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又也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又也”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共9篇),欢迎参阅。

篇1: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属一级学科,是综合运营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解决社会、经济等方面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该学科侧重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提高管理的效率。

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目前已经培养了一支力量雄厚、素质高的学科队伍,学科队伍中有教授21人、副教授35人,讲师45人;其中博士25人、硕士73人,还有许多教师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仅仅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本学科的师资队伍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学术专著也近10部,译著5部,主编教材10余部,完成省部级以上的课题近10项,有8位教师当前承担着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他众多老师也都承担着数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研究。

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置,分六个研究方向分别设在信息学院、城市管理与资源环境学院和国际工商学院。

1、管理科学:研究用先进的管理思想、系统方法、数学模型和信息技术来分析企业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国际工商学院)

2、项目管理:主要培养从事项目策划、项目评估、项目预算、项目建设施工以及项目收尾验收等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也培养为学校、医院、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专门从事项目运作的高级管理人才。(国际工商学院)

3、房地产管理: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项目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和房屋建筑知识,研究房地产经营管理和房地产政策等,包括房地产市场分析、房地产金融与投资、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房地产政策分析等。(城市管理与资源环境学院)

4、工程管理: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项目管理理论和技术研究与应用)和工程技术知识,研究现代城市房地产管理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管理——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采购管理等。包括建筑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工程索赔与反索赔问题、工程效益成本分析、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城市管理与资源环境学院)

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针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等组织的信息化应用,研究现代组织信息化管理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的方法途径,重点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管理、企业信息化总统规划等内容,研究制定实施信息系统总体解决方案的方法,并进行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的开发。(信息学院)

6、决策理论与方法:利用决策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等,重点研究信息系统评价方法,影响信息系统实施的成功影响因素,构建评价体系,从而指导企业、政府部门等组织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信息学院)

二、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该学科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管理知识,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运用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能够独立开展业务活动和教学工作,并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篇2: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范畴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方向。

该学科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该学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地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专业方向选择专业,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资源优化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不确定性决策研究和项目管理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主要专业

管理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组织和技术以及数学和计算机模型对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数学、计算机、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生产与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学、国际金融与贸易等管理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定量分析、决策、管理沟通和组织实施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熟练掌握英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

2.具有定量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3.具有基本的管理沟通、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工作能力;

4.熟悉有关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管理科学的应用前景;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运筹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业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机电工程技术基础,同时又掌握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素质和能力,能在相关事业单位、工商企业、复杂产品制造行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咨询、评价和创新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造基础、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工程管理等工业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研究系统规划、设计、运行、管理与控制以及大型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费用分析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接受应用工业工程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训练,具有实际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3. 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4. 掌握现代工程管理复杂产品研制费用分析等相关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5. 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授予学位:管理学或工学学士

管理与系统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学、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组织行为学、管理决策模型和方法、运营计划和控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参观、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工程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

4.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

6.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篇3: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浅析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方向。

该学科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该学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地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专业方向选择专业,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资源优化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不确定性决策研究和项目管理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工资待遇

截止到 12月24日,324007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4994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568元,0-2年工资4243元,以上工资1000元,3-5年工资5331元,6-7年工资6818元,8-10年工资7685元。

就业岗位

项目部助理工程师、生产技术员、工程师助理、生产计划员等。

城市就业指数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盐城。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51个]、广州[29个]、上海[28个]、深圳[22个]、郑州[11个]、南京[8个]、武汉[8个]、东莞[6个]、烟台[6个]、合肥[5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盐城[12499元]、北京[6530元]、惠州[6514元]、上海[6255元]、厦门[5365元]、广州[5221元]、南通[5182元]、深圳[5149元]、佛山[5137元]、温州[5039元]、杭州[5026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管理学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共9个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中排名第9,在整个管理学大类中排名第38位。

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项目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业工程,产品质量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篇4: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5012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对外汉语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与现状,把握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学术成果,有一定对外汉语理论研究、应用能力及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具备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科研以及国际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对外汉语本体研究

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3.第二语言习得

4.汉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

5.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三、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为2-3年,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在学期间,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已公开发表3篇以上(含3篇,其中至少有1篇为CSSCI检索源刊物)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经硕士生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27学分。修满规定学分且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组集体培养和指导教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导师组以指导教师为主,由3-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2.采取师生互选方式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

3. 硕士生应于入学之初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根据本专业硕士生必读文献阅读目录,每学期至少提交一篇文献阅读报告。

4.根据需要,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学习,承认学分,实现开放式培养。

5. 有计划地聘请校内外专家担任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篇5: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 程

类 别 课 程

编 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

时 学

分 备  注

公共

基础课 10001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 春季 60 3 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外语背景的学生可申请免修基础外语课,但必须修读汉语言专业基础课。

100020001002-x 基础外国语 春季

秋季 80 4

学科

基础课 2000 汉语言专业基础 秋季 80 4 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的课程,其中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中文背景的学生可申请免修汉语言专业基础课。

20002010 理论语言学 秋季 40 2

20002010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秋季 40 2

20002010 语言学方法论 春季 40 2

专业

主干课 200020103001 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 春季 40 2 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课程

200020103002 对外汉语语音词汇问题研究 春季 40 2

200020103003 汉语语法问题研究 秋季 40 2

200020103004 中国文化专题研究 秋季 40 2

课 专业方向课 20002010400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春季 40 2 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课程。

200020104002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 春季 40 2

200020104003 语用修辞研究 秋季 40 2

200020104004 语篇分析研究 春季 40 2

200020104005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秋季 40 2

200020104006 跨文化交际专题研究 秋季 40 2

200020104007 汉字教学研究 春季 40 2

200020104008 应用语言学导论 春季 40 2

200020104009 社会语言学 春季 40 2

200020104010 语言测试研究 春季 40 2

200020104011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秋季 40 2

200020104012 中国文学专题 秋季 40 2

公选课、跨专业课 100020004026 现代教育技术 春季

秋季 40 2

100020004020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春季

秋季 40 2

必修

环节 论文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3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为课程讲授和研讨并重,选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水平论文、著作进行研读并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实践类课程可以采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一律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其中至少有一门学科基础课的考试为闭卷形式。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倡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文献阅读报告、调研报告、课程论文等书写规范和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按照百分制评定,考查按照合格、不合格评定。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七、学位论文

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全部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形式。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入学3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由硕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由导师组教师参加。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3. 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学位论文答辩

提前修满学分,经指导教师和学院同意,学位论文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在第三学年末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

八、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一至第五学期进行。第一学期开始,结合所学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知识,在指导教师安排下,参加留学生教育学院的教学见习活动。教学见习活动要听3门以上主干课程,每门课不少于4课时,并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完成1次教案写作,参加统一试讲。完成以上环节的学生可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教学实习。教学实习要在学院统一安排下进行,集中进行一至两次讲评,教学实习不少于20学时。教学实习结束后,撰写3500字左右教学实习报告。

附:经典文献目录:

一、汉语本体研究(13)

1.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2.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与描写,语文出版社,。

3.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6.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陆俭明、沈阳著,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10.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11. 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2. 沈阳编著,语言学常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二、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5)

14. 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5. 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

16. 刘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17.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也在1994年至的《世界汉语教学》上连载过,可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下载)

18.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

三、语言学习与习得(5)

19. 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 温晓虹,汉语作为外语的习得研究―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

21. 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2. 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3. 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第二语言习得,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四、二语/外语教学法(7)

24. 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林出版社,2006。

25. 彭增安、陈光磊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26. 徐子亮、吴仁甫著,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7. 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8. 杨寄洲、崔永华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9. 张和生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30. Jack C. Richards & Theodore S. 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语言教学的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五、文化教学(3)

31.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2.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33. 赵金铭,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

六、语言测试与教学评估(3)

34. 王景英主编,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5. 杨惠中,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6. 张凯主编,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七、教育心理学(3)

37.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8. 江新著,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9. 李广平、杨玉宝主编,教育科研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八、对外汉语教师技能(11)

40. 陈宏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41. 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42. 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3. 李泉主编,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4.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5.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6.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7.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8. 卢福波著,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9.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0. 周健著,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篇6:神经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神经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应用本学科理论、方法从事科学研究、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较好的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高尚的科研道德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2. 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

3.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

4. 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组织工程、干细胞与神经损伤修复

2. 神经药理与毒理

3. 神经发育与再生

4.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硕士研究生提前修完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成绩优良,并在科研工作中业绩突出的,可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的时间不得少于2学年。承担原工作单位工作量超过1/3以上的定向、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其他原因休学的研究生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最多不超过2学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学位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三类。学位课程为必修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各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每学分一般对应18-20学时左右,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3学分,外语课、实验课的学分数均按课内学时数的1/2计算。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应不少于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23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完成。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应持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获得准确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科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论文的书写必须符合南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

2.论文选题

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选择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的课题。确定学位论文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时应全面考虑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阅读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核同意,进行论文开题。

3.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最迟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为: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拟解决的问题、拟采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资料情况、技术手段或实验条件、研究方案及工作进度、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预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等。开题报告由专家组和导师评议审核,审核通过后交学院存档。

4.中期检查

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等。

5.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六学期进行,按学校规定程序组织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除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外,还须完成学院规定的学术活动、教学实践工作要求。学位论文经导师审阅,同行2名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审同意后,申请论文答辩。论文评阅人至少有1名校外同行专家。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或7人组成,委员应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中至少有1名校外同行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正高级研究生导师。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委员会评定通过后,授予理学学位。

篇7: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范畴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方向。

该学科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该学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地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专业方向选择专业,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资源优化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不确定性决策研究和项目管理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

主要专业

管理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组织和技术以及数学和计算机模型对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数学、计算机、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生产与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学、国际金融与贸易等管理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定量分析、决策、管理沟通和组织实施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熟练掌握英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

2.具有定量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3.具有基本的管理沟通、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工作能力;

4.熟悉有关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管理科学的应用前景;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运筹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业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机电工程技术基础,同时又掌握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素质和能力,能在相关事业单位、工商企业、复杂产品制造行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咨询、评价和创新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造基础、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工程管理等工业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研究系统规划、设计、运行、管理与控制以及大型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费用分析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接受应用工业工程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训练,具有实际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3. 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4. 掌握现代工程管理复杂产品研制费用分析等相关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5. 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授予学位:管理学或工学学士

管理与系统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学、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组织行为学、管理决策模型和方法、运营计划和控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参观、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工程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

4.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

6.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研究方向

介绍

由于该领域覆盖面广,其研究方向分别为:

资源优化

资源优化管理全面融汇了经济科学和技术及管理科学。本方向的物流工程研究,对基础理论及各类问题的研究已深入到该领域的国际前沿,具有开创性和前沿性。对配送规划、物流共同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方向的供应链管理研究,对供应链设计与管理、ERP应用、生产计划与调度、流水机器调度和非流水机器调度、企业运营计算机模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各项研究已深入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

决策科学

决策科学是应用逻辑推理、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科学方法研究决策科学理论和决策者行为的一门学科。它为个体和群体决策者对众多可择方案的评价、选择、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方法论。迄今为止,决策科学理论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的前沿领域,同时决策科学的应用,也指导并贯穿于其他相关学科,如,市场学、项目管理、金融财务等学科的研究。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一门以业务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技术科学等多门学科的边缘新兴学科。研究组织内部多种项目的计划、调度、控制和统一管理;将绩效评价应用于项目中,研究针对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和体系;研究项目管理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在此基础上研究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包括程序设计的研究;研究项目风险的预测、评价方法和理论。

公共工程

公共工程组织管理是以管理学为基础,同时与公共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工程科学、公共选择理论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以公共经济研究所、电子政务研究所等为支撑,高度重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公共工程项目决策、项目评价、组织优化以及电子政务等方面较早开展了公共工程组织管理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了公共工程的组织优化、项目决策、评价以及电子政务等方面的研究特色。

以上4个研究方向也是二级学科,同时,该学科还有以下研究方向:

系统分析与决策、宏观经济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投资经济分析、金融工程理论与应用、区域发展管理、区域经济与发展战略、交通运输管理、交通运输项目评价、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不确定性分析、中国经济实证分析、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工业工程。

从业领域

主要从业领域为:国家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国内外大中型工商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三资企业等从事决策咨询、商务运作及管理工作;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篇8:管理科学与工程论文

管理科学与工程论文

摘 要:专业设置和发展关系着高校的生存和命运,也关系着人才素质和能力,决定着他们对社会的贡献。管理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由于专业定位不太清晰,办学思路不太明确,制约了专业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如何依托部队需求,结合目标院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为部队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管理科学专业 定位分析 构建研究

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伴随着中国改革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的,虽然经历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现实中,高等院校的专业定位和同质化的现实问题突出,各种矛盾交织,自身建设和体制都急需完善。教育目的是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这值得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强调科学定位,准确把握实质,立足人才培养质量,把管理科学专业办好,办出特色。

1 目前管理科学专业定位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专业归属模糊

从本科专业申报上可以体现,后勤专业申本论证前后进行过数次,从最初的法学,到军事学及管理学,在论证时就出现专业取向不统一,在争议与分歧中不断地调整,最后定为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专业。海警脱离现役管理后,管理科学专业(海警后勤管理)又成为专业发展的障碍和瓶颈,是微调还是转型,是压缩还是扩容,没有明晰的思路。

1.2 专业发展受限

为边防部队及海警部队培养的人才与传统意义的后勤专业人才有明显区别,所用专业选择性强、门类杂,掌握实践技能多,造成专业和课程系统性不强。作为一种打破后勤专业规律和体系的不规则专业,导致专业发展没有前瞻性和规范性,外部的理论发展和科学研究可借鉴性少,解放军后勤的一些发展性成果难以为我所用,海警后勤的研究和发展脱离了军事后勤体系,不军不民,两个专业方向都靠不上,又没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何去何从,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不明。

1.3 目标指向不清

如果只培养面向海警后勤的本科生,相对容易,但如果为整个公安现役部队加上海警统一培养后勤人才,难度太大。公安现役部队后勤不同于解放军后勤,没有相对严格和统一的后勤编制体制,后勤岗位设置随意性大,没有较好的定岗定编,各个警种都不同。虽然经过调研,都提出了急需后勤人才的意向,但需要的人才素质都不尽相同,后勤专业不可能办成一个“大杂烩”专业,众口难调,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哪里,以谁为主,都有待系统论证和推敲。

2 管理科学专业及特色定位的主要依据

专业的定位和特色研究一方面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使其具有动态性;另一方面,专业定位要有前瞻性。专业定位的动态调整周期应与技术发展和部队现代化建设和调整周期相对一致。

2.1 以面向部队人才需求为导向

不仅部队专业,所有专业的定位首先应考虑服务主体,因为绝大部分学员毕业后要在部队工作。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后勤就应培养怎么样的人才。所以,专业定位不能照搬照抄,要切合现役部队实际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专业定位有利于服务部队现实和长远需求,就是科学的、合理的。

2.2 以适应学科专业发展为基础

每个学科类别和专业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既有学科间的统一性,又有个自的差异性。如果专业定位不能体现内在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的发展趋势,就会自我束缚,空间越来越狭窄,直至被淘汰。后勤管理专业本身应从属于军事类军事后勤范畴,现归属于管理类,势必会剥夺其军事属性,从这点上讲,后勤管理专业必须在定位上给予一些有效的弥补。

2.3 以学院学科整体布局为依托

每个学院的学科建设都有侧重、有梯次,该学院的学科建设也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布局及发展规划。管理学在该学院的学科建设中应该如何定位,如何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这也直接影响着后勤管理专业的科学定位。因为,我院各个专业都担负着为现役部队和海警部队培养人才,从宏观和微观上看是“大同小异”。

2.4 以学员自身综合素质为考量

专业定位不能过低和过高,脱离学员实际能力。重点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员肯定有能力差别,要结合学员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从理论上讲,定位目标过高,学员能力也就越高,越符合现代化部队建设需要,但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3 管理科学专业的定位与设想

3.1 专业名称与培养目标的调整

后勤管理系现有本科专业1个,管理学门类、管理科学专业(海警后勤管理),拟把海警后勤管理方向调整为后勤管理方向。主要考虑:申办本科专业时学院处于原有领导体制模式,为了有效体现海警特色,融入学院发展大环境,将专业定为海警后勤管理方向,该学院专业属于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体系,不能纳入军事学门类,因此,定为管理学门类。学院的人才培养任务面向公安现役部队和海警部队,海警后勤管理方向过于单一和局限,如果再申报面向公安现役部队的后勤专业又面临重复建设的问题。因此,在原有本科专业方向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重新修改专业名称、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建设体系,使之适应公安现役部队和海警部队的双重需求。培养目标拟定为:培养德、智、军、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技术和公安及海警业务能力,良好的部队管理和军事指挥素质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适应公安现役部队和海警部队后勤建设及执法工作需要,精通财务、军需、营房、物资、装备、交通运输等业务知识和软件操作,能够胜任大队(边检站)及支队级后勤部门工作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3.2 专业特色的凝练

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反映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个性和明显优势,具体体现在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诸多方面,是专业办学水平和竞争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的特色应归结为:专业设计的功能性、专业结构的浓缩性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不是解放军传统的大后勤专业,没有严密的专业体系和系统的专业结构,只是按照公安现役部队和海警部队的后勤岗位及需求,进行功能化的筛选和优化组合,是结构浓缩性的专业,而且培养目标指向性强,群体特殊。   3.3 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选择与搭配决定着学员知识、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目前的课程选择与搭配,过多的是解放军及地方现有专业课程的“拼盘”式组合,实施“拿来主义”,缺乏公安现役部队及海警部队本身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在保证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的同时,注重体现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强调培养学员的动手与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突出对公安现役部队和海警部队后勤岗位技术技能和指导能力的培养,重视专项技能的培训。在课程体系上注重共同科目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既体现边、消、警及海警部队的通用技能知识,又体现后勤岗位上扎实的业务能力,充实教学内容、建立现代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多层次或多维系统的互动过程、整合实验教学资源、重视对教学实践基地的投资或建设等。

3.4 培养模式的打造

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所培养的人才素质、知识、技能和能力决定了他们对部队的贡献程度,而人才培养的模式又直接决定了学员的素质和技能。要解决人才供需结构配置的错位现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应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发展、大改革的形势,探索“3+1”或“2+1+X”等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在教学思想观念更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实施、实践教学新体系建立、课程考试改革探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实践和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

3.5 知识能力的提升

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对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起着先决和导向作用。

为适应部队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需要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培养模式,让学员在不同学习阶段有所侧重,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部队后勤管理领域所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因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培养模式是适应现代教育、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培养全面人才的一种新型模式,突出培养的阶段性,注重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么,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的本科人才培养应该构建怎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成为摆在该专业建设和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具体的知识结构如下:一是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大部分体现在大一及大二的课程之中。包括语文、外语、数学、计算机技术、哲学、文学艺术及思想品德等,是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知识。二是军事基础知识。作为公安现役部队的军事院校,军事基础知识必不可少。如,军事战略思想、军事历史、武器装备、军事组织指挥、警务实战技能等,都必须有一定地了解和掌握,这是区别于地方院校的知识种类。三是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是知识结构中的主干,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中,是学员4年学习中的核心课程,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的主要专业理论知识包括:管理基本原理、后勤业务知识、财政金融、会计、被装管理、营房管理、建筑构造、装备管理等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深浅直接体现了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的高低。四是法律法规知识。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培养的人才面向公安现役部队,公安又是具有执法职能的部门。因此,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中,必须体现出与公安执法相适应的的法律法规知识。对刑事诉讼、社区警务、讯问学、治安群众工作、安全防范、治安案件查处及国际法、海洋法等知识,都应有初步的了解的基本认知。

人才培养主要包括“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基本问题,这都是围绕能力讲的,具体包括4层涵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在这个基础上,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人才培养思路。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院校和部队后勤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后勤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管理科学专业(后勤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有:一是学习能力。本科学习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习仅仅停留在以前的靠教学传授,课后的辅导,要加强学习力的培养,要会学习、善学习,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善于挖掘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把自学作为吸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二是科研能力。科研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对于学员同样重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以探索活动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的能力。学员不能沦为纯粹的“存储器”对象,在教学活动中,要多互动多交流,与教师一道进行合作式探索,利用论文写作、实践研究增强科研能力。

4 结语

在管理科学专业的构建上,不仅要注重体系建设,还要关心怎样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不能简单的成为知识吸收器。要在综合已有的知识、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有别于他人独特的、新颖的新技能和新成果能力。不论是社会还是部队,都需要创新型人才,因为从本质上讲,没有创新性,就谈不上是人才,无论是专业技术人才,还是普通劳动者,都必须在工作中表现出创造性,从而取得突出的成绩。这也是该专业建设和科学办学必须关注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叶怀凡.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与途径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75-78.

[2]闫丽霞,王振华.论区域资源与地方高校的特色文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3):118-119.

[3]陈嘉.高校发展中的科学定位与同质化[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17):2.

篇9:管理科学与工程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姓 名:/  性 别:女

出生日期:1985.06.29  民 族:汉

身 份 证:370285****  身 高:175

户口所在:山东省青岛市香港东路23号  目前所在:北京

毕业院校:中国海洋大学  政治面貌:团员

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  所修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毕业日期:2011.07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或兼职

应聘职位:管理助理

希望地点:北京

希望工资:月薪[1001—2000]RMB

自我评价

思维具有逻辑性又富于创意,渴望接受挑战,能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喜欢团队合作,能承受压力并高效完成工作。优秀的呈现presentation技能和沟通能力。

热爱各种体育运动,尤其是羽毛球;喜欢旅游、看侦探小说。

教育背景

☆2004年9月至2008年6月 山东经济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 本科

☆2008年9月迄今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硕士

实践经历

山东经济学院 校英语协会 秘书长

☆负责社团日常会议的主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促进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协助会长制定招新方案,引入选拔机制,顺利地完成了2005年招新工作。

☆曾参与主办校英语演讲大赛,致力于会场的布置工作,比赛成功举行并获得一致好评。

2008首届中国国际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志愿者

☆将世博会每天的'活动内容整理归档,并发布到网上以便于各新闻媒体的查看。

☆负责新闻媒体的联络和接待工作,做一些简单的答疑工作。

所获奖励

☆2004年到2008年共七次获得山东经济学院两次一等奖学金,五次二等奖学金

☆2005年获得社团“优秀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

语言能力

☆英语 熟悉 级别:六级

☆普通话标准

计算机能力

☆国家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熟练掌握MS 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3763324553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

电子信箱:960672735@qq.com

个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