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独乐与独醒》原文阅读

海绵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海绵”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林清玄《独乐与独醒》原文阅读(共9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林清玄《独乐与独醒》原文阅读

林清玄《独乐与独醒》原文阅读

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一种是在欢乐的时候不会想到我们,只在痛苦无助的时候才来找我们分担。这样的朋友往往也最不能分担别人的痛苦,只愿别人都带给他欢乐。他把痛苦都倾泻给别人,自己却很快的忘掉。

一种是他只在快乐的时候才找朋友,却把痛苦独自埋藏在内心,这样的朋友通常能善解别人的痛苦,当我们丢掉痛苦时,他却接住它。

一种是不管在什么时刻、什么心情都需要别人共享,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悲哀不如众悲哀,恋爱时急着向全世界的朋友宣告,失恋的时候也要立即敬告诸亲友,他永远有同行者,但他也很好奇好事,总希望朋友像他一样,把一切最私密的事对他倾诉。

还有一种朋友,他不会特别与人亲近,他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独自快乐、独自清醒,他胸怀广大、思虑细腻、品味优越,带着一些无法测知的神秘。他们做朋友最大的益处是善于聆听,像大海一样可以容受别人欢乐或苦痛的泻注,但自己不动不摇,由于他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对别人的快乐鼓励,对苦痛伸出援手。

用水来做比喻,第一种是“河流型”,他们把一切自己制造的'垃圾都流向大海。第二种是“池塘型”,他们善于收藏别人和自己的苦痛。第三种是“波浪型”;他们总是一波一波打上岸来,永远没有静止的时刻。第四种是“大海型”他们接纳百川,但不失自我。

当然,把朋友做这样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因为朋友有千百种面目,这只是大致的类型罢了。

我们到底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或者说,我们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的朋友?

卡莱尔.纪伯伦在《友谊》里有这样的两段话:“你的朋友是来回应你的需要的,他是你的田园,你以爱心播种,以感恩的心收成。他是你的餐桌和壁灯,因为你饥饿时去找他,又为求安宁寻他。”“把你最好的给你的朋友,如果他一定要知道你的低潮,也让他知道你的高潮吧。如果只是为了消磨时间才找你的朋友,又有什么意思呢?找他共享生命吧!因为他满足你的需要,而不是填满你的空虚。让友谊的甜蜜中有欢笑和分享的快乐吧!因为心灵在琐事的露珠中,找到了它的清晨而变得清爽。”

在农业社会时代,友谊是单纯的,因为其中比较少有利害关系;在少年时代,友谊也是纯粹的,因为多的是心灵与精神的联系,很少有欲望的纠葛。

工业社会的中年人,友谊常成为复杂的纠缠,朋友一词也浮滥了,我们很难和一个人在海岸散步,互相倾听心灵;难得和一个人在茶屋里,谈一些纯粹的事物了,朋友成为群体一般,要在啤酒屋里大杯灌酒;在饭店里大口吃肉一起吆喝;甚至在卡拉0K这种黑暗的地方,对唱着浮滥的心声。

从前,我们在有友谊的地方得到心的明净、得到抚慰与关怀、得到智慧与安宁。现在有许多时候,“朋友”反而使我们混浊、冷漠、失落、愚痴与不安。现代人在烦闷压迫匆忙的生活里,已经失落了从前对友谊的注视,大部分现代人都成为“河流型”、“池塘型”、“波浪型”的格局,要找有大海胸襟的人就很少了。

在现代社会,独乐与独醒就变得十分重要,所谓“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就是一下午静静坐着也能安然;所谓“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那么,何不独自醒着呢?

只有我们能独乐独醒,我们才能成为大海型的人,在河流冲来的时候、在池塘满水的时候、在波浪推过的时候,我们都能包容,并且不损及自身的清净。纪伯伦如是说:“你和朋友分手时,不要悲伤,因为你最爱的那些美质,在他离开你时你会觉得更明显,就好像爬山的人在平地上遥望高山,那山显得更清晰。”

篇2:独醒与独乐

独醒与独乐 -资料

从前,我们在有友谊的地方得到心的明净、得到抚慰与关怀、得到智慧与安宁,现在有许多时候,朋友反而使我们混浊、冷漠、失落、愚痴,与不安。现代人都成为“河流型”、“池塘型”、“波浪型”的格局,要找有大海胸襟的.人就很少了。

在现代社会,独乐与独醒就变得十分很重要,所谓“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就是一下午静静地坐着,也能安然;所谓“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那么,何不独自醒着呢?、

只有我们能独乐独醒,我们才能成为大海型的人,在河流冲来的时候、在池塘满水的时候、在波浪推过的时候,我们都能包容,并且不损及自身的清净,

资料

纪伯伦如是说:

“你和朋友分手时,不要悲伤,因为你最爱的那些美质,他离开你时,你会觉得更明显,就好像爬山的人在平地上遥望高山,那山显得更清晰。”

篇3: 独乐与独醒经典美文

独乐与独醒经典美文

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一种是在他欢乐的时候不会想到我们,只在痛苦无助的时候才来找我们分担。这样的朋友往往也最不能分担别人的痛苦,只愿别人都带给他欢乐。他把痛苦都倾泻给别人,自己却很快忘掉。

一种是他只在快乐的时候才找朋友,却把痛苦独自埋藏在内心,这样的朋友通常能善解别人的痛苦。当我们丢掉痛苦时,他却接住它。

一种是他不管在什么时刻什么心情都需要与别人共享,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悲哀不如众悲哀。他永远有同行者,但他也很好奇多事,总希望朋友也像他一样,把一切最私密的事都对他倾诉。

还有一种朋友,他不会与人特别亲近,他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独自快乐、独自清醒,他胸怀广大、思虑细腻,带着一些无法预知的神秘。他们做朋友最大的优点是善于聆听,像大海一样可以容纳别人欢乐或苦痛的倾泻,但自己不动不摇。由于他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对别人的快乐予以鼓励,对别人的苦痛施以援手。

用水来做比喻,第一种朋友是河流型,他们把一切自己制造的垃圾都流向大海;第二种朋友是池塘型,他们善于收藏别人和自己的苦痛;第三种朋友是波浪型,他们总是一波一波找上岸来,永远没有静止的时候;第四种朋友是大海型,他们海纳百川,但不失自我。

当然,把朋友做这样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因为朋友有千百种面目,这只是大致的类型罢了。我们到底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或者说,我们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的朋友?

纪伯伦在《友谊》里有这样两段话:“你的朋友是来回应你的需要的,他是你的田园,你以爱心播种,以感恩的心收获。他是你的餐桌和壁灯,因为你饥饿时去找他,又为求安宁寻他。”“把你最好的给你的朋友,如果他一定要知道你的低潮,也让他知道你的高潮吧!如果只是为了消磨时间才去找你的朋友,又有什么意思呢?找他共享生命吧!因为他满足你的需要,而不是填满你的空虚,让友谊的甜蜜中有欢笑和分享吧!因为心灵在琐事的露珠中,找到了它的清晨而变得清爽。”

在农业社会,友谊是单纯的,因为其中很少有利害关系。在少年时代,友谊也是纯粹的,因为多的是心灵与精神的联系,很少有欲望的纠葛。工业社会的中年人,友谊常成为复杂的纠缠,“朋友”一词也泛滥了,我们很难和一个人在海岸散步,互相倾诉心声,难得和一个人在茶屋里,谈一些纯粹的事物了。朋友成为群体一般,要在啤酒屋里大杯喝酒、在饭店里大口吃肉一起吆喝,甚至在卡拉oK这种黑暗的地方,唱着浮夸的心声。

从前,我们在有友谊的地方得到心的明净,得到抚慰与关怀,得到智慧与安宁;现在,朋友反而使我们混浊、冷漠、失落、愚痴与不安。现代人都成为“河流型”“池塘型”“波浪型”的格局,要找有大海胸襟的人就很难了。

在现代社会,独乐与独醒就变得十分重要。所谓“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就是一下午静静地坐着,也能安然;所谓“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自己,那么,何不独自醒着呢?

我们只有能独乐、独醒,才能成为大海型的人,在河流冲来的时候、在池塘水满的时候、在波浪推过的时候,我们都能包容,并且不损及自身的清净。

篇4:独醒杂志原文及翻译

独醒杂志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翻译

元佑初年,黄庭坚与东坡、钱穆父(钱勰)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吃完饭,黄庭坚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黄庭坚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黄庭坚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黄庭坚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黄庭坚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黄庭坚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黄庭坚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所以黄庭坚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注释

①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

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

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

④涪陵:地名。

⑤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

⑥已:同“以”。

⑦不诬:不假:

⑧尝:曾经。

习题及答案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与 元 祐 已 前 所 书 大 异

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1分)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 罢:( ) (2) 从:( )

(1)结束(完了,停止)(1分) (2) 跟随(1分)

13.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

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2分)

14.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2分)

疑(1分) 信(1分)

15.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1分)(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1分)(3)自身的努力(1分)

(答到意思即可给分)

篇5:《独醒杂志》阅读答案

曾敏行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

篇6:《独醒杂志》阅读答案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与 元 祐 已 前 所 书 大 异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罢:( ) (2)从:( )

3.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

4.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2分)

5.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篇7:《独醒杂志》阅读答案

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1分)

2.(1)结束(完了,停止)(1分)(2)跟随(1分)

3.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4.疑(1分)信(1分)

5.(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1分)(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1分)(3)自身的努力(1分)

译文:

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钱勰)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篇8:《松江独宿》原文阅读

唐?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注】刘长卿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又屡试不第,长期功名无成。直到四十多岁方才中第,授长洲县尉。入仕后,他的遭遇反而更不幸,曾两遭贬谪。这首诗应作于第二次被贬谪后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文章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沧州: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9.诗歌的前两联写景,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0.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9.(5分)(1)点明时节、地点。(1分)(2)通过描写洞庭落叶、夜间明月、青山秋江,营造出凄清的意境

(2分)(3)为全诗奠定了悲凄的感情基调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古诗词鉴赏。(2分)

10.(6分)(1)宦海失意、羁旅思乡之愁。(2分)(2)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2分)(3)想回乡归隐却又不甘心放弃追逐功名之愁。(2分)

更多古诗文请关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内容,敬请期待!

篇9:独乐与众乐议论文作文800字

独乐与众乐议论文作文800字

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我们正直上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这时代物质丰盈,这时代物欲横流。最高等的学府或许培养出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平凡的职位也许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我却以为:公共利益背景下对个人幸福感的过分榨取是极不明智的做法。

诚然,社会需要人们对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正如荣格所说,“合群是一切善良人的终极取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项功能的实现必然要通过社会整体的组成单位——个体的共同努力。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公共利益。

然而,个人的小确幸对个体而言不可或缺。梁漱溟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最悲哀处就在于它看不到个人”。我们总提倡说“奉献精神”,“为社会做贡献”,却忽略了这其中人的天然欲望与诉求。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完全地压制自然欲望,只会使欲望在背光的沼泽里疯狂生长。完全是适得其反。

再者,“小确幸”式独乐并不意味着“利己主义”与“绝对自私”。你必须拥有一些小而舒适的幸福。清晨六点的新鲜空气,商场橱窗里的裙子,甚至只是楼下早餐店一碗最辣的粉,这样你才能不被宏伟目标的空洞吞噬。这样的“独乐”对于“众乐”的实现,作用是画龙点睛的。

因此,区分“独乐”和“众乐”孰乐,其实是个伪命题。这两者本就无所谓“更”,只是程度不同基础上的`有机结合。过分地强调奉献精神抹杀了个体的存在,而正如西塞罗所言“人是共和国的一切目的和最终目的”。个体的意义是无庸置疑地需要被肯定的。但过度鼓吹个人利益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张载曾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社会责任感也应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完全的个人主义只会滋生利己主义的细菌。

由是观之,我们应该要“独乐”也要“众乐”。独乐与众乐的尺度掌握在各自心中,人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决定究竟孰多孰少。这其中难免有个别特例,但大部分人的价值取向与道德标准并不会有太多差异。窃以为,若是人人都凭着心中的秤做人行事,或许世上就无所谓“独乐”与“众乐”了,因为“独乐”即“众乐”,“众乐”也即“独乐”了。

相关专题 原文独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