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怎么读书的

失控的蜘蛛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失控的蜘蛛”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是怎么读书的(共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毛泽东是怎么读书的

毛泽东读书的方法

毛泽东读书很偏深,除了常用的马列经典和文史哲方面有代表性的著述外,还有兴趣读一些在特定环境中流传不广的书,并注意其中一些细琐的观点。中央文献研究室在编辑和整理毛泽东的著作和谈话时,对一些引文做注释,需要查很多书,有的就很难查到出处。

例如,编《毛泽东文艺论集》时,对毛泽东提到徐志摩说“诗要如银针之响于幽谷”这句话,就没有查到原始出处。毛泽东经常讲拿破仑说过一支笔可以抵得上三千毛瑟兵,还写进了给丁玲的诗:“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问了许多专家,都没有弄清楚出处。

1972年发生九一三事件,林彪乘飞机外逃,有关人员问毛泽东怎么办,毛泽东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句话肯定是一个俗语,但这个俗语出自哪里,一直找不到。近年才知道,出自清朝嘉庆年间一个叫张南庄的人写的一本讲鬼故事的滑稽章回小说,叫《何典》。毛泽东最晚是在1941年就读了《何典》,那时他曾托人为远在莫斯科的两个儿子从中国带去一些书,其中就有《何典》。毛泽东晚年在一次会议上讲过:“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是说吃药只能医那些不会死的病,注定要死的病,药是治不了的。他用这句话比喻像花岗岩一样的人,怎么做思想工作都是做不通的,这句话也是来自《何典》。

周恩来读书的方法

周恩来出身于书香门第。牙牙学语不久,嗣母陈氏就超前地教他认字了。1946年9月,周恩来接受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沃尔特?李勃曼采访时说:“我小时候在私塾念书。从8岁到10岁我已开始读小说。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西游记》,后来又读了《镜花缘》、《水浒传》和《红楼梦》。”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他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1959年4月29日,他发表《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的讲话,强调“我们要把自己所掌握的历史遗产贡献出来”。1971年4月20日,接见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领导小组成员时指出:要多出历史书,“不讲历史、割断历史怎么行呢?中国人不讲中国历史总差点劲”。

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笔下,周恩来浑身散发着中国古典文化气息,“他的教养,来自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和‘人上人’应具有的品德、智慧、尊严、宽厚、仁慈、决心、刚毅”。周恩来的读史状态同样令人颇多感慨。1973年3月26日,他在送给毛泽东的一个报告中说:“凌晨读《史记·汲黯、郑庄列传》及太史公曰云云,深有所感,愧未能及。”要知道,两周前他刚刚写了治病请假报告。作为日理万机的国家,在病重体衰之际依然坚持读史,一句“愧未能及”,足以见出周恩来以历史先贤为标尺磨练和提升品格修养的不倦追求。

邓小平读书的方法

邓小平很喜欢看历史地理方面的图书,出门必带两本地图册,一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一本是《世界地图》,到每个地方都要打开地图知道自己的方位。据邓榕回忆,邓小平还爱看字典辞典,常看的有《中国古今地名》《中国人名大辞典》。家里的《辞海》是中华书局1947年的版本,已被他翻得很旧了,折损的硬纸壳书皮是用订书钉固定住的。

据公开报道,邓小平还是武侠大师金庸在内地最早的一批“粉丝”,“你书中的主角大多历经磨难才成大事,这是人生规律。”这是邓对金庸小说的评点,也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写照。上世纪70年代,当金庸小说在内地尚为禁书之时,恢复工作的邓小平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就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

在党内,邓被认为是“实践派”的代表,以“猫论”闻名于世。“他喜欢看写鬼的书。”他的夫人卓琳曾透露,邓非常喜欢《聊斋志异》,有时外出,还让工作人员拆成活页,带几篇偷闲着看。

有人还专门考究邓看聊斋的动机:《聊斋志异》手稿本卷三《驱怪》篇末,有“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狸者,猫也。翻译成白话就是:“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猫论”,与其何等相似!

江泽民读书的方法

,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曾向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谈到这个问题:“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但同时是一个普通公民,我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说,我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也读过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的一些作品。我还喜欢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我相信,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

江泽民喜欢古典文学,国学功底深厚。 1994年,近年七旬的他曾在南开大学,当场背诵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令学生们叹服。

在读大学期间,江泽民的学习偏重理工科、自然科学,但因为“家学深厚”,他常被同学们称作“江博士”。

江泽民勤学好问,在读书时常常向人请教。这一品格,即便成为领导人后也未曾丢弃。钱学森,就是江泽民经常请教的一位“老师”。1989年,钱学森给江泽民送了一本他写的《系统工程论》。此后,江泽民特意向钱学森请教了超弦理论,最尖端的物理学理论等知识。 后来,江泽民发表讲话时,还引用了“系统工程”的原理。

胡锦涛读书的方法

关于胡锦涛读书的新闻比较少。1983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决定当年10月起,在全国城乡青年中开展读书活动。同年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对胡锦涛的专访,题为《读书活动要坚持不断持之以恒》。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就是“全国青年读书活动办公室”主任。

10月14日,胡锦涛接见来访的俄罗斯青年访华团时说:“我清楚地记得,在青少年时代,我们曾满怀激情地阅读过贵国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演唱过贵国的歌曲《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后来我们熟知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

读书的方法

爱读书至少可推溯到1969年。那年他16岁,在黄土高坡上,开始知青生涯,读书不辍。“爱看书”、“好学”,是他留给陕北梁家河村老乡们的印象之一。他们记得,他“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在谈到自己的爱好时说:“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40余年后,已是国家主席的,用自身经历激励新时代青年。青年节,他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篇2:毛泽东读书名言精选

1. 为人民服务。

2. 一分为二看问题。

3. 要提倡顾全大局。

4. 兵民是胜利之本。

5.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6.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7.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8.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9.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10. 党的政策是党的生命。

篇3:毛泽东读书名言精选

1.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 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3. 卑贱者最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4.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5. 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6.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7.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8.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9.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10. 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11.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2. 虎踞龙盘今胜者,天翻地覆慨而慷。

13.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

14.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15. 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

16.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17. 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

18. 中央要发展工业,地方也要发展工业。

19.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宝贵的。

20. 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

21. 不谈家庭琐事,不谈金钱,不谈妇女。

22.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23.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24. 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

25. 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6. 待人以诚而去其诈,待人以宽而去其隘。

27.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

28. 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29. 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30.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篇4:毛泽东读书名言精选

1.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 美是跟丑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

3. 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

4.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5.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6. 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7. 只有决战,才能解决两军之间谁胜谁败的问题。

8.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9. 用百折不回的毅力,有计划地克服所有的困难。

10. 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11.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12. 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

13.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14. 弱军对于强军作战的再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拣弱的打。

15.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16.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17.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18.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19.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20. 现有的骨干还不足以支撑斗争的大厦,还须广大地培养人才。

21. 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22.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3. 掌握思想的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24.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25. 农民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

26.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7.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28. 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29.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30.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31. 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32.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33. 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重要条件。

34.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富强。

35. 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

36. 我们尊重知识分子是完全应该的,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地胜利。

37.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38. 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39. 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

40.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篇5:毛泽东读书名言精选

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 没有预见,谈不上领导。

4. 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5. 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6.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7. 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8.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9.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

10.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份。

11. 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

12.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3.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4.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15.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6.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17. 袭击是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

18.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19.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 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

篇6:毛泽东读书的故事

有一次,老师毛宇居外出,临走前规定学生必须在室内背书,不准走出私塾房间。老师前脚一走,毛泽东后脚就跨出了门。他背着书包爬到后山上去了。他一边背书,一边摘毛栗子,书背熟了,毛栗子也摘了一书包。回到私塾,他给每个同学送上几粒毛栗子,也孝敬已回来的先生一份。毛宇居却不领情,责问道:“谁叫你四处乱跑?”毛泽东回答说:“那我就背书给你听好了。”毛宇居知道背书难不倒这个学生,心生一计,来到院子中央,指着天井道:“我要你赞井!”毛泽东沿着天井转了两圈,便口占一首五言古诗:“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间接批评了毛宇居老师,从而也批评了这种压制学生的教育方法。

篇7:毛泽东读书的故事

在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泽东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毛泽东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

篇8:毛泽东读书的故事

石三伢子在10岁的时候,为了反抗父亲和老师,曾经离家逃学。32年以后,1936年的秋天,毛泽东在陕北一个窑洞里接见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曾经有趣地把那次离家逃学称作“胜利罢工”。

这是怎么回事呢?

石三伢子家门口有两口池塘,有一位叫邹春培的老先生在池塘的南岸开了一个私塾,私塾建的像一个祠堂,青砖灰瓦,四个屋角上都有一个高高的风火垛子,蛮气派。私塾办在了厢房的楼上,只有七、八张桌子。

这一年是19,石三伢子满17岁。毛顺生把儿子从唐家坨接回家,准备送石三伢子去私塾念书。

石三伢子到了私塾见过邹先生,就对着孔夫子的牌位磕了3个头,就算拜了师。

邹春培老先生对孩子有名的严厉,经常打手板、打屁股、揪耳朵、罚站、罚跪。那时候的老师都信奉“不打不骂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好人”。可是,石三伢子因为聪明好学,从来没有挨过板子。

邹老先生挺喜欢石三伢子,可是,不喜欢他的倔劲。你看别的孩子,总是大声的朗读,声音一个比一个高。可是,石三伢子念书,总是不出声,邹老先生以为他不好好学。可是,让他背书的时候,他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一天上课的时候,邹先生让石三伢子背书,按规矩,背书要站起来。可石三伢子说什么也不站起来,就要坐着背。他说:“先生坐着,我也坐着!”邹老先生拿他没办法。

篇9:毛泽东的读书方法

毛泽东读书方法

1、积学贵有恒。毛泽东青少年时期就养成了读书用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长沙求学时他曾写过一幅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幅对联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积学贵有恒”方法的称道。后来,他也曾教育广大干部,“读书贵在坚持,坚持数年,必有好处。”这也是对“读书贵有恒”方法的肯定。

2、书要反复读。毛泽东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他对自己喜欢的书,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读。《共产党宣言》他就看了一百多遍。《红楼梦》他至少读过10种版本。《史记》《资治通鉴》他通读过数遍。其中不少精彩的文章他都能背诵如流。

3、要广收博览。读书要广收博览也是毛泽东一贯提倡和践行的。1957年10月,他曾给秘书林克写信说:“要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他自己读书的范围就很广,马列经典、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野史小说等,无所不读。由此才形成了他渊博的知识、锐利的思想。

4、要系统钻研。毛泽东读书学习主要强调要系统研究,比如,他对社会主义革命就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空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政治体制到经济体制,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管理机制到分配制度,他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这就是系统阅读、系统研究的结晶。如果我们读书只是逮住什么看什么,随意翻捡,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最后结果只能是“烂席片”。

5、要勤动笔墨。勤动笔墨是毛泽东读书的一大特点,也是极有价值的一种方法,他一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但记笔记的方法很特别,他很少用笔记本,而是把自己读书心得体会,读到的精言妙句都批注到书本的字里行间。现在有人专门对他读过的书籍进行整理,从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过的法国人泡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一本书中,毛泽东批注达1多字。在《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他留下了27604个字,这些批注,就是他读书心得的真实记录。

6、贵学思结合。毛泽东读书特别善于学思结合。尤其是在他读历史书时,不仅要反复阅读书上的内容,同时还要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作者生平,写作动机等。他以自己特有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来品评事件人物,从中鉴取兴亡之道,总结为政方略,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由于他善于学思结合,故而能以特有的智慧在书海中自由翱翔。

7、不闭门求学。常人读书,关门苦读,毛泽东读书开门求学。19至19,他就先后与萧子升、蔡和森等人利用节假日到长沙、宁乡等几县“游学”,进行社会考察。1925年至1927年初,他又多次深入湖南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在以后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一直把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坚持始终。他从开门读书求学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8、学离不开问。在读书学习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倡要甘当小学生、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每次到农村调查,都是满腔热情,手写口问。读书看报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人请教。1952年毛泽东看了地质学家李四光关于石油地质的报告,其中有个“山字型”构造他不懂,一次会议上碰到李四光他就开门见山请教,让李四光给他作个解释。这种谦虚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9、善于“挤”和“钻”。一提读书,有的同志就总是说忙得没有时间读书。对此,毛泽东提出两个办法,一个是“挤”,一个是“钻”。毛泽东一生在读书学习上就是“挤”和“钻”的践行者。青年时期毛泽东晚上就常在路灯下看书,厕所里看书。解放后仍在饭前、饭后、节假日、路途间隙读书。1975年,他的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不能看书时,他就请人给他读,视力稍有恢复,又每天坚持读书十几个小时,毛泽东还形象地称这种精神为“钉子”精神。

10、学与诲结合。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他师范毕业就当教师,后来又办农民夜校、自修大学,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在江西苏区红军大学,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讲课,乃至在各种会议和场合作演讲作报告,毛泽东都能深入浅出,讲得生动、活泼。进入中南海后,毛泽东还组织身边的警卫人员学文化,真正做到了“诲人不倦”。

毛泽东诗词

诗词组一

毛泽东《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代表作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言 井赞

一九零六年秋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毛泽东诗词》选(24张)

1909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相关专题 是怎么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