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促进越南遥感发展

八月之光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八月之光”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国际合作促进越南遥感发展(共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国际合作促进越南遥感发展

国际合作促进越南遥感发展

在总结越南遥感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越南遥感应用的主要数据源以及限制因素,解析国际合作和数据共享在越南遥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对比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和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TM数据的技术指标,探讨CBERS数据在越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潜力,为CBERS数据用于世界资源研究提供案例.

作 者:赵晋陵 Zhao Jinli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刊 名: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RESOURCES REVIEW 年,卷(期): 41(3) 分类号:V557 关键词:国际合作   遥感   数据共享   CBERS   越南  

篇2: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教案设计

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知道国界线的划分情况。

2、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情况,掌握主要的发达国家。

3、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掌握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

【教学重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国家和地区。

提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小的国家?最大俄罗斯,最小梵蒂冈。据图找出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记住他们所在的大洲,首都和轮廓特征。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印度。找出人口占前十位的国家,找出所在的大洲,看看哪一个洲的人口最多。

最大的地区:格陵兰岛。

政治制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补充:国界线的划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的依据山脉、河流、海洋,经纬线等自然情况划分,有的根据语言、民族、总结等社会经济情况划分。如美国和加拿大,智利和秘鲁等。世界各国无论大小,贫富,一律平等。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发达国家:北半球的北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

发展中国家:北半球的南部,南半球:中国,印度。

强调:南北对话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对话,北代表发达国家,南表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如亚洲的韩国,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产业等。这一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掌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所在的大洲和位置,轮廓等特征。

3、国际合作。

读课本,明确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中国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

发达国家需要:资源,劳动力,土地。

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美国的纽约。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

补充:掌握世界主要组织的英文缩写,标志,主要职能等。

篇3:和谐 促进发展

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和谐校园并非是“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而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的构建基于协调和默契,终于竞争与效益。

何谓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普遍存在着“五育”之间、师生之间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严重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校园掌舵人带领船员绕过险滩暗礁,走到光明彼岸的“顺水顺风”。

和谐校园并非是校园人“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和谐校园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是各方面利益。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和”与“不同”都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学者乐黛云指出:“‘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这种追求新的和谐发展的精神,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不尽的思想源泉。”构建和谐校园就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怎样构建和谐校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的和谐发展入手:

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所谓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首先表现为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我们期待着“和谐社会”的构想尽快变为现实,给学生发展提供成长的肥田沃土。

其次是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第三,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还表现为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教学因素”指的是以课堂为主渠道的诸种因素;“非教学因素”指的是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风校貌等校园文化方面的育人因素。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是形成和谐校园整体效应的关键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校园环境能起到无声的育人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他并且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要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学校的制度建设是各学校都在花大力气抓的一项工程,但千万不要走向教条化和形式化的倾向,制度几大本,条款一大堆,却成了管理的“摆设”,如果制度建设偏离了人本思想,偏离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就不会产生“谐振效应”。

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

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各科老师等诸要素共同构成教育主体。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要在办学思想的形成上下功夫,要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干部,影响师生形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等。同一学科教师要摒弃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陋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与偏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走综合型教师发展之路。在教师和谐互动的正向氛围中,完善学校的合作机制,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关系到渴求发展的莘莘学子。

学科间的和谐发展

在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下,学校各学科自然形成“主科”和“副科”的概念。考试科目是主科,分值比例大的是主科,其余均为副科。由此,学科地位、课时、作业、学生重视程度都发生了偏斜,难以形成教师的团队意识,合作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这无疑给学科间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课程改革的学分制管理又为学科间的和谐发展搭设了平台。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成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篇4:和谐 促进发展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以人体为喻,提出了“五育”并重,融合发展的思想。他指出:“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仍然强调受教育者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五育”的和谐发展是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五育”的和谐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有专家指出,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五育”的和谐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效应。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奠基。

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校园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篇5:党建做好促进发展精选

今年以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以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为抓手,围绕“三个突出”,切实提升主题党日活动实效。

突出一个“特”,活动有亮点。将政治理论、党务知识学习作为主题党日“必修课”。各党支部党员围绕_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选取《_x谈治国理政》第二卷、《_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理论书籍进行学习讨论,突出主题党日的“党味”。充分发挥“沙湾党建”微信公众号、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组织党员网上学习,力求内容上有突破,形式上有特色、效果上有亮点。认真开展讲党课活动,今年以来镇领导及党支部书记讲党课100多场次,受教育党员达3000人次。“七一”期间,全镇80多个党支部多名党员收看了由区委组织部、区党员电化教育管理办制作的《援疆先锋姜春康》党员教育专题片,进一步锤炼党员党性,坚定理想信念。

突出一个“新”,活动有创新。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模式,真正让主题党日活动融入到党员生活中、思想中、行动中去。金沙湾社区党委把社区党建与社会工作相融合,开展“党建服务进社区”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社区党员、社工、居民代表开展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和探访慰问等各项具体工作,累计服务群众100多人次,解决各类问题20多件。番禺电视台与三善村党支部、番禺博物馆与大涌口村党支部开展“双百工程”主题党日活动,正式启动结对共建工作。来穗中心党支部、番职人文社科院第二教工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开展“_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竞赛暨结对共建”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理论学习热情。

突出一个“实”,活动求实效。各党支部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平台,引导全镇党员立足岗位实际,争当各领域先锋模范。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在“散乱污”专项整治行动中,冲在一线干在一线,争当“表率先锋”;农村党员身体力行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各项建设,争当“发展先锋”;社区党员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争当“服务先锋”;“两新”组织党员在科技创新、诚实经营等方面稳扎稳打,争当“诚信先锋”。在主题党日集中教育、集中组织的优势下,组织党员开展政策宣传、安全检查、卫生整治等各类服务活动60多场次,解决各类问题100多件,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篇6:党建做好促进发展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坚持分层分类、抓实抓细,多维度高质量推进农村党支部标准化工作。

坚持责任分解、压力传导抓推进。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成立全县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全县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责任,制定工作责任清单、时间表和任务图,扎实有序推进农村示范点及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县乡党委专题研究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会议、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基层党建指导员等工作制度,采取“承办明责、督办加压、反馈问效”的管理办法,把县委组织部门、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办主任、党建指导员和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权责明确、凝聚合力。

坚持培训寻标、引领对标抓推进。县委、县政府安排财政列支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县委组织部按照市委安排部署,对全县217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并考试测评,对分数较低的村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并确保培训效果。开展示范引领,明确要求每个乡镇至少创建3个示范点,年内建成45个农村示范点。县委组织部制定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记录表册,分类制定明细,帮助农村党支部规范标准记录活动开展情况和工作落实情况。

坚持从严督导、从严整改抓推进。县委组织部设立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督查办公室,负责督查工作。采取临时抽调、指定人员的方式,从全县各乡镇优秀党务工作者中选拔确定16名党建督查员,随机组建4个督查组,开展督查工作。在督查过程中,及时调整不适宜成员,补充新鲜血液,有效解决了组织部门力量不足的问题。制定《农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常态化督导办法》,明确督查目标、督查内容、督查方法等12个项目。加强督查问题整改,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不力的,给予相关责任人提醒、约谈、诫勉、调离岗位、降职等处理。

篇7:党建做好促进发展

今年以来,贵州省直机关工委坚定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任务,运用“五步工作法”,突出“四个强化”,做细做实抓党建促脱贫工作。

强化责任落实。贵州省直机关与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联合行文,组织省直单位对照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对照省委《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全面梳理制定本单位脱贫攻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通过建立“责任清单”,倒逼各单位落实好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倒逼各单位把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发挥好职能作用。

强化干部选派。严把驻村第一书记选派质量关,督促各单位按照省委“把精兵强将抽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去”的要求,做好新一轮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选派工作。今年,省直机关共选派617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工作。其中,对选派、作用发挥不好、基层评价反映较差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坚决督促省直有关单位重新进行了选派。

强化考核督导。将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纳入专项目标管理考核,建立了涵盖组织领导、干部选派、履职情况等五个方面14项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工委不定期组织对省直各单位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

强化载体创新。为在省直机关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脱贫攻坚、合力助推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工委结合庆祝建党97周年,在省直机关谋划开展了“不忘初心勇担当 脱贫攻坚有作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要求各单位组织机关党支部紧扣脱贫攻坚狠抓农村“组组通”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采取深入贫困村调研、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与贫困村党支部共过组织生活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深入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家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取得积极成效。“七一”前后,省直机关深入贫困村开展帮扶活动,开展走访慰问3900人次,组织政策宣讲会457个,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篇8:党建做好促进发展精选

湖北省黄石市将2018年作为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巩固提升年”,市委组织部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党建引领·红色两新”为主题,率先探索建立“两新”组织登记、年检、评估“三个同步”抓党建机制,通过制度化、常态化、实效化措施,有效提升了全市“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质量。

抓“三个同步”制度化。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和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精神,市委组织部将“两新”组织登记、年检、评估“三个同步”抓党建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写入《黄石市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基本标准》《黄石市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基本标准》。同时,组织市工商、民政部门分别制定《关于在非公有制市场主体中“三个同步”开展党建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认真做好社会组织党建“三个同步”工作的通知》的制度性文件,在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时,发放党建工作提示函和调查表,同步采集从业人员党员信息,对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督促其同步组建党组织;年检(年报)时,同步检查党建工作;评估评优评先时,同步将党建工作纳入重要指标。

抓“三个同步”常态化。市、县(市)区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建立“两新”组织党建“三个同步”工作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制度,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组织部门负责牵头抓总和统筹调度;工商、民政部门负责信息采集和提示督促、评估把关;乡镇(街道)、工业园区负责组建党组织和选派党建指导员的兜底管理。密切工作对接。市、县(市)区两级党委组织部和工商、民政部门的联络员采取数据“跑腿”和面对面“碰头”相结合,实行“一月一对接”“一季度一分析”“一半年一考核”,定期进行信息对接、问题分析、跟踪督办。强化工作保障。市、县(市)区两级通过党费列支、财政投入,为工商、民政部门开展“两新”组织登记、年检、评估“三个同步”抓党建机制提供经费保障,特别是为新组建的“两新”组织党支部各下拨了1000元工作启动经费,并配备党旗、党报、党徽、党建文件柜、党建工作手册、发展党员工作动漫片等“六件套”,确保每一名党员纳入组织管理、每一个党支部工作正常运转。

抓“三个同步”实效化。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政治功能。依托工商、民政部门“两新”组织登记、年检、评估环节,发放党建工作提示函和宣传页、组织关注“共产党员”“新时代湖北讲习所”“黄石党建”微信公众号、组织讲微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观摩、党建工作项目拉练,以“两新”组织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线上线下学习。以提升队伍组织力为重点,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主线,引导非公企业以“党建强、发展强”为目标,社会组织以“党建强、服务强”为目标,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和社会服务,动员开展以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队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标准型、示范型、红旗型“三型”党支部创建。

相关专题 越南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