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岁的花样年华_随笔写作

海洋饼干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海洋饼干”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四岁的花样年华_随笔写作(共1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十四岁的花样年华作文

十四岁的花样年华作文

校园里的香樟又绿了,微风拂过在那抖动,它悄悄地拨弄着我们的心弦,又悄悄为我们唱响了又一个年轮的奏响曲。

十四岁,一个神秘而又充满着疑惑的年纪,快乐中总会充满着淡淡宁静,悲伤中总会充满着丝丝惆怅。这个年代的我们是任性的,我们会因为父母的唠叨而不耐烦的摔门而去,却没有转身看父母那脸失望的表情。其实,他们只是在用目前我们不理解的方式在关心着我们而已。

十四岁,一个快乐而又惆怅的年纪,这个年代的`我们是变幻莫测的。我们都不会把人看透,更不会让人看透自己,总是小心翼翼地掩饰着自己真实的一面,可有时候却总会在不轻经易间出卖了自己。我们是快乐的,谈天说地,天南海北,每天一大堆人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衣服、电视、八卦……各种话题都会引起共同的兴趣,各种话题都可以引发出阵阵笑声,可是我们又是惆怅的,每天总会把“郁闷”挂在嘴边,总会无缘无故的叹着气。或许是因为和朋友吵架,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或许是在怨老天不公平的待遇;或许是因为沉重的学习压力。不知道自己惆怅些什么,快乐不需要原因,不快乐更无需要原因,这或许便是十四岁最独特的个性吧……

十四岁,花样年华,让我们阔步向前,用生命的笔书写着属于我们的故事,让我们每个人变成故事里的主角,上演丰富多彩瞬间。

来源:m.09/154.html

分享本站内容m.0s.Net.cn,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篇2:十三岁走到十四岁随笔小记

十三岁走到十四岁随笔小记

不知不觉中,我又大了一岁,当秒针踏在“12”时,我会想,上年的生日是怎样的呢,一年中我做些什么呢,十三岁的我已经过去,十四岁的我又将怎样做一个全新的.自己呢?

小学时的我,努力地读书,会为考上宁中而高兴,上了初一,虽然口口声声说觉得在中学谈恋爱是很幼稚地行为,但自己的心却泛起丝丝波澜,也许我对中学寄予太大的希望,也许我不懂与人相处,也许我不懂得伪装自己,也许我不懂控制情绪,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十三岁的回忆。 十四?q,是一个梦,但并遥远。十三岁时,当我还在兴高采烈庆祝“六一”儿童节时,十四岁已距离这很远很远了。大人常说,又大一岁了,要更加懂事了,不能再像小时候那么任性了。也许?就是大人对我们的希望吧。

也许姐姐说得对,我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心无杂念,才是我的信念,可是这又谈何容易呢。相信别人,首先要相信自己。努力做一个快乐的自己,才是我的愿望吧。 PS:?就是我在生日会上吃的雪糕啦...好好吃哦....^_^

随着时间的转移

又大一岁啦(既是又老一岁)

我的心..怎么变得复杂

经常怀念以前的事

即使知道已经不可能了

为什么还傻呢

篇3: 十四岁我很孤独随笔

十四岁我很孤独随笔

最近,心里空空的,总感觉自己失去了些什么,无形之中好像遗忘了些什么。唉,不知能否挽回。

(一)

和往常一样,我又贪婪的坐在电脑前,打开网页,是熟悉的字眼——小荷,不知怎么的,心里总是暗自偷偷的笑,我也不明白。

打开小荷,和之前一样,在发表区游荡着偶尔翻看一下作文,再看看好友的作文,那些优美的字眼,看得我不禁有些惭愧。呵,时间匆匆,自己已经14岁了,可还是像一个孩子一样,整天无所事事,呆在家里,面对电视,面对电脑,和那成堆的作业,几乎快要崩溃了头脑,可——唉,事情那么多,却总是觉得没事做,怪无聊的。

今天下雨了,打开窗户,寒气向我逼来,我闭上双眸,轻轻嗅着这淡淡的泥土香味,好自然。这场及时的甘霖,再一次打开了我的心扉,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好可怜,好穷,穷得孤独,穷得寂寞。我转过身,独自靠在墙角,任窗帘被风吹起,把我包围,再次闭上双眼,我无法抑制住自己的眼泪,只好任它流出,湿了我的脸。

我拼命抑制住自己,怕别人看见我的.软弱。喜欢清静,喜欢一个人呆着,一个人流泪,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藏起来,生怕别人读懂,也许,习惯了孤独。

(二)

十四岁,似乎我又长大了,觉得眼泪好懦弱,自己也好懦弱,于是乎,我拼命掩盖自己的悲哀,强笑着面对同学和朋友,也暗自下决心,绝不在人前卖弄自己的眼泪,因为它也有尊严,在别人面前诉苦,好懦弱,恨,恨!

(三)

再一次提笔,想写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可我哽咽了,不知从何下手,是怕写出心中的辛酸吗?也许是吧。

好久没见好友了,因为学习任务重吗?不,不是。是怕,怕他们已把我忘却,我却贸然前往的那份尴尬,他们有了自己的知己,我知道自己无法取代他们的位置,只想能有人陪罢了。

终于,我明白了,我失去了太多太多,太多的友谊,像一只孤独的丑小鸭,孤独的内心,没有太阳,,没有温暖。孤独时,暗自流泪,自我安慰,所以恨自己的软弱。看着人们的友谊,有些嫉妒罢了。

失去的,还能挽回吗?只有等待。

十四岁,我到底失去了什么?

只觉得,我很孤独。

……

篇4:随笔写作

天,灰蒙蒙的,好似下一刻就会下雨,路上行人神色紧张,生怕会淋着雨,在穿梭的人群当中,她,静静的伫立在街边,望着人群,若有所思,不知在想些什么。她衣着朴素,但却把她姣好的身材映衬的淋漓尽致,她那苍白的脸庞尽显几分病态之美。是了,在一个月前,她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已是无药可救,医生说最多只有最后三个月了可活了。但是她的父母不死心,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跑遍了几个大医院,而得到的却是同样的结果,女孩厌烦了,也不想再治疗了。她的虽然不愿,但也遵从她的意愿,毕竟时间不多了,就由她去吧!女孩又回到了那个小镇,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她说,她就是喜欢那份宁静与祥和……

他喜欢画画,也爱画画,自从她被查出患病后,几乎每天都没有离开过画画,她画的所有,都是那么深动美丽,她的画总是拿奖,她也为此而感到骄傲,就连在她换病的前几天她才得了市里的一等奖。她换病后开始画素描,一切在她的画笔下都是那么阴霾,不复从前的模样,她最爱画天空,她笔下的天空总是比想象中跟美,但此刻,灰色的天空笼罩大地,一切都是死气沉沉,在这灰暗的天空下恐怕便是她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吧。

她要离开了,她要回到家乡,度过剩下的日子,在走之前他想再看看这令她拥有无数回忆与留恋的校园,校园里依旧是那般模样,书声朗朗,她来到原来的班级,但却空无一人,可能是去上室外课了吧,她心里想着。走进教室走到原来的位置,依旧是那么熟悉的感觉,在她留恋间,教室的门开了,同学们都进来了,令她惊喜的是每个同学手里都捧着一束花,五彩斑斓,她爱花,非常爱,当她看到同学们的`笑脸时,她也笑了,笑得那么灿烂,这是她收到过最好的礼物了。

尾声

她仿佛看到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他决定要活的精彩,哪怕时间不多了。他每天都在做他喜欢的事,她笔下的天空又恢复了往日的色彩,她,很快乐!不过该来的总要来,她走了,走的很安详,没有承受一点痛苦,她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父亲也是神情凝重,家里气氛非常压抑,不过谁也没有看到她的嘴角边,有一抹淡淡的,微笑……

篇5:曾经,那段花样年华优美美文随笔

曾经,那段花样年华优美美文随笔

我再不写下这段记忆,我怕我这记忆会忘记那年的夏天,属于我们的大学回忆.。所以给自己泡杯咖啡,回忆那段花样年华。

高考考砸后,任由父亲给选择了大学与专业,也就是大学他第一次带我报的名,以前从未带我报过名。他把我带到大学的门口,而我看到破旧的大学门口的时候,就注定了我与你们结下一生的情义。

大学的军训是酷热的,也就是我们情义的开始,教官把我们几个最调皮的男孩拉出来单练,很快我们就从班上脱颖而出,成为了焦点。每当成连成班制的在拉练,走正步时候,我们就在树荫下打闹。每当成连成班制在休息,喝水时候,我们就在那站姿,训练。很快,我们的小团体就有了个外号【四大金刚】,那会我们下打教官,上整排长,到最后一场四大金刚对决所有教官团体。你们记得吗?记得胖胖的教官的眼镜吗?记得放倒过的教官吗?记得他们的帽子也曾戴在过我们的头上吗?

记得,军训期间,我们邀请女同学吃饭,那会我们三个穿着解放鞋,穿着那喇叭一样大的裤子,我们穿着那一身军训服站在宿舍门口等待到了三个经过打扮出来的女同学,高挑,青春,美丽的她们。与她们去吃饭的路上,六人是多么的不协调,那也是大学第一次邀请女孩子吃饭。

军训结束后,我们回归到教室,我们在教室互相认识漂亮女孩子,还记得涛总那会给咱班女孩子整个排名,记得那会晚上睡觉一起在宿舍谈论班上的女孩子,记得那会涛总洗冷水澡一想起她就不冷了的趣事。上课期间,我们前面座是娟,记得那会她的笑容总是那么迷人,我们几个总是上课去逗娟,那会我们总喜欢捅她后背,因为一捅她就会忍不住的笑。现在想起来心里一丝丝甜蜜。我也记起了,我们在一起打篮球的时候,娟和东经常给我们送冰红茶,那开始她们就一直对我们好,回想到现在到最后的还是她俩。老校区的时候下晚自习,我们都在躺在足球场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奔足在足球场上。那一年夏天,我们是那么的青涩,单纯,向阳。

在南昌我们几个大白天去秋水广场,我记得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到了广场,我们那么天真的去看喷泉,到地方我们都傻眼了,大热天的就我们几个孤零零的在广场上。那也是我们一次在南昌出行去玩吧,是那么趣味的结束。

我们从老校区换到新校区,从小教室换到大教室,从那绿油油的足球场地换到那黄土高坡,从市区换到了郊区。到了新校区,慢慢的各自有了自己的爱情,娟那会和明在一起了,徐也有女孩子追求了,东那会也有人在追求。慢下的脚步的只剩下的是我了。

在新校区待得没多久,我与她的爱情长跑也结束了。理由是那么的牵强,分手是那么的简单,一条短信,一个电话挥挥洒洒的`断三年情,当时我跑到她学校去质问,可结果依旧这样,回去我拉着徐在食堂安静的喝了白酒。

记得那会我不喜欢说话,喜欢安静,喜欢听歌,喜欢一个人在教室上自习。那会我,一个书包,一个耳机,一本书过了那个夏天。

我与你们的生活总是不会枯燥,我们晚上一起去市区路边小摊吃烧烤,喝点小酒,最后一起去战斧,我们一起骑车去八大山人,一起拍照。我们一起走过八一大桥,感受南昌的夜景。

谭,宋,博,俊,徐,张,我们曾经的宿舍聚的会,喝的酒,那份兄弟情义是我们大学最宝贵的。

自从明恋爱了,很少一起与我们出去玩了,然而和徐,谭,夏又组成了新的的团队了,那会我们的一家人。经常一起出去玩,记得那次吃火锅,我和徐,一人喝了两个二锅头,醉醺醺的在步行街碰到江西卫视拍节目,徐和夏参加那个节目,拍的照片是当时最美好的回忆,还有那游船,那次胆大的从湖边到船上的跳跃,那公交车车上的睡姿,一张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开心的记忆!

下临床了,总有那么多的不舍,都各奔东西,各自去追求自己的未来。

就像是上天冥冥之中安排好的,我和徐,明又住在一起了,缘分安排我们又一次有了交集,娟和东,还有喜儿和我们在同一个医院实习,那又是一年夏天,不知道为什么好多事都喜欢发生在夏天,这一年夏天是苦涩的。

这一年夏天,我们三个再次告别爱情,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又再次安排好的,我们各自深爱的女孩因各种原因结束了。记得我三从中午两点喝到五点半,用酒来庆祝爱情结束,聊了很多,谈了好多,谈到开心,谈到苦涩。那天我们喝了好多,半夜起来,我们三起来在客厅又聊了起来,吃了点,又喝了点,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话题总是那么多,我们总有喝不完的酒,说不完的话。

单身后,东,娟,婷彻彻底底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了,我们有聚不完的会,我们一起去赣江玩水,我们有唱不完的歌。从此就经常串门,经常吃饭,东也会喝酒,那会挺能喝,光棍节那天我们一起喝了好多,到了第二天的八七班让我度日如年,这样的疯狂那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的夜生活,总是那么疯狂,每次都是疯狂到两点再去上大晚班的.。

那次平安夜,也是我过的最疯狂的平安夜,记得那天我是上八七还要接大晚班。八七一下班后我们就去吃驴肉,然后唱歌,疯狂完后,婷也下班加入了我们的行列,最后我们走了那么远的路去吃的烧烤,最后我去上的大晚。虽然很累,我很开心,一路有你们陪伴,在这座城市,有我们的身影,属于我们的小天地。记得我们晚上散步走过的那些路,一路聊得话题......那夜晚灯光下的我们的背影就是一道最亮丽的回忆!

实习快要结束了,我们说好一定要一起留下来,我们不要分开,哪怕以后我们都成家了,我们都要带自个的老婆出来一起聚。面试的结果出来后,大伙心里都难过,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娟,她的强颜欢笑让我们担心不已,最后与娟搭班的日子里我很珍惜,我想尽力的去帮她做事,她的状态一直不好,那天我看她好久,她坐在箱子旁边照看的婴儿,以前和娟上班有说有笑的,她的笑容是我心里最好的定格,如今我格外珍惜,娟从开始认识就像向日葵一样温柔,从开始在篮球场上给我们送饮料,从来都是一直会鼓励我们前进。曾经命运让我失去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高豪,一个是林安。他俩一直是我心中的的痛。现在我格外的珍惜的身边的人,珍惜现在拥有的,以后即使错过也是一种享受。

不知不觉写了那么久,回忆起那么久。收拾自己从回工作岗位上了。

致那年青春:东,娟,婷,徐,明,谭,宋,夏,博,祖,喜,慧,婧。

篇6:随笔写作《习惯》

随笔写作《习惯》

习惯

不知不觉已入初冬,带着深秋的萧瑟迎来了寒冬的凛冽。一如既往的赖在床上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挣扎着从被窝里爬了出来,此时已无需纠结是否上课的事了,已然到了中午的饭点了。原来并非是意志力克服了自身的惰性,而是那噜噜作响的五脏庙将自己揪了起来。

简单收拾了下自己,拖着双拖鞋踏上了去食堂的路。初冬的阳光洋洋散散的披在肩头,一丝暖意流过,原来今天并不是雨天。此时离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还有那么几分钟,不用担心那些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将食堂堵得水泄不通。没了那一丝焦虑,一个人走在校园的小道上,悠哉悠哉的,漫不经心,对于时间点的.把握一步一步踩下来,胸有成竹,这早已成了习惯。当然,一个人,也是习惯。

一如既往的清淡,作为一个地道的湖南人,饭盆里看不到一片辣椒,说来也觉着有点不好意思。但生活总不会因为一点不好意思而改变,就好比时间的齿轮缓缓的转动,有板有眼,从不加速也绝不减缓,更别说停止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站在一旁默默的忍受。可是在我那颗早已麻木的内心深处,时间一直静止于那一刻,我流泪的那一刻,你倔强的别过头转身离开的那一刻。

以前的我,每天早上来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你带来的早餐,有时还能靠着你的手臂小憩一会儿,虽然你每次都是充满嫌弃的把我推开,但我依旧乐此不疲,这是我的习惯,也是我的幸福,专属于我的幸福。

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我早已没了早餐的概念,但是那小笼包的味道依稀记得。早已经习惯不去看你,偶尔的相遇也只是低下头的擦肩而过。你闯进了我的生活,让我满怀期望,然后又莫名其妙的离开,将我的生活搅成一团乱麻,猛然,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岁月静好,没有你的生活,不知所措。但我,已然习惯。

篇7:如何说话-随笔写作

常常,有好多想法在内心回荡,很想跟朋友好好发泄一下,可是自己的想法却又时常前后矛盾,弄着朋友无所适从,我也尴尬、不好意思;又或者说话未经思索,惹得一伙人不开心。我很不会说话,询问友人意见,他告诉我几个方法:

一:放弃想要说的话。

“沉默是金呀!朋友”他是这么跟我说的,像我这么憨直的人,估计也说不出什么好话,毕竟狗嘴吐不出象-牙,不会说话就不要说话,当个聆听者就好。的确的确,有时候想问一个问题,话都到嘴边了,突然就有人问了我问题,却没有好结果,当时我想:还好!还好!但是我不可能都不讲话呀!会憋死的,于是他又说……。

二:注意用词。

每一字、每一句都要仔细斟酌、推敲,把所有可能得罪人的字词全换掉,不得已的话也要尽量小心,婉转的说;除此之外,不光是表面,内在的涵义也要多思考,避免无心插柳柳成荫,面对看自己不顺眼的'人时,很容易自己一句单纯的话就被误解成弦外之音、话中有话。可是这也太累了吧!每一句话都要如此反复思考,完成一段对话要几年的时间啊?

三:多看多听多练。

“勤劳”、“观察”,这两点很重要——“勤劳”的去“观察”别人是怎么说话的,“勤劳”的练习,再“观察”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反应,并适当调整,口才是练出来的,想要有好的成果就要先下苦功。

除了解决我说话鲁莽的问题之外,他还解决了我讲话矛盾的困境:首先要确立自己的立场,到底要支持黑还是白,要下定决心,不可以处于灰色地带,维系人前进的是信仰,而信仰是一个明确的目的,信仰不明就会使人迷惘,令人停滞不前!

带着友人的锦囊妙计,我踏上“蜕变”这条路。

篇8:写作的随笔

我们应该明白,峰回路转,两岸的风景在变,可水仍是水,生命的舟楫,最终还是握在掌航人的手里,多少支歌唱过,多少首诗写过,又有多少人经历过,不必惶恐,也不必惊讶,生命总是会给我们答案的。---题记

毕业,

对大家来说,

都是难分难离的!

想到即将离开读了6年的母校;

想到即将离开那些熟悉的教室;

想到即将离开相伴6年的同学;

想到即将离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大家能不伤心吗?

新的校园,

有你往日那群熟悉的面庞吗?

有你往日那间快乐的教室吗?

有你往日留恋的青葱草木吗?

如果,

你仔细想一想。

想一想班里那群搞怪的调皮鬼,

想一想班里那些友谊深厚的好友,

想一想这几年时间的快乐往事,

你会笑起来吗?

也许你会笑那群调皮鬼做的怪事,

也许你会笑那段玩游戏的往事。

不管你笑什么,

但你笑的一定是校园的事吧!

毕业了,

同学各奔东西。

毕业了,

同学们依依不舍地道别。

毕业了,

意味要进入新阶段了。

毕业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

毕业后,

不要忘了那群好友,

更别忘了回母校看看啊!

祝你们毕业快乐!

篇9:写作的随笔

从开学开始就一直盼望着这次运动会,这天终于来了。

这天阳光明媚,太阳公公洒下金黄的光,照到了绿绿的操场上,照到了自己的头上,照到了同学们的心里。我心里很高兴,但在高兴之中还带着一丝紧张。今天又开幕式,仰卧起坐,戏曲操和平摇,这几个项目中让我最喜欢的是仰卧起坐。

当大家正在玩时突然听到了我们要去仰卧起坐的声音,我们兴奋的排着队,到了地下操场,到了那里,我突然感觉到有股紧张的气氛,我有点不安,怕自己不能给班争光,在这种气氛下我走入了“战场”。我们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当我给别人压着腿时,看着他惊人的速度,我的心一直怦怦的跳,时间又飞快的过去了,马上就到了,47个,他的成绩太好了,我感到了压力,感到了一种责任,但我躺在垫子上,时间开始计时,我的身体早已绷紧,我的腿用力蹬着让身子起来,我的腰拼命的用力,手抱着头把头抬起来。最后30秒,是度秒如年,腰酸背痛,但为了要给班级争光,我憋足了一口气,咬咬牙,坚持住,我感觉到我的毛细孔都全打开了,“嘘”,哨声响起,时间到了,42个,终于结束了“战争”。

这天的比赛都还不错,接下来的项目我们要努力

篇10:写作的随笔

好些个时日不曾提笔,也没有将一部分心情留在纸上。这白纸黑字,的确能安抚我这颗现时躁动的心。

这两年,经历了一些不曾经历的事,思想也与之前有着过大的差别。

关于理想,在中学时代看来,是美好而又浪漫的。它占据着我的大半颗心脏,是那么的火热。它承载者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执着,对生活的信念。记得高考之前我说过一句话,美好的生活将要来临。不知他人是否能懂,反正当时的 我是乐得自在。在高考之后就会获得解放,无论是身心还是灵魂,都将会是一次重生。

中学的我并不热爱学习,但是对于未来还是有着一些大胆的想法。尽管现在看来是那么的幼稚,那么的天真。但起码敢想,敢于尝试。我喜欢写作,不爱学习数理化。就趁老师上课的时候在课桌上大胆地看课外读物。偶尔灵感来了,一股脑儿地全倒出来,这样一篇文章也就问世了。尽管现在认为实在写得太过寻常,但当时我还是将它投递给了热爱的那家杂志社。遗憾的是编辑并没采用,不过没有石沉大海已经是很安慰的了。后面几次,包括大学时期投递的稿件,它们的最终命运都是仍在编辑的垃圾站里。回想一下,当年的稿子,还是很幸运的,至少有那么一个人,认真地看过。

现在回首那时的我,还是很佩服的,毕竟喜欢什么就去做了。本以为毕业后,进入大学的我可以安心的开始文学之旅,但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前两年,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到底是我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虽然话说得如此露骨,但也无伤大雅,反倒是成了我们这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成了我们的心声。我们也应借此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

两年的大学生涯,当初的文学梦想已经再这里消失殆尽。曾经的文学梦,编辑梦到底到哪儿去了,我问自己。我已然忘却了吧。在日上三竿还睡得酣畅淋漓,在手忙脚乱梳洗踏点冲入教学楼,在几百个日夜不曾踏入图书馆,在握笔竟感觉生疏不习惯,在这些时候,我有想过自己的理想吗?大多时候,我只会很淡然地说,那时年少,只太过纯真。

纯真的年代已然过逝去,连着年少的梦,也一起湮灭在时光的年轮里,连残骸也不见踪影。

只是在偶然的现在,在一本叫做《绝处逢生》的小说里,我才在杂乱里窥见那个纯真的孩子,那个折断了羽翼的梦想。它还会重生吗,我问自己。是否再将它拾起,让它在这里重新开始?

其实更多时候,我开始把小说中的主人公跟自己对比,重合。那个叫做“向天啸”的男人,我不愿还原他的职业,那只是他吃饭的工具。他是爱着文学 的,爱着外面的世界。我只愿把他当作流浪者,浪流远方的追梦人。我对他的好感,源自于我们那么相同的志趣。

本不知从何说起,哪知一提笔竟滔滔不绝,这些字儿一个一个地蹦出来,忙着要找立足的地方。也就罢了,这样真的挺好。有些话,写出来了,说出来了,反倒更好。再不济,也会让心情有个宣泄的地方。

篇11:写作的随笔

诀别

一九三六年的大半年,我们的日子是在忧喜交错之中度过的。父亲的健康状况起伏很大,体力消耗得很多。因此,家里的气氛总与父亲的健康息息相关。

每天清晨,我穿好衣服去上学。按照过去惯例,父亲深夜写作睡得很晚。今年以来,因为他不断生病,母亲就叮嘱我,进出要小声,切勿闹出声响,以免影响他休息。

遵照母亲的嘱咐,每天我从三楼下来总是蹑手蹑脚,不敢大声说话。父亲的房门一般不关,我钻进卧室,侧耳倾听他的鼻息声。父亲睡在床外侧,床头凳子上有一个瓷杯,水中浸着他的假牙。瓷杯旁边放着香烟、火柴和烟缸,还有象牙烟嘴。我自知对他的健康帮不了什么,但总想尽点微力,让他一展容颜,也算是一点安慰。于是轻轻地从烟盒里抽出一支香烟,细心地插进被熏得又焦又黄的烟嘴里面,放在他醒来以后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然后悄然离去。这些动作十分轻捷,没有一点声响。也不敢像过去那样每当出门,总要大声说一声“爸爸再见”。中午吃饭的时候,总盼望父亲对自己安装香烟的“功劳”夸奖一句。不料,父亲往往故意不提。我忍不住,便迂回曲折地询问一句:“今朝烟嘴里有啥末事?”父亲听后,微微一笑,便说: “小乖姑,香烟是你装的吧。”听到这句话,我觉得比什么奖赏都贵重,心里乐滋滋的,饭也吃得更香了,父亲和母亲也都相视一笑,借此全家人暂离愁城。

然而父亲的疾病却是日渐加重了。来访的客人不能一一会见,只得由母亲耐心解释和转达意见。每当病情稍有好转,就有萧军、萧红两人来访。这时候父亲也总是下楼,和他们一边交谈,一边参观萧红的做饭手艺,包饺子和做“合子”(馅饼)这些十分拿手的北方饭食,一眨眼工夫就热腾腾地上了桌,简直是“阿拉丁”神灯魔力的再现;尤其是她那葱花烙饼的技术更绝,雪白的面层,夹以翠绿的葱末,外黄里嫩,又香又脆。这时候父亲也不禁要多吃一两口,并且赞不绝声,与萧军、萧红边吃边谈,有说有笑,以致压在大家心头的阴云似乎也扫去了不少。这时,我小小的心灵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常来,为我们带来热情,带来欢快。

自六月以后,父亲的疾病更令人担忧了。六月末的这一天,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追述说,自五日以后,“日渐委顿,终至艰于起坐,(日记)遂不复记。”连一向坚持的日记都不能记,可见他的病是相当严重了。

秋天来临,一片萧瑟。因为父亲日益病重,家里寂静得像医院一样。每天要测量体温,医生也不时前来注射(有时由护士代替)。我耳闻目睹的几乎大都是有关治病的事情,因此,心情更加晦暗。每次吃饭也没有过去的那种欢乐气氛了,父亲虽然还是下楼和我们一起吃饭,但吃得很少,有时提前上楼回他的房里去。陪客人同餐,也不能终席。所以大家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正在越来越沉重的向我们袭来。我虽然不懂父亲病情的变化,也不懂什么叫做“死期”,但脑子里影影绰绰的感到它会产生巨大的不幸,而且与父亲的生命有关。只是希望它不要降临,离得越远越好。

有一天,父亲的呼吸比较费力。内山完造先生得知,就亲自带来一只长方形的匣子,上面连有一根电线可以接上电源。打开开关以后,只见匣子微微发出一种“滋滋营营”的声音,匣内闪出绿色的微光。过了一阵,便可闻到大雷雨之后空气中特有的一股气息——臭氧。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二日,父亲在日记中写道:“夜内山君来,并持来阿纯发生机一具。”说的便是这件事。使用它的目的,是为了使呼吸舒畅一点,但试用了几次,似乎没有明显的疗效。不久,内山先生也就派人取回去了。

说来也许奇怪,父亲去世前两天,我下午放学回家,突然耳朵里听到遥远空中有人对我说:“你爸爸要死啦!”这句话非常清晰,我大为惊讶,急忙环顾四周,附近并没有什么人。但这句话却异常鲜明地送入我的耳鼓。一个七岁的人就产生幻听,而且在此后这么多年再也不曾发生过,这真是一个不解之谜。姑且写下,以供研究。当时我快步回家,走上三楼,把这件事告诉许妈。许妈斥我:“瞎三话四,哪里会有这种事。”

但是不幸终于来临了。这年的十月十九日清晨,我从沉睡中醒来,觉得天色不早,阳光比往常上学的时候亮多了。我十分诧异,许妈为什么忘了叫我起床?连忙穿好衣服。这时楼梯轻轻响了,许妈来到三楼,低声说:“弟弟,今朝你不要上学去了。”我急忙问为什么。只见许妈眼睛发红,但却强抑着泪水,迟缓地对我说:“爸爸呒没了,依现在勿要下楼去。”我意识到,这不幸的一天,终于降临了。

我没有时间思索,不顾许妈的劝阻,急促地奔向父亲的房间。父亲仍如过去清晨入睡一般躺在床上,那么平静,那么安详。好像经过彻夜的写作以后,正在作一次深长的休憩。但房间的空气十分低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母亲流着眼泪,赶过来拉我的手,紧紧地贴住我,像是生怕再失去什么。我只觉得悲哀从心头涌起,挨着母亲无言地流泪。父亲的床边还有一些亲友,也在静静地等待,似乎在等待父亲的醒来。时间也仿佛凝滞了,秒针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分一分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面的愁苦和悲痛。

不一会,来了个日本女护士,她走到床前,很有经验地伏下身去,听听父亲的胸口,心脏是否跳动,等到确认心跳已经停止,她便伸开双手隔着棉被,用力振动父亲瘠瘦的胸膛,左右摇动,上下振动,想用振动方法,使他的心脏重新跳动。这一切,她做得那样专心,充满着必胜的信念,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我们也屏息等待,等待奇迹的出现。希望他只是暂时的昏迷,暂时的假死,忽然一下苏醒睁开眼睛。然而父亲终于没有苏醒,终于离开我们而去,再也不能慈爱地叫我“小乖姑”,不能用胡须来刺我的双颊了……

我的泪水顺着脸颊倾泄而下,连衣襟都湿了。我再也没有爸爸了,在这茫茫无边的黑暗世界之中,就只剩下我和母亲两个人了。我那一向无所忧虑的幼小心灵突然变了,感到应该和母亲共同分担些什么,生活、悲哀,一切一切。母亲拥着我说:“现在你爸爸没有了,我们两人相依为命。”我越加紧贴母亲的怀抱,想要融进她温暖的胸膛里去。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些人,有录制电影的,有拍摄遗照的……室内开始杂乱起来,不似刚才那样寂静了。

这时来了一位日本塑像家,叫奥田杏花,他走近父亲的床前,伏身打开一只箱子,从瓶子里挖出黄色粘厚的凡士林油膏,涂在父亲面颊上,先从额头涂起,仔细地往下,慢慢擦匀,再用调好的白色石膏糊,用手指和刮刀一层层地搽匀,间或薄敷细纱布,直到呈平整的半圆形状。等待了半个钟头,奥田先生托着面具边缘,慢慢向上提起,终于面具脱离了。我看到面具上粘脱十几根父亲的眉毛和胡子,心里一阵异样的揪疼,想冲上去责问几句,身子却动不了,母亲拥着我。她没有作声,我又说什么呢!奥田先生对面膜的胎具很满意,转头和内山完造先生讲了几句,就离开了。

七八点钟以后,前来吊唁的人渐渐多起来了,但大家的动作仍然很轻,只是默默的哀悼。忽然,我听到楼梯咚咚,一阵猛响,我来不及猜想,声到人随,只见一个大汉,没有犹豫,没有停歇,没有客套和应酬,直扑父亲床前,跪倒在地,像一头狮子一样石破天惊般地号啕大哭。他伏在父亲胸前好久没有起身,头上的帽子,沿着父亲的身体急速滚动,一直滚到床边,这些他都顾不上,只是从肺腑深处旁若无人地发出了悲痛的呼号。我从充满泪水的眼帘之中望去,看出是萧军。这位重友谊的关东大汉,前不几天还在和父亲一起谈笑盘桓,为父亲消愁解闷呢!而今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父亲的感情了。我不记得这种情景持续了多久,也记不得是谁扶他起来,劝住他哭泣的。但这最后诀别的一幕,从此在我脑海中凝结,虽然时光像流水一般逝去,始终难以忘怀。

关于父亲的突然亡故,后来据日本友人鹿地亘回忆,前一天,父亲曾步行到他寓所访谈,离去已是傍晚,那时天气转冷,以致当晚就气喘不止,并不断加重,引发气胸,仅半天就告别人世。鹿地亘也就成了父亲最后一位访问过的朋友。

回头再说石膏面膜的事。当时面膜翻注一具,交由我们留作纪念。它上面粘有父亲七根胡子,但已不是父亲生时的模样了,脸庞显得狭瘦,两腮凹缩,我想那是奥田杏花翻模时全副假牙没有装入之故,以致腮部下陷的吧。但不管怎样,它是极其珍贵的。五十年代,上海鲁迅纪念馆落成,我们将这副面膜捐献给他们,现在作为一级文物保存着。

一九九九年,上海鲁迅纪念馆重建。在新馆落成典礼上,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同志和我一起商量,认为胡子里有父亲的DNA,或许若干年以后会有科学研究价值,应该以特殊的手段专门保存。这当然是好事,作为鲁迅后人,我十分感激和欣慰。

但是此前,我也曾遇到过令人愤慨的事。那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未,北京美术馆对面有一家工艺品商店,竟在出售父亲的“再”复制面膜。它在白色的石膏成品上喷涂了墨绿色,手感分量不重。我买了一具,回到家里稍加研究,发现它没有制作单位,也无任何别的标志,可以判断它是从某一石膏面膜上复制的,而不似“再创造”。我经过多方打听,始终找不到它的出处。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如果奥田杏花先生归国时不能多带行李,把这具“原始”阴模留给了谁,这位“保存者”在“文革”后期“生产”了这些“产品”出售,以救穷急,这倒还情有可原;但是,如果它出于某位艺术家的“创作”,那么我不禁要问:拿一个死者的原始面膜翻制赚钱,你的基本道德在哪里?何况这是鲁迅,人们心目中的伟人啊!我祈愿这种亵渎先辈的事,只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才发生。

一个长埋于心底的谜

关于父亲的死,历来的回忆文章多有涉及,说法小异大同,几乎已成定论。但在我母亲许广平和叔叔周建人的心头,始终存有一团排解不去的迷雾。到了一九四九年七月,那时北京虽已解放,新中国尚未成立,建人叔叔即致信母亲要“查究”此事。这封信至今保存完好,全文如下:

许先生惠鉴:

前日来信已如期收到,看后即交予马先生了。马先生屡电催,您究拟何时返平?鲁迅死时,上海即有人怀疑于为须藤医生所谋害或者延误。记得您告诉我说:老医生的治疗经过报告与实际治疗不符,这也是疑案之一。此种疑案,至今存在。今您既在沪,是否可以探查一下,老医生①是否在沪?今上海已解放,已可以无顾忌地查究一下了。不知您以为何如?草此布达,敬祝

健康

弟 建人启 七月十四日

到了同年十月,叔叔更在《人民日报》著文,对须藤医生的诊疗公开表示质疑。后来听说日本医学界有位泉彪之助先生,曾为此专程到上海鲁迅纪念馆来查阅过有关资料,最后似乎做了支持须藤医生的结论。但这仍不能排除二老的怀疑。一直到晚年,母亲和叔叔仍不止一次地向我谈起此事,叔叔甚至在病重之际,还难释于怀。如今我也垂垂老矣,因此觉得有责任重提这桩公案,将自己之所知公诸于众。至于真相究竟如何,我也无从下结论,只能留待研究者辨析了。

建人叔叔是这样对我说的,父亲临死前,确实肺病极重,美国友人史沫特莱特请一位美国肺科专家邓(DUNN)医生来会诊。孙夫人宋庆龄也在这里起了帮助作用。邓医生检查之后对我们说:病人的肋膜里边积水,要马上抽掉,热度就会退下来,胃口随之就会开,东西能吃得下去,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加。如果现在就开始治疗、休养,至少可活十年;如果不这样做,不出半年就死。治疗方法极简单,任何一个医生都会做。你们商量一下,找一个中国医生,让他来找我,我会告诉他治疗方案,只要照我说的去做就行,无须我亲自治疗。提到是否要拍“X”光片,邓医生说:“经我检查,与拍片子一样。”讲得十分把握。邓医生的诊断是结核性肋膜炎,而须藤医生则一口否定。直到一个多月后才承认,才抽积水。我相信叔叔说的话,因为现在我也知道,这种诊断连一般医科高年级学生都能通过听诊得出的,而不应当被误诊。况且须藤医生已为父亲看病多年,更不该搞错。

叔叔接着说:上边这些话,是你爸爸妈妈亲自讲给我听的。那时我还通过冯雪峰的妻子,也同冯(雪峰)先生谈过②,但他仍赞成老医生继续看下去,这样邓医生的建议就被搁置起来。孰料邓医生的诊断颇为准确,十月份父亲就去世了,距他的会诊,恰好半年。父亲死后,须藤写了一张治疗经过,使用的药物等等,你母亲经常提起这份报告,说这不符合当时治疗的实际情况。诊断报告的前段,讲鲁迅怎么怎么刚强一类空话,后段讲述用药,把诊断肋膜积水的时间提前了。这种倒填治疗时间的做法,非常可疑。记得须藤医生曾代表日本方面邀请鲁迅到日本去治疗,遭到鲁迅断然拒绝,说:“日本我是不去的!”是否由此而引起日本某个方面做出什么决定呢?再联系到鲁迅病重时,迫不及待地要搬到法租界住,甚至对我讲,你寻妥看过即可,这里边更大有值得怀疑之处。也许鲁迅有了什么预感,但理由始终不曾透露。我为租屋还代刻了一个化名图章。这件事距他逝世很近,由于病情发展很快,终于没有搬成。

须藤医生在我父亲去世后,再也没有遇到过。当时以为,也许是我们迁往法租界之故吧。但到了解放后,我母亲几次东渡访问日本,在进行友好活动的过程中,曾见到许多旧日的老朋友,里面也有为我家治过病的医生,都亲切相晤各叙别后的艰苦岁月。奇怪的是,其中却没有这位与我家的关系那么不同寻常的须藤医生,也没有听到谁人来传个话,问候几句。日本人向来重礼议,母亲访日又是媒体追踪报道的目标,他竟会毫不知情,什么表示也没有,这是不可思议的。只间接听说,他还活着,仍在行医,在一个远离繁华城市的偏僻小地方。难道他曾经诊治过的病人太多,真的遗忘了吗?一句话,他怎么会在那么多熟人里消失了呢?

叔叔又讲,鲁迅死后,你病了想找医生诊治,那时还没有离开虹口大陆新村;问内山完造先生该找哪位医生,内山讲了一句:“海婴的病,不要叫须藤医生看了吧!”那意思似乎是已经有一个让他治坏了,别让第二个再受害了。

商务印书馆一位叫赵平声的人曾在“一·二八”前讲过,须藤医生是日本“乌龙会”的副会长,这是个“在乡军人”团体,其性质是侵略中国的,所以这个医生不大靠得住。叔叔听了就对父亲讲,并建议现在中日关系紧张,还是谨慎些不找须藤医生吧。父亲当时犹豫了一下,说:“还是叫他看下去,大概不要紧吧。”

也许是多疑,还有一件事,母亲也对我说过多次。她对用药虽是外行,有一件事却一直耿耿于怀。她说,肺结核病在活动发展期,按常识是应当抑制它的的扩展。虽然那时还没有特效药,但总是有治疗的办法,例如注射“空气针”等。但是,须藤医生却使用了激素类针剂,表面上病人自我感觉畅快些,但促进了疾病的发展蔓延。这种针剂是日本产品,我国的医生并不熟悉,又时过几十年,要寻找了解当时日本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专家来鉴定恐怕是很难的了。我在此只是将母亲的疑问记录下来。

母亲还说,父亲临死前一天,病情颇为危急,呼吸局促,冷汗淋漓,十分痛苦。问须藤医生病情的发展,老医生说:“过了今天就好了。”母亲后悔地讲,我总往好转缓解的方面去想,不料这句话是双关语,我当时太天真了。到了凌晨,父亲终于心脏衰竭而亡故了。母亲当时的伤心悔恨,我想谁都能想象得出的。

综合以上事实,作为一个负有全责的、人命关天的抢救医生,须藤医生在这两天里采取了多少积极措施呢?这在母亲的回忆录里叙述得很清楚,不再重复。我还有进一步的疑问:父亲是肋间积水,去世前发生气胸,肺叶上缩压迫心脏,最终是心力衰竭而停止了呼吸。我当时站父亲床前,看到日本女护士,两手左右摇晃父亲的胸部,力图晃动胸中的心脏使它恢复跳动。这仅是“尽人事”而已,毫无效果的。使我怀疑的一点是:须藤似乎是故意在对父亲的病采取拖延行为,因为在那个时代,即使并不太重的病症,只要有需要,经济上又许可,送入医院治疗总是为病人家属所愿意的。须藤为什么没有提出这样的建议,而只让父亲捱在家里消极等死?

如今父亲去世已经一个甲子,这件隐藏在上辈人心中的疑惑,总是在我心头闪闪烁烁不时显现。是亲人的多疑还是出于莫须有的不信任?我以为否定不容易,肯定也难寻佐证。但我想还是抛弃顾虑,将之如实写下来为好。我绝无以此煽起仇恨的意思,祈愿日本友人,不要以此怪罪。我只是实事实说。

篇12:写作的随笔

靠在车窗边,我揉了揉还闭着的眼睛,放下窗户。阳光羞涩的洒了进来,此刻只散发出淡淡的光。

望着那蓝的耀眼的天空,几片小小的,薄薄的云朵从头顶上经过,它们一起向南飘移去,把我的思绪也带去了。

清晨,旅途天空中的云虽然不多,但是很美,在朦胧的雾中,呈现出了几丝淡淡的云彩,这云彩轻盈的凝结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天空渐渐的明亮起来,太阳摇大摆的照着这些云朵,使云朵显得更美丽。看着那成群的云朵,它们好像一个团体,站在最前方应该是它们首领,它们不动,也许是在跟风姐姐商量怎样带领它们,去往世界的每个角落。

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凉凉的,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我的发丝;全身心的放松,全身的疲惫感也都没有了,只感觉到一缕缕凉凉的清泉流入内心,正如同火热的夏天吃着冰凉的西瓜。

中午的云很是神秘,许多白云犹如一堆堆棉花糖。午后的云朵变得很多,很厚,它们排的很整齐,两个一伙的飘在碧蓝的天空中。一阵凉风吹过,树枝被吹得东倒西歪,树叶满地都是,天上突然出现了乌云,好像要把白云吞没似得,它们也不怕,静静的站在那儿。风姐姐来了,她吹走了乌云。这时,天空有恢复原样了。白云持在天空,形成了一副宁静美丽的油画。

躺在草坪上,被暖暖阳光包围着,左手枕着头,右手抓起旁边的零食,闭着眼睛慢慢咀嚼着,享受着阳光沐浴的感觉,只觉得阵阵暖意。

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轻纱似的云彩,是那么朴实,纯洁,不加修饰却楚楚动人。

眼前的云不断的变化着,一会儿,出现了一个身穿粉红薄纱的小仙女,她左手提着一个精美的小花篮,右手握着一根魔棒,只见她将魔棒缓缓挥起,整个天空变成了花的海洋,小仙女的身影也不见了……

欣赏傍晚的云朵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夕阳就像它们的妈妈,只见她舞动着五彩的画棒,天空便成了彩色的动物园。这边,一只橘红色的小鹿在快乐地奔跑,那边一只凶神恶煞的老虎张着血盆大口冲过来了。突然,小鹿变成了一只金色的大狮子,而老虎却被一阵风吹散了……

站在遍地的向日葵面前,夕阳一点一点变少,光线一点一点便少,可心中的暖意却不曾减少。只觉得欣赏着旅途中的美景会让人心情舒畅,让人感到很放松。

原来云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变成世界上任何东西;云是一条会飞的'变色龙,变出种种色彩;云是一个童话人物,带给我们无穷的欢乐;云还是一场电影,一场永远放不完的电影……

静静地看着令人陶醉的云,静静地欣赏,原来生活中也有如此靓丽的一道风景。

篇13:写作的随笔

和千千万万普通农村妇女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的婆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我的家,就因为有她。

公公的过早离世,给这个家庭蒙上了不幸的阴影。三个孩子尚小,最小的一个还在嗷嗷待哺。曾有好心人多次劝婆婆再嫁,但都被她一一回绝。

年轻的婆婆忍悲负重,硬是咬紧牙关,坚强地迈过了生活中的一道道坎,将三个子女养育长大并一一成家。

可以想象,婆婆在三个孩子还小的时候,所吃的苦,所流的泪和汗。

仗着自己年轻,身强力壮,在农村大集体时期,也是生活最困难时期,为了多挣工分,为了让孩子们吃饱穿暖,婆婆总是担当着一个男人的角色,拣重活累活干。

时常听村里人说,婆婆那时通常是一肩挑两副担子,哪怕是双肩磨破了皮,疼痛难忍时,她也是坚持挑双担。

沉重的担子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只有在夜深人静、孩子们熟睡时,以无尽的泪水伴着浑身的疼痛熬过一个个黑夜。而第二天依然照常。

尤其让我深深感动和佩服婆婆的一件事是翻盖瓦房那年。为了省钱供三个孩子读书,为了添置翻房的砖瓦,婆婆把平时节省下来的稻草、麦秆,一担一担挑到船上,(因为孩子小,帮不上她的忙)然后,一个人沿着河边,深一脚浅一脚地推着装满草的船到相距八里以外的外乡去换砖瓦。

这一路还要渡过季黄河,无法想象那时婆婆经历了怎样的一段艰险的水路过程,但可以想象婆婆所流的汗水。

她的这段推船换砖的经历也因此成了四乡八邻传诵的佳话。我曾问过她,为什么不请个人帮忙?她说,若请个男的,别人会说闲话;请个女的,没有谁家同意。是啊,单身母亲做事难呀。

婆婆识字不多,但她明事理,识是非。我爱人十八岁那年,已进了社办厂学了一名车工,照理说,可以承担这个家的重任了。

然而开明的婆婆响应国家的号召,毅然决然地把儿子送到部队。当兵四年,虽然没有给这个家带来多大改观,但婆婆毫无怨言,她只是觉得,儿子当兵四年,经过大风大浪的锻炼了,长结实了。

后来,我们都成家了,婆婆仍一如既往地操劳着我们的家。

从我踏进这个家门,地里的活儿还总是婆婆一个人去干,很少让我插手。

清楚地记得那一年,由于一场大风大雨,我家地里即将收获的稻子伏倒了一大片。

婆婆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个人在地里把伏倒的稻秆扶起来,再一把把捆好。一直扶到天黑了许久,才回到家。婆婆的勤劳能干,一直令我敬重和感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婆婆的身体已大不如从前。

由于年轻时吃的苦头太多,腰腿损伤严重,干活时越来越吃劲。即使这样,她仍不肯闲着。

现在农村的土地都实行了流转,记得刚开始流转时,说什么她也不同意,她说,田地就是全家的命,没有了地,去吃西北风吗?

好在经过我们的再三劝说,她总算想通了。如今,农闲季节和村里一帮相仿年龄的大妈们一起打打牌,开开心心地过着每一天。

我的婆婆,就是我的家。有婆婆的家,才是幸福之家。

篇14:写作的随笔

有些事它是自然而然地就来了,就拿我开始写作来说吧,是因为我的一位老师。

她是我中学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她无论是我在学校还是走上社会以后,她都一直在关心帮助着我,这个失去了母亲的学生。

她对我应该说是抱有同情心吧。也许是她也有跟我同样的经历,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父亲又续玄,生下了妹妹们。

我们毕业后,有时一些同学联系好就会一起去看望她。她总是对我们非常热忱。她教书育人几十年,学生无数。但是她对我们一个一个都了如指掌。我们去看她,她记得我们所有人的名字。还会跟我们讲述以前她教过的其它班级的同学,特别令她难忘的事。她记忆深刻。这时她已经退休了。

我还记得那年我们班级下乡学农时,她的二个孩子尚小,但是她也没向学校请假,而是跟随我们这个班级一起去农村生活了半年。不过那次我们班级分了几个生产队,她是跟另一个女生的队在一起。

还有二次同学聚会我们把她也一起请来了,大家兴高采烈、欢聚一堂。有一次因为人比较多,大概有二桌人。这是我们班级以前的女班长,她的功劳。她多年后又一次行使了她的权利。在发短信通知所有能通知到的同学时,(包括出国回来探亲的,她都已了解好)在通知末尾加了一句话:务必出席。结果就出现了非常热闹的场面。女班长很有主见,她见来的人多就提出把饭店的二张桌子拼在一起,成了一张很长的类似于会议桌的饭桌。她讲这样大家讲话交流方便。至今,那时的欢声笑语还回荡在耳边。

可是没想到这样一位平易近人、非常敬职敬业、热爱学生的老师在她六十多岁时得了癌症。肠癌开了刀,化疗吃了很多苦,她都忍受下来了。但是后来癌症又转移了,再手术还是没能挽留住她的生命。在她临终前,她叫家人通知我和另外二位同学去她家,她讲她想再看我们一眼。

当我们走进她二楼的房间时,看到她的床头放着她心爱的孙子孙女的照片。看到她时我们可敬的老师,她已经被病魔折磨得失去了往日的神彩。她被疼痛折磨着,也已经知道自己为时不多。她对我们说了她最后在医院治疗的一些情况。

她说她在医院治疗期间,她自己完全知道自己的病情,她叫医生不要瞒着她。还主动跟医生说:你们不要有顾虑,我知道自己的病情。如果看不好的话,就作为你们在医治方面的尝试,取得一些实践的经验。在她快要离开这个人世时,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让医生能通过对她的治疗,在医学上得到一些帮助和经验。

她最后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泪,动情地跟我们说:她不舍得我们。我们虽然心里很难过,但在她面前我们要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不断地安慰着她。等我出了她家的门,眼泪就控制不住地掉了下来。

我知道她除了不舍得自己的家人,最不舍得的就是我们这些学生了。她实际只比我们大十几岁,她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从毕业一直到退休始终在我的母校,没有离开过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她与我们已有了40多年的感情,她临离别这个人世时,仍念念不忘、依依不舍的就是我们。

过了不久,我们这位亲爱的老师就离我们而去,终年七十岁。我们班级有十几个同学都去参加了她的追悼会。还有在海外的同学无法回国的,得知消息也托在国内的同学致意并送了花圈。

以前老师在的时候,我碰到什么事情会很自然地就想起她,会给她打电话。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听我述说,然后给予我安慰或帮助。所以我一直忘不了她。连做梦梦里都经常做到她,如同她生前那般。

我实在抑制不住对她的思念之情,就拿起了笔,写了一篇纪念老师的文章。就是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

篇15:写作的随笔

写这样的话题,原于昨晚的一个梦。梦中我在很偏远的山区,洗脸时他们只用少量的水,而我直接用杯子挖了满满一杯。后来和他们一起去水源的地方,那挑水的地方路途崎岖,左捌右捌,在快到时简直是靠近悬崖,可就在那陡峭的路里面还有一条小路,我便想也没想就从那条小路走了,我看到水源了,那细小的水滴,突然明白他们为何如此节约了,他们排队一人只接了一杯,而我的这条路是到不了水源的,倒是两边有很多海棉,这样无论如何我是掉不下去的。

在我醒来后,我仔细的回想这样的一个梦,这个梦让我得到了两个启示,一是不要挥霍别人的劳动成功,因为它总是不容易得到的,而现实中往往很多人是觉得占了便宜,比如有人请我们吃饭时,心想是别人请的,又不用自己掏钱,便挑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吃的东西;二是你若把自己圈在一个安全气囊中,你也一定会失去你想要的结果,这让我想起前天和一个朋友的对话,当时我刚写了《世界》这首散诗,他发来聊了两句,我说了心中的矛盾,他说你首先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其它都是幻象,你越怕什么,它就越会成为什么,我想说这样的话对我来说太有力量了。是呀,我是知道我要做什么的,当你勇往直前盯着你的目标时,风雨都会为你绕道的。

而说到此,我又想鼓励和我一起学车的姐妹们了,你们虽然考试二三次还没过,但希望不要害怕,用心去学,把每次练车当作考试,其它交给运气吧。祝愿你们一切顺利。

可慢慢的你会发现,所谓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一种感觉。你不能强硬的要求别人改变什么,一是别人不舒服,二是如果那个人没有按你想的改变时,你会失望而难过。

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无论是婚姻,还是工作,因为除了本身我们的样子外,别人是可以影响你的。记得曾经心血来潮问过几个朋友,觉得我是什么样的人,有说高冷的,有说忧郁的,有说古灵精怪的。仔细想想,似乎都是对的,只是当你和什么样的人相处时,便会将你呈现出什么样。

篇16:写作的随笔

最近爱上喝茶,包括清茶和奶茶。卡里并没有多少钱了,却还是不能自已地在饭后点上一杯冰茶。像是男人停不下抽烟酒鬼停不下喝酒一样,我开始离不开茶。我的心里开始慢慢地喜欢上酒精和香烟,因为它们带来的抚慰,细微如丝,能够在独自的时候相互依存。不过只是喜欢,喜欢并不代表要触碰。这两样东西对我来说无疑是忌品。而我之所以恋上喝茶,是因为偶然的相似感。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当你用三根手指拿住茶杯时,无名指和尾指会自然勾起,像是拿着高脚酒杯。当你嘴唇触碰到吸管并将它含住时,像是含住一根香烟。那晚正是天凉,温度低得令人发抖,我拿着一杯冰的茉莉茶,慢慢地吸里面的茶水。那丝丝缕缕的冰气像是尼古丁,让我镇定下来,而那沁人心脾的淡香微甜的茉莉味像是从未喝过的美酒。我一秒就爱上了这种感觉,因为我已经能够通过另外的方式去感受酒精和香烟。

距离上一篇文章的发表,已有些时日。而这段日子里事情明显比上次多的多,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与刚来这里时有较大的差距。而我的写作之夜更是混乱不堪,许多事情我不懂说,我以为我能写下来,谁知我连写都不会,只能是用想的。所以很多想法的涌现,其实它们是有记录价值的,只是我能力有限,无法一一写下来。于是只剩下一片空白。

有时因写作遗忘了时间,任窗外的天空转换了颜色,杯子里的热水逐渐冷却。文字和思虑得以使时间蔓延和扩展,这是意义所在,也是我享受孤独的方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长久导致的孤独感,使人有时非常渴望与人群靠近。想接近他们的,想象他们在想什么。我常常让自己置身在人群之中,却把自己当成隐形人。脸色若无其事,也不想说什么话。

周末的夜里,空气略有湿润,天地之间有一点点细微的感觉差异,让人的神经就有敏锐的回应。坐在出租车里向窗外看去,此刻城市里没有车的蔓延,也无如潮水流动的人群。没有白天的花天酒地,也没有夜晚的醉生梦死。亦无什么声音,只有冷清,庞大并且落寞,我只觉得它很好。

躺在深夜的床上,安静得可以听到心跳声,这种静谧使人觉得血液的速度缓慢,几近停顿。使人看得到自己的处境,也是容易让人万念俱灰的时刻。常常不愿独自享受这种失落,黑暗里渴望在手机的屏幕光中寻觅慰藉。直到眼皮投降,丢弃一切,与柔软昏迷过夜。

下雨。南方的初冬,雨水充沛,一下就是几天。雨声包裹着校园,通向尽头遥不可及。白天撑着一把伞走在雨里,惆怅萦绕。到店里买了毛边纸,竟不够钱。店主便让我先拿回去用着,有空过去时再将钱补齐,我再三感谢了她,并抱着纸离开了。抱着一刀毛边纸在怀里,突然就欢喜起来了,拿回宿舍就开始练字,一练就是一下午。一点倦意也无,脑子清晰,只是略微有些钝重。外面还在下雨,不过该找钱去给白天的老板娘了。该如何是好,那时我身上已没有纸币了,可以说最后的几张一元都拿去买纸了,翻了一下柜子,找出零零散散的几毛钱,还有硬币。总算是凑齐了数目,因为我不爱借钱,而我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心里会十分舒服。已经是傍晚,加上下雨,才六点过些,天已经完全暗下来了,撑着伞走在长长的校道上,积水弄湿了帆布鞋。抓着伞的手冻得发红,一整天没梳过的头发。邋遢的我,只想赶紧还清欠着的纸钱。只因这样会让我的心舒服些。

比赛。有人说我唱流行歌好听,甚至有些朋友以为我是学音乐才唱歌好听。其实不然,我从来没有接受过训练,只是拉着明亮创伤的声音,在麦克风面前随便低吟浅唱,或者喊叫。唱久,也知道了控制气息,可以在高亢或低沉之间游刃有余。关于乱七八糟的比赛,我只是为了好玩,并不抱什么期望。但是上台时仍然是条件反射,紧张地不知所措,常常表现为忘词。这是令后台的我无可奈何的事,不过那些终将逝去。想来只是一些娱乐,便不再纠结其中了。

学生会。我不知道那么多人去报名“应聘”学生会的人里,为什么会挑中我。面试那天我几乎没怎么说话,平平淡淡就过去了。竟被录用,我也是不明觉厉。而且还进了我的志愿部门。学生会给我的概念一直很模糊,进来这么久,好像也就是在不停的工作,开会。感觉还好,只是不大符合我的生活方式。毕竟我是自由派的,不爱被管制。例如值班和占用时间开会之类,我并不反对,但一直觉得奇怪。对人类奇怪,对写作者奇怪。现在我只能把这个当成一种经历,一种生活经历。最好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东西。然后为我将来的小说服务。

人际。人际脉络简单,身边没有同事,老板,父母,亲戚,老友,旧爱,新欢……种种纠缠。一直在独自生活,一个人来来回回,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写作。不过新鲜的事情总是接踵而来,有些陌生或熟悉的人来我的世界看我,并给我带来许多故事。然而他们终不是我的寄托。我的朋友很少,对男人很难产生爱情。短期理想是能够赚到足够的钱去西安和武汉。长期理想是可以某天突然消失。

现在陪在身边的是舍友和班里的一些同学,她们各自带着不同的特点,带着女性独有的魅力。她们常对我微笑,她们微笑的时候眼睛和唇角有甜美的轮廓,年轻平凡的面容散发出青春的味道。有时感觉她们与我不同,或者说我与她们的不同,无论是爱好,还是情感。不过生活在一起时,十分融洽。这让我很欣慰。

回到宿舍,胸口极闷。坐着感觉生命就要走到尽头,我永远无法理解自己为何那么拼命。继而便是我预料到的事了,我吐了,几乎是一秒跪在地上,双手撑地吐的,我没有再多的力气了。只是感觉眩晕,呕吐物发出令人恶心的酸臭。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吐了,好像上一次都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了。我畏惧这个动作,因为它常常令人感觉到死亡,如此接近。

参赛完后我觉得我也不适合参赛,因为我对奖项或者名次什么的并不感兴趣。反而再一次觉得我又变得不自由了,那当初为什么会报名呢?人总是这么矛盾,我总是这么愚蠢。

睡了一个下午。

我常常做这种事,睡觉,并且不愿醒来。生活安逸,我并无压力。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也什么事情好消遣。不过吃常常能占去一大部分时间: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碳水化合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得到饱满的充实,在温暖和满足中发出呻吟,我是这样的溺爱自己的胃,或者说我是这样不顾其安危,说到底还是为了嘴巴的味蕾享受罢了,不过常常也是因为胃的需求我才会想要满足它。

除了吃还有聊天。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喜欢拿着手机和别人聊天。有事没事都会拿手机出来看看。不过真正的聊天还是需要安静的背景的,我喜欢在夜深人静时和别人聊天,全世界像是什么都不剩,只剩下心灵的交流沟通。不知道人的一生,会有几次的可能性,对另一个人敞开心扉,对另一个人毫无保留。

“她又说,我与你说话,就如同对自己说话一般,不知不觉,就会觉得心酸。”

篇17:写作的随笔

新的一年,总会给人新的希望,新的憧憬。

孩子们,从早晨就开始盼望着放假了。按耐不住的兴奋劲,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仿佛又回到开学初的样子。发下试卷时的烦恼被抛在九霄云外,快乐被渲染到极致,就连老师的批评,也忘记了,只是傻傻的乐呵呵地笑,下午的元旦联欢提前就在心里开始了。老师在电脑上敲字,孩子们在桌上写字,挺安静的一件事,今天却让孩子们笑个不停,噢,打错字了,回头想制止,却找不着了。孩子们,如果不是因为考试复习紧张,老师多想从第一节课就开始让你们玩个痛快。可是总是舍不得,舍不得让时间这样溜走,舍不得你空手而归,舍不得看你拿着试卷时沮丧的脸。所以,才总是把你的思绪拉回来,提醒你认真听。

元旦联欢会上,老师提前在黑板上写上了漂亮的彩字“元旦快乐”,每个同学的桌上,摆满了从家里带来的小零食,平时是不让随便吃的的,今天是个例外,大家吃的特别香,特别高兴,老师也一改往日的严肃,笑眯眯地和大家唱歌。有些文静的女生,竟羞涩地忘了台词,胆大的同学,还没来得及把嘴里的糖果吃完,就急匆匆地抢过话筒。亓新雨的一首《荷塘月色》,竟引来了全班的小合唱。我这个语文老师再忙也得来呀,给大家送来了新年的祝福,也把一首最拿手的英文歌曲《昨日重现》素唱了一遍。不用听得懂,只要有欢乐的歌唱和掌声,就足够了。一曲终了,好多好多同学给老师送上小橘子,小糖果,噢,老师只要你甜甜的微笑,只愿你把今年的快乐带进明年,就足够了。

在休息的空档里,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又簇拥来,向我传递着新年的快乐,那个不爱说话的王安琦,给老师写了一首小诗;那个调皮的吕其辰,端正地在贺卡上写上了新年祝福;一说话就脸红的梅芳艳把装满巧克力的信封偷偷放在桌子上,直到他们走后我才发现;文章写得极棒的马玉倩,把想念装在信封里……小小的人,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长大了。如果可以,我真想再回到他们身边,把他们送入初中,总是因为半途的割舍,对他们有一份愧疚,有一份牵挂。新年里,也是感情的一个梳理吧,总让人还念起曾经在一起的人,曾经共同走过的岁月……

元旦的三天假期,终于可以睡个懒觉,终于可以跟在你们爸妈的后面随意地游玩,多好。元旦过后,就是寒假,就是热闹的春节,冬天的快乐,也许就在这些节日里了。长大了一岁的孩子,忘不了为这些节日添上一份惊喜,能自己独立睡觉,会收拾自己的房间,会洗自己的袜子,在父母疲劳的时候,给父母捶捶背,更因为,由于自己的努力,可以骄傲地拿出奖状,让家人和亲戚共同分享……

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有老师和家长的目光,在热切地期盼着你,期盼你健康成长!

篇18:抒情随笔写作

喜梅花儿开

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她还会远吗?瞧,那不远处的傲骨寒梅她也已经朵朵绽放在枝头,冷艳清绝,凌寒独自开放。那是冬日里最后的虔诚温馨告白,还是时光温润的痕迹里,卓然在守着回眸的一抹情深,一褶心动,这喜梅花儿开,痴痴等君来……

有位佳人,在隅一方。梅花,她清雅俊逸,娴静清幽,轻悄悄,笑盈盈,就这样在岁月匆忙搁浅间蘸满了冬情,布满了这新年的密语:春儿,她来了……

一种相遇,一笑倾城。红润的脸庞,芳香的气味,屈曲盘旋的枝干。早春的扉页刚被打开,这不,梅花她就雀跃般轻缀了疏枝,一抹酡颜醉红了一纸素笺,片刻开启了这新春的序章。嗅着这淡淡的花香,心中暗暗窃喜,不由挪动了脚步。那这朵朵春情,丝丝笑意,是梅花她在戏谑这缕缕未完的寒风,还是这喜庆的梅花她扼不住心底的暖,胭脂吐蕊,眉目传情,春光乍泄,千丝频弄小温柔,竟不由撩起心事,意悠悠。

凝眸成笑,“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一眸春情,一抹诗音。流年在时光的树上开花,岁月在年华的心中烙痕。温良的日子,清浅的时光,那这红尘深处,花开一缕香,悠绵的般若惊鸿间,是谁在指尖娓娓垂涎凝香?故事经年淡,余香意未幽,今宵别梦寒,又是谁心无杂念的捻字为暖,搓诗为情,着一笔月朗清风,踏一瞥云淡风轻,只为了这素纱半掩芙蓉面,一梦成痴却然已是千千年?

一种回眸,如诗如画。或许,这时光的脚步,抑或,这或深或浅的记忆里,都可在这一念花开间觅寻到那过往的温情吧。不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逐梦而去。倏尔,一枚温婉的情思就这样打破了这一直静静的涟漪。或许,这雪儿与梅花她更配吧。那这踏雪寻梅,又是何等的令人期待,著人向往。

谁知?果不其然,一场大雪愕然随梦而至。朵朵冷艳、瓣瓣柔香、缕缕幽芳的梅花不顾寒风翩翩起舞。轻叩季节的门扉,是这欣喜的梅花在给流年准备一个晶莹剔透的记忆,“梅花开了,我在花下等你。”还是这片刻驻足停留的梅花,她本想留一颗素心在尘世,任凭“梅枝摇曳,冷了旧词;花香纤纤,赋了心绪。”那这满腹心事的梅花她又湿润了谁?醉了谁的心房?是否又忘了这春已至……

“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处寻。”轻踏季节的流光,飞雪欣欣曼迎春。这无约而至的雪花,她又一次诗画了这季末的曙光。又或者,这一生所有的相逢都是温暖。那这脉脉温存的凝眸,她又氤氲了谁?光阴深处的重逢,雪梅相依,这诗中情,画中意,又是何人予?

触摸着梅花的灵动,不由的加快了脚步。落雪呢喃,暗香隐隐,情深痴缠。是雪儿,还是梅花?她又一次不小心搅了清幽,惹了眉眼,乱了思绪。是雪儿她不舍这尘世的味道吗?孰是这痴情的梅花一瞥惊鸿执着的在找寻那曾经的自我?那这滚滚红尘间,雪儿与梅花,是重逢,抑是擦肩,还是一次温暖邂逅的瞬间,凝望铸成了永远。“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念深深,情缱绻。漫步在梅花丛中,花枝轻颤,香气盈怀,撷影重重。乍暖还寒,恰是花开。是梅花她在痴等着雪儿,还是雪儿一直在盼着梅花。孰不料,此时,竟,“宣不成诗,曲不成调。”那这轻颤的悸动,不,梅花她的静,她的俏,她的万花丛中的一缕清幽,她那万里飘雪里的一抹映红,又从何处来,又将到何处去?是这浅梦易醒,只恐夜深花睡去,还是芳华一瞬,那萦绕在心房的暗香强烈感受到了这春的脉搏,春的生机,“怂”起了阵阵暖意?

然,这时,却又不知何人,落雨飞花,滴答弄弦,漫抚瑶琴,轻弹起了《梅花三弄》,曲调悠扬,回味不已。本欲折一枝寒梅赠与,但又恐惊了这份清幽。那这若干年后,卿又是否会了得这段青翠的记忆,念的这段昨日遗失的风情。

携梦而归。或许,这再寒冷的日子,也会因为梅花的点缀而变得生机盎然起来吧。瞧,这梅花,她深情,热烈,朴实美好。一缕淡淡的幽香,一酡浓浓的胭脂红,就这样旧尘涤荡尽,让春天行走在了心上,唤醒了这冬日里的眸光,将春情和笑意洒向了尘世。况味经年转,过眼云烟了。时间转瞬而逝,褪去了浮华,积淀了前行的力量。那这些柔和温暖的情怀,这喜梅花儿朵朵开,不也正是在指引我们走向这永恒的春天吗?

梅花,她是春的使者,她是冬日里的一抹生机,她更是那心底汩汩溢出来的温暖。又或者,我终是带着这满身的红尘走进这片梅林的。那这份撼动生命的懂,这缕冬天里的丝丝暖意,还有这流年里的倾情相遇,是梅花她在“踏雪寻梅”飘逸空灵的旋律里脉脉心语,攫取安暖,还是这份浅喜深爱的懵懂,那种相逢恨晚的怅然,这一指痴缠,眷眷心语,深情的在弹奏着这指尖年华。

春尚浅,情却浓。风景在远方,也在身边。原来,心的领悟,只是一瞬间,那最美的时光却一直还在路上。敢问,谁的等待,又一直行走在心上。撷一抹明媚的光阴,这时光的风,也总不会只是一个模样。人生,那若不是终点,不如,就让我们在心中留一盏灯,把梅植进生命里,云很淡,风很清,任星辰,浮浮沉沉,心境永远不会近黄昏,不是青春的归人,而是她正青春。

篇19:初中随笔写作

伛偻的背

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 ——题记

我小时候,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只好住在爷爷家中,而这一住便是数载……

爷爷家中有一辆三轮车,每逢出门,必定少不了它。记得我以前到了午睡时间,总是不肯安稳睡觉,这时,爷爷便在三轮车的后兜里铺上小被,放上枕头,然后轻轻地把我抱到里面去,生怕摔着。干完这些,爷爷就像猫一样,把背弓起来,用力地蹬着三轮车,绕着村庄转,一边转,一边唱着童谣哄我入睡,这时,我看到爷爷的背好像比平日弯了许多……

记得以前到了秋天,是玉米丰收的季节,爷爷便又蹬起他那三轮车,骑到田地里去掰玉米。一到这时候,我便来了劲头,大声嚷嚷着要跟去,爷爷就说:“地里风沙大,不如在家舒服,小孩子就别去了。”一听这话,我哪能善罢甘休,便嚎啕大哭起来,爷爷奈我不得,最后在我百般纠缠之下,便同意了,顿时我就破涕而笑,心想:“这招真是百试不爽啊!”到了地里,爷爷什么也不让我干,只准我在三轮车里玩,我便只能乖乖的呆在三轮车里,看爷爷独自一人弯着背在玉米地里来回穿梭,不一会,便消失在玉米丛中。等到爷爷从玉米地里出来时,已是黄昏。只见爷爷背了一袋玉米,步履蹒跚地往外走,见状,我迎上去,在爷爷后面帮忙拖着麻袋,一步一步地走到三轮车旁,然后费劲全身力气,跟爷爷一起把麻袋装上三轮车,装完以后,爷爷说里面还有好几袋,说完便又钻回玉米地里。我们这样反复了不知多少次,只记得当时我累的躺在装满麻袋的三轮车里再也起不来了,怎么回家的都不知道,我猜想大概是爷爷弓着背,一脚一脚地蹬着三轮车把我带回家的吧。

每逢这时的第二天一大清早,爷爷便早早的起来扒玉米,我便和爷爷一起扒,常常比赛谁扒的最多最快,我有时候会趁爷爷不注意,偷偷的把爷爷扒的给顺到我这里一些,爷爷也常常是看破不说破。到了中午吃午饭,我又不肯睡觉,爷爷就把我抱到三轮车里,一边弯着背扒玉米,一边唱着童谣哄我入睡。那一刻,我感到爷爷的背似乎又弯了几分……

在我离开老家的那天,爷爷骑着三轮车出来送我,那时,爷爷的背已经彻底直不起来了,满头青丝已成华发,有人说苍老是一段年华,而我的爷爷将他的年华全部给了我,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岁月无情的从他的身上划过,留下的只是道道伤疤……爷爷把我送到村头,还不肯回去,直到我上了公交车,还恋恋不舍得在车后目送我远去,那一刻,我第一次尝到了离别的酸痛。

以后每逢周末,我必回家看我爷爷,爷爷总是提前在村口等我,因此,每逢我回老家,老家的 村口就会上演一幅一位伛偻着背,满头华发的老人骑着三轮车等待自己孙子归来的画面……

如今,爷爷的那辆三轮车仍在,或许是少了骑它的人,而显得老态龙钟。看到此处,我便在想,不知在以后的岁月里,是否还会见到一位伛偻着背,满头华发的老人骑着三轮车等待自己孙子归来的场景……

相关专题 花样年华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