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1972年诗作

Candychit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Candychita”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顾城1972年诗作(共6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顾城1972年诗作

顾城1972年诗作精选三首

【顾城《夜归》】

只剩下一串路灯

树影亲切又阴森

遮断了街旁的小径

我的心发热又发冷

忍受着希望的楚痛

【顾城《小树》】

不安地在街头停立

市场在轮镜中

旋转得无声无息

小树刚想问路

便招来一阵唾弃

真理刚贴出广告

叫做:不许怀疑

【顾城《找》】

我在一堆稿纸中乱翻,

寻找往日欢乐的`诗篇。

谁知欢乐并不是永远闪光的金箔,

早已长满了遗憾的锈斑。

篇2:顾城诗作经典句子

顾城诗作经典句子

《别》

在春天,我把手帕轻挥,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不,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就象水中的落花,

就象花上的露水……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还在心花中纷飞……

《远和近》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小巷》

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山影》

山影里 现出远古的武士 挽着骏马 路在周围消失 他变成了浮雕

变成纷纭的故事 今天像恶魔 明天又是天使

《微微的希望》

我和无数 不能孵化的卵石 垒在一起

蓝色的河溪爬来 把我们吞没 又悄悄吐出 没有别的 只希望草能够延长 它的影子

《雨行》

云, 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泡影》

两个自由的水泡 从梦海深处升起......朦朦胧胧的银雾 在微风中散去

我象孩子一样 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 徒劳的要把泡影 带回现实的陆地

《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土地是弯曲的》

土地是弯曲的,我看不见你,我只能远远看见,你心上的蓝天。

蓝吗?真蓝,那蓝色就是语言,我想使世界感到愉快,微笑却凝固在嘴边。

还是给我一朵云吧,擦去晴朗的时间,我的眼睛需要泪水,我的太阳需要安眠。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篇3:顾城诗作《净土》赏析

顾城诗作《净土》赏析

在秋天

有一个国度是蓝色*的

路上,落满蓝莹莹的鸟

和叶片

所有枯萎的纸币

都在空中飘飞

前边很亮

太陽紧抵着帽沿

前边是没有的

有时能听见叮叮冬冬

的雪片

我车上的标志

将在那里脱落

一九八三. 二

赏析:

“净土”是佛家的语汇,但俗界也可用的。武断地将它定为宗教意识,并继之作出嘲讽神态的人,大约是连净化欲|望也未形成的蒙昧家。

人类对“净土”的追求晚于对“乐土”的追求。而“乐土”的含义是偏于物质财富的。《诗经·硕鼠》中的那位逃亡劳动者,对“乐土”的理解很简单——确保 “我黍”、“我粟”的所有权。后来,社会对“乐土”的胃口越来越高,至今天则体现于高级饭店、高级游乐场、高级迪斯科舞厅了。

说也怪,世上总有人在追求着“净土”。而且,这些追求者中不乏“乐土”的占有者和宠儿,第一位要推那个罗卫国的净饭王子——释迦牟尼氏了。他本可以在享乐层、物质层社会中无忌地为自己的感官寻求各种刺激——因为他无论如何也算得上“首先富起来的人”。但是,他偏偏出走,偏偏去受难,偏偏去寻求解脱苦难之“法”。看来,他比任何人都早地看出了“物”和“物欲”交相敲击出来的嚣响,未必是人类的.福音,故而他是先哲。

人类走向未来的幸福王国,必须同时启动两个车轮 ——创造和净化,在创造越来越多的“物”时,应同时涤去“物欲”在他肌体上的尘垢。诗人顾城,没有去做“乐土”的“酒吧歌者”,没有去做“物欲”的谱曲家,他做的是另外的事——在“物欲”的扬尘上洒下一股清凉而洁净的水,他告诉我们“物欲”表演场之外还有另一处“净土”,足可以使我们的灵魂在淡净中呈现出另一种充实。

那里永驻着“秋天”,天高地广,色*调是蓝色*的。这个“国度是蓝色*的/路上/落满蓝莹莹的鸟和叶片”……蓝色*大海和天空及其构成的永恒的色*调,是动与静两种存在绝妙综合体的色*调,也是《净土》这首诗的色*调。只有在这样的大海边、天空下,人们才能使自己的灵魂飞升进永恒之境,才能以微微的哂笑去看“所有枯萎的纸币/都在空中飘飞”……

将生命汇进事业,可以达到忘我境界;将思维融进永恒,可以达到“无我”境界,“我车上的标志/将在那里脱落”。

篇4:朦胧派诗人顾城诗作《别》赏析

朦胧派诗人顾城诗作《别》赏析

只有风能体会,这句诗出自著名的朦胧派诗人顾城诗作《别》。那么在《别》中,抒发了作者顾城对失去的旧情的深切依恋和对未来飘渺无望,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引起人们的感叹。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顾城诗集》

美点赏读一

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此诗写于1979年6月,发表于1980年的《星星》诗刊第3期。这是一首抒情色彩浓郁的爱情诗,主要抒写了“我”在与恋人的“别”时瞬间的怅惘情怀,借以表达穿过黑暗的时光隧道初见曙光的“一代人”的矛盾心境,也道出了现代人的一种普遍的人生感慨。

开篇以“手帕轻挥”这一象征性动作营造出一个在融融春日中情人分别的场面。春天原本是爱情萌发、生机勃勃的季节,是情侣们缠绵厮守的美好时光。就在这“杨柳弄春柔”的烟花三月,“你”和“我”却面临着令人伤怀的离别,可谓“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手帕轻挥”这一满溢柔情的动作描绘出情人依依惜别时的黯然神伤与若有所思,它有着太多意蕴,不由引起“我”的疑虑与猜测:“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远去”是意味着毅然决然放恋人去单飞追梦,还是潇洒背后独自吞咽相思之泪?“马上返回” 是对放飞爱人的暗自悔恨,还是对“我”的万般不舍与眷恋?一切尽在不言中。

“手帕轻挥”的心思无以言说,却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复杂微妙的思绪与愁怀。诗人精心选择了两个独特的比喻性意象“水中的落花”和“花上的露水”,诉说情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春花含情,朝露无意。这两个意象都是无比美好而脆弱、短暂、飘忽、难以捉摸、惹人伤感的。分手是无因的,离别是无由的,仿佛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这便是不可知的命运。诗境至此,便脱出喧嚣纷繁的尘世,飞升至一个静谧、透明、单纯、和美的天国中去了,达到了生命与自然、灵魂和本体高度和谐的境界,迷惘变得明朗,感伤变得平静,失落变得无谓。人生自古聚少离多,“别”是造化的注定,是命运的安排。叩问之后终得释然。

然而,“相见时难别亦难”,“心非木石岂无感”,“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这心平气和的自语只是“我”貌似洒脱的自我安慰罢了,洒脱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深沉隐痛与哀怨,更进一步加重了“我”的迷惘、彷徨与忧伤。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种落寞、孤独而怅惘的.情怀别人不懂,无以对人言说,也无须言说。“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水中落花的心思只有影子懂得,花间朝露的情怀只有清风明白,有此已足矣。连用三个“只有”将诗人落寞与怅惘的“别”恨挥发得淋漓尽致。

然而,过度压抑便会有幻觉,过分感伤总想有超脱。这种落寞、孤独、惆怅的情怀,剪不断,理还乱,萦绕于心,挥之不去,终于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叹息”之沉重竟惊起彩蝶纷飞。而“彩蝶”意象只不过是往日浓烈的恋情与未来模糊的憧憬在潜意识中的象征而已,对已逝的浓烈旧情的眷恋和对未来飘渺无望的希冀方是“彩蝶纷飞”的真实内涵。小诗至此,嘎然而止,挥之不去的愁绪却仍“彩蝶”般于心头萦绕往返,撞击翻飞,可谓言已尽而意未穷。

此诗以朴实的语言抒写了走过荒谬、动荡年代的“一代人”一种普遍的人生感慨。“人生自古伤离别”,面对人生驿站中无处不在的“别”,诗人抒发的不仅仅是古典送别诗中纯粹的离愁别恨,而是包蕴着更丰富复杂的情怀,通过“别”时瞬间所经历的疑虑与猜测——叩问与释然——超脱与向往的情感波折,道出了对难以把握的爱情、理想与同样飘忽不定的人生与命运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此诗诗情含蓄,意象独特,以清新、纯净而凝炼的语言营造出一个空灵悠远、淡淡的忧伤与淡淡的憧憬相交织的动人情境。诗人以极其细腻而敏锐的触角,出色地捕捉到了“别”时瞬间心灵深处的情感变幻,以蒙太奇的手法组合,造成了意象的撞击和转换,激发读者以丰富想象来填补大幅度跳跃而留下的空白,从而大大扩展了小诗的容量。诗的结构匀称,节奏明快,诗情跌宕,多用短句表现情思的流动,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清新纯朴的诗风。

难点指津

此诗抒写别情,不同于单纯地抒发离愁别恨的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诗中充溢着感情的跌宕起伏,令人回味。诗人对意象的择取准确形象,善于将抽象的情思形象化、具体化。以“水中花”和“花尖露”两个比喻性意象将抒情主人公“别”时落寞与惆怅的微妙感觉具体化,真切可感。别离纵无奈,人生多坎坷,却幸有清“风”吻朝露,孤“影”伴落花。最后以“彩蝶追花”的典型意象象征着心灵对爱情、理想的追逐,画龙点睛,生动传神,将诗情推向高潮。

美点赏读二

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诗多以城市生活为题材,但他仍然深恋他少年时代放猪的河岸,希望自己诗中最终出现的是一片牧场。

该诗发表在1980年的《星星》诗刊第三期上,是一首抒情*色*彩较浓重的爱情诗。诗中主要抒写了“我”在与恋人分别时,在“她”挥手的瞬间,难以言传的失落感。

诗歌开头两句描写的是“别”的情景,构筑了“别”的形象。随即诗人便捕捉住这一瞬间的感觉。抒写由此而生发的联想和幻觉,展现了分别时,“我”以目中的彷徨和迷惘。同时,也从侧面暗示了“我”与“她”之间的深沉的恋情。分手是无因的,离别是无由的,然而这无因无由的分别终归还是有因由。这便是命运。就象自然界的水中飘荡的落花,花朵沾染的露珠一样,是自然而自然的。诗境至此,便脱出纷繁复杂的尘世,进入了一个静谧、透明、单纯、和美的天国中去了,达到了生命与自然、灵魂和本体高度和谐的境界,迷惘变得明朗,感伤变得平静,失落变得无谓。“别”是命运的安排,是自然的注定。然而这心平气和的自语给人留下的还是有些个无可奈何的隐痛和哀怨,更进一步增加了“我”的迷惘、彷徨与伤感。心有大感而无言,也无须言。压抑便会有幻觉,感伤总想有超脱,这便是“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在心花中纷飞”。而彩蝶只不过是往日的恋情与未来憧憬在潜意识中的象征而已,对失去的旧情的深切依恋和对未来飘渺无望的希冀便是这“彩蝶纷飞”的真切内涵。诗文至此,嘎然而止,而心中的离愁别绪却萦绕往返,撞荡回流。

本诗作者以其独特而敏锐的心理感受,借助蒙太奇手法组合,抒写了“别”时瞬间捕捉到的丰沛感觉,造成意象的撞击和迅速转换,激发人们用丰富想象来填补大幅度跳跃而留下的空白,从而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的结构匀称、节奏明快,情思的流动,语言的清新纯净,则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诗风。

篇5:1972年的中国观后感1000字

我一气呵成观看了《1972的中国》纪录片中集。影片集中客观地反映了三个地区人民的生活。

最先印入眼帘的是反映河南林县风土人情的镜头,林县人民以“红旗渠”为骄傲。“红旗渠”灌溉农田,为人民富裕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那里人民的生活,虽较当时富庶的南方生活稍逊一些,贫穷落后是客观的,但有一点给我印象很深,就是在当时“什么都集体化情况下的例外”,人们敢把自家的猪娃、镰锄刀、鞭子等东西拿到农贸市场交易,这举动在今天再自然不过了,但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们冒着“资本主义尾巴”被割的危险敢为,说明“经济意识”超前,同时也得具备一定的魄力。“我为其点赞”!

接着看到的是苏州人民富裕生活的场景。这里水流纵横交错,水域宽阔,桥面高大,相向而行的大船也可从桥下顺利地通过。小桥流水,景色宜人。那里的人们荷担哼歌,把集体生产的农产品挑运到船上运往城里,他们划着船,听着适时的样板戏,悠哉悠哉,好不惬意;过马路的行人听到呦喝,驻足品茶,享受疲劳之余的悠闲;到了就医环境优雅的社区诊所里,赏着院落的花草,享受传统医学拨罐、针灸给人们带来解除病痛的愉悦;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听着“浣衣女”浣衣时的嬉戏声,也是一种无尽的享受。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那份静谧美好!

随着镜头我又走进第三个重要城市南京。南京是座古城,好多古建筑都化为灰烬。最让那里人骄傲的是动用五万人、耗时八年而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它都是用钢铁建造,集尽了人民的智慧。它的建造,实现了“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的宏伟梦想。

当然在这里最想提及的还是南京人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从小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话、舞蹈都把“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贯穿。所唱的歌《我爱北京天安门》《誓做共产主义接班人》《长大要把祖国保》太熟悉了,我们就是听着、唱着这样的歌长大的;所喊的“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耳熟能详,我们就是喊着这样的口号成长的!看上去这教育有点不尽人性,扼制了孩子的自由天性,但我觉得这是一种信仰教育。人有信仰,才有追求和目标。国家也一样,我们现在提倡“中国梦”就是最好的見证。

这一集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摄影的地方所到之处标语、对联,就连人们头上戴的草帽也都有“毛泽东光辉照耀”、“斗私批修”的字样;所听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还有提及《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李铁梅等等,这些情节,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这部片子诚然是宏篇巨制,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历史,给人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让人们从中了解过去,认识自我,更好地展望未来,走向辉煌的明天!

篇6:1972年前后我在对外友协二三事

1972年前后我在对外友协二三事

1971年冬天,我接到通知,任命我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理事,负责对外友协机关党务、行政和外事方面的一部分工作.从1971年底到1972年10月,有几件事令我终身难忘.

作 者:王传斌  作者单位: 刊 名:百年潮 英文刊名:HUNDRED YEAR TIDE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相关专题 诗作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