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在手术室管理的应用论文

可可爱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可可爱”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绩效管理在手术室管理的应用论文(共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绩效管理在手术室管理的应用论文

绩效管理在手术室管理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绩效管理结合分级岗位制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我院手术室管理实际状况,把21名护理人员分为三级四岗,同时从手术质量、理论知识、科研任务这三个方面建立绩效考核制,在实施此管理方法前后调查300例接受手术的住院患者,对比患者满意度及对医务人员的评价。结果与6月前比较,在206月我院实施手术室岗位制与绩效管理后,术后质量逐渐提高,且医疗事故发生率为0,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医院手术室实施绩效管理结合分级岗位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手术效率,值得各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绩效管理;分级岗位;手术室管理

手术室是治疗患者的关键地方,医院的核心场所,手术室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的成败,通过提高分级岗位制的合理性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合理的绩效管理,更能够促进手术室资源的.有效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1]。我院根据手术室管理实际情况,结合存在的问题,实施绩效管理和分级岗位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院手术室护士共计21名,年龄22-50岁,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0名,护士4名。从年6月开始试点工作,评价标准为患者术后满意度和护士的综合素质评价。选取2016年6月前后300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016年6月之前为对照组,男性176例,女性124例,年龄均在22-70之间;6月之后为观察组,男性患者186例,女性患者114例,年龄在21-79岁之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1.2方法。1.2.1分级岗位制。手术室护士共计21名,所有人员实施分级岗位管理,设立A、B、C3个岗位职责及权限,人员具备所需资质和条件[2]。A岗为管理岗,协调管理各项工作,培训、考核。手术安排和护士排班等[4]。B岗位为责任岗,是护士主要岗位,B岗位分为3个层级(1、2、3级),B3护士是刚通过护士资格考试,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能够配合完成基础手术。B2护士是满3年及以上,担任大型手术护士,可以指导进修护士的配合工作,负责实习护士带教工作[3]。C岗位为辅助工作,根据手术室的实际情况需求,负责手术设备及物品的管理供应,清洁消毒等。各类物品的缺失查补、申报统计[5]。1.3观测指标。观察两组新生患儿PICC护理工作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液体外渗、堵管、断管、感染等。计算两组新生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变化。实施手术室岗位分级和绩效管理1年后,随访300例患者,调查满意度,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工作人员素质综合评分比较中,对照组为(90.08±3.22),观察组(98.03±1.99),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3讨论经过实施了绩效管理和分级岗位设置后,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分级岗位制优化了团队结构,能够使各职位人员各司其责,做到人尽其才,绩效管理和岗位分级实施后,工作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高,实施多劳多得原则,使手术室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被合理激励后,工作能力也被提高了[6]。绩效考核制度能够促进团队的高效运行,打破了原有的绝对平均分配机制,工作质量评价不再仅限于科室内部评测,采取了医院、科室和患者的综合数据,使得绩效考核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人员积极性。绩效管理的实施,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率,手术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7]。年度绩效考核的实施,使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不仅仅局限于各工作人员单独的绩效考核,近年来,随着医院等级评审中运用规范化及信息平台,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提出了业务素质、风险防范及时等多方面的要求。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得到了更加健全的规范[8]。绩效管理结合分级岗位的设置,使得管理流程更加合理化,能够弥补管理中的缺失,专职人员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并且需要通过实际情况来改进护理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努力提高手术室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金华.绩效管理结合分级岗位设置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6,37(3):273-275,279.

[2]刘晓瑜,吴素清,陈小丽,等.绩效管理结合岗位设置在手术室管理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22(5):187-189.

[3]柴艳红,张红梅,田革新,等.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12(28):292-293.

[4]周庆梅.绩效管理流程在提高手术室管理效能中的作用[J].医药前沿,,23(6):388-389.

[5]马杏娟,王许平.手术室层级认定与岗位说明[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1(11):213-213.

[6]王海燕.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8(5):169-170.

[7]秦佳.绩效计分考核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健康,2016,15(5):363.

[8]陆立岚.新的量化考核方法在手术室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76-78.

篇2: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摘 要:手术室是医院内的重要场所之一,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对患者实施各类手术。由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大多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其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种种风险事故的几率也比较大,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或疏漏就有可能对患者造成身体损伤,严重者更有可能

关键词:发表护理论文

手术室是医院内的重要场所之一,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对患者实施各类手术。由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大多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其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种种风险事故的几率也比较大,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或疏漏就有可能对患者造成身体损伤,严重者更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时必须要高度集中精神,尽量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而为了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对其护理工作做出有力的指导,近年来很多医院纷纷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能够让手术室护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安全化,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目前,风险管理己经成为了护理管理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我院近年来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也做出了许多临床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随机选取我院自5月~5月期间内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给予风险管理,另随机选取我院在20之前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的100例手术患者是我院自年5月~205月期间内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57例、女性患者有43例,各占总数的57%和43%;年龄在18~74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43±8.6)岁;急诊手术患者有32例、择期手术患者有68例,各占总数的32%和68%。对照组的100例手术患者是我院在2012年之前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59例、女性患者有41例,各占总数的.59%和41%;年龄在16~7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45±9.2)岁;急诊手术患者有36例、择期手术患者有64例,各占总数的36%和64%。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管理方法我院自2012年起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行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增强其专业知识,提高其操作水平;(2)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加强对其风险处理能力的训练;(3)对医护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其休息时间,保证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时的精神充足;(4)科学划分护理风险等级,针对不同护理风险等级的患者合理为其调配医护人员;(5)建立和完善风险反应机制,手术之前预先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事故作出评估,并准备好相应的处理措施;(6)真实和仔细地记录全手术过程和患者的情况,以便出现问题时及时找出原因;(7)随时安排专门人员准备急诊手术,并保证有急诊手术患者入院时能够及时调配到足够的人手。1.3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投诉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其中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采用的是我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1.4统计学分析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数据皆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计量资料均采取χ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在手术室发生风险事故(切口感染)、2例患者发生护患纠纷、2例患者投诉、95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各占总数的1%、2%、2%、95%;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在手术室发生风险事故(3例切口感染、1例意外伤害、2例记录失误)、5例患者发生护患纠纷、9例患者投诉、80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各占总数的6%、5%、9%、8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风险指的是在临床手术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切风险事故,手术室护理风险一旦发生,其往往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极大影响,并还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为了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保障护理服务的质量,医院应当在护理管理中实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应当要贯穿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应当要对手术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进行认真准备和操作,并提前预估好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故,从而能够在风险事故发生时及时进行处理。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中100例患者的临床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证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投诉率,并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篇3: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论文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本文主要分析了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并研究了当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绩效管理;人力资源;考核;激励

一、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辅导沟通、绩效结果应用及绩效目标提升这几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一起参与实施,最终达到提升个人、部门机企业的整体效益的目标。绩效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需要明确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是绩效管理的基础,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各部门建立共同的意识。其次,需要遵循平衡性、客观性的原则,企业绩效考核既要兼顾各个部门,也要对各个岗位进行细化。最后,需要与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及职位提升挂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切实的效益。

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中的作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选拔人才的依据

绩效考核是判断员工道德素质、工作能力及各方面优缺点的重要管理体系,因此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2、激励人才的有效手段

对企业员工的奖惩是企业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因为有切实的物质、精神方面的奖励,因此绩效管理是激励人才的有效手段。

3、调配人员的依据

绩效管理除了可以区分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与积极性外,还可以区分企业员工对于其所处在的岗位的胜任能力,以此发掘各个员工的优势,所以也是调配人员的依据。

三、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绩效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

1、绩效管理空于形式

很多的企业在处理绩效管理方面流于形式,只是表明他们有这样一个管理体系,并没有切实落实,只是简单的在月末、季末、年终的时候将一些文字性的表格发给各个部门的领导,由这些领导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评价及简短的评语。这并没有实现绩效管理考核的内在含义。

2、过分强调“业绩”

这里的“业绩”就是指的为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很多的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就只看这一点,并没有综合考虑员工所在部门的市场行情,一些员工们由于部门优势而带来了工作便利,一些员工很敬业,但是带来的“效益”却有限,如果因为这样而降低这些员工的绩效考核,那么就会打击员工的士气。

3、主观随意性大

作为绩效管理考核的考核者,主要是部门领导,他们往往只是看到了员工的某个表现或是某个片面的表现,从而就对该员工的`整个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价,这样是片面的,主观性太大,影响了绩效考核的可信度。

(二)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建立良好的绩效管理考核制度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完善是有效施行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前提。企业应该建立和绩效管理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让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薪酬管理及人事变动等相互关联及促进。

2、提高企业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企业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及宣传资源的优势,做好员工对于绩效管理观念的转变,同时将企业的战略目标、重难点工作及年度业绩指标落实到各部门,再由各个部门分配到各个员工。积极将绩效管理与员工的薪酬福利、职位升迁挂钩,提高企业员工的战斗力。

3、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客观地发现及评价各个员工工作的优缺点,进而实现扬长避短、提高绩效的战略目标,最终达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和谐发展。所以必须建立统一的绩效管理体系。首先,重新梳理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夯实工作基础。其次,明确人力资源部门在绩效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及建议,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强化与完善。实现业绩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及重点考核和一般考核相结合。

4、合理科学地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的结果应通过计算机信息手段,实现与人才能力开发及使用相结合的目的。建立员工绩效管理档案,积极体现绩效考核结果在绩效工资分配、优秀人才选拨、评选评模、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岗位变动、职务变动等方面的重要性。如何合理科学的运用绩效考核结果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工作。采用绩效考核的结果来指导企业员工的工作技能及工作业绩的提升,通过发现企业员工在完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工作技能的缺陷,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企业员工培训计划,从而达到提升员工综合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企业保持长足竞争力,是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根本,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建立并完善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合理制定绩效考核方式,科学的运用绩效管理结果,实现人才的资源最大化利用。

篇4: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手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征[1]。在手术室手术过程中,任意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患者最终的手术效果,进而引发护理风险[2]。护理管理作为手术室手术的重要保障,其护理管理质量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各类突发问题的处理效果[3]。常规管理方式用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效果欠佳。该文从该院随机抽取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产生的管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中随机抽取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15名。年龄范围处于26~39岁之间,平均年龄(32。5±2。7)岁。在该组别的15名护理人员中,副主任护师为1名;护师5名;护士9名。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级别的护理人员共5名,专科及以下护理人员10名。

观察组护理人员共计15名。其年龄范围处于24~42岁之间,平均年龄(33。4±4。9)岁。在该组别中,主任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0名。学历在本科及本科以上级别的护理人员共6名,专科及专科以下级别的护理人员9名。

对照组护理人员与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年龄、职称、学历这3个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则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具体的护理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在患者术前8 h,分析患者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并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②当手术室护理任务结束之后,及时总结该次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的护理风险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分别为: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状况。评分项包含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不满意5种。观察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出现护理风险的几率。

1。4 评分标准

患者对护理人员所提供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评分需按照如下标准完成:5分,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比较满意;2分,比较不满意;1分,不满意。

1。5 统计方法

该文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30名护理人员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评分方面:1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超出观察组4次;2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超出观察组4次;3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超出观察组1次;4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与观察组评价次数相同;5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低于观察组9次。统计结果表明,在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得分,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室护理期间发生护理风险的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期间发生护理风险的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对照组15名护理人员在为15例手术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共出现了3次护理风险,其护理风险几率为20。00%;观察组15名护理人员在为15例手术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并未出现护理风险。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手术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包含切口感染、意外伤害等多种类型[4]。对于患者而言,这些风险问题的发生可能会加剧病情,对患者预后影响大[5]。

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通过有针对性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6]。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手术室护理中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应该利用风险意识管理替代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7]。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完善的护理服务,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会发生相应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讲,将风险意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医院的声誉会朝向积极方向不断提升。

4 结论

医院应该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推广风险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员从实际的护理经验中习得良好的风险防控意识,进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廖冰野,丁丽英,谢卫珊,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護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42—43。

[2] 别逢桂,李柳英,王文平,等。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7):596—597。

[3] 黄小珊,祝妍华,谢健,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S1):327。

[4] 林丽。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46):154—157。

[5] 徐东霞,祖丽皮亚·斯迪克。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1):252—253。

[6] 文孝群,刘英妮,曹炜。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33):240—242。

篇5:全员绩效管理在供电企业的应用的论文

全员绩效管理在供电企业的应用的论文

1全员绩效管理简介

绩效管理工作通常包括绩效指标目标的设定与沟通、绩效跟踪和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和结果的应用等。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提升员工的绩效水平提高组织的绩效,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供必要的依据,实现员工和组织的战略目标。

2中小型供电企业全员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理解

企业的重视度以及管理水平的差异,出现管理效果相差较大的现象,甚至有一部分企业把全员绩效管理当作是一种形式,一种负担,敷衍了事,一部分企业则为了统计业绩,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真正的工作却未能按要求完成,出现本末倒置的倾向,这些问题都大大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把“绩效管理”简单地理解为“绩效评估”,将绩效管理做成对员工单一方面的绩效考核,而在绩效反馈、沟通、结果分析方面做得不到位,错误地认为做好绩效考核就是做好绩效管理。在利益的驱使和对惩罚的惧怕心理作用下,员工普遍认为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就是企业为了罚款,克扣员工工资。

2.2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反馈

部分企业绩效计划是由管理者制定完成,管理者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员工并未很好地参与其中,导致员工对工作的整体没有方向感,碰到问题时不知如何抉择,甚至有的员工为了追求短期个人利益,提高绩效,不择手段损害公司利益。部分企业由于管理者的某些主观原因,考核结果未能及时向员工反馈,绩效沟通和绩效辅导只是存在于形式,在绩效反馈、沟通、结果分析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员工无法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3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

指标设定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造成可操作性不强。各专业之间考核指标较难平衡,考核指标设定过于追求量化,实际上有些工作是无法量化的。如:一个员工为企业创造了10万元的利润,另一个员工可能只为企业创造了5万元的利润,但他却为企业培养了N个可创造10万元利润的下属,这些属于隐性的指标一般是很难量化的。定性部分的考核无明确的指引,造成考核有较大的随意性。

3中小型供电企业中加强全员绩效管理应用的措施

3.1加强培训沟通管理

由于员工对绩效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所以要想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就必须让企业员工认识并了解绩效知识,做好相关的宣传和培训讲解工作,让员工明白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提升,重点讲解考核的方式、原则、绩效考核指标以及结果的应用,要让员工明白开展绩效考核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对自己的'意义。

3.2全员参与制定绩效管理考核制度

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的制订过程中,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各种方式,广泛征求各部门及员工意见,坚持以全员参与、公平公开、简单直观为指引方向,充分体现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结合、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结合等原则,做到个人考核指标为部门考核指标提供支撑、部门考核指标为公司考核指标提供支撑、公司工作计划分解到部门、部门工作计划分解到班组、考核结果与个人薪酬挂钩等,制定出一套比较科学、直观的考核方法。通过不断地沟通、宣传,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深入人心,得到了员工的认可,促使员工从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中持续保持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客观地评价了员工的日常工作,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了有力的管理手段,促进公司的发展。

3.3加强绩效沟通和绩效分析

绩效考核结果及时向员工进行公示,增加考核的透明度,使员工清晰知道自己的工作质量是否符合企业要求。对不满考核结果的员工允许进行申诉,减少员工对考核的负面情绪。同时,由各级考核者对员工进行绩效辅导,一般采用各级考核者对员工进行一对一辅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员工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定期组织部分员工座谈,了解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设计绩效管理调查问卷发放给员工进行不记名填写,真实、详细掌握绩效管理在员工中发挥的作用。根据员工反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实践检验,对绩效管理方案、考核指标等不断修改完善,力求做到内容更合理、指标更科学、激励更有效、约束更到位。这样既促进了员工个人的绩效提高,也使企业达到预期的目标。

3.4落实绩效考核结果

我公司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员工的薪酬和奖励,员工月度绩效奖励根据月度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配,工资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浮动分配;第二,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于员工的竞岗、晋升等个人提升方面,做到人员能上能下;第三,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于培训考核方面,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工作技能的差距等;第四,通过绩效考核,检验员工对现有的岗位是否适合,从而对人员进行相应变动,使员工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

4绩效管理结果检验

通过制定绩效管理制度,细化绩效考核指标,并不断进行完善,坚持绩效辅导等一系列措施,我公司绩效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员工能清晰了解考核的加减分标准,主动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以达到公司工作要求,同时对工作表现好,绩效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工作表现差,绩效考核达不到公司要求,通过一定的绩效沟通辅导和培训后,仍不能达到工作要求的,实行降职、转岗或作辞退处理,优化员工队伍。同时让员工意识到全员绩效管理的紧迫性以及现实性,更加重视全员绩效管理。通过两年以来绩效管理的实施,我公司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员工认可绩效管理的公平性,绩效管理成了看得见、摸得着、能落实的管理。随着近两年工作量不断增加,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我公司在人员未增加的情况下,总体工作量同比上升了13.2%,电费回收率和客户满意度均达到上级部门组织绩效考核要求的满分值,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进一步规范化,不安全行为下降60%,同时我公司通过实施绩效管理,12人经培训后重新上岗,2人由于不能适应岗位要求作出辞退处理,优化了员工队伍。

5结论

综上所述,在企业中如能正确应用全员绩效管理,确实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也不能过于强调考核,否则将会破坏团队精神,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必须做好沟通和员工辅导工作,员工的提升同时也是企业的提升,这才是绩效管理的根本目标。当前企业在全员绩效管理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探讨创新,完善管理制度,使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达到和谐统一,企业和员工才能真正实行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熙秋,张文玲.全员绩效管理在供电企业的应用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11):31-32.

[2]周霞.浅谈精细化管理在供电企业全员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院学报,(12):29-30.

[3]邱海波.供电企业推行全员绩效管理的分析与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41,43.

[4]郭莹.全员绩效管理实施方案探析[J].中国市场,(38)

篇6:预算绩效管理在基础教育学校的应用论文

预算绩效管理在基础教育学校的应用论文

摘要:基础教育学校预算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传统的投入型预算管理,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的效益性和效率性不是很重视。近几年,随着财政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对学校的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育经费绩效问题也逐渐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旨在对当下基础教育学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基础教育;绩效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一、背景情况

随着计划经济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和完善。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将企业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引入到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中。所谓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理念,在关注预算投入的同时重视预算产出,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以提高政府资金配置的效益性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作为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经费的预算绩效管理也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将绩效的理念贯彻于学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促进学校增强责任意识,改善教育管理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等,已成为学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课题。现在,已有地方利用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学校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参考依据,使得学校提出的年度预算科学合理,部门编制的年度教育预算更加贴近学校实际需要,并更能合理保障学校预算执行的制约。

二、推进学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校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我国基础教育经费大都来自于公共财政投入,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往往只关注教育公共支出的规模,如每年教育经费的投入量、增长比率等,却忽略了教育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和产出的效果。学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教育经费支出责任的落实、有利于提升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有利于节约教育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几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比较缓慢,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教育需求,通过增量渠道优化教育财政支出的空间受到约束,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到盘活教育存量资金、优化教育支出结构上。如国家对中职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了改革,实行全免费教育,与实施前相比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投入虽然增幅较大,但所增加的'经费主要用于免费教育、兑现教师的绩效工资等支出,实际新增可用于教育事业发展、改善办学条件的经费增量并不大,学校只有通过强化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才能实现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校公共服务效率

基础教育学校的职责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培养,就其功能而言是提供教育服务产品,完全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使学校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和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保障学校向社会提供合格及优秀人才。

三、学校预算绩效管理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从财政部出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起,基础教育学校预算绩效管理经历了十多年的摸索,直至今日学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仍只是起步阶段,在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绩效目标、绩效评价和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应用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基础教育学校预算绩效管理不能快速发展。

(一)推行教育预算绩效管理缺乏热度

教育主管部门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预算管理的影响,产生偏面的认识,往往只关注教育预算的投入量和教育经费的增长比率,却忽略教育经费在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的效益和效率;学校领导往往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在年初安排经费时想方设法地多争取经费,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则更多关注支出的合规性和相符性等,却很少去关注教育预算目标完成的质量、时效、教育支出成本和项目完成的效果所产生社会效益和可持续性影响等,使得教育经费浪费、使用效率不高现象时有发生;学校会计人员也因预算绩效管理的专业性、复杂性等特性,对学校预算绩效管理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的主动性明显不足,再加上自身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限制很难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职能缺乏人才

基础教育学校会计人员很多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受过系统的财务、管理、经济、金融等方面的教育,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接受传统预算管理理念,短期内很难适应当前的预算管理模式;有些学校存在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学校财务要求不孰悉,更谈不上参予绩效管理;现有会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

(三)实施教育预算绩效管理质量不高

预算绩效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执行管理和绩效评价管理,其中绩效评价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学校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在绩效目标、评价指标设置和评价标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绩效目标方面,存在立项依据不充分,部分学校在申请项目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和学校的工作目标、重点工作相结合,项目与学校的工作职责之间匹配不够清晰;预期绩效目标在数量、质量、时效、成本上不够细化和量化,成本支出缺少相关的测算过程,申请资金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二是评价指标设置不够全面,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新鲜事物,尚属起步阶段,对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的设置处于模索之中,目前很难设置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来满足不同层面、性质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需求。三是绩效评价范围有待拓宽,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目前教育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仍集中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层面,缺乏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四是绩效评价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能适应绩效管理的要求。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求评价人员要有过硬的财务本领,还需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计算机应用、工程建设、经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超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当下这种复合型高级人才并不多。

(四)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够

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进行自评,由学校自行组织力量自评或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自评,并出具相应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分别报送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从目前出具的评价报告看,往往只停留在发现问题层面,一评了之,评价结果应用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财政部门在安排预算资金时,往往只考虑当年的绩效预期目标、事前绩效评审等因素,而很少将上年度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预算资金安排的参考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之间缺乏有机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力度不够,反馈和公开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学校项目往往将评价结果直接反馈给个别相关人员,领导、教师和其他业务部门人员都不清楚评价结果,社会公众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更是无从了解,绩效评价结果无法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学校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对绩效评价好的学校缺乏相应的奖励,包括对会计人员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还有对学校层面上的奖励。

四、推进教育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大力营造实施学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氛围

20,新《预算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公共财政预算收支中的绩效管理要求,为我国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奠定了法律的基础。学校要加强新《预算法》的宣传和培训,使学校领导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有初步的了解,思想上接受预算绩效的理念,行动上支持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

(二)加快学校管理会计人才更新与培养

采取各项措施,通过不同渠道加强对现有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仅要使会计人员能在会计核算和管理方面能独挡一面,同时要加强管理学、经济学、财务和金融理论方面知识的培训,使会计人员成为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应当加快调整现行会计教育体系,重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立足于国际水准,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为学校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合格的后备人才,并尽快把人才充实到一线岗位。

(三)全面落实学校预算绩效管理

学校要成立以校长负责、总务、教研、基建、教师代表参予的预算绩效管理小组,促进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联动,按规定编报绩效目标;对预算执行进行绩效跟踪,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及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评价小组或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一定金额以上的项目做好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出具的自评报告报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要督促、检查、指导学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编制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对下属学校预算的执行进行绩效跟踪,汇总、归集学校执行中存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报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组织下属学校做好绩效自评工作,配合财政部门开展财政评价和再评价工作。

(四)进一步落实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教育主管部门要对下属学校上报的绩效评价结果及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并将汇总的评价结果上报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结果要在学校公开网站上公开,接受全校教师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建立评价结果反馈与整改机制,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弄虚作假骗取、挪用专项资金等行为,除追缴专项资金、取消以后年度专项资金补助外,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个人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海南.预算绩效管理是适应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J].财政研究,(03):46-49.

[2]李亚楠.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系实施绩效预算的可行性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09):104-106.

[3]姜玉中,魏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01):24-25.

[4]吕侠.论预算绩效问责机制建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1):66-70.

[5]任晓辉.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07):16-21.

篇7:绩效管理在网络集成部的应用论文

绩效管理在网络集成部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Y公司网络集成部绩效管理之路的历程。从开始时的应付了事,靠主观臆断进行评判;到照虎画猫,复制其它企业的方式进行定量化考核;直到运用岗位工作分析的方法,对岗位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岗位优化调整,确定适合部门岗位的绩效考核。整个历程用了近四年的时间,使得绩效管理真正发挥效用。

关键词:绩效管理;岗位工作分析

一、实施绩效管理的起因

Y公司一家的IT技术企业,网络集成部是公司的技术实施部门,主要从事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服务。起初市场环境良好,利润丰厚,部门仅需考虑如何完成好任务。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发展,更多同类公司进入,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利润明显下降。公司要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必须开源节流。开源,公司拓展新的市场,公司从网络集成业务开始,到智能楼宇、智能数字、智能交通形成四大板块业务;节流,公司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控制运营成本。为加强内部管理,引入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到公司的目标,推动团队和个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形成组织所期望的利益和产出的过程,它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是一个从目标设定到目标达成的整个过程管理。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从字面上意思来讲,“绩”就是成绩、成果,是指个人或团队达成的工作结果;“效”就是效率,是指个人或团体达成工作结果的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因此绩效管理即要对工作结果、工作目标的管理。

二、绩效管理的历程

经过公司讨论研究,确定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PI)进行管理。由人力资源部牵头,各部门执行。网络集成部也不能幸免,部门绩效管理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中期、发展期。

1。初期,至初。此时整个部门成员未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抵触情绪。平时工作很忙,这种额外工作不但对工作没有帮助,浪费时间,反而影响工作效率。但公司有要求,没有办法必须做。岗位说明书、年度目标确认书、员工定岗定级等一系列的文件要求,在编制时敷衍了事。绩效管理仅仅成为纸面上空文,无任何实际意义。年底绩效考评时,由于岗位说明书、年度目标确认书等内容与实际工作大相径庭,因此对员工考核评分仅仅成为主管的主观臆断,用直白话来讲就是“凑分数”。这凑出来的分数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得分,直接影响个人年终绩效奖金。那自然引起一些不公,一些矛盾。要找适当编凑的理由来平息。最终效果不佳,也影响了团队的稳定性。

2。中期,20至底。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张兼并了一些企业,部门规模从原有的20多人扩张到近百人。原来每个员工的工作主管都可清楚了解,现在不可能,必须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同时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一年多的引导下,网络系统部渐渐的对绩效管理有了清晰的概念,因此结束了近一年的抵触、混乱阶段,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对绩效管理的概念有了解,但是如何做,怎么样做还需要摸索,这时想到了“取经”。在人力资源部协助下,引入了与公司业务相类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主要文件为岗位说明书和年度目标确认书。岗位说明书定义了两个类型的岗位,一是项目管理岗位、二是技术岗位。两个类型岗位分别定义工作内容、职责范围、汇报途径以及岗位基本素质要求,并且按照能力补填分别定义各岗位的初、中、高级。岗位说明书于本部门设置岗位基本一致。年度目标确认书是确认每名员工的本年度的工作考核目标,重点是考核方式基本全部借鉴了引入模式,这其中的重点是以工时作为工作成果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依据。KPI要点是考核三部分:工作目标(70%)、个人目标(20%)、工作态度(10%)。工作目标以员工工时完成度作为定量化指标,工时饱和度达到85%即可满分;个人目标每人各不相同,以技术实现作为定量化指标,如:考试认证、论文、技术文献读书笔记等形式为个人专项定制;工作态度即为部门主管的主观评分项。此模式在部门推行了两年,达到了一定的成效,在此期间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管理团队也更加清晰的了解绩效管理。也遇到一些问题和一些思考。管理团队在年终考核评分汇总后发现,约有两成员工的实际得分和部门主管、同事、客户的反馈不相匹配,最终只能对这部分员工得分进行“技术处理”。造成此问题主要原因是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工时来衡量的合理性,目前的工时是以工作时间作为标准。工作时间反映工作效率吗?比如写一个方案或者处理一个故障,工作时间越长越有效率吗?答案一定是否定。那么怎么才算合理的呢?

3。发展期,至今。经历初期的.应付了事,中期的拷贝不走样,对绩效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考虑到工作时间作为工作目标考核的不合理,如何制订执行任务的标准工时呢?目前可行的方法是采用岗位工作分析的方法,分析现有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并汇总分析,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岗位工作分析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利用岗位工作分析的理论方法,找出主要问题,并加以优化改进。可因为技术人员工作与生产工相比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在考核实施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员工也确实需要得到一种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与认可,否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难得到维持和提高。为开发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进行有效工作分析,确认每个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就成为确立这些岗位考核标准的必要环节。部门组建了岗位工作分析小组,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对部门的两类岗位进行分析。分析主要采用访谈记录、和工作记录方法,对约50个样本工作行为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项目经理岗位大部分工作在于内部、外部间的沟通协调,这部分工作很难以工作时间作为衡量依据,而技术岗位的工作其中80%的工作时间,用于简单重复性的劳动(比如路途、安装、简单排障等),而20%时间用于复杂技术型劳动(比如复杂排障、设计方案、设备调试等)。基于以上分析结果,部门决定将岗位重新定义。部门技术岗位重新定义为技术支持岗位、一线服务岗位。岗位重新定义主要对原有技术类岗位进行了拆分。提高技术支持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一线服务人员的岗位要求。总体上可以有效的控制人员成本。岗位重新定义后,针对每个岗位的特点,重新明确了岗位说明书,和年度目标确认书。特别是年度目标确认中工作目标(70%)考核进行针对性调整。项目经理岗位:由于项目经理工作很难用工时去评判效率,因此改用执行项目金额和项目决算作为考核标准。项目金额占比70%(项目经理执行项目与部门总体执行项目比例进行排名,名次最高满分,依名次递减2分),项目决算占比30%(项目经理执行项目成本控制、进度控制、项目文档质量综合评分取平均值)技术支持岗位:由于技术支持岗位工作大部分属于负责技术工作,用工时很难衡量,改用技术积分方式作为考核依据,也可称为计件制。即定义完成一项技术任务的积分(比如:一份设计方案3分,设备调试1分),采用技术支持岗位在年终时所得积分与全部门技术支持岗位积分总和占比排名,名次最高的满分,依名次递减3分。一线服务岗位的工作目标:一线服务岗位的工作大部分属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定义每项工作的标准工时作为考核标准。经过调整后,绩效管理的办法与实际工作更为契合,能够公平、准确的判断每个岗位的工作成果和效率。在底考核时,考核的结果90%的员工与部门主管、同事、客户的反馈相吻合。达到预期效果,但也有优化和提升的空间。

三、结语

Y公司网络集成部的绩效管理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初期的应付了事,和中期的照虎画猫,直到发展期的本地优化,一共用了四年的时间。如果没有初期、中期的经验积累也不可能有发展期预期效果;如果没有公司的坚持,也很可能中途夭折。因此绩效管理并不是一簇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Y公司网络集成部的绩效管理之路并没有走完,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优化。

篇8:医院管理中绩效管理应用论文

医院管理中绩效管理应用论文

一、医院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绩效评估,忽视绩效管理

目前国内医院的绩效管理只单纯进行绩效评估,强调事后的评价,缺乏事前的预测和事中的发现、控制和调整,执行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者和员工缺乏沟通,结果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

(二)未建立有效、完整的绩效管理评估模型

绩效管理是由管理者与员工一起完成的,而目前很多医院的绩效管理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人员的目标与计划很少与直接操作的医务人员共同制定,没有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知识辅导和培训。绩效管理要求定期举行工作座谈会,总结医务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对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绩效管理强调过程管理,而不只是单单的结果评价。

二、医院绩效管理的具体实施

医院实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前提条件是制定好医院的综合目标和实行工作分析。医院的最高管理层根据医院未来发展的战略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医院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要人员以及每一个员工据以实施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评的依据,上级部门检查实施结果并奖罚,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对异常情况进行控制和调整。工作分析主要对工作任务、内容、工作条件、环境、能力素质和任职资格等进行分析,掌握相关的信息,从而为人力资源规划、人员配置、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多个领域提供有力依据。完成相应的前提工作后,绩效管理便进入实质的运行过程。

(一)绩效计划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社会中任何成功的组织都具有明确的组织战略,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战略,如果组织战略不清淅或不正确,目标就无法明确,组织的发展就有可能偏离轨道,达不到预期效果。医院要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战略还要结合几个方面考虑:

1.社会环境:包括国家、政府有关医疗卫生发展的方针政策,未来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区域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等。

2.经济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资源环境:主要指医院的各种资源数量,质量及配置情况。

3.需求特点:包括服务人数的人口构成、城乡人口比重、职业特点、收入情况、重点疾病等。

4.竞争环境:包括对竞争对手的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价格、医院文化、医疗设备、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结合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医院制定出发展战略后就要确定组织的发展总目标。医院绩效成绩的衡量标准主要依据其目标的实现程度,目标如果定得过低会造成资源浪费,定得过高,员工会缺乏信心而丧失工作动力。因此,总目标的制定必须是清淅可衡量的,必须是实事求是地根据内部、外部具体情况来制定的.,必须是确实可行的。制定了总目标后,各个部门和管理人员再确定自己的分目标,各岗位的人员也要根据所在部门的分目标来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绩效管理可根据目标对医院战略达成的贡献程度和影响程度将目标分为关键绩效指标和普通业绩指标。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还要依靠高效的组织结构。高效的组织结构,首先要围绕医院组织目标的要求来设计、调整,组织结构应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随着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适时地调整、修正,使我们所设立的每一个层次、部门、岗位、人员都与目标的实现相匹配。

(二)绩效实施

整个绩效周期,就是一个不断沟通反馈的过程。绩效计划的制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反馈,及时发现员工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对偏离轨道的计划进行调整,确保达到预期的总目标。

(三)绩效评价

如果说绩效的实施强调的是事中的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那么绩效评价注重的是事后的分析和总结。根据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程度,发现实际工作与期望目标之间的差距,才能给员工最准确和客观真实的工作业绩反馈。评价医院运行绩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效益指标。医疗市场的竞争性越来越激烈,良好的社会效益可以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衡量医院社会效益好坏的标准主要看医疗服务质量高低及成本效益比价关系。社会效益指标主要有:门急诊人次、住院床位使用率、手术病人数、病人治愈率、药物应用合理程度等。

2.经济效益指标。医院经营管理不是简单地追求业务收入和经济利益,而是在注重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医疗成本,规范医疗收费。医院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有:业务总收入及目标完成率、药品占业务收入比重及增长率、万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及增长率、单位业务收入水平、成本费用率、百元医用耗材业务收入、资产负债率等。

3.管理效益指标。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好制定医院战略目标、强化竞争管理、实行机制创新、实施成本战略、考核管理绩效等基础工作。医院管理效益指标主要有:管理费用占业务收入百分比、工资性支出与人员配比、医务人员人均业务收入、人均业务工作量、大型医疗设备综合使用率、医院成本控制效率、专项经费投入效果和医院管理科研水平等。

(四)绩效反馈

绩效实施并不是有了结果就行了,管理人员还要不断与员工进行沟通,达到反馈与沟通的目的。通过绩效反馈和面谈,让双方意识到工作中存在哪些不足,使员工得到及时的纠正,使问题员工得到及时的训导与警示,能够激发优秀员工的工作激情。

(五)绩效改进

绩效改进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绩效评估结果不仅是作为员工薪酬、奖惩、晋升、降级的依据,更是促使员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以及保证绩效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绩效改进工作的成功与否,是绩效管理过程是否发挥效果的关键。

(六)绩效结果的应用

绩效考核完成以后,还要把考核结果应用于招聘甄选、薪酬奖金分配、职务调整、职务轮换或解聘、员工培训与开发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篇9:KPI绩效管理操作绩效应用论文

KPI绩效管理操作绩效应用论文

真正的绩效管理系统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年初设定考核标准,然后年终进行考核,而是一种通过年初进行绩效计划,让职位在职者本人明确该努力的方向,在绩效年度内不断努力,上级人员不断提供指导与反馈,层层帮助完成各层级的目标。所以绩效管理系统不只是对绩效目标最终完成情况的考评,而应是对绩效目标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包括绩效目标的确定、执行过程中的日常或阶段检查指导、反馈、修正、考评、奖励等,它是一个周期性循环的过程。这个周期性循环的过程的最后也是较关键的一步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绩效评估与考核,并进行正确的奖励。

绩效管理必须与薪酬等激励机制相挂钩才能体现其价值。如何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合理的薪酬奖励,是保证绩效考核激励作用的主要手段和核心问题。在设计绩效管理体系的同时,我们也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同步为各级员工设计了与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

通常绩效结果会应用于如下方面:

1.工资晋升(具体晋升情况因企业情况而定)

2.绩效奖金的'确定(具体确定办法因企业情况而定)

3.职业发展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生产率和效率,通过每位员工的成功而促成企业的成功。当员工绩效评估的分数级别较低时,应商讨如何提高完成绩效所需的能力来提高绩效,并制定行动计划。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结合其他考核,发掘出绩效突出、素质好、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管理人员和员工,通过岗位轮换、特殊培训等方式,从素质和能力上进行全面培养,在班子调整补充人员时,优先予以提拔重用。同时,要通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对比、分析,找出被考核者素质与任职岗位的差距,按照公司经营方针与长远发展战略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设计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及时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对那些绩效不能达到要求,能力改进并不明显的员工要考虑是否有其他合适的岗位比原岗位更能发挥其作用。通过对员工职业发展的考虑,使工作绩效、工作能力或行为方式与员工个人的职业前景互为连结,从而强化了提高绩效和能力的意识,促使所有员工努力去提高能力,完成绩效目标。也使将人力成本向绩效转化,向人力资本的转化得到具体的落实。

4.其他奖励实行绩效与薪酬挂钩,虽然对提升员工的绩效水平有较好的激励作用,也是一种主要的激励手段。但是不可否认其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同时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又造成了固定工资增长和激励性奖金具体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损害绩效奖励的激励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应积极地规避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考虑奖励和激励的方式。实现以工资增长和绩效奖金为主要奖励和激励手段,配合其他奖励方式,并给奖励配备一个连续的政策框架,充分发挥其他奖励的潜在作用,可以较好地弥补绩效工资的制约作用。下面对其他奖励方式作一简要的介绍:了解掌握奖励的不同形式,以及不同奖励的效应,是实施有效奖励的第一步。从广义角度讲,可以将奖励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外在奖励。包括工资增长、绩效奖金和其他具有酬劳性质的奖励,如职位的提升、培训机会、考察学习、旅游渡假、来自高层的认可和表扬。

二类是内在奖励。包括员工对自己的奖励(如成就感),福利,授予荣誉称号,赋予挑战性的职责,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在设定目标和制定决策时的影响力等。

以上讲的奖励的形式,可根据不同类型人员、不同地点时间以及员工不同的奖励需求选择不同的奖励方式,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激励的目的,也就是说要奖励正确的东西,奖励员工希望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在实施奖励时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另外在奖励时还应该把握不要把认识局限于绩效最好的员工上;奖励还要具体、及时。

绩效计划修订

由于公司战略方向或每年公司的侧重点会随着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或外界竞争形势的改变而作相应的调整,各层级部门或员工的工作目标也会作相应的调整。绩效考核完成后,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应该对绩效管理的实践进行全面地总结分析,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绩效计划的绩效考核内容(包括关键绩效指标、工作目标设定)

找出最成功的部分是哪些?最难操作的是哪些?意义不大的是哪些?工作目标调整将反映在主要工作活动内容或关键结果区域。另外,即使是相同的工作活动内容或相同的关键结果区域,也可以因为完成该结果区域的能力或外界因素等原因而作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会反映在衡量标准上。

2.绩效计划目标值(包括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指标与挑战指标,以及工作目标设定的完成标准)

根据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进行对比,以确定指标值确定的是否合理,并对下一年绩效计划指标值的确定提供经验和指导。

3.绩效指导与强化的方法及绩效考核与回报方法。

对指导及考核方法进行全面的验证分析,剔除不合理的因素,并进行修正。在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公司新的年度业务发展计划和经营预算目标,对绩效计划进行重新修订,进入下一轮绩效计划的运行。

篇10:绩效管理相关论文

绩效管理相关论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

摘要:

目前高职院校对基层行政人员的考核的主观、随意,随着绩效管理工资推出以后,却没有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业绩低。因此,有针对性地运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改善行政人员的绩效,调动行政人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于提高学校行政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剖析现高职院校绩效管理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供绩效考核工作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

0引言

高职院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目标,学校往往把主要精力用于授课教师、教学的考评上,行政岗位类别繁多,工作内容复杂,忽视对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以下简称行政人员)的管理,导致行政人员工作安于现状,效率低下、业绩差,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改革也不断拓宽与深入,绩效考核工资的出现和不断推进,行政人员的新问题不断涌现,对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1当前高职院校行政人员绩效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现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对教师实施了绩效管理,但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简单而随意,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缺失,导致行政效率低,工作业绩效差,当前出现的绩效管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缺少岗位设置和岗位分析

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岗位种类繁多,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岗位缺少对岗位系统性的分析。行政管理部门分工不明确,形成有的部门过于繁忙,工作压力巨大,有的部门过于清闲,人员冗余;部门内因人设岗,屡见不鲜,能者多劳,多劳者未必多得,多做多错。有的工作“盲区”没人做,遇到问题时,互相埋怨、互相推卸责任。由此可见,目前高职院校的分配制度没有体现按劳分配、按劳取酬为基本准则的,失去公平管理机制,团队怨声载道,工作松散,缺少活力与创造力。

1.2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与工作业绩关联性小

高职院校教师工资一般由国家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基本工资主要由专业技术、行政管理和工勤三种类型。教师一般是专业技术系列工资,行政管理人员大多选择专业技术工资,这是因为:大多行政岗位的员工也属于各类办公室专业人员或曾经是教师;②专业技术同级别工资高于行政管理的工资;③行政管理等次少,晋升慢;④许多高职院校在选聘管理者时会增加职称等级和条件,如:部门领导任职资格必须是副高职称及以上。由此可使行政管理人员更青睐专业技术岗位工资。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出台后,许多高职院校的绩效工资方案很少对行政人员岗位的绩效工资与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和工作业绩挂钩,而是再次以职称等级为基础发放绩效工资,强化职称晋升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刺激,导致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为职称而奔波。我国评审职称的主要依据是以论文、著作数量为基础,这也是加剧了我国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当行政管理人员一旦取得高职称以后,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也随之增高,工作的热情会反而会大大降低,因此,绩效工资没有绩效考核体系的支撑难以体现“绩效”。

1.3缺乏对行政人员系统的绩效考核,行政人员与学院的战略目标关联性小

高职院校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方式考核方法多种多样,对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大多没有形成系统的考核体系,评价空缺或绩效指标量化程度低。缺失系统的考核体系,有些学校年终对全体教师做一个“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评估,无指标体系指引,根据部门人员的人数确定优秀人数,有的部门依靠上级领导主观和单一评价得出优秀员工,有的部门轮流坐“优秀”,有的部门照顾“关系户”,导致考核信度低。低信度考核结果再运用员工的奖励和职称评审,必然起到反激励作用,大大打击了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难以形成一个活跃的管理团队。同时大多数学校会编制年度计划,而行政管理部门的年度计划则由基层工作人员的例行事务收集形成学院的年度计划,这种短期计划与高职院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相脱节,无法通过工作绩效实现个人考核目标。

2完善高职院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科学的绩效管理体制,首先进行岗位设置,再做岗位分析,形成行政人员的岗位说明书,配合科学的考核体系,公开全方位的考评方法以及严格的考评结果反馈,至上而下,至下而上的绩效管理目标、考评指标。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首先进行工作分析,明确岗位职责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工作分析所形成的岗位说明书更是员工绩效考核、目标管理、薪酬政策的基本依据。进行科学的岗位分析形成可靠岗位说明书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分析有利于组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目标的协调。工作分析又称岗位分析,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进行科学规范分析,确定岗位的准入资格条件、工作目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以及任职资格等主要内容,并形成有效的岗位说明书。高职院校中的岗位分析需要强调的是分析人员的构成,即首先可成立一个岗位评价中心,评价中心的人员构成非常重要,组成人员可聘请外校HR的专家学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员和学校内部的人事专家共同完成岗位评估,校内人事专家只承担顾问和咨询的任务,既了解学校的组织结构,又熟知学校行政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表现,同时赋予三种专家一定的权重比值,以确保岗位分析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岗位评价中心可从工作智能、工作强度、工作责任以及工作环境四个要素,运用座谈法、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开展岗位分析和重新设计,最后形成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明确按工作需要设置岗位,按岗定责、权责分明。岗位说明书根据学校的发展和目标定期进行更新修改,以确保更适合学校的需求。

2.2结合学校的战略目标,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首先要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为蓝本,明确学校的考核目标,至上而下,把学校的战略任务层层分解与细化,而至下而上的计划则作为行政部门与学院战略目标的一个局部调整,从而形成一个考核网络。绩效考核体系难点是绩效考核指标设立,根据我国现行干部的考核标准,即德、能、勤、绩、廉五方面,结合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岗位实际工作情况确立绩效考核共性指标,可运用层次分析法设计将德、能、勤、绩、廉细分,以工作说明说书为基础融入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等相关指标,添加学校的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性指标,确定绩效指标的权重,直至可量化、可操作。在绩效考评中出现的缺陷应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同时绩效考核系统具有充分的弹性来适应学校战略形式所发生的变化。绩效评价可采用360度评价体系,考核主体不仅是部门领导,还可增加部门同事、服务对象以及人事管理专家小组。客观公正的考核体系杜绝了现行高职院校行政人员的绩效评估的主观性、随意性,使考核结果更科学、公正、合理。

2.3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是一个过程,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的结果,与绩效考核过程同等重要,为学校的激励机制提供有力的保障。行政人员的任用、晋升、薪资升降以及奖励等方面,须以绩效考核的结果为依据。特别是行政人员的绩效工资的分配,以前期工作分析形成的岗位说明书为基础,结合市场薪资水平,再以绩效考核结果的等次为依据,须从以上三个方面考虑,设计出行政人员的绩效工资体系,才能真实地体现员工在组织内的贡献和价值,有利于人才的良性竞争,从而提高了行政人员在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了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低和业绩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强化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加强了行政人员对组织的认同感,提升了员工的满意度。

3结束语

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学院规模小,但行政管理人员也是学院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部门的办事效率低,影响整体的运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服务不够全面,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因此,激励行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只有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改善绩效,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苏钧.员工工作分析、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实务全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陈娟.我国高校绩效管理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3]王芸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4]陈红梅.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绩效管理相关论文]

相关专题 手术室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