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时节艾灸的好处

爱吐槽的千早酱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爱吐槽的千早酱”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雪时节艾灸的好处(共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小雪时节艾灸的好处

小雪时节艾灸的好处

小雪养生选艾灸适合体质虚寒人群

中医学认为,艾灸可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达到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可以调整人体的阳气,属于温补,在秋冬季节使用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在使用艾灸前,先到正规医院辩清体质是否适合以及听取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艾灸部位,而不是盲目在家里自己艾灸。艾灸保健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群,如同样是灸足三里,对于寒性的胃痛就有疗效,而对于热性的胃痛就需要用到针灸来治疗。体质虚寒一般表现为面色黄白、手脚发凉、大便稀软、怕风怕冷等。身体阴虚火旺、湿热重等人群就不适合使用艾灸,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要谨慎使用艾灸。

小雪艾灸皮肤灼热才有效

在家里做艾灸已经十分普遍,艾灸要掌握度,以感觉舒服为好,如果艾灸后感觉没有好转或是心烦意燥,则需要停一段时间。艾灸时,注意不要受凉,也不要在密闭的空间内长时间艾灸,烟熏多了会有恶心呕吐等情况发生,长期封闭式艾灸对呼吸道也会有不良的影响。

另外,在艾灸时,掌握时间也非常重要,如果艾灸仅两三分钟可以说基本没有效果,因为刺激量是根据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成正比的,如果达不到刺激量,艾灸就达不到效果。艾灸时,以皮肤红晕灼热为佳,但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在做完艾灸后,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滋润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蔬菜水果,以缓解艾灸后出现燥热上火等现象。在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时忌灸。

小雪养生艾灸选择合适的穴位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穴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⑦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大椎、身柱、肾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⑨一般强壮艾灸养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小雪的节气含义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起点于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太阳位于赤纬-20°16',到达黄经24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诗云:“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左河水《小雪》)

小雪的节气物候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篇2:小雪时节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小雪艾灸重点

因为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过肾、膀胱的气化作用,除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外,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这样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而肾又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盛,生命力就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盛就是这一时节艾灸疗法的关键。

此外,一般的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人体容易出现失眠、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保持形神合一的健康状态是小雪节气的养生要点。

小雪养生艾灸选择合适的穴位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穴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⑦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大椎、身柱、肾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⑨一般强壮艾灸养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小雪养生选艾灸适合体质虚寒人群

中医学认为,艾灸可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达到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可以调整人体的阳气,属于温补,在秋冬季节使用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在使用艾灸前,先到正规医院辩清体质是否适合以及听取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艾灸部位,而不是盲目在家里自己艾灸。艾灸保健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群,如同样是灸足三里,对于寒性的胃痛就有疗效,而对于热性的胃痛就需要用到针灸来治疗。体质虚寒一般表现为面色黄白、手脚发凉、大便稀软、怕风怕冷等。身体阴虚火旺、湿热重等人群就不适合使用艾灸,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要谨慎使用艾灸。

小雪艾灸皮肤灼热才有效

在家里做艾灸已经十分普遍,艾灸要掌握度,以感觉舒服为好,如果艾灸后感觉没有好转或是心烦意燥,则需要停一段时间。艾灸时,注意不要受凉,也不要在密闭的空间内长时间艾灸,烟熏多了会有恶心呕吐等情况发生,长期封闭式艾灸对呼吸道也会有不良的影响。

另外,在艾灸时,掌握时间也非常重要,如果艾灸仅两三分钟可以说基本没有效果,因为刺激量是根据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成正比的,如果达不到刺激量,艾灸就达不到效果。艾灸时,以皮肤红晕灼热为佳,但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在做完艾灸后,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滋润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蔬菜水果,以缓解艾灸后出现燥热上火等现象。在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时忌灸。

篇3:秋分时节要艾灸好处有哪些

2021秋分时节要艾灸好处有哪些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进行艾灸,也叫做“秋分灸”,可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艾灸更为有效。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时节,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秋分灸与三伏灸、三九灸一样,也属于节气灸。不同的是,由于秋分处于阴阳消长的转折期,最利于调节阴阳平衡,所以秋分灸相对温和,是对三九灸、三伏灸的补充。

进入秋天后,气温逐日下降,寒凉渐重,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许多阴寒症有了抬头趋势,比如咳嗽、胃痛、腹泻、四肢怕冷等寒症,同时也是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高发期。此时使用“秋分灸”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秋分灸治疗选取肺俞、脾俞、肾俞、关元俞等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为主,以调治相关脏腑和有关组织器官的病证,对呼吸道及消化道等疾病尤为显效。如果居家秋分灸,一般在秋分节气当天以及前7天、后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要有间隔,这样疗效比较好。

自行进行节气灸可以选择简单方便操作的艾灸,将灸灸宝点燃后贴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防病保健、养生美容、治疗疾病之功效。

秋分时节节气特点是什么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

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这时,南方地区候气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南方地区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

秋分为什么要吃秋菜

秋菜,意思是秋天收获的萝卜、大白菜等菜蔬。而现在,正值胡萝卜、大白菜、大葱、土豆、白萝卜等秋菜上市之际。

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因此人们喜欢在秋分吃秋葵。

秋分吃的秋菜是什么

秋分吃的秋菜其实是一种野苋菜。

在岭南地域,旧日四邑(此刻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

在郊野中征采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黑白。采回的秋菜一样平常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小,安全康健。”意思是秋天吃秋菜可以清洗肠胃,保全家人身体健康,表达了人们对家宅安宁、身壮力健的祈愿。

篇4:小雪节气艾灸的好处

20小雪节气的时候艾灸好处

中医学认为,艾灸可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达到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可以调整人体的阳气,属于温补,在秋冬季节使用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在使用艾灸前,先到正规医院辩清体质是否适合以及听取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艾灸部位,而不是盲目在家里自己艾灸。艾灸保健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群,如同样是灸足三里,对于寒性的胃痛就有疗效,而对于热性的胃痛就需要用到针灸来治疗。体质虚寒一般表现为面色黄白、手脚发凉、大便稀软、怕风怕冷等。身体阴虚火旺、湿热重等人群就不适合使用艾灸,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要谨慎使用艾灸。

年11月22日小雪是啥意义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起点于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太阳位于赤纬-20°16',到达黄经240°。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 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我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节气人们养生应该怎么做

保暖防感冒

小雪节气后,强冷空气活动频繁,这时一定要注意御寒保暖,防感冒。外出要戴帽,对肩颈部、脚部等部位要加倍呵护。

少辛清内火

在寒冷的日子,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不然会助长体内的“内火”。建议多喝热汤,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

阳光防抑郁

小雪节气,天气阴冷晦暗光照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这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多晒太阳。常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还利于克服抑郁。

早睡早起多运动

此时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每天多睡一小时,有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每天晚上可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足底涌泉穴。此外,还可通过各种运动来锻炼身体,但不宜太剧烈。

篇5:冬至艾灸有什么好处

冬至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1、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2、调和气血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温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4、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抵抗力强,卫外能力强,疾病则不易产生,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如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而艾灸不同的穴位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补益作用。

冬至艾灸最佳时间:午时(中午11—1点)

日中是人精气神最旺的时候,能战胜病邪。因此这也是一天中最适合艾灸的时间,在午时(中午11—1点)前后。这段时间人体与自然的阳气逐渐转旺,并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此时通过艾灸调理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就如同夏季三伏天做艾灸一样,补益的效果最佳。

不过中医也指出,艾灸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调理的症状的不同而定。比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做;调理心脏功能,养心的话最好在中午11—1点做。

冬至艾灸穴位推荐:神阙、关元最常见

冬至这天艾灸,最适合的穴位就是神阙穴,艾灸神阙穴可将初生之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神阙的位置就是肚脐。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

关元穴也是冬至艾炙经常选择的穴位,其穴位于神阙下三寸,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艾灸关元穴可以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强身固体的作用。

篇6:冬至艾灸有什么好处

冬至艾灸有什么好处

稳固阳气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阳气初生时,就像农民育苗,女人怀孕一样,需小心呵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人只有体内阳气充足,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益寿之目的。而此时艾灸神阙穴即是要将这种初生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

提高免疫力

冬至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冬至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

冬至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冬至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而冬至又是一年之中艾灸的最好时机之一。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神阙穴(脐窝正中)与关元穴(神阙下三寸),间隔一定距离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天每次10~15分钟。

篇7:冬至艾灸的好处

1.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这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所以中医养生上讲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而艾灸的作用正好是温阳补气、温经散寒,在穴位上施行艾灸,就是把初生的阳气稳固下来,使阳气逐渐壮大。

2.老年人体质较弱阳气不足,而冬天更是疾病的高发期。而艾灸是最适合老年人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冬至艾灸不但温补了老年人的虚,还化解了老年人体内的淤。艾灸还能能调节血压,降低血脂,增强脏腑功能,让老年人这个冬天更健康。

3.进入中年家庭工作都是最脱不开身的时候,大冬天也要外面东奔西跑,但身体机能开始逐渐衰弱,各种疾病也趁免疫力的下降纷纷而来。而冬至进行艾灸可以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激发身体阳气上升,让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是全家之福。

4.现代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等种种原因,导致阳气亏损,身体易乏,精神无法集中,工作效率低,失眠健忘等亚健康症状,其实这些都是阳气不足所致。那在阳气初生的冬至进行艾灸就更加不可少了。

5.儿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但也是最容易患病的时期,特别是冬天,由于儿童的好动和室内外的温差过大,很容易就受凉了。在冬至前后对儿童进行艾灸,不但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还能调理孩子的'内分泌系统,坚持艾灸几天能让孩子一冬不感冒。

冬至艾灸的最佳时间:

冬至、三九做艾灸是补阳的黄金期。

中医养生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一年中冬至和三九是艾灸补阳的黄金期。此时艾灸可以将节气、艾灸和穴位三者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对气候的适应力。冬至艾灸的时间选择为冬至前后4天,一共持续9天。三九天艾灸的时间选择为冬至后的第19-27天。

篇8:秋分时节为什么要艾灸_秋分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更多秋分相关内容推荐

秋分时节为什么要艾灸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进行艾灸,也叫做“秋分灸”,可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艾灸更为有效。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时节,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秋分灸与三伏灸、三九灸一样,也属于节气灸。不同的是,由于秋分处于阴阳消长的转折期,最利于调节阴阳平衡,所以秋分灸相对温和,是对三九灸、三伏灸的补充。

进入秋天后,气温逐日下降,寒凉渐重,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许多阴寒症有了抬头趋势,比如咳嗽、胃痛、腹泻、四肢怕冷等寒症,同时也是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高发期。此时使用“秋分灸”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秋分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秋分养生注意要点

1 及时补充水分

多喝温水、淡茶、果汁、豆浆、牛奶等,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2 多吃水果蔬菜

蔬菜与水果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好处,尤其是在秋季,我们人体急需补充维生素,这个时候蔬菜水果便是我们最好的选择。蔬果中含有的水分与维生素不仅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好处,还能帮助我们生津润燥,提高我们的消化系统,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

3 注意润肺

可多吃些芝麻、核桃、杏仁等富含油脂的干果,尽量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

4 防止胃病多发

秋分后气候渐凉,也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祖国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5 “养阴润肺”并不是人人都适合

尽管常说“养阴润肺”有益于秋季养生,但这并不是对于任何人都合适。” 比如,有些慢阻肺的发生除了部分与肺燥有关外,大多数还与脾虚湿盛、肾不纳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类型的病人从体质以及症状特点来看,往往是中医说的阴偏盛或阳气不足,而不是燥盛阴虚,所以不适合于“养阴润肺”

6 谨防秋燥

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如果不注意,当温度和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刚开始的时候,鼻咽部先是黏膜皱缩而感觉干燥,继而由于充血会有痛感,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气管喉头黏膜发病而咳嗽不止,称为“燥咳”。如果燥咳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酿成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使肺部更受伤。由于燥邪侵犯口鼻等上窍,就会常常伴有口鼻咽喉干燥和阵发性较重的干咳等症状。如果仅仅以咳嗽为主症者,则称为“秋燥咳嗽症”。

防治“秋燥”养阴益气是关键,养阴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可以温养肺气。

秋分时节,人们应该注意自己的保养问题,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问题,很多的人现在都很注意保养这一块了。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也是很多的,但是有些人不知道其中的饮食原则。那么下面我们一来去看看专家的介绍。

篇9:小雪时节是什么意思

小雪节气是什么意思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北方地区小雪节以后,果农开始为果树修枝,以草秸编箔包扎株杆,以防果树受冻。且冬日蔬菜多采用土法贮存,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俗话说“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白菜深沟土埋储藏时,收获前十天左右即停止浇水,做好防冻工作,以利贮藏,尽量择晴天收获。收获后将白菜根部向阳晾晒3~4天,待白菜外叶发软后再进行储藏。沟深以白菜高度为准,储藏时白菜根部全部向下,依次并排沟中,天冷时多覆盖白菜叶和玉米杆防冻。而半成熟的白菜储藏时沟内放部分水,边放水边放土,放水土之深度以埋住根部为宜,待到食用时即生长成熟了。

小雪节气,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华南“冬暖”显著。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机会极少,即使隆冬时节,也难得观赏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迷人景色。由于华南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然而,在寒冷的西北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开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数可达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区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

小雪的来历介绍

俗话说“小雪地封严”,指的是小雪之后大小江河陆续封冻。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来年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因此俗话说“瑞雪兆丰年”

小雪节气日期的计算公式:[Y_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2.36,20世纪=23.08。

举例说明:2088年小雪日期=[88×0.2422+22.36]-[88/4]=43-22=21,11月21日小雪。例外:1978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小雪时节的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三候闭塞而成冬。

解释: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的养生小常识

在中国北方,小雪时节,一般得人家都要吃涮羊肉。一般的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这个季节宜吃的温补食品有羊肉、牛肉、鸡肉等;宜吃的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

腌制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品尝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小雪时候适当进补可平衡阴阳,但进食过多高热量的补品,会导致胃、肺火盛,表现为上呼吸道、扁桃腺、口腔黏膜炎症或便秘、痔疮等。因此。进补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是否符合进补的条件,虚则补,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还应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萝卜、松花蛋等。

气虚者的补法

所谓气虚即气不够用,动则气喘、体倦、懒言、常自汗出、面色眺白、舌淡白、脉虚弱无力。气虚之人可选用人参进补。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可大补元气,是补气要药,《本经》谓“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近代研究证明,人参可调节网状皮肤系统功能,其所含人参皂甙。确实具有抗衰老作用。使用时。可用人参一味煎汤,名独参汤,具有益气固脱之功效,年老体弱之人,长服此汤,可强身体。人参若切成饮片,可补益身体,防御疾病,增强肌体抗病能力[5]。

血虚者的补法

所谓血虚,即是营养人体的物质不足,不能发挥濡养人体的作用,表现为不耐劳作、面色无华、苍白、且易健忘、失眠、舌淡、脉细。血虚体质者当选龙眼肉进补。

篇10:小雪时节作文

小雪时节作文

立冬踟蹰走了,小雪旖旎而来。经年的岁月,不觉已是到了深冬。轻轻放下那些秋天中积攒的缠绵与不舍,心里仿佛空明了许多,渐渐幻化成了一片蔚蓝的心海,宛若一下子远离了俗世的烟尘,从此拥有一片安宁,心头漾着一片温柔。于是,在这个冬雨迷朦的小雪时节,眺望着远处云水相依之处,痴想着在这个季节里能等来一场小雪。

于是,我祈祷着观音圣瓶里的圣水能穿越千年,来到这江南的云霄,化着一场雪。哪怕是极小的,哪怕是轻轻地来,哪怕是悄悄地去。只要那雪柔柔的,淡淡的,悄无声息,款款而来,轻盈雅致,缠缠绵绵,就足够了。大地有小雪,淡妆若丽人。设若那场相思的小雪真的如约而至,天宇中没有风,任凭一片片晶莹洁白的精灵,挥洒山原村野,飘落房前屋后。好柔弱的一场小雪啊!袅娜地在空中飘舞着,轻轻地落在大地万物上,薄薄的,淡淡的一层。宛如素装的少女身披纯白的衣裙,亭亭玉立,玉树临风;又如健康的处子的皮肤那样温润细腻、灿烂晶亮。

室内,暖意融融。于是,捧一杯香茗,水汽氤氲。淡若薄雪的心情慢慢地滋生一种别样的景致。浓浓的茶味萦绕居室,在这一盏茶香里,捡拾起几缕经年岁月里的忧伤,用内心的温柔将它填满抚平。慢慢回想从前的那些故事,想那亲历过的一场场杏花雨,想那些年错过的'一场场雪,想自己经年的岁月里曾经有过的收获与惊喜,想那一场执念,想红尘远去的孤客,想水岸的蒹葭、荇菜,想锦瑟年华里最妩媚的风情。唯独不去想流年中的那些失落与无奈,不去回味世间相濡以沫随风而去的心酸,不去感叹红尘繁华落尽成殇的痛苦。只看寒菊冰清,只看冬梅玉洁,只看朵朵白雪开成六角的娉婷,只看这些纯洁的精灵在天地间翩跹。

生命的过往里,总有一些随意而又坚定的守侯与等待。正如此刻,我在这多雨的深冬里等一场小雪,想透过飘舞的雪花去看那些度过的时光,去看生命的过往中,点点滴滴的积累是否已被岁月的风沙掩埋。想透过那一片片晶莹去看唐诗宋词里留着的雪韵,平仄出了怎样的清丽词牌。雨仍在窗外潇潇地下,风仍在窗外凄厉的刮。我痴痴等待的那场小雪,现在还没到来。我不知道,那场想要的小雪能不能沿着冬天撒下的一地枯黄,旖旎而来。流年岁月里飘摇过的一切,布满了这个寒冷的季节,而我不知能否在这江南的雨巷里邂逅那一场小雪。

秋已走得很远了。在这个冬天里,我心已素闲。如今,小雪时节里,我撑一把雨伞,雨中行走,等一场小雪,等一幅水墨,等一幅丹青。情深意重里,不知不觉,密密麻麻的心事被染成了梅香。带着这缕清芬的梅香等着邂逅那场小雪,等着看它淡淡地来过,又悄悄地而去。不知不觉中,我的魂灵已化作了那场淡淡的小雪。

相关专题 艾灸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