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良好的日常品行有哪些

一身正气金薏米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身正气金薏米”参与投稿,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小学生良好的日常品行有哪些(共8篇),供大家阅读。

篇1:中小学生良好的日常品行有哪些

学生良好品行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品行习惯养成如何是德育教育成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品行好坏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学生良好品行教育、养成是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是《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品德》学科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需要。下面,我谈一谈一年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克服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磨练。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克制坏习惯才能形成好习惯,做到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如课堂文明用语与课外文明用语、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如学生正确的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等. 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每一课的知识点,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训练要从每个细小之处着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如学生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就及时教如何说,如何做,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桌子、扫地等。学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是很难形成良好习惯的,所以培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具体指导,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榜样引路、正面引导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充分利用《品德》课程教材中的榜样和学生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正面引导,如讲故事、看图片、创设情境、评价判断等激发学生情趣,提高认识。说服教育要注意艺术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动激发动机。

三、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日常品行综合评价相结合

做好评价环节是对学生课堂与课外、品行养成情况的评判、检测、导向。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价工作必须坚持并落实,根据每一课的知识点设计评价方案,还要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要求,结合班级开展“班级小明星”、五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评价、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评价、评比的形式多样化,把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协同班主任每月认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通过做好评价和品行比考核,对学生品行为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成为规范、养成自我良好品行的强大动力。

总之,我们的教育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成将来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进行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行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如果您是家长,则需要您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做示范

如果您是老师,则需要您加以规范,约束孩子的日常行为

五、好习惯的培养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一辈子。a社会公德的培养 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b注重仪容仪表、仪态的培养 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在仪容仪容方面主要要求其保持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使其明白人们都喜欢跟干净的人在一起工作、学习都讨厌邋遢的人。c,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使自己终身受益,同时也是自己社会责任心的体现。d,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2.好品德的培养a 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课堂礼仪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品质。b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好信手涂鸦,因此应教育学生应该爱护公物,不得乱涂、抹、画、刻课桌、墙壁等公共设施。开门、关门时要轻。一旦不小心损坏东西,主动承认,在走廊、教室不玩球等,以免弄坏玻璃。 c, 遵规守纪,热爱劳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该告诉学生,学校作为一个集体要有它的规矩,学生是学校的一分子就应该遵守其规定制度。

篇2:关于良好的日常品行培养

学生良好品行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品行习惯养成如何是德育教育成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品行好坏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学生良好品行教育、养成是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培养呢,请参考下文。

一、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克服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磨练。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克制坏习惯才能形成好习惯,做到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如课堂文明用语与课外文明用语、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如学生正确的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等. 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每一课的知识点,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训练要从每个细小之处着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如学生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就及时教如何说,如何做,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桌子、扫地等。学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是很难形成良好习惯的,所以培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具体指导,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榜样引路、正面引导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充分利用《品德》课程教材中的榜样和学生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正面引导,如讲故事、看图片、创设情境、评价判断等激发学生情趣,提高认识。说服教育要注意艺术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动激发动机。 、

三、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日常品行综合评价相结合

做好评价环节是对学生课堂与课外、品行养成情况的评判、检测、导向。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价工作必须坚持并落实,根据每一课的知识点设计评价方案,还要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要求,结合班级开展“班级小明星”、五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评价、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评价、评比的形式多样化,把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协同班主任每月认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通过做好评价和品行比考核,对学生品行为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成为规范、养成自我良好品行的强大动力。

总之,我们的教育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成将来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进行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行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良好品行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品行习惯养成如何是德育教育成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品行好坏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学生良好品行教育、养成是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是《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品德》学科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需要。下面,我谈一谈一年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克服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磨练。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克制坏习惯才能形成好习惯,做到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如课堂文明用语与课外文明用语、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如学生正确的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等. 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每一课的知识点,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训练要从每个细小之处着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如学生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就及时教如何说,如何做,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桌子、扫地等。学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是很难形成良好习惯的,所以培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具体指导,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榜样引路、正面引导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充分利用《品德》课程教材中的榜样和学生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正面引导,如讲故事、看图片、创设情境、评价判断等激发学生情趣,提高认识。说服教育要注意艺术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动激发动机。 、

三、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日常品行综合评价相结合

做好评价环节是对学生课堂与课外、品行养成情况的评判、检测、导向。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价工作必须坚持并落实,根据每一课的知识点设计评价方案,还要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要求,结合班级开展“班级小明星”、五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评价、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评价、评比的形式多样化,把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协同班主任每月认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通过做好评价和品行比考核,对学生品行为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成为规范、养成自我良好品行的强大动力。

总之,我们的教育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成将来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进行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行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良好品行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品行习惯养成如何是德育教育成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品行好坏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学生良好品行教育、养成是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是《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品德》学科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需要。下面,我谈一谈一年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克服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磨练。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克制坏习惯才能形成好习惯,做到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如课堂文明用语与课外文明用语、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如学生正确的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等. 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每一课的知识点,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训练要从每个细小之处着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如学生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就及时教如何说,如何做,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桌子、扫地等。学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是很难形成良好习惯的,所以培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具体指导,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榜样引路、正面引导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充分利用《品德》课程教材中的榜样和学生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正面引导,如讲故事、看图片、创设情境、评价判断等激发学生情趣,提高认识。说服教育要注意艺术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动激发动机。 、

三、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日常品行综合评价相结合

做好评价环节是对学生课堂与课外、品行养成情况的评判、检测、导向。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价工作必须坚持并落实,根据每一课的知识点设计评价方案,还要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要求,结合班级开展“班级小明星”、五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评价、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评价、评比的形式多样化,把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协同班主任每月认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通过做好评价和品行比考核,对学生品行为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成为规范、养成自我良好品行的强大动力。

总之,我们的教育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成将来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进行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行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良好品行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品行习惯养成如何是德育教育成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品行好坏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学生良好品行教育、养成是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是《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品德》学科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需要。下面,我谈一谈一年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克服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磨练。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克制坏习惯才能形成好习惯,做到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如课堂文明用语与课外文明用语、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如学生正确的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等. 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每一课的知识点,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训练要从每个细小之处着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如学生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就及时教如何说,如何做,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桌子、扫地等。学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是很难形成良好习惯的,所以培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具体指导,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榜样引路、正面引导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充分利用《品德》课程教材中的榜样和学生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正面引导,如讲故事、看图片、创设情境、评价判断等激发学生情趣,提高认识。说服教育要注意艺术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动激发动机。 、

三、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日常品行综合评价相结合

做好评价环节是对学生课堂与课外、品行养成情况的评判、检测、导向。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价工作必须坚持并落实,根据每一课的知识点设计评价方案,还要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要求,结合班级开展“班级小明星”、五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评价、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评价、评比的形式多样化,把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协同班主任每月认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通过做好评价和品行比考核,对学生品行为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成为规范、养成自我良好品行的强大动力。

总之,我们的教育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成将来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进行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行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良好品行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品行习惯养成如何是德育教育成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品行好坏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学生良好品行教育、养成是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是《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品德》学科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需要。下面,我谈一谈一年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克服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磨练。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克制坏习惯才能形成好习惯,做到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如课堂文明用语与课外文明用语、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如学生正确的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等. 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每一课的知识点,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训练要从每个细小之处着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如学生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就及时教如何说,如何做,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桌子、扫地等。学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是很难形成良好习惯的,所以培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具体指导,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榜样引路、正面引导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充分利用《品德》课程教材中的榜样和学生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正面引导,如讲故事、看图片、创设情境、评价判断等激发学生情趣,提高认识。说服教育要注意艺术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动激发动机。 、

三、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日常品行综合评价相结合

做好评价环节是对学生课堂与课外、品行养成情况的评判、检测、导向。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价工作必须坚持并落实,根据每一课的知识点设计评价方案,还要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要求,结合班级开展“班级小明星”、五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评价、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评价、评比的形式多样化,把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协同班主任每月认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通过做好评价和品行比考核,对学生品行为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成为规范、养成自我良好品行的强大动力。

总之,我们的教育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成将来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进行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行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3:怎么培养良好的日常品行

从点滴的事情培养良好的品行

古人说:“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 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中国历代仁人志士莫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 任。他们认为,为人立身处世,总要心正行端,严以律己。立处世若不能保持 超然的态度,就好像在泥土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洗濯双脚,又如何能出人头 地呢?处理人世事物若不抱多留一些余地的态度,就好比飞蛾扑火,公羊用角 去顶撞篱笆,哪会使身心感到愉快呢?

良好品格的形成,需要从点滴做起,注意从小的方面下功夫,恪守循序渐 进的原则。另外,还要靠自身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才能够做到。即使没有人 监督,也不出现越轨行为,更不去做恶事,这才能表明正确的品格意识己在心 中生根发芽,良好的品格己开始形成。

古人认为,培养良好的品格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 善于自省。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苦练内功的品格修养方法。孔子的 学生曾参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则要求“守气不动心”、“寡 欲”和“尽心知天”,即要守住志气,不被利害得失、环境诱惑而动摇自己的 志向;不要因为物质欲望而丧失良心,破坏“五伦”秩序;充分了解自己的内 心,把“善心”存起来以知“天命”,达到品格修养的最高境界。程颐则倡导 诚敬、致知、集义,就是内心专一,不陷邪思。使不善之心无以感动,无以得 发;积极求知;内心信仰“义”,行动符合“义”,从而产生浩然之气。

2.勿以善小而不为。善小指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行,认真地培养自己心中 开始出现的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品质的幼芽,使其不断积累和成长壮大,并 能从点滴小事做起。三国时期的刘备曾告诫他的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 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小隙沉舟”,“蝼蚁之穴,可溃千里长堤”。 荀子指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知,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就是说,高尚的品格不是一夜就能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 不弃小善,才能集成大善。平时不检点,不积善,随意性强,只想有朝一日碰 上紧要关头,定会挺身而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平时不注意改掉小毛病、小 缺点、小过失,对自己姑息原谅,日后必会酿成大错,出大问题。

3. 积极慎独,表里如一。慎独就是独自反思,自查自纠存在的缺点和毛 病。先哲尤其推崇这种品格修养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强调在无人监督时,不 仅不能放松,而是要更加注意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受外界的引诱,能做 到“不动心,不伸手,不迈步”,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当人们独处单 行时,他人看不见,听不到,最易放松言行,不注意用良知和规范来要求自 己,最容易侥幸独行。因此,必须坚持积极慎独,表里如一,去除哗众取宠之 心,做到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一个样。不容许任何邪恶的念头支配行动,不去 干任何不符合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事,这样才能防微杜渐,使自己的品格经得起 任何环境的考验,达到运用自如,至诚、至善的境界。

细节透露教养,教养决定品行

细节透露教养

1、于细节处见教养

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它由各种细节构成并通过各种细节体现出来的。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会仅在大事中体现他的教养,他的教养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不在生活的细节中流露出来。

真正的教养,不是穿得高档,趾高气昂;而是在日常生活及与他人的交流相处中,既让自己舒服,又让他人感到舒服。

教养不在于你读过多少书,拥有什么学历,而在于你是否愿意为别人多考虑一点。教养不是一种被称赞的优越感,而是一种本真的善良。真正的教养,往往体现在细节之中。你无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比你所获得的所有荣誉、头衔都更能代表你自己。

《菜根谭》中说“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这就是一种教养。

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朱梅馥夫妇悬梁自尽。在自杀之前,傅雷写下遗书,遗书中写到:现钞五十五元二角九分,请代付九月房租。

对家里的保姆,傅雷夫妇也做了安排:把一张六百元的存单,留给了保姆周菊娣,以作为保姆过渡时期的生活费,遗书中说“她(周菊娣)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在决定悬梁自尽前,傅雷夫妇为了避免自尽时踢倒方凳弄出的声响打扰到邻居,还在以上铺了棉被。

从房费到为保姆贴心打算再到不扰邻居休息,傅雷夫妇俩这些行事的细节无不体现出两人的教养。

2、教养,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教养,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学习、点滴积累中获得的。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的教养与习惯,是从孩童时期开始,朝夕模仿、学习,然后日渐成熟的。

好的教养像一朵绽放的花,但花的绽放并非一日之功,从花骨朵到绽放的花,靠的是长时间的酝酿与积累。

好的教养,需要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一点一滴,让好教养成为一种习惯。要让孩子有教养,就要从小事、从细节入手,比如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餐桌礼仪,做到在公共场合不打扰别人,待人有礼貌等等。

教养决定品行

1、教养不好,品行也不会好

教养是品行的前提,大部分时候,教养不好的人品行也不好。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的名片,细节最见一个人的教养。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品行,看他是否值得交往,通常也是通过一些细节,无意的一件小事,最见人品。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缺乏教养,在有力的资源优势也会成为你的劣势。

没有教养的人的心灵就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与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的。

《红楼梦》中贾环由赵姨娘带大,赵姨娘本就没有德行又不不好好教育贾环,使得贾环自小缺乏教养,教养不好的贾环,品行自然也有问题,王熙凤说他“要往下流走,安着坏心”。

2、以好教养,养好品行

如果一个人智慧不够,叫做次品;身体不够好,叫做废品;那品行不够好,就是危险品。

要有好的品行,先要有好的教养。教养是品行的基础。中国人讲究教养,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也总是以“有没有家教”作为标准。

教养好,品行才会好。教养更像是一种深入骨血的品行,一个有教养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有温度的。

一个有教养的人言谈不会咄咄逼人,一个有教养的人举止不会高高在上,一个有教养的懂得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难处。

我们常说教养,常谈细节,常论品行,不论交往还是品行都是由细节而来,又体现在细节之中。细节就好比砖瓦,教养是墙,品行是屋,三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出发,愿好教养、好品行与您常伴!

篇4:如何养成良好的品行

品行藏在日常行为习惯里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天性一开始都是一样,但是在后天的成长经历过程中,由于人和人之间不同的经历,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行为习惯!这些不同的行为习惯会逐步形成一个人的品行,人的品行一旦形成就会伴随左右我们一生,难以改变!正如那句老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认识一个人从品行开始,这品行恰恰都藏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习惯里!

什么是品行?品行是指我们做人的人品道德和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楼上邻居李大哥,每天早晨等电梯时,每次都是让上学的孩子先上,自己总是最后一个上,他说现在的孩子作业多、学习累,上学迟到不仅耽误学习还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样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成长不利!从这一件微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李大哥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往往也是一个有涵养优秀的人,有涵养优秀的人考虑问题通常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与人沟通时言谈举止总是温文尔雅,待人接物总是和蔼可亲!

俗话说得好:“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前几天,我坐公交去西城,遇见了让我感触极深的一件事。一位油田退休老大爷拿着免费公交卡打卡上车,由于操作不当还是卡片问题,总之没有打卡成功。司机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壮年,说话瓮声瓮气的要求老大爷付两元现金,老大爷一听很生气,一边嘟嘟囔囔的抱怨着啥一边走到了我身边坐下来。司机一看老大爷不理他也有些生气,开车的同时嘴里也不闲着数落着老大爷:“从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坐车不给钱、什么素质、还老石油呢!”老大爷被他数落的脸上红一块青一块,起身走到司机身旁说:“小伙子我不是来蹭车,今天我出门没带零钱,明天我补上可以吗?”司机小伙得理不饶人的说:“你的乘车卡有问题还出示,让你掏现金你也不掏,还说没带钱,谁出门不带钱啊!你这不是明显的蹭车,还解释啥啊!”老人被司机小伙呛得无地自容说:“你给我停车,我下车。”“想下车,你想下就下,到下站下吧!”司机冷冷的说到!我实在看不过去了,起身给老大爷投了两块钱车票。其实,这真的是一件小事。司机师傅如果能从老大爷角度来考虑问题,明天带着钱或者修好卡片补上车票,也不至于发生这段不愉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对孝敬老人早已做了最好的诠释!这句话告诫我们在孝敬自家老人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这是一种孝道,这也是一种品行!“百善孝为先,”从对待老人的举止行为、言辞态度,足以看出你的品行!一个品行高的人一定是一个孝顺老人的人,是一个非常值得交往的人!连自家老人都不孝敬,对待别人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这种品行谁敢交往!

我觉得人的品行往往藏在日常行为习惯里,公共场合有人大声喧哗,有人默默无语。旅游景点有人随手乱扔垃圾,有人默默捡起垃圾扔到垃圾箱内。酒店就餐有人大声呵斥服务人员,有人彬彬有礼恳求服务人员。小区遛狗有人带着铲子袋子铲走狗屎,有人不管不问,你向他提个意见,要他清理狗屎,他会对你恶语相向骂你多管闲事。

从小事做起,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因为你的品行就藏在日常行为习惯里!

培养良好的品行

学生良好品行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品行习惯养成如何是德育教育成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品行好坏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学生良好品行教育、养成是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是《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品德》学科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需要。下面,我谈一谈一年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克服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磨练。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克制坏习惯才能形成好习惯,做到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如课堂文明用语与课外文明用语、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如学生正确的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等. 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每一课的知识点,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训练要从每个细小之处着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如学生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就及时教如何说,如何做,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桌子、扫地等。学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是很难形成良好习惯的,所以培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具体指导,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榜样引路、正面引导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充分利用《品德》课程教材中的榜样和学生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正面引导,如讲故事、看图片、创设情境、评价判断等激发学生情趣,提高认识。说服教育要注意艺术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动激发动机。 、

三、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日常品行综合评价相结合

做好评价环节是对学生课堂与课外、品行养成情况的评判、检测、导向。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价工作必须坚持并落实,根据每一课的知识点设计评价方案,还要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要求,结合班级开展“班级小明星”、五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评价、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评价、评比的形式多样化,把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协同班主任每月认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通过做好评价和品行比考核,对学生品行为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成为规范、养成自我良好品行的强大动力。

总之,我们的教育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成将来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进行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行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5: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3.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4.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5.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6.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7.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8.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帮助残疾人。

9.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10.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1.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

12.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13.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他人要道歉。

14.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15.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16.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17.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

18.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19.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遵守活动的要求和规定。

20.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秩序。

21.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乱涂改刻画。借用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22.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23.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保持心理健康。

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24.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

25.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

26.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坚持锻炼身体。

27.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

28.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

29.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照顾兄弟姐妹。

30.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31.待客热情,起立迎送。不影响邻里正常生活,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

32.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33.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

34.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及师长让座,不争抢座位。

35.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庄稼、花草、树木,爱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36.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37.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38.公共场所不喧哗,瞻仰烈士陵园等相关场所保持肃穆。

39.观看演出和比赛,不起哄滋扰,做文明观众。

40.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

更多相关推荐:

1、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 2、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守则 3、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 4、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修订) 5、《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修订) 6、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7、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修订) 8、《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解读 9、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测试题

篇6: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3.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4.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5.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6.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7.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8.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帮助残疾人。

9.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10.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1.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

12.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13.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他人要道歉。

14.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15.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16.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17.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

18.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19.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遵守活动的要求和规定。

20.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秩序。

21.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乱涂改刻画。借用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22.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23.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保持心理健康。

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24.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

25.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

26.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坚持锻炼身体。

27.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

28.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

29.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照顾兄弟姐妹。

30.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31.待客热情,起立迎送。不影响邻里正常生活,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

32.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33.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

34.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及师长让座,不争抢座位。

35.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庄稼、花草、树木,爱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36.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37.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38.公共场所不喧哗,瞻仰烈士陵园等相关场所保持肃穆。

39.观看演出和比赛,不起哄滋扰,做文明观众。

40.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

更多相关推荐:

1.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

3.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珍爱生命

4.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

5.张川县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6.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7.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读后感

8.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行为规范

9.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守则

10.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

篇7: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

想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父母的言语是关键!如今,尽管孩子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但他们的言语品行、良好的表达习惯、阅读兴趣以及幸福感其实都源于简单的家庭生活。父母在孩子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

我是崛起第一幼儿园中班的一位妈妈,我的女儿玥玥过了这个十月份就五岁了,除了七个月大时送她回姥姥家住过四个月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陪伴孩子成长的这五年里,也是我喜怒哀乐换档最频繁的五年。现在我跟大家分享平时我和孩子是怎么相处、我是怎么做的。这三件事情分别是关于“阅读”,“坚持”和 “发脾气”。

1、孩子的愤怒是在向我们释放他特有的信号。

我们需要读懂孩子愤怒背后潜在的表达。比如是否孩子发脾气只是为了引起我们的关注?是否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是否我们的某些做法让孩子感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等等。

2、发脾气的孩子身心更健康。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情商低的大人,是因为小时候没哭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要知道,比愤怒更加可怕的 是孩子慢慢成为了不会表达愤怒的人。所以面对发脾气的孩子,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孩子愤怒,我们比孩子更加愤怒。这就是为什么当她歇斯底里地大声哭喊直到咳嗽时,我和她爸并没有去做任何的干预,尤其在那个时候,切记不能对她说:“你再哭,再哭把你的嘴堵上!”或“你再哭就把你赶出去!”之类的话。一定要给孩子机会让他能毫无阻拦尽情地把他的坏情绪发泄出去。当然前提是不要伤害到自己,他人或重要的物品等。

3、父母要学会自我检验。

孩子的脾气,跟父母息息相关。她爸爸对待孩子的耐心要有对待工作的一半就好了。虽然较之以前已有进步,但仍需要进一步改善。而我自己感觉其实做的也并不如以前好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要照顾小宝而导致对女儿的耐心变差了,这点我确实也需要改进。关于父母自我检验,我和孩子她爸会时不时地相互交流并指正对方在教育孩子方面哪里做的不合适,哪里需要改进。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但努力去做一个善于改进的父母,我相信对于很多宝爸宝妈们并不难,只要你肯用心去做!

二、良好的言语品行,来自父母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道德的缺陷。而道德的缺陷不止体现在孩子的行为上,更体现在孩子的言语上。我们都知道,刻薄和直接是是两回事,多少人打着直接的幌子说着伤害别人的话,而这些言语上的行为大多都来自父母的影响。父母平时说话讲道理、懂礼貌,那你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讲道理、懂礼貌的孩子。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父母的言语是关键!

而得体的语言习惯如何养成呢?如果孩子的语言环境中,一直有老师的鼓励,家长的教诲,那孩子在和别人交流时,也会学习老师和家长的语言习惯。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表达上出现问题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表达,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呢?我们给大家三个建议:一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二是给孩子提供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三是选择好的语言辅导机构,为孩子得体的语言表达助力。

阅读兴趣,来自父母

得体的表达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如何培养孩子得体的表达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

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由家长培养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书中学习得体的表达方法,在此过程中,家长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家长多读书,做好表率作用,孩子才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的其他事情。

长久的幸福感,来自父母

一个人所在的原生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心里阳光很多。

因此父母在相处时,要给孩子温暖的感觉,这样孩子的言语表达也会很温暖。当父母双方发生矛盾时,尽量私下解决,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这是老师给不了的,却能决定孩子一生的事情!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除了要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自信的表达,还要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让孩子学会爱的表达。这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表达才会更正向,更积极。

篇8: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行

学生良好品行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那么学生该如何培养良好的品行呢?

培养良好的品行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克服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磨练。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克制坏习惯才能形成好习惯,做到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如课堂文明用语与课外文明用语、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如学生正确的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等. 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每一课的知识点,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训练要从每个细小之处着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如学生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就及时教如何说,如何做,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桌子、扫地等。学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是很难形成良好习惯的,所以培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具体指导,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榜样引路、正面引导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充分利用《品德》课程教材中的榜样和学生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正面引导,如讲故事、看图片、创设情境、评价判断等激发学生情趣,提高认识。说服教育要注意艺术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动激发动机。 、

三、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日常品行综合评价相结合

做好评价环节是对学生课堂与课外、品行养成情况的评判、检测、导向。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价工作必须坚持并落实,根据每一课的知识点设计评价方案,还要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要求,结合班级开展“班级小明星”、五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评价、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评价、评比的形式多样化,把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协同班主任每月认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通过做好评价和品行比考核,对学生品行为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成为规范、养成自我良好品行的强大动力。

总之,我们的教育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成将来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进行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行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成长。如今,尽管孩子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但他们的品行、好的习惯、阅读兴趣、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幸福感其实都源于简单的家庭生活。

父母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的重要性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对每一个父母来说都是需要专注一生的事业。

1.良好的品行,来自父母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

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

2.良好的习惯,来自父母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强迫孩子做到呢?

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人,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

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3.读书的兴趣,来自父母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

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

你家里的书多,孩子读的书就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

4.坚强的意志,来自父母

老师更多教给孩子的是课本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的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培养的。

老师没有办法帮你去培养,这些只能由家长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如果你忽略了,那孩子也许成绩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点挫折,一样不会成才,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5.长久的幸福感,来自父母

一个人所在的原生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心里阳光很多。这是老师给不了,却能决定孩子一生!

相关专题 品行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