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中地方性的特点研究论文

北京杨岩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北京杨岩”参与投稿,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园林规划设计中地方性的特点研究论文(共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园林规划设计中地方性的特点研究论文

园林规划设计中地方性的特点研究论文

1规划设计塑造地域特征科学方式策略

1.1因地制宜,借助地理优势体现地域特色

设计规划中,为彰显地域特色,应良好地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借助原有地势特点、地区环境、地形地貌以及植被进行建设。应保留该区域草本物种以及乔灌木,进而可有效地应用原区域特点彰显特色,并可有效地节约由于改造地形而耗费的庞大经费开支。再者,可科学地预防由于大面积改造动土导致的水土资源流失,进而为植物定植创建优质生态环境。例如,云南进行西双版纳园林设计规划之时,科学地注重保护原有自然生态资源,留有较多自然形式的热带雨林以及一些小范围的自然森林。该类自然资源的全面保护,对创建充满地域特色的热带园林景观,发挥本区域地理优势,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再比如,郑州园林,原有用地多为苗圃以及农业耕地,水资源较为缺乏,同时场地相对平整,不包含显著的起伏现象,呈现出典型干旱沟壑地貌。从实际状况来看,该地质并不能给物种多样性栽种提供优质的资源条件,然而该不利因素恰恰体现了河南区域独特地理风貌。为此可在注重当前地形地貌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一定尺度的改造,无需开挖较大范围的水面,应尽量同区域具备的文化风貌有效结合,进而创建园区工程独特的景观亮点。

1.2凸显地域独特文化

规划设计中应显现一定的人文风格,进而可对景观建设发挥良好的点缀效果,形成点睛之笔。例如,南京建成的中山园林,其独特的人文内涵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该特点独一无二,其他园林无可匹敌。就园林来讲,进行规划设计阶段中,可利用园内的局部区域有效地展现人文气息,创建专题类植物文化园区,构成园中园的独特景观风貌。例如,无锡梅园便是基于梅花文化创建;湖南三湘景园基于当地文化特点,囊括了湖南区域的较多特色化绿色植物以及著名建筑景观,令民俗风貌同园林、造园艺术形成了良好的集成,令游客深受感染、流连忘返。一些地区进行规划建设初期,其基地范畴中便包含凸显历史文化的`相关设施,因此应在设计组建阶段中,将该类设施作为核心内容,同园区构成有机整体,通过文化积淀形成良好的传承与发展。例如郑州建园初期便包含体现文化发展历史遗迹的黄土沟壑,该景观同植物形态相似。加之河南为华夏文明源头,因此可明确自然、文明的规划设计原则。园林共分成9个区域,首先布设园区外围林带,并保护好原有苗圃地,利用其创建形成自然植被,并重新创建该区域原生群落系统。同时,依据四周交通环境与基地状况,进行园区功能入口以及科研服务专区的规划建设,并独立建设引种驯化区域。对于原有3条沟壑,则顺着其延伸方向布设园林区、观赏园林,形成特有的植物进化发展、引种驯化以及栽培建设园林文化景观。园林分区之中二级路网则利用树枝模式,营造自然之树的景观主题,布设专类园林,体现良好的地域特征。

1.3优选植物类别,创建特色专类园区

规划设计,应创建特色化的专类园区,通过绿化植物资源的良好收集、全面展示,发挥综合的研究、应用、普及教育功能,并可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创建专类园区过程中,应优选植物类别,基于不同功能,将园区划分成系统园区、观赏、主题区以及资源植被区域等。系统园区可将植物的进化发展视为主线,并参照造景特点、地域特征布设专类园,体现科普应用以及观景欣赏的良好效果。布设资源园区时,可借助当地特有资源展现文化风貌,利用景观植物达到历史回顾的目标。例如,可选用纤维、药用以及芳香植物资源等,体现地域特色。观赏园区规划设计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认知平台,令他们掌握一定的园林植物知识,扩充视野。该区域布设,应优选体现地域特点同时形态壮观的植物群落,便于识别,并构成一体化的连续景观,实现科普功能目标。例如,可创建樱花园、郁金香园、丁香园、枣树园、玫瑰园、牡丹园等。主题园区应依据各异的植物种类凸显景观特点。例如,可构建珍稀物种园、艺术园林、具有人文色彩与趣味性的园区、具有纪念意义的园区、盆景、花卉园区等。

1.4体现景观特色,实现建筑同园林小品的有效搭配

园区规划建设应将主题植物布置成底色,并借助其特点创建特色景观。由于物种中大部分为乔木或者灌木,且均为落叶树种,欠缺常绿树种。为此单纯应用主题植物进行景观设计会较为单调,欠缺特色。为优化观赏效果、凸显景观特征,可辅助配设具备一定色彩且形态美观的观赏植物。即主导植物类别应设置在主题风景之中,进而构建美观、特色化园林。例如,园区景观地域适合种植郁金香,则可将其不同的物种进行搭配,并布设在园区的主要进口方位。同时,还可进行观花乔灌木的良好收集以及巧妙搭配,进而进行全园景观的合理点缀。可通过贴近自然的种植布设于路边、小溪周围以及林缘区域,构成丰富多变,体现四季景观的特色化园林。另外,还可将区域适宜生长的主要品种打造成园内主题,同时应与园区地形以及他类树木、景观道路实施有效的配设。应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对于具有较强观果、观花特征的植物应优选配置不同生长时期的品种,进而令观赏期限合理增长。还应针对其花期特点,配设与其开花期相契合的植物以及常绿树木,进而提升造景设计规划效果。园林小品工程以及建筑设施的有效搭配可凸显良好的辅助效用,提升园区亮点。为此在规划设计阶段中,应利用充满文化内涵的建筑元素,优化园林小品景观效果。例如,园林建筑顶端造型可应用独特的南、北建筑不同造型,通过草坪代替瓦砾、沙石,并引入现代设计工艺、手段,实现建筑同地域文化特色的完美结合。

1.5创新设计,凸显地域特色

为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在因地制宜,利用原始地貌,把握自然特征,渗透人文内涵的同时,还应秉承创新意识思维进行特色化的园林设计。应在设计规划中凸显新颖性、美观性、先进性以及独特性,并应致力于彰显园区现代化科研成果。例如,南京园林建设中,引入了创新性地被、孢子植物专题区域,并创建充满创意的特色园区。地被植物是该园经过长期的探索研发形成的集观赏、游览、休憩、水保功能以及活动应用功能于一身的优质草坪景观系统。其物种繁多,效能显著。园区还专门为盲人游客设置了盲文引路牌,设计现代化语音系统,体现了人性化、多元化服务应用特色。为进一步激发园林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功能,还可为当地高校学生创建创意园区,令其利用园林丰富资源扩充植物学、园林园艺学、环保生态以及农业学科丰富知识与技能。区域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条件不同,其科研发展、学术水平有所差异。为此,在设计规划阶段中,应契合本地地理环境特点,由人文需求入手,设置创新独特的主题景观区域。例如盆景、艺术园区、旱生园区等,真正凸显地域特色,令其发挥综合应用服务功能,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地全面发展。

2结语

总之,园林优质的规划设计,是完善环境保护、激发自然资源核心价值,满足大众多元化需求的重要任务。为凸显人文内涵,提升应用价值,我们只有科学应用凸显地域特征的塑造方式,创建专题园区、景观功能园区、科研园区,方能真正提升园林效用价值,令其成为城市景观绿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发挥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篇2:风水理论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摘 要: 风水学不单是传统文化,还是一门科学。近些年,国外学者纷纷对风水学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风水对中国传统的自然观与环境观、建筑文化和园林艺术的形成与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历代传统园林规划设计都注入了风水理念。基于此,主要分析风水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 风水理论综述

风水属于环境科学,最早应用于村镇城市选址和规划设计中,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不排除有合理的部分。只要遵循道法自然、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理念,皆称为合理。在风水中,选址的基本格局就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何为“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简单说,后有靠山,左右有砂山,前有曲水萦绕,基址恰好处于山水之中,地势平坦且有一定坡度,这样的地理环境也就是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想风水格局。人们平日里提及的“地理四科”,指的是龙、沙、水、穴四项,它们是关于风水论述选取模式中的一些挑选方向,很多都明了地体现在了风水的格局上。所以,依此可以看出,在此背景下的封闭空间及自然的环境,对于优良的生态局部小气候的构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背山及面水分别可以很好地抵制寒冬里的冷空气和承接仲夏里拂面而来的徐徐清透凉爽之风。朝阳能够摄入充足的阳光;临近水源能够便捷获取平日里的生活用水及农业用水;位于河畔阶地,可以获得膏腴的土地来耕种,且可躲避洪水之灾,植被能够维护水土的.平衡,从而很好地调节小气候。如果生态环境有着很好的风水格局,那么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助推作用,所以也就成为人们眼中的风水宝地。

篇3:风水理论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2.1 风水理念在园林景观选址中的运用 “觅龙,察砂,观水,点穴”是风水学理论选址原则,而园林景观的现场勘察就是明确现场的地势、土壤、河流、地下水、地表水、植被、建筑、地下构筑物及气候、区位、交通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并且要重视对风景园林四大要素“山、水、植物、建筑”的观测,以保证规划设计真正成为联系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因此,风水理论之“寻龙点穴”与景观规划之选地择址在理论和方法上是一脉相承的。

2.2 风水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2.2.1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念 在风水理论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要指的是“天人合一”,即不能违反自然的发展规律,妄图通过人力来改变自然或与自然抗衡。因此,人类想要长远发展下去,就必须尊重自然,有效把握和利用各种规律,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

2.2.2 空间格局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内部结构 在风水理论中,古人常说的空间格局主要指的是“分金立向”,通过对山的走向进行分析后,确建筑物的走向和整体结构,以体现各种象征意义。通常“分金立向”非常注重线条、格局的具体分布,在注重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让整个建筑富有层次感、韵律感,给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带来极大影响,使得对称、各种花式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充分应用。

2.2.3 方位朝向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外部设置 我国有着独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地处北半球,阳光从南向北射入,所以自古起居就遵循坐北朝南,一方面坐北朝南可以起到采光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是季风区,所以在冬季坐北朝南还可以避风。因此,在园林的场地布局中,南部应多设一些活动场地,充分利用天然优势。在进行外部设置时,对街头绿化面积、城市公园规模、座椅设计、走廊分布等都必须精心计算,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终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能源。

2.3 风水理念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风水理念的产生,是人们追求理想环境的一种表现。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中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静”是指由植物的固定生长位置和相对稳定的静态形象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物境景观。“动”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植物受到风雨外力时,其枝叶、花香也随之摇摆和飘散。

由于植物具有丰富的寓意和立体观赏特征,使得文人居住的园林、庭院充满了诗情画意。如苏州拙政园中部土山上的“雪香云蔚亭”,亭内匾额上云:“山花野鸟之间”,俯瞰林木葱郁,浓荫蔽日,灌木花草丛生其间,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间,山林野趣油然而生;亭前有文征明撰书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极其有力地渲染烘托出这一意境。再如拙政园的“远香堂”、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承德避暑山庄的“香远溢清”和“冷香亭”等景观,则是以植物的香味通过人的嗅觉借景抒情、表情达意。这些反映古代园主心境的植物,在如今的古典园林中又化为某种意境而深深感染着游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中也值得借鉴和延续。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为当今现代园林所利用,在全新的场所中

篇4:《古德曼·布朗》中的梦幻特点研究论文

关于《古德曼·布朗》中的梦幻特点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霍桑的短篇小说《古德曼·布朗》中的梦幻特点的研究讨论了作品的神秘主义风格,并通过对其中各种象征的研究揭示出这种风格之后隐藏的作家真实心理以及写作目的,最终揭示这篇“梦”的功能。

【论文关键词】梦;神秘主义;象征意义

《古德曼·布朗》是一篇奇特的故事,我不知道他(霍桑)到底在说什么。”我的学生在阅读过美国19世纪小说家霍桑的短篇小说《古德曼·布朗》后经常会有解读上的疑惑。而一些中外的文学评论家也对霍桑创作中的深奥意义发出过感叹。早在1853年的《新月刊》(New Monthly Magazine)里就有人说霍桑喜好“塑造变态的人物“(Crowley, 1970:292);张伯香主编的《英美文学选读》里也提到,这个故事是霍桑深奥的故事之一(one of the profound tales),作者自己都无法确认这是真实事件还是虚构的梦。

梦,从小说一开篇,甜美的费丝就用前夜的一个恶梦来挽留小伙子,预示他将赴的差事是怎样与往常不同。这个年轻人一路上看到的景物迷幻而离奇。“这是一条凄清的小路,阴森森的树木遮天蔽日。”且抛开人物和情节不论,光是阅读到此种场景和意境读者便会亲身体会到一种玄幻的气氛,诡秘而离奇的神秘感萦绕不去。

然后是一系列怪异意象的频频出现,这些意象用于象征,被叙述者描绘成反常的人物、景物、事件。此篇故事中的象征总体上可以分为人物、物件象征,景物象征,事件象征三种。

一、人、物象征

概念和意义通过他们的名字和身份,甚至外表特点来暗示、揭露。主人公布朗的全名是“Goodman Brown”, “Goodman” 既是他的名字,也暗含“好人”的意思—— 一个善良的人,而“Brown”作为一个常见的英文人名,暗指这个“古德曼·布朗”既是故事里赴魔鬼之约的具体人物又象征一个纯洁、良善的普通人。他的夜路之旅是个普通人对善恶信仰的探索之旅,是发现与揭露事实的精神之旅。

布朗在途中遇到了拿蛇头杖的老人和会骑扫帚的妇人,他们也是令初读者困惑的形象。那个神态相貌酷似布朗的老人有一根酷似黑蛇的手杖,精雕细刻得活脱一条大蛇,布朗目睹它在妇人脚下突然变为活物同妇人一齐消失不见。蛇的形象一直都是西方文学中恶魔撒旦的象征,它具有诱惑和狡猾的特点,曾经引诱夏娃服下禁果,造成人类天堂的失落,是人性堕落、道德沦落的助力,而那位看似端庄、虔诚的基督教徒、幼年布朗的精神教导者抛开了她的教义,骑上了邪恶的手杖,转眼消失。这个老妇形象不正是对清教徒的讽刺吗?一副表面正直不苟,在种种利诱面前原形毕露的伪教徒。还有牧师先生和同行的执事,作为教会的代表也去奔赴魔鬼的盛宴。这些形象正是教会和伪教义的象征。

费丝作为布朗的精神支柱是美好、善良与忠诚的代名词,故事里她是他爱情生活的归宿,是忠实守望他的.妻子。可是当他在魔鬼的聚会上发现她也在场的时候,精神世界崩塌了。绝望的布朗大声哀嚎:“我的费丝走了!世上根本没有善,罪孽仅是个空名,来吧,魔鬼,这世界全是你的啦!”天堂信仰化作虚幻,罪恶无处不在,没有什么是洁净的是值得信任的。费丝(“Faith”,意为“信仰”、“信念”)曾经在布朗心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如今她迷失了,于是他丢失了信仰,这是对宗教的信仰,对人类社会仅存的道德的希望,对这个世界的信心。所以,在巫士聚会的怪梦之后布朗抑郁地死了。读者看到一个作者心碎了,分明感到人类的理想幻灭了。

二、景物象征

布朗的梦魇里多次出现幽径、森林、树枝、光等景物。这些梦里频繁出现的景象一方面渲染出神秘、可疑的气氛,另一方面也能理解成某种象征,其意义探索反映出作者的不安、怀疑和绝望。

布朗所穿越的森林笼罩在沉沉夜色中,当他遇见化身老者形象的魔鬼时正是行走在一段“最深的黑暗”里;当虚伪的牧师和执事擦过路旁的小树枝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哪怕一丝一会儿的、来自明亮天宇的微光”。阴森森的树木遮天蔽日,这幽深、黑暗的树林是魔鬼的势力范围也是霍桑所指的整个人类社会的活动范围,而宗教和任何人都不能给它带来希望。于是,这森林的暗淡也成了作者霍桑低落的情绪的暗示。

布朗行走在穿越阴暗森林的小径上,这条路“狭窄”而“荒僻”,整个旅程测试信仰、考验人性。布朗在正义和邪恶的判断里辗转,霍桑在对信仰的怀疑里挣扎,这条探寻之路苦闷而令人绝望。古老的森林在飒飒低语,是人类无望的哀怨,它们从云之深处传来,黑暗的云团导致困惑的思想,这些怀疑的思想以人声在文中展示。所以,全文中随处可见例如“风的咆哮”、“困惑的人声”、“绝望的呼声”等意象,它们的使用并非单纯地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离奇的环境氛围。

其中还有一段对魔鬼集会场景的描写分外诡异:

巨石顶部的树叶全都着了火,火光直冲夜空,时明时暗,照亮整片空地。根根悬垂的小枝、叶穗都烧起来。随着红光一起一落,数不清的众人时而被照亮,时而消失于暗影,时而又从黑幕中冒出头,荒凉山林的心脏一时人影密集。

这样的描写呈现出一幅玄幻的画面,视觉上沉积着强烈的奇诡色调,初看是不可说的情绪体验,然而这些光影恰恰是某些显藏,罪恶的显露和藏匿、人性的显露和藏匿、真理的显露和藏匿。那些小树枝啊,都是一个个构成大森林的个体,一个个像霍桑一样存在于他的社会之中、被森林的整体腐坏道德气氛感染、传染的个人。

三、事件象征

小说记叙了主人公的一段梦之旅程,虽然奇异、鬼魅、虚幻渲染的神秘感不断地打破它的现实感,读者也还是能在其间找到它隐含真实事件的蛛丝马迹。例如提及的某些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地名和姓名,以及某些具有明显所指特征的历史人物。

这是一段与魔鬼相交的旅程,在与布朗同行在罪恶之旅上的来自旧南部的一名旅者,如作者所交代的,一位来自波士顿、衣冠楚楚的人物。他的形象虽然只是寥寥几笔的刻画却让人联想起波士顿的“倾茶事件”和因此受到打击的美国南部的庄园主贵族们。他是来赴约的,也像是逃难的,模样疲惫。他是邪恶的。

那位第二个一路陪伴布朗的老者,霍桑也给出了很多暗示的细节来揭露他的身份和所指意义。他与布朗酷似的面容和曾经经历过的萨勒姆事件让人联想到小说人物布朗的亲缘、小说作者霍桑的祖辈。“你那当警察的爷爷,有一回狠狠地鞭打一名贵格会女教徒,从萨勒姆街这头一直抽到那头”, 如此的记录与霍桑的自传体《海关》里对他曾曾祖父经历的记录完全一致。

另外还有“菲利普王之战”、教会的“古金执事”等等都是真真实实的历史鲜活人物。

如此看来,正如作者行文伊始埋下的问题,“旅人弄不清粗大的树枝后面会藏着谁”,这个“谁”到底是圣人还是罪人,这正是作者让读者仔细思考的问题,也是他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以及对强夺、伪善、腐坏人性的控诉。

从对《古德曼·布朗》中的梦幻因素的分析可见,这些因素对霍桑作品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容的发掘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对它们的分析中得出以下结论:从形式风格上,霍桑作品中大量充斥着神秘主义色彩,这些神秘感通过大量的象征意境、意象来营造,历史与虚构相夹杂、真假难辨的故事背景和人物活动是离奇的梦境,却反映着梦者的现实生活,这个梦者既是青年布朗,也是抑郁的作者霍桑。从思想内容上看,布朗的梦作为对人类社会隐秘罪恶的揭露,是作者借助其“寓言”意义来表达他的忧虑、警示他的读者。

【参考文献】

[1]Hawthorne, Nathaniel. The Scarlet Letter and Other Writings[M]. New York: W.W. Norton&Company,Inc., .

[2]J. Donald Crowley. Nathanial Hawthorne, The Critical Heritage[M]. New York: Routledge, 1970.

[3]Zhang Boxiang. Selected Readings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篇5:室内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研究论文

室内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方便,但也带来了许多严峻的问题,其中尤其突出的问题便是资源浪费、环境恶化,这是当今社会迫切有待解决的问题。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分支,更是与人息息相关。本文从室内设计领域去探讨绿色设计理念,分析绿色设计的由来以及室内设计融入绿色设计理念的必要性与特点,总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建议,希望通过绿色设计缓和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让人们生活更加健康、安全、环保。

关键词:室内设计;绿色设计;安全性;节约性;社会性

一、室内设计中绿色设计的由来

绿色设计,又称环保设计,该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场旨在反对资源浪费和工业污染造成生态不平衡的反消费运动,具体指在产品的设计及其使用过程的全部过程中,充分考虑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使产品的使用对资源消耗降到最小[1]。虽然绿色设计理念概念的提出时间离我们并不遥远,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但是它已经成为设计中不可阻挡的趋向。室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显然我们可以理解为把绿色设计理念贯穿于室内设计的全部过程。当然,在具体实践中,必须在保证人们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保障人们的舒适度,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健康、绿色有机,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

二、室内设计中绿色设计应用的必要性

在室内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的原因有很多种,这里就几个重要的因素进行讲解。

1、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室内设计或其他设计早已提出绿色环保问题,特别是西方国家,他们的设计发展起源早,同样的出现问题也早于我国。当西方国家意识到绿色设计的必要时,中国似乎不以为然。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追求使环境恶化加剧迅速,中国应该重视绿色设计,因为只有改善了环境,地球才能健康运行,人们才有生存空间。每年我国因为甲醛中毒的小孩住进医院的案例不在少数,甲醛是室内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我们意识到了,但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去改变这个结果。室内空间是人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只有从室内设计出发,我们才能呼吸道健康的空气,才能拥有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从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出发

设计师是设计的执行者,通过设计传递信息,创造美的空间,设计师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在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传播了绿色设计思想,最重要的角色是设计师。环境恶化的消息从四周传来,如全球变暖、雾霾、海平面上升等等。如何才能让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峻,设计是最重要的方式,这是设计师的责任。设计师通过室内设计作品,从材料、颜色、空间布局等方面向人们传递绿色设计信息,人们每看到的、听到的、感触到的都是合理、健康的产品与空间环境,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拥有环保意识。

三、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特点

1、绿色设计理念贯穿于室内设计的全部设计过程绿色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不只停留在观念上。在设计方面对自然资源和能源造成浪费的现象中,最大一部分便是施工工艺与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与国家综合能力的提高,人们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对设计的要求也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过度装饰设计。因此,绿色设计应该从每一个方面贯穿于室内设计。在材料应用上,通过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出现了许多环保材料,如:建筑中的生土材料;在色彩搭配上,设计师更加考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如:绿色,各种舒适的植物颜色;在空间延伸上,设计师通过大玻璃窗,将室外自然阳光洒入室内,将室外景观映入室内空间,如:日本的流水别墅;在施工工艺上,设计师也特别讲究,尽量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与材料。一个设计并非做完了就结束了,它还注重消费者的体验与反馈,从而推动设计的完善与进步。因此,绿色设计不仅仅考虑当前的感受,特别是居住空间,会对人们未来几十年的安全性、舒适度进行综合考虑,让人们持久享受健康。

2、许多特殊植物成为室内绿色设计的新装饰

绿色设计肯定是包含植物的`,想与大自然更亲密地和谐的相处,我们将景观移入是室内空间。多肉植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受欢迎,多肉是近几年才走进人们的视野。多肉被放入室内空间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其功能。首先,它可以净化空气。大家把多肉运用到电脑旁,减少电脑对人体的辐射,同时净化室内不舒服的气味,让空气变得更清新。其次,它具有装饰功能。将多肉放在小盆里栽种,让人觉得“萌萌哒”。除了小盆栽,也可以大面积摆放,还有多肉与其他植物的重组设计景观,小巧而精致,受到了许多办公空间的白领们的喜爱,窗台、办公桌等随处可见。

3、绿色设计主题室内空间

许多室内设计都以绿色设计为主题。如餐厅设计,很多商家把餐厅的主题定位绿色餐厅,从餐具、食物,再到整个空间环境都充分体现了环保概念。记得在江西的一次考察,我们去了一家名为“大探险”的餐厅,我和老师讨论了许久,这家餐厅的设计理念是:5前的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这些空气污染问题,加入给你一次机会,你会珍惜和保护500年前的它吗?是的,500年前让我们的生活空间变质了,我们都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从设计的角度去提倡绿色设计,践行绿色设计。其实很多餐厅的餐具开始用水果、蔬菜等代替,如冬瓜、南瓜、、葫芦等等,这让人吃得很健康,对环境也没有不良影响。

四、室内绿色设计的建议

1、安全性——减少材料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

现代设计中许多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需要我们立马去解决。在室内设计中,我们应该保证人们的安全性,即使许多环保材料,我们也要控制使用量,多运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2、节约性——提倡简约设计

新现代主义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支,受到人们的青睐。新现代设计更注重人情味,考虑人的心理需求。简约设计最为典型,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理念,它同时实现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减少过度设计。简约设计,没有过多的材料,没有多余的装饰,对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做出了贡献。3、社会性——全人类的绿色意识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显得那么微弱,当全人类都有了这个绿色环保意识,我相信我们的自然环境不会再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不会再在电视上看到中毒的消息。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认识提高,室内设计才会更好的融入绿色设计理念,设计师才能打造舒适、安全。健康、环保的室内空间。

五、结语

只有设计师和人类社会都拥有绿色设计概念,室内设计才会更加向前发展,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只有室内空间做到了绿色设计,其他空间乃至整个自然空间都会变得更加和谐,人们的生存环境才会有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不会遥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定邦主编,邵宏等编著.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26.

[2]石莹,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5(9):41.

[3]汤佳,戴书靓.多肉植物垂体绿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15):66

篇6:工业产品设计中色彩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

色彩设计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具有关键作用,产品设计与色彩设计息息相关。产品给人映入眼帘的第一印象便是色彩,色彩可谓是工业产品的门面和担当。一些产品设计师为了调和出适合的颜色,往往要不厌其烦的尝试,方能达到最终理想效果。这也可看出色彩设计对工业产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体现在更好表达产品设计理念,也是对其进行准确定位,而且可以引起消费者关注,从而刺激其消费。本文就对工业产品设计的色彩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且讨论其中需要注意的色彩问题,希望有一定帮助。

篇7:工业产品设计中色彩设计研究论文

产品设计中需要使用色彩丰富产品表现力,加深人们对于产品的第一印象,从而增强好感度。产品的色彩设计不是只有装饰产品的功能,在表现出产品设计师审美观念的同时,设计师需要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这样才会使得产品色彩更具人性化,并且结合自身对其蕴含的文化,使得产品更加具有内容,而不显得单调空洞。另外在色彩设计过程中,要以产品自身特性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色彩设计。从而通过色彩使得人们能够感受到产品的生命力,不仅是视觉体验上,更是心理上的感受,因此进行色彩设计极为必要。

一、工业产品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

1、色彩具有艺术感染力。

眼睛是人们通过了解外界的第一道门,第一扇窗。在用眼睛进行外界事物观察过程中,色彩是最为直接能够被感受到的。因为人类视觉对色彩具有极高的敏锐度,不仅是小孩会五颜六色的事物吸引住,成人也不例外。所以在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抓住人类市局这一特点,在色彩设计上下功夫。从而能够带动人类对产品进行深入的观察,从而能够进一步了解产品实际作用,以及有兴趣去了解该产品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这是一个积极进阶型的引导过程,可见色彩具有艺术感染力,从而建立人们对产品好感度,对其接受度也得到提高。

2、色彩具有情感象征。

色彩设计不是单纯将色彩运用在产品设计中即可,它是产品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不仅是对产品进行颜色的丰富,更是具备一定象征意义,是设计者自身对产品的感知,以及理解,通过色彩将其表现出来。因为色彩具有情感意义,只有将其正确应用,才能够更加体现出产品功能作用。如何色彩设计与产品主题格格不入,在产品使用功能上有所不符合,则十分不利于产品推广使用。色彩设计需要紧扣产品本身进行设计,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进行中有一席之地。并且可以对色彩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组合,在不同模式下的'色彩设计,又会表现出不同作用,给消费者带来不同体验,使得产品文化表现形式更加多样。

3、色彩具有商业价值。

随着工业产品设计的不断发展,色彩在产品设计中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使用,并且体现出自身更高价值。在今后产品设计道路上,色彩将会发挥更大作用,其商业价值是值得一提的。像日本汽车设计就能够很好诠释这一点,日本汽车色彩设计历经白色时代、彩色时代以及如今的无彩色时代,四十多年下来的汽车色彩改变迁促使了日本汽车发展,日本汽车畅销不仅是因为其质量技术领先,而且其对色彩设计的重视以及把握到位也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日本汽车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色彩设计对消费者购买具有很大影响力,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也是有引导作用。因此,将色彩设计完美地运用在企业产品设计中,将会提高产品的商业价值,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收益。

二、色彩设计在应用中需注意点。

1、色彩具有重量感。

色彩具有重量感,体现在如果体积、外观相同的物体,颜色比较浅的物体给人的视觉体验上会比色彩深的物体显得质量较轻。这就是色彩重量感的体现。根据有关色彩研究表示,同样体积外观,白色物体与黑色物体相比,在重量上综合结果是轻至少1/2。因此在产品设计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见到物流公司专用车都是以浅色为主,这就是为了让车辆质量在视觉感受上显得不会特别沉重,在快递运输过程中人们也较为轻松接受。另外对体积较大的机械设备则需要采用相反的设计,一般是上部分使用浅色系,底部采用深色,这样可以使得人们在视觉上更容易接受,一方面不会认为其质量过大有压迫感,但是设备因为底部是深色的,让使用者感受到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巧妙利用色彩的重量感,有助于产品使用体验。

2、色彩具有运动感。

色彩运动感体现在像红色、黄色等高纯度色彩,是被划分为前进色。而紫色、蓝色等纯度较低的归为后退色。通过对这些色彩的不同组合运用,会让人们产生近远的视觉误差,这在产品实际设计中也得到广泛使用。有关汽车事故调查显示,在因追尾发生车祸的事故中,蓝色汽车的数量较多,这是因为后退色会让驾驶员认为与前方汽车的距离比实际距离远,而进行了错误的估算,最终酿成事故,不利于交通安全。因此汽车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意识到这一问题所在,从而在使用蓝色喷漆时,会对颜色进行处理调和,从而弱化这种后退效果,使得汽车行驶更加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率。

3、色彩具有体积感。

色彩体积感体现在冷色系物体会让人有体积比实际体积大的错觉。相反如果在产品设计中使用以冷色系为主色调,则会让人们感觉物体体积相对偏小。在产品设计实际应用中,工厂车间等将这种色彩设计应用最为广泛,在操作车间等空间使用冷、浅色系可以在视觉效果上扩大体积感,并且使得车间相对整洁舒适。通过合理利用色彩特性,从而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认识到色彩设计在工业产品设计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工业产品需要色彩设计来进行更加深入表现,通过外观色彩来体现增加产品功能以及设计者情感,并且提升其商业价值,作为丰富产品表现形式的有效方式,为产品创造更多可能,促进工业产品设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关于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与特征的论述[J]。商业故事,(26)

[2]李会科。色彩象征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功能体现象征在工业产品设计中[J]。现代装饰(理论),2015(09)

篇8: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设计研究论文

生态园林景观是由植物构建起来的,良好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美化周边环境,为人们制造新鲜空气,提供绿荫,还能够降低噪音,防止水土流失。在建设生态生态园林景观时,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可以提升生态园林景观的整体性,但是,现在仍然存在着很多植物配置的问题。

1植物配置需要体现艺术性,遵循美学原理

每个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必须体现出它的艺术审美价值,这就是植物配置要遵循多样统一、协调对比的艺术原则,也就是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在植物配置时需要做到布局合理、疏密有致,利用各种园林建筑,如桥、山石、小品等,让植物在色彩、形态、明暗等各方面有着多样化的对比,相互烘托出协调的艺术表现。在表现艺术性时还需要注意植物自身的文化与环境的融合,如熟知的“岁寒三友”———松、竹、梅,经常会被运用到一些文人雅士的私家园林中。为了体现生态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遵循美学原理,美学原理分为两大类:色彩美原理和形式美原理。生态园林景观要先通过色彩美来引起人的注意,然后再展现出形体、香味和听觉。生态园林景观中的色彩一般以绿色为主,用其它色彩的花、叶、果实进行搭配。色彩具有情绪效应,每种色彩的搭配使用在人的心中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巧妙运用色彩的情绪效应能够更好地体现生态园林景观的艺术性。一些比较鲜艳的颜色,例如红、橙、黄能够给人一种膨胀、扩展的感觉,具有较高的诱目性,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把红和绿放在一起时虽然非常抢眼,但是不能辨明,使得色彩的明视性较低。另外,色彩的轻重体现在色彩的明亮和暗深,明亮的色彩让人觉得轻松,暗深的色彩让人感觉沉重。色彩更有华丽与朴素之分,色度高和明度高的色彩会有华丽感,而色度、明度低的色彩会让人觉得朴素,通常情况下暖色华丽,冷色则更朴素。根据色彩美的原理,在植物配置时,要进行色相的调和,比如,单一色相、近色相、中差色相以及对比色相,在色彩搭配时要先决定主体的色彩,其余的色彩则被用来衬托主体色,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在建设生态园林景观时,遵循造景艺术的基本规律,对比调和、稳定均匀、比例尺度、节奏韵律以及变化统一。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对植物进行各种对比,如体量、方向、色彩、虚实、空间和质地,通过植物间的差异和变化产生对比的效果,能让人感受到兴奋、热烈和奔放。倘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或是一致的地方,能够体现出调和的原则,将这样的植物配置在一起可以产生协调感。在设计生态园林景观时,要将植物按照均衡原则来进行配置,让生态园林景观变得稳定,这样能够达到整体的均衡美感。植物的高低起伏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观赏角度,可以做到处处有景,能够丰富空间层次,让景观变得绚丽多姿。植物存在着差异和变化,运用这种特点可以表现出多样性,但是在配置植物时还要保持它们的相似性,让人感觉统一简洁。

2关于实用性

实用性就是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时,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它需要与绿地功能要求相适应,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实现绿地的多种功能服务,在植物配置时必须精心地选择、设计和营造,在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时,必须服从以及适应绿地的功能要求。在生态园林景观中想要实现植物多样性的最佳方法就是进行多种植物复层结构的群落式种植。但是,如果植物群落将绿地全部占据的话,生态园林景观就会因为缺乏空间的变化变得太过单调,绿地的其它功能,如文化娱乐、大型集体活动等将很难实现。所以,应当以发挥出绿地的功能效益为主,进行科学的设计,合理布局绿化种植。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一些其它的园林艺术一直强调着重要的观念,就是不能满足于纯粹的自然环境或者人工建造物,而要创造两者相结合的.艺术形象。植物配置时需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尊重自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考虑到人与自然的接触和交流,在布局时尽量自然、不规则。许多人喜欢在草坪上进行活动和休息,所以,在植物配置时,要选择抗性强的草种,考虑到人们可以方便进入草坪、融入自然,不能用绿篱将草坪和道路分隔开来。如今的植物配置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缺少草地,一片区域内大面积并密集地栽植地被,让人们缺少游玩和休息的场地;有的人喜欢玩水,但是因为水景周围密集地灌木丛而受到限制;在广场、游玩休息等人流集中的地方,不适宜种夹竹桃以及一些带刺的植物,可以适当种植一些观果植物、药用植物,增加趣味性,在木架上种植一些攀援类植物达到遮荫的效果。实用性除了包括以人为本的原则,还包括了经济性原则。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耐修剪的植物,可以帮助减少资金以及管理的费用。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坚持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植物种植的密度恰当合理。在种植建筑边沿的植物丛落时,需要了解植物经过几年后的生长是否会遮挡视线和光线;会不会因为过密导致通风受到阻碍。在种植时更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植物生长,植物的株间距要适当,尽量多用中等规格的全冠苗木,少用只有树干没有冠幅的大规格苗木。

篇9: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设计研究论文

3.1生态园林中乔木的设计

在生态园林建设中,乔木的设计主要是采用孤植和对植的方式。

3.2生态园林中灌木植物的设计方式

在生态园林中,灌木具有生长速度比较快的特点,其枝干分支比较多,而且枝叶繁大,能够使植物呈现出丰富的层次。灌木生长后,其颜色比较艳丽,而且在灌木上能够生长出颜色各异的果实,如果能够进行合理的设计,就可以使生态园林展现出层次化的美感。一般乔木是比较高大的,在乔木周围设计灌木,能够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使生态园林中的植物层次感更加明显。在比较空旷的场地,种植大量的灌木,能够使空旷的空间具有整体性的美感。

3.3生态园林中各种花卉的设计

在生态园林中,在对花卉进行设计时,要结合各类花卉的颜色,从而使生态园林呈现出各种色彩,焕发出生机。在一些比较规则的生态园林中,可以设计花台和花坛等,这样能够将所有品种的花卉集中起来展示给游客,花坛中各类颜色的花卉聚集在一起,能够带给游客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自然景观比较多的生态园林中,可以结合花卉和稀疏的丛植一起种植,这样能够展现出花卉的层次感,通过绿色植物的衬托,能够使花卉的美感突显出来。各种颜色的花卉能够相得益彰,可以将颜色差别比较大的花卉种植在一起,更加能够突出主体。

3.4生态园林中攀援植物的设计

在生态园林中,种植攀援植物,这类植物枝叶茂盛,而且生长速度非常快,所以,在生态园林的亭台楼阁周围都可以种植攀援植物,既能够起到观赏的作用,又可以起到遮荫的效果。可以在生态园林的小亭子周围种植蔷薇和爬山虎等攀援植物,这样能够遮挡强烈的阳光,而且能够起到良好的审美效果,蔷薇和爬山虎能够给游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4结语

如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改善生态环境更是发展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就是建设生态园林景观,环环相扣,这也就意味着植物配置的重要性。为了建设更好的生态园林景观,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当体现出它的艺术性以及实用性,遵循美学原理,遵循以人为本和经济性的原则。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实用性,对于生态园林景观都非常重要,必须经过透彻的理解,才能用适当合理的方法将它们完全体现出来。

篇10:住宅中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住宅中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1儿童行为习惯与儿童房设计中的问题

许多家长忽略儿童的身形与成人尺寸家具的矛盾,将儿童安置于自己的卧室中,使得儿童生活产生诸多不便;儿童喜爱攀爬,过低的飘窗和易于攀爬的家具成了一大安全隐患;儿童爱活动,免不了与家具磕磕碰碰,有棱角的家具、易碎的落地镜等会对儿童造成伤害,同时,家具上的置物坠落也会砸伤儿童;儿童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插座和电器等孩子不了解的家用电器更是威胁孩子的健康;儿童需要家长的监护,儿童房设计也要兼顾供家长教育孩子使用的空间;儿童喜爱丰富多彩的色彩,装修时时常忽略他们的需求,使房间显得过于严肃;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起爱好,许多家长忽略不同孩子的特点,采用同样的模板型装修方式;儿童成长迅速,若不采用可持续设计,会难以满足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2儿童房空间设计要点

2.1儿童房与套型平面关系

儿童房位置的选择多种多样,我们以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几种户型为例,分析几种儿童房位置选择的利于弊。与主卧相对:由于主卧大多为南向,这种布置方式的儿童房便设置在主卧正对门的北向次卧,方便父母对孩子的照顾,两门相对,共用一个通风体系,声音的传递能力最强,方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然而,此法儿童房为北向,阳光直射不足,孩子难以享受坐在阳光下游戏的乐趣。在没有暖气的中部地区,冬季若关门取暖,便会阻断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不利于监管。同时,父母在厨房,客厅时,与孩子的交流较不方便。与主卧相邻:在有两间南向房的套型中,将儿童房置于与主卧相邻的南向房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既保证了充足的阳光,又方便父母对孩子的监护。不过其亲子互动效果不如两室相对的布置方式,因声音非直线传播,沟通较为困难。冬季取暖时,仍然避免不了隔断交流的情况,若享有公共阳台,或是在两间卧室间的非承重墙上另开门窗,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父母在厨房、客厅,仍能与孩子保持校好的可视、可达性。置于主卧内:这一方式通常适用于主卧较大,占总面积40%以上的套型。儿童房位于主卧内,形成室中室,与父母联系最为紧密,又有必要的分隔,同时有效解决了冬季室门阻隔交流的问题。但这一方式使得私密性降低,上小学后,孩子对私密性的需求增加,可以搬至相邻的次卧,主卧内的儿童室则作为成人的书房之用。卧室内的儿童房采光面较小,且多与浴室相邻,保证通风与阳光直射的问题需要设计者多加考虑。同样,此种儿童房与起居室、厨房相距较远,当父母在厨房时,与孩子的可沟通性较差。将生活与娱乐空间分开布置:即按动静分区,睡眠、学习场所置于较小的次卧中,游乐场所与紧邻的起居空间结合布置,方便亲子互动,照顾玩耍的儿童,也保证了睡眠的私密性与安全性,学习所必需的充足阳光与安静环境。此法需处理好儿童游乐空间与成人使用空间的关系,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

2.2儿童家具选择与布置

据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正是骨骼等器官发育的时期,不适宜的家具会对孩子身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儿童积极健康的心理也形成于此时期,正确的隐私观,健全的安全感也是孩子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家长在选择儿童家具时不能只凭自己的审美喜好,必须明确孩子的需求,选择安全适用,能够保证孩子隐私,产生安全感的家具,并兼顾趣味性。儿童生性好动,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童爱攀爬,选择适宜的可攀爬家具是必要的,但家具要有足够的围护结构,防止孩子从高处跌落,尤其是非独生子女家庭最常使用的`上下双层床铺,上床的围护结构要结实,安全;同时要保证家具的稳定性,并避免在高处设置没有围护的搁物家具,以防坠物伤害。儿童喜爱在屋内跑动,这就要求选择圆角家具,或采取必需的转角保护措施,以免碰伤儿童。至于插座等有一定危险性的生活必需品,应布置于既方便家长使用,又不易接触孩子的位置。选择与年龄、身高相配的家具,既令儿童方便舒适,又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儿童时期身高变化迅速,最好选择能够自行调节的座椅和桌子,以适应身高增长的不同需求,任何时期都能保持舒适正确的坐姿。床的选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应选择床高适宜,硬板结构的床,利于孩子脊柱发育。至于柜子、衣橱等容纳生活用品的家具,应在测量儿童身高、臂长的基础上进行选购。秘密性和安全感,主要是针对床的需求。儿童多怕黑夜和恐怖的故事,能够给他们以安全感的私密空间有助于其入眠和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这就要求床的包围性强,或者选择有顶的床。除以上条件外,趣味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儿童这一特殊年龄段决定了家具要充满童趣,对孩子有吸引力。玩是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可爱的家具,才能引起孩子去触摸,去使用的兴趣,才会培养孩子珍惜物品的品性;而娱乐性强的家具有助于孩子收获快乐和阳光积极的心态,尤其对于低龄儿童,拟物的家具受孩子的偏爱,也有助于他们认识自然。鲜艳多变的色彩也是儿童家具的特点,儿童对色彩的敏感程度较成年人更高,多样的色彩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动力,也可以起到早期刺激视觉发育,提高色彩辨识能力的作用。

2.3儿童房的可持续性及可变性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环境的需求不同,儿童房也需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进行变化,然而每年重新购置一套新的家具既造成了经济负担,也不是环保节约之举。这就需要儿童房设计与选择的家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与可变性。新生幼儿的儿童房应为到达学龄之后添置课桌,书架留有足够的空间;套型整体的功能划分也应随着儿童成长进行功能调整,如前文所述,入学后的孩子需要更高的秘密性,开敞的儿童空间应转入次卧,嵌套于主卧内的儿童房搬出,将其改为书房等方法。家具也应能够适应孩子年龄的变化,如使用可以更换新部件的组合家具,以适应孩子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使用可调节高矮的桌椅适应孩子身高的变化等。

3结论

本文分析了套型中儿童房的功能需求,儿童行为习惯与如今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出四种儿童房位置选择主要方式的利弊。其中,儿童房与主卧相对易于亲子交流,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阳光直射;与主卧相邻可获得更多的日照,但需要一定的处理方式加强与主卧的连通;置于主卧中方便家长照顾,由于缺乏私密性,只适用于低龄儿童;娱乐空间外置有较多的好处,然而要处理好与成人使用空间的关系,避免相互影响。同时,儿童家具的设计与布置要考虑安全性、私密性、趣味性与适应性等多方面。从可持续角度而言,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增减家具,进行空间功能的调整。

篇11:柔性化配送中心特点研究论文

有关柔性化配送中心特点研究论文

配送中心是物流系统的核心节点,不仅负责货物储存、运输等一般物流作业功能,还是实现指挥调度、信息处理、作业优化等的核心平台。随着产品及客户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差异化,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传统配送中心的作业模式由于适应性差,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变革。提高配送中心柔性、增强系统适应性和兼容性、提高效率和效益、加大协作和集成力度、满足客户动态柔性需求已成为配送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柔性化配送中心的界定

1.柔性化配送中心内涵。柔性化是通过系统组成结构、人员组织、运作方式和装备组成等方面的动态变化,对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满足不同种类物流作业要求,同时消除冗余损耗,力求获得最大效益的新型模式。

柔性化配送中心是以可实现资源优化、动态配制的系统管理平台为核心,以具有可实现动态组合、完成不同物流作业功能的物流系统及设备为基础的物流节点。柔性化配送中心的硬件系统包括若干台可以动态调整组合的物流装备、控制监测装备、信息管理设备及相应的辅助设施;软件系统包括作业优化调度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与之相对应的现代柔性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配制管理和操作人员,实现系统资源的优化整合,满足新经济条件下市场细分、个性化需求增多的发展趋势。

柔性化配送中心是现代工程、管理技术和物流作业向多样化、差异化转变的结合体。现代系统工程技术、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机械工程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有机整合形成柔性化配送中心的技术基础,为柔性化物流作业提供保障。柔性化配送中心的市场定位是满足终端用户配送时间、作业方式、配送数量等方面的柔性化需求。柔性化配送中心是利用先进的现代工程、管理技术,满足终端用户动态变化需求,实现全过程资源优化配置的综合物流作业系统。

2.柔性化配送中心特征。柔性化配送中心包括多个柔性作业单元,各柔性作业单元内部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外界的连接方式能进行动态转化,从而可以根据配送中心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进行迅速调整。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装备柔性。装备是实现物流作业的基础,装备的柔性可体现为装备自身功能的多样性,是物流系统柔性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同时装备柔性还可体现为与外部环境具有良好的接口,可实现多个、多种装备的多重动态组合,形成更高一级的物流作业单元,实现多样化的物流作业功能。

(2)作业对象柔性。终端用户的要求柔性多体现为作业对象的多样性,作业对象的物理、化学特征各不相同,在不同时间、不同操作区域内作业对象的作业形式和作业要求也不相同,作业对象的柔性是配送中心柔性的驱动力,要求柔性化配送中心能对自身资源进行动态调整,经济而迅速地适应外界变化,对作业对象有很强的兼容能力。

(3)作业能力柔性。终端客户的要求受时间、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波动性,而配送中心对客户需求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完全通过自身的调节功能将客户需求的波动平均化,当终端客户物流需求改变时,柔性化配送中心要经济地改变作业能力,通过对物流设备、设施组合形式和作业模式的调整,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作业能力,而不是以固定的模式、较高的损耗按照最高设计能力运行以完成动态变化的作业量。

(4)系统扩展柔性。系统扩展不单纯指作业量的简单提升,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会对配送中心提出更多的功能性要求,要求系统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即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差异化、多样化的服务。当物流作业要求变化时,可对资源进行优化配制,增加功能模块,扩展系统功能结构,构成一个功能更加全面的大作业系统,特别是对作业时间、仓储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作业任务,系统扩展柔性将为配送中心拓展服务领域。

(5)系统运行模式柔性。系统运行模式柔性指柔性化配送中心能在实现资源动态配置的基础上对作业方式、作业工具及作业人员等进行调整,使作业模式适应终端客户差异化需求。作业模式的柔性化与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不矛盾,而是建立在规范化和标准化基础之上的,它强调资源动态优化配置所产生的作业模式转变,充分共享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全程动态优化配置。

3.柔性化配送中心的关键技术。柔性化配送中心以现代管理技术和工程技术的有机组合为基础,引入自动化技术不是单纯为了提升物流装备性能,而是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而复杂的系统性能,强调资源动态、合理、快速的优化配制,要求建立准确、敏捷的信息处理系统,高效可变的硬件支撑系统,要引入工程、管理方面的现代技术以达到系统功能的要求。因此柔性化配送中心是以现代工程装备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管理技术为支撑、以系统优化技术为纽带的各种技术的集合体。

柔性化配送中心应采用系统控制、监测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以实现对各个子系统的状态控制和调度。在作业过程中应利用多种监测技术,实现全过程动态实时特征量监测,利用模糊控制技术,引入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建立以优化的推理规则为约束的控制体系,在受到外界或内部激励时能自动调节运行参数,具有内在的“决策”功能,以达到系统最佳工作状态。柔性化配送中心的物流装备应引入模块化设计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的作业单元,并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接口,以实现不同层次的功能组合,形成可满足柔性化作业要求的硬件基础。柔性化配送中心要利用现代柔性管理思想对物流作业进行组织,要结合系统优化技术,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同时作为复杂系统,柔性化配送中心应利用相关系统工程理论与技术,特别是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排队论及对策论等进行作业优化组织。以上述技术为基础,柔性化配送中心可对不同的作业进行特征分析,制订作业计划,并在物流作业全过程实时获取作业状态量特征信息,自动调整作业性能参数,实现作业预测、分析、计划及控制等的合理化,建立可适应多种作业形式的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的综合物流运作体系。

二、我国柔性化配送中心现状及其建设意义

1.我国柔性化配送中心现状。柔性化配送中心所追求的是配送中心物流网络资源的快速、动态、优化规划与组合,合理运作机制的形成,可促使配送中心各种资源同步协调运作的综合物流体系的建立及配送中心响应灵敏性的提高。目前我国柔性化配送中心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

(1)缺乏整体柔性的观念。所谓整体柔性是指整个配送中心作为一个系统有效应对不确定性任务的能力。物流作业是由终端用户需求驱动的,需求的多样性使配送中心只有在作业量、作业形式及作业时间等方面进行同步动态调整才能取得竞争优势。配送中心必须对生产计划、信息处理、组织管理、设备维护、客户服务等各个部门进行有机整合,才能实现整体功能的动态平衡调整,消除瓶颈环节,建立和谐的运行体系。

(2)片面追求高新技术,忽视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可提高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而与之相对应的配送中心管理模式是高新技术发挥效力的重要保证。合理的管理模式可提高技术应用效果,单纯强调高新技术应用而没有相应合理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全面提升配送中心柔性化作业能力。

(3)轻视外部环境的作用。配送中心

直接为终端客户服务,其运作模式是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制定的,不能单纯从配送中心自身角度出发,闭门造车式地提升自身响应能力,而应提升配送中心服务的针对性,使自身物流网络资源的柔性适应外部终端客户的柔性需求,同时要具备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机制和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柔性化配送中心的动态调整要以市场柔性需求为导向,没有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匹配,配送中心自身的柔性特征将无法发挥。

(4)忽视人在企业系统中的作用。在物流系统中,人的作用应处于核心地位,因此片面追求硬件柔性,忽视人员的作用,甚至追求无人化作业,不但会增加物流作业成本,也会导致设备柔性不能充分发挥。人的柔性最强,一人多岗、一人多能是提高配送中心柔性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为了保证人员的高素质,必须加强人员的后续教育与培训。

柔性化配送中心是自身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设施装备及作业人员等的有机组合体,只有所有因素协调一致,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系统的整体柔性,目前我国配送中心对自身柔性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尚未认识到柔性的重要性,同时对影响柔性水平的制约因素缺乏了解,对柔性化改造的方式和柔性化配送中心的管理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2.建设柔性化配送中心的意义。建设柔性化配送中心是企业适应当前市场细分、用户需求多样化形势的必然选择。在生产领域,利用柔性化的加工设备组织生产,满足小批量、多批次产品要求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但柔性化物流系统目前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结构。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物流服务网络,供应链上各物流节点能根据企业自身及用户需求的变化动态策划、组织与安排差异化物流活动,进而实现企业自身效益的最大化。新型的物流运作模式还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进行不断的摸索。

我国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展开,这与我国物流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物流企业对柔性化作用的认识还不全面,单一的作业模式、刚性的作业装备、传统的管理手段使企业在面对柔性化作业需求时无法动态地优化配置资源,导致作业成本居高不下,设施利用率不足,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服务领域受限,企业发展缺乏动力,因此建设柔性化配送中心势在必行。

三、柔性化配送中心系统的构建

柔性化配送中心不是作业量的简单变化,而是物流作业生产计划制订与实施全过程韵动态优化,强调各部门独立自主性和整体协调一致性的统一,在柔性化管理平台控制之下,以作业信息共享、硬件设备动态调配和柔性化管理模式为基础,搭建起可平衡协调配送中心系统资源,满足终端客户柔性化需求的物流系统。

1.建立以信息流为核心的动态物流系统。实现商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机整合,形成系统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系是实现物流运作柔性化的基本保证。商流是配送中心运作的原动力,信息系统将商流信息转化为物流操作信息用于驱动物流设备、设施完成各种物流操作。柔性化配送中心的信息流不单纯是商流和物流之间的简单转化,也不仅仅是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平台,柔性化配送中心要建立以信息流为核心的动态物流系统,信息系统在完成数据采集、传递、储存、变更等功能的基础上,要具备二次处理即优化的能力,从而实现配送中心系统资源的合理配置。柔性化配送中心信息流中信息的内涵、流向、流量等受柔性化管理平台智能决策子系统的控制,是作业柔性化、物流网络资源调度柔性化的基础,可根据设备、设施的具体特征对物流作业进行合理调配。为全面提升作业能力,满足多用户、多品种、多批次的配送要求,信息流作为柔性化配送中心的核心,对商流数据的处理不应简单按照商流原有的信息发生时序复制于设备、设施去完成各种物流操作,而应以一定的作业优化策略为基础,进行商流信息的有效整合,形成有利于设备、设施执行的物流作业信息,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损耗完成物流作业。同时信息系统会将设备、设施的特征信息反馈给商流上的业务合作伙伴,以整体最优为目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配送中心业务进行适当调整,同时也可及时了解用户需求的变化,在信息透明度不断增强的条件下,这一趋势已经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柔性化配送中心选择信息系统作为核心主要是因为它能够高效、快速地进行业务整合和资源调度,从而赋予信息流更多业务优化功能,充分利用效益背反规律和效率的顺次放大作用,以信息流最小的投入实现柔性化配送中心整体运作最优。

2.建立模块化的、可动态组合的硬件基础和作业模式。刚性的物流硬件基础和与之相应的刚性的作业模式不可能实现柔性化运作,系统的灵活性、兼容性必须建立在硬件基础可动态组合的基础之上。因此柔性化配送中心应对物流硬件基础进行模块化分解和改造,采用单元化组成模式,形成若干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的作业单元,作业单元可独立实现一定的物流功能。应尽可能地将这些作业单元标准化,同时要求作业单元具有良好的外部接口,可实现多种类、多数量作业单元的'集成连接,快速搭建成具有新功能的物流作业系统,形成新的作业能力,满足新的作业要求。某些种类的作业单元应可以进行简单复制,以快速形成规模化的作业系统,经济地应对配送中心作业量的变化:某些作业单元应便于拆除,以便进行集中存储,节省场地。作业单元应降低操作人数和对人员的依赖程度,以便进行资源调配:同时应注意平衡各作业单元工时,避免作业过程中产生瓶颈环节,形成无缝化流水作业系统,提高作业效率。依托模块化的可动态组合的物流硬件基础可实现物流作业模式的改变,当配送中心订单发生变动时可实现不同形式的作业流程,以满足不同形式的作业要求。同时要留有必要的缓冲余地,满足设备功能变化的需要。

3.建立和谐的运行环境,降低损耗。物流系统的运作应尽量减少损耗,系统损耗小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系统整体最优。物流作业损耗形式多样,包括作业时间损耗、作业能量损耗、作业人员工时损耗等,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首先应调整物流作业节拍,减少各作业环节工位时间差和速度差损耗,避免瓶颈工位的产生。在外部环境变化而需进行工位、作业模式或基础设备、设施调整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选取最佳方案。工位调整可按照变动最小的原则,选取适应性强的设备和人员进行调换,动静结合,同时考虑场地损耗。

由于配送中心作业模式复杂,终端客户要求各异,致使降低损耗的形式各不相同。柔性化配送中心应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作业流程和方式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建立和谐的柔性运行环境更应注意系统中瓶颈环节的管理,消除系统中的制约节点,使系统中各子系统平衡协调工作,对于配送中心要注意多个作业区间的接口部分,适当增加缓冲位置,以便系统平衡调配。

四、柔性化配送中心构建措施分析

1.提高各子系统接口柔性。柔性化配送中心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只有在各子系统协调工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整体优势,目前电子拣选系统等具有独立功能的子系统的开发已经比较成熟,而如何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形成整体的规模运作成为制约柔性化配送中心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配送中心在布局上由存储区、拣选区、分拣区等功能作业区组成,各子系统之间要以传输系统、信息系统等为接口,完成作业任务之间的切换和物料转移。柔性化配送中心可采用模块化的单元式传输系统,

改变过去单一路径、单一流向的传统模式。通过在传输系统中设置转向、缓冲、限位等特殊功能作业单元,实现货物传输多路径、多操作形式的转变,建立适应商品多品种、不固定节拍、不固定顺序和工作状态、可随机调度特点的柔性传输管理模式。同时利用现代监测技术、信息技术实现货物的全过程监控,不仅提供货物位置信息,同时还将设备状态信息传入控制系统为下一步作业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2.提高柔性化配送中心的柔性管理水平。柔性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战略,柔性管理可以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实现经营管理状态的变化,为用户提供质量优良、价格适中的产品和服务。应从系统角度出发,打破原有的部门分工边界,采用柔性动态的模块化组织结构并设置标准化的信息传递等外部接口,以便于系统重组;同时应尽量减少管理系统层次,使组织结构扁平化,以网络式组织取代多层级组织,发挥团队优势,提高响应速度。应加强信息和综合调度部门的功能和权力,建立以信息和综合调度部门为核心的协调工作体系,对各部门的绩效考核除绝对工作量外,还要考核其为整个配送中心所带来的综合效益。

3.重视柔性化配送中心的综合配套建设。单纯强调配送中心某一部分的功能会破坏整个系统的平衡,产生更多的瓶颈环节,因此柔性化配送中心建设应以满足用户动态需求为主线,构建综合配套的服务体系。应重视信息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充分利用自动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实现资源的快速调配和全过程跟踪反馈。

要兼顾物流一体化建设,充分整合供应链各种资源,建立以柔性化配送中心为核心的物流网络体系。

五、结束语

目前物流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差异化要求越来越高,配送中心作为物流系统的核心节点,其服务对象复杂程度的增加、响应时间的缩短、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对配送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柔性化配送中心成为了配送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柔性化配送中心是以柔性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物流作业体系,包括以多约束目标、多约束条件优化为基础的作业规划、调度体系以及单元化、可动态组合的硬件系统,从而提高配送中心服务质量,增强配送中心灵活性、兼容性和高效性,适应用户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柔性需求,形成和谐发展的物流运作系统。

篇12: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施工研究论文

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施工研究论文

摘要: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尤其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地基基础更加的重视。而桩基础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特殊地基等问题,增加了设计及施工的难度,对此在桩基础设计及施工中加强技术要点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更好的保证建筑施工顺利进行。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进行了分柝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桩基础;设计

桩基础是当前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建筑工程项目基础类型,其主要就是采用状结构进行建筑物基础的布置,促使其具备较为理想的承载力效果。针对桩基础的应用来看,其主要涉及到了承台以及桩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的有效组合也就有色够较好促使其体现出较为理想的承载力效果。桩基础的承台主要就是处于桩基础顶部的相关位置,其承台的设置位置不同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效果,在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基础结构中能够得到不同的应用,比如低承台桩主要就是指桩身全部在地面以下的一些桩基础结构,而高承台桩则主要是指一些桩基础桩身有一部分露出了地面,而承台则全部处于地面以上,这两种桩基础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恰当处理。针对这种桩基础的具体应用来说,其在一些高层建筑中更是极为常见,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基础结构类型,具备着较强的研究价值。

1、建筑工程桩基础设计概述

针对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中桩基础结构的应用来看,其具备的实际作用和价值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从承载力角度来看,相应的作用效果更是极为明显,相对于传统的各类基础结构处理方式,这种桩基础的应用更是应该得到广泛推广。在桩基础的具体应用中,其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主要有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类,这两类桩基础结构在实际建筑基础结构中的应用能够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效果,摩擦桩顾名思义主要就是运用桩基础结构和周围的土壤摩擦力进行承载,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抗压力效果,尽量减少基础结构出现沉降问题,端承桩则主要是运用基桩支撑于持力层上,进而促使其能够表现出理想的承载力效果。从桩基础的具体应用方式上来看,其可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个基本类型,预制桩主要就是指在具体施工前,首先制作完成相应的桩基础结构,然后采用打桩机设备,将制作好的桩基础结构打入地下,如此也就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桩基础承载效果;而灌注桩则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针对基础结构采用现场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进行桩体的构建,如此也就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桩基础作用效果,比如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就是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处理手段,其施工的便捷性和操作价值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2、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特点

2.1安全性高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克服地质问题,降低地基底层泥浆对于建筑的影响,增加了地基的安全性。同时在混凝土灌注环节,两者之间的渗透作用,也大大的提升了地基的质量。

2.2地基稳定性强

钻孔灌注桩技术对于土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压实、渗透、劈裂方面,同时三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下,三者也会体现出不同的相互关联性,但都能够增加地基土层的稳固性。

2.3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以往的打桩技术容易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增加了施工的成本,但是当前钻孔灌注桩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地质环境影响的克服、规避,加上施工操作方法的简化,与此同时施工人员也会按照施工要求灵活的改变操作形式,继而大大的缩短了施工的时间,降低了施工的成本。

3、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3.1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桩基施工方案的选择

在实际的建筑桩基施工过程中,要择取较为适宜的桩基施工方案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和施工效率,在选择桩基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依照施工区域的土壤,还要对整体性的项目需求进行考虑,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其一,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放线的准确性,确保桩基测量的精准度以及科学性,保障其满足实际的施工需求,而后再对桩基进行加固处理,保证桩位的准确度。其二,在进行泥浆制作的过程中,还要保证泥浆的含沙率,促使泥浆循环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应用泥沙分离器对泥浆的含沙量进行严格控制。其三,在使用泥浆之前,应当对其进行严控,通常情况下还会运用先进的电子检测仪对其进行检测。

桩基础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实施钻孔处理,降低杂质对混凝土灌注的影响。然后对于施工场地进行压实使其平整,并展开桩位测量工作。其次利用定位仪器对桩位控制点等参数进行测量,为后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提供依据。第二、护筒埋设的开展是为了提升护筒的强度,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规范性。第三、开展装机就位、钻孔施工等项目。

3.2施工要点概述

3.2.1布设桩位。在清理好施工场地后,设定好桩基的桩位参数,包括基轴线水准点、定位点等;按照桩位布设图纸做好桩位的标记工作。为了避免桩位位移等情况的出现,需要在施工前重复检查设置的桩位是否准确。

3.2.2泥浆制备。首先根据施工土质等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制浆方式,像原土造浆方法、膨胀土制造泥浆等制备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泥浆;然后在施工的过程中,控制其泥浆黏度在20s左右,含砂率在8%以内,胶体率在90%以上。

3.2.3成孔方法。回旋钻成孔、潜水钻成孔等都是非常常见的成孔方法,在施工工程中对于成孔方法的选择,还是要根据实际的土质情况、钻机性能等进行合理的选择。

3.2.4埋设套管。针对于套管的埋设,首先要将桩孔位处的土层进行清除:将其埋设在土壤中,在埋设时也要保证桩位中线、周线的对称性。一般深度会控制在1.2m左右,其次套管与桩位两者之间的中心线偏差要控制在5cm以内。

3.2.5钢筋笼的制作安装。针对于钢筋笼的制作,首先分段制作长桩骨架,按照实际的吊装要求等明确分段的长度。在现场吊装时,也要避免其出现变形等情况,并错开接头。在焊接钢筋笼骨架时,一般都是多人一起完成,要求按照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进行焊接。同时为了增加箍筋、主筋的点焊,会在间隔4m处布设十字样式的钢筋锚,使其钢筋笼更加的强固。为了避免其焊接时末端出现变形情况,要求搭接钢筋的长度要超过5cm。在吊放钢筋笼时,会利用垫块以起到保护的作用。最后利用指定的吊机或是灌注塔架等实现钢筋笼的缓慢垂直稳定吊放。

3.2.6水下混凝土灌注。一般会采取导管法实现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涉及到的机械设备较多,像泵送机械、钢导管等。将混凝土灌注的强度等级控制在C20以上,要求坍落度在20cm左右。钢导管会采用中250mm左右、每节长2.5m左右的无缝钢管,各个钢导管间以螺栓等方式实现连接。

4、建筑桩基工程灌注桩环节注意事项

在建筑桩基的实践施工中,灌注桩是极为常见的类型,以此为例进行分析,在灌注桩的埋设护筒环节,要想确保打孔口更为完整,就要确保桩基施工中要对其进行埋设处理,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要做好以下准备。其一,在选择护筒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其内径和钻头的大小,通常情况下,护筒以及内径的大小一定要合适。其二,对于护筒的材料一般用钢板,钢板的厚薄要考虑是否重复使用,要根据土质情况确定。其三,要确保护筒的稳定性可以满足实际的施工需求,可以参照当地区域的土壤情况予以考虑,而后再对护筒的长度进行确定,保障护筒的埋设在地下的深度五米以外,确保护筒与原地面的距离在三十厘米左右。其四,在埋设护筒时,应当充分的考虑到桩基的实际排水性能,并考虑到溢水口的增设问题,确保后期的护筒可以通畅的流水。其五,还要确保护筒的位置与水平的地表距离偏差比五十毫米小,同时倾斜度也要合理的把控,尽可能地确保其在百分之零点五之内。其六,在对护筒埋设完毕之后,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并对周围的粘土进行回填之后,再予以夯实,对其实际标高进行记录,为后期进一步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也间接地为后期的整体性施工进度提供保障。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发现该技术凭借着自身运用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建筑项目中,但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要加强对其施工要点等的把握,使其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继而更好的保障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洋,朱华藏.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

[2]叶迎伟.建筑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研究【I].江西建材,2016(03).

[3]吴梅芳.建筑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研究Ⅱ】,门窗,2012(12).

相关专题 地方性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