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忘的两次挨打散文

黑色柳丁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黑色柳丁”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难忘的两次挨打散文(共10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 最难忘的两次挨打散文

最难忘的两次挨打散文

我是二姨带大的,二姨很疼我。记忆中,二姨只打过我两次。这两次挨打,却将使我终生难忘。

第一次挨打,是在我四五岁的一个下雨天。暴雨过后的泥土地面,像是上了层蜡。偷偷溜出去的我,一不小心就滑进了村里一个很深的茅坑。无论怎么挣扎,幼小的我离地面还是有一段不可触及的距离。周围没有人家,又是吃午饭的时间,也没有人在外面溜达。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嘶哑的嗓子再也说不出话,只得抓紧茅坑的边缘消极地等待。

似乎有心灵感应一般,二姨突然意识到不妙,丢下手头的事,摸着墙根到处找我,嗓子喊哑了,衣服上溅满了泥星,她仍然到处向人打听。二姨双目失明,那一路的泥泞她是怎么走的,现在的我可以猜想得到。

待我终于被人发现救起送到二姨家时,惊魂未定的二姨照着我屁股就是两下,我马上就委屈地大哭大闹起来。旁边的人说,哭什么,打你是为你好,是为了赶走你身上的晦气。二姨却立即抱起我,也哭了,边哭边说,总算找到了!总算找到了!你们这些不干净的东西,不要缠着我的孩子,要找就找我好了……二姨全然不顾我满身刺鼻的屎尿,把我搂得紧紧的,似乎生怕一松手就我消失了。

以后,我在外面玩,二姨总会再三嘱咐我注意安全,甚至拿出用她和姨夫省吃俭用的钱给我买的零食,散给和我一起玩的小伙伴,委托他们一定要照顾好我,出了事一定要尽快告诉她。但她还是不放心,隔几分钟就摸索着找我,高声地喊我,我答应了,她叮嘱几句便稍稍安心地回去。

有时,淘气的我听从伙伴们的指使,就是不答应。二姨便急得张开两臂探路,来来回回地找我,单薄的身子在风中摇晃摇晃,宛如随时都会从树上凋落的黄叶。她一遍遍地扯着嗓子呼唤我,惊恐的脸涨成了猪肝色,在她剧烈的咳嗽声中,我终于瞪小伙伴们一眼,风一样跑进二姨怀里。二姨抱紧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二姨紧紧抓住我的手,轻轻地说,傻孩子,叫你怎么不答应呢。我所担心的严厉责备甚至是挨打,就那样被二姨轻柔的一句话化解了。

第二次挨打,是我六岁那年。父亲接我回家,我死活不肯跟他走。一听说眼前的这个陌生男子要带我离开,我马上扔掉了手里捧着的水果和零食,躲到二姨身后,满怀敌意地瞪着他。二姨一遍遍地跟我解释,他是我的父亲,是带我回家念书的,寒暑假还会送我回来。

因为那时经济拮据,我两三岁就被带到了二姨家,我的记忆里根本就没有这个“父亲”的影子,也不知道他要带我回到哪里的家。这里不就是我的家不吗?二姨你不要我了吗?我跟二姨哭闹着,恨恨地要二姨赶他走。

二姨见解释没用,又哄我说他带我去看戏,一会儿就送我回来的。我不信,把父亲带来的食物和玩具都扔到门外,要父亲快走。二姨一着急,在我屁股上拍了一下说,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我不要你了。二姨转过头去,不再看我,但她瘦弱的肩膀却在轻轻地抖动。我终于还是被父亲带走了,在父亲怀里努力地向后扭着头,一路哭喊着二姨。二姨不答应,却跟在我们身后走了好远好远,不停地用手抹着眼睛。

时间的`河水冲走了很多往事,可怎么也冲不走二姨对那两次打我的歉意。每个寒暑假我去看二姨,她都会一遍遍地对我也对周围的人说,我那时多狠心啊,孩子那么小,我还打她!一次是刚被人从粪坑里救上来,孩子自己都吓坏了,可我一看见她就打了她两下。另一次是她父亲接她回家读书,她是被我一巴掌打走的啊!那一路的哭喊声,像刀子一样割着我的心!

二姨啊二姨,宽厚的你只记得你打了我,却不记得你第一次打我是因为迷信怕我落下病根,甚至宁愿拿你的命换我的命;也不记得第二次打我是为了我的学业,甚至故意在我面前扮演了一次坏人。

二姨一生无子无女,她早把我当自己的孩子一般了。前两巴掌,浓缩了她伟大的母爱;后一巴掌,浸透了她今生不能做母亲的深深的缺憾和无奈。

篇2:散文:最难忘的书信

难忘书信

而今提起书信,有的人也许会笑,也许会摇头,更有甚者,也许会惊愕,总之不屑一顾或早已忘记之神情昭然若揭。认为那已“过时”,无须再回首。是啊,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谁还会记得书信?写信、读信的日子更是一去不复返了。

然而不然,我在为时代发展进步欢欣鼓舞的同时,对书信怀有的特殊情感依旧,放不下,常想起,因为它于我的人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许多年前,五哥参军到边防。正读高中的我,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一项任务——给哥写信,给母亲念哥的来信。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哥参军整三年,我时见母亲对窗悄然泪流。每逢过年过节,她总重复着一句话:“不知你哥在部队过得咋样?孩子能不能吃上月饼、饺子?”母亲明着问我,暗里自问,实则她那是茫然不知所措。于是,她一次又一次催我给哥写去一封又一封书信,寄去的是问询、关心、一片思儿之情,让远在千里的哥少了几许思乡之苦,多了几分家在眼前的温情。“爸、妈:我下连队了,那里有我们几个老乡;我当上班长了,上司,司务长,考取了军校……”哥报喜不报忧的开心事,皆成为讨父母欢心的大好素材。“哥:冬天了,妈问你边防冷吗?要多穿衣服!……在部队好好干!”母亲驱寒问暖、打气加油,着实鼓足了哥在部队服役的信心和决心。鸿雁往返,别看说的都是些家常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书信是连接家与部队的桥梁,是互通有无的主要通讯工具,对方的一星半点儿消息,只有通过信才能得知。书信对于家与部队来讲,真是“抵万金”哪!作为亲历书信者的我,对书信格外亲切,见之如晤亲人面。

随后,因一次“文学会”,我与外地几个文学爱好者成为笔友。时值十七八岁爱幻想的年龄,我们对世界有着无法遏制的探求的渴望。带着欣悦的憧憬,总希望能从对方的信件中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寻求到慰藉和答案。于是,在信中,我们谈现实、谈生活、谈理想、谈未来,那种不见面尽可敞开心扉天南地北、高谈阔论式的书信往来,真可用“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来形容之。你呼我应,你深情我动听,皆讲出了彼此心中最珍贵的秘密。就这样,靠书信我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我叹世事多变幻,世事望我却依然。许多时候,我这个“花光岩”脑袋本没得出过什么“道”,却凭借一己热情和真心非要为笔友讲“道”。相反,当我迷惘、困惑之时,远方的他或她用笔表露着心中跳动着的情感,品味那从心灵深处流泻出来的话语,千里咫尺,有种妙不可言的愉悦。读罢,你会觉得人生其实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唯有向前冲最重要。抒真情,得真心,书信对于交笔友而言,可谓价更高。作为体验书信者的我,对书信自然厚爱十分,似逢故友,有说不完的话。

人生的事有时真奇巧,谁料就是这写家书、交笔友的七八年时间成了我写作的“磨刀石”, 最终,我靠写作调入一家新闻单位。无论如何,这不能不感谢书信,是书信成就了今天的我。难忘书信!

时代发展到现在,手机、电脑代替了书信,可太过方便、快捷的东西,能让人静下心来好好历练写作吗?不要忘了,书信是一种培养人写作的特殊文体,它特殊就特殊在贴近生活、贴近身边、贴近自我。书信于写作可贵也!

篇3:我最难忘的两次面试 保持自信不言放弃

老外总经理一边打电话一边示意我帮他拿一个红色的文件夹。我走向文件柜,拿出一本红色文件夹递给他。谁想他突然挂了电话,说:“面试结束了,你可以走了。”

去年,我所经历的两次面试,注定将让我终身难忘。

第一次是在6月份。一家著名网络公司要招一名市场部副经理。面对高薪诱惑,我毅然报了名,并且幸运地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进入面试的10人中的一个。

当时,竞争对手们几乎都怀揣着硕士以上的学历,个个志在必得。我们一起被叫进经理办公室。参与主考的都是公司高层领导,连董事长都在。主考官首先问了一些基本情况,然后又问了一些专业问题。这些我都准备了较长时间,答完后自我感觉非常好。

就在面试即将结束时,一直未张口的董事长突然说:“我这有几组数字,请说出他们之间的区别。第一组是1、3、7、8;第二组是2、4、6;第三组是5、9。”我被问蒙了,对手们估计也蒙了,一个个都不知所措。两分钟后,有一位女士试探着回答道:“三组数字,它们的声调有区别。第一组读阴平声,第二组读去声,第三组读上声。”主考官们赞许地点点头。当然,最后她被录用了。

面试过后的好长时间里,我都在自问: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为什么要问这么一个问题呢?很明显,他们要的不是仅仅具备数字思维的员工。因为一个不能从多角度考虑问题,或者说只具备计划性而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的。那位被幸运录取的女士,她的回答虽然可能和领导们预想的有些不一样,但至少说明,她的应变能力还是很强的。

其实,那天只要我联系工作实际去稍加考虑,我也能给出一个至少自圆其说的答案。但我为什么当时没能说出这个答案呢?

到了7月,又有一家美资企业招聘人,我同样幸运地挤进了面试的队伍。同公司企划部经理和生产部经理简单交流后,财务经理走了进来。他一来就问:“你对薪酬的要求是多少?”我马上回答:“我没有要求,按公司标准就可以了。”他对我摇摇头:“很遗憾。你不对公司提出薪酬要求,那公司怎么对你提工作要求?我们需要的是精英而不是充数混饭吃的人。我想不敢对薪酬提要求的人大多没有多少真实才干。”他站起来准备离去。情急之下,我猛地站起来,“等等,经理先生,我要求月薪5000元以上。”他朝我点了点头,给了我同老外总经理面试的机会。

我敲门进去时,老外总经理正在打电话。招呼我坐下后,他一边打电话一边示意我帮他拿一个红色的文件夹,说需要告诉客户一些数据。我站起来走向文件柜,拿出一本红色文件夹递给他。谁想他突然挂了电话,说:“面试结束了,你可以走了。”见我傻了眼,他解释道:“你犯了3个错误。第一,文件柜里共有5个红色文件夹,上有编号,你没问我几号而是随便拿了一个;第二,对方正在等我的回话,你应该跑向文件柜以节约时间;第三,在你拿到文件夹的同时应该问我需要哪些数据,然后翻开找到它们再递给我。你知道,现在的杭州人才齐齐(济济),我们需要的是各方面都很过硬的人才。”

我知道自己又没戏了。但临走时,我还是对这个美国人回敬了一句:“请问人才‘齐齐’是什么意思?”他笑着说:“当然是人才很多的意思。”我反唇相讥:“但是正确的说法是人才‘济济#39;,所以我提醒您在没有搞清楚之前,不要乱用中国的词汇。”

不料,第二天喜从天降,我竟然被他们聘用了。两个月后我成为这家公司的正式雇员。

事后,我曾经问过总经理,为什么当初会选择我。他仍然保持着惯有的微笑说:“小伙子,因为我觉得你虽然当时很多素质都还不怎么样,但至少是个可塑之才。”

我再问为什么,他说:“一般的应聘者在主考官跟他说‘很遗憾#39;之后,都会灰溜溜地站起来离开,最多和主考官握个手。而你不一样,你知道在别人说NO之后,仍然去争取。而且你还敢于指出你的顶头上司的错误。虽然你选择的方式不排除有报复的心理。”说完,他哈哈大笑了起来。

保持高度的自信,敢于说出对公司的要求;坚持到底,不到最后不言放弃;勇于说出真实想法,当然最好能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这三点,可能是我从这次面试中获得的最大收获吧。

篇4:两次难忘的欢乐风火轮作文

两次难忘的欢乐风火轮作文

自由活动的时候,我匆忙找到了我们小组其他的成员,一起边走,边讨论玩什么。

突然,我看见了一个非常刺激的游戏项目――UFO,于是我说:“我们去玩UFO吧!”叶雨欣说:“UFO人太多了,恐怕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没轮上我们呢!”突然,周轶哲指着UFO对面的――欢乐风火轮说:“我们去玩那个吧!那个人少。”

我一看精神大振、二话不说,直接把詹程程、叶雨欣、周轶哲拉到了风火轮,开始排队。这时,叶雨欣跟我说:“詹程程她太害怕,跑去旁边看我们了。”我趁周轶哲还没说话,赶紧接上一句:“原来她是胆小鬼啊!那么我就不必那么怕她啦!哈哈哈哈!”马上,叶雨欣就往我头上来了一锤,并大声叫道:“你这个家伙,难道你没发现你的'脚在颤抖吗?”我被说得哑口无言。

开始了,我们先把书包放下,然后再坐下。我和周轶哲坐在一起,则叶雨欣一个人坐在旁边。开始了,我们慢慢升空,接着,椅子摇了一下,开始转。

渐渐地,转速越来越快,我应接不暇,一会儿看见高楼和大厦,等还没看清,又看见了鱼塘。等还没看清,又看见了半蓝半红的天。可是,我什么都没心情看了。我用力的抓着扶手,努力地坚持了一圈又一圈。

终于,停了,我又晕又兴奋地下来。周轶哲说:“太好玩了!我们再去玩一次吧!”叶雨欣同意了。我对詹程程说:“上次你没去就太可惜了,要是这次再不去,那我就觉得你太无药可救了。”“是啊。非常好玩!”叶雨欣说。詹程程在我们的劝告下,终于肯去玩欢乐风火轮了。

过了几分钟,轮到我们了。同样,我们先把书包放下,然后再坐下。这次我还是和周轶哲坐在一起,则詹程程和叶雨欣坐在一起。我、周轶哲的对面就是叶雨欣和詹程程。这次我可没那么紧张了,我根本没把这次当回事儿。

开始了,我并不觉得什么,慢慢的风火轮的转速越来越快了,于是,我大胆的闭上眼睛。突然,一大堆风从我身上吹过,我觉得好冷。于是又睁开了眼睛。结果,一睁大眼,眼前眼花缭乱。一时被吓得反应不过来,只好呆呆的看着,等我反应过来,手已经没力气抓扶手了。这时,在对面的叶雨欣开口了:“哈哈!杨泓健,你原来也这么怕!”我的脸红得像刚刚熟的苹果。终于停了,我软软的走了下来,这时,周轶哲周过来,说:“老杨!你没事吧!”“我没事”。

这时,老师已经叫人来找我们了。我们不得不离开了。然后,我们向奇幻泡泡进发。我边走边想:“要是在战场上这样,那可就完了。

篇5:我两次走进了溪流散文

我两次走进了一条溪流散文

许多年前,这个小村庄是个沉静的小村庄,村西有条溪流,溪流边有口井,全村上下二十来户人家,几百口人,饮用的全是这口井里的水。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全凭一副担子把自家陈水的缸挑满。由于井与溪流离的太近了,几乎连在了一起。说是溪流,其实那水不流淌,只是在大雨时形成了流水,从高处流下来,流往低处、流向远方。而那土薄薄的一层,是阻不住地下水的,井水与溪水便混在一起了,人们饮用的.便也是这水了。说什么“河水不犯井水”,在这里,真的不管用了。

在这片土地上,在这个国度里,像这样的自然小村庄真的很多很多,溪水与井水混在一起,溪水浑,井水便也浑了。

那时候,对这个小村庄而言,最大的政策便是“计划生育是国策”。乡里的干部、村里的干部,三天两头,刮风下雨似的往村里跑,挨家挨户进行巡视、蹲点。如果谁家的媳妇肚子大了,或又添了一子,那么,遭殃的可能便是全村了。半夜三更,也会有人找上门来,敲你的门,弄得鸡飞狗跳、牛羊哀嚎,拆去你的门窗,搬走你的家具“看你回家,还怎么?”

也难怪,父辈们的时候,还没有什么“计划生育是国策”,许多家庭“七郎八虎、八姐九妹”的。小村庄如同湖面上的一条船,风雨里,承载的人多了,难免会有沉落的可能,人们的日子过得叮当响。

有一句话说得好“时间会改变一切,时间会检验真理”。是的,时间检验了真理、真的会改变了你:使你变老、使你沧桑、使你、使你忧虑。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再次走进这条溪流,小村庄已改变了许多,与往日不同了。新人换了旧人,儿童相见不相识了。不有这么一句话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葡萄玛瑙,玉米黄金”。我相信后来的人,一定会做得更好,把这个小村庄建设成为一个崭新、美好的村庄。

如今,旧貌换新颜,土屋变成了高楼、瓦房,道路也拓宽了,虽然还有些窄,但已比过去好多了。走出去的人,陆陆续续的回来了;有一个孩子的,也可以生育第二胎了。扒房子,毁门窗的少了。

十里之外,正在拆迁、占地、补偿。只是有人多了些,有人少了些,有人光明正大,有人做了猫腻。我希望家家户户都得到了满意的补偿,人人有好日子过,家家过上了好日子,如同溪水涓涓流淌。河水不再浑,河水也不再犯井水了。

篇6:最难忘的陌生人现代散文

最难忘的陌生人现代散文

那是很多年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今天读到一本书时,忽然想起,那些尘封在心底的遥远的往事被轻轻启开,回忆如潮水一般涌上来。

那一年的夏天,我从借读在姨家的那个县城返回故乡,姨家的那个县城距离我的故乡约几千公里,路途遥遥,没有直达火车,中间还要在洛阳转一次车。

我从来没有独自一人坐过那么长时间火车,约两天三夜。那时,我十七岁,还是一个不谙世事、懵懂羞涩的少女。由于姨夫工作忙,姨还要照顾几个年幼的孩子,他们不能去送我,可又不放心我独自回去,只好让六十多岁身体欠佳的外婆送我回家。

记不清我们是怎样上的火车,只记得上车后人很多,很拥挤,过道两边都是人,整节车厢好像一个大闷罐,湿热难耐。提着箱包,外婆行动又迟缓,我们就在两节车箱的连接处停下来,那里也有人,但比车厢里要好许多。

火车缓缓启动了,载着我的思念,载着我的梦想,驶向了遥远的故乡……

由于车厢连接处狭小,我和外婆站在那儿十分不便,不停的有人从跟前过,要不停地让开,而且时间长了,我怕外婆受不了。

正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出现了,“来,你们到里面来,这儿不那么挤。”我才注意到,一个身材高大,面容俊朗的年轻人,正用真诚的目光看着我和外婆。我好像没有吭声,就把外婆扶到里面那个车门跟前,他刚让出来的地方,把随身携带的箱包放在地上,让外婆坐在上面,而他则立在了过道处,我也靠近过道,很感激地看了看他,才注意,他年龄好像比我大不了多少,穿戴整齐,不像是民工,也不像学生。

漫长而单调的旅程开始了,只听见火车轰隆轰隆的声音。

没有座位,空气污浊,还要站那么长时间,真是度分度秒如年。或许是旅途寂寞单调,他和我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话了,出门前姨的叮咛也抛在了脑后,姨说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由于陌生人刚才的善意,外婆又在跟前,我也就没想那么多了。

在交谈中知道,他高中毕业后,离开故乡——我姨家所在的县城,到我的故乡——西部一座H市,给他开家具店的叔叔打工,回家探亲后,才返回。我为路上遇到同伴而高兴,他温和的话语,真诚的目光宛如邻家一位大哥哥,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全,尤其在这样一个乱哄哄又很嘈杂的车厢里。此时,我感觉过道里有丝丝风儿吹过,凉爽许多,不再感到闷热。

不知什么时候,车上上来几个流里流气的年轻人,看样子不像好人,就站在我身旁。目光在我身上打量了几下,张狂而放肆,我心里有些害怕,忽然想起了姨的话,车上坏人多,一路上小心点。我心里暗暗唸叨,快到其他车厢吧,别在这停留。谁知他们好像有意似的,不动了,站在我跟前。我看着外婆,心里怕极了,外婆坐在那儿,看不出表情。旁边的他也发现了,然后跨到我跟前,像一座山似的挡在我和外婆面前,也阻止了那几个人往里挤的念头。也许他高大魁伟的身躯,坦然而无所畏惧的神情,还有,有意无意地跟我和外婆说话,让那几人却步了,一会儿,他们挪向了别的车厢,我的心一阵轻松。

他们走过后,我轻轻说,吓死我了。他说,你们别怕,有我在这呢。我心里对这位陌生人充满了温暖和感激之情。一路上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把我和外婆始终挡在过道的里面,而他自己始终站在过道旁,让我感到十分安全。有时太累了,他也在行李上坐一会儿,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我却始终不敢闭上眼睛,即使再困再疲惫。

记不得后来坐上座位没有,只记得经过两天三夜的煎熬,终于熬到了终点,临下车之前,我知道了他的名字——常金生。他好像还说了他叔叔家具店的名字,说欢迎我去玩。

不知道怎样下的车,也不记得是否有家人来接,更不知道怎样到的家。只知道,转眼间,那个萍水相逢的陌生而又熟悉的背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到家后,我就进入了紧张的学习中,期待着在来年的高考中能取得好成绩。也曾想过去他那个店里看看,表示谢意,或者在电台里点首歌谢谢他,因为那时每到周末,我们都喜欢听周末点歌节目,然而只是想想,没有行动。

一转眼,多少年过去了,多少人已忘记,多少往事已在风中,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很少想起他,但他的名字从来没有刻意的要记住却永远地镌刻在我心底了。

人生好像是一列火车行驶在旅途中,每遇到大大小小的站总要停一下,总要下来一部分旅客,再上来一部分旅客,然后载着这些彼此陌生的旅人走到终点。这些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的人,有些人你要屡屡见面,甚至陪你走到终点,你却记不得他的容颜,而有些人,你只是萍水相逢,寥寥数语,转眼各奔东西,但他却永远地留在了你的记忆中。

今天,他的面容是如此清晰地忆起,甚至他穿的浅色上衣我还依晰记得。我想,如果有一天,在故乡的某个街角与他再次相遇,我想,我一定会认出他。也许他早已不记得二十年前的`那次旅程了,也早已不记得他曾经保护过的那位少女了,而我会记得,即使他改变了容颜,改变了体态,我想我会记得那双温和,善良的眼睛,以及他真诚的目光。

[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那也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

那时,我们都刚从学校毕业,现在的夫早我一年毕业,分配到了于我们两人来说都是外省的一个企业,这个企业所在地在几省交界处。我于第二年毕业,在夫的努力下,历经几番周折,终于来到他身旁。

正值夏季,天气炎热。七月,我报过到后,等待分配,就利用这段时间回家乡了。而从学校分来时,随身行李和许多书籍,办理的是火车托运,都还没到,等东西到了,就由夫来办了。

没等多久,行李就来了,通知到徐州火车站领,怎么会到那儿领呢?奇怪,我们所在地又不属于那个地方,但离那儿不算远,坐车约半个多小时的路程。

夫就去了。

那时的徐州火车站不像现在这么整洁卫生、这么现代化,这么井然有序,而是到处拥挤不堪,脏乱不堪,四处都在修建扩建。

他在一个周末下午,去了徐州火车站,到了行李领取处。没曾想到,由于行李到站时间长了,好多天没人来领,要交滞纳金。夫去时,带够了现金,但没想到交过滞纳金后,身上剩的钱不够回去的路费了。怎么办呢?人生地不熟,手机也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又是周末,想打电话到单位,单位也没人。

左思右想,想不出好办法。“一分钱能难倒英雄汉”,真的如此。夫只好硬着头皮把情况给当时办理手续的那人说了。只记得那人身材高大,个子魁梧,三四十岁的样子。他的任何一点言行都有可能刺痛夫的心,让他羞愧难当,比如不信任的眼神,比如嘲讽的话语,比如蔑视的目光等等。

但是,没有,也许看到夫戴一副眼睛,像学生,不像骗子,情况属实;也许这种事他见多了,能辩出哪些人是真遇到了困难,哪些人是假的;再或者,他根本没有想那么多,这几块钱也不是一个大数目,对他来说,也许是举手之劳的一件小事,只是处于一颗本能的善心;再或者,他拒绝了,也没错,很正常,又不相识。

他问回去的路费是多少,夫说是三块吧。然后他从身上掏出五元钱递给夫,面无表情地问,够吗?夫感激的说够了,并要了他的地址,说回去就把钱寄来。

我想,他或许不会把夫的话放在心里,或者他也没想着借出去的钱会再还回来,因为是借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并且今生未必再能相遇。后来,夫因为这五元钱才回到了单位住地,并于到家后的第二天把钱寄出了。

我想,这也许不仅仅是五元钱的事,它是来自于一个陌生人的温暖和信任,这对于一个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说,它的意义远远大于它本身的价值。等我从故乡回来后,听夫说起时,也如他一样深深得感激那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否则那晚夫将宿在火车站候车室,第二天才能再想办法。

当十多年后的又一个周末,我们走在拥挤的街道上,看到了穿戴整齐的一家三口人,蹲在地上,面前铺了一张纸,写着:一家人从外地来,路遇小偷,钱财洗尽,没办法回家,请求路人帮助。这种情况平日里也常见,辩不清是真是假。有人围观看,有人说又是骗钱的,也有人上前相助的。我们也放了几元零钱,因为不多,因为同情,因为举手之劳,或者没想那么多,不管他是不是骗子。

等走远了,夫又说起了那位在火车站办理托运手续的陌生人。我知道,他触景感怀了。那件事距离今日已整整了。往事如烟一般,从眼前流失,有的人,有的事,都已模糊,或者淡忘,唯有这件事,没能让夫忘记。

有时侯,你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举动,或着在你看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有可能改变他人的生活,或者改变他人对生活的看法,以至于影响他的整个人生。

一直很想对那位帮助过夫的陌生人说:谢谢你,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可是,他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辨不清哪一个是,或许离得很远,或许就在身旁。那么,让我和夫记在心里吧。

篇7:我最难忘的老师散文

我最难忘的老师散文

从一年级到现在,有许多老师教过我,他们给予了我知识,还教我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让我从一个稚嫩、无知的孩童一步步走向一个会学习、尊老爱幼的好学生。但在这么多老师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从三年级开始教我的马老师。

马老师时而幽默,时而严肃,第一眼见到她我就觉得她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好老师。

如今,已将近4年了。4年!多么长,这4年来都是马老师一直在教我们,马老师在这4年中不知为我们操了多少心!在这4年中又发生了多少难忘的事!

还记得五年级时,那一段时间我不知怎么的,学习不在状态,作业经常一错一大堆,有一次考试后,马老师将我叫进办公室,手里拿着我那张打了许多叉的试卷,对我说:“你这是怎么了呀?我以为你应该考得不错,还把你的'试卷抽出来当样卷改,可你怎么错这么多,平时还可以考九十七八分,这次就考九十点五了呢?”说完,将试卷递给了我。我接过那张薄薄的考卷,觉得它很沉重。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发现自己错了许多不该错的,再看看那九十点五分,它似乎在嘲笑我:“这么简单的试卷还错成这样,亏老师还那么信任你,把你的当样卷,你对得起老师对你的信任吗?”马老师又说:“你的成绩不是太稳定,每次的成绩和上一次都相差五六分,班上其他成绩好的同学成绩都比较稳定,都维持在九十七分以上,你要加一把劲,追上他们才是。你们学习不是为老师、为家长学的,是为你自己,你不好好学习都对不起家长,他们平时工作辛苦,你不可以让他们操心。”老师说的话每一个字都扎进了我的脑海,听着听着,鼻子酸酸的,眼眶里有泪水在打转。马老师顿了顿,又继续说:“这次没考好也就算了,上课用心听,作业认真完成,我相信你一定还可以再考出好成绩的!回班级吧。”回到座位上后,我一直在思考马老师说的话,想了好一会儿,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重新考高分。终于,在第二次的考试中,我得了99分,并且作业正确率也提高了不少,真是多亏了马老师的教导。

有一段时间,马老师的腰不好,按理说她完全可以回家休养的,可她却没有,坚持着来上课,并且和平常一样,早上很早来学校,帮我们值日,看着我们读书,课堂上讲课依旧带着幽默,就连下午放学也是等我们扫完地才离开的。在那段时间,每个同学心中都对马老师添了一份敬意。

班上有一位同学,学习成绩特差,几乎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并且调皮捣蛋,爱与别人打架,更是从不写作业,班上的同学都不喜欢他,都离他远远的。甚至他的家长都放弃了他,说他上完小学就不再上初中了,并不怎么管他。可马老师却没有放弃他,马老师让他坐前排,以便可以看管他上课用心听,并利用一些副课让他补落下的作业,还多次与他的家长联系,也不断联系鼓励他。马老师是这么对我们和他说的:“他其实也有许多优点,他爱劳动,每次值日都很积极。他虽然成绩不好,但他也在努力呀!上次我们班的门锁坏了,不也是他主动带工具来修的吗?我们要相信他呀!”那位同学也努力了,争取完成作业,并且每次考试成绩都一点一点地进步,马老师也不断地鼓励他。在一次考试中,他竟然得了九十五点五,让全班都震惊了,当我们为他鼓掌时,他害羞地低下了头,马老师脸上也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马老师,一位教学有方,和蔼可亲,有耐心的好老师,令我难忘。

马老师,经过这么多年,您的额头上已爬上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将您的青丝染成白发,可不管什么也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痴情!

再过不久,我们即将毕业,即将离开母亲离开相处六年的同学,离开您,在这剩下的时间里,我会好好学习,考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分数。

马老师,您是我最难忘的老师!感谢您4年来对我的教育,感谢您对我的信任和鼓励,我一定会牢牢记住您的教导!

马老师,我会永远记住您!

篇8:孩提时代最难忘的记忆散文

孩提时代最难忘的记忆散文

或许,唯有孩提时代才是最为本真的时光

——题记

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孩提时代的一些有趣往事,常常能使不再年轻的自己,产生一种莫名的快乐,这种最单纯的快乐,镌刻在布满褶皱的脸上,流露在也已镶有烤瓷牙的口中。刚才在网上浏览,无意中发现了泥模的照片,一瞬间就生出了一种无法抑制的快乐,这快乐传输到兴奋的大脑,和小伙伴们玩泥模的景象顷刻就浮现在眼前……

最先让我认识泥模,是那些走村串巷的货郎们。据说,在那幅著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上,就有他们的身影。记得小时候我们那一带的货郎,离家近一点的都是用一根扁担,两头挂一个木制的货箱,走一路颤一路地沿街叫卖。离家比较远一点的,则是推一辆“吱扭吱扭”一直在叫唤的独轮蚂蚱车。这推车的人至今记忆颇深:肩膀后面箍一条跟车把相连的皮带,因为有皮带压着,腰身难以挺直,那屁股只能被压迫的向后撅着,走起路来,两腿外撇,屁股大幅度的来回摆动,看上去煞是滑稽。这车也很别致:中间有几根竖撑相隔,顶端的两根横撑,把蚂蚱车的车厢一分为二,一边存放货物,另一边存放置换回来的废品。每走到一个村庄,货郎都会把蚂蚱车停放在村子的中间,先拿出来一个拨浪鼓,在大声吆喝之前将它摇的山响。这拨浪鼓造的也奇巧:碗口大的小鼓固定上一个木柄,鼓的两侧各栓一根短绳,绳的头上又各挽一个疙瘩,摇动的时候先慢后快:“布朗、布朗、布朗布朗布朗”,极具节奏感。尔后,用两手作喇叭状,顺着街道吆喝:“烂——麻头换革白(革白是我们那一带妇女做鞋底的一种厚纸),旧鞋、废铁、破普尺(普尺就是被撕成碎片的旧衣服)、烂老套(老套就是陈旧的旧棉絮)换泥模。”,嗓门之大,整个村庄都能听到。

那时候的农村,家家都不富裕,能够翻腾出来这些东西的也不在多数,更不要说用钱来买了(虽然是二分钱一个,三分钱两个泥模)。为了能够拥有更多的泥模,我和小伙伴绞尽脑汁,先把自己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搜寻任何能换泥模的东西,然后又约法三章,谁都不许换重样的泥模,等待货郎走了之后,好把换来的泥模集中在一起,找胶泥自己翻印,这样,每个人拥有不同图案的泥模就会多很多。

翻印泥模,胶泥的优劣是关键,记得村里最好的胶泥在村子东北角的石马坑。这个石马坑其实是一座尚未开发的唐陵,那时候没人重视,村民把没有成年的死孩子都随便葬在那里,一些死婴儿更是马虎,用一块老套子裹一下,就胡乱地扔在地上,偶尔经过,还会看见胖嘟嘟的小手在外面露着。久而久之,石马坑就变成了乱坟岗。平时小孩子是不敢一个人去的,为了泥模,我们相互壮胆,把家里戗锅沿上窝窝头用的强骨铲揣在怀里,推推搡搡着就奔石马坑而去。

找优质胶泥,先要把覆盖在上面的杂质土层扒开,清理干净,再将含有优质胶泥的层面用强骨铲剜松,然后用手在这些蓬松的胶泥堆里扒拉,寻觅那些块如鸡蛋、鲜红如精猪肉、捏起来黏而有韧性的捡出来放在一边。等这些优质的胶泥挑选的多了,小伙伴们便一个个将自己的外套脱下来,里朝下铺在地上,将优质胶泥放进去,再把袖筒儿折叠交叉打个死结,裹好了用双手死死抱在怀里,生怕撒了一般。路过扔死婴儿的地方,那个傻大胆朱二蛋,放下怀里的胶泥,想去捡死婴旁边的老套子回去换泥模,被众人拦住,特别是那个胆子很小的小姑娘丁三改,带着哭腔大骂朱二蛋,朱二蛋这才作罢。

有了优质胶泥,和胶泥也是有学问的。先要把胶泥硬块砸得越碎越好,然后围出一个圆心,在圆心里浇上水,最好能泡上一个时辰,这样一会儿和起来就省力气多了。这胶泥和得不能软也不能硬,更不能中间有小石头子儿和干胶泥块存在,只有如此才能翻印出上等的泥模。记得那时候我们在大街上,先把胶泥掺上水粗略地和一下,之后挖起来找块光溜的石板,在上面用力摔,一直摔到胶泥变得细腻了,才用手学大人和面的样子翻转着揉。和的最好的当属小姑娘丁三改,最差的自然是非朱二蛋莫属了。朱二蛋和着和着就会不耐烦,用手在石板上把胶泥拍成大饼模样,然后卷成一个丑陋的“瓦罐”,举起来,口朝下用力摔向石板,“啪”地一声,“瓦罐”的底部即刻会炸出来一个不规则的大口子,正在把注意力集中在和胶泥上的我们,常常会被这一声响吓得一激灵,等醒悟过来,抠下一块胶泥,齐声叫骂着向朱二蛋掷过去,朱二蛋不躲也不闪,咧着一张大嘴叉子顾自哈哈傻笑。甚至还有人发现朱二蛋做了最缺德的`事情,那就是偷偷往和的有点硬了的胶泥上撒尿、吐唾沫。和好胶泥,就要翻印泥模了,那时候从货郎手里换回来的泥模,图案都是凹进去的,美观但很薄。第一次翻印出来的泥模,图案是凸在外面的,胖的像个孕妇,看上去也笨,小伙伴都不喜欢,只能进行第二次翻印。等第二次把翻印好的泥模晾晒的快干时,泥模的边缘却出现了好多裂纹,这可是第一次翻印泥模没有出现过的问题。关键时刻还是小姑娘丁三改聪明,提醒我们一起去问问戴着老花镜的周爷爷。周爷爷把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翻印出来的泥模,极其仔细地比对了一下后对我们说,第一次翻印的泥模没有裂纹,是因为它比较厚实,对胶泥质量的要求也不高,第二次翻印的泥模就不同了,因为它比较薄很容易产生裂纹,这也是它对胶泥的质量要求更高了的缘故,周爷爷建议我们去倒塌的旧房子里找些土坯掺在胶泥里,丁三改听到这儿,不等周爷爷的话说完,撒腿就往自家的老宅跑,刚要把半截土坯搬出来,猛抬头,发现头顶上,有一条很粗的菜花蛇在对着她吐信子,丁三改吓得扔下土坯,“妈呀”一声就逃出了老宅,最后还是傻大胆朱二蛋赶过来,把菜花蛇赶跑了才将那半截土坯搬了出来。

第二次翻印出来的泥模合格了,就剩下最后一道工序,烧泥模。

记得那时候我和小伙伴,把晾干的泥模拿到村南的田野上,寻一个向阳背风处,使用强骨铲挖一个很深的长方形土坑,坑的顶部用几块整砖棚上,然后爬上附近的大树,撅一些枯树枝下来,再去村边的麦秸垛上抓一把麦秸,用火柴引燃,猫腰撅腚地跪在地上,嘴巴离得近近的往土坑里吹气。浓浓的黑烟先是从土坑里往外冒,不大一会儿,“嘭”地一声响,那红色的火苗就“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刚开始,我们不懂得掌握火候,看见枯树枝燃烧起来就急着往里面扔泥模,这些泥模沉甸甸的,把刚刚燃烧起来的枯树枝压得是烟多火少,等到枯树枝燃烧完了,拿出泥模一看,一个个都像花狗脸一样,黑一块红一块,极其难看。再次点燃枯树枝我们就变得聪明了,一直耐着性子等待浓烟冒尽了,才把泥模一个一个地往里放,感觉放的差不多了,就把土坑封死,让红红的炭火慢慢炙烤泥模,约莫四十分钟之后,我们把土扒开,先晾一会儿,拿两根枯树枝当筷子,小心翼翼地把泥模一个一个往外夹,那泥模焦黄焦黄的,拿起两个一碰,清脆的“当当”直响。

等这一批泥模烧制完了,我们就把它们一溜儿摆放在地里的垄沟边沿,让小伙伴们根据各自的喜好挑选泥模。记得小姑娘丁三改专门挑选花呀、草呀、蝴蝶和各种小动物,我只挑选自己看过的小人书上的人物,比如头上戴着凤翅紫金冠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手里拿着青龙偃月刀的美髯公关云长,还有神话传说里的盘古开天、后羿射日,而朱二蛋则喜欢猪八戒背媳妇、专捉野鬼的钟馗和勾魂使者牛头马面。记得有一次我为了得到那枚精卫填海泥模,偷偷把父亲还没有穿坏的一双布鞋给了换泥模的货郎,害的父亲穿了好长时间已经露出了脚趾头的鞋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这些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泥模,也许在现代孩子的眼里,有点不可思议,甚至幼稚可笑,但它给那个时代长大的孩子们,所带来的乐趣和最原始的一段美好记忆的文化熏陶,是现代孩子永远都无法体会到的。

篇9: 最难忘的人

你要问我最难忘的人啊,那就是我的阿太了。

阿太九十九岁高龄,我们都称她为“老寿星”。她的头发全白了,但是胃口还是很好;食物丰盛时,阿太就会大吃一顿,苍白的脸上还会泛着红光呢!阿太还是一个乐观的老太太,她的眼中充满了慈爱。

阿太还住在外婆家的时候,我们经常去看她。她并不愿意整天躺在床上郁闷地度过晚年,而是经常在阿姨的搀扶下去荷花庄公园里散步,下会儿棋,回家时还精神抖擞呢!

平时呆在家里,阿太也很少闲着。每当吃完饭阿太总会拄着拐杖走过去和外婆争着洗碗;有时候外婆也只得让阿太洗碗,还一边心疼地责骂她几句,阿太却总是一笑了之。有时外婆怕阿太着了凉,不让她洗碗,她也不“死心”,还去帮哥哥整理书包。虽然阿太的动作并不快,但是那是她对我们的爱呀!

就在阿太去世的前几个月,她得了重病,但是丝毫没有对死亡的恐惧。阿太仍津津有味地看着戏剧,慢吞吞得整理床铺,由人搀扶着去公园里散步。有一天,阿太对我们说:“我还是早点去了好,我长这么大了还没有见过天宫,放我去看看吧!”“扑哧――”我们都被逗笑了,没想到阿太还是一个幽默的人啊!

虽然阿太已经走了一周年了,但我永远也忘不了她。

篇10: 最难忘的话

最难忘的一句话

在我的记忆中,听到过的话语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两年前的一天,我要去超市,妹妹闹着让我带她去。我不想带她去,因为超市离我家远,妹妹又小,带出去不放心。我就对妹妹说:你在家乖乖呆着,姐姐回来把你嘴喜欢的玩具送给你。”妹妹一想到玩具,就大声说:好!但姐姐不许骗人,”我随口答道:放心,姐姐不骗人。”说完我就背上包去超市。

哇!超市里的东西真多呀!这个想要,那个想要,不一会儿就堆了一车,付了钱,我们欢欢喜喜地回家。回到家中,妹妹先问我要玩具,我说:等一下!”我心中暗暗想到:反正就说不见了,她绝对发现不了。”我放下大包小包,妹妹早跑到房间去准备拿玩具。我立刻制止了妹妹,对她说:姐姐不小心把玩具丢了,不信你看。”其实,我早就藏起来了,妈妈在沙发下面发现了玩具,听见了妹妹大声尖叫:我要玩具,我要玩具,”这时妈妈走过来问:孩子,怎么了?”

我大声地说出了事情的经过,妈妈把我叫到房子里对我说:孩子,你是不是把玩具藏起来了?”我停了几秒后说:没有,我根本没有藏。”妈妈又说:孩子,我已经发现了,请别装了。”妈妈接着说:说谎是不对的,记住,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人要诚实,你说的就要做到。”我有些不好意思,把玩具拿出来,对妹妹说:妹妹,对不起,是姐姐把玩具藏起来的,现在,我把它送给你,妹妹不哭了,抱上玩具就跑开了。

这件事让我懂得一个道理,说出去的话,不能不守信用。妈妈送给了我这句最难忘的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让我难以忘记!

相关专题 两次最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