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结构体系

番茄炒黄瓜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番茄炒黄瓜”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结构体系(共5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结构体系

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结构体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体育》(供试验用),是在继承以往编写体育教材经验的基础上,吸收近十 几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时代发展和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编写的。

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为依 据,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根据体育增强学生体系、增进学生健康的学科特点,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传授提高体育知识、技能,使学生在获得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体育保健能力 ,侧重于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改革教材编排结构,采用多元并进、相互联系的结构体系

长期以来,体育教材多是围绕着运动技术项目、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等几种分类办法编写的。以 运动技术项目为主的教材结构,一般按运动项目的顺序编排,在一个具体的运动项目中,又依据运动项目的技 术环节编写。例如,田径中快速跑的教材,按起跑、疾跑、途中跑、终点跑的技术环节编写。这种以运动技术 为主线的编排体系,优点是符合运动技术学习的一般规律,便于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缺点是容易把学生的体育 与运动员的竞技训练相混淆,不能全面地反映学校体育的目的。以身体素质为主线的教材结构,一般按照力量 、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进行编排。例如,力量素质按上肢、躯干、下肢、全身各部位的练习编 写教材,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但是很难满足学生 对体育多方面的需要。以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线的教材结构,力图把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纳入到人的走、跑 、跳、投、攀爬、悬垂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中,弥补单纯按技术体系或发展身体练习的分类方法的不足。但 是在具体分类上很难避免教材之间的相互交叉和重叠,比如,篮球技术究竟应纳入跑还是跳的教材中,不好处 理。近年来,也有把体育教材分为保健康复、余暇交往、常见运动项目、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增强体质五部分 结构,将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发展身体素质与各种锻炼方法和娱乐方法纳入以上五个部分之中,力 图使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更好地适应学生个体的需要。但是,这种编排方法对各类体育教材的内在联 系考虑不够周密,教材的五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五种内容与方法,某些方面脱 离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

新编高中体育教材采用多元并进、相互联系的编写结构,着重解决如何在教材中全面落实向学生进行素质 教育的综合目标。在教材与目标的关系上,要把目标具体落实到教材之中,使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 不脱节,关键是选择一种合理的教材结构。多元并进的编写结构,是把新大纲规定的内容,按照体育基础理论 知识、体育技术、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四条线,相互联系,齐头并进,既可以使各运动项目与发展身体素 质练习、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娱乐项目之间相互联系,又使各类教材能够综合地、系统地落实体育教学目标。 这里提的所谓“四条线”,它们之间并不是分割的,例如,离开技术是不能发展能力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脱 离身体锻炼的实践去单纯地说教,思想道德教育是在学生身体锻炼实践,即学习技术、发展能力中进行的。所 以提出几条线并进,是指在教材安排上避免单纯以技术为主,而是时时在教学中提醒教师要想到四个方面的问 题。为了扩展教材的功能,增加教材的信息量和可读性,在教材的体例上开发了用主、辅栏相结合的办法,教 材中的主栏按四条线,相互联系,齐头并进地编写;辅栏对应主栏的内容,随文点拨、诱导、强化、扩展知识 ,提供应用方法、娱乐方法等,使辅栏在教材中起到引导、激活、推动教学活动、释疑、解惑、点拨诱导、援 引借用、承上启下、启发联想、自我检验、深化认识、提高能力等作用。主辅栏既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构成 较为完整的体育教材结构体系,见下表。

主栏 辅栏 体育知识 体育技术 能力培养 思想教育 点题 应用知识 应用方法 应用方法 挖掘各项 强化 锻炼价值 锻炼方法 评价方法 教材典型 补充 技术原理 技术要点 学法建议 的教育功 启发 源与流 知识点 学习提示 能 娱乐

预先评价 应用等

二、改变知识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能力

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上,以往的教材强调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强调知识、技术是能力的基础 ,对于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过程中应当获得相应的能力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因此,编写的体育教材多侧重 于“是什么”、“怎样做”,而对于“为什么”、“值得做吗”、“怎样做得更好”、“做得怎样”很少涉及 。新编教材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终身体育的需要,把知识看作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媒体,围绕学生的能力 和多方面的发展展开教材,把只重视知识、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做法,变成既重视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 ,又结合体育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以致用能力。在具体编写结构中,采取了 以下一些做法。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的开篇采用“学习提示”的方式。开篇具有启发性,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去积极思考 ,并让学生自己判断教材的“价值”,通过价值判断,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使学生知道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教材的开篇之后,把体育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原理的知识要点明确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知道“是什么” ,其作用是使学生明确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和结论,便于学生抓住核心,识记、理解和掌握,对学 后评价、考核也有导向作用。此外还对教材编写的内容起规范、定向作用。

(三)给出知识,并提供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1.关于怎样给予学生知识的问题

以往的教材是以技术动作描述为主,使教材的量多而杂,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不够清晰、 明确。新编教材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精选教材,重点突出,力求详略得当,侧重教材的特性、价值,明确知识 点、技术点和应用点。知识技术的阐述首先是清楚、明白,然后求精练,并以图助文,图文配合,相得益彰。 对初中已学过的教材,注意知识、技术的学习不断深化,不断复习,不断提高。复习内容避免简单的重复,在 知识技术方面要有所拓宽、加深,在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教材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运用能力等方面,一个一个台 阶地向上发展。

2.关于提供获得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获得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新编教材在知识编排体系上,首 先设“预先评价”栏,学生在学习之前要知道自己当前的学习水平,同时在辅栏中采用点拨评价的方法。在叙 述“学习内容与方法”中,叙述知识的同时,渗透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即认识自己当前水平→掌握知识技术 要点→引导实践(提示实践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进行评价→进一步提高。

(四)提供评价学习、锻炼效果的标准和评价方法

各项教材的最后,提出可定量或定性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知道学得怎样,并在学习与 锻炼的实践中得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从而为引导学生体育实践、提高对身体锻炼的理性认识、培养能力 提供了条件。

全书正文的微细结构采用了运动文化的源与流→运动技术原理→预先评价→知识技术要点→学法建议→锻 炼方法举例→自我评价等顺序,同时在辅栏中相应地点拨、强化、补充、启发、应用,这种编写结构对于处理 好知识、技术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能力起到了导向作用。

三、更新版式设计,注意装帧新颖、规范

版式设计和装帧质量是提高教科书质量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体育教材的版式设计和装帧款式不尽如人 意。近年来几种版本的体育教材虽然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设计仍然让人感到有些刻板。教材 的知识性和可读性不够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材整体质量的提高。新编教材把版式设计和装帧作为 提高教材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全书双色套印,计算机排版,充分运用现代技术,从插图的构思、绘制,图表 的设计,主栏辅栏的字号区别,以及双色辅网技术的运用等,大大增强了教材的视觉效果,提高了教材的可视 性、可读性。特别是辅栏采用小号字,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体育教材的文化含量。新的版式设计突出重点知 识和关键的技术环节,以文为魂,以图助文,图文互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教材内容的全貌和内在的文化 因素,增加了知识性和可读性,使新教材更加新颖、简洁、清晰,便于学生使用。

四、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新编高中体育教材面向21世纪,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在教材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突出技术点,强调锻炼的实效性

人的素质是个综合的概念,身体素质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的基础。离开人 的身体谈人的素质发展,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中也是要失败的。新编教材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抓住 体育学科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功能,把体育技术作为锻炼身体,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指身体机能、形态等 身体质量)的桥梁,在初中的基础上,提高了体育的技术要求。教材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增强身体锻 炼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中不能排斥运动技术,更不能一见到竞技技术的名词术语就认为是竞技技术。教材中出现的技术 与竞技运动技术有很大区别,即使是学习一些初步的竞技运动技术,其目的是用它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增进健 康、增强体质,而不是让每个高中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实际上也不可能都成为运动员。基于上述思想,教材中 编写的技术不过分强调技术细节和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更好 地指导自身体育锻炼,提高锻炼的实效性。

(二)用方法引路,渗透应用意识,学以致用

体育是以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为鲜明特征的,如何使教材中的知识、技术原理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锻炼,高 中体育教材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向学生渗透应用意识。办法是结合各项教材开辟了设问栏,比如“想一想” 、“看一看”、“读一读”、“试一试”、“分析一下”、“保护者应注意!”、“练习者应注意!”、“怎 么做这个动作”等等,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二是引导学生动体与动脑相结合,把体育知识和技术原理与身体 锻炼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学习。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思维能力将起到积 极的作用。对于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面对问题善于思考,并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一定的 帮助。

(三)学会评价方法,培养评价能力

在使学生学会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应该培养他们具有评价能力。对事物迅速作出判断和评价是现代社会对 人的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通过对事物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激 发学生向新的目标前进的愿望,新编教材为此建立了学习评价体系。它包括学习前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和 学习后的结果评价;评价的内容既有体育知识、技术的学习情况,也有身体机能能力的情况和心理状况;评价 的指标既有定性也有定量;评价的方法是结合各项学习内容,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评价 等等。建立较为完整的学习评价体系,有助于使学生学会评价方法,培养评价能力,从而促进素质的提高。

(四)开阔视野,丰富体育运动文化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各种媒体介绍的体育运 动文化良莠不齐,虽然具有很强的即时性,但缺乏系统性,缺乏正确的诱导。新编教材把传授体育运动文化作 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增加了运动文化知识,提高了信息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 求。教材中增加的体育知识主要设在辅栏,用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体育文化知识,增加阅读兴趣。提供的 知识大体包括六类:一是“名人论体育”,摘录了列宁、毛泽东、徐特立、宋庆龄、蔡元培、陶行知、高士其 、钱学森等对体育的精辟论述,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二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概念 ,包括体育的功能、终身教育、运动处方、库珀12分钟跑、医务监督、运动负荷、超量恢复、人体重心、肥胖 与减肥、青春期高血压、身体形态的性别差异等等;三是新的体育信息,如城市学生肥胖、超体重人数比例增 加,我国学生耐力素质连续下降,以及美国NBA篮球介绍等;四是我国运动员对世界体育运动的贡献, 如 郑凤荣、朱建华、王军霞以及体操、排球、技巧等运动队的介绍等;五是中国传统养生知识,如五禽戏、十叟 长寿歌、黄帝内经、兄弟民族的武术等;六是体育的历史故事。这些知识可以辅助主栏的教学内容,加深对体 育的理解。此外,这些知识只作为介绍,不作为考核内容。

总之,新编高中体育教材,力求做到便于学生学技术、练身体、明道理、懂方法、会评价,开阔视野,突 出能力培养,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五、结束语

体育学科是综合性的文化科学基础课程之一,它以身体实践活动为鲜明特征,在身体实践中是身心统一的 活动过程。作为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学科,应该更好地发挥本身的功能,有效地增进学生 的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质,为21世纪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尽管新编教材在指导思想、教材结构和编写方式上有新的突破,但是,体育教材建设还远远没有完成,这 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程,需要全体体育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各方面人士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教材 的质量。

由于我们的经验不足,第一次为高中学生编写体育教科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热忱希望广大体育教师在 试教过程中进行实践检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我们愿与广大体育教师和各界人士一起,进一步深入研 究、探讨,为不断完善我国体育教材的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篇2: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结构体系

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结构体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体育》(供试验用),是在继承以往编写体育教材经验的基础上,吸收近十 几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时代发展和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编写的。

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为依 据,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根据体育增强学生体系、增进学生健康的学科特点,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传授提高体育知识、技能,使学生在获得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体育保健能力 ,侧重于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改革教材编排结构,采用多元并进、相互联系的结构体系

长期以来,体育教材多是围绕着运动技术项目、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等几种分类办法编写的。以 运动技术项目为主的教材结构,一般按运动项目的顺序编排,在一个具体的运动项目中,又依据运动项目的技 术环节编写。例如,田径中快速跑的教材,按起跑、疾跑、途中跑、终点跑的技术环节编写。这种以运动技术 为主线的编排体系,优点是符合运动技术学习的一般规律,便于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缺点是容易把学生的体育 与运动员的竞技训练相混淆,不能全面地反映学校体育的目的。以身体素质为主线的教材结构,一般按照力量 、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进行编排。例如,力量素质按上肢、躯干、下肢、全身各部位的练习编 写教材,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但是很难满足学生 对体育多方面的需要。以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线的教材结构,力图把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纳入到人的走、跑 、跳、投、攀爬、悬垂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中,弥补单纯按技术体系或发展身体练习的分类方法的不足。但 是在具体分类上很难避免教材之间的相互交叉和重叠,比如,篮球技术究竟应纳入跑还是跳的教材中,不好处 理。近年来,也有把体育教材分为保健康复、余暇交往、常见运动项目、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增强体质五部分 结构,将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发展身体素质与各种锻炼方法和娱乐方法纳入以上五个部分之中,力 图使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更好地适应学生个体的需要。但是,这种编排方法对各类体育教材的内在联 系考虑不够周密,教材的五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五种内容与方法,某些方面脱 离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

新编高中体育教材采用多元并进、相互联系的编写结构,着重解决如何在教材中全面落实向学生进行素质 教育的综合目标。在教材与目标的.关系上,要把目标具体落实到教材之中,使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 不脱节,关键是选择一种合理的教材结构。多元并进的编写结构,是把新大纲规定的内容,按照体育基础理论 知识、体育技术、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四条线,相互联系,齐头并进,既可以使各运动项目与发展身体素 质练习、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娱乐项目之间相互联系,又使各类教材能够综合地、系统地落实体育教学目标。 这里提的所谓“四条线”,它们之间并不是分割的,例如,离开技术是不能发展能力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脱 离身体锻炼的实践去单纯地说教,思想道德教育是在学生身体锻炼实践,即学习技术、发展能力中进行的。所 以提出几条线并进,是指在教材安排上避免单纯以技术为主,而是时时在教学中提醒教师要想到四个方面的问 题。为了扩展教材的功能,增加教材的信息量和可读性,在教材的体例上开发了用主、辅栏相结合的办法,教 材中的主

[1] [2] [3] [4] [5]

篇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介绍

刘道义 罗少茜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在1993年开始至今使用的中英合作编写的高中英语(Senior English For China)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大纲和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所以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参照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原则,联系我国实际国情,做了师生需求方面的调查和座谈,并研究了国内外教材编写和教材评价方面学者的理论和标准,如Cunningsworth(1995),Ur , Grant(1987), Ellis ( in Tomlinson 1998), Tomlinson (1998)等。(见附录)本文我们综合各家理论和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教材目的和教学思想(aims and approaches);教材设计和结构(design and organization);语言内容(language content)和语言技能(skills);教学方法(methodology);教师用书(teacher’s books)和实际考虑(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一.教材目的和教学思想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的目的不仅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和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材中我们在介绍外国语言文化的同时,注意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感因素也成为我们关注问题。我们认为学生语言学习积极的情感因素,如自尊、自信、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语言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促进人的发展是目标,教师在教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今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修订的高中教材注意让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为了使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在学生用书的目录(Contents,附录1)和各单元开始的“目标”(Goals)中较详细地列出了教学内容和要求,并在学生用书各单元的“复习要点”(Checkpoint)又列举了主要的语法句型,还提醒学生复习该单元的习惯用语。每册学生用书的附录中的课文注释及词表等,对学生的自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各单元的“建议”(Tips)用简单的英语向学生就如何学习语言知识(如词汇),如何掌握四种技能、如何收集资料、如何与人交际,甚至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等等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其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各种学习策略。

为了帮助教师由采用灌输式教学转为使用启发式、创造性教学,使学生逐渐成为积极的自主学习者,修订的高中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活动设计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发挥其创造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学习。Warming up和Pre-reading中的问题旨在激活思维,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参与主题教学活动。口语训练(Speaking或Talking)改变了让学生听读、背诵对话的方法,而是提供主题、情景和语言功能项目,让学生说话、讨论、辩论、采访或报告等。Integrating skills 和Project部分,则设有许多“任务”,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去观察、发现、探索、研究、动手实践,集体合作,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

二.教材设计和结构

从教材的整体编排上,我们注意教材在内容、目标和要求等方面的系统性以及语言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意识等内容和目标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持。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体现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原则,即保证绝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共同基础。教材的组成部分(如学生课本、练习册)具有选择性;教学内容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留有选择的余地。教材设计新颖,结构严谨而富有语言学习科学性。编排体系和结构的改变加强了教材使用的灵活性,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注意重要语言现象的复现率,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并在语言运用中发现语言规律。在本套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采用单元划分的办法,设置若干个板块。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每个单元的具体安排如下:

Student’s Book Workbook

Goals

Warming up

Listening

Speaking

Pre-reading

Reading

Post-reading

Language study

Word study

Grammar

Integrating skills

Reading and writing

Tips

Checkpoint

Listening

Talking

Practising

Vocabulary

Grammar

Integrating skill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Project

Assessing

Achievement log

Learning log

这样安排旨在给教师较多的自由空间。教师可以摆脱束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学计划。不仅如此,每一册书中没有安排复习单元,给师生在使用教材时以更大的自主权。他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或放慢教学进度。这样,才有可能让教师灵活使用教材,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地区或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本套教材的评价体系不仅考察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而且注重对学生智力开发和学习策略的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等)。在练习册中的各个单元专门设了一项“自我评价”,如:

ASSESSING (Book 1A,Unit 9)

Think back

What were your own goals for this unit?

Did you reach your goals? How?

Reflect

What different ways of learning did you use? Which did you like best? Why?

Think ahead

What are your goals for the next unit?

How do you plan to reach them?

Plan

What would you like to learn next?

Ask some of your classmates for ideas and try new ways of studying.

Predict and prepare

The next unit is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about the topic before you come to class.

What do you already know about this topic?

What words do you know that may be useful?

What words do you think would be useful to learn? Use a dictionary to look up ten new words about the topic and try to use them in class.

这种方法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肯定进步与成绩,找出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师用书中还要提供补充建议并设计一些诊断性测试题,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套教材覆盖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24个话题,教材内容涉及的话题广泛,有自然科学,环境保护,道德与法制,行为规范,文化教育,风俗习惯,文体活动,兴趣爱好,人际关系,语言学习,职业名人,旅游,幽默,新闻出版,广告,发明创造等。选材和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兴趣和他们的年龄特征。教材的话题,特别是教学活动,任务及各种练习的设计较充分地考虑到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例如,电影(silver screen), 音乐(music), 体育(sports), 文学(literature), 艺术(arts)、语言(language/body language), 文明礼貌(good manners),幽默(humour),饮食文化(healthy eating),友谊(good friends), 文化遗产(cultural relics), 科技(technology)等题材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的兴趣,而书中的许多鲜活的事例(如主题公园(theme park)等)和人物(如杰出的女性、影视界名流等)必定会对学生有较强的感染力。其中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如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怎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并且加深他们对国际事物的理解,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

教材所选语言素材具有时代性,如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环保等,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如涉及的对友谊、科学、文化、法制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本套教材涉及的语言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注重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其文化知识面很广,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其中渗透的学科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还有、宗教、法制、文学、音乐、医学、体育、美术,以及工、农、商等。教科书在反映世界各国文化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外文化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跨文化交际的信息,体现了教材的国际性和民族性。

四.教学方法

为了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发展性、拓展性和科学性原则,本套教材尽可能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优化学习方式,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了更为系统的安排,更加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系统。

本套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活动,脉络清晰,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任务型”的活动,易于教学操作。它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了听、说、读、写的活动。在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时,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地运用语言完成一些任务,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为他人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甚至完成某个项目(Project)。这样的“任务型”活动不仅在Integrating skills部分可见,即使在Language study中也可以找到,如高一上第1单元和高一下第13单元中的语法练习就具有运用语法知识“做事”的特点:

LANGUAGE STUDY (Book 1B,Unit 13,p6)

2 Most newspapers have an Advice Column. People can write and ask for advice about their problems. Read the letters below and write down four pieces of advice for each letter. Use had better (not), ought (not) to or should (not). Here is an example:

you try it.

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启发思考,提倡创新,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许多活动要求学生看图想象,大胆思考(Brainstorming),如第15单元Warming up (Book 1B, p15)和第21单元Integrating skills中的看图编、演、写的练习(Book 1B, p62)。

本套教材(连同初中教材)吸收了66个功能意念项目和3000多个单词(包括初中三年或四年已学的1300-1500个单词)及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我们接受了师生对现行高中教材的意见,对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作了较为细致和系统的安排。专门设置了Word study着重介绍构词知识,英语释义、习惯用法等,以提高学生学习、运用和扩大英语词汇的能力。介绍语法项目相对集中,后再不断循环、逐步加深。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高中学生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尽量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材内容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对学生的要求也各有侧重。

五.教师用书

本套教材的教师用书实用而富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学生和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在教师用书中,我们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但留有空间,使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又不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如果某些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过低,我们也建议教师以增加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的难度或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教师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六.实际考虑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根据中国国情改编,反映当代社会发展,符合我国教学的实际和学生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我们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注意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情况,尽量提供资源,方便师生的教和学。本套教材有学生用书、录音带、练习册和教师用书。与之配套的听说、阅读与写作、自学手册、录像带、挂图、卡片、教学实物、计算机软件等等也将相继编写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和教师的需要。

结束语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符合教材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Cunningsworth,1995;Richards,; Grant, 1987. 附录3):有说和写的素材,学生练习和交际互动的活动,语法和词汇等资源;有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活动;有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有给新教师的教学指导,如教师用书中的教学建议以及参考活动等。教材在编写设计上突出对学生听、说、读、写、视觉学习及跨学科学习等六方面技能的综合训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材框架之中,既保证了教材的系统性,又使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就是教材中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情为主,而不是以教师做的事情为主,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以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就是重视把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和过程设计成各种各样的任务,这里的“任务”指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运用语言完成的具体事情,如projects, making posters等。这些活动都与语言运用相关,这些活动项目从设计、构思到制作都要求学生运用英语来完成真实的运用任务,在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创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体验运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这类活动中,教师应明确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也是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每次活动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在班内展示出学生的作品,并组织学生发表看法。

语言、学习过程和学习者构成语言学习三个重要的方面。而通过教学资料和教材我们可以不断看到学习者在语言方面的进步以及学习过程的变化和进展。Cunningsworth (1984) 指出: 好的教学资料应该赋予教师和学生灵感。我们希望教师在使用本套教材时,能够在理解学生的困难和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和独立自主的教学。

参考资料

Cunningsworth, A. 1984.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

Heinemann.

Cunningsworth, A. 1995.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Macmillan Heinemann English Teaching. Oxford: Heinemann.

Freeman, D. L. 1986.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rant, N. 1987. 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 New York: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Richards, J. C. and T. Rodgers. 2000.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Richards, J. C. et al. 2000.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omlinson, B. 1998. Introduction. In Tomlinson, B. (ed.),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omlinson, B. (Ed.). 1998.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omlinson, B. 1998.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r, P. 2000.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

附录

1.Cunningsworth (1995) 建议的教材评估四项标准:

1.They should correspond to learners’ needs. They should match the aims and objectives of the language learning program.

2.They should reflect the uses (present or future) that learners will make of the language. Textbooks should be chosen that will help equip students to use language effectively for their own purposes.

3.They should take account of students’ needs as learners and should facilitate their learning processes, without dogmatically imposing a rigid “method”.

4.They should have a clear role as a support for learning. Liking teachers, they mediate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learner.

2.Grant(1987)从三个方面,学生、教师、大纲和考试,设计了选择教材教材的三个调查表:

Choosing a textbook: questionaire (part I):

Does the book suit your students?

1.Is it attractive? Given the average age of your students, would they enjoy using it?

2.Is it culturally accepted?

3.Does it reflect what you know about your students’ needs and interests?

4.Is it about the right level of difficulty?

5.Is it about the right length?

6.Are the course’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ppropriate? (e.g. is it durable)

7.Are there enough authentic materials,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see that the book is relevant to real life?

8.Does it achieve an acceptable balance between knowledge about the language, and practice in using the language?

9.Does it achieve an acceptable balance between the relevant language skills, and integrate them so that work in one skill area helps the others?

10. Does the book contain enough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language independently.

(Score: 2 points for every YES answer. 1 point for every PARTLY answer. 0 for every NO answer.)

Choosing a textbook: questionaire (part II):

Does the book suit the teacher?

1.Is your overall impression of the contents and layout of the course favourable?

2.Is there a good, clear teacher’s guide with answers and help on methods and additional activities?

3.Can one use the book in the classroom without constantly having to turn to the teacher’s guide?

4.Are the recommended methods and approaches suitable for you, your students and your classroom?

5.Are the approaches easily adaptable if necessary?

6.Does using the course require little or no time-consuming preparation?

7.Are useful ancillary materials such as tapes, workbooks, and visuals provided?

8.Is there sufficient provision made for tests and revision?

9.Does the book use a ‘spiral’ approach, so that items are regularly revised and used again in different contexts?

10.Is the course appropriate for, and liked by, colleagues?

(Score: 2 points for every YES answer. 1 point for every PARTLY answer. 0 for every NO answer.)

Choosing a textbook: questionaire (part III):

Does the book suit the syllabus and examination?

1.Has the book been recommended or approved by the authorities?

2.Does the book follow the official syllabus in a creative manner?

3.Is the course well-graded, so that it gives well-structured and systematic coverage of the language?

4。If it does more than the syllabus requires, is the result an improvement?

5.Are the activities, contents and methods used in the course well-planned and executed?

6。Has it been prepared specifically for the target examination?

7.Do the course’s methods help the students prepare for the exam?

8.Is there a good balance between what the examination requires, and what the students need?

9。Is there enough examination practice?

10.Does the course contain useful hints on examination technique?

(Score: 2 points for every YES answer. 1 point for every PARTLY answer. 0 for every NO answer.)

Tomlinson’s (1998) 提出的评估好的教学资料标准

Materials should achieve impact

Materials should help learners to feel ease

Materials should help learners to develop confidence

What is being taught should be perceived by learners as relevant and useful

Materials should require and facilitate learner self-investment

Learners must be ready to acquire the points being taught

Materials should expose the learner to language in authentic use

The learners’ attention should be drawn to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input

Materials should provide the learners with opportunities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to achieve communication purpose

Material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instruction are usually delayed

Material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at learners differ in learning styles

Materials should take in account that learners differ in affective attitudes

Materials should permit a silent period at the beginning of instruction

Materials should maximise learning potential by encouraging intellectual, aesthetic and emotional involvement which stimulates both right and left brain activities

Materials should not rely too much on controlled practice

Materials shoul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outcome feedback

Ur’s (2000)的教材评估标准

Ur (2000) 认为教材评估有两种标准:一般性标准(general criteria)和具体标准(specific criteria)。下表是他提出的一般性标准:

Criteria

Objectives explicitly laid out in an introduction, and implemented in the material

Approach educationally and socially acceptable to target community

Clear attractive layout; print easy to read

Appropriate visual materials available

Interesting topics and tasks

Varied topics and tasks, so as to provide for different learner levels, learning styles, interests, etc.

Clear instructions

Systematic coverage of syllabus

Content clearly organized and graded (sequenced by difficulty)

Period review and test sections

Plenty of authentic language

Good pronunciation explanation and practice

Good vocabulary explanation and practice

Good grammar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Fluency practice in all four skills

Encourages learners to develop ow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to become independent in their learning

Adequate guidance for the teacher; not too heavy preparation load

Audio cassettes

Readily available locally

篇4: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新的一学期刚开始学生比较有新鲜感,所以在开学初就要把体育的课堂常规纪律抓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为今后上课打好基础。班级是男女混合且人数较多,就要考虑如何示范和分组练习,现在看来总体还是很好的,兴致较高,但是有个别同学的基本身体素质,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二)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

①知道科学参加锻炼的原则,积极参加各类运动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②根据自身情况设置锻炼目标、制定锻炼计划并按计划坚持锻炼;③能用简单方法了解自己的体能变化并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体能测试结果。

2.运动技能

①通过收听或观看有关体育节目或阅读报纸或上网等手段,对国内外重大体赛事了解,懂得竞技运动与健身运动与体育锻炼的区别,认识体育运动对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价值。

②积极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与运动技能进行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

③了解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创伤、扭伤的简易处理方法。

3.身体健康

①通过各类项目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与腰、腹肌力量和耐力。

②了解各项运动对进一步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以及对其他运动项目技术和技能与进行选项学习的促进作用。

③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行为。

4.心理健康

①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并在体育运动中运用所学方法调节情绪。

②设置合理目标,使自己在体育运动中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③努力克服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恐惧等现象,体验在困难环境中或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5.形成健全的人格体验到运动过程的快乐性与成就感,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能利用体育活动解除心理的烦闷,提高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运动过程中具有勇敢、顽强、果断、拼搏的良好意志品质。运动中能与同伴和谐相处,尊重他人,遵守比赛规则服从裁判,有良好的体育道德作用;具有协作配合意识,体现良好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措施

1、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充满自信,对在学生中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充满自信,对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充满信心.饱满的工作热情与必胜的信念是实现教学计划的保障.

2、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理清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内容。注重实际,面向全体,尽可能切入学生实际。

3、除课堂教学外,还组织校队的训练与比赛,抓住每个班级有体育特长及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训练,为提高我校竞技成绩而努力.

4、对体育偏差生,则帮助制定进步计划,指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培优与补差学生的训练,锻炼时间与年级组,班主任沟通商量形成书面计划,共同协作执行.

5、教学中充分注重从学生中反馈收集以矫正和调控教学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的信心,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研究的计划

按时参加体育教研组活动,积极参与和配合体育教研组开展的课题研究,事先多做资料和数据收集,争取在活动中能有建设性的发言,并多学习和借鉴其它老师所做的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多听课,包括同教研组老师的课,也可听听其它科任老师的讲课,并做好听课记录,及时作出评价。吸收和借鉴他们优秀的上课技巧和对知识的传授能力,同时思考,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哪些需要改进,并尽快实践到教学活动中。多与老教师沟通、交流,勤问勤学,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把握能力和教学质量。有时间将尽可能到校外听课,学习校外老师的经验,增加校际老师的友好关系,多交流,多学习,多提高。争取一周听一至两次的课,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仁探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积极撰写有质量的论文并发表。

(五)继续教育的计划

继教教育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平时要多看一些关于体育教学的相关杂志及论文,从多方面充实自己,多借助网络平台到一些相关的教育教学网站、论坛去浏览、学习及交流,并及时的进行自我反思与实践,提高自己的体育教学能力。只要有组织培训,我一定积极参加,并认真学习,尽可能的提高和充实自己。争取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尽职尽责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体,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与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效果。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程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他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方向和过程,更对学生健康目标的达成起导向和激励作用。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只有做到:

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艺术性的创新设计课的教学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根据学生体育基础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弹性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获,体验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凡是学生经验、能力、知识可及之事,均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只是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管理和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篇5: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标,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渗入到新课程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同学受。在普通普通高中学习中,文化课固然重要,可是身体素质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的问题了,所以说在普通普通高中的时候,体育和健康教学必须要实行下去。

二、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进入普通高中二级年级上期,身体素质较初级中学有了明显提高,各方面能力也在提高,而同时学习任务较重,这个时期的教学要注意教学的艺术,要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全员参与,提高身体素质,减轻学习压力。

三、本期学习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普通普通高中体育第一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球类等内容。学生虽然进入了普通普通高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的自觉性、主动性仍较差。为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去练习,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能力的培养。

学习目的

1、深入了解体育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手段,懂得体育锻炼对身体的作用,增长体育知识,并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

2、学习一些基本体操,加强协调性练习。通过素质练习,提高学生跑、跳、投的能力。进一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

3、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上期所学的内容。使之学为所用,提高体育达标成绩。

4、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时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和器材,力求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相结合。

2、上课讲解时,做到声音要宏亮、吐词清晰,组织得端,示范准确。教法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3、抓好两操及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4、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1周:

开学工作、制定教学计划、器材准备等

第2――5周:

复习并纯熟掌握第三套广播体操舞动青春

第6――9周:

球类: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和排球正面双手传接球

第10――14周:

跑:耐久跑、200米全程计时跑、弯道跑

跳跃:跳长绳、短绳

投掷:双手从体前后抛实心球

游戏:猜猜谁是领头羊、听数抱团、开火车

第15、18周:

力量:柔韧性训练、俯卧撑、坐位体前屈

跳跃训练:单双腿连续跳

第19周:

温习预备体育测验

第20周:

报送成绩

相关专题 全日制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