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的现状技术发展论文

hot_dnangel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hot_dnangel”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安全的现状技术发展论文(共1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网络安全的现状技术发展论文

摘要:经济的发展给我国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发展机遇,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各个领域当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大众生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它在给人民带来便利和商机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问题也随之而来了。许多不法不法分子利用程序漏洞或者借助病毒展开了网络攻击,使得信息被泄露,轻则泄露个人隐私,重则会出现因商业信息泄漏造成经济财产损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对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为网络发展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还可以让客户获得更好的网络体验。本文围绕网络安全发展现状和技术发展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未来网络安全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网络安全;发展方向;技术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这让互联网的应用也变得越发的广泛起来。但同时所关乎到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也收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信息网络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会对人们在互联网的正常使用上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应该如何对现阶段互联网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加以解决,成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基于此,要求我们应该对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找出互联网安全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在对互联网安全系统的防护上,切实的找出可行的方法,进而更好的对互联网的安全进行保障。

1网络安全问题的致因

1.1对应用程序缺乏有效管理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互联网都能够在无形当中渗透到其中来,基于此种原因下,就会有各种类型的安全工具产生,但是对这些工具并没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这就在无形当中让用户使用网络安全系统时,出现一些滥用的情况发生。由于安全工具的类型非常多,系统的安全软件没有强大的安全技术作支撑,会让不法分子对安全软件存在的漏洞进行利用,最后对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造成非常大的破坏。如果不法分子一旦对网络安全工具加以利用的话,就会出现攻击网络的情况,最后就会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产生。

1.2安全漏洞问题日益显著

互联网的安全系统绝大部分会有程度不同的安全问题存在,但是所存在的这些漏洞当中,多少也会有一些设计人员操作的原因存在,这主要是为了以后意外发生时,能够更顺利的进入到系统当中。正是因为这个漏洞的存在,一些企图不轨的人员,就会利用互联网存在的这个安全漏洞,攻击并破坏系统。

1.3网络设备自身安全问题

网络设备自身也会有一定的安全问题存在,如果被有企图的人发现并进行利用,则会对网络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比如,大家都知道,互联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无线网络,而另外一种就是有线网络,但是相比较无线网络而言,有限网络则会更容易出现安全隐患,这主要是因为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对监听线路的利用,从而收集一些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法分子就可以搜集到非常多的信息。

1.4恶意攻击带来的安全隐患

恶意攻击是在所有互联网安全隐患当中,最为受到的一个安全隐患。由于一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对网络中节点之间的数据进行利用,进而达到对信息进行盗取的目的,最后导致信息失窃的安全问题。由于现阶段所使用的互联网大部分都是以太网,因此网卡就会安装在两个节点之间,这样就能够对两点之间的信息进行较为有效的接收。大部分的不法分子在实施攻击的'过程中,都会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攻击,其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篇2:网络安全的现状技术发展论文

2.1网络安全技术发展日益科学化

网络安全技术逐步的科学化还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会在整个网络发展的过程当中存在。要想让网络安全技术真正的科学化,就要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采用这样的方式真正的达到让网络安全技术科学化的目的,与此同时综合考量技术,切实的将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找到。

2.2防御技术日益专业化

随着网络优化的不断发展,并且逐步的朝着自动化,还有智能化的方向上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由此就有了人工智能专家的出现,这就在一定程度打破了原有的思想,在对系统的支持上,通过智能决策的方式,能够对机制进行更为切实有效的运用,网络优化人员在针对网络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可以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让网络当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及时的得到了科学的解决,这也证明了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起来。

2.3形成一个专门产业链

伴随着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和其他产业的密切融合,这也让网络安全技术有了非常大的变化。网络安全技术正在逐步朝着生态环境的方向进行转变。伴随着产业链变得逐渐复杂起来,造成计算机网络产业要朝着生态环境的方向不断的转变。任何一个环节在生态环境中都能够被取代。

2.4网络信息容量得到提升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以往的数据业务没有办法和现阶段的使用需求相适应,由此对路由器还有交换机的处理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于此,互联网也对业务的发展需求上提供了大力的支持。随着使用人们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互联网,互联网待到使用一定程度时,就会有负荷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对网络技术的发展上,应该加强对信息容量的提高。

3结束语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明和使用,这让互联网对人们的生产还有生活都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为人们传输着丰富的数据和信息,但同时互联网的安全性也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基于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网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找出网络安全具体存在的问题,然后加强对此有关技术的发展,进而将更好的网络服务提供给人们。

参考文献

[1]井鹏程,王真.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和防御技术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11):11-11.

[2]朱骏.基于网络安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现状及发展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03):71-71.

[3]王剑.关于网络安全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6(05).

篇3:国内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国内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建筑技能对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技能技术的革新和改进对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从建造技能的概念出发,在降低建筑结构能耗、开发新能源、使用新节能材料等方面阐述了相应节能措施,以期望对研究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能耗;新能源;新材料

1、建筑节能概念

建筑技能可以分为广义技能和狭义技能两大类。其中广义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考虑其能源的流动情况,与其相对应的节能技术被称为绿色建筑。狭义建筑节能主要关注的是建筑的构造部件在加工、安装、建造及其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情况,特别是建筑运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情况。与狭义建筑节能对应的节能技术称为节能建筑,通常讨论的节能技术多为狭义建造节能,本文所提出的技能技术均是指狭义建筑节能[1-2]。

2、降低围护结构的能耗

建筑围护结构的能耗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门窗、外墙、屋顶。这也是建筑节能技术最关注的三个部分,主要节能方法是提高构造技术,使用更经济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来增强围护结构的密封、隔热和保温的性能。

2.1门窗节能

门窗在建筑艺术上具有重要意义,是重要的通风采光的围护结构,同时又是容易受损构件。为了增大通风采光的面积,现代建筑将门窗的面积设计的更大,为了增强艺术效果,有的建筑被设计为全玻璃幕墙结构。门窗面积的增大对保温和密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节能的难度。目前对门窗节能的主要方法是提高门窗的密封性和研制保温隔热性能更高的材料。

2.2外墙节能

外墙节能的主流方法是采用复合墙体,复合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或者块体材料作为承重结构,墙体是将保温隔热材料与薄壁材料复合而成。与传统材料相比,复合材料需要特殊的加工设备和工艺。例如,聚苯颗粒骨料是将废弃的聚苯板粉碎,并将大量粉煤灰加入到胶粉料中,是一种废物再利用的典型环保材料。胶粉聚苯颗粒浆料是把聚苯颗粒轻骨料和胶粉料通过加水搅拌成浆料,将浆料涂抹在墙壁外表面上,形成一层无空腔的保温层。墙体复合技术总体分为三类:夹心保温层、内保温层、外保温层。欧洲国家大多利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办法,其中外保温建筑占德国总建筑的80%左右,其中采用泡沫聚苯板约占70%,而我国多采用夹心保温层。

2.3屋顶节能

屋顶作为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保温隔热作用,寒冷地区的屋顶为了减少屋内热量的散失,需要加装保温层,炎热地区的屋顶为了减少导入屋内的太阳辐射热量,需要安装隔热层。在冬冷夏热的黄河与长江流域之间,建造需要考虑冬夏两个季节的温度变化。常见的保温方法有:在屋顶防水层的`下方铺导热系数较小的保温材料,例如玻璃棉、膨胀珍珠岩等;在防水层的上方铺聚苯乙烯泡沫。例如,英国利用废纸制作了一种保温材料,将废纸经过硼砂阻燃处理制作成纸纤维,施工时将纸纤维吹入屋顶预留的夹层中,形成保温层同时又具有防火的作用。屋顶的隔热办法主要有屋顶绿化、屋顶架空通风、屋顶蓄水等等。为了满足屋顶的节能需求,出现了一些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实现屋顶节能的新技术,例如可控型通风房顶、太阳能集热房顶等等。

3、开发建筑节能新材料

3.1外墙保温和饰面系统

外墙保温和饰面系统的使用率在商业建筑外墙中占17.0%左右,在民用住宅外墙中占3.5%左右,而且在民用住宅中每年以1.0%~18.0%的速度增加。外墙保温和饰面系统的主体部分是保温板,制作材料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厚度在30~120mm范围,使用机械方法或者合成黏结剂将保温板固定在外墙上;外墙保温和饰面系统的中间层是聚合物砂浆基层,基层具有持久性和防水性的特性,使用玻璃纤维网增强并传送外力;外墙保温和饰面系统最外面的部分是表面覆盖层,要求设计的美观持久,为了防止覆盖层褪色或开裂,覆盖层材料可使用丙烯酸共聚物涂料,具有多种颜色和质地,强耐久性和耐腐性能均比较高。

3.2隔热水泥模板

隔热水泥模板是一种绝缘模板,使用水泥类的胶凝材料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模板,多用于浇筑混凝土墙和地基。施工时,先在模板内部垂直或者水平配筋,建成墙体后,隔热绝缘模板将成为墙体的一部分,在墙体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形成了保温绝热层。

3.3保温绝热板

保温绝热板材的中间是夹心层,材料多是聚亚氨脂或聚苯乙烯泡沫,厚度采用120~240mm,两面根据不同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平板面层,房屋内可以使用胶合板类木制品作为两面。使用保温绝热板材建成的建筑具有强度高、造价低、节约能源、保温效果好、保护环境、施工简单等特点。保温绝热板宽一般为1.2m,最大长度可达8m,尺寸已经系列化,整套供应,建造者只需进行组装即可使用,尺寸也可根据实际要求定制[4]。

4、新能源的开发

为了缓解能源枯竭和人口增加之间的矛盾,在对不可再生能源节约的同时,需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及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必须以高新科技为依托,例如太阳能、水力、潮汐能、地热、风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都需要借助先进技术手段,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筑可以利用太阳能取暖,假如又可以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将光电产品融入到建造构件中,将所获得的电能为建筑所用,可很好的降低建筑能耗,例如光电天窗、光电窗间墙、光电玻璃幕墙、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等等。

5、结论

采用新技术,利用新能源,开发新节能材料,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根本手段。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节能建筑必定是紧凑型的,具有较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筑节能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可再生和低品位的新能源,另一方面研发新节能技术和材料,同时,要重视能源规划和节能管理。

参考文献:

[1]翁丽芬,张楠,陈俊萍.我国建筑能耗现状下的建筑节能标准解析及节能潜力[J].制冷与空调,.1(2):10~14.

[2]龙惟定,白玮,梁浩,范蕊.建筑节能与低碳建筑[J].建筑经济,,2(2):38~40.

篇4:力学计量技术发展现状探析论文

力学计量技术发展现状探析论文

摘要: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推动下,我国的力学计量标准实现了完善和发展。在力学计量中普遍能看到对信息处理技术、智能空翻理论等的应用。本文会将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发展现状作为重点阐述内容,同时还提出了一定的改善建议,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力学计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发展现状

从世界角度进行分析,力学计量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了,特别是在国外,力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建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筑结构中促进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力学计量技术的重视程度,在力学计量技术中,力学计量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力学计量的数据是以力学计量装置为工具测量出来的,只有不断精确计量装置,我国关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才会比之前更加成功。

1、我国力学计量标准装置发展的现状

针对有所差异的测量内容,计量工作人员不能不闻不问,而是要高度重视起来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各种力学计量测试装置。在力学计量工作中,会涉及到众多因素,比如静力学原理等等,这些原则和各种各样的效应成为我们力学计量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杠杆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这种装置从名称上进行分析就能看出运用的是人们熟知的杠杆原理,具体的过程为在作用力的帮助下完成计量标准装置的转动,在这一操作步骤的帮助下,若标准装置能够保持平衡状态,工作人员就可以在相关原理的支持下测量物体的力值测量。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这种力值测量方式是非常常见的。

1.2 弹簧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这种力学计量标准装置是按照弹性敏感元件在相应的压力作用下出现的变形,与此同时通过传动放大机构显示出测试压力的大小。这种装置有自身的缺陷,其测量压力范围确定性比较低,而且表现的很明显,一般而言是受大小、弹性元件等各种形式的影响。

1.3 传感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对于这种装置主要是以一定形式的感应元器件和相应的附件组成的一个力学测试系统,并且按照接收测试的物体或者是使用标准砝码的质量对测试物体的弹性变形量判断元器件的变化程度,随后再采集信号输出的大小,并对测量物体的质量开展衡量或者是对比。

2、我国现有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的全面推动下,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的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全面出现,并且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现在在实际的力值计量整个过程中,能够随地找到电子信息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身影”,目前为止,其发展方向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2.1 静态方向到动态方向的发展转变。

现在我国力学计量标准装置测量工作发展方向有所改变,现在非常明显的一个发展方向是通过动态的力校准测定信号,并且在这种趋势下,测量的精准度需要有效提升。当今社会,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的运用已经不是之前单纯运用这种装置的状态,测量的相关技术人员也要逐步转变这种单纯依靠装置的方式,逐步意识到将信息处理技术运用到力学计量标准装置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付出行动,同时要对动态信号展开相应的数据采集,以动态数据为基础才能更好地确定跟踪信号的大小和具体的'变化,这种发展方向必将是未来力学计量标准装置测量的主要方向之一。

2.2 关于力学计量装置测量的问题未来将会向自动化方向不断发展。

关于力学计量装置测量未来的发展方向有许多的猜测,但是毋容置疑,自动化操作和自动收取数据将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为了不断提升校准速度,满足时代和人们的实际需求,工作人员要将计算机技术和各种各样的力学信息校准软件运用其中,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降低人工操作的时间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可以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各类误差。截止到现在,我国的力学计量装置在自动化方向有了比较突出的表现,未来自动化模式将会运用的更好。

2.3 量限逐步向两端开始延伸。

计量装置测量范围的大小受一些因素的限制,常见的因素是测试环境、测试要求。并且设计和研究力学计量标准装置超大力值和微小力值,现在已然成为对力值计量的一项比较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内容,相关人员不仅要意识到更要重视起来,逐步体现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

2.4 传感技术和激光基础应用范围将比之前更为广泛

传感技术和激光技术是两种在力学测量标准装置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按照其相应的电效应等原理,并和传感元件等全面结合起来,通过这两种方式的不断结合力学计量装置的测试精确度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激光技术的应用需要正弦逼近方法的帮助,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意识到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并改进工作人员所选择的型号,我们进一步的目的是有效提升校准比确定程度。

3、结束语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力学计量标准的完善和发展水平都在不断上升。现在已经有太多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现在在智能化技术等相关先进技术的拖动下,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将会变得比之前更为精确。这是一种被人们所认可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变化,其对人们的服务也将变得比之前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平.浅析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发展现状[J].科技资讯,(2).

[2]任怀峰.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J].电子世界,2014(6).

[3]方剑.浅谈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现状[J].活力,(18).

[4]张少杰,马铁华,沈大伟.基于直角应变花的爆炸冲击波应力测试及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l(6).

篇5: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1前言

在信息化极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普及到各群众的生活中。无线通信技术不再局限于用于语音通话方面,它已经全面运用于商业、生活、金融及工作中。移动电话,语音通话,数字电视,网络通信,数据交换等,都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平台繁衍而生。人们只需要一个可以移动或者固定的终端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即可享受无线通信技术带来的语音或视频通话,数据及交换,图像和传真等便利服务。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是必要的。

篇6: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2.1无线通讯应用普及范围不广

现如今,无线通讯高速发展,配置也更加地灵活,新的无线通讯协议和产品不断出新,现在的家庭、企业和单位都引进了无线通讯技术,普遍表现为家庭上网和单位办公的无线宽带和光纤设备,由于无线技术在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加上部分单位技术人员对通讯技术知识尚不能很好的掌握,致使部分设备不被使用,其中就以单位和企业现象最为严重,这无疑成为无线通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负面效应,所以应该加大对无线通讯技术的普及应用,实现无线通讯的真正价值。

2.2无线设备维护工作有待完善

无线通讯的传播离不开无线设备的使用,然而这些无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电脑数据丢失、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给企业和单位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设备故障的发生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和单位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未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二是维护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存在缺陷,三是企业或者单位在进行设备采购时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选择一些配置不高、质量和使用年限都不是很好的设备品类,无疑加大了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所以企业要坚持做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

2.3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通讯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无线通讯技术,还要掌握通讯设备维护和保养技术。伴随无线技术的发展,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在不断产生,由于无线通讯技术问题导致的故障给企业的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严重制约着无线通讯技术的普及运用,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无线通讯技术热源尚没有掌握相应的加密技术和设备维护升级技术。再加上實际工作中部分技术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无线通讯技术的维护工作。

2.4无线技术水平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无线宽带技术的出现促进了无线通讯产业的加速发展,无线宽带技术凭借其接入方式灵活,上网速度快等特点为广大用户所接受。然而在实践使用过程中,无线电波容易受到天气的干扰,造成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带着问题寻找方法,为寻找更好的使用切入点,3G技术应运而生,3G系统比现有无线技术更强大,不仅信号覆盖面广泛,还能支持数据、语言信号的传输和切换,成为全球3G发展技术的主流标准。然而社会越发展,科技越进步,人们对信息的要求就会更高、更严格,尽管3G系统相较无线技术强大很多,但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即面临竞争和标准不兼容等问题,广大用户期待移动通信标准能够统一,鉴于此呼吁,国际电信联盟研究制定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将移动通讯系统和无限局域网、WLAN等其他系统结合起来,产生4G技术,实现了商业无限网络、局域网、蓝牙、广播、电视卫星等通信技术的相互兼容。4G系统作为一个全IP的网络系统,安全性更高、智能性和灵活性更强,传输质量也更好,但是笔者相信,任何系统都不会是完美的,在将来的使用过程中肯定会暴露其功能上的缺陷,所以期待通讯技术第五代、第六代甚至更强大的一定通讯标准的制定,以满足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需要。

3无线通讯技术的改进措施

3.1推广软件无线电通讯技术

无线通讯技术的使用已普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无线通讯自身技术水平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无线通讯技术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通信方法,优化网络配置,提高设备相关性能,确保无线通讯的可持续发展。软件无线电通讯技术的使用,不仅便捷和灵活,还有效保证了无线通讯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信息保密性的要求,值得在现有无线电通讯技术推广。

3.2完善通讯技术相关维护管理制度

无线通讯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在运用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通讯运行和技术维护管理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管理措施不完善,无线通讯运行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要让无线通讯技术发挥其价值,就要建立完善的通讯维护管理制度,做到定期对无线设备进行网络维护和升级,将其工作表现纳入薪资考核,以提高其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在无线通讯技术工作中,选拔专业技术强的人员担任维护管理工作,有效减少因人员技术问题而导致的设备故障。

3.3提高无线通讯技术人员整体素质

无线通讯技术专业人员目前还比较匮乏,少数懂技术的工作人员综合水平又相对较差,导致有些企业设备引进了,但是却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加以管理和维护,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企业在后期的人员储备过程中,要不断重视此类专业人员的培养和相关培训工作,让他们更加熟悉地掌握无线通讯技术,发挥无线通讯技术对企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无线通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信息传输过程不受时间、距离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递灵活可靠,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无线通讯技术发展时间还比较短,相关服务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在以后的无线通讯技术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关服务网络、技术和管理等做进一步的完善,提高无线通讯技术水平,以便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徐迎,郑凌娟,龚宇清,杨尚瑾.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发展前景[J].才智,.

[2]赵璐,张坤.对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民营科技,.

[3]曹蓓蓓,张丽华.无线通信技术热点分析[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篇7:我国风力发电现状及其技术发展论文

能源、环境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常规能源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它不仅资源有限,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对风能的开发利用,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风电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大力发展风电这一清洁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我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及技术水平发展迅猛,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总结我国风电现状及其技术发展,对进一步推动风电产业及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篇8:我国风力发电现状及其技术发展论文

2月,我国国家立法机关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指出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及海洋能等为可再生能源,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在能源发展中的优先地位。12月,我国政府向世界承诺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下降40%~45%,把应对气和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与核能,争取到2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随着新能源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风电产业迅猛发展,有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55kW容量等级的风电机投入商业化运行开始,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风电市场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底,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601万kW,位居世界第二,年新增装机容量1300万kW,占世界新增装机容量的36%,居世界首位[1,2]。可以看出,我国风电产业正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阶段,预计我国累计装机容量有望突破4000万kW。

从技术发展上来说,我国风电企业经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三步策略也日益发展壮大。随着国内5WM容量等级风电产品的相继下线,以及国内兆瓦级机组在风电市场的普及,标志我国已具备兆瓦级风机的自主研发能力。同时,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产机组的`国内市场份额逐年提高。目前我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业和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已能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风电发展需求,但是像变流器、主轴轴承等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部件仍需大量进口。因此,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必须增强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加强风电核心技术攻关,尤其是加强风电关键设备和技术的攻关。

篇9:我国风力发电现状及其技术发展论文

风力发电技术是涉及空气动力学、自动控制、机械传动、电机学、力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系统工程。目前在风能发电领域,研究难点和热点主要集中在风电机组大型化、风力发电机组的先进控制策略和优化技术等方面。

2.1风力发电机组机型及容量的发展

现代风力发电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主要在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提高可靠性和降低成本。作为提高风能利用率和发电效率的有效途径,风力发电机单机容量不断向大型化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55kW容量等级的风电机组投入商业化运行开始,至1990年达到250kW,突破1MW,即达到2MW。进入21世纪,兆瓦级风力机逐渐成为国际风电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德国Repower即研制出第一台5MW风电机,Enercon开发出第二代直驱式6WM风电机,预计单机容量将突破15MW[1,3]。从世界范围来看,1.5MW-2MW的机型占世界机组容量的比例,已从的63.7%飞速上升到80.4%;而在我国,年风电场新安装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占当年新装机容量的21.5%,而2009年比例已经上升到86.86%[4]。这表明容量风电机组已经成为我国风电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2.2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的发展

控制技术是风力发电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5,6],这是因为:

1)自然风速的大小和方向随着大气的气压、气温和湿度等的活动和风电场地形地貌等因素的随机性和不可控性,这样风力机所获得的风能也是随机和不可控的。

2)为使风能利用率更高,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直径大约在60m~100m之间,因此风轮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

3)自动控制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和脱网、输入功率的优化和限制、风轮的主动对风以及运行过程中故障的检测和保护中都应得到很好的利用。

4)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环境较为恶劣,在海岛和边远的地区甚至海上,人们希望分散不均的风力发电机组能够无人值班运行和远程监控。这就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众多学者都致力于深入研究风力发电的控制技术和控制系统,这些研究工作对于风力发电机组优化运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计算机技术与先进的控制技术应用到风电领域,并网运行的风力发电控制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控制方式从基本单一的定桨距失速控制向变桨距和变速恒频控制方向发展,甚至向智能型控制发展。

定桨距型风力机指桨叶与轮毂的连接是固定的,即桨距角固定不变,当风速变化时,桨叶的迎风角度固定不变。失速型是当风速高于额定风速,利用桨叶翼型本身所具有的失速特性,即气流的攻角增大到失速条件,使桨叶的表面产生涡流,将发电机的功率输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失速调节型的优点是简单可靠,当风速变化引起输出功率变化时,只通过桨叶的被动失速调节而控制系统不做任何控制,使控制系统大为简化。其缺点是叶片重量大,桨叶、轮毂、塔架等部件受力较大,机组的整体效率较低,也使得这些关键部件更容易疲劳磨损。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系统,其转速不受发电机输出功率的限制,而其输出电压的频率、幅值和相位也不受转子转速的影响。与恒速风电机组相比,它的优越性在于:低风速时能够跟踪风速变化,在运行中保持最佳叶尖速比以获得最大风能;高风速时利用风轮转速的变化调节风力机桨距角,在保证风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使输出功率更加平稳。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通过励磁控制和变桨距调节来实现最佳运行状态。变桨距是根据风速和发电机转速来调整叶片桨距角,从而控制发电机输出功率,由传动齿轮箱、伺服电机和驱动控制单元组成。随着风电控制技术的发展,当输出功率小于额定功率状态时,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采用OptitiP技术,即根据风速的大小,调整发电机转差率,使其尽量运行在最佳叶尖速比,以得到理想的输出功率。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优点是:输出功率平稳,在额定点具有较高的风能利用系数,具有更好的起动性能与制动性能,能够确保高风速段的额定功率。

2.3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的发展

风能是一种能量密度低、稳定性较差的能源,由于风速、风向的随机性变化,导致风力机叶片攻角不断变化,使叶尖速比偏离最佳值,风力机的空气动力效率及输入到传动链的功率发生变化,影响了风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并引起转矩传动链的振荡,会对电能质量及接入的电网产生影响,对于小电网甚至会影响其稳定性。风力发电机组通常采用柔性部件,这有助于减小内部的机械应力,但同时也会使风电系统的动态特性复杂化,且转矩传动模块会有很大振荡。目前,对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根据控制器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基于数学模型的传统控制方法和现代控制方法。传统控制采用线性控制方法,通过调节发电机电磁转矩或桨叶节距角,使叶尖速比保持最优值,从而实现风能的最大捕获。对于快速变化的风速,其调节相对滞后。同时基于某工作点的线性化模型的方法,对于工作范围较宽、随机扰动大、不确定因素多、非线性严重的风电系统并不适用。

现代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变结构控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7,8]。变结构控制因具有快速响应、对系统参数变化不敏感、设计简单和易于实现等优点而在风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鲁棒控制具有处理多变量问题的能力,对于具有建模误差、参数不准确和干扰位置系统的控制问题,在强稳定性的鲁棒控制中可得到直接解决。模糊控制是一种典型的智能控制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将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表示为语言规则用于控制,不依赖于被控制对象的精确的数学模型,能够克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对被调节对象有较强的鲁棒性。由于风力发电机的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模糊控制非常适合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越来越受到风电研究人员的重视。人工神经网络是以工程技术手段来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的结构与特征的系统。利用神经元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拓扑结构的神经网络,它是生物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和近似。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特性,可用于风力机的低风速的节距控制。

3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尽管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众多的问题。

首先,我国尚未完全掌握风电机组的核心设计及制造技术。在设计技术方面,我国不仅每年需支付大量的专利、生产许可及技术咨询费用,在一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风电企业中,其设计所需的应用软件、数据库和源代码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在风机制造方面,风机控制系统、逆变系统需要大量进口,同时,一些核心零部件如轴承、叶片和齿轮箱等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质量、寿命及可靠性尚有很大差距。其次,我国风电发展规划与电网规划不相协调,上网容量远小于装机容量。风电发展侧重于资源规划,风电场的建设往往没有考虑当地电网的消纳能力,从而造成装机容量大,并网发电少的现状。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中1/3未能上网,送电难已经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最后,我国风电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健全,包括风机制造、检测、调试、关键零部件生产及电场入网等相关标准亟需建立和完善。因此,展望我国未来的风电产业发展,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必须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合理规范风电开发;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统一的风电标准规范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永祥,方征.中国风电发展现状、趋势及建议[J].科技综述,(4):14-19.

[2] 张明锋, 邓凯,陈波等.中国风电产业现状与发展[J].机电工程,2010,1(27):1-3.

[3] 党福玲,朝克,贾永.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浅析[J].经济论坛,2010(12):58-60.

[4] 韩永奇,韩晨曦.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与前景[J].新材料产业,2010(12):8-10.

[5] 王超,张怀宇,王辛慧等.风力发电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电站系统工程,,22(2):11-13.

[6] 许洪华,郭金东.世界风电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未来风电发展探讨[J].电力设备,2005,6(10):106-108.

[7] 张新房,徐大平,柳亦兵等.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控制问题综述[J].华北电力技术,2005(5):42-45.

[8] 马昕霞, 宋明中,马强等.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上海电力学院学报[J].2005(3):205-209.

篇10: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详细解析了5G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现状与发展前景,从多技术升级角度对此项技术应用、普及优势进行理论夯实,此项技术开发空间巨大,随着研究力度增加,成果的推出会加速信息时代的发展与影响。

关键词: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提升了各个行业的运作效率,甚至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甚至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转变。依托这种技术,人们的交流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通信往来也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形式,开始出现语音、图片、视频等方式,扩展了通信形式的基础上还将为人们的数据使用提供更好的体验,侧面加速了时代的发展与运作。

1、5G通信技术的含义

在本文中所论及的5G实质上是英文单词fifth-generation的简称,这个英语单词用汉字翻译过来的意思即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我们现在最常用的4G网络相比较,5G网络并不是一个相对独立,全新的创造和发明,其本质是对2、3、4G网络的严谨,只是在现有的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从而提升其使用体验,据数据表明,如果要用网速来衡量5G网络的作用的话,其最高峰的网速是我们当前使用的4G网络的高峰值的一百余倍,可见在网速体验方面带给人们的惊奇感。

2、5G技术的特点

首先,5G移动通信技术与3G、4G通讯技术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其强大的连接功能,也就是说区内使用这技术的使用者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直接迅速地对网络进行连接;用户体验方面,5G技术运行速度更快,用户在点开视频时,不需更多等待时间,可给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使用体验。其次,5G在能耗方面将会更低,就以往的3G和4G网络连接能耗占用上,4G网络将会需要更多的电能,这会使得用户的通讯设备电量相同额度下,支持4G网络运行的时间大大降低。同时因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电能消耗效率方面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如果可以让智能设备运行时间更长,在更低能耗的支持下获得更多的待机时间,那么智能设备的使用硬性缺陷也将更少。再次,4G通讯技术在传输时会因流量需求大而拖慢传输速度,因此热点高容量将会是5G这技术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这个优势一经推出,即使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使用这技术,同样可让传输速率平均分配,不再出现数据传输卡顿或是滞后问题。最后,端到端性能提升也是5G技术研发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客户个人需要,需要智能设备上的很多应用或程序同时且连续不断的运行,一般情况下,设备支持程序运行反应速度出现延缓或滞后问题,原因是设备需要连续不断地向搜索信息服务器发送信息,请求保证时速连接,而这些程序的运行占用,直接了阻碍信息通话以及其他服务运行的反应速度。

3、5G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发展现状

3.1大规模MIMO技术

MIMO技术是5G最关键的技术之一,这是让频谱得到效率提升的关键技术部分。此种技术是在4G最多8根天线基础上达到百甚至上千根服务天线使用的技术支撑,通过技术优化可让大量用户实现基站多客户同时通信。技术获得改革以后,更多的天线作用在于可将信号整合到更小的空间范围之内,调度大量的用户终端进而获取更大的吞吐量与能源效率。大规模MIMO技术的最初设想是应用在时分双丁(TDD)的操作上,或是在频分双工(FDD)操作;同时此项技术突出优势是使用的元件更加经济且功耗低,并让设备反应延迟问题得到改善,这对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此项技术还让很多传统技术限制得到解决,在信息研究上有了更多的成果与方向定位。但是随着技术研究与开发后移,问题也逐渐显露,如终端面对大量部件结合,如何分配资源;额外的天线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如何让内部功耗也获得降低,进而提升总能源效率。

3.2毫米波通信技术

毫米波理念与技术实践目标是促使微波向高频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频方向发展。基站天线规模的扩大让有限空间承载的天线数量增加,但是要求是通信波长的范围被限定。一些研究实验室在毫米波波段上使用大规模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让容量得到扩大并提升了效率。毫米波通信技术的实现使得为未来实现可触式互联网。低时延性的虚拟现实以及3D等未来应用的研究提供新的发展方向。3.3D2D通信技术D2D通讯简单来说就是5G通信技术中的设备间通信部分,其目的可以让用户体验以及数据传输使用质量得到提升。D2D技术良好解决蜂窝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造成的流量大幅消耗问题。5G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让世界更多的国家开始参与到D2D通信技术的国际学术研究谈论大会中,其已经成为了世界与5G网络通信技术的关键组成技术之一。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此项技术的发展也获得更为广阔的空间,从初期需基站协调进行建立的运作模式直接转换为部分协调或是不需协调,面对这样巨大的技术进步,很多研究国家感到震撼并树立了更多的开发信心,甚至有些国家开始将研发眼光转向利用D2D通信作为中继,在基站覆盖范围之外进行设备上的蜂窝数据网络连接。相比于蓝牙与WIFI等其他技术,D2D的技术可支持通信双方增加了通信距离情况下仍可获得较好的数据连接体验。D2D的`通信在数据传输速率上也高于其他设备,且时延性低,在功耗上同样比区域覆盖网络WIFI低出很多。D2D通信的形式公可分为几种,包括广播、多播、单播等,这些通信形式让其与蜂窝移动网络技术相比更加难以调度,结构也更复杂一些,这些特征算是D2D通信目前急需得到解决的缺憾。同时与蓝牙通讯技术相比较,D2D通信的覆盖面积更大,数据连接也更为稳定,同时蓝牙需要用户进行终端配对密钥设置,连接步骤方面较为繁琐。蓝牙的工作频段属于非授权频段,通信质量不高且不够稳定,这就给D2D通信在5G时代的组成技术支撑奠定了更有优势的基础,可为大量的终端建立大规模移动网络与通信业务支持。

4、5G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4.1各国会不断加紧研发进程

5G技术属于新领域,很多国家虽然正在研发,但均未公开发行进程,虽然各国的研究成果与技术开发方向存在很大差异,但很多国家似乎已经掌握了5G技术的核心。因此对于任何一种开发技术方向而言,都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所以此项技术的开发研究将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竞争点。同时,5G技术的提前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为国家模具商机和利益,甚至可以在国际竞争力上提供一定的辅助,因此各国都在不断地加紧研发步伐,以求在国际地位上能够获得更多关注与优势。

4.2性能会不断得以优化

在数据传输体验上,5G与4G通信技术给予人们的将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就目前的4G通信技术来看,传输速度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而5G通信技术将会拥有更高的效率,在网络数据连接上也也将拥有更强的稳定性。4G网络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其他软件开启或运行占用传输效率,因此使用者正在运行的的软件会占用流量空间容量,进而导致运行软件越多,其反应速度越慢的局面,甚至出现手机卡顿现象。而5G网络的出现,可将这种现象进行完美避免,因其稳定和可靠性,5G技术的流量空间容量拥有更强大的网络能效,可支持更多软件应用的同时运行且不会出现卡顿、掉线问题。

4.3用户会不断增多

5G技术的强大稳定性与低能耗性能将会让其一经推出就获得更多的用户。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就正在不断增加,加上移动设备的使用者也在不断增多,将会有更多的智能设备应用用户群体,而5G技术的强大功能也将吸引人们直接替换掉4G网络,投向5G通信技术的怀抱,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强大的无线接入功能正使5G通信网络技术不断获得用户青睐。但需要人们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随着Wi-Fi网络的普及范围扩大,很可能会给5G通信网络技术造成较大冲击,因此这可能会给5G通讯技术的普及造成致命影响,但因5G通信技术还未在某个地区进行普及,因此现在就下定论为时尚早。

5、结论

1G技术实现了移动通话;2G通讯则让短信和数字语音以及手机上网成为现实;3G让移动互联网之间的数据传输扩展到了图片形式;4G网络一经推出立刻让移动视频发展获得了大跨度提升。而5G网络通信技术的出现,将会成为物联网、车联网等万物互联的基础技术支撑。因此,5G网络通讯技术将会让虚拟现实之间的通融感更强,5G通讯技术提供的超大带宽张可支持时效更高的设备传输,这将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更大影响与改变。

参考文献

[1]方汝仪.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及分析[J].信息技术,(1):142-145.

[2]邢天伦.5G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7,19(11).

[3]刘清静.5G移动通信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7):247.

[4]康建中.5G移动通信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通讯世界,2016,18(16):46-46.

[5]张锋,王明华.5G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6,18(6):83-84.

篇11: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特点的论文

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特点的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国的传统制造行业正面临着发展瓶颈的问题,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实力探讨未来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前景问题。制造行业机械技术,即对制造产品的设计、加工以及维护工作的概述。以整个制造流程为研究内容的技术。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应该配合现代工作的发展,只有做到了机械技术的创新工作,才能够保障企业在严酷的市场竞争当中提高企业优势。现阶段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和水平的要求都在飞速增长当中,不仅仅要求制作产品性能优良、外形独特、使用灵活等等。社会趋于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的方向,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就必须致力于机械制造技术的改良和创新。

1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机制制造技术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

1.1管理方面

目前在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家当中,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主要依靠的计算机的智能管理,在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重点关注管理模式、生产模式的发展。并且再此基础之上,提出形式多样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但是目前我国在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过程当中,对于计算机管理思想的运用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大部分的企业还停留在一个经验管理模式上。

1.2设计方面

纵观世界制造行业来看,在发达国家当中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CAD/CAM)来完成制造产品的设计工作,目前我国对于计算机辅助技术(CAD/CAM)的利用比例仅仅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企业。

1.3制造工艺方面

在制造工艺方面目前发达国家所追求的往往的就是精密性加工、微型加工、纳米技术加工以及激光加工等等。目前这些高端现代制造加工技术在我国的制造行业当中的普及非常低,很多的技术还处于研究和实验当中。

1.4自动化技术方面

在西方发达国家当中主要利用的自动化技术有数控技术、柔性加工技术、计算机集成技术,充分的实现了制造产品加工的自动化流程。但是我国我国的制造行业还处于单机自动化、半自动化甚至是人工操作的阶段。

2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系统性、市场性以及全球性的',充分实现技术的不断融合、不断发展和不断更新。我们要知道技术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在技术发展当中,需要纵观整个行业的发展。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对于产品的生产流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面向全球化竞争。

2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特点

2.1面向21世纪的技术

发展先进的制造技术是目前我国制造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对传统的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积极的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并且将发展的技术积极的融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去。

2.2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制造技术的发展是基于工业行业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行业环境的发展对于技术的革新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我们需要做好工业行业环境的调查工作,对于市场产品的工艺技术、制造技术以及寿命周期做好详细的调查工作。

2.3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如何实现制造技术的发展,目前看来,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有机的融入各类先进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材料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等。机械制造技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是不断完善和融合的过程,使得技术不断趋于成熟状态。

2.4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随着市场、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很多的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技术优势、以及管理优势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品的倾销,输出资本。由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制造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上保持自身的优势,最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实现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5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的制造行业技术的发展还处于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式当中,所以直接导致了新型制造产品在上市之后很快技术就会被争相模仿,同类型的产品就会随之流入市场。所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保持企业优势,就需要重视产品生产的周期、成本和质量三个要素的发展,使得三要素之间互相协同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企业的制造技术的发展。

3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3.1全球化

随着制造行业的竞争越演越烈,跨国制造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火热。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的制造行业当中也许多知名的外资制造企业,其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基础良好,对于我国的制造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严峻的竞争。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式下,制造行业的全球化发展,也为我国的制造企业和国外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契机,这样的发展也进一步的促进国际市场的竞争。

3.2网络化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在制造行业当中也逐渐的开始意识到了网络通讯技术发展的作用。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包装以及销售的过程当中,实现无地域、无时空限制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经验学习提供了可能。

3.3虚拟化

在制造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当中,最后我们需要面临产品的模拟使用和产品检验的问题。需要对产成品的工艺水平、使用性能、产品质量、生产成本进行检验。旨在能够实现产品的最优化生产目标,就需要建构和仿真一系列的生产模式。虚拟化的核心技术就在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生产系统的模拟,改进制造产品在生产过程当中存在的加工工序不合理的地方。

3.4自动化

随着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对于机械自动化运转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集成技术、运行技术、规模适应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和人机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视自动化的运行情况。目前,制造行业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面向世界,依靠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制造智能化、虚拟化和绿色化。

3.5绿色化

我国现在积极倡导绿色生态发展,在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首先在方案的设计上注意对环境的保护,选取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采取绿色的生产流程进行加工,生产出绿色的制造产品。在产品使用完毕之后,可以通过有机的加工处理实现可回收处理。绿色化的机械制造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缓解制造行业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使得材料和能源可以实现利用效益最大化。

4结语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造行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基本标准,同时也是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竞争的重点内容。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制造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机械制造技术的变革和创新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积极重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才能够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的工业行业,尽快的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篇12:对我国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文

对我国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文

近几年内,我国在不断的发展着国内企业的综合实力,指在向世界强国的迈进,尤其在“十五”,我国在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实践后,中国的机械行业已经向国际市场迈出了一步,这位中国在机械行业中的进一步发展中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机械行业的发展水平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它的发展影响着时代的进步。

1 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机械大国而非机械强国。虽然我国在极力的发展机械行业的技术水平,尽可能的与国际水平接轨,但就目前我国的机械行业的发展水平以及技术实力来看,最多只能算是机械大国,而与所谓的机械强国还有较远的距离。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我国的机械水平以及设备质量与国际的先进水平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目前国际的顶端机械水平已经达到了几乎完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准。而我国的机械水平目前还基本处于一个发展中的阶段,机械技术理念不够先进,机械设备产品质量也不够过硬。二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几乎见不到中国的机械品牌,就算是在国内,我们往往使用的也都是国外的性能优越的设备,虽然近几年我国一直在致力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进行与国际的结果,但还是在段时间内无法形成自身在国际中的品牌地位。

(2)机械产品量大而不精。我国算是典型的机械大国,每年的机械生产量在国际上跻身于前列,但这种量也仅仅局限于国内,往往由于自身的因素走不出国内。说的悲观点,站在国际市场上看,我们的机械产品也只能在自家卖一卖了。虽然在“十五”方案的实施后,我国的机械行业在量大而不精的问题上有所注重和解决,但总归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目前我国机械产品质量地下以及机械技术的落后仍是限制我国机械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限制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成产机械产品过程中,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得前期生产成本过高,从而使得我国自主研发的机械产品市场价格就偏高,这就使得我国的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大大降低。

(3)国内机械行业生存压力大。自从我国加入了 WTO 后,国外的不少企业瞄准了我国的这快“肥肉”,大量的外企蜂拥而至,将我国的机械市场据为己有。这样一来,本来就没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内机械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由于我国机械行业起步晚,技术水平发展较慢,在国内有着国产质量不过关、价格昂贵以及性能不如国外等的“群众观念”此时的国内的机械行业有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总的来说,我国的机械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是基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和性能优越的机械产品的压力之下的。

2 国内机械行业发展问题解决措施

(1)培养先进的技术生产理念。先进的生产技术理念是推动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具备先进的技术成产理念,我们才能进一步的实现技术的创新和提升。尽可能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传统的生产理念已远被现代市场所淘汰。可以说,目前国际市场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机械企业,起初都是因为具备了先进的技术成产理念,进而通过不断的探索,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现代化科学合理的先进的成产体系。与此同时,我们应具备创新精神,任何企业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则会陷入“死循环”的发展模式中。我国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国际市场地位,这时,我们更需要创新,更需要打破常规,尽可能的利用我国现有的优势,来实现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的蜕变。

(2)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是促进机械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站不住脚的主要原因则在于我国国内技术性人才的缺乏以及流失,在我国,由于国内教育体制的限制,使得专业性人才在自己职业中与国外人才相比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另外,由于国内的种种因素,使得国内的人才在毕业后往往流入到国外,使得国内的人才资源大量流失。因此,我国要是想在机械行业发展中有着本质性的提升,则必须注重人才问题的解决,通过各种政策促使我国人才留在国内就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借鉴国外的培养模式,敢于打破常规,尽可能的发挥出技术人才的潜质。

(3)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设计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是促进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在产品性能良好且性价比较高时才有可能被市场所接受,所以我们不能局限出一时的利益,放眼于国际市场,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首先形成自己的国际品牌,这时企业在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提升工程设计能力,严谨、先进的工程设计态度是国际市场的标准,要想与国际市场接轨,则必须保持与国际水平理念同步甚至高于它,只有这样,我国的机械行业才能再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3 我国机械行业产品发展趋势

(1)产品功能多样化、现代化。国际市场的引导方向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目前不少的机械产品生产都有一定的标准化,不同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通用。因此,机械产品必然是趋向于功能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现代产品的需求。

(2)产品设计智能化。目前国际知名的机械企业已逐步趋向曲面自动化和智能化,智能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来的社会生活中必然会处处充满智能,机械产品更不例外。

(3)产品节能绿色化。节能理念是国际工业发展的主导思想,在机械产品的生产中尽可能的采用可再生能源以及低能耗能源,在提升产品使用性能时同时能更大程度上提升产品自身的效益。

篇13:俄航天纳米技术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俄航天纳米技术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一、俄航天纳米技术领域的主导机构

根据2 0 0 7 年8 月2 日俄政府批准的“~发展俄联邦纳米工业基础设施”联邦专项计划的附件1第4项以及附件5第7项,俄联邦航天局确定俄航天纳米技术研究领域的主导机构为联邦国企“凯尔迪什研究中心”,同时该中心也是“用于航天技术设备的功能性纳米材料”方面的领头机构,以及“航天系统动力和供电”领域的纳米技术应用中心;而该应用中心作为俄政府选定的全俄十几家纳米工业“集体利用中心”之一,负有在相关联邦专项计划的实施范围内,为俄航天纳米工业领域的研制任务方以及其它行业的研制机构提供利用研究和技术设备的职能。纳米技术应用中心拥有优秀的专家人才,技术配备力量在俄罗斯处于领先地位,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纳米合成材料、碳纳米管、纳米结构、涂覆面、航天动力以及度量衡计量等。

纳米技术应用中心于底成为凯尔迪什研究中心的独立分支机构,并得到联邦专项计划范围内的财政专项拨款,用于建设包括新建大楼、购置和开展高水平研究所需的现代化设备装置的基础设施。该中心拥有多套专业化仪器装置:纳米粉末制造装置、超声波分散剂量拌器、蒸发烘干机、熔模铸造模型装置CAM-L252TB、用于制品的烧结和热处理加工(可达2800℃)的综合装置、热模压装置、脉冲等离子烧结装置FCT-HPD 25等,具有通用性,能够实现金属、氧化物、碳化物、氰化物、混合物等各种材料的合成。其中的纳米粉末制造装置,能合成具有分散度和化学组成为10~80nm粒子的无机纳米粉末,可实现用粉末技术获取纳米陶瓷和纳米合成产品。这些装置既可用来进行科研试验设计工作,也可用于小批量工业生产。

二、俄航天领域“纳米主干线”项目

,俄罗斯发布了“为制造导弹航天设备的高可靠性和高质量的先进产品、研究建立纳米技术研制应用方面的科技储备”项目(简称“纳米主干线”)的竞标书。“纳米主干线”项目是为发展俄联邦2030年前航天能力而制定科研课题和提案的综合研究工作。合同的初始价格为5.833亿卢布,完成期限从国家合同的签订日的20底到底。凯尔迪什研究中心纳米技术部赢得了“纳米主干线”项目的竞标。为实施“ 纳米主干线” 项目, 凯尔迪什研究中心组织了30多个合作承包机构,其中航天领域的机构主要有复合材料公司、量子科研生产公司、进步火箭航天中心、动力机械制造科研生产公司、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等,此外,还包括一批俄罗斯科学院相关专业研究所和高校的研究机构,如俄罗斯科学院约非物理技术研究所、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航空航天大学、俄罗斯国立鲍曼科技大学。

三、发展现状

目前,虽未见俄航天纳米技术领域公开的专门研究项目或计划,但是从俄罗斯历年举行的国家级展览、论坛和科技大会以及俄罗斯公开发表的学术报告文集、汇编等出版物上,可以看到俄航天领域纳米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取得的部分成果。

11月,凯尔迪什研究中心在莫斯科召开第一届“全俄用于航天设备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大会。由凯尔迪什研究中心、研究纳米技术的俄高等院校与俄科学院的相关科研院所、俄航天领域的科研企业与机构、俄罗斯纳米国家集团和俄国防工业综合体其它行业的相关企业与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就“纳米合成材料”、“提高航天器效能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的电磁特性”和“研究纳米材料先进的方法和工艺技术”等专题进行了学术成果交流汇报,并确定了今后在火箭航天领域纳米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航天器小型化、提高制造航天装备材料的强度、通过应用耐高温和侵蚀性介质的纳米涂层降低工作的故障率、提高火箭发动机的可靠性、生产高效的光学元器件等。

会议在用于航天装备的碳-聚合纳米复合材料方面,交流了碳纳米管的结构和其主要的力学、热物理、电学特性及其获取和使用方法,以及工作在极端条件下的航天器对材料和涂层的基本要求;介绍了目前对复合材料特性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凯尔迪什中心纳米技术部门展出了曾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二届国际纳米技术大会上获奖的活动成果——利用等离子集束工艺喷涂的热防护涂层和耐磨涂层。这种工艺方法能够制造可广泛应用的多层纳米结构植入涂层。例如,应用在发动机燃烧室侧壁的热防护涂层中,能够提高火箭发动机推力(放弃以锆氧化层在燃烧室作为腔壁冷却幕的方法),或者提高100~200kg的入轨有效载荷质量,由此能节约1500~3000万卢布的发射费用。凯尔迪什研究中心还展示了用纳米技术复合材料(碳-碳、碳-陶瓷)制成的非冷却喷管,用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上能够将比冲提高3%~5%,将有效载荷入轨成本降低15%~20%;并介绍了使用导热能力非常低或者非常高的材料可以实现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技术应用。在纳米粉末及其在特殊陶瓷中的应用问题方面,与会专家着重介绍了用溶胶凝胶体(凝胶技术)方法获取新的纳米材料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通过使用纳米陶瓷提高现代火箭发动机的性能。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强度物理和材料学研究所的专家们,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提高耐裂化性的多层纳米涂层制造工艺,并介绍了使用多层涂层技术的热防护涂层能够预防火箭部件或者飞机发动机裂化的效果。

6月莫斯科举行了“全俄青年科技创造成果展”,月和月莫斯科举办了第三届和第四届“国际纳米技术论坛”(RUSNANOTECH),俄罗斯举办了“航空航天创新大会”,俄航天领域举行了数次纳米研究专题汇报和成果交流会。从以上活动的研究成果汇编中可以看出,目前俄罗斯航天纳米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材料特性研究、功能性研究、制造方法和技术研究。而且,俄罗斯航天在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深入、应用广泛、成果丰硕。历次研究专题汇报和成果交流会研究汇编的部分目录按大致三个方向分类列出:

⑴复合纳米材料和结构(材料特性研究)碳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功能性覆层和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含纳米微粒的新型复合结构材料——碳纳米管、用于高温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纳米结构的多层界面、纳米粉末及其在特殊陶瓷工艺上的应用、多组分不锈钢薄膜的其它功能特性(温度稳定性和耐热性)、纳米结构薄膜和涂层在航天设备上的先进新功能、碳纳米管的清洁和排除特性、纳米铝氧化过程的调动、纳米结构的合金、纳米结构的多层界面、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纳米结构TiNi-TiCu合金系统、光敏纳米复合材料、基于镓的弥散-硬化纳米复合材料焊料、作为有前景的航天器材料的碳聚合纳米合成物、纳米粉末及其在特殊陶瓷工艺中的应用。

⑵提高航天器效能的`纳米材料(功能性研究)基于碳纳米管的感应控制设备、纳米结构在热核反应堆中的问题、防热防腐蚀和可调节航天器结构件表面温度的涂层、用于降低有效载荷结构件入轨质量的轻质高强度材料、用于航天器的碳纳米管、在高温加热器上应用纳米材料、作为航天设备先进材料的碳聚合纳米复合材料、航天应用的功能涂覆层和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液体燃料发动机燃烧室侧壁纳米材料与燃料燃烧产物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纳米铝氧化过程的调用、新型先进功能性纳米结构薄膜和敷层及其机械和摩擦性能的获取和考核、用等离子喷雾粉末喷涂热防护纳米结构涂层的方法、纳米技术在航天员生命保障系统的未来应用。

⑶制造纳米材料的先进方法和工艺技术(制造方法和技术研究)为航天设备获取纳米材料的激光技术、利用激光技术制造基于复合纳米材料的复杂形状航天设备零件、获取纳米材料的气动力学和等离子技术方法以及研究其激光特性;薄膜厚度和其光学常数的光学测量方法、中等能量的散射光谱测量法运用在纳米电子和闪烁镜中的超细薄结构分析;纳米粉末的获取和航天应用、等离子纳米粉末冶金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技术;用高温分解的气相沉淀法在硅基片表面上合成碳纳米管、为获取各种形状的碳纳米管应用磁控管喷涂方法、碳纳米系统合成的单相法、垂直定向的纳米管的制造方法、带有纳米管的探测传感器获取技术。

四、航天领域纳米技术应用前景

作为航天发展优先方向之一的纳米技术,其应用前景极其广泛,包括:工程材料(轻质结构、耐损伤材料、涂层、防热材料、热控材料);能量产生和贮存(能量产生、存贮、发送);推进系统(纳米推进剂、空间推进);电子器件和传感器(传感器、激励器、其它电子器件);宇航员生命保障系统等。

篇14:数字录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数字录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摘要:本文重点从处理噪音、实时录音、分布录音三个方向分析了数字背景下录音技术的现状,并根据现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字;录音技术;噪音;实时;分布

一、前言

录音技术出现的时间超过了一百年,从其涎生开始,就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而用途最广效果最明显的当属对音乐的录制。随后就有了专门对歌曲进行录制的录音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录音技术也逐渐翻新,从最初的磁录音到后来的光碟刻录,再到现在的数字处理录音短短的一百年时间内,录音技术已经完成了蜕变,现在的数字录音技术不仅没有噪音,同时还能实现分布录音,修改录音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因此,本文重点针对数字录音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做出展望。

二、数字录音技术对录音噪音的处理

人能听到20Hz一22Hz区间的声音,如果高于这个频率则会变成刺耳的声音,振幅越大声音也就越大。而在录音的过程中,因为各种设备的影响,不断地增加录音过程中录音棚内声音的振幅,磁带录音又不能对这种振幅进行处理,所以极容易造成噪音。因此,我们常常在老旧的磁带中听到“吱吱”的响声,这都是录音时留下的问题;传统录音过分依赖“媒介”,局限了录制规模,增大了录制成本。例如,磁带录音,一盒磁带最长的录音为磁带内词条长度的2倍,其制作成本和资源占用成本较数字录音技术大很多。数字录音技术的出现完全解决了这两个难题。数字录音技术通过现代化计算及手段,提供二进制的数字信号低电平和高电平,从理论上完全杜绝了噪音的出现,而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电平值相对稳定,无论外界干扰有多大,最终均可复原为没有杂音的原声场,从技术角度解决了噪音的难题。数字化理念将声音变成了字符,每个字符变成了计算机通用的二进制字节,这样就能够用一台电脑存储海量内容,通过现代化数字影音设备手段,不断地缩小制作费用和承载媒介费用,加速了录音的传播。

三、数字技术对分布录音的处理

录音技术在初期属于磁录音技术,我们也称之为模拟录音技术,这种技术有两大难点:第一需要录音师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和剪切能力,并在剪切的过程中需要录音师不断地花费时间推敲录制过程中的“节点”.第二难点是模拟录音技术无法对“录制现场声音”、“复杂混合声音”进行分项录制。例如,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架子鼓就是将几种打击乐器紧密排列,以使它们在同一大体相似的混响声场中演奏。然而,如果前期录音采录了它们的本底声,后期制作时混响处理就差别很大,低音鼓一般不加混响,而小军鼓、哑哑鼓、立钗等应加不同的人工混响。这时,架子鼓所要表现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和模拟,而是需要录音师经过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段和精湛的审美修养为人们提供适合的录音作品。这都是传统录音技术带来的不便,而数字录音技术从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首先数字录音技术改变了录音的模式,将其从传统的磁录制和光碟刻录中解放了出来,将声音从“承载媒介”中解放了出来,让每一个音节都变成了数字符号,储存在计算机当中,当数字变成符号,就可轻易地更改和替换,数字化录音技术甚至能纠正录音过程中的最难以察觉的“呼吸的错误”,这是任何传统录音师无法做到的,仅此一项就降低了对录音师的门槛要求;同时因为数字符号独立,且能够分布排列,分布录制的特点就是能够将原有复杂的声音拆分成多个区间,在通过分别录制最终汇总,解决了无法录制复杂混合声音的难题,降低了录音对艺术要求的门槛,推动了录音行业的发展。

四、实时录音技术

分步录音是数字录音技术对复杂录音环境的有效处理,而实时录音则属于即时对现场音乐的录制,因此我们也可以称其为比较真实的录音,这是现代化数字录音的`重要表现方向之一。实时录音也分为两个重点:一个是叠加录音,就是在原有音频的基础上进行叠加覆盖,主要出现在录音师对原有的录音音频的某一个段落不满意,在重新调整后进行了重新覆盖;另一个则是插人录音,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录音中的某一段插人一段录音,用来丰富这一段的录音效果,这种手段在传统录音技术中是很难实现的,但是在数字化录音技术中,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对原有的数字符号进行处理就能够轻松地完成,这种技术的好处在于不用重新录制、能够快速找到剪切点等。因此,极大地推动了录音修改的处理速度。

五、发展方向展望

数字化录音技术已经成型,其将来的发展方向必定是更便捷、更简单、更实用,但是在其发展的同时作者也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数字化的发展与改革的推动是不可逆的大势,但我们在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同时也应当考虑传统艺术的承载,音乐属于心灵鸡汤,如果因为数字化技术的推动而变成了“音乐快餐”,这便丧失了初衷。第二,计算机式的处理方式太过刻板,在未来的录音技术发展过程中,希望能够融合人性这一根本主题,死板的录音方式带人人性化的艺术层次当中,从而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双向结合。此外,在数字化录音技术成长的今天,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充实专辑技术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内容,以便随时适应新的技术形势。随时应对可能因为技术更新换代带来的各种变革。

六、结语

数字化录音技术不仅仅是技术革命,同时承载着时代的责任感。因此,在彰显技术的同时更应当强调与大众审美的“零”解除,希望以后的数字化录音技术能够摆脱固有模式,不断地完善自身技术水平,实现智能化操作。当然,在技术为主导的录音发展进程中,不能抛去对人的依赖,人的要素始终是决定性的,是将技术变为艺术的唯一载体,重视技术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艺术。

参考文献:

[1]程伊兵。自己动手做声音--声音合成与制作基础[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朱伟。录音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马大酋。现代声学理论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李梅芳。对培养目标定位录音师的思考[J].大众文艺,(14)。

篇15: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和防御技术论文

在信息技术完善及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网络安全管理作为基础,通过对计算机安全防御措施的构建,提高网络环境的整体质量。由于现阶段社会发展中,计算机网络逐渐运用到了各个领域之中,如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以及企业管理等环境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计算机系统维护人员而言,需要通过对计算机安全运行状态的分析,进行防御技术的确立,明确计算机安全网络的运行机制,从而为网络安全问题的优化及措施构建提供良好支持。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特征

1.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真实性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运用中,其网络安全的真实性主要是针对用户群体,也就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中,实现真实信息的合理授权。通过真实性网络环境的营造,可以避免网络环境中出现虚造信息的现象,所以,在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资源整合及分析中,需要将真实性的信息鉴别作为基础,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通过真实性、可靠性网络系统条件的构建,满足网络系统运行的基本需求,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防御。

1.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密性及完整性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分析中,其中的保密性以及完整性作为计算机网络信息保障中的基础,是营造安全网络环境的基础条件。第一,保密性主要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的背景下,将计算机信息作为基础,保证机密信息不泄露,而且,在网络信息安全性资源分析中,也需要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及时接受,保证信息使用的合理性及科学性。第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完整性,主要是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运行过程中,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保存,保证网络信息储存、资源传输以及信息处理的完善性,提升网络信息技术的运行管理机制。同时,在完整性信息资源结构优化的同时,需要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储存以及改变的完整性。通过完整性信息资源的优化构成,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整合,充分保证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现象的出现,所以,需要将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保密性以及完整性作为核心,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结构的优化,满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保密性以及完整性[1]。

1.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可控性及占有性

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而言,其主要作为一种可控性的网络信息传播机制,可以实现对网络信息传播、运行控制能力的综合性分析,而且,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营造中,需要将网络安全作为基础,其中可控性要求不能保证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及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同时,在网络信息安全环境营造以及授权用户分析中,存在着网络信息的服务信息管理体系,从而为完善网络信息的资源共享提供稳定支持。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占有性内容而言,作为计算机网络信息中的特殊性职能,其网络安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核心功能;第二,通过网络用户确定中,需要满足多样性、随机性的网络信息安全处理方式,充分满足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安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