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书名德语翻译

黄瓜精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黄瓜精”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书名德语翻译(共11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书名德语翻译

wu, cheng'en die pilgerreise nach dem westen 吴承恩 西游记

cao, xueqin der traum der roten kammer 曹雪芹 红楼梦

shi, nai'an die räuber vom liang schan moor 施耐庵 水浒传

luo, guanzhong die drei reiche (san kwo tschi) 罗贯中 三国演义

篇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读后感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读了《三国演义》不时的想起为我们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民,映象最深的是精忠报国的岳飞,他是宋朝,在中国北方,有一个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断闯到中国来抢东西、杀人、放火。而当时的皇帝,成天吃喝玩乐,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岳飞在家里听到逃难的老百姓说了这些事后心里非常着急,于是他准备离家参军保卫国家。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飞的妈妈给岳飞讲了很多要为祖国增光的事。最后岳飞的妈妈又取来针,让岳飞跪在地上托着小墨盒,在岳飞的脊背上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她这样做是为了让岳习永远记住,要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保卫国家。就这样,岳飞含着眼泪告别了家乡,告别了妈妈来到部队参了军。岳飞因为打仗勇敢,被提升为小队长,很多年过去了,岳飞因为打仗勇敢,肯动脑筋终于被提升为大将军了。可是那时候中国已经有很多地方都被金兵占领了,皇帝于是就派岳飞去攻打。把很凶猛的金兵被厉害的岳飞赶得好远好远,从此岳飞的军队就被人称为“岳家军”。

岳飞由于经常打胜仗,宋朝的宰相叫秦桧,他非常嫉妒岳飞,怕岳飞将来超过自己。就和打败仗的金国勾结陷害岳飞。他找了好多好多人要他们去告岳飞,可是他们都没有干,因为他们知道岳飞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后来秦桧还是偷偷在牢房里将岳飞杀害了,后来的人们建了很多纪念岳飞的庙,每天那里有很多人去看望岳飞,岳飞站在那拿着长枪可好看了。而纪念岳飞的庙宇门口,却垂头丧气的跪着一个石头做的人,小朋友们猜猜看,那个人是谁呀。他就是那个秦桧。

所以,我们要做出对国家有好处的事,不能像那些只想着权力和地位的人,因为他们都是忍受住,生活中那些诱惑人的“鱼”

篇3: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歇后语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 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 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 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 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 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 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 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 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第21回 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 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 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 作者)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个二爷的蓝点颏——又哨起来了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 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 蒋济)

篇4: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个二爷的蓝点颏――又哨起来了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篇5: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篇6: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 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 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 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 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猪八戒)

篇7: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这个名词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书的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其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下面来走进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们吧!

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三国前期,曹操为了统一全国,而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时轻敌,大败而归。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两名大将率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觉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东西。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再次大败而归。

最后一把火,火烧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品评历史演义,感受三国风云——《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篇8: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歇后语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篇9:中国古典名言名句翻译

中国古典名言名句翻译

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旁,也应抢着去做。)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才能超群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失败,绝不从客观上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41.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篇10: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之翻译

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之翻译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具体物象的运用是诗人达到其以诗传情之目的所常用之手段.由于意象所蕴含之民族独特性,或许目的语中存在其对应物,然则翻译实践中却很难实现其真正对等.本文着重援引中国古诗英译的一些译例对古诗英译中就此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探讨,以期对文学翻译初习和爱好者有所启示思考并予以共勉.

作 者:谭金菊 陈凯华 TAN Jin-ju CHEN Kai-hua  作者单位:谭金菊,TAN Jin-ju(荆楚理工学院,英语系,湖北,荆门,448000)

陈凯华,CHEN Kai-hua(长江大学,外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刊 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Y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9(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文化意象   直译   意译   古诗英译  

篇11:中国古典诗歌模糊美的鉴赏与翻译论文

中国古典诗歌模糊美的鉴赏与翻译论文

由于古代诗歌在语言表达和意向表达中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这种性质通过读者独特的视角和对审美的不同体验产生了一种模糊美。

一、文化翻译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学派相关理论与翻译领域在不断地发展和相互渗透,所以文化翻译的过程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不断向跨学科和多角度的方向发展。

在文化学者的思想中,翻译也被称为文化转换。对相关学者来说,翻译不仅需要解码、重组文字,还是文化交流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能局限于文字本身的含义,还要重视文字在翻译语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学派强调,文化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翻译也会赋予文化新的含义,这对翻译本身来讲是一种进步和完善。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是对句子或文字的翻译,也是对古典文化的翻译。

随着现代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有效发展,翻译也与文化研究进行全新的融合。在翻译时,如果我们只是主观加强对宏观文化的研究,就会对研究主体产生较大影响,但过分研究文本的技巧和词义,也会制约诗歌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将两者充分结合,才能翻译出优秀的作品,更好地传播文化。

二、中国古典诗歌中模糊美的文化凸显和翻译困境

中国古典诗歌本身的表达方式比较含蓄,这种含蓄、多解和不确定性正是我国语言表达的独有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翻译和研究古典诗词,通过研究诗歌的模糊性,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中国古典诗歌常常使用借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方式表达作者的情绪。诗歌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诗人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诗歌的模糊性,导致中国古典诗歌在意象和意境方面比较模糊。在诗歌的整体表述过程中,模糊美对译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擾。

三、在文化视角下欣赏中国古典诗歌

在中国文化悠悠长河中,古诗词有着十分丰富、辉煌的`历史。在发展诗歌的过程中,译者有责任将其翻译成多种语言,尤其是翻译成英语,以此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更好地发展中国的古典诗歌。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还要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完善诗歌的语言和文字,使语言表达形式得到更大的发展。

模糊美是中国古典诗歌宝贵的财富,因为中国古典诗歌本身就使用了较为含蓄的语言,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要充分表现中国古典语言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古典诗歌模糊美的产生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诗歌的美感,做到“神”还原是译者最应遵循的基本翻译原则。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翻译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译者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译者只有有效解决,才能在今后的翻译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另外,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真实还原了词语,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并在翻译过程中发展模糊美学。

四、结语

中国古典诗词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理解难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更应加强对文化本身的理解,才能更好地翻译中国古典诗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中,译者不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使我国和世界文学史得到更大发展,也使翻译领域取得了更多傲人的成绩。

相关专题 德语书名