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玉楼春刘因 ,玉楼春的意思,玉楼春赏析

阌滨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阌滨”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玉楼春,玉楼春刘因 ,玉楼春的意思,玉楼春赏析(共9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玉楼春 欧阳修

玉楼春 欧阳修

欧阳修为北宋一代名臣,除德业文章外也常填写温婉小词,这些抒写性情的小词,往往于不经意之中流露出自己的心性襟怀。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译文

樽前拟把归期说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说时佳人无语滴泪,如春风妩媚的娇容,先自凄哀低咽。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饯别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阕,清歌一曲,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啊,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你与我同游相携,这样才会——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

注释

①尊前:即樽前,饯行的酒席前。

②春容:如春风妩媚的颜容。此指别离的佳人。

③离歌:指饯别宴前唱的流行的送别曲。

④翻新阕:按旧曲填新词。白居易《杨柳枝》:“古歌旧曲君莫听,听取新翻杨柳枝。”阙,乐曲终止。

⑤洛阳花:洛阳盛产牡丹,欧阳修有《洛阳牡丹记》。

赏析

此词咏叹离别,于伤别中蕴含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上片,尊前伤别,芳容惨咽,而转入人生的沉思:“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中天明月、楼台清风原本无情,与人事了无关涉,只因情痴人眼中观之,遂皆成伤心断肠之物,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下片,离歌一曲,愁肠寸结,离别的忧伤极哀极沉,却于结处扬起:“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只有饱尝爱恋的欢娱,分别才没有遗憾,正如同赏看尽洛阳牡丹,才容易送别春风归去,将人生别离的深情痴推宕放怀遣性的疏放。当然,这豪宕放纵仍难托尽悲沉,花毕竟有“尽”,人终是要“别”,词人只是以遣玩的意兴暂时挣脱伤别的沉重罢了。此词上、下两收拍皆为传诵的名句。

这首词开端的`“尊(同“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两句,是对眼前情事的直接叙写,同时其遣辞造句的选择与结构之间,词中又显示出了一种独具的意境。“尊前”,原该是何等欢乐的场合,“春容”又该是何等美丽的人物,而“尊前”所要述说的却是指向离别的“归期”,于是“尊前”的欢乐与“春容”的美丽,乃一变而为伤心的“惨咽”了。这种转变与对比之中,隐然见出欧公对美好事物之爱赏与对人世无常之悲慨二种情绪以及两相对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种张力。

“归期说”之前,所用的乃是“拟把”两个字;而“春容”、“惨咽”之前,所用的则是“欲语”两个字。此词表面虽似乎是重复,然而其间却实含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拟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语”则已是张口欲言之际。二句连言,反而更可见出对于指向离别的“归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转的深情。

至于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对于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广到了对于整个人世的认知。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我辈”。所以况周颐其《蕙风词话》中就曾说过“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这正是人生之自有情痴,原不关于风月,所以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此二句虽是理念上的思索和反省,但事实上却是透过了理念才更见出深情之难解。而此种情痴则又正与首二句所写的“樽前”“欲语”的使人悲惨呜咽之离情暗相呼应。所以下片开端乃曰“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话别的情事。“离歌”自当指樽前所演唱的离别的歌曲,所谓“翻新阕”者,殆如白居易《杨柳枝》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与刘禹锡同题和白氏诗所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前之《西湖念语》,亦云“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盖如《阳关》旧曲,已不堪听,离歌新阕,亦“一曲能教肠寸结”也。前句“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如此叮咛恳切,正足以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末二句却突然扬起,写出了“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遣玩的豪兴。欧阳修这一首《玉楼春》词,明明蕴含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然而他却偏偏结尾写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这二句中,他不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而且他所用的“直须”和“始共”等口吻也极为豪宕有力。然而“洛城花”却毕竟有“尽”,“春风”也毕竟要“别”,因此豪宕之中又实隐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数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篇2:欧阳修 玉楼春

欧阳修 玉楼春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作,下面是欧阳修所写的《玉楼春》,包括《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等。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玉楼春·江南三月春光老》

江南三月春光老。月落禽啼天未晓。露和啼血染花红,恨过千家烟树杪。

云垂玉枕屏山小。梦欲成时惊觉了。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归合早。

《玉楼春·春葱指甲轻拢捻》

春葱指甲轻拢捻。五彩垂绦双袖卷。雪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

当头一曲情何限。入破铮琮金凤战。百分芳酒祝长春,再拜敛容抬粉面。

《玉楼春·金雀双鬟年纪小》

金雀双鬟年纪小。学画蛾眉红淡扫。尽人言语尽人怜,不解此情惟解笑。

稳着舞衣行动俏。走向绮筵呈曲妙。刘郎大有惜花心,只恨寻花来较早。

《玉楼春·残春一夜狂风雨》

残春一夜狂风雨。断送红飞花落树。人心花意待留春,春色无情容易去。

高楼把酒愁独语。借问春归何处所。暮云空阔不知音,惟有绿杨芳草路。

《玉楼春·两翁相遇逢佳节》

两翁相遇逢佳节。正值柳绵飞似雪。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

人生聚散如弦筈。老去风情尤惜别。大家金盏倒垂莲,一任西楼低晓月。

《玉楼春·东风本是开花信》

东风本是开花信。信至花时风更紧。吹开吹谢苦匆匆,春意到头无处问。

把酒临风千万恨。欲扫残红犹未忍。夜来风雨转离披,满眼凄凉愁不尽。

《玉楼春·雪云乍变春云簇》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篇3:欧阳修「玉楼春」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译文

樽前拟把归期说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说时佳人无语滴泪,如春风妩媚的娇容,先自凄哀低咽。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饯别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阕,清歌一曲,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啊,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你与我同游相携,这样才会——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

注释

①尊前:即樽前,饯行的酒席前。

②春容:如春风妩媚的颜容。此指别离的佳人。

③离歌:指饯别宴前唱的流行的送别曲。

④翻新阕:按旧曲填新词。白居易《杨柳枝》:“古歌旧曲君莫听,听取新翻杨柳枝。”阙,乐曲终止。

⑤洛阳花:洛阳盛产牡丹,欧阳修有《洛阳牡丹记》。

赏析

此词咏叹离别,于伤别中蕴含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上片,尊前伤别,芳容惨咽,而转入人生的沉思:“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中天明月、楼台清风原本无情,与人事了无关涉,只因情痴人眼中观之,遂皆成伤心断肠之物,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下片,离歌一曲,愁肠寸结,离别的忧伤极哀极沉,却于结处扬起:“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只有饱尝爱恋的欢娱,分别才没有遗憾,正如同赏看尽洛阳牡丹,才容易送别春风归去,将人生别离的深情痴推宕放怀遣性的疏放。当然,这豪宕放纵仍难托尽悲沉,花毕竟有“尽”,人终是要“别”,词人只是以遣玩的意兴暂时挣脱伤别的沉重罢了。此词上、下两收拍皆为传诵的名句。

这首词开端的“尊(同“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两句,是对眼前情事的直接叙写,同时其遣辞造句的选择与结构之间,词中又显示出了一种独具的意境。“尊前”,原该是何等欢乐的场合,“春容”又该是何等美丽的人物,而“尊前”所要述说的却是指向离别的“归期”,于是“尊前”的欢乐与“春容”的美丽,乃一变而为伤心的“惨咽”了。这种转变与对比之中,隐然见出欧公对美好事物之爱赏与对人世无常之悲慨二种情绪以及两相对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种张力。

“归期说”之前,所用的乃是“拟把”两个字;而“春容”、“惨咽”之前,所用的则是“欲语”两个字。此词表面虽似乎是重复,然而其间却实含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拟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语”则已是张口欲言之际。二句连言,反而更可见出对于指向离别的“归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转的深情。

至于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对于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广到了对于整个人世的认知。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我辈”。所以况周颐其《蕙风词话》中就曾说过“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这正是人生之自有情痴,原不关于风月,所以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此二句虽是理念上的思索和反省,但事实上却是透过了理念才更见出深情之难解。而此种情痴则又正与首二句所写的“樽前”“欲语”的使人悲惨呜咽之离情暗相呼应。所以下片开端乃曰“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话别的情事。“离歌”自当指樽前所演唱的离别的歌曲,所谓“翻新阕”者,殆如白居易《杨柳枝》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与刘禹锡同题和白氏诗所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前之《西湖念语》,亦云“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盖如《阳关》旧曲,已不堪听,离歌新阕,亦“一曲能教肠寸结”也。前句“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如此叮咛恳切,正足以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末二句却突然扬起,写出了“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遣玩的豪兴。欧阳修这一首《玉楼春》词,明明蕴含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然而他却偏偏结尾写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这二句中,他不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而且他所用的“直须”和“始共”等口吻也极为豪宕有力。然而“洛城花”却毕竟有“尽”,“春风”也毕竟要“别”,因此豪宕之中又实隐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数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篇4:玉楼春·酒醒

寒烟夕日疏林静,

青鸭集群鸣野岭。

枯荷羞向半池风,

莎岸凄凄秋晚景。

已然时暮谁孤咏?

幽步水天长酩酊。

近来犹自觉无聊,

入眼浮光游兴冷。

篇5:玉楼春组诗

《玉楼春.春寒夜思》

东风料峭春无计,山月不知心底事。

桃花开后燕归来,杨柳荫中枝窣地。

前尘回首如千里,且莫天涯书一纸。

断桥离恨几时休?波上寒烟愁暗起!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二日

《玉楼春.醉春》

一分春色三分醉,醉醒吟诗窗下睡。

寒鸥落落白蘋洲,蓑雨绵绵芳草地。

楼高四面风声起,只怕心声无处寄。

征人已去觅鱼书,青鸟不来传雁字。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二日

《玉楼春.雾里看花》

东风吹尽千山雪,弦上相思能几叠。

若无疏雨恨连绵,只有丁香愁寸结。

秋云已散音尘绝,春梦无痕容易别。

窗前滴露泪阑干,雾里看花情切切。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二日

音尘 : 消息。

《玉楼春.花月吟》

人间只羡双栖蝶,枕上春花江上月。

月明何日照归云,花好不知谁共折!

桃花落落堆香砌,检点相思无处说!

东风又作卷珠帘,千里音尘容易绝。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三日

《玉楼春.春梦了无痕》

桃花人面知何处?艳满春城千万树。

柳烟愁起杜鹃啼,暗逐行云朝与暮。

东墙莫问谁家女,西子旧游芳草路。

意凭风絮梦难寻,枕簟凉生残点雨。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三日

东墙 : 典故,参见宋玉东墙。

《玉楼春.元宵赏花》

闲花落尽因无果,流景匆匆思想过。

来如春梦去无踪,散似秋云愁似我。

东城雨后东风破,月下西楼心上锁。

无情芳草碧连天,却爱桃花红胜火。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四日

流景:如流的`光阴。

篇6:玉楼春组诗

山前杜若开无主,燕子飞来花不语。

年年知得为谁生?一片芳心无觅处。

生尘黯黯情辛苦,几度梦魂烟水路。

天涯千里不曾行,明月楼高凝暗伫。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五日

杜若 : 燕子花 。

篇7:玉楼春组诗

桃花和泪偎人颤,浮动暗香春浅浅。

天涯芳草最无情,叵奈韶光身有限。

孤烟愁起迷人眼,双燕飞来杨柳岸。

一声燕语是离歌,四面风吹醒酒面。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六日

《玉楼春.春梦》

横斜疏影香浮动,何处梧桐栖彩凤?

闻琴一曲凤求凰,煮酒梅花轻捻弄。

等闲离别东风送,谁把相思红豆种。

应无尺素与蛮笺,只有鸳鸯蝴蝶梦。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六日

闻琴:典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事。

《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

有艳淑女在此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以传爱慕之情。两人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

大大方方地在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

梅花:梅花三弄。琴曲。

篇8:玉楼春组诗

东篱满地黄花瘦,疏影娉婷迎雪袖。

山头云绕袂生烟,楼上帘招诗作酒。

人间何处收红豆,红豆相思人去后。

酸风雨过最销魂,吹绿汀洲春水皱。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五日

篇9:《玉楼春》教案

《玉楼春》教案

玉楼春 宋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词。  2、品味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词。 2、品味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来学习了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唐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描写春天的词。 二.作者简介: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仁守天圣二年(1024)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初任复州军事推官。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与其兄庠齐名,时呼“小宋、大宋”。因其词《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人称红杏尚书。为人喜奢侈,多游宴。其词多抒写个人生活情怀,未摆脱晚唐五代艳丽旧习。但构思新颖,语言流丽,描写生动,一些佳句流传甚广。原有文集一百五十卷,已散佚。清人辑有《宋景文集》;近人辑有《宋景文公集》;赵万里辑有《宋景文公长短句》。 三.初读熟悉全诗: 1、听范读,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指名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四.研读与赏析:  1.这首词是当时誉满词坛的名作。词中赞颂明媚的春光,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情趣。上片写春日绚丽的景色,颇有精到之处,尤其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点染得极为生动。下片抒写寻乐的情趣。全词想象新颖,颇具特色。 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沈雄《古今词话》:人谓“闹”字甚重,我觉全篇俱轻,所以成为“红杏尚书”。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随意落墨,风流闲雅。起两句,虚写春风春水泛舟之适。次两句,实写景物之丽。绿杨红杏,相映成趣。而“闹”字尤能撮出花繁之神,宜其擅名千古也。下片一气贯注,亦是动人轻财寻乐之意。 2.问:对于“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诗句,历朝历代评论家都给予盛赞。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这样评价: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曾这样评价:“闹”字尤能撮出花繁之神,宜其擅名千古也。沈雄在《古今词话》中甚至因此诗句而称宋祁为“红杏尚书”(宋祁曾任尚书工部员外郎)。 明确:“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句从写作技巧上来说确实想象新颖,别致生动。诗人运用通感,化静为动,写出了繁花盛开、蜂蝶争喧的'春意盎然的景象。  3.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诗句本身和古今名家对这一句的评价都有些不恰当。因为联系上下阕来看,虽有“红杏”在“枝头”,但“晓寒”尚在,面对即将归去的“斜阳”和即将逝去的“晚照”,词人感叹的是人生的漂浮不定,短暂无常,缺少欢娱,要千金买笑,及时行乐;所以,词的上下阕之间的意境和抒情基调是矛盾的,这样矛盾的诗句还当得起那么多古今名家的溢美之词吗?  明确:确实,鉴赏每一部文学作品,一定要先对它进行整体感知,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春日绚丽的景色,赞颂了明媚的春光,这是毫无疑问的。疑惑在于这样的意境与下阕的抒情是否矛盾?其实作者点染这样的意境的目的恰恰正是为了下阕的抒情。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美景面前,谁能不陶醉呢?只不过诗人在片刻的欢娱之后就想到了胜景难在,美景易逝,不由得背从中来,感叹人生短暂,不如饮酒寻乐。显然,作者正是因为看了这样明媚的春景才产生了失意和伤感,正是为了用这样明媚的春景来反衬内心的失意和伤感,所谓情由景生,情景交融,这正是反衬手法的妙用啊。王夫之《K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可见,反衬手法用得好,抒情效果会更为强烈。其实,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4.问: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为人传诵,好就好在以美好的花鸟,来反衬出感时恨别的情怀,使美好的景物与人物内心的哀怨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玉楼春》这样的构思好不好呢?这样的笔法妙不妙啊?古今名家对它的评价恰当不恰当呢? 明确:很好,很妙,很恰当。   五.作业:  当堂背会。 板书设计:  玉楼春 宋祁 绿杨――红杏,相映成趣。“闹”――尤能撮出花繁之神, 上片写春日绚丽的景色,颇有精到之处。 下片抒写寻乐的情趣。

相关专题 意思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