推出过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标,并纳入到达标创一流标准的评定,但因该法对水量和综合出力系数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或不确定性,其程序的计算结果难于取得管理方和相关部门的认可,结果没能切实推行。从维护水电厂正常生产秩序的要求出发,水电厂生产运行指标应能充分体现各项工作的成效,反映设备管理维护和水能利用的水平,至于具体工种、岗位的工作成效应作为发电厂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它们综合起来反映发电厂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发电厂生产运行方面的工作是复杂而繁多的,如主设备可用率、弃水停机时间、厂用电率三项指标作为对已投产发电厂的生产运行考核项目。

(三)抓安全促生产,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水电厂技术管理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人。狠抓落实,用血的教训说明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使职工增强执行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并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和事故通报。用安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事故教训教育人,以奖优罚劣激励人。在职工中形成“抓安全就是抓生产的综合性治理”,从而使职工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平时加强职工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水电厂虽小但仍属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不低。水电厂规模小,机组容量小,人员少;不少人员身兼电气、

机械和运行工作,检修人员也身兼电气、机械检修两职,有的厂站甚至没有检修工,设备检修时才抽调运行人员出来参加检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小水电厂已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现有职工缺乏应有的知识,在工作中感到吃力。所以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是小水电厂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结语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水利水电企业要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大力推广国内外同行在成本控制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建立每日生产信息的自动采集、计算和传输、存储等,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发电厂的生产运行过程。水利水电行业中,大部分信息都可直接从发电监控系统、水情测报系统、闸门信息系统等系统自动采集,这大大提高各项指标准确性,真正建立水电厂对每次洪水的跟踪利用、每项设备发电潜力的挖掘,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形成有效、可操作和简明的现代化生产运行管理模式,使水电企业获得良好收益、使国家能源安全合理利用、使经济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 杨培岭。现代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M].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篇11: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一、高等教育中依法行政问题分析

传统的高等教育中所推行的管理体制是分级管理,即分为两级,但以省级统筹管理为主。这就导致了地方和中央相结合现象的出现以及发展。在传统的教育体制模式下,各级教育部门也开展了许多的法制建设工作,但即便如此,高等教育体制管理中始终还缺少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这样会导致管理体制的混乱。另外,高校在管理过程中,还会出现认识法律不足等现象,很多违纪违规现象应然而生,极易导致依法管理无法在高校管理中实现。行政管理在高等学校中涉及事务管理的诸多方面,这对整个学校在建设以及运营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比如,校方在办学条件和办学设施方面的建设,校方在经费方面的投入,以及校方领导的提拔与选任,或者老师的相关资格认证等,都涉及到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由此看来,它在高校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加强和提高依法行政方面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然而要落实依法行政机制,各级教育部门应遵循教育方面的相关法律,逐渐改善原有的管理方法或方式,对高校实施管理,全面有效的做好高校在建设和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高校应依照相关机制来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在管理中还要切实做好监督办学的工作。而作为行政部门,还应规范及健全相关的申诉渠道,保障高校活动具备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加强依法行政管理措施

依法行政在高等教育建设中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在高校整个管理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教学组织中,依照相关流程和规定,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的开展工作特别重要。而在管理组织过程中,务必重视法治这个大问题。

(一)逐步建立、健全高校领导和管理体制

要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做到管理有法可依,必须要在教学管理机制、办学方向以及学校相关发展规划过程中实施统一协调的法治领导。遵循和依照相关法治标准和规范开展高校的各项工作。

(二)依法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必须要严格依照教育方面或者其他相关的法律规范,针对教学管理中一些重大的或者最基本的问题,作出全面有效的规定。因此,高校要严格依法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学校的各项行为。与此同时,应逐步对学校和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界定,进一步明确学校同举办者二者之间的相关权利义务关系,以及高校所处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由此以来,才能依法对高校行政建设正常的开展工作。除此之外,学校也应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依法进行民主建设,完善和加强民主监督

依法行政必须透明化和公开化,这是确保其能真正落实的前提和基础。在高校管理过程中,依法行政要求学校务必把各方面事务公开,以努力实现公正及透明。只有这样,在高校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才能确保大家能真正的参与进来,实现共同管理及监督。

(四)加强和提高法治意识

在当前市场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下,人们法律意识在逐步加强,依法行政就变得格外的重要。要实现依法行政,首要的一点就是加大法律宣传教育的力度,与此同时还应注重执法队伍的全面建设工作。对相关行政人员来说,在当前法治社会的大环境中,人民群众可以对行政人员在工作中的违法违纪等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同时还可以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相关合法权益,以此来纠正相关违法违纪等行政行为。领导干部只有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提升法治理念,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切实地实现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方略。在当前新形势下,必须建立一支法律素质高的领导队伍,才能实现依法行政。

三、结语

当前,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必须不断的加强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体制,这是一个大趋势。而在学校整个教育发展中,实施和开展依法行政管理工作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篇12: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 “后现代性”作为一种脱胎于“现代性”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其精神实质如去中心化、多元主义、不确定性、微小叙事、消解权力的中心主义等诸多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正在逐渐渗透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对公共行政管理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促使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朝向三个方向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主要解决的是公共产品需求的个性化响应问题。

后现代公共行政思潮是在当代国际社会“后现代性”话语出现跨领域使用的背景下形成的。对于“后现代”这头大象,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解读:IT业将之称为数字化,哲学界将之称为本质直观,心理学家把它概括为行为体验,伦理界称它为自我认同,人类学家则说它是社会资本,物理学将它概括为负熵,化学说它是复杂和混沌,生物学则说它是基因重组……其实,“后现代”只有一个,那就是伴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而来的,语言(或者说符号)本身的权力(power)的被重视,以及在现代性语境下的结构主义、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等传统观念被打破其垄断地位。具体应用到公共行政领域,则是强调“以流程转变为核心”的公共行政改革取向。这种影响主要促使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朝向三个方向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本文主要拟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首先,我将简单阐述一下什么是现代性、后现代话语的产生以及后现代性,其次,我将就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加以初步探讨。

1现代性,后现代话语的产生以及后现代性

“现代性”是一个令人困惑和难以精确界定的概念,而且在当前,对这个概念更是充满着批判与解构的尝试。在关于现代性概念的界定中,有三位学者的观点比较著名:首先是吉登斯,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将现代性看作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包括从世界观(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态度)、经济制度(工业生产与市场经济)到政治制度(民族国家和民主)的一套架构。他着眼于“从制度层面上来理解现代性”,因此他的现代性概念主要指称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并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第二个是哈贝马斯,他从哲学的角度把现代性视为一项“未完成的设计”,是一套源于理性的价值系统与社会模式设计,它旨在用新的模式和标准来取代中世纪已经分崩离析的模式和标准,来建构一种新的社会知识和时代,其中个人“自由”构成现代性的时代特征,“主体性”原则构成现代性的.自我确证的原则。在他看来,现代性的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它的自我理解和自我确证的问题。第三是福柯,他同样足从哲学的角度出发,不过他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对他来说,现代性从根本上意味着一种批判的精神。

说到现代性,我们就无法绕开欧洲的启蒙运动,因为我们通常把现代性的产生归功于启蒙运动,正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孕育出了现代性的基本观念。这些精神主要包括理性主义的精神、科学的观念以及自由主义思想。这其中,康德作为启蒙哲学的杰出代表,其所谓“先验”的理性主义精神正是对现代性精神的最好诠释。而理性的批判与建构、理性神学、自由的权利以及民主国家的理念等,自然也就成为现代性的应有之义。

随着对现代性概念的不断解读与对现代性理念的不断实践,我们逐渐发现随现代性而来的虚无主义成为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现代性的自我确证性在面临“存在”与“虚无”的追问时显然无计可施。同时,随着罗素(Bertrand Russel1)、索绪尔(Ferdinand deSaussure)、穆尔(G.E.Moore)、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卡尔纳普(Rudolph Carnap)等人的分析哲学以及随之而来的哲学语言学转向的开始,再加上解构主义领袖德里达的推波助澜,后现代这个概念自然而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正如“现代性”一样,“后现代性”也是一个令人困惑、众说纷纭、有着多重歧义的概念。作为一种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在西方开始流行起来的社会思潮,经过分析哲学、符号学、语言学、叙事学、解构主义等等诸多流派和专家的诠释,以及消费社会的兴起与全球化的进程,后现代的思想和内容可以说已经覆盖了文化和社会诸多方面,同时也丰富、庞杂到了混乱不堪的地步。

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起因以及“后现代”的性质,有专家将之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种解释:一是社会动因说,这种解释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归结为它的社会政治背景,认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秩序应该被确立。二是后工业化或信息社会说,它将信息社会及其知识状态作为观察问题的一个基本视角。三是消费社会说,它认为后现代社会表现为一种消费文化盛行并支配着社会成员生活的“消费社会”的生活方式。四是文化反叛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Bel1),它从价值体系、宗教和文化的角度来反思现代主义。五是叙事危机说,其代表人物利奥塔(Jean~FrancoisLyotard)以“叙事危机”作为切人点来展开对后现代的阐述,以“语言游戏”的范式来解决后现代思想的核心问题,将追求差异性、多元化作为后现代的游戏规则。上述五个解释中,前三个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后面两个则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后现代话语的产生。

“后现代性”作为一种脱胎于“现代性”的思想与行为方式,无论其理论面临多少对抗与反对,作为其精神实质的“主体去中心化”、多元主义、不确定性、微小叙事、消解权力的中心主义等诸多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并且正在触及、渗透到各个不同领域,尤其随着信息技术及其手段的普及、经济的全球化,这种影响正在深入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我们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公共行政管理。

2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几个基本观点

正如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样,后现代理论在公共行政领域的跨学科繁殖产生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仍然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对意义的解构以及对主体中心主义的消解。在现代性的视角中,公共行政被建构为一种科学、一种技术、一种企业、一种阐释,其寻求的是科学性、客观性、效率和确定的意义,而从后现代性的角度来看,公共行政应该是通过对相像、解构、非地域化和他在性的强调来掀起一场变革官僚制的革命。现代公共行政相当于规模生产,它只能对共同的公共利益进行批量化满足,如果非让它去满足公民的个性化要求,就相当于定制,成本太高,不可能实现。

后现代公共行政开始转向流程再造。在批量化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大路货需求(比如安全、义务教育等)的同时,开始考虑响应复杂多变条件下的个性化公共需求,所以要进行流程再造,提高响应速度和响应能力。但作为流程再造成果之一的新公共管理和政府治理理论模式的施行,还是要以正规体制为条件的。这种体制,好像大炮,可以打大象(满足普遍性需求),但不能打蚊子(满足个性化需求)。如果非要在现有体制框架下,解决公共产品需求的个性化响应问题,成本仍然偏高。于是,为了解决对公共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的响应问题,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奠定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基石的,正是戴维·约翰·法默尔(DavidJohn Farmer)所著的《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TheLanguageofPublicAdministration---Bureaucrary,Modemity,and Postmodernity)这本书。而真正使该理论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则出现在查尔斯·J·福克斯(CharlesJ.Fox)和休·T·米勒(HughT.Miller)合著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Postmodern PublicAd-ministration…Toward Discourse)-书中。

福克斯与米勒在《后现代公共行政》中指出,就符号的层面而言,所谓的“现实”不过是社会的、历史的符号建构的产物,在后现代状况下,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脱节导致了“超现实”的出现,后现代文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高雅文化或大文化的日趋没落和亚文化的日益强劲,后现代意识的碎片化和关注于超现实的媒体形象的新部落主义使得任何形式的管理都变得困难,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框架:一方面,它能承受后现代的状况;另一方面,它能提出与民主理想相一致的主张。这就是所谓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

在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角度来看,官僚制在历史中是以决定论的、有意识地控制的术语定义的,同时,这些被软化为控制和理性的术语又逐渐让位于满意、统计意义、趋势等术语,决定论的或韦伯式的官僚制是一个控制的封闭系统模型。这显然与当代开放、多元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极不协调。

因此,对官僚制的突破与解构势在必行。公共能量场是话语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是现代物理学的能量场理论和现象学的方法相互修正的结果。场是作用于情境的力的复合。场的结构并不遵循固定的公式,而是取决于生活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能量这一概念则意味着:场中有足够的目标和意图。这些目标和意图使得人们被吸引、被激动、被改变。公共事务就是这样一种能量场,在那里,有着各种能量或力的作用,它们各自有自己的意向性或目的,从而形成一个公共的能量场。

公共能量场是表演社会话语的场所,公共政策在这里制定和修订。这一制定和修订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种话语进行对抗性交流的过程,是具有不同意向性的政策话语在某一特定的实践环境中为获取(或实现)其意义而相互斗争的过程,换句话说,公共能量场就是“回到事务本身”的那个“具体”场合,也就是所谓的“现场办公”。在这里,没有一个意义先天地是真的或者说是本体论地确定的,意义就是为了被抓住而确立的。换成我们熟悉的语言,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此,有两点尤其重要:首先,为了避免陷入后现代话语的无政府主义状态,我们必需对话语意义的真实性或者说真实话语的条件做出严格的限定。其次,为了避免陷入官僚制民主模式的独白性言说,我们期望在话语中看到的是意义之战,是争辩、论证、反驳,而不是和谐的异口同声。参与对话的双方应该是一种结构性的关系,他们之间既是平等的,同时又是对抗的、相互斗争的。因而从理论上来说,它所设想的是一个所有人都参与的民主前景。但是从实践的方面而言,它强调了自主参与的重要性,只有那些积极投身于公共事务的人才能通过其有意义的、切合情境的话语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作用,才能切实地利用他们真实参与的责任来加强民主。

显然,从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观点来看,无论是新公共管理还是政府治理理论,都还没有彻底回到政治本身。因为他们语义中的政治,还只是一种本质、一种抽象:而每个公民的利益是具体的,后现代公共行政,就是要从本质的抽象再回到现象的具体,使公共行政可以响应每个公民个性化的公共需求。换句话说,就是不仅仅要讲政治摆大道理,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替老百姓办实事。

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的这种影响和渗透、或者说公共行政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是极具颠覆性和震撼力的,就其目前的实践来看,其影响也是根本性的。比如荷兰的莱顿市和平司(Vredemakers)和法国的复合调解制度,就是基于这种理论在具体公共行政领域的一次具体实践和实施。其概念有点类似于我国的居委会老太太们的劝架调解制度。由于这种人民调解制度可以对胡同里各个公民最细小的公共需求进行最个性化的响应,成本又不高。因此一个居委会就是一个公共能量场,而居委会老太太就是维护安定团结、能量施放最到位的人。因而,我们或者可以认为,居委会老太太们的劝架调解正是一种最体现后现代风格的先锋派体验和实践。

篇13: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1引言

图书馆的行政管理,概括地说就是对单位人、财、物的管理,具体包括:人才的合理使用;职工思想教育;制定和督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经费管理;设备管理;后勤服务等。笔者从这几个方面提出做好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

2实行人本管理的思想

所谓的人本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工作中营造以人为本的环境,将人作为工作的核心,树立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用户、关心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充分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将人作为图书馆行政工作的`核心,加强管理。

2.1加强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教育

作为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对整体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管理部门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使其自觉遵守规定,热爱工作。具体来说,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建立并完善现有的学习制度,坚持不懈地组织职工学习政治、时事与图书馆的方针、策略、任务等。其次,作为管理人员要注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要考虑到职工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深入到群众中,对员工的思想要做到胸中有数,为员工解决困难,改善员工的政治素质及经济待遇,改善办公环境,给员工营造一种家的温馨,留住人才。

2.2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行政管理工作就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新时期的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善于同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改善协调沟通能力。在工作中坚持黄金原则与白金原则,黄金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白金原则就是按照他人的要求去做,满足他人的需求。在工作中以这两个原则为指导,实行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知己、知彼、权变。所谓的知己就是要对自己的能力及特点较为了解,在工作中扬长避短;知彼就是要了解他人,善待他人;权变就是权利弊而随机应变,根据环境及人的不同而随时调整工作策略。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倾听能力,有效运用语言能力,发挥优势化解冲突,总之就是在进行行政工作的过程中,要秉持服务的态度,坚持为群众服务的思想,为员工解决问题,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一支生机勃勃的队伍,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3建立并完善章程管理标准

加强章程的建立,建立工作目标,用其管理人,约束人。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制度主要可以分为:办公室岗位责任制,安全工作责任制,卫生安全防火制度等,完善相应制度,科学管理,促进图书馆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改善职工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改善工作效率。作为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章制度的完善对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建立并完善规章制度,实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的管理方针,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

4加大经费管理力度

对任何工作来说,经费都是不可或缺的,图书馆行业也不例外,要想发挥行政管理工作的作用,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财力的控制,这就要求在经费的管理中坚持统筹兼顾、轻重缓急的工作原则,保证工作效益。在经费的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4.1做到专款专用

所有的款项都要按照预算办事,从预算的编制到最后的决算环节都必须要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严禁移东补西,导致款项乱用。

4.2统筹兼顾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图书馆的经费有限,因此,在使用上必须要统筹兼顾,考虑多方利益,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结合,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到业务的建设与资源的建设中,一个良好的图书馆建筑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但如果空有形象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在图书馆的硬件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内涵方面建设。

4.3把好图书馆采购的质量关

图书馆采购是经费最主要的支出,因此要把好采购关,避免由于采购造成的浪费,同时要完善管理制度,重视订单的审核工作,严把采购关。

4.4压缩会议,避免做表面文章

重复的会议,大量的表面文章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费的损失,因此,必须要实事求是,控制好经费管理,实现经费利用率的最大化。要在开源节流上下功夫,拓宽经费渠道,避免图书馆经费的无端流失。

5加强后勤工作的管理

后勤工作是图书馆顺利向读者提供服务的基础,如何为读者提供服务,为读者创建较好的工作环境,让读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吸取知识,接受文明的教育。同时要提升后勤工作的效益。因此,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中,一个图书馆如果室内清洁,书刊整齐,藏书丰富,室外鲜花四季盛开,会使人感到春天常在,充满希望,这就要求提升服务的工作效率,重视读者教育,视服务为生命,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6提高安全技术防范能力

安全工作的质量对整体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将安全放在首位,必须为读者提供绝对安全的学习环境,提高图书馆建筑的安全性。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安全建设,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并完善安全防火机制,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将安全放在首位,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读者是体现图书馆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图书馆的生命,一旦失去读者,图书馆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公共图书馆的读者队伍来自不同的阶层,面对复杂的读者队伍,公共图书馆应实行多方位的服务,拓展服务领域,为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7结论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行政管理工作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做好读者服务的基础,这就要求加强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完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水平提高,推动我国图书馆服务事业的发展。

篇14: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前言

21世纪时代是人力资源经济开发的黄金时代,人才作为一种资源的地位迅速提高,人力资源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变成人类实现所有预期目的的前提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核心。“知识资本”开始推动单位创造效益;在一些领域中,知识成分已然变成量度企业业绩的重要准则。很多研究表明:企业是否能维持经济效益稳定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增长,主要凭借的是员工的知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员工发挥知识能力的基础。所以,提高各个企业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知尤其重要。激励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激励机制在各个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做出贡献。

摘要: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成为时尚并被广泛接受的名词,原来的人事部已纷纷改称人力资源部。然而,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力变为资本,使其成为企业的财富,让其为企业所用,并不断增值,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内容:

一、资源和资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资源是自然形成、未经开发的,而资本却经过精心的开发和筹划,成为企业产生利润的基础。

其次,资源和资本在使用上考虑的角度完全不同,如果要资源,人人都想要最好的,钱越多越好,技术越先进越好,人越能干越好,但作为资本,人们就会更多地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会在乎成本,会考虑利润。

第三,提到资源人们多考虑寻求与拥有,而提到资本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其增值生利,资源是未经开发的资本,资本是开发利用了的资源。

1、在人才招募上:如果我们正在找工作,我们读十份招聘广告,会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内容十分雷同: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能流利地使用英语等等,难道有这么多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是一样的吗?

我曾听一个年长朋友抱怨过,他工作的公司在招聘时要求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那时,这个要求很普遍,为了找工作,他在应聘前还真在口语上下了不少功夫,应聘面试时与考官侃侃而谈,顺利过关,结果工作快半年了,除了“Hello”之类的就没说过什么英文。还有的公司,招聘话务员,要什么:“本科以上学历,英语四级以上,能用关于交流。”本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从来没有做过对外贸易,资源浪费啊!也许他们是为了长久之计吧!

上述的招聘就是将人作为资源,只片面地追求好,不论是否需要,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流利的英语等,只要别人要求,我就要求。这种招聘方式,或者会为企业增加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或者成为员工队伍不稳定的根源。终将回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一个人的能力不同,其对薪金和发展前景的要求就会不同,一个不太会讲英语的人和一个能流利地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人对薪酬的期望会有很大差别,同样,一个营销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和一个MBA或EMBA对薪酬的要求更会大不相同,一个人具备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就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使其容易不稳定,同时,由于他们投入了大量成本才成为了较为稀缺的人才,社会提供给他的报酬水平也会较高,一个企业如果想招募并留住这样的人才,只能按社会标准付给他较高的薪酬,这就意味着我们增加了成本。如果,我们将人力看作资本,这是我们会很自然地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多付的成本能否给我们带来收益? 假设一个企业只做国内贸易,估计在一年之内都不会与国外公司打交道,如果招聘时非要求良好的英语水平,这对企业来说只会带来两种结果:

(1)增加工资成本。本来销售部的工资成本可能是15000元/月,由于要满足高素质员工的薪金要求,使工资成本增加至30000元/月,而增加的15000元成本并不给企业带来任何价值。这样做不是白白浪费吗?

(2)造成流动,增加招聘培训成本。如果公司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招来的员工在了解到他们的收入状况后会产生不满,然后另谋高就,这样,不仅使公司已支出的招聘培训费打了水漂,还得不断再去“浪费”招聘培训费用,以维持公司在人才上的高要求,而这些增加的成本也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

2、在人才的使用上:一个公司招募了一个新员工,在招聘时其条件完全符合公司要求,但试用期结束时,该员工却未能完成公司的工作,因而被解聘,这是谁的过错?公司?员工?

我们很难说这完全是一方面的过错,但我们知道,对同一个员工来说,将其视为资本或视为资源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孙先生的故事。 孙先生大学毕业后应聘到甲公司做销售员,三个月过后,被炒了鱿鱼,于是,孙先生又来到乙公司,销售业绩却很不错,不到一年,就被提升为销售主管,同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招聘过后,甲、乙公司都做了些什么。 孙先生来到甲公司后,人力资源部让他填写了各种表格,然后,就让他到销售部上班。销售经理将一摞产品和公司的介绍资料给了他,安排他去行政部领了笔、本等用具,向他介绍了部门的其他同事,最后,给他下达了销售指标,并让他坐到办公桌旁开始工作。孙先生没有销售经验,由于拿到的资料是公司发给客户的宣传资料,对产品的介绍很简单,孙先生对产品是什么也不甚了解,只能自己瞎闯,结果三个月过去了,仍是一头雾水,不要说完成销售任务,根本就没开张,结果被炒了鱿鱼。 在乙公司孙先生有着不同的经历,到人力资源部报到后,人力资源部对他们进行了关于公司文化、公司发展史、公司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使孙先生对公司有了全面的了解,到了销售部,又受到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随后销售经理亲自带他到销售现场观摩其销售过程,在这之后,才让他独立进行工作。在每周的销售例会上,销售经理还会不断组织大家对销售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大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孙先生不笨不傻,在这种周到的训练和辅导下,很快就入了门,加上孙先生勤奋敬业,销售业绩迅速上升,渐渐成为销售员中的佼佼者,很快就被提升了。 甲、乙公司对人才不同的处理方式反应了不同的人才观,甲公司将人才仅视为资源,只要招进来,就算完成任务,而乙公司将人才视为资本,根据企业的需要不断对其进行经营开发,使其升值,成为企业的利润来源。两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甲公司在感叹“人才难求”,一直忙于苦苦寻找好的“人力资源”,乙公司却人才济济,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而实际上他们拥有同样的资源,就像他们都招聘过孙先生一样。 现在,我们了解了将人力作为“资源”和“资本”的不同做法和不同结果,我们知道只有将人力视为资本,才能最经济地拥有人才,并拥有充足的人才,并使人才不断成长,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那么,我们应如何将“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

二、人才招聘

1、招聘前进行规划:现在许多企业尚无能力做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但起码在招聘前应有一个针对本次招聘的规划,这个规划应包括如下内容:。 招聘的目的:为什么要招这个人?。 应聘者的工作任务:招进来的人将完成哪些工作。 对应聘者要求:为完成上述工作,应聘人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2、追求“门当户对”

农夫娶到公主当然是美事一桩,但如果日后因农夫养不起公主而遭公主抛弃,那还不如开始就娶个村姑,白头偕老,和和美美过一生。招聘人才也是这样,不要一味追求水平高,而要追求经济适用…… 根据企业的需要确定招聘条件。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过高的要求将造成人力成本增加或人员流动频繁…… 增加透明度,充分确认合作意向。人力资源部应该尽力为企业吸引人才,但吸引人才应*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政策,而不要仅*招聘技巧。“骗”进门,留不住,不如当初就不让进门,因此,在招聘时应与招聘者充分沟通,首先,应让应聘者了解他到公司后将要完成什么工作任务,需要具备哪些技能,以使应聘者能判断自己是否喜欢并胜任这份工作,其次,应该向应聘者客观地介绍公司能提供的待遇和发展机会,这样,虽然损失一些人才,但愿意进入公司的人会相对稳定地为公司工作,从而减少因人才流动造成的招聘和培养等费用的损失。

三、人才使用

1、人才开发:

(1)人才开发的目的: 使社会人才成为企业人才。虽然我们在招聘时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做了基本的规定和审核,但要想使应聘者的能力能充分为我所用,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例如:当我们招聘一名销售代表时可能会要求他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如果我们不对他进行有关公司和产品知识的培训,他还是不能很好地向客户介绍我们的公司和产品,只有提供相应的支持,员工的才能才会被开发利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使人才适应企业的变化和发展。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也会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和提高,而企业不可能*频繁地换人来适应这种变化,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为员工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使员工的能力不断增长,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从而降低人才成本,为公司节约资金,变相的为公司企业增加利润。

(2)人才开发的主要方法: 人才开发的主要方法是培训,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即可以是参加培训课程,也可以是在工作岗位上的辅导和训练,还可以用鼓励员工自学的方式使员工自己通过读书、上学、进修等方法来进行自我培训,因为是以为企业开发人才为目的,因此,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从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出发,鼓励员工按企业的要求去不断提高自己。

2、人才使用:恰当地使用人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并能引导员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人力资本与其他资本相比有其独特性,即其创造利润的能力有很大的弹性,一个工人可以每天生产20件产品,也可以每天生产50件产品,一个销售员可以每年带来10万元利润,也可以每年带来40万元利润,这关键看企业如何去使用员工。从人力资本开发的角度来讲,员工的合理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要想使人才创造最大价值,就要为员工提供工作所需的各种支持,包括相关的培训、相应的办公设备、其他部门的配合等等,这样,员工的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

(2)激励:

激励的作用:激励一方面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为企业做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对员工进行引导,鼓励员工去做正确的事,使员工素质有所提高,从而使人才增值。 激励的方法:激励可以通过满足员工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种方法去实现,满足物质需求可以通过工资、奖金、福利等多种方式实现,满足精神需求可以通过提供晋升或发展机会、感情关怀、工作成绩认可等方式来实现。 谈了这么多,目的还是想把公司的人力资源观提升为人力资本观,但还有待于试行。我认为这一观点在实行中会有迅速改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

篇15: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相关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研究

【摘要】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当代教育的改革进程也在快速深入,为迎合当前的教育形势与人才发展的新要求,高校管理的全面改革成为大势所趋。

行政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高校行政管理的实效性将直接取决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实力。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作为行政管理的执行主体,唯有正视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致力于多措并举,强化行政管理队伍质量才能有效保证高校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推动高校行政管理走上标准化之路。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行政管理定位于辅助高校对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近些年来,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除了高校教学实践的大力改革之外,高校管理实践的改革也成为教育界所广泛关注与研究的重点。

长期以来,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始终保持着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这不利于管理质量的提升。

随着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校行政管理相关诸多创新理论进入高校管理视野当中,理念与文化要素的整体融合,将高校行政管理质量的提升举措列为重点。

然而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效能直接受行政管理队伍的主导,一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低下,导致整个行政管理队伍的力量弱化,高校行政管理实践的改革力度也就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疲软,执行力难以到位,抑制了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因此,要想进一步助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强化行政管理工作基础,提高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质量。

一、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基本素养

高校行政管理是当前高校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的目的即在于基于高校不同专业学科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作用于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个专业的纵深发展均为高校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唯有强化高校行政管理,才能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基。

随着高校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建设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全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致使高校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现代化理念的缺失以及定位不明确等方面[1]。

而深究当前主要问题存在的根源,即在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综合素质不足,主要表现在认识及理念上的误区,直接干扰着高校行政管理质量的提升。

在各项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工作者过多地凭借着自身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统一安排,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在学习活动中处于难以逆转的被动地位,对各类活动的接受更局限于课堂当中和教材之内,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难起到有效作用。

另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理念过多停留在“管理”层面,而完全忽视了管理的“育人”核心,所有管理活动的开展并不能充分发挥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弱化了高校行政管理的实际价值[2]。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对高校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只有明确高校行政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才能保证管理队伍质量建设的有效性。

首先,行政管理者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

思想政治修养作为人的核心因素,对于高校行政管理者的意识与行为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唯有强化党性政治觉悟,才能有力担起“管理育人”的重要使命;其次,无论在何岗位,都需要以良好的业务素质作为前提。

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不仅需要了解各类政策,更需要将业务素质范围延伸至系统教育理论、行政管理规律、现代化办公模式等领域,并以此构建现代化管理理念,深化行政管理研究,以更好地适应行政管理的现代化;第三,要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与正派作风[3]。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以与人交往为主,因此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并且行政管理为高校管理的核心环节,只有贯彻全心服务于师生的管理理念,才能确保行政管理的实效性。

可见,推动高校行政管理的有效改革意义重大,但前提是要有效提高高校行政管理队伍质量。

二、强化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在高校教职工管理过程中普及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伴随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而生成的全新的管理理念,最初形态源于现代企业管理。

时至今日,高校管理的复杂性与难度不断上升,由此呈现出了一定的混乱态势,为精细化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融入提供了特定的必要性。

纵观当前各机构对于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应用,均需要以强化内部员工的精细化意识作为前提。

高校精细化行政管理模式的构建亦有必要顺势而为,切实在高校教职工管理过程中全面普及精细化理念[4]。

对此,本文认为可采用多种方式对教职工的精细化观念意识进行培养,包括专家指导、专业培训、专题讲座和参观学习等形式。

唯有保证对教职工精细化观念培养的实效性,才能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高校发展的稳步推进以及学生的自我成长和高质量教育的开展提供稳定而强大的动力。

(二)强化行政管理者细节意识,划清职责权限

高校行政管理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明确行政管理目标,实现岗位职责分配制度,强化个人责任,也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个人教学任务。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研究需要遵循高校管理的实际规律,针对行政管理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实现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应该在稳定和谐的行政管理环境中,为有秩序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还应当不断适应社会教育人才需要,进行教育管理改革。

通过多种教师培训管理方法来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完善教学管理工作的整体组织结构,将教学管理落到实处。

在教学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加以重视,设置职能明确的教学管理岗位。

(三)推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转型

高校行政管理应该遵循规范管理准则,规范管理也是系统化管理的'基础。

通过规范和规则化控制和管理,才能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规范意识,自觉规范自身教学管理行为,严格要求自己。

管理活动的实践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教学管理中,教师和学生是需要重视和关注的两个重要主体。

针对教师应该完善教师管理工作流程和制度,对于学生的管理应该加大监督力度,自觉引导学生行为,通过规范化的考评规范则,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管理平台和师生发展环境[5]。

让高校教职工能够在平等和公开的管理氛围中学习进步。

因此,提升规则管理意识,制定科学的管理流程,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不断增加考核监督力度实为必要举措,有利于对高校行政管理者提供严格的约束。

(四)借科技的融入助力高校行政管理实践

一直以来,科学技术始终被放在“第一生产力”的位置,我国社会经济至于当下的发展态势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也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全速发展和显著提升。

在当前的新时期,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将信息化技术逐渐覆盖到了各个行业领域,互联网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其要求,决定了信息化和数据化应用的实际价值,而信息化和数据化又来源于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此技术应用于管理中的重要优势便体现在高校管理的各项决策与工作协调,这一优势也推动了高校管理效率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能够借信息化应用减轻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强度,从而促进高校行政管理者工作效率的提高。

因此高校精细化行政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进一步扩大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力度,切实发挥出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

(五)创设良好的高校行政管理氛围

高校行政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实践,单方面的管理势必会抑制实际的管理效果,也会影响到行政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