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小龙虾鲜心情日记

善豆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善豆豆”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难忘小龙虾鲜心情日记(共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难忘小龙虾鲜心情日记

难忘小龙虾鲜心情日记

每天迎着朝阳赶赴单位,踏着夕阳的光影归家,成为一种习惯。下班回家的路上,我总是会到那个菜市场买菜。那天傍晚,踩着落日的余晖走进熟悉的市场,蓦然发现龙虾已经悄然上市。这些在盆子里爬行的小生灵,勾起了我童年的、有关小龙虾的难忘记忆。

自从暖暖的微风吹绿了河岸,我就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性子。在春季沿着河边走也是一种幸福,野草嫩得可以掐出水来,浅黄色或是白色的小花,在如褥的草地里半遮面孔,像是少女那一低头的.娇羞。河水清澈,可见小鱼成群结队,小蝌蚪抖动尾巴,水藻在水底摇曳,有如水墨画一般。有芦苇的水洼是龙虾最喜爱的栖身之所,莫非虾儿钟情这些“梅花桩”?

抓虾有诀窍,比如用网捉。捞网的制作简单而易学,只需一根铅条,一小块网,一根树枝即可。首先将树枝的枝桠去除,再把铅条穿过网上的孔,最后把网固定在树枝上即可。抓龙虾在夜间最佳,因为龙虾常在夜间出来觅食。暮春的晚上,夜幕如墨一般黑得彻底,手电的光束划破幕布。小河边氤氲着水汽,用手电照射水底,搜寻,受惊的龙虾举起了红色的臂膀,发出了警告。这时,只需用网一捞,大龙虾即可收入囊中。有时候还有意外收获,比如黄鳝、泥鳅之类的。

这时的龙虾最鲜,加上母亲是个美食家,巧手之下必出美味。做龙虾美食,母亲最擅长做的是龙虾球。龙虾要挑大的,备齐姜、葱、酒、味精、精盐、胡椒粉、鸡蛋清、火腿等适量。先把龙虾肉切成块,用姜、葱、酒、鸡蛋清拌均匀,腌10分钟左右。把虾肉做成丸子状,上蒸笼用旺火蒸6~7分钟,再用原汁勾薄糊淋上即成。

有段时间我天天去徒手抓虾,把田边地头的龙虾洞都快掏遍了。虽然手上伤痕累累,我仍然乐此不疲。最好的时候,抓到的龙虾自己家里一顿吃不完,我会用蛇皮袋装着卖给小贩,那时候才几毛钱一斤,还可以把卖了的钱拿去买冰棍吃。到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卖虾已经攒了40多元。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捧在手中翻了又翻。

龙虾的鲜香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品味生活,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坚持、去努力。不然我也不会在多年以后的春天,在这座城市里,去怀念那段时光,回忆那些有关龙虾的如烟往事。

篇2:钓小龙虾日记500字精选

今天我和爷爷一起去钓龙虾,我们在家里先把工具准备好,带了有,线,笼子,和钩子,于是我们就出发了。

我们来到了田里,先在田里,四处寻找懒蛤蟆,忽然我看见有一只懒蛤蟆,我便用脚把它一脚踩死,把它的尸体用钩子挂上,便放进河里了,我先一动不动,等着龙虾上钩,可惜呀,龙虾不吃我这一套,过了好久,连龙虾影子也没见到,没有办法只好,另想办法了,过了一会儿,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我把线上的钩子,变成了五个,我看这下龙虾还不上钩吗,可是我这个办法也不管用,龙虾死活不上钩,看看我的笼子里一个龙虾也没有,在看看爷爷的笼子里,有这么多的龙虾都快满了,不行,我怎么能输给一个老年人呢,于是我抓耳挠腮,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方法,我先放一只懒蛤蟆在水上漂,让龙虾闻到味道,引他上钩,果然没过一会儿,我这儿就有许多龙虾来了,这下子我开心极了,过了一会儿我的笼子,不在空空如也也爬满了龙虾了,过了一会儿,又有许多龙虾,来送死,一个个就等着被我做成龙虾大餐。

忽然天下起了雨,没有办法,我们只好回家了,回到家以后,我和奶奶,把龙虾的经给拔出来,在洗洗,就把龙虾放入油锅了,没过一会儿我就吃到了香喷喷的,龙虾大餐,我吃的津津有味,可真开心呀。

这次钓龙虾,可真开心,真希望有下一次呀,真开心。

篇3:钓小龙虾日记500字精选

龙虾我钓了好多次,可唯独这一次让我很生气。

这天,我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鱼饵和鱼钩去钓龙虾。我和爸爸来到一个小湖边,一起看一下周围的环境。可这环境太差了,四周全都布满了又小又密的浮萍,连昔日那清澈的湖水也看不清楚。正要打道回府时,看见旁边有个浮萍较少的小湖去钓一钓,看看有没有龙虾。

这时,我听到了爸爸长叹一声,脸色顿时失落下来说:“有可能到这里的游客把龙虾钓走了,也有可能本地人钓走了。本来这里的龙虾大大小小遍湖都是,摸摸湖里,捉到一两只龙虾的可能性也很大。但现在,龙虾断子绝孙了。”我听了,心里默默念道:太可恶了,我的宝贝龙虾啊!你怎么就绝种了呢。

不过一会儿,我脑子里突然一想到,大人都说龙虾一般都在比较脏的水域繁殖并安居乐业。我一想,就和爸爸转移阵地,到比较脏的水域。我们总于到了一个比较脏的水域。那里,龙虾真多,大人的话是真的。

于是,我抛出鱼饵,一只龙虾好像被惊动了,“嗖嗖”两下子就逃之夭夭了。我有去掉别的龙虾。可是龙虾好像都知道危险,一个个都逃的无影无踪。不一会儿,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得意的拿在手里炫耀。可是龙虾趁人不备,趁机用夹子夹我的手,这才松开手,让那只龙虾逃回去。我气得直跺脚。忙了一下午,居然连一只龙虾也没钓着,亏我尽心准备。

我闷闷不了的回到家,晚上我做了个梦,梦到我和爸爸钓到了许多大龙虾,开心极了。

篇4:难忘布鞋心情日记

难忘布鞋心情日记

从小寄养在浙东四明山麓的一个小山村,穿在脚上的自是祖母制做的布鞋。

一直记得祖母剪布鞋底的情景:只要忙完其他活儿,祖母便会掇上一只盛满衣裤边角料的小竹筐,然而,将一块块边角料儿均匀地叠加起来,待叠到一定厚定,就拿来大剪刀依鞋样裁剪。裁剪时,祖母总是铆足了劲,每剪一下,但见祖母的下颌骨连同肌肉总要蠕动一下。

然而,更苦的活儿还在后头,那就是纳鞋底。用针穿苎麻线纳鞋底,没有一定的功夫,那是不行的。当年,好奇的我就曾经尝试过,但很快便以失败告终。不知为何,在祖母手里,那针就是好听使唤。但见祖母用针在头发间一划(为润滑剂),然后用套在中指的铜顶针一顶,那针线就很快穿将过去。差不多用上三、四天零碎时间,一只鞋底便纳好了。祖母纳好的鞋底,既线脚齐整,漂亮极了;又硬梆梆的,劲健极了。纳好鞋底,按鞋帮的活儿,就相对轻松些。而待鞋楦一楦,便可大功告成。

从剪鞋底、纳鞋底到按帮、楦鞋,前后大抵要花费祖母十多天时间。作为见证人,我确乎感到祖母太辛苦了。这不,她不仅为祖父、叔叔们也为我们四姐妹制做,可以说,断断续续间,制做布鞋成了祖母一年四季的活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我回到城里生活时,我依然穿着祖母制做的布鞋。不知为何,祖母制做的布鞋,像定做的一样,就是合脚,就是舒适。祖母可谓心灵手巧,很是适应新潮的变化要求。1978年,当我高考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祖母送我的是两双最为时髦的鞋背上按了两只耳朵(两块松紧布)的松紧鞋。在大学念书,虽然也有家里条件稍好点的同学穿皮鞋、白色回力运动鞋的,但其时我并不觉得自己穿着的布鞋有多土,而况不少农村来的同学也穿着布鞋。见我的松紧鞋做得精致,曾有同学问我:“你这双布鞋是哪买的?”“哪里买得到这样的布鞋,这是我祖母亲手制做的。”我一脸的自豪。

参加工作后,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看到周围的人群似乎很少有穿布鞋的,慢慢的,我也开始换穿皮鞋和其它休闲鞋。而为了遮掩祖母的眼睛,每每回老家探望她,我依然会偷偷地换上布鞋。然而,祖母亦并非不开窍之人。有一天,她老人家诧异地问我:“连村子里的不少年轻人都穿皮鞋了,你怎么还是老穿我做的布鞋?”“有时也穿皮鞋,但我觉得穿您做的布鞋感觉比穿皮鞋舒适。”我“变通”着说。“那好,我以后继续每年给你定做一、二双,只要你喜欢,我就给你一直做下去。”祖母脸上漾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本以为祖母只是应付应付我,想不到,她老人家还特认真。每年她都会给我捎上一、二双布鞋,而每次收到布鞋,我总是感到过意不去。给她直说了吧,怕伤她的心;不说吧,她会源源不断地给我送上,无端浪费她老人家的力气。要知道,我的鞋柜里藏着许多新布鞋。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进入新世纪,随着生活水平的骤然提升,尤其是当“饭后散步”成为一种新的保健方式,“让你出汗”成为一种新的请客样式时,布鞋似乎大有回潮之势。不信吗?你去城市广场和一些绿化堤塘走一走、看一看,就能发现不少人是换下皮鞋穿上布鞋运动的。布鞋的合脚、舒适、干燥,自是其它鞋类无法替代的。正因为此,布鞋还成了办公族、开车族的最爱。

比之于穿布鞋者,我似乎更幸运,因为这些人穿着的布鞋大多是从店里购买的,而我则是地地道道由祖母亲手制做的。少却了机器的痕迹,融入了更多祖母深情,自令我平添了一份对布鞋的爱恋和念想。

而今祖母已是九十有三的老人,虽说鞋底已难以再纳,但缝缝补补的活儿依然不辍。有一天,我告诉祖母:“我的鞋柜里还存有您做的'不下十双布鞋,可够我穿的。”祖母笑笑说:“如今纳鞋底我是不行了,但那鞋底挺结实的,如果鞋帮坏了,我倒可以继续替你换做新的。”我不好意思地说:“你这大年纪了,以后就不麻烦您老人家了,我可以上街去买。”想不到,祖母自信地说:“街上的鞋哪有我做的合你的脚,再说,现在享改革开放的福,我身体硬朗得很,眼睛也还行,还可以为你做到一百岁,你尽管放心穿。”听罢,我与祖母笑在了一起,乐在了一起。

1前,德国哲学诗人荷尔德林已预感到人类必将重返故里,重返童贞。是啊,人的内心,永远存在着一个“故乡情结”。那是一种温暖的情感的凝聚,是无尽的梦幻和永久的魅惑。如果说,整个人生就是一种精神之旅,每一步都在寻找最终的故乡的话,那么,三十年来的精彩纷呈的幸福生活,让人们在比较中回望、回味,这是由改革开放带来的,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布鞋,无非是让朝圣者的疲惫被故乡的烟火锃亮的一个见证而已。

篇5:师恩难忘心情日记

师恩难忘心情日记

从上学那天起我们就遇到了自己的老师,他们除了要教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教我们怎样做人,可以说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既离不开父母,更离不开老师。

十几年的读书生涯,我们会遇到很多的老师,但总会有几个让我们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就拿我个人来说,走上社会已有30个年头,却总会想起曾经教过我的3位老师,他们分别是陈洁、周士成和陈荣生。

陈洁老师是我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教我们算术和图画。70年代初,只有十七、八岁的她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独自一人来到我们大队插队,大队领导了解到她当时已经上到高中,加之我们农村学校缺少教师,就安排她做了我们的老师。

她扎着两个羊角辫,白净的脸蛋上长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就像大姐姐一样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劳动。上算术课时她并不是按照课本上的例题去呆板的教,而是认真地教我们解题的技巧。上图画课时同样会手把手的教我们绘画的技巧。在那不尊重知识的年代,是陈洁老师让我们渐渐地爱上了学习,使我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每次考试,我们班的成绩在全校都是名列前茅。

周士成老师是我念初二时的几何老师。几何题涉及到点、线、面较多,只有学习好基础知识,分析好几何图形,才能正确地对题目进行证明和求解。他在每次上新课前都要求我们先预习,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在他每堂课的最后10分钟都是解答问题时间,努力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在他的教导下,我的几何成绩提高很快,并能做到每道几何题都能用3种以上的方法进行证明。在当年学区组织的数学竞赛中,我带病参加,还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陈荣生老师是我读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陈老师知识渊博,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听他的课就是一种享受。他会从字、词、句、章讲到作者的.背景,再讲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努力让我们通俗易懂。

陈老师喜欢抽烟,有一次在讲课时,他一手拿着烟,一手拿着粉笔,由于讲课太投入,竟把粉笔放进了自己的嘴里。

我喜欢陈老师的另一个原因,是陈老师平时非常注重对我们写作的培养。他除了要求我们每个星期写一篇命题作文外,还让我们自己命题,写一篇关于一星期中发生在自己身边最有意义的事情,这既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我们的写作能力,记得当年我有好几篇文章都被陈老师当作范文拿到讲台上朗读。

陈老师的鼓励对我的写作触动很大,以至于走上了工作岗位的我也一直不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写作。截至目前,我已在全国各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1500余篇,小说、散文100余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们的恩情使我终生难忘!

相关专题 难忘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